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1:32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1)

1 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 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 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 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 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 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2)

石油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在很大程度程度上给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必须要以石油工程的具体状况当作主要根据,来开展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严格控制石油工程的活动成本,最终使工程经济效益得到切实提高[1]。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着石油工程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1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中的问题

1.1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执行的相关规定,但是,部分偏远地区仍旧采用原来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这样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下正在迅速发展中的石油工程发展规律。目前,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尚未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1.2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一些石油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即使部分石油企业构建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建立了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然而,由于领导、员工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而导致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造成理论概预算与实际概预算、理论费用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石油工程难以得到顺利开展。

1.3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

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较为简单,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要求普遍较低。然而,实际上,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2]。所以说,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也是影响石油企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一大重要因素,必须要提高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

2加强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

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加大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根据相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开展实际工作,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对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转变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陈旧的观念与思想,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的正确认识与思想水平,从而有利于在根本上解决当前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造价管理的信息数据更加明确。

2.2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

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实现各个部门间的交流、造价管理、资金协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3]。总而言之,石油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合理调整。

2.3强化监督管理系统

针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有利于确保工程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也是石油企业实现对各部门资金活动、造价管理工作有效监督的一大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当造价管理数据存在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监督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分析,以便于及时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可以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2.4加强日常管理石油企业应当以员工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合理地为员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岗位、员工之间的高度匹配,为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石油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逐渐规范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强化监督管理系统以及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春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及费用管理的几点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5,12:156.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3)

关键词:

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

石油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在很大程度程度上给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必须要以石油工程的具体状况当作主要根据,来开展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严格控制石油工程的活动成本,最终使工程经济效益得到切实提高[1]。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着石油工程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1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中的问题

1.1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执行的相关规定,但是,部分偏远地区仍旧采用原来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这样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下正在迅速发展中的石油工程发展规律。目前,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尚未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1.2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一些石油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即使部分石油企业构建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建立了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然而,由于领导、员工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而导致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造成理论概预算与实际概预算、理论费用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石油工程难以得到顺利开展。

1.3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

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较为简单,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要求普遍较低。然而,实际上,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2]。所以说,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也是影响石油企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一大重要因素,必须要提高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

2加强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

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加大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根据相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开展实际工作,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对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转变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陈旧的观念与思想,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的正确认识与思想水平,从而有利于在根本上解决当前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造价管理的信息数据更加明确。

2.2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

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实现各个部门间的交流、造价管理、资金协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3]。总而言之,石油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合理调整。

2.3强化监督管理系统

针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有利于确保工程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也是石油企业实现对各部门资金活动、造价管理工作有效监督的一大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当造价管理数据存在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监督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分析,以便于及时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可以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

2.4加强日常管理

石油企业应当以员工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合理地为员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岗位、员工之间的高度匹配,为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石油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逐渐规范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强化监督管理系统以及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作者:谈娜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工程项目管理部

参考文献: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4)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 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5)

关键词: 石油企业;环境责任;激励机制;博弈论

Key words: petroleum enterprise;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incentive mechanism;game theor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03-03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环境责任(CER)作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一部分首先在美国被提出。尽管迄今学术界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没有得到一个普遍认可的界定,但其本质涵义基本一致。一般将企业的环境责任定义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并主动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为繁荣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在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污染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等造成更大的危害。2013年5月27日,由能源基金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立法治理雾霾——聚焦大气法修订”主题论坛在北京召开,强化企业排污监管等与石油化工企业密切相关的要素成为本次论坛的热议话题,也是大气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可见约束石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思想构建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通过寻找博弈均衡解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委托人-人理论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研究。

1 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博弈分析

1.1 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1.1.1 基本假设

①假设一:博弈的参加者(Players)

假设该博弈的参与者为石油企业和地方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并假定该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其策略选择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②假设二:博弈各方的可选策略(Strategies)

石油企业有两种策略选择:“承担”企业的环境责任,就要把污染控制在环保部门限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并积极采用各种环保净化技术降低排污量,避免超标污染的产生;“不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则会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超标污染物直接排放,给自然、生态环境及公众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部门也有两种策略选择:“监查”即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监查;“不监查”即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不予监查。实际中,由于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监管成本高昂,监管部门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并不会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实时监督,只能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监管。

③假设三:博弈的次序(Orders)

由于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在做出策略选择时,虽然时间上不一定真正一致,但他们在做出选择之前并不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因此该博弈次序可看做是同时进行的。

