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态公路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29

生态公路设计

生态公路设计篇(1)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社会各领域和行业中,生态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态公路设计理念也不断发展成熟。

一、生态公路设计理论分析

生态公路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公路建设要与生态学理论相结合,同时要遵守自然发展的生态规律,符合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情况,考虑到公路设计、施工和使用以及管理等过程,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统一,保证公路建设和运行能够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各种工程、生物、农艺以及管理措施,不断降低公路建设的破坏程度,对于已经造成损失的进行恢复,实现生态环境系统和公路经济系统有机结合;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选线,保证公路路线能够适于观景,通过有效绿化和美化措施改善公路沿途景观,在很大程度不仅带来美观,而且维护了自然生态相互之间的平衡;另外,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高效便利,保证能够为货、客、能源以及信息等的流动提供必要保障条件,要尽量减少出现的经济损耗和对公路沿线的污染等。

二、生态公路的规划设计

(一)生态公路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效益,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

尊重自然就要分析研究自然发展运行的规律,从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减少人工改造的环境,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行公路周围环境保护的投资成本;要根据公路沿途的环境特点建设具有不同特点的景观类型,避免因为施工建设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这就要公路设计人员要保证公路景观能够和自然景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能盲目的破坏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树木花草植被等,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大型建筑物和起伏较大的地点,同时要避免出现大挖大填的情况。

第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进行生态公路设计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发展,要保障公路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二是强调持续,保证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增值和利用,对公路沿途的生态资源、人文和资源景观进行保护和永续利用,从时间上和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公路沿线景观资源持续稳定,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第三,要不断树立新观念

在进行公路建设过程中,公路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不仅给生态公路设计提供了动力,还给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给公路的生态设计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生态公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证公路施工建设的质量,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公路的生态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中央隔带的生态设计。中央分隔带位于公路的中间位置,通常情况下是行车接触最多的地方,在公路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分割两个方向的交通,诱导车辆正常行驶路线,有效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对公路重要分隔带进行绿化设计,能够有效实现车辆运行的安全和舒适性,还能够有效协调周围环境和景观;同时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和噪音等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央分隔带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公路整体景观的需要,要具体结合高速公路两边的边坡、平台等区域;要保证中央分隔带树木的种类、颜色以及质地能够与周围的绿化植物实现协调一致,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种植植物方面,要采用多种植株组合的方式,进行不同种类间的交替栽植等;在进行公路的生态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统一变化、节奏韵律以及调和对比等美学理论科学合理的搭配植物,植物修剪的形状要与中央隔离带设计的形状要保持一致。另外,在进行植物种植过程中,要适当变化适当的风格,保证使车辆司机和乘客保持一定不断的新鲜感,避免出现单调和疲劳的情况。

其次,公路路旁景观设计。公路两侧绿化景观具有线路长、种植植物量大、动态观赏以及视觉停留时间短的特点。如果在较为空旷的笔直路段,在缺少参照物的条件下,很容易使驾驶产生一定程度的视觉错觉,就会感觉车速不是很快,就会有可能超速酿成严重交通事故,出现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在公路沿途的适当范围内要栽种和设置不同种类的树木,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强速度感觉,具体可以汇总草坪、花卉、灌木以及树丛等,每隔一段距离进行交换配置。尤其在公路外侧车道和匝道的入口内侧,要进行通透种植相应的绿化带,避免遮挡司机或者驾驶员的视线。对于高速公路,封闭网内要栽种一些带刺的灌木,这样就可以形成天然的生物围栏,同时还可以作为第二道天然平道,形成具有很强替代作用的封闭生物。

在公路的高陡路堤边坡,很容易给人不安全的感觉,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树丛进行遮蔽式的种植,从而起到遮挡或者防止撞击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一些公路沿途很容易出现影响司机视线和注意力的失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绿化手段进行一定的修饰,起到阻隔和遮挡视线的作用,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安全。

最后,边坡生态恢复设计分析

在进行公路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强度,传统的防护处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和谐程度,造成绿化程度不够明显。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混凝土和岩石就会出现老化或者风化的现象,钢筋也不断受到腐蚀,人工的护坡效果就会失去原来的效果。植被防护在材料和强度上与污工相比有很大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功能。在进行植物防护初期,会比较虚弱,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强度也会相应的不断增加,就会逐渐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同时还会减少对腐蚀影响。植被防护还会能够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与此同时,对于高陡边坡的设计就不太适宜采用植物防护措施。因为在实际的生长和壮大过程中,植物就很难依附于边坡坡面,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限性就会越明显。因此,在公路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边坡的景观恢复可以采用污工防护和植物防护相互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又可以促进植物的快速恢复,起到保证生态环境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的公路生态过程中,要根据公路实际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发挥植物的优势作用,保持水土、保护边坡、净化空气、降噪防尘等,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交通安全的有效结合,要把边坡植被恢复作为公路建设施工工程的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利用生态技术,从而有效优化公路的边坡的生态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公路设计理念在公路安全运行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公路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采用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不断提高公路设计的水平,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玮.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J]. 科技与企业. 2013(06)

[2] 李嘉靖.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9)

[3] 李文君.低碳生态理念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 交通科技. 2013(S1)

生态公路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近些年来, 公路交通建设规模和数量迅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交通建设工作本身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大规模的扰动,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共存,公路交通建设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很容易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长远看来, 公路交通建设是必然之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交通建设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当前公路建设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必须得到及时遏制,必须尽快地寻求到一条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即树立起绿色交通的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 努力控制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公路设计中应多方统筹考虑, 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兼顾资源环境的承受力, 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当前公路设计优化工作的首要原则。

2 公路环境保护概述

2.1 环保的定义

所谓的环境保护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有意识的合理利用并予以保护,避免在人类活动中使之受到破坏和污染,而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和已经受到污染的环境,则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使之恢复,从而创造出良好健康的环境。

2.2 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定义,公路环保即公路建设同其施工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之上的环境统一与协调发展对问题。通过以下两方面内容能够有效实现公路环境保护。首先对修建公路这一活动对其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范围、种类、程度进行分析,如此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区相应的措施对环境予以保护,避免了毫无头绪的环保工作。其次,公路各部分都应当发挥出其应有的环保功能,在公路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以及运行管理中都应当予以显现,在发挥公路原本作用的基础上,将其对周围的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 公路生态环保设计的措施

3.1将环保设计融入到总体设计当中

在公路设计中考虑环保性要求对公路设计者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真正纳人到公路总体设计要求中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虽然提出了环保总体设计要求, 但是没有落实详细要求, 与其他方面对公路设计的详细要求规定相比, 环保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想将绿色交通理念、生态设计理念与现代公路设计真正融合在一起, 就不能将环保设计与公路设计割裂开来。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对施工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严密勘测,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总体布局和路线方案进行设计。在勘测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 针对路线方案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整个过程不再遵循“ 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 而是要实行同时原则, 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3.2绿化设计中的环境调查

对道路所经过的所有的区域环境进行的调查叫环境调查。只有经过环境调查,才能够很好的掌握公路沿途的绿化情况和植被分布,了解需要进行绿化路段的基本地形及自然条件,从而确立绿化方案。同时,要对公路需要绿化路段的原有植物类型进行统计,并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准确的确认需要保护的对象,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便确定更合理的优化方案。

