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血压护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1 02:50:50

高血压护理论文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1)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大块出血,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颅外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时间长,损伤大,术后病死率高。我院自2002年8月开始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后护理在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63岁。60例病人均有数年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12例,冠心病14例。入院时血压140~225/90~130mmHg,发病至入院最短时间30min,最长72h,其中嗜睡31例,中度昏迷15例,深度昏迷14例。

1.2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出血部位位于外囊14例,内囊23例,脑室内出血13例,脑叶出血10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1],60例病人血肿量约为30~75ml,平均出血量53ml。

1.3手术方法采用YL一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将头颅CT测量定位点作为靶点,摆好患者,避开重要血管及皮层重要的功能区,常规消毒,局部麻醉,选择适当长度穿刺针。在电钻带动下钻透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后,去掉电钻,侧管连接引流管,拔掉盖帽,插入钝圆头塑料针芯,然后进行血肿穿刺,用20ml注射器,将液态部分血液抽出,一般首次抽吸50%,然后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余的液态血肿和半固态血肿,如遇有新鲜出血可用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100ml反复冲洗,待侧管排出液体澄清后注入液化剂。液化剂配制为生理盐水50ml+尿激酶25万U+肝素12500U,破入脑室者液化剂中不用肝素,每次注入液化剂3~5ml,保留4~6h后开放引流,2~3次/d,直到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清除90%以上时即可拔针。术中、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防止并发症。

2结果

60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放弃治疗4例,生存病例随访6个月,继续从事原工作且状态良好者23例,生活自理者16例,在他人协助下能进行日常生活者12例。

3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2]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及头晕、头痛等症状,对疾病的预后有恐惧、焦虑心理。护士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转归有所了解。关心、爱护患者,主动热情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调整患者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吸氧、心电监护,每30min测呼吸、脉搏、血压一次,每4h测体温1次,血压控制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常规头部置冰枕以减轻脑水肿。每1h观察意识瞳孔状态并记录,注意有无呕吐、抽搐等情况。3.3微创引流的护理头部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高度不超过床沿,严防躁动患者将引流管自行拔出。搬动患者时,应先暂时夹管,以防逆行感染。更换接管、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畅通,严防引流管受压、成角、折叠。如引流管引流不畅,一般为血凝块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尿激酶冲洗。严密观测引流量及性质。术后引流液一般呈淡红色,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的可能,如血量减少后突然出现无色液体,要考虑有引流出脑脊液的可能,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4预防并发症①防止肺部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分泌物多时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3]。意识障碍者予鼻饲,发生呕吐予侧卧,防误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②防止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血压及腹部情况,观察病人大小便颜色、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予持续胃肠减压及冰盐水洗胃或胃内注入冰生理盐水l00ml+去甲肾上腺素4mg。留置胃管者每次注入流质前抽取少许胃液,观察判断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经口进食者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生冷、过热、粗硬的食物。③颅内感染的预防引流管置管一般为2~5天,不超过7天,以防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冲洗及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探视。④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病人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5%碘伏棉球擦试消毒外阴及尿道口,每日2次。

3.5早期康复护理[4]早期康复是缩短住院日,减少致残率的关键。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昏迷病人应多按摩肢体及被动活动,保持瘫痪侧肢体处于功能位,意识清醒者应进行详细的康复知识宣教,加强主动练习,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凶险、死残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应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对病人内环境干扰小、清除血肿完全、易于引流等优点,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特别适合年老体衰或者合并严重心、肺、肾疾患的患者。术前、术后病人病情的观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保证患者早日康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娴熟的业务水平、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独到的急救意识及病情观察,评估及心理护理能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病人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是关键,应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接受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尽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及如何配合治疗、疾病预后及自己的配合对预后的直接影响等信息。患者对有关信息有了充分的知情认识,在治疗中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强;为病情好转,病人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为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创造可能,实现临床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l]赵继宗.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02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2)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就诊于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IHN组和常规组。IHN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7±1.8)岁。平均病程(3.8±1.1)年。常规组78例,男39例,女39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4±2.1)岁。平均病程(4.1±1.5)年。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提供舒适、安静的科室睡眠环境,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失眠状况严重的患者,可合理予以镇静剂,提高睡眠质量;叮嘱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吃药,向患者耐心讲解擅自停药或间断服药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配合依从性。对于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让其卧床休息,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并配合医生予以扩血管剂、降压、脱水药治疗。定期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及各化验指标,做好定期随访复查工作。IHN组同时给予IHN护理包括(1)心理:老年患者因年龄、身体、退休等原因,易产生孤单、失落、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引起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控制。针对性与老人交谈,排解老人心理失落感,稳定情绪,控制血压;(2)饮食: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存在差异。详细了解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食物清单,搭配营养均衡、搭配清淡、少脂肪、多纤维食物,降低钠盐食入量;(3)健康教育:老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高血压和自身疾病缺乏认识。针对性制定高血压健康图册,设计老人易于理解的图案,宣传高血压危害、预防、治疗,消除高血压认识的片面性;(4)生活:对患者加以开导,鼓励患者参加适当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调整,改善睡眠质量。(5)巡视:早晨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其情绪调节,最大限度地预防相关并发症;(6)出院随访护理:出院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测量血压、饮食及运动需要的相关注意事项,消除老年患者的后顾之忧,出院后随访1年。

