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8 15:45:18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1)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受到国际审计信息化的影响带动,尤其是国家审计的示范和引领,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普遍实现了平台网络化、数据电子化、管理流程化,建立了以非现场审计分析、审计监测预警为主的数据监管模式,实现了审计作业流程管理、审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审计工作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效果显著提高。

相比较而言,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还处于起步和初始发展阶段,对于信息化缺少系统性认识,普遍存在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够,非现场审计经验不足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滞后,既不能达到外部监管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内部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的需求。本文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概述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基础之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实现联网审计的内部网络支撑,审计人员可以实现从总行至各分支行的远程访问;二是持续完整的数据提取支撑,审计部门可以不断获取包括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应用数据;三是功能适用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可以开展数据式审计分析、审计管理作业等;四是审计信息化专家团队,能够肩负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化审计重任。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一是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审计监测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远程审计监督的目的。二是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规范审计业务流程,实现审计活动的规范化控制,强化审计分工与合作,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三是以合规管理为目标,围绕审计与合规检查发现问题,挖掘问题风险点,提升合规管理质量,促进违规问题整改、违规积分管理等,提升合规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各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合规工作。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提高审计效率,满足外部监管及自身风险控制的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组成。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审计信息化产品,为审计管理、风险揭示提供很大帮助,得到了高管层的充分肯定。结合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以及公司治理构成等,中小型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应包括四个部分:审计数据迁移平台、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审计项目管理平台和内控合规管理平台。这四个平台的连接和运转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审计管理与合规建设的有效结合。

二、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一)目前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成效。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机器设备、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升级,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升,部分商业银行大胆尝试审计信息化探索,研发功能实用的审计模块,部分风险意识较强的商业银行已初步实现了内部审计信息化。从整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审计信息化观念较强的部分银行逐步尝试借助制表工具、小型数据库等提取数据进行审计数据分析,为现场审计提供审前疑点线索的数据准备;二是部分商业银行对审计信息化高度重视,为审计部门配备一定的机器设备,开通办公网络访问所辖分支机构网络,并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有关信息系统的查询账户,供审计人员开展非现场分析或取证;三是借助成熟的商业化的审计信息化产品,在审计数据分析、审计项目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为审计管理提供直接支持;四是建立审计信息化队伍,由内部审计人员结合审计工作经验,开展信息化审计探索,构建信息化审计方法体系。

(二)目前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缺陷。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观念转变、信息技术资源投入、审计人员素质方面有一定滞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客观,缺乏必要的了解。一种观点认为审计信息化没有太大必要,建立了数据仓库就可以实现信息化审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所有审计发现的问题,看不到信息化审计的复杂性;二是审计信息化产品的功能与应用有待完善。如审计中间表处理机制不科学导致的数据分析功能效率不高,审计监测智能化不足,没有审计模型的自动预警功能等;三是审计信息化的覆盖范围局限性较强。如审计与被审计之间围绕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互动没有充分体现,审计发现问题缺乏在管理条线、业务条线、机构条线之间的传导,审计成果的应用不足,决策支持功能不到位,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果体现空间;四是审计信息化队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到位,缺少应用审计信息化产品的成熟经验,数据分析不知如何有效切入,风险点的查找不知如何实现等等。

三、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审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应不断扩大。一是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审计监管的风险种类将更加丰富。操作性风险一直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监管的深入,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都会逐步成为监管的主要内容;二是数据大集中以后,各种业务系统不断升级、整合,审计信息化监控的重点更加系统化。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监控分析是实现信息系统监管的主要对象,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系统也会成为信息监管的对象,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用户角色更加丰富,审计与非审计业务条线用户均可使用系统。中小型商业银行机构规模相对较小,部门之间监管职责存在的交叉的现象较为普遍,围绕风险实现统一监管的要求日益突出,审计信息化成果的应用将会得到充分体现,审计与非审计业务条线用户共享系统将成为必然。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资本结构 ;《巴塞尔协议》; 股份制改革

【Keywords】capital structure; “Basel Agreement”; shareholding system reform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53-06

1 资本结构的概念界定及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是指商业银行的债务性资金来源与自有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不仅决定银行的筹资成本,还影响银行的最终价值。同时,银行作为通过经营风险来盈利的商业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处于资本结构理论应用范围内。但银行对一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和肩负的责任远多于一般工商企业,同时银行破产对经济的破坏也非常巨大,因此,一直以来银行受到一系列更严格的监管。

对此,理论界以分析资本平均成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本结构管理和融资结构优化工具在银行中的应用比较有限,因为一般意义上的资本结构理论并没有考虑到银行除了受到市场均衡资本需求影响外,更大程度上还受到存款保险制度、法定准备金、监管资本等方面的严格限制,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银行的资本结构研究远比一般工商企业复杂。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等五大类。本文拟对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已上市的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近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分析,得出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及相关的优化建议。

2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是指由国家(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商业银行,其特点体现在所有的资本都是由国家投资的,是国有金融企业。目前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5家。

2.1 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011―2015年核心资本的变化

从绝对数量上看,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核心资本量都呈上升趋势。截止2015年,核心资本总数最大的是工商银行,最小的是交通银行。且核心资本总数上升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

从相对数量上看,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总体上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处于70%~90%之间,该占比上升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2]。

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是银行总资本主要组成部分,是银行质量最高、抵抗风险能力最强的资本。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例较{且稳速增长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状况良好,抵抗风险能力强。

2.2 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011―2015年附属资本的变化

从绝对数量上看,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总数的趋势均是先增加再减少。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2015年的附属资本总数小于2011年的附属资本总数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2015年的附属资本总数则大于2011年的附属资本总数。截止2015年,附属资本绝对数量最大的是农业银行、最小的是交通银行。

从相对数量上看,农业银行在2014年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出现短暂上升,但从总体来看,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相当于银行的长期债务资本。增加附属资本不仅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完善资本结构,而且还能增加资产负债比率,增大银行破产概率,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提高经营绩效。因此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附属资本的重视。

2.3 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与核心资本的关系

2.4 从股本(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变化

2011年至2015年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股本(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农业银行,但到2015年时,中国农业银行股本(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最大,达22.07%。说明农行正在逐步大力调整自身资本结构中股本(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并在今后还将进一步降低该比例。交通银行股本(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下降幅度最小,相应的其比例也是最小的,仅占11.83%。由此可见,我国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不断减轻核心资本对股本的依赖程度、资本总量对实收资本的依赖程度。在资本规模快速增加的同时,资本结构得到了有效改善。

2.5 从留存收益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变化

整体来讲,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留存收益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到2015年时,中国建设银行的比例最大,农业银行的比例最小。说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不断增强自身内源融资能力。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留存收益比例不断上升;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波动上升;农业银行在2014年出现低值,但整体仍为上升趋势。按照企业优序融资理论,股权融资成本在所有方式中最高,其次是债券融资,最后是留存收益融资。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的留存收益不断增加,即选择增加留存收益来补充核心Y本,这说明我国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很好地考虑到了融资成本的因素[1]。

具体来讲,在盈余公积占资本总额的比例方面:2011年至2015年间,工行、农行、建行以及交通银行盈余公积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农业银行的比例整体偏低,交通银行的比例最高,在比例最小的2012年也达到了17.92%,与其他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拉开较大的差距。说明交通银行目前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而其他四大行则进入了发展的稳定时期[3]。

在未分配利润占资本总额的比例方面:整体来看,老牌国有控股四大银行未分配利润占资本总额均呈上升趋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不断上升;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波动上升(农业银行在2014年出现低值)。交通银行则出现向下发展的趋势,而且整体处于低值。

2.6 资本公积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变化

整体来看,2011―2015年间,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本公积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交通银行的比例始终处于20%左右,远远大于老牌国有四大行10%左右的比例。

3 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

我国现有12家全国性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其中有8家已经上市,分别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

