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职高专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1 17:17:52

高职高专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入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职高专英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未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概况

1.1教材、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仍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大量的时间用以解释单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翻译长句、难句,只在处理课后练习中穿插提问,很少进行交际活动,而且教师的授课仍以母语为主。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手段,辅以录音机;有部分课堂利用了多媒体教室和教学课件,但这部分英语课所占比例很小。

1.2教学评价与效果测试

几乎所有的院校每学期期末都是依靠一次这种的书面考试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做出分数评判。这种教学评价和测试方法有悖于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的认定,显然对教学起着误导作用。

1.3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英语教学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校期间共开设三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周学时均为4小节,没有专业英语课;第二类是三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周学时均为4小节,另加一学期的专业英语课,周学时为2,3,4小节不等;第三类是部分对英语运用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如国际商务、旅游管理等。

2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改革的原因

2.1方向性不明确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一直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办本科的压缩型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的现象。

2.2时代的需要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批优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英语作为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构建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3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现状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学校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相差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认为学习英语枯燥无味,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种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想法,同时,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计划中也将其教学时数一再压缩,但内容上却要求完整、连贯。这样,除极少部分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外,大都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3.1建立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系统观念英语教学虽然本体上是英语教师与学生合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非在理想状态下发生,而是受多层次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家有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相关政策影响下,并直接受高校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建立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系统的大观念,并从系统论观点充分发挥系统内各要素协调作用,才能实现系统最优化,取得最佳效果,真正做好英语教育工作,培养出实用型英语过硬的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系统,其总目标是使学生英语能力最大化,而该系统的一级要素至少包括:学生学习态度、课内英语教学、课外语言实践,而每一个一级要素又要由多个二级要素支持,二级要素又由更细分要素构成,这样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处和英语系统一一认识,确立英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念,把英语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努力使系统内各要素协调作用,实现系统目标最大化。

3.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直接影响着现代英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给现代英语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它的直观、交互、虚拟等特点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更宽阔的平台,使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英语环境部分地成为现实。

3.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国家教委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本着这一原则,英语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必修课,必须服从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服务于毕业生。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4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通过机械和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

3.5推行兴趣选课体制,横向实现资源共享

以“大选修、小必修”的兴趣选课制代替现有课程设置。根据英语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类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各自需求调配兴趣选课,从而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学内容由传统的“语言单一体系”变为“语言、综合文化知识双体系”,更有“味道”、更富“营养”,也更易于“消化”。加强教学内容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力争实现教学与生活的“零距离”,从而减少由于两方面存在的差距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紧扣培养目标,注重英语思想的熏陶和英语素养的提高,加强英语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领会英语教育的精髓,使英语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武器,随时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

高职高专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45-02

MOOC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SA Zhimin

Abstract As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igher voca-

tional school, improving its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often discussed

but not completely solved the problem. MOOC from some foreign university put forward, to the well-known university in China to join,

until now many scholars, research experts, to solve the problem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Key words MOOC;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1 引言

随着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信息的获取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谁拥有更多的信息,谁就拥有未来;谁先拥有信息,谁就拥有控制未来的主动权。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爆炸给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许多问题,其中教育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工作能力都需要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更新,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地要求提升。这些都必须在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完成,要求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效率、教育的能力、教育的模式等多个方面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2 高职高专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纲领性文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入学率要接近15%;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过

渡;积极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根据1998年的统计结果,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成人继续教育学校,再加上电大注册生、通过个人自考所获得文凭的学生以及军事院校学生(党校除外)的毛入学率也只有9.1%,与世界公认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最低数量指标15%还相差甚远。为此,我国所有的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财政支出等已经达到极限的情况下,也只是让毛入学率达到10.5%。

再者,从苏联式精英教育模式向美国式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过程中,还包含从以前的只培养满足国家需求的少数英才,转向培养既满足国家需求,又满足社会需求和公民个人需求的大众人才。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对知识型人才进行培养,而是更加重视对应用型、职业型之类专门人才进行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的学制一般是2~3年,设置较短的学制有利于快速培养人才,降低学生学习的平均成本,以比较少的经济、时间的投入获得比较快速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得到加快。新型的、多样的高职高专教育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满足公民个人的需求,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之类的专门人才,成为对培养少数英才的高等教育的补充,使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满足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不同需求。

