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7 14:45:35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1)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的西北边缘,西、北、绥三江下游。四会市从属于肇庆市,是肇庆市的东部并与佛山三水区邻接,西北与广宁县比邻,西南与鼎湖区相接,经济方面在肇庆市相对较发达。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四会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建设不断扩大,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资源配置、地域空间以及城市人文景观等与日益发展不相适应,有待在经济大环境下,认清城市发展中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并实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

走进我们的城市,相当部分城区映入你眼中的是一幅幅的画面:一群人拥挤着坐在铁质的栅栏上歇息,神情疲惫;城市中到处充斥着同样的一根根拔地而起的混凝土“桩子”或一个个玻璃“盒子”、污浊的空气以及各种生活垃圾,一棵乘凉的小树都是一种奢侈,人们难得找到一块休息、交流和活动的地方。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

因此,建造一个可持续的、“绿色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保持城市环境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1.城市景观设计的“绿色”化

城市景观的“绿色”化表现为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木、灌木、草皮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等,如四会飞鹅岭森林公园的建设,为市民提供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的活动场所(图1、2、3)。

1.1自然景观要素的引入

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人们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的自律性就会丧失,生物钟就会失调,新陈代谢会不平衡。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当前的城市人口的快速膨,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许多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土地资源、风景资源为工业化的负作用所破坏和浪费,市民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植物、水体、岩石、土壤等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它们在自然界的能量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针对目前城市的绿地和植被覆盖面少、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噪声等现状,把自然界之中的景观要素引入到城市之中,适当的配置建筑小品,以改善城市整体的人文环境质量,使自然离人们更近。并通过对当地植物和材料的使用,也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以自然的花、自然的叶营造自然的园艺景观,一种模仿自然生态,各自宿根、观花、观叶植物错落有致,相互映衬的园林艺术新形式――花境(图4、5、6、7)。

1.2景观设计中的观念

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以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以节约资源、再利用资源和回收资源的设计理念和出发点,就是所谓的设计观念。

1.2.1 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可以理解为通过量的减少而实现生产与流通、消费过程中的节能化。由于我们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一次性的,无法再生的,因此应该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要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城市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多的采用新技术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四会六祖寺就是选址在荒凉的山丘,不占用良田基地,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发挥了山地效益,建成了旅游观光基地,是四会一个重要的城市景观亮点(图8、9、10、11)。

1.2.2 资源再利用

再利用是指城市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随时进行着新旧更替和能量的转换,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或者废弃地,重新再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休闲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潮流。在我国目前也在形成一股改建的潮流,把原有的建筑改做他用,增加城市活动场所。

1.2.3 回收

回收是指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能源――消费――能源”构成的,头尾相撞的闭合循环体系。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造成了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在我们的城市中必须建立起一个相对闭合的“循环系统”,对一些废物进行利用和回收,或者在景观设计和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能够回收或者比较利于回收的材料,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构建成使自循环的系统,如把小区或建筑的水系统分成为两个。一个是可饮用水,另一个是洗涤用水,这样可以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可直接处理生活水后供给到建筑或小区中作为洗涤用水和浇灌植物用水(图12、13)。

2.城市景观设计的“双重价值”

城市的价值取向是人本身,更确切地说是每个普通的城市居民用他们本身的日常工作、生活、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来衡量、评价和缔造城市景观,这样的城市景观是战略性的,而绝不是眼前的、投其所好的。在人们的心目中存在一个记忆当中的“景观”,其次是现实景观。目前城市环境的延续性正在逐步消失,忽略了人们对旧时环境的需求。市民记忆中的地标性建筑,如四会市交警大队大楼、四会市财政大楼已被“三旧改造”中拆除建为商住楼。

2.1城市景观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景观是一座城市在其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h境的氛围,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记忆”,使城市的文脉受到破坏和人为的割裂。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使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由于不注重传统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继承,使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遭到破坏,并被一些低级和赶时髦的东西所替代,使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和环境产生了一种陌生感,丧失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在它发展中,正在丧失它的形态、地标、可识别性和历史特征(图14、15、16、17)。

2.2营造城市环境的“双重意义”

城市本身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它记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的文化、经济、社会以及风俗习惯的特征,只有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才能体现它的延续性。因此,在城市景观的更新和改造中要特别强调被保护设施的利用问题,处理好更新、保护、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合理的,适度的利用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在城市景观的更新和建设中要延续和发展城市景观文化和历史意义,新与旧、现代与传统要有机结合,一脉相承,要有所发展和创新。把历史的、传统的与当代的、时尚的特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给现代城市景观注入新的内容,建立新的城市景观环境形象,给后人留下高品位的、有生命力的景观作品(图18、19、20、21)。

2.2.1 尊重传统和乡土文化

每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生活传统,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服饰以及建筑等,从而形成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自然建立了特有的“情感”,这些都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所、能源以及精神寄托。他们的生活空间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有他们的含意的,是被赋予灵魂和情感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设计。

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而且管理和维护成本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域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图22、23、24、25)。

2.2.2 建造现代与传统文化共存的城市环境

城市景观应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城市景观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传统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景观环境。文化环境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在设计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特定的意境(图26、27、28、29)。

景观文化的延续性就是于把它放入整个大环境之中去理解,应该从人的角度去考虑,注重人对它的感悟和体验,只有人在其中它才能具有意义,否则,它不具有任何价值。只限于这样它才能体现出了景观的地方性特征,同时,新的地方主义的出现有效的反对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流派和文化的“大统一”。

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它需要众多的学科和技术进行参与。包括:艺术、技术、文化和经济等,不仅仅单纯的表现为植树、草地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环境,同时,它还包括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和传统意义的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环境。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2)

行业延续较高增长 行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2008年前三季度,电力设备行业31家重点公司(剔除掉微利、环保公司)实现主营业收入592.4亿元,同比增长80.98%;实现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51.14%。 文章内容:

剔除受整体上市影响的东方电气,30家重点公司实现主营业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42%;主营业务成本307亿元,同比增长41.3%;毛利率23.4%,同比变化微弱;实现净利润40.53亿元,同比增长67.55%;销售净利率10.1%,同比上升了1.54个百分点。

从重点上市公司情况来看,二次设备的净利润增长情况普遍较差,远低于一次设备。其中浙富股份(上市前规模小)、思源电气(出售平高电气股权收益)、金风科技(风电行业爆发增长)、天马股份(风电轴承增长贡献)、天威保变(变压器毛利率上升以及新光硅业投产)、特变电工(出售资产收益及期间费用率下降)净利润增长最快,同比增长均超过90%。

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来看,毛利率波动区间缩窄(近三年板块毛利波动区间20一25%),2007年四季度毛利触底,08年前三季度单季毛利水平趋于稳定。从上游原材料市场来看,08年上半年攀升到历史高位,下半年大幅回落;未来行业成本压力有减弱趋势,尤其是订货周期长的高端产品,在手订单部分毛利率将有明显上升趋势。

行业数据分析

上市公司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水平

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增长情况好于全行业统计数据,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有新股的规模增长较快(如荣信股份、浙富股份、华锐铸钢、金风科技);出售股权、转让及收购资产收益(如金风科技、思源电气、天威保变、东方电气、特变电工);风电行业爆发增长在板块中权重比较大(如金风科技、华锐铸钢、东方电气、天马股份);部分高端产品毛利回升(如天威保变、特变电工、金风科技、平高电气);规模效应及费用率下降(如华锐铸钢、思源电气、置信电气、天马股份、金风科技、特变电工)等。

电站设备:产量已近零增长,行业见顶迹象明显

进入2008年,电站设备各子行业产量增速进一步下滑,前8个月产量增长数据都在零增长附近,其中汽轮机及水轮发电机产量首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可预见未来投产的火电装机规模下滑。

2006一2007年,由于我国新开工大型水电项目较多,这两年水轮发电机年增速近50%;2008年表现出明显回落,增速下降到13.7%的负增长。

从今年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看,汽轮机收入增速最慢仅有2%增长,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锅炉、水轮机、发电机仍然保持增长,其中发电机类增速最快,其收入、利润增长均超过40%;从08年数据来看,在电站设备行业产量基本没有增长的前提下,这些子行业仍然能取得收入及利润增长,应该是来源于成本推动带来的利润额提升。今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行业的成本推动型增长将难以维系,未来设备单价将呈下降趋势。

2008年前8个月,水轮机毛利比去年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其他电站设备行业毛利率水平基本平稳。根据中信证券的刘磊、杨凡推测,水轮机毛利下降原因主要是水电站建设周期长,在手订单部分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相对较大。

输变电设备受益于电网投资增长,行业保持较高景气

2008年1一8月,变压器、高压开关、电力电缆产量分别同比增长了29%、12%、45%,跟电网投资高度相关的输变电一次设备行业,仍然保持了较高景气度,行业增长数据符合前期对行业判断。

今年前8个月,各输变电子行业收入增幅均在20一30%之间;变压器行业利润增长最快,接近50%;电线电缆行业表现最差,利润仅增长了15%;开关和输变电及控制利润增幅分别为23%和15%。子行业统计数据与08年25%的电网投资增速相符合。

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前8月输变电各子行业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毛利率下降;下半年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特别是有色金属价格暴跌,预计输变电一次设备行业毛利率未来趋势回升。

