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低碳化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9 09:22:01

低碳化设计论文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1)

在全球反思经济模式的今天,“低碳”日渐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新时期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世界性共识。由低碳理念引发的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不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与主旋律,更成为全球经济、生活的必然趋势与新支柱之一。低碳理念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需要以特定且相关的学术理论为基础,更需要具体与取向明确的实践活动予以转化。而创意设计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低碳面向,并通过其学理内涵与特质的低碳价值取向,以独创性的低碳造物活动,具体化、物质化的践行方式诠释着低碳理念,进而成为推动与促进低碳经济科学发展与构建低碳健康生活的重要力量和必要依托之一。

一、 低碳理念的界定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止无休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①面对此情此景,关注、倡导与践行低碳的理念呼之欲出,并日渐成为共识。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的涵盖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了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旅游、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等多个领域。“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二、创意设计的解读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创意设计同“低碳”一样,可谓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综观世界各国,创意设计及其产业越发达,人们的生存品质就越高,经济就越强,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的。

创意设计,简而言之,它是由创意与设计两部分构成,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在我国,“创意”的概念源于英文形容词“creative”的翻译,愿意为“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产生的、引起的”等,其名词“creativity”可以翻译为“创造力”,或“创意”。毋庸置疑,创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创新的意识与思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子”、“主意”、“想法”,如此等等。因此,创意是一个相对“大众化”、“民主化”的语汇,其活动往往表现为一种普适行为——人人可为。

当然,并非所有的“创意”都是向上的、积极的与有价值的。正如“发明”被划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创意”也可区别为“有价值创意”与“无价值创意”。比如,用玻璃做成的马桶是创意,但是却不太可能有人去做,因为这种创意在人们看来没有价值。所以,衡量一个创意价值与否的一个前提就是创意的结果要得到目标受众的价值认可。

设计,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设”意味着“创造”,“计”意味着“安排”。现代我们所用的“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的翻译,基本词义是“图案”、“花样”、“企图”、“构思”、“谋划”等,词源是“刻以印记”的意思。如果从字面训诂,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目的性,二是活动的创造性。根据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的设计定义,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创意是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是思想和意识或者理念的更新和创新,它是设计活动的思维原点与起点,是设计最为直接的基础要素;而设计是创意的具体实施与物化架构,是创意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托。[1](p112)优秀的设计需要优秀的创意为基础,而精妙的创意更需精妙的设计予以“架构”,并促其价值实现。[2]

三、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创意设计的支撑与保障

低碳理念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达成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和面向的经济发展体系与生活方式,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等。[3](p36)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相关政策的关注与引导,需要人们积极的配合与践行,更需要来自学科、技术领域的针对性理论和可操作性实践的支撑与保障。而创意设计所从事的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标,以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为手段(内容)的创造性活动。[4](p66)创意设计所包含的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及建筑设计等专业学科门类,正是低碳理念得以实现与贯彻所必须依托的重要而具体学理诉求。同时,低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

“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和1998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最早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5](p9)

四、低碳界定与拓展了创意设计内涵与实践面向

首先,创意设计是一门时效性的学科,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6](p79)特定的理念与经济模式会赋予创意设计以新的内涵、面向及方式。低碳理念与经济模式是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的,较之其他理念与经济模式,必将对现有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提出特定的新诉求,从而有助于该学科内涵与实践面向的丰富、拓展与完善。以最为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创意设计——工业设计为例。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创意活动是以“顾客需求”与“企业效益”为面向的。 [7](p35)而在低碳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则应调整为“生态”、“环保”与“绿色”;实践面向也应因势利导地有所转变,即所谓的“3r”,3r:即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由其所带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必须兼顾、围绕“低碳”的这个主题。

其次,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是设计学科重要组成,而设计学科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模式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模式嬗变而不断发展、丰富与拓展的。[8](p116)构建低碳理念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正是这种动态特征在新经济模式下的积极响应。在低碳理念模式下,诸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体验设计等新型创意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创意设计的面向与实践也因之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更新,这正是设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完善所必需的。就创意设计的纵向发展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设计可以解读为人类的造物活动。[9](p25) “人”是造物活动的核心,造物过程中的物质与能源的消耗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与企业效益为价值取向,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是处在与次之地位。

五、结论

准确、全面地理解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间的辩证关系,既是低碳理念由思想、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与措施的诉求,更是创意设计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需要。创意设计需要依托富于健康方式、科学精神的创造性理念,才能展现其开拓与进取的无穷“魅力”和良性效应。[10](p79)而构建与面向低碳理念的创意设计正是这种健康方式与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魅力效应“的特定彰显。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庄贵阳.中国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白庆祥,李宇红.文化创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左铁峰.产品设计形态语言分析[j].装饰,2008,(11).

[6]彭泽立.设计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7]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TD406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随着我国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更高,因此要采用低碳制造技术。尽管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低碳制造技术体系并应用比较广泛,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 低碳制造

2.1 低碳制造技术内涵

低碳制造在本质上是基于各种资源利用最大化与能耗最小化的现代制造模式,主要是确保机械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低碳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尤其是资源利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及机械生产阶段,都要采取有效方法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低碳制造是由传统机械制造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有机结合了环保及节能降耗理念。低碳机械制造技术对于机械制造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机械制造具有改进和优化作用。

2.1.1 清洁能源技术

主要应用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能及潮汐发电技术等,不只是使传统能耗减少,也使排污量明显降低,对于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2.1.2 低碳制造设计技术

低碳制造设计技术主要是以设计生产流程、模型及方法为切入点,目前,主要涵盖低碳制造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数据库、评价基础与流程、设计标准及优化模型等众多领域。

2.1.3 低碳制造技术

针对低碳生产战略的发展,关键在于低碳制造技术。其原因是该技术以实际机械生产过程为重点,主要涉及制造工艺低碳化、低碳制造及车间低碳技术优化等。具体表现在处理和循环利用废弃物,主要由处理废气、污水及报废产品等技术构成。

2.1.4 碳汇技术

碳汇技术主要由煤炭捕获技术和掩埋技术组成,主要是利用碳捕捉技术分离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利用碳储存手段封存并隔绝大气的技术。碳捕捉技术目前在国内比较成熟,但碳储存技术还有待于开展深入研究。