3 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现状

从1999年起,受到全国高教扩招的影响,高职高专学校也毫不例外,教育的发展出现极为明显的失衡现象。一方面,学校每年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许多在校教师承担的工作量严重超标,多则20多个学时,少则也有10学时左右,许多一线教师整天忙于从事教学工作,无暇顾及科研和从理论上进行总结[2],更不用说脱产进修学习。笔者所在学校2003年由两所中等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大专后,曾制订计划,教师通过逐年轮训学习的方式去进修提升业务水平,但只有第一年派出二十几位教师去华东师大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以后计划就搁浅了。

高职高专教育历来是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宗旨,从而建立的教学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质量标准”。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多次提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要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但眼下全国的高职高专学校中大多数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课堂上大多数教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描绘式讲,学生坐在下面想象式听。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科的知识内容已经与实际严重脱节,无法与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同步。

4 MOOC的优势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亦有人将MOOC读作“慕课”,定义为:“MOOC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MOOC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资源所推崇的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3]。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就开始在中小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实行优秀课堂录像共享,尤其突出的是大量的实验课演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由于师资、资金、环境等条件制约带来的教育不平衡和不公平,但相对于当前网络这个平台,只能说是MOOC的雏形。

“MOOC元年”,也就是2012年以后,MOOC在全世界迅速得到发展,各个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诞生。最早的是美国的Udacity、Coursera、edX等数个MOOC平台,接着,欧洲、亚洲和澳洲的一些国家先后创建各自的MOOC平台。在我国,首先由清华大学发起并MOOC平台――“学堂在线”,该平台同时面向全世界提供在线课程[4]。

随着世界各地MOOC平台的建设,网络中提供的上线课程和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用户的数量也日益增长。我国的MOOC发展在政策、资金、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教育部的支持,“十二五”期间,“985”高校在教育部支持下率先完成200门左右大学MOOCs课程的建设和推广使用。MOOCs课程的建设和使用,对社会和普通高校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共享资源。

5 MOOC在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学生独立学习的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学习内容安排发生很大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动的学为导向,教师提供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先由任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符号的学习资源,而学生则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在正式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课堂上则主要由教师和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来一起完成学习任务[5]。

MOOC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其平台上承载着数量极为巨大的知识资源,其中大量的免费课程资源为众多学习者在课前自主学习中提高理解能力提供了更为透彻、全面的可能。

教师进修的资源 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而高校的办学水平更是不能x开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在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因而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用创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高职高专由于课程教学负担重、学校财务支出紧张,无法坚持让更多的教师到更高的学府去进修学习。陈旧的知识体系和过时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及时充电已刻不容缓。

MOOC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体,将传播知识和学术社交兼容的高校知识进一步整合和共享。通过将高校的知识体系内容以慕课的形式进行建构和展示,促进了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使知识的协调创新,推动了各个专业之间的知识互动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了高等教育学校对外的科技、文化辐射能力。

MOOC平台的建设将不同地域的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通过各种终端互联设备连接起来,加入学习协作群组,建立社交网络。使用一定的开放性工具,对超媒体、电子书、微视频等知识资源实现浏览、学习、交互和评价等各种活动,实现参与者之间的多种活动角色和信息的沟通交互,实现对各种各类知识资源的传播、重构和共享。笔者所在学校目前除了鼓励教师轮流脱产到对应专业较强的高校去学习外,还要求在校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网络自定时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体对学科知识进行探讨、研究和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的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经常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需要大量相应的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材料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又受限于教师本人的设计、制作和获取资源的能力,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

在MOOC平台上,随着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的知名大学的加盟,众多知名教授、学者、各专业教师的介入,提供到平台上的视频、动画、微课等都成为其他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可用的素材。

6 结语

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担负着大众教育的重任,要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因此,要抓住当前因特网中基于MOOC的强大的数据库,充分利用好校外强大的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靳占忠,马原良,李双群.高职高专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1(7):7-8.

[2]张秀芳.高职高专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2):87-88.

