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0 23:27:23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229.27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营销是指城市的管理者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所拥有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与整合,借以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行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城市营销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城市营销活动中大多还是运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造成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为提高城市营销工作的效能,引入崭新的整合营销理论势在必行。

1 整合营销基本理论概述

整合营销理论是20 世纪 90 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理论,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理论最初表现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拓展为涵盖企业营销活动整个过程的整合营销理论。

1.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指对与企业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实行一元化管理,即把广告、促销、公关、CI、包装、新闻等传播活动加以整合,综合运用。这是IMC理论的核心。实行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将统一的资讯正确而有效地传达给目标顾客。其中心思想是基于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取向,通过与顾客的充分沟通,确立统一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协调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对企业的传播活动进行系统整合,降低营销宣传的成本,提高营销传播的效果。①IMC理论强调传播活动中的一致性原则,即:在资讯的传播过程中一是要保证传播活动原则的一致性――在营销传播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秉持企业与顾客双赢的理念,确保营销活动的正确性。二是要保证受众的一致性――在与顾客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其行为特征和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进行精确的市场细分,提高传播的准确度。三是要保证传播信息的一致性――在营销宣传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工具的运用上,做到“用一个声音来说话”,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度。四是把顾客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都看作宣传企业品牌的机会和渠道,并借此开展全方位的营销传播活动。

1.2 整合营销理论

整合营销理论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进一步拓展,这种理论把整合的内容扩展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整个环节,而不仅仅局限在营销传播的过程。整合营销理论强调要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重组和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整合营销理论主张把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公关、产品开发等各个经营环节上紧密协同,达到高度协调一致。基本观点如下:

(1)实行整合营销的目标是实现企业营销的一体化。整合营销理论主张打破以往仅仅以竞争者或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模式,综合利用企业所能获取的所有资源,实现高度的一体化营销。这种整合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内部经营要素的整合、外部环境的整合以及内外部关系的整合,也包括营销过程、营销方式、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和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总之,以整合为手段实现企业经营的一体化、一致化是整合营销最为基本的思路。②

(2)整合营销管理是系统化管理。与传统的“离散型管理”不同,整合营销管理主张整体配置企业的所有资源,将企业中的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和相关合作伙伴都纳入一个统一管理的体系内,以形成叠加竞争优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整合营销的基本原则是协调与统一。一体化、一致化营销的实现要求统一协调的行动。为达到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协调和统一,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工作环节的协调一致,也要求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只有通过企业内外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整合营销,这是整合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一个重要区别。

2 在城市营销中引入整合营销理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城市营销基本上还是运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致使城市营销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的弊端,营销效果十分有限。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主体单一,组织体系缺失。各城市的营销活动基本上都是政府在“唱独角戏”,缺乏城市“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且,虽然参与城市营销活动的政府部门不少,但大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部门自行其是,未能进行有效的组织,根本形不成合力。

(2)营销主题散乱,信息导向不明。参与城市营销活动的各个政府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对外传递的营销信息没有统一的口径和要求,内容凌乱,信息模糊,缺乏导向性。

(3)营销渠道狭窄,营销手段匮乏。大多城市在营销中都仅仅采用电视或户外广告等几种有限的媒体来进行城市品牌的传播,营销手段也多为城市风光片,外加少量的节庆活动,缺乏营销渠道的系统整合及各种营销手段的有效组合。

(4)营销理念落后,传播形式生硬。大多数城市营销还秉持着传统的“宣传”观念,依然是“我说你听”、“我灌输你接受”的“自言自语”模式,缺乏与受众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凡此种种,使得城市营销呈现出散乱的状态,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营销的效率却十分低下,营销效果不佳。为改变目前城市营销中所存在的“散、乱、差”状况,在城市营销活动中引入整合营销的新理论很有必要。

3 基于整合营销理论的城市营销策略

城市营销活动涉及面广,工作繁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营销具有整体性特征,必须整体推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城市营销具有广泛性特征,营销的市场既包括本地市场、国内市场以及海外市场,还包括虚拟市场。同时,城市营销还具有多资源性特征,其中的资源有产品、企业、品牌,也有文化氛围、贸易环境、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及至城市形象,等等。城市营销的这些特征是引入整合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客观依据。根据整合营销理论的要求,在城市的整合营销活动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营销活动加以整合。

3.1 加强对城市营销工作的组织领导

整合营销理论的精髓就在于“整合”,而要对城市营销活动进行整合,首先必须有权责明确的组织机构。因此,应当成立由城市政府权威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城市营销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对城市营销活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促进,实现统一的组织领导,为城市的整合营销提供组织保障。这是开展整合营销的前提。

3.2 整合城市营销工作的主体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城市营销的主体应当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说,参与城市营销活动的不应当只是城市的管理者――城市政府,还应当包括城市的企业、其他非营利社会组织、城市居民等,甚至还应当包括城市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外来投资者、来宾、游客等。作为城市营销的组织领导者,城市政府应当努力拓展城市营销活动的广度,建立和完善城市营销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营销活动中来,并对各方主体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参与者的独特作用,实行“全员营销”,形成城市政府与城市“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城市发展的新机制,借以产生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城市营销活动的持续开展。

3.3 整合城市营销传播的内容

根据整合营销理论的一致性原则,城市营销活动应当用一个声音说话,传达统一的资讯,彰显同一个形象。这就要求在城市营销活动中要以城市品牌为核心,对向外传递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信息加以整合,统一口径,变传统的“离散型”传播为具有一致性特征的整合营销传播,克服目前在城市资讯传播中普遍存在的零散、杂乱现象。应根据城市品牌定位确定营销传播要素,制定统一的城市品牌宣传战略,确保城市各类宣传的主要诉求点符合城市的品牌形象定位,向广大受众传递清晰、一致、可感的信息。③

3.4 整合城市营销的渠道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认为,消费者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都是企业品牌的传播渠道,而整合营销理论则对营销渠道等各方面提出了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基于此,城市营销活动应建立全方位的营销渠道,在充分利用传统的大众广告传播(如城市形象广告)和公关关系传播(如各类大型会议、文体活动、节庆会展活动等)外,还应开阔视野,把城市广场展示、城市美化工程、城市边界出入口宣示以及城市道路建设、政府及市民的日常活动、城市企业活动等等与城市形象有关、且城市内外大众可能接触到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城市营销的传播渠道。同时,根据城市营销活动的需要,将各类营销渠道进行系统整合,统一管理,有效发挥各营销渠道的作用,共同为城市营销工作服务。④

3.5 整合城市营销的方式

当前可以运用于城市营销中的营销方式非常丰富。为提高城市营销的效能,根据整合营销理论系统化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对营销的各种方式进行整合。城市管理者应当根据城市营销工作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来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在城市营销工作的初期,可由城市政府自行通过印刷品、网络、节会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城市的情况、说明城市的优势资源、提出城市品牌的理念等,初步建立城市品牌形象。在城市品牌成长的阶段,可借助营销专业机构,通过各类广告、软文、公关事件等方式,将受众对城市属性的知觉转移到已经确立的城市品牌上来,强化目标受众对城市品牌的偏好。在城市品牌成熟阶段,则应通过多方机构的合作,整合媒体广告、节庆展会传播、公关事件传播等形式,提升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强化城市品牌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地位,保持城市的最高知名度。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2)

一、当代中国背景下营销的概述

当前的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尤其是经济领域发展更突出。中国经济生态在过去二十年里发生了极大变化,从生产作为整个社会供给需求主导,转变为从市场的角度去制约社会的供给需求,甚至是生产。最为突出一点,就是中国经济已经是以需求作为一种导向,一旦需求产生了,那么相应生产也就诞生了。这种市场牵引着生产的方式,一方面是让生产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产生,增量抑或减少,甚至消亡。另一方面则是让市场成为整个社会化再生产的核心,从而围绕市场,更多的吸引需求,甚至引导需求,挖掘需求的市场策略就应运而生了。营销就是其中一种。

营销是依据市场需要,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组织,并且运用销售的手段将产品供给给有需要的客户。营销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手段,这种手段会因为国家的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甚至是其它的人文历史因素而产生变化。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样的商品,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营销方式去进行产品。

传统的营销在市场营销学术界,暂时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市场营销学界一般对传统营销是界定为一种交易营销。也就是这种传统型的营销手段,主要是以交易作为核心引导的。传统营销作为一个交易型的营销手段,强调着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尽可能以最大程度推广给客户。这种传统营销,已经有比较长的学术理论以及社会的实践基础。

而随后出现的网络营销,则是一种新生的市场营销手段。这种新的营销手段主要是以因特网的技术为支撑,这种技术支撑使到网络营销发展的速度更加快。网络营销的主要交易场所是因特网,而网络营销主要是依靠数字化的信息以及网络媒介的交互特征来实现的。而这种营销方式虽然在学术界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网络营销的确存在在当前的世界市场上。网络营销主要的核心就是在传播上面。

