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图书馆秘书部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8 04:53:15

图书馆秘书部

图书馆秘书部篇(1)

高职院校办公室是为保障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综合的办事机构。在这个机构工作的秘书主要负责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协调关系、综合平衡等工作。通过信息的收集传递,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枢纽作用;经过对信息的归纳整理,提出有关工作的建议和方案,供领导使用。从总体上讲,高职院校办公室秘书的工作,就是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学校领导掌握情况、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提供服务。他们工作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大局。

一、 图书馆秘书工作的角色定位

目前对秘书职能范畴的研究有所拓展,但传统上还是把秘书定位为“收发员”,忽视其专业性,这种偏见大大的制约了图书馆秘书的发展。图书馆办公室是中枢机构,秘书人员是连接馆长和馆员的纽带,因此,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办公室秘书素质的问题,是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质量的首要问题。

(一)服务者。服务对象的明确性要求馆秘书必须为图书馆建设服务、为全院师生服务。高职院校是知识分子的集合体,教师的职称、学科阅历等都有所不同,还要面对性格各异、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群体,使得服务对象又有很大的特殊性。帮助馆员树立为一线教师及学生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按照学院整体部署和教学资源的现状,把馆藏资源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充分调动师生利用馆藏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图书利用率,这样就达到了服务的目的。

(二)协调能力。作为日常事务的协调管理者,其工作对应面较广,既有与各处室之间、各系部之间的交流,又要与院(系)领导、系教学秘书联络,还要了解师生对馆藏资源的意见和建议。具有承上启下、沟通信息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图书馆的流通部、信息部、采编部等的协调管理,协助人事处做好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评聘工作;负责文件的收发、传阅及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以及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馆秘书在协助馆领导管理常规事务,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协调管理作用。

秘书是需要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也是秘书的一项基本工作。高职院校的办公室也是学校的“窗口”,无论是对外交流,还是对内服务,秘书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在交往中,秘书人员要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和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还要能够理智地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同时,要具备很强的自控能力,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挫折与烦恼,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克制的态度。

二、图书馆秘书的工作基本内容

(一)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模式、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配备相当数量的计算机网络人员、文献资料二次开发人员,在争取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对原有的采编人员进行培训。现在坚持馆内上课和馆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业内专家到这里传授经验,并向学校争取名额,让更多的工作人员有机会参加馆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开拓视野。

(二)网络化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如何切合主流方向进行网络化建设是重要课题。我馆先后组织馆员到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根据我校的规模和学科建设的实际,有的放矢,以实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原则,逐步进行网络化建设。

工作平台特别强调的是图书馆的服务器,它存放大量的文献数据,在进行动态管理方面要求较高。主要处理包括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参考咨询与信息开发、网上业务、馆际互借、电子阅览室管理等数据。还有书刊检索、读者信息查询、新书通报、重要通知以及FPT服务等。

图书馆的主页设有读者指南、最新动态、新书推荐、电子资源下载等。通过主页,可以检索国内外有关信息。其中还设立了馆长信箱用于图书馆与全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数据库的建设上,目前还要针对学科特点,充分发挥馆藏的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网络数据库,特别是学位论文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库,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

(三)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要实行实体馆藏与虚拟馆相结合的建设模式,除了上面的网络化资源建设之外,对实体图书馆藏的开发利用也是其工作重点,各项评估体系当中明确规定了纸质图书的数量、范围、专业类别等。根据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建设。

常用性文献是指读者经常使用的借阅频率较高的文献,图书馆应致力提高其拥有率,以满足读者经常性的阅读需求。保障性文献指不经常借阅的文件,但涉及面广,是各个学科建设的需要,但涉及经费来源等原因,单纯依靠增加本馆文献收藏来提高保障是不现实的,应通过馆际协调合作、馆际互借等途径来提高文献保障率。

随着文献生产电子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普及,检索性文件、参考性文献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往往以镜像数据形式存在。我馆现在使用的就是万方全文数据库,但在重点学科专业库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应加大采购力度,使原始文献和检索性文献在馆藏虚拟化方向大步迈进。作为二级管理单位的图书馆,其文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数字化背景下也对图书馆秘书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立足岗位不断进行业务学习,优化素质结构,具备良好的人文和专业素质,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服务育人、以人为本,为学院的发展做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图书馆秘书部篇(2)

今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也迎来了自己的30年华诞。30年来,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的口号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这个口号也正是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职能的高度浓缩。

相聚的时刻往往也是离别的时刻。俗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出席每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正是有了他们前赴后继的辛勤工作,中国图书馆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回顾是为了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相信学会“”正是这样一个开创未来的大会,在全国图书馆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

暨第1次会员代表大会

1979年7月9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与会的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学会或筹委会、中央国家机关和科研系统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会或筹委会的工作人员代表近200名,其中包括汉、回、满、蒙、藏、哈萨克等民族的图书馆工作者,在北京工作的台湾省籍图书馆工作者。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以下称《章程》),选举产生了由69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为台湾省保留了2个理事名额)。随后召开一届一次理事会会议,理事们推举北京图书馆馆长刘季平为理事长,北京图书馆副馆长丁志刚、天津图书馆馆长黄钰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南京图书馆馆长汪长炳、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梁思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佟曾功等6人为副理事长,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谭祥金为秘书长,产生了21名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会议决定设立秘书处并挂靠北京图书馆,在秘书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学会的日常事务。

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它终于使中断了30年、成立于1925年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得到了延伸,并将以崭新的姿态延续一脉相承的图书馆传统。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成立,告慰了所有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孜孜以求的前辈们,他们在困难的环境里不断地求索,他们的愿望经过后继者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成立,昭示了我国图书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体现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服务。它标志着,图书馆界排除“”极左思想的长期束缚,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成立推动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级图书馆学会的建立。1979年,河北省图书馆学会(8月25日)、上海市图书馆学会(9月15日)、江苏省图书馆学会(9月23日)、河南省图书馆学会(10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学会(10月31日)、浙江省图书馆学会(11月21日)、福建省图书馆学会(11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学会(1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12月17日)、江西省图书馆学会(1980年9月1日)和陕西省图书馆学会(1981年7月23日)等相继成立。至此,全国除了以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建立了地方学会。省级图书馆学会的建立带动了各地和县市图书馆学会的建立。各地(盟州)和部分县市也纷纷建立图书馆学会,它们在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学会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北京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包括在京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军兵种总部及其所属研究单位的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所属研究单位的图书馆或资料室。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会负责联系北京的高等院校图书馆。随后,党校图书馆委员会、军队院校图书馆委员会、工会图书馆委员会、团校图书馆委员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民族图书馆委员会等,先后加入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加上若干企业或企业图书馆也加入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最终形成一个跨行业、跨系统、知识密集、人才集中、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成以中国图书馆学会为龙头,各分支机构、各地方学会为骨干,以会员为基础的组织网络。1979年8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达“关于同意成立或恢复学会(协会)的通知[(79)科协发学字151号],同意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至此,学会成立的手续全部完备。

第2次会员代表大会

1983年10月31日~11月6日,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与会代表196人。从本次会员代表大会起,每隔四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每一届理事会的任期改为4年,常务理事会任期为2年,在本届理事会任期内改选一次常务理事会。根据科协《学会组织通则》和兄弟学会的经验,学会设立学术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图书馆学通讯》编委会,并可视需要在各委员会下设立若干专业研究组,做为组织学术活动的工作实体。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经修改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由82人(为台湾省图书馆界保留2个理事候选人名额)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

大会期间召开了二届一次理事会,选出常务理事22人,北京图书馆副馆长丁志刚当选为理事长,天津图书馆馆长黄钰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佟曾功、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局长杜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庄守经、北京图书馆副馆长鲍振西等6人为副理事长,刘德元为秘书长,北京图书馆的黄俊贵、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闫立中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肖自力为副秘书长。

1986年4月22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召开二届二次理事会议。丁志刚因病辞去理事长职务,会议选举佟曾功为理事长,增补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谭祥金为副理事长。副理事长为黄钰生、顾廷龙、谭祥金、杜克、庄守经、鲍振西,刘德元为秘书长。

“二大”是在贯彻党的十二大决议精神的条件下召开的,它处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中国图书馆学会将协同图书馆界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图书馆事业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二大”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它要求首先做好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工作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出了促进与协助培训专业干部的要求,组织力量研究关于图书馆教育体制、课程、学位制度等政策性问题,供教育部门改革图书馆学教育参考,此外要协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有助于在职人员的进修。报告还要求积极组织咨询服务和合理化建议,因而从实践上扩大了学会的职责范围。

第3次会员代表大会

1987年11月5日~8日,第3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131名正式代表和60名列席代表出席会议。截止到此次大会召开之际,学会的会员人数达6346人。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2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由86人组成的第3届理事会。会议期间举行了三届一次理事会会议,选举常务理事25人,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当选为理事长,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局长杜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史鉴、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庄守经、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谭祥金当选副理事长,北京图书馆的黄俊贵为秘书长。

大会期间举办了“国际图书设备办公用品设备展览会”,开创了展览会与学会重大会议同步举行的先例,并成为许多会议沿用的一种惯例。会议期间,秘书处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学会秘书长会议,就1988年学会工作计划征求大家的意见并研究改进省级图书馆学会工作等问题。

“三大”对《章程》总则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内容作了修改,规定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从而确定了学会与中国科协的隶属关系。《章程》的“会员条款”内增加了通讯会员的内容,以适应对外开放的形势,加强对外籍图书馆工作者的联系。

此次大会是在党的十三大确定“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条件下召开的。学会将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加强对图书馆学理论、原则和方法的研讨,配合深化图书馆改革,帮助会员转变观念,使图书馆事业在改革当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工作报告提出了坚持改革、理顺关系的任务,要求学会加强宏观管理,微观搞活,遵守国家法规,用法规和制度进行自我调整,实现自身的改革。报告提出了广开财源的思路,拓宽学会生存和运作的经费来源渠道,以期改变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支撑学会运作的局面。

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

1992年4月25日~27日,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281名代表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是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动员全国图书馆工作者为“科技兴国”建功立业为宗旨召开的。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7人组成的第4届理事会。会议期间举行了四届一次理事会议,推举了常务理事30人,选举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为理事长,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唐绍明、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局长杜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庄守经、中科院图书馆馆长史鉴、中山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谭祥金、上海图书馆馆长朱庆祚为副理事长,唐绍明兼任秘书长。理事长刘德有在大会上作了讲话。他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把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明确图书馆学会和图书馆的新任务,加快图书馆的改革步伐,使图书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他指出,1996年将在北京召开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这是全国图书馆界的一件大事,学会要积极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去。

“四大”以后,国际图联大会的筹备工作进入了紧张筹备阶段。虽然筹备工作实际上在文化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但是始终受到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高度关注。

“四大”以后,学会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秘书长工作会议,就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布置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落实。

