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7 00:20: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1)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是指在本企业集团负责人的领导下,在企业集团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集团实现其目标的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经营。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

在企业集团内部,除了有核心企业,还有众多的紧密层、半紧密层和协作层企业,点多面广,特别需要内部审计来加强控制和评价业绩,因此内部审计的范围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审计要有重点、分层次。由于集团成员在企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对各个基层法人企业的内部审计范围也就应该有所差别,而不应一视同仁,应该按照各基层法人企业在企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企业集团的主体部分,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点,对核心企业应该进行全面审计。

2、紧密层企业:紧密层企业在企业集团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内部审计也应该比较全面,但比核心企业的监督范围可以适当窄一些。

3、半紧密层企业:根据半紧密层企业的特点,主要是对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成本、利润及分配的真实性以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4、松散层企业:松散层企业与核心企业只有互惠性的协作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彼此之间达成的契约或协议来决定的。因此,对这一类企业仅仅只对其提供协作的事项进行调查,以及对协议合同进行审计。审计的范围相对比较窄,内容也比较单一。

二、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实施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企业集团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不断复杂,管理层次更加多样,生产经营地点日趋分散,母公司管理监督子公司的经济活动更加困难,所有这些都要求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对各职能部门、分公司、办事机构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状况等方面做出相对独立公正的鉴定,为企业集团管理者服务。

(二)来自外部审计和政府法令的要求

随着审计活动向深入细致发展,外部审计的业务逐渐庞大杂乱,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一部分审计业务需要内部审计来分担。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将眼光向内,堵塞漏洞,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实施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优化的要求

在企业集团中,不仅各法人企业内部存在着委托关系,而且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所属职能部门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委托关系。这种情况下,内部约束与制衡机制就显的尤为重要,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实施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是扭转当前我国企业集团效益低下,帮助其走出困境的要求。当前,我国企业投入产出比例低、经济效益不佳的问题十分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企业集团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扭转这种局面的措施有很多,完善内部审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部审计通过对产、供、销和人、财、物的经营状况和利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可以帮助集团管理者节约支出,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增加盈利。

三、以石油企业为例,阐述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体制有待理顺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即各专业分公司、地区公司审计部门在中国石油审计部和本公司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审计人员工资、人事管理和工作经费由各公司负担;中国石油审计部的审计人员工资、人事管理和工作经费归中国石油负担。这样的审计体制虽然有其独到的可取之处,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各单位领导从局部利益着想,为被审计单位说情或阻止部分审计结果如实反映的情况;部门、单位和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影响审计工作的情况。

(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中国石油企业拥有内部审计人员2万余人,这里不乏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MBA等高级人才,加之近年来接收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审计资源较为充足,但是就总体来看,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尚不合理(多为财会、审计、工程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金融、管理人员),学历和职称层次仍然偏低,业务骨干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复合型人才较少(随着中国石油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涉足的海外项目也日趋增多,境外审计、IT审计等都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本专业必备的审计业务知识,而且又要熟悉外语和计算机),由此可见,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三)审计法律、法规、规章有待完善

中国石油企业的审计工作是依照《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石油企业内部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的依据也是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审计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条文规定过时;条文规定不够明确;对一些财经行为的判断缺乏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依据等。如《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已是1987年6月16日颁布实施的,《规定》中关于财经违法行为的许多规定,如今已不适用;对“小金库”问题的处理、处罚规定不够明确,审计实践中存在理解差异。

(四)审计工作的任务数量有待调整

目前审计项目任务是由中国石油审计部下达、各专业分公司、地区公司领导交办(含组织部门委托)和自定组成,中国石油总部和各专业分公司、地区公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下达和交办审计项目任务,难免对各公司审计部门的人员力量、工作任务量考虑不够。如某公司审计处人数12人,2007年完成审计项目20项,审计项目完成数量在全系统中相对较多,但对该公司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审计项目审查深度不够,大部分审计项目反映查出的问题较少,审计意见内容简单。

(五)缺乏全程审计

按照审计实施过程划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个阶段。事前审计为事中审计服务,即搞好审前调查和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其目的是指导审计实施过程;事后审计检验事中审计的结果,即撰写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对审计实施过程的检验,三个审计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事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前调查不充分

主要原因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的不透彻,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方面,致使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或者评估不充分,影响审计质量。

(2)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不高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目前影响审计实施方案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方案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不明确;二是审计内容不详细,操作性不强;三是分工不合理,审计责任分担不清晰。

2、事中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组对审计实施工作质量控制不严格

一是审计组成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理解程度的差异,工作中对审计实施方案的遵循性控制不到位,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审计实施方案的问题;二是审计组内部沟通不够,主审和审计组长对审计情况不能完全掌握,存在遗漏重要审计事项或隐瞒重要审计发现形成审计风险的问题;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对审计技术和方法掌握的不够熟练,没有使用补充审计程序,影响审计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主要表现在个别审计人员对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掌握不够,审前准备又不充分,待到审计碰到问题时,缺少对问题的判断标准,不能熟练的运用审计技术和适当的审计方法,有效地履行审计程序,抓不住审计重点,无法深层次地披露审计发现,而其他审计人员对其审计过的内容无法再次审计,形成重要事项漏审的风险。

