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5 15:24:10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1)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的物资采购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新的机遇和问题面前,如何从不同角度探讨高校物资采购的发展方向,分析其协调的类型,并考虑建立对高校采购管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协调机制。

伴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迅猛化、技术尖端化的浪潮,高等学校也在快速发展,且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基础条件投入也相应改善,高校物资采购的规模也在扩大,但高校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体制建立与完善、协调机制建立的思考。在全球加强采购战略与供应链竞争的形势下,如何随着全球经济运行方式、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调整自身的运作模式,实施新的采购战略与优化采购供应管理成了必然选择。

1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1.1新形势下的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新型采购与供应管理有了迅速的发展,建立了新型供需关系,如何实现从供应商、厂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对于整个供应链低成本、高效能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供应链管理模式实质包含“供”与“需”两方面,物流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供应链[2]。高校采购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它联接了供应商和学校的最终用户,属于供应链中的一部分,但也有其高校的独特之处,如何优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保证高校供应链的内部化,设计供应链上的各种解决方法,促使高校采购与供应也得到相应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1.2转变思想观念。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种专业的管理思维方式,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在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下,一方面企业要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也要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那么采购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如供应目标与需求目标的协调一致、采购前期沟通、采购信息化及反馈、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和采供关系等挑战[3]。

1.3业务范围广。高校采购紧密地联系了学校和市场,涉及到处理学校与供应市场之间的各类业务活动,如申购、审核、采购、物流、验收、服务等,涉及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供应商,但不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即只与第一级供应商的业务有关。高校物资采购管理是基于学校的发展,其中关系到高校的各个方面,重点就在于严格执行国家采购的政策法规,按照各种采购方式执行采购计划,千方百计地提高学校的投资效益。

1.4制度不断完善。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财政资金采购管理的新型制度,委托政府采购机构执行政府采购集中目录中货物,而高校实行内部集中采购和各院系的非集中采购[4]。高校采购管理部门除了代表学校与国家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办理事宜外,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的采购与管理,它强调采购的公正、公开、公平,遵循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共利益等原则。

2当前面临的阻碍协调的因素

如前面提到,高校的采购也属于供应链中的一个链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是为了使高校采购供应的各种操作能顺畅地在采购流程中传递,减少因信息不能共享或不一致所造成的提供、采购和到货等环节的不确定性,以及消除因内部因素或纵向的各部门目的不同而造成的利益冲突,提高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整体绩效而采取的任何措施[5]。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要求每个流程节点的每个阶段都考虑自身的行为对其他阶段的影响,如果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各个阶段都采取了有利于整个供应链效益提升的行为,那么其协调性就会得到改善[6]。

采购与供应管理中阻碍协调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程序性上的阻碍因素。反映在规章制度和条例办法上。比如,采购工作的相关制度与人的认识上的不统一,采购政策和制度涵盖面窄,加上采购中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给采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采购价格的核定不合理,招标只以低价作为中标价,没有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市场因素和质量因素等问题,使采购结果很难得到实惠。

2.2结构上的阻碍因素。涉及到相关的组织和部门,以及关注责任和参与过程。采购的相关部门没有统一协调运作机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体系。采购工作关系到高校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各部门理应相互配合,互相履行职责,互相监督。但由于没有统一协调运作机制,有的监督部门竞参与实际采购,使采购过程缺乏监督,操作不能顺利进行,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部门之间又互相推委,给采购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行为上的阻碍因素。涉及地位导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采购单位所在位置的关系,上级领导的权力行使,各个监督部门的参与,政府采购工作部门的协调等,都影响着采购工作的进行。比如,上级的命令与本岗位的职责相矛盾,如何处理,通过什么来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2.4技术上的阻碍因素。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高校预算和采购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不能达到一致。高校投资主体多、资金来源广,所需商品的品种和质量也随着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而快速地变化,因此很难提前半年就提供技术参数、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因此,采购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采购人员与使用用户在思想认识方面很容易产生偏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采购任务的轻重缓急、设备型号厂家的不确定、所供货物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的不到位、维护工作的不及时等,都有可能产生沟通障碍。有的使用单位申购追求高档次、高标准,违反了采购工作的初衷,必然会与主管部门的原则存在矛盾。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阻碍因素可能是交叉的,去掉一种阻碍因素可能会关联到另一种阻碍。例如,结构上的严格程序并不值得相信,或具有偏见,所以,它是行为阻碍因素的突出特点[7]115。

3协调的两种类型

在某种意义上讲,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机制是为了实现学校采购管理系统的目标而设计的行为规则或处理过程,表现为对参与各方相关行为设置的守则,或关于业务过程细节的一系列规范的设置。也就是说,协调机制可以定义为系统组成部分的某些具体安排,行为或任务执行的一定顺序,以及系统成员的行动及相互之间的行为交互必须遵循的一定规则[8]75。根据学校的内外关系,可把这种协调分为内部环境层次和外部环境层次两方面。高校从外部购买物品需要更多的外部协调,而需求和计划执行的协调主要是内部协调,它们形成了高校采购与供应的互补协调关系[7]114。

3.1内部环境层次的协调。是指在高校内部环境下的影响,比如纵向的行政职能,横向的院系(部)处,也可以认为是学校供应整体控制下的协调以及内部不同成员单位之间的需求与分配协调问题,这些部门或成员不是独立的,它们都处于学校整体规划的统一管理下。中央决策层的决策目标是稳定和发展的利益最大化,该类型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为有关的成员选择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披露与激励机制、双方的合作协调机制以及成员单位行为与决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各个单位部门都服从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法规,它们能否紧密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共享信息,消除供应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利益整体参与管理,是实现学校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3.2外部环境层次的协调。是指与学校相关的外部环境,如与政府关系,与供应商关系。政府采购制度不仅是指政府机关的采购办法,而且也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单位必须遵循的经济法规。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程序的监控,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做好高校采购工作。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控制和管理供应商,真正体现高校采购市场的优势,并建立健全供应商体系。供应商的纵向一体化的协调管理,通过合同/协议方法松散型使用的协调机制来约束双方的行为。负责双方的整体利益协调和成员之间的冲突消解,处理高校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有关事务。

4建立协调机制的对策

高校采购与供应工作在严格遵守高校采购制度的前提下,采用政府采购的原理和运作机制,强化学校采购管理,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有必要的在环境、信息、行为等方面来形成有效的协调措施。

