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4:27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1)

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同时它也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它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教学过程和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还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它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正常学生群里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但其具体的研究范畴是围绕着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展开而展开的,那么,如果我们想发挥出教与学的有利相互作用就必须搞清楚这一过程包含的要素。一般来说,这一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基本上将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这三大过程交织在一起。

再来看外语教育心理学,显然是教育心理学中语言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方面。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概念。首先,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一组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首先接触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其次,我们来区分一下母语与外语,这是一组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两个概念。母语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一般是指外国的语言。通过对比分析这四个概念,我们不难看出,母语不一定是第一语言,外语也不一定是第二语言,我们不能将它们互相等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再来思考,本文是想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心理,首先要对对外汉语教学做出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讲,这里指的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并且是一种针对外国人进行的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强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接下来就分别从教育心理学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中包含的五个重要要素来分析,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进步。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教育心理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个人因素体现出来的影响教学效果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生理、认知、情感三大方面。下面来分别看一下它们是怎样影响学生学习的。

(一)从生理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跟语言习得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就是年龄,我们都知道目前比较受学术界认可的语言习得“关键期”也叫“临界期”假说,是由伦尼伯格提出的。他的理论认为,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此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这一假说现在也被广泛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所以,一般认为,2-12岁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所以,这就启发我们,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角色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存在的,不同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具有不同优势。但是每个学习者都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也都不一样,我们不能认为所有人的学习语言最佳年龄段是固定的,也不是学习语言越早越好,还要看后天的学习时间长短和努力程度。我们一定要分析教学对象,根据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从认知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一般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1.智力因素

大体来说,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人的智力水平多用智商来表示。尽管智力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教师还是应当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有所了解,要特别鼓励智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培养他们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2.语言学能因素

如果教师发现某些学生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但学习外语却十分吃力,这就说明其缺少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即语言学能,它包括对语音编码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和归纳能力等。语言学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速度,老师要了解学生哪部分的语言学能不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强化记忆,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

3.学习策略因素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我们可以看学习者是否有求解的意识,首先,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求知欲;其次,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很容易自己推理,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等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另外;实践和记忆是学习语言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带领大家进行大量的练习,从模仿、重复到记忆,以达到学习效果。

4.交际策略因素

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初级汉语学习者,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多,在遇到自己无法用汉语表达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交际策略: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等待、体势语等。

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交际策略鼓励和培养,并且要紧密配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情感因素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作为个体因素的情感因素,一般包括:动机、态度和性格三个因素。

1.动机因素

动机是指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这也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升学,有的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有的是为了旅游临时性的学习,有的是为了贸易等,教师要根据学习不同的需求和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结合鼓励、表扬等外部动力加以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运用竞争机制,展开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一步鼓励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态度因素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态度一般包括:学生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对目的语的态度,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有好感,而且教师要提升个人魅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不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汉语太枯燥又难学,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态度,不利于学生学习。

3.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主要体现在个性特征方面,有的同学性格内向,有的同学性格外向,有的同学自尊心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内向的同学要鼓励其多参与课堂活动。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可能地排除学生的心理屏障,教师要有正确的奖罚措施,不要用不恰当的言语行为造成学生的焦虑、自尊心受挫等。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心理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教师,是一名学习的示范者、教学的组织者和研究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学习者。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对外汉语教师身份的认同、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自我认识、自我调适与自我控制、具有教育独创性、具有情绪稳定性、能克服文化冲突以及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和有效的适应。

教师只有在保证心理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指导者的角色功能。

三、从教学内容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除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汉语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和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每一种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师都要掌握针对汉语各方面的特点以及教学难点,根据各个内容的教学原则,综合针对不同方面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等。这些特点都是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做比较得出的结果,所以对于很多本国语言没有声调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的声调就是学习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要首先排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有些学生听别人说难学,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教师要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害怕学”过渡到“想要学”。

四、从教学媒体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教学媒体就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教学内容信息的介质或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为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提供了辅助作用,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反映在课堂上,教学媒体一般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比如:板书、投影仪、计算机、录像、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如果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生动且有吸引力,这也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心理负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媒体,既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五、从教学环境角度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也可以是心理环境。而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我们这里主要说其狭义的教学环境。就座位模式而言,我们知道西方的座位模式和中国的传统的座位模式不一样,他们通常一个班上只有10-20个左右的学生,座位也是围绕老师呈拱形排开的,不像国内课堂一排一排、一行一行排列整齐。所以,在教授西方学生汉语时,也要把每班人数控制在10个左右,座位模式也要随意些,让学生保持一个相对习惯、轻松的心态下学习,这就是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之一。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建立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

本文开始从介绍教育心理学为切入点,先理清楚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在深入研究其分支之一,即语言教育心理学,从而引出外语教育心理学,本文最终是要介绍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所以还要讲清楚跟语言有关的几个重要易混淆的概念,接下来,就集中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方面来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心理,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心理障碍,保证学习效果。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47-01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外汉语教师的教育培训则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80年代后,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规模迅速增长,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据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的统计,2010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达265090人,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外国留学人员数量将达到50万,届时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

汉语学习人数的增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2007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了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并设立了24所试点院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门培养适用于新形势的汉语国际教师。《方案》对汉语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规定: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和普通老师一样,汉语国际教师首先要做好教书和育人的工作,即教会外国留学生说汉语、掌握汉语基本知识。由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对于汉语教师,要求拥有比其他教师更高的素质。即在给外国留学生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传递责任和关爱,向世界各国展现中国当代教师良好的师风和师德。

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强调“言传身教”。一个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其职业道德、生活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中国学生如此,对外国学生亦如此。对于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师的言传身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开阔的眼界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研究如何把汉语进行最有效的国际推广的学科,这个专业所培养的汉语国际教师要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不能只做井底之蛙。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考虑汉语教学工作,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联系在一起。