原材料价格波动成本压力掉头向下

钢材类、有色金属是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上游原料,一般占成本的60一80%左右。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线电缆等输变电设备所用铜、铝的原材料成本比重较高;目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出现暴跌,当前国内现货价格已比07年均价回落40%(铜48%、铝31%);刘磊、杨凡认为,若09年仍维持这种弱势格局,则输变电企业在手订单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下半年钢价回落短时间内难以抵消前期上涨影响。钢材在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电站设备成本构成中占比达到50%勺80%,自08年以来钢价的大幅上涨给电站设备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以电站锅炉中所用最多的中厚板为例,虽然当前钢价从年中高点7100元/吨回落至5300元/吨,但仍比07年均价高10%;综合来看未来电站设备行业成本压力有减弱趋势,尤其是订货周期长的高端产品,在手订单部分毛利率将有明显回升。

维持最初判断,更亲睐新能源设备

2005年以来,资本市场经历了新一轮的牛熊更迭,市场中绝大多数行业普遍表现为:行业景气把握难度大、变化快、跨度大。但回顾近年来的基本观点,刘磊、杨凡对电力设备行业景气判断基本观点没有变,一直以来,他们本着从电力投资的角度来判断电力设备各子行业的景气度,在市场纷繁变化的过程中,一直坚守着最初的立场,现在看来预期都一一兑现。尽管期间内影响行业最大因素是上游大宗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但并没有削弱行业的正常盈利能力,输变电子行业基本保持了年增速20一50%增长。

新能源设备风电行业将延续高速增长

刘磊、杨凡判断,在政策、利益双重驱动下,“十一五”期间,是国内风电建设超高速发展阶段,先发优势、规模效应将使金风等行业龙头将成为最大受益者;2010年后国内需求进入平稳增长期,行业必然走向集中,拥有充分风险意识、先发规模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厂商将最终胜出,而金风、华锐、东汽将牢牢占据行业第一梯队位置;长期来看,差异化将逐步体现,行业趋于整合。

输变电设备行业高景气不改

“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不受宏观经济影响仍将继续加大,年均增速仍在20%左右。“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主干电网投资,电网建设将向电网间联络线、电源基地送出工程等超/特高压/直流项目倾斜,能够分享高端市场的开关、变压器、直流输电设备等景气周期将更长;中低压电网跟用电增长相关度较高,受宏观经济减速影响大,认为投资规模很可能趋于下降。

电站设备07年已是本轮投资阶段顶部

07年是本轮电源投资的阶段性顶部。08年发电设备增速继续回落,其中火电相关设备产量增速显著放缓,水电、核电设备保持较高景气。刘磊、杨凡认为行业需求顶部特征明显,出口业务、关停小火电、水电、核电需求将抵抗部分周期性风险。

谨慎投资策略下的优先选择

回顾行业的市场表现,我们发现在本轮周期中,电力设备一直是市场谨慎投资情绪下的优先选择标的。根据资本市场对行业投资喜好,基本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2005一2006年)市场转暖,谨慎投资下的选择。市场刚从3年多的熊市逐步转暖,投资相对趋于谨慎。“十一五”电力投资翻倍增长趋势确定,市场高度认可。所以在这一阶段,电力设备整体表现突出,收入、利润增长符合预期,行业明显跑赢大市。

阶段二(2007年)牛市高涨阶段,表现远不如其他强周期行业2007年,资本市场热情高涨,资本表现为追逐高增长行业,期间强周期行业表现尤其抢眼,但平稳增长的电力设备不受关注,行业整体表现较弱,但概念性强的新能源子行业常有阶段性暴涨机会。

阶段三(2008年一至今)牛转熊阶段,被保守投资策略重拾2008年至今,市场狂热情绪逐波潮退,投资重新转向谨慎保守策略。电力设备行业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较小在下半年得到普遍认可,板块走势表现强于大市。

新能源更有市场人气 选择具备爆发潜力的投资标的

在当前宏观经济前景较为黯淡的预期下,刘磊、杨凡认为应该选择成长性明确、能享受高端设备长景气周期的电力设备龙头公司作为投资行业的首选标的。刘、杨表示,根据行业成长趋势和成本压力的判断,他们相信输变电龙头企业未来三年仍可保持30一40%以上的业绩增长;而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将延续爆发式增长趋势,应给予合理的成长溢价。在行业面临的风险上,刘、杨提示我们投资者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电站设备:宏观经济下滑可能导致用电量持续疲软,致使发电企业现金流状况恶化,新开工项目资本金筹措和银行贷款出现困难。如果经营状况持续萎靡,可能会影响投资热情延缓新项目开工日期。二、输变电设备:若电源侧新建需求下降速度超预期,可能影响与电源侧投资相关的输变电设备如高端变压器,实际增速可能低于电网增速。

在具体投资建议上,两位分析师给予金风科技、平高电气、许继电气、思源电气“买入”评级。

与中信证券的刘磊、杨凡的观点一致,国金证券的分析师张帅也认为,近期新能源再度活跃,表明市场对于奥巴马的能源新政给予厚望。新能源行业并不会因为近期石油下跌而失去市场吸引力,恰恰相反,张帅更看好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新能源发展潜力。但由于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和对中国的影响目前仍存在变数,所以张帅在后市判断上相对谨慎。张帅认为,奥巴马上台对新能源行业而言则是巨大的利好。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不同,奥巴马在能源政策方面更多地强调能源独立,减少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责任。为达到这一目标,奥巴马针对乙醇燃料、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均提出了详细的政策目标。

最值得关注的仍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的限定,即2013年10%、2025年25%的配比,这意味着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的启动。为达到这一目标,奥巴马提出政府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于新能源领域,拉动行业发展,并新创造50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3)

一、高校废旧资源的现状

(一)背景分析

1、据了解,学校里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大部分在保洁工人那里,而另一部分被一些同学囤积在宿舍,书本、被子都在学生宿舍,自行车归学生所有。塑料主要为一些破旧的脸盆、桶和开水瓶。

2、二手市场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生用品的升级换代更新加快,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大量物品的处置问题。电脑、自行车、书本等都成为了较为普遍的二手交易物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校园二手市场应运而生也成为了必然。

(2)消费心理分析“求实”。这类群体关注的重点是产品是否符合自身生活学习的需要。在购买之前,会对产品进行信息收集和价值分析,根据对产品价值的认知程度来判断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求廉”。这类顾客在选购二手产品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价格是否低廉。由于购买力的限制,选择低价的产品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求新”。这类群体非常关注产品的使用程度、购买时间、外观。对于难以负担购买新产品,但是又渴望拥有潮流产品的顾客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供给客观条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学生购买商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觉得不尽如意,又有购买力,愿意卖旧买新;或者有的学生在对商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想购买档次更高的同类商品,也采取卖旧买新的做法;随着每年学生毕业,众多物品被选择出售。调查显示69.3%的被调查者表示有需要处理的商品,并且86.9%愿意出售自己需要处理的商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二手交易信息获取方式更加便利,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网上二手交易的便利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二)高校废旧资源回收盈利模式分析

卖给大学生:大多数回收来的旧物都可以再卖给大学生,以此盈利;换取一些绿色植被;免费提供给贫困生:贫困生用品持证明可免费领取一定数量的用品;爱心捐赠:一些衣物、被子等生活用品可以捐献给贫困地区,不仅做到了资源回收利用,还捐献了一份爱心。回收的废纸可用于兑换再生复印纸等再生产品;捐赠给贫困地区,在网上与红十字会,壹基金等社会公益联系。

三、高校废旧资源回收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模式

1、市场直销

开展一些公益营销活动,与志愿者等组织合作开展义卖募捐等活动,从而提高同学们对这个项目的认知程度,可以在这个活动下做一个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与各学院学生会展开合作,比如各班和各学院的大型活动会产生很多的可回收废旧物,我们可以以环保的概念在会场设置一些回收装置来回收会场的废旧物品,也可以提前通知到场同学们准备不需要的旧物回收。可用摆点式的销售方式来进行。毕业季的旧物回收。在大四的毕业季,会有很多旧物不方便携带,通常会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在此背景下可以联系各学院负责人统一组织旧物的回收。这个适用于分散式和栋层式的销售方式,视情况可以采用雇用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2、网络营销

因为我们的目标市场接触网络很密切,且网络营销有传播范围广、成本低、及时和互动性强等特点,这有利于与其他外来的收购单位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1)网站营销:通过在各大交易平台上开设网店来陈列回收的废旧物品,方便顾客挑选,以便顾客减少购物时间和精力上的支出和消耗。遵守网络营销4I原则趣味原则(interesting)、利益原则(interests)、互动原则(interactinon)、个性原则(individuality)。定时的线上活动比如一些抽奖活动等提高关注度;在网上平台实行会员积分制以增加上网者访问网站和参加活动的次数和上网者对网站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2)社交网络营销: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对营销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产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的点对点的营销方式。可以把我们回收到的有价值的旧物通过微信交易信息。

(3)贴吧营销:哈商大的贴吧去年解禁后,一直非常活跃,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易信息完成交易,但是需要注意发帖数量,不能纯灌水,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4)APP营销:现在智能手机覆盖率越来越广泛,可以通过开发APP的形式来推广我们的平台,每个大学生可以通过下载APP,了解我们的服务,自行进行登记,这对于回收利用工作会有很大的益处。

