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5:18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1)

“质量兴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目标。建设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产品,价格昂贵且使用期长,涉及人民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其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技术保证。

一、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工程质量检测就是经过“测、比、判”活动,从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处理,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安排。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的会审,是否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2)原材料、外购材料、半成品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检验,提供正确的检测数据,做出评价结论,并参与工程质量事件的分析处理。

(3)工程所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检测。技术审定和推广工作。

(4)通过科学检测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监督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要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检测工作的基础,离开它就谈不上对工程质量评价和负责,也难以保证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与运行安全。若以检测工作赖以生存的地位来估价,公正性是检测工作的准绳和法规,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准确性则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先决条件,是检测工作客观评价与社会信誉的前提。促进水利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多创优质工程,采用科学而可靠的检测数据来说话,防止单纯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检测工作也就成为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只有搞好检测工作才可能及时掌握质量的动态和规律,以便控制质量的波动范围来保证质量的稳定。

在水利建设中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强化质量管理,其中质量检测工作又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重要职责,它借助于测试手段对材料,构件及单元工程,按规范标准与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因此,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质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严把质量关,具有预防把关和签别双重性质的职能。

三、必须着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极为重视关系国计民生。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对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显得尤关重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应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重点考虑三个因素。

3.1检测机构合法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受控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定机构授权下行使职能,这类检测机构才具备合法性。目前,中国统一开放的检测市场已开始形成。有必要对检测机构的认可活动加以规范,使其在为社会提供质量检测时必须具有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于1994年10月正式成立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是唯一的权威和法定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也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正式成员。它制定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即CNACL201-99,等同于国际公认的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今天已成为检证实验室技术能力,指导实验室规范运行的准则。

3.2检测方法科学有效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

质量检测使用的技术规程规范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按过期的规程规范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无效的,这一点也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例如,从2000年起,各实验室进行土工检测时应依据新的标准,即《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或《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相应的旧规程已失效。

3.3仪器设备符合标准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

质量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校准和检定,并在其划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依据《计量法》而建立的中国量值传递体系,体现了量值的统一和量值的溯源,它是实验室规范的基础,也是导则25的实质所在。其突出特点是,从计量溯源性的角度,保证测试领域的测量结果基本上与计量溯源体系得以衔接。以导则25为准则构成的我国量值传递体系,基本保证了全国量值的统一,满足了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四、必须科学实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科学、严密、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有规范的程序和严谨的态度。在质量检测的实践中,应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密的规章制度、科学认真的态度是搞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工程质量检测项目,需要专业试验室组织优秀检测人员并设专门的质量负责人,才能使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国家标准和部颁规程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检测工作的依据。有了这些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才能使检测工作的实施、数据分析和结论有据可依。另外,在检测前或检测过程中,收集被检工程的相关资料对检测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3)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最好还直接参加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在检测设备上,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这些先进的仪器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确保检测费用。检测费用的专项列支是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有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批复概算并没有该项费用开列,有的不得不挤占其他费用,使这项工作很难开展,即使开展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也很难保证。

(5)认真做好抽检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的抽检工作十分必要。目前只有堤防工程有明确的要求,而混凝土、土方、石方、金属结构制造、启闭机及机电产品安装等工程并没有抽检的方法、数量、种类的具体要求。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2)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实际意义

2.1水利水电质量检测工作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

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设立检测部门或者聘请外部专业检测企业两种途径来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完善工程监理体系和制度,确保在施工环节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及时解决。对于施工原料的质量检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原料质量检验包括出场检验和进场检验两部分,在选择材料时,要对材料本身的质量进行全面了解和检验,在进场环节中,还要对实际运输到现场的原料进行再次的抽样检验,确保各批次原料质量都能够达到施工标准。在检验各项施工操作环节是否符合施工标准时,检测人员可以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为质量检测提供有力的帮助,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是否恰当,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是检测人员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在工程中进行质量检验时可以有效的将工程质量问题杜绝在源头,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全程质量检验,可以为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施工中的质量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要公平公开,并且要科学合理,在工程验收时要将检测数据和记录进行上报,以备验收部门的参考,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或者二者之间发生检验结果的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3工程质量检验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自检和外部监理系统检测来共同完成检测作业

企业自检时施工中日常的常规检测手段,而监理人员多是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来实现检测目的的。二者的有效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的完整性。

2.4前期的工程质量检验数据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前期施工检测中发现问题,可以据此改进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后续施工中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起到事前防范的作用。

2.5工程质量检测的数据和记录可以为以后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旦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隐患或出现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在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理环节可以将工程质量检测报告作为重点的参考资料,进而查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补救工作。

3如何提高工程管理效果

3.1确保检测机构的合法化,加强对检测法人的管理

拥有众多专业合法的检测机构是保障检测质量的重要前提,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重要依据。相关的检测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机构资质,获得国家法定机构的授权,接受国家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在自身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行使职能,完成一定的质量检测业务。