1.3观察指标

(1)监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BP、DBP的变化;(2)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指标采用SPSS18.0作统计学分析,血压采用(x±s)表示,t校验,并发症采用n(%)表示,χ2校验。分析统计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对比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下降(P<0.05);IHN组血压控制优于常规组(P<0.05)。

2.2并发症对比

IHN组心律失常、血肌酐升高、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心绞痛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3)

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半年后,对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的依从性、临床终点事件(急性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及评价。血压控制良好标准:从入院治疗开始,血压监测连续1周控制在120~140/65~90mmHg,记录患者从入院治疗开始至达到上述血压控制良好的时间。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由浙江大学翻译的中文版SF-36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包括36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physical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health,GH)、精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health,MH);其中前4个维度反映生理健康,后4个维度反映心理健康情况。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的血压达标率及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85.3%,对照组为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腔隙性脑梗死2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7%,而对照组发生腔隙性脑梗死4例,脑出血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3.3%,对照组为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F、RP、BP、GH、VT、SF、RE和M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较多危险因素,如果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易导致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较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高血压患者因为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服药依从性差,血压控制达标率低,常出现病情反复,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血压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采用SF-36量表调查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在PF、RP、BP、GH、VT、SF、RE和MH得分显著低于血压正常者。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可能原因:

(1)由于高血压患者都伴有血管硬化和不等程度的血管腔狭窄,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而影响脏器功能;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4)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以及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我院对168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压≥140 /90mmHg(1mmHg=0.133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高血压家族史系指家族中父母至少1人,直系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家族史阳性组8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5.1岁;家族史阴性组84例护理论文,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指标检查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12h的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小,差异显著(P<0.01);在血压级别比较中,1级和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家族史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3级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的比较(%,±s)

 

组别

n

发病年龄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高血压3级

家族史阳性组

84

41.2±10.2

25

16

43

家族史阴性组

84

47.3±11.4

38

28

18

x2或t

 

 

3.65

4.29

4.43

16.09

P

 

 

<0.01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5)

2.护理

2.1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患者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以诚相待,消除他们的陌生感,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学会自我调节,提高承受能力,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2.2饮食指导

老年人味觉功能下降,口味偏咸,活动量减少,应选用清淡易消化和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少食多餐,盐摄入每天应<5g,多吃水果及绿叶蔬菜、豆类食物,适当饮用牛奶,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体形肥胖者控制摄入总热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冠心病者应低脂饮食,脂肪每日摄入量30~40g,禁食肥肉、蛋黄,限制动物脂肪摄入;胆固醇高者禁食动物内脏、蛋黄、鱼籽等。向老年人讲解烟酒对身体的危害,鼓励戒烟,少饮酒,寻求家属帮助,互相监督,以戒除不良嗜好。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少吃加工过的腌制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2.3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

在采取药物降压时,必须做到温和、适度,药物用量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在数周内逐渐加量,2~3个月缓慢达到降压目标。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各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如老年人服药后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用药期间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2.4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运动中须注意安全,最好有人陪伴。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夜间是血压波动的低谷阶段,夜间起床会使患者血压骤升,起床后应先清醒片刻,然后缓慢坐起,再下床站立,防止发生脑供血不足而晕倒摔伤。要保持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噪音,早睡早起,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

2.5健康教育

2.5.1疾病知识指导

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5.2用药指导

重复告诉患者及家属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直至能准确的描述;协助制定服药时间,指导坚持服药,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观察及护理。

2.5.3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告诉患者门诊随访的意义,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肢体麻木等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6)

1.2治疗方法(1)亚低温组:全组患者均于入院或开颅手术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行床旁心电监护和颅内压监测,q12h抽血测定血气、血糖及电解质。降温方法采用冰毯降温,同时输液泵控制静脉滴注冬眠肌松合剂(NS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哌替啶100mg),冬眠合剂用量和滴速根据患者体温、心率、血压、肌张力等进行调节。肛温均在8h内降至33℃~35.5℃研究表明此低温区间对脑出血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本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1~7d。对6分以上非手术治疗者维持48~72h,4~5分病情危重者维持3~7d。采用控制性复温方法逐渐减少冬眠药物剂量,调整冰毯的温度,平均每4h复温1℃。在12~16h之后将患者肛温缓慢恢复至36.5℃~37.5℃左右,在24h内停用冬眠肌松合剂。(2)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监测项目与亚低温组相同。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等方法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6.5℃~38.5℃。