3.1 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2015年核心资本的变化

从绝对数量上看,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资本量都呈上升趋势。截止2015年,核心资本总数最大的是招商银行,最小的是华夏银行,且2011―2015年核心资本的绝对数量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兴业银行,其次是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绝对数量上升幅度最小的是中信银行。

从相对数量上看,即核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来看,其数值处在70%~90%之间,且除中信银行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外,其他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是银行总资本主要组成部分,是银行质量最高抵抗风险能力最强的资本。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例较{且稳速增长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状况良好,抵抗风险能力强。

3.2 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2015年附属资本的变化

从绝对数量上看,2011―2015年,除招商银行的附属资本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外,其它七家银行都呈上升趋势。截止2015年,附属资本绝对数量最大的是浦发银行,最小的是华夏银行。且2011―2015年附属资本的绝对数量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中信银行,其次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的附属资本数量呈负增长。

从相对数量来看,即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来看,其数值处在10%~30%之间,且除中信银行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外,其他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中信银行的附属资本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都呈下降趋势。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相当于银行的长期债务资本。增加附属资本不仅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完善资本结构,而且还能增加资产负债比率,增大银行破产概率,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提高经营绩效。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附属资本的重视。

3.3 八家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与核心资本关系

从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来看,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了中信银行的核心资本占比呈下降趋势,附属资本占比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七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占比都呈上升趋势,且附僮时菊急榷汲氏陆登魇啤K得鞲绞糇时驹龀さ乃俣嚷于核心资本增长的速度[3]。

从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来看,除了中信银行的比例呈波动上升趋势外,其他七家商业银行的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股份制银行更倾向于发展核心资本,对附属资本还不够重视。

3.4 从股本(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变化

下图为2011―2015年八家股份制银行各自实收资本(或股本)占资本总额比重及情况,各大银行2015年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重数均为近五年最低,其中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的实收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五家银行,五年间下降趋势明显。

股本占比的下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筹集对其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对股权融资依赖度的下降意味着融资成本下降,股份制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渠道逐渐多元。

3.5 资本公积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变化

由下图可见近五年各大股份制银行资本公积占资本总额比重虽变动情况不一,共同点在于2015年均处于五年内较低水平,平安银行、华夏银行资本公积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银行。

3.6 盈余公积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变化

由下图可见,除浦发银行,各银行近五年盈余公积占资本总额比重变动幅度较小,且各年比重均低于10个百分点;除兴业银行,其余银行的盈余公积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在2015年均达到了近五年最高。

3.7 未分配利润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变化

由下图可见,除民生银行,其余七大银行的未分配利润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自身近五年最大值。同期相比招商银行的未分配利润占资本总额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银行,增长势头明显。未分配利润占资本总额比重的增加总体上反映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加强。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3)

一、引言

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得到高度重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信社改制的产物,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随着许多其他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以及大量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尚未完全形成一个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本文拟通过量化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做出探讨。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建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产权制度不清晰、机构性缺陷等问题。同时,农村地区“弱质性”的特质,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低、盈利能力差。笔者通过对大量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选取了14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评价指标作为分析对象,用来构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层次结构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邀请多位农村金融方面的专家,运用Saat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C,采用yaahp7.5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权向量、各指标的权重Wj。同时得到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A-B为0.0001,B1-C为0.0423,B2-3为0.0748,B3-C为0.0399,由于各判断矩阵CR值均小于0.10,说明各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二)数据的选取

我国东部地区较早完成农信社改革,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更高。因此,研究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的数据,对大都市与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农商行作为大都市农商行样本,张家港、江阴、常熟等7家农商行作为地县级农商行样本。结合所得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各银行的评价值:

根据上式,得到各银行的AHP模型评价值,各银行得分与排序情况(见表2)。

表2 10家样本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AHP评价值及其排序

(三)各指标评分分析

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远高于地县级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地县级农商行中,广东省的顺德、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江苏省吴江、张家港等5家农商行。我们发现,农商行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当地经济发展越好,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优于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吴江、张家港、江南、常熟、顺德农商行都保持上升趋势,江阴和东莞农商行基本维持,大都市农商行除广州保持较好发展趋势外,北京和上海状况不佳,特别是北京农商行呈现负增长。可见地县级农商行成长性要优于大都市农商行。规模小、起点低,能更好与当地农户与小微企业实现金融供需对接,在满足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都市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及地县级农商行。现阶段,大都市农村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的绝对值,远高于地县级农商行,但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更优。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表现更突出,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而地县级农商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主要依托于当地特色中小企业的支持。

四、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以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第二,坚持以农村市场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农村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定位,以服务“三农”的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

第三,充分发挥小银行决策高效性和运营灵活性的优势,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与抗风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为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4)

金融脱媒指金融机构(特指商业银行)的非中介化,主要指国民经济生活中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逐步摆脱商业银行而自行完成资金交易从而达到投融资效果。包括资金的供给方不再把资金存入银行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投资来获取高额回报;资金的需求方不在一味的向商业银行借款,而是直接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来获取资金。因此可以推断,金融脱媒现象会造成商业银行存款转移和贷款需求减少,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媒介身份带来挑战,并促使银行加快角色转换。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提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货币市场广度和深度,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深化股票发审制度市场化改革,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市场。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法律法规。继续推动资产管理、外汇、黄金市场发展”。从此章内容可以看出,“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内容的实施将加速我国金融脱媒化的进程。

2012博鳌亚洲论坛上,诺亚财富董事长汪静波在“民间金融与银行业的开放”主题论坛上表示,在整个中国融资总量中银行贷款融资占到70%,发债融资大概占20%左右,发行股票融资占7%。对比美国的数据,银行的融资总量只占5%,企业债融资占到70%,股票发行融资占10%,因此,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是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为主,金融风险还主要集中在银行业。金融脱媒化是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十二五”规划的不断推进,在以政府作为直接融资发展的主推动力下,未来三四年将是我国金融脱媒趋势加速的阶段,资金脱离银行媒介将成为大势所趋。2011年,银行业是我国最赚钱的行业,行业中多一半的利润都来源于存贷利差,试想,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推进,银行只靠存贷利差就可获得超高利润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金融脱媒化将给银行业带来巨大地挑战,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对于银行业群体中,相对弱势的中小银行而言,应及早转变经营战略,尽快适应金融脱媒趋势加剧下的市场竞争。

一、金融脱媒的表现

1.储蓄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构成中的比重下降。节俭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攒钱是中国老百姓的一大爱好,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还没有股票市场,更没听说过基金,百姓家里的闲钱主要是存放银行和购买少量国库券,之后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诞生和发展,上市公司在增加,基金产品出现、黄金交易市场形成、艺术品交易市场形成等,老百姓的闲钱有了更多的去向。在追求家庭财务自由的过程中,家庭理财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在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情况下,家庭资产的配置更趋于多样化,“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成为人人皆知的家庭理财箴言。自此,储蓄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构成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千方百计吸收存款也成为一些银行尤其一些中小银行的头等大事。