第5次会员代表大会

1997年7月30日~8月1日,第5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近300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13人组成的第5届理事会。在随后举行的理事会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40人,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当选为理事长,北京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周和平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文化部图书馆司司长杜克、上海图书馆馆长马远良、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孙蓓欣、中山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谭详金、国家教委高校图工委副主任王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吴慰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徐引篪等7人当选为副理事长。北京图书馆的刘湘生当选为秘书长。

提交“五大”讨论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对总则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公益性”的表述,成为“中国图书馆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具有公益性的学术性社会团体”。它对学会扩大服务领域,提高全民阅读和文化知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经费,《章程》对“国家拨款”作了细化,第二十二条第1款为:中国科协、文化部及北京图书馆拨款。明确了学会主管和挂靠单位的责任,也是为了扩大经费来源。

这是学会20世纪里最后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随着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实施和推进,政治、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事业面临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学会适时提出了《“九五”期间工作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稿),作为学会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宏观上的指导,有利于学会在中国科协、文化部等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在各级、各系统学会工作中统筹协调,成为全国图书馆界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通道。

第6次会员代表大会

2001年9月24日~25日,第6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26名理事组成的第6届理事会。在随后举行的六届一次理事会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由42名常务理事组成的常务理事会,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当选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杨炳延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系主任马费成、上海图书馆馆长马远良、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蓓欣、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吴慰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徐引篪等5人为副理事长,汤更生任秘书长。在闭幕式上,周和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学会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把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主题,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创新为发展动力,推进学会工作。

2002年1月,第2次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提请第6届第2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增补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杨炳延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常务副理事长的方案”。2002年3月,学会以通讯方式召开了六届二次理事会,就增补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杨炳延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和常务副理事长事进行表决,结果,杨炳延当选为常务理事、常务副理事长。2003年12月,学会再次发生人事变动。第7次常务理事会以通讯方式召开,就“关于詹福瑞同志更换杨炳延同志担任常务副理事长的议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詹福瑞担任常务副理事长。

“六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五’期间工作规划”的制定,标志着学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科协、文化部的领导下,学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依靠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以改革统领全局,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国际民间交流与合作的主要代表和“会员之家”的作用,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满足党和国家以及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者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学会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第7次会员代表大会

2005年7月18日~19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7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召开,240余名代表与会。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徽方案》;审议通过关于聘任周和平为学会名誉理事长,聘任彭斐章、吴慰慈为学会顾问,授予马远良等14位同志为名誉理事,授予美籍华人李华伟、曾程双修名誉会员的决定。大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建议稿),交由7届理事会责成秘书处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补充。在本次大会上,成立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为开展科普与阅读工作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27名理事组成的第7届理事会。随后举行的七届一次理事会会议,产生了由43位常务理事组成的第7届常务理事会,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当选理事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杨沛超、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武汉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当选副理事长,汤更生当选秘书长。

为了适应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学会的职能日益加强的形势,“七大”对《章程》作了比较大的修改,使之更有利于提高学会的行业权威性,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章程》对学会使用的英文名称作了修改,新名称更加接近国际图书馆团体惯常的叫法。

大会通过的《“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建议稿)提出了学会要努力实现的职能目标,提出学会应发挥图书馆与公众社会、图书馆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学术研究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发挥图书馆行业内部的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学会应该成为图书馆行业和工作者权益的维权发言人、保障公民的公共阅读权益,发现和培养图书馆学研究及实践的人才。

图书馆秘书部篇(3)

[分类号]G256.2

历经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的苦心经营,至庆历年问,国家馆藏图籍出现了有宋以来的第一次盛况,标志着北宋国家藏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结果,与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建立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本文即以《麟台故事》为主,深入探讨在崇文院新建秘阁――以馆阁为核心的北宋国家藏书制度正式建立后,崇文院作为一个整体,在北宋右文政策推行中发挥出了特殊作用,也作出了丰硕成就,致使其政治和社会地位日益攀升,逐渐发展成一个集典藏与文化、荣耀与尊贵为一身的部门。可以说,至迟在景德年间,崇文院已经发展到不仅是国家高层次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而且是普天下的士人所向往的琼楼玉宇。我们对这一时段崇文院发展的考察,实际上也正是对北宋国家藏书制度之所以取得较为全面发展的深入探讨。

1 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发展的表现

1.1崇文院馆职的设置

由于秘阁的性质也是文馆,并非国家的常没行政机构,且其所设馆职特点亦如同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故秘阁馆职与之前迁入崇文院内的三馆馆职,又可共称为崇文院馆职。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三馆和秘阁在崇文院中的集中性,也为了让共处在崇文院内的整个馆阁,在行使国家对图籍收藏、整理、利用等职能中能够协调统一,更好地完成任务,又在崇文院中设置了一些性质与馆阁馆职基本相同的崇文院馆职(或差遣职事官)。这些崇文院馆职是很特殊的,在设置上,直接归并于崇文院名下,并不隶属于三馆和秘阁中的任何一个文馆;在职事上,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可能会被分派到相应的文馆中担负具体的任务;在称谓上,又与三馆和秘阁不同,有崇文院检讨、崇文院校勘、崇文院监官、崇文院勾当官等。具体即如《麟台故事》载:“三馆通为崇文院,别置官吏,有:检讨,无定员,以京朝官充;校勘,无定员,以京朝幕府州县官充。堂聚三馆之图籍。监一人,内侍充,兼监秘阁图书,天禧五年又置同勾当官一人。”这样的崇文院馆职的设置,看似有点叠床架屋的重复感,实则有利于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在崇文院内得到整体的发展。

1.2馆阁与崇文院混同为一

自三馆迁入崇文院后,因其地处禁中,位于宫苑之东,故在崇文院西边开启便门,专供皇帝“从容临幸,跬步可及”。再到崇文院中新建秘阁,精选三馆典籍中的珍品藏于其中,专供皇帝阅览。如此一来,秘阁便是帝王的书房,崇文院便成为当朝身兼馆职的文臣参与朝廷重大文化活动的地方。在这里,皇帝既可以随时随机礼遇馆臣,又能够在政务闲暇之时观览典籍;馆臣既有幸得见天子,又有诸多便宜之计阅览到传世典籍。也就是说,崇文院表面上变成了皇帝与当朝文臣平素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实质上又是担负朝廷推行右文崇儒政策的主要部门。可想而知,任职于崇文院中的馆臣,籍此不只是增加了较多的政治影响和升迁机会,更多的则是被当世人所倾慕至极的显贵和荣耀。于是自太宗始,“崇文院在禁中,天子图书之府”,遂成为典籍珍藏的圣地,朝廷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成为天下士人心目中无比向往的琼楼玉宇。这种名与实的结合,自当不会让后世难以理解“时人语曰:‘宁登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的现实情况。同时,也正是在这种很独特的朝廷右文崇儒之风的影响下,随着三馆和秘阁文臣连同崇文院在朝中的地位日益显赫尊贵,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和习惯上都把馆阁与崇文院混同为一,不计其区别、不分其彼此而称之,即时人所谓馆阁与崇文院实际就是一回事儿。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崇文院地位在朝野的攀升,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便得到重要发展。

1.3当时引以为自豪的“景德之制”

同样,这种朝廷既注重典籍与藏书制度建树,又尊崇文士的行为,促成了所谓的北宋前期引以为自豪的“景德之制”。亦即崇文院发展至景德年间(1004-1007年),既是汇聚天下各类图册和珍藏罕见传世典籍的处所,又是天下文学英才伴君和高端学术交流的殿堂。尤其是文臣寓直禁中、以备顾问的处所,正是新建崇文院中的秘阁。于是秘阁既是与三馆同等重要的国家册府之一,又是馆阁文臣中直阁以上“递宿”崇文院的具体处所。而这些轮流“递宿”的文臣,本就位居翰林学士院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再到馆阁中贴职,常常侍从于皇帝身边。可以想见,这些围绕在皇帝左右的当朝行政要员,不仅品位高,而且文才也是处在当世第一流的水准。他们常常出入于国家典藏之府,参与着部级的文化活动,长此以往,便出现了《麟台故事》辑本卷一《省舍》所载“景德之制”的具体描述:

景德中,图书寝广,大延天下英俊之士,乃益以内帑西库。二圣因数临幸,亲加劳问,递宿广内,有不时之召。人人力道术,究艺文,知天子尊礼甚勤,而名臣高位由此其选也。

景德之后,崇文院在朝野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可天不遂人愿,即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出现了一次意外的波折――荣王宫的一场火灾殃及崇文院,致使其所藏典籍几乎焚毁殆尽,其损失之惨重,堪称为古代书籍之厄。然而所幸的又是这一场火灾并没有对太祖、太宗以来借助馆阁兴起的崇儒右文之风造成不良影响。相反,此风却日益高涨,推动着朝廷当即修复火灾后的崇文院旧址,以秘阁居之,建为崇文内院。同年,又徙三馆与左、右掖门外的道北,新建三馆书库,相对崇文内院而称之为崇文外院。同时大举寻访天下典籍,进行全面校正考订整理活动和抄录缮写补救工作。于是,国家图书藏量又很快被恢复,并获得进一步发展。曾在火灾后一度被迫停顿的藏书文化活动,也开始随着藏书的恢复而逐渐开展起来。当时,要达到的标准正是“景德之制”。诸如天圣中(1023-1032年),以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谢绛,上书建言宋仁宗的方式在追述曰:

往者延燔之后,简编略尽,访求典籍,是正疑文,而笔工坌集,有司引两省故事,别创外馆,以从缮写考校之便。然直舍卑喧,民栏丛接,大官卫尉,供拟滋削,非先朝所以隆儒育才之本意。愿开内馆,以恢景德之制。

1.4国家藏书“一盛于庆历”

北宋馆阁藏书虽然经历了一场惨痛的厄难,但其已经建立起来的国家藏书制度并没有因此而受损。于是在这一制度产生的效应下,又很快地恢复到火灾之前的水平,且在继续的发展中迎来了国家藏书“一盛于

庆历”的实况。如据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翰林学士王尧臣等上新修《崇文总目》六十卷”。研究结果表明,《崇文总目》六十卷所著录的北宋国家藏书已经达到30669卷。如此盛况,能够在历经惨痛厄难之后十余年间出现,足见北宋国家藏书制度所发挥的实际功效,远非寻常可比。

2 崇文院时期国家藏书制度发展特点

结合前文所述,不难看出,进入崇文院时期的三馆,推动了北宋国家藏书制度的发展,且其重大举措主要有6个方面:

其一,就基本藏书而言,三馆迁入崇文院后,典藏不仅数量急剧增长,质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观。随着域内的进一步统一,所有的诸国图籍均被收入崇文院中,致使其典藏数量成倍增长,特别是江南和西南的书籍质量,更优于宋初三馆的馆藏。加之,朝廷屡屡下诏,以十分优厚的条件向民间征书,天下奇书亦大量涌现。于是,崇文院在国家典籍搜集和贮藏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

