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4 08:24:58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1)

1 审核的定义及理解

(1)审核(audit)的定义。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审核的理解。①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手段,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②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如:确定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③审核准则是审核的依据。审核准则(auditcriteria)是“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通常可以是: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是外审依据的主要准则。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程序和其他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是组织根据iso 9001:2000的要求编制的文件。它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作的指导,一旦就是组织质量管理的法规,它们是内审依据的主要准则。另外质量方针、目标、政策、承诺等是重要的审核准则,它们一般反映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④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

审核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即审核方分类法,审核对象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不同场合,不同的目的应选择不同类型. 按审核方分类法可以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即分别是由实验室本身,组织的相关方(顾客即委托方)和外部独立的组织(中间机构)进行的审核,其中由实验室本身进行的审核又称之为内部审核,简称为内审,内审的结果可以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按审核对象可以分为:体系审核,即通过检查质量体系来评价其在满足质量体系目标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满足顾客质量要求方面的实际有效性;过程或程序审核,即通过确定规定的方法是否持续实施;服务审核,即通过评价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或标准. 按审核范围可以分为:全部审核,即范围包括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部分审核,即范围限定为对质量体系的某些部分,某些产品或活动或组织的某些部门;阶段审核,即由一系列部分审核组成,其安排方式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对整个体系(或组织)的审核;跟踪审核,即通过审核来验证上次审核后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最常见的是部分审核;监督审核,即由顾客或认可机构进行的审核,目的是确认持续的符合已批准或认可的质量体系;附加审核,即当发现的不符合或偏离导致对实验室的有关活动于其本身的方针或程序的符合性或对标准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进行的审核.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明确要求,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

2 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1)审核程序。应建立并保持组织内部审核书面程序。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程序的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审核类别,审核的组织,审核的基本要求,审核人员的确定与责任,审核计划,审核的基本步骤、方法及要求,审核的分析与记录,审核报告的处理,跟踪审核等。内审程序是组织内部审核各项活动总的指导和规定,可包含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审核,具体操作宜另订细则执行。

(2)内审重点。内审的实施重点是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

(3)审核计划。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订内审年度计划并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或最高管理层认为需要时,可临时组织附加审核。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4)审核人员。审核人员由经过培训和具务资格的内审员执行,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审核人员的数量、素质应能满足内审需要(资源允许时)。

(5)审核资源。组织管理者应提供内审时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技能、设备、图表、经费、时间等),以实现审核工作目标。

(6)审核结果。质量审核的结果按要求整理、综合,形成报告,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

(7)审核文件。审核工作用的所有文件(包括程序、标准、记录、报告、表格)齐全、适用,格式规范化,保管档案化。

(8)纠正措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与监督,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

3 实验室质量体系中内部审核的对策与建议

(1)对于审核准备,审核组应该确保自身能力建设,受审核方应该正确认识。①提高质检机构人员整体认识,高度重视内部审核。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审核方和受审核方双方的整体认识,具体做法就是不断加强计量认证有关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和切实有效提高质检机构人员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审核质量。②内审组要加强内部审核员自身能力建设,按照审核计划,准备内部审核。③受审方应正确认识内部审核,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同等重要。

(2)内审员严格进行内部审核。内审组要严格按照审核计划中的内审依据,在审核范围中,查找出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在审核中,不仅要体现内审员本来应该具有的客观、公正,还要体现出严格性,要多看,多想,多提问,争取找出质量体系中更多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只有具有一定审核能力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过程,才能形成审核发现,才能为受审方整改打下基础,为内部审核保证质量。

(3)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应避免流于形式。①充分发挥内审的宣贯作用。内审的过程就是对质量体系文件和标准的宣贯过程,内审员依据实验室的《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编写质量体系核查表,在编写的时候可以对文件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和检查。按核查表对被审核方进行审核时,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违反了体系文件的某一条某一款,在审核时与被审核方不断地交流、讨论,使实验室人员进一步熟悉体系文件的要求,充分理解要素的规定。②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在安排审核要素时,尽量将记录、管理职责、不合格工作的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要素穿插在其它各要素审核中进行,尽量减少重复审核。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几年后,人员、设备、环境设施、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均已规范,因此我们应突出审核特点,不要受“年度审核计划”的约束,使内审工作动起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2)

内部审核作为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烟草商业企业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通过采取有效方式,改进内部审核过程,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审核团队,科学策划内部审核实施过程,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通过有效的内部审核,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问题的出现,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一、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策划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审核依据之一是检查表,内部审核的策划阶段中编制检查表的合理性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内审员进行审核工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核的审核表内容通常固定不变,这就使得内审员在进行现场审核时比较被动,无法灵活、主动的进行审核的变通,在很多时候都是单纯的将检查表填满就算是完成审核任务了,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核的作用。同时,内审员在审核前没有认真了解、学习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部门业务手册和其它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导致审核中缺少具体的检查要求,造成一些问题不容易被发现。部分企业在审核策划的时间安排上太短,无法系统、全面的进行质量体系的审核。