高职高专教育篇(3)

目前,我国本科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兼具系统性与完整性,而作为本科“压缩版”的高职高专课程因为教学周期较短而不得不减少一些课程的引入。桥梁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所学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彼此隔离,阻碍了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缺乏从综合角度把握问题的能力,与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另外,由于教学周期较短,理论知识与实训环节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综合知识不足和技能不强,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困难重重。

2.教学与考试内容差异较大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编写时经常会回避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以降低教学难度,致使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执业药师考试内容在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的教材中,有些进行了详细介绍,有些只介绍一点皮毛,还有些根本就未作介绍,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许多内容都需要重新学习,一些重难点会由于缺乏教师的系统引导而一知半解,难以应对执业药师考试,考试合格率偏低。

3.临床药学知识引入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教育普遍以药为主,以人为辅,以化学课程为主线,医学相关课程开设较少,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有关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相对薄弱,药学毕业生只懂药不懂医,无法适应临床药学及国家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对临床知识的要求,不具备执业药师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无法参与药学服务和临床用药,增加了学生在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领域服务的难度。

4.忽视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往往没有兼顾执业药师考试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考试中应对自如,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考试的要求进行取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现代药学和相关专业的新理论,了解国内外医药的最新动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师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现象广泛存在,而对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未提到应有的高度,难以做到以较高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服务。

二、针对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接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以上不合理现象导致现在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脱节。一是国家需要大量执业药师来保证药品质量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二是工作在药品行业一线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毕业生却由于知识水平限制,难以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衔接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执业药师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和药学专业的特点,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强化综合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应在课程体系中突出药事管理与法规及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如可以把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相关学科操作技能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加大训练力度,培养基层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2.调整教学内容,学以致用

高职高专药学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将来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又要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需结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相应调整教学内容。既要加强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又要加强执业规范相关课程的教学,如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还要加强社会与行为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如医药心理学、沟通与交流学等。把药学服务理念、合理用药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根据岗位需要调整实训项目

药品类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对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执业药师岗位有较大帮助。目前,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实验项目比较单一,内容陈旧,应对其加以调整,突出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与理论同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另外,实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医院、药店、药厂等,尽早认识执业药师的执业领域,为职业能力培养做好铺垫,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高职高专药学院校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鼓励教师去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修,帮助教师熟悉执业药师的岗位要求,强化教师对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技术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学与药学学科发展和执业药师考试发展同步。学校还可定期聘请医药企事业单位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来校讲课,以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以执业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

高职高专教育篇(4)

高职高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美术类的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因为一个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人文素质。而美术教学无论是对幼教专业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培养,还是对他们的人文素质进行熏陶,都是大有裨益的。一直以来,我国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还不够重视,学生也大多抱着较强的功利性,缺乏对美术课的兴趣,导致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水平长期滞后,最终也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进行探索和改进,力图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接受快,效果好。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院校。伴随着幼教工作者学历层次的提高,我们更应该在提升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开齐各门课程,努力改进教学模式,让幼教专业的学生受到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之熏陶,为他们将来走向幼教工作岗位做准备。而作为承担美育功能的美术课程,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其教育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是为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练就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从而为将来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但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美术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形成对生活中美的探索,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一个不善于发现美、缺乏审美情趣的人,是无法启迪小孩子的心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这就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之意义所在了。

二、怎样改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质量

1.对教学目标合理定位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定位:我们不是为了培养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培养一个具有丰富知识面,能胜任幼教岗位的“博家”。明确了这个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在美术课程结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有的放矢,使之符合幼教专业的需求。

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既然前面提到,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那么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当然也就必须与幼教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得益彰。对此,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置上,应当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1)注重学生基本绘画技能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绘画基本功这个角度,尤其是要注重即兴绘画能力和简笔画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不可难度过大,但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验收,从严把关,直到学生把教学内容都掌握了为止。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美术基础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并通过恰当的教学,逐渐让学生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切不可“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却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现象。(2)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幼教工作者是要启迪孩童的心灵,触发孩童的智慧的。一个自身都不具备良好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人,很难想象他(她)会正确地启发幼儿。所以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乃至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建筑、自然界美景、舞蹈造型中选取适当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方面的启发。(3)美术知识灌输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并举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知识储备量要足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所以在美术课的教学中,也应做到美术知识灌输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并举。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对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穿插在美术课的教学之中。可以事先预设场景,让学生轮流担任“幼儿教师”,其他的学生扮演“小孩子”,使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美术教学能力的演练。

三、结束语

美术教学,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它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一个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所以我们应当提高对其的重视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置上多多推敲,提高其教学水平,进一步办好学前教育专业。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教育篇(5)

