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0 10:42:01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1)

高血压脑出血为较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本病具有高发病、高致残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高血压脑出血诱发的偏瘫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本研究选取58例本院(科)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均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科)受指派进行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共58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女比例14:15,年龄41-78岁,平均(54.28±4.73)岁;对照组男女比15:14,年龄42-79岁,平均(55.31±3.8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送入医院后依据病情予相应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宣传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性格特点并从心理上疏导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和康复训练观。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⑴肢体锻炼:在患者的身体进入康复期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的常规活动训练;⑵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发生偏瘫的性质、程度、部位以及发生偏瘫的范围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针对偏瘫肢体和肌肉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其中包括关节与肌肉训练、运动疗法、转移训练和翻身与起坐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0-6分为轻度损伤,7-22分为中度损伤,22分以上为严重损伤。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恢复能力:0-40分为重度依赖,表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人看护;41-59分为中度依赖,大部分生活行为不能自理,需专门看护;60-99为轻度依赖,部分活动需他人看护;100分为完全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情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9

22.37±7.68

12.17±7.42

对照组

29

29.64±9.04

22.94±8.68

注:与干预前相比#P

2.2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评分情况

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干预前为(29.38±10.92)分,干预后为(79.64±19.56),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瘫、痴呆和失语等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的整个康复期具有重要的作用[2-3]。由此本院(科)对选取的58例(术后)患者分组予以护理及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本研究可得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干预前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情况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可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后患者偏瘫且状态的改善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在于,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行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还可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状态[4]。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均行心理护理,通过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基本资料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仅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和康复训练观,还可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偏瘫状况。此外,本研究针对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予以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有效刺激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功能,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进而唤醒患者神经功能;患者的意识清醒后予以自主功能恢复训练,指导训练患者从简单的翻身起坐开始,逐渐过渡到站立、行走以及移动等床下训练活动;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5]。进一步分析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评分,可得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提示予以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应用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杰,杨相凤.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419-421.

[2]张宪军,慕会杰.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8-19.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2)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极高,致残率高达80%[1]以上,该病常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有关研究[2]称: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本文探究了康复训练辅助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节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2.1±1.21)岁,脑梗死13例,脑出血5例,实验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2.2±1.10)岁,脑梗死15例,脑出血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和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时,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和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压缩空气加压至0.2 MPa吸纯氧1 h,1次/d,持续治疗20~30 d。实验组运用康复训练辅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实验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在患者脑出血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10~14 d后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训练45~90 min,5 d/w,训练的强度应控制在以第 2 d不会感到疲惫为标准的范围内。具体训练活动有:迟缓期良肢位摆放;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活动:立位平衡;行走和步态训练等。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使用运动功能评定表(FM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依据[3]将疗效结果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减少91%~100%;显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低于17%。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比例、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实验所得的全部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均用例或者百分率(%)表示,用 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67%,试验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讨论

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为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痉挛、运动功能受损、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该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常规的西药和护理配合高压氧的方式,研究发现[4]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这为康复训练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康复训练是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训练方法,对于训练肢体运功功能有显著地疗效,通过反复的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收到正确的运动功能信息,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中也显示:使用康复综合疗法辅助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评分远远高于只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的患者,且治疗的总有有效率显著提高[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综合疗法辅助高压氧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评分,同时提高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奕丰,王文志,刘红梅,等.北京市和上海市抽样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8(01):5-9,13.

[2]黄素芳,黄素坤.探讨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216.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资料与方法

7年1月~8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6例男6例女6例;年龄56~85岁平均6岁。发病小时入院75例8小时入院15例7小时入院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本组入院后均予对症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平均住院8天。基本痊愈(神志清肢瘫基本恢复)8例部分恢复(言语不清或肢体肌力级)9例死亡5例