3.2使检测体系趋于完善化,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检测行业具有自身行业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为一个并不是完全开放的检测市场,再加上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各行政区域的检测市场呈现出独立性强、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特点。正因为检测市场存在着这样的现状,才造成了检测结果的公正性有所偏失,检测行为往往会依附于另外一方,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检测体系的建设,规范相关的质量检测行为。

3.3强化检测主体建设,提高质量检测的水平

检测单位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完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检测单位要在健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的规范检测流程,改进单位相关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要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具备系统的检测知识,强化检测的能力。检测人员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取得从业资格证,不断学习专业的检测知识,完善自身的检测技能。另外,检测单位也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依靠人才,善用人才,不断的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检测单位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配备的机器设备要依据国家法定计量标准和校准标准,满足检测单位的承检标准与承检能力的要求。检测单位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自身的建设水平。要学会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手段,树立起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全面树立起质量意识,更好的发挥检测机构的服务,促进检测机构的健康发展。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完善检测试验的技术方法。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技术质量标准,保证其企业内部技术规程规范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根据国家的最新的规范适时的做出调整,淘汰那些落后过时的规程,不断更新企业内部的检测标准与规范。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3)

挖桩检查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是一项比较常用的建设方法,同时也由于长期的使用,取得了不少的技术经验,因而在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中,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也是一项比较具有规范性的技术。通过挖桩检查法,可以检查水泥搅拌桩的成型程度,以及水泥搅拌桩的圆润和均匀程度。使用挖桩检查法的主要目的是对水泥搅拌桩的搅拌效果以及搅拌桩的桩顶是否平整进行检测,从而为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1.2轻便触探仪触探法

轻便触探仪触探法也是进行水泥桩搅拌桩质量检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但是在使用该技术时,应该切记在检测粉喷桩时与检测其他桩体有很大的区别。检测其他桩体时,一般要将触探点放在桩体的中心部位,但是检测粉喷桩就有所不同。检测粉喷桩的触点应该放在距离桩体中心部位的五分之二处,在确保监测方法正确的基础上,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1.3静力触探法和标贯法

具体的统计手段我们可以使用数理统计,比如对于静力触探和贯入阻力的比,以及它和无测限的抗压强度基本上是跟着龄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龄期增长之后,桩身的强度也在逐渐变强,由此可知,静力的触探法适合当桩体成型之后的时期来做。而且该方法具有诸多优点。

1.4钻孔取芯法

这项工作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因素,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钻探工作的工作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对取出的芯样在抗压强度方面上更为明显。同时对芯样有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的方面,比如钻头的材质,头的具体形状,都会对芯样在无测限的抗压强度,造成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选取那些直径较大的金刚石钻头。

由上述可知,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并且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注意事项。所以,就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本身来说,就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技术。然而,以上的几点方法只是对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的一点点介绍,其具体的方法应用更为复杂。然而,由于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对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加以重视和研究,并且还需要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水利工程搅拌桩质量评定

首先,要保证水泥搅拌桩的单桩或者是其复合地基要按照设计的要求来建设,满足设计中的各项标准。其具体的标准为单桩桩体要在二类桩以上,并且一类桩要占多数,二类桩只能占15%以下;其次,仍然是单桩评价标准要在二类桩以上,并且一类桩占多数,不少于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剩余的桩体要确保合格。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46-03

《水利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定位下,坚持“理论够用,实践突出”的指导思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适应学生特点,使学生既掌握在生产实际中够用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直接适应岗位胜任工作的实践能力,成为《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所要讨论探索的重点。

1 目前《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1.1 庞大的知识体系与不断压缩的学时的矛盾 《水利工程测量》系统性非常强,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测绘学基础知识和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知识的讲解,而且还需介绍在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的新技术、新仪器,如全站仪、GPS、RTK、测深仪等。在“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方针下,目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工专业教学计划中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30学时,另有3周测量实习。测绘学基础知识包括测绘基本理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误差分析、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部分,这些理论教学和实验占去了总学时的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测量部分只能进行选择性讲解。为了能熟练掌握水利施工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测量系统知识讲解和训练,这样在有限的学时内,必然要压缩最后实践教学的部分内容。

1.2 测绘仪器更新快且价格昂贵与实践教学条件需要改善的矛盾 测量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技术,其设备随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而快速更新。20世纪80年代前,生产上普遍使用传统的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开始取代传统的光学测量设备,测量技术也随之改进提高,以前的三角测量方法也慢慢被淘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和更新,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全面代替以前的测量仪器,特别是卫星测量定位技术的发展,使测量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测量技术,卫星定位设备GPS接收机已成为主流的测绘仪器。测量技术和测绘仪器的更新如此之快,且每一次升级,测量仪器价格一套比一套高,这样学校内实训仪器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如果仅进行传统仪器和测绘方法的讲解,学生觉得所学内容过于陈旧,整本教材中较多的先进技术内容不讲,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测量教学内容和实训设备的与时俱进,尤显重要。

