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6 19:17:11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1)

一、一体化双师

从事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双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在企业至少具有5年的专业实践经历,并取得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要求非常高。

在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了高学历,但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能讲授理论的教师,更需要传授实践经验的技师。目前,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有利扶持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此,我们高职教师也应该力争成为“一体化双师”。

二、数控技术维修专业教师考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师

1.高职教师职责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高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要具备思想水平高、教学水平高和学术水平高的“三高”整体素质,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和工作中,还要具有健康的人格。

2.数控技术维修专业教师

在我们学院数控技术维修专业的教师承担“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及“《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取证”实践教学。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是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必备的数控机床安装、维修和调试能力而开发设计。

数控机床的质量好坏完全取决于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素质。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复合知识;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有关数控、驱动及PLC的工作原理,会CNC编程和编程语言;熟悉数控设备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各种常用(尤其是现场)测试仪器、仪表和各种工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考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师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技师的任务是生产产品,两者的服务对象有着天壤之别。在高职院校,教师要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较高级别的技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技师要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提高技师的理论教学能力。

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取证”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获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中级证书”或者“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证书”,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考取“数控机床装调工考评员”或者“数控机床装调工高级考评员”证书,还要考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师”或者“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培训教师”说明:培训中级、高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我们数控技术维修专业的教师经过自身努力,全部取得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师”或者“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一体化双师”的资格。

三、建设“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一体化教学实训室

建设数控机床装配与机电联调车间,既能满足“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理论教学,又具备“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实践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实训室,是将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建设“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一个真实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1.兼顾生产性和教学性

数控机床装配与机电联调车间的一体化教学实训室不仅是完成“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实际工作过程的场所,也是学习理论的场所,必须兼顾两个方面的属性。在数控机床装配与机电联调车间具有4台数控车床、4台数控铣床和6台车、铣、加工中心实训台的物理环境,实现具有社会属性的安全制度和素质教育可视化管理,创建了良好的育人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

2.具备典型性和灵活性

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实践训练必不可少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车、铣、加工中心实训台是平铺式的数控机床,为学生学习相关技能提供了部件装调维修训练功能,便于设备的可扩充性,有效保证了教学设备整体稳定、又利于完成局部调整更新。

3.利于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实训室是“做中学”十分重要的场所,多种数控设备,还有激光干涉仪、精密水平仪、千分表、电工用等各种工量具,由于设备、工量具价格高及维修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数控技术维修专业的教师责任重大,但也能映射一体化双师的高素质。

四、成绩显著

教师培养学生数控机床安装、维修和调试能力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依据“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过程,设计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任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教学任务和实际工作一体化。

我们数控技术维修专业的教师们在院领导和系主任的领导下,团结合作,不仅教学成绩突出,历年编写了北京市举办的高职组和中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等赛项技能大赛技术文件,亲自指导高职和中职学生参加技能训练。2012年5月,我校高职和中职学生参加北京市技能大赛均获第一名;6月,我校6名高职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中,取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有3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10名教师参与“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赛项“教学方案设计与教学资源制作”,有5名参赛教师获“教师组一等奖”。

我们教师将继续努力工作、精诚合作,努力成为优秀的一体化双师,建设高水平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

参考文献:

[1]陈水生.浅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分离与统一.成人教育,2007,(251).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23

The Experience Discussion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C Technology Major as Example

SHUAI Qi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Abstract For the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o cultivate high-skilled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s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enterprises. The effective manners and patterns are needed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or NC technology major, the experien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ence involve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training and student's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C technology major

0 前言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数控技术本身也在经历着发展变化,企业界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希望所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尽快融入其生产经营中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不但需要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教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创新能力,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营造出贴近第一线的学习环境。

1 校企合作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很大一部分就业都面向产业园区和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与产业园相关企业联系,通过解沟通,了解数控技术行业整体发展动向,确定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群,确定专业的企业岗位设置和企业人员素质要求,以缩短学校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专业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专业相关建设工作。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将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工作开展、师资队伍提高,以及学生能力素质提高这四方面对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探讨。

1.1 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的生产实践往往需要用到跨学科知识,并且需要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从而可以更好地从生产实际出发摆脱传统学科设置束缚,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及职业发展能力,从而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理事会”,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可以了解专业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责,将所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要求进行分类细化,进行总结,并转化到相关教学实施工作过程中去,设计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整体教学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企业合作,可以明确数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制定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企业的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等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直接对接。我校数控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1)专业基础储备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2)专项技能训练模块,包括数控机床操作能力、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数控软件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电气、机械、气液部分装调能力等方面的技能训练。(3)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为目的,学生通过参加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进行相关技能训练。

1.2 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了解,数控技术专业的三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以“真实产品项目”为载体,将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和工作流程与教学环境进行结合,使学生切身了解真实的企业氛围,强调教学与生产的协调一致。