(二)价格机制

成本导向定价法:一种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方法,通过对市场价、利润产出比等综合因素的分析调查,制定适可的价格方案。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强度和消费者的感受为主要依据的定价方法。在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企业的情况下,本项目本着倡导节约资源,绿色生活,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思想,每个星期定期开始收购可再生资源,深入了解每个季节的资源特征,提前做好资源预算工作,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只要公司运作上了轨道,就联系附近的学校协助发展,然后共同发展。在以后会发展到省内其它高校,

形成高校绿色联谊。

四、关于高校废旧资源回收的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法规贯彻落实,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政策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实施管理。落实国家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投资机制

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政府有关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示范;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利用自有资金、民间或国外资金,采用独资、合资或BOT形式等方式投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项目。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4)

1.关于绿色景观

1.1绿色景观的内涵

所谓绿色景观,就是可持续的、有生命的景观,是生态化、可再生的节约型景观。

1.2绿色景观的类型

1.2.1可持续景观

R.萨尔(RobertThayer)指出可持续景观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可持续景观采用的主要能源为可再生的能源,以不造成生态破坏的速度进行再生;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养分和副产品的回收,控制垃圾排放,使原材料向无法利用的位置和形式转换;尊重场地原有生态格局和功能,保持周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保护当地居民社区,为居民生活服务,不破坏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景观设计者应把技术视为次要、从属的手段,不应视其为主要的、控制性手段。

俞孔坚教授认为,“可持续的景观是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景观”。他主持设计的河北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保持了原河道的自然形态;保留了天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保护原有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用最少量的人工干预,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质,满足了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1.2.2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是指既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生态景观的建设不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或耗竭资源。生态景观应能够与场地的结构和功能相依存,有价值的资源,如水、营养物、土壤以及能量等将得以保存,物种的多样性将得以保护和发展(美国景观设计教育委员会,1988)。正如美国FieldOperations公司设计的弗莱士河公园,在900hm2的区域内,恢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生物多样性,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人文景观,从而赋予未来使用者热情和想象力。

1.2.3可再生景观

莱尔(Lyle)指出,“生物与非生物最明显区别在于前者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而持续生存。”他认为,由人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景观应当具有在当地能量流和物质流范围内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只有可再生的景观才可以持续发展,即景观具有生命力。正如树叶凋零,来年又能长出新叶一样,景观的可再生性取决于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景观设计必须采用可再生设计,即实现景观中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的设计方式。彼得。拉兹(PeterLatz)设计的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保留了原码头上所有的重要遗迹,收集工业废墟、战争中留下的碎石瓦砾,经过处理后使之与各种自然再生植物相交融;园中的地表水被统一收集,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得到循环利用。公园景观实现了过去与现在、精细与粗糙、人工与自然和谐交融,充分体现了可再生景观理念。

1.2.4节约型景观

节约型景观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仇保兴,2006)建设节约型景观是从中国国情特别是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地关系的客观事实出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关注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景观,就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落实和体现3R原则――即对资源的减量利用(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利用(Recyle),这也是走向绿色景观的必由之路。彼得。拉兹(PeterLatz)的德国杜依斯堡风景公园设计是落实3R原则的典范。设计充分保留和利用原有的工业遗迹和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使用;很多工业废弃景观被再利用,并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和景观价值;园中的雨水和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得到循环使用。公园设计实现了生态与艺术、技术相结合,使人在回归历史、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当前需求的全新体验。

2出路:走向绿色景观,从观念到行动

面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非绿色倾向,走向生态化、可持续化、节约型的绿色景观已经成为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然选择。走向绿色景观,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在设计取向上,不再把绿色景观设计仅仅视为可供选择的设计方式之一,或者只是当成一句时髦的口号和一个炫耀的标签,而应使绿色设计成为统领全局的主导理念,作为设计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在评价取向上,应转变单纯以美学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评判标准,使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景观价值观成为最基本的评价准则。此外,绿色景观尊重周围生态环境,关注人类文化体验,它展现的最质朴、原生态的独特形态与人们固有的审美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透水砖在绿色景观中的运用

3.1透水砖的起源与发展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在荷兰人围海造城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一旦海岸线上的堤坝被冲开,海水会迅速冲到比海平面低很多的城市把整个临海城市全部淹没.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荷兰砖。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今的透水砖既能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又能改善城市的生态,节能环保。

它还有三大特点:第一,它的透水性比较好,雨降到地面,透水砖能够迅速地把水透到地下,不会在地表形成一个大的径流,这样就会减少城市水排放的压力;第二,它的保水性好,比如太阳出来的时候,水慢慢地蒸发,就会降低地面的温度;第三,它能够降低噪音。

3.2透水砖的运用

3.2.1庭院及居住区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道路或自然界限所围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一个舒适,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是每一个居住着及设计者应有的追求(图一)。

3.2.2广场和公园

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

公园与广场在城市建设中占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公园与广场文化在体现了城市建筑、文化、人群与活动这些显著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回归。

与旧时使用大面积的石材相比,在广州许多新建的公园与广场都使用了环保型的透水砖,如海心沙公园与新建的宏城广场,相比大面积的石材铺贴,透水砖除了其绿色价值,更容易使人亲近自然。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5)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ity water system, analyzed and explain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water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and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 i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city function zones and water system, water source, and for the collection,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annel network of regional water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cost analysis.

Keywords water; construction status; collection; treatment; cost;

中图分类号:TU991.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中水系统建设的意义和现状

面对城市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对资源的二次利用是目前各国各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污水资源化就是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到适宜的位置。中水处理即是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如用于冲洗地面、厕所、绿化、喷洒及景观用水等。因其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称中水。最近几年时间,有关中水系统课题的研究是层出不穷,对其处理工艺的讨论也很透彻。但是作为城市给排水设计的从业者,我们不得不承认中水系统建设在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中所占有的比例极其微小。建设率低下和使用途径有限是中水系统目前在国内发展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即我们在考虑中水系统建设的时候,一般专注于其象征性的回用意义和处理方法但却没有深究其市场推广的真正方法。一个没有使用市场的中水系统概念只能存在于城市资源回用样板建设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中。所以,往往城市开发者们不愿意投资于这样一个绿色资源的建设,甚至已建设的中水系统易被闲置以至废弃。

2、国内外实际中水工程成功的案例

我们来看下国内外中水系统建设、运营比较成功的案例。首先是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回用工程。郑州市是全国50多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今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建设新陈代谢的作用,洁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内部河流河道水源污染不断严重,给郑州市的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郑州市在原有的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建设了二期中水回用工程,水源为经过处理后的生活和工业污废水,采用物理絮凝过滤的处理方法,经深度处理的中水用于景观河流用水、公园及市政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中水系统建设共投资约4256万元,日产能50000立方中水,远期还将能用于热电厂的冷却水。

目前,日本已有近100处高楼的中水回用系统采用MBR 处理工艺。如日本第36/37 森楼和都饭店、北千住终点站大楼、东京都港区厅宿舍等,都采用膜好氧生物反应器,由好氧性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和超滤组件组合而成的水处理系统,所采用的超滤膜孔径为10μm,切割分子量为20000的聚丙烯腈平板膜组件,处理效果良好。另外,在美国、以色列都有大规模污水转化为中水再利用的例子。

比较中国和国外的情况,可以了解国内的中水系统建设只是在政府主导建设和理论研究范围比较深入,远没有达到欧美发达国家广泛普及的程度。

3、国内推行中水系统的难点和遇到的困难

同发达国家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类似,我国的中水系统建设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低,自然面对的困难比较多。究其原因,基本上有几点:

3.1 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我国的居民收入和企业的盈利水平都比较低,在这种经济水平下,引入大量资金进行回用水建设无论是对于各地政府还是对于企业单位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居民家庭了。这是制约回用水推广的主要因素。

3.2 政府和民众回用水资源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水资源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用水问题的突出,近十年,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对于回用水,光大民众和企业要么是没有使用的意识,要么就是起抵触的态度,认为回用水是污水,对建设生活无益。即便是国家推出了中水水质标准,但并不被大家所熟知和接受。

3.3 使用途径有限.中水使用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做景观用水和杂用水之外,要能通过特殊的设备进行处理进而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条件。比如水质软化、去特殊成分等其他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中水研究者们要拓宽研究范围,要能了解市场需要的真实情况,开发适合市场的深度产品。这是解决回用水推广问题的根本途径。

4、城市区域中水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中国经济和工程建设的现状,城市区域中水系统为回用水系统推广提供了一种方案。城市区域中水系统的核心是用水需求,推广方法为规模化。即结合用水需求,以城市区域为基础开发中水系统,通过寻找社会需求达到市场化运作,通过区域协同建设形成规模化降低建设成本。用水需求包括特殊企业用水、小区景观、市政景观、道路洒水及绿化等方面。该解决方案的思路是在城市区域规划时,在有中水使用需求的区域中,规划一定规模的中水收集、处理和供给设施,形成规划建设,规模处理,专供专用的开发模式。此种模式的优势是立足市场化,首先保证了使用需求,能拉动建设投资;区域统一处理,便于降低处理成本,便于管理维护,亦能降低分散建设,使用效率地下的可能。

