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产业规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6 16:18:44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篇(1)

一、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统领,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以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为重点的大农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建设无公害果品产业乡。以合作社带动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生态农业工程进程。发展高质量的果品产业,建设绿色无公害果品产业乡,今年建设2000亩,其中:彭杖子村400亩,村200亩,于杖子村300亩,深水河村1000亩。

2、建设5个采摘园片区,即深水河南梁采摘园片区,总面积300亩;承宽公路道南采摘区,面积200亩,于杖子上下棒槌沟采摘区,面积300亩,大彭杖子南山采摘区总面积在400亩。在采摘园区内要发展各种时令果,以及树下可以发展香瓜,山地蔬菜等。

3、计划在深水河新建苹果园700亩,在庙梁新建板栗园800亩,建设提质增效苹果园1000亩,主要集中在、桑园、东窝铺、南杖子,建设提质增效板栗园2000亩,主要集中在东窝铺、于杖子、深水河、桲椤台、庙梁。

4、夯实品牌战略基础。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园区式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并适度经营采摘休闲旅游项目;品牌建设上,围绕“森河源”品牌各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类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努力创建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乡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搞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设施农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深水河、桲椤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000亩,解决各村人畜饮水及灌溉供应。实施好深水河、于杖子900亩果品提质增效园建设,推广杀虫灯、防虫网,完成全乡果品产业的提质升级、推进果品产业无公害生产;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和果树技术员队伍,力争达到每村两名果树技术人员,定期做好人才队伍和果农的培训,力争达到每村2期。

二、绿色农业

打造成少用化肥、低残留农药的绿色生态农业乡,我们发展小米、大豆、红薯、土豆、蔬菜等等。在发展形式上可以利用公司制、可以利用合作社的形式,规划出园区片区,逐步扩大到全乡农户,并且打造品牌。

1、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做好果树地种蔬菜的研究与建设、搞好试验果树地种植药材的项目,

2、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生产、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技术、测土配方与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物轮作技术、秸秆与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等等。通过更为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大面积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用量,特别是结合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和综合防治,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广施用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注重无公害农产品市场经营体系建设

推行产业化发展。将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引入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中来,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市场、产业化发展。

培育无公害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政府引导,由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农户和生产单位成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联合体,直接参与市场营销;另外,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自主进入市场营销。

三、休闲乡村游

利用的自然风景,远离闹市区的幽静,瓜果飘香的田园,绿色无公害的农特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春季赏花怡情,夏季赏景纳凉,秋季采摘品果。

1、建设后窝子与南杖子后窝子连成一片规划成集住宿、游玩、休闲、垂钓、采摘、娱乐、美食、特色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山庄。

2、建设好至深水河的沿河公路,沿河两岸可以赏景,奇石观赏,品尝农家饭菜,开发桲椤台的水泉沟,引导掘金庄园建设成休闲旅游庄园。

农业产业规划篇(2)

(一)商业总量快速增长。年生猪出栏达60.8万头,肉鸡出栏达2630万羽,油茶产量达4880吨,板栗产量达1万吨,茶叶总量达1200吨,蚕茧鲜茧产量达580吨,水产品总量达2.69万吨,粮食产量达22.5万吨,油料产量达2.1万吨,棉花产量达0.46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6亿元。(二)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逐步扩大。全县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小区1696个,年出栏1万羽以上肉鸡养殖小区477个,油茶16.2万亩,板栗25万亩,茶叶7.8万亩,桑园3.4万亩,已养水面达20多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油料播种面积20万亩左右,棉花播种面积6万亩左右。(三)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增强。主导产业规模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多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省花亭湖绿色食品开发公司等16家龙头企业为重点的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兴牧畜禽有限公司、福润禽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为重点的肉鸡产业龙头企业和山里郎油茶开发公司、县纯野生态茶油有限责任公司等毛油加工厂近10家。此外,水稻、油料、棉花、板栗、茶叶、蚕桑、水产等加工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常润米业公司日加工200吨精制大米生产线投产运营。康源粮油、粮油贸易公司、润乐植物油厂等6家油料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银丰工贸棉纱年生产能力达5万绽,新岗农贸、金和工贸等10余家棉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0.5万吨。扬子饮品开发公司年加工糖水板栗能力达500吨,产品出口日本。茶叶加工厂90家,名茶加工机械和炒青加工机械180套,年加工能力达1400吨。烘茧厂12座,蚕丝被厂1家,缫丝厂2座,年加工干茧232吨,年加工白厂丝30吨,年加工生产蚕丝被30000床。国贤水产开发公司在园区新建年产3000吨水产品干品加工厂。(四)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引用推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120多项,创建了生猪、肉鸡、水产品、蚕桑、茶叶等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达38个,省名牌(农)产品6个。全县4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50家企业通过QS认证,20家企业50多个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知名度不断提升。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条件,承接产业转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一)优势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不快。畜产品、林特产品、茶叶等多经产品,已逐步发展成为特色板块,但是市场销售不畅,缺乏主产品专业市场,缺少规模交易市场,大批量产品不能短期销售出去,造成价格低廉,产品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不快。(二)农产品加工粗加工多,精、深加工极少。主导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总体还处在成品及半成品加工阶段,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的加工企业少,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三)技术开发不足,人力资源缺乏。缺乏农产品加工专门科技机构,与大专院校建立科技对接不强,企业职工中高端技术人才少,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企业现代化发展上技术、人才制约明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规划主要包括禽畜产品(生猪、肉鸡)、林产品(油茶、板栗)、水产品、茶叶、蚕茧、粮食(大米)、油脂、棉花等农产品。

规划范围为县全境,规划期为-2015年,展望到2020年,规划基础年为年。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为动力,以服务“三农”和保障产业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促进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健全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推动重点行业发展;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确保质量安全;着力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重视发挥产地初加工在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商品化率及入市品级和精深加工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形成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2.坚持培育领军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做大做强,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完善财政金融、信用担保等扶持政策,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格局。

3.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大力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4.坚持因地制宜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根据农产品资源禀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地理区位优势等,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或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重点行业,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实现重点突破、差异发展。

5.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遵循经济规律,优化生产结构,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重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改善投融资环境,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6.坚持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相结合。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增强高效、低碳、节能、环保意识,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发展低排放、高效益的加工方式,建立安全、优质、营养、低耗、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四)主要目标

以禽畜产品(生猪、肉鸡)、林产品(油茶、板栗)、水产品、茶叶、蚕茧、粮食(大米)、油脂、棉花等产业发展为重点,继续扩大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打造品牌产品,实现加工增值,提高主导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到2015年实现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年屠宰加工肉鸡5000万羽,禽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5:1,禽畜牧业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2020达到80亿元,禽畜产品商品率达60%以上;2015年年加工精制茶油1万吨,年加工经济林产品10万吨,实现林业加工产值11亿元,到2020全县林业加工产值达15亿元;2015年全县水产品加工量超1万吨,实现加工产值4亿元,到2020年水产品加工量达2万吨,加工产值达7亿元;2015年茶园面积达10万亩,茶叶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实现茶叶总产值2亿元,2020年茶园面积13万亩,茶产业总产值3亿元;2015年年加工干茧800吨,生产白厂丝400吨,生产蚕丝被60000床,实现蚕茧加工产值3亿元,到2020年达5亿元;2015年粮食加工能力达22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达3万吨,棉花加工达1万吨,实现粮油棉加工产值20亿元,到2020年达30亿元。到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50亿元的畜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一个,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1000元,202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40亿元。

三、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化、标准化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业。重点建设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油茶、茶叶规模化示范基地。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名优农产品。大力发展优质产能,扶持龙头企业,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对我县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强企业科技研发建设,发挥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任务:

(一)禽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畜禽肉类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数量增长向地方特色和质量转变,促进畜禽肉类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生猪、肉鸡加工为主,建立特色食品加工园区,成为全省重要的畜禽加工基地,进一步推进我县肉制品加工、销售、物流配送、食品工业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

重点项目规划:生猪加工产业重点建设多滴食品有限公司和花亭湖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头,建立一座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加工厂,重点发展西式和中式肉制品、生猪冷链加工,发展绿色生态肉类食品、小包装特色肉类保健休闲食品,建立生猪深加工产业园,健全肉类工业冷链体系以及绿色食品配送体系。肉鸡加工产业重点建设兴牧畜禽有限公司、福润食品有限公司和邦林禽业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羽,建立一座年屠宰5000万肉鸡加工生产线,建立鸭蛋、鹅蛋蛋品食品深加工企业。

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畜禽副产品,建设动物副产品生化加工厂、发展保健品加工、建设有机肥厂等。

产业布局:以程岭黑猪基地为中心,在全县15个乡镇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重点建设和两个万头猪场,到2015年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2020年达150万头以上;围绕县兴牧公司、邦林公司、福润公司,重点以个乡镇为主,到2015年出栏达8000万羽,2020年全县达1.5亿羽。

