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6:51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传统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一个好老师不是给学生“鱼”,而是给学生“渔”。而授之以“渔”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新的理念,还要有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有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我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天地。教师要用手中的扇子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煽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用于创新,形式多样,使学生每节课都感到如清泉注入般的清新和鲜活,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是教育成果的体现。懂得教育思想,是教师从业的修养。明确教学目的,是教师工作的方向。热爱教育对象,是教师奉献的精神。讲究教学方法,是教师敬业的智慧。

一、趣味字词法

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把生字词抄写几遍甚至几十遍,然后,通过默写使学生达到学会的目的。然而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把形成结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这不仅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久而久之,还会扼杀学生的智慧、个性和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只被动接受掌握知识,不思考、不诘问、不批判的习惯。即使得了高分,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教学字词时,应充分利用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引略议法

目前的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都分精读和略读。怎样精读,怎样略读呢?

“引”用于精读课文。第一,阅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重点文段师生共同分析研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明确主旨。第三,诱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写作的技能技巧,自然而然地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如讲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思路,使同学们明白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突出特色:结构精巧,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的整体思路为:(1)开篇点题,奠定全篇抒情线索;(2)宕开一笔,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为下文赞美其精神作铺垫;(3)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绘出白杨树的外形及神韵;(4)借物咏人,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5)引进比较,呼应篇首,深化主题。

“议”用于略读课文。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师生互动等方式,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办法是师生共同编制试题,把课内阅读转换成课外阅读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阅读教学五步法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展现自己创新思维的真实纪录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反复试验,在精引略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五步阅读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达标反馈、归纳小结。

(1)“自主学习”是教师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及有关参考书进行自学并提出问题。

(2)“合作探究”是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以求拓展思维,丰富知识。探究的内容有:①解疑释惑,明确重点,突破难点;②比较阅读,拓宽知识;③设计板书,整体把握;④仿写练习,掌握技巧。

(3)“师生互动”是小组反馈信息,提出问题,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在这一环节,教师起主导和点拨作用。

(4)“达标反馈”是同桌或前后桌自愿结合互相测试。老师也可进行提问、临时小测验、智力竞赛等,目的是对重点、难点强化训练,巩固知识,以求反馈信息,查缺补漏。

(5)“归纳小结”是根据课型,或师生共同进行,或由学生分小组探究进行,对课文主旨、写法、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进行高度概括,以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是探究和小结。这是两步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他环节老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灵活确定。

四、“五三阅读教学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以开发学生的才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教学目标,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的过程,注重把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于课程目标之中,课堂立足合作探究、师生互动、链接生活,采取丰富多彩、风格遇异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课堂上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经过潜心钻研、不断求新。

1.三看

看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看作品写作背景,看文本注释。这一步是预习阶段,为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做好充分的准备。此环节注意给学生提示,并在课堂上留时间,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三思

思作者写作思路,思主题结构,思课后练习。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我感悟,在反复阅读中发现问题。

以上“三看”和“三思”属于学法指导。

3.三关

过重点字词关,过诵读关,过难点疑点关。这一步的难点是对阅读难点、疑点标准的把握,一方面,要体现教师引导的机敏和灵活;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最好对同类文章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诵读。

4.三会

会字词,会理解,会迁移。这一步是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启动学生的智慧,只在必要时给予点拨。

5.三到

结构分析到,规律总结到,拓展延伸到。主要任务是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问题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归纳知识要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习题训练,使前几步的成果得以强化。

在这一部分中,结构分析可以师生共同进行,不作为重点。规律总结一定要认真进行,对此,教学方法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合作探究对课文进行小结;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篇目适合第二种。

小结的内容是:层次、重点、主旨(道理)、写法、作者感情等。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2)