2.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直接融资比例在上升。企业推崇规模效应,因此有必要进行负债经营,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没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因此银行贷款可以说是企业融资的唯一出路,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扩容,尤其是建立了创业板市场,为资质好的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平台,而且所融资金不需偿还也没有利息成本。另外,我国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债券市场,为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提供平台,此外,还有深不可测的民间借贷市场,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曾进行的一次民间借贷问卷调查中,有89%的家庭(或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由此可见,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不再是企业的唯一出路,直接融资的比例在上升,而且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5)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商业银行 ①(CommercialBank)是指从事吸收存款 、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 ,以获取利润为经营 目的的信用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11世纪 ,威尼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各 国商人很多,交易非常频繁 ,市场上货 币种类也非常多,繁杂的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阻碍了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为改变这种状况,一部分商人从商品贸易中分离出来,专门在商品贸易往来中对货币进行鉴别与衡量 ,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第二阶段 :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许多商人将 自己的货 币交给货币兑换商保管 ,货币兑换商开出的收据演变成早期“汇票”。货币兑换商在货币兑换业务基础上增加 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出现了货币经营业,货币经营业被认为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第三阶段 :银行业与银行的产生。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 Banca,意思是板凳 ,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 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 ,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货币经营商开始不满足在经营中收取手续费,而是想获得更多的收益 ,当他们利用积聚起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开展放贷等其他业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 6期我 国的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已经展开 ,按照国外银行混业经营的原则,商业银行可以涉足于证券、保险业 、养老基金 ,甚至是房地产市场 。如果我国还把商业银行的经营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在制度层面,这种竞争显然并不在一个层次上。第三,客户需求。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可为客户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客户在一家银行就可以享受到存款 、贷款 、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广泛的金融服务 ,不仅有利于节约时间、减少成本,而且也有利于抓住投资机会 ,增加收益。在 2003年 l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商业银行法》第 四十三条做出了修正 ,“商业银行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 向非 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也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预留了法律空间。

2.集 团化 经营

看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就不能不提我国商业银行可能选择的集团化经营 ,集团化经营除了提高混业经营的优势外 ,还可以在关闭重叠机构 精减管理部门、缩减开支等方面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有学者建议我国采用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实现银行业混业经营 ,因为虽然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 ,但 目前必须尊重我国还不具备混业经营条件的现实 ,作为中间模式的金融控股集团化综合经营将是现实选择。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 :政策性原因形成的金融控股集 团。因执行 1993年分业经营 、分业监管的政策 ,由原有 的混业经营企业分离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如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第二阶段 :产业集团、民营资本纷纷大举进入金融行业 ,朝金融控股集团方向发展 。招商局集 团、宝钢集团等 国有背景的产业集团通过人资银行 、证券 、保险等多种金融机构 ,有朝金融控股集团方向发展的倾向。除产业集团外 ,民营资本也曾试图打造金融控股集团 ,德隆系、万向系、希望系等曾经被认为是我国民营“金融控股集 团雏形”最突出的代表 。第三阶段 :由具备一定实力的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由产业集团、民营资本为主导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雏形”大多存在问题 :首先 ,它们拥有银行 、信托、保险的牌照较少 ,更多的是控股或拥有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 ;其次 ,它们对金融机构的持股基本上达不到控股 ;第三 ,它们大多并不具备对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先天的脆弱性加上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使得这些产业集团、民营资本大部分放弃了朝金融控股集团方向发展。我 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实力雄厚 ,最有可能采取集团化经营【7】。不远的将来 ,我 国的商业银行集团可从事银行 、证券投资 、信托 、保险、咨询 、信息服务的业务 ,这样 以银行业务为核心,依托商业银行网络优势,完善多元化业务平台,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 目标,实现商业银行 、保险、投行联动发展,商业银行就成为一个“大型连锁的金融超市”。

3.合作经营越来越多

未来的经济社会 ,竞争对手时常在某个时期会成为合作伙伴 ,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在我国商业银行领域也会频繁出现 。世界经济包括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背景下 ,面临的竞争 日趋激烈,面临的风险也 日趋增大 ,为避免竞争造成的两败俱伤,也为了分散较大的风险,它们可能采取合作经营。此外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趋同,也为它们进行合作打下基础。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受经济区域的限制问题 ,也为避免地方资金市场的弊端 ,及同业拆借在时间上对双方的不利 ,商业银行间合作的方式可能是跨经济区域的合作经营 嗍。此外 ,国内数家商业银行也可进行大合作 ,共同走出国门,必要时可到国际上寻求合作伙伴 ,开办真正的国际业务 ,比如“银团贷款”等,寻求利润的国际转化,这是全世界商业银行发展的共 同趋势 。

合作经营的另一个层面是产业资本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集团化的经营 ,而可能是商业银行通过参股的形式参与到产业资本 的利润分配中,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这可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但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主体之一,会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合作经营也是其发展的趋势。

4.虚 拟化经 营

随着网络技术和全球金融电子化高速发展 ,货币形态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电子化支付越来越成为 日常生活的主流 ,商业银行也可能逐渐虚拟化:实体机构可能逐步萎缩 ,而依托网络的电子银行发展规模将突飞猛进。

这是因为:第一 ,电子银行能给客户带来便捷 、高效和全天 24小时的金融服务 ;第二 ,银行出于成本考虑,推广自助服务 ,加速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从银行 自身业务发展趋势来看 ,银行基于成本的考虑正在将大量低端客户的低附加值业务(如小额现金存取款及第三方 中间业务 )转移到 自助服务终端上,这样就对电子银行设备产曹朝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预测3oo25O2ooⅡ150l0o50O量蚕 蚕 蚕 量 萤 量 蚕 蚕 萤年 份图 1 中国工商银行 2000---2010年企业网银客户数增长情况12 O0o100ooⅡ 80oo6O0o4ooO20ooO萤蚕量N蚕蚕N N 萤蚕N萤蚕萤年 份图 2 中国工商银行 200(t---2010年个人网银客户数增长情况30o250l 200皎 150l0o5OO年份图3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增长情况(金融创新 )、求快(网络银行),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银行业总体的发展趋势 。从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银行业的发展与经济贸易发展情况及科学技术的更新密切联系。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也必然符合这一规律 ,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测一些其发展的趋势。

1.混业经营仍是大势所趋

我国在 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中确立了严格 的分业经营原则,但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仍是大势所趋。这是因为:第一 ,内部冲动 。分业经营本意是防止风险的跨业传染 ,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 ,但把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证券业 、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就被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银行的风险反而会扩大。另外 ,逐利性要求也会促使商业银行有混业经营的冲动。第二 ,外部压力。

60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 6期

施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来,截至 2009年末 ,全国共有 148家村镇银行成立 ,尽管村镇银行扩张速度较快,但距离中国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9--2011年工作安排》设立 1027家村镇银行的目标却相距甚远。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2009年末 ,全国的 148家村镇银行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55亿元,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82亿元 ,多数机构 已实现赢利,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 良好 ,正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虽然我国的村镇银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弱小到壮大 ,一步一个脚印,它的发展代表了银行基层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3.业务趋 同化

2010年 5月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第六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主题演讲中表示 ,必须解决 中国商业银行在战略、产品、机构 、服务 、收入结构 、治理结构 、创新 、机制、文化 9大方面的趋 同问题 。这些趋同趋势演变下去 ,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出现“千行一面”的格局 ,不利于提升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不利于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撇开传统的银行业务 ,当前一个银行开办了新的业务 ,其他银行不久就会竞相开办相同的或相似的业务,各个银行的业务在趋同化。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 ,银行业务在不同地创新 ,而又不 断地趋 同。 ‘4.中间业务 比重 日益加 大在银行诸多的业务中,中间业务的比重逐步增大,各银行在这块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还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它在巩固传统业务同时 ,大力开拓现金管理 、投资银行 、资产托管和各类理财等高成长性 、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市场,形成了 9大类 400多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体系,中间业务收入由 1996年的19.4亿元增加到 2004年的 123亿元。2010年的各项中间业务仍保持迅猛增长势头 ,与 2009年相比,银行卡 、对公理财 、资产托管三项中间业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45.5%、55.0%、53.O%,见表 1。

表 1 中国工商银行 多项 中间业务增 长情况(单位 :人民币亿元 )5.不断开拓 个人 银行 业务在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中,银行强势与客户的弱势地位 已经在发生转变,客户选择银行的空间 日益扩大 。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客户群出现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客户结构出现高端 、中端 、低端的分化 ,自认客户的需求也就 日益多元化、个性化。2003年以来,我国的银行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国内商业银行贵宾理财领域的尝试 ,包括打造顶级的理财 团队,为私人客户提供证券 、保险、期货 、房地产投资甚至律师服务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理财服务等 ,为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奠定了基础。中国银行 的中银理财 、中国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理财中心 、中国工商银行 的理财金账户、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等各式各样的理财 中心(财富管理 中心 )都在 向私人银行业务挺进。目前我国正积极 向金融业混业经营方向靠拢,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 QDII境外理财业务 ,保险公司允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可参股和控股商业银行等,这些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 、个性化、复杂化的要求 [51。