1.3 以“测角量距测高差的基本测量操作”为核心的传统测量教学思想与“工程实际测量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矛盾 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传统测量实习,一直都是围绕测量水平角、测量两点间距离和高差来组织实施的。实训内容多为测量一个导线、量距、测角、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的复制,反复强化学生对测量基本操作的认识,而与实际水利工程脱节。对于测绘学分支,涵括在工程测量技术中的《水利工程测量》,很多教材,甚至教师也是延续了测绘学传统的“测角量距测高差的测量基本操作”的中心思想,测量理论教学和测量实训均以“会测角、会量距、能测量高差”为中心,偏重于测绘学,工程测量技术基本操作,而针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测量部分讲解较少,这种水利工程实际测量技术应用能力的弱化,必然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就业的需要,教与用存在矛盾。

2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加强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整改和特色专业建设,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定位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解决庞大的知识体系与不断压缩学时的矛盾 理顺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秉持“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共同承担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构建面向生产一线“产学联动、实境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训基地训练和工学交替实习,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效解决庞大的知识体系与不断压缩学时的矛盾,并能成功培养学生工程实际测量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以模块一“普通测量”为主,安排30学时。课内实验安排16课时:测角4学时、测距2学时、测量高差4学时、导线4学时,主要强调普通测量的基本操作。3周测量实训中用1周时间安排基本测量工作,强化测量基本技能与应用。模块二:“水利工程施工测量”部分,在教学中安排8学时课堂讲解,6学时在校内进行各项施工训练。在实习中安排2周进行训练,学生利用“实习基地”在老师带领下,并在“实境育人”实习中不断加强。模块三:“测量新技术”思想贯穿教学始终,强调全站仪等新设备的使用,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实习,在水利工程实际中学习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各类实习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延伸,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定位和教学设计,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在学时缩减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学时,可以有效解决庞大的测量知识体系与不断压缩学时的矛盾。

2.2 建立校企共赢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工学交替”作用,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到新的测量设备,解决好实训与生产脱节的矛盾 首先以校内实训基地必须满足基本专业课程要求为宗旨,购置基本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GPS等,满足平时课内实训的基本要求。同时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生产创收,不断更新最新的测量设备,让学生在校内能接触到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新设备,如全站仪、RTK、测深仪等。此外,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科研、人才服务,而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场地、配备实训指导教师,并提供学生的工作报酬,实现校企共赢,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融入到真正的生产中,学会并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术与方法。

“工学交替”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利用暑期和顶岗实训时间,让学生深入施工第一线,把将来的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当作课堂学习内容,既可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又能真正学习操作先进的生产设备,弥补自己在学校中新设备操作和学习的不足。本着牵手企业,联姻社会,搭建学生步入生产就业的阶梯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共赢,为学生操作最新最先进的测绘设备创造条件。

2.3 精化理论知识教学,增强实验与实习的针对性,根据专业特点,弱化以“测角量距测高差的基本测量操作”为核心的传统测量教学思想与“工程实际测量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矛盾 随着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测量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类专业对测量课的要求是:理解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地形图;初步掌握施工测量及典型水利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应用和分析测量成果为水利工程服务[1]。可见,测量实践中不能太多地重复测量基本操作技能,而应当将他们从事各种工程设计和施工时所需用各种测量方法列为实践教学内容。况且,随着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现代测绘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基本的测量手段在不断变化。一般工程部门的水利建筑技术人员,不可能仅只会某几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而是从事与他们专业密切相关的地形图分析、应用和施工测量的机会却非常多。

基于以上对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测量能力的分析,新的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应调整为3个模块[2]。模块一:普通测量,是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地形图应用。模块二: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即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在工程方面的具体应用。包括水工建筑放线、线路工程测量 、桥梁工程测量、变形观测等。模块三:测量新技术,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宽,包括GPS、RTK、测深仪等。新的课程体系,将为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测量基本操作的学习,更强调了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使测量基本操作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得到应用,从而解决了以“测角量距测高差的基本测量操作”为核心的传统测量教学思想与“工程实际测量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矛盾。

3 结语

《水利工程测量》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很多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去思考,但要重点把屋3点:一是改革课程重点,合理利用有限课时,在课堂上精化理论教学、课外加强实践实习;二是建立校企共赢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解决仪器设备缺乏或不足的问题,对接生产岗位,提升“教学做”一体化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生产适应能力;三是实现理实融合,测量教学应紧贴社会所需,与时俱进 ,有效依托校内实训室和实习基地、校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习平台,将测量理论与工程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认可的人才,真正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测量说明

1.测区概况

某水库是一座供水、灌溉、兼顾防洪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为了保证某水库顺利建设及后期运营安全,完成该水库控制网测量工作必不可少。

2.测量技术依据及设计资料

2.1测量技术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某水库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2.2设计成果资料

《某水库工程控制点成果表》。

3.工作内容

(1)、平面控制网测量, 按二等导线精度要求进行观测;

(2)、高程控制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

4.测量仪器、设备

测量仪器均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

5.坐标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投影抵偿面高程为775m,中央子午线为81°(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

6.施测说明

6.1平面控制网施测方法

此次平面控制网测量按二等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距离对向观测四测回,在测边两端量取气象元素取平均值后对边长进行气象改正,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6.2高程控制网施测方法