④假设四:博弈的得益(Payoffs)

假设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成本为A,在环保部门“监管”的情况下,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将被处以罚金B。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主动治污支出费用为C。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若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造成较大环境污染,那么政府环保部门声誉受损为D单位。其中A,B,C,D>0。并假定参加博弈者对各方得益及策略集合都是了解的。

1.1.2 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假设建立完全信息状况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假定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为(0

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在收益数据中第一个代表石油企业的收益,第二个代表地方政府的收益,这是一个非对称的非零和博弈。

1.2 博弈均衡分析及求解

①确定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与“承担”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布。图1横轴表示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为θ,它分布在0与1之间,“承担”的概率则等于1-θ。纵轴反应对应于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不同概率,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图1中从A到-D连线的纵坐标就是在横坐标对应的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下,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该线与横轴的交点θ*就是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概率的最佳水平,选择承担的最佳概率为1-θ*。可见,当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大于θ*时,此时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小于0。此时环保部门会选择监管。反之,当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小于θ*时,则环保部门“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大于0,环保部门倾向于不予监管。

②确定环保部门采取“不监管”与“监管”的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图2中的η*和1-η*是环保部门的最佳概率选择。

在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博弈中,石油企业分别以概率θ*和1-θ*随机选择“不承担”与“承担”,环保部门分别以η*和1-η*选择“不监管”与“监管”时,双方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或概率改善自己的期望得益,从而构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也是该博弈的唯一的纳什均衡。

1.3 小结

在对上述博弈问题求解中可知,中央政府想要治理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现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加重对不承担环境责任的石油企业处罚力度。对石油企业的非法排污加重处罚,使得B增大,在图2中相当于-B向下移动到-B′。如果环保部门混合策略中的概率分布不变,此时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因此石油企业会主动承担起环境责任。但在长期中,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状况减轻会使得环保部门将不监管的概率提高到η*',达到新的均衡。因此,中央政府加重对石油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奏效,并不能在长期中保证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②对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管缺失追究责任。通过对环保部门监管缺失追究责任从而使得D增大到D′。此时,如果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不变,那么环保部门“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从而会选择加大对石油企业的监管力度。但同样地环保部门选择加大监管力度使得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减少,从θ*下降到θ*′,此时环保部门又会恢复混合策略,达到新的混合策略均衡。同样,追究环保部门责任也只能在短期内起到激励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

作用。

2 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设计

通过上述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博弈分析,可知无论是加重对石油企业环境责任缺失处罚力度还是对环保部门进一步施加压力,都无法在长期内确保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状况实施全程监控会使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负担。因此需要对约束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下面通过尝试建立委托人—人模型对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

2.1 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2.1.1 基本假设

①假设一:假定中央政府为委托人,石油企业为人。②假设二:石油企业在自身污染治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污染净化技术,但由于技术水平受限或自然风险因素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其努力成果不确定,且中央政府对其努力水平也无法监督。③假设三:在中央政府与石油企业的委托人—人问题中,R是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节能减排给全社会带来的福利(该项福利看做是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情况下中央政府获得的收益)。e是石油企业的努力水平。R不仅取决于石油企业的努力,也与自然风险因素等有关。因此,R是e的随机函数R=R(e)=8e+f,其中f是均值为0的随机扰动项。此外,我们还考虑石油企业有正值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不接受该委托的利益(不承担环境责任从而节约的治理成本)X=1。并假设石油企业努力的负效用是努力水平单调递增的凸函数为C=C(e)=e2。

2.1.2 模型构建

由于中央政府无法掌握石油企业的实际努力状况,只能根据其治理污染量进行奖惩,设中央政府对石油企业的治污奖惩计算公式W=A+B[R(e)]=A+B(8e+f),其中A和B都是常参数(A表示中央政府按企业法定排污标准给予治污企业的固定扶持资金;B(8e+f)表示中央政府按治污成效给予排污企业的补贴),于是得到中央政府与石油企业的收益函数U1与U2,其中:

U1=R(e)-W(e)=8e+f-A-B(8e+f)=8(1-B)e+(1-B)f-A,因为f是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因此中央政府的期望得益为8(1-B)e-A。