2.2 低碳制造体系

低碳机械加工制造通常可视为低浓度二氧化碳从系统资源和生产过程中的释放过程,低碳制造在资源利用、生产制造等领域都有应用。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有效方法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并在各环节中加强节能减排以实现低碳的目标。资源利用率、能耗及碳排量是评估低碳制造的综合指标,低碳制造技术具有比较丰富的内容,由低碳设计技术、设计方法、评价方案及相关数据库构成评价模型。低碳制造体系结构包括产品低碳设计、生产过程及能源与原材料开发低碳化三方面内容,其中,低碳产品设计包括轻量化、模块化及生态化三方面设计内容,低碳生产过程包括加工设备、工艺及生产管理三方面内容,原材料和能源两方面内容构成低碳资源与原材料开发。

3 低碳制造技术的应用

机械产品设计在通常情况下,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并确保产品质量及功能作为最终设计目标。但随着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对机械产品也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设计机械产品的过程中,还应尽量与“低碳”标准要求相符。此外,降耗对于机械产品设计也具有关键性作用。分析研究产品低碳设计,对于降耗、能源利用率提高及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使低碳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充分发挥作用,就应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率提高和节能减排的明显效果,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是综合考虑产品各要素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在汽车、船舶、机械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应用在机械产品设计中最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优势十分明显:一是有效在原材料和产品加工、安装及使用过程中能降低能耗,进而使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二是能源资源与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量,在运行使用时产品产生污染物的排放量可明显降低,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三是有效降噪降低噪声污染。在轻量化设计产品时,确保机械产品具有一定可靠性。

3.2 模块化设计

在机械产品设计中,模块化设计是比较先进的一种设计方法。按照不同功能,可将模块化设计系统分为多个不同模块。再结合实际情况和设计所需,优化组合不同模块而获得相应的机械产品,模块化设计在“低碳时代”已被机械、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将机械产品各功能性单元划分为若干模块,并对模块评估以达到降耗目的,进而确保设备功能及可靠性。

3.3 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设计基于对机械产品功能及可靠性的保证,降低能耗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优化设计方式。涉及机械、能源、电子等比较广泛的领域,在设计过程中,一是对能源节约及绿色环保材料优先选择,使能源、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二是尽量避免选用高能耗及有害材料,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产的过程中,机械制造通常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也对操作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应在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生态化设计方法,选用较小污染、较高能源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高科技工艺,以实现机械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能源供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呈现出比较突出的矛盾,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因此,在机械制造中倡导低碳制造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实现低碳制造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实施低碳技术改进,而且还要在机械制造中不断深入开展低碳制造理论及其技术的应用,传统机械制造应采用低碳制造理论进行取代才能有利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27-01

低碳经济时代来临,已有商业模式开始转变。新能源的利用与相关产品的设计成为低碳经济背景下,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作为酒店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设计原则是创造企业自身价值,重新定位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理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创造企业价值是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之一。运用价值链理论,在原材料生产到消费者最终消费的每一个环节,运用合理的低碳理念设计产品和设计营销理念是酒店长远发展的指导思路。酒店基于低碳经济的酒店价值链的重构指的是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酒店从采购到消费者最终消费所有环节的战略选择重构,这里所阐述的重构指的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重构。酒店的外部环境分为顺势重构和逆势重构。外部环境的延伸指的是同行业酒店的合作和业务沟通、经验交流和网络预订系统的合作开发。内部环境的延伸指的是酒店内部经营模式、财务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内化过程,原有企业文化融入低碳酒店文化形成新的酒店企业文化、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品牌的塑造依赖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内部环境的延伸还包括业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以及品牌建设人员的选拔与培训。重构离不开内外环境的延伸。

基于低碳经济酒店以消费者认可的顾客价值为经营基础,面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高消耗成为酒店经营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低碳产业的过渡和转型是酒店面临的外在环境变化的趋势。在酒店进行设计、生产、营销及服务等环节运用价值链原理进行重构。创造酒店产品的增值服务价值。通过企业文化价值和企业售后服务价值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酒店低碳产品开发、资金投入及管理方式革新是企业增值价值产生的不同环节。专业人员售后服务的完善是增加服务附加值的有效途径。设计新产品、新概念的运用、管理团队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都是实现酒店产品革新的有效途径。单纯降低成本减少了企业增加附加值的机会。单纯引进低碳概念不进行符合酒店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塑造,新产品将不能盈利。

一、低碳经济酒店价值链重构的途径

对于酒店经营思想,走低碳道路是经济酒店价值链重构的经营指导思想,是酒店行业规范的践行途径。

(一)酒店经营理念的设计

基于价值链重构理论,低碳酒店建设满足顾客价值需求,是酒店文化融合现有低碳践行企业文化和原有企业文化的体现。符合新的低碳经济原则的产品才是设计低碳理念的消费形式和体验方式的准则和标准。倡导和宣传低碳理念,提醒游客购买低能耗的产品,同时,低碳理念不断融入酒店经营环境中,提高消费档次。酒店服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低碳节能意识,新的企业文化带动了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酒店经营者要有长远的战略意识,将低碳原则加入到企业决策与战略中,在产品设计与经营策略中加入低碳经营理念。从而增加酒店增值服务价值,形成具有内部环境重构的产品设计创新。

(二)开发符合酒店企业文化的低碳产品

运用资金的再投入,开发新能源,既减少排量,又节约了成本,减少污染产品及消费品的运用。一次性用品减少运用,循环运用的产品实行低碳标准进行设计及运用,清洁及卫生用品按照新标准进行设计和投入使用。入住空间及环境的改造。

(三)酒店低碳营销策略

开展相关的低碳营销手段和策略,培养相关营销策划人员,根据酒店的营销策略培训、开展营销活动,塑造营销团队,定期向具有成功经验的酒店学习。进一步实现酒店低碳管理的目标。