6.2.1二等水准复测与加密主要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6.2.2二等水准外业观测

水准复测前首先进行现场勘查,检查标石的完好性,确认丢失的水准点。水准点均沿线路走向布设,点间距1~2km,点位布设均匀。

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复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设计单位所交的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点位是否稳固可靠。

二等水准复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测量时,保证前后视距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

作业前检查与校正i角,保证i角绝对值在作业过程中均不超过15″。

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将尺垫安放在坚实的地方踩实以防止尺垫下沉。用竹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状态。

水准路线采用往返观测,并沿同一条路线进行。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

观测顺序如下:

奇数站:后―前―前―后

偶数站:前―后―后―前

7.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采用两组分别计算、复核。平差计算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的地面控制测量一体化软件包“科傻”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8.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单位使用此资料时,应对该资料进行认真复核,确认资料正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2)、施工单位应妥善保护本次测量控制点,及时设置护桩。使用测量控制点前应进行常规检核,确认资料无误、点位稳固后方可使用。水准点应检测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

(3)、施工放样时应严格执行测量双检制度。

二、控制网示意图

1.导线示意图

2.水准路线示意图

三、起算数据

本次基准控制网平差计算所采用的已知点来自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某水库工程控制点成果表》。其数据如下:

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81度(3度分带),775高程抵偿面,1956黄海高程系

结论:起算控制点点位稳固可靠,精度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的要求,可用于本次基准网控制测量。以D01~D03方位角为起始边推算其他控制点平面坐标;以水准点D01,D03为高程起算点推算其他点位高程。

四、成果分析及结论

1.平面控制网分析及结论

固定D01、D03控制点,利用“科傻”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角度闭合差分别为-4.6″、-6.8″,小于限差8.5″,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164000小于限差1/150000。综上所述,此次水库平面控制网平差数据合格,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的要求,数据成果可靠。

2.高程控制网分析及结论

水准复测外业结束后各水准路线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统计及计算的偶然中误差MΔ见下表。

二等水准测量往返高差精度统计表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Δ,MΔ按下列公式计算:

全线M ==0.80(mm)

式中:――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 测段长(km); n ―― 测段数;

本次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较差≤4,全线每千米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0.80mm。满足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小于1.0mm的要求,数据质量可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平差计算。

五、控制网成果表

注:SK03因地势陡峭,故无法进行水准联测。

六、结论:测量工作是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工作,施工控制测量对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参与者中存在着对施工测量工作特别是对施工控制网布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错误认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成果资料已经能够满足施工放样的需求,不再需要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测;二是错误以为施工控制网的布测就是原规划设计阶段测绘单位的份内工作。因此阐述布测施工控制网的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参建各方应当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及辅助设施CAD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于建筑、交通和水利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测量仪器智能化及测绘制图软件的自动化等相关先进的技术的应用,给水利工程中的测绘工程带来了较多有利之处。

二.数字化测绘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是利用计算机对地形空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完成数字地图的绘制,有特别需要时,可以利用数控绘图仪来绘制所需要的专题地图或地形图。数字化测绘以传统的白纸测图为基础,在全站仪、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支持下,利用数字字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方法,将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并完成制图。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大部分的功能,实现了测绘制图的自动化、智能化。同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具有以下优势:

1.图形测绘更准确。

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将所采集的地形、地物、地貌等相关数据、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传输端口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和测绘软件进行处理,产生内容非常丰富的电子地图。数字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存贮较为方便。在现代地形测绘技术中,数字化测绘已发展成为利用掌上电脑即PPA在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成图。传统的经纬测绘和白纸绘图,产生的平面位置及其他信息的误差较大,而利用数字化测绘就似乎,测绘点精度非常高,从原始数据采集到成图过程中,精度无任何变化,保证了成图的质量。

2.提高了测绘效率。

数字化测绘是现代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勘测设计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数据更新和管理智能化。同传统的经纬仪配合平板的测图方法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效率高出许多。在通视良好的情况下,利用全站仪以建站点为圆心进行观测,一站可以测量1公里范围内的地形图。正常情况下,传统的经纬测绘法采用白纸绘图法,一个作业组一天仅能测量200个地形点,而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测量400各地物点,甚至更多。数字化测绘技术大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也缩短了成图的时间。

三.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GPS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ystem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NAVSTAR/GPS),通常简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即GPS。GPS是以人造卫星组网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设置在地面或运动载体上的专用接收机,接收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实现导航定位。它是根据美国国防部1973年12月批准的国防导航卫星计划而建设的。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为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用户的接受处理装置。GPS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离远等特点,也恰巧是这样的特点才使得对水利工程的测量可以向外扩展延伸。GPS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相结合,是形成深水底地形测绘的新手段。

水利工程的选址一般多在地形较为复杂的河谷沟壑之处,工程周边地表植被覆盖较多,测绘时通视条件较差,而又缺乏相关国家控制点,采用传统光学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的难度较大。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较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由于GPS测量不受气候条件、地形、测量时间的影响和限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完成控制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能大幅度减少或免做像控点,既有效减少了测绘的工作量,同时又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