专业基础储备模块主要通过教师组织相关课程教学,对于例如高数、英语的一些基本素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同时兼顾到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以“够用”为目标。对于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任或兼职教师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以企业的实际产品和项目作为参考原型,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安排。

专项技能训练模块主要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教学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进行,在校内已有实训资源的条件下在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使用到诸如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等大量先进设备,并可以充分保证实训时间,在具体实训项目上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零件,如车削加工中的装配类零件,铣削加工中的模具零件,同时引入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对加工精度、零件工艺工序编制、机床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强学生的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模块,这部分教学在校内外教学企业中进行,此阶段,学生的教学培训计划、生产任务计划由教学企业和专业共同制定,并主要由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教学培训过程,学生在企业师傅与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边学习边工作。实习结束后,教学企业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学校。通过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能接触到第一线生产环境,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训练,锻炼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教学企业本身也需要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发展进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而充实自身人才的储备。企业将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学校,也可以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实际能力状况,进而作为依据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产过程,能跟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不断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

1.3 师资力量培养

(1)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应该在学校、政府及企业界的配合下,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研习活动(短期/中期/长期)。研习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组织教师到企业走访参观、下企业锻炼等。我校数控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承担了“五轴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装调”省内教师培训任务,除其他兄弟院校教师参加外,也推荐本单位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培训过程全程在企业进行,通过培训开拓了教师眼界,同时学习了相关技能,提高了教师的实务能力。老师通过到企业参加培训锻炼并获得相关实践经验后,可积极鼓励教师依据企业行业的相关职业技术岗位要求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从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2)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实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有业界工作经验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或者聘请业界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学校也可以通过创造条件使校内老师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接触,加强双方联系,结识更多的企业界朋友。由于企业员工有充实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了“大专班”培训课程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提升了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校教师也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积极互动,加深了对企业的认识,了解了企业技术能力特点,了解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

(3)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可以和企业进行技术项目合作。可以通过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工作。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特点与行业专家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师合作成立了 “技术创新研发团队”,并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从企业积极引入合作项目,与企业合作申请、开展科研课题工作。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团队” 可以提升校内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支持企业为企业技术进步做贡献。“技术创新研发团队”的有些技术研发成果,也可以申请技术专利,通过校企合作将自己的研发成果向企业进行推广。

1.4 学生能力素质提高

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除在常规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中加以强调以外,还应该依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针对性培养提高。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有些学生对数控加工、数控工艺编制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对数控CAM/CAD软件应用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在数控机床结构、机床装调方面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校提供 “学习兴趣小组”相应的校内外学习环境,联系教学企业,安排时间指定老师例如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学习兴趣小组”的一些优秀成员也可由教师带领参与一些校企合作的技术项目工作。可以鼓励和组织 “学习兴趣小组”成员参与到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级别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进行广泛的学习交流,并通过取得良好的成绩,展示自己,让企业界认识学校的专长,提高学校知名度。

2 总结

企业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自身的发展壮大上,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只有提高自身吸引力,充分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才能数量、内涵上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企业所需,同时也需要加强专业及教师的自身实力,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校企合作还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应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也使企业也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动因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1-3.

[2] 段志坚,马仲明,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思考.职教论坛,2006(8):23-25.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92-01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上多采用“2+1”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年就到企业去实习。这种将“校内和校外”分成两个独立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以及管理学生,但是会出现学生接触企业的时间被延后,不利于专业认知,理论实践脱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五年来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培养模式的内涵

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工学交替”是指紧密开展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在学院和企业之间反复交替、循环进行,贯穿了整个培养周期;“实境育人”是指在企业建立教学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育人,在学院学习期间,通过在校内建立仿真的车间生产环境,教师设计仿真的车间工作情景,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第一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认知实训和第一个暑假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中级技能鉴定。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数控加工工作,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并锻炼为企业进行数控加工能力。

第二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第二个暑假到企业设立教学班进行贴岗实习,由企业人员进行指导或跟师傅进行数控加工。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高级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和现场数控设备操作的能力。

第三学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各项数控加工工作、技术报告等或对应岗位的相关工作,达到岗位的要求。

总共完成了六个实践环节(一年级,认知实训和认知实习。二年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贴岗实习。第三年,顶岗实习。)

2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强化“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为实施新模式提供体制保障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早期、反复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认知、见习、实习、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企业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教学时间,提供合格的企业指导教师,所以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学院与瑞迪机械集团就数控专业参与开展科研,社会服务员工技能培训等。与西菱汽配有限有责任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形成了互利双蠃的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共同育人。