U2=W(e)-C(e)=A+B(8e+f)-e2,期望得益为A+8Be-e2。

2.2 该博弈的激励机制设计

2.2.1 参与约束

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是经济行为,制约和规范经济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问题中,要使经济手段有效发挥作用,也就是要运用经济手段使石油企业接受承担企业环境责任的任务、认真开展防污治污工作,那么首先要保证其承担环境责任的期望收益不小于接受该任务的机会成本(非法排污节约下来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综合上述假设知,石油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为:

W(e)-C(e)?叟X 即A+B(8e+f)-e2?叟1

假定石油企业是风险中性的,那么只要期望净利益A+B(8e+f)-e2=1,石油企业就愿意承担其环境责任。我们假定石油企业已接受了这项工作,那么由于石油企业的期望得益:

U2=A+8Be-e2,

对e求一阶导数得最大值e*=4B,符合石油企业的最大利益。

这意味着石油企业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佳努力水平取决于按治污量取得的补贴B。

当B=0时,e*=0,知此时石油企业没有努力治污的愿望;当B较大时,石油企业的努力愿望e*也随之增大。

2.2.2 激励相容约束

在满足参与约束的条件下,石油企业愿意承担环保责任但努力水平不一定是e*,因为石油企业选择e*的出发点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要使接受环保责任的企业自觉选择e*,e*也必须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对其它任何努力水平e,都有:

W[R(e*)]-C(e*)?叟W[R(e)]-C(e)

这就是该模型的激励相容约束。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意味着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完全一致,人的行为就会符合委托人的最大利益。

中央政府的选择必须满足石油企业参与约束条件的下限:A+B(8e+f)=e2+1

于是中央政府的期望收益U1=8e-e2-1,仍然是最大值问题,对e求一阶导数得e**=4,从而知e**=4时,中央政府的最大收益max U1=15,即e**=4时符合中央政府最大利益的最佳环保企业努力水平。令e*=e**=4,代入环保企业的最优选择e*=4B,可得B=1。

再将e*=e**=4代入参与约束A+B(8e+f)=e2+1中,得A+B(32+f)=17。两边求数学期望得:A+32B=17,代入B=1,解得A=-15。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的最优激励政策计算公式W=A+B[R(e)]=-15+R(e)。该公式的意义是中央政府不但不需给予石油企业污染防治鼓励资金,反而要向石油企业征收15单位的企业环保责任风险基金。然后根据接受环保责任的石油企业治理污染的努力成果给予绩效财政补贴。上述的策略组合即为本博弈唯一的子博弈完美纳什

均衡。

2.3 小结

由本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可知,中央政府如果按照上述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那么当石油企业是风险中性时,就愿意承担环保责任,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防污治污工作。且在均衡条件下,所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实际上均由石油企业

承担。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一个风险中性的石油企业在接受承担环保责任状况下收益的好坏会成为其它企业是否选择该策略的依据。因此中央政府可在某个主动承担环保责任的石油企业中试行,征收企业环保责任风险抵押金,然后根据其承担环境责任状况采取不同激励措施(环保技术帮扶,提高环保企业声誉,给予绩效财政补贴等),只要该企业在从事节能减排,积极开展环保净化技术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收益大于其支付的企业环保责任风险基金,那么企业就愿意履行环境责任。

参考文献: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54-02

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是我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组成、石油加工方法确定和石油加工方法三大部分。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掌握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石油化工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石油炼制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生产技术。由于石油组成和加工过程复杂,学生普遍觉得课程难学,不宜掌握。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炼油职业技能,在教学上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7)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大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培养方案开始实施。新方案主要是全方位改革课程设置、减少课堂学时,并且要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因此,学校很多专业开设了“概论课”,主要面向全校的非本专业的学生开设公共(限)选修课。公共(限)选修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组成,并成为实现“通识教育”的关键。“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我院为全校非勘探类、非石油工程类专业开设的公共(限)选修课,学生主要来自文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体育学院等,他们从未涉猎地质类、石油类等教学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非石油类专业学生初步了解地质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石油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因此,本门课程相当受学生们的青睐。但是,由于非石油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应地质基础知识,同时课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而杂,在32个课时内讲授这样一门内容庞杂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定困难。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知识点多,重点把握不住。本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较多,也较为繁杂。按照本课程教学大纲安排,将其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基础地质一部分为石油地质)。石油地质部分为重点,内容核心是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等。但是由于32课时所限,每一个部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把握不住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造成主次难分。