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兴趣能使人们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学习、工作的最大成就。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要激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职高专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素养。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弹、唱,画、跳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能够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质。再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教工作者的艺术素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职业素养,只有掌握较宽泛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技巧,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将自己的艺术素养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既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扎实幼儿艺术教育技能的优秀幼儿教师打下基础。

三、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

1.要丰富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不同于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课,要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为原则,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幼儿舞创编等内容的教学。除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音乐素养基础、绘画、手工制作这些基础内容外,可适当增设一些能训练学生弹(弹琴)、唱(唱歌)、舞(跳舞)、说(儿歌、故事创编)、画(画画)、做(手工、玩教具制作)等技能的课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能力。可以聘请知名的画家、书法家到学校兼课,也可以聘请艺术团体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到校指导艺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还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能较为熟练地进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又能深入幼儿园,了解当前幼教艺术教育动态和前沿理论,具有较强的幼儿园实践教学素养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懂得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说、演、弹、唱、画、编等技能于教学之中进行艺术教育教学。

3.要改进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运用教学方法。”承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幼儿园,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接触原型,去感知,去领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

4.加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训练

艺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必须多参与,多实践才会习得较强的艺术能力,因而应多给学生一些在实训室练习的机会。学生也应利用课堂内、早晚自习、课外活动等一切机会多到琴房、练功房、画室、手工室、陶艺室等实训室练习,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课外活动。社团要多举行一些演出或术比赛活动,如声乐比赛、器乐比赛、幼儿舞比赛、儿童画创作比赛等,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自己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创作及与同学间多交流的机会,以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参与式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参与教育实践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音乐、美术、舞蹈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游戏中是如何运用的,幼儿园是如何组织艺术课教学的,并主动参与,使学生组织、实践艺术能力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养,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离校前基本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高职高专教育篇(6)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它与其他乐器相比而言,其特有的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和声多变的织体和细腻的表现力等等,都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同时具备的。并且只需双手就能完美演奏,因此,对于演奏者而言,扎实的基本功,规范的演奏习惯,以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就尤为重要。这些对于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亦非易事,同时,也给钢琴教学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状况,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钢琴基础抓起,灵活掌握进度,有的放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钢琴教学实践,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突出基本功训练

钢琴演奏是一门讲究科学、讲究系统性的技术。弹钢琴对于手指、手臂,包括整个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放松要求都很高。比如,手指关节要站稳,触键要快,力量要弹奏到底等。规范的演奏基本功对于钢琴学习来讲,是基础也是根本,突出基本功训练是高职高专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第一要点。首先,要坚持每天练习音阶和琶音。流畅、均匀音阶和琶音是钢琴技巧的基础,大量而有效音阶和琶音训练会使手指灵活自如,从而增强钢琴演奏的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很多,比如:分手练、合手练、平行、反行等。练习琶音还要原位、转位一起练。弹音阶与琶音时,大拇指横向动作的灵活性很重要,穿指、跨指肘、臂要平稳。充分掌握这些细小的弹奏技术仅仅是起点,却是基础训练的关键。其次,要加强练习曲与技巧性乐曲的练习。在钢琴教学中,练习曲是训练各种技巧的载体,把一些有难度的练习曲或片段,从慢到快地精练,是提高技巧的有效方法。慢练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和习惯乐谱中的指法和音的位置,逐步提高练习速度是一步步提高技巧的关键。第三,要重视八度技术的练习。由于高职学生钢琴基础不像音乐院校学生那么系统,手和身体都很僵硬,不灵活。在基本功训练中,八度的练习是有效改善僵硬,提高灵活度的又一有效方法。开始练习时,可能会使肌肉紧张或疲劳,注意量不要大,初期过量练习八度严重的会对手指造成严重伤害。还有其他钢琴基础性的训练,也要加强。比如,双手的跑动训练、分句动作等,都是要“补课”的内容。通过这些重要方面,重点练习,会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较快地提高钢琴水平。

