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现代中药技术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8 15:02: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中药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代中药技术

篇(1)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基础药物,是我国传统药学的经典,其中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同时在医疗保障的中,中药也有非常大的作用,中药制剂的作用较为平缓,尤其是慢性疾病,其疗效更加显著,针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会更理想,但与在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仅扮演配角,竞争力明显低于西方医学。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药研究技术却落后于日、韩等国。据统计,日本一家中药企业用中国"六神丸"配方、购买中国道地药材制成"救心丹"后返销我国,2003年在我国的销售额达1亿美元。韩国从中国东北购买的人参,加工成"高丽参",价格比我国人参高出10倍左右。"洋中药"疗效稳定,质量可控,特别是在有效成分提纯、明确物质基础方面技术水平领先我国。我国中药还未摆脱传统用药方式,绝大多数中成药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没有完整的依据,并且从原材料到生产,缺少相应的检验标准,导致重要和国际用药质量标准出现偏差。纵使我国的中药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中药的使用历史较为长远,但是也在国际医药竞争中落后与其他国家,要想彻底改变我国中药使用的局面,就必须要挣得传统药物的一席之地,并且要制定标准的、规范的制度,彻底的解决掉缺乏科学性的弊端,而唯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中药,才能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常见的生物技术有下列几种。

1色谱技术

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难是导致中成药疗、质量差的主要原因,而应用色谱技术就可完全避免这一弊端,其中色谱主要是利用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而分离样品。而样品中又将各组进行多次分配,分配系数大的组分迁移速度慢;反之则速度快。

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弥补了气相色谱法(GC)不能直接用于分析、难挥发、不稳定及高分子样品的弱点,扩大了色谱法的应用范围。

毛细管电泳法(CE)快速发展,分离效果远大于经典的色谱法。CE易于选择各种分离性的添加剂,能较好地弥补HPLC效率低、扩散系数小等不足。

2分子免疫技术

疾病发生时异常基因功能的实现最终还依赖于蛋白质表达,而蛋白质也是可以保障中医药预防以及治疗效果的,通过对相关蛋白质的控制,进而发挥出中药的作用,所以说患者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是中药研究的关键部位,临床中分子免疫技术检测的原理是根据已经了解的抗体、抗原,在对蛋白质中的抗体、抗原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鉴定中药的真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其特异性强。

3 DNA遗传标记、基因芯片技术

DNA作为是生物群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其稳定性较高,是代表了该类种群的相关特征,并对其进行标记,进而制定出相应的诊断标准以及DNA指纹图谱,为鉴别不同类别中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

基因芯片就是在芯片上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上大量的探针,形成一种DNA微短阵,将样品DNA/RNA通过PCR/RT-PCR扩增,体外转录等技术掺入标记分子后,与位于芯片上探针杂交,通过同位素法、化学发光法、化学荧光法或酶标法显示,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

4转基因技术

国外获得成功的转基因药用植物有8种,其中转基因的烟草就可产生出溶酶体酶以及多种疾病抗体,而转基的因玉米则会产生霍乱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由于药用植物的基因工程发展较晚,因此其案例不是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成功,其中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种质系统的基因转移和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以Arntzen研究小组为代表的多个研究组相继在烟草、马铃薯、苜蓿等植物中成功表达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肠杆菌毒素B亚基、霍乱毒素B亚基、诺瓦克病毒衣壳蛋白等。转基因技术广泛地用于优化种质,保护和繁殖珍稀濒危动、植物品种,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表达效率,大规模生产仍是目前研究的难点。

5植物细胞工程

实施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对植物细胞组织大规模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以及细胞调控,来提高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且对其进行标准化,可提供与天然中药相同的药效,进行治疗。其次,还可运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分离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解决相应的质量问题、用药安全等,使中药的质量逐步的提高,保障临床的用药安全。植物细胞工程有助于实现中药生产标准化,实现濒危珍稀中药材和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现代中产品的二次开发。

6发酵工程

中药发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细胞快速增殖技术以及次生代谢产物逐渐兴起,为人工资源的生产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例如水蛭素与人体的血小板不会发生反应,因此在治疗血小板相关疾病方面有其无法替代的效果。国内用真菌三孢布拉霉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量达2.0 g・L-1,国外已达到(3~3.5)g・L-1。粘红酵母、布拉克须霉、丛霉等真菌也具有生产β-胡萝卜素的能力。除真菌外,如球型红杆菌、瑞士乳杆菌等某些细菌也具有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VC的微生物发酵法早已取得重要突破,利用"大小菌落"菌株混合培养生产VC的工艺已经成熟,进入产业化。

上述技术都是从分子水平阐述中药的现代研究技术,保护中药的种质资源与基因资源,研发中药新药以及中药材的鉴定技术等,也可应用蛋白质重组等高通量技术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中寻找中药靶点和途径,以利于新药研发和中药的二次开发。

篇(2)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 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应用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药物筛选模型研究中药不同成分的药理作用,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也可进行中药复方配伍、比例、活性部位筛选,并根据结果,分析复方的组方原理,决定最佳复方组成,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

2 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传统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2.1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2]。目前,SFE-CO2己成功的从中药中得到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很多,但多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而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面临着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此外,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操作成本较高,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目前主要在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广泛的应用。

2.2 超声波浸取技术 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超声浸取技术对容器壁的厚度及容器位置要求较高,否则将影响药材浸出效果。目前,尽管已经有了大型设备的研究和生产,但超声提取实验研究仍处于较小规模,另外,超声波的噪音污染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在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加以注意,提高防护。超声浸取需要加强提取机制、应用参数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与生产。

2.3 微波浸取技术 微波浸取技术[5]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使其温度迅速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在微波萃取物质时,辐射导致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胞内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随后,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孔洞和裂纹的存在使细胞外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细胞内的物质。微波浸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收率高的特点。微波辅助强化浸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萃取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为了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问题,有关学者将新材料学、分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对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一些中药提取液纯化的分离新技术。