6.电子银行发展 迅速

以中国银行为例 ,2010年中国银行加大了 自助设备投放力度 :2010年投放 自动取款机(ATM)2.4万台,比2009年的1.8万台增加了 33.6%;其网上银行也快速发展:2010年的个人网银客户数达到 25l4万户 ,比 2009年的 1254万户增加了 100.4%,2010年的企业网银客户数达 41.9万户 ,比2009年的 15.2万户增加了 176.2%。

我们再来看看 中国工商银行的情况,见图 1、图 2和图 3,可以清晰地看出电子银行发展之迅速。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预测

郑先炳总结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 5个趋势嘲,即:求大(收购兼并 )、求全(混业经营 )、求广(国际化 )、求新59务时,货币经营业便发展为银行业。1171年 ,威尼斯银行成立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 ①,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第四阶段: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及商业银行的产生。早期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 ,并带有高利贷性质 ,这一特点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17世纪 ,欧洲各 国纷纷要求降低利息率 ,使生息资本服务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 。1694年,英国国王帮助商人们在英格兰建起第一家现代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 ,它 以工商企业为主要业务对象,发放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贷款 ,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 的兴起,也标志着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在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下进行的,也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的大家庭 中逐步完善和壮大的。到 18世纪末和 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商业银行纷纷建立 ,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另外一些原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变为现代的商业银行 。随着信用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 ,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早期的商业银行 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 、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 、黄金买卖 、中长期贷款 、租赁 、信托 、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 ,如 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 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 、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 ,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史料记载 ,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 ,“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 ,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 、落后的状态。直到 1897年,我 国才出现了中国人 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 )。最早的国家银行是 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 ,后称大清银行 ,1911年辛亥革命后 ,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 1994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llJ。

二 、我 国商业银行现状 分析

我 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还有一些外资银行 ,从区域上可以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 )。从我国商业银行 当前发展状况看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

1.国际化步伐在加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要面对来 自全球同行的竞争 ,银行业与其他许多行业将不得不选择跨国经营。以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为例 :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 ,截至 2010年末 ,已在全球 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总数达到 203家 ,境外资产规模由 2009年的 522.1亿美元增加到 757-3亿美元 ,增加 了 45.1%圆;而中国银行 ,截至 2010年末 ,境外机构达 986家 ,海外资产 由 2009年 17568亿元增加到23283亿元,增加了 32.5%[31。

2.银行 基层化

如果说银行国际化是银行把触角向外延伸的话 ,那么银行基层化则是把触角向下延伸。众所周知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不平衡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十分薄弱。为进一步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这些地区金融机构的设立和金融业务的办理实施 了一些优惠政策。自银监会 2007年 1月发布并正式①世界上第一家银行究竟建立在哪一年,成立于何地,时于这个问题,史学界的看法很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1171年建立的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 ,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例如:美国《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的“银行业务”条就是这么写的。而有些学者却认为世界上第一家银行的建立要比这晓得多。

58曹朝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预测生大量的需求。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上也印证了之一趋势。可以想象 ,随着无现金社会 的到来 ,货币的不断数字化 ,现有商业银行在具有一定经营实体和支付终端的基础上 ,大部分业务会在虚拟的网络上开展。

5.银行 垄断局面会逐 步改观

我国银行业 中存在 的垄断现象饱受诟病,曾有学者举例 ,有消费者在商业银行存款 100元 ,9年后只剩 60多元。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收取了占存款总额近 40%的费用作为手续费。这样的收费标准 ,肯定令国外的同行们瞠 目结舌 。至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何敢于如此肆无忌惮 ,不仅费用繁多而且说涨就涨 ,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垄断 。但我国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会逐步改观,这是因为:第一,我国银行的数量在增加 ,银行业除了四大商业银行以外 ,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 ,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还有一大批外资银行 ,竞争在逐步加剧 ,激烈的竞争会消除垄断 ;第二,美国有反托拉斯法的规定 ,我国也在制定出台类似反垄断的政策法规,鼓励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监管的主要方向。我国银行业中的一家独大的现象不会出现 ,几家垄断的局面也不允许产生。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发展;金融机构;电子银行 ;国际化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 ,货币、信用 、银行等金融因素已经完全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且各个金融因素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可以说 ,生活在 当今社会 ,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考虑金融因素的影响。金融体系一旦运转失灵 ,必然会危及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 ,引发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甚至会爆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历史不断证明,在几次大的世界经济危机 中,都先是金融危机爆发 ,而后开始扩散 ,最终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和萧条。在诸多金融因素中,金融机构 ,尤其是作为金融机构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经济肌体的作用力更是不容忽视。伴随着技术更新步伐的 13益加快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将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会有哪些发展的新特点,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商业银行 ①(commercialbank)是指从事吸收存款 、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 ,以获取利润为经营 目的的信用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11世纪 ,威尼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各 国商人很多,交易非常频繁 ,市场上货 币种类也非常多,繁杂的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阻碍了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为改变这种状况,一部分商人从商品贸易中分离出来,专门在商品贸易往来中对货币进行鉴别与衡量 ,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第二阶段 :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许多商人将 自己的货 币交给货币兑换商保管 ,货币兑换商开出的收据演变成早期“汇票”。货币兑换商在货币兑换业务基础上增加 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出现了货币经营业,货币经营业被认为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第三阶段 :银行业与银行的产生。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 banca,意思是板凳 ,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 bank,意思为存放钱的柜子 ,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货币经营商开始不满足在经营中收取手续费,而是想获得更多的收益 ,当他们利用积聚起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开展放贷等其他业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 6期我 国的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已经展开 ,按照国外银行混业经营的原则,商业银行可以涉足于证券、保险业 、养老基金 ,甚至是房地产市场 。如果我国还把商业银行的经营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在制度层面,这种竞争显然并不在一个层次上。第三,客户需求。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可为客户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客户在一家银行就可以享受到存款 、贷款 、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广泛的金融服务 ,不仅有利于节约时间、减少成本,而且也有利于抓住投资机会 ,增加收益。在 2003年 l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商业银行法》第 四十三条做出了修正 ,“商业银行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 向非 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也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预留了法律空间。

2.集 团化 经营

看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就不能不提我国商业银行可能选择的集团化经营 ,集团化经营除了提高混业经营的优势外 ,还可以在关闭重叠机构 精减管理部门、缩减开支等方面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有学者建议我国采用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实现银行业混业经营 ,因为虽然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 ,但 目前必须尊重我国还不具备混业经营条件的现实 ,作为中间模式的金融控股集团化综合经营将是现实选择。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 :政策性原因形成的金融控股集 团。因执行 1993年分业经营 、分业监管的政策 ,由原有 的混业经营企业分离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如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第二阶段 :产业集团、民营资本纷纷大举进入金融行业 ,朝金融控股集团方向发展 。招商局集 团、宝钢集团等 国有背景的产业集团通过人资银行 、证券 、保险等多种金融机构 ,有朝金融控股集团方向发展的倾向。除产业集团外 ,民营资本也曾试图打造金融控股集团 ,德隆系、万向系、希望系等曾经被认为是我国民营“金融控股集 团雏形”最突出的代表 。第三阶段 :由具备一定实力的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由产业集团、民营资本为主导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雏形”大多存在问题 :首先 ,它们拥有银行 、信托、保险的牌照较少 ,更多的是控股或拥有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 ;其次 ,它们对金融机构的持股基本上达不到控股 ;第三 ,它们大多并不具备对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先天的脆弱性加上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使得这些产业集团、民营资本大部分放弃了朝金融控股集团方向发展。我 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实力雄厚 ,最有可能采取集团化经营【7】。不远的将来 ,我 国的商业银行集团可从事银行 、证券投资 、信托 、保险、咨询 、信息服务的业务 ,这样 以银行业务为核心,依托商业银行网络优势,完善多元化业务平台,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 目标,实现商业银行 、保险、投行联动发展,商业银行就成为一个“大型连锁的金融超市”。