二 高尚的品德情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优良的道德情操。

较之传统大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外国人。外国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的初步印象,之后会把自己对中国的印象传递给周围的人,从而影响这些人对中国的印象。外国学生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他们的汉语教师,学生对中国、对中国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都与汉语教师的言行表现有密切的联系。

“外交无小事”,汉语国际教师教授汉语,传授中国文化,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在师德师风和教学业务上的要求也更高。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们应时刻铭记:汉语国际教师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代表了祖国。在品德和情操上应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注意自己在教学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三 宽阔的人文情怀

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都会面临跨文化交际障碍。为了能让外国学生尽快克服“文化休克”现象,尽早融入学校生活,除了日常汉语教学活动,汉语国际教师还应带领他们走出课堂感受中国社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如参加中国人的婚礼、品尝中国美食、景点文化游览等;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和比赛并给学生悉心指导;帮助刚来学校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交朋友,与中国学生结对子等。此外,还应积极关心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状况。留学生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又常年生活在国外,加上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他们在心灵上可能会感到空虚、孤寂,思想、心理上的问题与生活问题一样不容忽视。汉语教师应该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在心理、生活、学习上多方面为学生解答、咨询。

四 正确的从教心态

正确积极的从教心态是汉语国际教师的必备品质之一。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人格魅力,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自己必须先喜欢上学生。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同时也很艰苦,尤其派往国外时需要汉语教师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独立工作生活,承担各种有关汉语、汉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3)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必须学习汉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从教学法角度来看,我国对外汉字教学虽然也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但与我国小学语识字教育相比,总结出的经验和成果相对较少,对外汉语教学有必要利用小学识字教学的一些经验成果,使留学生尽快掌握汉字这一重要交际工具。

一、小学识字教育及其教学方法

小学识字教育历来是基础教育乃至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我国已探索出了20种识字教育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以汉字文字学、语音学规律为基础,符合小学生心理展特征和教学法原理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教学方法具体有:1.“集中识字法”;2.“分散识字法”;3.“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法”;4.“生活教育分类识字法”;5.“快速循环识字法”;6.“字族文识字法”;7.“汉字标音识字法”;8.“字理识字法”;9.“部件识字法”;10.“成群分级识字法”;11.“韵语识字法”;12.“奇特联想识字法”;13.“字根识字法”;14.“听读识字法”;15.“双拼计算机辅助识字法”;16.“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法”;17.“猜认识字法”;18.“字谜识字法”;19.“趣味识字法”;20.“立体识字法”。

二、小学识字教育与对外汉字教育的不同

1.教学性质不同。

小学识字教育属于我国的母语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民族素质。对外汉字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它是以外国人为教学对象、以现代汉字为基本教学内容、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能力的教学活动。

2.从教学对象来看。

(1)教学对象主体不同。

我国小学识字教育的对象一般是6-12岁的儿童,而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则主要是成年的外国人。

(2)教学对象思维特点、认知模式的异同。

儿童与成年都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二者又存在思维习惯和认知心理的差异。我国儿童在汉语言文字文化的熏陶下,认识事物不像成人那样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学习汉字的能力却比外国学生强得多,后者由于受母语文字、思维定势和认知图式的影响,认知汉字要困难一些。

(3)教学对象学习基础的不同。

儿童在正式学习汉字之前,成长在一个天然的母语环境中,学前这些天然的母语环境使得儿童学习汉字相对容易,而对于外汉字教学的对象多是外国成年人,他们都不以汉语作为母语,同时也缺乏系统学习汉字的天然习得环境,这就使其学习汉字变得相对困难。

3.教学目的的异同。

二者的教学目的有相同之处:让教学对象尽快认知汉字符号,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教学对象认知汉字符号。两者教学目的的不同在于:学习汉字的侧重点不同,对外汉字教学应在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都应有所侧重,小学识字教学重点应锁定在字形上;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目的是既要让学生会认,又要让学生写好、用好,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会认,同时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接触汉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

4.两者教学周期的长短不同。

我国小学识字教育教学周期较长,其教学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较为长期的教学。相对而言,对外汉字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他们的逻辑思维、接受能力要强于儿童,因此对其教学则可以进行集中培训教学,教学周期相对于小学识字教育可以更加集中、简短。

5.中国文化在其中的传播力度、方法不同。

儿童成长在一个天然的母语环境中,对于中国文化耳濡目染,在小学识字教育中不必强调汉文化的渗透和对比;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而言,他们缺乏天然的母语环境,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受母语和思维定向的限制,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对汉字所负载的文化意义进行不断的渗透和讲解。

三、从小学识字教育方法看对外汉字教学

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以现代规范汉字为学习对象,以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外汉字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多异同,对外汉字教学应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儿童母语习得规律,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1.建立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汉字教学模式。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文字,对外汉字教学不仅应该教形音义三方面内容,而且形音义三要素教学大体上应该由表及里地进行,即由形及音及义。我们可借鉴小学识字法中的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并且在三种识字法之外也可穿插使用部件识字法、字根识字法纠正学生字形,从而为学生进一步掌握字音、字形、字义打好基础。

2.选择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留学生的学习方法。

留学生各自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存在差异,对于学习周期较长、专业要求较高的同学可采取部件识字法、字理识字法等,以期其能更系统地掌握汉字,而对于学习时间较短的学生则侧重使用奇特联想识字法、字谜识字法、趣味识字法等比较轻松有趣的识字方法,以期其在短时间内尽量轻松地掌握大量汉字的形音义。

3.探索能够传播更多中国文化的汉字教学方法。

儿童一直处在一个天然的母语文化环境中,因此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汉字上所负载的文化意义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于留学生而言,通过汉字了解中国文化则是一个十分有效和必要的途径,我们可借鉴字理分析法,在分析字理的同时解读汉字中的中国文化。