下面我就谈谈“四环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羚羊木雕〉为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内涵;2.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圈点勾画和批注的阅读方法,品味语言,分析人物;3. 联系实际,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内涵。难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 安排学生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2.课前预习课文,完成教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3.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设置问题,自主预习”是我校构建“四环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的首要条件。几年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化;一类是绝对化。为此,我校结合具体的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以“预习、展示、反馈”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字、词、句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与理解。

教学过程(即课堂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导语:一曲〈让爱住我家〉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可家有时也会有起伏的波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的家庭,看看一只羚羊木雕到底荡起了怎样的情感涟漪。

二、检查预习

1.扫清字音字形障碍。(指名学生在小黑板上演示);2.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涉及到的人物;3.分角色朗读1-16自然段,“我”和爸爸妈妈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明确:矛盾的焦点是“是否想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原因:父母心目中,只有羚羊木雕的贵重价值,没有女儿的感情世界,所以他们坚持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我”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友情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所以“我”不同意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小结:文章在展示家庭矛盾冲突的同时,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请同学们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研读课文,感受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我”、“爸爸”、“妈妈”、“万芳”的语句,做圈点批注,进行揣摩、品味,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示例: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形象。如,“万芳……”“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木雕还我……”这几句话都没有讲完,把被逼无奈的“我”那种难于启齿向朋友反悔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表现了“我”诚实守信的特点。

小结: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特征的不同,才会导致他们在处理羚羊木雕事件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当同学们读到描写这些人物的语句时,在情感上已产生了共鸣,甚至想成为其中一员。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我们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也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办法,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2. 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呢?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3)

一、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一切交互作用与影响。它坚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科学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它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改变了以往被动式学习模式;它主张在设定情境中互动交流,相互影响与作用,改变了以往不活跃的课堂氛围;它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使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培养求知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勇于探索知识的精神,突显每个学生的特点与性格,展现学生自身的天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行为的社会性

通过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情况下,能充分展现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性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完全流露,加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合群性及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

品格。

3.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的师生互动还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还可形成对未知事物的积极态度,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4.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开展发现与探索教学,通过教师启发性设疑,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讨论,锻炼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在必要时再适时点拨,让学生积极体验独立探索活动的成功喜悦。这不仅充分地展现和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培养了自信心,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课堂教学既是艺术也是科学。在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与教学效果呢?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有效互动式课堂教学,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

流,能够使语文课堂充分活跃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引申出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习需求与愿望,学生通过感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表达等形式来体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在师生互动教学的组织中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包括问答式、讨论式、竞赛式、游戏式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通过互动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让“教”与“学”真正互动起来,在角色平等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促进生生互动,激发积极思维

如:在教授一些课文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任务与要求进行分解,让不同的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工协作,进行实际演练,然后分别展示,效果非常好。

3.构建人机互动,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毕竟有限,所以,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精选教学内容,在网上全程做好导学与助学工作,增强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全面学习,增加学习的完整性与深度,使得语文的广度和精度都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师生互动为核心,以生生互动为重点,以人机互动为驱动,重视角色平等、教与学的和谐,强调教学资源的充分配置,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谐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4)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倡导"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事在必行。

语文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学科,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40分钟内真正学有所得,并获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应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入手,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能学会的让学生自学,学生学不会的教师引导点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师生共同认定目标

即确定一节课师生共同探究完成的学习任务,目标的制定意在明确本节课应该学会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提示学生本节课要学会什么,怎么去学,学习内容更清楚更明了,是站在学生角度来审视学习内容,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学习目标的确立,解决了学生盲目阅读、不会阅读的弊端,明确了读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二、指导自学方法

确定了学习目标,明确了所学内容,就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学生之间也存有差异,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学习,逐渐提高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以往我们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没有章法可循,渐渐养成被动听课的习惯,教师一旦放手,学生就乱了阵脚。课堂上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指导,从单元导读、自学提示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提示学生图文对照、勾画句子、写批注、概括小标题等,教师的提示引导、问题的抛出应照顾文章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着手解决重点内容。此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习提示引领下,学生开始自主学习,边读边感悟课文内容,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尤其关注中差生的学情,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此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注意发现各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明确下一步汇报交流的重点。先自主学习新知识,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当问题无法在组内解决时,在全班讨论交流时提出来。