急性期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在入院后每分钟测量记录1次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给予床头抬高1°~°头偏向一侧处置时动作轻柔避免强光刺激谢绝探视。在做好一般护理不影响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可进行康复体位摆放和适量的关节运动。首先要做好良好体位的摆放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仰卧位时患者患侧肩胛下垫小枕、膝关节屈曲足部避免被褥压迫上肢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之间置硬枕或穿布鞋防止足下垂;健侧卧位时健侧在下患侧上肢下垫枕头患肩前屈9°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均伸展放于枕上患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角>9°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枕上健腿屈曲向前患侧下肢在后。在病情允许时可~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采取健侧位与平卧位交替减少患侧卧位预防患侧肢体受压受损。还要注意挛缩的预防做好按摩和被动运动。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

做好心理护理逐渐消除不良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4)

资料与方法

7年1月~8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6例男6例女6例;年龄56~85岁平均6岁。发病小时入院75例8小时入院15例7小时入院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本组入院后均予对症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平均住院8天。基本痊愈(神志清肢瘫基本恢复)8例部分恢复(言语不清或肢体肌力级)9例死亡5例

急性期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在入院后每分钟测量记录1次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给予床头抬高1°~°头偏向一侧处置时动作轻柔避免强光刺激谢绝探视。在做好一般护理不影响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可进行康复摆放和适量的关节运动。首先要做好良好的摆放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仰卧位时患者患侧肩胛下垫小枕、膝关节屈曲足部避免被褥压迫上肢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之间置硬枕或穿布鞋防止足下垂;健侧卧位时健侧在下患侧上肢下垫枕头患肩前屈9°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均伸展放于枕上患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角>9°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枕上健腿屈曲向前患侧下肢在后。在病情允许时可~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采取健侧位与平卧位交替减少患侧卧位预防患侧肢体受压受损。还要注意挛缩的预防做好按摩和被动运动。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

做好心理护理逐渐消除不良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n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b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39 cases)and control group(39 cases) by randomly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routine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The bodily movement and ADL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anxiety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ADL(Barthel index)and limb movement ability(Fugl-Meyer)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ADL and limb movement ability were still significantly higher(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Limb motor function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技术也随之得到明显提高,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1,2],但部分患者一旦运动区受损,就会增加术后发生偏瘫的几率,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较大的困难和痛苦[3-5],因此,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必须要及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恢复肢体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8]。此外,患者还会受到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影响,因而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配合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这是整个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9]。本文对脑出血患者应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进行了探讨,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7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全部患者均经MRI和头部CT检查确诊证实。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3~78岁,平均(65.2±7.32)岁,其中基底节出血16例,脑干出血12例,脑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5例,平均出血量(54.2±7.66)mL;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2~77岁,平均(62.4±6.30)岁,其中基底节出血15例,脑干出血10例,脑叶出血7例,丘脑出血7例;平均出血量(51.7±6.85)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手术时机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康复训练法 ①注意训练,患者肢体应保持在功能位,在恢复治疗中注意不要发生屈曲,患者要小心下肢不可外旋,且足下垂时要平稳不可发生内翻,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矫形支具。此外,要常给予患者变换,具体可采取侧卧位、俯卧位及仰卧位。在侧卧时,要保持健肢位于下方,患肢在上,保护好肘部及足跟等骨骼较为突出部位。②运动训练,若患者处于意识不清晰或是0肌力状态下,为保持瘫痪肢体的关节能适当锻炼,可给予被动性关节运动。具体依据患者的肌力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法,如患者处于1~2级肌力,则可行助力运动,并作肌肉静力收缩锻炼,随着锻炼的进展,可逐渐将助力减少。3级肌力患者,则可设定主动运动策略;肌力达到4级,则做抗阻锻炼。③运动锻炼顺序,在患者处于卧床期间,可顺序进行锻炼的移动,再到坐起,随后对头与躯干的锻炼,再练习坐位锻炼的平衡能力,在坐起锻炼时,要小心避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在下床活动时,可顺序进行站立及扶拐锻炼。对于4级肌力的患者,则可在斜板床的辅助下,进行卧位到站位的转换锻炼,并积极对健侧进行主动性训练,有助于恢复肌力,为将来的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1.2.2 实施护理干预 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瘫痪,造成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甚至无法自理,这种严重落差给患者带来沉重打击,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出现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与紧张等。严重情况会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因此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护理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程度、年龄及性别等,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耐心开导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并努力参与到康复锻炼当中来,在护理中要积极预防如褥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深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帮助患者建立正确摆放肢体的习惯,并做好相应阶段的日常生活功能锻炼。此外要注意健康宣教,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包括脑出血的具体出血部位,并详细讲解病因及其可能对患者自身带来的危害,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并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在整个护理中要注意饮食调节等。