4.1进一步完善高校采购制度体系。是指高校依照政府采购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高校采购制度的建设,贯穿于采购工作的全过程,是高校庞大的采购系统工程的执行依据和准绳,只有建立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规范高校的采购行为,保障高校采购公开、透明地运行。因此,高校采购制度体系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采购管理的协调。

4.2完善物资供应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加强对采购工作的行政监督,强化采购部门与使用管理部门的约束机制,使得物资采购中的主要环节处于有关部门、使用单位的参与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强调增加采购环节中的透明度[9]。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运作。因此,高校采购工作应形成行为主体之间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它必须涵盖采购工作的全过程,即采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4.3加强对采购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认识。高校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采购工作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避免多头领导和管理的弊端,这样,才能统一全校的思想认识,避免因对采购工作的思想认识偏差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统一、有序地开展。

4.4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掌握好市场信息动态。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可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学校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是基于采购管理基础上的,是以长期契约来进行的,它提供一个行为规范,这个规范不但供应商应该遵守,高校自己也必须遵守。充分的信息交流是采购管理良好运作的保证,实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双方的不断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采购管理部门应做好市场调研,掌握好了市场信息,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现状,掌握用户使用意见,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建立供应商信用资料库,做好基础工作,可以针对不同商品不同批量邀请不同供应商参与竞标活动,不仅有利于查询比较,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采购效益。

4.5调查研究,使其尽可能准确。由于学校年度预算一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其数量、规格、技术指标和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加强收支项目的分类,这样才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预算的刚性,必须建立高效、严格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的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在高校的全面展开。

4.6个人素质的提高。采购人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整体意识。在采购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先进与实用的关系,不盲目追求多功能、高性能,获取最好的性能价格比,因为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虽然也符合用户的质量要求,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能保障,长远来看这未必经济。最适宜的因素应该是质量、价格、时间、服务四点综合最优。且采购人员要处理好和用户的协调关系,做好学校的服务。

综上所述,建立合理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协调机制,严格按此思路来规范日常供应管理工作中的行为,强化采购与使用、使用与管理的约束机制,增加监督实效,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5简单归纳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机制基本特点

市场竞争扩展到高校采购管理当中,采购供应的效率日益成为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而有效的协调机制则是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系统效率的基本保证。总体来说,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有效性。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明显提高系统的效率,使之更加有序化,使协调后的系统收益明显优于协调之前,从而使系统整体和各成员的处境得到改善。

(2)自动性。有效的协调策略应该具有自动依从的性质,不需要额外的强制手段来规范参与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有效的协调策略应该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结果,即在使系统效率达到最优的同时,所有参与者的处境也达到最优,从而没有人有打破均衡状态的动机。

(3)公平性。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协调机制不能偏袒某些成员,也不至于以牺牲部分成员的利益来达到系统的整体协调,这是保证简洁性的必要条件。

(4)实际可操作性。协调机制最终必须以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或指导原则的形式确定下来,给成员以明确的行为指导和制约,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是不可操作的,也无法保证执行中的正确性,也使得采购程序的难以顺利进行。

(5)一般性。协调策略在整个系统内部具有一般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可以适用于一般的高校,对大家进行一致性的规制;其次,协调策略须适用于系统中信息分布的不同情况,在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都有协调能力。

(6)独立性或并发性。采购管理中的各成员往往与多个部门具有相关联系,协调机制应该保证相互联系的成员之间的协调行动产生的影响不会涉及其他部门[8]76。

参考文献:

[1](加)利恩德斯,(美)费伦. 采购与供应管理[m]. 1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霍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陈小玲. 采购与供应管理[j]. 经济师,2004(8):167-168.

[4] 徐一新,赵邦枝. 实施政府采购法规 加强高校采购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2):147.

[5] 王耀燕,等.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23-24.

[6] 张柳华,张宝书,等. 高校物资供应与管理[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2)

一、采购谈判技巧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采购活动的出发点,在于用自己认为的理想价格获得相应的产品,而准备工作对于采购成果有着关键的影响。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要,确定所需产品的数量、金额预算等,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其次,采购人员应当对产品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供应商提供货品时做出判断,比如在购买机械设备时,需要考虑到设备是否进口,是否涉及到税率问题等;最后,要对供应商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产品的市场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报价,价比三家,才能得到合理的价格。

2.谈判对象的选择

在采购谈判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任务角色,如推销员、企业代表、主管等,而与哪一级别的谈判对象进行沟通,就取决于企业的规模,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需要的产品数量也小,那么不需要通过上级批示,销售人员就可以做出价格上的优惠或者是数量上的调整;而如果企业规模较大,涉及到的采购金额数量较多,就需要与供应商方面有权做决定的高层人员进行谈判,这样可以节省中间环节,节约时间和精力。与供应商高层人员谈判时,要了解对方的职位以及权限,可以做出相应的谈判方案预设,更有效地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3.开端谈判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可以使谈判双方都身心愉悦,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采购谈判时,良好的开断就是先创造一个低于供应商的谈判起点,再通过让利的方式来吸引对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打击一些同类的竞争对手,可以与供应商达成一致,这时便可以通过双方协商,引导供应商做出让步,以此来达到企业的利益目标。在谈判的过程中,采购人员是否能够观察对方需求,并且做出适时的策略调整来满足对方的需求,会影响供应商对企业的印象,当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之后,再进行谈判就更加容易。需要注意的是,采购人员应当对是否让步做出适当的表态,让对方无法猜测内心的想法,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谈判结果。

4.报价与还价

采购人员爆出自己的开盘价时,要明确、坚定,而且完整,给对方留下认真和诚实的对象,也不需要做出过多的说明,因为对方自然会对报价做出衡量,如果过多的解释和说明只能让对方觉得我们对价格十分在意。在双方都报出自己的价格之后,必定会有一番讨价还价的激烈讨论,这时采购人员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不能因为对方的价格过高或者过低就着急做出结果,而应当找准机会,尽量减少价格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满意的价格。

二、供应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供应商的选择不科学

供应商选择的科学性直接影响采购的效率,企业要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需要供应商足够的物资保证,但是有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是局限在传统的采购思想中,缺少前瞻性采购理念,只有在物资供给不足时才会想到采购,这时选择供应商就难免会将主动的优势变为被动的劣势,而且容易受到供应商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限制,所以无法保证企业采购效益,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