(二)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特色经济林主要是油茶、板栗两大优势林产品,力争到2015年实现两大特色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5.5万吨,除部分鲜产品直接向市场销售外,剩余产品加工比例达95%,贮藏保鲜达85%,建设3个综合交易市场,到2020年茶油产品精加工率达80%以上,加工产值达15亿元,茶油及经济林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重点项目规划:重点扶持建设山里郎茶油公司和康达茶油公司等油茶加工企业,建立茶油加工产业工业园,年加工茶油达5000吨,建设处理能力为1000吨/天以上的油茶籽加工生产线、油脂精炼保健油生产线。2014年前建设1条日处理油茶籽300吨的加工生产线,500吨/天的油脂精炼生产线。建立集茶苗供应、栽培、加工等功能性保健食用油产业体系。引进先进板栗加工技术设备,新建1-2家板栗加工厂,生产加工适销对路的板栗(精)深加工产品。同时研制生产新型复配即食板栗产品。

产业布局:在全县15个乡镇发展油茶基地,重点是九个乡镇,使油茶面积2015年达30万亩,2020年达40万亩,以县苗圃、华源公司为依托,建立年供应1200万株的良种繁育基地,板栗在15个乡镇基础上,以牛镇、汤泉、寺前、天华、晋熙等乡镇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县25万亩现有板栗林的产量、质量。

(三)粮食、油菜、棉花加工业。粮食加工主要以大米、食品为主,油料加工以油菜籽为主,棉花以加工、织布为主,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以上,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0万亩以上,到2020年实现加工总产值达30亿元,加工比例达90%以上。

重点项目规划及布局:开发加工专用稻、饲料稻,重点发展优质营养米、米糠、碎米、稻壳等精深加工。大米以7个乡镇为主。建设标准化优质稻生产基地20万亩,重点建设常润米业等加工龙头企业,年产优质大米30000吨,打造花亭湖绿色大米品牌。油菜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基地,重点以城西、新仓、徐桥、大石、江塘、小池、晋熙等乡镇为主,建设双低油菜基地,推广订单农业生产10万亩,重点建设润乐植物油厂、花凉亭农林科技公司和粮油贸易公司,年加工油料作物超1万吨。开发纯天然冷榨双压菜籽油,菜籽多酚、植酸等双低油菜籽深加工项目。棉花重点建设大石、徐桥优质棉花基地5万亩,重点建设银丰棉业、安财棉业有限公司年加工皮棉1万吨,纺纱0.3万吨,织布5000万米。

(四)茶叶加工业。等乡镇为重点,建设高标准茶园,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达40%以上,扶持和培育年销售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2-3个,建设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茶叶专业市场1个。立足现有茶叶加工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新建、改造升级加工厂,提高全县茶叶加工厂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能力,清洁化加工能力占总加工能力的90%以上。到2015年,全县新建改造加工能力30吨以上的标准化、清洁化加工厂100座,加工能力达3000吨,建设一座茶叶深加工厂,实现茶叶加工产值2亿元。到2020年,茶叶精深加工产值达3亿元。

(五)蚕茧加工业。以壮大蚕茧收烘股份合作社、发展蚕丝深加工、扩大蚕丝被生产和发展精深加工为主线。以为重点,建设高标准桑园基地5.4万亩,2020年达8万亩,生产鲜茧1500吨,在晋熙镇建设良种桑母穗园300亩,每年新建50个小蚕共育室,改造现有茧站设备,引进热风循环烘茧机15台套,重点建设丝路花语家纺有限公司蚕丝被生产,年生产能力达6万床,加快县绿源制丝有限公司、池泉制丝有限公司的自动缫丝加工能力建设。

(六)水产品加工业。以花亭湖、泊湖和小(一)、(二)型水库为重点,结合稻田养殖,建设精养水面30万亩和原料基地5万亩。重点扶持湖水产公司发展鳙鱼、银鱼、鮰鱼加工基地和泊湖清水大闸蟹、鳜鱼、清虾等水产品加工,扶持花凉亭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泊湖渔业有限公司和国贤水产有限公司的淡水鱼、银鱼加工,开发休闲水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进程。以发展精养水面,建设水产品原料基地和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政府推动、引导、监管机制,成立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化领导小组,精心组织,抓好规划落实。相关涉农部门负责产业化经营指导、协调、信息、项目论证和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用好用活国家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引导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优势产业

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畜牧、特色经济林、茶果、水产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和推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原则,在充分调整油茶、茶叶、板栗等规划布局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示范园基地,以生猪、肉鸡、水产为重点,发展生态型绿色养殖,把农业资金重点投向农产品加工和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大力推广“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化+专业农户”、“四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产业整合,提高集约化程度。

(三)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重点打造我县绿色农产品品牌,引导企业实施“一县一品”品牌战略,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品牌和市场的优化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具有省内外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一批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全面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鼓励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农产品加工制品研发。鼓励和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继续在政策、资金、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强扶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按照国家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加工工艺和外调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增强对优良农产品生产环境的保护意识,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农产品安全、卫生和营养,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农业产业规划篇(3)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土8万亩以上,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达到耕地面积的85%,连续获得省政府“李冰杯”改田改土奖励,其中2007年获得“李冰杯”一等奖。年全市粮食产量176.8万吨,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业结构持续优化,粮经饲作物比发展到56:37:7,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显著。年全市种植产值预计可达85亿元,比2005年增加36亿元,增长70%,年平均增长11.2%;种植业增加值预计58亿元,比2005年增加25亿元,增长76%,年平均增长11.9%;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7元,年平均助农增收150元。

(二)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进一步发展壮大东部丘陵伏季水果、中部平坝优质粮油、中部浅丘优质柑桔、岷江沿岸优质蔬菜、西部山区优质茶叶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成功打造了全省最大的泡菜、柑桔、枇杷、泽泻生产基地,最大的蔺草生产加工基地,茶叶基地占全省十分之一。新建成了区泡菜、仁寿县清见2个“中国特产之乡”,成为特产之乡最集中的地区。、仁寿、洪雅、青神等4个区县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强县比例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其中洪雅县年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三)泡菜产业成为名片。把泡菜作为农业拳头产品,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和系列配套文件,强力扶持和发展泡菜产业。全市泡菜年加工量达到85万吨,占全省的50%以上,产值40亿元,实现了10年30倍的发展奇迹。市确立了泡菜发源地、主产区、核心区、排头兵的形象,被授予“中国泡菜之乡”称号。泡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5个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走上了中央全会、全国两会代表餐桌,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食品。2009和年,规模盛大的“中国泡菜国际论坛”和“中国泡菜国际品鉴会”成功举办,泡菜享誉中外,成为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农业标准化走在全省前列。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市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36个、县级地方农业标准124项。依托各类项目每年培训农户100万人次、推广规程面积150万亩次以上。建成全省市州一流农业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检测仪器设备,顺利通过省级“双认证”。2007年,仁寿县成功创建部级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开西南地区先河。年,区成功创建部级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市6个区县均全面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全市经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393.5万亩,其中耕地242.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5%,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居各市州第一。

(五)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61%,在全省市州仅次于攀枝花市。同时,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纽带,创新“一池六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多次接待全国政协、农业部、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以及外国专家学者学习和考察,打造了一大批具有明显川西民居特色的乡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典范,被省农业厅誉为“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的一面旗帜”。大力推进以沼气为核心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全市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新农村示范片70%以上的村达到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成功创建了36个部级、省级生态村。2009年,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市农业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先进单位,是全省市州级唯一的受表彰单位。

(六)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减、免和停征农业税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种子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一免两补政策;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加强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依法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余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20%以上,引进业主3000多个,投入资金近30亿元,实施规模开发15万多亩,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50家,覆盖农户21万户,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对农业发展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虽然“十一五”全市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保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压力较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层次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加工增值率低、品牌影响力弱,农民专合组织分散、弱小,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三是影响农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障碍并没有消除,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农业整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农村民主管理的机制尚不健全,农村土地纠纷、农业投入品坑农害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仍有发生,农业基层服务体系职能弱化,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第二章“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阶段。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全市农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规划。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目标”和“创一流、出经验”的总体部署,从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创新农业经营和管理机制,坚持确保粮食安全和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两条主线”,坚持增产与增收、生产技术指导与农村经营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营销服务“三个并重”,努力推进我市由种植业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强市跨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基本建立起品种优良、布局合理、加工发达、产销协调的高效农业结构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初步构建起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框架,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三百”工程和三个“率先”。

——种植业助农增收100亿元:始终树立种植业助农增收的主力军作用,依靠科技、依靠投入、依靠产业化、依靠机制创新,推动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效益持续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十二五”末,全市农民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人均40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其中:粮食产业收入30亿元,蔬菜(含食用菌)产业收入25亿元,水果产业收入25亿元,茶叶产业收入10亿元,油料(含花生、大豆)产业收入5亿元,中药材、蔺草、蚕桑等产业收入5亿元;全市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0%。

农业产业规划篇(4)

在三项规划中,我本人觉得,产业发展规划是重点。如果没有农村农业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其它的规划将失去经济基础而无法开展,只有产业发展了,经济收入增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才有保障。因此,我们首先要搞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规划,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其它的规划和建设打好基础。

1产业规划的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户户有产业、户户有主业的原则;坚持调优结构、开发特色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具有竞争优势产业和效益好的产业的原则;坚持以龙头为带动、特色产业引路、产业大户引导、产业协会促进,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原则。

