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青年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7 22:43: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青年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青年调查报告

篇(1)

青年是创业的主流群体。调查中,发现我县青年创业群体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也伴随一些客观问题,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1、创业意识较强,但创业素质不高。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创业定义为“自己或与人合作创办经济实体”,广义创业中的“立足本职工作创造好的业绩”暂不考虑。从待业青年类型来看,农村待业青年相比较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创业愿望越强,在座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青年群体想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创业热情可以推动创业,但个人技能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将近半数的被调查青年认为计算机培训的需求较大。被调查青年创业者感到最缺乏的是创业经验,最希望得到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岗位项目培训、创业贷款援助、转变就业理念等。

2、创业方向明确,但创业资源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青年选择创业领域的四个方向:一是择己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业;二是择世所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需求进行创业;三是择己所利,从自己的获得预期出发进行创业;四是择己所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业。在创业地域方面,大部分青年选择在城市开展创业活动。虽然我县青年的创业方向比较明确,但创业资源明显不足,创业行动受到制约。首先是创业资金不足,部分有创业意愿的青年需要银行贷款。在调查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青年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来源于家庭的储蓄和亲朋处的借款。大多数被调查青年认为,如果创业之初银行能够进行贷款创业的起点会更高、成效会更好;其次是创业项目选择难。在调查访谈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反映有心创业、无力选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易使有志创业青年遭受挫折;其次是创业政策信息不畅。有些被调查青年反映,近年来国家为鼓励、支持、引导创业就业陆续出台很多政策,但具体执行部门政策落实的公开程度不够,青年表示对现有的创业政策不清楚,被调查青年认为扶持创业配套政策少。

3、创业活动活跃,但创业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青年创业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一批青年创业典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和就业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青年已成为我县创业活动的主体,我县青年创业活动虽然很活跃,但创业规模整体偏小。

二、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相关因素

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之路。青年创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此次调查,反映出制约我县青年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文化是影响青年创业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稳定、体面、有保障的工作是大多数青年择业的普遍价值取向,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人们还未接受大学生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和冷漠的态度。在社会对创业缺乏理解与支持的大环境下,多数青年拘泥于一份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心理,访谈中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首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就是例证。调查显示,多数农村待业青年认为“创业文化与创业密切相关”;毕业学生青年认为没有形成自主创业的氛围。

2、创业培训体系不够完备。创业能力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长期占主导地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校培养的是就业型人才,而不是创业型人才,缺乏适应社会的广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青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县共青团、工会等创业培训和指导机构也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创业青年的需求。由于缺少创业知识,大部分待业青年甘愿去民营企业打工也不愿意从事自主创业。

3、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是影响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青年创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被调查创业青年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我县创业环境不断在改善,但服务体系还有差距。首先是创业信息不对称。接近半数的创业青年反映及时获得创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了解有关创业项目及相关政策等;其次是创业服务不规范。部分被调查青年反映在创业时没能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在创业之初遇到很多具体困难;其三是中介服务组织缺位,且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4、创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创业资金是影响青年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没有创业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绝大数创业者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目前我县青年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借款、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调查表明,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创业者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个人和家庭储蓄积累、向亲友借款占大多数,银行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政府及社团提供创业资金这三种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方式还没有成为青年获得创业资金的主要渠道,而社会的风险基金市场尚未建立。大多数青年创业者认为目前的贷款政策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与政府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不完全一致。

三、促进我县青年创业的对策建议

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为大力促进青年创业,发挥青年创业者在我县追赶跨越发展中的先锋作用,引领全民创业新,建议应强化以下举措:

1、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育青年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决定青年创业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引导青年投身创业实践,以艰苦创业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一是要在创业意识教育上下工夫。从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始,采取优秀创业青年报告会、青年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切实教育引导青年认识到当前我县大力支持创业的良好机遇,破除等待安置的旧观念,树立走出去闯天下的新思想。特别要教育青年树立创业无大小的观念,从小生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量的积累求得质的突破;二是要在选树青年创业典型上下功夫。大部分的被调查青年表示创业精神来自于周围人的影响。我们要广泛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奖”等评选活动,选树一大批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他们自立自强、成功创业的事迹,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创业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上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之路。

