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教育理念的策略

时间:2022-12-04 18:00:35

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教育理念的策略

所谓STEAM教育理念,就是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同步融入五个方面的综合性知识的教学理念,这五个方面分别为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小学科学虽然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是其知识容量和覆盖范围在同学段课程体系中均是比较突出的;此外,尽管小学科学并非常规考试科目,但是小学生基础认知素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却十分依赖于该课程的有效教学。由此可见,小学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务必要树立起鲜明的多维管理和跨学科联动意识,方能发挥出应有的引导效力。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意义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比较欠缺的,其对于外界,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所接触到的知识往往存在一种很强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的存在一方面会占用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拆解和重新组合,继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因为这种“陌生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上升空间。通过融入STEAM教育理念,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能够了解到的知识将不再局限于薄薄的课本,而会同时对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形成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并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将这些知识内容按照对应的项目、门类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对新授内容进行深度解析,让他们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习绝对不是对知识和技术的简单记忆、复制,而是需要在记忆、复制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思维,并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以更高的效率去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和高维利用。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的印象还停留在最原始的“教师教、自己背”的层面,只对“点”式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无法凭借理性化、多元化的思维完成对知识模块的串联,这定然会使他们的学习陷入“事倍功半”的窘境。而通过引入STEAM教育理念,学生可以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适用于不同学科的特色化认知思路和探究理念,并在长时间的练习中将这些思路和理念充分融入到自己的潜意识当中,使其在后续的学习当中自主对知识进行科学排列、动态整合和灵活运用,从而让自己摆脱传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具体策略

(一)以STEAM理念为指导,丰富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总结科学知识

“生活是知识之母”,所有的课程知识无一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小学科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以及课程的内容、目标,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并带领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总结出共性元素,使之成为具有宏观表现性和综合指导性的科学认知,进而让学生掌握“由表及里”的总结式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昆虫》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找一个学校附近有昆虫的地方,让学生仔细观察这里各式各样的昆虫:翻飞的蝴蝶、采蜜的蜜蜂以及“行军”的蚂蚁等,而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它们的样子都不一样,但是却都被叫做‘昆虫’,那么大家看一看,它们有没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通过仔细的对比,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它们都有六条腿”等结论,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帮助他们总结出昆虫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是一门自然类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验操作。小学科学教师要秉持“实践至上”的原则,在教学书本内容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完成不同类型的实验,用动手操作和观察对比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强化认知,并凭借实验体验来掌握丰富的实验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主设计实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学习有关《金属的导热性》知识为例,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实验中需要的物品,例如易拉罐、电导线和薄铁皮等由不同金属制成的物品,让他们将这些物品剪裁成长度、粗细、厚度一样的金属丝,而后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利用打火机或酒精灯,将每种金属丝加热相同时间,再用温度计测一测不同金属丝的温度,从而得出对应金属导热性的排名,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

(二)以STEAM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意识

1.以技术为工具解决日常问题

任何一门技术都要以帮助人们解决一些日常问题为存在价值,而如何应用对应的技术去解决对应的问题就成了技术素养中最为核心的项目。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依靠这些技术去处理一些身边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在处理过程中形成更为娴熟的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化地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兴趣与意识。例如,不少学生都曾有过在下雪或下雨天走在光滑的路面上不小心跌跟头的经历,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个事件作为问题解决的目标,让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设计出解决的办法;如果学生陷入思考瓶颈,教师则可从《摩擦力》这部分知识出发,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提出“在鞋子上绑上粗面线”或者“穿底部花纹比较深的鞋子”等方案。

2.以技术为手段验证个人猜想

技术的出现除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既有的问题,还能够为人们探究未知提供可靠的方法。小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在脑中闪过。对于这些想法,小学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表达,并且通过探索去论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这种鼓励和引导,学生会积累到更为丰富的技术应用经验,同时还能在验证成功的一刹那获得极强的成就感,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师讲解了关于《声音传导》方面的知识后,有些学生会想:“既然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那是不是说即使把周围的空气都换成固体,人依旧可以听见声音呢?”虽然“把空气换成固体”这个条件比较难实现,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对“音叉”的使用中获得启发,试着将双耳堵住再用牙咬住一只震动的音叉,用“固体传震”的技术就可以验证自己先前的猜想。