(2)实施阶段。内部审核的记录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真实的反映具体的事实情况,常常是根据个人经验来判定或推断审核结论,导致不符合项对象不明确,在整改时出现各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等现象。部分内审员习惯按标准条款审核,对受审核部门涉及的各个过程及相互关系识别不清或漏项,甚至发现不了主要过程,导致审核深度不够,还有一些内审员个人意识较重,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常常是避重就轻,审核过程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为了简化日后的跟踪验证步骤,对于有一定难度、涉及面较广的不符合项不予以真实情况的反映,使得审核质量严重达不到标准要求。

(3)检查阶段。内部审核的检查阶段包括对现场审核资料的整理,不合格项的统计及内部审核报告的下发。由于内审发现的部分问题肤浅,导致输出,即内部审核报告的编写,不能发现较多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一些实质的问题或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合理的运行机制。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审核信息流通渠道,审核结束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汇总、分析和利用,即使进行了收集和汇总,这些信息都偏重于上行流通,对于一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有效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4)改进阶段。部分被审核部门不能系统全面分析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其他部门发生的但值得本部门进行”举一反三”检查的问题,错过了获得改进的机会,信息没有得到流通,信息没有得到增值,导致内部审核的效率不高。同时,没有将内部审核的改进与日常的工作结合在一起,不能形成系统化的改进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烟草商业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存在如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对内部审核的重要性认识,没有在审核工作中安排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缺乏重视程度,导致企业员工也无法重视内部审核工作,没有积极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的改进。其次,内审员缺乏培训,审核员取得资质后,就很少再进行专业培训和外出交流机会,这就导致内审员对审核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及时吸收、学习到新的知识。在审核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解来开展工作,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核的作用。最后,烟草企业的内部审核没有与日常的各项检查结合在一起,一些部门在日常工作时没有认真执行体系文件和制度要求,认为在审核前突击补齐各项记录,同样能够通过审核,从而无法真正通过内部审核来提高工作质量,员工存在应付思想,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的改进措施

1.做好充分的审核准备

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时,应当做好充足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内审实施计划,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通过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时间安排等各项内容,任命富有经验的内审员来担任审核小组的组长,做好组员的分工,可采取新老搭档的方式,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内审队伍。在编制检查表时应当确保检查表的内容完整性和清晰性,其内容应当包括检查项目、检查依据及现场审核记录等,通过检查表来明确审核目标,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当前工作的重点,确定每次审核的重点,努力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点。此外,企业还应当定期组织内审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审核人员的审核技巧和综合素质。

2.重视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阶段是内部审核的关键环节,在现场审核中,审核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灵活的运用各种审核技巧和策略,发挥好自身的专业判断,做好现场审核工作。填写好内审检查表,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记录。审核结束后编写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对现场审核的结果记录,通过现场审核的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准确的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的内容要尽量明晰和完整,让审阅者能够全面掌握审核情况。

3.重视内部审核的改进

受审核部门要重视审核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的查找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改进方案。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做到举一反三,存在同样或类似问题的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内审小组要加强后续跟踪调查,对整改的情况进行验证和关闭,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跨部门的整改问题,需要做好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工作。领导层也应给予整改工作足够的重视,不能认为质量体系工作是内审员一个人的事情,要鼓励全员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对于没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单位,可进行通报批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总而言之,烟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的改进是企业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企业领导层要重视内部审核的改进工作,选择高素质的内审员来做好这项工作。内审员应当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审核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整改问题,真正发挥内部审核的作用,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不断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3)

    一、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贯彻国际标准(简称“贯标”)能否成功,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贯标工作才能有所保证,企业认证注册后才能继续努力,实现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管理层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二、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因此,企业必须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从组织上为贯标得以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首先,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企业应从各职能部门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同志担当此任。其次,对审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和审核技巧的培训,包括ISO9000系标准的培训。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正确理解并掌握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三、审核工作的严谨务实

    内审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和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因此,审核工作必须严谨务实,必须富有成效。笔者以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策划:

    1.重视审核准备

    包括成立审核组、编制并安排好审核计划、准备工作文件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审核工作更具针对性,更具效率。每年年初,企业应聘任具有合格资质的审核人员组成审核组,委任审核组长。对全年审核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策划,对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活动内容和时间、审核人员的分组以及审核依据等要作出具体安排,该计划经管理高层批准后应及时分送到体系所涉及的所有职能部门。同时,审核组要根据计划安排,按照编制要求提前编制检查表,准备现场审核记录清单,为审核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2.开好三个“会议”

    主要是指首次会议、审核组会议和末次会议。这三个会议对于审核组与受审部门之间的的沟通和交流,审核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对审核过程的控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审核组对每个会议的侧重点、会议要通报的主要事项以及要讨论的主要议题,要有清晰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一般由企业领导、审核组全体成员、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应“简而短”,切中要害。首次会议主要是申明审核目的和范围,传达审核计划,强调审核原则,澄清有关问题,落实相关安排。末次会议主要是答谢受审方给予的支持,通报审核结论,报告不符合项,重申审核原则,重点则是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和要求。而审核组会议,是在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召开的内部会议,必须“详而实”,具体且有内容,其主要议题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协调相关问题,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为末次会议做准备。

