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影视鉴赏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4 00:24:16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篇(1)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因为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容易忽略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楚。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示人物的感情,而采用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

(1)做好心理准备。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娱乐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节。如果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出发,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明,心理也更为紧张,在视听信息的获取上表现得更积极,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出现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考、分析、联想和判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2](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准备。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3)把握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观众在鉴赏影片时必须对影片进行分解,再以分解为基础对影片进行综合,即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观影经验及相关影视知识,合理地整合分解的过程和结果。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

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鉴赏。二是形式鉴赏。(1)内容鉴赏可以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及影视风格进行,其中,宏观角度通常与文学息息相关,主要考察作品的社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内涵。首先,用文学方式对主要用故事情节作为其叙事和抒情框架的影视作品进行鉴赏时,要紧紧围绕人物的活动和事件,把握该事件是如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感情的。其次,结合情节及人物安排了解作品的主题及创作者的创作思想。然而,作品创作者由于审美视角、创作心态及创作手法的多元化,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主题指向往往也带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类影视作品的鉴赏中,既要从情节和人物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对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体会,以把握住作品复杂而丰富思想内涵。[3](2)形式鉴赏可以从听觉元素、视觉元素和综合元素的角度进行鉴赏。听觉元素的鉴赏特指对声音,即语言、音效和音乐的鉴赏,合理巧妙的音效能够突出作品中的造型表意。视觉元素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包含镜头、服装、道具、化妆、特技和场景等元素。综合元素的鉴赏主要包括艺术和科技、形式和内容以及各部门间智慧的融合。

影视鉴赏论文篇(2)

影视艺术教育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美育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强调和凸显,影视鉴赏课程也逐渐走进了大学课堂。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民生学院自2011年起面向全院师生开设了影视教育课程,这其中包括了影视鉴赏、微电影欣赏、影视欣赏与心理健康等多门影视通识教育课程。由于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特点和影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特点,使得影视鉴赏类公选课在我院学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欢迎,产生了良好而较大的反响。但是当前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存在着看片积极、听课消极,学生欣赏趣味与老师大相径庭,课时少、影片观摩数量与质量满足不了学生的观影需求,教师指导学生能力急需加强、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为切实实现本门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改变影视鉴赏课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影视鉴赏课在教育观念上整体比较陈旧,应当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实际,在突出素质教育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

对于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因此观看电影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接受和认知,通过接收和认知,提升自身的鉴赏感知。高等院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既不是无用的,也不是要培养出艺术家来,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发艺术创造力,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影视鉴赏课教学应当主动承担起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层次,使其具备应对高品位艺术性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教学活动把那些沉湎于娱乐性影视作品的大学生引领到正常的审美情趣中来,自觉地进行理性的观赏和思索,多一些文化关照,多一些有文化价值的审美愉悦。通过观赏影片,增加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展现多彩的生活图景,让艺术作品的艺术感召力转化为人文精神的源泉。

(二)创建特色教学内容,完善影视鉴赏课程的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应容纳丰富和适当的教学材料。创建特色教学内容,丰富、完善影视鉴赏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影视鉴赏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必由之路。

1.注重经典作品和影视发展史的点线结合,彰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影视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从诞生至今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通过电影史和经典电影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电影艺术的认识,既要拓展影视发展史与影视作品鉴赏的比较研究,将影视鉴赏放在正在进行的影视发展“现在时”中进行学习、评鉴,又要侧重研究时代潮流与文化发展,将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影视艺术放在其生长孕育的大环境中,更能比照出其思想特色和艺术成就。

2. 兼顾经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艺术与通俗、公益与商业等作品,彰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气息。电影的艺术和技术处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中,因此关注电影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分析当下的电影现象、鉴赏最新的电影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联系学生实际,吸纳学生资源,师生共建特色教学内容;

将学生“自拍自演、自拍自导”的作品引入课堂,既贴近了学生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又使课堂妙趣横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高效高容量的网络教学平台。

影视鉴赏课如果离开现代教育的支撑,就会变得单薄、没有生机。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使教学内容丰富、有序。