3.3绿化设计的功能

公路环保绿化设计不仅能够起到绿化美化道路,加固路堤、路段、边坡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道路的沿途景观、烦躁防尘、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有利的改善,在保护人们交通安全的同时,愉悦人们的身心。通过道路环保工程绿化设计,创造出一道风景优美迷人的绿色长廊,起到诱导人们视觉的作用,达到预告公路线性目的。例如,在道路的中央分割带、主道和辅道之间、对栽植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运用具有一定高度和冠径的灌木丛,对向车流的眩光进行有效的隔断,达到防炫遮光的目的,从而保障人车安全。再如,可以在行车道的两旁种植防尘降噪的植物,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行车环境。除此之外,公路绿化设计在帮助人们改善气候,保持地温气温、缓解路面老化问题、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等方面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公路环保工程的绿化设计是以自然环境、公路等级、公路运输状况、行车需要等为基础,通过对植物的颜色、环境作用、形态表现的利用,在公路的作用区域和道路的两旁,进行植物艺术群体的建立,为人们创造和谐优美的环境。

3.4道路中央分隔带的设计

在对道路中央分割带进行规划设计时,一般较常采用的植物配置方式包括:花灌木与常绿灌木交错种植的方式、以常绿灌木为主,花灌木为辅的种植方式、以花灌木为主,常绿灌木为辅的种植方式。对防炫遮光角的控制范围为8~15度。这是对中央分隔带的最基本的要求。

3.5以边坡、土路肩、内侧绿化带及护坡道为对象的绿化设计

在对上述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对于土质疏松的边坡、土路肩、内侧绿化带的植物配置中,适宜种植的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并具备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点。同时可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下适应性较强的低矮灌木达到固土护坡的目的。

对于挖方路暂路段的处理,多采用垂直绿化材料对石质边坡进行覆盖来增加设计的美感。护坡道的绿化植物配置,应以管理粗放、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低矮灌木为主。浅根性的花灌木适宜栽植在边沟外侧的绿地中,对隔离栅栏进行植物配置时,适宜选用垂直绿化效果较好的藤本植物,达到隔离公路的目的。

3.6绿化防护带的设计对特殊路段的作用

特殊路段的绿化设计中,对设计中环境保护和防护功能的要求较严格。绿化防护带必须要满足环境保护和防护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一定要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详细认真的查阅,同时要对该地区的公路地质勘察报告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明确水土保持的方案要求。另外,还要对防护林的分布位置,长度、密度和宽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对特殊路段防护带的种植植物进行选用时,要以乔灌木为主,植草为辅,采用规则种植方式种植进行防护。对特殊路段的绿化植物的选用,还要满足其树种、草种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抗性能力较好这一要求。

3.7互通立交区的设计

生态公路设计篇(3)

Abstract: through the guizhou mountainous secondary roads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are analyzed, in guizhou province Carey to thunder (folk) highway (the three trees to folk section) re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rely on engineering, puts forward the landscape design theme-" a new landscape ecology, impression national amorous feeling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deck landscape design and ethnic village gate desig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ject, to achieve the secondary roads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effect.

Keywords: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Ecological highway; The new idea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州山区二级公路建设从过去的传统建设中吸取建设的经验,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同时融入新理念,不断的加强动态设计。

一、概述

通过《贵州山区二级公路生态示范工程研究》,该课题以贵州省凯里至雷山(大塘)公路(三棵树至大塘段)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工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及实施后效果,充分体现了山区二级公路线形、路基、交通安全设施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与方法;构建了山区二级公路路域植物配置模式,提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方法,以及边坡生态防护的措施;创新了路肩挡墙挑台绿化技术,提出了集塑石挡墙、观景平台、门亭、标志牌等于一体的地方文化展现手法。

二级公路生态设计的理念在当今公路建设中显得更重要,力争把该理念贯穿到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及项目在投入运营期。

二、生态公路

“生态公路”作为科学的公路建设理念,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的就是将人类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寻求一个临界的平衡点实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生态公路”理所当然的成为未来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向。但就国内目前而言,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领域,“生态公路”都还是十分稚嫩的新生事物,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存在许多研究上的空白,致使生态公路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达不到好的效果。

公路在投资、设计的前期阶段、公路建设时期以及养护管理阶段都应该在注意“生态公路”的突出,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把公路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使公路不仅仅成为一条行车通道,而且应该是一个绿化、美化、动感的画面,成为一条位移景观、爽心悦目、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协调的空间走廊。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保护环境、保护文化、改进公路环境与景观、提高公路使用质量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公路沿线景观的需要。

三、依托工程设计

课题以贵州省凯里至雷山(大塘)公路(三棵树至大塘段)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工程。贵州为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公路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且地形地貌差异显著,地质水文复杂,雨季明显,生境脆弱,使得公路建设更加困难,保护生态也更加困难。

提升设计新理念,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创造性的动态设计山区公路,促进山区公路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安全、经济、生态、和谐、舒适、适用”的公路。

设计是工程灵魂。工程设计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还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之中不断创新,熟练掌握技术的同时,还应灵活掌握技术指标,设计出适地的最优路线,提高公路设计的质量,在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把“不破坏和少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融入设计中去。

公路沿线科学合理地设置有地方特色的构筑物,丰富了公路附加功能,为当地文化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了解当地苗族村寨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沿线的村寨居民集会、开展村寨民族文化提供场地。景观营造的主要原则为:安全为前提,少而精地体现地方特色;充分表达当地民俗特色和文化特征。

景观设计主题——“串联山水生态,印象民族风情”景观设计从尊重黔东南州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出发,以反映巴拉河沿线自然风貌为基础,尽量保护公路周边原生态自然景观,模拟当地原生太景观,尽量修复被破坏的环境,通过对边坡、挡墙、观景台等合理景观设计,营造生态、舒适、和谐、自然的公路路域景观,将公路有机地融入到周边自然中,体现公路与自然友好共存、和谐发展的对话关系,让用路者以公路为载体亲近自然,感受沿途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在设计中发掘和提取沿线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文化,将其融入到工程结构中,以少量画龙点睛的修饰,展现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生态路。

尽可能保护和利用路域现有自然植被,体现“不破坏和少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生态理念;绿化设计与施工应采取“露、透、封、诱”的景观处理方式,体现“公路与周边景观和谐相融”景观理念;

在具体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需不断地提升设计技术水平, 随时分析新问题, 提出新方案, 体现“动态设计”的理念;挖掘民族文化,使公路真正融入当地人民的文化和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观景台景观设计: 四个观景台各有主题:寨瓦观景台是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第一个观景台,左侧为寨瓦苗寨,以“喜迎客人来苗寨”为主题;第二个是南花观景台,南花苗寨中的古枫,是苗族图腾崇拜的象征,又称图腾树,南花观景台的主题为“蝶恋枫”;季刀苗寨是一个刚被人们认识的苗寨,苗寨的百年古歌、百年粮仓、百年青石古道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季刀观景台的主题为“醉苗乡”;掌坳苗寨距雷山县城7公里处,在S203道旁的大塘乡境内,山寨四周杉木秀拔,竹林葱郁,别具一格的苗族吊脚楼掩映其中,是苗族铜鼓舞的发源地,掌坳观景台的主题为“铜鼓舞乐”。

民族寨门设计:门亭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标志性建筑,在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视线开阔处设计一座民族风格显明的门亭,将黔东南苗族文化中的芦笙、牛角、头饰、以及民族生活习俗等精髓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到门亭构造之中,使之成为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的标志性建筑,是当地的地方名片。

四、结束语

贵州二级公路生态设计:突出二级公路的功能和生态原则,通过设计使二级公路的建设能恰到好处的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景观设计与公路设计能同步进行,在施工期间体现动态设计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凯里至雷山(大塘)公路三棵树至大塘段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贵州省凯里—雷山(大塘)公路三棵树—大塘段改扩建工程景观两阶段施工图动态设计图。

3.贵州省山区二级公路生态示范工程研究工作报告

4.贵州省山区二级公路生态示范工程研究总报告

生态公路设计篇(4)