1.3 相关评价方法

肢体运动能力可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评定。评定时间为治疗前、治疗4周以及治疗12周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ADL)评定可采用Barthel指数,同样评定时间为治疗4周以及12周后。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定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将自评量表设定为20项,每一项4级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

采取康复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与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间的SA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于术后康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最为明显[(37.66±5.45)分vs(46.37±6.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2,P

3 讨论

对于中老年患者,脑出血是常见多发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较长,且术后易发生偏瘫,致残率极高[10-12],导致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其康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研究中,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据大量的相关性研究证实,脑出血患者在术后的前3个月时间,是最佳恢复期[13,14],因此在这个时期给予康复训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改善肢体运动能力,促进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据相关康复理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中,其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可塑性,可以重新得以恢复[15,16]。因此给予康复训练,采取正确科学的运动模式,可帮助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增加康复几率[17,18]。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积极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在肌力的锻炼中,注意对健肢的有效锻炼,通过其抗阻力性锻炼,进一步形成联合性反射,从而促使患肢相关无力肌肉群进行功能性收缩,此外,在训练中注意被动性运动与主动性运动的配合和转换,积极锻炼患者自身的各个脏器从而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19,20],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后,与常规护理相比,焦虑评分显著降低,且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功能均显著升高,差异显著。此外,结果表明,在康复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如自理更衣、个人卫生等,将康复积极融入到生活实际当中,使得患者更易于锻炼,增强自信心。

总之,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锻炼恢复中鼓励患者,帮助其提高主观能动性,可使康复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减轻焦虑,提高其肢体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红,刘旭,郑仲乾,等.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81-1682.

[2] 邓风清,欧阳素琴,苏意心,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6): 1-3.

[3] 周璐,吕素景,孙倩,等.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4):94-95.

[4] 翁丽娟,张明亮,陈爱玲.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8): 62-63.

[5] 纪裕伟,杨晓飞,傅国利,等. 简易CT定位下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9(16):56-57.

[6] 唐雪芬. 高血压脑出血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7):1243-1244.

[7] 邵艳,曾艳,杨霞,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6-67.

[8] 刘兰琴. 高血压脑出血内窥镜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 55-56.

[9] 郑爽,孙玉.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1,17(6):474-475.

[10] 费学芬,沈建红,钱旭萍. 时间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50-1051.

[11] 汪文英,王银娥,徐云侠,等. 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82-983.

[12] 盘丽华.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 微创医学,2012,7(1):93-94.

[13] 崔淑霞.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2例急性期急救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81-83.

[14] 王洪亮,谢永胜,马传青,等. 围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80-81.

[15] 王玉玲. Orem自护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83-84.

[16] 张桂珍,陈小平. 3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手术后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3,11(6):1567-1568.

[17] 陈光学,吴丽君,林勇. 家属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2011,32(23):3113-3115.

[18] 敬云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2,6(11):27-28.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92

我科近年来加强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7年2月~2008年8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2例,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9例,混合型卒中4例。

判断标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序。具体方法是:患者端坐,按照自己的饮水习惯饮温水30ml,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1级:能顺利1次咽下;2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无呛咳或时间延长至5秒以上;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咽下困难。

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30分钟/次,1次/日,5次/周,共进行4周。训练方法包括直接、间接方法。

直接方法包括:①有食吞咽时体位调整,对于吞咽启动延迟,食团误吸气管者,采用屈颈头前倾。对于患侧食团滞留,可使头转向吞咽功能差的一侧时屈颈以提高声门闭合功能。②特殊吞咽手法。声门上吞咽:对于有误吸者,在吞咽前及吞咽时关闭声门,可改善喉闭合,以保护气道。