5、中水系统建设推广的经济分析

5.1 中水的来源 中水水源选择优质生活杂用水、工业废水、空调机组冷却水及雨水。这种水源生化指标含量如COD、BOD5的含量较低,与常规污水分流易于提高处理效率,也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

5.2 中水的检测国家已经出台的设计回用水水质标准有:

中水回用所涉及的水质指标一般有:BOD、COD、SS、TP、NH3-N以及PH值等。以往分散设置的中水系统普遍存在水质监测难的问题。一方面地方监测机构力量有限,面对分散的中水使用网点无法保证定期一一监测;另一方面,多次分散监测提高了水质监测成本。所以区域中水系统在监测维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5.3 管网铺设 区域中水系统既可以单独布设管网,也可以从市政管网接入。但笔者认为为保证水源的适用性,宜单独布网,这对分流市政污水也有不小的作用。但是单独布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的造价。

5.4 处理工艺 可用于中水系统的处理工艺有很多。有传统的物理三级处理工艺、氧化沟处理工艺及目前流行的MBR工艺。建设者可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合理选型。关于处理工艺的讨论有很多,本文不再赘述。

6 前景 本文为中水系统建设的推广提供了一种思路。在整个社会水资源意识普遍提高的今天,中水系统建设是缓解城市用水的一项重要趋势。同时,城市区域中水系统的理论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其优越的经济、易操作的特点随着工程建设的推广会不断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沈连峰等 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 给水排水VOL.33.NO.5 2007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6)

所谓市场定位,即产品与企业在目标消费者中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在企业的竞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得市场者得天下”。若一个景点尤其是人造景点没有根据旅游市场条件和地区经济状况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就不能产生很好的客源。没有充足的客源,景点的优势就无从体现。

西安是西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人均GDP为2000美元,在西部尚属较发达城市,但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让该地居民经常性地花一百多块钱参观一个人造景点,显然是比较奢侈的行为,更不用说周边邻近GDP更低一点的西部别的城市了。因此,西安所建的人造景观主要针对的是东部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以及海外旅游市场。问题就出在这里。有句话说:“看十年的中国,去深圳吧;看千年的中国,去上海吧;看百年的中国,去北京吧;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来西安吧。”这就是西安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13朝古都,一切以“古朴”为重,来西安旅游所要体会的就是其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因此,在古代文明面前,现代文明的生命力就很薄弱。尤其对于外国人,他们更爱看中国历史沉淀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博物馆,兵马俑、黄帝陵,就连一个土包包也惊叹不已,而对中国的人造景观兴趣不是很浓厚。由于在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的选取上竞争优势不明显,使得西安的人造景观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千年古都这样一个旅游氛围的优势,不能形成当地旅游产品差异性鲜明而具强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1.2产品个性化差异不明显

自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人造景观走红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建人造景观的浪潮。仅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大观园在华东就一下子冒出了7座,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游乐宫全国竟有近40座,各类民族文化村等主题公园更是数不胜数。西安自然也不甘落后,大肆修建水上乐园、复原古代建筑,主题类似、节目雷同。就是近年开业的大唐芙蓉园,他的首推节目是号称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在东部及东南沿海也是随处可见,而且大多还是免费欣赏;重头戏《梦回大唐》歌舞表演,竞争也是非常激烈,与之类似的仅西安就有3家:陕西歌舞大剧院、阳光丽都夜总会、唐乐宫。这些同类产品之间激烈的竞争,其收益可想而知了,对于人造景观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获取强大的经济效益,有了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收回投资成本,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延长产品或企业的生命周期。

1.3人造景观:投入高,维护费用高,回收周期长

人造景观从其旅游服务功能上看,只能是对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的补充,而目前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少则数百万、数千万,多则数亿元人民币,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占75%以上;圈地少则几百亩,多则数千亩。就如阿房宫,投资1.3亿,占地780亩;大唐芙蓉园更大,投资13亿,占地1000亩。在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众多的西安,就目前的经费投资中,对当前众多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文物古迹得不到足够的经费来修葺和保护,还会出现大量新建人造景观重复建设搁置的现象。其次,由于其投资规模的巨大,收入方式单一,大多只是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出售门票来,对与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方式,西安的人造景观目前是较为欠缺的。大多的散客或团队在游览过后都有自己事先订好的住宿宾馆和酒店,至于当地居民在景点内的额外消费少之又少。因为游客消费的单一,导致景区收入的单一,要回收大量的投资资金,自然需要很长的投资回收期。

1.4娱乐设施少,体验性,参与性不强

人造景观是现代人根据市场需求,以现在尚存或曾经存在的名人、名事、名著、名景为蓝本,再创造出来的景观。这种景观不受时间限制,数百年、数千年的历史场面都可以十分逼真的再现出来,也可以不受空间的阻隔,全世界的名胜古迹都可以浓缩在某一空间。因此,人造景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而非真实性和科学性。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民俗村”,通过他们的节目表演或是民俗节日,使游客参与进去,既达到了观赏又达到了娱乐的目的,是一种动静结合的交流过程。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西班牙的唐吉珂德旅游线上的诸景观,都明显是偏重观赏和娱乐的特点。而西安的人造景观,大多是古代建筑、历史的一种模拟复原图,是一种“博物馆式”的旅游方式,只是一种纯粹的以观赏建筑为主的人对物的静态交流过程,只能达到观赏的目的,而对提倡体验,参与其中的节目几乎微乎其微。因而达不到娱乐,轻松的目的,旅游仅处于简单的观光层次上,游客回头率低,更多的是感觉枯燥和乏味。导致游客只能是在景点间穿梭,逗留时间短。游览项目单一,多为展览馆、商店,其表演性、游客参与性不强,据统计:到西安的外籍游客平均开销为300美元左右,其消费水平不及发达城市的一半,娱乐设施少,游客消费渠道窄,有钱花不出,而固守门票销售为主的旅游经营者又有钱赚不到。

2对改进西安市人造景观建设的几点建议

2.1资源与市场的准确定位

资源和市场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依托,尤其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在进行人造景观的开发和建设时更应以当地的资源为依托,在市场竞争的动态中去分析自己的产品所应针对的特定的目标市场。

同样作为古都的西安,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古迹旅游资源太丰富了!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4处。“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人们到西安旅游,主要就是祭拜皇帝、参观皇帝陵,来参观这些名胜古迹的。因此,针对外地客源市场,主题公园之类的人造景观的竞争力度就很薄弱。但是,随着今年假日时间的调整,闲暇时间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旅游大气候的形成,人们出游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已经从以往省际的长途旅游,转变为选择休闲的短途旅游。大多数旅游者选择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周边旅游。针对目前出游的方式及西安旅游资源的在游客中的整体形象,在旅游资源开发时或人造景观建设时应该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主题公园之类的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应主要考虑当地或附近的客源市场,满足其在工作之余的休闲生活;而对外地游客如沿海一带,港澳台同胞等应加强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内涵的宣传。只有做好了市场细分,才能瞄准自己的目标市场,才能更好的去做大做强,才能让游客真正自由的选择。

2.2丰富盈利模式,缩短回收周期

一般来说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而其盈利模式就是这几种盈利方式的混合。①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这是每个景点获得收入的最基本的方式。②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在西安小吃非常的有名而且数不胜数,如老孙家羊肉泡馍,德发长饺子馆等等,如何把有名的小吃融入到景观周围,势必能增加企业的收益。③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在大唐芙蓉园内可根据区域划分,可以分旅游观光游览区,商业区,游戏或节目参与区等在确保与景区内环境氛围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并进行区内招商。节日活动的赞助也能带来大比客观的收入,例如苏醒在湖南卫视快乐男生出名后,在西安的答谢歌迷会就吸引了上万的观众参与,不仅带来的可观的门票收入,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所在的景区做了盛大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潜在效益。④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的开发如果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肯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根据资料分析,西安南郊大雁塔一带的房产现在可谓是西安市区价位最高的地区之一了,已经成熟的楼盘也带动了周边环境效益的提升,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对人造景观的发展建设是相得益彰。⑤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设计或出售,同样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渠道,如西安的唐三彩,蓝田玉等享誉中外。

2.3乐在体验参与

人造景观,不管是古代建筑、民族建筑的复原,还是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出现,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娱乐、休闲的需要,都要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参与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表演节目的参与,如华清池《唐王选妃》露天歌舞表演为例,游客可以自愿参加选妃仪式,然后让她们进行才艺表演,得掌声最多者选为王妃。也可以是建筑设计的参与或其他活动的参与,让游客能融入到当地的民风民俗中去感受其与自己长期居住地不一样的文化和氛围。这样才能心情得到彻底放松,提高旅游的质量。美国的好莱坞,保留并开放实景拍摄现场,展现特技效果和制作技巧。虽然各个景点性质不同,模式、主题也各有自己的特色,但都应调动游客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目的。

3结语

充足的客源是人造景观富有生命力的根本体现。因此,如何保持人造景观持久的生命力、强大的吸引力,如何使游客行为从单一的“博物馆式”的参观转变为“体验式的”游憩活动,如何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并获得良好的效益,最终达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目的,就成了人造景观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参考文献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7)

