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全11篇

时间:2022-06-25 05:43:38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1)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只有构建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随着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断升级,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一般竞争力的区别与联系。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企业的竞争力一般指的是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能力。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具有竞争力。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不代表企业就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产品和技术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难以超越时,才是企业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有增强企业一般竞争力的作用。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又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竞争力,它的构建过程就是以一般竞争力为基础,并对其进行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与整合,使其逐步升级的过程。企业只有在各方面协调发展,取得整体的竞争优势,才能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几个方面,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1.企业要掌握一定的专项技术。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专项技术,占领一个稳定的市场,形成专业化优势,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2.要具备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改革,开拓创新,走在同行和市场的前面。

3.拥有可靠的市场网络。企业竞争的关键是市场的竞争,要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拥有稳定、可靠的市场网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4.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品牌必须具有高度差异化和独特性,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烙印,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5.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并贯穿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

三、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规范企业运作,创新管理流程,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组织优势。企业首先应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尊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此外,企业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岗位竞争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治理和对员工的培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调整新的产业结构。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高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组织运行,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应加强信息化意识,在企业发展战略、内部运营机制上,采用当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信息化步伐,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以争创名牌为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从品牌设计、品牌定位、产品质量、品牌宣传等方面入手,打造产品的独特魅力,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独特的优势。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

5.以企业文化为后盾,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是凝聚和激励职工的深层力量,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内在支撑,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文化基础,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思想根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不仅能够凝聚人心,而且可以指导员工的行为准则,激烈员工士气,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与提高,需要企业全体上下众志成城、持之以恒。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会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德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2)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企业文化力以及在企业文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的、分布于企业组织中的、持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在核心竞争力内部,企业文化力位于其中心,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基层,它为学习力、创新力提供精神动力源;学习力位于文化力和创新力之间,是它们的桥梁和纽带,它使企业获得知识的积累,也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创新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最外层,它能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使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五部分构成:

(一)人才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及其构筑和培育的关键取决于人,其中的关键之关键是企业家。

(二)制度竞争力

制度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制度设计和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相对竞争优势,其大小取决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三)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主要指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由企业创始人或经营管理者倡导的,并被企业全体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它决定着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同样是由企业创始人或经营管理者倡导并且应该由他本人率先垂范。

3.员工意识。人的行动总是受人的意识支配。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四)信誉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誉经济,不讲信誉的人和组织是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信誉不仅是企业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而且也是企业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五)学习竞争力

企业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学习,对形成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和精髓,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不断的创新。

三、从海尔企业文化看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3)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最早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即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而把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竞争策略转向了增强核心能力是企业战略理论的一个里程碑。”为了与已有的企业能力的概念相区分,潘汉尔德和哈默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其后的研究者,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判断标准。如: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较强的延展性等。

而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有一批管理学家以解释被新古典经济学视为“生产函数”的企业和探寻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所在为目标,以反叛主流企业理论和梅森——贝恩范式为基础发展了企业竞争优势外生论。鲁梅尔特(R.P.Rument)还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而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即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或竞争优势是内生于企业。在此背景下,管理学界提出了一种既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也有别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全新企业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企业核心竞争力论。