四、交流引领提升

在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此过程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验;既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提高品读、感悟、表达、运用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探究重点问题,全班学生参与交流,认真倾听,起到学生帮学生的作用,此过程是整节课的重点环节,在围绕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把所有自学中的问题都展现出来,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或全班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读悟结合,共同品析重点语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最后在有感情朗读中升华文章主题。这样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强化语感训练,学会读写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第一课时可在此环节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训练。

五、自测反馈

一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紧扣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练习内容当堂进行检查。因为班级教学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检测内容应有层次性形式要多样,以基础练习为主,注意习题的层次和梯度。互测练习既是巩固,又是反馈,要能发现问题,尢其是学困生要重点帮扶,以完成学习目标。要注意语文学习特点,检测内容可以是背诵,小练笔等知识与能力兼顾。

六、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交流、评议,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堂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确定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不仅从目标的实现、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来确定教学模式的取舍。而一旦确定了何种教学模式,就必然关系到教与学的优劣成败。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同化与异化。通过同化和内化吸收新信息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适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是多种教学模式的集合。从教师自身来讲,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所赋予的任务。一般得心应手地运用几个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5)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过多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讲解,在平时也过多侧重自身该如何讲,没有考虑学生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所以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一切语文课程活动的中心,切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并且在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涉及评价方式等语文教学环节中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彻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例如,在讲解《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可以使学生切实了解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事迹及其做出的重大贡献。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就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积极探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詹天佑的刻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爱国精神,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詹天佑相关的具体影片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平时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而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问题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所谓的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文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就有关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就具体的手段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合理设置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着这些问题来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为了确保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来创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龙的传人》的时候,为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来为学生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龙吗?与龙有关的成语、诗句和神话有哪些呢?(2)为什么我们被称作是龙的传人?接着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这篇文章来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于“龙”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搭建说话平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91-01

现在很多老师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多是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教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这种学生主体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的尊重很重要,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执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教师还应相信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和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的否定,而是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2、善于倾听。学会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是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提高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会说、正确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听每个人的讲话,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并且提倡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在倾听中思考综合的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3、激发、鼓励。在教学中,教学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它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三、分组学习,促使主动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担任一定地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历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授之以渔,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教自己学。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7)

随着高中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在新的课程标准和要求之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个方面转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形成课堂之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地探索更加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采用多种教学途径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材在内容上相对较为陈旧,内容的设置形式也稍显单板,教材大多以知识点、文体等形式组合成为学习单元,这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着不利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组织不能是简单知识的罗列,而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结合教学经验,实现创造性地、科学地运用教材,使自身成为教材的研究者,组织学生开展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的摘录和应用,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凡人凡语”等创作活动,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文学名著的习读,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选定一些课本之外的优秀的散文诗歌等,带领学生在课堂之上进行品评鉴赏,帮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句子等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在完成舒婷的《致橡树》的教学任务后,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习《这也是一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科学延伸教学触角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比如描写自然美景的《荷塘月色》《囚绿记》等,作家运用精巧的构思、隽永的文笔勾勒出祖国的秀丽风景,美丽的自然风光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是比较普遍的,学生之所以无法受到感染,是因为没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现实建立起联系,仔细观察自然,经常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这样才能与作家产生共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还需要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高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至更大的领域内,在校园、家庭、社会中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增加学生的文学阅读量,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家庭中设置读书角,购置一些世界名著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综合反映,是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的能力体现,自学能力的高低对于课堂之上语文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所以教师要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策略不断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意识地从安排自学任务向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学方向和任务转变,此时老师限定好自学的大体方向,做好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前自学。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探讨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8)

