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3 09:54:53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1)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公共图书馆的设立是为了传播信息和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信息的公平。公共图书馆服务所惠及的人群数量越多,其服务效率就越高。因此,公共图书馆服务所追求的效率目标就是服务人群数量的最大化①。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就是要普及公共图书馆服务,而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苏州图书馆主要采取总分馆体系模式(另有两辆流动大篷车和图书流通点),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尽可能地延伸和扩大,让辖区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国际上通行和成功的图书馆组织和服务形式之一。随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的提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成为当今我国图书馆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之一。建设总分馆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普遍均等,充分发挥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用,节约了成本投入.扩大了服务范围,对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是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来看,苏州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合办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总分馆体系就是将总馆和分馆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统一管理:使用相同的管理系统和读者证,读者可以在总馆和各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均等享爱 “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其中,分馆可以借助总馆的力量维持可持续发展,总馆可以借助分馆的触角延伸和扩大图书馆服务。

二、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几种合作模式

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是在总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由合作对方提供馆舍、装修、设备,承担水电等物业费用。并每年向苏州图书馆支付管理人员开支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则提供初始馆藏资源并负责更新调配、委派工作人员并负责分馆开放。所有分馆都秉承苏州图书馆“平等、免费、专业、礼貌、高效”的服务理念,做到馆藏外借书刊实行通借通还,并开放了图书调配、预约等免费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极大方便了居民的阅读,培养了一大批新生读者。

至2011年11月份,苏州图书馆按照这个总分馆模式已经已在城区相继建立了33个分馆。总分馆体系大体有以下几个合作模式:

2.1跟区政府、街道、社区及镇政府合作办分馆。在苏州市的五个区:沧浪区、高新区、平江区、金阊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都相应建立了分馆,把服务搬到了街道社区、街道和乡镇,使图书馆服务更有了亲民服务,便利读者近距离阅读,广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2.2跟学校合作办分馆,如胥江分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与教育的功能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制度是学校制度的社会化、公共化延伸和补充。公共图书馆跟学校合作办分馆,是注重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通整合,把服务与教育紧密结合,为公共图书馆在学校中倡导社会阅读、开展学生阅读指导和进行阅读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

2.3跟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合作办分馆,如沧浪少年宫分馆和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分馆。与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办分馆,是把图书馆服务与课外活动教育相结合。在分馆中开展各项阅读辅导活动,倡导社会阅读,起到了青少年阅读的推广。还与市工人文化宫合作办分馆。整合了社会文化资源,方便了读者,使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了文化活动的每个角落。

2.4跟市政府办分馆。市政府办分馆除了从服务理念等方面和其他分馆一样外,还要在资源配置上,考虑到读者群的特定需求,既提供大众阅读文献,又针对性地提供侧重政府特色的文献,努力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公共图书馆将分馆开到机关,拓展了苏州图书馆分馆的合作模式,也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供了新平台。

2.5跟第三监狱建设了分馆。一有助于提高狱警理论知识水平和管理素质。二可以提高监狱服刑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思想觉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分馆建设还在部队建立了部队流通点,定期更新图书,丰富了部队官兵的业余生活,为他们的单调的部队生活送去了精神食粮。

……

三、总分馆体系模式管理

3.1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苏州图书馆这个总馆始终处于一个核心位置,在提高总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总馆文献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其担负着将丰富的文献和人力资源优势、服务功能辐射到全市各分馆,为分馆的科学管理、业务和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2各分馆始终坚持直接面向大众(机关分馆有特定服务群体),为满足读者的基本服务起到桥梁作用,并承担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公共信息,开展社会化教育,发挥居民交流学习的社会职能,提供最基本的阅读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和学习氛围,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相城分馆开展的少儿亲子活动;社区分馆征对老年读者开展的“扶老上网”活动以及老年“茶花会”活动等等,努力推动全民阅读,使得图书馆服务更贴近民意,扩大了服务的延伸。

四、总分馆体系模式的意义

4.1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和谐发展总分馆建设。均衡图书馆网络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更科学合理规划,充分扩大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居民可以在居住地就近、方便、无障碍获取知识和信息,享受到与苏州图书馆总馆一致的服务,如免证阅览、免费办证、免费上网、通借通还、预约借书、远程咨询等服务。

4.2加强总馆的管理和服务建设。分馆数量的增加,对图书馆总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馆要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来服务管理好各分馆,有利于全面提升图书馆总馆的管理和服务品质,也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品质,推动全民阅读,为加快建设“三区三城”和构建和谐苏州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总之, 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苏州图书馆这个总馆始终处于一个核心位置,为努力实现党和政府提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区三城”,切实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扩大和延伸图书馆服务,从而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总分馆体系。

注释:

①《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蒋永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P131,

参考文献

[1]《从政府购买看实行总分馆制的必然性》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第1期 邱冠华(苏州图书馆)

[2]《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蒋永福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年9月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2)

图书馆的建设是整个区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建设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对图书馆总分管建设模式进行推进,这对于图书馆建设有效性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连州图书馆是总分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自被列为省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县以来,我市严格按照《广东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创新机制,盘活存量资源,初步建成了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级为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

一、连州图书馆建设现状

连州是一个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被称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2663平方公里,辖10个镇,2个瑶族乡,总人口约55万。而且连州良好的地理位置,抓住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扩张机会,经济和技术都在稳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得人才,发展公共图书馆,提高文化水平。目前已经选定东陂、西岸、江西、大路边、保安五个镇级分馆和东陂镇前江村委会等15个村级服务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建工作都在稳步进行中。

二、连州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部分镇村对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认识不足

许多镇村认为他们不需要公共图书馆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不会有时间有精力去看书,经过了解,很多人对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并没有多大看法并且认为自己每天上班已经很辛苦,并不会有借书看的想法。他们并不了解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所带来的切实便利之处。

2.镇村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专职工作人员

产生这个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上一个问题。由于一些镇村对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认识不足,所以镇村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于总分馆制度的开展存在很多的不理解比如我可以在手机上看书啊,为什么还需要图书馆等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甚至有畏难情绪。关于专职工作人员的问题,县域图书馆总分馆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想要在总馆里工作,不仅需要有管理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应该有专人负责管理分馆等,切实地落实分级管理。而分馆的工作人员则应该具备专业的管理图书的知识并且对各方面的书籍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总分馆制度在国内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之过去没有对县级和乡镇图书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因此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培训,将直接影响总分馆制度的推行效果。

3.部分镇分馆和村服务点的建设面积未能完全达到上级的要求

由于财政经费和当地地区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分馆和服务点的面积没有完全达到上级的要求。就现在的管理制度来说,上级图书馆和下级图书馆之间只涉及相关业务的指导和分配而并不涉及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由本级政府对该级图书馆做出相应的资金支持。这是因为图书馆其实是一种事业性的单位,这样有利于更有效地管理图书馆,所以各级图书馆之间甚至是同级图书馆之间存在差距是很正常的。在一些条件好的地区,该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会比较大,图书馆的设备会更完善。

三、提升连州图书馆总分建设有效性的建议

1.加大对总分馆制度的宣传,使群众更加了解

只有受众群体更加的了解我们的图书馆,更加了解总分馆制度以及其他的一系列便利要点才能真正达到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宣传我们新兴的分馆和服务点。(1)在我市的电视台关于我市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相关安排,清楚地列出总分馆制度的特点以及带来的便利。(2)在我市的报纸上刊登关于总分馆的相关信息。(3)可以在我市总馆的门口摆放关于分馆以及服务点的相关信息的宣传牌。

2.重新招收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

对于一些在技术上有欠缺的员工可以适当的调换他们的工作岗位,并且为分馆和各服务点重新统一招收一批有积极性有能力的员工,最好是对书籍感兴趣的,才能真正融入到图书馆的工作中并且对大众宣传书籍。根据地域的不同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且我市还有两个少数民族,对于特殊地方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从而筛选不同的工作人员。对于招收来的员工可以实行定期培训以确保他们的能力和帮助他们跟进图书馆的发展。另外,可以从外界或者学校招收一些志愿者,加大对知识文化的宣传,努力使图书馆发挥最大的作用。

3.合理运用财政经费的分级投入制度

只有?碛凶愎坏木?费,图书馆才能正常的运行。总分馆文献能否通借通可以说是衡量我们总分馆制度是否成功的关键点。而要实现通借通还需要大批的信息采集和录入以及资源共享等问题,其所涉及的经费相对于其他点来说是十分庞大的。因此我们只有合理地运用财政经费,不同等级的图书馆所得到的经费不同,必须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发展条件来有效的利用这笔经费。另外,公共图书馆不属于商业机构,它是服务于大众的服务型机构。因此它不但没有经济收入,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去保证它的正常运行。我们除了可以通过国家政府等获得资金来源还可以自己在社会中拉取赞助获得其他额外的投资。

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国际图联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为: 在城市内的主要居民区通常离图书馆1.5公里左右就要设立一个分馆,3至4公里就需要建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每5万人应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一个总的大型的公共图书馆,不论它的场地有多大,藏书有多少它都会受到地区的制约。总分馆制不仅能有效的利用各个图书馆的资源,而且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提高社会效益。分馆建设应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我市此次的方案由市到村,从分馆到服务点,每个地方都有明确的计划。

