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6:39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1)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职称政策优势,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是职称工作者进行职称评定工作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非公有制企业专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稳定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做好职称评审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作用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对于稳定和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成长以及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技术的社会氛围,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1.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作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对企业有着吸引、稳定、激励和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的作用。首先,职称评审过程是对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的过程。一方面,企业能够通过职称评审选拔并发展一批高素质人才,从而壮大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职称评审能够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接受再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从而起到了促进企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其次,职称评审工作在具备资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对企业人才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再次,由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岗位数额的限制,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进取,互相竞争,增强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中提出外语水平要求,有助于企业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趋势。

2.对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的作用。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业绩等综合实力的反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则是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社会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是衡量专业技术人员事业成就和社会价值的标志。

二、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现状

1.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凡是与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受户口所在地限制,均可通过相关渠道申报评审职称和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

2.申报渠道不断畅通。在专业技术、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考试等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单位人员一视同仁,实行统一评审程序、统一评审组织、统一职称证书。同时把非国有单位职称评聘纳入正常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围,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提供最简便、最高效的服务。

3.评价办法不断创新。在评价手段上不断探索适合非公有制职称评定新路子,评价办法由单一的“评审”发展到“以考代评”、“考评结合”等多种形式,体现以业绩能力为导向的评价办法,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4.职称结构及分布渐趋合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年轻人比重较大,取得职称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广纳人才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现在各类人才的学历及职称,基本上呈由低到高逐步递增的梯次结构。

三、非公有制企业职称评审存在的不足

1.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着重引进轻管理、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不能把职称改革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挫伤了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缺乏职称管理人员。大部分民营企业无相对固定的职称管理人员,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政策、申报渠道、评价标准缺乏了解,职称申报呈无序化状态。

3.职称评审条件过于简单,缺乏量化指标和弹性条件。现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中“重学历、重资历、轻能力”现象依旧存在,严重制约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4.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的弊端。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一经获得,终身享有,使得一些人在获得职称专业技术资格后失去了进取心,学术方面停滞不前、得过且过。

四、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完善措施

1.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体系,规范非公企业的职称评定。一是要统一申报范围、申报程序、申报渠道。为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提供便利,并采取动态管理模式,随时申报,定期评审,统一发证。凡符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均可直接到人事部门申报参评,也可由所在单位统一申报。二是要制定适合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审标准。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业绩突出的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建议取消外语、计算机及论文要求。在制定标准时,要坚持重实际操作能力,秉持侧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的评审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资历,把参评对象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把实地考核、现场答辩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让他们有参评的机会,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2.加大职称评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政策。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职改政策的宣传,提高民营企业对职称评定工作的认识。主动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发放服务联系卡,建立企业联系走访制度,并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将职称评审工作安排、评审程序和方法、政策规定、申报条件要求、各类申报过程的具体要求出来,以便他们按时、按质做好职称申报工作。同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力资源进行职称业务培训,以利于职称政策的贯彻落实。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2)

2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2.1施工技术更新慢

科学是时代进步的推动力量,而技术是科学的展现手段,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只有采用最前沿的施工技术,才能跟随时代的潮流,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就水利工程的施工现状来看,我国水利企业显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国水利企业内部设备更新极慢,一些企业很多年来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化设备,有的企业工程不多,资金不足,设备就会长期放置,没人理会,这种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如果设备不及时维护和保养,老化程度更加严重,甚至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当然,施工企业内部竞争压力小,导致员工怠慢而不重视设备维护,也是导致设备老化程度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2.2施工技术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是促进施工技术先进化的源动力。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技术,企业内部没有相关的激励措施,工作人员就没有热情学习先进技术,并把它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现在自身体系存在的弊端,并加以改进,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企业仍然维持现在的经营状态,那么施工技术就无法提升,我国施工水平就会原地踏步,毫无进展。

2.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趋向于精英化。然而,由于水利施工单位内部竞争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没有积极性,更是缺乏掌握水利工程先进技术的学习热情。这是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施工企业是直接反映先进技术的单位,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人才,而不是在企业内部混日子的工作人员,必须为企业纳入高级的专业技术员学习先进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企业内部员工趋向于老龄化,企业必须注入新鲜血液来提高企业施工技术和施工效率。

3水利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3.1引进先进设备和施工技术

作为技术性的企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引入先进的设备,提高企业内部机械化水平,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它的施工技术。此外,企业必须细致地分析每个施工项目各自的特点,再针对其特点进行深入探究,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而言之,先进的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3.2完善施工技术体系

先进设备的运用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但是为确保企业的先进性,仅仅更新设备依然是不够的。施工企业必须更新自身陈旧的经营管理模式,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热情。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企业可以与各大高效合作,引入高级知识分子,增加科研氛围,保证企业随时有足够的高级技术人员;2)企业可以与技术培训学校合作,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员工具有操作先进设备的能力;3)因地制宜,根据各个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给予详尽的解决措施,例如,重要项目应当给予多一点的经费支持,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性、科学性,并为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3.3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