因此,传统营销以交易为主,网络营销以传播为主。其实二者都是营销的方式,也不一定也明确地把网络营销作为唯一的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网络营销虽然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网络营销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比如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是因为中国人的保守性格,所以往往网络营销会缺乏一定的信任感;而且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没有一些比较系统的管制措施,导致网络营销有时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在价格问题上面也是很多传统企业所顾虑的一个重要点。

但是,传统营销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不断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了,所以当前的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必然要结合到一起才行,只要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到一起,才能够为中国的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发展活力。

二、传统营销的理论分析

对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进行整合,笔者认为首先要对传统营销以及网络营销进行理论的认识和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网络营销以及传统营销二者的优势以及劣势分析清楚,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二者的有机整合。

传统营销的理论很多,而其中比较有突出意义的就是美国市场营销学界所提出来的4P理论,这个4P理论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论证,其中包括美国市场营销学界的麦卡锡教授。而4P理论更好地融合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以及广泛的实践,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是产品要素。产品在传统营销当中是一个比较核心的东西,因为传统营销的理念就是以产品作为一个核心进行推广,企业所生产出来的货物、以及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这是整一个交易的起始点。传统营销理论对于产品是比较重视,对于传统营销领域而言,产品或者服务,不仅仅只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这里面包括了这些产品的外包装、样式、甚至是品牌、规格、质量、利益点等等方面,企业的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能够受到目标市场的欢迎,这就取决于这些产品的很多细节,所以这个店是4P理论的一个基础。

其次是价格问题。价格是影响到传统营销的一个核心。定价就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成本问题,然后对于这个成本进行分析,并且加入到企业所期望的利润比例,从而形成这样的一个定价。根据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价格是不唯一的,价格依随着商品的价值轴不断上下浮动,这种波动的过程表明了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价格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价格有折扣价格、换购价格、基本定价等不同的价格形式,这些价格形式都考虑到至少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的供应商的成本问题,包括了运输以及储存的成本,另一个方面是商品本身的价值,也就是其吸引力,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无法衡量的,但是价值却会因为商品本身的一些原因而发生变化,比如海洋的海鲜食物,就有可能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快速的贬值。

再者是地点要素。地点是传统营销的一个重要观念,这个也是区别于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点。网络营销不需要考虑地点问题,因为因特网就是网络营销手段的实现场所,而地点却对传统营销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地点包括了这个商品生产的场所、商品中转运输场所以及最终销售进入市场的地点。这些不同的地点其实对于商品的价值,以及商品的销售可能性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地点因素往往决定了一些类型商品的大部分价值。比如柑橘在南方生产地小镇是不值钱的,但是到东北某一个果蔬批发市场,就产生出很大的价值。

最后是促销因素。促销是市场传统营销方式中的灵魂,也可以说是很多不同的营销方式都围绕的一个核心问题。促销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素。其一是促销方因素,促销方的因素对于这个商品的营销方式是起到决定的作用,促销方要起到及时调整促销策略的作用。其二是目标市场,目标市场就是需要这一个商品或者服务的人士,或者是潜在的需求者,这些人是促销方实施促销手段的对象。而最核心就是促销手段,促销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组合,对于不同的市场要素进行整合,最终是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成交。

三、网络营销的理论分析

网络营销则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不同,它是侧重于实现传播,并且把交易建立在传播之上的一种营销手段。那么关于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学界也有对其的因素的分析,那就是4C理论。4C理论对于网络营销的核心要素都基本概括出来,笔者下面对于网络营销的特征结合4C理论进行分析。

第一是顾客。和传统的市场营销基本相同,也就是目标市场。但是目标市场和顾客最大的不同是,目标市场是一种相对模糊的概念,因为目标市场往往不会针对到个体,而只是针对整个市场的大多数人士进行促销手段的分析。而网络营销不同,往往是一种量体裁衣的方式,也就是会根据顾客的不同的需求,对自身的市场营销手段进行调整。

第二是成本要素。传统营销考虑的成本主要是生产的成本,不过网络营销则主要考虑的是维持网络营销的技术成本。成本是一种心理战,特别是网络营销,如果提供的商品是比较特有,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那么这方面就可能要考虑对顾客内心的心理价格进行评估。

第三,便利特征。这个特征是网络营销优于传统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网络营销可以让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很多不同的服务,所以便利特性就是网络营销要考虑到的重要方面。比如在网络上面开一家网店,就要考虑到便利特征,由于顾客不可能亲自看到这个物件,所以网店的经营者就要拍摄尽可能详细逼真的相片来实现便利特征。

第四是沟通特征。沟通对于网络营销就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可以说,网络营销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沟通,比如在线的即时聊天工具,但是因为没有面对面的沟通,往往在信任感上面就存在一定方面的不足,并且网络营销的沟通,没有办法通过大量的声光舞美进行修饰,网络营销是尽可能地在整个过程中找出经营者与顾客之间的共同利益点。

四、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

由于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可以知道这两种营销方式其实都有其构成的核心要素,而从这些核心要素上看,这些要素既是这两种营销方式的优势,同时也是这两种营销方式的劣势。对于当代中国企业以及市场进行营销手段的选择时,笔者认为应该兼顾二者的特质,然后把优势进行整合,形成更加强健的市场营销手段。下面,笔者根据当前我国的市场营销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传统营销以及网络营销的整合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市场营销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第一,打好信息牌。这是新世纪的市场营销必须要注意到的一个重点。信息是网络营销所擅长的一个领域,但是网络营销在与传统营销衔接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会出现信息不够清晰,不够完整,凸显不出效果。这里就要注重网络营销的信息布置者,要及时和传统营销的方面进行联系,捕捉实体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的信息点。同时,网店以及实体店面同步销售的经营者,更需要注重自己网店信息的更新,不要等到网上的顾客点击购买,才发现实体店已经将货品完全销售一空,到时可能会造成顾客不良印象。

第二,互动性与主动性之间的联合,这其实是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之间的差异之处。网络营销的互动特质比较明显,由于当前城市的居民交往生活的圈子渐渐业缘化,这就导致很多城市的居民都会采用一些网络方式进行沟通互动,因为网络的互动形式是比较多样,比如可以运用线上即时聊天工具,或者是论坛,网店系统的内部通讯工具,这些都是可以成为传统营销的另一个突破点。而网络营销中的主动性不足也是可以通过传统营销的方式进行弥补。简单地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体店铺的活动,在实际场所的一些传统营销活动作为吸引点,让网络营销互动过的顾客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和实体营销有接触。更可以通过一些赠品活动,售后跟踪访谈的方式,实现与顾客的主动沟通,这样就可以打破网络营销的被动僵局,同时也保留了网络营销的互动特质。

第三,宣传优势要突显出来。网络营销其实可以减少很多传统营销中产生的宣传成本,但是传统营销人员也不要放弃自身优势。在上面的理论分析中,笔者对于传统营销的目标市场模糊性进行了点评,其实这二者都是营销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对于传统营销的模糊市场宣传要保留,但是不一定要做得非常频密,可以考虑有周期性的,并且伴随着网络营销活动的开展而开展。而网络营销这一板块,可以加入模糊市场的元素,对于同一个产品,可以提取出不同的关键词,简明扼要的关键词,然后在产品的推介过程中运用这些关键词,把这些关键词作为宣传要点,这样就可以减少宣传上面的成本。另一方面,正如上面的互动性特质的分析一样,我们可以运用网络方式进行交流,比如电子邮件等,这样就可以减少电话访谈宣传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为电话访谈的唐突造成的品牌负面影响。

第四,市场调研方面的整合。传统的市场营销,其市场的调研因为要印制大量传单,以及人力进行问卷调查,访问以及统计,这些就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市场营销的市场调研效果,在效益上面就比较逊色一点。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结合网络营销,进行市场的调研。网络市场调研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问卷的登记调查,问卷可以直接形成一些直观的数据,便于做市场顾客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分析。另一个可以是针对同类型商品网络营销方式以及相关的体验、情况调查,可以根据同类型的商品或者服务,如何处理好网络营销这一板块的问题进行专员调研,甚至可以进行体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搜集不同的指标信息,这些都可以整合成为市场调研的报告。而传统营销的市场调研方式,可以保留实地调研等形式,这样除了对市场调研部分的成本进行合理地压缩,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增强市场调研的多元构成。

第五,促销手段革新。这一方面主要是体现了不同的营销方式的促销方式可以融合。促销上面,传统营销主要以体验为主导,也就是让顾客亲自试用了这个产品或者是尝试了这一项服务之后,更容易打动顾客。但是这个过程切忌一刀切,也就是要融入网络营销的顾客个性化分析,要根据顾客的需求类型不同进行不同的促销,要有对症下药的思路。而网络营销方面,因为在实体体验上面的不足,则更需要强调自身的售后服务,要把自己的售后服务作为一个不需要付费购买的附加值,加入到商品或者服务当中,比如无理由的退换货等,这些对于网络上的顾客则更有吸引力。