2、完备创业培训体系,增强青年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实现创业成功的保证。一是整合我县有限的成人教育学校资源,建立一批创业培训基地,组成创业培训网络,针对创业者的自身特点和创业阶段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二是建立一支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培训质量与水平,对参加培训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开办企业指导和后续跟踪扶持,切实提高青年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三是丰富培训方式和手段,借助互动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扩大创业培训范围。

篇(2)

一、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青年员工价值观存在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45.6%的青年员工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工作的动力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有23.4%的青年员工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认为钱可以少赚一点,但是工作任务要少一点,环境要好一点,缺乏吃苦精神;仅有31%的青年员工把工作岗位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主要原因分析:

1、30岁左右的青年员工正面临着结婚、购房、养子等问题,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积蓄,他们多数又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无法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所以济问题成为了困扰他们的最现实问题。

2、部分青年员工家庭条件优越,特别是集团公司子弟,父母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除支援子女购房、购车、结婚外,甚至还有一定积蓄,可以说,这些员工衣食无忧,压力相对较小,对于他们而言,工作仅仅是一种生活选择,有的甚至把工作当做消磨时间、结交朋友的工具,只是被动地参与工作,没有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观普遍出现多元化、功利化趋势。对于个人的评价很多时候是以金钱为标准,无论什么职业,衡量成功与否的因素首先是“能赚多少钱”,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冲击。

(二)部分青年员工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本次调查发现,34.63%的被调查者对单位的管理模式不满意。5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单位内部管理,远远高于购房、婚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压力。

主要原因分析:

1、现在的90后员工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长大,吃不了苦、受不了气,不愿受人管教,逆反心理严重。

2、我矿员工的籍贯比较多样化,除晋城当地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地人,就晋城当地人而言,不同县区的方言也不同。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员工习惯用方言交流,尤其是基层区队的部分干部,在班前会、安全会上传达上级精神、安排布置工作也讲方言,导致部分外地员工听不明白,出现沟通不畅、安排布置工作产生误会的问题。

3、煤炭行业的特性注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对于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员工来讲,家庭、校园的舒适环境与煤矿特殊的工作环境形成强烈反差,造成部分青年员工对环境不适应,内心感到压抑。

4、我矿统一的分配政策会导致专业岗位不一致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工作多年都无法评职称,由于岗位要求,还必须考取相应的学历和技能等级证,让部分人产生挫败感。

5、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基层区队、班组的管理相对还比较粗放,一些管理人员在安排工作上态度比较生硬,让一些青年员工感觉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感觉不到温暖,造成逆反心理。

6、276天工作日生产组织,打破了原来的工作、休息模式,给部分员工回家休息、办事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一时还难以适应,有抱怨情绪。

(三)部分青年员工对企业发展信心不足

调查发现,只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而去年这一数据为70.2%,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30.3%的被调查者表示“压力很大,走一步看一步”;12.7%的被调查者对企业的发展持悲观态度。

主要原因分析:

1、受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呈现低迷状态,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尽管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市场就呈现出下行趋势,但是这几年我矿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的都较好,收入有下滑,但是影响不大,今年以来,工资收入大幅减少,大家明显感觉到经济压力,尤其是机关、地面、后勤人员。

3、部分员工对政策的了解不够透彻,仅仅知道国家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具体了解不够清楚,对于利好政策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对发展前景比较悲观。同时,企业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普通员工层面感觉不明显,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性,容易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加剧了悲观情绪。

(四)停薪留职意愿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20.28%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收入进一步下滑,满足不了房贷、车贷、日常开支的话,会选择停薪留职。

主要原因分析:

1、部分员工有一技之长,在企业感觉得不到认可,认为离开企业,能够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2、有些员工认为企业当前实行的部门合编、精简干部等改革措施,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太看好,认为提升的空间不大,想另谋职业。尤其是配偶不在矿上的员工,聚少离多,家庭关系维系比较紧张,在看不到发展前景的情况下,会首先选择维系好家庭关系。

3、有的青年员工受周围朋友、同事停薪留职的影响,从众心理作祟,不能踏实工作,有停薪留职的冲动。

4、部分员工亲属、同学、朋友都是集团公司的员工,对集团外其他企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现象,觉得其他单位待遇要好。

二、建议意见

(一)企业要加强舆情监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

企业要加强舆情信息监测,畅通情绪交流渠道,及时发现员工思想出现的问题。针对共性问题,通过邀请心理咨询师解答、召开座谈会等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同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行动,将价值观教育与舆论引导相结合,通过报纸、广播、网站、微信等多种渠道提供全天候、多维度、宽领域、开放性的舆论工作,让青年员工接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感染。

