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6 16:56:52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 [ 20__ ] 17号)的精神,新组建了__县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负责县级储备粮的购销储存等工作,从原下岗职工中聘任了三人进公司工作,公司成立了董事会,董事长由粮食局副局长兼任。

一、企业改革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问题。

我县21户国有粮食企业改制时经审计认定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总挂账2713.1万元。其中占用农发行贷款2519.9万元,占用企业自有资金193.2万元。

在2519.9万元的农发行贷款,中央财政承担531万元贷款产生利息的50%,省、县各负担531万元贷款产生的利息的25%。下余1988.9万元农发行贷款产生的利息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县财政实际承担的农发行贷款总额为2121.63万元,按年利率6.72‰计算,县财政每年需支付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利息142.57万元。

我县粮食风险基金规模为每年80万元,全部用来支付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利息都还有很大缺口,而我县财政又非常困难,建议上级将我县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再增加100万元。

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193.2万元,长期占用企业自有资金,使新组建的企业经营运转困难,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与农发行协调联系,把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占用企业的自有资金,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实行挂账,置换企业的自有资金,使新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

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产生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贷款,按贷款合同约定期限,到20__年12月31日到期。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贷款本金消化政策、消化此笔贷款。

二、优化国有粮食企业的布局和结构,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差,粮食存在品种结构性余缺。每年需要从外地调入大量的大米、面粉、大豆、食用油才能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而每年都同时有大量的玉米外销。我县以上粮油的调入、外销在企业改制后都主要是私营、个体粮食经营户在经营运作,企业改制后重新组建的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因原粮食仓库出让开发,新仓库正在征地建设过程中,除了管理县级储备粮及开展军粮供应外,市场议购议销业务开展得不够活。根据我县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几个乡镇现有的粮食仓库,向周边乡镇辐射批发粮油,在县城和粮食销量大的乡镇建立粮油连锁门店,或与粮食销售大户合作,扩大粮食销售市场份额,发挥国营粮食企业在资金、资产、业务方面的优势,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二)在玉米主产乡镇,培训扶持粮食经纪人,主动与私营、个体粮食经营户、乡村经济组织和粮食经纪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玉米收购量,既满足售粮农民需要,增加农民收入,也可满足县级储备粮轮库需要,外销实现经营利润。

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作用与组织管理制度。

我县20__年的粮食企业改制工作,主要就是围绕触动企业的产权制度、国营职工身份制度的改革开展的,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彻底的。

改制后新组建的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已初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

改制后新建的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逐步完善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

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分配、约束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管理是否科学、最终要从管理的经济效率上,即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正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约束机制。要打破现状,积极而为。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公司在奖励、分配、约束机制方面工作举步维艰,效果不明显。其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资制度或行政工资制度。即不管经营业绩如何,公司经理1500元/月,副经理、会计主管1000元/月,普通职工500元/月。该公司从成立以来主要业务就是县级储备粮的管理储存和军粮供应工作,市场议购议销业务开展得不够好不够活。

要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帮助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约束机制,充公调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加快仓库建设征用土地手续办理及建设并利用现有粮食仓库资源积极开展市场粮油经营。

四、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

我县由于经济落后,公路等级差,交通不便,粮食运输成本较高。除县城外,大部份乡镇的粮油经营户对粮油都是附带经营,粮食购销市场不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较大的粮食深加工企业。

建议粮油购销储备公司通过外引内联,充分利用几个乡镇现有的粮食仓库资源,主动与私营粮食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户联合协作,大力发展城乡粮油连锁门店,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培植1—2户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城乡连锁门店和连锁经营的做法。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粮油购销储备有限公司没有开展粮油连锁店经营工作。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2)

[2] 张平良,郭天文,段英华,等.含硫复合肥(SEF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4):36-38.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3)

一、我省粮食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0月28日,国务院针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的新形势,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家宝总理指出,现阶段全国粮食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集中表现为耕地、播种面积、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四个连年减少”。针对当前粮食供求中的新情况,着眼于农业发展环境变化,从全局和长远考虑,粮食安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9*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由当时的5.12亿吨下降到20*年的4.57亿吨,今年预计粮食产量为4.3-4.4亿吨;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从19*年的11378.7万公顷下降到20*年的10390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6年的每人414公斤下降到20*年的357公斤,今年预计低于350公斤。从*年到20*年,全国的种植业播种面积下降了1%,而同期粮食的播种面积却下降了4.4%。这些土地被用于其他农作物的生产。其中,甘蔗、水果、茶叶的生产有大幅的增加。目前,粮食库存总量连续四年下降,主销区库存不足全国总库存的10%。原来净调出粮食的主产省能调出的粮食越来越少,东部和中部几个产粮大省,有的正在从调出省变为调入省。9个粮食产销平衡省份有6个变为产不足需。地区间库存分布极不平衡。从国际上看,据预测全球2003-2004年度,谷物产量18.18亿吨,同比减少1亿吨,这是从1*9-*年度以来连续第5个年度产不足需。本年度缺口3.38亿吨。受此影响,8月中旬以来国内市场粮价逐步上扬,10月份粮价攀升的势头更加强劲,粮价短期内过快上涨,极易造成人们心理恐慌,市场稳定面临着潜在压力。

针对这一形势,国务院做出了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了保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强调各省要把本地的粮食问题放到整个国家的全局中去考虑、去安排,切实负起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平衡区域内粮食供求的责任。

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出口量和外销量均居全国首位。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14%,玉米库存占全国的40%左右。我省的粮食对稳定全国市场,安定民心,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粮食供求新情况,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省粮食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省的耕地资源相对丰富,作物生长雨热同季,生产技术储备雄厚,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发展粮食生产潜力较大。由于全国粮食产销格局的变化,我省粮食商品大省的地位更加突出,这将有利于整合我省粮食流通资源,与销区建立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国家决定“适当提高保护价水平”,可以使农民更多地分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价适度上涨,为尽快消化处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库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市场空间,有助于提高粮食经营效益,降低改革成本,减轻财政负担,为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我省的粮食问题与全国相比,有其特殊性,困难仍然比较突出。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减产,而我省丰收;国内部分地区粮食出现暂时的供应紧张,而我省库存充足,泻库任务仍很迫切。当前,粮价虽然有一定幅度的上扬,但我省600亿斤粮食库存中大部分玉米和几乎全部的水稻仍然难以做到顺价销售。根据WTO的相关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到2004年粮食进口配额为2200万吨;农业的平均关税税率从22%下降到17.5%,取消非关税壁垒;对大豆的进口关税为3%。在这种情况下,我省粮食占领国际国内市场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粮食企业的“三老”问题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国家对粮食出口政策的调整、粮价的上扬,也会给我省粮食出口、发展畜牧业和以粮食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带来冲击。特别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将会不断突出出来。这些矛盾包括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与我省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矛盾、粮食企业改革与分流职工的矛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与农民自主选择经营项目的矛盾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既要看到国家长远上粮食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也要看到我省的现实情况,顺应形势变化,趋利避害,适时创新工作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开创粮食工作的新局面。