所谓生态公路指的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建设的公路。而公路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性,但它并不是要求公路要像健康的自然生态一样可以达到维持的稳定性,而是强调在公路建设当中给环境所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这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生态法则。生态作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所指的也是具有所有生命物体的生存环境,在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在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把生态公路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从而确保生态系统得以良性的循环,这也是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对于在一定范围内要结合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建立起的公路系统,是作为公路建设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所以,生态公路就必须要遵循生态法则,把其景观与地形、地质、地貌等一系列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也只有通过以生态学的规律与理论融入到环保的概念当中,从而才可以指导公路设计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并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公路。

2对于生态公路的设计的主要目标

对于公路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体现出生态公路的内涵意义,这也是作为生态公路设计的根本方向和根据。由于公路生态设计作为一个特定的范畴,它设计的主要目的仍是需要建立在公路设计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方向出发,在设计中一方面要选用合理的技术标准,从而满足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而另一方面,又要降低公路建设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于生态公路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目前在公路设计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全面综合的考虑公路建设的特性以及对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如果要达到公路设计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其建设生态公路的目标主要就体现在公路和环境这两个方面。

3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在公路施工的过程当中因放炮采石、取土,砂石等工程,从而破坏草木并致使崩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因进行超挖以及堆载、不畅通的排水等因素导致在深路堑中所造成了边坡失稳的现象从而引发滑坡现象,此外,由于进行不合理的开采行为等也会破坏地下水源,而造成水危机等问题;

2)由于在施工期间因车辆和开采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粉尘的污染,而粉尘会导致周边的大气质量逐渐恶化,从而会影响各种动植物健康的生长以及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

3)由于在施工期间因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音而破坏了对其原有的环境,同时也影响到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损害到人们生活的正常秩序,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4对于生态公路的设计具体规划

对于生态公路的规划对其要遵守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公路建设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共同发展为目标,并且把环保的理念全面的融合到生态公路规划中,并且同环境保护相关单位以最大程度的有效降低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规划,而对于规划人员也应全面充分的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并且预估到给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因此,首先就需要尽量避免给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提出良好可行的实施计划,同时促使环保理念的规划融合到生态公路设计当中。

1)对于生态公路的具体规划应尽量降低占用土地面积,森林和草地,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考察周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考虑在建设当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等。所以,在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要比传统的公路规划更加困难,也更为复杂;

2)在生态公路的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在到公路周边的生态协调性,并且在公路的设计阶段,也应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生物以及污染等各个方面的条件,要考虑到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提前规划设计补救措施;

3)在根据所选定的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时,必须要详细的了解掌握地形图的全部资料,如果有必要应对资料进行调查补充,并且要结合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从而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填挖方量,以充分的考虑到纵断面和平面曲线半径的限制下,根据地形地质,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在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环境的敏感区域内,也可以通过隧道或者是纵向桥的方式通过,从而避免隔断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态公路设计篇(5)

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属国家规划的重庆至湛江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一段,位于贵州省北部,起点从渝黔交界的崇溪河开始,沿途经松坎、新站、楚米、桐梓、板桥、泗渡、董公寺、高桥等镇,最后在遵义忠庄接已建的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全长约120公里,建成后将是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 经济 大动脉之一,其意义相当深远。因此建设生态景观走廊,使之成为向路人展示贵州风貌、吸引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贵州的窗口和游览黔北的第一视觉场。

一、 自然 地理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5.8℃,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10.7℃。全年雨量充足,年降雨量在1000~1500mm,地理上处于贵州高原北部山区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衔接地带,沿途多有北东向的宽展长轴褶皱群和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多高山,自然植被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但长期的农耕历史使天然植被受到强烈的人为影响,公路建设又一次而破坏了沿途植被。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技术措施与绿化目标

1.指导思想。通过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扩大公路绿化面积和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对公路以及农田的侵蚀,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2.建设原则。(1)突出重点的原则。(2)统一协调的原则。(3)生物多样性的原则。(4)安全为先的原则。(5)多重功能原则。

3.技术措施。(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基于现有生态系统适当调整、改造,以乡土植物物种为主,同时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和品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绿化。(2)调整乔、灌、藤、草比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实行多种措施,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和效果。(3)兼顾抗性与品位:着重采用抗风、抗病虫、抗污染、耐瘠薄而又造型优美、观赏性强、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4)突出建设隧道口装饰、护面墙浮雕及边坡生态治理,尽力减少原施工遗留的人工痕迹,以形成独特的环保人文景观并达到公路与生态环境互为一体的效果。

4.绿化目标。(1)在全线公路两侧全面实施绿化,体现当地特色,起到生物防护的同时展现贵州丰富的生物物种及 旅游 资源,整体提高公路体系的林木绿化覆盖率;(2)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态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效果,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呆板模式;(3)降低车辆的噪音,缓解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心理压力.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四周扩散;(4)绿化工程建成后,生态系统自动调控功能增强,实现具有多功能景观观赏性的绿色生态道路的目标。

三、人文生态景观大道建设

1.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

范围:贯穿于全线公路中央分隔带范围内。

设计要点: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的要求及视点不断移动变化的特点,中分带的设计以2km为基本单位。每一单位以三种植物为主要景观树种,连续的树种考虑树冠、色泽、质地、季相变化的不同,植物主要以小叶女贞作绿篱,每隔10米间种一株紫薇,然后每两公里交接处留出一百米种植海桐球。同时我们在崇遵公路选取了楚米和松坎段的中分带作为试点区,间隔十米栽植一株美丽针葵,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2.互通区绿化

范围:沿线互通区。

设计要点:互通区绿化是本公路绿化的重点和核心,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互通区的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主要以灌木(特别是花灌木)为主景观树种,其余树种作点缀布置,突出每个互通区自身环境氛围。植物种植采用了丛植满栽的形式,以形成独特的模纹图案,强调流线型的块面效果。在块面内点缀少许球状灌木及乔木,如海桐球、黄杨球、女贞球、樱花、红叶李等,使绿化带立面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

3.隧道进出口绿化

范围:沿线隧道分立式路基。

设计要点:强化隧道分立式路基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好现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进行组织设计施工,通过加强规划管理、仔细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改进性意见,目的是强化隧道口景观绿化的重要性,起到宣传示范性窗口的作用,采用了大量的植物品种,乔灌木相结合拼饰图案,形成丰富的立体栽植效果,在色彩、层次、形式上保持独特风格,重点强调和突出的景点植物配置相当丰富,景点主要以植物配景为主,特别是用特色景观植物(如红叶李、樱花、紫薇等)来营造、塑造和美化空间,使其成为高速公路上亮丽的风景点。

4.人文景观建设

范围:沿线部分挡墙及隧道面

设计要点:崇遵公路所在的遵义市是贵州省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文化区, 历史 上决定我党命运转折的“遵义会议”就发生在这里,具有相当丰富的长征文化,同时当地 旅游 资源也相当丰富。通过崇遵公路将贵州的风貌宣传出去,其意义相当深远。并且为改善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调节驾驶员的神经,在崇遵公路建设适当的人文景观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调查研究,我们选取了部分隧道面和挡墙进行了浮雕处理装饰,比如在太白挡墙浮雕中突出表现红军长征过遵义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在隧道装饰处理上也主要突出宣传了人文旅游资源。

四、结论

通过将崇遵高速公路建成生态人文景观大道,使之成为一个特色各异、功能互补、密切联系的生态景观走廊,达到了绿化、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即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又起到宣传贵州的窗口作用,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区域 经济 发展 等综合效果,真正实现其不可替代特有价值。

生态公路设计篇(6)