3.1 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7]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因其具多孔性结构而具筛选性,又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而具吸附性。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

与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其它工艺相比,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精制,从中提取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有着明显的优势。一般情况,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10-14倍,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30%,醇沉法约为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8]。要想使树脂分离技术能够更合理用于中药的纯化,在理论与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保证研制的中药新药安全有效。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探索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前景十分广阔。

3.2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主要采用超滤和微滤技术,超滤技术分离的粒径范围为<0.2μm 的微粒或截留分子量3000-80000,微滤技术截留的粒径范围为>0.1μm 的微粒;所采用的滤膜材质主要是醋酸纤维素(CA)、聚砜(PS)、聚砜酰胺(PSA)、聚丙烯腈(PNA)等;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膜组件形式,包括中空纤维、螺旋卷式、管式和板框式。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制中的应用已比较广泛,主要用途是澄清药液,除去微粒、细菌、大分子杂质(如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 或脱色等。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4 制剂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外,已出现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注射剂、滴丸、软胶囊、缓释胶囊、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喷雾剂、膜剂、凝胶剂等;但总体而言,目前中药生产的水平仍旧较低,中药制剂还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服用量大、起效慢、质量难以控制、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4.1 软胶囊 软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原料提取物加上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中制成的剂型。软胶囊适合用于浸膏、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填充容量可调范围较大。目前已有的中药软胶囊品种有藿香正气软胶囊、银杏叶软胶囊、消炎灵软胶囊等。 转贴于

4.2 滴丸 滴丸是以固体分散技术为基础的新剂型,具有如下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工艺条件易控,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达83.5%;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例如复方丹参滴丸中由于减少了冰片用量,减少了胃肠刺激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它如冠心丹参丸和 苏冰滴丸等,在抗心绞痛等急性病救治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4.3 缓、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为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缓、控释制剂能缓慢地、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避免或减少血药“峰谷”现象,易被患者接受,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已上市的中药缓释制剂较多,如雷公藤缓释片、青藤碱缓释片、复方丹参缓释片和脑络康缓释胶囊等。

5 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和某类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组成的图谱。其特点是:①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②通过制订指纹图谱特征峰的面积和比例,能有效控制样品质量,保证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材质量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现代分析手段的发展,各种色谱、光谱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药的成分分析上来,在尚不清楚药材全体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可得到物质群整体的图谱。

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色谱法、波谱法、X-射线衍射法及分子生物学法。目前最常用方法为色谱法,包括TLC,HPLC,HSCCC等。分子生物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一般方法包括电泳技术、免疫技术和DNA分子遗传标志技术。许多研究显示,以上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些技术大多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解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参 考 文 献

[1]杜冠华.药物筛选新技市与中药现代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药现代化, 2000,2(4):47-59.

[2]斯黎明.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5):11.

[3]郑琳颖,冯彪.保济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中医研究,2005,18(6):24-271.

[4]冯自立.微波萃取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 2006,19(10):1889-1892.

[5]安建忠,许志惠.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5):465-467.

[6]乔五忠,王艳辉,李美粉,等.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的研究[J].中成药, 2006, 28(6):794-7961.

篇(3)

――森隆药业。

在中国加入WTO,医药市场的发展态势变得更加迅速、激烈和让人难以捉摸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相继推出治肝新药“安络化纤丸”问世的大量报道,《中国医药报》、《健康报》等医药类大报更是相继刊出中国工程院院土、卫生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庄辉教授被森隆药业聘为高级医学顾问的报道,引起了业内人土的广泛关注。

森隆药业,何许企业?

森隆老总,何许人也?

2005年1月下旬,在《医药产业资讯》发行量猛增,影响迅速e-sk之际,本刊记者专题采访了森隆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林先生。

外表沉稳,性格内敛的刘总,谈起他多年来征战商海的感受,却是滔滔不绝,言谈话语中不时冒出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哲理性的思考,对业内许多分析也相当精辟。他说,中国入世后,医药产;业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但也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森隆药业就是要抓住我国入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迅速推出自己的强项产品赢得市场,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新兴的森隆药业坚持以实现中药产业化为目标,并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临床研究为基础,以创新产品为依据,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途径,迅速走上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目前,森隆药业已发展成为占地100亩,拥有一座7000平米规模,配备一流设备的现代化生产联合厂房,并一次性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建设中的森隆疑难病医院即将落成,正在实现“以医代药,以药促医”的良性发展模式。该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医疗、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企业集团,2002年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同年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2003年安络化纤丸产品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森隆药业以高薪技术打造的现代中药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沐浴着冬雪后的阳光,记者在刘总的陪同下从北京CBD国贸桥出发,沿京哈高速路往东,不足半小时就到达了位于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的森隆药业生产基地:宽阔的办公室,整洁的厂房,现代化的设备,忙碌的工人,你会感受到森隆的实力和美好的未来。

现代中医中药肩负着世界卫生组织的希望,安络化纤展示出人类控制肝纤维化的广阔前景

出身肝病中医世家的刘文林,近10年来一直战斗在中医药战胜肝病的第―线。他介绍说,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占各种传染病法定报告的第一位。全世界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人数超过2.8亿。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有70%的人群受过HBV感染,有1.3亿人口为HBsAg的携带者。

目前,我国患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超过3000万,其中25-40%以上的人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鉴于乙肝病毒、肝硬化、肝癌之间的连锁关系,每年我国死于乙肝后肝硬化、肝癌者达40万人!属世界肝病的重灾区,造成的损失成为我国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

刘文林说,当前,西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主要以抗病毒为主,代表药物主要有:α-1β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等。其特点是:针对HBV病毒用药,针对性强,起效迅速,有抑制HBV病毒复制作用。缺点是疗效不稳定,易产生耐药株和变异株,长期应用有一定副作用。

肝硬化方面,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病机理的研究已趋明朗,在治疗方面以实验研究较为活跃,临床研究常见的药物有Y-干扰素、秋水仙碱、马洛替脂等,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毒副作用大,临床不宜推广,多因失败而告终。因此在治疗方面尚无突破性进展。由于西医在治疗肝硬化方面没有理想的方法,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现代中医中药。