2.RS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主要是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扫描、摄影来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由于RS技术具有时效性、数据综合性、经济性等特点各种大的、小的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快速的利用其影像来获取水利工程的基本地形图。利用RS遥感技术直接进行水利工程的流域规划,可以根据像片来直接判读流域的地形特点和地质构造,便于合理选择水利工程的坝址,对确定水库淹没、浸润及坍塌的范围有较好作用,同时对库区搬迁、经济赔偿及淹没损失等确定具有参考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与工具,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以满足应用需要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它通过对多要素数据的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满足各应用领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是现代水利工程数字化测绘的重要技术支持和测绘平台。

4.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1)点位测设。水利工程中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要测设点位,既要求对已知长度、高程、角度和坐标的测设,在大中型水利工程中,都需要对施工区域内进行布设施工控制网,之后利用网内控制点作为基础进行施工放样。利用GPS技术能大大减少施工控制网中的过渡控制点,既节省了成本,有提高了效率。

(2)计算水库库容。传统计算水库的库容时,都是采用手工计算,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容易出错,计算精度也较差。通过利用数字化地形图,加大了采集点的密度,同时也提高了面积计算的精度。可以插绘等高线,提高库容计算的精度,能快速计算书库的容量,便于实现水库的自动化管理。

(3)水力资源管理。

水力资源管理利用遥感技术为检测手段,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平台,通过RS技术和GIS技术能够客观、快速、经济的为大中型水利工程提供地理、环境、地质及水文等相关信息,是水利工程选址、工程规划及设计和施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

四.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测绘的水平,提高了测绘精度,确保地形图准确可靠。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先进测绘仪器和测量技术及测绘方法,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艾斯克尔·努尔 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2期

[2]陈运河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渠道改造工程中横断面图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3]杨安广 陈东宇 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7)

前 言

《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提笔撰写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时候,我也在向我的大学生活做最后的告别仪式。我不清楚过去的一切留给现在的我一些什么,也无从知晓未来将赋予我什么,但只要流泪流汗,拼过闯过,人生才会少些遗憾!

非常幸运能够加入水利工程这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我仿佛感受到水利行业对我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水利是一项以除害兴利、趋利避害,协调人与水、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高尚事业。水利工作,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侵害,更要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要化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又要善待自然、善待江河、善待水,促进人水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使命,更让我用课堂中的知识用于实际生产中来。特别是这两个月来的毕业设计,我越发感觉到学会学精测量基础知识对于我贡献水利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越发不愿放弃不多的大学时光,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本学期的毕业设计,为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又怎能放弃?

刚刚从老师那里得到毕业设计的题目和任务时,我的心里真的没底。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工作,我们主要运用电子水准仪对某幢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与计算,布设控制点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用全站仪进行了中心多边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并用条件平差原理进行平差,通过控制点的放样来计算土的挖方量,还有圆曲线的计算与测设。而我研究的毕业课题是圆曲线测设。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过得特别快,几乎每天扛着仪器,奔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活亦很有节奏。今天我提笔写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设计也接近尾声。不管成果如何,毕竟心里不再是没底了,挑着两个多月的辛苦换来的数据和成果,并不断的完善他们,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在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中要感谢水利系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测量仪器,还有各指导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开 题 报 告

一、研究课题:《微分曲线的应用》

二、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1.学科定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2.学科地位

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展的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

3.研究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

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的第六委员会称作工程测量委员会,过去它下设4个工作组:测量方法和限差;土石方计算;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此外还设了一个特别组:变形分析与解释。现在,下设了6个工作组和2个专题组。6个工作组是:大型科学设备的高精度测量技术与方法;线路工程测量与优化;变形测量;工程测量信息系统;激光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电子科技文献和网络。2个专题组是:工程和工业中的特殊测量仪器;工程测量标准。

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的要求。精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方向,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动力。

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工程测量仪器可分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通用仪器中常规的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和电磁波测距仪将逐渐被电子全测仪、电子水准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的软件,向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的全站仪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实现测量的全自动化,被称作测量机器人。

三、工程测量理论方法的发展

1.测量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的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2.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模拟法优化设计的软件功能和进行优化设计的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值精度,可进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的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

3.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程建筑物及与工程有关的变形的监测、分析及预报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的变形分析和预报涉及到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但变形分析和预报的范畴更广,属于多学科的交叉。

(1)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几种典型方法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绘制变形过程曲线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由过程曲线可作趋势分析。如果将变形观测数据与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计算,可得到变形与显著性因子间的函数关系,除作物理解释外,也可用于变形预报。

(2)变形的几何分析与物理解释传统的方法将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为变形的几何分析和物理解释。几何分析在于描述变形的空间及时间特性,主要包括模型初步鉴别、模型参数估计和模拟统计检验及最佳模型选取3个步骤。变形监测网的参考网、相对网在周期观测下,参考点的稳定性检验和目标点和位移值计算是建立变形模型的基础。变形模型既可根据变形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信息选取,也可根据点场的位移矢量和变形过程曲线选取。