(四)借鉴成功经验

借鉴成功的经营理念和设计理念。有利于塑造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增加其他企业与其合作的机会。成功的经营经验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经营策略、资金运行及财务管理机制内外环境重构过程中的变革与创新,是现有企业借鉴成功企业获得经营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酒店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离不开酒店价值链的重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内外环境的重构提高了酒店的知名度。向内重构指的是产品设计创新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其中,还包括内部管理机制的精简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产品的设计需要新的人员和团队协作进行,内部机制的完善需要企业寻找合适的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监督机制需要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与完善。总的来看,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原有的基础非常重要。原有企业文化融入现有企业文化形成新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酒店品牌的树立,需要低碳理念融入酒店价值链重构过程中的内外环境变革中,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责任感和企业内涵的酒店企业形象。在设计产品、销售、营销、服务等环节,提高效益,减少浪费。

二、结论

低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低碳消耗是酒店价值链重构过程中,酒店战略经营理念的新构想,资金投入、新产品的研制,过程符合国际潮流的创新能源产品,为酒店的新发展提供了基础。转型后的商业模式也要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行业成为排头兵进行从采购、设计、经营、销售、消费等不同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转变。促进酒店发展的同时,形成新的影响顾客价值的企业文化,再根据顾客价值形成酒店核心产品和品牌文化。从而完成产品-确定、价值链优化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转型阶段。根据行业规范观点,将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逐渐融合到酒店推广中,这样的推广逐渐变为一种联盟宣传、统一标准的契约模式,这样的契约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形成本行业的行业规范。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作者简介:罗晨(1976- ),男,汉族,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高级营销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黄婧.概念大于实际,低碳酒店发展提升空间巨大[N].中国联合商报 2010-9-20(D02)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4)

检 索:.cn

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持续受到关注,低碳经济的主张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低碳理念融入健身当中,低碳健身作为一个新鲜的组合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等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顺应低碳理念的形成,家具设计必须满足人们对生活理念的植入,促使家具设计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一、低碳健身理念

(一)低碳相关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二)低碳健身

“低碳健身”是指在低消耗、低能量、低排放的条件下健身运动的方式。

低碳健身是低碳经济倡导下的是一种健身理念,低碳健身的形式多样,但也不局限于某些形式,如室内瑜伽:避免开着车去健身馆练瑜珈的路程中增加的碳排放和尾气污染;结合办公家具进行的办公室低碳运动等,这个理念的提出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健身方式和生活方式。自奥运后“低碳健身”成了一种新的节约、绿色、环保的大众体育生活方式,是今后大众体育健身的发展方向,更是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低碳健身理念下的家具设计

低碳健身理念下,人们对家具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都市,人们每天为紧张的工作、巨大的生活压力所笼罩,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和办公椅上渡过,对健康的渴望与忙碌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每天腾出专门的健身时间似乎只能作为一个奢侈的想法。利用身边的有限资源来健身成为都市人们一种新的健身方式,也是一种低碳的健身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家具设计的新的方向――健身家具。

健身家具的目的是通过家具功能上的增加,形式上的改变或材料上的变化,在不增加空间负担的前提下,让家具拥有健身功能,让健身融入生活之中,如同洗脸、刷牙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

三、低碳健身理念下的健身家具设计原则

在国内外,健身家具设计作为新的方向,设计的案例不多,很多企业还在在探索开发中,设计师在进行健身家具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遵守以下原则:

(一)家具功能的增加,应满足不同健身形式

对于家具来说功能性和舒适性构成美感,是技术美的核心,健身家具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方面,就是实用性,达到健身与家具使用功能;二是审美方面,既美化环境,设计审美品味,传递健康运动信息。健身家具的使用性能除了满足“坐”的功能,还要满足“健身”功能,以满足“坐”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健身”功能,健身家具增加健身功能,以家具所希望提供使用者怎样的运动前提,合理处理坐与健身的关系。如2012年省长杯家具专项赛获奖作品――无穷大健身沙发(图1、2),沙发的扶手不但可以做掌上压,同时,可以在沙发上做仰卧起坐。沙发另一侧增加哑铃收纳功能,方便使用者做哑铃运动。

(二)健身家具造型富有运动感

健身家具在造型设计上,既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家具功能的基本要求,又要提高人们运动的欲望。如图3,无穷大健身沙发从造型设计上运用倾斜的流线型设计,不但满足实用功能,并且增加运动的视觉感受。同时健身家具应在造型也要符合艺术上的审美要求及现有技术设备的加工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化造型来降低产品制造难度,最大化地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

(三)家具材料的选择满足低碳原则

健身家具的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透气环保,不吸汗防臭,便于清洗的环保面料,如用在运动器材上的环保皮、网面材料等。和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在尽量选择丰富易得的本地材料的同时,要选择可回收、可降解、可再生、易加工的材料,同时要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家具各部件材料寿命也应该尽量一致。

(四)家具结构设计安全,符合健身条件

健身家具的结构设计上要求简化结构,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具有互换性,符合安全要求,以适合批量化、机械化生产。对于易于生产加工。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各种速生材和人造板材制作的家具,其结构设计应该尽量按照工业化设计标准,方便生产过程中的现代化管理,尽量控制能源损耗和加强环保管理,顺应低碳经济,环保生态设计理念。如现在已经成熟的32mm系统板式结构以及利用各种现代连接件而实现的拆装式结构设计,在倡导低碳环保的未来社会将是我国家具上业化生产发展的主流趋势。如图4,家具设计师Camille Jaigu,Mathilde de Colnet&Marion Veauvy设计的健身家具,结构简单,柜子的金属部分是统一的标准件,不但外观美观,从功能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运动不同使用不同高度的金属横杠。

结语

如今在低碳健身理念下提出的健身家具设计,不但迎合了人们对保护环境、低碳健身生活方式的向往,并通过家具设计细节上的改变,节约了材料,增加功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让人与自然能够更和谐,并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为家具设计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只有把科学的逻辑思维和艺术的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家具设计创造出新的亮点。健身家具不仅是物质的艺术化,还是美的另一表现。创新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许灿、王玉霞:《低碳理念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运用》,《住宅科技》,2012。

2 王珊珊:《论低碳经济理念在家居创新设计中的运用》,《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 祝明慧:《低碳健身理念下的高校体育》,《体育师友》,2011。