(2)审理机构对审计实施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

审理机构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方面履行情况进行审理,一般停留在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发现进行核实,对审计结论的正确性进行确认层次上;对审计现场实施情况了解较少,难以对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缺少对审计组审计实施的质量监督和制约。

3、事后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对审计发现挖掘不够,审计报告层次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目前,影响审计报告质量的因素除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外,另外还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判断能力、业务能力的高低以及对政策法规掌握的多少与否,造成对审计发现挖掘不够,审计结论不准确,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降低了审计信息的价值,影响了审计报告的层次。主要问题表现有:

(1)文书格式不规范

不少审计报告的标题写成“关于XX审计的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统一审计文书格式的通知》曾规定标题的正确格式应为“关于对XX的审计报告”。这里,“对”字不能少,“审计报告”四个字也不能分开。排版、字体、字号等均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

(2)文字功夫不过硬

主要表现在:①用词不当。在分析某单位经营状况时,一份审计报告这样写道:“XX年,该单位费用比年初计划增长了17%。用“增长”来形容费用显然不恰当,应改为“上升”。②说多余的话。一份审计报告的结尾这样写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审计组全体同志将一如既往、满怀信心地为维护公司的利益多做贡献”。这段话纯属空喊口号,与审计事项毫无关系,说了不如不说。

(3)审计定性不准确

某审计报告在对既包括超投资决算,又包括计划外工程的事实进行审计定性时,将其定为违规。这是不准确的,应分清工程是否属计划外,如果根本没有立项,那就应定性为违纪,不能含糊其辞。

(4)事实叙述不清

对某审计事实叙述时,没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完整地说清,而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使人看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份审计报告在叙述某单位存在账外料80万元,按照XX规定,属违纪问题”。让人看后不知道这些账外料到底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清楚。

(5)前后数字不吻合

如一份审计报告在介绍某单位经营概况时这样写道:“XX年该公司实现收入7.600万元,总费用及税金5.900万元,取得利润1.500万元。但计算7.600万元减去5.900万元可知,并不等于1.500万元,正确的应为取得利润1.700万元。

(6)工作底稿不健全

在审理中还发现,一些审计项目的工作底稿没有按规定编号,也没有按审计报告的叙述顺序排列,所附证据不充分等。这样一来,就给人混乱、模糊、定性依据不充分的感觉。

四、以石油企业为例,阐述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方法

(一)建立内部审计组织保障

1、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

内审的成功运作,首先需要制度健全、运行有效的公司治理。为此,应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合理设计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明晰产权等方面强化公司治理。逐步实现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最高管理者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发挥其权威性。

2、建立审计项目负责制

建立审计项目负责制,就是要明确划分审计部门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人员各自的质量控制责任。建立项目负责制后,应选择有丰富工作经验、具有控制时间与工作能力、对其他审计人员有指导能力、和客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的人担任项目负责人。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所以项目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审计资料归档等业务的全过程负责,亲临现场承担大量的具体工作,针对审计问题及时调整审计方案,了解重大业务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对授权履行职责的结果承担责任。审计部门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也在更高层次上承担相应的质量控制责任。

3、建立审计业务督导制

建立审计业务督导制度,通过督导,可以保证审计师严格遵循专业执业标准,尽量降低审计风险。督导由项目负责人对其他审计人员的督导和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督导两部分组成。项目负责人主要对现场审计进行督导,目的是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审计的目标,督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定重要性和风险水平,为审计结论取得充分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审计部门负责人的督导主要解决重大会计问题和决定重大审计问题或实施重要审计程序。

4、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

审计工作底稿是反映审计成果最基本的载体,记录审计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问题,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取证是否完整、引用法规是否恰当、审计定性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审计报告。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完成后,在签发审计报告前,通过一定的程序、经过多层次的复核显得十分必要。在审计现场由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对审计工作底稿中证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的底稿要求审计人员补充、修改或重新编制,并签署意见;项目负责人复核后,提交给独立于审计项目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审计人员看是否执行了审计方案、审计程序,有无重大的漏项或误差,签署意见后提交给审计部门负责人复核;审计部门负责人复核审计组是否完成审计目标、审计建议是否可行、结论和处罚是否准确等。通过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可以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可以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报告的复核审定是审计项日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审计组现场审计结束后起草审计报告初稿,交审理人员审核后提交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以审计部门名义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征求意见后,审计部门修改和完善审计报告,提交主管审计部门领导审核签发。据此,审理人员发出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

5、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是对审计全过程的评价。在审计开始时审计部门就向每一位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份简单的“评价表”,让审计人员记录下他们认为对今后审计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如,特别有效或无效的审计程序、特别敏感的问题和时间安排等,审计结束后,将表格交给项目负责人。在后续审计前、审计结束后召开审计质量评价会。这时候审计小组对整个审计过程仍记忆犹新,因而得出的评价结果就比事后评价更为深入和全面,得出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尽快运用到实践中。审计质量评价会通常由审计组成员、审计项目负责人或监督人以及审计部门负责人参加。审计评价包括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和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主要包括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审计工作小组的整体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工作的效率等等,审计评价结束后写出书面的评价报告并归档。通过审计评价可以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总结值得以后审计工作借鉴的经验教训,并以此考核审计人员业绩。