(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影视鉴赏能力的获得和提高需要建立在鉴赏大量优秀作品的基础之上,学期初,即可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多看作品,有目的性的选择影片欣赏。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外拓宽学习途径。通过电影社团、微电影社团以及学生普遍运用的qq群、论坛、空间、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搭建观影的平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之外更进一步的感受影视作品的影视魅力和人文关怀。

在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采取横纵向比较法、讨论法、观摩鉴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启发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把影视学习和鉴赏同文化批评相结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尝试写作影视评论,尝试进行剧本制作、场景布置、现场表演、画面拍摄、后期剪辑等过程,让学生把学来的电影知识、电影语言、对美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有机会用实践来检验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表演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设计个性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供学生选择,实现教学考核的多角度、多方位。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看事物不能只看一面,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当如此,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衡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既考虑学生的考试情况,也要兼顾学生在课上、课下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如: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及课下自主学习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影视评论的整体写作能力;团队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不能再将期末提交一份影视评论作为唯一的考核方法,因为它既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也不能将影视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

其实,要真正讲好这门课,真正发挥影视教育通识课程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我们就必须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聂芳,关于影视鉴赏教学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

影视鉴赏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7-02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电视融汇了诸如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摄影以及声、光、点、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成为综合能力极强,表现能力极为丰富和生动、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形式。而影视鉴赏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它从大学生喜爱的影视艺术着手,以影视精品的鉴赏为脉络,渗透了影视的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由浅人深、从点到面地欣赏、读解、品味、评析影视佳作,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我校所开设的影视鉴赏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职业素养及综合人文能力。

1996年7月,国家教委以教体字5号文件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包括理工科大学在内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都要开设“大学影视鉴赏”选修课。我校作为专科院校,大力贯彻国家教委的号召,从2000年开始,优先为开设影视鉴赏课的老师提供多媒体教室,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能力训练。影视鉴赏课对通过影视文化的解读开拓学生视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化的精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当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因素。影视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无奇不有,场景可以光怪陆离,故事情节可以惊险曲折,只要给它一个理由,只要可以做出来,就是有价值的。影视艺术丰富的表现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大学生通过影视鉴赏课,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头脑,激发创造的灵感,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虽然如此,但是影视鉴赏课毕竟是选修课程,面对的只能是学生中的一部分人群,即使面对选课的学生,也存在者学时少(32学时)的问题。如何让这样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更好地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我们尝试搭建课外的学习、互动平台,不但可以让选课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进来,构建更为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依托学生社团,学以致用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鸡西大学社团自2000年创建以来,活跃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在自己组织、自发开展各种活动中,锻炼了各项能力,提高了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从创建以来,已经开展了8届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既是社团成员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对他们的过去成果的总结,积极的奖励可以让社团中的每一名成员更乐于参与其中。选修影视鉴赏的学生大多都是对文学艺术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任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各种社团之中,特别是电影社团、心泉文学社、梧桐雨戏剧社。影视鉴赏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学生想说没有时间去说,还有些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表达,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体会、想法诉诸笔端,可以把学生在影视鉴赏课上的心得、鉴赏文章、感悟推荐给文学社、戏剧社,定期展览,有些得到师生好评的文章,还推荐到校外发表。还有些学生,他们不善于写,但他们善于表演,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模仿经典影片中的经典片段,或者稍加改变,在戏剧社、电影社中的活动中表演,并且让那些掌声雷动的表演在学校的晚会中亮相。电影社团除了定期开展自己社团内的活动外,还每周给全校师生放映国内外的经典影片,让学生不再在留恋于录像厅、网吧,不再只关注言情片、恐怖片和神鬼片,在学校的电影院和同学一起安静地欣赏经典大片,2个小时不算长,但心灵随着彼得·帕克、伊安·马康纳、哈瑞·塔斯克尔、杰克、阿甘等人诗意地栖居着。