5.实现人才队伍的共建共享

在总分馆建设中,虽然提出了重新招录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但是在一些乡镇地区,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专业程度还是远远不如总馆。因此,实现人才队伍的共建共享能够大大的改善乡镇地区的工作情况。比如总馆可以为每个分馆或服务点下派一名业务骨干,去到分馆等现场指导其工作人员,辅助他们开展工作。志愿者和公益岗位人员也可以到各个分馆或者服务站了解工作开展的情况并且及时的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由相关人员收录以后进行总结和做出解决方案。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队伍,为图书馆总分馆正常运行,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6.制定合理地分?^或服务点开馆时间

因为分馆和服务点处于乡镇等地区,基本上都是农民和民工,如果每个分馆的开馆闭馆时间必须与总馆一致,这便会导致图书馆不能全面的满足人们。因为城里的居民和乡镇居民工作不同,时间不同,应该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调查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开馆闭馆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为此,开馆时间应根据乡镇读者实际情况调整,尽可能地让开分馆时间对当地居民来说最为合理。

五、在图书馆总分馆管理过程的几点意义

1.实现财政收益的最大化

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能有效的实现连州市图书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终端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工作人员的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规范的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并优化图书配置,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就我市现有的图书馆而言,各图书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由于地区限制缺乏专业指导,有的因为经费短缺无法及时更换新的图书和采购最新出版的图书,有的配套设施不全,服务管理水平也不高。所以有的时候没法正常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各图书馆之间缺乏沟通联系也不互相帮助或者互相学习,没有合理地或者说最大化地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管及共享,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因此,实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争取总馆与分馆之间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我市的文献资源能得到更加均衡的配置,有利于推动我市文献资源均衡配置,能更好的使我市的公共文化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我市的资源共享,节约相同的书籍成本,实现图书馆的最大作用。

2.能给民众提供最便利的服务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3)

1.实行总分馆制后所取得的实效

鄞州区自2007年试行总分馆制至今,已建立分馆13个,其中镇乡(街道)7个,占镇乡(街道)万册图书馆40%。分馆的建立,不仅让读者就近获得了公益文化服务,打造了“十五分钟图书阅览圈”,而且使图书资源得到共享,读者借书还书像银行取钱一样便利。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式,是镇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取得明显实效。

1.1馆室增加,“十五分钟图书阅览圈”初具规模。鄞州区共有常住人口15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8万人,22个镇乡(街道),辖409个行政村,30个社区。据区图书馆2008年统计年报,镇乡有图书馆19个,藏书250165册;村村建有藏书千册以上图书室,藏书750103册;每个社区建有图书阅览室,藏书136180册;全区总藏书1136448册(不包括区级、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图书馆藏书)。按户籍人口计算,每3.9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超过发达国家图书馆拥有量标准。现在农民去图书馆(室)借书阅览,只要走上十五分钟路程就能到达,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在城市和近郊,利用私人交通工具到达最近的图书馆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居民与图书馆的距离要缩短很多。图书馆,像家里书房一样方便。

回望鄞州区各镇乡(街道)图书馆发展历程:上世纪70年代,各乡镇成立文化站时便建立了图书室,藏书百余册至近千册不等。90年代中期,随着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的创建,各镇乡纷纷建起了万册图书馆,一时出现了读者白天借书排长队,晚上灯火通明阅读到深夜的辉煌景象。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和镇乡文化活动项目的不断增添及镇乡财政对图书购置经费的多年不投入或投入较少,图书馆功能逐渐退化,读者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图书馆只守着破旧的万余册藏书,过着门可罗雀的生活;有的镇乡为了解决村级图书室藏书不足,干脆将这些旧书赠送给了村里,图书馆成了“空壳”。近几年,为打造“十五分钟文化圈”,图书馆建设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鄞州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全区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文件,对总分馆制设置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经费保障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运行两年多来,不仅90%以上镇乡修建和扩建了图书馆,而且100%行政村、社区新建和改建了图书室,十五分钟图书阅览圈初具规模。

1.2书源共享,镇乡图书馆(室)虚拟藏书增加。概括分馆的功能,不仅是乡镇图书馆图书借阅与流通的窗口,还是乡镇文化、教育、休闲综合服务的窗口,在多种层面上实现总分馆间的资源共享。从鄞州区已建立的13个分馆运行情况看,一是书源增加。过去新增图书只有一个单位的数量,现在十几个单位一起购置,书源便增加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因为,不仅总馆每年在新增图书,各分馆也在新增图书,总分馆制下的图书是流通的,且总馆每月有一次图书流通车到各镇乡流动点供读者挑选,大家根据爱好能阅览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无形中镇乡图书馆虚拟藏书量增加了。二是解决了镇乡图书经费不足。过去由于图书经费有限,经济不怎么富裕镇乡一般没有图书专项经费或只有少量图书经费,购不起图书。久而久之,图书馆室便成了藏书室。就连经济发达的邱隘、石碶、高桥、横溪等镇(街道),虽藏书几万册,但按常住人口计算,每个镇(街道)约5个人仅拥有1册书,藏书少而书源也单一,根本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分馆建立后,不但可以网上阅览全区各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而且书源也大大丰富了,可以说每个读者的阅览爱好基本得到了满足。

1.3读者猛增,镇乡图书馆(室)重新燃起读者阅读热情。借书还书,像银行取款一样便利。这是读者们的一致意见。由于镇乡(街道)建有图书馆,村落、社区建有图书室,且这些馆室藏书都统一编目进入网络,读者借书证实行全区“一卡通”,即区中心馆与各镇乡分馆之间的图书证是相互通用的,图书实行通借通还。这样读者就可以通过预约方式,在分馆或图书流通点就近取书、还书,因此借书还书像到银行提款还款一样方便。不仅如此,通过总馆知识的网络向下延伸,在各镇乡(街道)设置的多个图书流通点,每月就有1000余册图书按需求在图书馆室间流通,让更多人获得了公共图书资源。正因为有便利的借书还书通道,读者办证、阅览人数猛增。据2008年统计,13个实行总分馆制单位就新增读者3万余人,比上年增长30%以上,各镇乡、村落、社区图书阅览室重新燃起灯火通明的阅读景象。

1.4资源共享,网络成了读者第二居室。实行总分馆后,读者可免费使用区图书馆的网上数字资源,足不出户,可以通过虚拟网络直接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馆海量的数据库让各分馆跨进数字时代。利用总馆数字资源网络,分馆读者在家中可以像在电子阅览室一样登录网站了解活动信息,浏览检索数目,网上办理续借手续,并且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查论文、看电影、读电子书,充分使用。因此,总分馆制下的网络资源成了读者第二居室。

2.镇乡(街道)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

鄞州区实行总分馆制两年多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图书馆资源“配不上”经济实力。鄞州经济实力在全国年财税收入百亿元区(市、县)中名列前茅,但图书馆建设与经济发展不成正比,发展不平衡,22个镇乡(街道)有3个尚未建立万册图书馆,有的建了万册图书馆,由于领导重视程度和图书资源、资金不足等因素,使图书馆有名无实。虽然按国际通行标准每5万人平均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从统计数字来看,已经超过标准,但实际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许多镇乡图书馆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在人均馆藏量上,国际最低标准为2册,鄞州区截至2008年底人均仅为1.46册,还不包括外来人口。另外,从实现总分馆制镇(街道)来看,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味道。自从当年实行总分馆制时购置一些新书和必备的电脑、终端等设施后,两年多来基本不添新书和设备。如果这样再继续下去,必定会走“搞时轰轰烈烈,过后冷冷清清”的老路。

2.2镇乡图书馆服务还比较薄弱。镇乡图书馆藏书,有质量的专业书太少了。笔者曾去过鄞州区80%的镇乡图书馆,里面大都摆着“猴年马月”的书籍,而且满是灰尘。有的镇乡自从建立万册图书馆后就没有买过书,有的镇乡年人均图书经费不到1元钱。图书借阅仍以手工为主,许多镇乡把用于图书借阅的电脑作为文化站办公电脑了。图书馆资源与其经济实力实在不匹配。

2.3全区30%镇乡读者尚未办理通借通还借阅证。鄞州区图书馆规定,不管是实行总分馆制的镇乡还是尚未实行的镇乡,只要读者愿意办理图书借阅证,都可以通借通还。区图书馆为方便读者借还,还在各镇乡设立了图书流通点,每月一次送书到各镇乡。仅管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可就是读者少得可怜,有30%镇乡连一个持有通借通还借阅证的读者都没有。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但没有实行总分馆制和宣传发动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3.实行总分馆制下镇乡(街道)馆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鄞州区实施的图书馆业务管理体系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分馆制”,因为它没有对人的控制,没有全面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但其先易后难,先经济发达镇(街道)后经济一般乡镇,再经济欠发达乡镇,再延伸到村落(社区)的实行总分馆制做法值得肯定。那么,实行总分馆制后,如何使镇乡(街道)图书馆得到有效推进,如何在现有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寻找突破口,创建一个“鄞州模式”呢。笔者提出以下构想:

3.1创造“鄞州模式”,将镇乡馆纳入区馆业务范围,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目前,鄞州各图书馆呈区、镇乡(街道)、村落(社区)三级条块分割现状,各自为政,不能充分共享人才、技术、设备、文献、用户等资源,场馆移作他用现象时有发生。而镇乡馆图书管理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有的连最起码的电脑基本操作都不会,难以在总分馆制下工作。纳入区馆管理后,通过岗位培训,向社会招聘等,不但能提高管理员素质,而且能解决管理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实行“双轨制”的业务领导,使镇乡图书馆走向正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