2.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新模式做好顶层设计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调研,分析并确定数控技术主要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的规格,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四川成都地区,针对金属加工(航空、汽配行业)与非金属加工行业(家具行业),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产品检验、数控编程、工艺分析等工作,具备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等技能,从事产品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质量检测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为新模式的实施打下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数控操作工考试大纲和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的设置。编写校企合作同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材。为提高人文素质,增加了职业素质能力实训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4 加强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新模式实施提供关键条件

新模式的实施,需要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所以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关健条件。首先我们实施了专、兼职结合的双带头人,选拔专任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带头人,专职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组织进行社会调研,制定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教学改革方案等。兼职专业带头人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建设,参与社会调研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整合行业和社会资源等。同时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定期开教研会教研交流。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省培和国陪。建立兼职老师的评价标准。将专兼职老师的教学效果纳入教核。

2.5 建设体系化的实训基地,为新模式的实施提高物质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能够满足教学、教学、数控加工、科研、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同时在企业按照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室,强化教学的效果。

2.6 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通过将制造业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以培养人文修养为底蕴,以提高数控技术职业竞争力为核心,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打造具有数控技术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院的数控专业取得了系列成果。2011年到2013年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吸收当今现代化企业的技术技能并传递给学生,在带领学生参加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名数控专业的学生获得了部级五项及省级九项(包括三名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机械装备综合技能项目团体全国一等奖)。同时共有两位老师获得全国最佳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证书,一位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的证书。同时获得院级多项教学成果奖。编写专业教材二本,校本教材二本。陆续成为成都瑞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二十几家企业的数控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64-02

目前技工学校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受制于实训器材及场地而忽视技工教育要求,大多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沿用过去的课程与教材,适合现代技工教育的实用技术课程偏少;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理论与实际脱节比较突出。此外,在师资队伍上,缺乏体现技工教育特征的“双师型”教师,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应在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上做出应对措施,在教与学上充分体现技工教育的优势,为企业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一 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内容设置创新

技校的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工人。按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内容设置上应该突出学生想学、能学以及满足就业的需要。但技校生的学习内容是一个专业系统的教学而不是单一工种的培训。

1.专业基础课的设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多技工院校在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中认为许多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删减。比如在实习中,注重数控机床的操作而轻视传统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未能灵活掌握加工工艺等。技校数控加工专业属机械加工类专业,在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上必须学习机械类专业的一些传统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基础课,根据技校生文化起点相对较低的特点,理论基础的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在必需和够用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上有所筛选,对某些偏难偏深或者陈旧内容进行取舍,并适当增加一些实用以满足数控技能的培养。又如数控专业中开设的机械制图课程,重点内容是看懂零件图,能够利用图纸进行进行手工编程中的数值计算及加工;并为掌握机械AutoCAD、MasterCAM等与数控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打下基础。基础课的开设应为专业课的学习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开设的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也要围绕数控编程或操作而准备,加强学生对加工设备的操控能力,在技术上、心理上促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2.开发校本课程

目前许多数控专业教材引用的加工程序,往往只列出了某部分加工程序的程序段,工艺分析只给出“轮廓”,如加工而不分粗、精加工工序,致使专业知识点零散。少有完整介绍一个工件加工应达到的数控加工技术要求的内容,而且许多教材实训项目中工件加工尺寸相对学校实习车间的专业教学设备不匹配,所引用的程序无法在学校实训车间的数控机床上运行。针对选用教材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学校实习设备在“必需”和“够用”的原则下,要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程,减少各环节之间知识重复教与学,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在专业上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按照本校数控机床的华中数控和FANUC系统,分别编出加工的粗、精加工程序,并针对所编程序强调如何对精加工程序中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图纸设计的技术要求。通过有对比性、针对性的内容进行技能训练,能把传统“灌输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以学生钻研为主的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基础上,实现专业基础与发展的统一,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在工作中提高竞争能力创造条件。

二 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方法创新

技工学校必须形成技校的特色。为促进学校“双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根据数控加工技术的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的重点应是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用问题(项目)、讨论与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结合培养现代技术工人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及要求,采用以教师指导、学生力求独立完成为主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控操作能力。

1.以动手操作为核心

在技校数控专业教学中应重点教学实际操作技能,以动手操作为核心。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在实际操作之前重点应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类数控机床加工的主要对象,各种刀具及其选用,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如何提高零件加工质量的措施等。在教学中,选定一些常用的零部件,通过怎样做就让学生怎样学的原则,以教师的实际经验多些引用技巧而非照搬理论,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际中引入对比的方法,针对不同系统数控机床的编程中所引用的G代码、M功能表示的不同含义,程序的结构也有不一样,再者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按钮要弄清哪部分是常用的,有几个一般情况下是用不着的,并非在每一次加工都会用上的,突出数控技能培养,学生看到一个个零件经过自己的手加工出来,自然就会树立学习数控的信心和决心。并应从落实“双证”制度结合数控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能力。