刘总自信地称,森隆药业研发的“安络化纤”是以疗效介定剂型、剂量为基础的一种超提取、高浓缩、大处方、复合型高效浓缩水丸,它是一种治疗“乙肝后早、中期肝硬化”的显效药物,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目前唯一批准治疗到“中期肝硬化”的中成药。以疗效显著为特点被列入国家宝贵的医药“处方保密品种”,荣获高新技术产品证书,被国家科委列入2002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003年安络化纤丸产品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安络化纤丸蕴含着多年临床经验,是上千个处方中优选出来的质量稳定、疗效可靠的优秀方剂。

谈及慢性肝炎、肝硬化国内外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时,刘文林对记者说,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也是肝脏病变缠绵难愈甚至恶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尚未发展到肝硬化之前,应及早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防治肝炎后肝硬化的关键,也是治愈大多数难治性肝病的重要环节。以往认为,人的肝脏一旦发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近年来基于肝脏超微结构的研究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机制已有了新的认识,有专家明确提出,人类典型发生的肝硬化完全可以发生逆转,只要肝纤维化能有效得到解决将治愈大批肝病患者。

安络化纤正是针对肝硬化难以逆转的疑难环节研究,应运而生的新药。

治疗早中期肝硬化的现代中药以传统现代医学相结合融入高新技术为依托森隆药业研发生产的“安络化纤”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人是以著名肝病专家刘墨林教授为主的科研组织,历经50年三代人的潜心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论证,在充分挖掘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纯天然复方制剂,早在1996年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1年获国家级新药证书。

安络化纤丸伴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脚步,一经上市,即引起全国各地肝病专家学者、医药经销商、医院和广大肝病患者的广泛关注,销量迅速上升,人们开始探究其成功的奥秘。

肝硬化在祖国医学中描述为“瘀血”、“徵瘕痞块”,属血瘀症范畴。

现代医学研究已阐明血瘀的本质是: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与变性,以及微循环障碍。临床各种病因所致的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血吸虫肝病等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刺激,造成肝脏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肝纤维化并逐渐肝硬化(大量纤维结节形成)。

肝病专家刘墨林教授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症相结合,使单味药研究与复方药物研究相结合,对肝硬化的治疗提出了“疏通化纤”理论,其治疗机理是以“疏通肝血流,清除肝

内炎性瘀积,促使肝纤维降解吸收为原则,以消除肝内炎症、还原和恢复肝组织结构为目的的一种“中药西治”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与保健、饮食与运动等方面部有与常规不同的要求,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肝病疗法。

安络化纤丸在工艺研究中,根据中药材的有效成份,采用了水提、醇提相结合,挥发油包结、树脂吸附技术相结合。为使药物有效利用率得到最大提高,森隆药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中,引进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及动态逆流提取设备等,使安络化纤丸的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药材及成品药的质控方法在液相、薄层控制法的基础上,又与北京某大学研究所合作,为安络化纤研究专有的指纹图谱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

现代中药只有实施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才能巩固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90年代,一股“回归自然”的风潮席卷全球,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东方国家竞相采用现代技术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

谈及森隆药业走向国际市场问题时,刘文林总经理说,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使得中医中药成为世界医药市场关注的热点,也为现代中医药迅速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森隆药业的中药产品在此国际化的背景下,既要做足国内市场,又要走向国际的市场,目前安络化纤出口型(舒肝乐)作为草药补充剂获得美国FDA认证,并已在美国、法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受到当地患者的好评。安络化纤在国内市场销售中注重专业学术推广,专家授课并与中华医学会合作,广泛组织全国各省学术交流会,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支持。

其实,早在多年前,安络化纤药品发明人刘墨林教授创立的“疏通化纤”理论和研制的系列药在临床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国内各大新闻媒体不同时期相继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刘教授在肝病治疗方面独树一帜,以其现代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肝肿瘤成果卓著,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力口坡、泰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995年在美国国际名医特邀学术交流会上一举夺冠,同时获得“国际名医奖”、“医药金杯奖”和“医学成就奖”三项殊荣,成为大会的新闻采访焦点。

一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土、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北大基础医学微生物学系教授庄辉,北大基础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朱万孚教授等10余人组成的专家团,应邀前往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森隆药业参观指导。森隆药业聘请庄辉院土、朱万孚教授为公司高级医学顾问。在聘请仪式上,庄辉院土欣然题词――“防治肝病,造福人民”;朱万孚教授为森隆题词――“研究开发祖国医学精华,为广大肝病患者服务”;崔振宇教授题词――“发扬中药特色,治疗疑难病症”。

庄辉院士,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曾先后三次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研究病毒性肝炎,并赴日本大学医学院协作研究戊型肝炎,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微生物学系博土生导师。庄教授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曾任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技术咨询小组成员、亚太地区公共卫生学术联合会理事、全国博土后管委会专家组、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职,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多项奖。近日,他研究的戊肝疫苗已通过SFDA批准进入I期临床。

企业与专家经过一年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后续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缩短产业化进程。

篇(4)

中药制剂技术包含制粒技术、薄膜包衣等技术,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对生物技术进行利用,也能提高药剂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药剂浪费的问题。中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生产技术和工艺现代化的问题,虽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对中医药管理进行了重视,在中药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和先进技术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停留在以前的情况,导致中药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药工作者要对中药生产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进行研究,文章对中药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中药生产技术发展。

1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温度和压力都在临界点之上的流体,其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在密度方面和液体比较接近,但是粘度却和气体比较接近,同时,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以及流动性,在使用方面能够代替传统的有机溶剂。