3.2在资金投入方面,鄞州作为一个经济强区,在保障区馆的运行和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对镇乡馆图书经费进行重点倾斜。镇乡馆的经费可以按现有镇乡经济分类和对文化投入的补助政策,实行上限经费按比例补助进行。即:一类乡镇在年8万元图书经费内补助20%,二类乡镇在年6万元图书经费内补助50%,三类乡镇在年4万元图书经费内补助70%。区馆与镇乡馆在业务经费(主要是指购书经费)投入比例上的分配,以区馆占60%-70%,乡镇馆占30%-40%为宜。

3.3在资产管理方面,本着谁投入归谁所有的原则,要分别投入便于区分。区馆重点负责图书配置,这样便于丰富图书资源,各分馆不重复购置;镇乡馆负责报刊订阅,原则每年订阅报刊种类不少于50种。业务管理方面,实现业务上的一体化管理,要统一技术平台,实现通借通还,联合采编,达到资源共享,服务互动。

3.4在具体的操作中,本着成熟一个整合一个,优先整合最好的,起到示范作用;然后视情况而定,切不可一轰而上,否则又要走只注重形式不讲究实效的老路。整合镇乡馆的先决条件是馆舍建筑面积应该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工作人员至少2人以上,每年购书经费要保证投入5万元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整合效果。

从目前的状况看,鄞州区19个镇乡(街道)馆有80%以上具备整合条件。为此,区有关部门要强力推进整合镇乡馆工作,形成区、镇乡(街道)两级合力。区有关部门主要是保证区馆整合镇乡馆的必备资金到位,镇乡政府要保证镇乡馆达到整合标准。只要区政府给予重视并在财力上大力支持,整合镇乡馆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总之,整合镇乡(街道)馆实施总分馆制是乡镇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图书馆间进行协作、资源共享的高级阶段和理想模式。也就是说,乡镇图书馆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打造出强大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及事业经费等绝对优势,便能形成紧密、高效的乡镇图书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区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整体效应,从松散的图书馆协作网,到最后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总分馆制,这将是鄞州区整合镇乡(街道)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面的一次跨越式发展。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4)

尽管我国在“十二五”末期后,实现了县级图书馆总馆、分馆建设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有缺乏现代化建设积极性,经费上缺乏保障,缺乏专业人才,缺少业务培训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落实党的基本方针,切实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概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为主要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将一定的文化产品或者服务制度提供给居民的系统的总称。进行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属于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并使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一定提升,提高了句居民文化生活的品质。因此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分析意义深远。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体系,在2008年,中共中央所提出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事业。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使得较为完备的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向全社会覆盖。“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有关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服务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0年4月,《关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进而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升到了民生高度。另外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审议的过程中,成功建将2020年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到了2015年。由此可见,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社会公共鼓舞体系建立的研究,从“文化权益”转为“文化民生”[1]。这一研究从“比较完备”向“实用、便捷、高效”方面转化。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所有县内人民服务,站在它的身份上进行分析,其中既包括体制内的,同时也有体制外的,既包括有能力进行文化消费的人群,同时也包括没能力进行文化消费的人群。其中无能力进行文化消费的人群还包括下岗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站在地域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其包括一些省会城市,包括二三级城市,同时也包括县城、郊区以及乡镇等地区。对于这些服务来说,无法通过个人承包的方式实现,只有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实现。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工作者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付出不懈努力。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构建,其服务是为了实现全面覆盖,核心内容是找到覆盖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思路,本质内容是为人才、机制以及相关经费和制度提供相应的保障。以日本东京为例,其一共23个区,在每个区建立了一个图书总馆,每个场馆覆盖面积为2.53平方千米,3.55万人,其服务半径可达到890米,按照平均数进行计算,每走13分钟,就可以达到一所图书馆。当下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对传统中“一级政府设置一个图书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图书馆”的现状做出改变[2]。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化建设积极性

对现代化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服务观念以及服务方式进行适当的变革,这主要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造成对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相关人员进行现代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认识,对于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不够了解。其次对于图书馆自动化以及网络化知识的认识度不足,图书馆自动化以及网络化建设趋不够了解。

(二)公共服务水平不够均衡

以江苏省为例,其一共有23个县级市,其中只有4个县级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在配置上比江苏省平均水平高,其他的县级市均低于平均水平。在23个县中,仅有一个县的公共服务设施高于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够均衡。

(三)缺乏专业人才

人才的缺失也是制约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的建设,需要相关人员不仅熟悉网络知识和操作,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修知识。因为在进行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其工作条件较为有限,对于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江苏省某公共图书馆为例,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估发现,在这一图书馆享受工程扶持的基础上,相应建立了自己的阅览室,并配备的计算机设备和图书制动化系统,同时具备自身的电子阅览室。但是,直到今天,其自动化系统都没有被启用,因此没能对计算机进行启用,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一方面是没有对计算机相关的附属品进行购置;第二方面是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时间较短,参训工作人员对于相关技术掌握的不够透彻,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练习。

(四)缺少业务培训机会

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得出,县级图书馆具备叫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图书馆的面积较小,工作人员紧缺,只能进行一般的接待工作,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难以实现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相同的工作水平。再加上经费的缺乏,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缺少到外界学习的机会,导致其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在业务上难以实现创新,进而导致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4]。

四、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策略

(一)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开展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经调查显示,一共有114家公共图书馆,其中有75家公共图书馆网站中有63家开展了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计算后发现阅读推广率高达84%。其中地级市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率可达到自身比例的100%。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十分重视阅读推广工作。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需要借鉴各大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明确主题,并且保证推广内容要与时俱进,持续长时间的推广活动,采用多种形式的推广渠道,进而使推广效果更加明显。

(二)提升形象,争取更多的投入

如果想要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需要适当的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为读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某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开展相应的文化共享工程活动。这一活动在广场、乡镇等低开展,活动形式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播放相关的教育片、科技篇或者故事片等,进而让人民群众对这些内容进行免费欣赏。另外,还可以到乡镇等地区开展致富工程活动,进而切实为民众提供服务,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自身形象有一个很好地提升,进而使政府对其的重视度得到相应的提升。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图书馆的宣传,进而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三)注重人才引进,加强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缺失导致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低下,人才是图书馆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保证。近几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等现代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变化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县级图书馆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适当的加大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进而让图书馆逐渐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人才属于图书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更是如此。所以,对县级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图书馆发展需要以及人员需求情况等,进行相关人员的大力引进,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保证县级图书馆的发展跟得上时展的步伐。

对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图书馆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运用、数据库的建立、网络的搭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操作等。以某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其在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升级,从ILAS 5. 0升级到ILAS?,这就需要对全馆在职员工进行系统升级的培训,进而使其升级后系统的每个功能进行充分了解。官员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充分掌握,可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并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对于图书管的健康运行具有一定帮助。

(四)人才培养的途径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培训体系,将人员培训纳入工作计划中去。对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5]。在培训过程中,可采取短期培训、鼓励自学、专业进行等多种形式。其中短期培训的主要形式为,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的骨干员工到市级图书馆内进行相关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并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系统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派遣业务骨干到相应的上级图书馆开展短期对口准也的跟班学习。通过这种形式,会使参训的工作人员在能力上得到一个相对快速的提升。鼓励自学,也就是提倡 员工进行自我提升,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自主专研有关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工作人员可以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使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一定帮助。专业进修,就是为了使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多具备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学历层次上进行提升,使其获得相应的学位,组织有意者进行各种相关知识的进修学习,其主要途径有参加一些自主性考试、函授、远程教育等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

(五)引进激励机制,激发职工自觉学习的动力

在进行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鼓励,通过激励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以及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推动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新信息等的自主学习,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进而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例如,图书馆管理人员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历学习的便利条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习时间,鼓励员工发表相应的学术论文。另外,在图书馆内,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学术交流,为员工搭设一定的交流平台。

(六)加强公共图书馆间的交流与合作

交流和合作属于县级图书馆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策略。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挖掘一切可以合作的力量,并且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市开展了一个“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读书节”活动,联合的成员有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旅游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建议建湖县公共图书馆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向临县的图书馆、院校图书馆或者博物馆管等申请联合,进而实现集思广益的目的,在联合的过程中,挖掘出一条新的道路,进而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五、结束语

图书馆分馆体系的建设适应了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但是在文化上存在着极大的地域差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差异逐渐凸显出来。在县级地区建立图书馆总馆和分馆,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区域系统的框架,新的思路不但涌现出来,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鑫,仝亚伟,周云颜,陈辉玲,龙文.走向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化平台――河南信阳“平桥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04:4-15.

[2]陈深贵,陈丽纳,罗小红,方家忠.街镇公共图书馆建设路径研究――兼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相关规定[J].图书馆论坛,2015,03:9-15-8.

