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计算机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3-01-03 11:03:51

计算机教学探讨3篇

计算机教学篇1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引发深刻变革,并对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地方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具体入门性特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常见软件的基础操作以及必备的相关资讯等。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相对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使用方法,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1]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项目教学法具有一定开创性,该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执或者实施一个特定的、完整的项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相关领域快速输送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设计针对各种问题的情境,通过组织进行协作学习,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基于此,有利于学生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此外,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可以针对具体项目组织讨论活动,设计解决方案,在完成相关任务的基础上获取相应的成果,帮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获取成就感,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学习积极性。[3]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运用旨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更有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以此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社会。此外,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掌握的知识,提升对知识的利用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主观能动性。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学生,其理论基础在于建构主义,即教师通过具体项目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建构与自身相匹配的学习策略,并在其他情境中利用这种策略,根据情境要求对策略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提升自身建构策略对各种情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茶文化资源开发为载体,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和计算机知识相关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这一过程获得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其他专业学习中发挥作用,对专业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第二,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实施承载特定目标的项目,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来解决问题。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自由的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并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筹划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实现预期目标,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项目教学法是地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实践目前依然停留在个案实践,但是项目教学法并不局限于特定专业或者特定领域,而是一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综合过程。在现代项目管理视角下,项目存在于各个领域,而项目本身具有确定主题、设计计划、执行计划、评定产品的流程和周期。对高校而言,可以参照上述流程来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的设计。[4]湖南工学院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将会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的教学改革,促进该课程项目教学法在其它地方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与地方高校院校各个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地方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非计算机专业公共文化课程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于创业就业教育。显然,项目教学法也是促进地方高校公共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教学过程实施针对酒店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教学设计有必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融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

2.1以项目为主线

在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茶文化资源项目主线,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可以在短时间内为茶文化旅游企业创造价值,满足岗位需求。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思路,行为逻辑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以行为逻辑为核心来组织和安排学习要素。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工作过程的执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教师在一体化教室中引入项目,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将学生划分成特定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上限定为9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个体差异充分关注,以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切实提升个体的参与度。各个小组根据成员特征,选择具体的负责人,负责协调小组成员完成项目任务,任务分配需要落实到个人,通过不同成员的协调工作,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根据任务特征执行相关操作,提升团队合作水平。[5]

2.2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项目教学的核心,也是执行项目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施项目任务过程中获取、运用、共享、发现、传播、重构知识,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监督、检查、鼓励、技术支持等,以确保项目可以顺利的实施。[6]两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将酒店管理项目为载体,通过和技能培训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项目任务过程中了解职业特征,体验职业角色,掌握必要的岗位知识,培养和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信心,消解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误解,以前学生不重视、教师难教授的难题得以破解,从而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3项目教学法的思路和对策

3.1突破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壁垒

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酒店管理,专业茶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有机联系。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专业课程服务,具有一定被动性,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两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力求转换视角,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和茶文化资源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具体项目,发挥衡阳茶文化资源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思维,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衡阳茶文化资源专业课程的深度关联,从而发挥两种课程的优势,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2对地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

在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纳入多个软件的应用教学,并强调项目教学周期的完整性。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此外,在项目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立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特征,茶文化资源开发主题的设计和安排不应偏离专业要求,根据专业实践要求引入所需的计算机知识,例如网络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等等,同时根据地方高校的教学任务来设计并实施项目教学方案。具体包括电脑配置和管理项目;通过网络搜索技术获取信息的项目,通过Word软件编写相关资料的项目;通过Excel软件分析市场数据的项目;通过PPT软件制作宣传片的项目;通过FrontPage设计相关旅游网页的项目等。学生为完成项目要求的具体任务,学会主动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培养了其茶文化资源开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职业素养,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3.3找到规律、得出项目设计方案、提出推广建议