    3.抓好现场调查

    这是整个审核工作关键性环节和重要的接口,是整个审核工作最灵魂的部分。现场审核获取的客观证据和相关信息,将是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依据。在现场审核中,审核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更需要正确掌握并运用好审核的技巧和策略。现场审核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收集客观证据,二是对客观证据进行分析。因此,审核必须掌握好切入点,选择好审核的路径,运用好审核方法,发挥好专业判断。

    在审核路径的选择方面,审核人员可根据检查表的设计要求,企业自身生产工艺、经营/服务的特点,企业的组织架构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查路径。在审核方法的选用上,一般采取抽样调查,因此,审核应尽可能抽取其有代表性的样本,同时更应取得受审部门的密切配合,以便使审核结论客观公正。现场调查一般包括“听、看、问、查”四个环节。“听”主要是听受审部门有关人员的介绍:“看”主要是查阅受审部门有关资料,其中包括制度、计划、规范、程序和原始记录等:“问”主要是在听取介绍情况时提出问题,问清情况,掌握现状:“查”主要是为立论有据,将听、看、问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到现场查证核实,一查到底,由点及面了解全貌。在现场调查中,审核人员要面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会遭遇到各种意外的情况,审核人员要发挥自身所长,充分运用好专业的判断,尤其是对不符合项的界定,除了深刻理解标准的要求外,还要掌握一些技巧,要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的判断理念。

    4.撰写好一个“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4)

一、企业经营中会有供需双方的合作,企业买进原料需与供方合作,质量体系审核中常会出现供方提供的资质虚假、过期等现象,如营业执照造假、未年审等等,这些都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评价供方:a.承认第三方认证的结果。b.进行现场保证能力调查、评价、审核。c.评价往年供贷绩效。d.提供样品进行实验并验证。e.每年对合格供方复评一次,经复评不合格的供方予以除名。根据供方的业绩情况,增加新的供方。

二、确定了企业供方或需方,接下来是签订供需合同。质量体系审核中常发现合同没有评审记录的情况。签订合同前,需企业相关部门要以会议、会签、授权人审查签字等方式进行合同评审,评审内容以书面形式记录并保存,来规避合同风险。审核中偶有出现合同主体的产品数量及价格不明确现象,如合同内容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数量”、“根据工程派工单结算“等,其实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合同应出现的内容,容易引起供需双方的纠纷。类似合同中产品数量的最终确定必须有相关产品使用部门及人员的书面签字认可并附在合同上。根据工程派工单结算的合同需附有正规认可的工程派工单才算完整。

三、如果签订的是产品买入合同,那接下来会是采购物资的检验。审核中发现本应有对所购物资的逐一核对记录,包括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资料、产品检验证明及合格证书等,却常会发现这种记录的缺失。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供货方是合作多年的客户,信任度颇高,觉得没有供货风险;有的是因为人手不够,或货物过于庞大与沉重,而核对又过于繁琐;还有的是因为忙于生产,干脆忽略了物资供应检验环节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供货的数量不够,型号不对,规格不符等问题。未检验的产品入库后无法使用造成浪费,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

四、如果是制造业,企业采购原料的同时,不可避免有设计部门首先对产品进行设计。审核中会发现有的企业对其设计部门的设计缺少审查环节。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首先要由主管领导安排各专业技术主管及生产主管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可用,不妥之处及时修改。而不是对其设计无审查,拿到生产部门便用。结果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理设计,迫不得已边修改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五、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下料过程,且具体的下料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如1、主要材料材质、型号、规格,主要部位焊接电流。2、合拢焊缝,铸锻件的焊接。3、合拢尺寸及分段吊装。4、加工件尺寸。5、某些部位的拉线镗孔等等。有了这些详细记录的反馈,采购部门采购物资的材质、数量等才有了依据,从而减少采购不需要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机会,达到物尽其用,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六、产品生产前后及整个生产过程,更离不开质量检验部门的检验。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企业质检部门对产品检验很重视,能做到认真检验,详细记录。几乎没有不检验产品质量的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也有详尽的记录。然而往往缺失的是产品检验出现问题后,再无下文。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中做出不合格品处理方法、意见,质检部门将《不合格品处理单》下达到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按照《不合格品处理单》中的要求进行返工。2、经返工或返修的产品重新报质监部门进行检验。质检部门接到通知后,应对返工或返修的产品进行检验,并保留检验记录。3、经质检部门检验证实不合格品无法返修或返修成本过高时,经主管领导批准予以报废处理。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5)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内部审核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重要性,提出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有效性的,并做具体分析和研究,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提供改进方向。

关键词 :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70-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李梓(1985-),女,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内部审核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改进机会,对于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进行改进,提高审核的有效性。

1.全面策划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策划是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描述,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准则、时间、活动、路线、受审部门、标准条款、审核组成员分工等事项,为审核活动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在编制审核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审核过程方法的运用,尽可能安排多名审核员组成的一个审核小组完成一个完整的过程的审核,以便对过程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把质量问题集中、最薄弱环节作为审查重点,适当增加审核时间,并重点关注薄弱环节和以往审核的结果[2] 。

2.提高内审员综合素质

内审组长既是是内部审核的策划者也是整个内审过程的协调者。原则上,内审组组长应具备5年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企业可外聘具有国家审核员资质的认证中心评审员担任,或由企业的质量负责人或质量主管担任。