教师或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或从复习旧知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储备,在适当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学生具有对事物进行探究的意向时揭示出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必须是能指向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的具有相当开放度的问题,必须便于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观点。研究主题可以来自于学生的提问,也可以来自于教师的问题,更提倡师生共同协商形成。《望月》教学伊始,教者出示课件—一夜幕降临,在舒缓清幽的乐曲声中,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引导学生入境说话:“望着这轮明月,你想说些什么呢?”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知识储备后.教师揭示研究主题:“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那么丰富多彩,文中的‘我’、小外甥和众多诗人望月时又有什么感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望月》,来研究一下‘我’、小外甥和众多诗人望月时的感受。”

二、独立研究。形成个人假设

研究的主体是学生.要想使学生有所得,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潜心自主地独立地进行探究,有所感悟,形成个人独特的假设。这是开展研究性课堂学习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如有可能,则应体现学习的选择性,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阅读。《望月》课堂教学时,在学生明确研究主题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我’、小外甥和众多诗人望月时的感受。有体会处写上体会。”紧接着,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你最喜欢谁眼中的月亮.你就好好地去研究一下他眼中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试着把感受读出来。”

三、研究探究,获取运用知识

这一环节的教学策略是:相机导读.驭繁就简;以读带研,主动建构。“相机导读”是指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处理研究的板块;“驭繁就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求知的需要和研究的兴趣,突出重点和难点。切忌面面俱到;“以读带研,主动建构”要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基础,让学生在一步深入一步的研读中创造性地建构自己对研究主题的判断与理解。在这一阶段,我们不能忘记语文学科的根本点——学习语言,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在听说读写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时,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大组讨论:“请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的研究成果。谈谈你研究的是谁眼中的月亮,他的感受是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力争读出你的感受。”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继续导读。学生理解不到位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在品词析句中加深理解,争取达到“以读见悟”。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9)

对于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家庭教育跟不上的孩子,这些孩子习惯比较差。面对这样的生源,老师们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可是结果是用老师的话说:“生字天天教,天天写,天天错。”对于这些孩子怎么教,在学习了洋思、杜郎口、潍坊等地的课堂教学经验后,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的教学改革,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提出“先学后教,教学互导”模式。推行中老师们不接受、不放心。他们说“领着学都学不会,让他们自己学,更学不会”。为此,学校让教导处深入各年级段、备课组,了解老师中的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寻找放手自学的成功案例。学校利用集会、教研时间向大家推荐,利用搜集到的老师们的经验,让广大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潜力,为课改的成功打下基础。

二、模式有效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一)先学后教要解决的问题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减少课堂中无效的劳动,代之以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机过程,教师注意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契机。

(二)“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步骤

为求课堂高效,我们探索建立学习小组,将班级的行政小组改为学习小组,按学生对学习掌握的难易程度进行编组,组长可以按周按月进行轮换。在课堂中学习小组肩负五项功能,即小组检查,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小组竞争,小组帮扶。让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合理分流,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我们提出“五五二”的检测指标,即每堂课小组发言不少于5人次;学生到台前说话不少于五次,学生在小组内汇报交流不少于2人次。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2.检查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3.集体研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模式推进中落实“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4.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第一步,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第二步,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第三步,集体研讨,本组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内容的内化。第五步,反馈矫正,巩固所学。

(三)“先学后教,教学互导”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离开课堂,一切的教学质量将成为空谈,抓住课堂,就是抓住教学前行的命脉。我们立足课堂,在课外下功夫,着力教师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把握,着力校本研修:(1)课堂做到三要:教师每堂课都要有一块黑板,每堂课要亲近一个差生,每堂课要有预习案、随堂检测案;(2)备课做到四讨:讨论课时教学目标;讨论教学重难点;讨论课前预习案;④讨论课中随堂检测案。(3)每周开展一研,每周上研讨课并组织评课,针对以上四点进行探讨摸索,这样真正变好教为好学,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科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发展的标准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0)