二、今后粮食工作要有新思路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粮食是战略性商品。作为战略性商品,具有战略性和商品性二种属性。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性质对做好粮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对粮食的性质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市场稳定和粮食安全。如果短缺,粮食的战略性特点就会突出出来;如果大量过剩,就会成为积压商品。面对当前粮食供求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粮食性质的认识,把握好粮食工作的规律。要彻底转变计划经济观念,摒弃小农经济思想,强化市场经济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搞活粮食流通,确保区域内粮食供求平衡。

(一)必须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粮食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经济发展可再生的基础性资源,是优势所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国家的大局,也是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要做好振兴*国家商品粮基地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担负起“双基地、双振兴”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切实降低税费水平,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与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粮食工作要突破就粮食抓粮食的局限,进一步深化认识,放眼全局,真正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产权制度改革是粮食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摆脱困境的前提和根本途径。因此,必须进行这种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大推进力度。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要求,通过拍卖转让、收购重组、兼并破产、参股融合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要研究和探索根据国家政策划分储备粮、政策性调控粮和市场粮并分别实行不同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国家储备粮是指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设立的粮食储备,由中储粮公司管理。省级管理的国家储备粮,比照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办法,由省储备粮管理公司管理。政策性调控粮是指过去按国家政策收购储存的定购粮和保护价粮,要实行单独管理的体制,按政策规定逐年消化处理,并妥善解决原来的政策性挂帐和贷款。在运作上,要研究锁定过去政策粮总量的有效办法。市场粮是指除储备粮、调控粮以外的粮食,放开购销管理,实行购销市场化。从我省实际看,经营市场粮将是改制后的粮食企业主要的业务。

要探索粮食经营和储存分开的企业设立方式,研究开发先进储运技术,推行粮食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储备费用。目前的储运技术仍较落后,是储存成本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运输包装设施急需改造。粮食管理信息化对降低储存成本、减少库存损失和完善粮食管理有巨大的作用,要加快建设,全面推行。

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妥善解决国有购销企业职工分流问题。长期以来,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其切身利益又与现行体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措施不得当,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不稳定问题。所以,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最重要的是搞好再就业工作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在妥善解决好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推进企业改革和调整。要积极开创就业渠道,使绝大多数分流人员尽快实现就业。要切实解决好职工群众在解除劳动关系后的各种保障问题。要研究促进分流再就业的配套政策。

(三)加快建立起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国家已经决定,在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时,把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初步考虑明年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多亿元直接补贴农民。按照这样的安排,我省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民直补试点范围,同时将会有一部分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农民。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东丰县直补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严格按照WTO关于农业的国内支持规则要求,完善直接补贴农民机制和办法,研究制定进一步扩大试点方案,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四)着力培育粮食流通大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粮食流通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培育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是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树立大市场、大流通观念,打破区域封锁,着力培育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统一开放的粮食流通大市场。要完善市场功能,积极探索并试行期货交易方式,利用其发现价格、规避经营风险、套期保值功能,引导企业、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搞活粮食流通。当前,要彻底放开粮食收购市场,鼓励多元主体入市,加快购销市场化进程。紧紧抓住市场粮价上扬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途径和措施,尽快建立起与主销区和粮食加工转化企业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

(五)抓好粮食加工转化,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粮食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是解决我省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把解决粮食问题与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紧密结合起来,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要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加速建设粮食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转化基地,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打造绿色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壮大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

三、要确保粮食工作取得成效

粮食工作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我省经济建设全局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随着粮食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和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会凸现出来,搞不好将由粮食经济问题变为政治问题,这将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一)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做出的关于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粮食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的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思路、方向,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等重要决策,制定了适当上调保护价水平,合理确定保护价范围的政策。这些政策坚持了市场化取向,充分考虑了种粮农民利益,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理解省委、省政府制定收购政策的出发点和导向作用,不折不扣地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确保粮食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制。按照国家规定,省里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负责保护和提高全省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各地党委、政府必须对本区域内的粮食生产、流通和粮食企业改革负全责。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省长负责制落到实处。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4)

“十连增”背后的挑战

2013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之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形象地以“中国碗必须装中国粮”来强调坚持粮食自给。

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表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正处于历史的最高水平。那么,中国为什么还要在多个重要会议反复强调国家粮食安全呢?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认为,中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等农产品供需总体上却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目前玉米、稻谷、小麦均平衡有余,大豆等油料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些年中国耕地、淡水资源和环境都绷得很紧,粮食安全仍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波动性,要在高基数上继续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产,难度将越来越大,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粮食的“十连增”,现在看起来只具有总量统计学意义,并不能缓解目前中国粮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中国粮食连年增产的主要是库存本来就充裕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短缺品种依然生产不出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粮食问题仍具有供给保障的内生性、品种替代的有限性、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影响的全局性等政治经济学特征,特别是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直接食用消费比例越高,品种替代性就越低,供给内生性和价格敏感性也就越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将更加突出。”

程国强告诉记者,他在调研中发现,东北部分产粮区,为了实现粮食增长,他们所带来的是地下水过度开采的生态灾难。“不要说华北或者其他地区,这种局面在最近10年以来特别突出。所以我们特别担心,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怎么向我们子孙交代,我们交给他一个怎样的地、怎样的水?”

同时,很多地方为了实现粮食高产就是以化肥集中的使用来实现的,程国强提供的调研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始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到原来的1/3,再到接近一半,同时保证单产的提升。而中国粮食单产提高了56%,而化肥使用量却增加了225%。目前我们以占世界9%的耕地施用了世界30%以上的化肥,从而生产了占世界20%的粮食。

“据环境保护方面专家们讲,这种破坏带来的土壤破坏,它需要三十年五十年的修复,”程国强眉头紧皱,“这一代人你有粮食安全,有农产品充分的供给,以后子孙怎么办?”