内审员是内部审核的实施者,审核过程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内审员的能力和素质。一位合格的内审员应具备的素质是思路开阔、成熟,公正、客观、诚实、谨慎、善于沟通、能够客观地观察情况。此外,还应具备交流、合作、独立工作、应变、跟踪与监督、善于学习的能力。内审员须经过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内审员必不能够审核自己的职责工作。

企业挑选内审员应侧重选择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关键部门以及质量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几名内审员发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为企业内审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3.合理运用审核方式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多数企业还是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满足外部认证的需要。多数企业一般一年组织一次集中式的内部审核,即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过程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全面集中式的审核。集中式内部审核的优点是效率高,通过一次审核就可以掌握体系运行的总体情况并得到整体评价,但是集中式内部审核也容易出现“关键过程检查时间有限、不易发现深层次问题、整改环节比较仓促、发现问题易反复出现”的现象。

分散式审核不同于集中式审核,它的优点是有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核的日常监督作用[3]。近些年,很多企业随着整体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始尝试分散式内部审核方式。企业按照审核计划每个月或每季度审核一个部门,着重关注风险较大的关键环节,结合部门职责和分工,和受审核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审核变成一次实践性较强的培训。

4.完善现场审核工作

一次有效的内部审核应当在审核实施前明确各部门参与人员,即主要领导与关键过程的负责人、参与人员应当参加现场审核,避免“质量工作和实际工作两张皮[4]”。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应当关注产品及过程特点,识别过程有关的条款、部门,确定审核路线,运用审核方法,寻找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确定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项,形成审核结论。

内审员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如实填写检查记录,记录应明确记录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证据。特别是对于不符合项的描述,应当详细记录。不符合项及发现的问题需要受审部门代表的现场确认。

5.加强整改力度

不符合项及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是避免问题重复出现的必要途径[5]。应针对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及问题进行纠正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有关纠正和预防措施。如:库房物料的摆放混乱,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将物料按种类摆放整齐,采取的预防措施一方面应将库房划分区域,摆放标识牌以区分,库房门口张贴物料存放分布图;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库房管理人员以及办理出入库手续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等。

企业还应根据历年审核结果和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效果,运用统计工具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发展趋势及现状的数据分析[6],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评价,为体系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

笔者认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质量取决于管理层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提高领导层质量意识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责任感强的员工队伍,营造员工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许建国.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1(07).

[3] 孙宝银,朴凤吉.实施内部质量审核的途径[J].核标准计量与

质量.2001(03).

[4] 李梦沂,吴琼.运用过程方法开展内部审核[J].航空标准化与

质量.2010(04).

[5] 袁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若干问题分析[J].标准化报道.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6)

一、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贯彻国际标准(简称“贯标”)能否成功,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实现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管理层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二、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因此,应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

(一)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

公司应从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员作为审核员。

(二)审核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审核能力

审核员必须经过IRIS标准的培训,且通过考试取得内部审核员资质证书,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审核技巧的培训、沟通技巧、IRIS检查表等培训,同时还应参加计量管理、SPC、项目管理、风险管理、RAMS/LCC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正确理解并掌握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三)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充分调动内部审核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建立审核员激励措施,给予审核人员一定报酬,调动审核员积极性。②给予管理内部审核员的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确保需要审核时可随时调动内部审核员,不受本职工作的影响,以便审核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③对内部审核员进行绩效管理。在每次审核结束后对审核员的审核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级。

三、优化审核过程,改善审核方式,建立数据库,减少审核不符合重复发生

(一)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改变以往内部审核的方式,增加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重点采用过程审核方式。

(二)利用数据分析,通过专项审核和指导,减少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重复发现的不符合。①首先对审核的发现的问题建立数据库,进行分类汇总,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查找体系存在的充分不符合。②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纠正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填写的纠正措施不到位的给予指导,将各类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输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共享。③跟踪不符合项整改情况,确认该区域类似不符合全部整改完成,并将整改情况推广到公司其他单位,直至公司内部所有类似不符合整改到位。

四、加强内部审核的后续跟踪

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能推动企业业务运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开展质量内部审核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促使有关职能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质量/服务的改进。因此,审核组对审核报告所揭示的问题,要加强后续的跟踪,对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实施情况再验证,从而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及时提供监督和指导,为质量体系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

五、结束语

内部审核是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机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司应每年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坚持实施内部审核,已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IRIS标准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否的有效实施和保持。

参考文献

[1]何桢.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马林.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白玉、李文库.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7(第1期):27.

[4]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Rev02.1),欧洲铁路联盟,2013.