(3)变形分析与预报的系统论方法用现代系统论为指导进行变形分析与预报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变形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多层次高维的灰箱或黑箱式结构,是非线性的,开放性(耗散)的,它还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除包括外界干扰的不确定性外,还表现在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和系统长期行为的混沌性。此外,还具有自相似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四、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展望展望21世纪,工程测量学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1.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3.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4.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5.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6.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以及质量控制将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7.数据处理中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辨识将成为工程测量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综上所述,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一维、二维到三维、四维,从点信息到面信息获取,从静态到动态,从后处理到实时处理,从人眼观测操作到机器人自动寻标观测,从大型特种工程到人体测量工程,从高空到地面、地下以及水下,从人工量测到无接触遥测,从周期观测到持续测量。测量精度从毫米级到微米乃至纳米级。

工程测量学的上述发展将直接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 文 献 综 述

一、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在各类线路工程弯道处施工,常常会遇到圆曲线的测设工作。目前,圆曲线测设的方法已有多种,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支距法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测设方法的选用要视现场条件、测设数据求算的繁简、测设工作量的大小,以及测设时仪器和工具情况等因素而定。另外,上述的几种测设方法,都是先根据辅点的桩号(里程)来计算测设数据,然后再到实地放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上述传统测设方法,有时会因地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放样出辅点(如不通视或量距不便等),或放样出的辅点处无法设置标桩。

在本次毕业设计的论文课题中介绍的几种圆曲线测设的新方法,不仅计算简单、测设便捷,而且可在不需要知道曲线上某点里程的情况下进行,从而避免了按预先给定的曲线点反算的测设数据放样不通视而转站的麻烦。同时,利用本文介绍的新方法,还可以根据线路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灵活地选择性地放样出部分曲线;也可以用于快速地确定曲线上某一加桩的位置;若用于线路验收测量,则更加方便,验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更可靠。

二、全站仪在任意站测设圆曲线及方法交点偏角法测设方法

用全站仪任意站测设圆曲线,安置一次仪器就能完成全部工作。虽然外业计算麻烦,但对于不能设站的转点,可谓方便灵活。但它的不足之处仍然是计算烦锁,对于不熟悉内业的外业工作者,很难实际操作。如果利用一些程序计算器,编制输入:AB 的四组坐标和半径、九个数据的程序,可迅速得出放样数据,简化了外业工作。

为了放样工作的便利,可在平面控制网中纳入一些放样点,构成GPS同级全面网。由于放样点间距离较近,在进行同步环和闭合环检验时可仅考虑各分量的较差,而不考虑相对闭合差。因为,用相对闭合差来衡量是不合理的。由于GPS接收机的固定误差,相位中心偏差以及观测时的对中误差均在1mm~5mm之间,对于几十米的短边,其相对闭合差值势必较大。3)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主要考虑独立基线的选择以及异步闭合环的设计,要考虑构成尽可能多的闭合图形,并将网中处于边缘的观测点用独立基线连接起来,形成封闭图形。

同理,采用上述思路,也可测设缓和曲线。

在道路、渠道、管线等工程建设中,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限制,线路总是不断转向。为使车辆、水流等平稳运行或减缓冲击,常用圆曲线连接,因而圆曲线测设是线路测设的重要内容。在公路、铁路的路线圆曲线测设中,一般是在测设出曲线各主点后,随之在直圆点或圆直点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其测设的方法很多,诸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支距法、延弦法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均是在定测阶段放样出的线路交点处设站,以路线后视方向定向,在实地定出曲线主点,然后将仪器置于曲线主点(一般是在曲线起点)处,以路线交点为后视方向定向,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这些方法在实际施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施测方法的特点,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 在曲线主点处无法设站。

(2) 后视方向太近,定向不准。

(3) 误差积累较大。

为此,在交点可以设站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测设方法—交点偏角法。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对运行多年的病险水利工程的加固维修,大面积的扰动土地,加上强降雨的冲刷,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尤为重要,它是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依据,也是防治效果完成情况的参照标准。对于占地范围大,施工周期长的项目通常采用径流池观测法和卡口站观测法测水土流失量。对于达不到以上要求的一般采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水土流失量。本文利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量,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的数据为今后的水保方案设计和验收提供依据。

1 概述 广东省高州水库是广东省的大型病险水库之一,该水库由两个库区组成,之间由联通渠连接。工程扰动范围大,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本工程取土场多,弃渣场多,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展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尤其是渣、料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监测的重点。施工期采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复期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项目区侵蚀强度采取定性分析,最终判断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这就是水土流失量监测的最终目的。

2 监测方法

该工程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

(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地形图、数码相机、测距仪、测高仪、标杆和尺子等工具,测定不同分区的的地表扰动不同类型的面积。

(2)地面定位监测:本工程主要使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简易坡面量测法:在开挖边坡和堆填边坡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样方坡面面积、初形成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降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从而得出各时段的沟蚀量,并通过沟蚀与水蚀的比例计算出流失量。