应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做的对资源现状心中有底,对预期实现的发展目标心中有数,对将来村容村貌建设做到心中有形,对如何实现规划目标做到心中有路。坚持“经济条件好的优先;‘三通’便利的优先;村组干部得力、干群关系好的优先;群众呼声高并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先”原则。坚持重点突破与综合开发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2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由于我镇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照条件好。农作物热量供应充足。可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和壮大甘蔗种植业,加大良种、良法和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发展竹木、膏桐等产业。发展养殖业、饮食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巩固安居工程建设成果,加大沼气池建设工作力度,组织做好进村入户硬板路和庭院、村寨四周、道路两傍的绿化美化,实现村容整洁。在保护水源的基础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组织实施安全饮用水到户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严格依法自治,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3本村产业现状分析

3.1资源现状

本村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全村总面积35010亩,海拔1250米,气候类型属,年均气温23℃,年降雨量900毫米。人均占有耕地4.2亩,但山地较多,土壤以红粘土为主,适合大力种植甘蔗。农村劳动力大概占人口的一半左右。

3.2产业发展现状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3元。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中,粮食播种面积3050亩,粮食总产量665吨,单产218公斤;经济作物中甘蔗种植面积7911亩,总产量29000吨。养殖业以生猪养殖、养牛、养鸡为主。

4发展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十一五”规划,围绕“到二零*零年实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这一目标,芒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三个步骤实施,即规划五年、突出两年。展望十年。根据这一要求,以现在的农民人均收入为基数,计算达到2020年是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所需的最低增长率。计算出每年必需的经济增长率以后,就开始找产业,谋发展,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等于这一要求。

结合本村实际,产业方面首先重点发展和壮大甘蔗种植业。增加甘蔗种植面积,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由镇糖业公司扶持帮助实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由县农业局和县农业综合办公室扶持帮助实施。巩固和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蔗区资源,巩固和发展养殖业。推进农村沼气能源的利用,建设养殖小区,增加禽类和牲畜的数量。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业。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发展以热带水果为主的庭院经济,新增果园面积。依托普通纸厂或蔗渣造纸厂,发展种植以竹木、膏桐等产品,由县林业局和扶贫办扶持帮助实施。稳步发展运输业,增加车辆数目。依托糖业企业,稳步发展运输业。为蔗农提供甘蔗运输服务。是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途径。

5资金筹措

坚持村民参与投入是主体、产业发展是核心的原则,采取村民自筹为主,上级补助和申请贷款为辅的方针,依托产业协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信用互助,鼓励村民用土地经营权、林权与企业、致富能手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租赁、入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如果总体经济增长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要扩大和增加发展产业项目。

6保障措施

6.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确保芒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村“两委”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小组,村党支部书记或主任任组长,村委会副书记或副主任任副组长,“新农村”下派干部、村组干部、理事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汇集民智,提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意见和村容村貌整治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组织村民自愿实行多形式的信用互助,调处建设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管理和使用好建设资金(物资),与农户订立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居民改造与新建等合同,把建档立卡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按户卡实施管理,保证新农村建设内容落到实处。

6.2深入发动,形成合力

农业产业规划篇(5)

(一)我区柑桔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汉台区位于**南部,地处**盆地腹地,北接**,南临**,地理座标介于北纬33o02''''-33o022''''、东径106o51''''-1**o10之间。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其气候具有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特性。境内物种繁多,北果(苹果)南桔在此皆有分布。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柑桔的原产地及集中栽培地域。三千年前的《诗经》记述了该地**山区“有条(柑桔类植物)有梅”的事实,两千年前的《史记》记述了该地栽植“千树橘”的专业户其经济收益等同于“千户候”的经济栽培状况。从汉至唐宋,柑桔业在此长盛不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是到了明清小冰时期(公元1300年—1900年),由于我国冬季温度的较大幅度变迁,使柑桔栽培界限南移1-2个纬度,遂使本地的柑桔生产走向低落。1950年以后,气候趋向变暖,柑桔生产得到一些恢复和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区柑桔业得到长足发展。

近来来,我区柑桔产业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上提出并制定了《**市60万亩柑桔产业发展规划》,并把发展柑桔产业列为我市民生工程之一重点扶持发展,我区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北部丘陵8万亩柑桔产业带的远期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全区柑桔生产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发展柑桔面积达到4万亩,柑桔产业已成为我区农民致富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二)我区柑桔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区桔柑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是规划区汉王、河东店等镇群众从事柑桔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柑桔生产属当地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二是规划区域多属丘陵区,气候、土壤皆适宜于桔柑的生长。加之我区桔柑具有甜中带酸、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早、远离城市及工矿区污染的特点,为我区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创造了十分优越的环境条件。三是柑桔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水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需要生产大量的桔柑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四是在市、区政府对柑桔产业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资金的大力扶持下,桔柑基地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全区大力发展柑桔条件已经具备。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一号文件和**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行政推动,大户带动;优化服务,科技支撑;总体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以“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为抓手,一手抓桔柑规模扩张,强化果园管理,以科技增效益,用效益促发展,一手抓水利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桔园设施,加快宗文路(汉台段)以北桔柑园带建设,使城郊型农业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农业增效、桔农增收。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能,积极解决新建桔园的土地集中和水利设施问题,加快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重点突破,整村推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新栽桔园。

2.坚持因地制宜与科学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重点突破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从桔农最直接、最关心和发展柑桔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加强设施配套和科技服务。

4.典型推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有生产经验、掌握技术能力强的农户,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培育骨干种植大户,带动普通种植户的发展,整体推进全区柑桔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5.群众投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营销队伍的发展,积极引进桔柑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桔农效益。

(三)总体规划。

以汉王、河东店、武乡为重点,加快宗营、徐坡等镇乡柑桔产业发展,动员农户充分利用坡地、水浇地,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模式,创新思维,增添措施,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发展种植大户,以“一村一品”工程为抓手,按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模式,不断提高桔园效益,确保规划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促进全区柑桔产业迅速发展。逐步完善果园设施配套,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丰产果园,用4年时间建成宗文路(汉台段)以北8万亩柑桔园带,把汉王、武乡、河东店、宗营建成柑桔大镇。

三、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一)目标任务。

始终围绕8万亩柑桔园带建设,按照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果园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完善配套设施的总体思路,着力抓好规模发展,连片种植,整村推进,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搞好幼龄桔园的培育管理,落实老龄桔园的品种改良,提升全区柑桔生产水平。在具体实施中,以柑桔大规模发展、整村整组整坡推进为核心,切实解决柑桔发展用水问题,强化管理,使新栽柑桔在3年内见到效益。4年后争取**镇发展到4000亩。积极招商引资,发展柑桔加工龙头企业和柑桔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创出汉台“褒河蜜桔”品牌,成为名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大幅度增加桔农收入。

(二)基本思路。

以扩大规模化生产为重点,集中连片,栽植开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建成北部8万亩柑桔生产基地。以改善种植区域生产条件为突破口,集中力量解决水源、水利灌溉设施、土地适当集中、生产道路、电力、信息不畅等问题,使基地设施条件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大科技指导、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提高柑桔品质,提升生产水平。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加大科技示范园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示范园经济效益,带动农民栽植桔柑的积极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行柑桔标准化生产,狠抓桔柑质量提高,建立绿色柑桔生产基地。以建设城郊观光型农业科技园为手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与投资预算

(一)建设内容。

1.基地建设。

(1)4年新建桔园54230亩。积极动员规划区农户在丘陵坡地、水浇地大力发展桔柑,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村推进,尽快建成北部丘陵桔柑园带。充分利用**、**店等“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政府帮扶、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完成每年新发展桔园任务,到20**年,全区柑桔总面积达到80500亩,产量12万吨,产值1.6亿元。

(2)改造低产园1.1万亩。对现有低产园采取高接换头、加强肥培管理、完善设施配套等措施进行改造,使一批质量差、产量低、树势衰的果园获得较高效益。

(3)更新品种5100亩。大力推广优质新品种,更新品种5100亩,适度推广早熟优质品种,解决柑桔集中上市矛盾,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园效益。

2.桔园配套设施建设。

(1)新打机井55眼,建30立方米储水池368个,配套输电路、5000亩软管浇灌设备,有效解决新建桔园用水矛盾。

(2)加固防渗塘94座,衬砌灌溉渠141.18公里,确保桔园浇灌有充足的水源。

(3)硬化道路、沙石道路181.5公里,为桔农生产、销售创造便利的条件,促进柑桔产业带健康发展。

3.苗圃建设。动员农业科技单位、育苗大户积极发展自育苗,每年提供优质桔柑苗木200多万株。

4.建科技示范园5000亩。通过集中连片建桔园,完善桔园设施配套,引进优质良种和新技术,加强科技投入等措施,建立示范园5000亩,带动农户加大生产投入,精心管理,提升桔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果园效益。大力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建设绿色果园4万亩,并争取通过绿色基地认证和有机食品认定,促进全区生态桔园发展。