现代社会中,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竞争就是企业员工之间整体素质的竞争。针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依然落后的局面,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制定一套完善的招聘人才措施,引进年轻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使企业内部充满竞争,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快企业内部知识的更新速度;其次,培训老员工,他们虽然知识陈旧,但是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给年轻人一定的指导。将精通理论的年轻员工与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员工紧密结合起来,施工企业就有了高级施工人员的保证。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进程;会计人员能力;培养措施

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过程中,会计人员能力培养工作受到广泛重视,这就需要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利用良好的工作方式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保证可以提升其发展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内涵

在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化工作较为重要。会计信息化也就是在应用计算机电算化方式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转变会计信息技术,逐渐优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逐渐增强其发展效果。同时,会计信息化融合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会计基础力量,在实际应用期间,可以应用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能够积极发挥出会计信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优势,高度集合了数字化与多元化信息系统,凸显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同时,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期间,会计人员应用此类技术,可以有效获取相关信息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加工与传输,在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凸显出集中化的特点。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与控制决策较为良好,提高信息数据的实时性,并且,将其建立在开放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这样,就可以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其自动化效果,在会计信息高度共享的情况下,使会计人员可以及时获取各类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逐渐提高其发展有效性。

二、会计信息化问题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其会计信息范围较小,主要因为会计人员无法积极应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难以对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例如: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与监督部门不能更好的联系,导致在实际工作期间,难以构建出完善的会计工作体系,无法提高其发展效率。

(二)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期间,还存在开放性强的现象,难以提高其发展效率。主要因为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不成熟,难以为会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无法实现高度自动化与信息资源共享,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同时,在会计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有效提高信息空间的多元化发展效率。

(三)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期间,还存在智能化程度低的现象,难以增强其发展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会计信息化发展期间,部分会计人员忽视信息化智能程度,难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其发展效率。

(四)在企业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部分招聘人员不能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难以严格要求其招聘标准,无法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化需求招聘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其次,在招聘人才之后,相关管理部门不能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无法全面掌握各类会计信息技术,无法根据相关要求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以增强其发展效果。最后,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期间,部分工作人员不能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无法科学设置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案,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不能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将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培养企业会计人员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性

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较为重要,主要因为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提高其发展效率,增强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不断优化企业的会计工作发展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效果,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效率。

(二)企业在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逐渐加强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根据企业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需求与特点的分析,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提升其发展质量。同时,在企业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将会计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增强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力,逐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在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时候,可以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养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会计人员全面认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率。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心,进而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四)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企业的发展体系。同时,企业在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期间,能够逐渐优化企业的会计工作体系,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效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五)企业在培养会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人才工作能力,增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进而优化企业的会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有所提升,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四、企业会计信息化特点

在我国各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具有范围广特点。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工作联系到一起,保证可以融合会计核算工作体系、会计监督工作体系、会计预测工作体系与会计决策工作体系,并根据会计信息化管理流程与管理特点等,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实际发展期间,能够构建出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渐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效率。

(二)具有开放性特点。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会计信息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主要因为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处理自动化效率,增强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效果。在此期间,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搜集各类会计信息,并且利用完善的工作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企业内部机构与外部部门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获取会计信息化数据信息。同时,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宽会计数据处理空间,逐渐优化会计信息体系,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使其可以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具有高智能性特点。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人员在实际发展期间,具有较高的智能性特点,主要因为会计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分析会计信息数据的应用有效性,进而做出智能化的运行模型,提高其发展效率。

五、会计人员能力培养措施

在会计信息化进程期间,人才培养工作较为重要,因此,在企业实际发展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逐渐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的过程中,要严格制定招聘要求,相关应聘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拥有较多的工作经验,进而提升其发展效率。其次,在聘入会计人员的时候,要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会计信息化技术知识、数据处理技能与内部审查管理方式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提升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最后,在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工作要求,逐渐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企业管理部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保证能够增强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效果。如图所示,企业管理人员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分为几个模块。首先,培养会计工作人员的洞察力、决策力与执行力,这样,才能增强其职业操作能力。其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培养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其可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极学习各类信息技术知识,进而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最后,要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培训,使其养成爱岗敬业的精神,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另外,管理人员要重视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学习,使其可以全面分析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学习体系。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后教育工作力度。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期间,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职后培训工作,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效果。同时,企业管理部门要引导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期间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另外,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人员必须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六、结语

企业在会计信息化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会计人员可以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逐渐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企业的会计工作发展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作者:左丙荣 单位:台州市家得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慧.试析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4(13).

[2]李文杰.浅谈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4).

[3]王莉莉.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4]张桂欣.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J].现代商业,2013(15).

[5]李颜.试析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32).

[6]田绍英.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试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19).