2.缺乏分类管理供应商的理念

企业在供应商的管理方面缺乏分类管理的思想,往往是将所有的供应商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在与供应商的关系方面大多是处于对立、竞争的形态,却没有重视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企业对于产品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有的产品是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而有的产品则是可有可无,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务必会使很多重要的供应商无法体会到自身的重要性,也会影响供应商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容易造成供应商的流失,重新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必定会造成企业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缺乏对供应商价值的正确认识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采购部门的工作仅仅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一项辅助工作,而供应商只是为企业提供物资的供应者,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管理者不会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思考,也缺乏对供应商价值的正确认识;同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企业也很难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无法将供应商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引发企业材料供应的中断。

4.供应商信息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健全

由于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也忽略了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的建设,对于供应商信息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采购人员的描述,却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无法完全掌握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等,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持续开展。同时,缺乏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无法针对产品的信息进行和及时反馈,企业不了解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供应商也无法了解企业应用产品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等等,缺乏评价机制,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三、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对策与途径

1.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资料数据库

首先,要对所有供应商的数据信息收集,并且录入到供应商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的管理,通过企业所需的供应信息查询与之相适应的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可以减少时间成本。同时,通过数据信息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供应商的变化,这时可以帮助企业对供应商做出科学的评价,淘汰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供应商,这样也可以提高供应商队伍整体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采购效率的提升。其次,要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需要对供应商的资料和信息有全面的了解,除了产品的质量、价格等专业因素以外,还需要了解供应商的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信息化程度等等,通过综合信息的评价可以对供应商整体的供货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价,为采购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也可以减少由于判断失误而导致供货中断的问题。

2.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

企业可以按照供应商产品的重要性,将供应商按照ABC分类管理法进行分类,将相应的供应商等级进行划分归类,可以提高供应商管理效率的提升。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就将其归类为A类,以此类推,分别将供应商划分到相应的类别中。而对不同等级的供应商在管理方式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突出保护重要供应商,对于次要供应商则应当给予不同管理策略,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3.推行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不再是毫无关系的个体,而是息息相关的合伙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除了单纯的采购与供应,还应当注重双方的共同发展,都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方利益的价值实现,也就是说,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更多了解企业所需要的商品,一次来提高商品的针对性。同时,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也可以及时对各种产品的信息进行分享,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将损失降到最低,有利于促进双方利益的共同提升。

4.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反馈机制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些短期合作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而对于具有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由于合作时间久,而且供应商数量较多,所以在管理方面的难度也较大,这时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对信息进行共享和反馈,才能提高供应商管理的效率。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供应商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也可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在信息沟通机制下可以完成信息的反馈过程,根据反馈信息可以为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提供依据,对供应商的供应产品、价格等信息的变化及时了解;供应商也可以通过企业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对产品的应用需求,再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完善,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企业也可以根据信息反馈的评价结果,对供应商做出激励或者惩罚的措施,以此来激发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满足企业采购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购谈判与供应商管理是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高超的采购谈判技巧和良好的供应商管理,都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关注对采购部门人员相关谈判技巧的训练与强化,并且正视供应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保证供应商关系处在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欣,宋庆杰,张彩芹,闫强.提高商务谈判的技巧[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

[2]岳超男.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商务谈判技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3)

居住地:南京

电 话:15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

公 司:XXX餐饮有限公司

行 业:餐饮业

职 位:采购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采购与供应管理

学 校:南京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在采购、供应商管理和物流配送方面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熟悉各类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储存、配送工作,具有很强的信息搜索和信息整合的能力,善于开发、评估供应商,能够带领销售和供应商进行良好的互动。为人踏实,细心。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全新领域的工作,积极投入,极富企图心;忠于事业的同时亦热爱家庭。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餐饮业

目标地点: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 采购经理

工作经验

2013 /7—至今:XXX餐饮有限公司[ 1年 ]

所属行业: 餐饮业

采购部 采购经理

1.负责集团采购战略和重要物资的采购策略;

2.负责建立健全采购管理体系,规范采购制度及流程,搭建集团采购信息平台;

3.负责制定、完善集团中长期供应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4.负责组织和管理供应市场信息的调研工作,制定和调整类别采购策略;

5.负责定期核算产品成本并建议产品售价并汇报董事经理;

6.负责对呈现出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与财务部门协调节款付款工作。

2011 /7—2013 /7:XXX外贸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 其他行业

PMC部门 采购/计划部经理

1.负责采购管理,收集市场信息,为新项目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报价议价,急料跟催;

2.负责推荐并发起、组织对供应商的调查与审核;

3.负责根据采购申请签发采购订单并跟进订单的执行;

4.负责对生产方面的主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出货计划进行管理监督;

5.负责监督内陆货运及进出口船运/空运业务的运作;

6.负责仓库工作监督管理;

7.负责包装出货部门工作监督管理。

2010 /7—2011 /7:XXX电子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采购部 采购经理

1.负责电子元器件的国内外供应链的优化和开发;

2.负责供应商的审核和选择工作,对采购的价格、质量、付款方式进行控制;

3.负责根据客户的技术参数和要求搜索和推荐满足要求的产品;

4.负责开发不同类型的供应资源线,管控以及停产的物料提供供应支持;

5.负责督导采购经办人员日常的采购管理工作。

教育经历

2006 /9—2010 /7 南京财经大学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科

证 书

2008 /6 大学英语六级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4)

自考本科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科目已经公布,考生可详细查看以下科目内容,尽请关注!

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B020282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备注 00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 笔试   002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6 必考 笔试   003 00015 英语(二) 14 必考 笔试   004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5 必考 笔试   005 03611 采购与供应谈判 5 必考 笔试 中级证书课程 006 03612 采购环境 5 必考 笔试 中级证书课程 007 03613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 6 必考 笔试 中级证书课程 008 03614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 6 必考 笔试 中级证书课程 009 03615 采购绩效管理 5 必考 笔试 中级证书课程 010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5 必考 笔试   011 03617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 5 必考 笔试 高级证书课程 012 0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03618 采购项目管理 6 选考 笔试 高级证书课程(二选一) 102 03619 运作管理 6 选考 笔试 毕业要求:不少于13门课程且不低于72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2门66学分;选考课2门12学分。说明:101至102课程须任选一门课程。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5)

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变化的转型国家,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中国采购”问题则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4月8日,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秘书长杰克・瓦格纳先生在北京举行的新闻会上宣布,以“经济全球化:采购聚焦中国”为主题的第14届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世界大会将于9月17日到18日首次在北京举行。