5.产业化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营销大户、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监管,规范运作,为桔农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及参与市场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有经济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区进行柑桔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升我区柑桔产业化发展水平,确保我区柑桔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6.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确保桔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加强科研投入、科技交流,下功夫攻克制约柑桔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桔农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2)科技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载体,培训桔农26万人,培养科技能手1000名,典型示范户5000户,确保每个桔柑专业村至少培训5-10名科技能手,每户至少培训1名熟练掌握柑桔生产的技术能手,为柑桔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3)拟建病虫测报站3个,信息服务站50个,确保每个桔柑专业村建设1个信息服务站,重点乡镇各建1个病虫测报站,为桔农开展病虫预防,及时了解科技、市场信息提供服务。

(二)投资预算。

规划项目总投资约需资金**721.134万元,其中: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和桔园改造投资7687.6万元,配套设施投资3913.534万元,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投资100万元,苗圃补助20万元。

五、年度实施计划及目标

20**年至20**年各年度,各乡镇的基地建设计划、低产园改造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任务以及实施区域详见附表。

六、实施方法及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副区长李琪海同志担任组长,农业、计划、财政、水利、农发办相关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镇乡由主管领导负总责,村干部包片抓,村民小组长具体抓,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奖惩措施,并把规划建设任务落实情况作为镇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规划项目建设内容落到实处。项目实施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锁定任务,统一目标,狠抓落实,尽快建成北部8万亩柑桔产业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让当地群众见到实效。

(二)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规模发展。

资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截止20**年底,全区柑桔仅2.6万亩,到20**年要建成8万亩柑桔园林带,必须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因而,要大力开拓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区委、区政府从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柑桔产业发展;二是区农业局、区园艺站积极向省、市申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柑桔产业;三是区水利局、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向柑桔主产区倾斜,使支农资金捆绑使用,合力推动柑桔基地建设;四是动员农民筹集闲散资金用于柑桔产业的生产发展;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条件吸引各地有投资能力和管理经验、精通技术的社会人士投资柑桔业,促进全区柑桔规模发展。

(三)加强监管,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

在柑桔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区园艺站技术人员现场跟踪指导到位、农户技术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执行,达到建园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效益高产出目标。一是大力推广、落实柑桔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全面提升柑桔综合管理水平;二是提高新建园质量标准,坚持挖大坑、栽大苗和推广起垄建园新技术,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丰收一片;三是加强绿色柑桔生产基地监管,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法,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果实品质;四是严禁套种高杆作物和吸肥吸水强的块茎作物,保障柑桔生产健康、高效、快速发展。

(四)加强科技服务和示范园建设,提升全区柑桔综合管理水平。

农业产业规划篇(6)

1新时代农业园区的历史使命

党的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都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深刻说明中央对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决心。此外,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实现日期的日益临近,乡村如何摆脱贫困,如何才能稳定、健康地实现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如何较为快速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为解决诸多乡村发展难题做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探索中的重要成果。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精神,明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1,2]。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诸多推动乡村发展的新方式被纳入实践,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作为农业园区推动乡村整体发展的2种模式被加以应用。长期以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3]。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有明确表述: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要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步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4]。由此可见,作为农业农村部牵头主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科技部牵头主管的农业科技园,都同时肩负着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2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规划要点内涵分析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作为2个相关部门分别牵头的推进农村发展的农业园区类型,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原则、建设标准等却容易被人所混淆。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2种不同园区的相关文件进行再次研读和比较分析,试图领悟其各自的规划特点,旨在通过更为直观的形式为园区规划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条思考的路径,减少

2类园区在规划发

展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农村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1概念

就现代农业产业园概念界定而言,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7〕40号)有过规范性表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加工加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5]。同样,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发农社字[2001]229号)也给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的相461关表述: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6]。而在2018年颁布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将其定义为: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级农业科技园区。

2.2发展背景

从新时展背景来看,二者的提出都是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水平,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从二者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基本都会落脚到促进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脱贫致富;农村变强,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2.3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新时期带动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农业园区类型之一,由农业农村部负责主管。其目标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建成一批主导产业鲜明、现代要素集聚、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等条件兼具的农业产业园区。从发展目标来看,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产业集聚化、三产融合化、技术集成化、生产绿色化等为主要发展方向,与其发展目标深度契合。农业科技园作为由科技部为主管部门的带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园区发展模式,在新时期更注重于不断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园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农业特色产业的示范区[7]。科技本身就意味着不断地向前进,结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其总体发展方向趋于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和绿色化

2.4建设要求

从诸多归结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来看,园区主导产业精准明确,能够促进园区产值提升,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建设先进的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促进农业设备与技术的集成创新;努力发展三产融合产业,建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带动大众就业创业,促进农户增收等成为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作为农业科技园来说,其要求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与一定的生产规模,以便于管理和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各种专门的地块来进行各种科技研发、成果示范、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有足够的科研开发能力来支撑自身发展,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管理体系来维护其正常的运转。

2.5建设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原则要求,政府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产业园自身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市场经济促进自身发展;要以农业产业为本,注重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引导各方参与农业生产;以农民的利益为落脚点,用绿色发展、生态友好的态度来面对生产,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8]。农业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因其投资收益见效慢、投资额大且持续性强等特点,其原则为:由政府主导发展,通过市场运作的方法,以企业主体为依托,在带动农业科学研发技术提高、示范推广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借此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从中受益[9,10]。

2.6要素需求

在要素需求方面,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都离不开资本、科技、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发展现代园区所需的必要资源。二者在资源使用的数量上可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没有太大的要素需求差异。

2.7功能分区

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农业产业及相关产业为主,其布局以大规模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产区、现代营销等基地或厂区的多样组合为主,没有固定的布局模式。相比较而言,农业科技园的布局模式较为固定,一般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部分,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2.8主管部门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农业农村部为牵头单位,属农业农村部及下属各级管辖;农业科技园则是由科技部及下属各级机构为主管部门,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所属主管部门的差异突出了二者之间发展应具有差异性。

2.9主要功能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无形之中突出了其所蕴含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以产业融合、技术集成、创业平台、规模生产等特点突出的园区类型,其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业态创新、传播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农户创业就业、促进农户脱贫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生力量。农业科技园以科技发展和人才培育为主要内容。科技功能主要集中于农业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成果的展示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人才培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职业农民技术及农业相关培训与促进农村创新创业。是研发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的重要载体[9,10]。

3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异同点

农业产业规划篇(7)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主要成就

1、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和观赏农业为特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建设了6个省级、6个市级、78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00个中小型农业园区。优质稻米、鲜细菜、高油大豆、南果梨、##兰、食用菌、山野菜、肉用牛羊、肉(蛋)鸡、观赏鱼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00余户,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6户,年实现销售收入〖BF〗40.3〖BFQ〗亿元。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2户,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0户。

3、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的素质逐渐提高,企业及农户按市场规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贸市场达240处,年交易额270亿元。宁远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农产品产销信息传播中心。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全市涌现出一批产销中介组织,各类产销协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发展较快,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已发展到235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4000多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软环境不断优化,各级政府涉农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使软环境得到充分改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主要特点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形成体系,集中体现为以南果梨为主的水果业、以##兰为主的花卉业和以观赏鱼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二是发挥地处辽宁腹地的地域优势,依托全省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建设,带动了鞍海高效农业经济带的发展。三是发挥品牌优势,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完达山乳业落户##,辐射带动了全市几百户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四是依靠群体优势,形成规模产业。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之前,重视发挥中小型企业的集群功能,带动了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整体水平上仍处在初级阶段,与##市在全省的位次不相称。

1、思想认识差距较大,部分地区领导及政策乏力。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仅重视龙头企业的税源作用,忽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缺乏统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

2、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不够完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仍占据主体位置,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尚未形成;中介组织发育不充分,龙头企业与农户连结缺乏有效载体。

3、优质农产品比例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占全部农产品的比例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亟待提高;缺乏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名牌产品;现代农业的生产手段、经营理念的推广和实施尚待加强。

4、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环境不宽松。对农业产业化缺少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不大;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虽然硬件设施具备一定基础,但软件建设较差;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体系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坚持外向型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软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处理开发资源与开拓市场的关系,以开拓市场带动开发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坚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示范,调动农民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3、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4、坚持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优先扶持主导产业大中型龙头企业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和主导产品群。

5、坚持以开放促发展,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域内、域外多种经济成份、多行业、多层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6、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一个基地、五大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现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地区。

1、把##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年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其中10家达到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标准;20家达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规划、建设##(汤岗子)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区。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35%以上。

2、形成以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粮油产业,以肉食畜禽繁育、养殖、加工为主的肉食产业,以鸡蛋、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蛋奶产业,以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主的果蔬产业,以粮、菜、果、蛋储藏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3、大力实施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绿色食品的比例达到50%以上;发展56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园区,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种率达到97%。

4、创国家认定的农产品驰名商标6个,在省内以至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30个,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40个,新增注册原产地保护农产品2个。