(二)支部要转变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知调整

支部要改变简单生硬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尊重青年员工的差异,在管理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建立起青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要及时分析、动态掌握,将每天的班前会开成“座谈会”、“团队学习会”,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达到交流经验和体会、相互支持和启发、共同完善和提高的目的,进而引导青年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三)团委要发挥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

针对当前形势对员工思想的影响,通过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大家正确看待当前危机形势,排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积极投身于安全生产之中。开展“假如我是一名管理者”主题活动,让青年员工换位思考,认可企业的管理模式,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继续选树青年典型,将不同工作岗位的青年代表在度危求进、增收节支等方面的先进事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用身边的榜样感染人、激励人,促进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将青年普遍关注的事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发送,扩大影响力和受众面。

参考文献:

篇(3)

在针对受访者婚恋状况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处于单身状态,只有26%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结婚。在身边剩男剩女数量问题上,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剩男剩女处于多数状态。

对于单身状况,其中82%的单身青年选择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在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为缺少勇气。

有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父母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很难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婚姻上。

篇(4)

一、调查对象:

公司全体团员青年

二、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三、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在多方面对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找出青年思想动态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为高砂公司团委以后更好的开展各类工作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得出以下报告: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今天,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变化,是意识形态领域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负面效应难免会冲击青年人的思想。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开展活动,走访,工作谈心等多种形式与团员青年的交流,从情况来看,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总体是好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青年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的发展意识越来越强,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明确。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以及生存和发展状况仍然存在和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仍有一定的差距,减少这些差距,需要政策、制度和措施的保障,更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下面就是我们从实际工作中获取的有关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及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个别青年产生信仰危机。部分青年缺少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在目前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大背景下,青年们往往需要面对现实做出功利性抉择。因此,精神领域的淡漠、信仰真空或价值迷茫等现象就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因此引导青年坚定信念“永远更党走”,加强青年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文化的教育和引导,成为团组织面临的首要问题。

2.部分青年只强调个人利益。部分青年奉献精神和工作责任心不足。当代青年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造成社会责任心和工作责任心不足。表现为:一是在工作中协作配合精神不够,遇到工作推诿扯皮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部分青年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比较流行;三是部分青年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摆不正心态,在工作中发生矛盾时,较少从自身角度反省;四是部分刚进企业的青年,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单纯追求高薪及舒适的工作环境,缺乏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3.部分青年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理性思考。部分青年尤其新员工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失落感,对自己没信心。个别青年甚至存在极端情绪。说明其思想仍不够成熟,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理解问题,思想波动较大,处理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容易感情用事。比如通常人们所说的“刺儿头”,对社会问题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存有疑虑和抵触,缺乏应有的信心和理解,通常提出较为极端的解决办法,常表现为工作消极、怪话多、抵触情绪明显。

二、形成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社会各个层次人们观念的影响。当今的孩子生存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环境下,形形的思潮冲斥着青年们。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于打破,家庭和社会对青年人思想教育的依赖也一时难于扭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青年人思想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二是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年人的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尚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一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法律法规、道德、科学教育等一系列完善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三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教育评价体系下,仍为了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的提高上屡见不鲜,学生似乎缺少了一个丰富、有效、富于实践的思想德育课堂。四是家庭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家庭偏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保障,社会力量分散,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青年人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接班人。青年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给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忘我之心不死,通过生活方式的影响、腐朽思想的侵蚀、经济的渗透、文化的冲击等各种途径来争取我国的青年一代。青年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成败问题,关系到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重大政治问题,忽视不得,马虎不得,松懈不得,必须把他放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战略地位,不惜一切代价抓早抓紧抓好。

篇(5)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大都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局部教员上网经历不敷丰厚

互联网以共同的魅力吸引着广阔中学生。查询显示,93.5%的中学生透露表现对收集感兴致,并有11.4%的中学生以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耐的”。周末和节假期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顶峰时段。与孩子们比拟,家长和教员们则大为减色。45.2%的家长透露表现不调查收集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要7.7%的家长常常上网。大局部教员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历分明不足。