(2)对实验学习不够重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大纲中,共有3~4次实验课程,由于公选课程学生人数多,而每次实验课堂容纳人数又很少,同时实验准备工作相对烦琐,实验课的重要性在某些课堂相对弱化了,授课教师携带较少的矿物、岩石样品进行随堂讲解,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学习观察,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掌握十分不利。在开展的实验课堂中,部分学生上课存在“好玩”与“好奇”的心态,重点观察感兴趣的岩石标本(化石、宝石等),以至于忽略了岩石鉴定的本质。

(3)学习思维转换较慢。学习一门新课程,掌握大纲知识点是教与学的重点内容,但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或思路,才是高等学府教与学高层次的追求。让学生了解石油地质科学研究的思维、工作方法,开阔学科视野和思路,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也有很好的帮助。但是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他们思维方式、掌握课程内容的能力以及学习目的不尽相同。因此,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思维与地学思维转换,其过程相对较慢。

1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探索实践

笔者自2011年开始,每年均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尝试创新与改进,明确了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组织与授课方法探索实践。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供同行们讨论与参考。

1.1优选学习重点,整体分配学时

课程分基础地质部分和石油地质部分两大块内容,要有重点有难点的选择,让同学们在掌握点的时候,有效地将整体串联。本门课程所涵盖内容较多,也较为繁杂。课程教学大纲安排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基础地质一部分为石油地质)。石油地质为重点,其核心理论是石油天然气的生储盖运圈保和分布规律;地质部分是学习理解石油地质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课程32学时平均分配,每一部分为16学时的教学。在教学授课中,基础地质的重点主要为沉积岩和构造地质,其他内容可相对减弱。针对石油地质部分,主要开展“生储盖运圈保”六字方针的系统讲解。优选重点内容详细解剖,减轻为求全面而造成的过于浅显的现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相同内容的讲解也会有所区别,例如在井下断层识别的空间学习中,理工科的学生其空间认识较好,可以适当地加快讲授进度;而文科的学生,则需要首先建立空间概念,然后再进入核心学习。

1.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热情

实验课程尽量安排到8~10学时,更有效地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增强动手实习热情。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中,矿物标本和岩石标本认识教学环节非常重要,课堂中讲解需要几十分钟的内容,学生亲自看一眼、摸一下,就会一目了然。但对于非石油专业学生,学校并不能安排野外的实习教学。本课程教学大纲中,共有3~4次实验课程,地质部分包括矿物岩石标本的鉴定,以及构造图件的学习;石油地质部分包括绘制油藏平面图及剖面图,识别油气藏的类型,圈闭的信息读取等。因此,本课程应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演练,通过个人学结规律。第一,充分利用实验课学习。要求实验课分组上课,课堂人数小于30人、各种教学用具齐备,师生对面直接交流,结合实物标本与学生一起加强了理论课的学习。第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综合利用我系与地质系的各个实验室,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地质感性认识场所,同时走出课堂到校园内进行各种岩石的识别,比如校内的各种建筑石材、花岗岩雕像、大理岩雕塑等;同时带领学生到唐岛湾公园观看海岸沉积现象,沿岸的碳酸盐岩石雕等。

1.3增强地质科学研究方法介绍,加快学习思维

转换适时准确地将石油地质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以及石油地质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给学生。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掌握内容的能力以及学习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选取上应有所区别。同时,通过近几学期课堂实际效果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穿插各油田实际的现场工作内容等,同学反馈非常好。

1.4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宽教学空间

传统的板书教学,结合PPT展示、结合实验课堂的学习、结合校内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安排学生观看有关地质和石油勘探等教学或生产录像视频片,这是不出门的地质现场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感性认识,这些都已经成为该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取得了学生的热烈响应。

2结语

针对石油地质类高等学府而言,学校培育的各个学科的学生,都有必要了解石油主干专业的课程,这对他们今后从事石油相关方面的工作很有必要。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认识、了解、掌握石油的初级课堂,因此,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授课方法探索实践,期待能让更多的非石油专业学生,更加轻松、快速地学习掌握石油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卫海,王纪祥.石油地质勘探概论[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8)

“地质学基础”是当前石油类高校地球物理勘探类和油气田开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及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将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查技术与工程和石油工程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和经验,探讨在新形势下促进石油类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 石油类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概况

石油类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和石油工程和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属石油物探和开发类专业,都属地球科学范畴,都需要具备基本的地质学知识,因此都将“地质学基础”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由于仅开设这一门地质类课程,“地质学基础”课程课时安排相对较多,如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学基础”学时为72学时(包括22学时实验课)。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室教学和野外地质实习教学。