(四)发展重点

1、发展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粮油产业。整合稻米加工企业,适当提高水稻的贮藏加工能力,引导发展稻壳碳化、米糠油等产品和项目,打造东北水稻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鼓励发展可变性淀粉及延伸产品、玉米胚芽油、甘露醇、氨基酸、玉米转化酒精、玉米系列食品等精深加工项目,玉米年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50万吨提高到230万吨以上。对饲料行业企业进行重组和整合,打造辽宁鸡饲料的“旗舰”式企业(集团)。推进大豆精深加工、豆粕深加工和大豆酱油酿造等项目,促进大豆加工行业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海城、台安为重点,发展5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推进海禾种业优质种子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和高油大豆,全市专用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高油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2、发展以肉食畜禽繁育、养殖、加工为主的肉食产业。实施台安仁泰公司3万吨肉鸡熟食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全市肉鸡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推动肉食鸡加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大型企业或企业联盟,使年加工能力达到1亿只。实施岫岩绒山羊深加工、盛月清真牛羊综合加工和鹅业养殖加工等项目,积极开发生物制品、牛羊(鹅)肉和鹅肝熟食加工、油脂加工、皮革加工等精深加工项目,走肉、皮、毛(绒)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的路子,全市肉类产品的综合加工率达到70%。

调整畜牧业结构,加速发展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产业。引进推广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夏洛来等新品种,大力支持运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创建优良品种。全市肉牛生产基地达到100个,年出栏数和存栏数达到100万头和60万头;肉羊基地50个,年出栏数和存栏数分别达到100万只和50万只;肉鸡基地200个,年出栏肉鸡1亿只。

3、发展以鸡蛋、牛奶生产加工为主的蛋奶产业。采取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和引进技术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推进完达山二、三期工程和天天乳业12万吨液态奶项目,牛奶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充分利用鸡蛋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蛋类制品和蛋壳加工项目。

全市建成有规模的蛋鸡生产基地250个,鲜蛋年产量达到35万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肉蛋鸡种雏繁育基地,年产千万只以上的大中型种鸡繁育厂5个。全力推进奶牛业的发展,实施20万亩紫花苜蓿基地等牧草业项目和奶源建设工程,全市奶牛存栏量发展到7万头,建设规模奶牛饲养小区60个。

转贴于

4、发展以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主的果蔬产业。扶持发展速冻蔬菜、干制蔬菜、蔬菜汁和酱菜等深加工项目,使蔬菜年加工能力提高到2万吨;扶持山野菜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0.5万吨。扩大滑子蘑加工能力,形成从贸易、加工、栽培到品种选育的滑子蘑产业链,年加工能力从0.5万吨提高到2万吨。推进南果梨深加工项目,开发水果酒、饮料等产品,形成从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加工包装、储藏保鲜、基地生产到种苗繁育的产业链。积极开发水果营养素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加速发展名特优新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全市优质蔬菜基地达到30个,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全市蔬菜生产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绿色蔬菜占25%。推进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5000万盘,年产量5万吨。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南果梨种苗基地项目。扩大尖把梨种植基地规模。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75万亩,其中南果梨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推进无土蔬菜栽培科技园项目,培植新优特种苗花卉业。

5、发展以粮、菜、果、蛋储藏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产业。发挥宁远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优势,完善功能,提高档次,成为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京沈高速公路,争取再建设1个以关内市场为主要对象、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推进南台无公害禽蛋产业项目,推动禽蛋电子商务、网上贸易的发展,提高鲜蛋市场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果品市场、台安黄沙鲜活农副产品市场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展辐射半径,发挥集散功能。

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到2010年,全市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450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经纪人达到5000人。

加强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工作。继续扩大肉食鸡、大米和蔬菜的出口数量,培育食用菌、南果梨等新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增长点。巩固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开发北美、欧盟和中东市场。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研究,协调有关事项,决定重点推进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及有关问题。强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统一协调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和管理。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农业、计划、财政、税收、金融、交通、工商、物价、国土资源、商业、外贸和海关等部门,要制订具体的扶持政策,搞好部门服务,协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各涉农部门建立农业产业化项目责任制,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实行规划制订、项目论证和招商引资的专项推进制度,部门主要领导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是项目带动。以项目为载体,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嫁接改造,推动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政策扶持。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作为择优扶强的重点扶持对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迅速培育一批在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三是开放引进。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选择优势项目,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鞍发展。四是多元化发展。发挥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和股份制的各自优势,充分重视和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统筹发展加工、销售和服务业,既抓加工型龙头企业,又抓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五是多管齐下。既抓有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又抓直接带动本地农户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使不同层次的企业都能得到发展。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是突出区域特色。立足当地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因地制宜。岫岩县和海城市东部山区重点发展林果业、山野菜、食用菌、绒山羊、柞(桑)蚕等特色农业;海城市中西部和台安县重点发展优质米、鲜细菜、经济作物等高效农业;千山区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二是突出产业特色。推动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建设,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搞好设施配套,优化结构布局,强化品牌标识,抓好农户培训,扩大订单覆盖面,不断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流转办法,提高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四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订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等一整套标准生产管理办法。对农业产业化基地从基础设施、良种良法、技术措施、质量监测到产品质量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

(四)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普及和完善订单农业,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履约率。突破“公司+农户”的单一形式,大力倡导“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经营大户+农户”等多种有效的联结形式。二是鼓励发展农户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参与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企联益的高级形式,推进农企间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三是坚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通过“以奖代补”和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

(五)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信息服务体系。组建全市农业产业化信息网络,及时搜集、整理、传递和农产品产供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民营农技实体、产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示范户等,推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的发展。实施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改革,整合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服务资源,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和转让成果等形式进行有偿服务;推动市、县、乡三级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农民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基地、园区等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依托农业科研机构、种子经营部门、龙头企业和民营实体,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全市主要农产品的优质品种率。四是物资服务体系。依托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的一条龙服务。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依托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购销大户、各类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形成农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六是农机化服务体系。以装备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大收获机械的推广和投入力度;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培育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六) 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一是大力支持资金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化项目。推进芦荟素、银杏黄酮提取加工和生物工程制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培育高新科技型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加强产业化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优先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或研发高新技术成果,促进我市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三是根据农产品加工的需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强以品种改良为主的科技攻关,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更新优化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四是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对规模化种养基地农户的培训,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生产水平。五是以信息技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在农产品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也要发挥信息网络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七)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建立以农民和业主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为补充、政府适当扶持的多元化投资的新机制。一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二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领域。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等各类支农资金,也要进一步向农业产业化倾斜。加强农业产业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三是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落实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政策,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方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规划篇(8)