4 梁兆云、吕九芳:《论低碳经济与家具绿色设计》,《科技信息》,2012。

5 于冬波:《家具设计对低碳室内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与家具绿色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10。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5)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城市担任主战场和领导者的角色。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以城市为单元,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城市成为各国共同的追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建设道路。

二、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1)低碳城市的概念。虽然国内外学者尚未给低碳城市下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不过一般意义上可以把低碳城市理解成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建立起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体系。(2)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量研究。第一类是基于计量经济分析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估计方法,一般意义上的EKC是指即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倒U形的曲线关系。第二类是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性因素分解方法。第三类是基于解聚的指数因素分解法,常用的是指数因素分解方法,它是指将一个总量变化分解为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常用的分解公式有IPAT方程和Kaya等式。IPAT方程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人口、人均GDP和碳排放强度。而Kaya等式将碳排放因素分解为能源的碳排放系数、GDP的能源强度、人均GDP和人口四个因素。因素分解法凭借简单明了的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学者现阶段主要运用的方法。(3)碳税手段与碳交易机制研究。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一种负面的外部性。对于如何修正外部性的问题上,经济学理论中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基于庇古理论的修正的手段,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从碳税的意义和影响、征税对象及征收途径的选择、碳税税率设计、碳税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及碳关税等方面对碳税进行了大量研究。另一种观点是基于科斯理论的碳交易机制。国外学者在碳交易方面的研究从政策层面的探讨到具体交易制度的设计,再到获得利益和利益分配的问题,都逐渐向纵深发展。而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相对滞后,国内有关碳交易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4)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主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复合指标法,即利用层次分析法把所选取的指标量化,然后赋予一定的权重加总,以得分的高低排名。潘家华等(2011)从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四个层面着手,构建了包括碳生产力、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在内的12个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5)建设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以英国的伦敦及丹麦的哥本哈根为例,在能源方面,伦敦通过采用分散式能源供应系统、鼓励垃圾发电及其应用、建设大型可再生资源发电站和鼓励碳储存等政策向分散式、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结构转型。哥本哈根则通过将燃煤发电转化为生物燃料或木屑发电、建立新能源发电和供热站、增加风力发电站、增加地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烟道气压缩冷凝机改进垃圾焚烧场的热能效率、完善区域供热体系等来转变现有能源结构。在建筑和交通方面,伦敦实行绿色家庭计划和包括建筑改造伙伴计划、绿色建筑标识体系等在内的绿色机构计划;改变伦敦居民出行方式,加大在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上的投资,鼓励低碳交通和能源,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排放。并引进碳价格制度,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哥本哈根则通过通风、温度控制、照明、噪音控制4个维度进行节能管理,并重点计划将风能作为电动汽车和氢气动力汽车的充电来源,并为这类车提供免费停车优惠。在公众意识方面,伦敦政府建立起众多的教育项目,对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节能减碳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对减碳有深入的了解。而哥本哈根政府专门建立了气候科学中心,以儿童和青年为对象开展以气候为主题的活动,并培训教师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并且18岁以下的公民每年都有一次机会参加气候科学中心主办的活动。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低碳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在低碳城市建设的问题上,我国毋庸置疑还需要走一段很长很艰难的路。因此,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我们都需总结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在摸索中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列春.以低碳城市为主线,发展低碳经济[J].工程机械.2010(1):72

[2]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

低碳设计 课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01-02

一 低碳设计的背景及其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低碳”,英文名Low-carbon,意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和资源、能源的肆意开发导致地球环境产生灾难性变化,这也使得“低碳”的观念提出并影响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提出:要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少的环境来获得人民较多的幸福快乐。要在提高发展正效应的同时减少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要使人民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减少带来的污染、不可持续、资源紧张等问题。因此,在以以上发展目标为准的社会中。低碳设计是产品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品设计师在设计观念中更应将“可持续”的理念应用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把“低碳价值观”作为评价产品的标准;在实际设计中,要运用新的节能技术,选择低污染的材料,减小产品的体积和重量等。(图1)

要使产品设计师养成低碳设计的思维习惯,就必须要在其认识设计的伊始即有低碳的意识。这一点在设计教育的阶段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设计教学的执行中,对设计师思想意识的培养往往决定了设计师思考事物的角度。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意识,并不是在后天的设计实践中培养的,而是在其认识设计并形成设计观的阶段中逐渐形成的。这对于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或是设计的初学者来说,能否接受低碳设计教育和参与低碳设计项目,对其以后的设计生涯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中,产品低碳设计课题的开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 低碳设计的教学特点和问题

低碳设计教学是对以实现产品低碳生产和使用为目的的设计方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低碳设计课题的特点。在执行中,既要对设计的程序方法进行理论性的讲解,这其中包括对低碳设计的背景、意义、目标、设计方法等的理论介绍。在这个阶段中要着重强调低碳设计的目的性,即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碳的产生,要对实现低碳的目的进行充分表述说明。这要求设计项目的参与者需要自行了解低碳文化和成熟的设计案例,并对设计项目的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对设计方法的探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直接关系到设计目标的达成。实现低碳设计的目的并非仅有一种方式,因此要鼓励参与者进行方法的研究。要在设想出的多种方法中筛选出最为适合的一种执行。在课程的组织和执行方式的设计上,包括对课程时间的安排,课程作业的要求以及开展方式,课程作业的表现形式的设计。在这个阶段中,课程作业显得极为重要。传统的设计课题作业会将设计成果反映在展板或者模型手板上,对前期调研和设计分析往往并不重视。而在低碳设计课题中,对前期的调研、成熟作品的分析以及本方案的低碳原理等都要有着重的表现。简而言之,低碳设计的课题作业既要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手板模型又要有对目前产品的使用情况和自己低碳方案的对比。同时还要兼顾到参与者对实际操作经验的获得,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结构、材料、色彩、生产、包装、物流运输、销售以及回收等环节的了解。这对高校的任课教师有较多要求。具体表现在教授低碳设计课程的教师必须做好考察安排的准备,选择合适的生产单位进行考察。要主动组织和带领学生对生产单位参观访问,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要耐心讲解。课程的时间中也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用来做考察安排。笔者曾在低碳设计课题前期带领参与项目的学生参观小家电生产企业的生产线。这使得在方案设计中,学生能很有针对性地对小家电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也较为深入。(图2)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低碳设计教学对以上的要求往往较难实现。主要问题表现在与实践操作相脱离。这容易使课堂传授的知识偏向理论化,目标不突出。不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理论。同时与设计的服务对象以及产品生产一线的交流较少,这很容易形成以过去的经验知识满足现在设计需求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教师所传授的经验知识缺乏实战性,教学过程中往往事倍功半。在部分高校的产品设计教学中,往往惯用室内传授的形式进行,这使得教学内容相对封闭。这种方式极易形成教师个人观点的抒发,而不能保证所授知识的开放与更新。同时,授课脱离实践也使得在某些问题的探讨上学生依附于教师的既有经验,不能具备从实践中独立寻获答案的能力。这不仅不能使思想观点自由发挥,更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创新。这些问题使部分学生产生惰性,对所学课题失去兴趣。仅以完成作业为目的而不以做好设计为目标。在课程安排上还存在授课时间不集中的问题。分散的课程时间安排不能适合教学过程中的辅导,更不适合设计实践项目的安排。课程中作业与辅导时间交替的过于频繁,学生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作业内容,致使后期的辅导效果不好。因此,在低碳设计课题的教学中必须结合课题特点在教学地点、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三 低碳设计教学的要点