其二,就三馆迁入崇文院之后的书库建设而言,起初是按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各自所属的分类不详的独立书库,后随书籍日渐聚集至广多,并且建立按经、史、子、集分类的四库图籍,交由各馆院分领掌管和整理。如淳化初,宋太宗曾经对宰臣说:“三馆秘阁书籍如闻颇不整一,多有散失,雠校亦非精详,遂使传闻迭为差误,自今凡差官校勘及典掌者,当严行约束,庶绝因循”。于是,针对这一情况,直史馆谢泌上言:“国家图书未有次序。唐朝尝分经、史、子、集为四库,命薛稷、沈俭期、武平一、马怀素人掌一库,望遵故事”。直史馆谢泌的建言受到了太宗的嘉奖,“遂命泌与馆职分领四库,泌领集库”。从书籍分三馆而无序的典籍库藏方式,发展到继承前代书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而有序的典籍库藏方式,至少说明北宋馆阁藏书制度建立之初,书籍的分类方法与库藏方式是比较合理的。

其三,就崇文院设置的差遣职事官而言,除了有助于三馆秘阁在崇文院中的统一管理、强化馆阁在崇文院中的统一性之外,所设置的差遣职事官,实质上也代表皇帝参与和监督着崇文院日常事务的运行,而且还往往是很关键的环节。诸如皇帝专门派遣到崇文院的一名任“监官”的内侍,即是如此。该位置以“内侍充”,还负责掌管着书库的钥匙,起初虽不许参领馆事,但岁月一久,便由“兼监秘阁图书”而逐渐发展到与判官事一道联名签署崇文院事务。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皇帝的纵容,此类本不允许参领馆事的职事官,岂能与判馆事一级的高等馆职共同参领馆阁事务?但从另一个角度便可很显明显地看到崇文院设置的差遣职事官的关键所在。

其四,就机构新增而言,在崇文院中新建秘阁,既设置了职能类同于三馆的秘阁官属,又建立了与三馆有别的秘阁藏书之所。这不仅提高了崇文院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影响,也进一步促使了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的发展。这已经从整体上真正体现出了崇文院时期不同于宋初三馆时期的藏书特色。即所谓“凡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事务总为崇文院”,抑或“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之日崇文院”。这实质上是十分明确地指出:崇文院已经成为三馆与秘阁共同构成的一个国家文化部门的总称。

其五,就馆阁地位的大幅提升而言,三馆迁入崇文院后,能够充任馆职的文臣亦称之为学士,不仅享有优越政治待遇,而且拥有的文化待遇也是一般古代渎书人所无法比及的。仅这一点,据《麟台故事》辑本卷五《恩荣》所载故事即可得以印证。即“故事:进士唱名日,馆职皆侍立殿上,所以备顾问也。政和以后,门寝紊旧制,遂令秘书省官立殿下,失祖宗之本意也。殿试官不以官高卑,皆得侍立殿上,事讫赐茶。馆阁官许称学士,载于《天圣令文》”。

图书馆秘书部篇(4)

【关 键 词】联合国/托存图书馆/DHL

【 正 文】

1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UN Despository Libraries)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制度建立于1946年。托存,顾名思义,即委托存贮。所谓的联合国托存图书馆,是指联合国图书馆(即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Dag Hammarsjold Library,简称DHL)通过分布在各国的托存图书馆成员馆向世界各地分发联合国的有关重要文件和普通出版物,DHL及其各成员图书馆共同构成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截至到2002年底,联合国共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405个托存图书馆。受联合国的委托,DHL把联合国的有关重要文件和资料必须无偿寄给分布在各国的各成员馆,各成员馆收到这些资料后,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良好的收藏和妥善管理,然后免费供有关给读者查阅和使用。

二战后,联合国各成员国共同意识到,联合国各成员国及部分非成员国有权建立一个免费的托存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一般情况下由各所在国的国家图书馆担任。联合国规定,这些图书馆必须向公众开放,并免费为公众提供联合国有关重要文件的查询服务。各托存图书馆有权免费接收DHL寄来的重要文献资料。除了一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之外,其他性质的图书馆如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等通过申请也可以成为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的成员,但是联合国DHL会对这些图书馆象征性地收取年费。联合国托存图书馆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其成员馆遍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保存、传递联合国的有关文件资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提高了联合国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地位,扩大了联合国在全世界的影响。

2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

DHL及目前的405个成员馆共同构成了联合国的托存图书馆系统。

2.1 DHL

DHL是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的中心图书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基本上都是通过DHL来完成的。

2.1.1 DHL的主要馆藏内容

DHL是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图书馆,其主要馆藏内容如下:

(1)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UNBIS)

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是联合国主要的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创建于1979年,主要包括纽约总部的DHL和联合国在日内瓦办事处图书馆所收藏的联合国文件和非联合国文件资料的书目数据库。各语种的文献资料一般都是用英文编目的。凡是互连网用户都可以通过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的网络版(UNBISnet)免费检索UNBIS的数据库。

(2)联合国文件索引:联合国各办事处图书馆所收藏的联合国文件和出版物的索引,按联合国文件编号编排,包括主题、著者和标题索引。该文件索引每季度更新一次。

(3)联合国主要组织的会议记录索引:该记录索引包括对各会议议程项目进行的讨论、采取的行动、以及表决的结果的标引,还包括联合国历次大会的发言索引。

(4)UNBIS主题词表。

2.1.2 DHL的普通服务

(1)服务办法:DHL是联合国的专业图书馆,DHL的法定任务是向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和秘书处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各国的其他人员在所在国的托存图书馆无法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时,经过联合国有关部门的允许也可以直接利用DHL内的资料。另外,因特网用户可通过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网络版免费检索UNBIS的数据库。

(2)服务时间:一般情况下,DHL每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三十分为开放时间。如果遇联合国大会,每天开放的时间为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

(3)文献借阅办法:凡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各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以及各国的代表均可以持有效证件充分利用DHL的各种文献资料。DHL内的各种期刊、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的文件和出版物一般可借阅两个星期;DHL内各阅览室最新陈列的期刊及联合国刚刚出台的最新文件只供阅览,不提供借阅。一般情况下,读者能够借阅的文献资料都可以延期或续借。

(4)DHL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2.1.3 DHL的特殊服务

(1)正式文件系统检索服务:正式文件系统是指能够全文检索联合国文件的数据库。DHL内的全文数据库可以通过DHL各个阅览室内的计算机终端检索到。

(2)公共因特网工作站服务:在DHL各阅览室外面的公共空间里如走廊、大厅等等,设置有许多台可用来上网的工作站。每个读者都可以免费利用这些工作站。

(3)对读者进行特殊的培训服务:DHL在完成自己的职责之外,还向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各代表团及各国驻联合国使团的工作人员以及获得联合国认可的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利用培训服务,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如何使用联合国的UNBISnet;如何使用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以及联合国资料文号数据库(即UN—I—QUE:UNInfo Quest);②DHL内的“文件基本知识教授”辅导读者如何使用联合国文件,“电子查询教授”(Cyberseek)和“联合国网页检索教授”教育读者如何使用因特网;“介绍联合国局域网上的图书馆数据库教授”培训读者如何通过DHL获得丰富的网上资源;“地图资料教授”展示了地图图书馆丰富的馆藏,等等。

(4)定题资料选报(SDI):DHL除了提供上述的特殊服务外,DHL还从每日订购的电子出版物中摘录国际新闻和其它的相关信息,编制成电子版的资料选报,供读者使用。另外,读者也可以要求DHL进行信息定制服务,DHL会根据读者的要求,量体裁衣,定制出符合读者特定需求的信息。

2.2 托存图书馆成员

托存图书馆成员的指定,一般由联合国出版委员会根据DHL馆长的建议并参照有关政府的意见作出的。挑选托存图书馆的基本标准为:该申请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包括馆藏结构、自动化程度、服务质量等等)和有关国家托存图书馆的通盘地理分布情况等等。

2.2.1 托存图书馆的指定:

(1)托存图书馆一般由联合国出版委员会下属的图书馆与出版部门具体指定。在决策重大问题时,委员会会充分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联合国秘书处的意见和建议;

图书馆秘书部篇(5)

7月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召开,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图工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朱强同志主持开幕式,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彭晓东同志代重庆大学校领导宣读了欢迎辞,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副处长都昌满同志、重庆市教委委员总会计师邓睿同志、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处长徐辉同志等出席了会议。邓睿同志在致辞中,对本次盛会在重庆召开表示热烈欢迎,他着重向代表们介绍了重庆市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情况,尤其是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成就,反映出重庆市教委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这一重要基础保障体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都昌满同志在致辞中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对重庆市教委及高教处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有关领导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都昌满同志对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工作表示了赞扬和感谢,特别指出,各位图工委委员均是不拿工资的志愿者,长期以来,为高校图书馆事业无私奉献,对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功不可没。都昌满同志介绍了“211工程”三期“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项目进展情况,并对随后将要进行的图工委会议分组讨论部分的主题和方向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指出当前全面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主题,高校图书馆应该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第一,如何进一步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特别是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素质教育方面如何承担更多的责任;第二,如何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新使命中发挥作用;第三,如何适应和满足进一步向社会开放的新需求;第四,如何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要求相适应。他最后借用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业务发展进行了说文解字式的解读和提示,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赞同。

二、报告主题鲜明

主题报告由面及点,反映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深化与拓展。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地方高校图工委的代表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彭晓东和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韩子军分别介绍了全国、重庆市和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享的情况。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轮值主席、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海鹏介绍了香港学术图书馆联盟JULAC的新成就。

图工委各工作组报告阶段,各分组汇报深入细致地反映了图工委工作动态与成果。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组、服务创新工作组、高职高专工作组、队伍建设工作组、期刊研究工作组分别汇报了各工作组本年度的主要工作内容、成果以及相关建议。

朱强同志作了建议成立古文献资源专业组的报告,他认为古籍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文物、文化和学术价值不断攀升,必须加强古文献保护。他介绍了筹备这个工作组的一些想法,包括召集人、成员、顾问组、秘书组、业务组等构成,引发了代表的热烈讨论。

三、讨论务实高效

围绕“各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深化与拓展情况交流”、“新环境、新形势下哪些共性问题需要图工委研究、指导”两个议题,与会代表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了讨论和大会汇报,主要建议如下:

1.省市高校图工委资源共享工作应与CALLS省中心积极联合,整合服务平台;

2.高校图工委应及时总结、推广“信息文化”及“大学生阅读推广”方面的工作经验;

3.高校图工委应组织全国高校图书馆采取措施,抵制数据库商无序乱涨价;

4.针对高校图书馆如何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图工委应研究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意见;

5.高校图工委应通过各省市图工委,将图工委的工作成果传达到各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图工委的指导作用;

6.加强高校图工委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以便上级部门了解情况,有效支持;