“此外,如何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供给体系等,都是中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的挑战。”程国强说。

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成为必然选择。

粮食安全的新内涵

中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内涵极其丰富,更具有动态性、全面性和开放性,更加有助于指导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国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

程国强认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具体讲就是国内粮食生产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就是保谷物、保口粮,确保口粮供给的绝对安全;通过适度进口国外的大豆、油脂油料、食糖、棉花等非口粮资源型农产品,以腾出国内宝贵的农业资源,确保口粮生产供给。”

较之传统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强调立足国内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程国强认为,“粮食增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内涵。显然,仅仅立足国内生产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面临粮食安全挑战的长期性和农业资源的有限性,也没有考虑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粮食市场,国外国内两种农业资源。传统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已经很难再很好地指导中国粮食工作和经济工作。”

目前中国土地资源自给率只有80%,只能满足国内90%的谷物、油料等农产品消费需求。亦即,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10%的国内农产品需求,相当于用国外农业资源补充20%的国内耕地资源。程国强指出,从战略上看,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适度进口国外农产品、统筹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将不可避免。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也需要适度的进口粮食,但是总量并不多。以2012年为例,进口粮食最高位200多亿斤,三种谷物的进口大约为国内产品的2%。

对于衡量国家粮食是否安全的标准,程国强认为:“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供给保障问题,但是用粮食自给率来衡量国家粮食是否安全,是不全面的,在国际上也并不多见。”程国强建议用库存消费比来衡量粮食安全生产水平。

库存消费比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衡量粮食安全水平的一项指标,库存消费比=本期期末库存/本期消费量。库存消费比下降,表示供小于求,上升则表示供给充足。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库存消费比17%-18%界定为粮食安全警戒线,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可将谷物库存消费比30%作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这是什么样的水平呢?就是国家所储备的粮食能够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让全国人民吃上三四个月,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算是得到保障。”程国强解释说。

构建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在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究竟如何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方针。今后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未来,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建议从全局出发,从战略高度考虑,合理提高国家的粮食价格,加快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确保的中国粮食安全,进而确保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社会的安全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秦博勇建议要彻底改变中国土地的运作模式,促使农民土地自然流转,形成新型农庄;中央和地方财政注重向农田基础建设倾斜,逐步改变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生产销售补贴;切实提高仓储能力和物流效率达到调节余缺、保障供给、稳定粮价的目的。

程国强指出,“粮食安全是一个保障体系问题。”不能把粮食生产、粮食进口、土地撂荒、科技兴农等问题剥离出来单独看待,他认为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要抓紧构建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国内,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要突出水稻和小麦等口粮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立足国内保障供给的绝对安全。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支持补贴政策措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抓紧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对提高单产的支撑作用,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强化粮食战略储备体系建设。要增加粮食专项储备总量,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等非常规冲击的能力,牢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央专项储备要在原粮储备的基础上,适当储备成品粮油,既保障原粮供应,又满足应急需要。地方储备应以成品粮油为主,集中力量确保区域市场稳定。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要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的整体合力。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开放、高效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5)

(一)主要作法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主要采取了四项举措:

一是成立粮安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的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16个成员单位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市政府将粮安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监督考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明确目标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市政府印发《关于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荆政发〔2015〕22号),明确各县市区政府承担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意见》共8个方面21条,涵盖了从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重要内容,对粮食生产、收购、储备、加工、应急保障、安全监管、监督考核等方面作了全面安排,既强调了粮食数量安全,又强调了粮食质量安全、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等。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先后6次召_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粮食企业改革督办现场会,9次以市政府办、市粮安办名义发文。市粮安办制定《荆州市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监督考核办法》,推行“清单工作法”,明确考核方法、考核指标和考核权重,提高粮安责任监督考核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四是开展检查督导,推动整改落实。市政府分管领导两次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县市区调研,市粮安办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考核组长,开展对县市区政府粮安责任制监督考核。经过2015年“首考”和2016年“再考”,推动收储企业改革、“粮安工程”建设及新增储备规模等问题整改落实。

(二)取得的成效

荆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省水稻产量第一市。近年来,通过实施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并严格监督考核,荆州市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县两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粮食产业发展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守住了“一条红线”

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省政府下达荆州市2020年前耕地保有量为65.1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5.26万公顷。截止2016年底,全市耕地总面积68.68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5.64万公顷,全面完成省下达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二是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市政府出台《落实耕地质量保护的实施意见》,除中央、省财政资金外,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三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和网络。全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建成,规划建设监测点89个,耕地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加强和秸秆还田工作的大力推进,全市耕地质量逐年提高。

2、调动了“两个积极性”

一是严格落实粮食补贴政策。2016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荆州市按照粮食产量、耕地面积4:6的补贴方案进行重新分配。全市共发放各种农业补贴资金68577万元,惠及近100万农户、400万种粮农民。通过落实各项粮食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政府抓粮两个积极性。二是积极支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除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松滋、荆州、洪湖等地对种子生产企业、水稻种植或稻虾共育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奖补,奖补资金达520万元。三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2016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612人,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3、增强了“三个能力”

一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2016年,全市粮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38%,超额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万亩目标任务,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和育制种大县建设。二是增强粮食收储能力。近两年,全市维修“危仓老库”仓容12亿斤,中心粮库改造升级9亿斤,形成以中心粮库为主导,骨干收纳库为基础,社会仓库为补充的政策性粮食收储体系。三是增强储备保障能力。突出地方储备粮保应急、控粮价、稳市场的功能,全市落实市、县储备粮总规模1.37亿斤,其中市本级0.16亿斤,县级1.21亿斤。同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粮食储备保障能力。

4、构建了“五大体系”

一是粮食收储保底线。通过强力推进粮食收储企业产权改革,全市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政策性粮食收储体系。2016年全市各类主体收购粮食54.34亿斤,刷新历史纪录,全面启动小麦、稻谷托市收购政策,全市农民增加卖粮收入5.16亿元。二是仓储物流提档次。2016年,全市新增标准仓库容量7.5亿斤,维修仓库1亿多斤,添置各类仓储设施200台(套);市粮库信息化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粮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三是粮油加工争龙头。2016年全市粮油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59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40%;形成“以粮油加工为主体,食品深加工、特种饲料加工为补充”的粮油产业经济体系;四是“放心粮油”全覆盖。全市建成成品粮油批发市场1个、区域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9个、“放心粮油”连锁店176家、应急加工企业44家、军民放心粮油超市8个,形成了粮食应急供应、军供网点、粮情监测、“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四位一体”的粮食供应网络。五是流通监管无盲区。健全粮食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机构,全面提升8个市、县粮食质量监测机构能力,完成34个企业检验室及78个收购网点质检能力建设;完善粮情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城乡的监管保障体系。

二、面临困难及问题

(一)考核内容复杂,重点不够突出

现行监督考核办法有59项内容,评分标准涉及近200个得分小项,需要佐证材料多、搜集难度大。有的部门一些具体工作也纳入考核内容,使得考核指标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繁杂,分值越来越分散,有的前后交叉,甚至出现内容重叠,导致重点工作不够突出。

(二)评分标准单一,导向不够明确

如考核内容第10和11项,评分标准明确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前五年平均水平以上才能得分,这一要求明显与现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不吻合。就全国而言,当前我国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小麦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南方的早稻、东北的玉米滞销;就荆州而言,全市早稻产量、收购量和库存量都相对较大,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应适当减少劣质早稻面积,压缩粮食库存,增加高产、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量化指标简单,依据不够充分

一方面,存在低报年度指标任务现象。如个别地方粮食收购目标偏低,考核指标难以反映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存在年度目标偏高问题。个别地方过去粮油加工产值年度任务基数较大,2016年因遭受自然灾害,加之受市场持续低迷、粮油价格回落等影响,出现了粮油加工原料减少、销售收入下降,加工产值降低的问题,增加了完成年度目标的难度。