__县“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

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现代基础产业。党的十六届全会以来,__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力度,经过全县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形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脱毒马铃薯等种植规模上1万亩的农业产业。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资源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__县的发展战略,制定本规划。一、__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一)优势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现状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贵州省蔬菜、水果、马铃薯等主产区之一。党的十六届全会以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我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我县农业的区域特色和产品特色,形成了农产品的规模总量和市场优势,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从20__年起,我县陆续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普安、大河的马铃薯,合江、大河、丰乐的番茄、辣椒,三合的大蒜、早玉米,交梨的葡萄,九阡、周覃的九阡李,都江、大河的椪柑、脐橙等农产品出现了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是种粮的两倍甚至更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全县有水果面积31500亩。其中柑桔栽培面积9500亩(主要为温州蜜柑、椪柑、脐橙),柚1600亩,梨8150亩,李3000亩(主要为九阡李),杨梅1000亩,枇杷200亩,板栗3300亩,葡萄8450亩,年水果总产量2427.5万公斤。全县的商品蔬菜面积34000亩。其中:三合、丰乐、大河、合江4个乡镇早春种植的早蒜苔、番茄、辣椒、黄瓜、豆类等蔬菜基地面积达11300多亩,规模生产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蔬菜年总产量15.64万吨,平均亩产量4000多公斤,主要销往省内的都匀、贵阳、凯里、安顺、遵义及两广城市,其中本地线椒有少量出口日本、泰国,番茄出口港澳地区。脱毒马铃薯:20__年种植面积达到了26500亩,以大河、合江、普安、丰乐、三合种植面积较大,品种主要为费乌瑞它、威芋三号、大西洋等,年产量18000吨左右,主要销往上海、湖南长沙、福建厦门和湖北武汉等城市。水晶葡萄:水晶葡萄在我县栽培有较长的历史,由于其耐贫瘠,栽培管理容易,耐贮运,而在我县低海拔地带栽培,成熟时间比都匀、凯里、贵阳等提早20—30天成熟上市,在群众的精心管理下,生产出的水果味甜而香,很受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县的主栽水果,栽培面积已达7200亩,挂果面积6200亩,年产量近7000余吨,主要销往广西、重庆市场及省内的贵阳、凯里。椪柑、脐橙:椪柑、脐橙主要栽于都柳江沿河一带,由于我县具有独特的气候,冬温夏凉,果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生产出的椪柑、脐橙个大而味甜,深受消费者欢迎,群众自发栽培面积已达4100亩,已成为我县的特色水果之一,年总产量5200吨,主要供应省内市场。2、生产销售企业与市场建设现状目前,我县合江镇奇江村、大河镇怀所村、丰乐镇鼠场村、三合镇晨光村、猴场村、水龙乡水龙村、三洞乡下街村、中和镇姑引村等八个村已获得贵州省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所生产的大蒜、番茄、辣椒、早玉米、马铃薯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周覃镇板料村、场坝村、三院村、播花村已获得贵州省无公害大米产地认定,都江椪柑、大河脐橙已通过无公害产地检测,目前正在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为提升县内所产蔬菜、水果市场占有率、竞争力,我县成立了农药残留和亚销酸盐检测中心,在产前,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在产中,经常性地对生产基地进行监控;在产后,对采收上市的蔬菜、水果进行检测,在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注册启用了“江柳”牌果蔬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我县农产品在两广市场深受欢迎。由于多方原因,现在,我县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生产销售企业,也没有一个专业批发市场,收购商大多是在田边地角收购。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的果品生产销售企业只有国营大河农场、都江镇果业协会、交梨乡葡萄协会;蔬菜销售主要是依托广东东莞润丰国际贸易市场、广东江南市场、黔南州天雨公司等企业。因此,销售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县果蔬生产的瓶颈。(二)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县农业优势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种植业结构上,普通粮食作物比重仍然偏大,优质专用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少;在区域布局上,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布局分散仍然突出,发展不够,不适应市场需求;在产品质量上,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二是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盲目性大,制约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科学布局。三是缺乏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成果少,储备不足,对优势产业的巩固和提升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农村市场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制约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五是相当多的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还处于原料型阶段,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和区域布局工作力度不够,步子不快;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企业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深度和资源利用率不高。(三)加快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我县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也面临一些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__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多个1号文件,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县委、政府也结合实际,制定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措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优势产业发展思路。这为今后一段时期优势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国家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重点突破”的战略部署,以及泛珠江经济区(9+2)的建立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为我县优势产业的全面升级和规模扩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三是近几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加强,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显著地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各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加快发展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的修建为我县农产品南下两广及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运输成本,使我县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二、__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规模化、优质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培植壮大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发展原则——面向市场,讲求效益。牢固树立为卖而产、为赚而调的观念,立足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产品。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瞄准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努力推进农业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必须把市场需求和资源、经济、技术等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一规划,重点扶持,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向优势产品和产区集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产业化经营,订单化开发。以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增值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促进订单农业发展,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打造品牌优势。——依靠科技,提质降耗。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降耗增效技术,完善检验检测和监督体系,切实提高优势农产品品质,打造质量优势。——政府主导,企业推动。政府要在资金投入、引导调整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开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通过龙头企业的推动作用,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农民自愿,搞好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决定种(养)什么,种(养)多少。以建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切实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休地位和合法权益。(三)发展目标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的市场经济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新兴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名牌农产品。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有较快增长;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明显提高。到2013年,全县种植产值和加工产值要达到4.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其中30%以上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三、__县农业忧势产业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根据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近期(20__-2018年)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马铃薯、蚕桑等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优先规划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发展。(一)无公害蔬菜产业。我县蔬菜已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__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量8.2万吨,总产值0.5亿元,属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主产区。我县蔬菜生产优势十分明展:一是品种资源丰富,蔬菜种类增多,目前全县栽培的菜种有十余个。二是境内地域有一定差异,地貌复杂,类型多样,为“四季常青”的蔬菜生产上市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冬春早蔬菜和夏秋蔬菜,在县内外市场显示出丰富淡季供应的独特优势。三是生产菜区扩大,初步建立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和流通的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四是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产地优势。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大中城市供应,扩大外销和精深加工,优化布局,以北部6乡镇为重点,南部7乡镇为补充。利用气候优势,打造“季节品牌”和“绿色品牌”,突出冬春早菜和夏秋补淡蔬菜,重点发展茄果、瓜类、葱蒜类等优势品种,组织实施“绿色食品行动计划”,建立一批绿色优质商品蔬菜基地。加快龙头企业的扶持,健全和完善质量监测体系,抓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提高蔬菜产品的安全性和无害化,增加外销量。2013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12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外销量达90%以上。基地实现无害化生产和供应。(二)优质水果产业。我县的气候复杂多样,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具有果品多样性和果实早熟和晚熟的补谈优势。目前,全县的水果生产,无论面积、产量、产值、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前列。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水果消费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我县水果尤其是本地特色水果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今后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是:地方优势果种与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发展相结合,水果生产与产后加工营销相结合,建立一批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加快品种改良,改造一批老水果基地,加大名优特水果引进种植,提高采后加工保鲜、分级包装水平,扶持一批果品流通和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水果产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交梨、三合的葡萄、大河的脐橙、都江的椪柑、九阡、周覃、扬拱的九阡李培植成为种植规模各2万亩,产量6万吨,产值达亿元的大产业;全县各种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1.5亿元。(三)马铃薯产业。20__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12万亩,单产1157公斤。鲜著总产3.6万吨,在全省马铃薯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投资,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商品原料及菜用薯、马铃薯食品和淀粉的精深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建立以三合、普安、丰乐等乡镇为重点的加工型品种生产基地,合江、大河、周覃等乡镇为主的菜用、反季原料生产加工型基地。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 6.5万亩,鲜薯产量8万吨,产值0.8亿元。(四)蚕桑产业20__年,我县在考察了广西、四川等省区的蚕桑产业生产后,决定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蚕桑产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此,县委政府拿出2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发展蚕桑生产,当年发展20__余亩,20__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为将该产业做大做强,20__年将利用15万元资金购买蚕具扶持蚕农,用30万元建一个烘烤房,桑园面积扩大到1万亩,20__年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后,引进建设一个丝绸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蚕桑产品附加值,到2013年,力争桑园面积达到6万亩,年饲养桑蚕20万张,产值1.2亿元。(五)辣椒产业我县本地皱皮线椒种植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均在两万亩以上,南部片区乡镇生产的本地线椒更是出口日本、泰国等东亚和南亚市场,为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计划到2013年种植面积扩大到8万亩,产值0.64万元。(六)无公害茶叶基地开发和利用荒坡资源,在三合、合江、丰乐、水龙等乡镇扩大以甜茶为主的茶叶种植面积,按照“品牌带动、适当集中、规模生产”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13实现种植面积3万亩,产值0.6亿元。(七)中药材产业桔梗、板兰根、杜仲等是我县盛产的中药材,由于山高林密,这些药材均为野生,质量较好,因此一到采收季节,大批商贩纷纷前往收购。为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在东片区的都江、打鱼、拉揽、坝街、羊福、巫不、南片区的扬拱、九阡、恒丰等乡镇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在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达到0.52亿元。(八)花卉产业花卉产业是土地利用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而收益率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极适宜于各类花卉生长,加之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盆栽花卉和绿化苗木的比较优势,因此,规划在三合、普安、交梨、丰乐等乡镇建设1.5万亩花卉生产基地,产值0.75亿元。(九)市场体制建设为推进全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县级信息平台1个,乡镇信息站(点)20个,专业农产品市场信息点5个,农村专业户网点50个,指导10个乡镇组建1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0个20__m2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个200吨的冷库,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信息体系和市场体系,掌握市场信息,以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主要措施(一)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向规模经营的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向专业化、集约化和区域化转变,传统产品向优势产品转变,单一的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过渡,低产业、低效益向高科技、高效益转变。抓好优势在产品基地建设,一是要抓好规划指导。各乡镇将围绕8个农业优势产业(品),按照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原则,作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定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导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一乡一品、数乡一品的要求,搞好区域布局,形成板块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带,把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二是抓规模。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千家万户向优势产业带集中,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大规模、大基地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三是政策扶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规范承包地转包、租赁、入股行为,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四是整合力量强势推进。县委、政府将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对现有的农业项目和资金要整合起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提高效益的原则,向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倾斜。引进和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参与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区,培植一批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市场公认的知名品牌,整体提升我县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优势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核心在于推进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要重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大农业科技攻关,把握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以提质、增产、增收、增效为目标,围绕优势产区的种子种苗、保优高产栽培、科学饲养管理、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发展,对优质品种选育、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害化生产技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包装、储运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面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加快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生态安全等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和应用。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果无病毒苗木、高换高接、果实套袋等优质栽培加工技术;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的科学种植技术;推广防灾减灾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坡改梯技术、农村沼气池建设技术、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等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搞好农产品的分等分级,改变混等混级包装销售,为优势农产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完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努力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科人员的积极性。(三)抓好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生产是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应对wto的关键,是实现农业产品到农业商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要抓好全程化的标准生产。从生产、精选、加工、包装、流通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质量标准。生产环节要切实引领和指导农民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科学用肥、安全用药,发展无害化生产和专用化、优质化生产、为加工提供优质、标准、适用的原料。加工环节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系列化生产,创出精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到2013年,全县建成一批以三合、大河、合江、丰乐、交梨、周覃、九阡、都江等乡镇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马铃薯、蚕桑、优质水果等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规模达25万亩。加工、流通环节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用品牌扩大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重点是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优化提高生产工艺和加工工艺,不断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上档升级。三是要依靠加工企业组织生产。加工企业是标准化生产的龙头,通过加工企业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生产标准,对产品进行统一回收,使标准化生产真正落到实处,四是要依法保护标准化生产。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禁生产、经营、使用病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兽药、饲料;对各种假劣产品、假冒商标要依法严 厉打击,通过打假打劣保优,切实保护好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四)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促进粮食、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等优质农产品的开发。一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二是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三是建立农产品安全监测站;四是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五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业环境污染,实行农业环境污染的索赔和治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使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使我县农产品有效的占领市场。(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优势农产品”的新观念,以开放的姿态、改革的举措、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在优势产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对现有的那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带动能力、产品市场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使之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开拓市场、引导基地、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增值、产品购销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采取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租赁经营、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使企业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要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力争到2013年,全县有5家企业达到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其中州级以上的2家。(六)积极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我县农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开拓不够。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单纯抓数量向抓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向立足市场组织生产转变,搞好农产品市场分析预测,支持县乡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站)建设,与全州、全省和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网站联网运行,向农民和企业传播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和农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等,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培育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要依托龙头企业、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大型超市和其他中介组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形成产销联结链。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经贸洽谈活动,支持建立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促进我县名、特、优、新农产品扩大外销。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20__—2013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为全面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全县上下一定要解决思想,勇于创新,按照“国家投入为引子、财政、信贷投入为补充,群众投入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一是争取国家农业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农业投资方向,进一步加快规划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争取列入国家重点农业项目投资计划。二是积极争取省、州专项资金。在争取省农业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州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资金以及以工代赈、国债项目等配套资金。三是争取信贷扶贫资金。利用州、县助民增收贴息贷款,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四是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参与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五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受益村组群众,投资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六是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减免有关费用,降低项目建设成本。__县“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规划项目9个,总投资3238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490万元,地方投资4290万元,群众投入13600万元。项目类别投资如下表:__县“两高”沿线农业优势产业规划投资概算表编号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万元)备注国家投入地方投入群众自筹1蔬菜产业7100225055043002水果产业6000120050043003马铃薯产业195011002006504种桑养蚕240080030013005辣椒产业2400100012012806茶叶产业150010003002007中药材产业250014001809208花卉产业225013003006509信息体系与市场62804440184010合计3238014490429013600__水族自治县农业局二oo七年九月