7.希望高校图工委的工作职责、职能向宏观方面拓展。

此外,在修订《规程》、数据填报、队伍建设、员工学历、勤工助学的学生管理、数字资源服务人员、高职高专图书馆归口联系管理等方面,代表们也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

图书馆秘书部篇(6)

本次会议由知识共享中国大陆发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美国国家科学院CODATA国家委员会、知识共享中国大陆共同主办。会议吸引了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者、科学文献与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实践者共170余人参加。

会议回顾了与知识共享协议和科学共享协议等通用许可协议在政府和学术界的科学文献与数据中应用的相关原理、实践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中国的法律、政策、科研环境下政府(公众)资助的科学文献和科学数据使用这类许可模式的可行性。11183

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研讨会精彩不断

本报讯(记者 陶源源)近日 “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研讨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主办,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部、西城区图书馆管理协会协办。来自中国图书馆学会、欧盟的专家,国内图书馆界和其他机构的多位代表齐聚西城区图书馆,共同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在图书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中图学会图书馆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肖燕、中欧信息社会项目欧方负责人Chris Brown、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馆长樊亚玲分别在会上致辞。会上,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所的莫纪宏研究员的《政府在建设网上政府中的法律职责》,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魏捷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新民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分类系统研究》,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专家Megan Carter女士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图书馆的角色》,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副馆长闫峥的《政府信息服务的现状与问题》等精彩发言博得阵阵掌声。11184

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召开七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

本报讯 3月18日上午,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在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召开七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联盟工作会议,学会常务理事、部分高校图书馆馆长和地区图书馆馆长40余人参加。石丽珍理事长对学会2008年的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毕强副理事长报告了学会2009年工作计划要点,并通报了联盟近段工作情况以及2009年的重点工作。与会馆长就学会工作和联盟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发言,他们一致认为吉林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2008年图书馆联盟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吉林省文化厅谢文明副厅长参加会议并就联盟今后的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吉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11186

精品图书50万册送至四川灾区

价值780万元、超过50万册的近年出版的精品图书不久前抵达成都,这一批数目庞大的“精神食粮”是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向四川地震灾区特别捐赠的。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的赠书仪式结束之后,捐赠图书即由四川省图书馆转发至德阳、绵阳、广元、阿坝州等39个重灾县(区)图书馆和780个灾区安置点,其中每个图书馆配送图书1.3万册,总计50.7万册,每个安置点将得到价值1万元的图书。据悉,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受赠地区最多的一次送书下乡行动。

为给灾区送去最急需的书籍,四川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多次赴灾区和基层调研,并按灾区群众的需求确定赠书种类。据四川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原文化部部长、作家王蒙等组成专家委员会,过滤审定了近千万册的图书。此次所赠图书均为2~3年内最新出版的图书精品,内容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医疗、法律和重建等。11187

国际图联中文语言中心在国图成立

月前,国际图联中文语言中心正式在国家图书馆成立,并将作为国际图联总部在中文语言区域的永久代表。国际图联中文语言中心将推动国际图联的工作,给国际图联亚大专业组以及国际图联其他相关的机构提供支持,并负责与国际图联总部的联络。该中心优先考虑的工作包括:积极发展会员;组织国际图联的区域性活动;积极参与当地或地区的专业性活动,努力争取让国际图联标识出现在当地或区域性活动中;促进中文成员机构更有效地沟通,并使IFLA组织参与其中;翻译国际图联重要文件及出版物,并译制国际图联年会期间的国际图联快报;作为国际图联在中文语言区域的代表,致力于国际图联在该区域知名度的提升,促进国际图联目标、原则和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实现;翻译国际图联重要文献、新闻稿以及图联大会的论文等。11188

上图首推数字移动阅读器外借服务

上海图书馆目前正尝试推介一种新形式的阅读体验――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外借服务:借回一个巴掌大的数字移动阅读器,可挑选装进整个图书馆所藏24万册电子书中的任何一本。允许读者将阅读器借回家,这在全国图书馆业界尚属首创。据上图副馆长周德明介绍,移动阅读器外借是他们推行“数字移动阅读”理念的开始,今后上图还将推出移动报刊阅读,以及专门提供给盲人的“可听图书”。

一位年近60岁的读者黄先生体验了一回这种新服务。他来到上海图书馆一楼的参考外借出纳台,像往常借书一样出示参考外借读者证。不到一分钟,他便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一个长15厘米、宽11厘米、厚1.3厘米的黑色阅读器。回到家中,黄先生通过USB接口将阅读器连接到电脑,上网访问上海图书馆网站,点击“e卡通”,输入读者证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完成用户登录,之后点开页面中的“电子资源列表”,选择方正电子图书,上海图书馆馆藏的10万种、24万册电子书便尽在眼前。 11190

校馆点滴

国内最大高校图书馆工程收尾

日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建图书馆内外装修工程基本完成。据悉,该图书馆分为三部分,采用对称布局。中间是主体部分,东西两侧为半圆形辅楼。主体和西辅楼为图书馆阅览区和藏书区,东辅楼为档案馆,主楼与东西两侧之间设庭院。其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设5500个阅览座位,以中部主体建筑为中心,形成东西两翼对称布局,充分体现“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全新设计理念。该图书馆也是国内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预计4月初竣工。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灾后恢复开馆

3月18日,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灾后恢复开馆仪式在该校东区逸夫信息中心大楼前举行,四川省高校图工委、四川省图书馆学会、中物院图书信息中心及四川省30余家高校图书馆到馆祝贺,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玉平主持仪式。仪式结束后,各单位领导及同仁在馆长王玉平带领下参观了重建后的东区图书馆,并围绕高校图书馆建设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资源共建及协作等事项进行了积极交流。

威海高校馆240万册图书向社会开放

自3月11日山东省威海市三所高校图书馆向部分社会读者开放以来,许多市民纷纷致电了解办理借阅证相关事宜。截至3月中旬,全市共有928名社会读者在山大威海分校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

早在2004年,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已实行图书资源共享,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很好地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此次更有威海职业学院加入,三所高校图书馆联合向部分市民开放,是各高校积极参与威海市文化建设,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体现。下一步,威海市相关部门还将在企业办理集体借阅卡、城市实行一卡通借阅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各高校图书馆也将积极稳妥地加快开放进度,逐步扩大社会借阅范围。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获教育部部级查新资质

3月17日,第4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授牌会议暨查新审核员培训班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举行,包括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市科技图书馆)在内的10所高校(馆)被授予第4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资格。这意味着深圳市从此告别了没有一家经省级、部级或部级机构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历史。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查新内容包括:“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多个部级、部级科技项目,广东省、深圳市科技项目申报,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及项目申报等。

烟台职业学院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受表彰

日前,烟台职业学院图书馆被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授予“2007~2008年度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国家对古籍保护工作历来高度关注,2008年,国务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次古籍普查。烟台职业学院对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学院拨专款用于购置樟木书柜,图书馆还开辟了独立库室,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2008年,图书馆承担接收了张鸿钦的古籍藏书近千册并对馆藏古籍进行了整理登记,参加了全国古籍普查和《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古籍保护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突出。 11185

2009年秘书长联席会议暨《中国图书馆年鉴》工作会议召开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安徽省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学会承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秘书长联席会暨《中国图书馆年鉴》工作会议”于3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中国图书馆学会及8个分支机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学(协)会的秘书长、学会领导,正在筹备成立的海南省图书馆协会的代表,《中国图书馆年鉴》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领导等56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分别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副秘书长代根兴、王琼、邓菊英主持。秘书长汤更生,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姚安海,《中国图书馆年鉴》副主编、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索传军,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郭又陵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会议主要分大会发言、工作通报与研讨、秘书长论坛和《中国图书馆年鉴》工作研讨4部分。11192

第二届“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学术研讨会召开

3月12日上午,第二届“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 OSS 2009)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召开。本次会议是继2006年首届“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学术研究会之后,在开源软件产业界和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NSL)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指导,《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编辑部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协办召开的。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让数字图书馆中开放源码软件的应用,从普遍的公众意识走向坚实的实践应用”。会议内容较前一次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更加注重有关数字图书馆技术和开放源码软件应用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本次会议吸引了众多从事数字图书馆、开放源码软件研究和开发的国内图书馆工作者及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的企业和机构的目光,参会人员达150多人。 11191

云南省馆为两会提供深度服务

本报讯 在云南省“两会”先后在昆明隆重召开之际,云南省图书馆选派业务骨干深入“两会”,为与会代表提供了深度参考咨询服务,受到好评。与往年相比,此次云南省图书馆为“两会”提供的服务层次更高,更具深度,主要服务内容有:

一是精心查找、编制了“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次贷金融危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以及民生工作难点”等8个专题、9501条、近30万字的数据资料,在“两会”现场服务点供代表拷贝。

二是为代表精心准备了600余册云南地方文献资料。

三是精心挑选了有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电子图书光盘共700盘及70本使用手册,赠送给代表,并在现场展示了共享工程省分中心制作的相关数据资料。

四是省馆在现场服务的人员随时把参会代表所需资料、图书信息反馈给馆内服务组,由馆内服务组及时将信息、资料、图书送到委员和代表手中。金美丽11194

国图IP地址被封事件正在协商

由于相继发生过量下载数据的现象,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ACS)不久前对中国国家图书馆提出警告,并封掉其IP地址,暂停提供下载。

国图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读者来一次图书馆,希望短时间内能够下载到尽可能多的文献回去使用,而数据库商则希望图书馆尽可能保证自己的数据安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一般数据库商也都了解这种矛盾的存在,对过量下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类似ACS封掉IP地址的事情并不多见。目前,国图正在积极与ACS进行协商,希望在不影响读者权益的情况下解决过量下载问题。

据悉,数据库商在与图书馆签订使用协议时,都会明文规定适用范围、权限以及单位时间内的下载量等等。如出现过量下载等现象,数据库商有权暂停该用户的使用权。而近几个月中,国图已经连续发生4起过量下载事件。为此,国图方面提出将卸载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中的各类下载软件,并禁止读者自行安装,以后读者将只能通过IE浏览器逐篇下载学术资料。11195

重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重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分中心、市少儿中心,建成和在建区县支中心3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321个、村基层服务点6627个。经过近5年的建设,重庆市分中心已存储信息容量达20TB(1TB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5小时的视频节目)。

目前,全市有图书馆43个,达到国家三级以上评估标准的有18个,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14万多平方米。全市有文化馆41个,达到三级馆以上评估标准的有16个,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14.8万平方米。11196

特别关注

《公共图书馆法》进入人大立法程序

日前,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宣布,《公共图书馆法》已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的第二类项目。在“两会”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能够进入立法程序,对于图书馆界乃至整个公共文化体系来说,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事。

詹福瑞认为,目前在建设和运行中的无法可依,已经直接限制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投多少、怎么投,整个图书馆的建设标准、用地情况应有法律依据。其次,在‘十一五’期间,虽然馆舍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但整体来说,购书和运行经费依然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来规范和确定。”