(四)流通分值^大,权重不够合理

2016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评分涉及6个方面、14个事项、28项指标、59项内容,涉及粮食流通考核分值占49分,得分多、权重大,而粮食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只有51分,得分少、权重轻,很难通过考核指标和分项权重设定,把握工作重点和着力方向。有的地方错误认为主要考核粮食部门,个别部门对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甚至对考核工作认识存在片面性、工作缺乏主动性。

(五)考核结果运用,赏罚不够严明

粮食安全考核涉及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考核牵涉10多个部门,安排布置、组织协调、材料搜集任务重、难度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省、市政府对2015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不够。据了解,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迟缓、粮食仓储设施陈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不足、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严重制约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突出考核重点,精减评分项目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指标应坚持实事求是,既不降低标准、减轻难度,也不随意拔高、脱离实际。从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发展,确保粮食消费安全的角度出发,应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内容、重点指标,加大考核权重,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建议对现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完善,达到精减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内容、突出考核重点的目的。

(二)坚持实事求是,落实年度目标

设定粮食安全年度目标任务,既要科学合理、恰当可行,又要贴近实际、便于操作,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把关,逐项论证审核。建议将粮食安全年度考核与相关部门平时掌握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得分由相关部门评分与年度考核得分的平均数构成,防止出现评分脱离实际、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

(三)兼顾三大领域,合理设置权重

统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鼓励主产区围绕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和收储能力建设;鼓励粮食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去产能、去库存,推动粮食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鼓励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突出确立粮食种植面积底线,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增加粮食流通设施投入等。建议对现行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考核权重进行调整,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可各按35分设置,消费领域可按30分设置。通过考核,促进粮食生产、流通发展,确保粮食消费安全。

(四)围绕“五个结合”,完善考核机制

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全面监督与重点考核、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平时评价与年度考核、奖励先进与处罚落后相结合的原则,考核工作由地方政府牵头,有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建议将粮食安全责任纳入省、市、县三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得分排序靠前的地方,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和资金奖励;对排位靠后地方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在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情况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从本质上讲,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在供给侧实现现代化。无论是过去提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现代农业十字内涵,还是如今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现代农业发展十六字道路,其实都侧重于农业供给侧的提升,也都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显然,农业供给侧改革也应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生产供给已不仅是为满足数量的需求,已开始转向品种和质量也要契合消费者需要,这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改什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薄弱环节的建设,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新老问题交织。新的问题是粮食生产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已连续三年超过1.2万亿斤与440公斤大关,粮食供应充足。忧的是由于我国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进口冲击严重,2015年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进口将高达创纪录的1.2亿吨,粮食特别是玉米库存高企,粮食流通不畅,财政压力加大。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短期来看,迫切需要去玉米、水稻和小麦库存,以缓解库存和财政压力。长期来看,更需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化肥与农药利用粗放,2015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仅为35.2%,比欧美等国低15-30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6.6%,比欧美等国低15-25个百分点。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导致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应特别注重减少化肥与农药不合理使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补短板涉及的却是老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小农水”建设滞后,全国2/3的耕地为中低产田,东北黑土地等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不强,都是我国长久以来需要关注的农业基础性环节。部分优质农产品结构性短缺问题长期存在,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是未来须补的短板。

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与粮食安

全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粮食与食物观既提出了创新理念,又秉持了坚守理念。需要坚守的理念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要求,不能因为一段时期粮食结构性过剩就放松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依然要常抓不懈,一以贯之。

创新理念是,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和食物供应存在结构性矛盾。农业不仅是种植业,种植业只是狭义的农业。今后应树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农业观念。食物供应以粮食为主但又不止是粮食那么简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需求已经逐渐从吃饱转向吃好,食物多样化、营养、质量安全成为新的需求。粮食更多地满足的是人的热量消耗即吃饱,合理膳食则需要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鱼等综合搭配。所以,在粮食安全之上,还需要树立大食物观念,综合保障粮油蔬果肉蛋奶鱼的平衡供应。

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动力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7)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迎接粮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粮食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国务院针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的新形势,先后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同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中又反复强调要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总书记就粮食问题作出重要批示:“粮食问题事关重大,需万分重视,精心调控”。总理指出,现阶段全国粮食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集中表现为耕地、播种面积、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四个连年减少”。针对当前粮食供求中的新情况,着眼于农业发展环境变化,从全局和长远考虑,粮食安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市是全国区域性商品粮基地,一直为稳定粮食市场,安定民心,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贡献。面对目前粮食形势两个方面的突出变化,即:粮食从原来的供大于求转为紧供求状态,粮食市场从部分省市放开到现在全面放开,我市粮食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使粮食工作的地位得到提高。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指出:从全国来看,当前粮食供求和生产形势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粮食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经济工作最紧迫的重大问题。中央把粮食问题放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这是近十多年没有过的。二是粮价适度上涨,为尽快消化处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库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市场空间,有助于提高粮食经营效益,降低改革成本,减轻财政负担,为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奠定基础。三是由于全国粮食产销格局的变化,我市商品粮食基地地位更加突出,这将有利于整合我市粮食流通资源,与销区建立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四是国家决定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降低农业税费、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等,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五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加快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又扩大了缺口,为粮食经营带来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今年粮食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促使粮食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巩固和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地位需要花很大的气力。二是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我市粮食企业现有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优势将逐渐淡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不断突现,即: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与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矛盾,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分流职工的矛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与农民自主选择经营项目的矛盾,等等。三是国家粮食信贷政策调整给国有粮食企业资金供应带来变数。四是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的新形势。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既要看到国家长远上粮食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也要看到我市的现实情况,顺应形势变化,趋利避害,适时创新工作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开创粮食工作的新局面。

二、把握全局,创新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我市粮食工作

粮食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面对当前粮食供求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粮食性质的认识,把握好粮食工作的规律,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来研究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要强化市场经济理念,把握大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深化改革,搞活粮食流通,确保区域内粮食供求平衡。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粮食安全问题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去年粮食产量和库存下降较多,全国粮食供求形势出现了逆转性的变化。从今年头两个月的粮食价格看,这种变化比预料的更快。虽然目前我市粮食库存还比较充裕,完全可以保证市场粮食供应,但由于粮食生产周期较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当前粮食供求变化绝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发展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稳定增加粮食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粮食部门要在引导、鼓励农民多种粮食、种好粮食方面多做工作,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大力推广订单农业,配合其它涉农部门扩大粮食生产基地,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并组织引导农民种植市场畅销、价格优、产量高、效益好的粮食品种,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既增加农民收入,又确保粮食增产。各县(区)要加强对储粮工作的领导,地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本辖区粮食安全工作,严格保管制度,防止粮食的变质及鼠害。国储粮、省储粮的粮权在中央和省里,未经有权单位批准,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动用。各县(区)的周转粮也要认真管好,按照市政府抚府字〔20*〕134号文件要求,未经批准,粮管所不得擅自动用,确保粮食安全。对外销售的资金要及时收回,及时入库,确保粮食资金安全。