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属国家规划的重庆至湛江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一段,位于贵州省北部,起点从渝黔交界的崇溪河开始,沿途经松坎、新站、楚米、桐梓、板桥、泗渡、董公寺、高桥等镇,最后在遵义忠庄接已建的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全长约120公里,建成后将是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之一,其意义相当深远。因此建设生态景观走廊,使之成为向路人展示贵州风貌、吸引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贵州的窗口和游览黔北的第一视觉场。

一、自然地理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5.8℃,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10.7℃。全年雨量充足,年降雨量在1000~1500MM,地理上处于贵州高原北部山区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衔接地带,沿途多有北东向的宽展长轴褶皱群和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多高山,自然植被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但长期的农耕历史使天然植被受到强烈的人为影响,公路建设又一次而破坏了沿途植被。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技术措施与绿化目标

1.指导思想。通过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扩大公路绿化面积和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对公路以及农田的侵蚀,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2.建设原则。(1)突出重点的原则。(2)统一协调的原则。(3)生物多样性的原则。(4)安全为先的原则。(5)多重功能原则。

3.技术措施。(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基于现有生态系统适当调整、改造,以乡土植物物种为主,同时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和品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绿化。(2)调整乔、灌、藤、草比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实行多种措施,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和效果。(3)兼顾抗性与品位:着重采用抗风、抗病虫、抗污染、耐瘠薄而又造型优美、观赏性强、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4)突出建设隧道口装饰、护面墙浮雕及边坡生态治理,尽力减少原施工遗留的人工痕迹,以形成独特的环保人文景观并达到公路与生态环境互为一体的效果。

4.绿化目标。(1)在全线公路两侧全面实施绿化,体现当地特色,起到生物防护的同时展现贵州丰富的生物物种及旅游资源,整体提高公路体系的林木绿化覆盖率;(2)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态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效果,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呆板模式;(3)降低车辆的噪音,缓解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心理压力.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四周扩散;(4)绿化工程建成后,生态系统自动调控功能增强,实现具有多功能景观观赏性的绿色生态道路的目标。

三、人文生态景观大道建设

1.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

范围:贯穿于全线公路中央分隔带范围内。

设计要点: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的要求及视点不断移动变化的特点,中分带的设计以2km为基本单位。每一单位以三种植物为主要景观树种,连续的树种考虑树冠、色泽、质地、季相变化的不同,植物主要以小叶女贞作绿篱,每隔10米间种一株紫薇,然后每两公里交接处留出一百米种植海桐球。同时我们在崇遵公路选取了楚米和松坎段的中分带作为试点区,间隔十米栽植一株美丽针葵,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2.互通区绿化

范围:沿线互通区。

设计要点:互通区绿化是本公路绿化的重点和核心,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互通区的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主要以灌木(特别是花灌木)为主景观树种,其余树种作点缀布置,突出每个互通区自身环境氛围。植物种植采用了丛植满栽的形式,以形成独特的模纹图案,强调流线型的块面效果。在块面内点缀少许球状灌木及乔木,如海桐球、黄杨球、女贞球、樱花、红叶李等,使绿化带立面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

3.隧道进出口绿化

范围:沿线隧道分立式路基。

设计要点:强化隧道分立式路基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好现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进行组织设计施工,通过加强规划管理、仔细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改进性意见,目的是强化隧道口景观绿化的重要性,起到宣传示范性窗口的作用,采用了大量的植物品种,乔灌木相结合拼饰图案,形成丰富的立体栽植效果,在色彩、层次、形式上保持独特风格,重点强调和突出的景点植物配置相当丰富,景点主要以植物配景为主,特别是用特色景观植物(如红叶李、樱花、紫薇等)来营造、塑造和美化空间,使其成为高速公路上亮丽的风景点。

4.人文景观建设

范围:沿线部分挡墙及隧道面

设计要点:崇遵公路所在的遵义市是贵州省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文化区,历史上决定我党命运转折的“遵义会议”就发生在这里,具有相当丰富的长征文化,同时当地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通过崇遵公路将贵州的风貌宣传出去,其意义相当深远。并且为改善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调节驾驶员的神经,在崇遵公路建设适当的人文景观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调查研究,我们选取了部分隧道面和挡墙进行了浮雕处理装饰,比如在太白挡墙浮雕中突出表现红军长征过遵义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在隧道装饰处理上也主要突出宣传了人文旅游资源。

四、结论

通过将崇遵高速公路建成生态人文景观大道,使之成为一个特色各异、功能互补、密切联系的生态景观走廊,达到了绿化、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即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又起到宣传贵州的窗口作用,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综合效果,真正实现其不可替代特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俊平.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生态公路设计篇(7)

一、项目概况和建设背景

(一)项目概况

项目起于宜昌市秭归县334省道的曲溪桥附近,经过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夷陵区(三斗坪镇)、点军区(艾家镇、桥边镇、联棚乡、土城镇)、宜都区(红花套镇),终点设宜昌长江大桥桥南枢纽互通,与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至长阳段交叉。路线呈北西~近东西向延伸,全长约57.378km。由于是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所占比重较大。

(二)建设背景

三峡翻坝公路位于宜昌市境内,连接三峡大坝上游库区和下游湖北省宜昌市城区。三峡大坝建成后双线五级船闸已成为客货船舶过坝的主要通道,但用时较长,平均为3个半小时。为缓解宜昌三峡坝区、葛洲坝区水运压力,保障其运行安全,国家决定兴建翻坝高速。它的建成对构筑三峡坝区公路骨架网,改善三峡坝区的交通面貌,带动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对加快沿线城市化进程及整合湖北省和重庆市旅游资源,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理论

(一)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道路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生态护坡和道路绿化。道路两旁的边坡为景观生态学上的边缘和边缘地带。它属于诱导边缘,过渡显著,在工程上会有边坡不稳定的效果,在景观上它是一个不连续的边缘地带。因此,采用绿色植物材料对斜坡和山体进行覆盖,以防止坡面和山体的侵蚀、风化。有其在工程上的效果,同时丰富道路景观,而且公路本身也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和调节。绿色植物能增加道路建筑艺术效果,丰富道路景观,使驾驶员和乘客在绿的世界中得到享受,有利于消除旅途的疲劳。

(二)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植被斑块、河流水系、地形和稀有生境及物种以及不同位置其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都不同。在自然植被中,道路穿过斑块之间。如高速公路与通道相交或者阻碍通道时,将会导致使用这个通道的动物失去原有的生活条件,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资源。公路位置是评价道路多种生态影响的重要测度指数,道路和自然保护规划中要重点考虑道路与大型自然斑块、河流水系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三)道路工程对原有景观结构的干扰。道路工程在修建前,所经之处本来可以定义为本底,它与周围的环境是具有连续性的。在修建后,会形成廊道,起运输作用。这个新形成的景观要素基本上不存在生物量,则该系统与周围联系在一起时,该系统的物理特性和易发生变化,而谈不到生物学的稳定性。简而概之,道路工程的修建会降低景观生态学功能的稳定性。道路工程明显可以看作是对景观结构的干扰。其一,它会改变景观要素结构,对物种运动形成造成障碍物。其二,它会影响本底周围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在道路工程修建前,就应当进行在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景观结构功能变化的评价。

(四)道路景观与周围景观的协调。道路工程修建后,形成的廊道既是景观结构中的镶嵌体,他镶嵌于整体景观中,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镶嵌的特征是对象被聚集,形成清楚的边界,连续空间发生中断和突变。道路工程形成后,在所经之处就会形成一道很独特的景观,但是也应当把景观效果纳入其中。一方面,道路中公路、铁路桥梁等是否能与周围的景观合适地融合,能否满足其美学规律,能否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对这些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道路中,也要注意道路这个小而狭长的景观环境,在道路中高速行驶的道路工具如汽车和列车中的人,视线狭小,道路的生态绿化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