低碳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为树立低碳的设计观,即为低碳设计的评价树立一个标准。通过对标准的确立,可以使学生在创意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方案,大大减少了老师给予意见后恍然大悟的情况出现。低碳设计最为基本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否能够低碳,在设计教学中要对低碳设计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阐明。如并非简单地对废弃物品重新设计就可归为低碳设计,要看在产生新物品的过程中是否要比对废弃物回收处理更加低碳。又如在对废弃物品的设计中,要看设计之前和设计之后是否有对原物品的功能降低。若是从一个原本的大功能变为设计之后的小功能,自然在低碳效果上是不划算的。其二为对低碳策略的研究,即为以何种使用方式、材料、造型等诸要素的安排能实现低碳。在低碳设计中,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往往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不同的策略出发的角度不同,但是目的相同。如在小家电产品设计中由于要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更要进入市场进行贩售。就不宜采用回收的零部件生产,即便零部件的检查是合格的。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不应着重考虑产品部件的重复使用,而是思考产品的易拆解特性。而在家居用品等简单产品的设计中,则可以思考废弃物利用、可循环利用等策略。因为这类产品结构简单,一般不会因为零部件质量的下降而产生使用上的障碍。(图3)

四 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主的低碳设计项目教学开展

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主衡量设计低碳性的标准,即是从产品的设计伊始开始就要纵观产品的色彩、材料、结构、造型、生产、使用方式、包装、运输、回收整个的生命过程。产品设计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排碳量减小。在设计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低碳化的设计改进中往往会出现某一环节的排碳量减少,而在另一环节却增加了排碳量。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控,要求在整体上的排碳量降低而非拘泥在单个环节上。这套标准适合所有产品的设计策略,但对小家电设计却尤为合适。这是因为小家电不仅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其结构也相对简单,使得这套理论易推行。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7)

绿色生态设计是一个正在研究中的新课题,就是将绿色生态的思想引入到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扩大室内设计的内容,将室内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更远阔的境界。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是指可持续发展中的以人为本,在生态和环保平衡的基础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物质、工作的更高境界。简言之,绿色生态设计就是应该符合绿色、环保、舒适、和谐、健康以及美化的可持续性,不仅应该满足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还应满足消费群体的健康安全的物质生活的需求。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低能量、低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这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低碳生活也就意味着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于室内低碳设计的也做了些研究,而本文则重点以在室内设计以及装修过程中的如何把低碳的理念贯穿其中为介入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研究。关于室内低碳设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的学者,如曹宇的《室内设计低碳之路》,从现行一些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入手,来阐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阐述设计师以及设计工程的“低碳”设计理念,倡导人们生活中二氧化碳的低排放;王德禄从技术与产品的角度研究了在低碳经济下对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思考。

“低碳经济”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看似和我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没有太大联系,其实不然,低碳经济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谓“低碳装修”室内设计,主要的体现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如现今的室内设计装修的通风问题,可以采用自然通风代替各种各样的空调的问题;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以及采用太阳能风能的路灯、红绿灯,代替以往的高压供电的问题等等。

在能源逐渐枯竭的今天,考虑怎样节能,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以及有限的能源的情况下创造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是无论环境学家,还是设计师们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低碳设计”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符合时代的需求,也在实际的操作中解决了能源逐渐减少的重大问题。低碳装修、低碳生活意味着节约能源,意味着生活水平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更舒适。

在现今可再生资源减少,人们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环境下,设计师们正在创造不管是从外观还是内部装修,都能让大家舒适并节能的低碳的室内设计。然而,低碳装修,低碳生活却被广大人民普遍的认为是时尚潮流的象征,并没有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被大家广泛的认可。

另外,低碳室内设计的取材是受限制的,不像传统的室内设计,可以为了单纯从审美角度或者从住宅的功能角度去取材;人们传统的观念也影响低碳室内装修的发展。低碳产品刚开始不可能被所有的人接受,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刚开始生产出来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相信用摸不到的太阳能就能将水烧到70-80度,只有大家用了之后,才会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宣传者;再次,低碳产品真的是低成本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低碳产品的设计也以偏离刚开始的初衷,朝着时尚的方向发展,忽视了原来最基本的节能的作用,从而使低碳产品低碳设计变成了时尚的代名词,成为了普通消费群体的奢侈品。

低碳装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材料,并且材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装饰效果。室内设计在讲究美观的同时应该考虑装饰材料的性能,即尽可能较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采用轻便、防火、保温、隔热、绿色、环保、安全、无毒、无害的材料,是低碳室内设计的重要体现。

家居饰品的流行趋势在保持其基本恒久原则:个性、提升自我的同时,更要不断变换着方向,各种风格、材质、色彩轮番登场,从不同的角度,打造美化现代时尚家居。对家居饰品的流行趋势的充分理解,以及对其阶段性流行元素的充分把握是始终站在流行舞台中央的保证。因而,不断关注家居饰品的流行趋势,无论是对热爱生活的人们,还是对家居饰品行业的负责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废物利用身边的各种生活废品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是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最为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被日渐接受的“低碳”生活方式也在影响到我们城市居民的爱好和习惯。利用生活、工作、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弃产物制作成漂亮、实用、低碳的DIY手工用品是当前论坛和微博中最为流行的话题之一。