6、、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人员、项目负责人、业务督导、复核人、审计部门负责人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对不履行责任的审计人员,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制定奖罚分明、责任到人的责任追究制度,是落实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保证,只有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升审计质量,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二)坚持依法审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内部审计,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以熟练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中国石油各级审计部门应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审计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使职权、履行法定义务、承担法定责任,自觉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增强审计部门内部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把法制教育与审计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审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在审计部门内部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管理、依法审计的法治氛围。

(三)坚持全程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1、事前审计

(1)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

审计目标是指开展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审计工作的方向。审计目标因审计项目不同而不同。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需查明的具体经济事项。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内容,审计内容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细化审计内容就是要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有选择的确定需要查明的具体的经济事项。细化审计内容应该有确定的审计范围和重点,应该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2)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结合以往的审计成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3)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

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原则是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具有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随意性,避免审计资源浪费。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不同,决定着审计步骤和方法不同,审计步骤和方法具有多样性。由于对被审计单位情况变化较多,《审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和方法不一定都具有适用性。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实施情况,适时调整《审计工作方案》,进一步确定适用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4)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应当明确审计组长、主审及审计人员各自承担的责任,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审计人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同时,主管领导或相应部门应定期检查审计项目档案,对查出的问题予以通报,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2、事中审计

(1)提高对《审计工作方案》的遵循性

主要措施包括组织审计组全员参与对《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写;组织参审人员学习确定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长或主审对《审计工作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纠正等。

(2)推行审计工作记录制度和工作会议制度

内部审计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是,没有充分完整的审计工作记录。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人员已习惯一般的审计取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尽管审计取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还存在许多不够准确、不够完整的问题,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的复核、分析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在内部审计人员心目中毕竟普遍有了基本的概念。

(3)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学识、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这些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就要有一批合格的、胜任的、高素质的内审人员。加强内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对进入内审机构的人员要严格把关,要求从业人员取得和具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资格,确保内审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建立内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工作需要,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各层次的业务培训;建立内审人员待遇和晋升制度。由于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就要制定政策保证内审人员待遇的提高不低于其他部门。晋升制度也要明确执行,样才能保证内审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发展。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4)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

使用以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兼容抽样审计法与详细审计法的审计方法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业务的复杂化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其内部控制越来越健全和有效,进而就更多地需要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运用制度基础审计确定重点,对审计重点采取详细审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减少失误和差错;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法,确定合理的样本量,作出审计判断和结论。这样,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的审计方法的缺点,推动和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使审计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又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当前,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5)培育企业文化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审计人员的工作精神集中体现在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方面,既要有客观公正、求实谨慎的精神,又要有爱岗敬业,认真投入的精神。一个人的职业操守跟职业道德风貌相关,一个团队的职业操守同企业文化的形成紧密相连。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审计队伍形成高尚品德,保持旺盛的工作精神具有重要的基础保证。作为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审计部门应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审计人员处于团结和谐,创新进取的氛围中,在审计项目中才会有更多精力投入,才会焕发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事后审计

做好审计发现的综合分析工作,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审计发现进行深加工

分析加工审计发现时,不能停留在发现问题的表面,应注意问题产生的根源、注意审计发现的内在联系、注意管理和控制上的重要缺陷。经过对审计发现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挖掘和加工后,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为写好审计报告服务。

(2)审计报告立意层次要高

审计报告反映的审计信息应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切忌泛泛而论,没有深度,没有重点。

(3)审计结论准确、客观

依据审计发现得出的审计结论,一定要体现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不可携带任何感彩,表达的意思应该简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

(4)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篇(2)

1.财务报表借贷不平衡,勾稽关系错误财务报表是查看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等系列报表,核心内涵在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种相等既是一种静态的平衡,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如果有人贪污挪用单位部分资金而又未做其他处理,借贷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出现资产短缺现象,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除了借贷平衡外,财务报表之间还存在着勾稽关系。显示着财务报表内部结构之间的平衡,彰示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在贪污型犯罪中,嫌疑人为了掩盖犯罪行为,一般会对部分凭证进行篡改,意图以假乱真,但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却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反而会成为犯罪行为的表现迹象。因此,在审查会计账簿时,可以先审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果勾稽关系存在错误,就证明凭证或报表被恶意篡改过,说明报表之下极有可能隐藏着某种违法行为。

2.总账或分类账簿金额波动超过往年平均水平会计账簿除了总账外,下面还分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账、固定资产账等账簿。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稳定,公司的现金流量、存货价值、往来款项、应缴税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坏账比率等数据也会趋于稳定,表现在总账或分类账上就是科目金额在一定限额范围内波动,发散值较少。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的行为中,常见的作案手法是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构债务或者将贪污的资产费用化。少列收入或多列支出将导致当期收入和费用账簿金额变动异常,其二三级明细科目,如差旅费、会议费等,金额变动尤甚;虚构债务将会导致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长期未收回款项、坏账准备等金额过高;将贪污的资产费用化则会同时引起公司资产的减少和费用的增加,使得部分财务数据发散值偏大。