(作者单位: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

程君茹(1978-),女,汉族,陕西韩城人,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7)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审核的定义及理解

1.1审核(Audit)的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1.2审核的理解。

①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手段,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

②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如:确定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

③审核准则是审核的依据。审核准则是“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通常可以是: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是外审依据的主要准则。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程序和其他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是组织根据ISO 9001:2000的要求编制的文件。它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作的指导,一旦就是组织质量管理的法规,它们是内审依据的主要准则。另外质量方针、目标、政策、承诺等是重要的审核准则,它们一般反映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

④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1.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

审核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即审核方分类法,审核对象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不同场合,不同的目的应选择不同类型. 按审核方分类法可以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即分别是由实验室本身,组织的相关方(顾客即委托方)和外部独立的组织(中间机构)进行的审核,其中由实验室本身进行的审核又称之为内部审核,简称为内审,内审的结果可以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按审核对象可以分为:体系审核,即通过检查质量体系来评价其在满足质量体系目标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满足顾客质量要求方面的实际有效性;过程或程序审核,即通过确定规定的方法是否持续实施;服务审核,即通过评价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或标准. 按审核范围可以分为:全部审核,即范围包括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部分审核,即范围限定为对质量体系的某些部分,某些产品或活动或组织的某些部门;阶段审核,即由一系列部分审核组成,其安排方式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对整个体系(或组织)的审核;跟踪审核,即通过审核来验证上次审核后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最常见的是部分审核;监督审核,即由顾客或认可机构进行的审核,目的是确认持续的符合已批准或认可的质量体系;附加审核,即当发现的不符合或偏离导致对实验室的有关活动于其本身的方针或程序的符合性或对标准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进行的审核. 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明确要求,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

2 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2.1审核程序。

应建立并保持组织内部审核书面程序。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程序的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审核类别,审核的组织,审核的基本要求,审核人员的确定与责任,审核计划,审核的基本步骤、方法及要求,审核的分析与记录,审核报告的处理,跟踪审核等。内审程序是组织内部审核各项活动总的指导和规定,可包含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审核,具体操作宜另订细则执行。

2.2内审重点。

内审的实施重点是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

2.3审核计划。

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订内审年度计划并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或最高管理层认为需要时,可临时组织附加审核。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2.4审核人员。

审核人员由经过培训和具务资格的内审员执行,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审核人员的数量、素质应能满足内审需要(资源允许时)。

2.5审核资源。

组织管理者应提供内审时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技能、设备、图表、经费、时间等),以实现审核工作目标。

2.6审核结果。

质量审核的结果按要求整理、综合,形成报告,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

2.7审核文件。

审核工作用的所有文件(包括程序、标准、记录、报告、表格)齐全、适用,格式规范化,保管档案化。

2.8纠正措施。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与监督,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

3 实验室质量体系中内部审核的对策与建议

3.1对于审核准备,审核组应该确保自身能力建设,受审核方应该正确认识。

①提高质检机构人员整体认识,高度重视内部审核。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审核方和受审核方双方的整体认识,具体做法就是不断加强计量认证有关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和切实有效提高质检机构人员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审核质量。

②内审组要加强内部审核员自身能力建设,按照审核计划,准备内部审核。

③受审方应正确认识内部审核,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同等重要。

3.2内审员严格进行内部审核。内审组要严格按照审核计划中的内审依据,在审核范围中,查找出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在审核中,不仅要体现内审员本来应该具有的客观、公正,还要体现出严格性,要多看,多想,多提问,争取找出质量体系中更多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只有具有一定审核能力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过程,才能形成审核发现,才能为受审方整改打下基础,为内部审核保证质量。

3.3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应避免流于形式。

①充分发挥内审的宣贯作用。内审的过程就是对质量体系文件和标准的宣贯过程,内审员依据实验室的《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编写质量体系核查表,在编写的时候可以对文件的符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和检查。按核查表对被审核方进行审核时,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违反了体系文件的某一条某一款,在审核时与被审核方不断地交流、讨论,使实验室人员进一步熟悉体系文件的要求,充分理解要素的规定。

②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在安排审核要素时,尽量将记录、管理职责、不合格工作的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要素穿插在其它各要素审核中进行,尽量减少重复审核。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几年后,人员、设备、环境设施、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均已规范,因此我们应突出审核特点,不要受“年度审核计划”的约束,使内审工作动起来。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8)

前言:ISO9001标准是有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管理总结出来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指导性以及通用性。而过程方法主要是指将资源与管理相联系,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其中一个过程的输出将会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使用过程方法,能够促使质量管理体系发挥更好的效果,进而提高企业或组织的业绩。在体系审核中结合运用过程的方法,能更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此组织或企业所建立的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性。

一、审核策划中过程方法的运用

(一)审核策划的运用

审核员需收集整理受审方近几年的相关资料,根据上一年度的审核结论制定出本年度的审核方案,根据以往的审核发现找出受审核方体系运行中的薄弱及欠缺环节作为本次审核的重点,对其环节加大检查力度及抽样量。为现场审核表的制定打下基础,对上一年度的不符合项进行仔细验证。

在实行审核策划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过程中分解和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只注重对单个部门以及相关要素的审核,只有这样才能使审核工作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审核过程中不但注意对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改进、文件要求以及测量分析等支持过程,还应该注重产品在完成过程中的小环节与小过程。在进行审核策划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职责,将各个过程以及子过程分配到各个具体的部门。对于牵涉到许多部门的过程,必须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接安排。此外,在审核安排中,对于一些过程的关系比较紧密的,将其安排在一起,这种安排方式有利于在进行现场审核时方便处理过程间的接口。比如,对原材料的采购情况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技术部门、采购部门以及检查部门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二)审核中的运用