2.大都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前提不称心,家长、教员呼吁改善前提

关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前提透露表现称心的中学生只要19.4%,不称心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以为学校并没有把需要的收集技巧教给他们。还,不少教员关于学校的收集资本近况,特殊是现有资本的应用率透露表现不满。据教员们反映,校园收集设备和多媒体教育设备首要用于展现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沛运用于平常备课和教室教育,更不克不及充沛知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大都家长既赞成后代上网,又担忧后代上网影响学业

关于后代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立场,对立的只要15.9%,大局部家长则顺从其美,但近折半的家长透露表现但愿后代未来能从事收集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以为,收集最大的益处是“能使后代坦荡眼界,增进见识,并把握好电脑技巧”;还,29.5%的家长还感觉收集能促进后代的进修兴致,11%的家长以为“收集没有任何益处和效果”。58.5%的家长透露表现,最不克不及承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糜费时间,耽搁学业。明显大都家长心里非常矛盾:既但愿本人的后代能享用收集的益处,更怕因沉沦收集而旷费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炙的事还有:阅读、反抗、暴力信息,发生网恋,痴迷收集游戏等等。

(二)收集情况对中学生的影响

1.收集情况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运用互联网有助于构成全球认识,增强对国度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收集的窗口,他们存眷“家事、国务、世界事”,使视野空前坦荡起来。全球认识的加强,顺应了中国参加wto的新情势,关于中学生们往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明显是大有益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进修供应了有利前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收集资本在必然水平上知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求性进修、研讨性进修的需求。

(3)中学生运用收集有助于扩展交往的局限,促进芳华期心思的健康发展。收集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南地北、素昧生平的人拉到“零间隔”,在互相征询、攀谈、评论、倾吐、讨教的进程中,极大地知足了中学生们兴旺的表达欲、显示欲和社交欲。这关于舒解压力,坚持芳华期的心思健康有必然的益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起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能的进修热情。

2.收集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沉沦收集对学业发生冲击。

(3)网上聊天激发网恋,查询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本人有过“网恋”行为(实践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很多感情圈套,中学生往往是受益者。

(4)收集不良文明弱化了中学生的品德认识。

(5)网吧治理问题仍然严厉,给中学生形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收集情况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应战,还也供应了很多时机。同志在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关于信息收集化问题,我们的根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增强治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起劲在全球信息收集化的发展中,占有自动位置。”这是我们进行收集德育工作的指点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收集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经过宣传和进修,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一致思想看法,丢弃“收集有害论”,消除“收集惊恐症”,充沛看法到收集德育的主要性和收集在中学生生长进程中的主要效果。

第二,从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的,把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成熟度作为收集德育的首要目的,出力培育学生准确的品德价值观、判别力和克己力。

第三,从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根底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加强辨认评价和选择品德信息的才能;注重品德意志力的练习,使学生的品德看法与行为理论一致起来;开设收集德育课程,增强学生的收集品德认识和收集责任感。

第四,应用核算机和收集技能,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育收集德育步队,加强收集德育力气

其一,经过各类方式的培训、讲座和审核,使各级教育治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员把握收集根本常识、技艺,并熟习收集德育的运作方法和伎俩,学会经常见的德育课件开拓东西(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考究实效的前提下,改良和充分当前施行的“市中小学教员核算机审核”的方法与内容,如添加教员应用收集开展品德工作的审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本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厚的收集经历和技艺的专兼职收集德育工作者,由他们供应在线指点,协助上网中学生处理各类心思、思想、进修等问题;还,留意在网上搜集整治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本能机能部分反应,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增强对中学生进行收集品德和收集行为标准教育,盲目筑起心灵的“长城”

篇(6)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42.6%。到1995年已降至不足30%。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1985年年的1:1.72扩大为1995年的1:2.33。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比1997年上升了16.6%。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工青年变换过工作。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上升,城市就业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另外,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渠道不畅,也是择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占5.9%,去年个人月平均收入在399下的占20.8%,400元至799元的占43.9%,800元至999元的占14.5%,1000元至1999元的占12.4%,2000元以上的占2.3%。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7.9%,两者之和为33%。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寄钱回家。这就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调查数据显示。列在前四位的侵权事件是: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22.1%);加班后很少或从来不给报酬(19.1%);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18.7%);用工单位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18.7%)。其余的依次为:用工单位提供的吃住条件太差(17.6%);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或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拒不发放工资(9.8%);业余时间不准外出(8.1%);因公受伤而用工单位不出钱医治(4.6%);用工单位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2%)。