[3]邱冠华.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4:14-24.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5)

随着示范区申报、建设、推进,一些地方的总分馆建设会从自主创新进入政府主导,建设总分馆可能也就没有了原先的那么艰难,但总分馆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必须符合其内在的规律。如何创建既符合总分馆的客观规律,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总分馆模式,并且引导政府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会比自主创新容易多少。幸好,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这是许许多多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创造的共同财富。

邱冠华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成效及对策

刘 磊 李晓辉 (东莞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071)

摘要:文章通过对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现状和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了东莞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总分馆 社区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076-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enter-Branch Libraries System in Dongguan Library

Liu LeiLi Xiaohui (Dongguan Librar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71)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s and effects of Donggua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ri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center-branch library; community library; mobile library

CLC number: G258.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76-05

自《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年)》拟定并实施以来,东莞图书馆遵循《纲要》思路,认真积极调研,推动政策出台,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在政府相关政策、文化考评机制和同一数字资源平台的合力推动下,初步建成了覆盖市镇两级并向村(社区)延伸发展的总分馆网群,确立了具有东莞特色的图书馆集群发展模式。随着总分馆社会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和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基层图书馆建馆质量及体制纵深发展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细节问题。总分馆制发展至今,需要我们重新审时度势,调整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思路,从原来略显粗放的管理方式向集约化转变,从多个角度和细微处完善集群管理方式。

1 现状及成效

1.1 图书馆之城建设现状

截至2009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市级图书馆1家,镇(街)图书馆29家(不含松山湖科技园区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358家。市图书馆面积达4.5万m2,镇街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1000m2以上的有20家,500至1000m2的有7家,500m2以下的有2家;村(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达200m2以上的有109家,100到200m2的有107家,50到100m2的有119家,50m2以下的有23家。全市图书馆从业人员683人,其中镇街图书馆从业人员约270人。数据表明,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1.2 总分馆建设现状

截止2010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分馆48个,其中镇街分馆29个,村(社区)级分馆11个,楼盘小区分馆2个,企事业单位分馆6个。除企事业单位分馆外,其余42个分馆均可与东莞图书馆(总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共用。此外,东莞图书馆还通过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的形式,建有102个服务站点;通过图书室与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有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23个;并于2007至今通过研发的图书馆ATM,推出图书馆自助服务站5个。图书馆总分馆制初步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充实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倡导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养的主要阵地。

1.3 建设成效

根据统计,东莞市市镇两级图书馆馆舍总面积共计达13.4万m2,比2004年实施总分馆制以前增加了近2.5倍,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6%;市、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图书馆藏书共348万册,比2004年增加了约2.1倍,平均每年增长达20%以上。从年借阅量上看,近年来部分新建图书馆的建设成效非常明显。例如,2008年8月,麻涌分馆正式对外开放,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外借量达到3.2万册次;到2009年,全年借阅量更是达到了6万册次,在东莞市所有镇街分馆年外借量中排行第3位(见表3)。又如,塘厦分馆,原建筑面积只有600m2,2010年,塘厦新图书馆建成并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达7800m2,是旧馆馆舍面积的13倍,而2010年的年外借量则比上一年增加了3倍,跃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第2名。具有同样情况的还有万江分馆等。目前,东莞市基层图书馆新馆建设方兴未艾,道颉⒋罅肷健⑶逑三个镇也正在进行新馆筹建工作。

2 突出问题

东莞市实施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明显的特征。它是以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思路为指导,组成动静搭配、虚拟与实体结合的地区图书馆集群网络,形成了“技术+管理”的集群管理特色。[1 ]自2004年至今,镇街分馆的覆盖率达90%以上,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主要停留在标识规范、平台同一、书目数据统一等层次上,在业务的集中管理、文献资源的统购统编、共享资源的推广应用、读者服务的统筹协调等层面上,受制于客观环境和人的能力的局限,推行力度有待加强,发挥程度有待提高,发展模式亟待突破和创新。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2.1 人的问题:基层图书馆馆长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图书馆建设重在馆长,镇街分馆馆长作为带头人的作用发挥非常重要。首先,从常平、厚街、麻涌、大朗、万江等新馆发展过程看,具备图书馆行业工作基础和专业素质的分馆馆长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常平分馆通过引进人才,招聘了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专业图书馆馆长。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常平分馆年外借量位居全市第三位,远远超过其他镇街分馆的外借量。又如,麻涌分馆和万江分馆,东莞图书馆通过借调方式,向两镇派出专业馆员挂职馆长,2009年两镇的年外借量分别达到了6万册次和4.5万册次,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的第3位和第6位。其次,即使非图书馆专业出身,但具备较高职业精神的镇(街)由文广中心工作人员兼任图书馆负责人,也可以较好地带动图书馆社会效益。如东城分馆、石碣分馆、厚街分馆,2010年的图书外借册次也分别排名第5、第6和第8位,他们工作积极主动,除配合市各项读书活动外,结合本镇实际,利用现有设施条件,积极举办各项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了分馆建馆效益,收到良好效果。其余十几个镇(街)分馆馆长或由临时工作人员担任,或综合素质欠佳,日常表现平平,严重影响了总分馆体系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2.2 财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

受镇街经济实力强弱的影响,镇街分馆的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尽管东莞市政府的《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东府办[2005]81号)对镇、村(社区)购书经费、设备、人员等办馆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镇(街)应将图书馆主要事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特别要将购书经费单列;村(社区)图书室以镇(街)、村(社区)投入为主,社会捐建和资助为辅冠名、联办等形式进行建设。但从当前实施情况来看,文件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60%的镇(街)年度投入图书馆之城建设经费不达标,购书经费明显不足。个别镇街分馆如高丁⒌颉⒄聊就贰⒑槊返确止菽甓裙菏榫费极少或没有;石排、企石、谢岗图书馆仍未达到文化建设考评达标标准,并尚未与东莞图书馆联网。浙江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实行“三级投入,集中管理”的方式,从而保障了基层图书馆的运营经费。即乡镇分馆的开办经费和年运行经费(30万)由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共同投入并明确投入方向,不足部分乡镇财政负责解决。[2 ]深圳市福田区也明确规定,对于新开办的社区图书馆,区政府一次性投入15万元作为开办经费,以后每年给街道、社区图书馆拨款10万元,作为持续发展经费。[3 ]这对我们解决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平衡的问题是个很好的借鉴。

2.3 物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平均藏书质量不高

除虎门、长安、常平等图书馆外,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图书市场上各种书商鱼目混杂,低资质书商通过低折扣或其他渠道中标后,不按市馆建议采购标准供应图书;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本身在图书采购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藏书体系规划,或主管部门干涉导致无法公正客观选购图书,导致所购图书的类别、比例和复本数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要求,无法真正保证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

2.4 管理问题:总馆协调力不够、图书馆自身话语权小、管理方式方法亟待突破

尽管东莞市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有政府文件的支持,但文化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并不显著,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从而限制了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高度。现行体制下,分馆行政上属各镇(街)文广中心管理,财政、人员等方面归属于当地政府,总馆在分馆人员聘用、经费使用上建议权的效用不高,无法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也无法强制推行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由于体制的局限,总馆在总分馆体系中的业务规划也常受到制肘。

2.5 服务问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拘泥

基层图书馆大多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设施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如:一些基层图书馆服务单一,仍停留在原来单一的书刊借阅服务上,没有从市民的需求出发,生产和提供群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没有针对群众需求来策划丰富的读者活动。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品牌的打造上也十分欠缺,亮点不突出,难以吸引、带动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比苏州市图书馆的“市―社区”总分馆网络,自2005年,苏州图书馆制定了《苏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同时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建设社区分馆,构筑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其合作方式是:与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订合作协议,直接在社区建设分馆,由合作方提供社区分馆的场地、设备和资金,苏州图书馆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图书等,实行统一管理和通借通还。截至2009年底,苏州图书馆通过合作建设方式在全市城区共建成分馆21所,大大提高了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4 ]这也说明,目前,东莞市图书馆总馆亟待在分馆读者服务活动的协调和统筹指导上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由“统一采购模式”过渡为“统购统编”模式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图书采购质量。由总馆拟写总分馆采购和编目规范,内容包括统一采购标书、统一验收流程、统一加工规范和统一入藏编目格式等,作为今后分馆图书采访工作的统一规范。分馆在图书招标阶段需向总馆申报,由总馆对分馆制定的采购需求及供书书目进行核对,保证符合“统一采购模式”。

对于统一编目,可在统一采购模式的前提条件下,首先确立总分馆统一书目数据加工规范,分馆的数据实行审核准入制度,保证数据库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再逐步过渡到全市总分馆实行统购统编模式,确保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体系科学、合理,藏书目录规范、标准。

3.2 试行“镇统筹村图书馆建设制度”,创新基层分馆建设模式

镇街分馆建设几近完成,村(社区)分馆成为第三级架构成为总分馆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东莞的11个村(社区)分馆年外借量上看,整体上存在着外借量不高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应积极探索镇统筹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由镇(街)级图书馆直接按照总分馆的具体要求,在村(社区)建设服务点并进行日常的业务辅导工作;二是对自身基础较弱的图书馆,可由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图书馆共同重点扶持建设的方式,从而充分发挥镇(街)级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理顺东莞市总分馆管理模式。或者,由市图书馆重新调研,效仿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嘉兴等地图书馆建设方式,制定政策,对村、社区图书馆进行整体规划,由市、镇二级签订协议,共担经费,共建村(社区)级分馆,保证业务上和市、镇图书馆的统一。

3.3 制定长期的“基层馆长培训计划”,形成基层图书馆带头人队伍

建立分馆馆长培训计划,对于不具备图书馆专业基础的基层图书馆馆长,尤其是目前外借量低于10000册的图书馆馆长,要求在1~2年内轮流参与东莞图书馆对外部门实务工作,累积有效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对于新加入总分馆体系分馆的基层馆长,在新申请加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时就应在总馆相关岗位包括读者服务部、少儿部、电子阅览室、借阅部和参考咨询部等进行跟班培训,每个部门不少于1个月,累积时间不少于半年。总馆各相关部门应认真接洽,做好相关说明。培训期满时,进行考试鉴定并颁发培训证书。各分馆馆长应及时总结,总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填写相应的考核评价。