这种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的企业理论,在内容上实际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的演变。最初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这是一种资源依赖论。该理论把企业看作具有不同适用性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或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特有资源和能力,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或购得它们,可成功的企业战略依赖于积累专门化的资源,并通过创造业务单位来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与市场机会相匹配。再次是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观,即企业能力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系统,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非都可以成为企业绩效或竞争优势的源泉,真正成为企业绩效与竞争优势决定性因素的是能够有效利用、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能力,因此,企业之间的能力差异是企业之间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就发展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观,即企业知识论。1990年帕汉拉德和哈默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这个概念,即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对于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如李正中和智勇所写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内涵》一文中,作者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详尽的描述。他们指出:企业所拥有的每一种资源都能够形成一种或几种企业能力,但是,在这些能力中,只有那些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被市场所认可,从而为企业进入某种现实潜在市场提供机会的能力,才会被企业用于参与市场的竞争,这种能力才真正成为了企业的竞争(Competence)。只有当企业的某种竞争力具有了异质性,即能力与众不同,为本企业所独有,或者相对其他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时,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如:企业拥有一条或多条业务链或生产链,这些价值增值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如果企业在这一环节上的能力能够以更高的价值或较低的成本,通过最终产品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那么这种具有了异质性、独到性或比较优势的能力就可被称为独特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竞争优势是竞争优势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竞争力中寻找那些难以模仿,又难以替代的部分,只有建立在这部分能力基础上的竞争优势才能得以长期持续。因此,只有当某些独特竞争力同时具备了某种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性质时,这种独特竞争力才成为了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构成,越来越多的学者以罗蒙西巴顿(DBBarton)为代表人物相信,核心能力不等于公司经营资源的拥有量,而是来自于公司的创造性工作。核心能力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技能,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体系。其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2)管理体制;(3)实物系统;(4)价值观。由此,巴顿提出,组织开发核心能力的方式必须是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其重点是构建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以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构成体,最为重要的是表现为八种能力:(1)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工艺与材料的创新,以及企业技术储存量与动态技术优势问题,均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2)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指企业营销网络与渠道、营销过程与促销政策等一系列营销环节的运作,这些运作优势对于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3)企业的核心品牌形象能力;(4)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在技术差异化日益缩小的今天,服务个性化与差异化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5)企业的核心生产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水平需要通过产品来展现,而制造能力则是技术成为产品的中介,它决定着企业由技术优势变成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6)企业的核心管理能力。企业的管理也是生产力,它涉及企业结构组合、信息传递、沟通协调、激励奖惩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高效优质的内部运作,保障技术优势的发挥,也保障了将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7)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决定了企业对自身优势、劣势、机会点、风险点的认知和把握,能有效地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准确地分析产业与产品的前景,为企业发展选定良好的方向;(8)企业的响应能力。指企业对外界重要事件或机会或威胁作出有效的反应,从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竞争力中最为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来讲,也需要相关的、通过审核的值得信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和分析,为其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使企业了解自身的产业定位,为其在产业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提供指导性的方向。这一切入点,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登堂入室”提供了可能。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无形资产审计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得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这一点来看,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与无形资产具有一致性,即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能力,都使企业成为特定市场领域的领先者并获得超额利润。同时,它们在内容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利等无形资产外,其他无形资产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技能或知识,或者是企业运用这些技术和知识所获得的成果。当然,不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简单地等同起来,但至少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是企业通过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根据以上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无形资产,据此可以推断,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审计。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客体的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统一体,尤其是隐性知识,它具有高度个人化的难以察觉性和模仿性,恰恰是这部分知识不仅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而且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内在动力。因此,隐性知识的特征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从而与竞争对手相区别。

(二)审计主体的高层次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对于从事该审计业务的组织和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审计人员精通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知识。从事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组织、人员必须具有学习、研究、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跳出传统审计的层次,从企业资源整合及运用的更高角度,判断、审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方方面面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得出这个企业发展前景究竟如何的结论,这种结论也可以验证企业的现行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是否真实、可靠。

(三)程序与方法的特殊性

传统审计程序和方法一般立足于静态的企业环境中,对企业状况进行分析,没有涉及企业的战略领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内容也就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这就要求审计方法不仅要吸收传统审计方法的精华,还要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技术创新、时间等动态因素加入到审计分析方法中来,完善现代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体系。例如,有些审计对象可以采用定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但是一些重要的非定量指标如: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都很难找到科学的方法加以量化,而这些有时更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因此,必须考虑这些特殊性,否则必将会使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审计

西方学者打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的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有形管理的效率。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地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对此,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根植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核心竞争力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该运用专业的管理审计知识,帮助企业识别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总结经验和经营理念,不断地以书面的形式,以制度的方式,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具体地体现出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特色管理平台审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管理平台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架构,它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和管理的优化。企业应在其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构建有特色的管理系统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减少管理层次,消除信息阻隔,以加快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例如,春兰集团能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综合家电企业,正是得益于它的管理。随着春兰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新管理模式。正是本着这种需求,春兰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扬弃、创新,逐渐创立了矩阵管理模式、六西格玛模式,基于核心技术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形成了“春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权衡,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平台,通过企业战略管理、核心制造管理、核心技术管理、组织界面管理、核心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的考核指标审查,分析本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此不断培育和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平台。