[7]张继广.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J].财会学习,2016(13).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4)

一、前言

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很多学者开始对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企业的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必须对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创新途径。

二、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首先,技术创新对文化创新有着决定的作用,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地努力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成果,其他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开始引进这些技术成果,这样以来,加速了企业文化的传播。技术创新之后本企业内部文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小到员工的心理价值观,大到整个公司的文化内涵都会发生变化。

其次,文化创新对技术创新具有反作用,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人员和决策人员共同努力在公司的整体氛围下产生的,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会使企业内部制度发生一定的变化,使新的文化制度满足技术创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三、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对策

(一)企业文化创新促进技术创新

首先,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领导层应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工作,勇于创新,用文化创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其次,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应该立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精深,创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创新优化企业管理机构,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

最后,应该让中小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享受到企业文化的创新成果。领导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举办各种活动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创新成果,引导员工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促使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文化创新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综合实力的限制,在技术创新时需要依靠外界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一般会与同行或者其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这就需要企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也促使企业寻求外界帮助的同时强化企业实力,使员工勇于创新。使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变革,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

其次,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养,重视人才的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和发展机遇的限制,整体员工素质偏低,技术人员本来就很少,技术研究人员更加稀少。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较少,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科技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领导应该从长远的观点看待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同时企业还可以从外界引进优秀的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在企业内部成立自己的科研队伍,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创新。

最后,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应建立起足够支撑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为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建成稳固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通过创新企业领导制度、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等,建立起相应的技术创新实施规章、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制度、规范技术创新过程和技术创新主体行为的研究开发管理制度以及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制度等,从而保障技术创新的各项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实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还应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并保证奖励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是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创造力的充分体现,缺少他们的创造力,技术创新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想充分调动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的创造力,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形成有助于实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使企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研发人员能够真正从中获得鼓舞和奖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和进步,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将两者进行结合。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为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应该正确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一般来说投入较大,而且周期长,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待科技研发问题,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同时引进外来优秀人员,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加大支持,为企业文化创新奠定基础。鉴于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中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5)

在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中,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代中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同民营企业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为了切实推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在国有企业内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得国有企业的全体员工都真正地成为这一先进精神的传承者。

一、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

在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要实现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行各业无疑都需要在创新发展这一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开拓前进。在中国制造的发展中,中国的工业制成品虽然已经行销世界各地,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品牌打造、核心技术的掌控、研发的投入、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国际竞争力偏低的问题依旧特别突出,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此时,工匠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总理明确地指出,必须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加企业产品的品种,切实提高产品的品质,努力创建世界知名品牌。在新时期,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进程中,作为排头兵的国有企业更加需要重塑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切实增强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的增长继续做出重大的贡献。

二、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界定

追根溯源,工匠产生于奴隶社会的青铜文明时期,他们是在作坊里生产青铜器制品的劳动者。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尤其是其中的能工巧匠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踏实做事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在新时期,要重塑工匠精神,就必须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新的界定,从而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本文认为,在新时期,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一线的员工在本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努力钻研的科学精神、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集体攻关的协作精神和为国增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意味着企业员工能够长期勤奋地开展工作,而不是经常地跳槽;努力钻研的科学精神意味着企业员工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意味着企业的员工能够在比较大的压力下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而不是知难而退;集体攻关的协作精神,意味着企业的员工为了推动本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创新而组成工作小组,在充分发挥每个人长处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为国增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意味着企业员工在思想倾向上是积极进步的,这就使得他们具有清醒的使命意识,能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在新时期,国有企业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就必须兼顾以上几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

在具体的技术创新实践中,根据技术路线是否确定这一标准可将技术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路线基本明确的,另一类是技术路线具有很高不确定性的。第一类技术创新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投入强度,包括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比如高铁、大飞机、航天航空等,技术路线基本明确。国有企业具有聚集资源的优势,也有人才和组织优势,在这类技术创新上大有用武之地,可以集中力量实现创新突破[1]。可以说,第一类技术创新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对提升中国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乃至中国的国际地位至关重要。鉴于国有企业在这一领域创新中的优势地位,国有企业在当代中国的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二类技术创新主要由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承担,通过不断地试错和市场的长期检验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实践中,同民营企业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自身的长处。在具体的技术创新实践中,依据创新是否具有连续性这一标准,可以将技术创新划分为连续性的技术创新和非连续性的技术创新。在中国,国有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比民营企业更为悠久,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比较深厚的积淀,而民营企业一般只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一般缺乏必要的技术积淀。因此,在当代中国,由于人才和资金的明显优势,国有企业在连续性的技术创新方面能够大显身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技术创新实践中,根据技术本身应用范围的不同这一标准,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基础性(共用性)的技术创新和专业性的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这些基础性的技术创新所造就的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新技术,而这种类型的新技术能够有效地支撑专业性鲜明的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中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鉴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可以说,国有企业在基础性的技术创新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也是它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责。