在过去的审核中,对产品生产过程以及子过程的掌握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一些审核员对生产现场不是很熟悉,在进行审核策划时,对受审核企业各产品的生产以及过程的分解状况的介绍,应该由来自接受审核的主管部门或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在听取介绍时审核员应找出该企业主要生产环节及部门指责,不但要对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进行了解,还必须对该企业的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或是审核部门提出的各个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接受审核单位中的内部职能部署,审核员也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检查其中有关联的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控制要求进行了解与掌握,进而保证审核员的审核思路,以及对审核重点的把握。

二、现场审核中过程方法的运用

(一)运用过程方法,PDCA中的阶段审点

ISO9001标准中指出,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行,必须依照过程方法进行,从而使产品达到顾客的需求,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即管理体系中的过程必须制定规定并且依照规定制作,之后将其和结果进行对比检查,最终分析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改善,这个过程为PDCA过程。其中P是策划,表示计划、准则或规定为提供结果建立必须的目标和过程;D是实施,表示依照计划执行的各项活动;C是检查,表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自我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是处置,表示对于未达目标的进行处理并改正,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审核员应该依照上述方法进行审核。

P―策划,受审核企业所制定的文件是否理解和满足标准的要求。

检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工作计划、管理规定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所承担的过程的职责或任务、输入输出、资源和活动以及目标等做出的规定是否合理充分。

D―实施,受审核企业是否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抽查几项具体活动,如抽查检验过程,抽不同原料几个批次的进货检验,几个批号不同品种的产品。

C―检查,受审核企业是否获得过程绩效和有效性的结果。

确认受审核企业部门生产单位对自己承担的体系过程情况进行检查。如是否在有关体系文件中明确内部所承担的各过程的监测项目以及如何实施等,包括监测项目的选择、方法、频次、负责人、监测记录、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

A―处置,在客观测量的基础上受审核企业是否进行了持续改进。

检查受审核企业部门生产单位通过C阶段,对自己未达到的预定目标的问题是否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体系运行是否得到了持续改进。如检查职能部门、生产部门与自我规定的质量目标的比较结论、差距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制定实施、监督和验证情况。

(二)现场审核中的运用

将体系中的过程进行分解之后,企业中各生产过程的责任就由各生产单位或管理部门来承担。在体系中对各生产单位以及管理部门的审核重点以及内容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其职能和所进行的活动不同。

1.各部门的审核重点

管理部门的审核重点是对策划组织的实行、对产品生产的测量与监控,并管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看问题的改进情况以及各文件的接口是否一致等。

生产现场的审核重点主要包含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产品的生产、关键位置的监管控制以及对所提供的生产与服务的监控等方面,并严格注意产品的质量水平,生产车间的返工情况、对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相关数据的追溯等。

2.运用实例

本文将以检验部门为例介绍管理部门在审核中的运用情况。在企业中,检验部门就是担任产品生产过程的测量以及监督过程,对其进行审核时主要是按照过程方法进行的。

(1)组织结构,对其中的职能分配、结构设置以及检验流程等进行掌握,对权限与责任的划分是否有明确且具体的规定。

(2)制定产品质量目标,企业质量的目标与部门质量目标以及分解之后科室的工作任务或是具体的指标与相对的实行情况有关系。

(3)文件的控制,对文件的控制范畴、审批、更改以及现场检查的有效文件的掌握情况,并对所抽查的文件的操作性进行审核。

(4)检查人员相关资格水平,对于在各个岗位的检查人员是否能够胜任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培训以及经验等方面的能力。

(5)进货检查,对产品生产原料进行抽查,对材料的检验指导手册、相关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技术协议等是否完备;检测器具是否已经进行了配置,对实验状态的标识管理进行检查;检查的记录必须正确和齐全,且具备可追溯性,对检验的印章进行管理。对检验员的实际操作规程情况进行检查,对其检验的产品记录是否符合批次情况;产品所检验的项目齐全与否,抽检的数量正确与否;其中的原始记录检测资料正确与否;没有合格的进行加倍实验的具体情况等等。

(6)过程检查,对几种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抽检。对其中的检测仪器、相关文件、所检验实验的状态标识、规程的实行情况、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以及相关的检验记录等情况,与进货一起检验;此外对产品的返修情况进行检验。

(7)最终检验,对几种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对于相关文件以及设备检验等方面都和进货一同检验。注意让步放行以及标签合格等情况的控制。

(8)测量与监督检验的过程,对业务科室中对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

(9)数据的分析与检查的记录,所检查的数据是否正确,数据的保存是否符合标准。

(10)改善与纠正情况,对目前检查的内容、难点等进行了解,对产品的改善、预防等情况进行核对并确认。

上述中提到的1)到4)是PDCA中的P,5)到7)是其中的D,8)到9)是其中的C,10)是其中的A。

三、结束语

企业单位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运用过程的方法,能够协助企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单位全面、有效的检查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充分运用,有利于监督和帮助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保持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价值效益。

参考文献:

[1]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ISO9004:2008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4]ISO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9)