五、总结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间存在一些方面的共性,而更多的要根据二者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增强企业在营销手段上面的竞争力。网络营销的特征是传播能力强,在传播营销成本上面较为低廉,但是相对传统营销会缺乏一定的信任度,而传统营销虽然能够带来更强的信任感,容易打造品牌,但是成本较高,所以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结合,适当地调整营销的方式格局,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营销的特质,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单位: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9-0069―04

近百年来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任何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任何新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都是通过对不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要求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否定而形成的,是“扬弃”的结果。根据这两个基本结论和西方学者关于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以“战略营销观念”为核心内容的战略营销管理理论是21世纪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

一、萨伯汉西・C・琼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评价

关于战略营销管理研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利维尔特・利盎(Leverett S.Lyon)和明确提出“战略”的概念并对营销战略管理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冯・纽曼(Von Neuman)。他们从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讨论了营销活动所具有的战赂性质,明确了营销活动同市场环境的动态适应性。从此营销活动被作为具有“战略”性质的行动提出来了。

后来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战略营销的概念并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为此英国还专门出版《战略营销研究杂志》(Journal of Strateeic Marketing Research)。1983年萨伯汉西・C・琼又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战略营销进化》,对战略营销管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性研究。

萨伯汉西・C・琼认为战略营销是从战略计划发展而来的,并解释和归纳了战略营销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显著区别(见表1)。

1989年沃尔任・丁・肯甘在其著作《全球营销管理》(Global ofMarketing management)中进一步对战略营销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他认为战略营销的提出是市场营销管理史上的一次革命,首先表现为战略营销从原来把市场营销管理的着眼点以顾客或产品转移到企业外部环境,即使对顾客了解得再全面也是不够的,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把顾客或产品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去理解,这个环境包括竞争者、(政府)政策与管理、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力量。另外还表现为战略营销观念的市场营销目标从单纯的盈利转向风险承担者的利益(from profit t。stakeholder benifits)。这里的风险承担者是指那些与企业行为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股东、管理者、顾客、社会和政府。他还认为企业这时仍然要注重经济效益,因为它是企业投资发展、维护风险承担者利益的基础,但是,这时经济利益已不是终点,其最终目的是为风险承担者创造一种价值,尤其是为顾客。

无论是萨伯汉西・C・琼《战略营销进化》中的战略营销,还是沃尔任・丁・肯甘《全球营销管理》中的战略营销观念,虽然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或对战略营销的起源、特征、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或称战略营销观念是一种革命,但是它们的论述也仅此而已,并未有更进一步的讨论,更没有从理论上解决战略营销应用问题,也没有像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那样提出一个明确的理论体系,他们实际上只完成了提出“战略营销”这一概念的任务,也难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指南。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营销管理研究和应用并没有获得特别进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市场营销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他的第八版《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一书中回顾企业经营观念的演变时仍然没有把战略营销管理观念归入主流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体系,这说明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二、战略营销管理理论逻辑体系框架构建

1,战略营销管理理论是适应当代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是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战略营销管理理论逻辑体系框架构建首先必须反映当代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的基本要求。

应该说影响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是,其中共同且最主要的有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消费者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人类生存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企业角色及其变化趋势等。这些因素在当代社会分别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他们对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向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飞跃。

首先,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消费者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具有决定性作用。尽管还有许多人在挨饿,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生产力进步,从总体上看,世界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达国家市场供过于求关系状况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象和趋势,消费者因消费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消费需求异化现象,消费者对企业和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通过日常的消费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神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已不再简单地依据从物质到精神的顺序满足需要了,而是处于向满足基本物质和精神需要并重的阶段过渡,有的发达国家已完成了这种过渡。

其次,人类生存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形成外在压力。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给人类带来这样那样利益的同时,随着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加上人类对自身活动给自然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没有随着这种征服能力一起提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从而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出现了不少仅靠技术进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别突出的是:人口膨胀速度越来越快,对环境和资源供给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人口增长,人们满足自身无限的物质需求欲望,不断地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向环境中排放各种废弃物,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使人类生存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森林曾一度覆盖地球40%以上的土地,而如今它的面积已减少了三分之一;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等等。

最后,企业角色的变化,即由原来的“经济人”角色转变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人”(经济社会人,以下同)角色。企业角色之所以出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完全是因为企业本身在体制、活动范围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其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要求使然。其一,企业对自然、人类、社会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增强,现在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其二,企业因经营需要而必须面对的社会公众越来越多,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它们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

经营状况,乃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三,企业所赖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前者如我们在前面所叙述的近一百多年来人类行为所加剧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后者如人类的觉醒、消费者的日趋成熟而形成的诸如“理智型消费”和“绿色消费”等适应现代客观社会经济环境要求的全新消费观念等。

2.战略营销管理理论反映了当代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特征的要求,是对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是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战略营销观念逻辑体系必然是在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基础上的发展。

(1)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中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

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市场营销观念,根据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体系内容,我们认为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可以如图2所示:

(2)战略营销观念逻辑思路

以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逻辑体系为基础,结合当代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特征的要求,特别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因消费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消费需求异化现象;企业角色的变化,即由原来的“经济人”角色转变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人”等,战略营销观念逻辑思路可以以图3简要表示。

(3)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与战略营销观念逻辑思路比较

从上述逻辑思路解析图可以看出,战略营销观念与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市场营销观念的主要区别有四个方面:

第一,它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有根本区别。市场营销观念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具有不确定性。而战略营销观念要求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十分明确,即企业与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

第二,它们确定所追求的目标的主要动因有根本区别。从唯物辨证法角度看,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是从两种观念确定所追求的目标的主要动因看,两者有根本区别。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本能和内在冲动,可以极端地说毋需外部环境的推动。而战略营销观念指导下要求企业把追求自身经济和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除了需要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本能和内在冲动的动力源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引导,而且这种“推动和引导”对于企业贯彻战略营销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短期和表面看两个目标是冲突的。

第三,它们的逻辑思路循环有区别。战略营销观念的逻辑思路是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系统,其中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上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都会促进下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每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又会强化企业自觉贯彻战略营销观念意识,实现企业与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虽然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也是六个逻辑环节连接的完整闭合循环系统,而且,从起点开始,上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也会促进下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但是每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只会强化企业内在盈利冲动和追求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

第四,它们在一些具体环节内容上和某些相同内容环节的逻辑排列上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市场营销观念下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环节和“以销售产品为目的,以4P策略组合为核心营销活动”环节之间是上下逻辑环节之间的关系,而在战略营销观念下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环节和“以6P策略组合为核心营销活动”环节之间是平行逻辑环节之间的关系,它们共同统一与服务于以设计、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为核心信息传播活动。

作为对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市场营销观念否定之否定而形成的战略营销观念,它与市场营销观念主要联系有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营销观念与战略营销观念追求的最终目标都包含企业利益最大化;

第二,目标社会公众需求及其需求的满足包括目标消费者需求及需求满足;

第三,无论是满足目标社会公众需求还是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都必须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和“以4P或6P策略组合为核心的营销活动”为支撑。

三、战略营销管理理论内容体系框架构建

1.战略营销观念或形象导向

如同市场营销观念是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一样,战略营销观念是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的其它内容均是以此为基础、指导和引申。战略营销观念的本质是“形象导向”,“战略营销观念”与“形象导向”是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

2.目标社会公众理论

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中的目标社会公众理论是在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市场细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场细分理论是目标社会公众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础。

目标社会公众理论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目标社会公众细分和目标社会公众定位,目标社会公众细分是目标社会公众定位基础和前提,目标社会公众定位是目标社会公众细分的目的。通过对内外营销环境分析,依据一定的指标对目标社会公众进行细分与定位,确立企业特定目标社会公众是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在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企业形象理论

既然“形象导向”是战略营销观念的本质内容,又是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那么,企业形象实际上就成了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基石。其基石作用主要表现为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营销活动的客体是企业整体形象。“企业形象”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激发目标社会公众思想感情,引导目标社会公众行为和企业行为,按照一定要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运用适当的载体、手段、方法和策略,向目标社会公众传递的、能够并便于被他们识别、接受和反映,并可能引起他们感情或思想反应的企业整体有关信息的有机组合。

4.名牌企业战略理论

由于在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营销活动的客体是企业整体形象,企业形象又是企业整体各种有关信息有机组合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意识现象,这样就必须有一种有形的且能包容企业形象各种信息内容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并直观地检验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对其整体形象的“设计、传播、维护和完善”的效果,这种物质载体自然是企业品牌。

因为从本质上说,品牌是企业向目标社会公众传达与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等信息的综合载体。品牌作为一种象征,它可以传递六个方面的信息(菲利普・科特勒,1997,梅汝和等译):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