二、建立互动平台,畅所欲言

我们喜欢立竿见影,有时候还有点迫不及待。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不愿意等待的时代,是一个渴望交流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流也变了样子,很少有人会闲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纸和笔也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愿意去等十天、二十天甚至一个月从遥远的家乡、朋友那里来的信。而随着信息技术一起成长的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是新鲜事物的倡导者,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愿意使用新的交流工具:QQ群、论坛、空间、博客、微博……他们不缺少对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蒂姆·伯顿的认识,他们缺少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基于此,影视鉴赏课的任课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建立可以和学生互动的QQ群,在群中让学生讨论,有些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却很经典,可以将这些辑录下来,让后来者来品读。任课教师可以把自己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文章在空间、博客、微博上发表,可以让学生来评论。以社团为依托,建立互动平台,这些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希望可以产生滚雪球一样的力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益于全校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创立和谐的学习环境。

当然解决高校影视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仅靠公选课和课外的平台的建设还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鼓励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与影视相关的活动,如影评、论坛、主题电影周、DV大赛等活动,并且与团委联合,将这些活动常态化。总之,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重视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影视鉴赏活动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慧玲,对素质教育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10,(9).

[3]孙丽琴,理工院校开设影视艺术鉴赏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

影视鉴赏论文篇(4)

(一)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

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由于个人生活经历有限,对文学作品背景又缺乏了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他们的“期待视野”就变得非常狭小,阅读活动能够唤起的自身储备也相对有限,对作品的解读往往只限于文字,以及文字派生出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形象,而对作品更深的思考和鉴赏则难以完成。可见,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是阻碍其有效鉴赏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此拓宽他们的期待视野,提高其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倡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真实的社会中感受世界、认知世界,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这需要高等院校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获得能力,并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同时,大学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通过校外兼职或外出旅游等方式增加人生阅历。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背景,或者利用情景化教学方法,在特定情景中,启发学生感悟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增加人生阅历。

(二)增加学生的文学底蕴

要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增加文学底蕴,让学生在鉴赏大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表述、图像描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鉴赏。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学底蕴,也是增加学生人生经历的又一途径,对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有极大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文学底蕴。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相关背景,深入分析作品内涵。

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文学作品鉴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学生的人生经历和阅历不同,阅读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对文学作品鉴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代现象学美学大师茵伽尔顿提出了未定点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只能提出种种图式化景象,这种图式中有许多未定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挥想象并加以补充,使之具体化。对茵伽尔顿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只是作者描绘图像的工具,塑造的情景和图像是不可控、未定的。不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想象构造的不同图像决定了鉴赏角度、鉴赏结果不同。进一步说,正是因为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看法,即学生将文学作品鉴赏中的未定点不断放大。因此,在大学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达到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标。

(一)鉴赏目标不一致性

根据实践调查研究,在传统大学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程中,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时趋于统一化。简单地说,教师试图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统一鉴赏,使学生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不够准确。未定点理论表明,可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未定点,会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不同看法,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决定了其对文学作品鉴赏目标的不一致性。因此,在大学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正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进而得到不同的鉴赏结果。例如,在鉴赏《项链》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能对学生的鉴赏角度做出硬性要求,而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文学底蕴形成期待视野,进而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鉴赏。部分学生可能会看到路瓦裁夫人一夜风光之后的辛酸生活,并对之产生同情,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愤恨;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看到路瓦裁夫人朋友背后的故事,他们认为这个朋友早已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却因为贪恋财富而将事情真相隐瞒。出现这两种不同看法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此时,教师不应对学生的鉴赏做出简单评判,而应结合学生的人生阅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之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尊重不同学生的鉴赏结果,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发挥主体性。

(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鉴赏文学作品离不开交流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鉴赏结果进行提炼和升华。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鉴赏大学语文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积极交流和讨论。首先,交流与讨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尊重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其次,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能够在聆听他人看法的过程中将自己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与他人进行对比,进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总的来说,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能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交流过程中调节自己的鉴赏角度,使学生更好地将文学作品中的未定点进行具体化,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运用情景化教学法