詹福瑞建议,《公共图书馆法》应当对图书馆员的从业资格作出限定。目前,很多非专业或者水平较低的从业者进入了图书馆系统,尤其以县一级图书馆最为严重,这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和服务水平的长期低下。此外,他认为在立法中需要明确读者的角色,“以往我们只注重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中应该享有的权利,从未考虑到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设也负有义务,国外就做得比较完善。11193

馆建之光

湖北将筹建图书馆联盟

3月24日,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建刚做客荆楚网,在“保民生、树信心”网上系列访谈中透露,湖北省将打破各地图书馆各自为政的状况,筹建湖北省图书馆联盟,逐步实现全省图书通阅、通借甚至通还。王建刚举例说,“通阅”就是指黄石的读者可以到黄冈的图书馆、武汉的图书馆看书,“通借”甚至“通还”是指在黄冈可以借到省图书馆甚至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书籍。王建刚还指出,湖北将逐步以“流动读书车”“流动电影车”“流动舞台车”等方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山东上千乡镇建起图书馆和文化大院

山东省农村图书馆建设取得佳绩,在1388个乡镇中,已有上千个建起图书馆分馆、农村图书馆、农村文化大院。在其建设工作中,山东省各级图书馆根据各自条件,将图书业务范围直接延伸至农村。利用目前各村都设有的远程教育设备,山东省还大力推行网上图书馆和网上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共享服务网络可覆盖山东全省17个市的图书馆。

南航启用全国首家空中图书馆

日前,南航新疆公司在全国开办的首家“空中图书馆”――“明珠书苑”正式启用。旅客不仅能在候机的时候享用这些图书,还可以带上飞机。据一些乘客反映,以前候机时就是看看电视,翻翻报纸,书苑开通之后,登机前可以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对几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是很有益处的。为满足乘客的不同喜好和需求,南航新疆分公司特地购置了2000本社会科学类、经济类、史学类等图书。

辽宁省馆助农家土造“图书馆”实现梦想

3月11日,辽宁省文化厅和辽宁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带着价值5万余元的2000册图书,来到家住辽宁省绥中县宽帮镇大栗村的73岁老人李景祥家中,为他自己免费筹建的“图书馆”赠书。李景祥原是当地镇信用社的职工,退休后自己动手办了个农民图书室,免费向村里的800多户乡亲借阅书籍。觉得叫“图书室”不起眼,他干脆自己起了个“图书馆”的大名。今年2月末,李景祥写信给辽宁省文化厅领导,请求帮助自己添些新书,实现藏书5000册的愿望。厅长郭兴文当即作出批示,责成辽宁省图书馆给予解决。

“福建省县(市、区)乡(镇)图书馆援建活动”全面启动

3月18日,琅岐图书馆正式揭牌启用,该馆是福建省第一个以政府资助、社会捐助、企业赞助为互动模式的标准公共图书馆,这标志着“福建省县(市、区)乡(镇)图书馆援建活动”全面启动。据悉,“福建省县(市、区)乡(镇)图书馆援建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在福建省条件具备的地方援建15个县(市、区)图书馆、300个乡(镇)图书馆,并规范图书馆的日常管理,逐步形成阅读条件比较完备、广泛覆盖基层的图书馆网络。

图书馆秘书部篇(7)

【关 键 词】联合国/托存图书馆/DHL

【 正 文】

1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UN Despository Libraries)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制度建立于1946年。托存,顾名思义,即委托存贮。所谓的联合国托存图书馆,是指联合国图书馆(即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Dag Hammarsjold Library,简称DHL)通过分布在各国的托存图书馆成员馆向世界各地分发联合国的有关重要文件和普通出版物,DHL及其各成员图书馆共同构成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截至到2002年底,联合国共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405个托存图书馆。受联合国的委托,DHL把联合国的有关重要文件和资料必须无偿寄给分布在各国的各成员馆,各成员馆收到这些资料后,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良好的收藏和妥善管理,然后免费供有关给读者查阅和使用。

二战后,联合国各成员国共同意识到,联合国各成员国及部分非成员国有权建立一个免费的托存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一般情况下由各所在国的国家图书馆担任。联合国规定,这些图书馆必须向公众开放,并免费为公众提供联合国有关重要文件的查询服务。各托存图书馆有权免费接收DHL寄来的重要文献资料。除了一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之外,其他性质的图书馆如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等通过申请也可以成为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的成员,但是联合国DHL会对这些图书馆象征性地收取年费。联合国托存图书馆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其成员馆遍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保存、传递联合国的有关文件资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提高了联合国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地位,扩大了联合国在全世界的影响。

2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

DHL及目前的405个成员馆共同构成了联合国的托存图书馆系统。

2.1 DHL

DHL是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的中心图书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基本上都是通过DHL来完成的。

2.1.1 DHL的主要馆藏内容

DHL是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图书馆,其主要馆藏内容如下:

(1)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UNBIS)

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是联合国主要的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创建于1979年,主要包括纽约总部的DHL和联合国在日内瓦办事处图书馆所收藏的联合国文件和非联合国文件资料的书目数据库。各语种的文献资料一般都是用英文编目的。凡是互连网用户都可以通过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的网络版(UNBISnet)免费检索UNBIS的数据库。

(2)联合国文件索引:联合国各办事处图书馆所收藏的联合国文件和出版物的索引,按联合国文件编号编排,包括主题、著者和标题索引。该文件索引每季度更新一次。

(3)联合国主要组织的会议记录索引:该记录索引包括对各会议议程项目进行的讨论、采取的行动、以及表决的结果的标引,还包括联合国历次大会的发言索引。

(4)UNBIS主题词表。

2.1.2 DHL的普通服务

(1)服务办法:DHL是联合国的专业图书馆,DHL的法定任务是向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和秘书处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各国的其他人员在所在国的托存图书馆无法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时,经过联合国有关部门的允许也可以直接利用DHL内的资料。另外,因特网用户可通过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网络版免费检索UNBIS的数据库。

(2)服务时间:一般情况下,DHL每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三十分为开放时间。如果遇联合国大会,每天开放的时间为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

(3)文献借阅办法:凡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各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以及各国的代表均可以持有效证件充分利用DHL的各种文献资料。DHL内的各种期刊、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的文件和出版物一般可借阅两个星期;DHL内各阅览室最新陈列的期刊及联合国刚刚出台的最新文件只供阅览,不提供借阅。一般情况下,读者能够借阅的文献资料都可以延期或续借。

(4)DHL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2.1.3 DHL的特殊服务

(1)正式文件系统检索服务:正式文件系统是指能够全文检索联合国文件的数据库。DHL内的全文数据库可以通过DHL各个阅览室内的计算机终端检索到。

(2)公共因特网工作站服务:在DHL各阅览室外面的公共空间里如走廊、大厅等等,设置有许多台可用来上网的工作站。每个读者都可以免费利用这些工作站。

(3)对读者进行特殊的培训服务:DHL在完成自己的职责之外,还向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各代表团及各国驻联合国使团的工作人员以及获得联合国认可的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利用培训服务,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如何使用联合国的UNBISnet;如何使用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以及联合国资料文号数据库(即UN—I—QUE:UNInfo Quest);②DHL内的“文件基本知识教授”辅导读者如何使用联合国文件,“电子查询教授”(Cyberseek)和“联合国网页检索教授”教育读者如何使用因特网;“介绍联合国局域网上的图书馆数据库教授”培训读者如何通过DHL获得丰富的网上资源;“地图资料教授”展示了地图图书馆丰富的馆藏,等等。

(4)定题资料选报(SDI):DHL除了提供上述的特殊服务外,DHL还从每日订购的电子出版物中摘录国际新闻和其它的相关信息,编制成电子版的资料选报,供读者使用。另外,读者也可以要求DHL进行信息定制服务,DHL会根据读者的要求,量体裁衣,定制出符合读者特定需求的信息。

2.2 托存图书馆成员

托存图书馆成员的指定,一般由联合国出版委员会根据DHL馆长的建议并参照有关政府的意见作出的。挑选托存图书馆的基本标准为:该申请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包括馆藏结构、自动化程度、服务质量等等)和有关国家托存图书馆的通盘地理分布情况等等。

2.2.1 托存图书馆的指定:

(1)托存图书馆一般由联合国出版委员会下属的图书馆与出版部门具体指定。在决策重大问题时,委员会会充分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联合国秘书处的意见和建议;

(2)托存图书馆成员的所有对外联系一般都要接受DHL馆长的指导。DHL馆长负责与联合国出版委员会及联合国秘书处的一切联系;

2.2.2 托存图书馆的标准:

(1)所有要求申请成为托存图书馆成员的图书馆必须是各国政府支持或开办的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没有资格成为托存图书馆的成员。一般情况下,这些图书馆应为各国的国家图书馆,或者大型的研究型图书馆,地点一般在各国的首都。这些图书馆必须对外公开免费开放;

(2)所有的托存图书馆成员在接受DHL寄赠资料的同时,必须向联合国在纽约总部或日内瓦办事处的图书馆提供等价的文献资料或对等的服务;

(3)托存图书馆的附加条件。原则上托存图书馆一般设置在各国的首都,其他的大城市也可以适当考虑。但是,除了首都外的其他地方,一个城市一般不设置第二个托存图书馆。另外,设置托存图书馆其他要考虑的因素还有:申请图书馆的文献及馆藏结构、服务的对象及读者需求、申请图书馆的发展程度、所在国的人口结构及地理通盘状况等等。

2.2.3 托存资料的条件:

(1)自1975年以来,托存图书馆的条件有了微小的变化,即对托存图书馆开始收费,收费的标准具体如下:

·发展中国家:部分托存,每年费用为200美元;全部托存,每年费用为300美元。部分托存即只托存官方记录和纸质文献;全部托存,即对图书馆的全部文献进行托存。

·发达国家:部分托存,每年费用为900美元;全部托存,每年费用为1400美元。

(2)托存图书馆的运作始于联合国的指定 日而不是合同签约日;

(3)所有的托存图书馆必须安排称职的图书馆馆员,妥善接受并保管联合国寄来的有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归整,在开馆的时间内对公众免费开放。此外,对那些不能到馆的读者(以异地读者为主),托存图书馆必须以馆际互借或拷贝、照相等形式满足他们的需要。

(4)应联合国DHL的要求,托存图书馆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书目辅导及类似的服务,向用户不但提供那些托存的文献资料,而且尽可能地向用户提供自己本身所藏的一切馆藏文献;

(5)联合国专业图书馆员和新闻事务部干事定期访问各托存图书馆,对联合国文件收藏的管理提供协助和培训。此外,联合国也以调查表问卷的方式定期地对各托存图书馆的托存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一般情况下,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问卷于当年的二月份寄到托存图书馆。各托存图书馆必须把调查问卷寄交联合国。对于那些没有按合约规定时间把调查问卷寄回联合国的托存图书馆,联合国出版委员会有权取消其托存图书馆成员的资格,并把该资格转渡给同一城市的其他图书馆。