同时,加强对基层图书馆一般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技能培训,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延续全市总分馆人员的培训证书制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3.4 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扩大对基层图书馆的扶持效益

学习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经验,使用好图书馆之城建设专项资金,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并试行申请挂牌制度。扩大图书馆之城资源库的建设,对二三类的镇(街)、村(社区)的扶持拟定建设方案,并完善资源使用的申请制度、管理办法等,规范资源库的使用,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资源支撑。同时,将资源库的使用与流动图书馆服务绩效挂钩,保证资源利用效益,激励各基层图书馆提升服务效果。根据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包括外借量、办证量、活动举办等方面的情况,奖励排名靠前的分馆,对服务欠佳的流动图书馆,取回资源并收回流动图书馆牌匾等。

3.5 重新界定总分馆责权利内容,确立总馆的“业务”统筹地位

调整总分馆建设的工作内容和重点,确立总馆作为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行业管理地位,引导分馆按照总分馆理念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对外,对《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争取以市府发文形式,重新界定总馆和各分馆的责权利范围;重审《东莞地区图书馆管理条例(暂行)》,争取提交人大审议通过,以地方性规定的形式正式颁布,将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内,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做好角色转变,提升理念,扩大职能,拓展业务范围,用“大馆观念”使原有的采编部、网络部、读者服务部和图书借阅部逐渐承担起总分馆各业务中心职能。采编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图书统一采购、分编、调配等,把关图书编目质量;网络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网络规划与应用,对各分馆网络带宽和端口数量进行统筹,推广数字资源应用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系统维护等;读者服务部负责引导基层开展读者服务,扩大各种阅读活动的举办范围、影响等。借阅部与各分馆外借处视为整体,统筹图书通借通还和读者预约等工作。辅导部从宏观上指导分馆建设,从馆舍规模、分馆人员培训交流、协调各部门与分馆各项业务工作等,并对总分馆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公开总分馆业务数据,拟写总分馆发展方向报告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确保总分馆管理顺畅。

4 结语

要突破图书馆事业发展瓶颈,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发展现状,从提高人的能力、有效发挥平衡资金效益、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调整内部管理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图书馆的核心与导向作用,继续推进与东莞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地区图书馆网络整体形态的构建,形成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依托的整体图书馆网群并以此作为东莞特色,覆盖和服务全地区。

参考文献:

[1]冯玲.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以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7,(3).

[2]章明丽.市馆推动 政府主导 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总分馆制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6)

[3]李国新等.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建设标准解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4]王乐群.浅论基于总分馆制的县-乡镇(村)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7,(5):147-149.

[5]黄涛,杨玉麟.2002-2007年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8,(12):253-256.

[6]刘兹恒.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及管理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32-35.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7)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13-03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推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资金投入上,如何能够有效发挥文化传播机构的效用、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阅读兴趣,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为此,在认真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已从原来的试水阶段,进入正式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阶段。笔者阐述了总分馆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工作实践,对该项目的重要性特别是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未来的总分馆实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历史沿革

1.1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度由来已久,该项制度率先在国外兴起,尤以美国最为发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始建于1848年的波士顿图书馆,于1870年成立了第一家分馆,至20世纪初期,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分馆已达到26座[2]。此外,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也都先后采用了总分馆制度,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末,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很少实行该项制度。为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到文化资源,必须解决文化服务发展的“地区差”,力争实现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不能让居民因为地域性的原因而无法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正是当前我国决定推行以县馆为总馆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及具体措施

为更好地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给文化服务带来的难题,让更多的群众切身体会到书香氛围,文化部于2016年9月12日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公告,该公告标志着我国未来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极有可能朝着以县馆为总馆的总分馆模式的方向发展,总分馆建设将呈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必将有更多的群众因该项制度获益。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县域总分馆制度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也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①县域图书馆系统发展较为薄弱,但却最有潜力。②发展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加大对乡镇以及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③县域总分馆系统涉及县馆、乡镇馆和村级图书室,行政层级少,便于管理,有利于总分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尽管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有较大优势,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能回避,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实现以县馆为总馆的总分馆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实现县域范围内图书馆系统的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人、财、物统一管理是顺利推行总分馆制度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这一管理体系中,县级馆既是总馆也是中心馆,即县馆负责财务上的统筹、分馆人员的招录和培训以及书籍的采购、整理、著录和分发,以保障该项制度在各级分馆中得以统一实施,有效地避免多头领导导致的政令不统一现象。在这一体系中,各级分馆并不是简单地服从管理,而是积极配合总馆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向总馆反映群众需求,以便于总馆进行书籍的采购和有针对性的分发。

付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2.2实现县域范围内图书的通借通还

通借通还是总分馆制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措施。通借通还在国外的图书馆应用得较为普遍,近年来我国各级图书馆正在积极开展这项业务。以辽宁省为例,部分地区在市区范围内基本实现了通借通还,效果良好、便民利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在实施县域范围内总分馆制度的过程中,通借通还制度还要覆盖到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为村民们借阅书籍提供便利。通借通还作为一项技术手段,可以在总分馆制度建设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流动服务车的应用,对于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2.3上级图书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

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对县级图书馆的投入有限,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着力发展的,人员有限、技术水平较弱,需要上级图书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省、市级图书馆应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县级馆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新招录的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积极协调在制度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4大力推广数字阅读,促进网络资源的共享

互联网时代,阅读服务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也为总分馆制度建设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发展契机。近年来,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打造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为读者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数字资源。随着总分馆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阅读服务必将成为重要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应以数字阅读作为推广手段,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走进图书馆和图书室,在进行数字阅读的同时,加深对纸质阅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营造书香氛围的目的。

2.5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县馆和乡、村分馆建设目标的异同

2.5.1县级图书馆以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在开展好自身服务读者的业务的同时,还要肩负起总馆的调配和服务职能,具体包括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采购书籍,根据业务需求做好人员招录和培训工作,并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总分馆制度的顺利实施。

2.5.2分馆注重特色化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总分馆建设不仅能够便利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在居住地就能够享受更多的阅读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开展特色分馆,为广大农民朋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图书馆可以采购更多与当地民族相关的书籍,特别是以该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的小说或者期刊,便于老年读者阅读,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不同,采购不同类别的书籍。图书馆在分馆建设中要充分考察各地特点,购置针对性强的书籍,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为群众的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针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薄弱的现状,各级乡镇分馆以及村图书室都应配备幼儿阅读专区,主要推介3―6岁儿童阅读的有声图书和各种绘本,并鼓励亲子阅读,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书籍、爱上阅读。总之,在服务群众的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总分馆的建设各有侧重,总馆强化管理和统筹的职能,分馆(图书室)做好特色建设,做到管理统一有序,政令畅通到位,功能全面且各具特色。

3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物质保障能力较弱。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上级图书馆对下级图书馆只进行业务指导,并不负责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图书馆的财政投入由相对应的本级政府负责。这种管理方式源于图书馆本身作为事业单位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图书馆的直接管理,但也导致各级甚至是同级图书馆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财政对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图书馆软硬件配置较为完善,整体发展较为稳定,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会缩减对人文整体环境建设的支出,图书馆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推行的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中,财政的投入程度决定了该项制度推行的质量和速度。在我国,各省主要将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省、市两级图书馆,其他的图书馆投入较为有限,有些基层图书室甚至是一次性的投入,日后再无资金注入,因此书籍更新慢、设施闲置,成为“样子工程”,不仅无法引导群众提升阅读意识,同时也浪费了资源。据统计,2010年上海市所有区县的公共图书馆藏书共计1,992万册,按照常住人口为2,300万计算,人均藏书为0.87册,低于人均藏书1.5~2.5的世界标准,西部一些地区的县级图书馆仍有大量六七十年代的书籍,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3]。

3.1.2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县域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建设对于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较高。对于总馆来说,除要具备一般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以便实现对各级分馆的管理工作。分馆的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农业、幼儿教育等知识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总分馆制度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加之过去对县级和乡镇图书馆人员的管理不够规范,因此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培训,将直接影响总分馆制度的推行效果。

3.1.3法律规定不完善。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是个别层面的立法仍有欠缺,图书馆方面的立法就是一例。图书馆的发展没有法律的规制,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法治规定不到位或不具有可操作性,切实的、稳定的物质保障和人员保障也都无从谈起,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3.2解决方法

3.2.1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图书馆的重视,各级财政实现对图书馆的专款专用。营造书香氛围,关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文化素质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明确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鼓励各级政府将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硬性指标,由此促进各级政府对图书馆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上级政府下发的专款不被挪用,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各级分馆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邀请机关团体或社区居民到图书室参观和阅读,宣传文化服务的新政策,介绍阅读的新模式,提升辖区内成员的阅读意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视。

3.2.2对总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招录,适当体现地域性特征。为了适应总分馆的制度建设,图书馆应对县级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以及村图书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招录,并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在统一招录工作人员的同时还要注重地域性,这是保障招录人员安心工作的重要条件。总之,图书馆对于人员的管理需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通过统一招录,把好工作人员的质量关;其次,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后,适当设置本地户籍要求,确保人员留得住,能够安心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从高校中招录文化志愿者参与到分馆的管理机制中,带动和提升分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3.2.3尽快出台《图书馆法》。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对于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标准和投入主体以及图书馆运行的一些相关问题,都没有正式的法律规范加以规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到今天,我国需要一部统一的、全面的图书馆方面的立法。放眼全球,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图书馆方面的立法都较为完善,美国和英国更是在19世纪中叶就制定了图书馆的相关法律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的模板。当前我国着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而图书馆的发展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如果想取得突破性进展,立法势在必行。