影视鉴赏论文篇(5)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所有其他艺术的优势,作为近代科技的产物,它同时也是各种科技力量的综合,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艺术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对影片《两只老虎》的观摩赏析,展现出人对动物和谐生活的破坏,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极为感人。又如电影《活着》中男主人公的一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以小见大,体现了中国人坚忍的性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对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除了要明确大学影视艺术鉴赏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搞好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看懂”影视都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涵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三、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影视艺术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影视艺术课程是视听艺术课程,要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影视艺术的魅力,光听教师讲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听、记、看、议、写,听即上课认真听讲,记即做好课堂笔记,看即观看优秀影视作品,议即组织讨论影视作品,写即用学过的影视知识来写影评。

我们通过这五字教学法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全过程,这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设置的编排是符合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比较符合受教者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也确保了这门课有理论而又不失之空谈,有体系而又不失之枯燥,有观摩而又不失之放任,使学生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因而,教学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证。

总体来说,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背景;既要按相关领域培养,又要注意尽可能按学科规律安排课程。课程内容既要有先进性,又不要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使之适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首先,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影视艺术教育选修课,但在课时的设置上不统一,应增加影视艺术鉴赏课课时,完善教学内容,整合学生能得到的知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其次,根据现在国内普遍的教学情况,理论性的影视欣赏课应该增加必要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是兴趣,所以有必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逐渐增强学生的兴趣。

最后,影视艺术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需要其他课程配合,它需要特殊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依赖于听觉效果,因此教室要配有多媒体设备。

(三)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4.寓教于乐,是上好影视艺术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作为艺术教育课程接受主体的学生,他们在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很自然地会对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情趣。作为施教者,在把握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的同时,还要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的鉴赏活动,去窥探美的世界,接受美的熏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影视作品中体会和学习场景人物所展示的具有美学价值的服装、手势、语言、人物个性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其他形式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对影视艺术知识的了解和优秀创作范例的审美解读,使受教者对影视作品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影视艺术审美的方法有所掌握,并对影视观摩中的心理活动、知识储备和融合着诸多审美心理要素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所有培养,把握电影多元化的欣赏方法,即学会怎样去“看”电影,并从中获得教益。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探索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敏.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1(3).

影视鉴赏论文篇(6)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影视鉴赏论文篇(7)

本课程标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制定的。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影视欣赏是一门全校范围的公共选修课。现在的大学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读碟一代”,他们是在影视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具有较丰富的观赏实践经验,但是缺乏影视艺术的常识和修养。同时,影视作品中不乏主题积极、制作精良、寓教于乐的优秀之作,但也有部分过分渲染封建文化、贵族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主题消极、水平低劣、脱离现实或扭曲历史、混淆视听的垃圾作品,会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培养人格完整、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通过对中外影视名著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影视评论的基本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并通过对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独立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注:以上安排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六、课程实施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理论讲授与原著欣赏、讨论相结合;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DVD光驱。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实践能力为导向,考核形式为开放式,教师指定某部影视作品,要求学生独立鉴赏影片并写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思想深度的评论文章。

参考文献:

[1]影视欣赏.

影视鉴赏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195-01

对于军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利用影视鉴赏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影视不仅是一门易于接受、具有影响的大众艺术,而且是一门集娱乐趣味和思想知识的综合艺术,从陶冶情操和传播知识中体现“寓教于乐”的价值。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电影产业的繁荣以及人民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影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且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形态。面对当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影视市场,无论从影视作为消费产品的经济角度出发,还是从影视作为媒介载体的传播角度来看,又或者从其是艺术作品的艺术角度而言,影视作品都需要我们采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对待和甄别,这就需要我们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和审美鉴别能力。影视鉴赏是培养媒介素养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影视鉴赏是包括欣赏与品鉴在内的影视活动,其目的是获得艺术享受与心灵启迪,提高艺术素养,开阔心灵世界”。[1]影视鉴赏对于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军人具有一定的作用,文章先论述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可行性,然后分析影视鉴赏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一、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可行性

首先,影視是集娱乐和教育为一身的综合艺术。影视作品既可以通过画面和声音来提供感官刺激和视听愉悦,进而丰富学员们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传递一定的知识和思想。喜剧电影可以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放松和情感体验。例如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让观众在笑的同时也得到一些道理:人必须有信念,必须为自己喜欢的事去奋斗和坚持,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励志的电影可以令我们主动学习主人公优秀的精神品质,例如电影《焦裕禄》向我们展示了党员同志的形象和风采,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其次,与传统的说教形式相比,影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其独特的故事和曲折的情节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兴趣的情况下来传授知识和道理可以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而这正是影视作品的一大优势。对于较单调的课本学习和课程教育来说,影视作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引人深思的悬念伏笔无疑更能够激起学习的好感和兴趣,同时能够给人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而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认和生活经验。