(三)人力资源审计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不仅能使人才发挥聪明的才智,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人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作为高科技公司,就必须把企业建成高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将无疑是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的最好办法。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求高效和强有力的合力,高效要求科学的机制、灵活而有效,合力要求整合而有规则,灵活、协调而有序,规则和控制又不能是制约效率的教条,在科学有效的规则下,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凝聚中,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人力资源审计是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全而检查、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机理,从而为组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支撑。通过人力资源审计有利于确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否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明确人力资源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发现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审计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是终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该产品和服务背后隐含的科技的竞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一个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引进甚至是购并等方式获得技术,但长期和过分地依赖创新成果很可能导致内部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很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而且都有自己的领先技术和拳头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技术本身并不等于商业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把企业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上的竞争优势更为关键。对此,内部审计必须掌握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技能,当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经营程序的变革时,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对这种变化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达到既定目标。此外,针对将会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削弱的模仿复制现象,为了防止核心技术的扩散,应采取不同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五、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入开展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它的研究既有利于丰富审计理论,又有利于培养和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活动。最初由管理学界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往往局限于定性分析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的竞争环境,对于竞争相关的审计问题研究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理论研究更少,从cnki的检索来看,不过四、五篇论文。目前对于核心竞争力审计问题的研究还停留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人员不断投入到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研究中来,丰富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以此来指导创建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

(二)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

以“增值和改善”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审计改造;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转向事前的防范;从微观层次转向宏观层次,以有限的资源和风险管理为基础,寻找高风险领域,制定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的控制制度或程序,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完善管理,使内部审计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而发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是董事会的高层组织人员应彻底转变观念,内部审计不是一个不得不设置的“得罪人”的部门,其对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活跃的增值型审计部门能够在提高企业收益、改进经营程序、增进部门交流、加强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5)

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一般可以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还有的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是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三大要素。  

也有人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笔者在总结了众多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声誉。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声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该把声誉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而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制度。对于生产复杂产品以致于买者或投资者一时无法判定质量如汽车、房地产以及买者靠承诺购买未来产品或服务的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97-0668(2008)100025-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达到高潮,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竞争更为激烈,全球化使各国的企业直接面对全球的竞争对手,要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才能推动我国企业快速发展。只有积极备战才能有生存的希望。严酷的竞争迫使每一家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竞争战略,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中同时成为优胜者。它要想做强、做大,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只有扬长避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近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如今人们又把核心竞争力的外延拓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各个职能系统,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主要局限在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上。

明确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有利于辨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奠定基础。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有以下特征:

一是具有潜在顾客价值特性,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即顾客核心利益,能做出关键性的贡献,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能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并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值利润。

二是具有难以复制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差异优势,能让企业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可以表现为技术、成本、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等某一个方面,也可以使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而这种独特性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复制或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

三是具有集合性,一般情况下,它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很少有企业的单一能力,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和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的原因所在。单项能力比较容易模仿和复制,但是要仿制经过整合了的核心竞争力就困难得多,因为竞争力的整合机制和相关环境条件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

四是具有无形性,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核心竞争力所涵盖的内容大多难以用语言和符号来形象地描述出来,必须经过它的载体如核心产品、相关管理等才能体现出来。这就决定了核心竞争力不可能离开载体而独立存在,从客观上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交易性。

五是具有阶段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其它企业的竞争能力而言的,是某一时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种优势地位并不是绝对稳定的,如果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不对现有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维护,并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这种竞争优势地位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所取代。一般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分为: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形成阶段、核心竞争力成熟阶段、核心竞争力衰退阶段、核心竞争力再生阶段。

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而其中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成为核心能力。概括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综合体;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并具有持久性和可延展性。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尽管我国许多企业离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有距离, 但未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想法组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轨道逐步积累和形成的, 同时也是竞争对手难以观察到的, 难以模仿的。因此,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 从各方面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制度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制度的本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制度的作用是调节企业参与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所反映的生产关系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企业制度也就应随之改变。如果企业制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或者企业制度超越了企业发展的需要,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制度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制度对企业的行为目标、企业内部各个机构权力与职责的划分和有效运转、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企业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政企不分、产权改革滞后、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因此,要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的制度创新,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使管理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2.核心能力的培养

核心能力是多种能力、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包括:1.独特的知识技能;2.物质系统;3.管理体制;4.价值文化。要获取这些要素,企业有两条途径:

(1)内部开发, 挖掘企业现有和潜在的资源,包括核心人才培训与选拔、技能提高、管理体制完善等的方式。该方式费用低且对内其有激励作用,一旦形成很容易被企业控制极易变现可以为其带来很高效益。但速度慢机会成本可能很高。