4结语

推行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有助于促进基层图书馆和读书室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基层文化部门服务读者的实际能力。但是在拥有良好制度设计的同时,制度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可小觑,特别是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和人员专业化水平较弱的现实困境,需要在制度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适度调整。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和市级图书馆在给予业务指导的同时,更要积极推动相关配套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顺利实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行.图书馆总分馆制特点及建设方法[J].图书馆学刊,2012(2):35.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8)

【Abstract】The branch library system is widely adopted in foreign public libraries organization mod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enterbranch system model,determine the Wujin City branch library construction elements,through sharing,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unified management of the property and funds safeguard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Key words】The city public library;Equalization;Sharing

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求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的获得图书馆信息资源,而总分馆体系被认为是实现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佳模式。总分馆制以其服务场馆布局合理、资源统一分配、服务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等优点成为欧美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组织机制[1]。武进城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充分吸收了先进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经验,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以图书馆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主要要素,在城区建设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总分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武进城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方案和做法。

1 国际国内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制定了图书馆法。图书馆数量和规模的设置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第一,核心价值――公平服务[2]。国际图联了《公共图书馆宣言》,该宣言成为全球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设计的价值前提,宣言提出:“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与信息。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3]”第二,馆舍分布――地理半径[4]。基于公平服务的核心价值,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均以地理半径作为设置分馆的重要依据,以保证图书馆服务在城市范围内实现地域覆盖[5]。例如,《北卡罗来纳州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规定,90%的服务人口可在车行15分钟范围内抵达图书馆。再如,在日本新宿,公共图书馆覆盖面积为1.52平方公里,服务半径不足0.7公里。以地理半径作为设置分馆的依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保证了图书馆触角的最远延伸。第三,资源配置――人口因素[6]。国外比较发达的城市公共图书馆通常会充分考虑服务区域人口分布差异这一因素,并以此来确定馆舍面积、藏书、人力配置等,以做到资源公平配置。对于城市中的单个图书馆而言,服务人口是公共图书馆建设最核心的因素,它是确立建设标准中各项指标的基础。

1.2 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随着各省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全面启动,重点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图馆总分馆。如深圳福田区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已在全区建起8个街道分馆、90个社区图书馆、4个主题分馆。总分馆之间实施“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服务”。区馆面积1万平方米,街道分馆500平方米,社区图书馆100平方米[7]。张家港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已在全区建成8个镇级分馆,平均面积1000平方米;11个办事处分馆,平均面积300平方米;17个24小时图书馆驿站,平均面积100平方米;84个村“五位一体”图书室,平均面积50平方米[8]。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一般还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级别进行分馆建设,按照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乃至行政村和社区的层级进行分馆建设。在总分馆建设中并未考虑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只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图书馆联系起来,实现某些资源的共享。

2 武进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2.1 武进城区基本情况

武进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总面积12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2万。武进区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公共文化示范区验收,全区范围内建成了图书馆总分馆,以武进图书馆为总馆,14个乡镇2个街道为分馆,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读者在全区范围内通借通还。

武进城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2万,占武进区人口近一半。武进城区人口密集,阅读需求旺盛,因此城区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阵地。如果在武进城区只建设一个公共图书馆,不管多大,显然不能达到全覆盖、均等化要求。目前,武进城区建有公共图书馆一个,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开架藏书18万册,年接待读者30万人次,年外借图书35万册次。

2.2 武进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均等化布局依据

2.2.1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关于批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9](2008年颁布)

其中对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原则(表1)和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和藏书量(表2)进行了规定。

2.2.2 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体系建设的结论

第一,国外关于图书馆设施体系化模型的研究结论。图书馆的有效覆盖面积是一个以“生活动线”为主轴的卵形区域,小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800m左右,卵形长半径为1500m左右,覆盖面积约3km2,中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2000m,卵形长半径约3500m,覆盖面积约5km2。[10]

第二,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基础:资源规模达到“临界标准”。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的标准:至少应为每个居民配备3册图书,这一比例随服务人口的增加而减少,普遍适用的总标准是每个居民2册书(近5年的新书)。资源规模达不到临界水平,图书馆就形不成持续吸引力。[11]

3 武进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均等化建设目标

结合《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公布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建设标准,武进城区图书馆总分馆均等化建设确定的核心要素为:图书馆覆盖半径为2―3公里,馆藏开架图书为覆盖半径内总人口人均1.5―2册,馆舍面积按照藏书总量设置,各分馆人、财、物由武进图书馆统一管理。按照以上建设要素,结合武进城区人口分布情况,拟在武进城区建设5个小型分馆,每个分馆服务半径2―3公里、覆盖面积30平方公里,每个分馆的建设主体为武进区政府。

在2015年下发的《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 武进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全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标,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建设1个中型图书馆,3-5个小型图书分馆,并在区内人员密集地区设立一批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

4 武进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实施方案

4.1 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

武进城区经过近10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很快,在城市化建设中并没有考虑到文化设施的均等化布局,如果要在人口密集区新建公共图书馆分馆已不具备条件,根据武进实际情况,武进区委区政府提出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图书馆分馆,特别是和新建学校共建共享。2016年武进区政府形成会议纪要《关于共享共建图书馆有关问题的协调会议纪要》,纪要中表示:与学校共享共建公共图书馆,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推进全区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区教育局、文广新局要主动作为,区编办、财政局等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这项工作。湖塘桥中心小学和规划中的C10初中作为试点,首先启动,区文广新局、教育局及湖塘中心小学应明确专人,组织专门班子,加快推进湖塘中心小学共享共建图书馆项目的实施。

目前,与新建的C10初中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为3公里,服务半径内常住人口9万人左右,拟放置开架图书20万册,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方案的设计和评审,预计2018年9月建成开放。与湖塘桥中心小学共建共享少儿图书馆,服务半径为2公里,服务半径内常住人口为6万人,拟开架图书12万册,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

4.2 武进城区图书馆总分馆运行管理

武进图书馆总分馆实行经费统一管理,资源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服务标准统一的模式。按照业务集中,服务分散的管理原则,建立三大业务中心和一个服务团队,规范有序的开展工作,最大限度节省人员。三大业务中心:图书采访中心,负责所有总分馆的图书采访编目配送;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所有总分馆的技术保障和创新、数字资源建设;阅读推广中心:负责所有总分馆活动的策划、开展和宣传;一个服务团队即窗口服务团队,负责各个窗口的服务。在总馆和分馆的功能划分上,总馆居于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在采访编目、服务规范、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承担主导和引导的作用,各分馆作为服务终端,直接面向大众,承担主要的读者服务工作。在人员管理方面,总馆具有人事行政权。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由总馆进行统一招聘、分配,人员可根据需要在总分馆之间自由调配。

4.3 总分馆经费保障

各分馆经费包括三大方面,第一为购书经费,按照分馆服务半径内人口总数的4%册计算购书经费;第二为免费开放经费,按照20万核算;第三为文化活动经费,按照10万元核算。以上经费均有武进区财政统一保障。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的重大改革举措,武进城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律,符合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规律,符合市民就近阅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娟,倪晓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1(6).

[2][4][6]吴悦.论国外城市公共D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元素[J].图书馆建设,2013(9).

[3]尚海永,周进良.公共图书馆宣言之人文精神阐释[J].图书馆建设,2006(3).

[5]李国新.东京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与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

[7]林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人民论坛,2011(20):64.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9)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64-01

引言

群众文化建设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很注重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图书馆作为基础文化设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不喾⒄沟墓程中,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总分馆制度是拓展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有效途径。在县域图书馆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总分馆制度建设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突破传统图书馆管理瓶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概述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在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体现出群众文化工作的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的效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要从创新群众文化活动为出发点。图书馆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对群众文化工作的不断重视,各个地区加强对文化工作的拓展,将文化工作从城市逐渐转移到农村地区,实现全面覆盖。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也不断创新,总分馆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实现层级化发展,实现服务全覆盖的重要途径。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指的是以县级作为区域管理单元,对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行拓展,其中县域图书馆担任管理角色,下辖乡镇图书馆、行政村图书馆,由三者共同组成图书管理群,对图书馆的作用进行发挥,在全县各区域内都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中,县域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乡镇图书馆以及行政村图书馆则处于从属地位,并且在图书馆财务、管理、服务等方面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县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

二、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作用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能够反映出文化部门的工作水平,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图书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又是文化部门的工作,文化部门不仅是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还是直接引导者,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文化部门也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文化部门的工作水平有直接关联,因此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提升,是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也体现出文化部门的形象。另外,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有助于促进文艺繁荣,促进全民阅读。在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推进过程中,各种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一般都离不开各种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领导。全民阅读是引导群众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阅读风气的过程,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群众阅读工作顺利开展,让这些地区的群众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繁荣。

三、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方法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立与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地的经济、文化、行政管理结构、政府政策影响等。在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地采用其他地区的经验,而应该要按照自身的世界情况,对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进行研究,促进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施。