永康山川秀丽,风光优美。改革开放以来,永康经济迅猛发展,是久负盛名的“五金之都”,为“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全国百强县和浙江省工业强县,2011年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2.1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54.9亿元,增长16.6%,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39.2亿美元;人均GDP为67780元人民币,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资源匮乏地区经济发展的“永康路径”

像国内其他一些地区一样,永康面临着人多地少,水、地、能源等资源匮乏的现实窘境,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成为永康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探索,该市循环经济逐渐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一是建立完善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

二是循环经济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全面开展。

循环经济的“永康模式”

永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在资源紧缺、环境约束的条件下,根据永康市原有的废旧金属材料市场、五金产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体系的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再生金属资源需求,弥补了永康矿产资源不足,促成永康有色金属加工、电动工具、汽摩配件等几大特色产业的发展。

永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回收模式、产业依托、管理制度和协会作用都各具特色,构建起“企业主体+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新机制;形成了“回收站点+龙头企业+回收基地+信息管理”的“永康模式”;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大大完善了永康市再生资源市场网络体系,形成“再生金属―五金制造―废旧金属回收―再生金属”循环型产业链,提高永康市再生资源产业的经济效益。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8)

2002年政府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的“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制度取消了,很大的降低了此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就是对于废旧物资的回收基本没有什么限制,非常有利于私有企业的进入和发展。虽然我们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制定了环境法和有关的法律条文,但在现在来看,我国的这种竞争制度还不是很全面。

虽然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已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被给予肯定,但是资源再生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有关的实施细则在目前还没有实行。没有约束到不法回收者的行为,也没有保护到合法者的利益。

2、在相关管理中只是重视了回收的数量,却不在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要实现废旧物资的价值,更好的利用二次资源就是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我国在回收废旧资源时过多的追求回收数量,没有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价值,进而形成了二次污染,所以,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不使其产生负面效应。

3、市场信息不畅

在废物回收的利用市场上每个回收者都有自己的回收渠道,不仅经营的活动范围分散开来,而且还存在着很落后的交易方式。所以有些回收者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通过不正规的方法进行非法的收购,使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秩序变得混乱。另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没有各种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又因为经营者不了解行业应该怎样发展,也做不出经营规划和长远投资,所以整个行业很难向上发展。

二、废旧钢材市场分析

1、作为唯一一种可以替代铁矿石来生产钢铁制品的原料,即为废旧钢材。另外,其还是一种载能节能的原料。例如要冶炼钢铁0.8吨,只需要回收一吨的废弃钢铁即可,并且能节约铁矿石2到3吨,节约焦炭1吨,废气的排放减少了86%,废水的排放减少了76%,废渣的排放可以减少97%,非常利于清洁生产。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钢材市场供需量很大,对废旧钢材的所需量也随之增加。

2、竞争分析

(1)在竞争中所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发展容易存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而且废旧钢材行业人才接不上,急需有知识懂管理的年轻人加入,因为做此行业的大部分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人。还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化瓶颈突破不了,即废旧钢材行业大多数是个体的经营者,员工也大都是短期工,导致此行业不能快速的发展壮大。

(2)优势

起步的速度快,可以先从废旧家电和工厂生产剩余的废旧钢材边角余料开始收购。因为回收和销售的周期很短,所以流动资金的周转非常迅速。企业的开办优势和市场的前景都使得此项目处于优势地位。

(3)劣势

我们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可以动用的资金有限,所以资金投入量会较少。创业人员虽然有很高的激情,但缺乏管理经验,对于开展废旧钢材回收利用的项目来说还处于劣势。况且创业初期没有外部客户和媒体的社会关系。

3、市场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回收和销售废旧钢材定位于江浙沪市场。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很快,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的浪费也很严重。第一,主要市场,在浙江这一省份,五金加工企业很多,主要的产品有:门锁配件、家电配件、垫片等。第二,宝钢集团及江浙地区的钢厂,特别是电炉炼钢需要大量的废钢铁。因此将回收利用废旧钢材的市场定位在江浙沪等地。

三、废旧钢材的处理方式

1、分类压块

把现在市场上的压块方式进行细化,按照材质进行分类,要把冷轧,热轧等分别进行压块,售价要高于现行的,给收购者好感,因产品的感官极强。

2、剪切

根据钢厂的入炉标准要求,把杂乱的废钢剪切成规整合格的废钢料出售。

2、可利用部分分类进行挑选

利用废旧钢材的长宽,厚度,材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来进行分类。做到资源浪费最低,客户要什么货就提供什么货。

结语:再生资源产业的根本为废旧物资的回收。回收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因为它是再生资源产业链上的重要部分。实行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加快了我国在节能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定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保士我国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现状、问题与建议[J]再生资源研究2011(06)

[2]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J]南开大学2010(05)

[3]寇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初探[J]再生资源研究2004(12)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9)

用创新谋长远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公布的数据,在2014年,包括新加入的废旧玻璃在内的9大品种再生资源的国内回收量达到1.78亿吨,同比2013年增长5.9%。如果将进口废钢、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四个品种的4062万吨回收物纳入数据总成,整个2014年回收总量达到2.19亿吨,回收额超6132亿元。

上述成绩让不少从业人士倍感欣慰,至少说明再生利用这项利国利民的朝阳行业潜力无限。然而,增长的触角似乎遭遇天花板。蒋省三介绍,长久以来,1800多万从业人员所形成的分散回收、碎片化处理、无序经营问题显著,习惯于挨家挨户敲门的低效回收模式以及个体用户参与意识不高,最终导致再生利用行业难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据中国再生协会数据统计,全国有13万家利废企业,80%以上是中小企业,规模化企业仅占10%左右。在传统的集散交易场所,小作坊企业一度成为颇为活跃的行业主流。

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各类基金、投资公司、上市公司积极寻求渠道进入再生资源行业,各种科学技术和创新成果不断应用到再生资源行业中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顾国新表示:“再生资源行业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业,而且有上千亿元的市场诱惑。”

大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涌现,大型设备制造企业也开始涉足再生资源行业。蒋省三说,传统的集散交易模式已经没有生命力,即便依靠政策补贴来维持运转,依靠“圈地运动”来推动扩张,也将不能获得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管爱国表示:“新常态下,再生资源行业亟需创新经营模式,以谋求长远发展。”

“互联网+”机遇

清华大学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通过研究对比发现,美国再生资源年回收利用规模与中国基本相同,但单位再生资源产值却是中国的4倍。温宗国认为,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效益,而“互联网+”的介入是一条重要途径。

在行业人士看来,“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思维创新,更代表了一种模式的创新。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模式,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打造新型回收交易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发展新型电商模式,构建新型融资平台,形成新型商业模式。蒋省三说:“这是发展趋势,也是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逐步改变传统回收小、散、差的状况。

以长葛市大周镇为例,六年前,大周市场还保持着传统的报价、交易方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遭遇发展瓶颈的大周市场果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创建集回收网络、市场交易、冶炼加工为一体的再生金属回收利用体系。与此同时,大周还依托园区内的葛天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与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中部地区再生资源现货电子交易中心。如今大周已发展成为中国长江以北成熟的再生金属集散地和有色金属市场,与之前的惨淡经营不可同日而语。

据介绍,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在线上运营在线下布局中摸索着前行并取得不错的成就。“绿宝”“易回收”“快收网”“盈创回收”成立互联网回收平台;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在大周挂牌,探索新型电商模式;“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创新联盟”在湖北荆门格林美基地启动,建设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中再生控股秦岭水泥,格林美收购扬州达宁,大连环嘉牵手中信产业基金,一些企业努力突破资本困局,与资本市场展开联姻,行业出现并购重组上市浪潮。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再生资源事业部总经理王军表示,要想通过“互联网+”带给再生利用行业变革,“接地气”很重要,“信息对称、资源整合、互补联营”才是再生资源行业互联网思维的真谛。

黄金十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产生的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5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向社会公布,发展循环经济是其内容之一。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需要,未来中国的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将开启“加速度”。

据统计,除目前我国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较高外,其他领域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未能大规模开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潜能很大。根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国内7类再生资源的可回收量将达到3亿吨,约比现在的规模翻一番。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秘书长张艳会断定未来十年将是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此背景下,企业靠自身的努力适应市场规律,通过“互联网+”整合资本、资源和技术,逐渐进入常态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品牌效应开始成型。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51-04

据统计,2008年底北京市区园林绿地面积已达40 886.43 hm2,其中包括公园绿地在内的公共绿地面积11 199.53 hm2。如果按照植物养护每年用水量0.3 m3/m2计算,全市公园绿地每年需水达12 265.93万t。

按北京市绿化的总体要求,2010年市区公共绿地总面积应达65 km2,人均公共绿地10 m2。要完成这一目标,水资源将会成为最大的限制因子。由于公园绿地在城市绿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城市绿地中的耗水大户,由于面积大,绿地集中,地形变化丰富,也最利于发展集水、节水园林。按《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的要求,绿化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以提高绿化用水效率。因此,发展集水节水型公园绿地已成为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1-2]。

1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是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颈瓶。据水资源供需分析,2010年将缺水11.82亿~19.96亿m3。全市水资源供需状况日趋严峻[3]。北京早已从以前的“水资源紧”发展到今天的“水资源危机”了。