3.合作经营越来越多

未来的经济社会 ,竞争对手时常在某个时期会成为合作伙伴 ,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在我国商业银行领域也会频繁出现 。世界经济包括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背景下 ,面临的竞争 日趋激烈,面临的风险也 日趋增大 ,为避免竞争造成的两败俱伤,也为了分散较大的风险,它们可能采取合作经营。此外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趋同,也为它们进行合作打下基础。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受经济区域的限制问题 ,也为避免地方资金市场的弊端 ,及同业拆借在时间上对双方的不利 ,商业银行间合作的方式可能是跨经济区域的合作经营 嗍。此外 ,国内数家商业银行也可进行大合作 ,共同走出国门,必要时可到国际上寻求合作伙伴 ,开办真正的国际业务 ,比如“银团贷款”等,寻求利润的国际转化,这是全世界商业银行发展的共 同趋势 。

合作经营的另一个层面是产业资本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集团化的经营 ,而可能是商业银行通过参股的形式参与到产业资本 的利润分配中,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这可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但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主体之一,会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合作经营也是其发展的趋势。

4.虚 拟化经 营

随着网络技术和全球金融电子化高速发展 ,货币形态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电子化支付越来越成为 日常生活的主流 ,商业银行也可能逐渐虚拟化:实体机构可能逐步萎缩 ,而依托网络的电子银行发展规模将突飞猛进。

这是因为:第一 ,电子银行能给客户带来便捷 、高效和全天 24小时的金融服务 ;第二 ,银行出于成本考虑,推广自助服务 ,加速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从银行 自身业务发展趋势来看 ,银行基于成本的考虑正在将大量低端客户的低附加值业务(如小额现金存取款及第三方 中间业务 )转移到 自助服务终端上,这样就对电子银行设备产曹朝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预测3oo25o2ooⅱ150l0o50o量蚕 蚕 蚕 量 萤 量 蚕 蚕 萤年 份图 1 中国工商银行 2000---2010年企业网银客户数增长情况12 o0o100ooⅱ 80oo6o0o4ooo20ooo萤蚕量n蚕蚕n n 萤蚕n萤蚕萤年 份图 2 中国工商银行 200(t---2010年个人网银客户数增长情况30o250l 200皎 150l0o5oo年份图3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增长情况(金融创新 )、求快(网络银行),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银行业总体的发展趋势 。从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银行业的发展与经济贸易发展情况及科学技术的更新密切联系。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也必然符合这一规律 ,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测一些其发展的趋势。

1.混业经营仍是大势所趋

我国在 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中确立了严格 的分业经营原则,但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仍是大势所趋。这是因为:第一 ,内部冲动 。分业经营本意是防止风险的跨业传染 ,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 ,但把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证券业 、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就被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银行的风险反而会扩大。另外 ,逐利性要求也会促使商业银行有混业经营的冲动。第二 ,外部压力。

60保定学院学报 2011年第 6期

施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来,截至 2009年末 ,全国共有 148家村镇银行成立 ,尽管村镇银行扩张速度较快,但距离中国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9--2011年工作安排》设立 1027家村镇银行的目标却相距甚远。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2009年末 ,全国的 148家村镇银行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55亿元,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82亿元 ,多数机构 已实现赢利,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 良好 ,正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虽然我国的村镇银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弱小到壮大 ,一步一个脚印,它的发展代表了银行基层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3.业务趋 同化

2010年 5月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第六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主题演讲中表示 ,必须解决 中国商业银行在战略、产品、机构 、服务 、收入结构 、治理结构 、创新 、机制、文化 9大方面的趋 同问题 。这些趋同趋势演变下去 ,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出现“千行一面”的格局 ,不利于提升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不利于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撇开传统的银行业务 ,当前一个银行开办了新的业务 ,其他银行不久就会竞相开办相同的或相似的业务,各个银行的业务在趋同化。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 ,银行业务在不同地创新 ,而又不 断地趋 同。 ‘4.中间业务 比重 日益加 大在银行诸多的业务中,中间业务的比重逐步增大,各银行在这块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还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它在巩固传统业务同时 ,大力开拓现金管理 、投资银行 、资产托管和各类理财等高成长性 、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市场,形成了 9大类 400多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体系,中间业务收入由 1996年的19.4亿元增加到 2004年的 123亿元。2010年的各项中间业务仍保持迅猛增长势头 ,与 2009年相比,银行卡 、对公理财 、资产托管三项中间业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45.5%、55.0%、53.o%,见表 1。

表 1 中国工商银行 多项 中间业务增 长情况(单位 :人民币亿元 )5.不断开拓 个人 银行 业务在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中,银行强势与客户的弱势地位 已经在发生转变,客户选择银行的空间 日益扩大 。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客户群出现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客户结构出现高端 、中端 、低端的分化 ,自认客户的需求也就 日益多元化、个性化。2003年以来,我国的银行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国内商业银行贵宾理财领域的尝试 ,包括打造顶级的理财 团队,为私人客户提供证券 、保险、期货 、房地产投资甚至律师服务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理财服务等 ,为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奠定了基础。中国银行 的中银理财 、中国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理财中心 、中国工商银行 的理财金账户、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等各式各样的理财 中心(财富管理 中心 )都在 向私人银行业务挺进。目前我国正积极 向金融业混业经营方向靠拢,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 qdii境外理财业务 ,保险公司允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可参股和控股商业银行等,这些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 、个性化、复杂化的要求 [51。

6.电子银行发展 迅速

以中国银行为例 ,2010年中国银行加大了 自助设备投放力度 :2010年投放 自动取款机(atm)2.4万台,比2009年的1.8万台增加了 33.6%;其网上银行也快速发展:2010年的个人网银客户数达到 25l4万户 ,比 2009年的 1254万户增加了 100.4%,2010年的企业网银客户数达 41.9万户 ,比2009年的 15.2万户增加了 176.2%。

我们再来看看 中国工商银行的情况,见图 1、图 2和图 3,可以清晰地看出电子银行发展之迅速。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预测

郑先炳总结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 5个趋势嘲,即:求大(收购兼并 )、求全(混业经营 )、求广(国际化 )、求新59务时,货币经营业便发展为银行业。1171年 ,威尼斯银行成立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 ①,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第四阶段: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及商业银行的产生。早期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 ,并带有高利贷性质 ,这一特点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17世纪 ,欧洲各 国纷纷要求降低利息率 ,使生息资本服务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 。1694年,英国国王帮助商人们在英格兰建起第一家现代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 ,它 以工商企业为主要业务对象,发放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贷款 ,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 的兴起,也标志着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在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下进行的,也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的大家庭 中逐步完善和壮大的。到 18世纪末和 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商业银行纷纷建立 ,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另外一些原有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变为现代的商业银行 。随着信用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 ,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早期的商业银行 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 、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 、黄金买卖 、中长期贷款 、租赁 、信托 、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 ,如 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 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 、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 ,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史料记载 ,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 ,“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 ,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 、落后的状态。直到 1897年,我 国才出现了中国人 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 )。最早的国家银行是 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 ,后称大清银行 ,1911年辛亥革命后 ,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 1994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llj。

二 、我 国商业银行现状 分析

我 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还有一些外资银行 ,从区域上可以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 )。从我国商业银行 当前发展状况看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