2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资不足。石油类高校中除石油物探和开发类专业“地质学基础”,还有一门面向地质类专业开设的类似课程“地球科学概论”,两门课程都是相应专业的基础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门课程主要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普通地质学教学组9名教师承担,每年面向全校10个专业,46个班,约1400名学生开课,教学任务繁重,师资配备明显不足。

(2)教材建设滞后。当前,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西南石油大学采用了5年内的新版教材,其它石油类高校采用的教材普遍较老,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用教材是1995年由石玉章主编的《地质学基础》。教材知识老化,无法体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趋势,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老化。由于教材普遍老化,当前石油类高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也有待更新。比如,“地槽-地台学说”已被“板块构造学说”取代作为经典的大地构造理论,但当前的教学内容还未进行更新。教学内容的设置还存在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比如在第一章“地球概述”中,讲了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并进行了概述,而在第三章“矿物 岩浆岩与变质岩”中,这些内容又重复讲述。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多,师资有限,当前的教学形式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学(李剑平,2008),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互动式教学内容不多,学生参与较少,被动地接受知识。

(4)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石油特色。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课程的特色。地质学是覆盖面很广的一门学科,包括岩石、地层、构造、化石、河流、湖泊和海洋地貌及其地质作用,水库选址,地质灾害等方方面面。但当前,石油类高校地质实习集中于地层和构造方面,过于强调石油特色,专业性太强,覆盖面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3 问题思考与解决途径

前文从师资、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4个方面分析了“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近两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石油类高校学生总体表现欠佳,这凸显了“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教材建设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知识体系构建应具有系统性,比如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应当将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作为整体进行讲述,可以将“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作为3个专题进行介绍。在课堂教学形式方面,应当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地质学基础内容多,可将一些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比如关于地球的基本常识、地震、火山作用、风和冰川的地质作用等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还是很容易掌握的,节省出来的课时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或演讲比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地质学现象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校园里面到处可见到各类岩石的石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平时所学的地质学知识应用的身边地质现象的观察上面,形成开放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张琴等,2011),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地质学认识实习方面,应当对当前实习内容进行改革,增加实习点及实习内容的覆盖面,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引入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王冠民等,2008)。野外是地质学天然的实验室,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野外实习,才能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学习地质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地质学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学生实行宽口径教育,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就业门路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改革仅依靠教学组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学院、系、教学组、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在学校、院系层面可以考虑增加普通地质学教学组的师资队伍,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地质学基础的课堂教学当中,减小上课班级规模,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组层面上,应该更多地组织教学研讨,深入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师层面上,教师应该自觉地关注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层面上,学生也应当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去学习,学习地质学的思想、知识、方法和技能。

参考文献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9)

油气层渗流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藏流体在地下多孔介质储层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是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理论基础,也是国内外相关石油高校石油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也是石油工程相关专业最难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表现为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差。而该门课程又是其他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在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提高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会学生解决地下流体渗流问题的理论及方法,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众多渗流力学教师在努力思考及积极探索的一个难题。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人才培养活动,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为达到一定的培养目的和要求,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本文基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科特点、石油高校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难点以及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的内容特点,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中应用的观点。

一、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析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难、学习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本身内容体系的原因,该门课程是建立在多种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课程中专业概念和方程较多且易混淆、理论推导及求解过程复杂、知识系统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先具备石油地质、油层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任何一方面知识的缺失都会导致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此外,本门课程研究的是油、气、水在地下储层中的运动规律,研究对象及流动过程抽象,油、气、水在地下多孔介质迂曲通道中的渗流不像明渠流、河流、地面管流那样直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直观体验,这也给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带来了一系列障碍。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油气层渗流力学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目前国内石油高校油气层渗流力学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即老师在讲台上卖力讲授、学生在台下静静地坐着听、记。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再加上该课程又涉及繁多的专业概念及大量的数学推导,学生缺少直观体验,课堂上、课后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交流又很少,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时候都是被动记忆大量的公式、推导过程及结果,而对于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则不去深究。往往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背出教材中的公式,但却无法有效利用这门课程中蕴含的方法和思路去分析和解决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单相原油渗流问题,这就偏离了油气层渗流力学这门课程想要达到的培养目的。