4.现代教学手段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也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小学识字教育在努力使信息技术手段介入识字教学,将识字教学、信息技术和人文素质结合在一起。另外,也可将动漫技术融入对外汉字教学中,开发对外汉字教学动漫技术,使对外汉字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接轨,提高对外汉字教学质量。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对外汉字教学有了一个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应该充分利用小学识字教学的有关成果,以加快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管是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还是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都有必要开设汉字课,并结合留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他们认知心理中的顺应机制,合理吸收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经验成果,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科学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设,2000.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104-03

一、开放教育模式下培养汉语国际专业人才的背景

伴随“汉语热”的全球升温,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持续增加。2004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不到4000万,十年之后已经超过1亿。汉语学习者的迅速增加,使汉语师资的培养问题日益突出:2014年,中国向海外派遣各类汉语教师、志愿者1.55万人,仍满足不了教学需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想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工作,如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体系之外的社会人群,有本科学历而并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的人群,因知识结构老化急需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一线教师等。如何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学习成本和有效的学习途径对上述人群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训?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改变着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多媒体移动终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渠道。

基于对上述汉语师资培养新问题的深刻认识,云南开放大学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汉语师资的新途径,于2012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首创以开放教育形式培养汉语教育专业人才。

该专业属国民教育系列,但学习方式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完全不同:首先,依托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实时非实时学习,学习方式灵活便捷,有效的解决了工学矛盾;其次,实行“宽进严出、学分制管理、开放式教学、弹性学制”的学习制度,一次注册,学籍8年有效,最短学习年限2.5年;再次,按学分缴费,学费较低,与同类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学习费用更为节省。该专业的开设打破了传统全日制“封闭式”教育模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开放式”人人才培养途径。

二、开放教育体系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可以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云南开放大学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之始,就将专业课程的设置定位在“突出操作性、倾向职业化”的层面上。但由于全国5所开放大学中仅有云南开放大学开设该专业;在国内开设该专业的各类高校中,仅有云南开放大学探索“开放教育”模式的培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在云南省内较早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调研,详细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内容,同时,积极参考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借鉴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保证该专业课程设置符合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其次本专业课程设置以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实际运用为导向,围绕汉语教学能力、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几个方面形成以预备课程为基础,核心课程为主导,拓展课程为补充,素质教育为拓展的课程体系。

(一)预备课程。不同于全日制本科院校,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向社会各界,只要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与推广的人都可注册报名,学生来源的广泛性也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和参差不齐状况的存在,为弥补其知识结构的欠缺,我们设置了一些预备课程以打牢基础。目前,设置《英语读写》、《英语听说》、《开放教育学习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预备课程5门共14学分。

(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为该专业必修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本体知识、汉语教学能力、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共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语音、汉字教学》、《对外汉语词汇、语法教学》、《课堂案例分析与实践》等课程10门,共34学分。

(三)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语言的研究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针对特定对象国开展汉语教学的能力。目前共开设《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理论与方法》、《汉外对比》、《南亚东南亚国家概况》等课程10门,共2分。

(四)素质课程。素质课程主要用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进行文化传播的能力。目前共开《中华才艺与展示》等课程7门,共14学分。

通过预备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素质课程的设置,该专业课程体系形成4大模块,各模块对学生要求各不相同,预备课程、核心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拓展课程、素质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修完预备、核心课程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学分后,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可在拓展、实训课程中自由学院相应课程并获得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72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证书,通过学位外语考试可获得学位证书。四大模块的设立,既坚持职业能力培养的共性又兼顾个人素养的个性化发展;既不忽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又最大限度丰富操作性和素质提升性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不被束缚、大胆选择。

三、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

(一)课程设置类型的优势

1.操作性和探索性的课程设置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不仅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理论基础课,还设置了汉语语音汉字教学、词汇语法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基础理论课的指导下针对汉语本体要素展开教学,汉语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针对不同地区外国学习者应该怎么教、可以怎么教、怎么创新教。除了前人所总结的固有理论,教学参与双方可以在专题语言要素教学中运用开放教学所提供的平台展开沟通、交流和探索。

2.多样丰富的课程设置

在专业拓展和素质课程的设置上,开放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富和多样化的课程。在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由于受到教师人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制约,一般只会选定某几门课程强制作为学生知识拓展和素质提升的内容,学生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一位教师也不会同时准备多门知识拓展和素质提升类课程的备课和授课。

开放教育模式解决了教师备课教学和学生选择定向的尴尬,由于课程资源的可共享性,各种类型的优质课程资源可以被广泛收集而不必由个人全权负责组织建设,学习者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希望补充的课程知识,大可不必局限在特定的一两门课程上。

(二)课程组织形式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基本基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可能会有多媒体投影设备,可能有作业展示仪器,可能还有先进的翻转桌椅式的现代化教室,但无论教室内的设备如何的先进,它们都是为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做辅助。

开放教育模式下课程的组织形式得到了极大地解放,非同时、异地、远距离都不会成为学习的阻碍,只要学习者有一种移动学习的终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老师的讲解可以直播可以录播,讲解的内容可以是微课、探讨式等立体型的组织,课程的作业可以是零散的碎片,学生的学习的疑问和学习体验可以在任何时候向老师和同学传递与分享。

(三)课程设置可塑且灵活

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程设置一经确定,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固定使用,调整和更改程序较为复杂。专业的发展却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社会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专业课程滞后于社会需求的调整和变化似乎是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被重视,专业教育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汉语国际教育所培养的对象是多角度的,中国人、外国语言学习者、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群体、外国从事汉语教学的本土教师、从事特殊行业(导游、空乘、中医)的外国人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对持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课程体系在设置时都应该有更改和商量的余地。开放教育模式下的学习对象更为复杂和多元,可以摒弃传统全日制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性和严肃性,以学习者为导向设置灵活、可塑甚至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也是开放教育课程建设探索的重要目标。

(四)特殊的课程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专业学生基础知识与理论是否扎实的重要途径。全日制本科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其教学实习主要有国内和国外两种形式,国内形式即在国内的实习基地、汉语培训机构担任汉语教师,国外形式即前往孔子学院(课堂)担任汉语志愿者,在国外中小学担任汉语教师等。