二、规范读谱习惯

正确规范的读谱习惯是钢琴学习的第一习惯,难度不大,习惯很重要。每一次都能将乐谱上标记的分句、连线、跳音,以及强弱、快慢等准确地演奏出来,是钢琴学习、表现音乐的基本保证。良好的读谱习惯,是钢琴视奏能力的基础,也是准确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基础。首先,要结合音乐理论知识读谱。读谱第一关是识谱,识谱快慢、准确性是关键。如用音程关系熟悉键盘上的音符位置,用从五线谱的位置快速推算乐音。弹奏和弦时,利用指法手型位置识别和弦等等。这些有效的辅助方法也是提高识谱能力的重要方面。其次,要熟悉各种符号与记号。钢琴的乐谱是“死”的,只有演奏者将它弹“活”,才能成为音乐。弹奏的千变万化,主要是根据就是乐谱以及各种演奏标记。比如跳音,分为手指、手腕、前臂等弹法,在不同的作品以及不同作品的不同段落要求都不一样。快速跳音用指尖弹奏,例如《莫扎特奏鸣曲作品547号》,和弦跳音用手腕弹奏,跳音的弹奏要注意触键的变化和时值的概念。第三,要从读谱中了解作品的艺术处理。不断提高学生理解作品、处理作品的能力是钢琴学习的又一重要任务。通过分析音乐的发展手法、曲式结构特点、和声进行特点以及调式调性的变化等等,确定作品风格、主题、情绪等,较深刻的表现作品艺术内涵是钢琴演奏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音乐表现力

音乐的内在魅力就在于其丰富而细腻的表现力,这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可以借助歌词形象理解来处理作品,但在器乐作品中,没有歌词,没有音乐内涵的外在踪迹,学生表现起来则感到很吃力,特别是钢琴作品,其音乐的表现方式和途径随着钢琴音乐的织体的丰富性而变得变幻莫测。钢琴构造决定了它不能像弦乐器那样,较容易的演奏连贯的歌唱性旋律。但钢琴有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力度变化等,都给处理钢琴作品带来了挑战。当然,只要掌握演奏要领,演奏者也完全可以像优秀的歌唱家一样纵情地“歌唱”。从器乐曲的学习途径来讲,一首练习曲或作品,从开始就要尽量先分手练习,先把作曲家在谱面上的演奏要求,力求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再单手基本熟练且能准确演奏后,再双手合练,后一步才是完整性训练。当然,高职高专音乐学生学习钢琴也是有明显优势的,比如综合知识以及音乐知识有一定积累,对作品的理解快,对音乐视听有一定感官认识,对于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有听觉上的基础等,钢琴教学中要发挥好学生在理解音乐上的优势和优点。总的来说,钢琴是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学生钢琴基础和条件参差不齐,钢琴教师既要从基础抓起,不断规范和加强钢琴基本功训练,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钢琴教学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压力,是伴随教与学整个过程的困惑与困难。因此,对学生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演奏习惯的培养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提升是有抓手的突破。

作者:刘厚军 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高职高专教育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动漫专业;教育改革

动漫产业是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创意文化朝阳产业,民族性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动漫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教育方法的改革也是动漫教育一直以来的总之,对高于方法、模式的改革进行大胆的尝试,是目前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动漫专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动漫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相信一定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借鉴。

一、动漫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动画人才奇缺

这为教育行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很多院校开始设计与动画相关的专业,一时间形成了动漫教育异常红火的局面,几年时间过去,这些院校确实为动画领域培养了一批人才,我国动漫产业也因此得到了一些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

(二)对动漫专业的理解与认识都不尽相同

动漫专业在院校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刚刚起步,国家尚未提出统一的标准,社会与行业对动画人才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对动漫专业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区别。加上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的误导,人们对动漫专业的认识差别越来越大,这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例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将动漫人才作为绘画人才来培养,还有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认为只要掌握了一些动画软件就是动漫人才等等。

(三)教学硬件投入不足

因为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级上来的,面对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方便显得先天不足,为了在短时间行为水平合格的院校,需要在多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资金缺乏,在动漫这种专业设备的投入明显不投,当然,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对这一专业不够重视,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很多。(四)动漫专业师资缺乏因为这一专业的起步比较晚,为社会提供的人才并不多,专业办得好的院校为社会提供的人才更是好,尤其是没有向教育机构提供大量的专业教育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很难获得这种专业的人才,因此,直接造成了动漫专业师资不足的心爱想,加上近年来动漫专业的快速膨胀增加了师资的缺口。