最后,影视艺术巨大社会影响力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又有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2]。影视可以说是一门利弊并存的艺术,在带给我们快乐和知识的同时可能隐形地向观众输入了一些不良的思想,例如血腥、暴力、残忍、吸毒等等。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影像包括了现实的生活百态或者人类的七情六欲、善与恶等等。为了避免影视带给我们的危害以及西方不良文化的输入,影视传播和欣赏的过程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和理智,更需要我们辩证地接受和吸收。综上所述,影视鉴赏对于普通受众尤其是军校生来说就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影视鉴赏对于军校生来说具有审美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欣赏和解读优秀的红色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等,可以提高学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使得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学员的政治意识;也能够使得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情怀,进而培养和促使学员能够以严格的要求进行训练和学习,自觉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影视鉴赏可以提高军人的媒介素养和审美品位,从而提高军人在新世纪的综合素质,树立军人良好的形象。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影视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心灵和思维,而有针对性的影视鉴赏既可以避免影视艺术中不良思想对军校学员的危害,又能够积极引导他们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思想采取正确处理和面对的态度,从而发挥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同时,影视作品也是时代生活和当今文化的浓缩和反映,影视鉴赏可以帮助学员很好地认识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趋势,从而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三、结语

影视鉴赏在军校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影视教育既能够提高军校学员的影视素养和审美能力,又能够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然而,如何在军校思想教育中发挥影视鉴赏的优势,那么作品的选取、教授者的引导、影视鉴赏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也是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影视鉴赏论文篇(9)

一、影视艺术鉴赏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当代,影视艺术如同布帛蔬粟一样,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影视艺术以其较强的艺术包容性和表达力,向人们展示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历史生活到现实生活、从自然景色到人文景观各种各样的画面、人物、场景和事件。这种展示,向观众提供的是生动逼真、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以及与视觉形象相配合的听觉形象,可以让观众获得清晰而强烈的观赏效果。因此,影视艺术具有能够帮助观众认识客观世界,具有树立典型,用真善美去教育观众的作用,具有以艺术形象使观众过的精神上愉悦与满足,借以陶冶情操的审美作用,还具有给观众感情上的激动与快乐,休养身心、调剂生活节奏的娱乐功能。

影视艺术鉴赏在培养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影视艺术教育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的空间。“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鉴赏主体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要求观众在欣赏活动中积极调动情感,尤其需要想象、联想甚至幻觉等心理能力的发挥,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视听信息中进一步读解作品更丰富的内涵,通过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乃至象征和隐喻的理解,去破译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主动参与和理性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有助于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影视艺术还是当今世界最富魅力的综合艺术,它融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等艺术精华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又由于电化手段的日益简约化和便捷性,以及其教育成本的合理,使得影视教育借重电化媒体的长处也日益明显。这无疑决定了影视鉴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必然联姻。在这种背景与趋势之下,我们必须要关注这样一个新的教育课题,即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教学

就如鲁迅先生预言的那样:“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成为这样的。”影视艺术因其多元综合的特点,所以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能力培养,突破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把影视作品多层次、有步骤地引入课堂,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显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加深其人文素养,从而达到观看影视作品——形成感性积累——增进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的教育目的。

1.要从教材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入手,感受影视的超文本魅力(观看——感受——积累)

所谓“欣赏”是指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对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加之欣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因而能从电影、电视艺术的各个层面,对一部影视片进行更深入的读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欣赏”,受到美的感染,在心理上得到愉悦。这就说明了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定的感受和积累,则“欣赏”与能力提高等等目标就无异于一纸空谈。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就成了实际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问题。

我们研究问题都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材和影视作品的结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们对与教材相关的影视作品的理解与我们对教材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其间形成的异同则很可能形成学生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力与经验素材积累,从而引发其对影视文学塑造与深化功能的再认识。