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既有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共同之处,又有自己鲜明的“开放”特色。该专业的教学实习实行“封闭实习”和“开放实习”两大形式。

1.封闭实习

所谓“封闭实习”,即学生在云南开放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内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汉语教学。云南开放大学自1999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已招收来自法国、美国、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的留学生400余人,目前,负责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云南开放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之一。此外,云南开放大学还与云南省几家著名的汉语培训机构积极站来合作,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上述基地的建立为该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5)

收稿日期:2013-06-02

作者简介:刘丹(1982- ),女,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饱受争议,这个名称刚出现时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可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近年,国内许多高校纷纷跨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的行列,涉及的教学范围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教学涵盖了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储备力量到为不同需求的外国人打造汉语课程。伴随着这样的转变,“对外汉语教学”的范围就显得更为狭窄。因此,一个新的名称随之孕育而生——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将这两个名称做了如下的区分:“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虽然这里用“国内”和“海外”的地域差别区分了两者,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点投向中国。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把“国内”和“海外”融在了一起。由此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正在慢慢褪去青涩而日趋成熟,成为带着国际化标志的“汉语国际推广”。那么,如何让正在接受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本科生“走出去”,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无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当前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走出去”在高校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汉语教育”,从学科发展的历程看,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学科基础是语言教学。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国际推广具有展现国家外交战略新思维的含义,是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而对外汉语教学从比较单纯的语言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国家外交战略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走出去”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但具体到某所高校,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们“走出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偏低等。先从本科阶段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来说,学生的知识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自身的汉语知识和文化修养既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又需要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从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来看,在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环境,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和语言运用能力,但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建立在教学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实践环节,绝不是坐在课堂里听了课就能够有成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不断地学习与应用,但在校本科生的语言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指导,而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又离不开自身的实践。因此,如果学生在汉语基础不扎实、汉语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走出去”,往往会带来既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多的后果。面对这一现实,许多高校会选择“3+1”或“2+2”的模式来兼顾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这样的设计有其优势,可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受到质疑的就是学生的能力: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有序学习;另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课堂里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其次,这样的学习模式显而易见地会受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再次,建立在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前提下的匆忙“走出去”,是否会使大多数人沦入“自身学不到,别人教不了”的尴尬境地?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国际教育计划,在更广阔的领域上搭建起中外文化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更多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并提供学习机会。对外汉语教师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针对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走出去”战略的落实,我们应该依照专业的自身特点来为这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储备人才的本科生量身打造专业实践途径,既能够让他们在学习期间打牢基础,又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后在最短时间内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全国高校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依托学校与广西师范大学的合作,派遣本专业的学生去听课;第二步为校内微格教学,本校教师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让学生模拟教学;第三步利用本校与越南学校的合作,派遣学生出国实习。与之相比,大理学院的实践教学另具特色,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观摩教学、个别教学辅导和文化交流活动。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成绩都有客观详细的评分标准,成绩的评定由指导教师的50%和留学生的50%构成。课堂观摩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在教学技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实习生听讲、准备教案、说课、试讲、正式上课、评课、总结,每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同样,云南大学实践教学方式则是以外派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教授综合课、口语课等,同时撰写论文、日志、教案、案例分析等。综合以上学校所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我们不难看到,各高校均着眼于以学生学习即将结束时的“走出去”实习,以专业实习的方式取代全部的实践教学,而未能将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四年的教学全过程。因此,实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不能仅将眼光放在“走出去”上,还应该从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以及实践教学的监控测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本科生四年学习中贯穿始终,从而实现以国内外实习环境为基地的包含着感知性实习、提高性实习和专业性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

三、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1.建立基地,用好基地

建立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建立稳固的、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的实践教学基地离不开与国外的学校和文化传播机构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关系。因此,要注意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需求、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出发,利用实习基地的人才资源、环境资源和工作平台,努力使学生四年的学习自始至终与实践教学挂钩,从而促成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基地紧密联系的良好关系。

笔者所在的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就尝试由实习基地员工直接参与教学和由学生分阶段、分方向深入实习基地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方式。所谓“请进来”,即请实习基地负责人及员工深入课堂进行教学、与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研讨。例如: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实习基地的教师、负责人、员工,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创业实绩,进行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学习意志的教育。而“走出去”,则是借助与国外学校的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和国门,到这些学校进行实习、短期互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地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教学,同时又能够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充分体会和学习外国文化。

2.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尤其是与理科专业相比,特征鲜明的实践教学课很少,如实验课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用心思考,建构与专业特点相吻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此,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便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建设之必须。在这方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采取结合生源、专业课程、就业去向三方面,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一个中心,四个板块,四项结合”为主体思路所构建的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里,“一个中心”,即以培养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心;“四个板块”,即理论课实践教学、专业课实践教学、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四项结合”,即理论讲授与课内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实习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国内实习与国外实习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对于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校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国内实习与国外实习相结合,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制作了实践教学手册,全程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成绩。每个学生都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前接受明确的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提交相关的实习报告和工作记录。在完成专业实习实践任务的阶段,采用了“请进校门,走出国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国际汉语教学环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制订了统一的实习计划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组织教学,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规定的汉语教学任务。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实习体验,实现了学生专业实习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

3.抓好测评工作,重在实践效果

抓好测评工作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测评方式的探索也是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关于这一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已经作出了证明。那么,怎样的测评最科学、最适用?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实践教学的测评方式不失为一种借鉴。其具体做法是:第一,坚持“八个关注”,即对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关注基础课的训练落实,关注双语课的双语教学落实;对实习课的教学实践,关注教学计划的落实,关注教学内容的落实,关注文化展示的落实;对英语实践课,关注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四大板块的训练落实,关注英汉翻译四个结合中学生活动环节的落实,关注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的落实。第二,测评标准的监控,要求各实践教学课程制定具体的测评标准,并在实施中加以修改和完善。第三,以学院统一要求和规范为指导,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年度毕业论文管理操作性文件的拟定与执行,实现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操作性的统一。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要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要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路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应是可供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尝试的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李毅.汉语国际推广与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

[3]张如梅.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模式探索——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

[4]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8).