间接方法包括:①舌运动训练:对口腔滞留患者进行舌运动训练。做舌的主动水平后缩,侧方运动,抬高舌背,卷舌运动;用压舌板给予阻力,使舌的主动水平后缩,侧方运动。②增强吞咽反射能力的训练:对吞咽反射弱,口咽腔滞留者进行,方法有用冰块刺激上腭基部;舌控制法:将舌放置在中切牙间进行吞咽;空吞咽训练:吸气时闭口,呼气时开口伸舌呈爆破状;增加咽刺激,增加食物黏度、酸度,增加视觉刺激。③咽喉运动训练:对咽部食团滞留多或误吸者进行,方法包括嘱患者反复发声门闭塞音或努力发元音“a”5次。④空吞咽训练:在每次吞咽训练结束前均应做空吞咽动作数次。使患者从上述功能基础训练过渡到复杂吞咽模式。

结 果

4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29例治愈,1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5.2%。

护理措施

吞咽训练前制订详细的护理康复计划,可以有效保证训练的实施,减轻患者恐惧感,配合康复训练工作的进行。①康复前首先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按不同程度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②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高,日常伴有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吞咽障碍时,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所以心理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目前多主张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康复训练与护理应尽可能早期进行,一般在发病10 天后开始,系统地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卒中预防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卒中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卒中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卒中的严重性,提高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发病因素,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知道卒中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卒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卒中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卒中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卒中的危险因素有:①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②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③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④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卒中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先兆或前驱症状,应及时治疗。⑥吸烟与酗酒。⑦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⑧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卒中无关。⑨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卒中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卒中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卒中发病率低于男性。

脑卒中是高血压的重要合并症之一,超过6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3%~5%,且与动脉血压水平呈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积极的降压治疗可明显减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经降压治疗将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到满意水平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有可能降低至与无脑卒中病史患者同等水平。为此,新指南主张将既往有脑血管病史患者的血压降低至140/90mmHg以下甚至更低。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7)

近些年来,伴随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率的逐年逐年增加,临床也逐步加大了对其的重视与治疗。而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因常规血压升高使得其普遍存在细小脑小动脉坏死与变性情况,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夹层动脉瘤或微动脉瘤。这时,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就有可能造成血管劈裂出血,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另外该病症还会导致患者偏瘫,极大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故我院针对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情况,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其早期肢体康复锻炼,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0例,女40例,年龄均在40~77岁间,平均年龄为(53.2±4.2)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且意识清醒,可自主表达自身情况,存在一定精神或语言功能障碍,且出血在24h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伴有全身慢性疾病者与病情逐渐加重者排除在外。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60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被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发展情况,合理控制患者血压,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入院健康宣教,给予患者用药护理与基础护理,针对患者心理情况给予其对应心理疏导等;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为:(1)指导患者养成正确卧位。①侧卧时,引导患者保持躯体正面同床面的垂直,并将软垫放于患者背部与患侧肢下面,以减少患者疼痛感;②平卧时,可引导患者头倾于一侧,于患侧肩关节下垫上软枕,适当抬高肩部,而手指、腕部与肘部等关节则尽量伸直,以减少误吸情况的出现[1];同时,为避免髋关节外旋,也需在患侧髋关节处垫上软枕;(2)指导患者展开偏瘫肢体功能练习;①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正常后,护士就可积极引导患者展开早期肢体功能练习,并具体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制定锻炼计划,控制锻炼时间。如早上起床,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进行髋部摆动,后期则进行躯体移动,以缓解因长期卧床而引导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情况;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展开肢体伸张与肌肉收缩练习;②针对是偏瘫侧下肢虽有一定运动功能但无法行走的患者,可积极引导其展开迈步行走、负重与下肢短时间站立等练习;而对存在移动困难者,则要求患者在护士的帮助下坚持展开床上与轮椅两者间的移动练习,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③对长期卧床偏瘫患者,为有效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不仅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还需教会患者翻身、躯体旋转与起坐等办法,并经常训练,让患者能自行完成。