通过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并与教材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们更加勤于和善于思考了,同时他们经常可以在阅读或写作中化用一些他们接触过的一些影视文学的手法,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们材料积累与感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益。

2.要从进一步提高影视鉴赏力角度出发,分析经典影视作品(鉴赏——深入——影评)

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积累与铺垫,所以在第二个教学阶段,引入的影视作品都超出教材的范围。在这一层次的影视活动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超越形象思维,不仅停留于画面的表层意义,充分发挥其想像力与联想力,去挖掘画面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去领悟编导演的艺术匠心。在这一点上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勇于独立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任何好的影视艺术作品都是有其不易被发觉的隐性结构或称未知结构的,而能否发现理解这个隐性结构是标志着一个欣赏者欣赏水平的高低。比如,一位同学看了电影《老井》后说:“这片子是说一个村子里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搭进了好几条人命才打出了一口井。”这至多只能算是“看过”,还说不上是“看懂”;而另一位同学说:“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老井村几代人,尤其是旺泉的故事,但它是通过一个村子、一个人的命运,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为了争取生存而顽强斗争的精神。”那么这位同学就是会“鉴赏”电影的人。

影视艺术是以声画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制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内容的。影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融汇在影视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整体中。因此,批评家必须通过影视艺术鉴赏,充分地感知艺术形象,完整地把握声画表现的艺术形象,这是影视批评的起点和基础。影视批评只有建立在影视艺术鉴赏的基础上,才能挖掘出影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才能充分揭示出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丰富性,才有可能对影视作品做出准确、恰如其分,而不是随意的评价。所以,在影视艺术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以自己的鉴赏实践作为立论的依据,从感情到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影视鉴赏论文篇(10)

鉴于影视广告欣赏作为一门赏析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欣赏到的知识应用于自身的设计、生活当中。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按影视广告欣赏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必须的课程知识,具备一定的鉴赏、推理、分析能力。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利用动画技术甚至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进行备课,教师讲授、视频演示、师生探讨、社会调研、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授课地点多变,不只在教室,还可以到市场、公共场所、电视台、展览会等多个与影视广告相关的场所进行现场授课;教材及教学文件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遴选,选择与学生专业、生活息息相关的影视广告进行授课;而在学生自学的环节中,完成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或交叉的内容的学习,并扩充相应的知识量。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围绕具有范例性、规范化、针对性、启发性的影视广告案例进行讲解,遵循从通俗广告到时尚广告、简易广告到象征广告、直观广告到抽象广告的教学方式,把教材内容的各个知识点融入到鉴赏实例中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对于药品广告欣赏,在教学中就侧重强调该类广告的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对于汽车类广告欣赏,在教学中就侧重强调该类广告的时尚型、尊贵型、安全性。实践表明,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个人鉴赏、分析能力的培养。影视广告欣赏大纲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掌握基本的广告鉴赏、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是人们对艺术作品的鉴别、欣赏的能力。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回味能力等,在鉴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要在鉴赏中着力培养。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师生互动(互问)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例如在化妆品广告作品的赏析中,要求学生对宝洁、欧莱雅等几个产品的广告进行分析比较,把广告的优劣一一抽取出来。通过对学生鉴赏、分析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形成独立分析、独立设计的习惯。构思、制作、实施和运行能力的实践。

在这个环节,我们通过要求学生书写广告案例与分析项目来完成构思、制作、实施和运行这四个阶段。首先要求学生针对实际案例,分析广告实际背景和要求进行客户需求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广告设计制作流程与方法,在案例书写中,进行学科专业分析;要求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对比分析资料、图片文字合成、项目提案等;最后,要求学生进行影视广告作品的优化等。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安排不同产品广告的案例进行分析、设计,时而也进行分组来完成,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各个小组同步进行广告案例的赏析、分析、抽案,当课程结束时,每个小组也完成了系统的分析、实施、运行。实践证明,学生的案例化、系统化教学,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影视广告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按照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为精髓,以案例鉴赏、分析能力为目标进行的授课新模式。本文探讨了影视广告欣赏课程的一些教学改革案例。实践证明,该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的鉴赏、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作者:唐姊茜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影视鉴赏论文篇(11)