最常用的SCF-CO2由于具有临界条件温和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无色无味无毒、无溶解污染、易制成高纯度气体、不易燃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SFE、超临界溶液的快速膨胀过程(RESS)、超临界反萃取过程(SAS)和超临界高分子合成中。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较多的是SCF-CO2技术。目前,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SCF-CO2已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得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这项技术不仅可提高提取效率,还可大量保存热不稳定及易氧化成分。提取含量低的成分(如奎宁碱),选择性地提取目标产品(如小檗碱)。

2 中药澄清技术

2.1 澄清剂的使用

2.1.1 101果汁澄清剂

101果汁澄清剂主要的成分是食用原料,是一种水溶性胶状物质,在食用方面非常安全,同时,没有任何有毒成分,在其中一旦出现杂质,在其沉淀以后也会和不溶物质一同除去,因此,在食用方面可以配上水溶液一起。一些人员在研究以后得出,将101澄清剂应用在黄苠、茯苓提取液中进行澄清,能够更好的对药液中的氨基酸和有机酸等成分含量进行保持。在麻黄、莲子心以及黄连等提取液的澄清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证药液中的生物碱含量。但是这种澄清剂在使用方面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在何种药剂中进行使用,需要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

2.1.2 甲壳素

甲克素是一种含氨基多糖的天然高分子物质,自身带有正电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药液中的带负电荷悬浮物,其在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多的不同效果,有人将其使用在生脉饮的澄清,效果非常明显,还有人将其用在白芍水提取液的澄清,效果也十分明显。将其用在中药提液中进行澄清,都起到了一定的澄清作用,而且,对中药的很多成分都没有进行影响,但是,要在何种药剂中进行应用,还要进行具体的研究,不能出现一概而论的情况。

2.2 机械分离技术

现在比较先进的机械分离技术有高速离心和超滤两种技术,超滤技术是将多孔性半透膜-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这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有效成分的破坏可能性非常小,同时,在能量消耗方面也比较小,在工艺流程方面也相对比较短。超滤法在中药注射液的澄清方面效果比较好,对主成分的损失比较小,同时,蛋白质、淀粉效率比较高,制剂的稳定性也比较好。在口服液澄清方面,对有效成分能够进行很好的保留,同时,除菌效果也比水醇法好。

3 中药分离、纯化工艺

3.1 大规模制备色谱的应用

3.1.1 大规模高压液相色谱(HPLC)

和一般的制备色谱不同,大规模的制备型色谱采用了专门的设备,对高流速洗脱液的输液泵及可承受高压的色谱柱进行了提高,同时,色谱分离的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实现转化方面的快速性。

3.1.2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超临界流体色谱和大规模高压液相色谱在分离速度方面非常接近,对分离产物中的溶剂能够更加容易去除,而且实现了提取、浓缩、分离的一次完成,可以适用于热不稳定以及不挥发化合物之间的分离,在应用领域方面更加的广泛,同时,在天然产物分离中也得到了应用,在未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

3.1.3 逆流色谱(CCC)

逆流色谱是一种不用固态吸附剂的全液态色谱方法,采用一个液态固定相和一个固定相不混淆的液态流动相对样品进行分配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回收率和分辨率,同时,能够对大量样品进行分离,也能实现反相操作的优势,在很多化合物的分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在上个世纪,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都是采用的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其对分离水溶液成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对制剂的工艺也能进行改进,应用到三七、人参中的总皂苷分离,在提取率方面非常好,同时,能够对杂质进行去除,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4 中药制剂新技术

4.1 制粒技术

近年来,在制剂工艺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制粒技术,对制剂工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包括超细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重结晶过程、制丸制备技术以及微胶囊技术等。在超细粉碎技术中能够将机械粉碎和气流粉碎两者进行结合,能够达到亚微米级的细度,其是非常先进的一种粉碎方法。在制丸制备技术方面,其生产能力非常大,在球粒的直径方面也实现了大小相同、分散度含量均匀的情况。微胶囊包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因此,其现在还是在研究阶段,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必将成为中药制剂的关键技术之一。

4.2 薄膜包衣

在中药片剂、丸剂、颗粒剂方面都应用了薄膜包衣技术,这样能够防止中药片出现潮湿、开裂以及褪色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多为糖包衣,但是,其中含有很大量的滑石粉,因此,在温度的影响下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将包衣中的滑石粉含量进行减小,衣膜在可塑性以及抗潮湿方面性能会更加好,对中药片剂的外观和内在质量也能进行保证。

5 结束语

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的新技术,其中,超临界萃取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中药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样就使得生产过程中对技术以及工艺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能够更好的促进中药生产技术的提高,同时,对新技术进行应用,也能给生产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中药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现代化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凌云.中药科技进步与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研究[C].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篇(5)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在医药行业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和认同我国的中医文化。但要真正实现我国中药“走出去”的目标,实现中药与西药地位的平等,就必须要加快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利用新技术装备提高中药的制药质量和包装质量,从而推进我国中药工业的现代化。

一、我国中药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要想使我国中药走向世界,必须要研制出像西药一样保质期长、便于携带的中药药片或药丸,虽然现在已有部分中药能够被提炼出来,但仍有大部分中药只能采用现场熬制的方式,以维持其药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药工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药机械生产国。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制药机械创新性不高,很多生产厂家互相仿制,虽然机械的生产量居于世界前列,但却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摆脱不了沦为制造大国的命运。在技术方面,我国制造的很多制药机械技术含量不高,在药草清洗、中药提炼、药片烘干等方面仍旧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这些都是我国中药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我国中药工业发展趋势

多年来,中药在我国医药行业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自身固有的调理性强、对肠胃刺激小、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使得中药在我国经久不衰。在西医没有流传进来时,中医一直起着主要的作用。虽然现在西医的发展迅速,相比较而言,中医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其发展前景是不可小觑的。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开发新技术装备等手段,努力发展我国的中药工业。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将趋向于集团化。而所谓集团化,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使中药的制造更加专业化,更加规模化。目前,除了专门的中医院,其他正规医院一般是以西医为主的,而小诊所熬制中药比较普遍,但这种熬制方式耗时耗力,难以让中药行业得到规模化的发展。因此,建立规模化的中药制造厂,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同时培养专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中药制药工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便成为了我国中药工业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中药工业中可采用的新技术装备