(6)任何的托存图书馆若想从托存的图书馆系统中退出或将托存权力转让给同一城市的其他有关图书馆,必须征得联合国出版委员会的同意和允可。

2.2.4 托存资料的范围:

(1)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所有的托存图书馆都会自动接收到DHL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一般情况下,一个托存图书馆获得寄赠资料仅仅局限于一个官方语种。

(2)如果托存图书馆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设备,那么该托存图书馆就可以在购买联合国有关文献的电子版本时享受到五折的优惠或让利。

3 托存图书馆在中国

中国为联合国的缔造国和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的当然成员。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都于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制度建立的次年即1947年就加入了该项制度,目前中国托存图书馆成员有21个,其中绝大部分是最近五年才加入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北京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01.0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图书馆,2001.12。

外交学院图书馆,1997.06。

中国国家图书馆,1947.04。

北京大学法学院图书馆,1999.03。

上海地区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系图书馆,1999.12,部分托存。

复旦大学法学院图书馆,2001.09。

上海图书馆,1984.01。

香港地区

香港公共图书馆,1979.01。

香港大学图书馆,2000.04。

武汉地区

武汉大学法学院图书馆.1999.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图书馆,2001.09。

重庆

重庆图书馆,1947.12。

广州

中山大学法学院图书馆,1999.12。

杭州

浙江大学联合国文献中心,2001.03。

澳门

澳门大学中心图书馆,1992.02。

沈阳

辽宁大学图书馆,2002.05。

苏州

苏州大学Kenneth W.(王健)法学院图书馆,2001.09。

厦门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联合文献中心,2001.07。

烟台

烟台大学法学院,2001.12。

郑州

郑州大学法学院联合国文献中心,2001.07。

图书馆秘书部篇(8)

1.1 读者民主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目前,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电子信箱内充斥垃圾邮件,莫名其妙的各类推销电话不断,手机常常收到欺诈“中奖”短信,日益频繁的“信息骚扰”已严重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其原因是个人的信息被“泄密”。人大代表提案急切呼吁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它表明人们民主法律意识已经增强。只有依据法律,才能对各类“泄密”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以减少当前存在的混乱状况。世界近20个国家制定了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我国也将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把严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已成为世界性的立法倾向。

1.2 实现依法治馆的重要举措

政策是保护图书馆读者隐私最根本的手段,只有颁布制定、颁布隐私政策,才能确立图书馆读者的隐私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中虽然明确了要为读者保密,但仍重视不够,现行的图书馆规章制度缺乏或忽略对读者权益的保护,往往是以规范读者行为为主,从不明确承诺如何保护读者的隐私和秘密,造成读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应在法律规范下进行,重视保护读者的隐私权事实本身即明确宣告图书馆是守法的典范,从而完美塑造依法治馆的庄严形象。

1.3 昭示读者的尊严不可侵犯

读者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这一理念为世界各国图书馆所确认并写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公开向世人宣告。图书馆公认的价值准则是一切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为社会所有成员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尽管如此,一些图书馆仍缺乏读者权利意识,没有建立相互尊重的氛围和保护读者隐私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健全保护读者隐私权的内部政策,是约束和提升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措施,实现读者隐私权不被侵犯,就是以实际行动凸显读者的主体地位,昭示读者的尊严不可侵犯。

1.4 防范网络资源管理安全

图书馆隐私权的隐患更多的存在于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中,主要根源于网络的安全性并不十分可靠。由于技术的不完善, 造成对读者隐私权的侵犯,既可以发生在图书馆与读者通过网络传送个人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图书馆网站之间共享个人数据信息的某个环节,还可以发生在图书馆网站存储个人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如他人可以对包含有读者个人信息的电子邮件进行监看,修改后再发给收件人,这样收件人收到的就不是当事人真实的个人资料;或者他人将窃取的读者个人信息非法披露给其他网络服务商,使权利人受到“垃圾邮件”的困扰,生活安宁权受到侵害;或者他人直接侵入图书馆的读者数据库,观看、篡改、传播个人信息,这对隐私权的危害可想而知。图书馆必须加强保护网络读者隐私的措施,防范网络资源管理安全,使更多读者愿意、放心的利用图书馆。

1.5 营造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

当个人的隐私保护不当与重要的公共利益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的私事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图书馆保护读者隐私似乎是件小事,但是如果侵犯读者的隐私权,就可能引发矛盾,处理不当还会激化,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尊重读者的隐私权就是尊重读者的人格尊严,就是建立图书馆与读者平等、信任的和谐关系,拉近馆员与读者的心灵距离,使读者更信任图书馆,能在这里安全、舒畅、自由地阅读学习。同时图书馆是社会的窗口,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图书馆也是文化信息源,每日每时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文化辐射塑造人群塑造社会,图书馆尊重读者的隐私权本身即是展示一种精神文明,它的示范教育和塑造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2 图书馆工作中涉及那些读者隐私

图书馆涉及读者隐私权的领域主要分为“读者活动的隐私”和“读者信息的隐私”两个方面:

2.1 读者活动的隐私

读者活动的隐私,是指读者在图书馆的活动不受他人监视、检查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图书馆服务。这种隐私主要关系到图书馆使用权,即人人都有权利利用图书馆,都应在不受任何侵犯的情况下,自由地出入图书馆,在图书馆中完成自己特定的任务,体现读者来馆查阅图书时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限制地提供信息和抵制审查是图书馆的责任,无论基于何种解释,图书馆都无权对读者进行跟踪监视、检查搜身、限制行动。所有读者都有权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干扰或监视而合法地利用图书馆。

2.2 读者信息的隐私

一般的说,读者个人的姓名、性别、职业、学历、联系方式、婚姻状况、收入和财产状况、指纹、血型、病史、等都是隐私的范畴。在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成立课题组起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中,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医药档案、职业情况等等,都属于这部法律保护的范围。在图书馆活动中,需要保护的范围不仅仅是读者个人信息隐私,还包括:①读者卡(校园卡)的记录信息;②读者的流通记录、查找与检索到的信息;③读者的阅读范围与借书记载;④读者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等研究内容;⑤读者的应试与就业信息咨询;⑥读者为某种纠纷发生法律诉讼时法律咨询;⑦读者为治疗其自身疾病的医疗咨询;⑧读者的个人家庭状况等大量信息,也应属于法律保护的范围,凡属读者个人行为与隐私,均应受到图书馆的尊重与保护。否则,《个人信息保护法》一旦正式出台,侵害他人信息可能会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是刑事责任。

而作为利用图书馆的读者,不希望属于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尤其是一些可能会降低其在公众中的威望甚至使其名誉扫地的信息为公众所知,如行为背景不佳、财产来历不明、廉政勤政状况不好以及桃色新闻等。即他也希望能享有普通公民所应享有的隐私权 。保护读者在检索信息和交流信息中的隐私权是知识自由不可或缺的要素,图书馆应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强调对隐私权的保护,以体现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3 图书馆如何保护读者的隐私权 如何保护读者的隐私正成为图书馆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尊重读者个人的隐私权,是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在履行这项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保护了馆员和图书馆免受干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读者的隐私权呢?

3.1 推进保护读者隐私权的法制化

国际上已有多种专门保护信息隐私权的法律,如英国的《数据保护法》、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韩国的《隐私法》等。近日,我国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并已交由国务院信息管理办公室正式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确立保护公民隐私在信息利用中的法律地位,建立有关公民隐私信息利用制度,增强全社会保护公民隐私的法制观念。图书馆的活动完全是在法律规范下有序运作,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因此,图书馆在部门的规章制度中应明确规定保护读者隐私权是一种责任,侵犯读者的隐私权是违法行为。

3.2 提高保护读者隐私权的自律性

图书馆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基于宏观模式与微观模式,宏观模式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使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有法可依;微观模式是指图书馆行业采取自律措施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隐私权保护也应从此寻找对策。图书馆运作过程中要制定本馆读者隐私权保护制度和措施,向读者做出安全保证的承诺和予以明示。对读者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对不同类型的读者信息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确保只有经过批准的图书馆员才能接触、传播、利用这些个人信息等。对图书馆网站保护隐私权的状态进行资格认证,用这种类似网络商标的方式以对网站进行约束,保护隐私权不被侵犯。数字图书馆的读者隐私如保护不利,会加剧现实社会和虚拟空间的矛盾与冲突,许多问题必须付诸法律解决,因此,加强图书馆管理规范馆员的言行自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3.3 明确图书馆读者的隐私事项

图书馆要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修订本部门的规章制度,明确需要保护的读者隐私事项和范围,并落实保护措施。图书馆传播利用读者信息与本身的职责范围相适应。图书馆向第三方包括出于资源共享的目的向别的图书馆提供读者个人信息,都应该事先向读者取得授权才能对其信息进行传播利用。参考咨询、特别是网上咨询服务,读者一般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课题、查哪方面的资料,也未授权图书馆可以公布,特别是如今垃圾邮件问题正防不胜防,提问者的姓名、电子邮箱在网上公开,显然将会带来种种麻烦,图书馆应普遍遵循为读者守秘的基本准则。此外,与图书馆业务无关的读者信息不能收集;不向读者了解与工作无关的问题;不向外界透露提问者的资料;不随便丢弃读者废旧资料;咨询专家的资料是否上网且谨慎为佳;不得随意扩散、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信息;不向无权利用的利用者提供有关读者的隐私信息,等等。要像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一样,保守读者的私人秘密。

3.4要增强保护公民隐私的责任感

图书馆作为读者个人信息的收集、保存、利用者,应该为个人信息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与非技术支持,确保读者个人信息的真实、完整,不被窃取、泄露、随意传播和灭失。要明确为读者守秘是图书馆的义务和责任,将读者信息泄密是违法行为。图书馆信息利用中保护读者隐私似乎是件小事,同样可能产生隐私权问题,如果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一旦泄露了读者的隐私,损害了读者的权益,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处理不当还会激化,甚至因为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而被推上被告席,损害图书馆工作的价值,影响和谐社会大局。因此,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守秘意识,增强保护读者隐私权的责任感,对于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维护专业的荣誉与尊严,提高图书馆社会地位和效益,搞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5 应重视保护读者隐私的理论研究

伴随即将启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尊重并保护读者个人隐私与图书馆业务机密,将成为图书馆职业伦理精神和职业道德研究的重要内容,应提到图书馆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日程。诸如中外图书馆专业伦理守则的比较与借鉴、读者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与措施、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冲突、如何凸显保护读者隐私权的理念、如何制定违反保护隐私守则的处分条款、提供热诚服务与维护专业尊严的和谐等问题有待展开研究,以理论研究指导提升图书馆保护读者隐私权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颜祥林.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的探析[j].情报科学,2002(9)937—940

[2] 秦珂,王蕾.隐私权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法律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2(6)6—8