根据相关理论指导,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各种学习要素的优势,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明确相关要素的作用,设计教学问题,明确教学策略,完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项目教学设计方案,在两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中实践。总结反思项目教学法实践,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进行综合且客观的评价,总结并归纳相关问题和经验,最后形成可重复、可操作、可推广的“地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从而满足了地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相信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政 黄华东 陈敏 陈晓亮 单位: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教学篇2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茶文化是我国深厚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其对人类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几千年积淀,不同地域的茶文化随着历史变化与社会进步在不断交融与碰撞,并且受到了许多其他传统思想的熏陶,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茶文化。直到今天,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元素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茶文化具有文化多元性特征。为深入挖掘茶文化多元性特征,将其运用到高校教育领域,新时期全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会议便提出将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建设与茶文化相融合的思想,以茶文化的运用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进程,于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茶文化的融合便是新教学思路的试验者。研究该问题能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1茶文化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教育会议上提出的育人建设指示,有效加强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各高校都在党和国家的鼓励下开展了教育改革。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如今将茶文化融入该专业育人改革中,能够借助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修身文化等元素丰富教育内容,并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做好规划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可见,研究茶文化在该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1.1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我国传统茶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茶精神文化内容比较繁杂,大众生活较为常见的有茶道、茶艺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计算机专业思想教学中重点吸收的便是其这一内在精神文化。如今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多采用思政教材内容与计算机课程融合这一方法,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与乏味,而将传统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精神融入计算机理念内容中,能为学生提供中华几千年的修身文化、礼仪文化等思政元素,从而为单一的课程思政素材浸入新鲜文化元素,丰富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教育内容。

1.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我国传统茶文化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理念,继承并发展了三家文化精髓,比如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思想,佛家的“普渡”“无我”思想,学生在接触这些文化精华的同时能够洗涤心灵、净化思想。如今高校将这一文化内容融入到了计算机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和课程框架中,能激发学生对茶文化中的独立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注,进而主动挖掘学习课程中的人文元素,提升自身思维素养。比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想教育中,教师便可将茶文化中的主动探究思想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良好素养。

1.3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专业课教学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重任。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十分具有挖掘意义与教育意义,如今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内容,能以茶文化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等思政内容的学习。如此能达到新与旧的碰撞、古与今的融合效果,进而提升计算机专业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实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2茶文化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号召,开展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想改革活动,极大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束缚,在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文化渗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实效。如今高校将拥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该课程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中,虽然也取得了显著教育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高校深入梳理这些问题,寻求教育症结。

2.1学生缺乏茶文化学习兴趣

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多数教师课上都是参考教材内容或者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来完成教学工作,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只注重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背后文化的挖掘,导致茶文化中的育人思想与该专业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融合时无法引起学生注意,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部分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机教学中只要学好计算机内容即可,并未重视茶文化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使得学生对茶文化的关注度也受到了影响,极大弱化了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兴趣。
2.2茶文化内容融入不够广泛

从古至今,中国文人对茶便有着特殊的情感,以茶喻人、以茶明志是常见的茶文化表现方式。如今将茶文化融入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彰显思政教育效果。然而在实际教育中,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礼仪文化内容尚未全部融入到思政内容中,尤其是计算机思政体系中的茶文化元素较少,教师仅将教材中涉及到的人文理念、创新意识等内容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相融合,并未深入挖掘茶文化中的道德素质、节气、情感等教育元素,使得学生对茶文化内容了解较为片面,无法与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内容相挂钩。

2.3茶文化与课程衔接方式不当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节奏十分紧凑,教师通常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便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述,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也只是机械地将思政内容复制到计算机教学内容之后,如此使得茶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与该专业课程衔接不畅现象较为明显。加之教师对茶文化融入该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利用茶文化思想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存在形式化问题,片面将茶文化与思政内容混淆开展教学活动,如此使得茶文化思想未能直接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相衔接,茶文化魅力没能充分体现。

3茶文化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计算机专业课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基础性学科,从中提炼出思政元素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这一过程十分不易,需要教师挖掘其中的团结协作、善于思考等思政元素,而且要将这些思政元素与计算机专业内容无缝衔接。如此给该课程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茶文化融合方法、渗透茶文化内容等方面探究总结该专业改革教育中的具体路径,以落实高校教育目标。

3.1提升学生茶文化学习兴趣

从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合视角出发,应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思想理念的重视程度,及时了解该专业教育中心点,转变学生学习理念。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思政改革中,可为学生多加讲解茶文化中与思政元素相契合的观点理论,比如修身文化、礼仪文化、中庸思想等,使其在计算机技能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性对待计算机这一技术。同时教师平时计算机实训操作时还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比如计算机技能交流环节、计算机游戏环节,将茶文化中的节气思想、志向理念、合作思想渗透到教育环节中,吸引学生注意。