1.国际化步伐在加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要面对来 自全球同行的竞争 ,银行业与其他许多行业将不得不选择跨国经营。以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为例 :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 ,截至 2010年末 ,已在全球 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总数达到 203家 ,境外资产规模由 2009年的 522.1亿美元增加到 757-3亿美元 ,增加 了 45.1%圆;而中国银行 ,截至 2010年末 ,境外机构达 986家 ,海外资产 由 2009年 17568亿元增加到23283亿元,增加了 32.5%[31。

2.银行 基层化

如果说银行国际化是银行把触角向外延伸的话 ,那么银行基层化则是把触角向下延伸。众所周知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不平衡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十分薄弱。为进一步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这些地区金融机构的设立和金融业务的办理实施 了一些优惠政策。自银监会 2007年 1月发布并正式①世界上第一家银行究竟建立在哪一年,成立于何地,时于这个问题,史学界的看法很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1171年建立的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 ,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例如:美国《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的“银行业务”条就是这么写的。而有些学者却认为世界上第一家银行的建立要比这晓得多。

58曹朝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预测生大量的需求。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上也印证了之一趋势。可以想象 ,随着无现金社会 的到来 ,货币的不断数字化 ,现有商业银行在具有一定经营实体和支付终端的基础上 ,大部分业务会在虚拟的网络上开展。

5.银行 垄断局面会逐 步改观

我国银行业 中存在 的垄断现象饱受诟病,曾有学者举例 ,有消费者在商业银行存款 100元 ,9年后只剩 60多元。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收取了占存款总额近 40%的费用作为手续费。这样的收费标准 ,肯定令国外的同行们瞠 目结舌 。至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何敢于如此肆无忌惮 ,不仅费用繁多而且说涨就涨 ,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垄断 。但我国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会逐步改观,这是因为:第一,我国银行的数量在增加 ,银行业除了四大商业银行以外 ,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 ,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还有一大批外资银行 ,竞争在逐步加剧 ,激烈的竞争会消除垄断 ;第二,美国有反托拉斯法的规定 ,我国也在制定出台类似反垄断的政策法规,鼓励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监管的主要方向。我国银行业中的一家独大的现象不会出现 ,几家垄断的局面也不允许产生。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7)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加深,外资银行开始不断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从分业管制向混合经营模式转变,并开始大规模的涌入中国银行市场,与国内银行业展开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更为激烈的的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危机。其实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带给我们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必然会催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将会从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以经济的均衡发展为制定了银行经营转型的科学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个性化服务,促进综合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战略定位不够明确,优势不突出,营销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品种少,质量低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经营的是存贷款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业务等高科技、高收益、功能全的中间业务很少,并且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很慢,对业务产品的创新水平都相对较低,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存款,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自由资本率低,存在着高额的不良资产现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性。

(二)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小,实力有限,既无法与四大国内银行平等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产权结构上,由于产权主体具有单一性和不可交易性,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缺位,经济效率较低,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赢利点,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三)服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水平上与国外银行存在极大的差距,对银行的优质客户和优质资产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商业银行的综合化服务水平较差。同时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客户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不可能使银行与客户增加了解和联系,使商业银行错失投资、增加收益的机会。

(四)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较为短缺,导致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法提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网络银行经营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跨国经营规模,这也是高素质金融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经营上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

一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能化。面对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的重要趋势是从专业化向全能化方向发展,将会采取混业经营的模式,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进行金融创新,使客户能够享受到存、贷款,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广泛的金融服务。

二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业务日趋完善,将会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大对跨国银行的设置的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增设大量的海外分支机构,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区于国际化,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是,商业银行发展的规模化。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规模经济是商业银行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从而使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加大,向世界范围内集中和垄断,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全球金融业版图扩张竞争中抢先一步。

四是,商业银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营方向由传统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

(一)明确市场定位,加快推进转型

市场定位是企业竞争的赢利点。为此,商业银行面对国内外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新的审视和衡量,根据不同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按照“适度、理性、有效”的原则,有选择地开拓业务空间,并更加重视基础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银行还要进行对经济资本的优化配置,加强对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的管理,大力推进引言业务资源的管理改革,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赢得更多的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

(二)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混业经营模式

为了使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向全球金融机构发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所拥有的一批优质客户群体优势,采用多种手段推进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开发出适应新兴市场经济的金融工具,采取渐进的原则,保证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顺利转变,为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化金融接轨打好有利基础。

(三)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技能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扩大规模生产,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要通过对银行产业的业务创新和扩展,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丰富银行金融品种,经营方式要从以储蓄存款为主向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资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及中间业务综合经营转变,并以做大做强资产业务和理财业务为手段,带动个人银行业务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为不同客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四)重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对社会各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无外乎是一把有利的竞争武器。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使金融机构的创新成为可能。商业银行可以设置网上银行业务,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进行个人业务存储、网络购物支付、引用卡业务办理等等,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务,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五)重视对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的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跨国银行的增设都需要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支持和管理。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扩宽招聘渠道,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技术,而且还能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定期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有利人力基础。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将会向着全能化、国际化、规模化、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将会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化经济发展进行接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地位,同时这种发展趋势也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改革,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从而使商业银行在科学的发展战略中稳健经营,更好的应对金融风险,使商业银行获取更高的赢利点,提升银行业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宏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0;(29):12-13.

[2]高自强;张明贵;;中小银行经营转型的趋势[J];中国金融;2011;(04):17-18.

[3]李钧锋;陆晖明;丁全喜;陈志英;徐君;;天津市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J];华北金融;2012;(05):10-11.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8)

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做呢?是不顾其他国家的情况,只是固守自己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跟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立即停止自己的银行体系建设,追求全新的电子银行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一、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

1.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支付体系与其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领域一旦出现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就会出现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调剂资金余缺是银行的基本职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必将会出现规模更大的资金流,运用传统的货币支付体系将会产生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经济金融市场的顺利运行要求电子银行这一新的支付体系来满足更大的资金支付和转移。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这就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金融也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无论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还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开放方向,其趋势都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各种基础金融服务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会使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是金融服务网络化,这一趋势促使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

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是推动金融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也大大便利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形成了灵敏的国际信息网络,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今年来不断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国内的银行业服务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水泥加板凳式"的服务①,如果中国金融业要想在融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自身的网络信息建设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4.电子银行的优势

第一,没有分支机构,具有费用开支少、服务功能全、业务市场大等优势。而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将这种优势转换为客户的低成本服务优势;第二,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优势。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第三,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具有实时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网上银行日渐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二、中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

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技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依然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银行的要求

金融机构经营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完善的信用为基础。人们都知道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加冲击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业务就要求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现在还不存在完整的信用体系,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客户提出的信用交易结算方式,个人之间的小额交易更加的倾向于现金交易等传统的交易方式。这就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制约。

2.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这里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发展电子银行必须的网络软件和硬件设施。中国目前有一些非电子化网点以及众多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还存在低档次重复投入,运行成本高服务效益差的问题。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中国电子银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造成资金在线支付的滞后,部分客户在网上交易时仍不得不采用"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办法。虽然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构架和服务内容上仍然离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中国在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网络设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3.网络安全是个大问题

金融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电子银行网络化经营更加要求经营机构提起高度的重视。由于技术开发的特殊性,电子银行面临如计算机网络病毒、网上犯罪以及软件运行等风险。计算机病毒可能毁掉整个系统,网上黑客可能破坏网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电子银行的安全营运。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电子银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应规定。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如密码的保管和定期更换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灾难备份、病毒防范等等。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必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网络安全同样是中国发展电子银行面临的大问题。

4.法律法规难以严格约束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监管措施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电子银行是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挑战,各项法律建设要重新开始,所以必定存在法律建设,监管方面的问题,如对电子银行的设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刚刚出台,还不完善;电子资金的转移和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如何用法律保障,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及可依法性均需进一步明确。超级秘书网

三、最后的结论

中国要建立自己完善的电子银行系统,这已经是不能改变的。要认清自身面临的制约条件,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银行发展模式,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和安全监控技术,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只要中国突破面临的制约条件,电子银行的建设必将赶超其他的发达国家。CNAPS②的建设已经为中国电子银行系统的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注释