(二)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需要,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回顾去年粮食工作,我市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有较好地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这主要是各县(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不大,动作迟缓,从而使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落后于全省其它设区市。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县(区)领导决心不大,重视不够,没有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另一方面是粮食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的领导同志对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认为企业一旦改革,就会失去自身的既得利益,思想上不愿意改。二是企业职工怕改革丢掉国有身份,甚至下岗失业。认为粮食行业改革10年我都挺过去了,这次也一定能挺过去,国有身份无论如何不能丢。三是一些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认识、畏难和厌战情绪。有的认为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是特殊行业,几十年来一直承担政策性业务,现在说放就放,思想转不过弯,行动不积极;有的“难”字当头,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上级拿模式,“靠”上级出政策,“要”改革成本;还有的认为19*年粮改以来,年年搞改革,年年出台新政策,工作量大,感到难以承受。粮食行业是实行计划经济早、退出计划经济晚的一个行业,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今天要立即进入市场,存在这些模糊认识也是难免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粮食行业也不能例外,也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面对现实。今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靠垄断收购市场、靠政策性补贴维持企业生存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只有改革才是根本出路。因此,各县(区)政府、粮食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不改革不行;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不快改不行;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不认真细致改好不行。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切实加大推进力度,迅速启动,把这次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宣传好、引导好、组织好,力争今年7月底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

这次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已有各地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市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也为县(区)做出了示范,有利条件较多,至关重要的是狠抓改革工作的落实。做好这项工作,总的要求是,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38号)和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批转市粮食局进一步深化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意见的通知》(抚府字〔20*〕134号),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理性操作;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个改革要把妥善安置职工放在首位,不能有大的震荡。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为了发展,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要和招商引资、靠大联强结合起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在改革中,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国有资产,算大帐,算自已的帐,算发展的帐。同时,必须做好稳定工作,稳定是前提,改革启动后可能会出现一个震荡期,干部职工思想可能产生疑虑甚至阻力,这是正常的,希望主管部门要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能改革稳不住是毛病;为稳定不改革是失误;没改好还稳不住是罪过;既能推得开又能稳得住这叫本事。因此,要特别重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困难群众的承受程度,妥善安置好职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政策规定要做的,要坚决做到;政策规定不能做的,坚决不做;政策没有规定的,只要有利于改革,能稳步推进改革,职工积极支持的,要大胆探索。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各地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形成合力,确保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目标。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县(区)要成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定期检查汇报制度,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协调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形成合力推进态势,保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负责人要对企业改制负责,在没有完成企业改制之前,不得变动企业负责人;企业改制完成后,要按照市委文件(抚字〔20*〕15号)要求,妥善安置好企业负责人。这次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将组织督查组到各县(区)督办检查改革工作。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方案的制定到实施的整个改革过程,都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注意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改制方案必须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要理性操作,不搞简化操作,不搞强迫命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对立和矛盾。对条件成熟的要抓紧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对难度较大的则作冷处理,做到循序渐进。同时,对职工群众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允许职工群众有思考过程,对职工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并反复进行动员教育,直到职工认可为止。三是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企业改革提供全程服务。各县(区)粮食主管部门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进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好推进改革的责任,认真负责地当好政府参谋。在整个改革进程中,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实行“五包责任制”,即:包改革形式的确定,包改革全过程的运行,包难点问题的解决,包改制企业的规范运作,包改制任务的完成。同时,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协调力度,集中多方力量,排忧解难,确保改革任务和目标如期实现。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经贸委、土管、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要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局为重,从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出发,创造性地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把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四是注重实效,规范操作,确保改革质量。各县(区)政府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要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排队,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一企一策,个案操作,指导企业实事求是地确定改革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不强求千篇—律,更不要搞“一刀切”。企业改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必须做到确保粮食安全,确保粮食资金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在改制别要加强对粮食资金的监管,粮食收购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把粮食收购资金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和生活费,更不允许用于企业改制;对挪用粮食收购资金的,要及时制止,严肃处理。要始终把好政策宣传、资产申报、资产评估、方案制定、方案审核和检查验收等“六个关口”,确保改革工作的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三)强化主渠道作用,切实做好以扭亏增盈为目标的粮食工作。今年,市、县(区)粮食部门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里有关粮食生产发展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促以扭亏增盈为目标的粮食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着力搞活流通,在发挥主渠道作用上取得新成效。总理指出:“愈是开放粮食市场愈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这就为我们搞好粮食购销工作指明了方向。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任何部门和经营单位都不得干预或变相限制农民选择多渠道自主售粮,要支持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粮食经营,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国家掌握了主体粮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能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才能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竞争观念,积极运作,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代购代销、代储代加、即收即销、分购联销、联购促销等多种方式收购农民余粮,不断巩固拓展新的空间。要积极推广“订单粮食”收购方式,主动做好与农业、银行、工商、财政、质监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制定订单方案,完善价格机制,完善合同条款,完善合同签定程序,提高履约率。要积极做好外购外销,紧紧抓住目前市场粮价上扬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多年粮食经营的客户、资源、区位和信用优势,采取有效途径和措施,巩固和扩大省外市场。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防止盲目性、随意性。各县(区)既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又要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农民利益。有关部门要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严格执行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取缔无证经营,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促进粮食购销规范有序地进行。当前,要建立和健全各级粮油市场监测体系,做好粮食供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做好调运工作,重点保障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口粮供应,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二是着力谋划加工,在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上谋求新突破。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新形势下,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是新时期发展粮食经济的重要途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就是以粮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具有实力、可发挥带动作用的企业为龙头,选择优势主导产业或优势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将粮食生产、加工、转化、流通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的企业组织形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培育和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在立足做强“餐桌经济”的同时,主动与科研机构联手,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延伸粮食产业链,逐步实现粮食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促进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规范管理,在实现扭亏增盈上落实新举措。要建立全市粮食系统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市里将在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对各地进行考核。各地粮食部门要加强指导,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扭亏增盈目标,并层层分解下去,建立和完善扭亏增盈工作奖惩制度,把扭亏增盈目标与企业负责人的奖惩挂钩,与职工工资福利挂钩,确保扭亏增盈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切实做好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效益。特别是要切实改善和加强企业资金和费用管理,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把不合理的费用降下来;加大清欠力度,完善财务制度。要加强资产管理,加大资产监管力度,不许借改革之机,低价变卖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不许违规处理资产,虚列费用,扩大财务挂帐。同时,要指导企业搞好安全保粮工作,确保储粮安全。