从座谈和个案访谈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和城市职工同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劳资纠纷案中,涉及外来务工青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拖欠、克扣或拒发工资的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来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极差,超时疲劳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外来务工青年因工伤致残后,大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上的赔偿。在问及“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得到过单位或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时。有22%的人回答“从未得到过”,23.7%的人表示“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两项相加达到45.7%。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各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篇(7)

1、建立了一支农村青年科技能人队伍。几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抓好"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股份合作体领办人、各类生产示范大户、青年经纪人等五支能人队伍建设,采取重点培养、选送深造、集中办班、树立典型等措施,加快青年科技能人成长。目前,全市已有642个村按要求配备了"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配置率达到85%;涌现出县级以上青年星火带头人2800名,先后有9人被评为高级农技师,68人被评为农技师;全市共有农村青年经纪人6000多名,基本形成了信息中介型、营销中介型、劳务中介型、科技中介型、混合中介型等5支农村青年经纪人队伍,每年签定销售订单7000多份,引进传播各类科技信息2000多条,年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通过培养农村青年科技能人,在全市形成了一支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的青年队伍,起到很好示范带动作用。

2、推广了一批绿色特色科技项目。发展绿色经济和特色产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调整农业结构、构建特色农业新格局的要害所在。我们注重引导农村青年着眼于市场的需求,着眼于优化作物布局、发展质量生产的方向,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项目,确定一批能够高产高效、易被农民把握的农业先进技术,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科技示范大户、青年星火带头人领办。几年来,共引进推广了稻田养鱼、草苇编织、寒地哈密瓜栽培、人参果栽培、花卉栽培、棚室蔬菜生产、全蝎养殖等160多个绿色特色项目,形成县有推广项目,乡有重点项目,村有主抓项目的格局,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

3、兴建了一批农村青年产业基地。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推进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引导农村青年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实体化、专业化、产业化转变。首先,全市各级团组织依托5800多亩青年科技实验示范田和各类生产经营示范大户,结合各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兴建完善了600多个青年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利用这些基地培训青年达20万人次。其次,通过"农户联农户、大户带小户"等形式,大力兴办一批青年股份合作体,实行联合经营,规模发展。全市形成以青年为主体的养猪一条街、蔬菜专业屯、果树栽培基地等专业生产小区近百个,蔬菜、胡萝卜、绿豆、番茄等专业村屯82个,吸纳青年农户1万多户。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村青年兴建一批种植、养殖专业小区。依托吉泰、绿荫、金锣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区。

4、促进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不断深化,提高了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为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我们通过扶持一批"青字号"龙头企业,组织农村青年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引导农村团组织在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同时,扩大培训范围和领域,开设微机、烹饪、电器维修等非农、青年股份合作体领办人和青年乡镇企业治理者等五支能人队伍建设。"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配置率稳定在85以上,县级以上青年星火带头人累计达到2800人以上。二是抓好先进科技示范项目推广。重点抓好水稻旱育稀植、蔬菜棚室生产、果树栽培、水产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8个科技项目,同时重点抓好一批绿色特色项目示范推广。三是抓好科技项目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团市委重点抓好20个市级科技项目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每个县区至少要建成5处以上示范推广基地。并依托这些基地做好科技项目实验,农村青年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四是抓好青年田的落实和使用。加大青年田的落实力度,使全市青年田总量稳定在5800亩,同时根据本地优势,选择适宜推广项目在青年田中率先引进示范推广,形成十亩青年田带起百亩示范基地,辐射千亩推广基地的局面。五是抓好青年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学协会组织,建设青年科技培训学校、科技图书站,要达到一村一会、一地一会的目标。

3、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农村青年经纪人队伍。一是根据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青年经纪人工作规划和措施,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加强对青年经纪人的培训,提高他们创业能力和闯市场本领。三是建设青年经纪人活动的经济载体,进一步强化农村青年经纪人协会功能,为农村青年经纪人提供切实有效服务。达到"团组织建协会,协会连能人,能人带农户,农户建基地"运作体系。四是培养和宣传一批农村青年经纪人在发展定单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及转移劳动力和闯市场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

篇(8)