3.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公司有关部门自行制作的凭证,如差旅费报销单、工资结算单、物资入库单等,此类凭证因为是公司内部制作,被伪造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应当重点审查其真实性,查看有无涂改、伪造、冒领、虚列等迹象,如伪造取款人签字、伪造出库单、虚报差旅费、虚报应收账款收款记录等。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凭证,如发票、火车票、银行对账单等,此类发票除了审查真实性外,还应当审查其关联性,如发票的联数、抬头、内容、时间、金额等信息,查看是否与公司行为相关,防止重复报销、公款私用和公款消费等。审查外来原始凭证的关联性,除了应当与公司内部文件核对,明确决策依据外,还应当向凭证提供方函证,核对其相关记录,确保双方记录一致。

(二)程序文件中的犯罪迹象

1.事先决策过程不符合规定。国有企业一般均建有较成熟的论证制度、授权制度、会签制度、表决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决策制度,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在决策过程中,一般会形成可行性报告、授权委托书、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会签评审表、表决票、请示、批复、文件签发单等程序文件。如果在决策时存在贿赂、舞弊等行为,可能会导致上述程序文件存在瑕疵。其可能的表现有:可行性报告与最终决策不一致、会议签到表与会签评审表不一致、签字系伪造、无请示及批复报告等。如在供应商选择时,无前期论证报告、无比价方案、无请示报告和批复等文件,那么该供应商的选择就应当着重审查,判断是单纯的操作不规范,还是舞弊行为所致。

2.事中执行过程存在异常现象。通过贿赂来攫取业务的供应商或合作方,有些企业本身符合合作条件,贿赂只是为了排除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有些则无相应资质,完全靠贿赂来违规承接业务。前者业务纯熟,在执行过程中几乎难以留下可利用的表现迹象,后者则有可能留下部分破绽。因此,应当详细检查有无异常现象:资质不健全、操作流程不规范、业务不熟悉、法律手续不完备等。

篇(3)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其有效的只能,往往都是针对某特定事件。而审计报告也是针对特定的经营项目,导致报告不具备预见性以及防范性,而领导层无法得到有效的相关信息。内部审计的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让领导层觉得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从而使得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重视度不够,内部审计工作就得不到有效的支持。领导的不重视,也会让内部审计一人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很难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岗位,导致内部审计的地位逐渐的降低。

(二)审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性

现有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一般都是依附在其他部门上的,没有相对独立的工作部门,有的是与监察合并,有的则是将人员设置在财会部门。另外,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但也仅仅是与其他部门相平行。这些原因都会让内部审计的机构、人员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就会失去它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了正常开展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包含的范围窄

由于国有企业没有重视内部审计,目前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对同级的财务、管理进行审计,一般都是针对下属的各个专业公司。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则是还是遗忘较为传统的年终财务审计。内部审计所包含的范围狭窄,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存在的许多问题,内部审计机构都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约束。

(四)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

内部审计应将检查错误、防止弊端与管理的服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目前一部分的国有企业都是以审计账项基础为主,主要都是为了检查错误、防止弊端。审计的对象是报表、账本以及其他相关连的资料,而审计工作一般都集中于财务的表层,再加上审计人员的企业管理知识的不足,使得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很难做出有效的分析、评价及建议,更谈不上对管理中的资本、投资、成本管理以及方案定价等开展审计工作。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业务知识,更需要全面的、广泛性的知识。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应懂得会计、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状况管理、计算机网络知识、国有企业相关行业的流程以及人际关系等。其次,良好的也只素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现目前的很多审计人员大多数来至于财务人员的转变。对相关的审计知识了解的很少。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在审计人员的知识、意识都相对淡薄,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够追上时代的步伐。

(五)内审工作浮于表面

目前的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只满足于审计项目完成了多少、在其间发现了多少的问题、有多少审计类型以及提出了多少建议等,实际上都只是一些走落场的游戏,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考察核实。

二、改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让国企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

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体制下,审计部门领导在企业内部占有的地位高低,往往决定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的强弱。所以,在设置审计机构的时候,可以采取上级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管理下级审计机构,并让其与企业背部的管理权脱钩。上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负责下级发挥监督职能的审计业务,发挥评价、咨询、服务职能的业务工作向本级单位经营管理层负责。这样做,才能够在监督同级部门时,保证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审计资源在这种垂直的管理模式下,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调配。

(二)建立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标准

很多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容易犯一些审计的错误,如审计的漏洞、线索的遗失以及出现严重违纪的现象,亦或是没能按照审计工作的责任制度履行相关规定,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必须实行问题责任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运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制度,设立奖惩机制,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好的国有企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1、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国有企业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以提高其职业道德和政策水平,对国家的财经法纪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做到牢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做到客观的公平、工作,也才能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有效科学依据。

2、强化业务知识

作为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会计、审计、法律、金融、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3、更新观念

现在是科技发展的高峰期,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其周期也越来越短,因此对审计人员得学习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更新其知识,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发展趋向