图书馆秘书部篇(9)

1 图书馆为何要重视读者隐私权问题

   

1.1 读者民主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目前,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电子信箱内充斥垃圾邮件,莫名其妙的各类推销电话不断,手机常常收到欺诈“中奖”短信,日益频繁的“信息骚扰”已严重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其原因是个人的信息被“泄密”。人大代表提案急切呼吁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它表明人们民主法律意识已经增强。只有依据法律,才能对各类“泄密”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以减少当前存在的混乱状况。世界近20个国家制定了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我国也将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把严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已成为世界性的立法倾向。

   

1.2 实现依法治馆的重要举措

    政策是保护图书馆读者隐私最根本的手段,只有颁布制定、颁布隐私政策,才能确立图书馆读者的隐私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中虽然明确了要为读者保密,但仍重视不够,现行的图书馆规章制度缺乏或忽略对读者权益的保护,往往是以规范读者行为为主,从不明确承诺如何保护读者的隐私和秘密,造成读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应在法律规范下进行,重视保护读者的隐私权事实本身即明确宣告图书馆是守法的典范,从而完美塑造依法治馆的庄严形象。

   

1.3 昭示读者的尊严不可侵犯

    读者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这一理念为世界各国图书馆所确认并写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公开向世人宣告。图书馆公认的价值准则是一切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为社会所有成员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尽管如此,一些图书馆仍缺乏读者权利意识,没有建立相互尊重的氛围和保护读者隐私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健全保护读者隐私权的内部政策,是约束和提升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措施,实现读者隐私权不被侵犯,就是以实际行动凸显读者的主体地位,昭示读者的尊严不可侵犯。

   

1.4 防范网络资源管理安全

    图书馆隐私权的隐患更多的存在于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中,主要根源于网络的安全性并不十分可靠。由于技术的不完善, 造成对读者隐私权的侵犯,既可以发生在图书馆与读者通过网络传送个人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图书馆网站之间共享个人数据信息的某个环节,还可以发生在图书馆网站存储个人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如他人可以对包含有读者个人信息的电子邮件进行监看,修改后再发给收件人,这样收件人收到的就不是当事人真实的个人资料;或者他人将窃取的读者个人信息非法披露给其他网络服务商,使权利人受到“垃圾邮件”的困扰,生活安宁权受到侵害;或者他人直接侵入图书馆的读者数据库,观看、篡改、传播个人信息,这对隐私权的危害可想而知。图书馆必须加强保护网络读者隐私的措施,防范网络资源管理安全,使更多读者愿意、放心的利用图书馆。

   

1.5 营造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

    当个人的隐私保护不当与重要的公共利益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的私事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图书馆保护读者隐私似乎是件小事,但是如果侵犯读者的隐私权,就可能引发矛盾,处理不当还会激化,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尊重读者的隐私权就是尊重读者的人格尊严,就是建立图书馆与读者平等、信任的和谐关系,拉近馆员与读者的心灵距离,使读者更信任图书馆,能在这里安全、舒畅、自由地阅读学习。同时图书馆是社会的窗口,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图书馆也是文化信息源,每日每时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文化辐射塑造人群塑造社会,图书馆尊重读者的隐私权本身即是展示一种精神文明,它的示范教育和塑造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2 图书馆工作中涉及那些读者隐私

    图书馆涉及读者隐私权的领域主要分为“读者活动的隐私”和“读者信息的隐私”两个方面:

   

2.1 读者活动的隐私

    读者活动的隐私,是指读者在图书馆的活动不受他人监视、检查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图书馆服务。这种隐私主要关系到图书馆使用权,即人人都有权利利用图书馆,都应在不受任何侵犯的情况下,自由地出入图书馆,在图书馆中完成自己特定的任务,体现读者来馆查阅图书时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限制地提供信息和抵制审查是图书馆的责任,无论基于何种解释,图书馆都无权对读者进行跟踪监视、检查搜身、限制行动。所有读者都有权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干扰或监视而合法地利用图书馆。

   

2.2 读者信息的隐私

    一般的说,读者个人的姓名、性别、职业、学历、联系方式、婚姻状况、收入和财产状况、指纹、血型、病史、等都是隐私的范畴。在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成立课题组起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中,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医药档案、职业情况等等,都属于这部法律保护的范围。在图书馆活动中,需要保护的范围不仅仅是读者个人信息隐私,还包括:①读者卡(校园卡)的记录信息;②读者的流通记录、查找与检索到的信息;③读者的阅读范围与借书记载;④读者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等研究内容;⑤读者的应试与就业信息咨询;⑥读者为某种纠纷发生法律诉讼时法律咨询;⑦读者为治疗其自身疾病的医疗咨询;⑧读者的个人家庭状况等大量信息,也应属于法律保护的范围,凡属读者个人行为与隐私,均应受到图书馆的尊重与保护。否则,《个人信息保护法》一旦正式出台,侵害他人信息可能会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是刑事责任。

而作为利用图书馆的读者,不希望属于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尤其是一些可能会降低其在公众中的威望甚至使其名誉扫地的信息为公众所知,如行为背景不佳、财产来历不明、廉政勤政状况不好以及桃色新闻等。即他也希望能享有普通公民所应享有的隐私权 。保护读者在检索信息和交流信息中的隐私权是知识自由不可或缺的要素,图书馆应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强调对隐私权的保护,以体现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3 图书馆如何保护读者的隐私权     如何保护读者的隐私正成为图书馆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尊重读者个人的隐私权,是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在履行这项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保护了馆员和图书馆免受干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读者的隐私权呢?

   

3.1 推进保护读者隐私权的法制化

    国际上已有多种专门保护信息隐私权的法律,如英国的《数据保护法》、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韩国的《隐私法》等。近日,我国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并已交由国务院信息管理办公室正式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确立保护公民隐私在信息利用中的法律地位,建立有关公民隐私信息利用制度,增强全社会保护公民隐私的法制观念。图书馆的活动完全是在法律规范下有序运作,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因此,图书馆在部门的规章制度中应明确规定保护读者隐私权是一种责任,侵犯读者的隐私权是违法行为。

   

3.2 提高保护读者隐私权的自律性

    图书馆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基于宏观模式与微观模式,宏观模式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使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有法可依;微观模式是指图书馆行业采取自律措施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隐私权保护也应从此寻找对策。图书馆运作过程中要制定本馆读者隐私权保护制度和措施,向读者做出安全保证的承诺和予以明示。对读者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对不同类型的读者信息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确保只有经过批准的图书馆员才能接触、传播、利用这些个人信息等。对图书馆网站保护隐私权的状态进行资格认证,用这种类似网络商标的方式以对网站进行约束,保护隐私权不被侵犯。数字图书馆的读者隐私如保护不利,会加剧现实社会和虚拟空间的矛盾与冲突,许多问题必须付诸法律解决,因此,加强图书馆管理规范馆员的言行自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3.3 明确图书馆读者的隐私事项

    图书馆要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修订本部门的规章制度,明确需要保护的读者隐私事项和范围,并落实保护措施。图书馆传播利用读者信息与本身的职责范围相适应。图书馆向第三方包括出于资源共享的目的向别的图书馆提供读者个人信息,都应该事先向读者取得授权才能对其信息进行传播利用。参考咨询、特别是网上咨询服务,读者一般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课题、查哪方面的资料,也未授权图书馆可以公布,特别是如今垃圾邮件问题正防不胜防,提问者的姓名、电子邮箱在网上公开,显然将会带来种种麻烦,图书馆应普遍遵循为读者守秘的基本准则。此外,与图书馆业务无关的读者信息不能收集;不向读者了解与工作无关的问题;不向外界透露提问者的资料;不随便丢弃读者废旧资料;咨询专家的资料是否上网且谨慎为佳;不得随意扩散、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信息;不向无权利用的利用者提供有关读者的隐私信息,等等。要像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一样,保守读者的私人秘密。

   

3.4要增强保护公民隐私的责任感

    图书馆作为读者个人信息的收集、保存、利用者,应该为个人信息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与非技术支持,确保读者个人信息的真实、完整,不被窃取、泄露、随意传播和灭失。要明确为读者守秘是图书馆的义务和责任,将读者信息泄密是违法行为。图书馆信息利用中保护读者隐私似乎是件小事,同样可能产生隐私权问题,如果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一旦泄露了读者的隐私,损害了读者的权益,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处理不当还会激化,甚至因为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而被推上被告席,损害图书馆工作的价值,影响和谐社会大局。因此,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守秘意识,增强保护读者隐私权的责任感,对于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维护专业的荣誉与尊严,提高图书馆社会地位和效益,搞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5 应重视保护读者隐私的理论研究

    伴随即将启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尊重并保护读者个人隐私与图书馆业务机密,将成为图书馆职业伦理精神和职业道德研究的重要内容,应提到图书馆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日程。诸如中外图书馆专业伦理守则的比较与借鉴、读者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与措施、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冲突、如何凸显保护读者隐私权的理念、如何制定违反保护隐私守则的处分条款、提供热诚服务与维护专业尊严的和谐等问题有待展开研究,以理论研究指导提升图书馆保护读者隐私权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颜祥林.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的探析[j].情报科学,2002(9)937—940

    [2] 秦珂,王蕾.隐私权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法律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2(6)6—8

图书馆秘书部篇(10)

从人类最初的社会生活空间从单一的宗教仪式的圣坛上走下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开始,神庙、剧场、竞技场成为人们经常聚集的场所。不规则的建筑布置产生了自由的广场,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逐渐成熟和丰富,再加上合适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展现生活的一个舞台,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发展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任何社会生活形式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公共空间为各种形式的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另一方面。它对人们的活动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它是一个共享的空间,是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适合的空间环境也促使人们在此发挥潜能。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的感受各不相同,它们又彼此交融和沟通,因此城市中包含丰富社会生活的公共空间吸引各种人再三前往。人们在外部空间中通过社会生活相互交往并释放出一种活力,这种活力也流动和渗透于建筑的内外部空间及城市空间之中。

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就在于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的交流沟通以及它们的彼此共存、互相交融和互相补充。这也是创造健康而有生机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体系的基础。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图书馆、博物馆、银行、体育馆、医院这些城市空间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就从功能上构成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背景,无数电影中的重要情节都发生在这些场景中。如果一部关于城市的电影中缺少了这些城市元素,那么这部电影中的城市就会缺少一些至关重要的魅力元素。在这些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中。每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会有川流不息的人群。而人群聚集的地方。自然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力图去讲述城市传奇的电影中,自然会将镜头聚焦在这些城市空间中。努力捕捉那些转瞬即逝却注定成为永恒的故事。

作为跟图书馆关系如此密切的我们,不管在看电影还是接触其他一些媒体时。都会不自觉地敏感于其中与图书馆有关的任何信息。这种情愫也好,情结也罢,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心中。但,有时真的有不识图书馆真面目的感觉。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段,图书馆对其是怎样的概念?