1987年了世界上第一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该标准的诞生是世界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新纪元,对推动世界各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需双方的质量保证,促进国际贸易交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ISO9001:2008标准是根据世界上170个国家大约100万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组织的8年实践,更清晰、明确地表达ISO9001:2000的要求,并增强与ISO14001:2004的兼容性。ISO9001:2008标准1年后,所有经认可的认证机构所发放的认证证书均为ISO9001:2008认证证书。内审员全称叫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通常由既精通ISO9001:2008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按照ISO9001:2008新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1:2008新标准的组织每年至少需进行一次内部质量审核,所以,凡是推行ISO9001:2008的组织,通常都需要培养一批内审员。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兼职担任,因此内审员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贯彻ISO9001标准的意义

贯彻ISO9001 标准并进而获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客户和消费者信赖的基本条件:

2.1是买方(供方)赢得竞争的一种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拿到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对赢得竞争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2.2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组织通常要为许多顾客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组织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顾客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

2.3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3. 我国中小小企业建立质量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地位界定模糊

目前,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核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核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只审核下级部门。

由于不独立,使得内部审核的地位界定有所模糊。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一方面,企业的经理人员对内部审核工作并不重视。对于内部审核的人员配备、工作条件、信息流通渠道等各个方面不予以支持。甚至个别经理人员将内部审核视为 “眼中钉”,根本就不设立内部审核机构。另一方面,内部审核人员自身也处于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对于内部审核人员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内部审核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又要为其服务,这本身就将内审人员置于两难境地,可操作性很差。

3.2能力有待提高

内部审核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核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核判断水平,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而很多中小企业的内审员都是临时抽调上来,对于审核的专业知识了解的很少。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核大多数是以财务审核为主,采用的审核方法基本上是对会核科目进行逐笔审查,方法陈旧单一,效率低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不相一致。而在学术界, 国内部审核理论研究局限于内部控制层面,将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研究的著述不多。

4. 我国中小企业审核的相应对策

4.1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

审核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而且是比较超脱的监督。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就越需要监督。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核要生存和发展,角色地位必须单一化。这就是说,企业内部审核这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要么,是国家审核机关;要么,是企业领导;否则,它将无所适从,也将一事无成。

4.2提高领导者认识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核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核工作的重要保证。使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审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核人员的审核到主动请审核人员审核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核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核机构和内部审核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核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要使内部审核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核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4.3注重审核员素质

面对现代审核的要求,审核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核人员财会、统核、经济活动分析、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核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核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审核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核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核队伍。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核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核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核要做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宗蕴璋.质量管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10)

内部审核过程就是一个实验室组织自我评价“自身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符合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保持”的过程。因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组织对内部审核都很重视,不惜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来学习内审知识和培训内审员,策划并实施内审,试图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存在问题的部门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目的。但是,在实施内部审核过程中,由于某些组织不能有机地将标准要求的机械认识、内部审核实施的方式方法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达不到内部审核的效果。

一、内部审核的重要性

1.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

每次内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是衡量内审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跟踪控制,内审不但能做到及时,而且能将有效部分纳入文件,因而也较有效;

2.内审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

内审不仅对质量管理体系,它还可涉及组织其他系统的改进;而外部审核关心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审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内审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定纠正措施,第三方审核员通常只提纠正要求,不提纠正措施建议。

3.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内审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其目的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

二、内部审核经常出现的问题

1.内审员存在的问题

1.1内审员对标准内容不熟悉,在现场审核时往往要现翻书本,造成审核效率低、审核呆板,同时又对所发现的问题判定不准确;尤其是对于初次参加内审的内审员,开展现场审核时不知如何切入,显得很被动;审核方式简单,往往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或者就事论事、孤立地审查问题,导致仅仅发现表面问题,不能挖掘深层次和系统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1.2实验室领导对内部审核员缺乏有效管理;对审核人员的重大审核发现缺少鼓励措施,使审核人员因怕得罪人而不愿意参加内部审核工作。审核人员不愿得罪受审核方,受审核人员也千方百计掩盖问题,造成内部审核难以发现问题

2.审核的组织与准备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未经授权批准,也未提前下发至受审核部门,使审核活动与受审核部门在工作时间上有冲突。

2.2审核准备不充分,未能合理安排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和审核报告,不利于实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审核目的。

3.审核计划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3.1在一个完整体系的审核计划中,必须有对管理层、质量管理部门及其对实施标准项目、要求的过程的审核。但是,在进行第三方认证审核时却发现,这是内部审核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不符合项的内容。

3.2 内审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中,作为内审员工作文件的检查表被编制得过于简单,检查表的检查内容与审核计划规定不符甚至存在漏项。从而导致不能指导审核员进行有效的工作,甚至会造成审核员不能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的后果。

3.3审核检查表未覆盖审核计划所规定的部门和条款,检查表照抄标准条文,与实验室文件规定和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审核效果。

4.审核策划经常出现的问题

4.1内部审核程序中对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规定不正确,没有明确规定两次审核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未制定年度审核计划或审核方案,也未根据上年度审核报告确定本年度内部审核工作重点、审核次数、审核时间和审核方式(即滚动审核还是集中审核)。