2.工作过程教学法

过程是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经验,提高竞争力,学生在校学习应与实际工作的环境与内容相差不大,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又要管理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学、做合一,在项目教学中,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等三个层次的教学。实训中,教师引进企业相对应的生产图纸,教学内容上突出过程和技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零件加工时每一道工序上的工艺、加工技巧及注意事项,并按图纸的技术要求检测学生实训作品的质量以及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方法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在掌握知识技能同时积累相应的实际经验,能稳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并有效地激发潜能,实现在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 数控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

科技在不断发展,没有与社会同步发展的技校教师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技校老师能与时俱进地把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就业上岗最需要的能力培养出来、把学生学习钻研的潜能开发出来。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及应用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应突出体现掌握数控加工专业技术的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教学上的举措,使学生掌握实际岗位所需的数控技术和实现自我发展。

1.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

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学校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首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从制度上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用可行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不同层次专业教师的成长搭建相应的平台,使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进步与时俱进,对已取得“双师”资格教师或业务突出者给予奖励。鼓励教师从专业上实现自我发展;“双师型”教师在师资培训、进修等方面享有政策优先;增强教师参与教改、教研的意识,制订教研成果奖励办法、数控学科带头人评选等。在增强教师培养和提高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

2.“双师型”教师建设基地化

根据学校数控专业建设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与培训相结合,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对口专业进修和相关单位进行专业锻炼,提高专业能力。具体来说,对于专业教师要创造条件提升其理论水平,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及机会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技能训练,了解数控专业目前的社会现状及发展趋势,向工程技术人员讨教实际问题,从而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通过产教合作的途径积极提升数控专业技术能力,使专业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既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又整体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引进技术竞争机制

通过引进技术竞争机制,鼓励老师参加各类数控技能竞赛,可促使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苦练内功,从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学校要建立奖励制度搭建平台,支持教师参加技能竞赛或辅导学生参加数控技能竞赛,以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近年来我们每年均举办一系列的校内教师组、学生组数控竞赛,在竞争过程中强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选拔和辅导优秀学生参加市数控技能大赛多次取得第一名,这些也是提高数控技能教学创新效果的体现。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5)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为专业课打基础,它是课程体系中的主体部分,课程设置可按课群方式进行,即由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企业生产管理等七大系列课群组成。这七大系列课群的系统组成,有效拓宽了专业口径和专业基础,加强了课群内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掌握机械与电气专业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在这两专业设计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线,拓宽基础,强化实践”的总体思想。专业基础课一般可以在2-3个课群基础上进行设置,如我校目前专业基础课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检测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等。

(3)专业课:指具有落实各项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专业定向性,这部分课程必须以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为基础,重点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该专业可开设以下几门课程: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拆装与测绘等。

(4)选修课:选修课主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介绍本专业学科的最新前沿技术为原则。例如本专业可设置如:新技术新工艺、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自动化等课程,帮助学生接受新技术,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5)教材的选择:除课程的设置之外,另外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教材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注重本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贴合学校实验实训室实际教学条件,编写实用校本教程,方便教学开展。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三点一线”教学方法

数控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专业理论课程中较多涉及到各种机械结构及运动原理,这对中职学生来说相对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PPT、投影仪、挂图、教具、模型、实物、图片等教学模式以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现场参观认识实习,以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同时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推行“三点一线”的教学方法。三点为课堂、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中解决“应会”的问题;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这“三点”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线”相互贯通,达到专业教学中涉及的每一知识环节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这个顺序过程来完成目的,从而系统的培养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中的评价体系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学生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方面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是指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故障判断及排除能力等方面能否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实训,学生已掌握数控系统基本情况,但能否对系统出现的软硬件故障进行检测、故障排除。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教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2)创新能力的评价。创新能力的评价是指学生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否在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良,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等内容进行评价。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车工操作》实训课程中,学生在不违背操作规程、保证训练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否对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和顺序进行改良,大胆进行创新,使用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情况,教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3)操作技能的评价。操作技能评价是指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践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测量、选取、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操作动作的规范性、技能灵活掌握程度等内容进行评价。如在《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掌握数控机床面板的操作方法、数控刀具的识别、工件的测量方法、判断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好坏、程序的正确编制与输入等内容进行操作技能认知的评价。

(4)“5S”素养评价。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5S”素养评价是指对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评价。学生“5S”素养包括:按时上下班、实验实训室操作条例的执行、实验实习场地环境的保洁、实习工具的收拾整理、仪器功能挡的正确复位、对设备的摆放以及实验室使用手册的填写等内容进行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评价。