三、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确保粮食工作取得成效

粮食工作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我市经济建设全局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8)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但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绿豆等杂粮供求也出现偏紧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说,确保耕地面积是农业稳步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在重视保持耕地数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提高耕地质量。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加之土地污染的情况存在,保护好耕地不受污染、少受污染,才能产出安全的粮食。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调研员陈春平说,“随着国家涉农投入的增加,农村交通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不断提高。这些惠农强农措施让我切身感受到日子越过越好,对以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称粮食生产连续4年都在万亿斤以上,这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一个高水平,这使得我们对今后粮食生产安全有基本的信心。对农民来说,影响种粮积极性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粮食价格,种粮不吃亏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保证。当然,粮食价格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粮食价格上去后,对困难职工和居民的生活要有相关措施予以保证。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按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现在中国的粮食库存达到40%,远超国际标准。小麦库存有2000亿斤,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小麦产量。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按市场价值看,目前国内粮价确实仍较低,粮价的渐进式上涨有利于理顺价格关系,既不能控制太死,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控制物价两方面的利益中寻求平衡。

积极应对物价挑战保卫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三是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近两年来,灾害性天气席卷全球,国际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与2010年相比国际粮价已经飙升29%,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各大机构纷纷提出预警,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新一轮粮食危机深感担忧。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的一大特色是将现代农业从整个产业体系中独立出来,另辟一章并将之放在其他产业规划之前,足见中央对农业的重视。现代农业也自然将成为了今年两会热门的议题之一。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说,这表明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他说:“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价格,国家、政府必须加强管理,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也才能调节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长毛小平认为,除了国家对农民进行补贴,来控制物价,地方政府还可以拿出资金,对流通环节的商贩进行适当补贴,进一步缓解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把实惠让给城市居民。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是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他还强调,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强对粮食政策的关注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9)

总理强调指出,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形象,必须充分认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各级粮食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温总理讲话的深刻内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和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温总理和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重,粮以质为先。粮食质量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百姓吃粮无小事,质量安全大于天。粮食质量工作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级粮食部门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

我认为,当前我们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粮食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落实中央统一部署的要求。7月2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503号令),8月5日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发〔20*〕23号),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20*]57号)。国务院连续下发的这三个重要文件和相继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都严格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粮油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讲政治、讲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十分重视、切实抓好粮食质量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打好年内的这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特殊战役。

二是履行法规赋予职责的要求。《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质量监管和收购、储存活动中的原粮卫生监管工作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我们必须认真履行法规赋予的责任,依法监管好粮食质量,不能不作为,也不可乱作为。

三是维护城乡人民利益的要求。在农村,广大种粮农民期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加强粮食质量工作,加强粮食品质测报,引导农民种粮,实现优质优价,增产增收;要求我们切实监管好粮食收购市场,督促执行好国家的粮食质量标准,坚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杜绝压级压价、坑害农民的行为。在城市、工矿企业和学校等用粮领域,人民群众也热切期待我们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质量监管督查,从源头上切实把好质量关,保证人民群众一日三餐食用粮油的安全。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依法依规履行粮食质量监管职责,没有任何理由不高度重视粮食质量工作。

四是继续加强粮食质量工作的现实要求。这些年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粮食质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我们建立了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加大了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粮油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大力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成绩是显著的。目前,全国粮食系统共有专业粮食质量检验机构776个,其中省级32个,市级191个,县级553个,粮食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这些年来,我们在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重新构建现代粮食企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企业的质量体系建设,企业的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质量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粮食质量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还面临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少数粮食收购企业对入库粮食质量把关不严,执行出库检验制度不规范;二是有的收购企业诚信度低,收购粮食压级压价,损害农民的利益,销售粮食以劣充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尽管这样的情况仅发生在个别地方、少数企业,但负面影响很大;三是一些地方存在粮食污染的问题,原粮卫生抽检中发现有害重金属超标、真菌毒素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给粮油食用安全带来威胁;四是质量监管手段、检验检测技术装备亟待完善。一些地方粮食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都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不能不引起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从“中央有号令,法规有要求,人民有期待,现实有需要”这四个方面,充分认识粮食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切实把粮食质量工作作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行政职责,常抓不懈,切实抓好。

二、扎实开展粮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国务院决定从8月下旬到今年底,用4个多月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刚才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了解了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的任务、目标与要求。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粮食部门要紧密结合粮食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在全行业内全面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今年内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三大检查整治行动:

(一)全面开展库存粮食质量检查

集中在8、9两个月,对全国粮食系统所有的库存粮食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有仓必检,有粮必查。在粮食经营企业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省级粮食部门要认真做好复查工作,国家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抽查。为紧密配合全国专项整治行动,在今年国家粮食库存检查中,拟对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做一次比较全面的抽查。这项工作,国家粮食局已经以国粮检〔20*〕149和国粮检〔20*〕193号文件做出了部署。

中央储备粮质量抽查任务由国家粮食局委托设在各省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承担,各监测中心要严格把关,严格遵守抽查程序和工作纪律,严格按照任务书规定的抽查库点、样品数量、检验项目进行扦样和检验,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报送抽查检验结果。地方储备粮质量抽查由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安排部署。各级粮食检验机构要积极配合做好工作,确保在全国粮食库存检查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抽查任务。在检查中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要及时进行复查或跟踪检验;对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粮食,要及时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就地封存,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限定用作工业用途。

粮食库存年年查,粮食质量年年检,但今年库存清查和质量检查的意义非同以往。今年组织的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储存安全检查,是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一部分,一定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行动方案”的要求,认真细致地把库存粮食质量状况摸清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查清责任,做出处理,不留后患。

(二)对收购粮食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和检查

当前,小麦收购已进入淡季,早中稻收购逐渐进入高潮,再过两个月秋粮收购也将开始。加强对收购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20*年国务院16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今年的夏粮和秋粮收购期间正值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们要把加强收购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督促粮食购销企业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相关政策,依质论价,优质优价,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要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安全关,严格执行粮食收购准入制度和出入库检验制度,严格执行粮食储存技术规范,建立和规范进货台帐,确保出库粮食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国有粮食企业一定要带头遵守国家的质量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为促进全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表率。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组织得力的工作班子,领导同志带队,深入收购现场,加强检查督促,确保收购粮食质量安全。

(三)对政策性用粮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确保政策性用粮的质量安全是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要把军供粮、水库移民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用粮的质量检查作为清查整治的重点,尤其是军供粮要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中之重。对所有政策性粮食供应的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供应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检查,逐个环节查找安全隐患和监管漏洞,发现问题就地整改。对所有向部队供应的粮油产品及其他连带供应的食品,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下柜,严禁出售,各省级粮食局、军粮供应中心和有关供应单位一定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军粮供应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把关,确保军粮质量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以上三大任务是这次粮食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主要内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领导同志要靠前指挥,各个部门要协同配合,打一场漂亮的粮油质量专项整治的特殊战役,使我国粮油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工作,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各地应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发现的好典型及时上报国家粮食局和当地政府,要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形成一个粮食系统讲质量、抓质量、保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认真抓好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