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中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青铜文明的奴隶社会时期,还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当今时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直都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继续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就必须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的先进理念,更加重视自身生产经营过程的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中,其具体的成效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工匠精神的弘扬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工匠精神的弘扬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切实提升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得他们更加爱岗敬业,将主要精力用在干好本职工作上,从而能够长期持续性地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第二,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促使国有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努力钻研业务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技术水平。第三,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使企业的全体员工致力于生产中的团结协作和联合攻关,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第四,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切实增强国有企业员工开拓前进的勇气和自信心,有效地将本单位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压力转化为前进中的动力,从而不断开拓技术创新的新境界。第五,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可以极大地提升国有企业员工的政治觉悟,使得他们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使得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单位的技术创新之中,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而言之,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能够有效地提升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新时期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中弘扬工匠精神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虽然原来传统的小作坊基本上已经被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制造业所代替,但是在人类社会历史中长期积淀下来的工匠精神却并未消失,它依然贯穿在现代化的制造业中,对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改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在当今世界中,西方制造业强国的形成同它们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密切相关。在新时期,中国经济要想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并真正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得创新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名副其实的新动力。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在国有企业内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切实推动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实现新突破,从而有助于显著地改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具体而言,在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定期对本单位的全体员工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业务培训的认真开展,使得本单位的员工能够熟悉专业领域内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明确他们自身技术创新的方向。在国有企业定期开展的业务培训中,业务培训应当进一步细化,应当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贴近本单位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而不要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国有企业通过对本单位的员工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促使他们能够真正地爱岗敬业,长期专注于做好某项本职工作,从而有可能开展持续性的技术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为本单位的技术创新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第二,注重奖励本单位员工的发明创新活动,努力掀起单位内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潮。国有企业应当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奖励本单位员工所取得的发明创新,其主要领导应当亲自出席奖励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并为本单位技术创新骨干分子颁奖,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他们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自信心和勇气。同时,这种奖励活动的举办自然也就在本单位内树立起了技术创新的先进典型,有助于切实调动全体员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在本单位内部形成群众性的技术创新的热潮。第三,大力培育国有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团队。在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内部的技术创新团队能够全面地弘扬工匠精神,他们在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中起着先导性的作用。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培育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带头人,这样的带头人应当既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为团队成员所信服,又能够有效地将团队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技术创新团队成员的选拔上,既要在本单位内部全体员工中开展,也要注意每年引进一些专业对口的青年人才。在选拔出技术创新的团队成员后,应当高度重视其中青年团队人员的顺利成长,方式主要是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和导师的悉心指导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此外,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团队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既要为他们提供相对充足的办公空间,也要为他们提供经费方面的大力扶持。第四,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说,加大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内部技术创新团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内部的技术创新团队就能够在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日常运转经费方面再无后顾之忧,从而集中精力来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在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应当将加大研发投入的事情制度化,只要国有企业不亏损,每年都应当拿出一部分利润投向技术研发领域。在国有企业盈利水平提升的情况下,每年应当拿出更多的利润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应当着力解决具体资金的投向问题。在此问题上,既要对取得较大进展的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持续性的扶持,也要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在研发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加强相应的监管,确保资金能够全部应用到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域。第五,树立国有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先进典型。对国有企业内部技术创新人员给予的表彰奖励就是树立本单位技术创新先进典型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做法。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应当大力宣传技术创新先进典型的事迹,并让这些先进典型通过报告、演讲、指导青年创新人才等方式加强同企业普通员工的交流,以此使得本单位的普通员工能够全面地学习和践行先进典型在本职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先进典型在传播工匠精神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自身在技术创新领域与时俱进的现实问题,而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停滞不前。在此问题上,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先进典型应当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继续为本单位的发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第六,积极学习和借鉴德国、日本的工匠精神。国有企业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学习德国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毫无疑问,在德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中,政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9世纪的德国,当时除了建立和扶持一大批技术学校开展技术教育外,德国还变革了工匠认证制度,并从法律的高度确立和保障了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1849年,普鲁士修订职业条例,规定共建考试、师傅考试和学徒修业年限。1885年符腾堡实行商业学徒结业考试,1892年德国药商工所实行学徒结业考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职业教育举行国家考试,使全国的职业培训标准统一,有效地制止有关机构滥发文凭,提高了职工培训的质量。对于我国而言,除了要加强现行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和执法力度外,还要特别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职业资格水准和职业荣誉感[2]。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而言,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工匠精神,可以通过与德国企业深入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一方面,在与德国同行的交流中,既要对德国同类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深度考察,全面了解德国耐心细致的工匠精神,也要认真思考德国企业文化的打造。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德国同行来中国指导本单位的技术创新工作,既加速本单位的技术创新进程,也得以更好地把握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在日本,工匠精神的传承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在当时的日本,匠人间就已经形成了一股追求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体现在日本人将产品的好坏与个人的荣辱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自尊感,认为制作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极大荣耀,如果由于自己的疏漏而导致产品残缺,即便在市场上销量不错,也不以为荣,反以为耻[3]。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而言,在学习借鉴日本的工匠精神时,就应当着力提升本单位产品的质量,以更为负责的态度来生产产品,努力打造美誉度更高的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金碚.技术创新离不开国有企业[N].光明日报,2015-4-1(15).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6)

二、反窃电工作存在问题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上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反窃电工作受阻,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大的问题:

(一)反窃电难度增加

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窃电企业在窃取电力时更加便捷,窃取的手段也更加高明,窃电行为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窃电行为更加隐蔽。例如市场上有一种名为“节电器”的设备,该设备名义上是为企业节约用电,实则是一个窃电设备。还有的企业通过遥控远程操控电能计量表,使电能计量表慢转或倒转。窃电设备的精密和先进为电力供应企业的窃电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窃电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近年来,反窃电工作面临着三大难题:难发现、难取证、难处理。传统的反窃电设备和技术根本不能解决先进的窃电问题。窃电方式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部分熟悉供电企业作息时间的企业通过这一漏洞来窃取电力,利用供电单位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或者假日时间窃电。传统窃电方式很隐蔽,例如企业将电线装在墙壁夹层,这种方式非常难发现。部门企业与供电企业的内部人员相互串通,电力检查人员可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二)反窃电专业技术不够先进

反窃电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反窃电工作的效率,对用电异常客户的分析不够精准,对线损程度的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如分析发生窃电的区域问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极高的专业技术;或对设备功率异常把握不够精确。有时用户用电异常并不能引起反窃电工作人员的重视,窃电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使得企业窃电行为愈演愈烈。在现场用电检查中,检查人员经验缺乏,专业技能不过关,检查时不能分析出重点检查区域,检查工作存在盲目性,因此工作效率低,质量差。

(三)反窃电工作管理不到位

法律法规对窃电行为具有很大的约束作用,目前存在很多先进高明的窃电行为并没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处理办法,这导致了窃电分子活动猖獗,在反窃电工作中公然对抗检查人员,有的企业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碚鹕寮觳楣ぷ髡撸?威胁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些违法行为并不能得到严厉的打击和处罚。供电单位与公安机关没有合理的联合执法机制。供电单位没有相应的独立执法权利,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并不能及时落实,依靠公安机关执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大被动性。供电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也应该时刻完善,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工作能力突出的检查人员予以鼓励,专业技术不过关,工作态度消极,并且工作没有责任感的人员作出合理合法的处理。

三、解决对策

(一)开发新的反窃电技术

供电企业要加大对反窃电工作的投入,针对目前窃电技术先进、隐蔽性的现象,供电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团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发新型反窃电设备,只有在科学技术和反窃电设备上存在优势,才能抢先一步发现企业窃电行为并迅速处理。此外,企业需定期将新的反窃电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有针对性的检查培训结果,并对反窃电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只有配备最新最先进的反窃电设备,掌握高超专业的技术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窃电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开发和引进反窃电技术,采用先进的设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定位系统对用电异常的企业进行区域性排查。

(二)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异常客户的用电分析是每个检查人员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经过各企业的用电量资料确定该企业是否有窃电行为,对可能存在窃电行为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分析,并根据分析的数据对企业的具体窃电行为进行恰当处理。其次通过线损程度做同类型排查分析,再根据时间因数做纵向排查分析,根据数据确定具体的窃电区域并处理。检查人员还可以根据设备的损耗来确定窃电区域,例如某区域的线损程度非常大,与常规的线损不符,说明该区域的设备使用和用电量情况异常,检查人员应对该区域的设备进行重点排查。提高现场排查的工作效率,对于锁头异常的电箱要进行开箱检查,观察电能表是否存在慢转或倒转情况,对于用电设备多的企业要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以往用电量的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窃电行为。

(三)完善反窃电管理机制

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需要针对企业反窃电行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电力执法力度,以此来约束管制企业的用电。加大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窃电行为只有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被有效扼制,代价大于窃取的经济效益,企业对成本和效益进行核算之后,发现窃电行为带来的风险成本过大,不能达到预期效益,甚至会降低效益。当窃电风险提高,企业才会主动放弃窃电操作。

联合执法系统的完善。只有供电单位与公安执法部门积极协作,相互配合, 才能使反窃电工作中的处理工作更加灵活有效,防止供电企业因没有执法权利而耽误窃电企业的处理工作,企业的窃电行为才能真正被约束,并受到严格的法律制裁,企业从内心产生恐惧,就会主动放弃窃电,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生产行为,使企业生产合法化。

内部管理的加强。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反窃电工作人员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反窃电人才。完善作息时间,做好薄弱环节时间的值班工作,加强夜间巡视工作。在节假日或者人们正常的休息时间更不能松懈,在这个时间段内严格检查加大力度更能发现问题。

四、结语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7)

二、加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的建议

项目核算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来提高企业项目核算管理水平。

(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的项目核算管理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的项目核算管理意识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核算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对项目核算管理的认知,尽可能使每一位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都能够了解到项目核算管理的本质,认识到项目核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进而在实际工作中给予项目核算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其次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企业项目核算管理的支持,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项目核算管理部门,组织专门的人员负责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的专业性,进而可以有效提升企业项目核算管理水平。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还应该给予企业项目核算管理足够的精神支持与物质支持,为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设施,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建立与健全项目核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项目核算管理制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随意性。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建立项目核算管理责任制度,将项目核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位企业职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项目核算管理的水平。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建立严格的项目核算管理监督制度,组织专门的人员对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项目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关措施来解决,进而有效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水平。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项目核算管理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在项目核算管理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集体或者个人要给予多层次的激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参与项目核算管理的积极性。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处罚制度,制定严格的处罚标准,对于那些违反项目核算管理规定的个人或者组织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处罚,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水平。