在保证传统财务审计质量并改进各项会计管理基础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将审计的工作逐步转移到内部制度的调控以及审计经济效益的范畴上来,为企业的宏观的管理而服务。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将内部审计的只能转不从单一的监督转变成监督、管理以及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模式。实行内部审计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为目标。所以,国企的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趋向内部调控以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做出最正确的评价,提出对企业有利的建设性意见,为了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将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预警等审计方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此外,内部的审计方法需改成事前、事中审计。如何的控制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质量,才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内部的审计工作必须要将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审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五)高度重视审计结果,严格执行审计决定

篇(4)

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数量众多,规模较大,而且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快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1.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美国从2002年开始逐步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监管,最具代表性的是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发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提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的强制要求,并按照上市公司的类型和规模分类逐步推进,强化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一家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必须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内部控制失效比经营业绩下滑所面临的风险更大,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将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害,如中航油和中信泰富等典型案例。

2.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要求。我国企业经营环境所面临的另一种变化就是,商品经营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调查,2009年大中型钢厂全年销售利润率仅为2.55%。微利时代的到来促使许多中国企业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寻求新的经营方式———资本经营。但是,资本经营较传统的商品经营更加充满风险。德隆事件、格林柯尔事件等一系列失败案例的曝光,无不显示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再加之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制约。

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市场更偏重于高质量、多品种、名牌、低成本、规模经济的企业和产品,这就迫使企业不得不苦练“内功”,即重视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时间较短。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借鉴国外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经验,对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应该在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下直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由其提名或任命具体负责人,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应遵循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规范要求,合理规范审计内容与审计程序,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见。

2.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内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即要求审计师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公司层面的控制,然后是重大账户,最后关注过程中、交易或应用层次的具体控制。在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但是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应结合其他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一并进行。

篇(5)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本文所指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国有企业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计。国有企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不仅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还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发展,在国有企业内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一个重要步骤。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内部控制模糊评价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法以及自上而下审计法。

内部控制模糊评价法的原理是把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中。它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活动因素集,然后分配这些内部控制点的权重,对这些内部控制点分别进行评价,最后利用模糊矩阵对其进行内部控制活动的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法是指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及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我国五部委联合的《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注册会计师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求审计师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公司层面的控制,然后是重大账户,最后关注过程中、交易或应用层次的具体控制。在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但是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应结合其他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一并进行。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进行评价。有效性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健全性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完整。从现代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来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应主要包括:审查与评价控制环境;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审查与评价控制活动;审查与评价信息与沟通;审查与评价内部监督等内容。

1.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各项控制措施能否执行及执行的效果。国有企业有其特殊的控制环境,具有规模大、产权结构复杂、主体多元化、布局分散化等特点,这些控制环境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影响是巨大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等。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国有企业控制环境的特点,以确定控制环境的审计重点。

2.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监管和经营环境会产生变化,国有企业也会进行重组,生产过程中也会运用新的技术,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也会颁布针对国有企业的相关规定等等,这些情况均会带来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和评价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时,就必须针对国有企业的这些情况,检查国有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估程序。

3.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关于风险应对方案得以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公司所有级别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包括授权、批准、报告、内部审计、经营业绩评价和资产保全措施等活动。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大中型企业,具有财务决策多层次化、关联交易经常化、经营多元化、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控制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对控股子公司、关联交易、重大投资、对外担保以及募集资金使用等活动的内部控制。

4.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经营管理所需的信息被识别、获取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应对情况改变、保证控制有效的“神经系统”,关键是保证信息真实与沟通及时。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大中型企业,其不仅具有规模大、业务复杂的特点,还需接受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和评价国有企业的信息与沟通时,需要关注其会计记录是否实行电算化,是否存在管理层篡改会计信息的情况,企业内部各部门是否能够有效沟通,是否按照证监会等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等。

5.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活动。内部监督是指企业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内部审计部门是进行企业内部监督活动的主要部门,而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普遍存在机构独立性差、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和评价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较短,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应当参照以下建议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

(一)借鉴国外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经验。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要求建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简称PCAOB),并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实施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双重审计。该法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已经仿效美国开始实施类似的制度,欧盟的大部分成员国也修改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

(二)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美国要求内部控制审计的主体是由专门机构认证的独立审计师,而我国尚未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也就无法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所以还是由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且注册会计师长期进行审计业务,相对其他人员来说,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及技能。但是当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甚至是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还是应该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

篇(6)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本文所指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国有企业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计。国有企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不仅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还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发展,在国有企业内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一个重要步骤。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内部控制模糊评价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法以及自上而下审计法。

内部控制模糊评价法的原理是把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中。它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活动因素集,然后分配这些内部控制点的权重,对这些内部控制点分别进行评价,最后利用模糊矩阵对其进行内部控制活动的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法是指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及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我国五部委联合的《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注册会计师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求审计师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公司层面的控制,然后是重大账户,最后关注过程中、交易或应用层次的具体控制。在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但是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应结合其他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一并进行。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进行评价。有效性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健全性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完整。从现代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来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应主要包括:审查与评价控制环境;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审查与评价控制活动;审查与评价信息与沟通;审查与评价内部监督等内容。