4.2未能按照规定的进度和时间间隔开展内部审核,审核延期无正当理由,且不能提供授权领导批准延期审核的书面证据。

4.3内部审核范围未能覆盖实验室的所有部门和标准的所有条款,也未按文件规定的要求对体系的适宜性进行专题审核。

5.内部审核报告中出现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篇(11)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多投标项目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为竞标的基本要求,我公司自1998年以来,先后通过了三个体系的认证,并形成了“三标一体化”。本人作为公司的内部审核员,曾参加过多个分公司及施工项目的内部审核,下面就内部审核,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审核的基本概念

1、审核的定义 所谓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审核类别 按照定义,根据审核者的身份及目的不同,审核可以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基本类型。

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者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语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其工作一般由熟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即内审员)完成。

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具有认证资质的机构进行。

二、内部审核的目的

凡是认证企业,每年最少要组织一次内审,以提供体系、制度、要求运行和正确实施证据,对照标准发现问题,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因为三个标准均要求企业要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内部审核。

2、是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不断改进的一种途径,通过内审发现问题,为体系的持续改进寻找切入点。

3、外部审核之前的自查自纠,以便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为外审顺利通过打基础。

三、内部审核的内容及方法

主责部门(即企业中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组织企业的内部审核。

(一)内容

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外业和内业两大块。外业主要指的是工程场地、驻地、工程实物等,通过观察、交流、提问等途径对三个体系所涉及的法规、制度、措施、工艺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内业主要是指查阅相关的制度、记录等资料,与外业互为补充。

(二)方式及方法

内部审核均采用抽样方式。抽样是指对各条款的相关内容进行抽样,应覆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条款,就条款来讲不存在抽样。一般来说,管理机关采取文件资料抽样,工程项目采取工程场地、驻地、工程实物和文件资料相结合的抽样方式。其主要的审核方法有以下三种:

1、按条款审核

根据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及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三个标准的条款要求,逐条或者有选择性地进行审核。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标准条款不缺少,审核比较全面,但是审核呆板教条,只能查是否有运行,不能查运行是否满足。

2、按过程审核

采用过程方法的理论,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或者项目施工的工序,对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审核。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审核思路清晰,可以反映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易于查找问题,但需要审核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实现过程,容易丢失标准条款。

3、展开式审核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进度安排,抽取一个完整的过程或独立子过程或1~2个以上的样品,涉及哪方面的问题,就延伸到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抽取。

人:项目经理、总工与施组或向甲方报验资料是否一致;人员进场的安全、环境、质量、技术标准培训;劳务工台帐及进场培训;特殊工种数量和工种与过程要求是否一致;安全人员配置情况。

机:机械设备管理办法;自有和租赁设备台帐及运转、运行、检查记录,维修保养计划与实施,操作规程及操作人员资格;大型设备安拆及验收;租赁合同的规范性等。

料:物资管理办法;物资需用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方式;合格供方名录及评价;进货检验;不符合物料的处置方式;帐、物、卡一致,标示清晰,无混淆;物资存放条件符合仓储要求,消防设施齐全;甲供自采物资分区管理;工程废料回收及处置方式等。

法:管理目标和指标;国家、行业、地方、业主、上级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标准清单和其他要求;主要过程和重大风险过程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各种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环境和安全风险识别,与过程符合性,环境合规评价;不符合产品处置等。

环:消防和食品防疫满足要求;危险环境标示;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对防尘、防潮,半成品防护实施;临建房屋设备的验收;临时用电验收和规范用电;围挡、道路、场坪符合情况;水、气、声、渣、危险品的使用、控制与处置。

测:仪器仪表管理办法及台帐;强检设备送检情况;封存停用设备再启用情况;新购置设备的检验;自制测量设备校验;对各过程的自我检查记录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审核,可以看清事物的全貌,但需要审核员有清晰的审核思路和很强的审核能力,三体系审核内容交叉,被审核方配合人员多,容易重复和缺少标准条款。

四、内部审核的几点注意事项

内部审核是一项较强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不同的部门、岗位的人员共同参与,如何做好内审工作,下面仅从内审员的角度,谈几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因地制宜,编好检查表

检查表是审核员根据法规和其他要求、部门职能、审核经验来确定的现场审核计划,包括审核项目或审核要点、审核方法等。

一个有经验的审核员,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受审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编制检查表,如:利用程序文件找出规定的要求汇总编制、根据职能或职能分配表编制、确定一项主题编制、根据一项事物的形成过程展开编制。

2、详略适度,做好审核记录

记录审核内容是审核的关键工作,记录要有可追溯性,以便于在审核后对审核的不符合得到被审核方的确认和理解。

记录过于详细,会耽误审核时间,可能导致审核不够连续,并不能完成审核任务。记录过简单,将导致事实描述不准确,不符合或不符合报告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需要审核员对事实证据有初步的判定,符合要求的可以简单记录,不符合的要重点记录,同时抽样量不易过多,一般2~3个就可以,3个都不符合,其中1个重点记录。

3、灵活运用,避免教条主义?

内审员除了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条款的含义和要求外,还要深谙国家、行业的法规要求,并且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审核中灵活运用,否则,呆板教条,死抠条款,使受审核方为了应对条款而另作资料,造成两张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