农业产业规划篇(9)

1、发展现状

山药是一种药菜兼用价值较高的薯芋类经济作物,富含淀粉、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强身健体和补虚壮阳之功效,人称“江南人参”。受气候、土壤环境的影响,栽培山药历史悠久,品质好,是的特色农业。全镇种植山药每年一般在1000亩左右,种植面积不大,大户种植不多,主要集中在严坪、太平头,其他村有零星种植。

2、发展规划

一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以严坪、太平头和村穴岗岭一带为核心区,克服山药不宜连作的影响,既要依靠耕地进行种植,又要开辟适宜种植山药的荒山荒地,坚持能种则种。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0亩,其中1500亩,村300亩,年3000亩,年发展到3500亩。

二是进一步提高亩产量。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要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开办培训班、送技术下村等形式,向农户广泛宣传种植山药的经验,力争年亩产量达到3000斤。

三是发展一批种植大户。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山药作为商品出售的也不多。要组织一些有经验、有技术、有兴趣的农户发展规模,力争年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20户,年达到40户,年达到80户。

四是发挥山药协会作用。要把市山药协会山药分会建设成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的机构。

三、效益分析

近二年来山药市场行情非常好,按每亩2500斤、每斤平均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山药产出达2500万元,纯收入达1500万元,人均增收802元。

二、吊瓜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种植吊瓜始于2007年底,在全市开创了种植吊瓜之先河。今年初王友臣承包1200亩土地发展农业种植,其中种植吊瓜600亩。另外有小源村周宇升种植了100亩。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以畈为核心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高乐畈、砂圳畈等立肇公路沿线大规模种植吊瓜。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00亩,年发展到5000亩。

二是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向武宁、浙江的师傅请教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力争吊瓜亩产量稳定在250斤以上。

三是发展种植大户。以加强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把农户闲置土地利用起来,鼓励一批农户发展吊瓜规模种植。

四是成立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服务。

3、效益分析

按每亩产出瓜籽250斤(种植条件好的亩产量可达300斤--350斤)、每斤市场价1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吊瓜产出达940万元,纯收入达650万元,人均增收370元。年产出达1880万元,纯收入达1300万元。

三、獭兔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獭兔养殖基地落户于村(敬老院旁),基地建有獭兔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精饲料加工供应基地和兔用青饲料种植基地。拥有养殖车间15栋总笼位10000个。每年可繁育优良獭兔种兔5万只。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养殖规模,以獭兔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獭兔养殖业的发展,计划年獭兔养殖数为5万只,年达到8万只,年发展到15万只。

二是发挥獭兔专业合作社作用,为獭兔养殖农户提前、产中、产后一站式全程服务,与农户签订“四包”养殖合同,确保农户无风险养殖。

农业产业规划篇(10)

XX年年末,全镇总人口6015户25240人,其中农业人口5736户24116人,少数民族1799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58万元,同比增1666万元,增合24.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同比增362.7元,增合21.4%;完成本级财政收入356.3万元,同比104.6万元,增合41.6%;完成镇级固定资产投资1226万元,同比增311万元,增合34%;实现个私经济收入4096万元,同比增534万元,增合15%;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万元,增加值470万元;同比分别增203万元、134万元,增合24.5%、39.9%;实现粮食总产1060.5万公斤,同比略增,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农业工作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通过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8年9月,各项主要产业培植情况如下:

粮食产业:小春粮食产量95万公斤,实现收入110万元;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42万亩,其中水稻1.02万亩,包谷1.1万亩,其它杂粮0.3万亩,预计实现大春粮食总产944万公斤。

甘蔗产业:完成新植蔗5519亩,甘蔗面积达2.38万亩。07/08榨季实现甘蔗社会产量8.3万吨,入榨产量7.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700多万元。

香料烟产业:香料烟种植总面积9745.5亩,完成产量26596担,实现烟农收入1497.3万元,提供烟叶税299.5万元。

茶叶产业:茶叶总面积11551亩,其中投采面积8700亩。完成干茶产量60.7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531.9万元。

畜牧产业:完成大牲畜存栏11076头、生猪存栏39617头、山羊存栏6914头、禽类存栏77946羽,完成肉类总产1104吨,实现畜牧产值967万元

蚕桑产业:全镇共有9个村107个村民小组1384户农户种植桑树2687.1亩,第一批蚕茧于8月6日交售,共交售蚕茧725.55公斤,平均单产49.4公斤/张,平均单价20.3元/公斤,张效益996.2元,蚕农满意度达95%以上。第二批中秋蚕全镇共饲养67.25张,共涉及9个村53个村民小组165户农户,计划交售蚕茧3350公斤,实现蚕农收入6.7万元。

林业生产:核桃总面积达44500亩,投产产量400吨,实现产值176万元;竹子总面积32600亩,其中甜龙竹16500亩,投产25400亩,其中甜龙竹14600亩,实现产值110万元。

果蔬产业:水果总面积2363亩,总产量185.3吨,实现产值50多万元;蔬菜总面积6715亩,总产3770吨,实现产值670万元。

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紧紧围绕“经济提速、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大目标,着力实施“农业稳镇、项目强镇、科教兴镇、招商富镇、集镇美镇、稳定和镇”六大战略,突出抓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三农”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财税工作、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六大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商并进,山坝统筹,努力把**建成“**南部重镇”,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粮食总播种面积3万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人均400公斤;甘蔗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农业产量达7.5万吨、入榨7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800万元;香料烟总面积1.12万亩以上、产量达3.3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980万元;蚕桑面积6190亩,养蚕5110张、产量17.9万公斤,产值306万元;茶叶总面积1.2万亩、产量达125万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250万元;核桃总面积达53000亩,投产产量800吨,实现产值450万元;竹子总面积36600亩,其中甜龙竹20600亩,投产30000亩,其中甜龙竹16600亩,年创经济效益1100万元;肉类总产3000吨、实现产值XX多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十五”所取得成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确立了“优化粮油、巩固甘蔗、突破烟茶、发展畜牧业,壮大竹子和蚕桑”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农业这个最基本的中心工作,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产业,切实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紧抓粮食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近几年,**镇在加强产业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对粮食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粮经作物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优化米粮仓,丰富钱袋子”。在粮食生产上,加大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搞好服务,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科技实施,培育优质水稻基地,办好粮食科技示范样板,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保持**“粮仓”风貌。

(二)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1.巩固发展甘蔗产业。镇党委、政府通过认真分析镇情,深刻认识甘蔗产业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合理布局,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路子,甘蔗面积巩固在2万亩,预计产量7.5万吨、入榨7万吨,继续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2.优化提升香料烟产业。2008年,镇党委、政府决心发展香料烟11580亩,实现产量1650.5吨,并采取有力措施抓实香料烟生产:一是坚持扶持政策到位,即保护价、物资赊销、穿烟机补助、面积补助、标准钢架调制棚优惠提供、大田碎垡补助六条政策;二是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即走质量安全效益型发展路子、合理规划种植面积、狠抓十大关键技术、保障烟叶安全、抓好水浇地工程建设五项措施;三是坚持推行风险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实行完成种植面积奖和风险抵押金制度;四是坚持转变作风,严肃纪律,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3.稳步发展茶叶产业。**种植茶叶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茶园茶地建设,一手抓茶叶加工营销。特别是在今年茶叶价格极速下趺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稳步发展茶叶产业;一是加大茶叶生产的宣传力度,分类指导农户适时采摘,分级采摘;二是及时动员茶农加强茶园中耕管理,抓好低产茶园改造,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产量;三是认真督促制茶企业实行分等级收购鲜叶,以质论价,注重抓茶叶生产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4.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围绕“兴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产业,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2008年末,计划完成大牲畜存栏9750头、生猪存栏37108头、山羊存栏6600头、禽类存栏76000羽,完成肉类总产2956吨,实现畜牧产值1900多万元。