(3)巡查法:不定期地进行全线踏勘,若发现较大的流失现象或扰动类型的变化(如出现新堆渣、已堆渣消失、开挖面采取了措施等)及时监测记录。

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主要指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和扰动地貌的土地类型划分结果,定位监测主要布设在弃土弃渣场平台和坡面、土料场、大型开挖面、挖方区域、填方区域以及相应的背景值观测点。

4 监测的实施情况

(1)监测前期:主要采用巡查、调查监测法。组建工作组,调查该工程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原地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植物种类及覆盖度、项目区所属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2)施工期:依据监测方案对项目区进行全线踏勘调查,选定典型地块设立水土流失观测场,对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渣保土状况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同时开展面上的调查、巡查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变化情况,记录工程进展状况、损坏水保设施量、土石方量、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流失强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

(3)植被恢复期:采用样地调查及巡查等方法,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数量和质量);工程措施的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植物措施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和覆盖度;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等。

5 监测数据分析 植被恢复期,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率和降雨情况,对项目区地表类型进行分类,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为58.7%,其中建筑物及固化面积为24.96hm2,本区域不产生水土流失;平地面积为35.50hm2,本区域产生的水土流失为微度流失;坡度为5~8°的面积为12.33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坡度为8~15°的面积为5.05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项目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938.8mm,施工期项目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787mm。根据植被覆盖率、地形条件和降雨量综合分析得出,植被恢复期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500t/km2.a。 植被恢复期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低于500t/km2.a。监测结果表明,扰动后的项目区经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布局更为合理,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6 结论

(1)多数维修加固工程由于工期短或者是工程占地面积有限等因素,不具备径流小区和卡口站观测条件,所以简易观测法作为最直接和最直观的观测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其观测数据通过多次测量汇总后翔实的反应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情况。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9)

1关于水利水电工程

1.1水利水电工程的利弊

从经济以及对民生的益处上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有着航运、灌溉、发电、防洪等效益;但从环境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却是或多或少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噪声和大气污染日益增多;大量生活污水和机械污水超标排放;而同时水库工程区水流速度减缓降低了河流的自净力;水温水质的变化以及污染物增多影响了水生生物种群的繁衍生存;库区水位抬升致使珍稀动、植物灭绝,景观文物淹没;水库的下游河道水文环境影响改变了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灌溉引水造成的水温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以上有些不利影响是长期的,有些是暂时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不可逆的,有些是可逆的。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突出特点:影响人口众多,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外部的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

1.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建议

水利水电作为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工程运作的协作部门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并且受自然资源、水文气象、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很大,因而工程在项目前期应编制详尽的项目建议书,而其编制应该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水利水电项目所受影响颇多,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等,所以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通过的江河流域进行专业规划或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任务和目标,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以及进行相关的勘测工作,同时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之后,择优来选定建设的项目以及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地点、规模,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水力水电工程勘测中的相关技术应用

2.1勘测中GPS和GIS的运用

水力水电勘测的过程中通常对于GPS和GIS的运用是相对较新的尝试,下文就此做一些说明。

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工程地质的勘察领域之内主要用于确定观测点位置的三维坐标。而相对于普通测量手段来说,它不要求观测站之间通视,具有可全天候观测、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并可将其采集和储存的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处理。同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够较好地解决跨沟、跨河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在勘测区控制点少,或者是在林区、山区等观测条件受限、通视条件较差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之时,用GPS可以大大减少相关的作业强度,提高测量的精度。

GIS(遥感技术)在勘测中也有其运用。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具立体感、信息丰富、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和获得资料快速等众多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GIS技术可自动制作等值线图、剖面图、柱状图和平面图等工程地质的图件,还能处理图像、图形、相应的属性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在工程地质信息管理是近几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并且较为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研发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2勘测中的工程物探运用

物探是应用观测仪器来测量被勘探区地球物理场,再通过地质解释和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来发现和推断地下可能存在的埋深、局部地质体的大小、埋深及其属性的科学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而下文则选择其中四种方法来进行说明。

2.2.1地震勘探。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而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就如今看来,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发展较快。比如,由中铁西南研究院开发研制的水平地震剖面法以及负视速度法,由美国nsa公司开发并研制的反射层析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由瑞士Amberg技术测量公司开发的TSP长距离提前预报法;利用弹性波纵波对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岩体质量来做定性评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工程效益。

2.2.2电磁勘探。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例如,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多场源、三维和二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水利水电的工程中用来推测深埋的长隧洞围岩介质隐伏断层、结构特征、破碎带以及异常区等存在的可能影响工程的各种因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2.3电法勘探。主要包括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电阻率法、电磁感应法、激发极化法。可分为交变流法理论、稳定电流场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则是电阻率法。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密度电法的勘探,是属于电阻率法范畴,但同时它引进了地震勘探中的数据采集法,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快速采集,其测量结果可显示地电断面或剖面图并实时处理,从传统的一维勘探发展到二维勘探。目前,在单点与单源测量的基础上,发展为多点、多线、多源测量,从而发展成为了三维观测技术。