二、高职高专动漫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以调整

目前高等教育中动漫教育的规模已经非常大,因此不可能会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学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现在教育部同意设置动漫类专业的大学数量已经达到46万,其中有很多拥有雄厚办学实力的专业院校,但是也有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偏差,很多高校将动漫人才定义为掌握动画制作技能的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不熟悉制作软件的流程,培养目标定位上也表现出了模糊性的特点,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做作效率非常低。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类动漫教育应该面对市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类教育将专业分成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及选修等模块,面向市场需求将职业岗位分成动画制作师、编剧、二维三维模型师等,需要学生深入掌握二维及三维动画软件,对相关创意表现手法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对都运动色彩语言进行熟练的掌握,增强空间想象力等。

(二)对教育方法模式展开改革

在教育方式变革过程中主要采用“过程式”教学法展开教学,对于动漫专业学生来说,对学生新、美、情激情的激发非常关键,利用这种“过程式”教学法可以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美的感悟,从而展开“模块化”教学。过程式教学是指注重课程设计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并注意课程设计与并行课程的衔接等,例如,动画短片创作过程中会涉及到材料动画的内容,在这部分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不同小组分别找到不同种类的材料(到建材市场中),并对材料的原料、结构等进行分类和总结,研究改变材料的形状肌理,在此基础上展开创新设计,将其和角色造型课程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不同角色性格的人物形象。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应充分挖掘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动画运动规律内容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跳跃、奔跑等动作进行模仿,组织学生对动态运动轨迹进行描绘,教师可以利用其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的感情产生共鸣,同时,还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官,挖掘学生的视觉潜能。软件课程得到了模块划分,例如三维软件MAX、MAYA等,可以将课程模块分成建模、策划及动画等模块,并将大模块作为子模块,例如,建模可以分成角色、场景及建筑几种建模形式。从这些模块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任务教学法或者实例教学法展开教学,按照模块设置教学实例或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原本无比枯燥的软件操作变得非常具有趣味性,将实际运用和理论紧密联系起来。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应紧紧抓住时代新型产业带来的发展基于,紧跟时展需要,对其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基于新时代条件下深入研究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你,并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展开积极探索,在基础技术人员培养的过程中,将高职人员培养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促进高职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最终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玲.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高职高专教育篇(8)

[作者简介]刘颖辉(1966- ),男,吉林白城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二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设备教学、维修及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72-02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日益走向大众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而需要引进、学习外来经验,需要大量人才,很多同学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以“学一技之长,有更好的出路”为就读高职的目的;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深度培养,多数限于课堂思想政治课,缺乏社会实践;重视职业声望,忽略社会贡献;大量调查也表明一些教育单一化、流于表面。有调查报告:“在调查关于择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按先后顺序排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个人兴趣爱好因素,而将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的空间等因素排在了后面。可见,学生在择业观上表现出个人的主观性,主要注重的是物质条件,较多强调工资报酬等物质待遇,以薪金多少来判定职业好坏,倾向于一些眼前利益,并没有将个体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缺少将社会需要和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①所以当前社会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且当务之急,国家也颁布了医学法令。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到:“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②高职高专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重专业、重技能,更应重视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变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功利性和个人本位倾向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现代医学事业是一项复杂、精细的系统工程。经过专门的、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个人就具备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但还不能成为一名全面、合格的医务人员,因为没有高尚的医德品质,不可能真正达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这一医学目的。医学道德教育能帮助医学生或医务工作者认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意义,医务人员理想目标和服务宗旨是利于国家、集体,有利于病人,以此作为衡量的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特别是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年青一代医务人员面临新形势,遇到新挑战,不但要继承老传统,而且要树立新的伦理道德观,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医学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务人员高尚道德的重要条件。懂得必须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原则,协调好医院子系统间各类人员的关系,做到互尊互敬、互助互爱、团结协作、尽心尽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医德品质,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目的③。