1.建立三级联动制度

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立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促进县域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分配,促进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配置和利用。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的模式对于很多地区都适用,从理论上讲,县域图书馆的建设主要由县级文化部门负责,而关于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并没有完全对应的建设实体,因此在乡村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导致图书馆建设工作开展不力。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受到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发展水平不高,对此,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级政府联合建设的发展模式,对图书馆多级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例如“中央政府-省政府-县政府”管理模式或者“省政府-县政府”联合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中,上一级政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而县政府则为建设工作的实施者,前者要对图书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而县域图书馆则主要负责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整个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各司其职,对图书馆管理体系进行梳理。

2.建立横向联合管理模式

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实施过程中,除了建立纵向层级管理体系之外,还应该要建立横向联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中,统一层级的图书馆应该建立沟通和联系,实现资源信息的分享。例如同一个省内的各个县之间可以加强沟通联系,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共享,横向联合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不同行政区域政府之间产生联合作用,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进行完善,对图书馆建设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在横向管理模式中,可以选择一个实力较强的县图书馆作为总馆,其余县域图书馆作为分管,从管理角度出发,可以实现统一管理、规范化管理。

3.多元整合模式

为了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利用,应该要加强对多元整合模式的应用,例如不断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针对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内的文化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工作,各个层级之间的文化资源可以传输和共享,从而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积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对我国群众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图书馆建设是我国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总分馆制度的建设,对县域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实现图书馆管理范围和服务范围的拓展,促进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10)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模式

[分类号]G258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惠及全民、普遍均等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开始被作为国家战略提上了日程。党和政府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基层图书馆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国《公共图书馆用地指标》提出公共图书馆网点布局规划原则,为在我国构建以县图书馆为中心、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站点的图书馆布局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法规依据。近十几年国内一些地方公共图书馆掀起了以总分馆为主的服务体系建设热潮,开始实实在在地践行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而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就公共图书馆问题也进行了颇为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水平偏低、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也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布局远没有完善,不少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仍是空白,即使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基层图书馆,大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很多基层图书馆馆舍老化、设施落后、经费严重短缺,专业人才奇缺,服务效益低下,没有形成作为区域体系中心馆的领导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更无法实现。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是推进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均等服务的必然选择。笔者从河南省基层图15馆现实出发,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建没经验,探寻基层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的新模式,以期为实现河南省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河南省基层图书馆均等化服务构建模式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基础差异悬殊,这就要求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多样化模式。表1数据为在河南省内实施有差别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提供了基本依据。第一组各县(市)人均GDP超过了河南省人均GDP(2009年为20597元)的水平:第二组各县(市)人均GDP低于河南省人均GDP水平。

表1河南省各县(市)人均GDP差异分组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结构合理、星罗棋布的公共图书馆,让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是实现公共文化普遍均等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全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2.1 地级中等城市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构建

在此模式中,河南省内所有的地级中等城市政府作为单级独立的建设主体,负责为所辖区域提供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把地级中等城市政府设置为独立的建设主体,突出地体现了地方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的基本原则。河南省的地级中等城市(地区)包括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也包括省会郑州市和省直辖市济源市。国内苏州、东莞等地的实践,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了地级中等城市政府作为独立建设主体的可行性。

在中等城市政府作为独立建设主体模式下,其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是:市政府成立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在其统一领导下,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以服务人口为指标,在全市区设立足够数量的实体性分馆和流动分馆,人、财、物由市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采访、统一编目、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服务标准、通借通还,以此形成标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等城市建设总分馆模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借鉴深圳经验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分馆,如郑州图书馆建设的自助图书馆已经出现在郑州街头;也可以协议模式与成员之间构建合作与资源共享。另外,财力条件好的城市区政府可以作为辅助建设主体,分担市政府的财政压力,还可以与企业、社会力量合作建设总分馆。由于基层图书馆在行政上和财政上均由所在地的政府负责,要推行总分馆制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推动和政策保障。在政策上,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发文,明确在本地区要推行总分馆制建设,为建立总分馆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经费上,由总馆统筹安排分馆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络通讯基本费用,保证基层图书馆采用同一系统、利用总馆资源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条件;在机制上,将图书馆建设纳入文化建设考评范围,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制定本地区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建设达标标准,将参与本地区总分馆体系建设等要求纳入对基层政府文化工作的考评标准,考评结果直接影响到基层政府官员的政绩评分。政府的工作指导和政策导向能有力地保证图书馆总分馆管理体制的建设。

2.2县级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构建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县级政府处于较低层次,其财政能力相对也较薄弱,让其单独负责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负担太重,所以,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要有联合建设主体。结合河南省省情,联合建设主体有以下两种:

2.2.1 县政府+乡镇政府联合建设主体模式 这一模式中,各县经济较发达,人均GDP超过了河南省人均GDP水平,在表1中处在第一组的38个县(市),县政府作为主要建设主体,乡镇政府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这些县经济相对较发达,县(市)政府具备承担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责任的实际能力,但要发展覆盖乡镇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就有点吃力,所以乡镇政府也参与进来,作为辅助力量。浙江嘉兴图书馆总分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嘉兴市在总分馆建设中,采取“多级投入、集中管理”的办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对现行总分馆建设体制的突破。“多级投入”顺应了现行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各级政府都有责任为公共服务投入;“集中管理”又适应了总分馆制的内在要求,为“统一”和“共享”提供了人、财、物保障,符合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获得各方面的认同,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总分馆建设能较快进入实施阶段。

在联合建设主体模式下,其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是:以县(市)政府建设为主体,联合乡镇政府,由县(市)政府成立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以县(市)馆为总馆,以提供使全县(市)居民都能够就近获得公共图书馆服务为目标,在县(市)辖区及乡镇逐步设立足够数量的实体性分馆和流动分馆,以此最终形成标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模式中,

乡镇政府只可作为辅助力量,要么为分馆建设提供馆舍及相关设备、人员及日常运营经费,其他由县(市)图书馆统一协调和管理;财政能力较强的乡镇可以按比例分担一定的经费,与总馆协作建设分馆。也可借鉴厦门托管型分馆的运作模式,把原有的乡镇文化站纳人总分馆体系中:在县图书馆作为总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中,总馆的地位尤其重要。要使总分馆体系运行得顺畅高效,其分馆的布局、资源、技术、服务等都需要由总馆进行规划、协调,这就对总馆在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馆越多,对总馆的要求越高,因而总馆承受的压力也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必须优先建设和发展总馆,然后再逐步发展分馆。事实上,也只有县中心馆的实力增强了,其分馆的建设和发展才有可能得到顺利的推进。

2.2.2 中央政府+省政府+县(市)政府联合建设主体的总分馆模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模式中的县政府主要指表1所列的第二组中的70个县(市)政府。在这一模式中,县(市)政府作为主要建设主体,同时以省政府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其主要责任是为所属县(市)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提供有区别的、适度的项目经费支持。河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财政实力较弱,而且从表1中可以看到,70个县(市)的人均GDP均低于全省人均GDP,由省政府承担70个县(市)图书馆的支持性建设主体任务,在财政支持上会比较困难,因此应该尽量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其对地方公共图书馆事务的经费支持,主要以项目经费补贴的方式进行。补贴比例视具体县情而定,但总的原则应该是:越是贫困的县(市)越应该得到更多的省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补贴。在国外,这种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按比例追加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做法比较普遍,如美国联邦政府根据《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1996年)向各州拨付图书馆项目建设经费,接受拨款的各州须以至少34%的比例追加本州的图书馆经费,州所属的地方政府在接受州政府拨款时也按一定比例追加本级政府的图书馆经费。

在这种联合建设主体模式下,其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是:在省政府及中央政府的项目经费支持下,由县(市)政府成立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以县(市)馆为总馆,以提供使全县(市)居民都能够就近获得公共图书馆服务为目标,在县(市)辖区逐步设立足够数量的实体性分馆和流动分馆,以此最终形成标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

对贫困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也可以借鉴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的经验,以省馆为龙头,以贫困地区县图书馆为依托构建总分馆模式,省政府把经费直接拨给省图书馆,由省图书馆指定一个部门运作和管理流动图书馆(主要是贫困地区)事务。符合条件的县图书馆可申请加入,县图书馆可以使用总馆配送的纸质文献和省馆的电子资源,纸质图书最终仍流回总馆,这样可以集中管理流动图书馆,防止购书经费的分散使用和挪用,利于整合全省资源,形成龙头带动、中心辐射的图书物流和信息虚拟物流的动态流动,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实质性的共享。

3构建总分馆模式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制定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各种政策,同时保障图书馆的运行经费。政府推动是总分馆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一些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总分馆办馆模式固然好,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在行政缺位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能走多远令人担忧。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政府重视不能寄托在领导者个人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而是需要走向规范化直至法制化。从国家的行政体制来看,这不仅是个别图书馆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而最终的解决之道,则是由法律来规定政府建设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从法律层面明确总分馆建设主体、建设标准、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为总分馆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其长久持续发展。离开政府的主导,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践证明,政府主导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2 省图书馆应该发挥行业领导作用

省图书馆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各地总分馆建设,但应该允许有条件时省馆探索与县级图书馆建立总分馆体系,从而提高基层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及服务质璇,在这方面广东流动图书馆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同时应该重视省图书馆的领导作用,以省馆为依托成立河南省图书馆协会,协调和管理各地基层图书馆事业;成立河南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图书馆事业,为各地基层图书馆培训人才、提供技术指导。

3.3各地市、县图书馆各级领导责任重大

图书馆领导作为基层图书馆的领头羊,首先要有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先进理念、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理解和对普遍均等图书馆服务的追求;其次要有实干精神。为了实现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即使在没有坦途可走的时候,也要知难而进。这对基层图书馆领导的能力、智慧和胆识是个极大的挑战。另外,对基层政府的说服、与各方力量的合作、对服务水平的保障都要做到位。