综上,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体系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和“学”的难度,在现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下,教师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学到和掌握对地下流体渗流规律分析的方法和思维,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互动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互动式教学方法注重强调“教”与“学”双方――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多种,根据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特点,可采取问题式、讨论式等方法来达到提高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1.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路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10)

关键词: 石油精神教育;石油精神教育机制模式;构建

Key words: petroleum spirit education;petroleum spirit education mechanism model;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19-02

1石油精神教育的内涵

石油精神是我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也是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支柱,它主要包括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两个内容。其中,铁人精神是指在本世纪60年代初大庆石油会战时,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广大职工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老黄牛精神”。而大庆精神简而言之是指“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其本质内涵主要体现以下四种精神品质:一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三是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四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我校将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共同组成石油精神,并且使其成为我校强而有力的“软件”文化力,支撑着我校精神文化的面貌。

依据我校多年石油精神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将其概述如下:石油精神教育是指学校教师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理论基础,以课堂、主体班会、文艺汇演、校园网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灌输”,最终,使之内化于心,在学生心理形成具有鲜明石油石化特色的行为习惯的育人过程。

2石油精神教育机制的构建

2.1 从纵向来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石油精神教育多年不断线,这是我校石油精神教育的长期特色一方面,从我校的发展历程看,我校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恢复学院阶段。我校于1980年恢复学院,当时办学条件异常艰难,师资力量薄弱,当时部分学生并不认同学校的发展,学院领导和老师深入学生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讲石油工人“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讲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鼓励同学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并且使同学们逐步树立起“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优良品质。第二阶段是学校划转为陕西省主管阶段。2000年,我校被划为陕西省主管,学校在办学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出现了如何发展的方向问题。经过几轮讨论和研究,学校上下一致认为,坚持石油办学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坚持以石油精神为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流方向。学校在结合“两课”教学和《石油工业概论》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现实的石油精神教育。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学制来看,我校石油精神教育坚持四年不断线。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中突出石油精神教育。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校领导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学校在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中狠抓石油精神教育,让学生一入校门就了解并逐渐理解石油精神。一方面,学校以军事训练为载体,以培养和提高良好品质为重点,将石油精神“三老四严”、“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等优良精神品质渗透到军训中,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如在军训中,将石油主干专业所在的连队命名为“铁人连”,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在“铁人”塑像面前缅怀“铁人”的先进事迹,用“铁人”精神鼓舞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刻苦训练,立志成才。另一方面,学校在入学教育中以班会和讲座等形式向学生灌输石油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明白石油精神的实际内涵,并且深化对石油精神的理解。如2004年,我校在全国高校中首家将“铁人”塑像矗立在校园中,使“铁人”精神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我们深入开展以成才观、学习观、事业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素材,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第二阶段是在二、三年级时进一步深化和内化石油精神。在认识和理解石油精神的基础上,学校和院系加强对学生的石油精神教育,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和院系以深化石油精神为出发点,积极调动一切可行的办法加强石油精神教育。如举行“石油精神”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学生把握石油精神的实际。第四阶段是坚持学生就业教育和石油精神教育相结合。在石油精神教育的长期熏陶下,绝大多数学生树立起“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思想,学校通过就业教育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石油单位去,扎根基层,勇于开拓,用自己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服务我国石油石化事业。为此,我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2004年到2007年四年间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地区的统计资料表明,石油石化行业占50%左右,而奔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2005届为45%,2006届为68%。

2.2 从纵向来看,我校石油精神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我校石油精神教育的现实特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反过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有效进行。因此,理论和实践只有有效地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我校石油精神教育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将石油精神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挖掘了石油精神的内涵和实际效果。

从理论上看,我校认为,石油精神的理论学习是整个石油精神教育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石油精神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校在石油精神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理论学习,并将石油精神理论学习摆在整个石油精神教育的首要地位。其具体操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充分发挥“两课”和《石油工业概论》课程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石油行业的正面教育。②聘请全国高校知名学者和石油单位领导以学术报告或讲座的形式来我校进行现场演说,以提高学生对石油精神的正面认识。③以晚会或辩论赛等方式紧紧围绕“石油精神”主题开展一系列紧张而又激烈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石油精神的正确理解。④由学校和各院系领导就“石油精神”专题展开一系列讲座,以加强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识。⑤以主题班会的方式,由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石油精神的实际内涵,并且要求学生写出深刻的心得体会,以提升学生对石油精神的认识。