(2)外部引进, 包括引进人才技术和战略联盟两种,此方式速度快,但融合消化时间长、困难大,尤其是无形资产、文化价值等成份高的核心能力的迁移更具挑战性,在获取这些核心要素之后,企业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整合。一组分散的技术或专长是不成其为核心竞争力的,具有要素并不等于具备核心竞争力,要使专长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实际情况将相对松散众多的专长转变成核心能力。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 WTO,国家之间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停留于规模、营销额和市场份额等指标体系上,而主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展现。面对已经比我国企业强大和老练得多而又非常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对手,任何一个当代中国企业,只有抓紧时间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7)

 

近年来,受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生产资料高成本的影响,国内制造企业深切感受到行业进入调整期的现实,加上经济增长放缓和外国产品的竞争,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论文大全。因此如何在当前的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中谋求竞争优势,成为制造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剖析和诊断,对制造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长期的发展,对于制造制造企业自身和国家,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要素,或者说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综合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资源。资源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里的基础。企业资源包括物质性资源、非物质性资源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性资源包括土地、厂房等不动产,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存货、流动资金等流动资产。非物质性资源包括商誉、品牌、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也包括原材料、产品等上下游关系及政府关系。没有企业资源作为支撑,核心竞争力很难建立起来。

2、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能力是一个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装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的隐性和显性技术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笼统地说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将原材料等输入转换成顾客满意的产品输出的技术转换系统。技术能力从重要程度上可分为核心技术和一般配套技术。核心技术是指实现顾客价值的关键技术,所以一些人往往把核心技术等同于核心竞争力;一般配套技术则指支撑核心技术实现的辅助技术。

3、企业制度。论文大全。企业制度制度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企业制度规范下进行的。制度的本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制度的内容看,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制度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4、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企业的本质是资源、能力和制度的有机结合,以创造顾客价值的组织形式。使各种资源相协调,各种能力相配备,各种制度相兼容,这之间起纽带作用的就是管理。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能力,要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企业文件的整合等具体环节上表现出来,才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构成核心竞争力要素。企业计划决策、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和管理激励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展开,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管理领域都应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充分调动利用各种资源和能力,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企业文化是在不确定环境的情况下对管理制度的替代。企业文化从层次上主要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层。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等。制度文化主要是为实现精神文化所倡导的内容,而在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所做的制度性规定。行为文化则主要涉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具体行为所应遵循的准则。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实质上都是如何落实、实现精神文化,受精神文化支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在管理中越是利用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则这种管理的成效也就越大”。同样,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中。企业文化也发挥着重要的源动力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依次经过获取要素、创新、管理整合和拓展四个步骤才能最终形成。

1、获取要素。第一、内部培育。内部培育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力量开发形成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根据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演化法和孵化法。第二、市场采购。市场采购是企业从市场上一次性购买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向外部市场购买所需的要素能力,包括购买专利权、特许经营权、雇佣有特殊专长的人才、交钥匙设备等等。第三、企业并购。当某种知识或要素不容易获取并包含在另外一个企业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中时,企业并购对于获取知识或要素就是适宜的途径。并购优势之一在于它的快捷性;优势之二是它的排他性。当然,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能需收购一些用处不大的资产和人员。第四、公司合作。当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专长而又互补的知识和要素时。它们可以通过合资企业、产权互换、联营或战略联盟等方式来互相学习。通过合作中企业双方知识要素的交流、促进、获取对方的某些技能,然后与内部技能整合,就有可能建立一项单个企业都不可能或难以建立起来的竞争力。

2、创新。企业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价值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是各种创新机制有机结合的全面创新体系。这些创新的综合结果是企业的全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形成机制。一、观念创新。在面临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必须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企业思想和观念,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和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二、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根据时常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完善以企业的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惊人的,计算机的芯片平均每两周就有一次技术更新。如果企业不重视自己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失去优势。四、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全部活动的成果。产品创新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动力和必然要求。五、市场创新。一是可以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原有市场上进行渗透性创新;二是可以通过寻求新的市场细分,重新给企业产品定位,寻求新的买主和市场,进行开发型市场创新。六、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