景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天然形成的地貌、地形,如山区、平原、草原、大海等景物,也可以称为是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公路的景观设计指的是公路的线形、构造物型式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美学设计。对于高速公路的修建来说,是一个从选线、勘测、设计,最后到施工的过程。因此,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如下几方面探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一)绿化

绿化是大地景观的主色调,在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绿化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包括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路侧绿化和相邻大地空间上的森林植被及农作物等三个层次。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及隔离带可以经过种植和养护,最终成为人工景观元素。在翻坝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将绿化的重点放在了分离式路基中。分离式路基是路段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由于这一区域宽度较宽,在设计中为了有效地防止眩光,在分离式路基中营造的地形可以有效的阻挡对面的光线,并且区域可结合地形种植了乔灌草复层混交的植栽体系,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与周边的环境遥相呼应。

(二)边坡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诞生及边坡的垂直高度不同,在高速公路在兴建过程中,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路基崩塌,需要将上坡上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加固。作为山区道路的翻坝高速公路有大量的边坡,以往的老式土工加固的方式会对高速公路空间的垂直界面景观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景观设计中,除保留必要的土工防护(锚杆加固),建议取消了其他土工的防护形式,采用喷播乔灌草混合的乡土植物和植生带加固等方式,加速边坡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三)隧道

由于隧道洞门垂直于路面,处于道路视线行进的正前方,因此从隧道开挖之初就应该减少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在施工前期做好地质调查工作,建设过程中中控制开挖面的大小,尽量减少水泥锚喷面的面积和高度,为隧道口景观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隧道洞门的主要形式有端墙式和削竹式。从环境修复的角度来说,削竹式的洞门最有利于自然和生态的恢复,随山就势的削竹式洞口可以很好的将被破坏过的山体恢复,将洞门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可以将端墙式改成半明洞式,即将明洞部分加长,在明洞两侧筑矮挡墙,仰坡回填后留出部分的明洞顶。建议回填土坡度最小为1:1.5,矮挡墙高度控制在2-3米,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硬质部分的面积,留下的小部分硬质可以通过植物来遮挡,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四)山水

山体是空间的垂直界面,也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对丰富空间层次及分隔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体则像玉龙一般的时隐时现,蜿蜒在公路的两侧。设计利用借景的手法,将高速公路周边的风景纳入到自身的景观体系。山水作为景观元素,必然优于生硬的城市硬质景观,其优美酣畅的曲线加上奇峰异石,都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翻坝高速公路经过地区植被繁茂,人文自然景观众多,部分路线穿越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区域,周边风景优美,层峦叠嶂,秋季层林尽染,借景的优势得天独厚。

四、高速公路景观生态设计

生态公路设计篇(8)

某一级公路设计速度100km/h,采用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26.00m。本项目路线涉及到农田区、饲草基地,路线布设时除在路线起点处占压部分规划中的万亩良田外,其余均进行了避让。本项目研究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海拔900~1600m,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势大致由西向东降低。西部山峦重叠,多见悬崖峭壁和峡谷地貌。松林茂密,溪流、瀑布多见。东部则成孤峰耸立,岩石,切割微弱、缺少常年性水流。

从本项目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分析来看,本段路线全线基本为草场,局部段落分布有农田和林地。从K2+300至K4+600段,所占用土地为耕地、林地等,K12+700~K15+400段经过万亩良田区,所占用土地类别主要为耕地和林地,K17+800~终点段所占用土地类别主要为耕地和林地;其余段落所占用土地类别主要为草地。在设计中全面考虑了沿线土地利用情况,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贯彻保护耕地、林地的原则,在保证通行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切割。

1项目特点

本公路路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路网较发达;沿线除个别段落穿越耕地和林地外,其余均为草场。鉴于路线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条件、车辆组成、环境气候特点及本项目新建公路的性质,决定了本项目与自然环境要能够协调配合,同时应重视公路建设与农(牧)业生产的协调。

(1)项目所处地区

冬季严寒,自然降雪大,冬春冻融循环剧烈,应针对寒冷地区的道路安全、使用寿命等,加强相关设计。一级公路的整体功能应通过科学的道路网规划、科学的交通组织、流畅连续的路线平纵面指标、完善的、系统化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总体的优化来实现。

(2)本项目路线

穿越较多的农田,路基排水、桥涵的设计应与当地农田水利紧密结合。区域交通组织对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影响很大,主线、老路、通道及分离式立交的布设形式和位置是研究设计方案的重点。起点互通式与G30吐乌大高速公路衔接,立交跨线桥的位置、型式、结构设计、视觉效果是研究的重点。

2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本段项目特点,总体设计方案必须贯彻“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贯彻“快捷、顺畅、安全、环保、美观”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和谐、环保”“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指导思想,合理控制公路建设成本。在本次勘察设计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以下设计原则。

(1)服务社会、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经过农垦区路段,公路建设不可避免会发生征地、拆迁,必然会对沿线社会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将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贯彻于路线、路基、桥涵、路线交叉及机耕道、取弃土等的设计和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与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严格控制取弃土,降低路基填挖高度,减少拆迁和占用耕地,采取尽量避开基本农田、公益林地、减少临时用地等多种保护耕地的措施。设计以人为本,减少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使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这是本项目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

(2)处理好规划与总体方案的关系,保证方案完善、合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勘察设计过程中,路线应充分考虑与沿线城镇规划区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对城镇规划区的影响,注意与其它重要设施的协调配合,并应充分考虑地方交通出行方便,使沿线主要城镇、规划农田区、饲草基地、旅游等主要交通源之间实现有效连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处理好国家、地方规划与本项目建设的关系,合理设置立交、通道等,方便区域内的交通出行,促进地方经济与公路建设协调发展。

(3)合理掌握和运用技术指标,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合理掌握和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合理利用地形,提高平、纵指标;配置系统和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确保运行车辆行驶安全;保证公路路基稳定,保证工程结构的耐久性、稳定性、安全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以人为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高道路的舒适度和服务水平。

(4)建设与环境相和谐,处理好各种和谐关系。本项目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及社会环境。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区特性,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和谐。重点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充分利用项目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公路使用者能欣赏到特有的自然景观,领略地区特有的风貌。

(5)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加强不良地质处治方案研究,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统筹考虑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保证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抗疲劳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实现公路使用寿命更长、环境更美、行车更舒适、投资更节省的总体目标。

3环境保护设计措施

(1)根据本区域的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环境等因素,为便于管理,减少工程管护成本,沿线建议仅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区进行绿化,植物种类选择应以当地品种为主,选择耐盐碱性强的物种,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设计应结合公路沿线生态条件,以保护沿线环境为目标,以维护生态平衡、尽量降低环境污染、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为宗旨。

(2)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本项目社会环境影响以有利影响为主,但由于工程建设施工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减缓措施,发挥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把不利影响降到最小。针对项目建设施工特点,设计期合理确定选线方案,减少占地和拆迁;尽可能避开居民区、农田。做好占地拆迁调查,协调地方政府修改沿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政策进行调整补偿,采取措施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以补偿由于耕地减少而造成的人口压力。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段主线和连接线不可避免占耕地和林地,设计对路基高度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低指标,减少用地。

(4)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设计期的减缓措施是结合拟建项目沿线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情况,预制厂、拌和站等选址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并距其下风向500m以外。

(5)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为了减缓环境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优化调整路线设计方案,控制路线与声环境敏感点的距离。本段路线在乌拉泊村和灯草沟村附近路线靠近居民区,对影响公路建设用地范围的居民进行搬迁,对公路建设用地以外声环境敏感点的居民房屋安装隔音窗户。

(6)水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期的减缓措施是农田排灌设施的施工必须在路基施工前完成,要求设计规模不低于目前水平,泄洪区应满足其最大泄洪标准。同时合理安排工期,农田灌渠在农田灌溉期以前完成;泄洪渠系在洪水到来以前完成。同时,本项目穿越了乌鲁木齐二级水源地,为了防止对水源地的污染,在水源地的路基两侧分别设置应急沟和储污池,在路面边缘设置陶瓷拦水带,在桥上设置综合排水系统,避免营运期间的污染水体、油渍、危险品等渗入地下,对水源地造成污染。

4结语

文章基于某公路设计实例,鉴于项目区域为绿洲荒漠地段,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公路设计时结合项目工程建设条件、交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等,研究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与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做到保护沿线自然环境,适度改善生态环境,力求达到公路建设、景观绿化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萍.绿色交通理念与生态公路设计的融合分析.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2010(1):18-22.