1.3观察指标

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有效判定,总分为4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2]。同时,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了一定恢复,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

3.讨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而言,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不仅可促进患者大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突出得到活化,进而重组大脑功能;而且还能相对提升该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感,使之生理机能免于逐渐衰退。另外,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展开,还能促进患者患侧血液的良好循环,并发挥出神经营养功能,从而有效避免患侧皮肤、骨骼与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3]。故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均结合自身情况,被给予了早期肢体功能练习,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甲组,而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乙组也显著高于甲组。可见,针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给予其血压控制、心理疏导与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具体结合患者情况,指导其展开早期肢体功能功能,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8)

高血压脑出血是近年来次年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多发生于50-70岁之间,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也逐渐出现年轻化倾向,所以年青人患高血压者也可并发脑出血[1]。脑出血一旦起病,如没有及时的医护救治,将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我院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的救治效果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对象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累计收治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8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47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在3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干预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4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个血压、降颅压、止血抗炎等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 出上述基础及常规护理外,进行如下护理干预:①一般情况评估:接诊护理按照《神经内科护理评估表》对患者给予护理检查和系统评估。主要检查:瞳孔、四肢肌力、失语情况、意识状态和一般生命体征等情况。②心理护理:多数脑出血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和失语等症状,护理人员因耐心与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和预后的情况,并结合治疗成功的案例来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情绪保持稳定的接受治疗。③饮食指导:嘱患者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为主,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碘丰富的食物,因为碘可瓦解动脉壁上胆固醇的沉积,较少动脉硬化的发生。每日限定动物脂肪摄入、忌吃生冷食物。④排便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排便习惯应给与纠正和指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不方便起身的患者排便困难者可以进行便盆暗示等条件反射,对于便秘的患者,可以给与开塞露纳肛,同时嘱患者避免排便时用力屏气。⑤康复护理:早期采取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确康复护理实践中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时机、效果最佳的康复训练选择、康复内容及康复持续时间等,视患者基本情况按照上肢功能训练口面部功能训练坐起平衡训练站起、坐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强化分离动作训练步行训练的方案依次逐步展开[2],同时在训练中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因及时通知医生及同时调整训练的内容。

1.3 判断标准

1.3.1 干预两组患者救治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分为好转、恶化、死亡。治愈: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恶化: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生命体征不稳的情况;死亡:心跳呼吸停止。

1.3.2 干预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满分为100分,评分>60分基本完成,60-41分需要帮助,40-20分要较多帮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好转率达到95%,观察组为50%,干预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急性期患者因为发病急骤,对自身突然的失语、肢体瘫痪等功能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因此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良的情绪反应[3]。入院后我院护理人员从心理、饮食、排便和康复训练等方面工作,使护患的关系拉近,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为整个的疾病的医护救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好转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由此可见,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经济费用、提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护理人员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9)

脑出血的治疗依赖于早期临床诊断,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发病类型,然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型治疗,并根据不同的脑出血类型选择合适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目前诊断脑出血主要通过物理检测方法,如CT检查、MRl检查,然后根据临床医生的鉴别诊断对脑出血进行分型。

根据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抗凝药物性脑出血和血管畸形造成的脑出血。而根据不同的颅内发病部位可分为:丘脑、小脑、脑干、枕叶、额叶、颞顶叶、基底节区。根据血肿形成部位的不同,其中基底节又可分为尾状核头型、壳核外侧、壳核内侧型、混合型。壳核外侧型的血肿位于内外囊之间;壳核内侧型的血肿位于内囊前肢、膝部和尾状核头部,混合型的血肿位于内囊内外。由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所以一定要把影像学的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诊断,从而为治疗提供正确合适的方式。

2 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康复治疗进行得越早获得的治疗效果越好,病程超过一年以上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效果较差。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进行康复治疗,一般脑出血7天左右,发病后3个月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目前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保持抗痉挛、变换、肢体被动运动、床上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功能训练(ADL训练)、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心理康复治疗等。