(一)青年职工主流价值观较为积极

在调查中,青年职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问题,回答较有信心和很有信心的比例占82%,说明绝大部分青年职工认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前景是有信心的。在问及“当国家、集体利益和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侵害时,您的态度”时,回答立即制止斗争的、积极向有关部门反应的和立即报警的占98%,保持沉默不过问的只占2%,没人回答躲开的。说明青年职工的正义感非常强烈。在回答“是否赞同帮助他人应该全心全意”时,赞同的80%。说明绝大多数职工具有爱心。这些都充分说明他们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的。

(二)青年职工价值判断日趋多样化

在问及“你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时,选择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的占28%,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占47%,先考虑个人利益的占2%,视情况而定的占23%。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文化观念多元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广大青年在价值评判上不再具有原来的相对统一模式,而体现为更具个性化、现实性、趋利主义倾向,在乐意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务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需要重视和思考的思想倾向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职工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加大,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功利性趋于明显,从调查结果看,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倾向:

(一)青年职工对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关心

收入分配不公、住房问题、腐败现象成为青年职工关注的焦点。调查中,对“您认为目前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回答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收入差距大与分配不公、住房问题、腐败加剧。反应出青年职工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心与担忧。

(二)一些职工对当前的收入分配有看法

问卷调查中,回答收入分配差距很大和差距较大的占63%,回答差距较小和差距很小的占15%,22%回答说不清。这些数据表明,一些青年职工对收入分配有看法。

(三)部分职工认为单位加班加点太多

对单位加班加点的看法,认为太多的占38%,认为是单位发展需要,没有办法的占53%,只有9%的人回答加班加点不多。在调查8小时外主要安排时,按次序分别为:加班加点、上网、看电视。就是说测绘外业青年职工8小时外在加班加点比较多。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职工的思想状况,结合外业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是要针对国内外大环境变化对青年职工思想的影响,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形势教育。教育培养青年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单位发展战略为着眼点,结合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来开展。要让职工了解单位的过去,明晰单位的发展方向,明确他们在单位发展中的作用,让他们真正把自己当做是单位的一份子。三是要针对测绘保障任务艰巨、工作条件艰苦的特点,继续开展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教育。四是要针对测绘工作的基础性、前期性特点,深入开展爱岗敬业、质量第一、优质服务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青年职工干一行,爱一行。

(二)要关心相对弱势的职工,重视做好三类青年职工的思想工作

一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对工作和生活过于理想化,遇到困难时,往往不会从自身找到原因。还有部分年轻大学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急功近利。一味的把高收入、自我发展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志,而埋头苦干,艰苦风斗,脚踏实地的精神不够,不安心本职工作,埋怨工作条件差,嫌工作太累,待遇偏低等。二是劳务派遣身份的职工。他们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就是学历低,从事的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低。由于他们往往在外业一线从事辅助工作,劳动强度依然很大,工作生活环境依然艰苦。因此,这些人,经常象一个流动的兵,经常干不了一年半载就辞职走人,流动性极大,往往会对单位的工作和形象,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三是工作两年以上的外业一线青年职工。经过几年的锻炼,技术上已经成为骨干,先后结婚成家,但他们长年在野外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生活相对枯燥,休息时间少,家庭无法照顾,后顾之忧较多。

(三)要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切实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分配不公,是职工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劳务派遣身份的职工,普遍反应强烈。要本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应当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分配政策的调整,加强对收入分配方案的研究,体现社会公平,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快形成效率与公平兼顾、同工同酬、促进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向优秀人才、贡献突出人才、关键岗位、艰苦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考评和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坚持精神鼓励、事业激励、物质奖励并举,以多种措施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要进一步拓宽成才渠道,扩大青年职工施展才华的空间

鉴于青年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渴望成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要进一步优化成才环境。通过建立各类青年人才评价标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青年人才,完善评比表彰、典型宣传等机制,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导向作用,切实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二要加大教育培训。尤其要针对岗位发展需要予以培训,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成效。三要进一步健全成才机制,为青年人才建功立业提供机会,搭建舞台,建立有效的职位升迁考核和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开展各种技能竞赛,鼓励自主创新,着力提高青年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识码: A

一、牡丹江农村青年创业的主要特点

(一)农村青年创业意愿强烈,但创业人数不多。由于我市广大农村青年发家致富的意愿日益强烈,加之青年创业典型的不断涌现、优惠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市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72.6%的调查对象正在酝酿创业和选择创业项目。但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我市农村青年创业情况从整体上看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等待就业的人数多,自主创业的人数少;筹备创业的人数多,投身创业的人数少;半途而废的人数多,坚持下来的人数少。现实与意愿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村青年虽然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意识,但由于普遍缺乏创业的物质条件和心理准备,造成最终投身创业实践的农村青年的总体数量不多。