4完善实验实训基地条件,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

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实验设备是数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硬件。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实训室完成实践教学和专业研究,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实训室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用实践知识去验证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综合知识结构封闭链。因此,数控专业实验基地必须购置生产型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机、钻床、刨床、磨床等设备若干台,如果资金比较紧张,可以分批采购,通过规划长远计划逐步来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基地,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联合建设数控实验实训室,或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建数控实验实训室,也可委托企业在工厂车间直接建立实验实训室,以此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和鉴定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建立数控模拟仿真加工实训室,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实现了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实践过程的实施,既解决了机床数量少、学生人数多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学生因程序编制不熟练而导致频频机床撞刀的事故,同时达到与其它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的资源共享的优点。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6)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95

0 引言

高职数控加工专业是培养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进步非常快,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对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优化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等措施,来不断提升数控人才的技能素质。

1 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课程教学特色不明显

在一些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课程中,对学生实训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参与技能要求等,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差异不大,没有突出实训教学的特色,对学生数控加工实践技能的训练作用不明显。

1.2 缺乏真正的学生实践锻炼机会

数控加工专业,是一种理论性同实践性,密切结合的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核心数控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过程中,才能将数控加工技术练习到位,并为今后走上一线的数控技术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没有给学生安排真正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1.3 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升

现代一些高校在数控实训教师引进方面,m然花费了不少经费,但是,真正专业知识水平高、数控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并不多。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师在开展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方面,更多的是参照同类院校的方式方法,缺乏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突破,对学生的实训引导作用不明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训经验都有待提升。

2 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分析

2.1 引进和培育数控加工实训师资

实训教学改革,需要一批具备现代化数控加工专业技术知识的教师,教师不仅要在引领专业不断创新改革,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总结,参与实践锻炼,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大引进和培育实训专业教师的力度,打造一批专业知识水平高、技能素质硬的师资队伍。

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形势,建设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的“三强”教师队伍,助力省级优质名校申报,2017年2月,组织机械工程系26名青年教师参加的寒假教师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依托学校“数字化工厂”和“产品检测技术中心”设备资源,聘请西门子公司的刘清洲工程师和泰西(北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代跃工程师为老师们进行培训。培训采取专家集中授课、示范演示、教师动手实践等形式,系统地学习了工业自动化生产制造的各项基本技术和基于互联网支撑的智能化制造、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等前沿知识,实现了教师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求知欲望,学习气氛浓厚、纪律良好,自始至终无迟到早退现象发生,老师们并纷纷表示这种技能培训针对性强、效果好,既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又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2 深度对接企业需求,为学生开辟良好的专业实习平台

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除了要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真实的实训操作。数控加工是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高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辟更多真正的实习平台。在实际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检验自身的知识,并强化数控加工的各项工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数控加工技术岗位打好基础。

2.3 提升实训教学硬件的水平,为开展仿真实践模拟创造条件

为保证高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实训硬件基础设施上,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对落后陈旧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引进现代先进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做好实训场地设备搬迁、安装、调试、检修、环境清理等工作。为学生进行仿真模式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样对于在校期间提升学生们的数控加工实践技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授课

数控实训专业实训,可以定期引进一些企业一线优秀技术骨干进行授课。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技能素质方面,都是经过一线岗位锻炼过的,并且其思维理念也是基于现场实际数控加工作业模式,这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急需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定期引进这类人才为学生的实训进行授课。

例如,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处,通过邀请佛山市先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对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平台编程问题、安装调试问题以及故障排除等进行培训指导。在场的技术人员详细讲解设备电气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加工程序编制方法等,这对提升学生们的动手安装、调试及维修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PLC控制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实验台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模拟机床电气故障,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机床电气原理、系统编程与操作,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电气结构进行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数控机床系统操作、编程实验;便于学生大规模接线、安装,参加系统联调;数控机床典型故障分析及检修。为今后实训教学、科研、大赛提供重要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并且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际改革措施,也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作用。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改革,要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培养专业技能素质高,具备良好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人。通过引进专业技术教师、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增加企业一线培训实习等,是未来实训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7)

一、数控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

据报道,我国要达到“十五”目标,达到15%的数控化,还需要约70万台数控机床,所缺数控机床的人才短缺达100万。因此,数控方面的人才肯定有着稳定的需求量。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分类

1.金领层(数控通才)

金领人才的要求是: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并且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3.蓝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

三、高职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数控技术人才,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数控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目前,我国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到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如数控加工专业,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如对ProE软件的应用不够了解,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四、加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各类数控人才需求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时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数控行业的整体素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一方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另一方面,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习题课、讨论课、现场课教学。通过开设综合实验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行双证书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既可拿到就业的“敲门砖”,又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产学结合的教学基地。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应注意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数控专业教学,就是要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8)

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重在技术教学,以使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就能够很快适应职业环境,并在技术操作上得心应手。面对新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才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术优势在社会行业领域中得以展示,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中职需学校开展数控技能大赛,旨在通过专业技术比赛而提升教学质量,这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模式,以达到专业教学创新的目的。