3、管理整合。管理整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内内整合,整合内部现有的资源,能力,技能,技术知识以及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以形成统一对外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内外整合,在企业明确既定战略所需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又不足以形成所需核心竞争力时,企业就需借助外力,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引入外部的能力。管理整合,实质上表现为通过管理的介入,增强要素能力间及其支撑设施间的协同性。总体而言,管理整合的结果是在企业内形成一个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得到不断培育和积累的自身组织协调机制。

4、拓展。论文大全。拓展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核心竞争力应用在最终产品或市场的开发上。 通用公司除了自己生产部分汽车以外,还将公司长期培育出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强大的销售能力等应用在产品和市场的开发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并强化核心竞争力。二是利用核心竞争力开发中间产品。三是发展和更新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一种固化的能力,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可演化成一般的能力而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因而企业必须时时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变,并不断推进,丰富,直至更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8)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9日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指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一种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竞争能力。所谓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是企业长期处于稳定竞争优势地位的基础,所以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企业的生存环境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繁杂的环境下,企业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制定策略、进行决策的出发点。企业在制定策略和决策时,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必须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符合,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空间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发展的目标定得过低,就会导致企业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其效力,进而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目标定的过高,会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一样会造成企业的困顿。因此,企业制定发展策略、进行决策时,要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形成的,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得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了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自主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快速发展。

(三)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不过是获取利润,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通过吸收创新技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降低成本,然后在消费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只有积极构建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全面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强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这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的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并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信息设施设备等内在潜力。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建立健全的技术研发中心,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还有应该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团队成员既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发展终究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资源竞争。企业应该给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和奖励机制,督促员工积极主动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其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资源的有效保障,所以企业要尽一切努力吸收优秀的人才,给予较好的福利待遇、激励机制等,以此保障员工忠于为企业创设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建立健全企业营销体系。营销体系是企业与消费者以及相关部门之间完成交易活动的助推力。在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与消费者等相关者相互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达成经济交易。健全的企业营销体系就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得企业与其他相关者之间建立良好的、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营销体系是其必经之路。

(四)利用产业群实行规模经营。市场经济交易必然需要一定的交易成本,这就表明如果单一企业承担高成本、高风险,自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利用产业群效应,形成利益共同体,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并且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这样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成本最优化、利益最大化,以此有效提高双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对抗,所以加强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只有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变得更加壮大,才能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成为经济强国。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9)

二、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是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三、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1、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

2、技术创新。即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声誉。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和投资者的青睐。

4、营销创新。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基础性作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技术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

5、管理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的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特殊组织才能和企业家才能的经理队伍。由于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是卓越的创意设计。二是产业化、企业化和核心化的过程。三是有效的决策机制。管理体系要适时调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6、研究开发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能力可由企业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及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等指标来表示。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制造技术或专利技术从而获得长期利润的源泉。 注意核心产品的战略性市场开发,以顾客价值系统为导向,进行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开发。

7、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竞争力量,以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更要注意,企业文化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它不可能离开民族文化而单独生存。

另外,恰当的市场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三种。

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判断

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人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强调资源的整合、独具性和持续发展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通过资源与能力的转换,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自我催化效应。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明确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有利于辨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奠定基础。

六、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的原因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10)

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正处于热点状态。达成共识的是,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本文要阐明的观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还必须重视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安然公司破产案、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信用危机和世界通信虚报利润案,引起了美国和世界企业界的轩然大波。同时也印证了美国兰德公司调查报告的结论“是公司责任的崩溃,企业伦理的泯灭。贪婪和欺诈、企业的诚信荡然无存,使安然、安达信、世界通信公司丑闻不断。没有以诚信为核似价值观……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并被逐出舞台”。

一、对诚信文化和核心竟争力的认识

当今的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企业或商家未来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信誉的竞争是经营道德的竞争。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的今天,企业的信誉已经变成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已经从一种美德变成了一种必须。诚信同产品质量,创新等一起,构成了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企业要坚持诚信为本,大力塑造企业的诚信精神,培育企业的诚信文化意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

诚信文化的形成首先要加强经营者、经理人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企业管理层必须重新认识到,诚信与公平才是企业获得最大盈利的关键。其次,对员工进行诚信文化的教育和强化,从思想上到制度上建立和强化员工的公平交易意识,使员工意识到假昌伪劣产品,虚假广告是违背公平交易的行为。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创维集团的”创造至尊,维誉至诚”等,都表达了企业以诚待人,以德治企的崇高理念,既为顾客创造了价值,为企业创造了信誉,又为社会创造了效益。目前,我国企业界对建设诚信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福建省曾经举办的企业家活动日的主题就是“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