随着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园林绿化的供水压力随之增加。园林绿化浇溉方式由胶皮管灌溉过渡到喷灌或滴灌,目前喷、滴灌成为北京城市绿化最主要的节水灌溉形式。北京城市绿地应用最广泛的喷灌系统为管道式喷灌,其中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占全市喷灌面积的90%以上,另一种为半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这些措施极大地节约了园林绿化中的灌溉用水。通过实地调查表明,北京园林绿化灌溉用水主要依靠饮用自来水或地下水,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非常低,这是当前北京市绿化灌溉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北京降雨集中在汛期,城区80%以上的雨水没有得到利用,白白流入市政管线,给城市排水造成很大压力。

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5 mm,若按年平均降水为600 mm、市区面积735 km2计算,年平均降水约44.1亿m3,由于集水措施不完善,仅市区每年就有大量的雨水白白流失,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能把这些宝贵的雨水充分收集并加以利用,完全能够满足城市绿地灌溉的需要。

根据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充分利用公园等大型绿地的优势,研究开发园林绿地中的降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成为缓解北京城市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4]。

2国内外雨水利用概况

2.1我国雨水收集系统状况

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懂得使用雨水来灌溉植物,如北海公园团城是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中较好的实例。团城行宫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单元。地面高出北海湖水水面5.64m。地形的特殊性导致了古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只有来自天然降水,很难从湖水形成的地下水得到补给。因此,团城内并没有设地面排水明沟和在城墙上设置泄水石槽(吐水嘴),地面干铺倒梯形青砖和深埋渗排涵洞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并为古树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节水型园林的重要性。例如杭州、济南、成都、包头等城市在节水型园林的建设上初见成效。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节水型园林的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

北京景山公园参照团城雨水利用的原理,设计了山顶汇水渗透设施,山腰集水系统、山下蓄水系统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植物园挖掘人工湖,蓄积雨水和洪水,不仅解决了雨季雨洪外流浪费的问题,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景观;陶然亭公园、中山公园等也通过铺设渗水路面、设置下凹绿地等措施对雨水进行了利用。

北京的德胜公园、玫瑰公园、顺成等公园积极响应“节水”口号,在大型绿地的建设方面利用透水砖进行铺地,铺设率达到100%。此外,月坛公园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于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2007年收集雨水近800 m3,收集到的雨水全部用于浇灌、洁厕,有力地支援了园林与环卫用水。

2.2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降水的收集利用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日本东京有8.3%的人行道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使雨水渗入到地下汇集后利用。澳大利亚在城市内设有2套集水系统用以汇集雨水,一套是生活污水集水系统,另一套是雨水汇集系统。

美国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非常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其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很多城市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规定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就地滞洪蓄水”。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如达拉斯城市水资源利用协会每年举行节水公园旅行、洛杉矶水电局支持的以节水为主题的鲁米斯庭院样板花园等。同时,管理部还向公众展示各种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并提供适宜当地的耐旱植物资料,以鼓励人们建立节水型景观。另外,美国在许多州广泛推行“耐旱风景”。一片耐旱的美化场地,一般可节水30%~80%,还可相应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这种方法作为节水和改进城区环境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园林对水资源的消耗。

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绿化通过广泛收集和利用雨水,能够解决大部分景观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例如,位于柏林市中心欧洲最大的商业区波茨坦广场,规划了13 042 m2的城市水面,占总用地的19%,总共可收集容纳15 000 m3的雨水。通过合理的生态水景设计,广场成为具有浓厚自然气息,并充满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汉诺威“变化花园”的水园、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和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也都充分利用天然的雨水创造出迷人的景观。此外,德国所有新建小区均需带有雨洪利用设施,否则需缴纳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此外,雨水开发利用做得比较好的还有丹麦、以色列、英国等国家[5]。

3城市公园绿地雨水综合利用途径

3.1公园道路、广场雨水收集和利用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公园道路、广场利用透水性地面可以有效增加地面的渗水性,有效回补地下水,常用的透水材料有渗水性地砖、嵌草路面和草皮砖、各种疏松粒料、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等[6]。其中渗水性地砖有良好的渗水作用,砖是渗水的,且砖为倒梯形状,砖与砖之间的连接处由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适合于公园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地面。嵌草路面、草皮砖很好地与地被植物相结合,使绿地具有连贯性,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也有良好的渗水作用。嵌草路面用于铺装天然块石或预制块料之间留出一定间隙,填充种植土;草皮砖中间有空洞的各种形状,铺装砖,中间可种植草坪及地被植物,孔隙率为20%~50%,多用于居民区、公园人流量较少的游步道或人行道。卵石、碎石、木屑等松散粒料铺装有较好的渗水性,但附着性差,不易管理,在开放性公园应慎重使用。多孔沥青、多孔混凝土透水性好,但造价高。多孔沥青有2层结构,上层沥青的孔隙率12%~16%,下层沥青的孔隙率为38%~40%,多孔混凝土孔隙率为15%~25%。多用于停车场,国外应用较多,国内应用较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1公园大型广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公园广场为透水性生态型铺装时,可直接将雨水渗入地下,以有效回补地下水;广场为不透水性的硬质铺装时,可在广场周边修一定数量的渗水井,汇集于渗水井中的雨水再通过收集管引入蓄水系统;或在其下面设滤水层,将雨水经过滤后引入滤水槽再入蓄水系统。

3.1.2收集道路雨水。公园绿地中不透水性路面的雨水收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方案:一是利用道路与绿地的高度差进行雨水收集。人行道高于绿地5~10 cm,并考虑到绿地积水问题,路边绿地植栽较耐涝植物,同时应做好雨水的收集及排水处理。雨水收集可通过设于道路两边的雨水口汇集至路面下的雨水管道,最后汇入集水池。雨水口可设于绿地或隐蔽于花坛之中,美化周围的环境。二是对较窄的人行道,其道路可用石块或卵石铺成,缝隙间用泥土或砂填充,成为透水地面。庭院及其道路渗入地下的雨水可引入蓄水池备用,或使雨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三是对主干道两旁的人行道,除使用透水、透气性好的铺装外,为了保证两边树木能合理吸收利用雨水,应合理设置人行道坡度。

3.2公园建筑屋顶的降水收集和利用

公园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系统应结合公园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地形地貌进行组织,宜采用暗渠收集雨水,即将屋面、墙面、阳台及散水等处的雨水引入环形滤水槽,槽内铺设卵石或砾石等滤水材料,雨水渗入滤水槽,再入蓄水池,或经汇水管与地面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的种植槽相连,用于浇灌植物。公园建筑屋顶收集雨水的利用与道路相近。其中“高花坛+低绿地+浅沟渗渠渗透”效果较好,即屋面雨水先流经高位花坛进行渗透净化,而后与道路雨水一起通过低绿地,流入渗透浅沟;雨量较大时,雨水沿着浅沟进入渗渠继续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再排入集水坑塘或人工湖。如朝阳区水碓子小区将屋顶雨落管连接到小区的绿地中,使降到屋顶的雨水全部进入绿地浇灌植物或入渗补充地下水。

3.3公园绿地利用地形收集和利用雨水

利用公园中大型绿地地形变化丰富的优势,合理利用现有绿地积蓄雨水。如下凹式绿地,其蓄渗效果最好,可采用坑塘或水系收集雨水;在不易形成地面水景的区域,建造雨水的收集储存系统,可建造地下大型贮水池,并配套节水灌溉措施。同时,因地形的水分状况和植物的需水特性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3.3.1山坡绿地。景山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由花管、地井、蓄水池和植被四部分组成。山顶万春亭附近4 000 m2范围内埋设600多个带孔花管,每个能保住25 kg雨水,并随时向周围土壤渗排。此外,顺着山坡挖设地井,井井相通,上面的井满了,雨水可以流进下面的井,而每个井在地下不同高度上均向周围土壤中伸出带孔管道进行渗水。在所有井都蓄满的情况下,山下还设有蓄水池,需要时抽水上山,保证让所有雨水都成为有效水。

3.3.2微地形绿地。微地形绿地在下凹式绿地处做好雨水蓄渗措施的同时,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降水。近年来,一些厂家生产的硬质聚氯乙烯双螺纹集水暗管,其双螺纹管壁上冲有排列整齐、大小适中、分布规则的集水孔,并在集水孔表面缠绕丙纶纤维,防止泥土渗入,可配合大型集水井用于大片绿地的集水、排水、渗灌等,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3.3.3公园林地。公园中以树木为主的大片绿地,可根据不同林木根系分布规律,设计集水地形,形成集水坑塘,以坑塘为中心,合理配置乔、灌、草。公园绿地中的乔、灌木,可在适宜位置设置大型渗水井,下面布置地下输水毛管,输水毛管可根据灌木分布状况,直接铺设在根系周围;大树及古树可围绕每1棵树根系布置1条或几条环状灌水管,其上设有多个出水口滴头。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智能化浇灌系统可以将土壤水分、植物生长、蒸发、蒸腾等各种环境信息反馈给中央计算机,比手动或半自动灌溉节约50%用水量,约100万m3。