(三)积极创新项目核算管理手段

先进的项目核算管理手段是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水平的基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创新项目核算管理手段。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进一步转变项目核算管理理念,树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项目核算管理理念,这样可以有效指导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可能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加强财务信息软件的运用,特别是项目核算软件的应用,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目标分解法在项目核算管理中的应用,充分摒弃传统的项目核算管理方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质量。

(四)加强项目核算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项目核算管理工作人员是提高项目核算管理水平的基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项目核算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项目核算工作人员素质的培训,不仅仅要加强知识素质教育,同时还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这样可以使每一位项目核算管理人员都能够在掌握充足的项目核算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素养,从而能够适应现代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项目核算管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训练,使项目核算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项目核算管理方面的活动,例如项目核算管理工作岗位标兵比赛、项目核算管理质量大比拼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核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8)

一、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竞争也随之加剧。这就必须促使建筑企业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投入,技术创新就势在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7月1日公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第二十条“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果、试点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推广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建立技术研究应用与标准制定有效衔接的机制,促进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建筑领域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这条意见更好的阐述了技术创新对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二、技术创新对建筑企业发展的意义

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对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的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建筑企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经验,探求适应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想要建筑企业发展就必须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求效益,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胜利。没有不通过创新而得到发展的,因此技术的创新更能提高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

技术创新还能提高企业的品牌文化效益。在建筑企业中,良好的品牌文化效益能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有着良好的品牌文化效益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在经济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大、难、新项目都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只有技术领先的企业才能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最终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制约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因素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恶性竞争加剧,低价竞标现象非常普遍,而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随之被限制。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被限制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主观意识不足、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缺少政府的有效指导、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四方面。

1、技术创新主观意识不足

在建筑企业中,技术创新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的了解,对技术创新的主观意识不足,就导致技术创新的发展相对缓慢。并且在很多建筑企业中,管理者过分的依赖个人的经验,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时只是照图施工,并没有对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主观的研究。然而在2007年11月第九次部级工法评审中有一项以钢筋绑扎为题的工法通过了评审。这就说明在建筑企业中并不是缺少技术创新,而是缺乏对技术创新的主观意识不足,进而导致在建筑企业发展中缺少技术的创新。

2、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

技术的创新就必须要资金的投入,技术创新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充足的资金。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的平均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0.7%。而发达国家的投入占2.5%~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之间的巨大差距。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中存在的垫资施工问题,这样就使资金的周转更加困难,并且许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质等问题很难从银行进行贷款,因此计划用来技术创新的资金不仅变少还会被挪用。在过度竞争的市场中,降低成本是建筑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技术创新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人力、物力,人力、物力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为了竞争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的创新。

3、缺少政府的有效指导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企业发展中,政府部门在建筑企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普遍人员素质较低,对技术创新机制不够了解,然而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科技机构(省、市级建设部门往往下设科技处)普遍只有2―3位在编的工作人员,有些甚至不懂业务、专业并不对口,只能做些文件上传下达的日常工作,无法对辖区内相关企业的科技工作起到真正、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而众多建筑企业也往往因此变成无头苍蝇一般,既知道技术进步对企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但却苦于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多工作变成无用功,进行重复投入或者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4、缺乏复合型的技术人员

“以人为本”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建筑企业中大多数是低学历的体力劳动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就少之又少。据相关数据在2005年的美国建筑企业是中国同期的15倍,而员工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劳动生产力是中国的46倍。说明中国建筑人员规模大,效率低,使企业的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活力。因此缺乏技术创新人员是制约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薪酬体系很难吸引到复合型的技术人才,缺少专门的技术创新部门来与其他的部门进行沟通,并做好事前预算和事后监督。从而致使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更加缓慢。

四、促进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

虽然在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但是技术创新的优势远大于劣势。因此通过加强专利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新工法、新工艺、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当中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来促进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建筑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

1、加强专利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新工法、新工艺

建筑企业中技术创新对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中鼓励员工自己进行技术创新,定期组织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总结。对优秀的技术成果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进而激励技术人员再接再厉,继续进行新项目的技术创新。并对于优秀的技术成果可以进行申请国家专利成果或者专有技术,一定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对于优秀的技术创新成果还可以向国家申报奖项,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在建筑企业中对优秀的技术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如果建筑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人才,也可以运用别的企业研发的并适合本企业的技术成果,或者使用适合本企业的国家推广使用的新技术。

2、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企业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首先在管理观念上的创新,建筑企业要先转变管理观念,跟上经济发展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信息观、创新观。在管理的内容方面的创新。计算机的普及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表现在建筑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普遍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在建设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在管理方式方面的创新。建筑企业目前的生产周期普遍缩短,管理方式创新是专业分工从金字塔组织转变成扁平的团队组织。这样使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可以了解全局,使员工思维更加活跃,管理者从控制全局转变为指导全局,注重为员工提供服务,确定战略和创造员工必要的工作环境。