1.3疗效评定2组患者均于3个月后根据GL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亚低温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30.43%),显著高于对照组(10.33%),差异有显著性(P<0.05)。

3护理措施

3.1体温和脑温的监护实施亚低温治疗首先应将室温应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50%~60%;患者体温和脑温的监测是亚低温监护的重要内容,通常两者之间差异为0.5℃,可将肛温作为脑温监测的可靠指标。注意在降温与复温的过程中,切忌使患者体温过低或过高,将肛温控制在33℃~35℃的范围比较安全,并发症较少。本组患者在实施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每15~30min巡视1次,降温速度以1.0~1.5℃/h为宜,以避免患者冻伤。

3.2循环系统监护低温治疗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在降温和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本组有4例病人在复温过程中因血管扩张,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90/60mmHg以下,给予多巴胺及补液治疗后好转。

3.3呼吸系统的护理冬眠后患者咳嗽、咳痰、吞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出。气管插管、切开患者反复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又会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治疗中应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排痰功能。严格无菌操作下吸痰,翻身拍背增加排痰效果。此外在使用肌松剂过程应防止呼吸机管道脱落引起意外。

3.4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谨防病情恶化。通过疼痛刺激反应以及患者有无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肢体活动及其他神经系统的改变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本组有1例患者在实施亚低温的早期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复查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增大,急诊血肿清除术方使患者脱离危险。

3.5低温治疗的基础护理在脑出血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护理中除了监测患者有无心律不齐、凝血障碍、寒战外,还应重点注意其枕外粗隆及骶尾、肩胛等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变化,皮肤有无出现花斑,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每2h翻身1次,骶尾部、足部使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防止压疮发生;本组23例患者无1例出现压伤。

3.6复温护理亚低温持续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7d,渡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复温一般采用控制性复温法,复温的开始就是停止降温,逐渐停用降温物,将患者置于25℃~26℃的室温中。复温应逐渐缓慢平稳进行,q4h体温升高1℃左右为宜,以免因体温回复过快而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等。整个复温过程持续约24h。复温过程中需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以防肌颤。其次要注意观察呼吸节律、频率以及瞳孔的变化等。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7)

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8例,女120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5.8±7.1)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0.0±1.2)年。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了302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其中男160例,女14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6.4)岁;病程3~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前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情观察及护理

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和呕吐等症状:①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②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③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1.2.2心理护理

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并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做到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1.2.3饮食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此外,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和虾皮等。

1.2.4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3~5次/周,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1.2.5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①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②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③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1.2.6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①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②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③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虫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戒烟限酒;④嘱咐患者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⑥嘱咐患者当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⑧定时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和教育,介绍高血压的发生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识别先兆并发症的方法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地认识到高血压用药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期让患者的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督促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⑩嘱咐患者定期复诊,低危或中危者,每1~3个月随诊1次,高危者,至少每1个月随诊1次。

1.3评价指标

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评估血压的控制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情况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干预后,83.44%的患者实现了血压控制,89.07%的患者做到服药依从性,两者分别与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前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3%),与之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1.6亿,且每年还会增加300多万,相当于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只有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品质护理服务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方式包括:①针对入院患者,首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及入院护理;②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③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饮食套餐,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规划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⑤指导并叮嘱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⑥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特定的健康宣教册子。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8)

㈠、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资料详实,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要对每一个医学概念、数据等准确无误的理解和运用,坚持唯物辨证法的立场,实是求是,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能主观意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

内容先进,要求论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医学发展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也就失去了价值。

㈡、创新性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㈢、理论性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㈣、简洁性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㈤、逻辑性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㈥、可读性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进行学术交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即文字通顺,结构清晰,所用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达了的字眼。使读者用较少的脑力和时间理解所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并留下深刻的影响。

医学论文范例欣赏:

【摘要】目的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收集xxxx9年1月—xxxx0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并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良好的护理指导对防止血压升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措施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临床资料

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以300万例的速度增长,使许多人深受其害,即我院从xxxx9年1月~xxxx0年1月共收治10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40~50岁38例,50~60岁52例,60岁以上14例,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措施,可将其危害降至最低点。现将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措施浅谈如下:

2.心理护理

2.1心理护理基本概念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护理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护理实践,发挥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注重心理护理,使之成为心身康复的增强剂。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目的都是促进康复和增进健康。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只有与躯体护理紧密地结合,才能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增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但心理护理不同于躯体护理,例如腹壁结肠造口的护理,要求护士教会病人自行处置腹壁肠造口的操作技巧(躯体护理),并对病人关心、体贴(心理护理)。

2.2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以使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3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要必须做到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还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强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责任护士的严格要求。

2.4.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2.5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3.护理措施