3.3.4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在规划设计时,因地制宜优化园林植物配置,合理使用乡土树种和适生耐旱树种。城市园林绿化应该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试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 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50 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必须坚持以树木为主体,努力提倡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杜绝“以草代树”现象。有研究表明,在栽植之初,1株乔木与1 m2草坪对浇水量的需求比为1∶3,随着乔木的栽植成活,乔木对浇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少;在乔木成年之后,二者的差距更是大得惊人[7]。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参考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体系,从而实现集水节水目的。大量应用耐旱植物,耐旱植物包括旱生植物、中生植物的耐旱种类,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如柽柳属,植物花期各异,花色多种多样,花期从早春至深秋,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城镇园林绿化的理想灌木。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对发展节水型园林具有重要的意义。柳荫公园、月坛公园和水碓子小区等单位在绿地建设和改造中,将冷季型草坪草更换为对土壤、水分等要求不高且适应性强的麦冬等植物,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减少浇水次数,同时注意全面考虑绿地功能需求,给予适当的养护。

4北京市园林绿化节水的实践

4.1月坛公园

4.1.1雨水收集系统。公园于2004―2007年进行全面改造,其中位于南园地下的原天外天市场(地下人防工事)因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南园改造工程对其进行改造回填,利用废弃人防工事和公园雨水管线建造了4.45万m2雨水收集蓄水池利用系统,修建后的雨水回灌系统收集地面径流,将绿地、园路的雨水引入到回灌系统(图1、图2),增加汛期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并且经过滤、加压后,用于月坛南园内的植物绿化(图3),喷灌工程用水,以及供应月坛内公共卫生间内的冲厕卫生用水,通过以上设施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利用。整套系统包括一个总容积为390 m3的蓄水池、矩形收水池、过滤井、溢水设备,为绿化喷灌设计的过滤设备及加压设备、为安全考虑的溢水设备及自动排污设备。

4.1.2利用地形收集和利用雨水。月坛公园道路、广场的铺装总面积为8.5万m2,其中透水性铺装6 000 m2,占总铺装面积的7.1%。利用透气渗水砖具有透气透水的特性,保证植物的根系处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中,下雨时雨水一部分会自动渗透到砖底下直到地表,一部分会保留在砖里面,雨水渗入地下滋润土地,节约了水资源。园内绿化面积3.8万m2,其中改造下凹式绿地面积1.5万m2,据实际测量,月用水量为3 672 m3,实现喷灌及部分滴灌后可节水40%(1 468.8 m3)。由于地形上的变化,促进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开展,由于下凹式绿地拦蓄大量的地表水,随即又转变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并增加了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因而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相应减少,做到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园林喷灌不但具有节水、节能、省时、省工和灌水质量高等优点,而且还具有增强园林空气湿度、降低园林环境温度、增加园林水动景观效果等其他优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1.3实现景观水再利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水景,如喷泉、瀑布等,一般都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水景中更换的水或雨季溢流的水都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了很大浪费。月坛公园南园在改造中建成了350 m2的中心景观水景“月华池”,既是游人秋天赏月听泉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公园的雨水调节池。利用景观水池作为天然的蓄水池,不仅可以调节水量,而且可以作为景观用水,一举多得。水池不仅是公园里的重要景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调节着公园里空气的湿度。每到雨季,水池可以大量收集雨水,雨过天晴之时,月坛公园的工作人员就把水池收集的部分雨水引到绿地中,用于浇灌花草树木。月坛公园将更换和溢流的景观水排入雨水蓄积池中,用于浇灌绿地。在节约自来水的同时,也保证景观水的水质。

4.2万寿公园

北京万寿公园于2004年6月进行改造,从节水、环保角度出发,建成了集水节水型公园绿地的典范。公园在改造中新建雨水回灌系统,收集地面径流,将绿地、园路的雨水引入到回灌系统,增加汛雨对地下水及土壤水的入渗补给,起到节约草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同时,园内安装绿地喷灌设施,避免绿地用水漫灌,并将园内道路广场全部改为透气渗水铺装,以利于雨水渗入地下;而且,公园景观用水使用后又用于草坪和树木灌溉。以前,公园每年绿地养护需要用水3.6万m3,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每年公园可节约用水1万m3以上,满足需水量的1/3。

4.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在奥运场馆设计、建设的同时,同步建成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其中奥运湖全年可收集雨水150万t以上,用于景观补水和冷却用水,雨水综合利用率将超过80%。园内170万m2建筑,全部建有雨水收集装置,仅屋顶集雨面积就达23万m2,雨水被收集加以回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国内第1个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的大型城市公园,总面积约680 hm2,全园雨洪利用率高达95%,按北京地区年平均降雨量20 mm计算,公园全园年雨水回收量达134万m3 [8](图4)。

4.3.1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水源的广泛开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屋顶、路面、广场安置集雨管);重视中水利用;利用附近河水。二是雨水的多次利用。中轴路两侧林地缓坡下缘、天井及广场绿地都采用管道渗透技术。绿地吸水饱和后,多余水沿管道汇入公园的湖池之中。三是将生态技术与景观娱乐相结合。水体处理过程中的沉淀、加氧等工序,结合为湿地、喷泉叠水等景观;其他使水流动的装置融入娱乐活动之中,如锻炼用脚踏机,带动水流发电、提水等。

4.3.2雨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措施。雨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标准采用1年的雨水设计重现期。流量计算采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径流系数采用绿地0.2,山地0.3~0.4,建设区0.55。具体措施为:土壤径流入渗系统由雨水收集、入渗设施等组成;渗排组合系统由雨水收集、排放和入渗等设施组成,设施基本沿道路设置;排放系统由雨水收集和排放管道等组成,设施基本沿道路设置;北园部分区域利用自然地形的低洼地作为汇水区域,低洼地的下部铺设碎石等形成蓄水层,低洼地内种植耐水湿植物,形成良好景观效果。

5结语

为降低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市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节水型喷灌的安装和改造。目前各城区主要使用微喷,与粗放型用水方式相比,节水率可达到50%。 使用微喷进行灌溉最高节水率可达到1 t/m2,按照大面积绿地的节水投资(20元/m2),6年内即可收回成本,这还不包括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应考虑北京市缺水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树立“小雨是硬币,大雨是支票”的理念,最大可能地截留雨水和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由耗水大户变为节水型园林。若能提高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功能,可使北京园林绿化事业更上一层楼。全社会应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型园林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都来关心节水、集水工程,共同出谋划策,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功能水平,减少城市园林绿化水资源的支出费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城市水资源,实现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参考文献

[1] 古润泽.努力建设北京城市的节水型园林[C]//城市大园林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2] 赵良军.新世纪北京市的集水型园林[C]//城市大园林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 北京市水利局.北京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4] 颜昌远.水惠京华[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 韩秋筠,付军.节水型园林中国新型园林主要建设模式[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1):65-68.

[6] 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市雨水入渗设施的研究[C]//新世纪中-欧大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社不祥],2001.

[7] 史九玲.如何构建节水型绿地[J].河北林业科技,2007(4):67.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前景篇(11)

关键词: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价格程序

自1982年我国第一处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立至今,我国共有森林公园1540处,其家森林公园503处。自1990年始,我国森林旅游人数每年都保持30%的高增长率。①2002年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森林旅游人数达到1.1亿人次,以门票为主的直接收入37亿元,森林旅游综合产值达850亿元。全国已涌现出张家界、千岛湖、太白山、瓦屋山等一批旅游收入超千万、上亿元的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带动当地旅游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②

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指对森林旅游资源一定时期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法律上的用益物权。广义的经营权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对已进行一定程度开发或投入的的森林(主要表现为已建成的森林公园)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可直接称为森林(或森林公园)经营权;另一种是对未来进行开发或投入的状态的森林(也即拟建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可称为狭义的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但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经营权都是在资源国家所有下的占有权、在合同约束下资源的使用权和部分的收益权,以及受到严格限制的资源处置权的结合。

一、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法律性质上看,森林资源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资源,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中最典型的一种,作为近十年来旅游业兴起的全新领域,对旅游业、林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力,但如开发不当,也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从人类理性上讲,均能认识到森林旅游必须以生态和环境保护为核心,并非纯粹地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森林旅游的受益者除游客和经营者外,还必须包括当地居民和当地经济、未来居民和未来经济,这也就是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的特别之处。

我国《宪法》是从物权的角度对森林资源的属性进行明确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我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都依据宪法对森林资源的归属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的森林旅游绝大多数也就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的十多年的发展,固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各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日益体现。

首先,由于森林旅游开发的投资大、回收慢,各级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已是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尚未纳入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应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保护管理事业经费大多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而林业部门自身对森林公园的投入能力也相当有限,原有的体制也无法从市场上吸收资本进入,这就造成大批森林公园设施落后,对环境的维护、文化遗迹的修缮保护显得力不从心,更有大量的森林资源优势不能尽快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这制约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我国森林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化水平低,多数林业部门仍然将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作为国有林场的多种经营项目来对待。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规模小、分布散、精品少、知名度低、服务管理质量差,在全球森林旅游业中的竞争力低,与我国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优势不相称。