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的高度集中和综合。竞争力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没有竞争力,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而没有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就不会得到巩固、提高和持续。

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竞争中所处的优势及其战胜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表现为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包括劳务)的竞争能力。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这众多的因素中有一些是决定信的因素,这些决定性的因素的集合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诸如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

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这种优势的持续性。在资源稀缺、市场需求有限,企业异质和复杂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在特定业务经营领域内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即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一般意义的竞争优势只能保证企业短期具有竞争力,类似”百年老店”之类的企业长期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能够在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持续竞争优势则来源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核心能力理论看来,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企业所有能力中核心和根本的部分,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这部分被界定为核心能力。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看来,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一般说来,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可延展性、难以模仿性的特征。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必须重视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1.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理所当然。当商品出售时,那些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获得预期利润。这样就激励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如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等途径达到这一目的。这种行为属于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诚实的正当竞争行为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如果说这是市场经济的话,那么,诚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它的灵魂。

市场经济是文化经济。这里所说的市场经济是文化经济,是指市场上假冒伪劣、欺诈之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都与市场主体的理念、道德、价值取向有关。而深藏在市场背景的理念、道德,价值取向就属于文化问题。2001年证券市场接连发生的银广厦,东方电子、蓝田股份、亿安科技等一批上市公司造假丑闻曝光,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在追逐物质利益原则上太过度化,完全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市场规则。由此可见,市场诚信行为不能简单地从现象上看,而要从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上找原因。“质量万里行”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就是功在当前,惠及长远的文化信市场秩序整顿活动。它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必将取得良好的作用。

2.诚信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必须使诚信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技术,管理、制度可以学习借鉴,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模仿的。如果一个企业单方面的以赚钱为核心价值观,把消费者的利益抛在一边,这个企业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兴旺的,唯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讲求诚信是一种责任,其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利润,利润应当是履行企业信用的回报。因此,著名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说“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面观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因为在这种观点之下,企业被看成是讲信用、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

众所周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增强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而制度无非是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拥有正确的理念企业才能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海尔的张瑞敏创业年代首先提出的就是企业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

3.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是树立企业良好信誉的保障

诚实守信是企业治业之道,兴业之本,是企业精神第一要义。精明的企业家信奉”信誉比金子贵”,最难挣的不是金钱,而是信誉。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上升为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信用累积与升华形成的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发展”。因为游戏需要规则。营造诚信的文化氛围是企业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对于那些从事“反经济信用行为”的企业而言,其成本会大大增加。因为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企业一旦做出“反经济信用行为”,几乎马上就会曝光。它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商誉,就会受到重创。一个缺乏诚信文化的企业不可能有良好的企业信誉。

企业核心竞争力篇(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需要构建一个三维模型:技术、机制和文化。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三股力量的融合。

首先,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这里指的技术,既包括如专利这样的受法律保护技术,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管理、营销技术表现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持续变革,拥有极强的速度和效率,让对手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比如DELL,并没有多少核心专利技术,但是它的直销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和营销技术,从而拥有了核心竞争力。INTEL依靠其强有力的技术研发体系,在业内保持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在信息社会里,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这对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同样适用。联想并购IMB笔记本业务、TCL的系列国际并购,目的都在于此。

其次,机制是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任何核心竞争力都是动态的,不可能长生不衰,即使象茅台酒这样拥有独家秘方的百年老店,如果缺乏了创新机制,一样会被淘汰,因此,机制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创新,不断地创造领先优势。

再次,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摇篮。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是企业家个性、领导风格、管理模式、企业制度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与员工目标一致,实现双赢。如果说技术与机制是硬性的管理的话,那么文化就是软性的管理。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学习文化、创新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

除了从体制上根除诱因外,中国企业还应该逐步建立起基于长远发展并兼顾社会进步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美国兰德公司曾花20年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始终坚持四种价值观: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三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四是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而这正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同时也是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这些价值伴随企业的发展变迁和经营活动的成败考验,日积月累沉淀为企业文化,并转化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中小企业将很难长大。是什么造就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西门子、惠普、索尼、雀巢、IBM、汇丰等品牌?既不是资本、规模和技术,也不是特定的优秀员工――这些因素每天都在变化,而是看不见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融入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经营方针之中,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文化的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