[5]原新梅.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语言教学研究,2007,(12).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目标;“一个核心,两个辅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目前在全球兴起了汉语热。在汉语热的新形势下,国家汉办提出了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六大转变:(引自“新华网”2008年12月25日的相关报道)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已从“对外汉语”进入“汉语国际教育”时代,专业内涵丰富,专业概念的外延不断拓展,汉语实现了从“教学”到“教育”,由“国内”转到“国际”的转变。为了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新发展,新形势,2012年国家教育部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专业进行了整合,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与过去的对外汉语专业相比,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教学对象构成的多元化。过去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教授的对象为没有汉语背景和非汉语区的非华裔以及华裔。而现在汉语教学对象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教学对象的构成更加丰富和多样,除了过去的没有汉语背景和非汉语区的非华裔以及华裔之外,现在又增加了很多汉语区接受过很少汉语的非华裔、非汉语区接受过很少汉语的华裔等。2.教学对象学习目的多元化。他们的学习目的都由以前的三大类:完成外语要求、寻根或对汉学感兴趣,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类别,包括商务谈判、法律研究、新闻、艺术、科学、工程、政府及公共事务等等。3.教学层次多元化。目前我们的教学机构已经由单纯的大学本科教育逐渐转向多层次教育。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机构种类逐渐增多,包括中文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孔子学院、私有教育企业等等。4.教学模式和方法多元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以前的单一课堂讲授向多样化、媒体化教学发展,如海外学习与在华学习相结合、本校学习与跨校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工作实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远程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科技手段相结合等等。5.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目前的汉语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之外,专门用途的汉语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商务汉语、法律汉语、医用汉语、旅游汉语等。(引自吕蕴鸽,2010,“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呈现的特点及本科教学的定位”)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的学科、专业的调整,高校必须改革过去对外汉语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根据汉语推广的新形式,新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因此,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实践势在必行。

一、目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情况

为了了解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情况,我们抽样选取了一些学校,以下是几所高校所设定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1.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制四年,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汉语言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国际汉语教学及应用的基本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国际汉语教育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引自/n675582c1268.aspx)2.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法语基础,具备较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以及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涉外企业、事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引自/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3)3.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英语言基础,具备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运用能力和较流利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语言、中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引自/shownews.asp?id=1613&foid=448)4.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引自李思源,2014,“黑辽两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5.本专业主要研究针对母语非汉语者的语言教学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及涉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引自李思源,2014,“黑辽两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纵观以上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1.各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能很好地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性,还没有将传统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清楚地区分开来。2.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地区优势和学科优势还不突出,存在趋同性。

二、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探索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确立,过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的发展,因此,立足汉语国际推广,准确专业地定位汉语国际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是本专业的当务之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在教育部公布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前的国际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结合各学校的地区优势、学科及专业优势,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培养目标更具专业性、系统性、丰富性和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层级性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核心,两个辅助”。

(一)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国际汉语教师

结合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应以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应突出应用性、复合性和国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地区优势和学校的学科及专业资源优势,制定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教学环境、文化习俗、学生等都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地区优势和专业特色,实施定向培养,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强胜任力的国际汉语教师。

(二)人才培养的辅助目标之一——培养能胜任国际汉语教学管理、涉外事务、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人才

目前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逐步深入,除了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之外,与之相关的各种人才的需要也随之增加。如: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人员、涉外事务工作人员。面对这些新的人才需求,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的辅助目标之二——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和对外汉语专业学术型硕士输送合格的生源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学校应设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块,在本科阶段要夯实专业基础,突出研究型学习的特点,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学术研究生的报考和攻读打好基础。结语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过去的对外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地域针对性、专业实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实现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关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培养目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

[2]金伟,傅赢.试析本科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J].辽宁师专学报,2012,(4).

[3]吕蕴鸽.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呈现的特点及本科教学的定位[J].学术交流,2010,(6).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7)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除中国外共有109个国家共计3000多所高校,开设了汉语教育课程,全世界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的人员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次,部分国家的汉语教育程度,甚至以每年50%的频率在增长。我国为此先后输出汉语教育人员两万余名。所有的情况都表明,汉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主要受众

对外汉语教育顾名思义,是对于外来人员的汉语教育活动,这些外来人员,一般指的是外国留学生和外企工作人员。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主要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和外企工作人员,学习汉语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方便交流,提高效率,增强我国的对外影响。

(一)对外汉语教育遇到的问题

在人类出生那一刻父母教授给的语言,并以此交流沟通的语言称之为母语。从小生活在母语体系的圈子中,学习起来并不吃力,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即使来中国之前,会紧急培训一些简单的社交用语,但是没有语言环境的训练,也只是简单学习几个词语,并没有深刻理解它的意思。对外汉语教育中遇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作为一门需要考试的学科,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教学方式

我国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英语加汉语的方式进行教育。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发音不标准:无法准确讲述其意思。甚至出现教师的教学语言说的越准确,讲授的课程语言就越难以接受。建议在对外汉语的教育教学中,尽量使用全汉语进行讲授。其一,可以提高学生主动理解的积极性,其二,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不同方式的汉语意思和语言环境,形成说话就是在讲课,讲课就是在说话的模式。

二、构建语言整体学习体系

一门语言的发展到应用普及,其过程可能长达上千年,其发展历史也艰难万分。所以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要学习其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思,从而接受学习的语言。

(一)学习与实践

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还要增加更多的课外教学,如组织故事会、参与汉语社团活动等,让学习主动融入到这个“语言集体”中去。“学以致用,以用推学”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语言理解语言,从而达到交流对话的目的。

(二)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历史

学习汉语的同时学习历史,当然这有一个先后的过程,必然是先学习语言再学习历史,其意义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学习一门语言,更多的是让他们接受这个国家的文化,从而接受这个国家。