一、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存在着理论展示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旨在培养技术性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以技术操作指导为主,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指导学生技术操作中得以体现。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领悟能力不高。如果中职学校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而忽视专业理论教育,就会导致学生即便是学会了技术操作,也是单纯的模仿[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数控技术的科学含量不断提升而不断地更新换代,学生如果缺乏对专业技术的领悟力,就会导致数控技术更新后就无法熟练操作而影响工作质量。比如,在车螺纹的时候,由于对新型的设备性能和操作流程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就会导致加工螺纹中存在乱牙的问题。

(二)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编程能力以培养

数控专业教学中,编程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数控专业教学中,对机械制造工艺、机械零件结构的加工方法以及其工艺性都没有注重强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进入到实践操作领域中,学生由于没有全面掌握基本知识而导致数控加工工艺技术不足,其中的一个弱点就是学生的编程能力较弱,难以对工序以优化,导致重复走刀现象发生[2]。特别是数控高速加工的过程中,多个刀位编程的不断重复操作,不仅浪费了加工实践,而且操作技术能力也难以有效发挥。

二、数控技能大赛视角下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一)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控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离校后,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以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面对相关职业岗位对数控专业人才综合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就要改革实践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数控技能大赛是一种数控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比赛的题目根据数控职业技术能力操作标准进行编制,且要从与数控专业相关的职业特点出发制定数控技术操作比赛内容,要求比赛的内容覆盖面广,能够体现出参赛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为了能够赢得数控技能大赛,就会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教师也会以数控技能大赛内容为核心对学生展开理论教学,并对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以指导。在参赛之前,学生还有机会参加数控技术能力培训,以使技术操作更符合大赛要求,并能够针对数控技术深入探索,以期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而赢得比赛[3]。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会将历届的数控大赛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将新的数控加工理念融入其中,并针对新工艺进行理论讲解,指导学生操作,以使学生能够对数控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并提高知识更新的能力,基于此而使学生的数据技术专业素养有所提升。

(二)中职学校在数控技能大赛之前要做好训练工作

为了使学生满怀自信心地参加数控技能大赛,中职学校在比赛之前还要对学生开展赛前训练,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赢得比赛,而是要让学生的专业潜在能力得以从分发挥,同时提高竞争意识,认识到要获得成功,做好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从数控技术大赛的角度而言,其是在有限的实践内对学生数控专业能力的检验,包括学生的数控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数控技术操作能力、当在操作中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的应急处理能力等等的综合性考核。因此,参赛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数控专业实施,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有机会赢得比赛[4]。在数控技能大赛的赛前训练工作中,数控教师要组织学生接受赛前模拟训练,将虚拟的数控技能大赛场景构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大赛的氛围,以提高比赛适应能力。注重对学生比赛外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提升学生数控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

(三)注重数控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中职学校开展数控技能大赛,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数控技术能力以培养,也是对数控专业教师的技术能力的检验。只有优秀的数控专业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突出数控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为了提高数控专业教师的这是更能力,中职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让教师进入到企业中参与实践操作,也可以与兄弟学校建立学术交流群,为数控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针对数控专业教学方面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同时还能够对数控行业动态实时掌握。随着数控教师走上社会,视野也有所开拓,更有助于从创新的角度甚至教学问题,以使自身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教育而言,数控技能大赛是重要考核模式,也是数控专业教学实践的改革,不仅是对学生数控技术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检验。数控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数控技能大赛为基准,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寿宽.基于数控技能大赛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32):201―201.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9)

笔者作为一个信息教师R捣⒄沟那桌者,试图从自身需求出发,去调查信息教师现状。参考相关的调研数据和文献资料,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与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集团的实践,从而得出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教育管理部门的调研数据[1],结合对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的文章进行筛选整理,加以笔者对北京市部分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的电话访谈,可以粗略得到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基本情况。

1. 工作基本情况

(1)教龄

根据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针对全市在职信息技术教师抽样发放的500份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目前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的现有教师从教年龄差距大,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59%,刚毕业的占24%,笔者接触的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基本稳定。相比以前,转岗现象已是极为稀少。通过访谈了解到缘由是工作内容的改变。如今信息技术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外,通常也肩负着校园其他数字化工作任务,但凡涉及摄影摄像、网络建设、电脑设备、广播电话、安防监控、cmis学籍管理等有关的工作,都可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协助,可谓工作繁杂。

(2)学历

本次统计中信息技术教师学历无一例外是大学本科(含第二进修学历)。近几年也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进修取得了硕士学位;另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招聘来的新教师就是硕士。这从侧面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大有潜力。