1.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各项控制措施能否执行及执行的效果。国有企业有其特殊的控制环境,具有规模大、产权结构复杂、主体多元化、布局分散化等特点,这些控制环境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影响是巨大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论文"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等。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国有企业控制环境的特点,以确定控制环境的审计重点。

2.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监管和经营环境会产生变化,国有企业也会进行重组,生产过程中也会运用新的技术,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也会颁布针对国有企业的相关规定等等,这些情况均会带来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和评价国有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时,就必须针对国有企业的这些情况,检查国有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估程序。

3.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关于风险应对方案得以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公司所有级别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包括授权、批准、报告、内部审计、经营业绩评价和资产保全措施等活动。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大中型企业,具有财务决策多层次化、关联交易经常化、经营多元化、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控制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对控股子公司、关联交易、重大投资、对外担保以及募集资金使用等活动的内部控制。

4.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经营管理所需的信息被识别、获取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应对情况改变、保证控制有效的“神经系统”,关键是保证信息真实与沟通及时。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大中型企业,其不仅具有规模大、业务复杂的特点,还需接受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和评价国有企业的信息与沟通时,需要关注其会计记录是否实行电算化,是否存在管理层篡改会计信息的情况,企业内部各部门是否能够有效沟通,是否按照证监会等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等。

5.审查与评价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活动。内部监督是指企业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内部审计部门是进行企业内部监督活动的主要部门,而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普遍存在机构独立性差、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和评价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较短,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应当参照以下建议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

(一)借鉴国外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经验。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法案》要求建立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简称PCAOB),并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实施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双重审计。该法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已经仿效美国开始实施类似的制度,欧盟的大部分成员国也修改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

(二)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美国要求内部控制审计的主体是由专门机构认证的独立审计师,而我国尚未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也就无法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所以还是由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且注册会计师长期进行审计业务,相对其他人员来说,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及技能。但是当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甚至是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还是应该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

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篇(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国有企业既包括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也包括各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兼具营利性和公益性两个特征[1],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承担社会稳定、吸纳就业等非经济职能的政治组织。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方面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全面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保障我国经济实力、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与加强财务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对大力发展好国有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通过策略改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保证我国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当今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产权模糊,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产权包含着对给定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在1978年-1987年这一阶段,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监管,主要是由财政部门代表行使的;在1988年-2002年这一阶段,我国初步实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相分离;在2003年至今这一阶段,国有企业由国资委来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特殊性,使得名义上由国家所有的企业控制权实际上为政府官员所决定,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官员不能有效的实施控制权与监督权,经营者因企业控制权模糊而积极性不高,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使得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不涉及任何企业法人产权关系的承包经营,使得政企难以彻底分开,不可能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2]。

2.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主要来自于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已形成规范,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定问题[3]。一是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不足,缺少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重大财务决策的有效监督,监事会参与国有企业内部重大财务决策会议全过程,但监事会成员没有投票权,不能起到应有的财务监督作用;二是社会监督缺乏,除上市国有企业外,大部分非上市国有企业的相关经营和财务信息并不对外公开,作为其终极股东的全体人民不能了解这些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直接导致社会监督的缺乏,易于滋生腐败[4];三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高层个人经济状况不够公开透明,公款消费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国企业的资金流向少数高层人员的畸形消费中;四是国有企业监管主体不明确,国有企业承担着经济责任以及社会责任,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监管主体,如果不能明确国有企业以社会目标为主还是以经济目标为主将阻碍国有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散乱。一是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够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国家的风险程度,某些国有企业腐败之势猖獗,国有企业所有者擅自挪用转移资金、基金,侵吞国有资产,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5];二是国有企业在筹资、投资方面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某些企业缺少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得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三是股权过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直接导致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包含着对给定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产权的客体是人们进行劳动创造的结果,并能为产权主体带来经济利益。“产权清晰”就可以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合理界定产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建立有效、强制的问责机制以提升公司的良好管理及决策程序,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制定专门的部门来履行出资人职能,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所有权拥有者行使监督的权利,使国家的所有权权利与其他的一些经济社会管理权利分离开来。

2.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在现代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相当重要。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加以完善:一是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目标,只有明确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国有企业的监管工作,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根本目标是能建立反映市场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并且此财务监督机制要能够适应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使监督机构有效履行其监督职责;二是优化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力、利益、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分离国有企业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结构,通过审计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社会财务监督,公开国有企业的相关经营和财务信息以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高层个人经济状况,建立完善的公款消费制度,防止滋生腐败。

3.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激励约束制度。建立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可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利用有效激励手段,激发经营者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防止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经营者和管理团队激励约束相容的机制,保证经营决策与企业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实行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体系,建立合适的反馈机制。

4.增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而经常发生的现实和客观现象,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与不可回避性。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是根据对突发事件的评估合理购买保险,购买保险,可以将此类风险进行转移,不致给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二是分散投资,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或币种组合,转移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三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防止挪用资金、转移资产和篡改票据等违法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优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结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了依靠经营之外,还需要良好的资金管理结构。良好的资金管理结构能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可以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包括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收益分配。首先,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书,编制项目建议书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了产品或服务市场的需求,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杜绝盲目投资,减少错误投资的损失。其次,有效合理的管理动态资金,包括存货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现金管理,通过测算资金收支、产销环节和物资供需的综合平衡,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陈旧的国有企业企业财务管理有诸多的弊端,对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另外,还要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激励约束制度,增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优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结构。

参考文献:

[1]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J].中国工业经济,2006,2(215):68-76.