(三)积极培育后续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加大扶持蚕桑产业。2009年,镇党委、政府计划发展蚕桑3500亩、总面积达6190亩,养蚕5110张、实现产量17.9万公斤、产值350万元。为此,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蚕西移”的政策机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植发展蚕桑产业:一是成立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支书、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在农业中心专门设立蚕桑产业办公室,具体抓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二是广泛开展好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广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三是在酒药村酒药寨建设300亩的县级样板一块,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投资23万元,建盖指挥部1所、架设水管6公里。

2.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全镇虽然有核桃总面积44500亩,但是投产面积较少,产量较低,针对这一现象,镇党委、政府结合土地资源、气候优势、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实际,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发展”的原则,一方面组织林业部门做好核桃品种改良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各村认真组织开展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2008年,全镇共完成核桃工程造林2500亩,社会造林5000亩。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上来,抓住机遇,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带动面上工程建设。一是坚持项目投入这个总抓手不动摇,按照经济和社会事业项目齐抓、大中小项目并举的项目工作思路,切实抓好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农水扶贫、土地复垦等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二是切实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加强支农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三是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大力推行“一事一议”,规范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设施建设。

四、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今年香料烟产业任务重,加之产业争劳力现象突出和大棚蔬菜对香料烟产业的冲击,部分群众种烟积极性受挫,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今年甘蔗砍工价格偏高和甘蔗亩效益偏低,蔗农种蔗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是我镇辖区内工业只有1家糖厂、2家砖场和几家茶场,规模和数量不足,工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是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少,手段单一。

六是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对上级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议新晨

农业产业规划篇(1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体现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等时代特征,又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基础,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入手,突出主导产业,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把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走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寨英农业建设成科技含量高,商品化、市场化水平高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农业产业经营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寨英镇位于松桃县城西南部,国土面积200.75平方公里,辖24个村,2个居委员会,276个村民组,7887户,35082人,20__年末国民生产总值11283万元,人均收入1810元。全镇有耕地17542亩,基本分部在邓堡、寨英等几个坝子,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林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6,除阳雀国有林场外,还有邓堡、落满乡有林场以及其它村有、个体户林场,林业资源丰富。全镇20__年底大牲畜存栏3415头,猪存栏19089头,羊1823头,家禽存栏32085只,现有养牛10头以的农民17户,有养猪场26个,猪存栏50头以上的有36户,专业繁殖二元母猪和三元仔猪的“富源种猪场”,具备年出栏千头二元母猪的生产规模,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寨英河和邓堡河流经全镇19个村,在稻田养鱼和冷水鱼、特种水产品养殖等方面结累了一定的经验。

全镇的地形以高山和坝子为主,地区差异明显,在平坝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适合农作物生长。在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较高,相对湿度大,野生资源丰富。

镇政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距铜仁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寨英,20__年8月底,全镇已实现公路、电力、电话“村村通”。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一)、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镇目前农业产业十分薄弱,没有龙头企业,专业化经营组织(个体)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市场拓展能力弱;专业协会、专业市场等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农户与相关企业联结缺乏有效载体等。

1、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专业生产基地建设现状。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生产专业化的思路,建立了奖励扶助机制,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专业种、养殖大户,兑现了奖励扶助政策,使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得到较快发展,成立了养猪业协会,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但从总体上看,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生产基地尚未完善,同时还面临启动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等一系列工作,发展农业产业任重而道远。

2、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系统急需完善和加强。在出台了以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奖励扶助措施的基础上,还需从各个方面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业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种专业组织,培育龙头企业,为我镇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3、资金投入仍是发展农业产业的瓶颈。在我镇,广大群众用于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承贷主体(农民)的贷款担保等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农户利用信贷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我镇是全县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人口、耕地大部分集中在邓堡、寨英两个坝子,非耕地29万亩,其中荒山13万亩,林地16万亩,相对集中在高海拔地区,有利于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自然资源丰富,众多的特色产业等待开发。

地理条件优越,我县地处湘、鄂、愉、黔边界,我镇与江口县交界,镇政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江口县城55公里,铜仁市区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距孟溪火车站20公里。有利于与周边相关企业的联结和拓展农产品市场。

农村基础设施较完善,公路、电力、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各村委会都有综合服务室,由于加大了对农田基础建设的投入,在近年内,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整合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立起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二)、遵循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

,通过市场营销、资产重组和产品研发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重点突破原则。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壮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3、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组织千家万户农民联结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4、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农业产业重点项目规划和预期目标

规划期内着重培育畜牧、粮油、果品、蔬菜4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猪肉、土鸡、肉牛、优质稻米、标准马玲薯、名优新特果品、有机绿色蔬菜7个骨干农产品,初步培育出一批与4大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品牌农产品和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畜牧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大力发展猪、鸡、牛等大宗畜禽生产,适当发展鸭、羊、鹅、兔等畜禽。一是重点发展以寨转生态养殖小区和现有养猪大户为基础,以寨转、上寨、水源头三个村为中心,覆盖全镇所有村寨的5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扶持以富源种猪场为重点的优良仔猪繁育单位或专业户,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逐步达到出口的要求。二是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以野溪村为中心,覆盖李家庄、大水沟、水源头、阳雀、王家坪、凯牌、岑鼓坡、大塘坡、落满、茶子湾、兴家庄11个村大部分村寨的10万只土鸡养殖基地,并在野溪村发展优质土鸡繁育专业户,打造优质土鸡品牌。三是发展以茶子湾村为中心,覆盖举贤、大塘坡、兴家庄3个村的1000头肉用牛养殖基地,首先在茶子湾村发展和培育优质肉牛。适当发展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培育壮大饲草产业,探索发展肉类加工、皮革羽绒综合利用等配套产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到20__年,全镇肉类总产量力争达到达5000吨。

2、粮油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一是发展以邓堡村为中心,覆盖黎堡、蕉溪、大水沟、寨转、上寨、吴家寨、罗家寨7个村的20__亩具有出口潜力的高产优质稻面积,首先在邓堡、吴家寨两个村示范种植,安排得力农技人员负责指导和帮助。到20__年优质稻面积达到20__亩。推行有利于大米整精米率提高的稻谷收获、干燥、储存技术和大米、油脂精深加工技术。

二是建设以大水沟为中心,以上寨、寨转、邓堡、吴家寨、罗家寨等村为重点、覆盖全镇的马玲薯生产基地,争取在大水沟村建立100亩的脱毒种薯培育基地,努力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依靠科学技术,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实行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马玲薯的商品利用率,搞好采收后的分类、精选和包装,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扶持一批淀粉、薯片等马玲薯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付加值和副产品的利用率。争取在20__年商品用马玲薯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进入市场的马玲薯产品达到20__吨,产值超过200万元。

3、果品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适当发展适合地方气候、土壤特点的柑桔、柚子、梨子、桃子、李子等类水果,发展以寨英村重点,覆盖黑冲、王家坪、凯牌、岑鼓坡4个村的果品产业,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力争到20__年种植面积达到20__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提高水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水果产业化经营。适当发展八月瓜、黄腊瓜等野生水果的研发生产,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果品。

4、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发展以黑冲为中心,幅射上寨、水源头、王家坪3个村面向市场的商品蔬菜产业,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名特优新蔬菜品种比重,突出秋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产地蔬菜分级、包装、保鲜、储藏、速冻、脱水、萃取、罐头制作等深加工,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到20__年蔬菜产业化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

四、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到20__年,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3000万元,优质稻米产业100万元,马玲薯产业100万元,果品产业100万元,蔬菜产业100万元,拓展市场200万元,龙头企业4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农民自筹3000万元,(我镇信用社20__年末存款余额4622万元,邮政储蓄存款1100万元)。

财政投入1000万元(主要用于兑现奖励、科技投入、拓展市场、扶持企业、综合服务等)。

(三)、经济效益分析

1、到20__年,在规划范围内,各产业的年产值可达到58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5000万元,优质稻米200万元,商品薯200万元,果品200万元,蔬菜200万元。

2、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900元。其中畜牧业增收入1600元,其它4项共增收300元,分别增收75元。

3、20__年,财政收入增加约300万元。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镇党委、镇政府要将农业产业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协调及其办事机构,使各职能部门同心协力、各尽所能。使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作风,围绕《规划》,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带动面广、带动增收幅度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带动和集聚生产要素,带动投资的增长和经营的发展,按照一家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协会和一批基地的要求,突出重点给予扶持。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托。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必须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构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市场的有机联系平台,加强对农产品营销人员培育,争取在20__年建立一支100人的营销队伍,帮助生产经营者成功进入市场。

(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改造传统农户,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企业 ,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的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是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工作。坚持积极扶持、稳定发展,不断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向新水平。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从价格、服务、银行贷款等方面完善利益机制。运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作为承贷主体,从银行贷款,然后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保险、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等入手,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如何推进产业经营,选择何种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教育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