(二)农村青年创业领域集中,但整体层次不高。我市农村青年创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四个领域,占比分别为34.3%、30.5%、9.7%、19.5%。虽然部分创业青年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资源,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来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区域范围内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市农村青年创业整体层次不高,在高科技产品研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高端行业少有涉及。

(三)联合创业正在成为趋势,但带动作用不强。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当前很多农村创业青年倾向于联合创业,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将个体分散的资源集中,形成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规避市场信息不灵、销售产品成本高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分担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调查问卷显示,13.6%的创业者依托合作组织进行创业,24%的计划创业者倾向于联合创业。但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由于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属于青年农户之间松散的组合,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对缓解农村青年创业资金困难的办法不多,致使合作组织影响带动青年创业的作用不突出。

(四)相关部门扶持政策多元,但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来,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并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从政策、资金、培训和服务等四个方面,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予以扶持。调查问卷验证了这一情况,77.1%的计划创业青年了解当地鼓励农村青年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在走访座谈中发现,绝大部分农村创业青年认为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与现实需求脱节,突出表现在“融资服务”上,43.9%的调查对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主要是希望贷款期限的延长、贷款手续的简化、贷款数额的扩大,如有可能适当减免贷款利率。

二、制约牡丹江农村青年创业的主要因素

一是缺乏创业资本。相对于城市青年,农村青年收入低、家底薄,缺乏足够的创业资本积累,造成农村青年群体在创业中普遍缺乏创业资金。调查问卷显示,有59.3%的农村青年认为创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业资本。尽管农村青年在创业时或多或少地拥有一些启动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的资金额度来说仍显不足。

二是缺乏创业素质和胆识。调查问卷显示,我市农村创业青年的学历水平主要为高中学历(含中专、技校、职高等)占40.6%,初中学历占29.3%,小学及以下学历占8.7%,大专学历为18.2%,本科学历为3.2%,没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可见我市农村创业青年的文化素质的层次不高。此外,在对我市农村创业青年性格特征的调查显示,“敢于冒险,不计后果”的占8.3%,“决不冒险,即使成功概率比较大”的占81.2%,“只要成功把握大,就敢于一搏”的占10.5%。可见我市农村青年在创业问题上趋于求稳,这是我市农村创业青年整体人数不多的重要原因。

三是缺少优质创业服务。近年来,市有关部门相继开展了一些农村创业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工作。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缺乏科学规划,项目单一,各自为阵的局面,没有形成开发培养人才的整体合力,使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开发、培养、管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导致农村创业青年对公共创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调查问卷显示,62%的农村创业青年得到了相关服务,但仅有39.9%的农村创业青年认为服务效果较好。

四是缺乏发展潜力。大多数牡丹江农村创业青年,由于资金短缺、经营管理能力不高、信息闭塞、缺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等原因,在创业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利用家庭、亲戚以及居住地资源,以家庭为单位,自我组织进行创业,主要是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或者从事第三产业。由于政策、资金、信息、人才、市场、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家庭经营制度在农户经营层次上存在规模小、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在集体服务的层次上存在功能不健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等问题。

三、推进我市农村青年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创业能力。一方面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创业技能培训。政府部门通过提供创业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形成新的经营理念、就业理念和创业理念,提高有志于创业的农村青年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机会把握能力、资源组织和配置能力,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农村青年的技术知识培训。政府部门应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抓紧抓好农业富余青年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和技术指导,使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拓宽生产经营活动的门路,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使农村富于青年劳动力在转移就业和创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篇(10)

7个聚集过万创业青年的街乡

团市委创业青年调研团队专家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平青表示,这些聚集区与全市经济产业园区和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一致,多受产业特性、相关政策和历史原因的影响,例如中关村就聚集了大量的信息产业,有聚集效应。

刘建强就很喜欢自己位于中关村西区鼎好大厦8楼的办公室。这是一个名为厚德创新谷的创业孵化器,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里,分布着30多个创业公司,不定期会有投资人来考察项目。在他们的楼上,是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而走出鼎好大厦,沿北四环往西走不远,就到了去年6月刚刚更名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晚上没那么忙的时候,刘建强常会溜达到那儿,参加3W咖啡或者binggo咖啡举办的各种创业沙龙,或者跟投资人聊上两句。