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工作,很重要,很敏感,很严格。一是很重要。原粮卫生状况调查,是一项直接影响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效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粮食食用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粮食的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和妨碍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所以说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二是很敏感。原粮卫生状况备受各方面关注,调查检验结果很敏感,特别是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决非一蹴而就,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在工作程序和节奏上把握不好,极易引起社会和市场的不稳定。因此,对调查结果一定要慎重对待,防止引发不稳定因素。三是很严格。由于原粮卫生调查这项工作既很重要,又很敏感,因此对开展原粮卫生调查必须做出严格的规定。首先是取样要科学。样品的选取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各地在开展卫生调查采样时,必须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合理布点,按取样规程科学采样,使样品具有尽量广泛的代表意义。其次是检验要准确。检验数据的真实准确是确保原粮卫生调查工作质量的核心,所有承担卫生调查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都必须把好数据准确这一关。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质检作风,真实准确地检验、记录和上报原粮卫生检验数据,决不能将无事报有事,小事变大事,也不能将有问题说成没问题,大问题说成小问题。检验检测机构要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法律责任,质检中心(站)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各级粮食局要严格把关,上报结果时局长要签字。第三是报告要及时。专项调查工作完成后,要以省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国家粮食局报送综合调查报告。报告要阐述总体状况、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采取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形成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意见,有份量的报告。第四是调查结果不得随意。各省(区、市)的原粮卫生调查结果由省级粮食质检机构负责汇总和整理,各省级粮食局直接掌控,省以下各级都不准对外本地区原粮卫生调查结果。各省级粮食局对检验结果要认真分析把关,经集体研究审定后,正式标密上报国家粮食局和省级人民政府。以上四条,要作为严格的质检工作纪律,各地必须严格遵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抓好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工作,把这项很重要、很敏感、很严格的工作落到实处。

四、抓紧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要在扎实抓好为期4个多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立足长远,标本兼治,抓紧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质量工作标准为先,建立长效机制标准工作首当其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我局归口管理的粮油标准包括粮食及加工产品、油料及油脂、粮食储藏、粮食加工及仓储设备、粮食专用检验仪器等范畴。目前,我局正在组织制订和修订的粮油标准有200多项,已经列入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还有100多项,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要尽快制定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分解落实标准制修订任务,把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希望各地粮食部门、粮食企业、粮食质检机构、相关科研院所和院校都积极参与和支持粮食标准化工作。

(二)加强质量监管制度建设。目前,国家粮食局虽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和办法,但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要根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和近期的有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能够涵盖粮食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制度,如粮食质量追溯制度,不合格粮油产品召回制度,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抽查制度,粮食质量安全报告制度,粮食质量信息制度,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从而以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规范和促进粮食质量监管工作。

(三)加强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去年以来,国家粮食局启动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充分利用现有检验资源,择优选用,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第一批已经授予66个单位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称号,第二批70个机构的考核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配合国家粮食局做了大量工作,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通知》(国粮发〔20*〕146号)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对已挂牌检验机构的管理和支持,全国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发展势头很好。我国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这两批130多个监测机构还难以担当起全国粮食质量监管的繁重任务,今后还要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地方粮食质检中心(站、所)加挂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牌子,既是整合全国质检资源、形成监管网络体系、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积极支持地方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的有效举措。各省(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支持和管理,同时,也要从本省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辖区内粮食的分布、流向和质量安全状况,结合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合理规划设置本省的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

(四)加强粮食质量检验能力建设。各地粮食部门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检验资源条件,合理定位检验机构职责分工的基础上,理顺粮食检验机构的性质,改善检验机构的技术装备条件,全面提升粮食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要借国家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东风,积极争取落实粮食质检机构的公益性机构地位和编制、人员、经费,按照国务院国发[20*]23号文件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检验机构的场地、仪器设备的投入,为粮食检验机构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尽快解决质量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

(五)加强标准质量队伍建设。目前全国粮食行业已经拥有一支优秀的质量监管检测和标准化管理的人才队伍,但是客观地看,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质量监管的技术人才和标准化管理人才仍然不足,有的甚至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标准质量工作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标准、质量工作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一是要尊重老专家,充分发挥“老标准”、“老质检”的作用;二是要外引好专家,聘请外行业、外单位的优秀专家帮助我们开展工作;三是要培养新专家,要大胆培养、使用年轻同志,从大专院校挑选优秀的专业人才,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尽快成才,成为粮食标准质量工作的新专家。今年11月,国家粮食局将举办首届全国粮食质量检验人员职业技能大赛,这将有力地促进粮食行业的质量、标准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地要积极支持、认真组织好参赛工作。

五、切实加强对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的领导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0)

针对不同受教育对象,按照《全市粮食行业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要求,有重点地开展好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履行好告知义务,提高粮食法规的社会知晓度,营造依法管粮的社会氛围。

由分管领导范平副局长负责,政策法规科、政工科负责组织实施。

(一)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每周五机关“学习日”制度,主要开展《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四川省粮食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和《四川省粮食局行政复议工作规程》等有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对重要的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使大家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理解。领导干部必须主动参加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和法律法规知识年度考试。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人员依法管粮的工作职责,促使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权和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提高粮食部门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各市、县(市、区)粮食局要建立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将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的重要依据,每年的法制教育和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48小时,企业职工法律法规学习受教育面必须达95%以上。

(三)加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向种粮农民宣传粮食收购政策,宣传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多种形式,向粮油经营者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粮油经营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观念;利用法制宣传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周等活动,向广大粮食消费者广泛宣传粮食消费权益,促使他们合理消费、健康消费,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抓好市、县(市、区)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作风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做到既依法管理和监督,又依法支持和保护,为服务“三农”做出积极贡献。

由**局长负责,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负责组织实施。

(一)深入推进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政企分开政策,积极推进粮食行政职能转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指导和公共服务上来,把管理方式转变到依法行政和监督、监测、调查、协调、服务上来,努力提高我市粮食流通管理水平,确保政府对粮食的调控需要。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队伍建设。一要坚持崇尚实干。以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确保粮食工作各项决策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二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要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市、县级粮食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推行问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争取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三要求实创新。要根据形势的新变化和任务的新要求加强调查研究,贴近基层,多去偏远的地方,多访问最困难的群体,多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断深化对粮食工作的再认识,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粮食工作规律,把所有的决策、所有的工作,牢固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成就于自觉运用客观规律之中。四要坚持真情为民。牢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行业宗旨,从助农增收出发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从确保有效供给出发加强宏观调控,从确保消费安全出发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五要坚持清正廉洁。教育每一个机关公务人员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净化社交圈子,保持清廉品格,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不闯法纪禁区。

三、创造条件,争取支持,做好工作

市粮食局将尽快组织力量对灾后重建、市(县)级粮油储备规模不达标、粮改遗留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针对问题,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汇报,争取资金支持。