二、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组成

任何企业在品牌初创期间都必须在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做出选择,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在保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企业的长远利益,即处理好产品和品牌之间的平衡关系。但事实上企业往往难抵短期诱惑,加之体制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经营者为获取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

一个成功的品牌其所带来的效益是长期性的,百年老店(品牌)有其百年的良好发展前景,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建立在消费大众心目中的牢固品牌地位功不可没。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卖产品,那么可口可乐只是糖水而已,麦当劳与面包铺没有多大的区别,还有全聚德与烤鸭档,健力宝与桔子水等等,所以,品牌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一个定位至上的营销时代,建立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并持续完善客户关系,将是未来争夺市场的重要任务。整合行销事实上是为了找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希望通过对品牌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给品牌一个定位,以便于品牌有长期而良好的发展。

企业优势竞争力(也指内因)是指品牌所应具备坚强后盾,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品牌营销竞争力(也指外因)是指通过品牌推广赋予品牌的“后天”特征,通过宣传口号、形象识别、广告传播、服务承诺等,它需要品牌策划的专业水平和品牌智慧的投入,以各种创新姿态追求推广手段的多样化和立异性,并持之以恒。品牌和人一样,人有千万种,但有的人和他人相处许久却没法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任何的印象,而有的人只和他人相处几分钟便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为他(她)存在某一方面的特点,大家记住了他这个特点便自然地联想起来他(她)来。每一个品牌都存在与其他企业不尽相同的特点,品牌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将品牌所包含的特点挖掘出来并尽情的表现,通过表现自身特点以吸引大众的兴趣,引起大众的注意,从而使大众对本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走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机会导向型的企业将越来越难于生存,企业竞争力将逐渐向战略导向型和能力导向型转变,最高层次是文化导向型。

目前的很多企业还都处于机会导向型的阶段,就是寄希望于市场出现的机会,对手出现的失误,自身出现的奇迹。但现实的情况是,客户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等你感觉那是个机会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充满了恶性竞争,不再是机会;对手也跟你一样在苦苦寻找机会,甚至不惜运用各种手段来蚕食你的市场、客户和你的员工,连国美的老总都感慨,“如果可以重来,再也不愿意做电器行业”。

机会导向的观念使企业每天都疲于奔命,因为他们没有核心,没有专长,结果总是在价格竞争的边缘徘徊,每天都去学“海尔”,但越学越失望;每天都盯着销售数字,却发现增长越来越缓慢,前景越来越黯淡。

中国的一批企业已经开始了由机会导向型向战略与能力导向型的企业转型,这无疑是一场企业界的革命。TCL最初依靠抓住市场机遇在彩电行业获得了突破,后来是手机,再后来是开发东南亚等海外电视市场,这是机会导向型的表现,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有我们,但不幸的是,彩电行业遭遇持续的低温,高端产品无力推出;手机产品持续下滑,高管集体跳槽到长虹,风云人物万明坚被迫离职。机会导向型让TCL象当年的蒙古大军,打下了市场,却守不住,后来TCL并购汤姆逊、施耐德,都是一种战略的转型,即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但这条路并不平坦,以技术为核心能力能让TCL一路高歌吗?还需要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方法进行审视。

我们发现联想也在走同样一条路,自己无力发展核心技术,于是采取了并购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并购获得IBM的核心技术,狮子能否吞了大象,我们并不乐观;乐凯与柯达的合资,也是希望获得核心技术,但股价大跌、业绩乏力似乎又说明了核心竞争力不等于核心技术那么简单;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技术还是文化?为什么海尔依靠自己的品牌能够打入国际市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深刻理解企业发展思想的转型。

苹果公司当年由于过分注重技术忽略了消费者需求而导致了在个人电脑方面的失败,但是不要忘记,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这样的一种技术导向型,让苹果公司的标志产品苹果机广泛应用于设计等领域,成为那个细分市场的老大;同样的,创新的苹果文化让他们与时代同步,紧紧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脉搏,他们的网络数字播放器让SONY公司黯然失色,而SONY公司也是一家以注重核心技术闻名的企业,但他们在创新方面输给了苹果,他们落后了,但是SONY公司高层集体辞职,并由一个外国的CEO空降下来以改组SONY,这样的文化企业怎么能不成功呢?反观我们国内的企业,业绩不好,往往总是归咎于人、埋怨外界,涉及到内部变革,总是望而却步,又怎么能培育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