(3)职称

众所周知,教师职称往往与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成绩挂钩。但文献数据分析与电话访谈发现,有10%的信息技术教师感到评高级职称困难,与教学一线相比,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时往往不占优势;甚至在当前小学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根本找不到与网络管理员对口的专业职称。

(4)工作岗位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少,达不到满工作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专职上课的并不多;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人员配比少,很多人在承担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同时,兼着学校网络管理员、电教老师、cmis管理员等多重身份,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数字化项目等繁杂工作。北京市管理部门的调研数据(数据来源同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图1所示。

2. 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可以说日新月异,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需要接受各类继续教育。但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众口难调,也很难赶上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速度。调查中,认为继续教育课程不太适合自身专业发展和一般适合的分别占全部受调查人数的14%和47%,通过分析得出,继续教育课程目前还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开发出满足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是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培训的状况怎么样呢?通过调查,具体情况如图2。

不能经常参加业务培训的理由中,32.5%的教师认为太忙,没有时间参加,与前面调查兼职三项以上工作的现象,有很强的关联性,表明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确实非常繁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对工作职能的认识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职能的认识,有26.5%的教师认为是“掌握新技术,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掌握技术做好服务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敬业善教、研究教学、注重科研,这才是教师的本色;其次,应深入研究技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为学校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

据统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倦怠率排名前三,但是在调研和访谈中笔者发现两点曙光:部分一线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理念和行动,通过个人努力,利用额外时间,提高专业发展,包括课堂教学获奖、指导竞赛学生获奖、研究课题发表文章等,实现了有所作为。另一点,随着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的高位发展阶段[2],优质的教育必须有优质教师人力资源的积累。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把自身角色首先定位为教师,要能站好讲台,能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技术背景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预测和规划,能够成为本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引领者和助推器。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已有信息技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在线测评收集学生的自主学习数据,通过大数据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热点、难点,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益。

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信息技术课程背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帮助每个受教育个体做好应对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准备, 顺应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趋势尤其重要。为此,笔者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与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集团的实践,从管理层面和教师自身发展层面,得出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集团校行政管理层面

(1)全员培训 兼顾特色

芳草地国际学校集团信息资源部选取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对全集团500多名教师的学科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任务,几年来的大规模全员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带来了显著成果:一是全集团教师基本都能自主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逐渐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转为技术应用引导者;领导、老师能够独立制作质量高的课件,满足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和上课赛课的技术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参与课件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失,转为本学科教学研究者。

(2)整体应用 共享资源

集团信息资源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云平台应用,如智慧校园平台和门户网站等,有效推进区域间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以自行在智慧校园云课堂中,完成教学资源管理调配和教学模块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角色弱化,引进IT外包公司人员常驻学校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教师转换为管理者。

(3)社会力量参与 外包服务到位

宏观上,集团主管部门,从制度上保障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明确职责。参照“后勤社会化”模式,聘请公司外包工程师来学校作兼职网管和电教人员,完成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微观上,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学校各种大型活动摄影摄像或者学校常规活动等电教工作,也可以外包或者邀请专业人员以设备租赁服务的形式加以解决。例如,购买一套高清双机位摄像器材造价为20余万,折旧期为3~5年,用这些钱购买电教服务绰绰有余。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4)回归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管理上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职责:强化敬业善教的本位角色。协调出他们参与培训和教研的时间,留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间,才能保障这支队伍的成长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

为此,学校信息资源部强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是重中之重,鼓励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做到四个清晰:清晰学情;清晰备课;清晰教学;清晰评价。作为教师,必须会上课,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懂教学、上好课;站位高、懂教育;会技术、有思路,才能为学科建设、课程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还鼓励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如电脑绘画、Scratch程序设计、电子报刊、微视频创作等。

2. 教师自身发展层面

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正像专家所说:“现实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态度和情感,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德能勤兼备

德是为人之本。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内容繁杂事实存在,与其抱怨,不如一方面梳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坚持教学,关注学生。工作要有责任担当。

能是教学经验、专业水平的具体体现。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搞好课题研究更为重要。未雨绸缪,带着问题展开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尤为重要。

勤是工作态度的体现。做到手勤多做教学实践,嘴勤多和同行沟通教研,尤其是与所教学生的有效沟通,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及时的反思和工作小结。其实,我们所教的学生就是一面镜子,他们的表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也能够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和心思。例如,通过我们的引导,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扎实,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习惯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完成自己的想法,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等。

(2)合理利用信息化大环境

利用智慧校园、移动学习、碎片化等信息化教育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和自身的专业技术背景,以学科教研为途径,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如利用云课堂的翻转学习,记录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和参与度,通过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出学生的掌握情r,课堂上,教师因材施教,做好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应用;再如教室内的平板智能终端的使用,在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的支持下,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与孩子有了更多的学习和互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质量检测系统,学生通过投票、选择、答题,展示自身的学习情况,通过系统后台答题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有效地学。 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承担学校关于推进“学生应用移动终端学习”等教学实验示范,主动接触3D打印、机器人教学、创客教育等学科实践活动,拓宽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范围。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10)