总之,品牌是企业有关信息的有机组合。品牌的这些属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形象的物质载体。而名牌企业战略则是企业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形象的物质载体而采取的各种营销活动的过程。

名牌企业战略理论核心是品牌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根据品牌生命周期规律所实施的信息传播战略和策略问题。

5.整合信息传播理论闷

贯彻战略营销观念,实施名牌企业战略,除了要按照战略营销观念要求做好产品的开发、定价、渠道建设等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已涉及到的营销组合策略外,其焦点最终都集中到了如何把企业整体各种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目标社会公众传播这一问题上。很显然,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下的阶段性、相对独立性和短期性的信息传播策略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需要,为此,我们认为以传播、维护和完善构成目标企业形象的各种信息为中心,以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6P策略和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基础,通过对它们进行整合,以连续性、统一性和长期性为特征的整合信息传播是以战略营销观念为指导思想的企业主导信息传播方式的必然选择。

6.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框架图解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4)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间竞争加剧,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传统交易营销理论,方法越来越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传统营销正面临着严重的范式危机,而同时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关系营销的出现却能广泛地解决和回答现实营销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没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关系营销理论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关系营销与管理营销的整合很有必要。

一、关系营销含义

关系营销一词是1983年白瑞(Berry)在服务营销的论文中首先引入文献:“关系营销就是提供多种服务的企业吸引、维持、和促进顾客关系”。关系营销最早是在1985年又一名叫杰克逊的美国学者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提出来的新概念他认为“关系营销就是指获得、建立和维持与产业用户紧密地长期关系”。在1990年8月,美国的另外两位营销学家科波斯克(Copulsky)和沃尔夫(Wolf)又对关系营销给予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承认。根据他们的观点,关系营销是对一般广告、促销、公共关系及直接营销的组合,并创造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来掌握消费者。同时芬兰学者Gronros在Berry定义基础上,对关系营销做了全面的界定。Gronroos认为,关系营销是建立、维持、加强、商业化顾客(不一定一直都是长期关系),以保证个参与方目标都得以满足,这要通过相互交换和履行承诺来实现,彼此的信赖相当重要。在产业营销领域Jaekon将关系营销定义为获得、建立、维持与产业用户之间长期紧密的关系。

从以上学者关于关系营销的定义可以看出个学者关于关系营销的定义各不相同,对关系营销的理解没有统一的观点,尽管如此,但这些定义之间还是有相同之处,如他们都强调关系是营销的重点,指出通过关系与顾客建立联系,并且通过在营销环节中对关系的运用加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维持关系,而要维持关系承诺与信任相当重要。

二、关系营销的范式转变的国内外研究

关系营销是不实行的营销理论范式,目前国内外都存在不少的争议,国外关于关系营销范式理论范式与传统营销理论范式之间的关系存在以下三种看法:

自1993年Gronroos提出“从营销组合到关系营销是一种范式转变的方向”的论点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之间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两者的关系究竟是发展、替代还是并列的关系,关系营销能否成为市场营销学通用的理论或普遍形式后者这是一种管理时尚这已经成为困扰关系营销理论乃至整个营销学科发展的瓶颈,甚至—度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营销学科的“认同危机”(Sheth和Parvafiyar)。

1、关系营销是理论范式的根本变革。 关系营销理论过分认为,过分简化的交易营销理论主要受到微观经济学和垄断竞争理论的营销(Gummesson,2002),发端于消费品营销,已经成为束缚营销研究、教学的“紧身衣”(Gronmos,1993),具有明显的交易导向和短期行为,决策过程缺乏完整性,对顾客的定义狭隘,重结果、职能,而轻过程、观念,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拼盘式的理论大杂烩”(Payrme,1995;Gronroos2000,Gummesson,2002),关系营销模式从企业、产品和市场的产品和市场的产品营销三角转向企业、员工和顾客的服务营销三角(Grottroos2000),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哲学理念,强调顾客在战略规划与营销计划中的整体性、营销和运营活动中的协调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性(Kinnel,2001)。营销不是营销部门的专有职能,所有顾客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员都是组织的“兼职营销人员”(Gummesson,2002),在网络竞争环境下,成功的竞争者同时也是成功的合作者,买卖双方之间的界限又是非常模糊,彼此只是资源交换的伙伴(Hunt和Morgan,1995),Gron-roos(1990)曾将关系营销的主要观点归纳为八个方面,较好的概括了关系营销理论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发展。

2、第三纬度观

英国Strathclyde大学营销学教授Baker等人(1988)认为,把关系营销看作交易营销模式的地第三个纬度,要比发展一种单纯的范式更具有生产性。交易营销是有市场和产品构成的一个二位平面,顾客位于品面的中心。由于竞争者进入该平面的难度相对较自傲,因此对抗性和交易导向的营销观念在营销活动中司空见惯,顾客关系的重要性难免受到冷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关系营销将二维交易模式发展为三维模式。

3、并列发展观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关系营销与老的营销定义、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行为主义和深度研究、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及莅临与实践的对立由来已久(Levy,2002),营销学中从来就没有一种普遍使用的理论,关系营销在欧洲的服务营销和登场营销领域中也只有中度范围的实用性(Gronroos,1993)

在中国国内对关系营销是不是新的营销理论范式,目前也存在不少的争议,但我国学者大多认为关系营销是传统营销理论的衍生和拓展,不是对传统营销理论范式的替代。甘碧群(2002)认为不能认为关系营销地提出就标志着传统交易营销范式的终结。关系营销理论在实践中远不如理论者鼓吹那样具有影响力!很多企业不愿介入关系营销实践,仍以4Ps为基本的手段。营销理论的主流仍以4Ps的援用为主要特征。他同时认为,关系营销与交易是两种对立营销范式,适用于不同的交易类型和环境,但两者不是完全对立是可以并存融合的。姜岩(2005)认为:关系营销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他们共同筑就了营销学理论的范式阶段。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关系营销是传统营销范式的根本革命何章德(2001)他认为关系营销在观念上带来了更激进的变化,即把以商品为中心的营销范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营销范式转移。唐玉生,庞进(1999)认为关系营销导致了营销重点从交易为核心向以顾客为核心的转变,突破了传统营销的框架,把企业的营销活动扩展到一个更广更深的领域,它突破了传统营销的框架,是一次质的飞跃。

纵观国内外学者,认为关系营销是对管理营销的一次根本变革,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的:

1、经营哲学的变革

传统的营销哲学以交易为导向的,而关系营销是在承诺与信任为基础上与相关利益群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导向,传统的营销实际上是以生产为导向,企业进行营销的目的是达成交易,提高企业销售额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营销活动本省并不是创价值是消费者在营销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采用关系营销策略使营销目标从达成交易转化到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在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为中心,将顾客内置于整个过程中来

2、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

以传统营销理论为导向的企业大都设立营销部门明确规定其职责。关系营销强调营销不是营销部门的专署职责,营销目标由企业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

3、市场范围的变革

传统的营销仅将视野具象在目标市场,即各种顾客群体。而关系营销的市场范围包括顾客市场、供应商市场,劳动市场,影响者市场和内部市场。

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和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是企业营销成功的保证,因此,关系营销仍然把顾客关系作为关注的焦点,并把它放在建立各种关系的首要位置,但同时也非常重视与扩大市场的良好关系,企业与供应商市场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内部市场建立良好的关系。

4、营销组合的变革

传统营销理论认为,企业营销的实质是利用内部因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对外部市场产生作用,是外部市场做出积极的动态反映,实现销售目标的过程,这样的营销思想充分发挥了资本和物质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但却忽略了人的作用,而关系营销思想认为提高营销组合的应用价值和效率必须增加仁路资源的作用,扩大了营销组合的概念有增加3个要素。顾客服务、人员、管理进程。

三、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整合

尽管关系营销从营销哲学层面,营销学建立的理论基础,营销学核心研究范围说明了关系营销与管理营销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理论范式,但关于战略,策略,方法层面的研究很不统一,而且关系营销在实践中应用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作者觉得关系营销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都是停留在营销观念的层次,而能够将关系营销观念贯彻到实践中具体的方法没有,因此造成营销观念与营销活动之间的脱节。而一种理论建立的意义在于对实践的指导,当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时也就没有研究的价值。

管理营销理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总结和发展,在理论上的完整性、普及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应用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上均具有优势,但另一方面交易营销又受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的限制使得交易营销适用范围在缩小因此在目前应把交易营销和关系营销进行整合。

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的整合在满足顾客的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交易为基础建立关系,保持关系是为了下一次的交易。整合营销就是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各自的优点,通过企业和顾客的不断交互,清楚地了解每个顾客个外的4C需求后,从这个前提出发,作为相应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策略。