3.2多角度渗透茶文化教育内容

茶文化中蕴含着儒家、道家等多流派的思想内容,高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中应用茶文化中的这些思想元素,能丰富思政育人内容。比如在程序计算教学中,教师可构建层次化的茶文化课程思政教育框架,再将茶文化元素补充到框架内。比如在“WORD应用案例”内容教学时,可将该内容分为资料查找、课上讲述、课后测评三个框架,然后再以“茶文化”宣传视频为学习素材,补充框架内容。具体在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查找;课上利用学习通、对分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播放茶文化宣传纪录片、微视频,并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图片切换、主题设定、动画背景设置等技术突出茶文化主题思想;课后要求学生总结讨论课上关于茶文化的文化内容,在课程操作中体会茶文化精神。

3.3创新茶文化与课程衔接方式

为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思政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爱学、会学、学懂,需要创新茶文化与该专业思想教育衔接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育。具体专业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新型在线教学模式,以传统茶文化为切入点创新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比如在“PowerPoint高级应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围绕茶文化中的制茶流程设计在线问答教学模式,根据PowerPoint相关知识点创设在线对话情境、游戏情境,并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其中,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感兴趣的情境模块,从中选择制茶流程视频、动画制作方法,并对其中的茶文化元素进行提炼与学习,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素养。如今国内高校课程改革工作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具体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要求十分复杂,要求课程思政教育要灵活有度、针对性强,如此给该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现实难题。对此,今后教师可将茶文化中的修身文化、礼仪文化、节气文化等内容融入到思政元素中,再将思政与该课程相结合,利用传统茶文化精髓突出计算机课程重点,以丰富课程思想意识引领和政治意识培养工作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杨金澔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教学篇3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渗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担负着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如何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调整计算机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其更为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兴趣需求,从而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出更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的计算课程和教学模式暴露出一些典型性问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发展越是迅猛,暴露出的问题也越为突出。因此,计算机教学还需要紧贴技术发展,适时进行课程改革。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核心要义与思想,涵盖了我国以儒释道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内涵。对于当代各类矛盾问题的解决思路上,都发挥出积极的当代价值来。本文将从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暴露的问题说起,结合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核心内涵,针对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当中,希望能为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

1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下,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职场。在求职的过程中,大部分毕业生都会把计算机等级证书,当作求职的一个优势条件而附加在求职简历当中。但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于计算机等级证书却不会做太多考量,证书也代表不了人才的计算机能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主要是在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1课程教学缺乏明确目的性

毫不客气的说,在我们日常的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横向的教学质量比较和质量要求,很多课程老师在教学时,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目的性。针对计算机教学,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很多教学老师都是通过网上查阅,并参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在此过程中,缺乏对“让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在教学目标上,是以上满多少课时做为主要教学任务。在教学进度上,往往是讲完一个知识点,下一节课就会立刻进行新的知识点传授,忽略了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与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相脱节,最终导致了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所学内容只是一知半解的现象发生。

1.2指导下计算机操作时长不足

要想熟练掌握计算机课程所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计算机操作的过程必不可少。在上个世纪末,计算机尚属新鲜事物,家用电脑尚未得到普及,在校大学生都十分珍惜进入机房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但时至今日,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在校学生的标准配置,进入机房接触计算机,已经让大学生毫无兴趣而言。因此,高校中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大部分只是注重计算机的理论培训,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过程的指导。很多教师在讲完课程内容后,都是布置实际操作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去自己完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是缺乏监督指导,无法保障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时长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只能是通过翻阅资料和同学间交流来解决。从而使得实际操作水平距离理应达到的操作水平相差甚远。

1.3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

前面也简单提到,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内容过时的现象。造成这样的现象也很正常,毕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课堂教学内容不可能会时刻与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保持同步更新。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多是偏向理论基础为主,其教学目的也更是倾向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工作原理。但是,在内容设置上,却与实际应用悬差太大。如现在我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早已经升级到Windowsvista系列,而在我们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中,还有DOS系统、C语言等早已被技术时代所淘汰的内容,显然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做为高校的固定资产来说,教学机房的计算机更新速度,也远远赶不上市场主流计算机的更新速度,陈旧的教学设备,让很多在校大学生无法对计算机操作课程提起兴趣来。1.4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支撑计算机教学效果不高的一个典型原因就是,学生对课程的设置缺乏足够的兴趣支撑。目前,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普通的家用电器之一。当代在校大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与计算机相伴。其课程也是出现在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等各个学习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在接触大学计算机课程时,总会感觉到课程内容早已掌握,理论操作早已熟悉。试想,这样的心态如何能让大学生提起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来呢?还有很多大学生,将课余时间大部分花费在上网聊天或者打游戏上,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已经非常熟练,计算机课程对此类大学生也缺乏吸引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大学生无法正确对待计算机课程的开设目的,认为计算机只是一种现代化的办公工具,只要熟悉基本操作,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就可以了。