低碳装修、低碳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低碳设计绝对不仅仅是时尚的标志。低碳生活需要在大家的普遍认可下才可能更好的传播。因此,创造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本人对绿色生态设计――低碳装修低碳生活的研究仅限于皮毛,该方面的研究还需更加权威的人士去更加透彻的研究。只有研究的越透彻,“低碳”的设计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曹宇.室内设计的低碳之路[J].科学之友(中旬),2010(12).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机遇 ;影响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国家和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投入了极大的力度。其中政府的扶持力度最具引导性,如直接财政补贴、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节能法规与标准的制定等等。作为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把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产业理念,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西方发达国家转换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步骤。他们注意到创意产业对优化现有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因而把文化产业与更广泛的制造业部门联系起来,致力于发挥创新、信息、知识与文化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当前,美国、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乃至马来西亚等国,都把创意产业作为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战略步骤,形成了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

在全球创意产业勃兴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产业结构总体调整转换的新阶段。面对这一现实,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所有这些,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文化与产业的联姻是历史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新现象、新机遇,是信息时代社会资本积累的新源泉,抓住这个机遇就把握了信息时代。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政策支持及税收优势

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文化部随后出台《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北京市《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2009年又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同年7月,央行营业管理部和北京银监局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政策都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且已经开始制定切实的指导方针为文化企业的融资打通脉络。此外,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消息:“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日前《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称,可以考虑在未来五年内开征碳税,并具体提出了我国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这一消息的将使低碳经济深入到我国的各个行业之中。在今后无论出于经济原因或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作为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文化创意产业都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倾斜和税收优势都将显现无疑,他们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认为,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但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多角度科学分类,促进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方法较为单一,基本是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根据文化创意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例如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1、文化艺术;2、新闻出版;3、广播、电视、电影;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5、广告会展;6、艺术品交易;7、设计服务;8、旅游、休闲娱乐;9、其他辅助服务。这种单一的分类方式无法使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与我国目前的低碳经济政策进行良好对应,由此带来的行业内低碳标准不统一,碳排放区别不明显,很难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分类时针对不同视角进行多角度分类。低碳经济要求以科学、准确的碳排放为标准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碳”化分类以更好对应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促进产业自身结构的调整升级。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在控制自身的碳足迹的同时发挥更大的降碳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低碳产业,但不是无碳产业,只是相对于其它产业而言总体排碳量较低,作为经济范畴而言文化创意产业依然离不开资源使用与能源消耗,其在经济生产过程中也必然直接或间接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等污染。研究如何使文化创意产业自身排碳量得到减少和降低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9)

一、面对低碳经济的选择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为标志,开始了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

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带来全球的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的重大调整,我国与时俱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为导向,以巩固能源安全、保护环境的完整性、创造就业机会、发展创新技术、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为重点,积极推进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各种重大变革。

(一)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我国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低碳模式制度化――低碳参与公众化――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

(二)构建“低碳产业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

低碳产业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选择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三)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要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气候变化、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

(四)要积极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

未来,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国家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确定重点研究技术领域,集优势全力争取率先突破低碳技术,就是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五)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

中国已出台《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法》,要制定《低碳经济法》,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已修订)配套规范性文件,要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中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低碳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会引发会计的变革。“会计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M・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低碳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包括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我国对会计本质认识主要有四种:

第一,会计信息系统论:即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第二,会计管理活动论:即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第三,控制活动论:即会计是人类为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所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因而现代会计的本质是一个全面控制系统,通过对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对既定目标的控制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第四,信息整合系统论和价值增值管理论:即在上述三种会计本质认识的基础上,考虑知识经济条件下最有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计量以及对虚拟经济、衍生金融工具、网络企业、电子货币等新鲜事物的涵盖形成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信息整合系统论和价值增值管理论。

三、低碳经济对会计本质认识的提升

低碳经济是世界和中国必然的选择。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带来会计工作的变革,并且提升对会计本质的认识。通过本文关于低碳经济的选择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两个部分的论述,可知关于会计本质的四种认识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每一次转变而转变的。对于低碳经济而言,笔者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会计行为所决定的信息、管理、控制、整合、价值增值等活动,必须围绕“和谐发展”来立论。具体到低碳经济,应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上国家行为都会对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提升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并清醒地以会计本质的“和谐发展论”来具体指导国家、企业、地区、行业的会计行为,为促进低碳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的思考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山西省委、省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尤其是2009年大力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给国有煤炭企业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使我们对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的思考进一步深入。结合汾西矿业的实际,集团公司提出“全力推进企业和谐经济建设,我们讲企业和谐经济建设不是为了赶时髦,追时尚,而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选择。企业经济的发展要使各个利益相关者、各个社会人感到舒适与和谐,要使企业的实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体系流畅运行,激发动力,循环使用,现阶段我们要重点做好产销结构合理,投入产出优化,利润分配兼顾,资金收支平衡四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经济指数的良性互动和经营程序的有序运作,以加快和谐经济建设进程。”笔者认为,这是基于对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所提出的新型经营理念。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以后,集团公司由原来四家国有企业多元持股的公司一变而为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如何在企业规模做大的基础上,协调企业与股东、政府、社区、供应商、客户、员工六大关系,促进企业产销结构合理,投入产出优化,利益分配兼顾,资金收支平衡,建立“企业和谐经济”的建设模式,对建立企业新的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以往基础上按照会计本质“和谐发展论”的内在要求,进一步理清会计思想,确定会计工作目标,理顺会计管理体制,研究会计技术方法,出台企业内部新的会计规则,把一切会计行为建立在低碳经济、和谐发展的思路上来,从而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83-01

一、设计的重要存在

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即:(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在如此一个充斥着小资情调的社会里,人类对设计的要求除了要体现功能性外更重要的是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功能性都达到相差不多的基础上,追求着产品外表的美感,所以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将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思考。

二、低碳设计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至今,自然在不断被人类改造,地球负荷的人工因素越来越多,那么设计作为人工改造的首屈方式,要如何在合乎人的需求的同时,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进行设计生产呢?