①水泥加板凳的服务就是国内银行的服务地点局限于水泥建筑的营业大厅,客户到营业厅办理业务,先排队,然后坐到柜台前跟里面的服务员交流。

②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NationalAutomaticPaymentSystem。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它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两个应用系统组成。

参考文献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9)

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做呢?是不顾其他国家的情况,只是固守自己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跟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立即停止自己的银行体系建设,追求全新的电子银行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一、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

1.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支付体系与其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领域一旦出现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就会出现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调剂资金余缺是银行的基本职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必将会出现规模更大的资金流,运用传统的货币支付体系将会产生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经济金融市场的顺利运行要求电子银行这一新的支付体系来满足更大的资金支付和转移。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这就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金融也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无论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还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开放方向,其趋势都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各种基础金融服务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会使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是金融服务网络化,这一趋势促使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

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是推动金融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也大大便利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形成了灵敏的国际信息网络,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今年来不断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国内的银行业服务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水泥加板凳式"的服务①,如果中国金融业要想在融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自身的网络信息建设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4.电子银行的优势

第一,没有分支机构,具有费用开支少、服务功能全、业务市场大等优势。而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将这种优势转换为客户的低成本服务优势;第二,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优势。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第三,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具有实时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网上银行日渐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二、中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

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技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依然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银行的要求

金融机构经营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完善的信用为基础。人们都知道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加冲击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业务就要求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现在还不存在完整的信用体系,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客户提出的信用交易结算方式,个人之间的小额交易更加的倾向于现金交易等传统的交易方式。这就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制约。

2.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这里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发展电子银行必须的网络软件和硬件设施。中国目前有一些非电子化网点以及众多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还存在低档次重复投入,运行成本高服务效益差的问题。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中国电子银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造成资金在线支付的滞后,部分客户在网上交易时仍不得不采用"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办法。虽然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构架和服务内容上仍然离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中国在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网络设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3.网络安全是个大问题

金融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电子银行网络化经营更加要求经营机构提起高度的重视。由于技术开发的特殊性,电子银行面临如计算机网络病毒、网上犯罪以及软件运行等风险。计算机病毒可能毁掉整个系统,网上黑客可能破坏网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电子银行的安全营运。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电子银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应规定。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如密码的保管和定期更换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灾难备份、病毒防范等等。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必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网络安全同样是中国发展电子银行面临的大问题。超级秘书网

4.法律法规难以严格约束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监管措施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电子银行是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挑战,各项法律建设要重新开始,所以必定存在法律建设,监管方面的问题,如对电子银行的设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刚刚出台,还不完善;电子资金的转移和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如何用法律保障,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及可依法性均需进一步明确。

三、最后的结论

中国要建立自己完善的电子银行系统,这已经是不能改变的。要认清自身面临的制约条件,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银行发展模式,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和安全监控技术,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只要中国突破面临的制约条件,电子银行的建设必将赶超其他的发达国家。CNAPS②的建设已经为中国电子银行系统的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注释

①水泥加板凳的服务就是国内银行的服务地点局限于水泥建筑的营业大厅,客户到营业厅办理业务,先排队,然后坐到柜台前跟里面的服务员交流。

②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NationalAutomaticPaymentSystem。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它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两个应用系统组成。

参考文献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10)

一、前言

今年9月1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规划》的以及当前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这是中西方学者对商业银行所下定义的概括)。而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业改革至关重要的对象之一,本文通过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经营状况,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发展和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影响,着重从《规划》的提出和、利率市场化、电子虚拟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脱媒四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和改革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至今,从最初1995年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到后来严格的分业体制模式成为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障碍,在分业监管下开始混业经营的尝试,银行与同业间的合作与深化,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开始各种其他金融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可涉足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等,使得银行资金能够跨市场流动。混业经营发展至今,银行业务也从最初单纯的存贷款、转账结算等传统业务发展为包含资金类业务、融资类业务、中间类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和创新类业务等多种业务类型,并不断加以丰富。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进驻、抢滩中国市场,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纷纷呈现出业务趋同化、中间业务比重上升、个人银行业务比重上升、电子银行发展迅速等特点。竞争的日益激烈无疑对各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大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相对的也承受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一)《规划》提出和带来的影响

“一行三会”和外汇局共同编制的《规划》的提出和,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勾勒出未来五年我国金融业发展全景图。

从《规划》第五章提出的六方面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革方向来看,未来金融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规划》强调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利率市场化问题给予明确,同时,《规划》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也表述得很清晰。《规划》在讨论利率市场化时,主要涉及到三个部分,即完善基准利率并扩大应用;提出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这实际上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强调了完善宏观层面的利率调控体系以及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这些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2.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规划》强调要“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这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人民币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强市场在进一步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的作用。

3.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规划》对不同方面问题的开放层次和程度界定很明确。《规划》提出“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明确了未来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为“基本可兑换”;而在证券投资方面,《规划》则表述得更为审慎和稳妥,指出要“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这些都是以我国金融环境与市场的稳定为基础的,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中的稳定过渡与发展。

4.在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规划》很有新意地提出“推进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研究国家对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合理持股比例,完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就此,专家表示,这个改革其实很有必要,也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规模都很大,只要腾挪一定比例的资金出来,就可以有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发挥更大的资金效用,同时适当调整持股比例也不会对这些机构的国有控股特点造成影响,所以从这方面提出改革,实际上很可行。

同时,在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方面,《规划》也明确了两大方向,一是要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二是要引导试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比较优势选择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

5.在引导民间资本方面,《规划》鼓励民资参与金融改制。《规划》明确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这不仅为民间资本未来发展“正了名”,也指明了其在我国金融服务领域发展的路径和方向,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

前文提到的《规划》中强调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今年中国人民银行接连推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举措,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场革命,尤其是对中小银行而言,更是影响巨大。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改变传统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作为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来源的模式,因为利率市场化以后,客户对于存贷款利率的选择就可以做到“货比三家”,而各家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就不得不缩小利差以争夺客户资源,尽管也可以从服务、产品等其他方面来留住客户,但不可否认,存贷款利差是吸引与留住客户的主要方面。同时,商业银行也需要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方面进行权衡,就存贷款利差做出选择。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将引起各家商业银行其市场结构的改变。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占有优势的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情况下,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银行的实力、信誉、存贷款利率报价水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等都将成为银行业竞争的关键。从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美国银行数量呈持续下降中,我们可以看到,优胜劣汰是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主旋律。

(三)电子虚拟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在生活中多方面的应用推广,银行业务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业务正面临着移动支付、“人人贷”等新兴业务的冲击,网上银行正在取代物理网点,银行呈现“全能”的综合化经营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足不出户转账付款,网上银行取代物理网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办理转账付款、缴费、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不再需要到柜台排队办理,借助互联网的发展,网上金融对传统网点有超过90%功能的替代效用。虚拟渠道打破了传统的区域分割,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2.随时随地手机付款,移动支付取代传统支付。所谓移动支付,就是指银行客户将账户与手机绑定,从而实现随时随地转账消费。移动支付的兴起,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手机上网普及密切相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由此可见,虽然商业银行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科技进步能够改变社会需求,进而也能改变银行的服务功能,如果银行能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就会面临非常广阔的市场。

3.享受一站式服务,银行呈现全能化特征。随着金融市场以及客户需求多元化的发展,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正在出现交叉、合作乃至竞争的态势,银行综合化发展势不可挡。实际上,当前中国银行业早已显现出全能化的发展趋势。许多银行拥有保险、基金、信托、证券等多个金融牌照,并发展理财、投行、国际业务等多种业务。未来不同的产品、服务将更进一步整合在银行业的金融服务中,形成银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