数控技术专业是理工类院校的重点专业,它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取决于教学目标的确立、师资力量的底蕴、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学生学习效果。高等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为:培养具有能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知识、掌握数控手工编程和灵活应用软件编程、能够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及其它数控设备完成产品件加工的并能够进行数控机床维护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专业建设要有特色、有内容、有实用性、有前瞻性。

1.1 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职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学科。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大专以上学历)、能够从事机械制造及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社会及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囊括《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技术》、《CAD/CAM》、《数控机床结构》、《数控原理》和《PLC控制技术》等数控专业综合知识。涉及的学科广泛、新知识多是数控专业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是对专业建设的一种挑战。

办好一个专业,首先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要有教学大纲与计划—— 了解并掌握当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制定本专业发展规划,用以指导本专业教育的有序化管理。

1.2 教师队伍的建立是实现教学体系的主要条件

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要有特色,体现这一特色除了应具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及软、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即能站在讲台上讲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站在机床前讲解、示范机床操作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简单的、综合的、复杂的例题件的制作,并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以及产品的制作。在学生中树立“学习专业知识,崇尚专业技能”的专业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数控专业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职业教育理念;其次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务实求真;三是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四是要驾驭数控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熟知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一个专业知识丰富、技能水平很高的专业教师队伍,必然会培养出得到社会和企业认可的、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因此,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施教学大纲、达到教学目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人数有限,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成为数控技术专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2 技能训练

2.1 学生应具备的技术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国家职业技术标准对职业能力提出了具体标准,它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学科广泛,学好这门技术需要时间、精力的投入。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接受、理解程度的不同,对专业能力培养所达到的目标也必然形成不同的结果。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其职业能力所达到的结果也不同。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首先为基本能力,然后基本专业能力,最终提高到综合能力的应用。

(1)基本能力,基本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机床操作的训练,能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够设计简单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熟知手工编程的基本方法;了解自动编程的过程并能处理相应的工艺问题;熟练地操作数控车床及数控铣床完成产品件的加工。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应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较高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发展基础,注重数控专业技能的提高,特别在工艺编制、机床操作、手工编程和CAM编程应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再辅以生产实践活动,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能够满足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

(3)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应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能力,参与有关科研课题和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项目研究,进一步探索专业技术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有前两种能力的积累和沉淀,还要研究数控机床构造与原理、CAD/CAM技术以及数控刀具系统与应用等综合性的学习。具备应用综合数控知识编制加工工艺、熟练操作多轴数控机床完成复杂零部件的加工,能够处理机床操作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等一系列问题。

2.2 教师在培养学生技能的作用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篇(11)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应用也更加广泛,在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教师要把中职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任务,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数控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部分教师对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计划上也没有正确的实施计划,往往是用师资决定课程,造成课程分布不合理或课程内容混乱的现象。

其次,教师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当代企业的实际要求。以数控加工刀具为例,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力度还不够,其教学方式也仍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2.数控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数控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也造成了数控专业师资力量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不仅如此,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还体现在缺少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特别是缺少既熟悉企业发展与生产的实际状况,又能发挥教学职能的“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3.实践教学重点错误

当代企业不仅需要能熟练操控数控机床的基础性人才,还需要能掌握数控加工工艺、CAD/CAM、编程与故障检修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若要达到以上标准,仅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很多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然只集中在数控机床的操作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在实际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实训技能的培养,致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严重脱离。

二、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改善策略

1.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数控知识的讲解中先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再向学生展示本校数控专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或者是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各种成绩,以此用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其次,向学生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待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后,再采用现场观察讲解法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数控维修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设备,并结合视频的形式,介绍设备的外部结构和使用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认知过程会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高对数控知识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一,建设金属加工实训基地。先进的制造技术离不开对传统金属加工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现代创造技术是由传统技术过渡而来,数控机床的自动化运用,离不开传统技术中的车、刨、磨等加工技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控加工人员,如果没在传统技术上打下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基础,便不会正确掌握刀具角度知识、切削的合理用量与科学的制造工艺,与企业的需求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知识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传统金属加工能力的培养。

其二,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编程能力与数控加工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目的除了获取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就业。由于中职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实在的帮助。其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第一,在技能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较为实用的数控技能,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符合当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第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职业性格特点,具体、准确地分析每个学生性格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此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以后的职业道路。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当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与学生共同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从而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

第四,在学生掌握了数控知识与数控技能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应聘时的谈话技巧,避免让学生成为重成绩轻实用的学习机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以外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型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