要使我国的中药工业得到发展,最重要的还是研制出新的高科技的技术装备并投入使用。在中药制药过程中,怎样快速的清洗药草、怎样将药物充分提炼出来、如何将汤药变为药片并维持其药性、如何快速烘干药片,都是制药中比较重要的工序。

首先,在清洗药草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人工采药并清洗,这种做法在小诊所比较常见。自己采药并清洗,能够保证药材不出差错。但是在大型的中药制药厂中,如果人工清洗药草会增加工厂的人工成本,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需要清洗的药材量过大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而专业清洗药材的工具,如喷淋式转筒的产生,便解决了这一难题。当然这一工具也有部分不足之处。比如只能清洗药根,而不能清洗比较脆弱的药花。现在厂家对这一清洗工具有所改进,比如,将碳钢改为不锈钢,并增加水的压力,这样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并能将药材清洗的更干净。

其次,提炼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现在投入使用的有超声波提取技术和微波提取术。超声波提取不需加热,避免了中药常规煎煮法、回流法长时间加热对有效成分产生的不良影响,适用于对加热敏感的物质。而微波提取术有提取快、损耗小的优势。

除了直接在原材料中提取药物,也可以通过将原材料变为汁液而后将其蒸发浓缩的方式提取中药材中的精华。将提炼出来的精华素炼制成药片,一般是利用聚四氟乙烯板制成带刮板的搅拌器,这样不仅有利于传质、传热,提高蒸发速度,缩短浓缩时间,还能减少浸膏的粘底损耗,提高浸膏得率。

最后,烘干药片便成为了中药制作程序中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我们现在一般采用的是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双锥“三合一”干燥器和真空冷冻干燥器。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原理为所提取出的浸膏直接吸收微波而整体加热,在真空状态下,微波的传递不受影响,浸膏中的水分容易排出,且需要的时间短,药物的有效成分损失小,最终炼制出的药丸药效较好。而双锥“三合一”干燥器的生产是全密闭式的,可以完全避免生产过程中药物对空气的污染,并能有效减少工作人员与药物的接触,从而降低药物对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相比较而言,真空冷冻干燥法是在低温低压下对提炼物进行干燥,有利于热敏物质保持活性,可避免药物在高温高压下的分解变性,同时保证药物中的蛋白质不会变性;且这一操作产品的封闭性强,可以有效避免在干燥过程中对提炼物的污染,保持药物最原本的药性。

结束语:

新技术装备在中药工业现代化中的运用,可以使中药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虽然现在我国的重要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相信,凭着中药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中药的重要性。国家在加大对中药工业的扶持力度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中药的宣传力度,并培养专门的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技术装备的开发力度,从而使中药工业在新技术装备的助推下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6)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传统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2.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此外,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操作成本较高,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目前主要在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广泛的应用。

2.2超声波浸取技术

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另外,超声波的噪音污染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在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加以注意,提高防护。超声浸取需要加强提取机制、应用参数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与生产。

2.3微波浸取技术

微波浸取技术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使其温度迅速升高;随后,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微波辅助强化浸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萃取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为了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问题,有关学者将新材料学、分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对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一些中药提取液纯化的分离新技术。

3.1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与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其它工艺相比,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精制,从中提取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有着明显的优势。一般情况,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10-14倍,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30%,醇沉法约为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要想使树脂分离技术能够更合理用于中药的纯化,在理论与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保证研制的中药新药安全有效。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探索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前景十分广阔。

3.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主要采用超滤和微滤技术,超滤技术分离的粒径范围为0.1μm 的微粒;所采用的滤膜材质主要是醋酸纤维素(CA)、聚砜(PS)、聚砜酰胺(PSA)、聚丙烯腈(PNA)等;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膜组件形式,包括中空纤维、螺旋卷式、管式和板框式。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制中的应用已比较广泛,主要用途是澄清药液,除去微粒、细菌、大分子杂质(如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 或脱色等。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4.制剂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外,已出现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注射剂、滴丸、软胶囊、缓释胶囊、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喷雾剂、膜剂、凝胶剂等;但总体而言,目前中药生产的水平仍旧较低,中药制剂还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服用量大、起效慢、质量难以控制、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4.1软胶囊

软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原料提取物加上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中制成的剂型。软胶囊适合用于浸膏、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填充容量可调范围较大。目前已有的中药软胶囊品种有藿香正气软胶囊、银杏叶软胶囊、消炎灵软胶囊等。

4.2滴丸

滴丸是以固体分散技术为基础的新剂型,具有如下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工艺条件易控,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达83.5%;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例如复方丹参滴丸中由于减少了冰片用量,减少了胃肠刺激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它如冠心丹参丸和 苏冰滴丸等,在抗心绞痛等急性病救治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4.3缓、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缓、控释制剂能缓慢地、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避免或减少血药“峰谷”现象,易被患者接受,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已上市的中药缓释制剂较多,如雷公藤缓释片、青藤碱缓释片、复方丹参缓释片和脑络康缓释胶囊等。

5.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和某类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组成的图谱。随着现代分析手段的发展,各种色谱、光谱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药的成分分析上来,在尚不清楚药材全体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可得到物质群整体的图谱。

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色谱法、波谱法、X-射线衍射法及分子生物学法。许多研究显示,以上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些技术大多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解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科]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61

近些年来,我国中药生产中的大桶煮提、大锅蒸熬及匾、勺、缸类生产器具当家的状况大为改善,进而出现不锈钢多功能提取罐、外循环蒸发、多效蒸发器,流化干燥器等设备,中成药的剂型也有较大的发展,由丸、散、膏、丹剂为主发展成为具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及少量粉针等剂型。那么到现在为止,在中药制药领域又有哪些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其中呢?现作如下综述:

1粉碎技术

利用超声粉碎、超低温粉碎等技术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细胞破壁率达95%以上。超微粉碎以剪切为主,得到超细粉体再进行提取。提高药物的吸收率、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主要用于一些贵重、稀有药材的粉碎[1]。其中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将带来中药传统剂型的革新和发展,推动中药剂型现代化。以生药人药的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膏剂和丸剂等,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以生药人药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吸人剂、涂膜剂等,也可促进先进制剂技术(如固体分散技术和药物缓释技术)在这些生药剂型中的应用。

2浸提技术

2.1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溶解能力和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对压力、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的特性,通过升温、降压手段(或两者兼用)将超临界流体中所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兼有精馏和萃取两种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由于可通过调控压力和温度,选择性地萃取某些成分,可以兼具提取和分离的功能,适用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及亲脂性、分子量较小物质的萃取,但对极性大、分子量大的物质如苷类、 多糖类 ,需要加夹带剂。

2.2超声提取

超声提取技术是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 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超声提取能够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和溶出次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有效部位提取率,且瞬间稳定升高温度,对热不稳定成分影响较小。

2.3微波萃取

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微波射线自由透过透明的萃取介质,深入到生物材料的内部维管束和腺胞系统。由于吸收微波能,物料内部温度突然升高,在天然物料中的维管束和腺胞系统升温更快,保持此温度直至其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的能力,细胞破裂。位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从细胞壁自由流出,传递到萃取溶剂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物质的tanδ值不同,对微波能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微波可以对体系中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出来,进入到萃取溶剂中。

2.4酶法提取

酶法的基本原理是选用合适的酶将中草药中的杂质(如淀粉、果胶、蛋白质等)予以分解除去,最大限度地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酶法提取要求酶有极高的活性、高度的专一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酶法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酶解时间、温度、酸碱度、物料细度、搅拌强度等多种因素。

2.5半仿生提取

半仿生提取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具体做法是,将提取液的酸碱度加以生理模仿,先将药材用酸水提取,再以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对提取液的最佳pH值和其它工艺参数的选择用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结合主要药理作用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比例分割法进行优选。

2.6亚临界水萃取

常温常压下水是极性很大的溶剂,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极性会降低,对中极性和非极性有机物的溶解能力也会增加,在适度的压力下,将水加热到100℃以上临界温度374℃以下的高温,水体仍然保持在液体状态,它的极性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这种水称为亚临界水。亚临界水与常温常压下的水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更类似于有机溶剂。当温度为250℃,压力10.0 MPa时,水的极性与甲醇相当。

2.7双水相萃取技术

将两种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当聚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体系会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形成双水相体系。双水相体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聚物之间的不相溶性即高聚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无法渗透,不能形成均一相,从而具有分离倾向。基于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不同物质在特定的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分配系数,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

2.8反胶团萃取

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自发形成的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而非极性头朝外与有机溶液接触。胶团内可溶解少量水而形成微型水池,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生物物质溶解在其中,由于胶团的屏蔽作用,这些生物物质不与有机溶液直接接触 ,起到保护生物物质的活性的作用,从而实现生物物质的溶解和分离[8]。

2.9液动分级逆流技术

液动分级逆流提取是工业生产技术,在提取方法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物,适合于动物类、矿物类、根茎类等原材料,进行常温或加温浸提、常温或加温动态提取、常温或加温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对各种药材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及溶媒用量、颗粒饮片尺寸、 提取单元组数、药效成分提取率等工艺参数等,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进行优化。

3分离纯化技术

3.1膜分离

膜分离是以压力为推动力,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性状,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可分离分子量为1000~1000000道尔顿的物质。起到精制、富集及浓缩的作用。目前,膜滤主要用于浓缩、分级、大分子溶液的净化等。

3.2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由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由许多微观小球组成的多孔球状交联聚合物,是由有机单体加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添加剂聚合而成。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它具有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的筛选性原理是由其本身的多孔结构所决定。

3.3分子蒸馏

由于物质挥发度不同,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的分子受热后运动会加剧,当接受到足够的能量时,就会成为气体分子而从液面逸出,随着液面上方气体分子的增加,有一部分气体就会返回液面,在外界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分子运动的动态平衡。不同种类分子的有效直径不同,故其平均自由度不同,其逸出液面后与其他分子碰撞的飞行距离不同。

3.4高效逆流色谱技术

高效逆流色谱是一类不用任何固态载体或支撑体的液 -液分配色谱,主要是利用在高速旋转状态产生的二维离心力场的作用下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快速有效的对流或分割,从而使样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成千上万次萃取,根据样品中的物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种方法。

4干燥技术

4.1喷雾干燥

喷雾器是喷雾干燥的关键部分。液体通过喷雾器分散成 10~60 μm的雾滴 ,提供了很大的蒸发面积(每m3溶液具有的表面积为 100~600m2) ,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对喷雾器的一般要求为:形成的雾粒均匀,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大,能量消耗低及操作容易等。

4.2冷冻干燥

冷冻干燥使燥的液体在极低的温度下 ,冷冻成固体;然后 ,在低温、 低压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 ,使冰升华汽化而除去 ,以达到干燥的目的。冷冻干燥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生物产品的干燥和浓缩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产品的活性。冷冻干燥的干燥过程包括升华和解吸两个不同的步骤。

5β-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是一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外端亲水,内部疏水,既有水溶性又有脂溶性。药物经其包合后,可增加溶解度和溶出度,可防止药物的风化或挥发,防止氧化、光解、热解等,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该技术适用于挥发性及不稳定性药物的包合,如延参健胃胶囊中干姜挥发油的包合,冰片经包合后,解决了不稳定的问题。

6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微机自控系统已普遍用于制药工业及制药机械的设计和生产,如高节能超临界萃取微机程控提取装置,口服液、大输液、针剂、软胶囊等的生产联动线,微机自控胶囊填充机等。 随着GMP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用电脑和机器人控制的无人工厂已在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出现,药物生产在密闭的空间进行,不与人直接接触,仅需少数技术人员管理电脑和机器人,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信经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的努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会在世界医药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红,韩晓静.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04,8(8):740-741.