(四)金融脱媒形势带来的影响

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绕过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直接由资金的供给方流向资金的需求方,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在经济市场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管制放松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可避免出现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这对于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尤其是对公业务,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当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对于大中型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金融脱媒使得大型客户的有效信贷需求日渐减少,贷款利润空间不断降低,在这种趋势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一是小企业客户分布广泛,风险集中度低;二是小企业股权结构简单,资金链条较清晰,融资需求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期限短,金额不大,累积信贷风险的可能性较小,一般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三是小企业经营灵活,行业分布广泛;四是小企业业务风险溢价能力高,银行在融资价格方面有较大的主动权和议价空间,利率通常上浮,能够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

同时虽然金融脱媒趋势明显,但大客户仍是商业银行最为重要的优质客户群体,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对大客户仍然要持续加大营销力度,将融资与融智并重,既要发展信贷业务,也要重点加强新产品、新业务的营销,满足客户投资银行、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融智业务的需求,寻求与大客户在资金、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为商业银行拓展大企业业务创造良好的机会。

四、结语

从以上四个方面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将呈现国际化、集团化、虚拟化、垄断性逐步弱化等特点。

首先,国际化趋势。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不仅推动大量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也将引导我国的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其次,在竞争的浪潮中,商业银行的业务将日趋综合化、多样化,使得银行的规模日趋扩大,呈集团化趋势。再者,科技手段的日益发达,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载体,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的创新,及其功能的完善,使得未来银行业将出现虚拟化的趋势。最后,由于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银行的垄断地位将逐步变为以买方地位为主,目前商业银行的竞争就已经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地位。

参考文献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篇(11)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SWOT模型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一、引言

本文所研究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末,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共159家,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7家。2011年全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份额的23.9%,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仅次于大型商业银行,占比为15.6%;平均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以下,整体资本充足率超过11%,平均拨备覆盖率达270%,监管评级全部达到4级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必然要求其经营思路和模式作出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转型是大势所趋。同时,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品牌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革,要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实现稳健发展,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加快调整过度依赖信贷规模、利差的业务模式,加快优化过度依赖外源资本补充的资产结构,加快实现自身盈利的经济效益与服务地方的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为三大转型目标,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一)优势分析(S)

1、针对市场变化进行组织和流程再造更为快捷。中小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管理链条相对较短,决策机制更为灵活,容易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2、导向型产品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强。一方面拥有学历较高、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储备队伍。这一优势直接决定其在经营理念、创新能力、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未来潜在竞争力;另一方面注重利用金融创新来服务不同层面客户的特定金融需求。

3、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中小商业银行较早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其在信用风险文化营造过程中更早地与国际接轨,在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起点较高。

(二)劣势分析(W)

1、特色化战略规划缺位导致业务重心严重趋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多热衷于争夺现有优质客户资源,以期短期内迅速“做大做强”,往往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长期战略规划,导致“傍生”于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中小银行在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品牌地位等方面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处于弱势,趋同的业务结构使其后续增长乏力。

2、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实力相对较弱,大多未上市,资本补充渠道有限,流动性风险势必早于大型商业银行显现。

3、管控市场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一方面资金价格管理能力备受考验;另一方面对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机会分析(O)

1、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中小、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快速上升。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线,拟围绕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如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思路,都将为中小商业银行扩大潜在价值客户群、拓宽多元金融业务提供空间。一是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加速发展,预计未来新兴中小企业将大量涌现,融资需求将大幅增长;二是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制造业、化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不但要求信贷投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势,也对改革传统信贷管理体制和评估标准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信贷业务结构将进一步重组和优化。

2、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多元化。随着社会财富的日益积累和金融市场的深化,中产阶层逐步壮大,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这势必将催生中小商业银行创新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消费信贷等业务发展的积极性,中小商业银行存在抢先占领相关市场的潜在优势。

(四)威胁分析(T)

1、货币政策从紧和资本监管趋严。一是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自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10次上调准备金率、4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国际资本约束趋严。要求商业银行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7%、8.5%和10.5%。随着货币和资本监管约束政策趋紧,信贷高速扩张与有限的资本补充渠道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目前,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比快速攀升,流动性比例快速下降,甚至出现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等违规行为。此外,随着流动性趋紧,在流动性宽裕时期企业运营中被掩盖的矛盾和问题可能逐步暴露,银行信贷资产收益存在被不良侵蚀的可能。中小银行面临两难境地:要么减少信贷投放,从而导致利润减少;要么以更高的成本补充资本来支撑信贷快速增长。

2、“金融脱媒化”削弱银行融资中介功能。随着直接融资市场兴起的资本性脱媒与第三方支付工具快速发展的技术性脱媒,弱化了银行融资中介功能,大型垄断企业在交易中将掌握更多话语权,这对于网点和业务量相对较少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其业务空间、客户空间和盈利空间都将面临进一步压缩的威胁。

3、“利率市场化”加大整体运营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利差平均水平在2.5%左右,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为3.06%,较之国际平均水平调整空间较大。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甚至出现银行倒闭增加现象,主要集中于中小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目前依赖存贷差的情况较为严重。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选择

根据上述对中小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并鉴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程度,可将中小商业银行分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根植于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战略转型模式。

(一)增长型战略(SO)。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向专业化特色银行转变。依据国际经验进行分析,在资本约束趋严的现状下,转变规模扩张的经营思路,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中小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在资本实力、治理结构、客户资源、社会声誉等方面都强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各自具有的部分特色化产品已深入人心,具备向专业化发展的潜力。鉴于此,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可着眼于业务及流程对客户价值贡献的大小,进行价值链模块化重构,突出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模块,最终实现价值链专业化和价值增值。一方面将一些低附加值、不再能体现领先优势的、不符合宏观经济发展大势的业务,部分信息技术和标准化业务进行外包处理,将银行从不在行、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特别关注和培育在价值链关键环节上获得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查找自身潜在的特色领域和优势环节、产品,明确专业化定位方向。

(二)扭转型战略(WO)。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向立足客户增值最大化的零售银行转变。当前跨区域化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随着区域化扩张,经营地域限制被打破,业务和客户多元化成为可能。但由于目前该类银行鲜有“拳头化”的特色产品,客户忠诚度不高,亟须细分市场客户,完善客户经营。因此,专注于实现客户增值最大化的扭转型战略是此类银行当下实现战略转型的首选。一是细分市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产品。采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详细记录客户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分析客户银行生命周期、生活需求、消费偏好、资金运用习惯等,预测其未来购买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倾向;二是掌握客户特征,建立客户分层经营模式。如中型客户大部分是未来贷款主体,但对价格和贷款条件敏感,要求银行提升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小型客户需求特点是“额度小、频率高、要求急”,风险较大,交易成本较高,但对于价格和贷款条件不太敏感,银行可建立专门流程来保证其效率要求,通过科学定价来覆盖风险和成本,并进行专业化营销。

(三)多种经营战略(ST)。根植于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向服务小企业和居民的社区银行转变。考虑到我国部分尚未跨区经营的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一方面规模较小、产品较少,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不具备综合性经营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植根当地,大多与政府、各类组织、当地企业关系密切,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户关系和多种信息渠道。可通过多种经营型战略,努力做精、做细、做深、做透本地市场,发展成为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小企业和居民的社区银行。一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渠道;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家庭型便捷银行”;三是实现战略联盟。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已告别“规模跃进”,步入“深度转型”阶段。纵观全局,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既有适宜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个人财富管理需求增加等外部机会的创新实力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在经济金融等宏观政策转向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资本实力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业务结构同质同类化发展的挑战。为此,各中小商业银行应以“服务中小”为根本出发点,直面机遇与挑战,根据自身规模实力、发展现状、产品服务水平、经营管控能力等实际情况,分别选择以差异化为特征的专业化增长型战略、以客户增值最大化为特征的扭转型战略、以立足社区居民为特征的多种经营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推进自身的战略转型中完成发展的华丽转身。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学敏.中国商业银行的能力构造[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