[2]李焕飞.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体系构建.山西建筑,2013(11):52-56.

生态公路设计篇(9)

中图分类号TU98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80-03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森、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的相互协调,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现代的高速公路具有优美的流线型,构成优美的城市风景,成为城市的重要内涵,高速公路的绿化越来越受到广大公路设计人员和建设者的高度重视。国家倡导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有不少城市在创建园林城市方面提出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以节地、节水、节能、节约资金为主要手段,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在这种生态环保思潮影响下,人们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认识也发生变革,绿地的建设不能是铺张的、华丽的、炫耀的,而应当是节约的、平实的、人性的、生态的、有活力的。在这样的时期,应用生态学观点建设生态型道路绿地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简言之,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生态系统在演替发展过程中达到顶级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相融合,能量输入、输出较长时间处于动态平衡,群落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形成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构成完整稳定的营养结构和食物链关系。一是应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网状食物链结构的增加,无疑可以使生态系统更趋向稳定。此外,多样性的增加也促使处于平衡的群落容量增加,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二是遵循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生态位的大小反映了种群的遗传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在生态恢复中应考虑各物种在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和地下根系的生态位分化。根据物种在分布、形态、个体大小、生理、营养的选择、吸收、年龄、物候、高度、根系深浅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分别占领相应的生态位。

2生态型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

2.1生态型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原则

一是高速公路绿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应留出足够的安全视距,充分考虑安全要求,满通要求。二是高速公路绿地设计要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三是对当地长期自然存在的稳定的植被群落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贯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量应用当地野生的、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种类,乡土植物应用不少于70%。四是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在设计时综合考虑生态学原理,分析众多生态环境因子,不仅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喜好,还要考虑到生物因子。如增加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多样性抵御病虫侵害;利用微生物降解枯枝落叶,进行还原;利用植物的它感原理、共生原理,根瘤固氮特性;C4循环植物、多倍体植物吸收CO2效率高、生长快、生物量大;对具有汽车尾气吸收能力的植物等进行合理布局。

2.2生态型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法

2.2.1中央分车带绿化。分车带绿化能够预告公路线形、分隔组织交通,达到视线诱导和发挥防眩作用。在中央分车带进行绿化时,所选用的植被要富于变化,同时隔一定距离间植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的植物(如紫薇、丰花月季等)满足中央隔离带的美化效果,这样可以使司乘人员感到赏心悦目,有利于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气温高、空气污染严重、空气流动迅速、环境恶劣,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绿化树种应选择耐高温、抗旱、耐贫瘠、枝叶茂密的常绿灌木,总体布局以低矮人工造形树木为主。

2.2.2路肩和边坡。首先是路肩上的绿化,在一些空旷笔直路段,驾驶员很容易对速度产生错觉而造成某些事故。如在两旁等距或不等距栽植树木,可加强速度感;另外在路旁景物不好地段植树可以进行遮挡。其次是边坡,高速公路在修筑时,往往对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植被有很大的破坏,这直接体现在边坡上。在修筑高速公路时,就可对边坡进行修整,使边坡与自然地形衔接,尽量少破坏或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在路肩和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土质及环境特性,选用抗干旱、耐热、根深、固土性能好的植物品种,多采用乡土植物自然式种植,以便较快恢复成与周边一样的植被,注重当地野草和灌木的使用,防止物种过于单调,以提高边坡防护能力。

2.2.3互通区及立交桥绿地。在高速公路交叉口或出入口都有互通。互通一般都会形成圆滑优美的弧线,在靠近引道处避免使用乔木和大灌木,以保持视野开阔,确保交通安全。互通立交区面积较大,进行设计时注意用较多的乔灌木来平衡弯道处草地等生态效益低的状况。宜多采用自然式手法,树种配置协调统一,注意乔、灌木和草的比例。减少整形绿篱的设计,尤其是大型模纹图案。在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在当地生长健壮、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苗木,尽量避免外来植物对原有生态的破坏。多数绿化种植区地势低洼,选择植物品种除要抗性强外,还要有一定的耐涝性。

2.2.4边沟以外绿化设计。边沟以外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域。宜采用以乔木为主的防护林带,也要充分考虑与周边原有的植被情况、建筑及自然景观相协调。林带可为纯林,也可以是混交林。在种植方式上可以孤植、丛植或行植,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单行种植或双行种植;在林带用地较宽松时,应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式栽植法。

2.2.5服务区、管理所及收费站。采用园林手法,以乔、灌木为主,点缀花木色块和园林小品,配合组成花园式庭院。

3西宝高速公路绿化现状

西宝高速公路地处陕西关中地区渭河北岸,年均气温12~13℃,年均降雨量500~700mm,属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沿途两侧主要是农田。全线总长154km,绿地面积358hm2。

3.1分车带

西宝高速公路的中央分车带种植常绿树种刺柏、黄杨、蜀桧等,大部分生长高度都已在1.4m以上,形成了较为壮观的绿墙(见图1)。在局部地段每隔一定距离栽植了种类不同的花灌木,如百日红、连翘、月季等,作为点缀。在中央分车带树下空地种植黑麦草、小冠花等抗性强的地被植物。由于植物之间的竞争,使点缀的花灌木若有若无,应适当增加花灌木种植宽度,增强其点缀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边坡

西宝高速公路大部分路基为高路基(H>3.5m)。边坡种植主要为黑麦草+小冠花和狗牙根2种地被,以黑麦草和小冠花居多(见图2)。由于此处土壤质地差、肥力低、干旱,生态环境较差,重点需要水土保持,一些地方利用野草绿化也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另外,也应当种植一些灌木(如紫穗槐、迎春、枸杞等),不但可防止大雨水造成滑坡,增强水土保持能力,而且也增加了绿量,改善了景观效果。

3.3互通立交区

此处多数是由高路基形成的低洼区域,运用了较多的的园林造景手法。采用雪松、石楠、连翘等植物形成了比较优美的园林景观(见图3)。一些区域草地植被面积很大,较为空旷,而且是低洼区。在低洼区乔木对交通视线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影响交通视野区域,应当多种植一些乔木和灌木,增加乔灌木密度,丰富四季景观。

3.4边坡以外

边坡以外绿化设计为防护林带。防护林带断断续续,多是单排、双排种植,主要树种是杨树,还有些是农民的果园,有着一定的防护效益。由于公路两旁是农田,可以结合生产,搞农田防护和公路防护相结合。