(三)破除文化障碍

破除文化障碍,其实就是说让学生学习这门课之前,先不讨厌这门课程或学术,有一个主动接受和学习的心理。例如,如果对方是个讲英语的美国人,要让他描述他们的语言,他绝对会竭尽全力地描述英语的美好,也很乐意推广他们的语言,究其原因,就是他了解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历史,觉得有能力让人接受他的推崇。反之,如果不了解一个东西或学术,对方还一个劲地赞扬它,任谁都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反感”。所以在讲授汉语之前,先要破除学生心中的文化障碍,这样才能顺利讲授,学生也能更多的接受所讲内容。

三、设立对外汉语教育的意义

设立对外汉语教育的意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并使用它,让彼此之间交流不存在障碍,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和办事效率,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优势;趋势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更加直观地呈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

教师在现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的课件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理论知识进行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这个过程体现着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多元化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深化了对外汉语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记忆与更深刻地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汉语教学中为教育提供更加良好的探究环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成就感中由“被动”变得“主动”,自己去“吸取”知识的目的。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无论是数学还是对外汉语教学,一般都是教师直接讲词汇与学生直接背汉语词汇。如果有了成就感这一思维支配的前提,就会对对外汉语知识主动有兴趣去追求,即使是对外汉语成绩不好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并适时让他感受到成功的一面,并且加以奖赏,便是对某个对外汉语知识获得满意解答的关键情感因素。。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具有着明显优势,可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进而推动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对于汉语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可以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把握好创设情境教学这样的核心与主线,从而也能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迈上更高的台阶,学生有更大的兴趣与热情去探索对外汉语知识,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科学知识教学的始终去学习对外汉语知识,并能在现代教育的运用原则指导下去学习对外汉语知识,这样在学好对外汉语知识的同时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凸显是巨大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也就能真正的实现。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育中能够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来提高汉语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可以利用动画、视频使学生学习的激情增加,学习会变得积极而主动,这对对外汉语的词汇的理解与枯燥的学习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要把握好直观性的第一兴奋中枢,编排系统的变更,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所学的知识,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就很重视情感的教学,例如,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感.[1]用问答的编排设计去激发同学的思考,每一章节会设计一个小问题,这样学习会自掘地带着问题去激发学生对对外汉语知识的渴求,然后一章节的知识都是验证这个问题,从而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原则在汉语教学中指导作用

(一)实用性原则。

对外汉语不同于语文学科,对外汉语学科强调的是教好外国学生汉语的词汇与不同文化语言的把握,但是无论哪种教学内容的呈现于知识点的掌握,都要有实用性为原则,应当以提升学生的汉语素养为出发点与所应该遵循的原则,而且因为实用性较强,实用的运用去验证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期间就要增强学生对对外汉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对外汉语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自觉的追求知识。教师在设计自己教学的课件中直观与精美的呈现知识,对于学生的掌握与理解知识帮助是及其大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整合与优美,突出重点与难点,知识虽然充满了枯燥与乏味,但是成功的喜悦会将所以的疲惫感一扫而光”,避免过分追求华丽性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这句话正是对于对外汉语知识学习实用性的最为真实所在。

(二)科学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中因学科本身课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载体、探究方法与态度的科学性、难度性很大,大多数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产生为难情绪。同时,教师在对外汉语学科的教学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把握不够,包括对于了解学习对外汉语知识的科学态度、遵循的科学性原则把握不够,自主探究的兴趣等,教师只是侧重对于对外汉语知识的教学,现在的对外汉语知识教学,脱离了情感教学的把握,对于学生,本来就对对外汉语的兴趣不强,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一定的认知,思维上也没有一定形成如何去学习。都是学习对外汉语学科中与教学目标质量要求下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与否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及其教学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的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性原则有必要有很大提升,在掌握汉语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提升汉语国际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数学的教学,一定要有所创新以及有所改革,并要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关系对外汉语生是否能学好对外汉语教育这门学科的关键之所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将现代教育技范给对外汉语学生,将现代教育技术原则渗透到学科的始终,并发挥最好的作用,引导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生直观形象地学好对外汉语教育这门学科,在教学课堂上创建教学的情境,让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能得到最好的展示,增加教学探究性以及优化,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内容示范性,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对外汉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丹丹.关于教育技术在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情况的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09(04)55-56.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46

Abstract Linguistics curriculum provision for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hould embody the two important points including foreign and Chinese. Under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sets up a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assisting to underst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On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reall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the curriculum; linguistics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在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的基础上整合设立的专业。该专业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心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专业建设一般涉及师资、教材、课程、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其中课程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该专业培养面向国际传播的汉语教师。根据2012年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认为此类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师综合素质。

围绕师资标准,课程应该体现汉语教学基础、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5个板块。①其中语言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因为这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先决条件。

李泉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首要的和必备的知识是: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字知识。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汉语言文字理论与知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与知识。②也就是说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设置要紧紧抓住“对外”和“汉语”两个关键点,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汉语国际推广能力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体化”。

如何达到这个培养目标,首先要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学生获得相关教学技巧的特点。对外汉语学生只有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汉语与所派地区外语差异对比,才能理解与掌握汉语理论知识,把握语言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一特点就要求该专业语言学课程要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明显区别,要加强各国语言与汉语从发音到文字、词汇再到语法的对比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对比分析的课程体系。

1 语言学课程体系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应设置汉语基础课、汉语选修课、外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等语言类课程。“课程的横向结构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划分,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③我们认为起码应该设置以下必修课和选修课。

1.1 汉语基础课

这一板块为汉语语言学的基础课,核心课程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述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并就汉字的规范化与简化等问题做专门讲解。该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其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

古代汉语相对于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是工具性课程,但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了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简单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简单发展历程,以便于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其中常用词教学要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古代的单音节词,今天绝大部分成为双音节词的语素,如果能挑选部分常用词讲解其常用意义,一定能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提高他们的词汇认知能力。