虽然当下很多人已经把“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喊得山响,但更多的一线教师仍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特别是面对目前各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究竟该作什么样的选择?面对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我们究竟该有什么样的作为?本文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粗浅思考。

一、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讨论、学习借鉴及其构建,可以说是从未停止。就以本轮国家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为例,我们就看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郭思乐的生本课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轰轰烈烈的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东庐模式……

事实上,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我国更是有许多传承着优良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从教学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导学法”、“诵读法”、“质疑法”、“情境法”……从不同方面诠释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并且,随着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的过程都会有一大批的践行者和追随者,借鉴、学习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是很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为何没有好的收益

“我按照×××教学模式教学,怎么没有什么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的确,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逐步渗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虽关注了教学模式(方法)的建立,但缺乏对教学模式很好的理解和研究,不十分清楚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意图,习惯不加思考地继承别人的方法或作风,甚至盲目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教学模式表面上繁荣,但没有带来教学上的效益。这里面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中国地域辽阔,教学条件、教师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对于不同地域的许多一线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他们渴望学习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又常常苦于不知道自己借鉴教学模式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主导思想是什么?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等等都知之甚少,这样一来,学习他人的教学模式就成了走形式、贴标签。如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下比较热,可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教学模式的真正立意,而把它演化成了习题案,甚至是一课三案(课前、课上、课后),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违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初衷。据我了解有一些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渴望建立适合自己本土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劳动有个性化色彩,这对于他们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道壁垒,靠个人的力量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更困难。从教学本义上来讲,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特别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甚至有些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发展并不平衡,在对一些教学模式的借鉴和接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邯郸学步”等不良现象。

三、一线教师要着力构建校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虽然教学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但是,不管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如何变化,也不管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因素和学习倾向,有些过程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并且,所有的别人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只能是借鉴,不能机械模仿,更不能全盘复制。一线教师要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中来思考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作这样一些思考: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如何弥补?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有什么影响?…………

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为例,它的基本模型是:拓展延伸,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自主研读,激疑生疑,深读启思,精读领悟,初读感知。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采用好探究模式,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自已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重新定位,同时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并非适合于所有课文及所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采用。对于一些知识性的说明文章、抒情性的诗歌或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的课文,这一模式不一定适用。即便是适合采用这一模式学习的课文,对于年龄较小的中、低年级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也只能逐步培养、逐步展开。同时,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进行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接受式学习”信息传递快的优势,将没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和和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59-01

前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平稳开展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发展与改革进行一番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种种偏离语文的现象。第一,目前阅读教学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这一看似为“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实则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学改革中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其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解读过于浅显和程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缺乏整体的、到位的认识;第三,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备,无论是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引导,还是古诗词的分析、汉字的讲解等各个内容,课程的设计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特点,这导致学生在内容含义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由于积累的语文知识有限,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仅仅限于对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并没有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体系,培养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基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精彩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文阅读上,我们的教学可以在限定时间,让学生反复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同时我们的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语文课程课文的阅读,如丰富检查检查学生是不是读熟了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试读、采取分段、分角色进行课堂阅读等,而在阅读中提高让学生先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感受课文所反映什么感情,从而在课堂课文阅读中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师生的双向交流,同时还需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可以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利的避免教师费时低效的分析和讲解,通过交流讨论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能够有提出自身看法、见解的几乎,使得课程的学习更能够涵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2,3,4]。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展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5]:

1.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老师在讲解中需要更多注意语法、逻辑、修辞等相应学科的方法、技巧的借鉴,努力使自己的讲解更符合语言结构规律。同时还要在讲解中使用学生用语、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用语,创造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的语言环境,使自己的讲解:“深入人心”。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向教学模式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更为的活跃。

3.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投入,需要以“教”带“学”,通过从课堂教学方式的主动求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更高效和丰富。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改革效果也不够明显,这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语文学习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常丽艳.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 才智, 2013, 28: 165.

[2]宋艳敏.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3 (6): 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