(三)以STEAM理念为指导,塑造学生的工程执行思维

1.借助小组合作,实现任务的“由繁而简”

但凡能被称之为“工程”的任务,往往都具有十分庞杂的项目内容,如果由一个人来完成,那无疑会是场艰巨的挑战。小学科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一些“工程”性的任务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并且结合学生的优势,明确各自的分工,一人负责任务的一个部分,最后再将各自的成果汇总起来。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执行思维,也能在客观上进一步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植物生长的条件》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以实验的方式来探究出课题的答案,并安排学生结成若干个三人小组,让各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负责一项任务,如有的学生用黑布罩住植物,用来了解“阳光”的作用;有的学生把植物放在冰箱里,用来了解“温度”的作用;还有的学生则用吸纸将植物土壤中的水吸干,用来了解“水”的作用。之后,各组可将每个人的实验结果汇总,形成一份共同的实验报告。

2.借助分段整合,实现任务的“由难而易”

有时由于任务本身的性质影响,一些工程性任务必须由某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得不以疲惫的状态来应对。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项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根据任务中所涉及的方法、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将之划分为若干个环节,以每个环节为一项子任务,以分段的方式来逐个完成,最后再将各个阶段的成果整合在一起,来实现完成总任务的目标。这种思维的形成不但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耐心。例如,在完成《简单的电路》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有意给学生布置一项相对复杂的电路连接作业,并提醒学生利用分段整合思维来完成它。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以电路中存在的元件为节点,将整个电路划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完成每个部分的组装,然后再借助导线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从而避免了“一团乱麻”现象的出现。

(四)以STEAM理念为指导,构建学生的艺术审美体系

科学是对于客观物质的探究,而艺术则是利用客观物质进行美感的塑造,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在教授科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去品味大千世界所包含的多元美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体系,从而达成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双向成长的综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有关《自然》方面的课程后,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花园或者绿化带内,听一听鸟啼、风鸣,嗅一嗅花香、草气,感受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让学生全身心地回归大自然,并且从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不同维度提高其审美观念。

(五)以STEAM理念为指导,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逻辑

具体来看,数学和科学均属于自然类型学科,它们之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同点,即对于规律的体现和利用。小学科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科学时,也要凭借“规律性”引导学生形成有助于他们数学学习的规律逻辑,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规律的剖析来更为快速地处理一些数学问题,继而实现科学课堂对学生多元学习能力的综合强化。例如,在带领学生研究“蚂蚁”这种生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蚂蚁“行军”队伍的组成,使学生发现几乎每一队蚂蚁都会按照“3只一组、3组一队”的形式来列队,那么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通过清点所有绿化带内蚁窝的数量来大体推断出校园内蚂蚁的总数区间。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小学科学教师还要重视对这五大维度的综合统一,利用生本资源调动家校合作的渠道、平台来进一步拓展STEAM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多元体现,帮助学生在深度参与、亲身应用的基础上达成提升综合素质的理想目标,并使之进一步形成有助于科学学习的良好认知、行为习惯和探究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加大对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围绕多元主题设计富有执行性和效果性的策略体系,引导学生具备更为立体的综合素质体系,让科学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之一,从而为他们日后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和课程核心素养的稳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红.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创新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1(9):95.

[2]徐志龙.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情感读本,2018(14):112.

[3]李乾赐,张昕.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39—40.

[4]梁丽.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D].银川:宁夏大学,2021.

[5]邵琪.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程构建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20(6):5—6.

[6]李浩桢.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构建优质小学科学课堂探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7):69.

作者:耿丽霞 张蕾 单位:桓台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