语言学概论着重讲授语言学的一些主要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了解语言接触、语言演变等内容,加强学生对语言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1.2 汉语选修课

这一板块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而设,核心课程为:文字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

文字学着重讲授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结构、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使用以及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文字信息化、文字与文化等内容。提高学生书写、分析、运用文字的能力,帮助其理解文字中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单位词和非词的区别、词和词位的区别、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了解词汇的分类、词汇的类聚、词义类聚,了解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理论。重点掌握词义解释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编撰双语词典打下专业基础。

汉语语法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以汉语词法、句法、语法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语法现象的敏感度,以帮助他们观察留学生语言运用中的语法错误。

1.3 外语语言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英语(含听力、口语、精读、写作)。选修课程为:汉外语言对比。

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一齐抓的情况,突出英语作为媒介语和交际工具的作用,强调对生活用语的训练,强化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④

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之后,选修汉外语言对比,运用对比语言学知识分析汉语与英语语法、词汇类型差异,掌握部分外文类语言学术语,以便于在语言教学中,称说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4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课程

核心课程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选修课程为: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系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该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初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付诸研究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打好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法主要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功能等语言要素和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及书面语表达等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讲解语言要素中包涵的文化思想。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主要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习得者为何获得第二语言。涉及中介语研究、语言习得者内部因素研究、语言习得者外部因素研究等内容。

偏误分析着重讲授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语言学习偏误类型,介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国内外中介语研究情况,使学生学会搜集偏误语料,掌握偏误描写、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偏误分析实践操作。

2 语言学课程内在逻辑依据

课程体系要考虑共同性和时间性。所谓共同性,是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的共同性。在本专业要求培养国际汉语教师宗旨下,语言学课程之间要形成一些互相联系的系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与汉外语言对比相联系,通过古今对比、汉外对比,强化汉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与教学法相联系,通过分解教学难点,强化学生相关语言学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本学科的核心课程,与教学法相联系,最终所有这些课程与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为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服务。这个语言学课程体系,突出了“对比分析”的教学理念,能够实现语言学课程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宗旨。

所谓课程体系的时间性,是指课程在时间上的关联。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课程“共同性”围绕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设计,“时间性”围绕着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而设计。大一宜开设现代汉语,使之获得浅显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知识。这一门课程将为语言学概论,为汉外语言对比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相区别,强调古今汉语的一致与差异。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要联系大一现代汉语、大二古代汉语具体实例,以实例讲解带动理论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以学生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相关理论知识为宜,于语言学概论同时或之后开设。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针对语言要素教学中的难点而设。词汇学、文字学宜于分别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后开设;语法学难度最大,应在高年级开设。汉外对比、第二语言习得等难度较大的课程也应该在高年级开设。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专业选修课,以开阔学生学术视野。

3 语言学课程体系设置最终旨归

语言学体系设置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理解和产生与教材没有直接提示的新思想、新能力或新技能。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应用型专业,所有课程以学生能产生运用能力为归宿。

具体说来,学生应该具备《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所要求的相关能力:“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 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能了解并解释影响语言正负迁移的各种因素, 能分析和解释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这是一种创新能力,没有一所学校能设置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未来面对的非汉语学生学习问题,只能学生自己运用学校所学进行分析归纳。

当学生看到非汉语人员学习汉语所产生的错误,能对错误类型归类、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正确运用汉语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达到了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下一步深入探索的方向。

注释

①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10)

1 国家层面,提出的中国梦将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直接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简而言之,中国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人民幸福则国家安康,国家富强安康则被选择。新时代下,中国梦所倡导和实现的民富国富的梦想并非仅仅限于中国的财政建设,它还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才选择中国的倾向性,直接关系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实施和扩展。因此,为更好的实施对外汉语教学,就国家层面来说,应该在中国梦口号的引领下,不断地实施和颁发一系列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措施,支持教育,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更好地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让汉语走出去,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直接的让汉语走出去的最便捷的途径,国家需要把这一部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他们所到之处也必定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

2 集体层面,应该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国内外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就国内来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1950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期间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时期和70年代末至今的“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 时期。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作为中华文化载体和国际交往工具的汉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对汉语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在世界上掀起一股“中国热”的同时,也自然的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因此,就国内而言,相关集体应该更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高度做好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协调工作,充分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以加强对这项工作和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如:国家汉办、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国家教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督领导,以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更好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学校等教育机构应该肩负起重要的使命,也应该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引进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多方合作教育关系,以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进行中国文化传播。

就国外来看,目前中国文化在国外立足和传播很好的一个途径就是借助于各国孔院。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依托基地,院内以中方院长和外方院长合作的形式对学院进行整体管理。因此,为更好地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方面各孔子学院院长尤其是中方院长应该积极主动的接受先进文化和理念的熏陶,了解最新的国际教育等发展状况 ,并且做好具体的教学事宜等各方面的相关工作,和外方院长多沟通,多合作,使孔子学院的教学工作成为整所大学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多方合作配合处理好上至国家间下至人与人间的关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高效畅通美好的国外教学环境。

3 个人层面,主要指对外汉语教学的引导者老师和接受其教育的国内外全体学生

首先,老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引领者,为更好的响应中国梦,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综合素质。

3.1 较强的专业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教学,它跟教中国人学习汉语的教学在语言习得过程,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在正确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外国人学习汉语和汉语的普遍规律进行精心的组织,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特殊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对外汉语基础教学时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所以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有比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对汉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文字要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这些汉语的本体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而根本。其次,应该熟悉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汉语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文化因素的处理、汉语水平的测试等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如果老师对这套规则和办法不熟悉,也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再次,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具有教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当然对外汉语教师也不例外。只有掌握相关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也能更好的掌握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渴求心理。另外也能够直接运用于教学,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第二语言学习者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心理有何不同?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作用究竟如何?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在熟练地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的前提下才能够很好的完成。同时,对外汉语老师应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关知识,尤其是对我国的民族风情、历史发展、国家概况、各类艺术及中国人的额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都应有所了解。