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是采购、物流管理领域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其旨在展示采购、供应管理和物流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趋势的国际采购联盟世界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据悉,本次大会将邀请中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官员、采购与物流管理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世界知名物流企业负责人参加,并就如何开拓中国采购市场、如何利用贸易自由化实施全球采购战略等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表示,中国不能停留在对“中国制造”的满足中,而应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中国采购”上来。尽快将中国建设成为亚太的乃至全球的采购中心,是保证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多利润空间的关键。

缔造文明和谐的地产市场

作者: 小白

房地产泡沫、房价居高不下、百姓买房难等问题无不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前不久,央行还提高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意在给房地产业降温。面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银根紧缩等政策,房地产业该如何发展,再次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日,由《中关村》杂志社主办的“地产文明与社会和谐”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围绕房地产业政策的未来走向、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与对策、城市功能区的定位等话题展开讨论,旨在寻求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的应对策略。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房地产问题与整个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投资品种的短缺与渠道的狭窄加大了房地产业中投机房的比例,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导致房地产供求不均衡。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决定了房地产业如何处理好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如何达到供需平衡是其中的关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绿色地产,绿色地产包括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注重内在的优质产品,以及精明诚信的企业文化三个方面。他希望中国的房地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为社会提供有力而可靠的居住保障,实现地产文明与社会和谐。

此外,来自城市规划学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融科置地、海湾地产等一些房地产机构的相关人士也到场献计献策。与会者认为本次论坛的召开,搭建了理论界与实践界交流学习的平台,对促进我国地产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盛装迎宾

作者: 刘宏刚

东北亚五国已成为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为促进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并配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商务部和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吉林省人民政府于9月2日至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首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据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透露,此次以“机遇、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的博览会将由商品展洽、投资洽谈及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相关的专业国际会议三大部分组成。该次博览会将努力构建中国与东北亚国家互利共赢、交流合作、竞争开放的长期合作平台,为东北亚国家等各国商界在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找到合作机会创造条件。

SUN与曙光联合试水中国服务器市场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6)

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日益兴起,供应链也面临新的挑战。但供应链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不变的:其一,关系,即理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其二,链接,即通过集成、连接供应链伙伴,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oil spare parts are the key tool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ing and transportation. It plays a crucial role for enhancing engineering leve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ompany. For some problems of spare parts procurement and supply management problems in China oil company, studied and reviewed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pare parts purchases supply management in abroad. The aim is to enhance the refinement management of oil facilities, and make some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By drawing on foreig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oil spare parts procurement and supply management in foreign. It will change oil facilities management and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for China company, promote the healthy,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oil company.

Key words: oil spare parts; spare parts procurement; supply management

石油备件是指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或进行设备的维护检修,而储备的用于维修的配件。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备品配件处于分散管理、分散储备、分散采购和重复储备的状态。而备件的采购需求具有突发性,难以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预测,由于每次采购种类多、数量少,缺乏稳定的供应关系,采购工作量大、成本高。尤其是石油企业的很多生产设备及其所需的备品备件都来自国外进口,这就需要进行跨国采购,运输时间较长且无法确保及时,一旦备件供货不及时、不准确,将导致设备与人员的停工,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生产任务拖延,造成重大损失。我国石油企业备件库存的管理模式不足,备件的需求等级、维修理念、维修策略有待改进;对备件的技术管理、自主化管理、采购管理和维修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管理不到位;备件管理的流程不合理、低效、高成本;整个石油企业服务系统的效率发挥的不是很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激烈性,其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借鉴国外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经验,推动我国石油备件供应管理系统的建设。

1 石油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要去考虑备件的可维修性,于是就把备件很粗略地分为可维修和不可维修两大类。在这以后,为了备件的库存策略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化,对备件进行了更加科学详细的分类。如在1992的时候Cohen根据备件的需求将其分为普通需求和紧急需求;Moore在1996年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备件的分类必须要考虑到它的历史使用信息、故障、采购的提前期以及供应商的服务等因素; 2004年由Braglia等人根据备件的更详细的信息,如库存的约束、设备停机的成本、一些环境因素以及维修策略等因素对备件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1.2 国内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现状

备件报废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赵嵩正(1999)在对某企业调查发现,该企业大概有占库存总资金40%的备件所在的设备已经报废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被领用过。沈波和陈维奇(1999)提到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储备的备件品种不合理;储备的定额不科学,采购还不规范。备件订购的计划做的不准确、技术更新、检修或设计变更等等因素造成了备件的积压。寿古(1997)提到要加强备件集中管理,推进“无库存”管理;对备件进行质量跟踪;检修及备件计划,实行全面的备件资金预算管理。

2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理论的迅速发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已经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使系统的采购供应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采纳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1 备件的管理不到位。石油设备型号规格多、资料繁杂,有的有装配图无零件图,有的根本没有图纸,部分进口设备图纸资料采用外文或国外标准等。其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不高;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反馈不准确,造成申报单位重复报计划,导致重复采购;备件的经济储备不合理,使得经济储备不能完全按照备件的使用寿命来采购,造成供货周期偏长;再加上我国石油企业采购不能完全根据当时企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严密地组织采购计划,并准确性不是很高且执行的力度不够;由于进口备件价格高、供货周期长,使用部门不能建立完善的对进口备件的使用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2.1.2 备件采购供应管理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国石油企业的采购供应管理系统正在积极的建设,但是我国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不够深刻,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水平比较低,网络采购供应管理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采购管理体系对设备的采购提供适时、适量、低成本的转移服务。石油企业系统开发还不是很完善,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共享不够,使设备的供应管理无法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企业协同运作的效益。

2.1.3 备件仓储管理模式亟待创新。我国的石油企业主要是采用预防维修的设备管理方式,一般所需的备件品种、规格型号以及需求数量可以提前预知,如果可以及时采购,可以不考虑库存。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很少使用的备件在库存管理中占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其需求又很难预测,从而给备件的仓储管理增加了难度。

2.1.4 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制约。我国石油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但是石油企业在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不够。由于我国石油备件的供应商分散并且没能形成产业规模,技术与管理不到位,造成石油企业对联合库存管理心存芥蒂。

2.1.5 采购人员的素质和绩效考核。采购是新利润的源泉,我国缺乏对采购供应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精通各种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又与采购供应管理有关的技术综合性人才较少。采购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加上我国石油企业的采购绩效考核评估的体系很不健全,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也使采购的运营成果很难客观地进行评价。

2.2 我国石油企业设备采购供应管理的对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石油企业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石油企业也应该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积极地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企业应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自己的适应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全球化高度来进行采购供应管理。面对种种挑战,石油企业应该采取以下的对策:

2.2.1 加强备件的期间管理。建立设备监测制度,科学地考核和评价设备状态,真正反映设备状况的是其主要零部件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编制全部关键设备和备件的技术要求,采购部门必须用这些技术要求来消除只根据价格而为了经济采购劣质产品的习惯;同时进行备件的集中管理;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从而保障企业合同利益的实现。

2.2.2 加强采购供应链的建设,节约成本。我国石油企业随着国际市场化的加剧,通过对国外石化企业的考察和学习,运用其先进的采购供应管理理论,建立以信息交流为平台的采购生产的协作关系,以发展的眼光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综合利用其他企业的优势,完善采购的流程和政策,使采购公开透明化,从而来节约采购成本。

2.2.3 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针对我国石油设备企业采购中的网络技术问题,很多石油企业的软件在采购供应中并未发挥作用,所以在软件设计方面应该增加一些检查和强制的功能,使其能真实的反应采购申请、订货状况、配送质量等记录,为财务和企业决策提供了方便。采购供应商应该大力开发和推广电子商务,加快设备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和发展第三方的设备采购,提高采购和经济效益。

2.2.4 加强备件的仓储管理。备件仓储管理是指从备件入库一直到出库阶段的工作。其对备件的全程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石油企业应该通过制定与仓储、检验、维护、收发货配套的制度以及相对应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使仓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处理解决问题有法可依。

2.2.5 加强人才培养和绩效考核。企业应该切实搞好员工队伍的培训,除了加强供应链管理外,还要对员工进行企业归属感和道德感的培养。建立人员考核系统和考核监督机制,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

3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联合库存

虚拟联合库存模式下建立统一参与的ERP信息系统,将各个企业的可共享的备件库存通过该系统连接起来,每个企业可通过该系统实时查看其他企业的可共享库存,寻找其维修急用的备件;实体联合仓库模式是地理上相近的企业地址优化,在合适的位置选定联合库存,存放共享备件,备件使用补充方式采用谁领用谁补充采购;供应商联合库存使备件供应商更积极参与企业的备件库存管理环节中,在保证企业维修备件需求供应的同时,自己也获得较稳定的市场份额。

3.2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库存管理

对于低需求备件和慢速流动备件管理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备件的服务水平。低需求备件的模型算法和慢速流动备件的需求预测将成为未来降低成本的一个重点。

3.3 网络价值链

采购可以进行跨行业的合作,在共同来承担风险和分享利益的基础上贡献各自的资源,将各自的资源、经验和服务整合起来完成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一些采购的中间环节会慢慢消失,形成网络价值链。

4 结束语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石油设备采购中的成本、网络建设、人员发展等问题必定得到解决。我国采购管理技术人员的增加和国外高技术人员的参与,必将给我国石油备件采购供应管理输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胡定安. 加强设备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永恒的主题[J].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6(2):26.

[2] Moore. Establishing an inventory management program[J]. Plant Engineer, 1996(3):113-116.

[3] 赵嵩正. 备件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探讨[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9(2):25-27.

[4] 伍蓓.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8)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供应商作为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源,愈加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间的竞争概念已延伸到了对优秀供应商的竞争,并共同实现了企业与供应商双赢的局面。

众所周知,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1世纪企业的竞争将是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已日益突显。采购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采购管理是全面改善和大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物流采购和供应环节是否能满足生产过程对物料柔性(多样性)和刚性(质量)的需求,将直接决定整个经营过程的成败。企业采购管理的“龙头”作用日显突出,不容忽视,而影响这个“龙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与供应商的管理关系。

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单从材料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通常有50%-85%的成本是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除此之外,供应商所提供的品质、交货期及服务,无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倘若供应商提供的品质无法保证、延长交货和服务,势必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这种无形的损失,折算为成本也将是企业巨大的损失。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隐形成本,而只是过分注重杀价和供应商的更替。因此,成功的采购不仅依赖于采购人员出色的谈判技能,更依赖于企业实现与供应商高水平的持续开发与全面管理。

二、现代采购管理概述

采购是指企业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的过程。

采购管理是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和销售需要,从适当的供应商,在适当的品质下,以合适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购入适当数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

采购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出现,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相应的对供应商管理也提出不同的要求,企业采购管理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防微杜渐;第二阶段――低价至上;第三阶段――聪明的采购;第四阶段――战略采购。

从采购管理经历的四个阶段不难看出,随着管理者对采购职能的不断认识,它正由传统的采购模式向现代采购模式转变,从分散的采购模式向集中采购模式转变,逐步由原来的从属的、次要地位向现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转变。

现代的采购管理已经不是简单的“购买”,他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情况,企业产品的成本中外购部分占60%-70%,因此,采购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采购与采购管理往往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

战略采购作为一种能为企业提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它是一种系统性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它是以最低总成本为基础而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不是以建立在最低采购价格基础上而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战略采购从自身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到供应商资信体系的研究,从完全依赖到共同开发研究,涵盖整个采购流程,从原料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

战略采购理论就是采购差异化战略。这种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全部物料合理分类和科学的管理,对不同物料采取不同的、最经济的管理方法达到企业降本增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将战略采购过程中的物料采购管理细分成不同的供应战略、供应策略和采购管理的科学管理方式与方法。物供细分这一工具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采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物料供应细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难度对采购对象进行战略上的细分,进而根据每类物料的战略定位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这样管理资源在不同物品上的分配是不均等的,从而更能使企业达到科学化、效率化的采购管理,使企业资源分配符合80/20原则,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从当今企业采购管理的实践和规律看,物料供应细分合理的分类标准可以归为以下两大类:一是物料供应市场的风险程度,这是影响采购绩效的外部因素,它决定了采购物品是否充分供应以及不同物品之间的转换成本高低,风险程度大就加大了采购管理的难度,使得采购方的谈判力和支配权下降,品类之间的转换成本相应加大。一般影响供应市场风险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物品的可替代性、供应商数目、供应商可靠性、供应商增值能力、企业自制外包的可能性、社会物流系统的保障性等。二是采购对象的成本价值比重,这是衡量所购物品对企业产品的贡献程度。做出这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分配,对于企业贡献越大的物品理应在采购战略上给予高度重视。一般衡量成本价值比重的因素有:采购总量、该物品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该物品占总成本的比例、该物品对产成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该物品短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等。

在充分对物料供应细分这两大类指标的评价分析后,接下来就可以对企业的物料按照这两个指标的高低,再划分成四个大类,如图l所示:

象限I代表低风险、低成本的物料,即图中的“普通型”。该类物料属于常规的项目、商品、或服务,不直接增加最终产品的价值。其成本一般比较低,而且供应市场风险较小。许多MRO(保修、维修、操作)物料、办公用品等都属于“普通型”的物料。属于一些基本采购,需要支出较多的资金,但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并不高。

象限Ⅱ代表的是低风险、高成本的物料,即图中的“杠杆型”。这类物料属于一些基本采购,需要支出较多的资金,但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并不高。一些易采购且年耗用额高的原材料,备品、备件,辅助材料都属于此类物料。

象限Ⅲ代表的是高风险、特殊性的物料,即图中的“瓶颈型”。该类物料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使用并不高,但是制约企业关键部位的重要部件,供应市场比较复杂,供应很不可靠,从而成为企业的瓶颈性物料。因该类产品或服务受企业使用的广泛度较低,进而形成供应商成本较高,进入潜在市场有困难,因而导致风险较高。容易造成供应商数量少、到货时间过长或无法交货等原因,造成企业的停待和采购费用额超支等损失。

象限Ⅳ代表的是高风险、高成本的物料,即“战略型”物料。这类物料对于采购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供应市场又比较复杂,企业获得这种物料有一定难度,因此这类物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战略型物料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保证。这种物料既会给公司带来风险,又需花费高额成本。这类物料的价值不仅是自身价值因素所在,同时也是建立在通过客户满意度及对客户的增值价值基础上的,而非完全能用采购价格来衡量其现实价值的。

采购战略管理是采购管理体系的核心,基于物料供应细分战略管理方法充分意识到不同的类型物料需要有不同的采购战略与之相适应,它在对物料供应细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物料采取差别化的战略从而使得采购战略与企业的产品战略、整体战略相一致。

三、企业战略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的关系

根据供应商物料供应细分的模型,企业将供应商相应的分成战略伙伴型、特殊型、战术伙伴型、普通型四类供应商,其分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是对应于物料供应细分基础上建议的供应商分类模型。象限I代表普通型,它的基本特点是小件物料,本身价值不高,市场上也容易获得,但这类物料往往种类繁多,能够占到企业全部采购种类的一半以上。因此,对于这类物料,所应采用的基本管理战略是致力于管理成本最小化。在库存管理上,有可能采用经济批量等优化方法,并尽量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简化管理程序,提高业务效率。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安排上,应致力于标准化管理,使采购流程程序化,尽量简化采购流程。另外,还可以建立与供应商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如采购外包、子数据交换、供应商条形码、电子付款转账、供应商管理的存货系统等。其重要目的是节省对这些项目的采购、送货、存储、支付等方面人为消耗的时间。

象限Ⅱ代表战术合作型,它的基本特点是物料供应市场比较充足,但该种物料本身采购金额高,库存占用资金大。因此,这种物料的基本管理策略应该是致力于采购总成本最小。为此,采购部门一方面需要在库存管理上多下工夫,尽量减少总库存量;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有竞争力的采购活动来降低此类大规模采购的物料或服务的总成本,为公司利润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供应商管理来说,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与供应商建立密切关系,保持一般合作关系即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可能建立采购优势地位。理想的做法是与供应商签订短期合同,以便采购部能不断的寻求、更换、转向成本更低的供应资源。采购部应实施一种积极的供应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新的供应商或替代品。

象限Ⅲ代表特殊性,它的基本特点是这种物料本身的采购金额可能不太高,但是获取这种物料有一定难度,生产区域或生产厂家较少,本身缺乏可靠的销售、运输保障;该物料属于一种特殊的专利产品,其特点造成供应商占优势地位。因此,对于这种物料的供应商,应该根据情况采取灵活的策略,如对于供应物料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致力于帮助他们改进并可建立企业合作研发;对于占优势地位的供应商,致力于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等。在采购和库存策略上,需要考虑设置较高的安全库存,并采用适量较大的订购批量。还应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安排上考虑替代方案,并预先制定备用计划。对于这类瓶颈型物料或服务,还应考虑如何减少甚至消除它们。同时加在该类产品的研发力度,在企业产品的早期设计阶段,及早的让供应商,采购部门参与进来,通过与工程师、使用者的密切沟通,避免闭门造车。对己经存在的,可以通过有效的利用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技术来消除或减少对该类物资或服务的需求。供应战略的目标是引导这些产品或服务转换成普通型(降低风险)或杠杆型(降低风险、增加价值),或者将它们转化为能够对市场产生影响和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型产品或服务。如图2所示。

象限Ⅳ代表战略伙伴型,它的基本特点是属于战略性物料,采购量大,本身价值昂贵,其质量的好坏对企业产品会直接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能够提供这种物料的合格供应商不多,企业要想改为自制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在这里,就要引用并贯彻“供应战略联盟”的概念。采购部门需要获取每个供应商的详细信息,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必须通过竞争性的技术考核以及价格、成本审计来严格控制、管理每项产品或服务的总获成本。对这一象限中的所有产品或服务种类都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供应商在供应时保持较高的顾客服务水平,并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内。基于这些特点,企业对于战略性物料的供应管理战略,就必须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伙伴式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保持“双赢”,即通过致力于合作使供应商也得到应有的好处。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由于这种物料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并尽可能地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同时,由于有一定的供应风险,还必须设置一定量的安全库存。

对于不同的物料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不同的采购管理策略,如表1所示。

四、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从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特征来看,传统采购的供应商关系表现为三种:竞争性关系、合同性关系(法律性关系)、合作性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是非合作性竞争。现代战略采购的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一种双赢(Win-Win)机制。从传统的非合作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实施并行工程。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这样供应商可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方面提供有关信息,为实施QFD(质量功能配置)的产品开发方法创造条件,把用户的价值需求及时地转化为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与功能要求。

3、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解决供应过程以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供应商和企业经常互访。供应商与企业采购部门应经常性地互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良好的合作气氛。

5、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因特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

(二)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以及采用赠送股权等,使供应商和企业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三)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要实施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价,使供应商不断改进。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法,就不可能对供应商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将大大挫伤供应商的合作积极性和合作的稳定性。对供应商的评价要抓住主要指标或问题,比如交货质量是否改善了,提前期是否缩短了,交货的准时率是否提高了等。通过评价,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和供应商一起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四)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互惠互利的合同机制

建立互惠互利的合同是巩固和发展供需合作关系的根本保证。互惠互利包括了双方的承诺、信任、持久性。信守诺言,是商业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信任的供应商,或没有信任的采购客户都不可能产生长期的合作关系,即使建立起合作关系也是暂时的。持久性是保持合作关系的保证,没有长期的合作,双方就没有诚意做出更多的改进和付出。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对供需合作关系将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五)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互为联系的机制

1、企业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

2、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与管理成本。

3、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4、互为广泛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梁汝民.兰州石化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6).