低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一些现象后所产生的新词。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倡导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自身乃至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

那么低碳与设计又有何种的关系?是敌是友,是“分道而立”还是“志同道合”呢?这些都是人类需共同思考的问题,选择“低碳生活”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对于设计师来说,却不仅是一种设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如何让“低碳”深入设计?如何将优质设计与低碳设计完美结合已成当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热点话题。

三、优质设计与低碳设计的完美统一

设计的产生及发展一切都是以人类为中心,将设计与低碳完美相融合才能更持续的造福于人类,但有设计就必定有消耗,有消耗就必定有污染,如何将两者的矛盾降到最低,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是各领域设计师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树立正确的“可持续”设计消费价值观,多些重复使用,少些不必要的浪费;发现再造之美,转变设计思路,将废旧之物呈现焕然一新的状态,例如具有强烈设计感的DIY环保袋,当今社会要摒弃奢华的设计理念,返璞归真将废置的元素通过设计的创新、改造引领新一代的时尚潮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论是需要设计师用新的角度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并有极具的创新意识去进行再造的过程,真正将“可持续观念”融入设计。2、推崇实在避免冗长、繁琐的设计,不靠噱头、形式的变化来表现设计,这是对设计师的艺术表现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一种考验,少些繁琐、多些简约,减少设计中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减少生产中能源的消耗,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设计名言也符合了当下的“低碳理念”简约是设计师设计把控能力的一种体现,简约而经典的设计是不变的时尚。3、少些工业、多些原始,发现材料的原始之美、发现色彩的原始之美,低碳设计并非一定要靠高科技来支撑,材料和色彩的原始状态也可构建不俗之美,以淳朴的状态创造新的设计。“低碳设计”不仅仅是创意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设计的基础上推广低碳的设计原理、理念、方法、手段。在产品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设计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设计发出声音及口号,将低碳设计推入市场,去引导整个社会注入“低碳环保、新时尚”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4、将“物理”设计与“化学”设计有机的结合,在科技相当发达的现代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炭或是电能等都是促使科技产物高速运转的最有力保证,然而可否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能源的消耗将“化学”与“物理”相结合去创造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对各领域设计师从理论到实践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优质的设计作品在现今社会已层出不穷,但低碳设计却仍如新芽需要全社会呵护、培育,当优质设计与低碳设计完美结合时,整个设计领域乃至世界才能真正发出经久不衰的溢彩光芒。

低碳化设计论文篇(11)

一、国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旅游等时代主题,国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逐渐兴起。

1.碳排量计算。国外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量的计算,涉及包括国际/国内旅行航空、游艇、旅游食品生产与销售、住宿业、休闲活动以及旅游者个人碳足迹等旅游相关领域。AndreasSchafera&DavidG.Victor(1999)设计了用于计算国内和国际旅行交通碳排量模型,并计算出各类旅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认为在工业化地区,飞机和高铁已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自驾车旅行将在2050年呈下降趋势,若没有任何政策干扰,到2020年,旅行交通的碳排放量将止涨回稳;但在发展中国家,自驾车旅行仍不断上升,届时将成为所有旅行交通工具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2]当然,就目前而言,占碳排量最大的仍属航空业。IngaJ.Smith&CraigJ.Rod-ger(2009)精确地计算出2005年以新西兰为旅行目的地及以新西兰为旅游客源地的国际航空碳排量,并指出,目前新西兰国内任何一个碳中和策略都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国际组织依旧面临着碳汇的巨大挑战。[3]除飞机外,游艇也成为新西兰的重要旅行交通工具,OliverJ.A.Howit,tVin-centG.N.Revo,lIngaJ.Smith&CraigJ.Rodger(2010)运用基于行为的自下而上测量模型来计算游艇往返新西兰的碳排放总量,研究还发现当对碳定价影响进行分析时,国际游艇旅行需求量相对于国际航空旅行需求量会有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4]某些食品比其他产品会制造出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在旅游相关领域控制其使用量将对气候变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StefanGssling,BrianGarrod,CarloAal,lJohnHille&PaulPeeters认为对旅游业中的食品进行管理可以减少旅游业的碳足迹。[5]

如果说以上学者是对旅游业单个领域碳排放量的研究,那么以下学者则综合考虑了旅游者完成一次旅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SusanneBecken&MurrayPatterson(2006)综合考虑了交通、住宿以及旅游者的休闲活动这三大领域,分别应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来测算新西兰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的碳排放总量,并比较了两个模型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6]而Nae-WenKuo&Pei-HunChen(2009)则运用生命循环理论,计算出每位旅游者每次赴台湾澎湖列岛旅游所排放的各类杂物,研究发现,飞机是所有旅游交通中能源耗费和碳排量最大的,因此政府应想办法提高游客在澎湖列岛的逗留时间、减少其往来澎湖列岛的次数以降低每人次旅游碳排量。[7]

2.其他相关研究。国外其他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还包括碳补偿策略的探讨、国际性政策对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等内容。

SusanneBecken(2004)通过问卷调查分别采访了旅游者和旅游业专家对旅游业碳排量的看法以及相应的碳补偿措施,调查显示,大约近一半的旅游者认为气候变化与旅游有关,而愿意植树的居然有48%,当然他们认为植树的利处有很多,并不仅仅是碳吸收这一项功能。而旅游业专家们认为气候的改变会对旅游业造成潜在的威胁,但不同意旅游业的石化能源消费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8]征收碳税常常被认为是降低碳排量的有效方法,但RichardS.J.Tol(2007)的研究却得出碳税对于旅行行为的影响很小,他认为一旦征收碳税,远程旅游目的地和跨大洲旅游目的的游客量会大幅度减少,但其他中程旅游目的地人数则会增加。“欧美航空开放协议”(EU-USOpenSkiesAgreement)已于2008年3月正式实施。KarenMayor,RichardS.J.Tol(2008)调查从美国到欧洲的旅游人数变化以及相应的二氧化碳排量变化,发现从美国到欧洲的航空乘客人数会随着机票价格的大幅下降而出现大于1%~14%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会引起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因为到除欧洲外的其他目的地的人数会相应大幅下降。[9]StefanGssling,JohnBroderick,PaulUp-ham,Jean-PaulCeron,GhislainDubois(2007)探讨了相关组织提出的用于补偿温室气体排放的碳补偿/碳抵消策略,认为这些策略在计算碳排放量、补偿措施、价格水平、公司结构以及评估过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并进而研究了这些碳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二、国内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聚焦于概念解析、实现路径、低碳城市/低碳景区建设等定性研究层面。受国外研究影响,近年来,有关碳排量的定量研究也与日俱增。