四、整合策略

1、以利益作为市场细分的标准

企业界定于自己利益相符合的顾客,也就是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顾客。他们是企业的核心顾客,也可能是最有可能发展为忠诚顾客的人,因而使企业的首要服务对象。整合营销要求按照顾客的终生价值明确划分顾客类别;核心顾客,次优顾客,一般顾客和边缘顾客,以及应该放弃的顾客,并对顾客进行分层管理。根据企业的能力、资源和发展目标决定企业要服务于那个或是那些目标顾客群

2、整合顾客利益的产品策略

在产品设计时整合顾客的要求,建立满足顾客某一利益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不管顾客最初购买的是什么,企业都可以把它与产品线上的其他产品创造的收益联系起来,这样,顾客就会认识到整体产品体系的存在和价值。

3、整合顾客成本的定价策略

首先企业要知道自己顾客的购买力有多大,顾客愿意为满足自己的需求付出多大的代价,以此确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此保证成产出的产品价格恰是顾客所需要的,价格也是顾客愿意付出的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5)

随着企业营销实践的发展,营销理论也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世纪#"年代营销从经济学分离以后,营销理论沿着管理实践继续向前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新的营销理论指导企业的营销实践,这样在!"世纪$"年代关系营销理论应运而生,对传统营销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1.传统营销理论的发展

1.1传统营销理论的产生

1923年美国人A·C·尼尔逊为了了解市场信息创办了市场调查公司,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运用分析的结果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另外两位学者弗瑞德·E·克拉克和C·E·克拉克把“市场信息的收集与阐释”纳入营销概念,市场研究活动开始出现。

1.2营销理论的第一次变革

20世纪50年代,霍华德在其著作《营销管理:分析与决策》中,从管理视角重点研究了市场营销学,他说:“营销管理是公司管理的一个部分,它涉及的是比销售更广的领域”。其著作标志着营销从经济学中分离和营销管理时代的开始,这也是对传统营销的第一次变革。

营销走向管理导向是一个历史飞跃,传统上营销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经济学往往侧重于效用、分配、生产等研究,其核心是稀缺,因此在经济学中对营销的研究是片面的、不完全的。营销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其主体应是企业,其核心应是交换而不是稀缺,营销理论应是围绕如何达成交易而进行的理论探索。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JeromeMcCarthy)提出了4Ps(product,promotion,price,place)营销策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传统营销的代名词,4Ps也成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理论指南。

2.营销理论的第二次变革——关系营销理论的产生

2.1关系营销理论的产生背景

关系营销的产生具有较为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后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和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1)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形态已经明显转向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手段也就更加多样化。同时,先进技术使产品之间的差异减小,企业很难通过产品、渠道、促销等传统营销手段取得竞争优势。而且企业之间营销活动的效果相互抵消,使传统营销活动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促使企业与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形成稳定市场,同时企业之间的交流也因为竞争的加剧而显得更加迫切。

(2)消费者的变化由于人们的消费观念向外在化、个性化、自然化方向发展,精神消费和心理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企业与顾客之间通过更多的交流来实现各自的需要与利益,这就促使了营销方式的变革。

(3)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相对缩短,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依赖性、相关性也越来越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更加便利。

2.2关系营销理论的实质和实现手段

本文认为关系营销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获得顾客的忠诚,企业与各个相关利益者,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或配合创造各方亲密的相互依赖关系,

同时实现各方目标的过程。

(1)关系营销的实质和核心关系营销的实质是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非交易关系,以保证交易关系能够持续不断地确立和发生。科特勒认为:企业营销应成为买卖双方之间创造更亲密工作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艺术。

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建立和发展同利益相关者兼顾双方利益的长期关系。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从事活动#不仅要关注顾客,还应注意大环境的各种关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与上游企业的关系、企业内部关系以及与竞争者、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其中与顾客的关系是关系营销的核心和归宿。

(2)关系营销的实现手段顾客关系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外部关系,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营销非常重视顾客关系的管理,强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顾客服务,努力留住老顾客。因此,顾客服务是关系营销的基本手段。

要想与顾客建立和维持长期密切的关系,必须注意:首先,企业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和利益出发,不以销售本公司产品为目的,而以解决顾客的问题为目标;其次,为顾客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产品本身包含3个层次:核心产品、扩大产品、外延产品,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核心产品,更要求良好的外延产品;第三,不断的创造新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消费者很难意识到新技术的发展方向,需要企业进行引导。如: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计算机速度的要求,英特尔公司连续推出了赛杨系列、奔腾系列,这些产品如果等到消费者意识到再去研究,将会大大损害消费者利益。

2.3关系营销理论的发展

关系营销理论产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这种新的理论不同学者又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

(1)英、澳学派的六市场模型[1]

该理论把对企业营销有影响的因素划分为六个市场,即顾客市场(已有的和潜在的顾客)、供应商市场(要成为供货商的伙伴而不是对手)、分销商市场(协助企业销售其产品或劳务)、竞争者市场(寻求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影响者市场(财务分析人员、记者、政府)、内部市场(组织及其员工)。

(2)投入——信任理论[2]

美国学者摩根和亨特将影响企业营销成功的关系分为四组共10种合伙关系[2],即供货商合伙关系(产品供货商、服务供货商)、隐性合伙关系(竞争者、非盈利组织、政府)、购买者合伙关系(最终顾客、直接顾客)、内部合伙关系(职能部门、员工、业务单位)。关系营销是直接指向建立、发展和维持成功交换关系的所有营销活动。

(3)古姆松(Gummession)的30R理论[3]

1997年瑞典学者古姆松提出关系营销就是从关系、网络和交互的角度看营销。他把企业面临的关系分为市场关系和非市场关系两大类共30种关系,前者主要包括顾客与供货商关系、分销渠道关系、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等17种关系,后者主要包括人际和社会网络关系、大众媒体关系、内部顾客关系、所有者关系等13种关系,其中顾客关系是核心。

(4)格恩鲁斯(Gronross)的价值、交互和对话

过程理论芬兰学者格恩鲁斯把关系营销看成是包含了价值、交互和对话的过程,即为顾客创造价值是关系营销的目的,交互过程是关系营销的表现形式,对话过程则是关系营销的沟通层面。他认为关系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目标而进行的识别、建立、维持、促进并在必要时终止关系的过程。

3.关系营销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变革

3.1经营哲学的变革

传统营销学的经营哲学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共产生5种经营哲学:生产导向、产品导向、推销导向、营销导向和社会营销导向,5种经营哲学都是从企业的立场出发,实现单个企业的经营目标,其核心是达成交易,只是到了社会营销导向时才对原有的经营思想有了一点突破,达成交易的同时兼顾社会利益。而关系营销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经营哲学,其核心是与相关利益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关系营销思想是企业经营管理新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新的经营哲学。

3.2对营销实质的变革

传统的营销实际上是以生产者为导向,企业进行营销的目的是达成交易,提高企业销售额,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营销活动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且消费者在营销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采用关系营销策略使营销目标从达成交易转化到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在营销过程中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营销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资产——稳定的顾客群,与相关利益者建立稳定关系,大大扩大了企业的可支配资源,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产。如美国的DELL公司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使其能够在接到订单时,迅速的组织产品生产,并快速的送达世界各地。通过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赢得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合作伙伴的密切配合,DELL不可能单独完成从产品生产到运送的全过程。

3.3组织结构的变革

以传统营销理论为导向的企业,大都设立营销部门,明确规定其职责,关系营销的出现使传统营销部门的职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营销部门的职责就是完成企业的营销任务,其他的部门各司其职,很少直接参与企业营销活动。现在奉行关系营销思想的企业,其营销任务不仅仅只有营销部门完成,许多部门都积极参与,参与和各方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销部门成了各个部门的协调中心[4]。

3.4市场范围的变革

传统的营销把其视野局限在目标市场上,也就是通过市场细分所确定的顾客群,而关系营销的市场范围比传统的市场扩展了很多,它不仅包括顾客市场,还包括供货商市场、中间商市场、劳动力市场、影响者市场和内部市场。

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和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是企业营销成功的保证。因此,关系营销仍然把顾客关系作为关注的焦点,并把它放在建立各种关系的首要位置。但同时也非常重视与扩大市场的良好关系,企业与供货商市场、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内部市场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5营销组合的变革

对营销组合的变革也是关系营销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又一突破。传统营销理论认为,企业营销的实质是利用内部因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对外部市场产生作用,使外部市场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实现销售目标的过程。这样的营销思想充分发挥了资本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但却忽视了人的作用,而关系营销思想认为要提高营销组合的应用价值和效率必须增加人力资源的作用,所以扩大了营销组合的概念,又增加3个要素:顾客服务、人员、管理进程。