2、叶万春,叶敏.营销策划――新坐标管理系列精品课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01-02

相关人员对采购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能够进行调控的工作就是采购管理,并能够保质、保量且及时从市场购买各种物资和服务,保证企业能够实现经营目的。采购管理除了拥有维护生产的职能,还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更清楚市场近况和外部知识,还是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渠道。在我国企业中,供应链的发展越来越快,如今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企业和企业之间,所以加强和完善采购管理,可以提高其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

1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采购管理,从几十年以前,采购管理就得到了部分企业的重视,然后在企业内部设立了采购管理部门,不断对员工传播采购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使初建的采购管理部门能够更加完善。

1.1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下的特点

目前各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下,有学者指出采购是企业价值链的基础工作,并且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表明,采购已经可以使企业增加利润,并根据价值增值的采购管理模式逐渐改变,具体体现在,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下从库存采购到订单驱动方式的转变[1]。并且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水平得以提高,还需进一步推进动态共享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伙伴,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并对相应时间进行承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进程和精细化进程,通过信息共享与合作的方式。客户需求可以促进订单的产生,然后,可以按照这些产生的订单进行采购,并促进与供应商的合作,这种订单的促进方式,可以令这条供应链随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节约成本。

1.2在供应链体系下,供需双方的关系从最开始的买卖关系,逐渐向战略合作方向转变

以前的采购管理模式,只需要在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简单的买卖关系,几乎不涉及合作性和全局性的供应链问题。而现在采购管理结合了战略伙伴关系,能够解决采购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库存、风险大小、谈判消耗、采购成本等多个方面。企业应不断加强对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视,引起其能够将供应链企业在信息和资源等方面的缺憾进行有效的弥补,使双方同时收益,并节约成本,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服务质量都得到提高。供应链的关系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和优势

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要充分使整体供应链的作用得以发挥,同时还要确保整个供应链能够有效运行,所以,我们在采购过程中,要根据供应链的需求来进行管理并保证采购的基本工作可以有效完成,使采购管理能够在供应链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令企业取得竞争先机[2]。

2.1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对供应商进行管理是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重要工作之一,这种有效的管理方式,能给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现代很多企业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核心业务上,包括主要的资源和注意力,让其他企业来承担非核心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使企业的质量提高,减短流动时间,增加市场竞争力。另外,企业要想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就应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使企业质量提高得更加快速,降低成本,得到更多优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2.2帮助企业控制采购价格

控制成本最有效的部分是采购,并且拥有非常明显的杠杆作用。我国企业以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常常只重点关注人力减少而引起的成本减少和管理费用的降低,这种做法虽然会带来成果,但是会使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下降,并且还会出现副作用,不可长期运用。所以,我国相关企业逐渐重视采购成本,对其加以管理,并取得很大的成果。具体方法有:选择新的供应商参加竞标、获取新的替代原料。

2.3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物品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灵敏度,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加快物料流动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同时还能减短企业在市场的反应时间,并及时为顾客提供优秀的服务,增加企业的信誉度,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要想加速整个企业的发展进程,应该为供应商提供高质高量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使企业的生产周期缩短,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清理库存,并使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得以增强。

3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下的影响

3.1对采购流程的影响

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采购流程,采购成本和企业的生产效率都会根据其流程设计而受到影响。以前需要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进行采购流程的优化,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并能够适应外部的各种变化[4]。采购流程重组和信息化的改善可以促使采购流程有效运行。采购流程的重组,不但能够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使采购内部的标准和流程得到统一,还能让企业和其外部供应商,联系得更加紧密,并让整个采购过程顺利实施,使整个采购程序能够协调统一,并快速传递,对采购运行机制进行不断优化。信息传输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优秀的计算机设备、网络科技、数据库共享和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改进方式,能够快速达到市场需求。

3.2优化采购成本

在供应链体系中,通过降低价格来促成交易这种做法是不长久的。如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应该从总的供应链角度,节约成本而达到提升竞争力。通过在供应链体系下在各企业间共享信息、资源以及策略的做法,在采购战略的实施下构建采购成本的概念,不断优化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订单的采购会要求供应商少而精炼,而且仅有潜在供应商的信息是不足的[5]。相关企业应该大量收集信息,并对供应商进行相关的了解,以此达到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估,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评估的方面主要有,供应商的供应能力、管理能力、企业规模、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等,然后将一些不合条件的供应商去除,对剩下的再进行了解,选择符合的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并最终选定。

4结论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推进,各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的竞争反映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通过整个供应链体系,对采购这种策略进行考察和设计,而且要将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协调性、一致性和集体性体现出来。使整个供应链更加完善,所以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运用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嘉贤.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8):34-35.

[2]张婷.基于供应链的江铃汽车整车采购管理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2(5):67-68.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10)

【关键词】

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1 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与2001年4月,有效填补了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空缺,但目前仍存在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等问题。

2 现代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经历了将竞争焦点集中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 “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的发展过程。70年代后,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通活动以及有关信息活动,出现了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依靠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强化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而将其它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的主动权。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方面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达到成本的降低。构造高效供应链应具备的关键点有:

3.1 以顾客为中心,供应链管理发点和落脚点是市场需求

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即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客户服务应对市场细分,分析服务成本,进行销售收入管理。需求传递,即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指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的销售渠道组合,这一环节对成本有直接影响。合理预测分析并制定计划是重要的职能。采购战略,即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采购战略决定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

3.2 注重核心竟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将之在供应链上准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资源市场上买不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不可分、资源具有组织性不因个体或局部原因而丧失等特点。

3.3 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的企业供销之间互不相干,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间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集成化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3.4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须从与生产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设计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形成贯穿供应链的数据库信息,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达到共享重要信息。