1.低碳旅游概念解析。低碳旅游缘起于后工业时代,尚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刘啸(2009)认为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11]该概念认为旅游六要素应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节能减排,以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可见,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在旅游目的地、旅游规模、旅游内涵上是完全不一样的,[12]发展低碳旅游可以明确努力方向、弥补生态旅游在旅游对象、旅游者、旅游过程上模糊不清的不足。[13]在谈到具体的节能减排上,蔡萌、汪宇明(2010)给出了更为清晰的定义: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14]因此,低碳旅游是在保证旅游者旅游质量不降低甚至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脱钩这一目标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15]为什么低碳旅游能使旅游质量不降反增?周永博、沙润(2010)认为低碳旅游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寻求旅游活动方式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的结果,将催生出以低碳体验为基本吸引物的全新旅游方式。[16]

综上所述,笔者将低碳旅游定义为涉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等多个主体,通过宣传教育、技术改进、机制设立等方式,实现旅游行为改变、旅游吸引物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最终达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脱钩以及低能耗、低污染条件下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2.低碳旅游的实现路径。在考虑低碳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即如何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石培华、吴普(2010)[1]给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第一,狠抓重点环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第二,规划先行,从源头趋利避害。而在具体的措施方面,王辉、宋丽、郭玲玲(2010)提出旅游活动的细节约束、开展碳补偿活动以及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实现低碳化的有效措施。[17]蔡萌、汪宇明(2010)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营造低碳吸引物(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两项措施,认为这几项是旅游业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14]当然,为了合理控制、分担或转移低碳旅游体验的内部成本,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制度安排、低碳旅游观念培养三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16]此外,廖忠明、王国权、卢志红、刘良源(2010)提出了“最佳低碳旅游运营模式”,即: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旅游业;做好内合外联,产业共兴,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政府制定实施低碳化激励政策。[12]

3.低碳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的建设。除了以上从宏观方面提出的低碳旅游实现路径外,相关学者还就某个具体城市及景区给出了完整的低碳旅游建设方案。

在低碳景区建设方面,刘啸(2010)在其《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一文中勾勒出低碳旅游区建设的理想方案,该方案在选址、用地规模、规划布局、建筑规模、材料选择方面均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并提出在交通和行走、建筑、饮水、食用物品、取暖和煮食、娱乐旅游、垃圾处理等七个方面的低碳化方案。[13]王辉、宋丽、郭玲玲(2010)则以大连为例,在对岛屿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连海岛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采取碳补偿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17]

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黄文胜(2009)依据台湾坪林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实践低碳旅游行为,为创建低碳城市打好基础。[18]俞棋文(2010)则研究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旅游开发模式。[19]而蔡萌、汪宇明(2010)指出低碳旅游城市应基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原理,在充分揭示和认知城市“碳源、碳汇、碳流”机理和现状的前提条件下,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三低三高”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进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14]

4.碳排放量研究。受国外研究影响,近几年,国内也逐渐兴起碳排量的研究。

侯文亮(2010)列举了包括UNWTO测算法、CDM基准线法、Kaya公式等国外有关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并比较了各测量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15]罗芬、钟永德、王怀採(2010)认为旅游是旅游经营部门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再回到旅游客源地的过程中为旅游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性产品,所以同样也适用于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对国内旅游碳足迹进行研究。[20]

三、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比较

2009年12月国家正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在此契机下,国内低碳旅游理论研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国内相关研究兴起时间比国外晚了约十年,这与本国旅游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观念体制等方面的特殊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断然比较国内与国外理论研究孰好孰坏也许有失公允。笔者在此仅总结国内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异同点,以求同存异,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1.国外偏重定量研究,国内聚焦定性分析。这种状况是旅游类研究的普遍特点。国外大部分有关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基本都采用建立模型—提出假设—数据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范式,即使单纯研究某一节能减排策略,也大都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相比之下,国内研究仍集中在概念解析、对策措施、开发模式等定性研究层面,这正反映了我国低碳旅游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一特点。

2.国外偏好碳排量计算,国内注重模型比对。通过碳排量的准确计算,可以更有效地推动相关行业和个人实行节能减排活动。[2-7]研究发现,国外学者注重碳排量模型构建及计算,而国内学者还停留在对国外模型的比较分析,缺少对国内旅游相关行业及旅游者个人碳足迹测量。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或旅游业发达国家已建立旅游卫星账户,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丰富而详实的研究数据,而国内尚未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因此要在现有统计数据中剥离出旅游业的能源消耗量十分困难。当然,国内学者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直接向各旅游相关单位索要统计数据,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旅游研究难度。

3.国外以新西兰、澳大利亚为研究实例,国内以台湾地区为研究实例。在案例研究上,多数国外学者以新西兰、澳大利亚为例,国内则以台湾地区为例。尽管研究案例有偏差,却反应了一个共性,即研究对象大都为海岛型地区。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海岛型地区因其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往往成为旅游较发达地区,因此,研究该类地区的低碳旅游更具典型性;第二,往来此类地区的交通相对简单(一般为飞机或游艇),休闲类旅游活动较多,更易于测算碳排量。

四、国内低碳旅游研究展望

通过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对比,笔者认为国内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旅游业碳排量研究。这是低碳旅游的基础性工作。缺乏对旅游部门碳排量的清晰计量,如同无的放矢,后续工作就会有偏差,甚至是徒劳。旅游碳排量的计算内容可以包括旅游业总碳排量、旅游业各部门碳排量、旅游者个人碳足迹、旅游业各部门碳成本比较等。基于我国旅游统计的现实国情,旅游碳排量计算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但这具有现实意义,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