从实践上看,我校先后同大庆油田、长庆石油勘探局、长庆石油分公司等数十家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以石油传统教育和科学教育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延安精神,每年派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学生干部深入大庆、辽河、长庆等油田企业,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场学习石油精神等,参观“铁人”博物馆,学习“铁人”事迹,并与“铁人”生前所在的1205钻井队红旗党支部座谈交流学习“铁人”精神经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石油精神教育。另外,我校还专门组织学生到长庆、吐哈、塔里木等油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眼目睹油田职工在艰苦条件下艰辛创业、忘我工作的情况,了解新老校友的创业精神和成长历程,使其深受石油精神教育。

综上所述,我校石油精神教育机制模式以纵横方向为两条主线,以点带面,以面带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工作机制。从纵向来看,石油精神教育坚持常年教育和四年不断线教育相结合;从横向看,石油精神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体来说,石油精神教育作为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一个系统的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模式。

石油工业概论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TE-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114-02

石油是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项目投资的风险较大,搞好可行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确保工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是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笔者联系当前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实际,就此问题进行如下研讨。

1 做好论证评估

石油是主要能源,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安全、与发展,其利润非常大,但是与之相应的投资额度也非常大,且工程周期一般比较长,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作为石油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投资项目论证评估的重要性,要切实做好投资项目的估算。投资论证评估是做好石油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首要工作,也是决定可行性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必须高度重视,强化措施,优化策略。一是注重对方案的论证评估。从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入手,加强调查,做好预测、计算,并认真进行分析、论证,制定出多个投资方案。对净效益和利弊进行分析、计算和权衡。针对不同的投资方案,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方案,从经济性和技术的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选出最佳方案。二是注重评审制度建设。根据需要选择专家组成评审组,严格评审前期论证,如果发现投资效益不高,就不能通过。如果发现方案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就必须重新修改调整方案,直到达到最优为止。

2 做好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根据资料,采用相关方法,对投资额进行估算的过程。这是做好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工作,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投资估算额是最高限额,是控制设计概算的依据,任何设计概算都不可突破这个限额。从我国投资估算来看,其方法多种多样,有从生产能力角度进行估算,或从比例、系数、指数、指标、分类等方面进行估算,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范围、估算的精确度等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一是采用准确度高达投资估算法。根据可行性研究对估算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实际需要,就必须选用准确度搞的投资估算法,一般用指标和分类两种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在同一行业中,因为地区差异性,在定额、费用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不同地区材料品种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是改进估算编制法。为了提高估算的准确读,在采用指标估算时,可以用主要工程量代替单价指标,以此和地区综合单价相乘,就能得到单项工程量的投资,然后按照系数做出相应调整,就能估算出项目的投资数额。

3 做好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是否投资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投资的决策性文件,是判断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结论是对项目技术是否可行、竞争及获益能力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中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分析论证资料,既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依据,也是在工程寿命周期内进行事故责任追查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厂址、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经过批准后,就是详图设计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是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必须与法律法规相符合,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污染处理措施,才能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从而获得许可。从变形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来看,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必须满足规定的深度及广度。要以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内外环境为基础,确保分析论证的全面性,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保经济评价的科学性。故此,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托付举报资质等级的单位。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要负责做好监理制度的制定,拟定有效的实施措施。监理单位必须加强对可行性研究的全程监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整改到位后,再进行编制。

4做好风险防范

因为石油企业的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故此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制定出预防性的应对处理措施,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将风险系数控制在最低。一是严格根据石油企业特点论证多种风险。根据石油投资项目的特殊性,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到投资风险,如从勘探、投资环境、工程建设、市场及不可抗击的风险等。二是在进行经济评价过程中,从对财务评价影响的角度,对可能存在的多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将其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找出来,从中找到项目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风险等级进行揭示,这样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的策略。要综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如决策树、敏感性、概率分析等方法,做好定量处理,以此确保决策的准确与科学。三是采用合理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构建投资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并构建好权重体系,量化分析风险因素,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评价与判断。在做好可行性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写好综合评价报告,这样就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必须统筹考虑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在进行投资风险分析,既要考虑到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从而确保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并综合考虑项目规模、标准、地点、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经济性和技术性的综合角度,对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最大可能地增强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宝贵战略资源的石油项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石油企业,因为石油项目的工程量比较大,项目周期较长,需要投入的资金往往巨大,故此,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做好论证评估和投资估算,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在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科学完善的措施,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提高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