3.5 整合内部物流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的物耗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采购成本对经营绩效至关重要。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耗用资金多,容易失控的环节。据测算悉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利润提高5%~10%。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企业的采购价格;定额科学的采购量;及时、全面、准确地物流信息;准确、安全、经济的运送和储备方式;具有预见性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良好员工的素质等都是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成本控制的6个方面有:(1)制订采购预算与计划。对采购资金理性的规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控制成本的。(2)采购价格的确定中要弱化个人行为,注重调查和收集信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采购价格。(3)利用采购环境。充分利用供应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择优供应商管理。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商均等的机会,基于长期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强化供应商的管理。(6)储备管理。使库存在能满足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

总之,企业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整合内部物流,建立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采用高科技物流设备,在物流运作中广泛采用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系统和网络,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同时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引入竞争机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体化物流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力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9(9)。

[3]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中国教师()

[4]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中国教师()

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篇(11)

一、东安动力供应商关系的管理

1.1东安动力现状

东安动力是国内生产排量1.3L以下汽油机行业中的一个典范企业,以2002年为例:年微型汽车发动机生产32万台,比2001年增长了17.24%;完成工业总产值21.66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了14.15%;实现销售收入21.9亿(当年货款回收率100%),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8.63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45%,保持了公司持续发展势头,产销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速度、产值及利税几乎每年都居于同行之首。东安动力所取得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把大量的零部件对外扩散协作,除了关系到整机成败的关键零部件如缸体、缸盖、曲轴等自制外,其余零部件均有供应商生产提供。

1.2、东安动力与供应商的关系的变化及现状

东安动力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经历了几个发展历程。由最初的以采购成本为关注中心直至转移到今天的不仅关心成本,更注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与交货的及时性方面,并促使供应商主动为自己的产品开发提供设计支持,进入了一个战略采购时期。东安动力把供应商看作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持、帮助与尊重,双方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1.3、东安动力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不足之处分析

东安动力自八十年代初,开始生产微型发动机,生产规模随着改造而迅速扩大,对外协作配套的规模迅速膨胀,近年配套产品采购量都在30亿元左右。在实行现代采购管理模式下,努力与供应商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互惠互利、信息与利润共享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双方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但是,客观地讲,当前,在东安动力配套体系中总体上未能形成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造成这种现状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质量责任封闭,存在供应商选择上的缺陷。

某些汽车零部件的精度要求是靠精准的设备来保证,这就需要选择有设备的或有能力购买的现有供应商。由于强化供应配套部门的质量责任,实行责任封闭的管理模式,因此对供应商的布点选择以及评审等均由采购部门负责主导执行,技术、质量等部门虽然也参与选择供应商的前期考察工作,但由于缺少话语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未能发挥专业分工的优势,在配套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步就无法严密把关。毕竟选择一个新的供应商需要从其管理能力、生产控制能力、提高质量水平的能力等等各个方面作全面、准确的评价,对连续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作出预测,判断其能否迎合公司的要求。这不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第二是公司在实际运作中忽视配套的基本原则,高高在上。

东安动力股份公司经过合资、股票上市等融资方式,以及公

司上下职工同心协力求发展,短短几年的发展,连续数年均进入全国工业五百强行列,2004年以前一直占据国内微发市场4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执行、实施层管理人员中容易滋生优越感,甚至有一种“为我独尊”的狂妄。因此,对待一些供应商态度往往比较生硬,缺少真诚、缺乏沟通,一切我说了算。由于优越感的作祟而导致沟通的缺少与不能真诚平等相处,造成供应商暗地里产生逆反心理,很少主动从事质量改进,也很少提出有益的建议。

第三个原因是,一些供应商注重眼前利益,配套的动机不正确。

一些零部件生产企业尽管生产能力与质量能力无法与其他同行竞争,但他们会想方设法拉上配套关系,其真正的目的不在于配套,而是利用东安动力股份公司的良好形象来推动其社会维修配件的销售,而对于产品的质量如何并非十分关心,更不会花费财力人力去从从事质量控制、去迎合公司的质量要求。他们并不在乎供货量的多少,只在乎于与公司搭上关系,他们总有这样的想法:少量供货,这些小批的采购产品可以精挑细做,避免因质量的连续、严重不合格而被取消配套资格,那么大量的维修配件可以在社会上销售,仍然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效益。

由于以上几个主要原因造成主机厂与供应商不能真诚地合作,致使双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猜疑,不信任。部分供应商主动从事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热情并不高,出现质量故障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防止再发生,而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对公司的各种评优结果、奖惩考核的公正性等表现出不信任。

二、改善供应商关系的措施

2.1、合理评价、正确选择供应商

选择良好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是供应商关系的根本保证。要防止品质不良的供应商通过不正当手段混入配套队伍之中,我公司自身必须建立约束、监督机制,对供应商选择要由多个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及供应部门等)共同参与,特别是对供应商质量能力评审这一环节更应如此,这样,部门之间既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合作。同时,要准确、客观地对供应商作出评价,还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选择程序,从根本上保证配套体系的质量。

2.2、通过量化评价,正确选择供应商

应从质量、价格、服务、信誉与交货期共五个方面综合评定供应商,要遵循选择供方的原则,严格按照选择供方的条件选择供应商。通过比较,择优而取。

通过公司有关规定对供应商按年度的产品质量水平综合评定结果以及质量保证能力实行供货资格划分,把配套产品的大部分集中于生产水平高、质量保证能力强的供应商中,力求使大部分的配套产品在最优的条件下产生。同时,根据产品的质量表现对供应商月度供货量不断做出调整乃至供货资格的变换,即对供货资格与供货量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刺激多个供应商之间进行质量竞争,以达到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2.3、进一步强化采购部门的职能,建议将外委检验划归采购,同时成立“飞行检验组”,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对供应商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评审,真正将产品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帮助和扶持供应商发展,提高其配套能力,为与我公司的生产及新品研制做保证,同时培养一批能我公司生死与共的供应商,为我公司的发展建立必要的资源保证。

2.4、对供应商合理分类和管理

要依据供应商供应物品的金额、物品的重要性以及供应商对我公司的重要程度和其它因素,对供应商进行细分。只有在供应商细分的基础上,我公司才有可能根据细分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行供应商关系策略。

对于提供A类产品的供应商和按照“80比20原则”筛选出来的B类供应商,做为重点供应商管理,与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重点供应商,与他们以合约的形式确定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相互信任,公开配合,共担风险,共同发展。

其余的普通供应商,我公司对它们的依赖性不大,可作为普通商业型供应商管理,不必浪费更多的精力。

结论;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意义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企业自身条件不同,所处的企业环境不同,与供应商建立交易关系的目的的不同,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会有所不同。总之,要保持企业的主动性,灵活地运用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