篇(8)

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诟病。中医药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药技术的情况下,发展纳米高科技有助于宏扬我国几千年中药文化,让百姓摆脱看病资金紧缺的困境。因此,将纳米技术融入中医药,将使中医药的药效得到更好的发挥。200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转的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正是为使我国中药继承发扬传统和特色,借鉴国际标准和规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中药现代化而制定的。在现代科技中,新崛起的纳米科技在生物医药领域已有很多应用和成果,将其引入到中药领域。应用于中药的纳米技术由于物质进入到纳米尺度表现出的诸多新特性,因此在广泛的领域里,纳米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应用。中药领域也不例外,中药现代化的核心是中药的“安全、有效、可控、稳定”,中药指标必须定量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必须标准化。因此,把纳米技术引入到中药制药领域,研究开发新的制药技术和剂型的改革等方面,必将会大大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二、纳米技术对于病患的有效表现

利用纳米粉碎技术使中药矿物药和难溶性药物等的饮片加工成中药纳米粉,这些粉体中的颗粒直径减小到纳米量级,由于纳米微粒的许多效应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使得加工后的纳米中药表现出许多极有价值的性能。

1.有效性、安全性。矿物药和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和生物利用率与药物颗粒的比表面积正相关,粒径的减少,使药物颗粒的比表面积迅速增大(增大的幅度与普通药粉微粒相比可提高成千上万倍,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倍)。药物的活性和生物利用率大幅提高即大大提高了溶解性和疗效,从而减少用药量,节约中药资源。由于服药量大幅减少,也可大大减少某些药物重金属含量对人体造成的毒副作用。

2.可控性。利用纳米粉碎技术制成纳米中药的过程中,温度可控,加热或不加热取决于被加工药物本身,且不提取,可以尽可能保留有效成分,又由于药物疗效与药物纳米粒径有关,控制被加工药物粒径的大小,可延长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时间,增加疗效。

3.经济、方便,便于剂型改革。由于药物粒径减至纳米量级,增加了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如果有针对性地做成膏药,将使中药外治法发生重大变革。还可较方便地制成胶囊,或把加工后的药物微粒加入到中药复方中,减少煎煮时间,为司药人员和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且由于生物利用率高、减少用药量,加经济实惠。

4.有可能带来新的药效。纳米制粒技术,虽说与传统的中药加工技术无本质区别,但在现阶段对于那些难溶性药物和矿物药等来说,在改善药物的溶出度、增加疗效、剂型药量的控制等方面,仍不失为先进的制药技术。2.应用于中药的纳米胶囊技术纳米胶囊技术是指将固体颗粒、液体微滴或气体作为胶囊的芯料,在其外部形成一层连续而极薄包囊的过程。与传统的微胶囊不同,纳米胶囊的粒径在1到几百纳米之间,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它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得到重要应用。在中药领域,主要用于包覆中药的活性成分和有效部位的提取物,其特性除了由于药粒直径在纳米范围而带来的比表面积大、活性大、生物利用率高等性能以外,还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药效。中药中有一些药性剧烈而药效时间较短的药物,如麝香、樟脑、冰片等,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或配比能够保护药物免受环境影响,隔离活性成分,降低挥发性和毒性,可获得适宜的释药速度,起到作用和缓而持久、不良反应较少的效果。②具有良好的靶向性。采用表面化学方法对纳米药粒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提高靶向能力,控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使病灶处的药物浓度增高,提高功效和药物的有效利用率。③剂量、剂型易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纳米药物胶囊的粒径小,而人体中最细的毛细血管直径也有4μm粗,纳米药物胶囊很容易通过而不会造成血管阻塞。对于一些矿物药等非水溶性药物也可做成稳定的水悬浊液进行注射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疗效好,易于控制。不仅如此,还可将中药纳米胶囊粉体进一步加工成喷雾剂、片剂、口服胶囊、贴剂等多种剂型,易于做到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纳米胶囊技术应用于中药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篇(9)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67-02

中药复方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中药复方制剂中有效组分的含量控制是该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方面。由于中药复方所含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复杂性,因此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简捷、方便地研究其中的有效组分含量、赋与传统医药以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近年来,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中药复方制剂多组分的同时定量研究中应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中药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以液体溶剂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高且色谱柱可反复使用、自动化操作的特点,可用于高分子、极性、离子和热不稳定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成分测定方法。

水彦芳等[1]采用C18柱梯度洗脱,建立了同时测定双黄连制剂中绿原酸、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HPLC方法。费扬等[2]采用C18柱梯度洗脱,建立了同时测定抗菌消炎片中绿原酸、黄芩苷、黄芩素和大黄酚含量的HPLC方法。黄凯雁等[3]采用反相HPLC同时测定了黄芩药材及其制剂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张洪飞等[4]采用反相HPLC同时测定了白花蛇舌草口服液中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对香豆酸、阿魏酸和反式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的含量。张泰等[5]采用反相HPLC同时测定了加味五子衍宗方汤剂中绿原酸、金丝桃苷、羊藿苷的含量。李春英等[6]采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同时测定了四君子丸中党参炔苷、茯苓酸、甘草酸、苍术内酯Ⅲ和白术内酯Ⅰ含量。韦英杰等[7]采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同时测定了3种复方丹参制剂中的7个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武彦舒等[8]采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蒸发光散射检测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了清开灵注射液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2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的应用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一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时间短、进样体积小、溶剂消耗少和抗污染能力强、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可用于生物碱、黄酮、苷类、酚类、有机酸、香豆素、醌类等多种成分的分析测试,是近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

罗敏等[9]采用该法同时测定了戊己丸中盐酸小檗碱、芍药苷的含量。陈玉杰[10]采用该法同时测定了加味逍遥丸中芍药苷、栀子苷的含量。张超云等[11]采用该法同时测定了二陈汤中橙皮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此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效液相法的不足,为二陈汤电泳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依据。朱春健[12]建立了该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的方法。