4西宝高速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4.1绿化植物种类少

根据对西宝高速公路沿线的调查,绿化植物大部分为桧柏、大叶黄杨、红叶李、木槿等,尤其是在互通区和护坡种植的草种主要只有2种――小冠花和黑麦草,绿化植物种类少,不但景观比较单调,而且生态的平衡稳定性相对较弱。假如草地一旦发生专性病害或虫害,不但景观全无,而且还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防治和恢复。

4.2乡土植物应用比例偏低

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在重视乡土树种的同时,应增加对乡土草种的认识。林间树下的野草和树林一样,吸烟滞尘,涵养水土,改善着周围的环境,人们应改变对野草的审美态度。野草的形态、特征、习性、功用,丰富着这个世界,对生态环境有着天然适应性,也为植物群落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整形绿篱和大面积草地较多

目前存在较多整形绿篱和大面积草地,大面积的整形绿篱和草地不但绿量少,而且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植绿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让植物更多地服务于人类。整形绿篱每年都需要人们去修剪数次,还要使用燃油机械,使植物所创造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降低了很多。

4.4铁丝围网景观生硬

也可以用植物代替铁丝围网。铁丝围网寿命有限,每隔几年需要更换,其费用不断增加。可以采用播种当地的带刺(如酸枣、花椒、刺槐等)或不带刺的植物(如大叶女贞等)形成绿墙来逐步代替铁丝围网。另外,播种植物受时间季节限制小,成本也相对较低。

5结语

一个园林绿地的好坏需要经过大自然的长期考验,那些在人们周围长期存在的稳定的植被群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在高速公路绿地系统的建设中,极大限度地模拟当地自然长期存在的植被群落,不依个人喜好选择更多的植物种类为人类所用,突破传统的绿化思维模式,开创性地使用以前未使用过的本土绿色植物,这样不仅群落的生态系统能较长时间处于平衡状态,而且可以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生态追求自然美,是要较少的人为干预,是让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更多更好在服务于人类,而不是让人更多地服务植物。城市需要精细化管理,但是城市的绿化在走向生态型和自然型的过程中,有时不妨粗放些,让本地的乡土植物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6参考文献

[1] 崔文社,陈三民.西宝高速公路绿化现状与对策[J].西北公路,2000(1):48-51.

[2] 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 孔繁德.生态学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 陈金成.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浅析[J].河北林果研究,2006(3):350-353.

[6] 余方庆.浅谈城市生态绿地的系统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26):136.

[7] 王建强,姚永锋,王小雄. 高速公路绿化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21(4):78-80.

[8] 张兵,卓凯.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48,52.

[9] 王辉.西汉高速公路绿化理念、绿化设计及绿化植物选择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3):115-117.

生态公路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生态公路以建立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公路为目标,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把环保理念融入到生态公路设计的全过程,最终建立起来的对环境友好的公路系统。它是生态学与公路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区域公路的发展要求。而环保则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话题,目前生态公路的设计过程中也融入了环保理念,本文将结合公路规划和公路设计进一步探讨环保理念在生态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二、生态公路以及环保理念的提出及融合

1、生态公路的定义

所谓生态公路指的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建设的公路。而公路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性,但它并不是要求公路要像健康的自然生态一样可以达到维持的稳定性,而是强调在公路建设当中给环境所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这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生态法则。生态作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所指的也是具有所有生命物体的生存环境,在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在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把生态公路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从而确保生态系统得以良性的循环,这也是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对于在一定范围内要结合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建立起的公路系统,是作为公路建设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所以,生态公路就必须要遵循生态法则,把其景观与地形、地质、地貌等一系列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也只有通过以生态学的规律与理论融入到环保的概念当中,从而才可以指导公路设计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并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公路。

2、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友好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环保理念就是要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由于公路建设中以及建成以后会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把环保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当中的方法,于是提出了生态公路的理念以及如何实现公路生态化。以及把环保理念更好的应用在在生态公路设计上。

3、生态公路的基本内涵

生态公路的重点就是生态。建设生态公路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尽量降低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环境的负面影响、维护路域生态平衡、实现自身生态最大化。生态公路的理念要求公路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与运营等各个阶段都要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持一致,在公路设计与建设的所有环节中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的破坏与干扰。

从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来看,生态公路是指从公路的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营期间,直至项目结束的各个阶段都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环保理念与生态公路的融合

公路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公路环境保护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公路环境保护是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契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因此人们提出了生态公路的概念,也看到了把环保理念融入生态公路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把环保理念融入到生态公路的设计当中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人们也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现如今随着一条条生态公路的建成,环保理念和生态公路也融合的越来越好了。

三、对于生态公路的设计的主要目标

对于公路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体现出生态公路的内涵意义,这也是作为生态公路设计的根本方向和根据。由于公路生态设计作为一个特定的范畴,它设计的主要目的仍是需要建立在公路设计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方向出发,在设计中一方面要选用合理的技术标准,从而满足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而另一方面,又要降低公路建设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于生态公路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目前在公路设计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全面综合的考虑公路建设的特性以及对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如果要达到公路设计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其建设生态公路的目标主要就体现在公路和环境这两个方面。

四、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在公路施工的过程当中因放炮采石、取土,砂石等工程,从而破坏草木并致使崩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因进行超挖以及堆载、不畅通的排水等因素导致在深路堑中所造成了边坡失稳的现象从而引发滑坡现象,此外,由于进行不合理的开采行为等也会破坏地下水源,而造成水危机等问题。

2、由于在施工期间因车辆和开采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粉尘的污染,而粉尘会导致周边的大气质量逐渐恶化,从而会影响各种动植物健康的生长以及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

3、由于在施工期间因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音而破坏了对其原有的环境,同时也影响到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损害到人们生活的正常秩序,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对于生态公路的设计具体规划

对于生态公路的规划对其要遵守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公路建设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共同发展为目标,并且把环保的理念全面的融合到生态公路规划中,并且同环境保护相关单位以最大程度的有效降低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规划,这就要求规划人员应全面充分的考虑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并且预估到给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因此,首先就需要尽量避免给环境造成影响,或把影响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提出良好可行的实施计划,同时促使环保理念的规划融合到生态公路设计当中。

1、对于生态公路的具体规划应尽量降低占用土地面积,森林和草地,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考察周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考虑在建设当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等。所以,对以环保理念为指导的生态公路要比传统理念的公路规划更加困难,也更为复杂,要求也更高;

2、在生态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在到公路周边的生态协调性,并且在公路的设计阶段,也应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生物以及污染等各个方面的条件,要考虑到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提前规划设计补救措施;

3、在根据所选定的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时,必须要详细的了解掌握地形图的全部资料,如果有必要应对资料进行调查补充,并且要结合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对项目区域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出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从而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充分的考虑到纵断面和平面曲线半径的限制前提下,根据地形地质,最终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在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环境的敏感区域内,也可以通过隧道或者是纵向桥的方式通过,从而避免隔断完整的生态系统;

4、对于生态公路设计它不仅是对公路要素要具有明确的表达,还应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也应符合生态设计的理念,也就是强调提高对生态保护的理念。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实际土质情况,调整设置合理的边坡坡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合理的填挖土石方数量,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和疏导雨水系统,从而降低雨水给挖填土坡坡面造成的冲蚀,在填方坡面要及时的进行夯实处理并进行绿化。在施工现场要禁止噪音超标的机械进入,同时也要注意平时对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安排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从而有效的降低在施工期间对沿线居民造成的影响。

六、生态公路设计目标及其设计因素的考量

1、生态公路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是生态公路内涵的具体体现,是生态公路设计的依据和方向。公路生态设计是生态设计的一个特定范畴,其设计目的仍然立足于公路设计与环境结合的角度,既要合理选用技术标准,满足公路建设的目的,又要减少公路对环境的影响。这里研究对象由经济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化为公路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公路设计的目标可进一步阐述为,针对当前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公路的工程特性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公路与环境的整体效果最优,从总体上来说,生态公路设计目标主要表现在公路本身与环境两方面。