2.2.4地球物理测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动态测井技术成为了可能。同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的适用范围由原来91mm的钻孔发展到了50mm的钻孔,同时还可以实现图像数字化的实时采集存储,成果可刻录成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的处理以及制作。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90-01

在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中,由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增加投资、导致工期延误,重则造成工程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1.1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4个阶段

①规划勘察:规划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质依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搜集、整编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地点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了解各规划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概况,进行建筑材料的普查。

②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在河流或河段规划方案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为选定坝址、基本坝型、引水线路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计比较方案,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③初步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对策进行论证,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④技施设计勘察: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地上进行的勘察,结合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结论和建议。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 水文地质勘察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

2.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又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分为:小比例尺(1:10万~1:5万)测绘、中比例尺(1:2.5万~1:1万)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1:1000)测绘。

2.2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基本任务是查明:①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②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最后,结合其他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工农业生产建设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3.1 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3.2 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4.1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是用专门的止水设备。把一定长度的钻孔段隔离开,然后用固定的水头向该段钻孔压水,使水从孔壁裂隙向周围渗透,最终渗透水量会趋向一稳定值。根据压水水头、试段长度和渗压入水量,便可确定裂隙岩石的渗透性能。

4.2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抽水设备在钻孔、各类井以及某些流量较大的上升泉、深潭式地下暗河、截潜流工程和方塘等上进行,用以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判断地下水运动性质,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 长期观测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中,长期观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例如,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应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很难准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地抓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和优化的地质依据。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篇(11)

水工建筑物不同于其他建筑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水工建筑物的建成,而使广大范围内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引起水库岸坡再造、水库渗漏、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等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否则,后果极其严重。

1 水利工程勘测的定义,任务与内容

1.1 水利工程地质勘测的定义

对水利建设场地及有关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

1.2 地质勘测的主要任务是查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所需的防治措施与与建议,为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运行安全、建设周期和工程造价。

1.2.1 规划阶段要了解河流或河段的区域地质和各规划方案的基本地质条件,初步分析第一期开发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普查天然建筑材料。

1.2.2 可行性研究阶段要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对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结论,选择坝址并确定基本坝型,对库、坝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初查天然建筑材料。

1.2.3 初步设计阶段要为确定主要建筑物轴线、形式,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库区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提出各项长期观测网的设计,详查天然建筑材料。

1.2.4 技施阶段除补充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外,主要是进行工程地质专门性问题的研究,完善观测系统,通过施工开挖核实地质资料并进行施工编录。

2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有

2.1 工程地质测绘法。

2.2 工程地质勘探(含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2.3 工程地质试验和工程地质监测等。勘察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勘察任务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各种勘察方法。布置勘察工作,必须遵循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由地表到地下,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的原则,坚持先测绘后勘探、试验的工作顺序,以免遗漏重要的地质现象。

3 水利工程测量选用的技术种类

3.1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处理图形、图像、空问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能自动制作平面圈、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水利测量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研制的MAPGIS系统。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2 引进并应用全球定位系统

如今,GP$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可以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涓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使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3.3 使用最新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同题的调查与研究。

3.4 运用工程物探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由于地球物理层所成像技术(et)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组成,工程物探技术我国实施较晚,但一经运用确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效率。

4 坝址选取的工程地质勘察

坝址选择时,工程地质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稳定性、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以及建筑材料等。

(1)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2)地形地貌状况;(3)岩土的性质;(4)地质构造;(5)水文地质条件;(6)物理地质作用;(7)天然建筑材料如何。

5 认真做好地质调查和相关工作

(1)针对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2)针对岩溶的调查;(3)大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4)针对岩土工程开挖面的地质编录;(5)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6 提高水利测量水平的对策

工程测量是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做好测量工作是工程的质量保障。

6.1 认识测量工作是一切工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在工程中起指导作用,测量人员要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要彻底铲除敷衍的思想,避免测量出现自我捏造数据的现象,树立高质量、高标准观念。培养质量取胜的思想,将一丝不苟的思想贯穿于测量工作的整个过程中,确保工程整体质量。

6.2 加大高科技仪器的引进

水剥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远远达不到工程需求,有些仪器由于误差太大已经被淘汰,企业要及时引进先进仪器。提高测量水平以适应快速,高效发展展节奏。比如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6.3 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其影响。但是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弱其影响,以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同时应绝对避免在测量成果中存在错误,一般来说,当我们使用全站仪对实际丁程进行测量放线放样时,首先要对全站仪到指定的校正仪器的机构对全站仪进行校正,并出具校正报告。

6.4 提高测量人员综合素质

高科技的仪器需要专业人员正确操作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测量工作既辛苦,又需要专业水准高。对测量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他们使用、维护、保养等技能决定仪器的使用效果和寿命。要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认真负责,对工作精益求精。

结束语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工程地质条件在选坝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择一个地质条件优良的坝址,正确使用现代科学信器,提高勘察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等因素都是实施水利工程勘测优质化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