《七宗罪》(Seven)

罪犯在图书馆中寻找犯罪依据,最终也因在图书馆中留下线索而被识破。图书馆在电影中是不可或却的配角,对影片的情节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影中图书馆,在巴赫的音乐下,阴暗幽深:神秘诡异。在这里图书馆扮演的是一个――查找资料的好助手。不管是罪犯还是凶杀案专家威廉都是在图书馆寻找到他们各自所需的。只不过内部资料不小心被坏人所利用时就惹下大麻烦。

《肖申克的救赎》

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在那种没有尽头的禁锢中,剩下的似乎除了放弃所有的一切,消磨生命才是这些囚犯所能做的。但是安迪选择的是另外的一条路,他告诉瑞德,希望是人间至善。比生命可贵的也许是爱情,比爱情可贵的也许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贵的,只能是希望。他说要在监狱办一个图书馆,人家都认为他在做梦。结果在坚持了6年每周写一封信给州政府后,这件事竟然成了!图书馆成了人类精神的灯塔。你知道,束缚越紧,梦也就会在心里勒下越深的痕迹。《肖申克的救赎》是一场关于笼中鸟如何飞往自由的梦。看了它,甚至会让人觉得重生。

《情书》

美丽少年独自倚靠在图书馆的窗前,神情淡然,在黄昏的阳光里,少年被染成眩目的金色。微风拂面,发丝轻扬,耀眼的白色窗帘以及女孩白裙飘舞,这样一个纯净的故事里,这样一个纯情的图书馆,男女主人公萌发了美丽的初恋。在这里图书馆演变成了一个浪漫温馨爱情的滋生地,给我们缓缓地讲述着一个看似简单却有着更深一层寓意的爱情故事。引发我们的思考,如关于生与死、关于罪与罚、关于客我与本我。

《后天》

在全球性的灾难天气过后,一边是在冰天雪地里从华盛顿赶往纽约公共图书馆路上救儿心切的父亲,心中紧记对儿子的承诺:一边是在已成冰窟的图书馆中照顾难友坚持信念的儿子,心中坚信父亲的承诺。最终儿子得到了来自父亲的承诺,父亲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山姆和其他几个幸存者等到了前来营救他的爸爸杰克。纽约劫后余生的人们等到了营救他们的直升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图书馆成为人类最后的庇护所――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而带给人们安全感。

《可可露图书馆》

图书馆秘书部篇(11)

中图分类号:G259.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82-03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帝下令纂修的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式开设四库全书馆进行编纂工作,历时14年,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完成。“四库七阁”就是收藏《四库全书》的七座藏书楼的总称。《四库全书》编成后,先是缮写四部,分藏于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1775年建成)、北京圆明园内的文源阁(稍晚于文津阁)、紫禁城内的文渊阁(1776年建成)和盛京(今沈阳)故宫内的文溯阁(1782年建成)。因这四阁都在宫禁之中,故称“内廷四阁”或“北四阁”,所收藏的《四库全书》主要供皇室使用。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下令续缮三份全书,分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从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1787~1790年)陆续将《四库全书》运送至此,史称“江浙三阁”或“南三阁”。乾隆帝明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到阁抄阅”,因而江浙三阁《四库全书》可以公开阅览,发挥了“嘉惠士林”的作用。本文拟就“四库七阁”的社会功能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图书馆”作为外来词,是由梁启超在1896年根据日语翻译而来。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其社会功能如吴慰慈等在《图书馆学概论》中提出的:“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产生以前的数千年的历史里,扮演着与西方的“图书馆”相近角色的是藏书楼,它作为收藏和阅览图书用的专用建筑,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其最早多见于宫廷,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刷书的改进,民间也建造藏书楼。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一般只重视书籍的收藏和保护,很少对民众和社会开放,因此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藏书楼更像是一种私有财产,其藏书多是珍藏秘籍,绝不轻易借人,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私家藏书楼自不必多言,比如位于浙江宁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自明代中期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以来,便规定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族训,范氏后人恪守范钦遗志,管理更加严格,凡阁门和书橱门的锁钥分房掌管,非各房到齐不得开锁,并规定子孙不得无故开门入阁,更不得私领亲友入阁。甚至对珍贵的图书,用锁链系在桌子上,称为“锁藏图书”(chained book)。因此,有幸看过天一阁藏书的,不过黄宗羲等寥寥数人而已。

那么,“四库七阁”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什么性质呢?本文认为它是属于宫廷性质,或曰皇家性质。其理由如下:

“北四阁”(或“内廷四阁”)《四库全书》深藏宫中,秘不示外,其皇家性质不言而喻。即便是大学士这样的重臣,要入阁阅读《四库全书》,也需要严格的手续。乾隆帝在一份谕旨中还特地命大学士舒赫德等会同吏部、翰林院制定出已分别阅览的章程,这份章程中关于官员和翰林入阁读书的部分是:“如翰林及大臣官员内欲观秘书者,准其告之领阁事,赴署请阅。有愿持笔扎就署抄录者,亦听之。其司籍之员,随时存记档册,点明帙数,不许私携出院,致有遗缺。”阁中有人专门负责藏书目录并管理阁书,翰林和官员在获得领阁事准许后,可以入阁读书,并自带笔墨抄录,但是不许携带出阁。

而对于“南三阁”来讲,分别位于扬州、镇江和杭州,都位于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位置,在乾隆帝下江南期间解决阅读《四库全书》之需;另外三座城市又都拥有著名的古寺和乾隆帝的行宫,如文宗阁所在的金山寺和文汇阁所在的天宁寺,都是东南名刹。

综上,我们可以说,清代的“四库七阁”都具有皇家藏书楼的性质。但对于“北四阁”和“南三阁”的社会功能进行细致的比较之后,两者还是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的。

要论述“四库七阁”的社会功能,首先要从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的目的说起。其目的有二:一是加强文治,二是“寓禁于征”。现分述如下:

为加强文治,乾隆帝在《御制文渊阁图记》中所说:“国家荷天庥承佑命,重熙累洽,同轨同文,所谓礼乐百年而后兴,此其时也。而礼乐之兴,必藉崇儒重道,以会其条贯。儒与道,匪文莫阐,故予四库之书,非徒博右文之名。盖如张子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道,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简而言之,即所谓“稽古右文,以聿治理”。这是它的基本文化政策,亦即编纂《四库全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我国历代封建朝廷,都很重视典籍的搜集和庋藏。每当政权趋于稳固之时,都要征集天下遗书,以示太平盛世,稽古右文。乾隆帝当然也不例外,他也想通过搜访天下典籍,充实秘府之藏,在武功之外,博取“文治”之美名。因此,他在“御极之初,即诏中外搜访遗书,并令儒臣校勘《十三经》、《二十一史》,遍布黉宫,嘉惠后学。复开馆纂修《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及《三通》诸书。凡艺林承学之士,所当户诵家弦者,既已荟萃略备”。加之乾隆帝自身雅好读书,喜作诗文,给人一种“文治休明”、“嘉惠艺林”的感觉。然而,从他的谕旨中可以看到,“稽古右文”是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的在于“聿资治理”,以巩固其统治。通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宣传封建道德文化,有益于封建统治的“世道人心”,禁锢民众思想,麻痹人民的反抗情绪,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另外,《四库全书》纂修也是“寓禁于征”,乾隆帝对所谓“违碍”、“悖逆”朝廷的书籍进行大清查、大扫荡,搞文字狱,迫使多数学者逃避政治迫害,埋头于训诂、声韵、考据、校勘、编目之中,使其文化学术向纵深发展。此外,《四库全书》纂修广征天下遗书,也直接促进了清代私人藏书大发展。乾隆帝嘉奖向四库馆进书者,从而鼓励调动了私人藏书的积极性,对私人藏书楼开放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四库七阁”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通过文治和“寓禁于征”,达到思想控制即所谓“推广教化”的目的,尤其是“南三阁”对这一目的的体现更为淋漓尽致。因为清代“南三阁”所在的江南地区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反抗清朝统治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乾隆帝注意到,江浙一带给四库馆进呈的书最多,江浙文人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的贡献堪称是最大的;同时,这里的藏书也是最多的,特别是这里的禁书多如牛毛,江浙文人中对清朝的抵触情绪也很强烈。因此,乾隆帝认为有必要在江浙一带重点推广教化,巩固清朝统治。他出于“寓禁于征”的目的,对江浙一带实施的禁毁政策最严,针对文人的处罚也最重。综上,我们可以说,乾隆帝增藏《四库全书》于南三阁,主要是出于清廷推广教化,实行文治的需要。

为了使“南三阁”的这一重要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乾隆帝便十分重视江南士子对《四库全书》的阅读和使用。围绕这方面的内容,乾隆帝曾经下过三道谕旨,一再强调“南三阁”中所藏之《四库全书》,要允许读书人阅读和传抄。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八日的上谕中说:“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口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份,安贮各该处,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誊录,用昭我国家藏集美富、教思无穷之盛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又谕旨南三阁之书准许士子领出传写,称:“原以嘉惠士林,……至意。”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五月二十三日,乾隆帝在谕旨里更加居图部署:“俟贮阁全书排架齐集后,谕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到阁抄阅,但不得任其私自携归,以致稍有遗失。”遵照乾隆帝的谕令,江浙两省的地方官员均选择专人掌管各阁书籍,允许当地士子进阁借阅抄写。所以,“南三阁”《四库全书》送藏之后,当地士子前往阁中看书、抄书的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由此可见,如果说“北四阁”是只对特定人群开放阅览的皇家藏书楼,那么,“南三阁”便是向民间学子提供阅览誊录服务的皇家藏书楼。乾隆帝将“南三阁”的开放范围从翰林院学子和有机会进京的官员扩大到社会上一般的知识分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南三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服务功能,部分地起到了后世人们所说的公共图书馆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藏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是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迈进的重要一步,为乾嘉以后文人大夫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少便利,大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乾嘉以后,江南地区考据之风盛行,“南三阁”丰富的典籍资源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江南士人学者查询文献、校勘古籍的权威场所和学术基地。

参考文献:

[1][清]毛奇龄.圣谕乐本解说:卷首[G].厦门:鹭江出版社,2004.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黄爱平.四库全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谢灼华.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修订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吴唏.从藏书楼到图书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7]程焕文.中国图书文化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8]王蕾.清代藏书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安克骏.试论中国图书馆的历史演变及社会[J].山东社会科学,2002,(5).

[11]徐苏.南三阁的社会作用[J].图书情报研究,2013,(2).

[12]何峰.清帝南巡与“江南三阁”[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

[13]程焕文.论清代藏书思想及其与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的关系[J].图书馆建设,2013,(1).

[14]黄幼菲.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母体──兼议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封闭性与开放性[J].图书馆建设,2011,(6).

[15]李昭醇.天人合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天一阁藏书楼的堪舆标本价值启迪[J].图书馆论坛,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