分别由**局长,陈代昌、范爱民副局长负责,储运科、购销计划科、政工科、办公室组织实施。

(一)加快灾后重建工作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重建项目指导、监督检查,完善目标考核工作机制,坚持重建项目进度、资金落实周报制度。二是加快市粮食局直属企业灾后重建步伐。按照省、市的要求,为保证粮食收购、储藏、应急、军供需要。市粮食局以直属企业的2个(军供站、省食油储备库)恢复重建项目为重点,学好用好用活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落实责任。在军供站的重建工程竣工,即将投入使用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省食油储备库异地重建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三是加强对县(市、区)粮食企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督导。市粮食局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专题调研,帮助其找准重建进度缓慢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的建议。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积极争取理解和资金支持,加快重建项目工程进度。

(二)充实粮油储备规模,保障政府调控需要。按照国家“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充实地方储备”的要求,市、县粮食主管部门要抓紧时间,分别向同级政府做好汇报,争取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尽快使市(县)级粮油储备规模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根据计划和行情,把握节奏,适时进行轮换,确保质量完好、储存安全。严格落实最高、最低粮食库存限额规定,保障当地市场供应10天以上的小包装产品粮油应急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储备体系与购销体系的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产、购、销、储一体经营格局,完整有效地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

(三)妥善处理好粮改遗留问题。一是做好改制企业分流下岗人员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改制企业分流下岗人员就业困难,情绪波动大,旦凡有事都找原单位解决,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如意就闹或上访。我们将区别情况,主动与社区联系协调,将分流下岗人员的户口、人事档案、党组织等关系移交有关社区管理,以方便分流下岗人员再就业和子女就学、参军、就业。二是加强与国资部门、农发银行和法院的沟通和衔接,抓紧做好改制破产企业清算工作,妥善处理好粮改遗留问题。

四、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工作力度,确保粮油流通规范有序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发挥好粮食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由分管领导范平副局长、范爱民副局长负责,政策法规科、储运科、办公室组织实施。

(一)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法制环境。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是粮食部门的责任。要深入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切实规范和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法制环境。

(二)健全粮食执法体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执法机构和人员,解决经费预算,添置执法设备,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政府水平,适应“四专”要求,推动粮食市场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三)依法强化监管,规范粮食流通市场流通秩序。要把对粮食流通秩序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环节作为监管重点,,重点做好收购资格认定、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流通统计、军粮购销、各类政策性粮食供应和储备粮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调查、抽查与监测。加大库存粮食安全隐患排查,严防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质量、卫生标准,定期对粮食质量监测、监督结果进行公开通报。

(五)加强行政复议应诉。粮食执法活动的全面开展和依法行政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必须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市粮食局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复议机关,又处于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必须加强行政复议组织和制度等基础工作,提高复议和应诉工作的能力,切实维护执法公正。

五、加强仓储管理,杜绝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坚持安全发展和“落实责任,防范事故,保障发展”的方针,围绕加强粮油仓储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工作创新,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开展工作。公务员之家

由分管领导范爱民副局长负责,办公室、储运科组织实施。

一是要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总量这个目标。广泛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监管措施,落实“谁主管,谁负主体责任”原则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我市粮食系统生产(工作)的绝对安全。二是切实加强粮油规范化仓储管理。按照《德阳市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积极推行科学储粮新技术,规范仓储管理,库存粮食“一符四无”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各级各类储备粮油必须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三是严格储粮药品管理。健全制度,落实管理、使用责任,确保全市储粮药品安全储存、安全使用。

2012年领导作风建设整顿实施措施

在这次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中,本人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的讲话精神,围绕“五个方面”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认真剖析,在同志们的帮助下,……

县环境保护工作整改实施措施

一、加大生活用水资源保护,让畜牧业远离生活饮用水区域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会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县河道内养殖家禽的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水体污染;二是对凯江上游入河排……

2012年市粮食局整顿实施措施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041-01

固阳县位于大青山北麓蒙古高原南缘,属于山丘过渡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东与武川相连,西与乌拉特前旗、中旗接壤,北与达茂旗毗邻,南与九原区、土右旗相接。全县辖6个镇,104个村委。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万人。总土地面积5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万亩,其中水地20万亩,旱地163万亩,常年播种面积约180万亩。农业收入不能满足家庭经济支出。因此,农民把外出务工收入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收入仅用于日常生活消费。被调查的15户农户,户均人口5人,年龄阶段分为为儿童、中年、老人。其中,经常在外打工人员每户均有2人,占整个家庭成员总数的40%,在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每户均有2人,占整个家庭成员总数的40%。

1 农户种粮情况

被调查农户种粮面积合计549亩,户均36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合计148亩,户均9.8亩,占种粮面积的26.9%,每亩产量99斤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合计165亩,户均11亩,占种粮面积的30%,每亩产量2200斤左右;玉米种植面积合计82亩,户均5.4亩,占种粮面积的15%,每亩产量909斤左右;荞麦、莜麦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合计154亩,户均10.2亩,占种粮面积的28.1%。被调查的10个合作社种粮面积合计24000亩,户均2400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合计4800亩,户均480亩,占种粮面积的20%,每亩产量99斤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合计9600亩,户均960亩,占种粮面积的40%,每亩产量2200斤左右;玉米种植面积合计2400亩,户均240亩,占种粮面积的10%,每亩产量1000斤左右;向日葵种植面积合计4800亩,户均480亩,占种粮面积的20%,每亩产量 斤左右;荞麦、莜麦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合计2400亩,户均240亩,占种粮面积的10%。

2 农户储粮现状

被调查的农户出售小麦60%,储粮40%(36%自家食用,4%留用种子);出售马铃薯80%,储粮20%;出售玉米60%,饲用40%;出售莜麦、荞麦等其他作物90%,储粮10%。8家合作社的小麦全部出售,2家合作社出售60%,储粮40%;马铃薯出售60%,留用种子40%;玉米、向日葵全部出售。以上反映农户储粮较低,即使储粮也用于自用或饲用、留种。

3 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3.1 储粮观念转变。随着粮食连年丰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升,农户卖粮积极性不断提高,更趋向于将粮食卖掉变现,减少因储存损耗造成的损失。而大多数合作社则全部出售,只有小部分留有种子自用。

3.2 储粮技术守旧。农户对自己存粮的好坏都是凭眼看、鼻闻、牙咬、手摸等感官办法,没有一家拥有新现代化检查设备。一旦发生霉变,极大多数选择扔掉或卖给粮商,这样不仅减少收益,还存在食品隐患。

3.3 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储存在地下室,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

3.4 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增加粮食损失,农户储粮损失量已高于10%的损失率。

3.5 膳食结构的变化影响储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消费逐渐下降,肉类和蔬菜、水果消费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则表现在农户储粮上。

4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