2.1 基础护理。脑出血患者病后的肢体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在前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肢体活动程度进行合适到位的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一般包括帮助病人做好的口腔、脸部、四肢、皮肤和头发的护理工作、床铺的清洁、室内通风和光线的调节等。

2.2 肢体功能位的保持。脑出血患者一般具有典型的痉挛姿势,主要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手指屈曲;下肢外旋、髋关节伸直、足下重内翻。所以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正确,使其处于肢体功能位置,抗痉挛主要分侧卧位和仰卧位,侧卧位又可分为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患侧侧卧位时,用枕头枕着头部、背部垫枕头,使躯干稍后仰。患肩要避免被压,患肘伸展,前臂旋后,手自然地呈背屈位。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置身体上或稍后方,健腿屈曲置于前面的枕头上。采用侧侧卧位时同样用枕头支撑头部并不使头部向后扭转,躯干成垂直姿势,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枕头上;患侧髋、膝屈伸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枕头上,脚不要悬空。采用仰卧位时,头上枕枕头,不要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屈伸稍外展,前壁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的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患腿外旋。通常采用患侧侧卧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厌而减少痉挛,而且健手能自由活动,但是采用健侧侧卧位可以防止患侧肩关节受压损伤。

2.3 变换。因为三种不同的卧式各有优势,患侧侧卧位可以强化患侧伸肌并抗痉挛,健侧侧卧位可以强化患侧屈肌并防止患侧肩关节受压损坏,仰卧位可强化伸肌,不管变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强力达到平衡,而且不断变换可以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2.4 肢体被动——主动运动。当患者肢体肌力尚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和关节的被动运动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恢复的作用,被动运动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瘫痪肢体,活动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循序渐进,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易超过90°,肢体顺序由上到下,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进行屈伸、旋前、旋后、内收、外展等运动,以屈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的组织,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2.5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ADL训练)。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ADL训练,包括穿衣服、进餐、入厕、洗浴、刷牙、梳头、拧毛巾等,每次训练45min,1-2次/天,每周训练5天,连续治疗一个月。

2.6 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根据失语类型进行看、说、读的康复训练,首先进行面部按摩和喉按摩,面部按摩包括叩齿、搅舌、鼓腮、吹气等,1小时/天,进行语言训练前先进行3分钟的言语肌放松练习和喉部按摩。然后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用鼻吸气,逐渐增加呼气时间,然后做发声的动作练习。

2.7 心理康复治疗,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与患者家人沟通,使其了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知识,然后与患者家人一起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康复环境,心理康复治疗要根据患者早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使患者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通过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消极悲观的情绪,达到顺利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

3 讨论

脑出血是在脑部血管硬化变性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脑实质血管破裂引起,脑部出血灶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脑移位、脑疝等。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偏瘫、失语、痴呆、甚至死亡。脑出血是破坏力最大的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急性脑出血发病急骤,恢复慢且容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故必须及早康复治疗,以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的目的。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61-01

急性脑出血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自发性脑出血和损伤性脑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主要是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而损伤性脑出血主要是见于意外事故、外伤、车祸等[1-2]。本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了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经过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之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脑出血患者全部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1.5岁。原发性脑室内出血者44例,其中硬膜下血肿20例,硬膜外血肿24例。自发性脑出血56例,其中基底核出血10例,皮层下出血24例,丘脑出血12例,损伤性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

1.2 方法

在手术和西药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控制血压(速尿、卡托普利等)、抗感染(抗生素)及抗应急性溃疡(甲氰咪胍、奥美拉唑等),术后静脉点滴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或复方麝香注射液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宜早期置鼻饲管,给予鼻饲饮食和本院协定方补阳还五汤(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地龙、桃仁、红花)加减。基本方药川芎、赤芍、当归尾、桃仁、红花、牛膝、地龙、三七粉(冲服)、丹参等。水煎两次,取汁400 ml兑匀,分两次服用。神昏、吞咽困难者鼻饲,连续30 d。随证加减:神昏加菖蒲、郁金;神昏、高热、血压高者加安宫牛黄丸(可鼻饲),视病情口服1丸;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加泽泻、车前子;痰延涌盛者加胆南星、竹沥;便秘不通者加大黄(后下),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瘀证明显加水蛭。