3 近红外光谱(NIR)技术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近红外线有特征吸收的原理并结合标准或认可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建立分析模型,从而实现间接测量的分析方法,具有成本低、样品用量少且不破坏样品、不污染环境、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杨琼等[13]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测定藿香正气口服液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校正模型及分析方法。刘冰等[14]应用该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芪精口服液中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戴传云等[15]应用该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的方法。

4 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的联合应用

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是采用色谱技术将复杂体系加以分离,再以质谱提供其结构及含量信息,是适用于研究中药复杂体系的新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等。

吴正中等[16]应用GC-MS建立了同时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及薄荷脑含量的方法。郭小藤等[17]建立了GC-MS内标法同时测定川芎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含量的方法,此法与HPLC外标法比较其精密度、灵敏度都较好,对川芎油的含量的分析更为准确。傅俊曾等[18]建立了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黄芪甲苷、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 Rg1和 Rb1含量的HPLC-MS方法。夏素霞等[19]建立了HPLC-MS测定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 Rg1、Re、Rb1和五味子醇甲在健康人血浆中浓度的方法。

5 展望

由于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复杂,其多种有效成分同时测定的难度较大,使得各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出既符合中医药特点又具有高科技特征的现代中药复方多种有效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应密切关注分析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不断研究能应用于中药复方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水彦芳,魏玉辉,王晓华,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制剂中三种指标成分含量[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2):44~46.

[2]费扬,赵亮,张海,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菌消炎片中绿原酸、黄芩苷、黄芩素和大黄酚的含量[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10):1191~1194.

[3]黄凯雁,秦民坚,周铜水.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芩及其制剂中4种黄酮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8,(09):799~801.

[4]张洪飞,张华燕,李燕,等.反相HPLC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口服液中4种组分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8,(20):2329~2331.

[5]张泰,窦桂芳,王学美,等.RP-HPLC法同时测定加味五子衍宗方汤剂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1,(01):22~26.

[6]李春英,张晓军.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四君子丸中的5种有效成分[J].色谱,2010,(01):64~67.

[7]韦英杰,李萍,李松林.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7个成分的含量[J].分析化学,2006(12):1702~1706.

[8]武彦舒,金城,张倩,等.清开灵注射液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及其质量相关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11):3112~3116.

[9]罗敏,罗东玲,席先蓉.HPCE测定戊己丸中盐酸小檗碱与芍药苷的含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1):67~69.

[10]陈玉杰.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味逍遥丸中芍药苷、栀子苷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0):146~149.

[11]张超云,黄显章,高言明.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二陈汤中3种成分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4):48~50.

[12]朱春健.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J].中国医药,2011,(09):1117~1118.

[13]杨琼,周尚,朱乾华,等.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藿香正气液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38~42.

[14]刘冰,刘振尧,朱乾华,等.近红外光谱法同时测定黄芪精口服液中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的含量[J].分析科学学报,2011,(02):195~198.

[15]戴传云,高晓燕,汤波,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02):358~362.

[16]吴正中,余继英,何林,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2组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4,(12):53~54.

[17]郭小藤,赵睁睁,容蓉,等.两种方法测定川芎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3):95~98.

篇(10)

什么作为驱动?最近数据集成解决方案成为高科技团队的工具。通过现代数据集成,组织中的业务角色正在更积极地参与并确保实施正确的技术,重要数据和其生成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连接到业务需求和目标。

采取有效行动对数据的战略价值、技术需要等方面进行评估,进而获得最大的信息和数据,并随之不断完善与提升。现代数据集成出现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在于每天都要跟上所有数据的“节奏”,而数据、信息以及智能是整个组织有效业务流程的燃料,必须得到实时处理,通过考虑与战略和计划相一致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业务成果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对内容的需求也会驱动现代数据集成。最新和有用的数据往往有很多来源,例如一些内部企业和其他来自网站的数字景观。对于组织外部的数据并传达意义,额外的资格和内容必须通过连接到主数据,内容引导数据相关性。同时,技术能力也是定义现代数据集成的一部分,因此了解一个综合平台的关键特性很重要。现代数据集成特性和功能应与技术与业务需求保持一致,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数据集成技术、流程和用户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持续处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这就需要一个全面的平台来解决与数据资产相关的每个业务和技术用例,当然这必须是一个将继续发展和添加能力的平台。

篇(11)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在信息传播的方式上只是通过板书、口授的形式,使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枯燥无味,难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观念易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固定模式,很难将一个抽象、复杂的事物具体化和简单化。特别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同学们在课堂中易进入迷糊状态。

一旦理解不了就不感兴趣了 。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会出现满堂灌得的显现。

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2.地理学科的特点――空间性 和动态性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非常广阔,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空间性指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三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区域时,首先要了解它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而对其内部地理事物分析如河流、地形、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

地球上地理现象复杂多样,学习时就要求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如上所述,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去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可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此外,它使媒体转换更方便迅速,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大大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 ,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件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憧憬。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例如,在高中地理第一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节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如果教师在课前下载2~3分钟的天气预报,在课堂上,用此视屏来导入新课,这种新颖的导入肯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发产生对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的兴趣,如果教师边作板书边分析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符号,并由此引申到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地理的感性认识,激发探索地理奥秘的激情。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地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的媒体进行综合教学,必将优化教育。学生不但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工作和生活能力,还要不断摄取增强素质的新知识和使用新知识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则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宽广的条件。例如:教师把将要在课堂上授课的内容用PPT做成课件,打包后储存在电脑中,上课时,学生通过观看各种颜色的地图、图片、动画、再加上优雅的背景音乐的插入,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让同学们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课后,老师可布置相关的作业,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将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互动学习引入学校、家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从广度往深度上发展,在注意观察地理现象的同时,认清现象的本质特征,理解掌握它。这样让学生分辨出知识的主次关系,去伪存真,培养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理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有利于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因为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创设出接近真实的地理事实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当结论与验证结果一致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