2.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医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因为,医学面对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他们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精良的技术,而且需要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④。具有高尚的医学道德能提高学生对病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从而在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实现技术与道德伦理的高度统一。从业人员要具备娴熟、高超的医学技术,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正确的医学决策,才能充分发挥当今高科技术的作用和高端设备的潜力,维护正常的社会医德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当今社会,提高医疗质量是医学系统工程的根本目标,它的基本要素是精诚医德、精湛医术和精良医器。在学生走出大学课堂之前,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专业理论授课,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当中。 使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改善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3.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科学发展医学的重要措施。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帮助从医后正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学习中去,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本领,更应让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特需的、必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⑤高职高专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道德培养为重要部分。与此同时随着生物医学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众多高科技已经渗透到了医疗领域的各个层面。高端技术正确使用服务与社会,相反,如被滥用,将会有悖于社会。所以,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科学发展医学的重要措施:首先,医学道德教育培养医务人员为医学科学献身的高尚品质;其次,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知水平、判断能力、科学和发展审视世界,推动医学科学地、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职业道德教育尤应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更好、更科学地服务于社会。

4.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医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精神文明。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不但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还要适应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其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也都呈现多样化、国际化,人们的思想也就呈现多样性。高职学生有理想、具有创新意识、为实现自我价值、发展意识,但同时模糊理想信念、多元多变的价值取向,所以高职院校的重担是加强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引导、运用科学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传承并秉承医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实现自我发展,同时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和提高诊治效果,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社会舆论作用。高职高专医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与社会舆论的作用过程形成是一致的。弘扬积极向上主旋律,大力宣传学习恪守医学职业道德的模范人物,提倡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风尚,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三、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教育家布兰凯茨指出:“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学生必须接受一个特定的职业角色,并且认同这个角色,否则就不可能获得职业能力”。⑥随着经济、物质社会的高度发展,学生择业、就业更多的是优先考虑物质利益、经济地位;偏离爱岗敬业和职业忠诚;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课程设定的同时重视德育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教学之中,成就德才兼备的社会医务工作人员,服务于社会。

2.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具有自主性的高职学生而言,对其单纯进行课堂知识灌输,改变灵魂的方法不会奏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道德修养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医德培养,高职院校加强和重视社会实践,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教育,它根据医学生大学所处阶段不同,进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大学每个阶段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实施医德教育必然成为实现教育目标,即职业道德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校园生活为医德情感培养阶段;临床实习阶段则是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医德的形成阶段;校园德育教育与临床实习阶段相辅相成,是将医德意识转化为实践中相应的医德行为的必然阶段,在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的模范感染下,形成自觉的社会医德习惯,完成医德教育既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全力提高和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基本素养,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高职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主阵地、主渠道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但来自于社会、家庭、团队等多方面的合力支持也必不可少,全社会齐抓、共管,为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舆论氛围,营造新时期、新社会、新科技环境下的良好的育人环境。德为医之先,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高超专业水平,从学校、医院、学生三方面入手, 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高度,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入,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无私奉献、具有高超专业水平、强烈的职业道德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

[注释]

①潘向军.职业中专学生道德素质现状调查与道德教育对策研究[EB/OL].http://.cn/Article/CDMD-10094-2007151418.htm,2007-01-05.

②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③曾翠清.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探[EB/OL].http://.cn/Article/CDMD-10394-2009096298.htm,2008-08-02.

④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

⑥赵志群.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认同感[J].交通职业教育,2009(3):32.

[参考文献]

[1]曹育南,常小勇.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2(19).

[2]杜治政.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J].医学与哲学,2002(1).

高职高专教育篇(9)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接受调查的60名高职高专教师中,有36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为“一般”,占调查总数的60%;表示“比较重视”的有12人,占20%;表示“极为重视”的有6人,占10%;表示“不重视”的教师有6人,占10%。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与教师的深入交流也印证了这一点,许多教师都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相关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学生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开展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在接受调查的400名高职高专学生中,认为开展素质教育“比较重要”的有210人,占调查总数的52.5%;认为“非常重要”的有66人,占16.5%;认为“不太重要”的有104人,占26%;同时还有20名学生认为是否开展素质教育“无所谓”,这部分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5%。

以上数据显示,近七成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开展素质教育“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但仍有三成多的学生对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这就要求学校向学生充分讲明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此外,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还存在着学校教育与教育需求脱节、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和人生规划引导重视不足、缺少对学生的职业远景展望教育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职业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要切实转变学校教育领导者及老师的思想。主动变革思维,变革教育方式。在日常教育中,坚持职业素质教育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道德品质,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

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与启发教育。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才会摆正心态、认真主动地学习。学校、老师要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倾听企业的需求与建议,借此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这是弥补职业素质教育不足最便利的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篇(10)

Abstract:The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usic education major can better adapt to talent training, form our ow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urse stru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can realize the need of the sustainable talents goals 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avail be beneficial to achieve th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goal.