2我国传统茶文化历史与内涵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即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人七雅事之一,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由此可见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要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我国的茶始于神农时期,相传神农“日尝百草而遇毒,得茶而解之”。传说的真伪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唐朝之前,我国就有了茶的相关记载和利用历史。茶之所以能够被人推崇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其具备药用和饮用功能。唐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在公元780年著下千古名作《茶经》,成为我国茶文化史乃至全世界茶文化历史得里程碑。一方面,唐朝前期的文人墨客,都将人的德行与清雅高洁的茶相联系起来,并做下了许多文学作品,茶被赋予上了精神象征,另一方面,茶在唐朝时期是一种奢侈品,多为皇族和寺院内高僧所饮用,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儒家的一些哲理性思维,也与茶的特性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到了宋朝,随着茶的种植面积加大,茶也由庙堂专享之物,成为百姓日常的消费用品。饮茶之风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在平民百姓之中更为盛行,“家不可一日无也”。与唐代文人的大气磅礴相比,宋代文人更喜幽静、高雅的意境,而茶无论是在其生长环境,形态表象,还是在其品鉴环境上,都契合了宋代文人的心境需求。因此,茶文化在宋朝时期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明清时期,因为文人的推动作用,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最灿烂辉煌的时期。泡茶的程序,喝茶的过程也得到了大幅发展。我们当下已在全国普及的功夫茶,就是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完善的。种种历史原因,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尽管我国人民的喝茶习惯并没有改变,但我国的茶文化一落千丈,直到上世纪80年代,茶文化才逐渐再次被人们所推崇。结合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茶文化的成因可从三方面解释:首先是茶在物质基础之上与禅相结合,使得茶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文人墨客和统治阶级的钟爱,为茶文化的内涵提供了文化导向。其次,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在茶中得到体现和寄托,如儒家的中和之道,释家的茶禅一味,道家的道法自然等等。最后,茶文化之美迎合了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和特点,如清静之美、儒雅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3茶文化融入计算机教学中的路径

一个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一个是现代化技术学科。传统茶文化和计算机教学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深挖总结两者背后的特点,茶文化还是能够给计算机教学及课程改革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下面,本文结合茶思想的核心要义,来讨论将茶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的路径。

3.1用“和”的思想,处理教学内容与技术革新的矛盾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也是茶文化思想的最高指导原则。“和”既包括和谐中庸,又包含和而不同,还包括天下大和等等。计算机课程内容,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水平显然存在差距,但这并不能代表,一些过时甚至被淘汰的计算机技术,就完全失去了其价值所在。再先进的计算机应用,也离不开最原始的二进位计算机算法,在某种意义上,新的技术和旧的知识对比,只是在外在表现上存在差异,但根本上还是相同的。这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又完全契合。因此,无论是教学工作者还是在校大学生,都应客观看待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的差距,才能更好的打好计算机理论基础,从而有所创新。

3.2用“静”的心态,去创造计算机教学氛围

茶文化要义中的“静”,指的是习茶之人的心态和所需外在环境。不但要淡泊宁静,心无旁骛,还要追求安逸幽静的品茶环境。前文提到,种种原因的存在,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但是学生,包括老师在内都存在浮躁的心态。若要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调整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心态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学者首先要摆在自我心态,认真去对待每一节课程,每一次实践指导,其次要开动脑筋,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的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重视起来,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3.3用“怡”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怡”在传统茶文化中,指的是喜茶之人在品尝茶饮时,内心真实的舒畅、清爽等个体感受。只有感到心旷神怡了,才会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去深入的去学习茶文化。兴趣是支撑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计算机教学质量大多差强人意的一个主要原因,来自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的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计算机应用成果展示、推广及利用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才能有效激发更大的学习潜能。

3.4用“真”的实践,让学生认识到不足

“真”是传统茶文化的终极追求,既有着返璞归真的境界,又有真实的感受。所有的理论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社会实践的内容,既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认识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又要通过查找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职场实际需求的差距,客观、真实的为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水平做出评价,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上来说,起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4结语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多道理和精神内涵,能够有效解决当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做为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及课程改革中,将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来。

参考文献

[1]陈香白.论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J].农业考古.1992(4):17-21.

[2]赖功欧.茶文化与中国人生哲学(论纲)[J].农业考古.2004(4):33-37+54.

[3]戴伟敏.浅析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107-108.

[4]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24):53-54.

作者:张晋晖 单位: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