[2]罗仲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法论和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50):5-17.

[3]赵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博士论文,2013.

篇(9)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一、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较一般企业而言,内部结构更加复杂。所以石油企业的治理牵扯的利益关系也较多,例如:企业股东、企业董事会、企业经理层等之间的利益关系。石油企业治理的目的就是如何协调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利用现有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同时,运用石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体制,明确各公司利益者的责任和权利,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石油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战略能力也是石油企业治理的目标。但是纵观我国目前石油企业的治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企业对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在上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这一体制早已被弃用,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治理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上仍不够重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例如:

(1)目前我国一些石油企业内部没有设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

(2)石油企业在具体治理概念上不明确,缺乏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负责人一般为总经理,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一般员工、中层员工、物资资源。而且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较为薄弱,并未把高层管理人员纳入控制体系中,

(3)管理者的素质对石油企业的治理有很大影响。因为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为国有企业,所以在管理者的任免上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者的素质因此没有办法保障。管理者素质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得到重视度。与西方国家石油企业相比,我国石油企业中监督、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够健全。此外,管理层对石油企业治理中内部控制的性质、作用和意义等的认识和重视都有所欠缺。

2.石油企业治理中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具体操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的不断健全,我国石油企业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治理的认识度和重视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石油企业管理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致使未发挥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石油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致使我石油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面临风险,例如,2004年的中航油案,是一例典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缺失的案例。现今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不相容的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楚。《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和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是有的石油企业以精简人员为借口,让出纳兼管报销,有的出纳甚至还包揽财务专用印鉴。这不仅违背了会计法,更加大了财务犯罪的几率,为不法之徒贪污造假提供了机会。

(2)会计凭证问题。首先是会计凭证的填写不够规范;其次是原始凭证的要素不全面,例如发票缺少日期或具体数量、单价等;然后就是会计凭证的传递不够及时,有些岗位的人员交接工作不及时。

(3)物资的采购和管理不善,账目不实。例如重复采购、不符合实际的大量采购,导致物资积压;有些单位的材料入库和出库管理不完善,材料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账少。

(4)成本预算不到位,成本管理不严格。完整的成本预算体系和严格的成本预算执行是石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大途径。但是一些石油企业缺乏完整的成本预算管理,执行也不够严格。主要变现为:把应该计入资本性支出的会计账目计入生产成本,例如各种赞助款、捐赠款等;其次是资金分配不合理,随意性大,有些单位的单位结构经过改革,但是资金分配方式没有顺应实际而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与内部控制的缺失与低效,审计覆盖不到位。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石油企业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1.注重石油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管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员工的素质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套合理完整的体系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员来执行的话就会成为一个摆设,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所以石油企业务必要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

(1)员工是石油企业的根本之所在,不管多么优秀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制度,总得靠员工实行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识至关重要,领导是一个企业的领头羊,石油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也应从领导开始。领导是下级员工的榜样,提高领导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知法守法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只有领导的思想素质提高,才能带动员工的素质提高。

(2)严格管理石油企业财会人员的持证上岗,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石油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财务人员基本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水平决定着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所以石油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保证财务人员人人高素质。对那些工作不负责、有贪污作假、做法的财务人员一定要严格惩罚,追究其责任。

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石油企业治理的作用。因为内部审计和石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内部审计人员对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状况了解也比较透彻,所以石油企业可以把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化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审计项目,对这个项目进行独立的审计工作。还可以把财务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分离,将每个环节都作为一个单独的审计对象,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进行单独的审计。这样可以更及时更准确的了解石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的、及时的、连续的跟踪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监督。给其他部门的工作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并且协助其他部门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控制,让财务内部控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完善石油企业的治理工作,推动石油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实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为石油企业构建互动平台。要在石油企业内部实行内部控制制度评审,要首先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石油企业对石油行业的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没有快速应变的能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涉及的制度是否完善有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是否完善有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否完善合理。

(2)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很多石油企业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下要有风险管理意识,石油企业的风险评价具体表现为对企业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的评价、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的应变处理能力的评价。

(3)对企业控制活动的评价。主要表现为对石油企业活动适当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层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因素的产生影响企业活动的开展。

(4)对信息和沟通的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对信息的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传送、信息安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对监督的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监督体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在明确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内容后就要探讨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工作,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程序和具体方法。

(2)通过对企业内部实际控制制度的测试,把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进行情况。

(3)通过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掌握向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审计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向企业内部员工收集审计反馈意见,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对石油企业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石油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推动石油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波.浅谈石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总会计师,2011(06).

[2]杨丽敏.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10(2).