究其根源,最根本的就是目前我国森林旅游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我国森林公园主要是由管委会来经营和管理的,管委会作为行政单位,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无偿使用资源,没有任何风险,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压力。此外,森林旅游资源管理的“婆婆”众多,地方政府、林业部、旅游局、建设部都有依进行行政管理的权力。对投入少收益快的项目,大家抢着管,都要管,对要找投资、收益期长的项目,大家互相推诿。再加上目前我国有关的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不完善,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森林公园内乱批、乱占、乱建,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有一些地方将森林公园划入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借招商引资之名,随意改变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原有的隶属关系,上述情况均严重影响了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这已是一个为我国建设实践所证明的命题。我国土地资源二权分离改革首先在进行,实践证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没有影响到土地的国有,反而促进了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包括森林旅游资源在内的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实践也有七个年头了,虽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但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可供评鉴。

1997年,湖南省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出让了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的经营权。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二大景区均显示了勃勃生机。2000年安徽省旅游局也出让了歙县牌坊、安徽宏村等部分景区的经营权,目前经营状况良好。2001年2月,四川省旅游局向海内外宣布出让包括九寨沟、三星堆遗址等的十大景区和100余个景点经营权,这使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市场化从小打小闹、悄悄推进发展到了有计划地、系统化的推广,在旅游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上述行为的合法性有待进一步探讨。2001年3月,国家建设部在《关于对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出让、转让经营权问题的复函》中指出,任何地区、部门都没有将“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整体或部分出让、转让给经营管理”的权利。2002年5月,国务院[2002]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中,特别就风景区和文物保护问题作了严格规定,并指出“风景名胜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土地也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等。”换句说,在地方政府尤其是旅游部门大力推行经营权市场化的过程中,建设部门、林业部门所持的均为否定态度。建设部提出了两个反对理由:一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评估旅游景区无形资产的标准,经营权转让价格远远不及其潜在价值,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担心在出让经营权时过分注重眼前利益,介入的民间资本只顾逐利,对资源竭泽而渔,而忽略了对长远资源的维护和投资的限制。而实际上,前一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后一问题是个管理问题,可以通过立法进行规制。从实际情况看,并不见得国有资本开发经营就一定有利于保护资源,反面的例证不胜枚举,而四川、浙江的民营资本成功开发了4A级景区的先例也确实存在。

笔者认为,有关森林公园景区经营权是否可以分离只是问题的表面,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由谁来经营是个市场问题,只要是符合市场的法律规定,谁都有权力来经营。目前有关争论的本质是因为森林公园的所有权不明晰、部门与部门之间利益纠葛不清造成的。如前所述,从法律规定看,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属于国家所有,各级政府是国家这一所有人的人。从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实践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到省政府这一级的所有权应该更集中的应表现为税收的收益权和立法权;而地方政府作为直接的人行使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将森林公园的经营权有偿出让本身就是其行使收益权的一种形式,这与其他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并无差异。当然基于森林公园的生态属性,政府应精心制订整体规划,对开发商人员的资格进行必要的限制,并加强对经营者经营过程的必要监督。

此外,经营权的出让还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知名旅游景区与知名企业强强联合,产生共振效应。企业在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优势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开拓。更进一步讲,把经营权分离出来,容易消除政府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所有者的人)存在的弊端,这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具体体现,便于政府充分发挥监督与管理的职能。

我国政府在入世时对景区开放做出了承诺:外商可以在中国投资景区,景区景点可以对外资实行转让经营、出租经营、委托经营等新的模式。包括森林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业的市场化步伐已迫近。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制合作、租赁、承包和出让开发权等方式,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从资产中剥离出来,通过协议的形式出让给一定的法人主体,在相应的约定期内进行开发经营成了必然。当然针对不同的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源资状况不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意识不同,对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能力不同,旅游资源市场化的步骤和具体方式应因地制宜。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托管方式也值得我们尝试,因为专业化的运作机构和运作方式更有利于森林公园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无法举办这类微利或纯粹公益性质的运营机构,现阶段我国任何企业介入森林旅游资源的经营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营利的目的。

二、森林资源经营权的价格形成和确定

在情况下,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就是由于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及的评估机构,很容易导致经营权以低价的形式转让出去,从而间接地导致了国家资产的流失。而且目前经营权的转让,通常的做法还多是与景区所在地方主管部门签订开发经营协议,其他利益主体并不参与协议的商定,如此也很容易引发国有资源利益受损或寻租行为。

从学上说,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价格是其标的——森林旅游资源一定期间的资本化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价格的形成,符合一般价值的作用,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

1、森林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按照管理级别,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可分为世界级、部级、省级和市(县)级四种类型。上述类型较准确地反映了各种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品位的高低,是其价格形成的价值基础,是价格确定的主要因素。

2.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包括该资源的空间范围、地理位置、条件等,这直接决定了开发的前期投入和投资回报效果,是确定旅游资源价格的重要因素。这里还应考虑国家政策导向、旅游状况等动态条件。

3.投资者对旅游资源经营权的市场需求,也即在自由的市场上,投资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选择相类似的经营权,这将直接决定其交易价格。

4.现有收入,即资源目前的收益状况,这也是确定其经营权的价格的重要因素。现有收入的确定应从总收入中扣除周期内的实际经营成本,并合理地考虑到物价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

5.经营权的年限。经营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相关法规的规定,同时也与资源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关,一般从30年到50年不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某些地方的实践中采用经营权买断的方式,是不合法理的,这实际上变成了所有权的买卖。

森林旅游资源定价还有几个问题也需引起重视:一是目前相当部分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交易除进行公开拍卖的外,大部分表现为“点对点”方式,即分散的地方政府对具体的企业进行谈判的形式,或形式上的政府对若干企业的招标行为等实质上的非市场化运作,这在一些面积较小的地方性森林公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不利于国有森林资源的利益保护,也与入世后所要求的统一、透明和可预见的原则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现有低效率经营的巨大财政压力和一哄而上急于出让经营权的激烈竞争下,过分压低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价格,甚至出现“零转让”,这显然是有违两权分离的基本出发点。三是森林资源作为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其价值有长期与短期之分,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其利益主体包括国家、当地、企业等不同方面;保护和开发森林旅游资源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投入,而不同的利益主体投入的是不一样的,比如国家更注重社会大环境方面的投入,当地政府可能会在大的基础和公共设施比如道路等项目上投入,而企业则更注重于在可以直接赢利的缆车、饭店上投入,其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必须正确处理全社会、当地社群和开发商等利益群体的关系,部分经营权市场化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前期投入对经营权价格的影响。

对森林资源经营权价格的确定,应由专业的评估机构按照法定的评估体系实行综合评估,以评估价计算市场价。林业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从技术层面上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

三、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的基本程序

由于经营权市场化过程中,一方是代表着国家所有权的管理者,另一方是纯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因此,从制度层面上确立市场化的基本程序,建立省、市两级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市场,通过经营权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以市场价的形式实现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1.明晰权属。拟进行两权分离的森林资源必须具有完备的林权证书。属于集体属于的森林资源应在经营权市场化前完成收归国有的基本手续,并给予原所有权人相应补偿;在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区域内及与待开发的森林旅游资源相毗邻可能影响开发的农田、农舍等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征用,避免经营者接受经营权后发生纠纷,导致无法继续顺利经营,拖延开发进度。由于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在我国还是试行阶段,对于有世界文化遗产性质的景区,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的影响力和收益能力基本不错,另一方面如发生决策错误,后果不堪设想,故应在对经营权出让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后,再考虑其市场化。

2.行政审批。根据森林公园或森林资源的管理级别和涉及到的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审批,以保证经营权的合法性。

3.资产评估。对经转让的经营权依据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价值。评估结果要报集体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4.合理确定底价。凡采取招标承包、竞标拍卖和租赁经营方式的,要合理确定出售底价。底价应以评估价为依据,并考虑资源所有者收益、管理费用及投资回报率等因素综合测算而定。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确定底价过程应予以公开。

5.坚持公开招标。不论采取何种具体经营方式,都必须坚持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招标要预先公示,广泛宣传。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全省、全国甚至更大范围内公开招标。同等条件下,原经营者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6.签约。要制定详尽的经营权转让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报林业和旅游主管部门备案,出让方要建立档案。为对全国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的转让进行规范指导,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或旅游主管部门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起草经营权转让范本。合同内容中必须强调森林生态的保护。

7.合同履行与监管。经营者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以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法进行森林旅游资源的经营和建设,支付有关费用。如经营者有违反合同的行为,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制止,拒不改正的,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如经营者的行为损害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管理者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予以处罚,经营者不服的,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在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应定期对森林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测评,如发现有生态恶化现象或其他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性保护情况,应及时提出,要求经营者作出说明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8.经营权的收回与延续。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届满后,经营权应当无偿收回,经营者应按现状移交相关财产,管理者应对相关森林资源进行全面清理、盘查评估。再次转让经营权时,原经营者在前次经营无过错、无严重违约的情况下,有优先受让权。

如前所述,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并不会妨碍国家森林旅游资源所有权的实现,相反,市场化的经营权是国家所有权得到实现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并不是说将经营权市场化了,所有者及其者只需坐享其成即可。作为所有者,科学编制完善的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严格完善的环境评价体系,有步骤地推进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全面确立,监督并协助经营者做好相关调研工作,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实现保障其所有权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