4.关系营销——中国企业拓展市场的新方法

与传统的交易营销相比,关系营销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稳定已取得的市场。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竞争手段单一、信用基础较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为了减小风险、稳定的市场,关系营销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主要原因有: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它要求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而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仍处于传统的交易营销阶段,它更多的是强调一次易,不重视与顾客和合作伙伴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产生大量的投机行为,严重损坏市场的信用基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三角债”关系。同时,由于一些关系的错位,更反映了整个社会信用基础的衰落。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人不择手段,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商业欺诈行为到处可见,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回避不良风险,更要运用关系营销理论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良好的关系一方面弥补信用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应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忠诚顾客的同时也规避了信用风险。

4.2企业生存的要求

我国已经摆脱了供给不足的束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尽管我国市场上产品的过剩不是绝对过剩,但由于经济结构的原因,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造成激烈的竞争,从彩电、空调、微波炉的价格战到现在的汽车价格战,没有一家能取得完全胜利,可以看出竞争的激烈。加上我国企业规模较小,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必须利用外部资源才能更好的抵御市场风险。

我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面对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的进入,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企业将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关系营销可以与各关联方建立稳定的关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市场信号做出快速反应,更好的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获得顾客忠诚,获得稳定的市场,从而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

4.3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要求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根据对市场的调查显示’争取一位新顾客所花的成本是保证一位老顾客所花费用的5倍。营销学中有一条著名的“20/80”规律’即80%的销售业绩来自20%经常惠顾企业的顾客’也就是说20%的客户是企业营销人员必须与之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稳定客源。因此,作为一个“经济人”,实施关系营销,保持与老顾客长期合作关系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阿德里安·佩恩.关系营销的新发展[M].伦敦:恪根佩奇出版公司,1995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6)

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相关概念

1.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并世代相沿不觉,至今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效应,还没有被现代化的体育及竞技体育同化的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则是指于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各种旅游活动①。

1.2 4P的涵义

4P理论是由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的,基于4P理论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活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概括为三个圆圈——旅游企业的激情梦想、旅游企业的先天基因、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把旅游营销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成千上万的因素概括成四个大的因素,即4P理论——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这些因素的合理应用和有机结合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开发的基点。4P理论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营销行为真正有目的有计划成体系地展开的理论依据。

2.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现状

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分析单位,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不能够控制的,如政府旅游政策、新出台的旅游法律法规,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旅游地的人文环境素养、传统体育旅游的地理位置等环境因素,称之为不可控因素,这也是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种是可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控制的,如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产品价格的定制、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等营销因素,称之为企业可控因素。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产品价格的定制、产品的广告宣传营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如果能够打造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定出适当的产品价格,并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那么该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就会占据市场,获得成功。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

3.民族传统体育市场的营销分析

3.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是提供给目标市场的各种服务的集合,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还包括服务和保证等因素。民族传统体育的产品是旅游产业中各类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基础,旅游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用物美价廉的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去赢得市场。

从PLC理论角度来看,一种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应该缩短形成期与成长期,保持成熟期,使产品的衰退期尽量长的推迟。

3.2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定价分析

价格是掌握的市场承受能力来制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定价的理想情况,是既低于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亦能够让旅游企业有所盈利。这就需要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需要及时的变更,以求得营销效果和收益的最大化。

3.3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的促销分析

旅游企业往往通过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方式,将合适的产品,在适当地点、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的信息传递到目标市场,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一个好的旅游产品促销组合,往往能起到多方面作用,使企业的全部促销活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促销目标。

3.4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是沟通消费者与旅游企业的桥梁,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活动进行的必要因素之一,拥有良好的渠道才能够顺利实现营销目标。而渠道的选择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渠道结构充分评估之上的。

4.民族传统体育营销对策

4.1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产品策略

旅游企业根据掌握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的变化前景,在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于市场的旅游新产品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扩展或加深具有良好成长机会的旅游产品,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延伸产品的宽度和深度,延伸出旅游产品的使用密切联系的一系列配套需求。

4.2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定价策略

旅游产品的季节性比较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在定淡季定价时保持产品的基本标价不变,通过对实际价格的调整,把一部分利润转让给消费者,鼓励消费者购买,以此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游客,增加企业的利润。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进行特殊定价,吸引消费者,增加品牌效应。

4.3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渠道策略

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要求其的渠道建设要上下紧密连接,形成大中小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大型旅游公司渠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低沉本的、便捷的一揽子服务,同时中小旅游企业成为大型旅游企业的商,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降低成本、获得支持、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7)

关键词 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传播 在中国的应用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的概念是由美国西北大学唐•舒尔茨教授等人于1993年提出的,十多年来,整合营销传播得到全世界营销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发展迅速。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

1.以消费者为中心,重在与传播对象的沟通。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观念之上,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了达到与消费者交流沟通的目的,整合营销传播强调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奠定与消费者交流的基础。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就是影响特定受众的行为,建立起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稳固和双向的联系。企业可能获得对品牌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目标消费者也可能在消费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便利。

2.注重各种传播方式的整合,使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接触机会。整合营销传播强调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运用。广告、公关、促销、CI、包装、新媒体等,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但要注意进行最佳的组合,发挥整体效应,使消费者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同一主题内容的信息。

3.突出信息传播以“一个声音”为主(Speak with one voice)。整合营销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以一种声音说话”。由于消费者“听得见的是一种声音”,他们能更有效地接受企业所传播的信息,准确辨认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有助于实现传播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相对低成本的投入产出高效益。

4.强调传播活动的系统性。整合营销传播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营销信息传播的系统化,更强调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协同行动,发挥联合作用和统一作用。

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目标,一个主张,一个声音”的理论得到跨越国界的共识,同样对中国企业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1.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奉行的仍然是推销至上、以企业为中心的旧营销观念,这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观念和策略是相互矛盾的。企业的促进销售,无非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劝说购买对象的行为,一旦消费者作为主动者的购买过程结束,企业便大功告成。大部分企业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策划营销传播策略,并不是为整合营销而整合营销。

2. 对整合营销传播的认识不够,中国企业的员工非常需要对整合营销传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了解。一些公司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时尚,但并未开始实施。一些企业领导人知道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但对其认识不深,有的对整合营销传播的涵义理解有误,将之与传统营销传播混为一谈。大多企业没有组织员工对整合营销传播进行系统学习。在理论界与学术界,整合营销传播也只是一个理论,并未形成相应的学术研究体系,所有高校也没有相关专业,不能培养对口的人才

3.对整合营销传播的执行效果存在疑问。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它确实能为很多企业带来传播的高效率和盈利的效益。但是,仍有人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并不适合在中国的国情下进行,因为中国的市场并不像西方市场那样成熟,中国的市场环境并没有为实施IMC而准备好。他们对整合营销传播在市场中所带来的效益并无太大信心,而且在他们的实施过程中IMC到底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并不明显。

三、IMC在中国应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的原因

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的发展和实施是非常不够的。我们试着来分析IMC在中国市场所遇到的障碍及其原因:

1. 从外部市场需求和媒介环境上来看:中国的消费市场的细分性还不够,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比较弱。市场环境正处于由渠道竞争向品牌推广的过渡阶段,这就造成对整合营销传播的需求性不够。而从媒介环境上来看,各种媒介手段的发展也不平衡,而整合营销传播需要各种媒介之间的高度配合,这是基于成熟的媒介市场来运行的,如果各种媒介发展不均衡就会影响整合营销传播的顺利进行。

2.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整合营销传播需要互动式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而中国的企业基本上以垂直化的组织结构为主,企业内部各部分彼此独立,营销决策部门只是其中并列的同级部门,很难对其它部门产生影响。造成营销传播部门很难统领全局,难以对外形成“一种声音、一种形象”的格局。

3. 技术上支撑不够。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注重数据库的建立。一些民营企业和外企纷纷开始注重收集客户信息,建立企业内部数据库,并开始了相关技术的开发。但这一项在中国进行仍然有一定难度。这对于以数据库为软件支撑的整合营销传播来说是一个很大障碍,因而必须进行真实数据库的收集。

四、IMC如何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1. 切实发挥整合营销传播的整合功能,最大限度的将各种媒体整合,将整合营销传播与大众传播及人际传播等传播理论想结合。努力实现“一个目标,一个主张,一个声音”,追求最佳的整合传播效果。

2. 加强对数据库建设的重视。数据库是实施整合营销传播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在数据库建立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联系,整合营销传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

3.成立整合营销传播公司。中国的企业本身对营销概念淡薄,知识积累不足,所以应以具备营销知识和IMC理论的IMC公司为IMC战略的主体。那些自身没有营销传播管理人才也没有积累丰富的IMC知识的企业,需要这样的IMC公司的服务。

4.建立独立的高组织层级的整合营销传播部门,在整合营销传播部下面应有一个扁平化的部门结构,有助于整合营销传播部来进行统一管理。

总之,IMC在中国的发展道路还很长,我们要使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能适应中国市场现状,创造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从长远来看,在中国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进程中,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必定能为中国的市场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的定义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灌入许多新的营销理念及采取新的营销方式。在此前提下,市场营销的教学课程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一)目前市场营销教学课程存在的三点问题。