2、生态公路设计考虑的因素

生态公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公路的通行功能。通行功能是公路的基本功能,也是公路设计的基本目标,失去这一目标,生态公路设计也就失去其依托的主体。

(2)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公路设计要全面考虑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公路设计方案进行优选。

(3)周围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不同的生态系统对环境影响有不同的响应特征,从受影响的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公路环境影响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4)生态工程方法与公路工程方法的结合。生态工程方法与具体的生态公路设计阶段和内容结合是生态公路设计的主要方法。

七、生态公路设计要求

1、生态公路的设计与传统公路设计的不同

传统的公路选线主要以地形、地质为控制因素,而且主要考虑的是交通的便捷性,直线型,还有照顾到公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及主要城镇,所以较少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的影响以及建成后的周边景观。而生态公路的规划则要要求从尽量少占

用土地、草地和森林,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还要对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行考察,要求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污染。要是一定有破坏也必须规划好破坏后对生态环境的补救。因此在环保方面生态公路比传统公路的规划要艰难很多,也要复杂很多。

2、生态公路中的设计要素

生态公路的建造必须要考虑到公路和周边生态的协调性。在整个公路的设计阶段,应该统筹考虑研究环境、生物、资源、污染等诸要素。要考虑到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提前规划设计补救措施。

3、生态公路设计过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生态公路可不可以建,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有多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些都是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体进行评估,并且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一、要调研建设公路的可行性,看需要建设公路沿线有没有不可以建公路的自然环境,比如高山,湖泊以及名胜古迹等等,还要考虑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等的影响;二、要调研沿线百姓对建设公路的支持程度,考虑当地的文化风俗,要是当地百姓的文化习惯使得他们反对公路的建设,那么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八、结论

总之,在生态环境备受瞩目的今天,对生态公路设计的要求也日益的有所提高,同时把环保理念也逐渐的融入在设计当中,得到人们的拥护与接受,因此,在公路的设计过程中把环保理念充分的与设计相结合也是作为必然的趋势,并且成为现代公路设计的主要概念,所以,我们相信只有把环保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当中才是公路建设发展的硬道理,重要方向,同时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完美和谐。

参考文献:

[1] 王晓莉:《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7期

[2] 劳穗军:《公路设计中考虑的几个环境因素》,《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5期

生态公路设计篇(11)

Abstract: highway 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is a national modernization level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s. With its convenience, high speed, effici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y in the whole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has made KuaYueXing achieve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the peripheral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erious influ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Highwa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design of highway, highwa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some extent could eas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rough the highway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can maximize the, reduce on surrounding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Keywords: highway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Environment; Influenc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命脉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水文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对地表进行破坏,这样很可能造成此区域的土质疏松,地标,从而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的危险。更多的土淤积于河流或者沟渠,更容易导致积水过多淹没农田。另外为了配合高速公路整体的建设,可能会改变部分区段的地表沟渠的走向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农田的灌溉形式。尤其是对于原来多渠道分散抗涝为集中于桥涵口排出的改变,回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原有排涝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在雨季形成内涝的现象。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首先高速公路的建立会极大的促进当地产品以及资源的对外贸易。方便本地同外地的交流,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直接影响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原来用于农业或者自然环境的更多的被其他行业开发和利用,再者在高速公路附近居住的居民会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而被迫搬迁,这使得在此地区的供需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要开挖土方,这就会不可避免的破坏当地的地表植被,改变动物的原有栖息地。同时这种破坏也造成是水土流失和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到当地的气候,在某些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气候环境的异常。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污染。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会使用到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并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甚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与此同时在大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大量排放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在建筑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直接遗留于施工场地将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对周围生态链的影响。由于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些废污染性的影响。例如其改变了当地的地理和水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结构使当地原生物种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其生长活动规律的变化,进而引起了生物的发育不良,繁殖能力减弱,抗病能力下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运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加了对原始植被的压力。众所周知一地的自然环境是其固有植物和生物等众多因素组成的微妙平衡,一旦收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平衡被打破,将会导致当地生物链的断裂而不利于当地生态的进一步改善。

如果说高速公路的兴建和使用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那么适当的高速公路景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然环境甚至使高速公路同当地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上已明确的将高速公路的组成分为入口、立体交叉、服务区、主体路段等。但是在其沿途的景观的组成和分类上莫衷一是。根据屈永建在其公路景观建设一文,将其分为隔离带景观、立交景观、两侧带状景观、边坡地被景观、休息站景观等五大部分。这些部分在高速公路景观的建设中是要重点注意的。然而相对于高速公路征地以外的广大地区,高速公路周边的人为景观仍过于稀少,因而在高速公路的景观建设中仅仅具有生态环境后的弥补景观而缺少作为背景的广大因借景观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将弥补景观和因借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握每个部分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使整个高速公路充满着活力。

中央分隔带景观。中央分隔带是高速公路中部3- 5米之间的部分, 植株高度或挡板高度控制在1. 5-1. 8 米且间距合理, 具有防眩功能, 形式较规整, 要求较严格。

生态涵养带景观。生态涵养带景观非为植物保护坡以及路段部分的生态林带等,其常常以草、灌木、乔木的合理搭配与道路中央的分隔带一起构成二板三带的基本结构形式。生态涵养带景观从功能上来讲具有防尘、防噪、美化和防护的多重功效。从结构上来讲生态涵养带景观使高速公路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公路增加了丰富的色彩和灵气。在景观布置上其没有中央分隔带景观严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互通立交景观。互通立交景观作为整个高速公路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塑性最强,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其作为公路整体结构中的节点,和与其他道路交汇时的入口需与管理区整体考虑,统一布局以体现和展示出道路的风采。

服务区景观。当高速公路的长度超过100公里时需设立服务站,一般为每50公里左右设置一处。服务区内设置有修理站,餐厅,卫生间,加油站,变速车道的一系列设施。其景观综合设计性较强,相对复杂要求既符合服务站的功能,又能具有较强的景观美感。

正如上文所述,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但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结合生态保护考虑的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中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是致命的,即使在后续工作中有人为的干预和主动修复对于脆弱的自然环境伤害也是久难愈合的。另外人工修建的高速公路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为动物的迁徙添加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在高速公路的选线过程必须慎而又慎。另一方面, 对司机而言, 高速行驶的途中, 路侧环境好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所占比例在下降, 而线路本身的视觉影响所占比例在增加。因此线形设计对高速公路的景观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边坡以及路堑应采用结合生态修读考虑的景观设计,精心选择护坡植物的种类,凭借合理的设计使其同时达到美化视觉环境和防止一系列生态问题发生的作用。对于沿线绿化景观要协调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发掘本地植物的优势,精心设计季节和色彩的变化,协调统一、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绿化受到破坏的地表,恢复整体的自然环境,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加强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景观建设才能保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高速公路,由于选线地处偏僻,沿线地质地形变化显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生态条件、动植物资源分布变化不一,合理的路线走向、得当的施工方法,正确的施工路线是确保工程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良性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各个部门都意识到其重要性,将保护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结合起来一条条生态美好,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才能从建设者的受众一寸寸延展开来。

参考文献:

[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7.

[3]俞孔坚.景观的含义[ J]. 时代建筑, 2002, ( 1) .

[4]2003年全国公路环保与景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公路杂志社,2003.4

[5] 刘先觉. 阿瓦# 阿尔托[ M] . 北京: 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1993: 256.

[6] 詹和平. 后现代主义设计[ M] .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