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是时展的需要,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文化素质教育,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重视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它类似于国外所提倡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懂专业和会操作的“职业人”,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不仅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给予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历史及文化的理解鉴赏能力、对伦理价值的鉴别与判断能力的训练,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能力结构。

文学鉴赏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哲、史、法、经、理、工、农、医等非中文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程不是让人将思绪只停留在文学本身,文学只是藉由透视人生的材料或路径,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生状态、心灵状态的透视,对人生真相、人生哲理的窥破与领会,以及借助文学评论实现对人生哲学的本原与终极问题的探讨才是目的。文学鉴赏课程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讲授文学鉴赏的知识,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解析文学经典作品,能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文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境界得到提升。

文学鉴赏课程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目的,是因为以“整体的人”作为表现中心的丰富而经典的文学作品揭示了人类的一系列“秘密”:个体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与追求,本真生活状态、原生态生活的追求与抒写,个体生存意义的哲理探求,个体人格的独立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坚守,远离现实政治、道德伦常的个体唯美自由生活的追求与表达,社会、民族独立的呐喊和呼声,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或弘扬,当代现实社会痼疾的针砭,人类情感的揭示和抒发,宇宙奥秘的探求和追问等等。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它不仅是影响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实现文学社会作用的桥梁。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高度重视读者的鉴赏和理解作用,认为文学作品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成果,并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才能获得现实的存在和生命。接受美学的这些看法,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为鉴赏研究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作为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大学生如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呢?

1、研读史论,奠定基础。这里的“史”主要指文学史,“论”主要指文学理论。文学鉴赏要进入较高的层次,必须研究一般的文学理论,了解文学发展简史,包括对各种文学体裁的美学特征和发展历程的熟悉和了解。如果离开鉴赏理论的正确引导和文学史的相关比较,离开各种文学体裁鉴赏知识的指导,文学鉴赏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同志曾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完整的文学鉴赏活动,总要走完从感性到理性的全过程。如果鉴赏主体不具备良好的史论修养,便难以将直觉到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上的深层认识。

2、深入生活,增加阅历。“阅历”一词含有“阅”和“历”两层意思,前者指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后者指作者的亲身经历。文学作品的鉴赏,都是基于鉴赏主体对社会对人生的把握。古语云:“诗穷而后工”〔2〕、“文章憎命达” 〔3〕。文学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文学鉴赏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生活。鉴赏主体要丰富自己的“阅历”,必须沉入到生活中去。鉴赏主体观察社会和人生,善于将他人的生活、外在的社会生活内化为自己的生活、内心的生活,才能在鉴赏作品时真正地体味“人生”。鉴赏主体总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

3、泛读博览,丰富知识。文学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掌握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文学鉴赏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知识广博精深的人,文学鉴赏力也会有较高的水平。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就必须广泛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

4、细读名作,反复品鉴。独具慧眼的鉴赏力,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培养起来的,它建立在多读、精读古今名作的基础之上。刘勰就曾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文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4〕的观点。认真研究古今名作,探讨它们的各种手法,吸取它们的成功经验,对提高文学鉴赏力是大有助益的。

5、探求方法,多元解读。文学本身是文学,又不完全是文学,它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风俗种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因此,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就不能再像中学时那样采取单一的方法和视角,而应采取一种开放性的方法去研究,这种开放性的解读方法可称之为多元方法。的确,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多层次性、多类型性,我们有必要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解读。比如,鲁迅、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识,那么最好用文化的视角进行剖析;沈从文这样的作家,他的作品民俗色彩很浓,我们就可以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解读作品呢?从理论上讲,解读作品的方法是数不胜数、难以穷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不断进步,会涌现出许多解读作品的新方法。我们以为,在目前阶段使用最多的解读方法主要有语篇学方法、文章学方法、文本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历史学方法、文化学、民俗学、美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宗教学方法、文献学方法、考据学方法、评点方法、印象式方法、诠释方法、原型批评方法等。这种种高层次的解读对大学师生的知识构成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