1、学生素质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那些成绩差,家庭复杂的。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市场营销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于企业与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商品流通学等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也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生源不足,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只要学生愿意进校学习都能被录取,还有很多小学没有毕业的学生,都被招进了中职学校。因此,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成绩差、表现差,习惯差。此外,很多学生在由初中转向中专学习时,仍然习惯死记硬背、以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也不明确

市场营销课程作为我们中职学校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商贸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与理论基础;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来面对所有学生。使得商贸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营销知识要点,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也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性,也无法做到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调查还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这五种专业基础技能有很高期望和迫切需求,但在商贸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以教学方式与传统教材为主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都已经设计有辅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

主要体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但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市场营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重点,以案例分析作为辅助手段,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太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亲身体验的偏向。这样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讲授方法上,虽然大多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形式,但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

(二)今后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制定。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教研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并结合专业教师的专长和兴趣,明确自己的职责,广泛搜集资料,按由浅入深的原则,选编难易适度、新颖、内容丰富、及时的营销案例及方法,图文并茂,最终形成系统的校本专业教材。还有必要把学校所在地的一些著名的营销活动及时的补充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真实可信,增加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2、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尽量迎合学生们喜好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大胆的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们做课堂上的主人。

3、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针对现代营销知识的不断更新,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加相应中职学校的专业培训,提高营销专业师资理论水平;对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要下派到企业营销部门去锻炼,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课程设置要合理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考虑到专业的就业趋势,可以引导学生们来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合理化,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们理解营销相关概念与理论。

5、注重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明确不同教学目标

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商贸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非商贸类专业采用选修形式。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特点、教学学时的不同,选择内容的丰富程度、难易程度的不同教材,设计针对性教案和教学的课件。结合不同的专业探讨营销与其专业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们对市场营销课程形成初步认识,掌握基本概念与理论,和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长期影响。

6、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同时,运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侧重案例教材的编写和更新,结合现在在中职学校普遍开展的ERP的实习,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目前许多学生们,尤其是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单向的课堂的传授,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介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生动的、互动的教与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也增加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素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

总之,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明确教学目标、引入和运用新的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也是商贸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因为通过学习市场营销课程,可以使得学生们能够很好的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谈判的技巧以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的应变技巧。

[参考文献]

[1] 张润琴。市场营销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 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0.5.

[3] 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1.

[4] 樊晋花。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之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06.6.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9)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文化营销营销层次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优势,但是近来国内竟有人网上征集“取消中医”签名行为,暴露出试图“否定中医”的声音日益增强。与此相反,全世界对中医药的兴趣不断增加,外国人来华学中医的留学生10年增长3倍。英国有3000多家中医门诊。由于化学药物毒副作用日益明显,世界医药市场消费趋势日益转向自然疗法和天然药物,全球中医药市场迅猛扩张。国际中成药销售市场每年销售总量高达上百亿美元,而且每年仍在以10%速度递增,但是我国的中药仅占其中的3%~5%,而且大部分是药材原料,我国每年为进口“洋中药”花费超过1亿美元。如何改变国内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误区?如何提高我国中医药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中医药产业急待解决的营销问题。

一、国人对中医药认知误区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否定

“否定中医”论者常用的依据是:中医药是一种靠不住的经验,不是科学。而讲究证据支持的西医则是经得起推敲的“科学”。实际上中医药是复杂性科学,与西医的“还原论”科学方法有着本质区别。“还原论”和“整体观”是两种不同而互补的科学方法。“还原论”把系统分解成更简单的组成部分,研究其性质,据此再用形式逻辑推知其整体状态。“整体观”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整体状态及其随时间和各种情况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使用还原论方法只能认识自然界各种简单系统的规律。当科学转向研究真实世界的复杂系统本身,才发现许多复杂系统无法用统计的方法简单处理,还原论方法面临局限,科学开始重视整体观。西医研究人体是用还原论方法,找出并消除病源,使人体恢复正常,属对抗疗法。中医则是整体观方法,认为人各种功能必须协调和平衡,治病在于调整机体的平衡。西医注重实体,中医注重关系。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用来描述人体复杂系统的基本形态以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的。其研究实际就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体系的范畴,不能用简单的西医方法去界定。目前西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

近代名人否定中医源于“西化”思潮下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弘扬“民主”和“科学”的同时,掀起了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中医是医学,更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征。因此,中医不可避免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批判对象,背后则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使然。从民国时期的余云岫“废止中医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药走过“弯路”,到目前的“取消中医”签名。可以看出,那时形成的将西方“文化和科学”作为惟一准绳衡量一切的思维模式,不时在中医药的发展中投下它的阴影。‘否定中医’论屡屡发生的根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

二、中医药衰落的消费者分析与厂商营销策略分析

中医药在国内市场日益衰落实际上是中医药文化在消费者和厂商心中日渐消亡。尽管中医药作为中国人治病的主要途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面对西医西药文化近百年的营销传播,中医药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在中国目前医药市场上西方医药已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在当今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来源于消费者对中医药不信任感。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民众中陌生感。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导致大众消费者在价值判断上基本否定中医药的实效性,在不少消费者脑海里中医药只能调理滋补身体而不能显效治病。跨国医药巨头在中国铺天盖地的广告更造就了消费者对西医西药品牌的盲目信赖,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的生存发展空间十分狭小,一些中药品牌为了生存也采用了凸现西药疗效概念的营销手段,例如,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和“板蓝根冲剂”,在其广告中就反复强调“抗病毒”这一典型的西医药概念。这种“削足适履”式的营销策略显然是难以改变消费者心目中对中医药的错误认知,也无法构建真正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强势品牌。

三、文化营销的理念

“文化营销”概念的提出首先起源于人们对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考虑。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受文化的影响已成为共识(Hofstede,1993)。从营销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营销的内涵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文化营销是营销中考虑文化因素;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以及跨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营销企业文化;文化营销是营销文化以及一种核心价值观。

第四个阶段文化营销的研究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理解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重点是如何通过文化渗透给消费者树立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营销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文化营销的定义是,在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营销过程在实物上表现的是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市场营销是物化营销和文化营销的结合,营销离不开文化,品牌营销则更主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递。

以上四个阶段研究都未能从消费者人格心理结构去解读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不止是表面的文化符号,更多的是内心对文化的向往的心理需求。行为是表现出来的心理,心理是没有得到表现的消费行为(罗纪宁,2005)。所以真正意义的文化营销应该是从消费者的无意识层面作用影响消费者,促使消费者改变旧有的价值观、接纳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最终接纳营销者的品牌和产品。如果不能成功解构消费者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最多也只能是暂时性的迎合消费者价值观的流变迁而无法把握其变化规律,不可能真正从塑造消费者价值观的层面实施有效的文化营销活动。如果从营销的核心内容和市场环境条件去区分,营销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产品营销、品牌营销以及文化营销。产品营销理念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与企业发生购买关系是因为企业产品能解决消费者的某方面消费问题,能满足消费者某方面的物质功能需要,产品营销的重心在于向消费者销售产品,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让消费者接触到企业产品信息并作出购买决策。品牌营销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在购买消费企业产品服务时候不仅仅是需要解决某项基本消费问题,而是希望满足某方面物质功能需要的同时获得某种心理情感的满足。因此,品牌营销的重点是在保证产品服务基本功能前提下给目标消费群提供一定的心理情感利益,从而在消费者心目种树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良好形象。文化营销则是要把企业的理念传播给消费者,并树立起良好的联想,使得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和品牌时候可以获得心灵的共鸣和价值的认同,它是更高境界的营销(罗纪宁2005)。

纵观古今中外商业竞争,不难发现每一类市场的营销竞争必然经历由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再到文化营销的三个阶段。市场萌芽发育阶段,产品营销是主角,竞争方式主要依赖新产品创新。当市场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专业市场分化的结果必然呼唤强势品牌的出现,竞争方式除了产品推陈出新外,更多的是依赖品牌形象建设和品牌口碑传播,因此以整合营销传播为工具、以完善服务提升形象为目标的品牌营销是这个阶段的主角。随着市场进入成熟阶段,品牌也会出现老化,这时候的营销竞争主要是围绕行业创新游戏规则,新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复活都依赖文化哲学理念的指导,换言之,必须有高层次、高抽象的哲学思维去统摄多种变化的创新竞争,而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游戏规则。因此,成熟期的市场是文化营销的竞争,不同的文化理念营销决定了不同系列的品牌生存空间,更决定了不同的新产品开发方向和产业供应链运作模式。我们看看一个典型例子,中国古代传统两千多年的中医药文化浓缩在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各细分市场知名品牌;而由同仁堂这个品牌所覆盖的一系列中药产品畅销中国几百年。西方医药文化体系则孕育了欧美的Pfize辉瑞、科尔、诺华、强生等西药名牌厂商。由于近现代中国人已经逐渐被西医、西药概念洗脑,随之而来的是中药品牌市场份额让位于西药品牌,而中西医药整个行业从原材料、生产、再到销售和服务整个产业联都是完全不同的。目前世界天然药物的流行,对中草药日益重视,科尔、诺华等大厂商纷纷到中国购买中药药材生产基地、中医研究所、中药配方、中医院,其目的非常明显——试图从文化营销高度再次把握新一轮竞争战略制高点——以天然中草药为主导的医药市场发展潮流。因此,中国医药企业无法与世界医药巨头企业竞争的失败,与其说是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中药品牌的衰老,不如说是中医药文化营销的衰败,西医药文化营销的兴盛。