选择办公场地时,刘建强曾经犹豫过,公司是随便租一个商住两用的民居,还是到中关村找一个孵化器?可跑了几次中关村以后,他没再犹豫,周边环绕着创业者、投资人,让他更有创业的感觉,也更方便。

身处在一群创业者中,刘建强能很强烈地感觉到创业的氛围。入驻半年多的时间里,同在一个办公区的公司,有人被大公司作价千万元收购,有人成功地拿到了B轮融资,也有人烧完了钱还是没有找到营利模式,最终黯然离场。这让今年32岁的刘建强时刻警醒自己要更努力地奋斗。

河北人刘建强目前的创业项目是一款预定运动场馆的手机APPE运动,在这一波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创业热潮中,手机APP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前一份工作中,刘建强对接的就是一些APP的推广业务,这也让他更能体会到移动互联网的魔力。去年6月,他最终决定辞职,离开年收入50多万元的广告公司,开了自己的公司,每个月领着公司最低的5000元工资,他的理由是,到了这个年纪,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算起来,刘建强是在毕业后的第九年才踏上自己的创业路,相比平均初始创业年纪显得大了一些。而《报告》也指出,如今北京创业青年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CEO开始频繁见诸媒体,刘建强说自己很羡慕当下的年轻人,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六成创业为自我就业式创业 集中在批发零售和服务业

跟直接从事手机APP开发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比起来,31岁的北京大兴区大学生村官李彪开的那家经营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汽车租赁等业务的北京福地青云旅游有限公司显得有些传统,但李彪觉得这种传统服务业机会多,而且自己喜欢。

刘青平教授表示,调研反馈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创业者实际上是属于自我就业式创业,而零售批发还有服务业门槛更低也更传统,所以有更多的创业者聚集。

李彪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兴小伙,2007年毕业后又回到了大兴区青云店镇小铺头村做大学生村官。他的第一次创业就很传统,那是在他大三的时候,还在当学生会主席的李彪把同学借了个遍,凑足8000元买了一辆19座的红叶客车,开始做汽车租赁。他载着客人跑遍了附近的十里八乡,还一度跟驴友穿越过无人沙漠,因为赶上旅游旺季,没多久李彪就回了本,还买了新车,生意越做越大。

篇(11)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2005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调研报告的数据不谋而合。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这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这些小毛病,却让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边缘。

课题组对7种不良行为按照最早发生的人数比例排序,其中前4种不良行为分别是:抽烟喝酒(37%),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9.6%),逃学、旷课、夜不归宿(14.8%),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7.4%)。在7种不良行为中,这4项经历最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数据,他们给有抽烟喝酒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大致描出了一条发展轨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报告中还显示,超过六成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有两种以上的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往往相伴相生。

课题组认为,抽烟喝酒及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因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网络成瘾以及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的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种不良行为。

而北京大兴区朗润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任力欣则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杜亮(化名)第一次产生不良行为时才只有9岁。

因为母亲早逝,独自在北京打拼的父亲无力抚养杜亮,便把他寄养在河南郑州的叔叔家,因为婶婶并不关心他,更不会给他零花钱,没钱买文具的他开始偷拿同学的笔、本等文具。直到后来回到父亲身边,他以参与多起盗窃案件并最终被抓进看守所而结束了自己长期的不良行为。

在长期跟踪帮扶杜亮的司法社工刘羽看来,如果能在他刚开始产生那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他很可能就不会犯下之后那些更大的错了。

课题组认为,针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给予重点介入,进行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附带进行学习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不健康的状态,防止其因失学而进一步危害社会。

据了解,全市1807所中小学校已经配备法制副校长,能够给在校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但配备专业社工的学校却寥寥无几,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该如何矫正缺乏系统的对策。

课题组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受专业知识、人力等限制,在有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比较被动,且无法更多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有不良行为学生。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实现校内及校外资源的整合,通过个案工作、友伴团体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种专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从而帮助青少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实现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中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近年来女生的不良行为也有所增加。

不良行为的背后是某种内心需求

在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席小华看来,青少年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源于内心的某种需求。她曾跟调研组走进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学校,发现老师正为学生抽烟头疼,为避免学生下课后扎堆儿去厕所抽烟,老师甚至都不敢休息,去厕所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