3、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当中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建筑信息模型,这种信息技术就是将二维的设计思想转化为三维计算机设计,改变人脑的主观设计,用电脑进行设计。在建筑企业发展中,运用BIM技术,可以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贡献,不仅可以使施工更加安全,还可以降低无所谓的消耗,减少变更,制定相对完善的项目计划,使项目施工在短时间内得出最佳的成果。因此在建筑企业中推进BIM这种技术创新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中,运用Revit、AutocCAD等设计软件。在施工中,运用Innovaya、MS project等软件。在运营使用中,使用N/A软件,这样更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4、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科技、人才、文化兴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建筑企业创新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企业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养。使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施展才能的环境,并为员工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定期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方面的培训,先培养员工的技术创新意识,意识先行,落实在后。之后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技术创新时要依据规章制度。最后锻炼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经常进行技术创新比赛,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鼓励有技术创新的员工,提高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对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并对于有能力的人才委以重任,增强人才的责任感,增强技术创新的活力,最终保证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下,建筑行业不仅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改善了城乡的面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被许多人所忽视的技术创新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的企业形象、品牌和企业文化都会从技术创新中得到提升与升华。虽然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还很低,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但是相对来说,技术创新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要根据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制定技术创新的方法,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后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使建筑企业在市场中走向规范的竞争和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高仲:浅议施工企业技术创新[J].城市建设,2013(22).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9)

一、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一方面企业的员工面临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从企业员工计算机培训的层面来看,伴随着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深入的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及销售等诸多的环节中。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技术的高低对企业的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计算机培训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深入还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的提高,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也可以用来对企业员工培训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协助企业提高员工培训方面的工作效率。

二、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1.企业计算机培训内容

计算机应用所包含内容较多,具体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应用等,有的企业还将计算机应用在自动控制等诸多方面。从企业员工计算机培训内容的来看,主要有计算机入门培训、计算机技术培训及计算机专业培训这三个方面。首先,从计算机入门培训的角度来看,所针对的主要是企业员工中没有接触过或者接触的较少的企业基层员工。通过针对这部分员工所进行的计算机入门培训能够让这些员工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其次,从计算机技术培训的角度来看,所针对的是通过计算机工具进行处理企业各种任务的管理层员工。举例来说,企业财务人员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进行处理,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企业数据与资料的整理归档,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完成计算与制图等。除此以外,从计算机专业培训的角度来看,所针对的是企业中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网络维护的专业人员。这些企业员工所需要掌握的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些企业员工是作为企业员工日常运作与生产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维护人员存在的,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后台支撑。

2.企业培训体系

从企业培训的层面来看,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指的是企业作为组织设计的,其目的是给企业的员工提供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培训和开发的目的是让企业的员工能够有对与自身工作联系密切的知识、技能或者实践经验方面能够获得提升的渠道,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从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看,企业在人才流失和人才素质提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企业也缺少对自身员工有效的职业规划与职业生涯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从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本身来看,该体系是一项系统化的动态过程,虽然企业从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出发,不断的研究一些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虽然在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结合在应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企业中存在着还没有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或者建立了员工培训档案的企业中仅仅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手工管理信息的应用,没有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如何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除了通过引进先进的高素质人才外,还需要加重对本身企业原有员工的培训。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传统的手工管理员工培训的方式已经限制了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有效性的提升。手工管理信息的方式的弊端是企业员工管理信息无法形成系统化、准确及动态的跟踪管理,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同时工作效率相对来说较低,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企业竞争的需要。也就是说,企业在培训体系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亟待加强。

三、企业员工培训中计算机应用策略

1.企业员工计算机培训的主要思路

首先,在企业员工计算机培训中坚持基础性和实用性这两者的统一。对于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培训要关注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基本操作训练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从企业应用的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其次,在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培训中要坚持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的统一。计算机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是呈动态变化的,因而在计算机培训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具体的培训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培训企业员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真正的达到计算机应用培训的目的。同时在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培训中通过操作系统的应用,或者其他诸多方式要不断的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企业员工面前,从而不断的促进企业员工参与计算机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此以外,企业还应做好企业员工计算机培训的长期计划。这是由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战略的企业员工计算机培训计划。并通过实际不断的完善计划,从而促进企业培训工作工作目标的实现。

2.计算机在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中的应用

从企业员工培训发展的层面来说,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在企业员工培训方面也应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系统化的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从自身员工培训体系的需求入手,通过对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系统需求的分析,提出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企业员工培训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对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从整体流程到程序结构、数据流程的设计,确定具体的系统的运行和使用环境,并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员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设计,从而确定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及使用界面等。

总之,计算机应用与企业员工培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加强企业员工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同时还要从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计算机的应用,从而有效地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少华.浅谈虚拟计算机在计算机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10)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职称能够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有效地加以反映。而且在多年的实践中也发现,职称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以在进行职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同时还需要有正确的政策依据。在煤炭企业之中,职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对于单位内外的关系加以协调,同时协调各种行政事务,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地配置。而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职称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于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第二是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条件的管理;第三是对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进行管理;第四是对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进行管理;第五是对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进行管理;第六是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管理。只有按照这六个方面的管理要求在煤炭企业之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这些人力资源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策略