3.2 较高的创新意识

尽管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毕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对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许多教学问题还不能再现有的研究领域中找到很好的答案,这些相关问题还缺乏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大的像怎样处理结构、功能和意义的关系才能够更符合汉语规律和汉语学习的规律,小的像:在汉语语音教学阶段应如何处理音素和语流的关系等,这些问题在现阶段理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往往找不到完整的答案,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现阶段必须树立科研意识,有较强的觉悟和探索精神,在工作之余应该善于总结、勤于思考。

3.3 强化服务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互动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间应建立平等互助、友好的师生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针对外国人的教学,这种友好关系的建立更为重要,就学习过程来说,对一个没有任何了解的外国人来说,纯粹的接受学习这一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作为这样一些特殊学生的老师,更应该认清楚自己所负的责任和使命,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并且从某些方面说,这些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许多也是从老师那里获得,因此对外汉语老师应该服务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需要。并且,留学生大多是自己只身一人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有的甚至在来中国之前在中国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他们初到中国时对中国的生活环境都不太熟悉,而此时接触最多的也就是给他们教汉语课的老师。

3.4 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对象的不同于高校其他专业的教学,它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成年人,并且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国别、母语、文化、经历、学习动机等,并且对现有汉语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也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对外汉语老师,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要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不断学习,研究不同国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并学习他们的文化,适当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外汉语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汉语言本体的研究成果,因为留学生的思维和文化水平有差异,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我们从未考虑过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堆汉语言本体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了解汉语的内部规律,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汉语,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有效,也需要对外汉语老师学习和借鉴其他语言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外国学生来说,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汉语知识一无所知,无法听懂老师的课堂指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老师进行表情、肢体语言等来表达,因此老师还需要掌握一些表演技巧。

3.5 增强民族意识

对外汉语老师要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中外文化差异,要公正客观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外国学生可能会针对自身的情况提出行行的问题,这是老师应该在所教知识的基础上正确客观地回答问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要客观地看待,公正评价,在和留学生等的交往过程中应不崇洋,以国家利益为重,避免有损国家形象的言语行为。同时,面对不同国度的学生,对外汉语老师应该平等的看待和对待他们。

当然,在新时代中国梦口号的影响下,笔者个人认为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民族意识对一个真正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更为重要。

其次,是学生,作为接受其教育的学习者,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不懂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查阅和询问,尤其是留学生更应该如此,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应该学会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学好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为以后从事本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肩负着中国梦的巨大使命,承载着中国人为民族实现复兴的伟大理想,承载着推广中国文化的积极愿望,承载着对世界和平的热切盼望,相信在中国梦口号的影响下,在我们国家、集体和个人地共同努力下,对外汉语教学一定会有新的发展,也必定会不辱使命地将汉语和中国文化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韩瑞芳,张孟金.新时代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战略解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山东大学学报,2006.

[3]杨舟.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

[4]俞燕君.中国梦宣传融入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高教探索,2016.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篇(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式生活。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也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以服务和满足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把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了解外国留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外国留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外国留学生向其潜在的水平发展,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维果茨基主要探讨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在阐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实际水平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从学术上较能精确地指称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当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有其种种的动机和目的。有的外国留学生对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充满着好奇,对中国文化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来到中国,接触中国,感受中国,了解中国;有的外国留学生打算今后找一份与汉语相关的工作,或从事对华贸易,于是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则更加需要对外国留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上好对外汉语课,教好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反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对他们的汉语实际水平不了解就对其开展教学,就会影响到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保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教师该如何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持续升温?教师该如何让外国留学生活化汉语言知识?教师该如何让外国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正地使用汉语与中国人自如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更好地促进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深化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外国留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引导外国留学生向其潜在的水平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入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特别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包括教师备课,上课,外国留学生学习,教师与外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总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个体与社会、教学与发展、外部与内部、现在与将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教学对发展的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带来启示。

(一)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

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不同学生的汉语基础也不同。有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之前,曾经学习过汉语,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有的外国留学生是来到中国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之前对汉语的语言知识一无所知,汉语是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是按班级授课的。有些外国留学生虽然被安排在同样一个班里上课,但事实上这些外国留学生汉语的现有实际水平还是会有不同的,有的班里还会存在外国留学生汉语的现有实际水平相差比较大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自己接手的对外汉语教学班级的外国留学生的情况做功课。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水平,了解外国留学生A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B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C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D的实际水平等。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多与外国留学生交流,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洞察和了解他们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动机、目的和他们现有的汉语实际水平。

(二)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外国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知识等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但教师仅仅停留在了解不同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实际发展水平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

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中,在听、说、读、写方面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着制约和阻碍其汉语水平和能力提高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外国留学生遇到汉语学习的困难和问题时学习汉语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汉语的兴趣降低,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动力也随之降低,有些外国留学生就怀疑自己学习汉语的能力,对汉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开始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甚至放弃汉语学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可以增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动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给不同的外国留学生设定一个更高的可行性目标,可以使其保持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可以促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持续升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让外国留学生能提前预知到自己学习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可以让外国留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促使外国留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取得汉语学习的进步。

(三)教师要不断鼓励外国留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汉语学习能力能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质的飞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的外国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了解了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时,教师要不断鼓励外国留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汉语学习能力能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质的飞跃。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该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近发展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外国留学生找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了解到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时,就要让对外汉语教学走在外国留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前面,让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带动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比如:外国留学生A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很低,教师要给他设定一个进步的阶梯,要不断地鼓励他,给他微笑,给他自信,给他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仅要考虑到他的汉语实际发展水平,而且要根据他的最近发展区给他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他的发展。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教学和他认真、扎实地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外国留学生A能够迈过这个阶梯,达到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当外国留学生A已达到自己的潜在发展水平后,教师继而又可以给外国留学生A设定下一个进步的阶梯,使其在汉语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7.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11.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