篇(10)

“审计很重要,内审不可少;若要不出事,关键在内审”。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是组织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制度设置,是保障组织健康运行的基础防线。2012年,协会重点在推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广泛建立,促进提升我省各经济组织自我监督规范能力上下功夫。

(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调查。一是与省厅相关业务处室、部分市、县(市、区)审计局、省直行业分会等合作,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乡镇(街道)等审计机关监督对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摸清目前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成效,发现典型、挖掘经验;研究分析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成因,分类提出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的意见与建议。二是配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完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调研,服务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出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配合省审计厅研究制订出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着重对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包括哪些单位应该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国家审计如何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指导,如何整合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整合内部审计资源等内容。同时研究制订对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的量化评价考核办法,作为意见的附件。

(三)召开全省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以省审计厅名义召开一次全省内部审计工作会议,邀请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相关领导参加。通过会议,一是宣传贯彻《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实施办法》,对各级政府、各级审计机关和相关单位提出明确要求,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广泛开展;二是通过典型单位的经验介绍,展示内部审计成果与风采,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有关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做强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水平

转型创新,加快推进“职业化、特色化、科学化”进程,着力把我省内部审计“人员搞得多多的,事业做得大大的,素质提得高高的”,最大程度发挥内部审计应有作用。

(一)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管理力度,着力推进我省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研究首批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协会“服务、管理、宣传、交流”等多个层面的作用;建立完善并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专业人才评选委员会、培训委员会、CIA考试委员会等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大力提高协会自律服务能力;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强培训师资力量建设,创新培训形式与手段,丰富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及时性;组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证书(CIA)考试,提升内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二)进一步总结实务创新典型经验,着力推进我省内部审计“特色化”发展。在验收2009—2010年转型示范单位的基础上,确定2012—2013年度转型示范单位名单,进一步挖掘内部审计“转型创新、提升价值”的新典型、新经验;根据分类指导原则,结合浙江实践,以实务案例形式,组织部分市县及相关专家编写乡镇(街道)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广泛征集审计案例,鼓励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及时将探索成果编写成案例;配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开展“国企内审护航——201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就展”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先进理念引导,着力推进我省内部审计“科学化”发展。要加强理论研究,通过广泛开展理论研究,引导内部审计树立先进科学的审计理念,包括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统一布置,组织广大审计人员参与课题研究,选送优秀论文参加全国优秀论文评比,根据浙江内部审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要继续开展理论与实务经验的交流,要大力提倡开展分会主题活动,提高交流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要加大宣传力度,办好《浙江内部审计》杂志。

三、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协会管理服务能力

创新协会管理方式,整合各种资源与成果,切实提高协会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形成“我为审计,人人为审计;审计靠大家,大家来审计”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一支队伍。根据厅人事处出台的《浙江省审计厅借调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协助省审计厅建立“审计机关可借调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库”,研究制定借调实施办法与措施,使其成为国家审计可以组织、借调的补充队伍。

篇(11)

  

 

政府审计是受人民委托对公共财产管理者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经济监督行为。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公共性等特点,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它对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权力制衡,健全民主与法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所实施的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它具有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审查的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错误与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健全我国审计体系,明确各种审计主体的责任,提高各种审计的效率,充分发挥各种审计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笔者认为,当前应当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探讨 

 

 政府审计机关应对公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是大多数国家的一种通行做法。例如美国《预算和审计法》就规定,gao有指导联邦各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等非审计监督职责。《瑞典国家审计法》也规定,国家审计署的职责包括:“监督政府经办机构内部审计活动;监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活动;在审计、会计和有关方面帮助中央政府培训有关人才。”但是,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西方国家中,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而且,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职权都逐步转让给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只保留了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以强化公营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完整。 

我国现行《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对政府各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指导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制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指导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等。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 

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的理由是: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公营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权益维护。作为公共财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享有权益的监控者,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在对公营单位进行有关审计时通过评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其质量,纠正其错误与不当做法,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强化内部控制,保护国有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放弃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的理由是:内部审计职业化是一种国际趋势。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而且内部审计全球性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是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基本职责。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能够有社会和市场办的事要尽量让社会和市场去办,而且,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属于“私人领域”,不宜由政府部门干涉。因此,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应当由内部审计师协会来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更专业、更权威、更有效率,可以统一不同性质单位的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可以使政府审计机关专注于公共领域的外部审计监督。 

至于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理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出发,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甚至可以进行直接领导。这与政府审计机关从保护国有资产的目的出发,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是不矛盾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审计机关仍然对国有单位内部审计进行基于所有权的指导和监督,就与政府审计机关的身份不符,因为政府审计机关不是国有单位的所有者或其代表。 

 

二、政府审计应当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但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需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与外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相同,所依据的标准都为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控制度,检查凭证、账册,核对账表一致性等。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 

任何一种现代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解,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与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同时,针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为以后的外部审计提供更好的基础。此外,外部审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审成果和对下属单位审计的结果,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之前,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核评价。政府审计机关只有在审核评价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工作成果比较可靠时,才能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利用。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也不能推卸政府审计责任和损害内部审计及其所在单位的声誉与其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