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内容包括:(1)急性期的康复训练,进行床上功能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即抗痉挛的摆放。有仰卧位及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和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的侧卧位,被动运动,改变,肢体按摩,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2)根据病情进行坐位训练,床上训练,站立训练,垫上训练,步行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进食、穿衣、梳头、刷牙等。(3)平衡训练,包括给予针灸治疗,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4)肌力训练。康复训练每日训练两次,30 min/次,针灸1次/d,20~30 min/次。

2 结果

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经过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之后,痊愈50例(50%),显著进步21例(21%),进步21例(21%),无效8例(8%),有效率为92%。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脑出血“血液溢于脉外”,则为“离经之血”,而“离经之血”为“血”。活血化瘀中药水蛭、丹参制剂具有促进脑内血肿吸收,降低脑水肿,防止脑出血加重及再出血等作用。中医治病强调辩证论治,“有其证,则用其药”。因此,应用治血化瘀方药治疗脑出血符合中医基本理论[3]。

急性脑出血患者一般在发病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如精神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后遗症和并发症,严重地危害到了患者的生活健康质量。单药物治疗能够恢复微循环,改善脑水肿,降低血液私度,救治那些处于坏死灶周围的缺血受损功能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急性脑出血疾病的发展,局部增加脑组织的血液流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药物治疗是无法有效恢复全部的功能方面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防治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让急性脑出血患者在短时间内逐步康复,慢慢地恢复行走,实现脑部血液循环[4-6]。

本组资料表明,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经过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之后,有效率为92%,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许多文献表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患者有效率为70%~80%。因此,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出血对于提高脑出血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文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24):112-115.

[2]李蓉,邹立新.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5):176-180.

[3]吴晓峰,李玉峰,刘俊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155-158.

[4]李晓峰,海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7):156-159.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11)

颅脑外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导致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高压氧是治疗颅脑外伤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如何通过护理在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74例实施高压氧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通过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23-74)岁,平均(41.84±7.92)岁;受伤时间10d-3个月,平均(1.02±0.37)个月;其中昏迷3例;治疗时间(7-44)d,平均(15.93±3.85)d。观察组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24-72)岁,平均(42.06±8.11)岁;受伤时间10d-3个月,平均(1.16±0.40)个月;其中昏迷4例;治疗时间(6-46)d,平均(15.75±3.92)d。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语言障碍,并有头疼、头晕、恶心等不适;既往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7d或非手术治疗颅内出血得到控制以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并指导患者掌握治疗的配合要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平稳的度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早期协助患者将瘫痪肢体摆放于功能位;要求患者注意变换,对于不能翻身的患者每2h为其进行一次辅助翻身。

1.3 观察指标 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BI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

2 结 果

2.1 FMA评分 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提高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MBI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提高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颅脑损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可发生变形和坏死,一般的药物治疗多不能取得离校的效果。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氧分压,促进氧弥散,改善神经组织的缺氧状态;高压氧可以促进脑血管进行收缩,减少其血液流量,通过降低血管的通透性达到减轻脑水肿的目的,从而有效终止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高压氧对于毛细血管再生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建立侧枝循环,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

早期康复是建立在大脑具有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基础上的,在适宜的条件下脑组织的部分神经元可以进行再生,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这种再生和重组。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能力与其运动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3],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颅脑外伤多发生突然,患者受伤后突然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多会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并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4]。通过按摩、推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感觉刺激,并通过关节运动刺激患者的本体感觉功能,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一方面促进瘫痪肌肉功能恢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关节挛缩以及肌肉萎缩的发生[5]。

本研究中经过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的FMA和MB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而且观察组患者提高更为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对高压氧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应当作为此种患者的常规护理内容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丽茹,葛环.护理干预在早期康复训练与高压氧治疗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6,13(4):256-257.

[2] 方琴.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的康复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9):2703-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