四、运用文化营销理念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营销水平

在当今商品严重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上,营销已经不是简单地向消费者兜售产品的产品推销过程,也并非只是通过强化消费者与厂商之间情感沟通的品牌塑造过程,营销更是一种引导消费者放弃旧的价值观接纳新的消费时尚的文化渗透和传播过程。因此,我国中医药要改变目前日渐衰微的不利地位,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引入文化营销战略——在中医药的营销中贯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中医理论深受秦汉哲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的影响,因此中医的现代化首先应是文字和理论表述的现代化。中医的国际化更需要把中医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这一背景下去进行文化介绍和传播才能更有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策略:

1.目前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制定、中医药高等教育和科研均存在以西医西药标准衡量中医药的错误,这种产业标准错误应该迅速改变,积极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有关标准和政策法规。

2.政府大力扶持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对中医药的教育、科研、影视、出版等给予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中医药文化的中医药国外(境外)传播项目正式启动。将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电视台播放介绍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片,这是中国首次向世界各国全面系统介绍作为中华国粹的中医药文化。除播放电视宣传片外,项目主要通过四类渠道向海外进行推广,包括相关国际组织、中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馆以及欧美东南亚地区的主流报纸网络。形式主要采用赠送宣传手册、刊载科普文章以及提供就医指南等。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10)

旅游市场营销课是高职旅游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代替了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市场营销学。然而与制造业不同,旅游市场营销侧重于服务业,服务业的营销包括企业层面的营销和政府、行业层面的地区性营销,这就意味着在旅游市场营销的编写和讲授过程中不能像传统的市场营销学那样去讲STP和4PS理论,而应该从服务营销的角度去重新组合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课堂教学模式、考核办法、实践课与理论课的结合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运用PBL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产生的,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由美国神经病学科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 world)或真实性的(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PBL教学法流行于北美,在国内关于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也有很多学者进行探讨。就旅游市场营销一课而言,在课堂上进行PBL教学法是比较合适的。

在PBL教学模式中,情境、问题、学生、教师是四大基本要素。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建构、评价、反思五个阶段来进行。旅游市场营销课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主要针对旅游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讨论,并通过团队精神来搜集信息,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旅游市场营销一课是旅游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交叉课程,实际问题常常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PBL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对呼和浩特市进行旅游营销宣传时,请学生代表旅行社业、酒店业等不同机构进行营销宣传,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宣传作品进行展示,教师总结得出理论要点,并发掘出由当地政府或旅游协会做城市宣传更公正的结论。

二、采用多阶段的考核办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不同比例为最终考核办法,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平时学习时却没有学习的动力,机械记忆使得学生几乎关于这一课的所有内容都很快忘记了,这是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的弊端。

旅游市场营销学一科的考核,建议采取多阶段的考核办法,即学生的成绩由一学期具体的分段考核来构成。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把课程设置成4~5个或更多的阶段,每一阶段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每一阶段结束时都会有相应的分数,这些不同的阶段的总分构成最后的期末成绩。取消期末考试为单一考核办法的形式,分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既防止学生过分注重分数而没有上课热情,又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掌握的能力,同时也是应服务营销特点而进行考核改革的必要,因为无形的服务营销的重点在于服务质量、顾客关系管理、服务补救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分别进行体验和感受,用多阶段的考核办法更适合营销课的教学形式。

三、实践课与理论课的优化设置

旅游企业要求旅游毕业生具有“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外部市场动力,这种改革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优化。就旅游市场营销而言,它要求学生通过对旅游市场营销的系统学习,树立正确的旅游营销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营销手段与方法,具备旅游市场营销方案制订能力,为旅游类相关行业的产品服务开发与调整、旅游市场调研以及促销、沟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实践课的比例是课程优化的必然趋势。目前高职院校采取两种方式提高实训课的比例,一是将实训课与理论课相结合,讲授理论的同时穿插实训内容,另一种方法是将实训专门设置成旅游市场营销课的某一个实训周,专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的训练。无论哪种方法的使用,都要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使学生能够真正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传统市场营销论文篇(11)

关系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理论出现诸多弊端的情况下产生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发现,许多精心策划的市场营销组合计划付诸实施后,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竞争和市场变化的趋势,表明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这就为关系营销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在旅游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这也为旅游企业实施关系营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旅游企业关系营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一、关系营销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变革

1.关系营销理论要求企业经营从以交易为导向转向以关系为导向

传统营销理论注重通过每一次交易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关系营销则着眼于将营销视为企业建立市场关系的活动,通过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同顾客建立连续持久地关系,注重顾客的长远价值,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最终达到保持顾客的目标,追求企业长久的获利能力。同时,关系营销还重视同利益相关者建立持久地关系,以实现保持顾客的目的。从以交易为导向转向以关系为导向,实际上是使企业与顾客对立与冲突的关系,变为双方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即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盈利的目的。

2.关系营销理论使企业营销战略发生变革

关系营销理论突破了传统营销理论褊狭的目标市场战略。传统营销将视野局限在目标市场上,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运用4P’S策略去满足目标顾客需求。而关系营销则扩展了企业的市场范围,它不仅包括顾客市场,还包括供应商市场、中间商市场、影响者市场和内部市场,可见其市场范围是全方位的。既考虑目标市场的利益,也考虑与其他市场的关系,从而使企业营销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运作。

关系营销使企业同顾客、供应商、中间商、竞争者、政府、雇员之间的关系,从传统营销的单向关系转变为交互的、多赢的关系战略。关系营销使企业的服务战略发生变革。传统营销往往把服务与产品截然分开,只满足于通过更多的销售产品而赢得更多的新顾客,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对顾客仅实行有限的顾客承诺和有限的服务,服务并未占据传统营销的战略地位。关系营销将产品与服务统一起来,将服务列入营销战略,强调通过对服务的顾客的承诺和履行,实现维持顾客的目标。

二、旅游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策略

旅游企业要培养顾客忠诚,必须依赖顾客、公众与渠道企业等的支持,与之建立互惠互利、长久稳固的竞合关系,只有建立和维持牢固的关系网络,旅游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忠诚顾客。

1.真正的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让渡价值

顾客让渡价值是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其中,顾客总价值是顾客从产品和服务中所能得到的全部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顾客总成本包括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花费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和精力成本。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实际上是顾客利益的最大化。旅游者利益最大化是指旅游者在支付一定成本的条件下,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最大满足。因此,旅游企业关系营销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实现游客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旅游企业应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旅游企业与顾客进行信息的广泛沟通,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产品信息的传递,促使顾客购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沟通了解顾客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了解顾客对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意见、要求与建议,从而不断调整旅游产品、改善服务,最终实现顾客利益的最大化。

2.提高政府、媒体、社区等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

政府、媒体和社区等公众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关系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营销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尽可能以利益驱使的方式来取悦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提高公众的满意度也是以利益取悦公众。旅游企业的不同公众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政府主要注重对旅游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环境保护等;社区希望旅游企业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效保护环境等。旅游企业应该不断了解不同公众的不同利益需求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够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关系资源,公众才能支持和帮助旅游企业的发展。

3.建立和维持与旅游中间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在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旅游企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采取直销模式直接把产品销给旅游者,它必须依赖旅游中间商。旅游中间商代售旅游企业产品可以使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还可以迅速扩大旅游市场份额。因此,与旅游中间商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旅游中间商才能有会有足够的激励销售旅游企业的产品,使旅游企业和旅游中间商在合作中共同获利。

4.与竞争者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企业与其竞争者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而关系营销认为旅游企业与其竞争者既存在竞争关系,更需要互相沟通、协调,共同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旅游企业应积极与竞争对手进行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发展规则。而且,竞争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竞争者会成为同盟者,双方共同遵守市场规则,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中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内容,尽可能的实现旅游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

三、结论

关系营销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形成的新的营销理念,它是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突破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局限,使营销理论获得了发展。它从注重顾客关系转变为注重建立和保持与顾客、供应商、中间商、政府、内部员工、竞争者、媒体等公众的交互关系。旅游企业通过实施关系营销策略得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最终培养忠诚的顾客关系,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1]王方华,洪祺琦.关系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卢爽.关系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熊元斌.关系营销:传统营销的革命么[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