3.4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策略

发展基层图书馆均等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期发展的思想,不要把最终目标当成阶段目标,分馆的设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遍地开花,所以要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分批,一步步铺开。发展策略要分两步走:当前阶段,基层图书馆建设要夯实县级图书馆服务,这也是阶段性目标;下一阶段,将服务进一步延伸覆盖到街镇,以人口为主要指标,优先发展中小型图书馆,创办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普及化。在经济相对发达、条件较好的地区,两个阶段可以用两个5年左右时间完成。当然,可以适当调整发展速度,但优先次序不宜改变。在总体目标设定上,村居图书馆服务只可作为补充。

3.5要借势发展农村图书馆

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上,要看到可利用的现成资源:农家书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农家书屋工程在政府财政推动下进展很快,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已建成9000个农家书屋。2011年、2012年将要分别建成农家书屋24787个、14735个。文化信息共

[作者简介]刘宝玲,女,1966年生,副研究馆员,30余篇。享工程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已经实行4个整合,截至2010年底,通过IPTV模式,基层服务点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利用这些工程已经取得的成果,把项目式建设演化成持续,在它们的“壳”中填充公共图书馆的精神、资源和服务,是把公共图书馆快速覆盖到农村的有效途径。整合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的资源,实行四位一体,共建共享,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用一份成本提供原来多种并分散的信息服务,在农村提供全覆盖的、普遍均等并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公共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篇(11)

分类号 G258.22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2.01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is significant, since it can affects the coverage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service to a great extent. The construction of Leshan municipal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has the problem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municipal libraries and county public libraries, unsound system of central and branch librarie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elementary reading sites, and low service capacity. The solutions include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system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ed central and branch libraries service mechanism. Also,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se one card borrowing based on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struct literature resources guarantee system in elementary service point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s of elementary reading rooms.

Keywords Leshan.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均衡发展的措施就是“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推进总分馆制建O是公共图书馆今后一段期间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县域总分馆制,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1]。作为成渝城市群成德绵乐城市带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的乐山,如何实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县域总分馆(点)制,构建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将是乐山区域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乐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展开探讨。

1 乐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所有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以及它们建立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系统、区域网络等平台[2]。

1.1 乐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乐山市辖区内有1市11个区县(其中2个为彝族自治县),截止2012年底全市总人口已达到354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3.2万元。

按照“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建制原则,全市共建市、区县级共公共图书馆11个,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乐山市图书馆),10个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市中区未建区图书馆)。这11个图书馆构成了乐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具体情况见表1。全市共有社区(乡镇)文化活动室258个。其中市中区现有肖坝、上河街、柏杨、张公桥、通江、大佛、泊水街6个街道办事处,每个办事处管辖6个社区,每个社区有1-2个图书阅览室,如:乐山肖坝社区建有莱茵水岸、北欧印象2个社区阅览室,其中北欧印象阅览室场地108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阅览座位30个,兼职管理人员1人,每周三至星期天的下午3:00―5:00,晚上7:00―9:00开放。莱茵阅览室还配备了10台电子阅览室,但由于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只是每周不定时开放。

全市共有村级农家书屋2046个。自2006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截至2012年,全市投入4092万元建成2046个村级农家书屋,配送出版物286.44万册(盘)、书架10 230个[3]。如:马边彝族自治县乡镇共建有农家书屋20个,每个书屋建筑面积90平方米,有电脑4台、座位12个,藏书2000册。从2007年起每年每个书屋增加100册书。村级书屋118个,每个书屋建筑面积30平方米,设座位6个藏书1500册,从2007年起每年每个书屋增加100册书。社区阅览室6个,每个阅览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有电脑4台,设座位12个,藏书2000册,从2007年起,每年每个阅览室必须新增图书100册。此外,乐山市域内各公共图书馆还设置有93个社会借阅点,初步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阅览室(农家书屋)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点)文化服务新平台。

其次,确立区域内各层级(市、区、县政府)上的政府主导职能,各层级政府应对辖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和推进,然后由基层政府(乡镇/街道政府)具体执行。这一模式是对我国“一级政府建设一所图书馆”体制的突破,即将基层政府(街道/乡镇、社区/村级)图书室的建设主体责任从实际无力承担此责的基层政府(街道/乡镇、社区/村级)上移到市、区县层级政府。市、区县级政府根据基层图书室(街道/乡镇、社区/村级图书室点)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标准,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5]。

3.2 因地制宜构建城乡一体化总分馆(点)服务体系

由政府主导,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均衡布局,建立乐山市中心馆―乐山区县域总馆―街道/乡镇分馆(点)服务体系,并在中心馆、总分馆(点)体系建设中,赋予市中心馆、区域总馆辖区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权利、责任、义务。

3.2.1 完善辖区内以中心馆内龙头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建设

乐山市图书馆应成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中心馆,主要承担对市域内各区县图书馆的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组织协调、质量评估,网络平台建设;负责整合各层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乐山市各区政府应成为市中区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点)建设的主体,以区图书馆为总馆,承担制定辖区内基层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的工作。市中区级图书馆应承担整合现有基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立布局合理、均衡的辖区乡镇/街道分馆(点),社区/村级(阅览室、农家书屋)基层服务点的重任。

3.2.2 以区县域为单元,推进区县总分馆(点)建设

在乐山市各区县辖区内,以区县政府为主导,建立4个层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即总馆、分馆(点)、社会借阅点和流动图书车。在区县地域范围中,由区县图书馆承担总馆功能,对辖区内各个分馆(点)的设施、设备、人员、经费、服务、物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并对区域范围内图书馆(室)的图书文献进行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采购。街道/乡镇图书室作为分馆(点),社区/村图书阅览室以及农家书屋作为服务体系的终端,并由县域总馆提供流动书车,设立图书流转制度,来补充总分馆(点)服务半径无法覆盖的地方。

全覆盖的总分馆服务体系需要均衡发展,需要稳定而充足的资金保障。乐山县域辖区乡镇/街道基层公共图书室的发展基础非常薄弱,要建立独立建制的乡镇/街道公共图书馆,必须有固定的馆舍、稳定的购书经费、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行的经费。因此,在乐山市县域辖区内图书馆总“分馆”设施建设中的分馆建设,应走出“图书馆”独立建制的思维,从图书馆服务功能视角即总分馆制的服务功能视角去统筹、整合、利用现有各级各类阅读设施,对“总分馆制”进行改造与创新,把建设重点放在基层服务“分点”上,即基层图书阅览、借阅服务点上,从而构建城乡均衡发展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3.3 构建统一的自动化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一卡通借阅

读者用一张借书卡通过网络可以借阅到网内任何一个图书馆的图书,并且通过网络可以将所借图书归还到网内任何一个图书馆。从而实现区域图书馆自动化集群管理服务达到区域全覆盖效果。乐山市应构建以乐山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的自动化集成服务网络系统,中心馆具体负责文献资源的整合和储存,开展馆际之间的协作与协调,与全市7县4区公共图书馆全面联网,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和馆藏文献的通借通还服务。服务网络中市图书馆为网络总馆,各区县图书馆为分馆(分点),读者持有一卡通,可在市区县域内各网络节点图书馆通借通还图书文献。

3.4 建立基层服务点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1)建立图书流转配送中心。为了确保各基层分馆(点)向广大读者提供持续服务,应在市中心馆、区县总馆建立图书配送中心,形成为辖区内基层分馆(点)定期补充更换图书文献资源的长效机制。图书文献资源配送采用流动书车与图书馆传统的送书上门、集体外借等服务方式,通过图书文献资源的流通、交换,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在区域内的共享。图书配送中心将服务延伸至城乡、社区的每个角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覆盖城乡的免费、均等化服务[2]。

(2)在各区县同一辖区内,将中央财政拨付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经费及地方配套经费,交由区县级图书馆总馆统筹使用,专门用于农家书屋图书文献资源的采购、配送、流转。这样,在经费投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图书资源被盘活,资金使用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3.5 提升基层图书阅览室的服务能力

目前,乐山市域内的基层社区图书阅览点,主要由街道/乡镇级政府或者是社区、村委居委会自主设置,阅览室运行经费部分来源于街道/乡镇辖区财政,部分来源社会赞助,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对于基层社区图书阅览点的建设,我们可以创新思路,多元发展,在政府芸畹耐时,建立社会捐助,乡镇/街道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的长效机制,助推基层图书阅览服务点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议区县政府授权区县级图书馆,并单独划拨经费建立街道/乡镇社区图书室计算机网络管理子系统,对街道/乡镇社区现有图书文献资源进行编目加工,纳入市中心馆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实现全市区县基层图书分点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其服务阅读外借能力。各区县总馆定期对基层服务点进行业务指导,建立社区基层图书流转制度,同时通过图书流动服务车,定期更换更新书刊,实现社区图书阅读的均等化服务[6]。

4 结语

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公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实现总分馆(点)制是乐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构建乐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必须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总分馆(点)制建设为主线,以市中心馆集成网络服务系统为载体,以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总馆为中心,以城乡基层服务点为终端,在政府引导、中心馆及总馆的指导,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乐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才能实现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 1 ] 李国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12.

[ 2 ] 刘颖.构建四位一体模式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探析:以扬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0):15-17.

[ 3 ] 谢晓明.关于加快推进乐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