(一)重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

要想在新时期更好地在煤炭企业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要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对于“人才强企”的战略加以落实,从而使得煤炭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煤炭企业必须要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企业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定期地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以及初始资格确定工作,从而为这些专业人员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此煤炭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同时对于培养、考核、评审、聘任、使用和奖励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定加以细化,从而使得煤炭企业的职称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而且还能够使得基层单位明确职称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主要程序,同时也为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二)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标准

要想使得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得以开展,还必须要有效地对于煤炭企业的职称评审标准加以完善,从而为企业树立起正确的评审导向。在进行职称评审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的评审委员会以及相应的办事机构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来对于评审标准有效地加以制定,并且在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审标准来进行评审,使得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结果更加的科学和真实。煤炭企业还应该充分发挥职称?u审的杠杆作用,使得评审的环境能够得以净化,在企业之中形成良好的评审氛围,从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过程中,评委会必须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严格按照评审的标准以及要求来受理申报材料,并且认真地对于材料进行审核。在评审的过程中,评委会必须要严格实行评审例会制度,相应的阅卷以及答辩都必须要以评审委员会的形式集中进行,而且在评审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对于评审通过率加以控制,从而有效地确保职称评审的公正和公平。只有在煤炭企业之中有效地对于各项职称评审标准加以完善,才能够更好地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有效地得以开展。

(三)保证评审的公开

煤炭企业在进行职称评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评审的透明度得以增强。首先,必须要做到政策公开,煤炭企业必须要对于所有涉及评审工作的政策进行全面的宣讲,确保符合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对于评聘工作的原则以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解,从而有效地明确评聘条件。其次,评审成果必须要公开,所有申报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成绩以及成果进行报告和公开,使得其成果审核能够得到有效地监督。最后,答辩必须要公开,在进行答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封闭式命题,采取领导、专家、答辩人员三位一体的方式来对于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检验和评价,而且在完成了评审之后还必须要对于评审的结果予以公开。

(四)加强对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煤炭企业之中,为了能够给予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晋升职称的条件,煤炭企业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专业技术人人员的培养。而要加强对于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首先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煤炭企业可以组织培训,也可以鼓励技术人员参与到地方政府培训活动之中,从而为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更多参与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其次是煤炭企业应该鼓励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当地政府机关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职称考试,通过考试来获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和执业资格。最后就是要注重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使得新入职的员工能够在煤炭企业之中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并且引导其明确自己的职称晋升目标,使得这些新入职的员工能够快速地成长,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进一步加强受聘后的管理和考核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篇(11)

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并朝着精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首要任务。建筑工程技术的有效管理和实施决定了项目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好坏、施工进度快慢以及工程造价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项目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对工程技术的有效管理,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成本以及建筑去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是实现企业发展建设目标的具体表现;从施工技术内容来看,建筑技术的使用和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和竣工后期,各个工作阶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给建筑项目提供的技术支持决定了项目施工的工作进度,项目质量完成情况等问题,一个良好的技术管理关乎着工程建筑项目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工程建筑项目的技术基础,技术管理工作更要切实做到位,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对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问题

(一)技术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技术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改革创新。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的注入对于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建筑企业因循守旧,一直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致力于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建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技术责任制也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由于技术责任制没有落实,致使各技术岗位没有技术负责人,大家相互推诿,无人负责。这种状况的持续导致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大受挫,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三)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不足

当前,由于企业新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对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地产行业和监理单位不断吸收技术管理人才,这更加剧了建筑企业人才短缺。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在岗技术管理人员通常达不到技术管理的要求,并且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这些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的制约,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整体水平无法提升。

(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也是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容不得半点马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工程资料,如施工前的施工计划资料、施工日志、竣工验收资料等等。这些工程资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面描述,它们对后期工程质量评定、维修保养、工程改造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然而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却忽视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经常出现施工资料跟进不及时,资料不全、资料保管不当的现象。

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建筑企业应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从而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建立技术组织机构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法治企,并确保贯彻落实,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权力与职责范围,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等要求,从而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促进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学习、培训及交流,努力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以便让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员工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对问题做到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

(二)控制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是否按照预期计划实行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记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预期计划进行,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完成。当然,在项目施工开始之前,首先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相应地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出入不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分节分点设置,以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为周期同计划进步做比较,另外可以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加强建设工程技术管理队伍

工程建设的施工工作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项目活动,要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首先应该从建设一个强大的技术管理队伍着手,技术管理人员在管理技巧、管理理念、专业知识方面必须足够专业和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科学的管理技术,从理论知识上强化工程建设的管理队伍的专业管理素质;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技巧;落实管理责任制,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涉及到的技术施工落实到各管理人员身上,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业,以此来衡量项目施工质量;建筑企业要有计划、有侧重地进行人员招聘,根据公司人才需要,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