3.1适量运动

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但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可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有氧运动项目。坚持长期做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但患者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应注意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3.2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3.3自我管理

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应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服药后出现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并伴有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120急救中心救助。

3.4合理膳食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要做到合理的膳食,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等。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宜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其次,还要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患者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果患者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有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再次,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如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g。这量指的是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滞留。最后,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每天可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同时,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最好在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3.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如有头晕、头痛、心慌、手指发麻、心动过速等一系列症状时,应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同时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小结: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在我们护理工作中是同等重要的,家属也要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的不同心理,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指导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规律,以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申涛.防治高血压从点滴做起[j];医药与保健;xxxx5年08期;17

[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xxxx4:97~102.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55~81岁,平均68岁。小学文化22例,初中29例,高中有18例,大专及以上31例。原发性高血压分级情况:1级35例,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2级47例,3级18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55~82岁,平均71岁。小学文化23例,初中31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有24例。1级原发性高血压36例,2级30例,3级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的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①心理的干预:对于初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存在担心。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上的干预,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在入院后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的状态,让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危害性和治疗的控制效果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认知度,确保患者对治疗积极配合,增强信心战胜疾病,以减轻精神压力,让患者拥有良好心情并保持心理的平衡;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08-01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存在明显的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多发病,极大危害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时间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时间护理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时间护理理论也在不断的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利用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生活方式,血压监测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保持血压呈现正常人昼夜变化规律,以阻止或延缓靶器官的损伤,也在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对570例高血压病人引入时间护理理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研究对象57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年龄40-65岁;对照组270例,其中男190例,女80例,年龄41-66岁。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血压,病情,治疗,用药,文化程度,体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波动给予服药时间调整,健康教育时间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服药方式时间及健康教育方式护理。两组用药类别相同,都随访检测血压一年,每日的血压监测时间都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情况作比较。

1.3 护理措施

1.3.1 实验组时间护理干预措施 (1)服药方式指导:实验组根据病人血压变化节律采用最佳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15:00,22:00每日两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6:00,22: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要时间为6:00.(2)心理护理:选择以19:00-21:00时间为佳。(3)健康教育: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饮食总摄入量;控制体重,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勿急躁,焦虑,恐惧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4)随访 加强出院后的生活指导方式督促,提高病人从医的依存性,教会病人自己监测血压,增加防范心脑血管病的能力。

1.3.2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1)服药方法:给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每日两次服药时间为8:00,16:00;每日一次服药,则给药时间为8:00。(2)心里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病人入院后随时进行。

1.3.3临床血压观察指标实验期间有专人测量血压,两组患者血压测量时间均在6:00,14:00,18:00,22:00记录血压测量值并作比较,测量时固定部位,固定血压计。

1.3.4疗效判断 (1)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2)有效:血压有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小于10mmHg但以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大于40mm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指标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X平方监测

2 结果

两组病人降血压效果比较见表1

实验组显效142例,占47.33%,有效127例,占42.33%;对照组显效84例,占31.11%,有效72例,占26.77%。两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讨论

对高血压病人应用时间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的机理。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病人其研究目的在于依照血压昼夜波动的生物节律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提高病人的服药依存性和病人进行服药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高血压护理论文篇(11)

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适合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纽曼保健系统 高血压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34-01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上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可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及心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结局[1],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由美国护理学理论学家Betty Neuman提出,是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的综合的动态的开放系统,它还应用了Eertalanffy的系统理论、Selye的压力与适应理论以及Caplan三级预防理论[2,3]。本研究中,我们对高血压患者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2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为(56.3±9.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基础血压、用药等极限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与患者一起找出其所存在的压力:包括由缺乏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存在不良情绪、难以坚持长时间用药及社会和家庭所带来的压力等。②帮助患者正确的面对这些压力: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向其介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等;协助患者戒除烟酒,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建议其低脂饮食,不进食动物内脏;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保持居室内的安静防止患者血压的波动;指导患者每日自行监测血压,告知患者降血压的目的、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提高本组患者对该保健系统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患者出院半年后,复查其血压情况,并根据《护理健康教育学》评价其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总生活质量[4],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频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半年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分别为(122.4±7.8)mmHg和(77.8±7.1)mmHg,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分别为(139.5±8.3)mmHg和(91.4±6.0)mmHg,两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100例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总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5±0.3)分、(2.6±0.3)分、(1.8±0.5)分及(7.0±1.1)分;100例对照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总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5±0.4)分、(1.5±0.5)分、(1.2±0.6)分和(4.5±0.9)分,两组比较P

3 讨论

高血压若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等,此疾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此外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对该疾病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干预,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而实现控制疾病恶化、防治并发症发生的干预目的,延长患者各器官系统最适宜状态的时间。纽曼保健系统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充分认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采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护理的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控制患者血压有辅助作用,适合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国仗,刘力生.加强对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