Key words: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ic education major;credit system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由于高职高专的音乐教育专业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分制实施有所不同。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需求也在进行着变化,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能力的培养,一专多能仍是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创新是专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学分制下的音乐教育专业,更应该面向就业市场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的是既有实践技能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为主,并根据需要开设部分新开发的新型音乐教育专业课;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方向来看,各高校依然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重心工作来抓,从市场经济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来看,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向过于单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过剩,其他专业方面人才短缺。而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扬长避短,我们的学生毕竟没有音乐院校和其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功底深、专业性强,我们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同时面向市场,可以培养幼儿园的音乐教师,以及其他音乐师资。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学时比例为7:2:1必修课是公共文化课(政治理论、大学外语等)、主干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等,如: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等;限选课是深化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而设置的课程,如:手风琴、电子琴、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等;任选课为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的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岗位适应能力的课程如:器乐选修。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音乐教学、音乐研究及组织音乐课外活动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

二、课程的设置

音乐教育专业大部分是技能课,也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上升为实践,很多的技能需要长时间指导练习,如钢琴课、声乐课、视唱练耳课等,这些课程既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程又是需要长期不断技能积累的过程因此这些课程开设是时间学期要长一些而高职高专院校在总学时上有一定的规定,因而有些课程如音乐美学、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等提高艺术修养学科在开设时就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是不开设,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受到影响,而实施学分制就可以避免,把这些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今后预从事工作方向选修这些课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课程,在修一定的必修课程同时,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开设公共课外开设专业必修课“中外音乐史欣赏”、“和声学”、“配器”、“合唱指挥”“音乐教法”等课程,再开设专业任选课如“中国民歌概论”“器乐选修”等课程。一年级为基础教育,二年级为专业教育,三年级为职业教育。课程类型设置为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任选课。素质教育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技能实训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其中素质教育680学时,学分42.5学分,学时学分百分比35.56%;能力培养学时448学分28,学时学分百分比23.43%;技能实训592学时,学分37,学时学分百分比30.97%;任选课192学时学分12,学时学分百分比10.04%

三、学分的设置

我校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实行学年学分制即从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学年结合学分,在完成规定学年的基础上,达到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毕业证书。以专业为主线,以必修课为主,适当配以学生自主选课,同时通过多证或其它奖励获得学分,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学年学分制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价值的管理模式,是突出“灵活性”“主动性”和“个性化”教学,实现多层次、多规格教学的重要措施。

音乐教育专业学分制设置

1.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学生可在2-4年内完成学业。

2.各课程的学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确定,理论课程以16学时为1学分。

3.实习、见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占用整周教学时间,而且单独记载成绩的实践课程以1周1学分记。

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学分。学生在毕业前应修满115-155总学分。专业基础课要伴随这整个教学过程,钢琴、声乐3.5,视唱练耳7.5,基本乐理开设一年学分为4,根据开设课程的学时计算学分。

四、学分制具体实施情况

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分制具体实施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有些必修课如“艺术概论”变为选修课,必修课成为最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课则全面而丰富,成为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而我们实施学分制使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进行选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厌学得到缓解,教师也能够发挥所长开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从而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充分发挥艺术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一些技能课采取比赛的方式或汇报演出的方式进行,加强舞台锻炼,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如: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不同的课程制订相应的考试办法和评分细则,对钢琴、声乐、舞蹈等技能课程现场评分要去掉最高、最低分,力求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实行选课指导制度基本措施,以系为单位,由教务处负责制定条例对各系选课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各系进行学科介绍讲座,各教学单位面向学生介绍本学科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知识体系,选课注意事项。各系定期对学生选课及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告诫,使学生能够对学分的得失及时了解,避免因得不到学分而影响毕业。

五、针对学分制实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学分制实施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地选课,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及所需进行选课上课,而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盲目选课,随大流,甚至是听说某些老师的课好过,以混得学分;有些教师为了能让学生选修自己的课程,即使学生选课不去而上课也有意送分学生学分。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上课,考试前练一首曲子、和一首歌曲,而侥幸获得学分使得学习质量下降,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有效措施:1.教考分离,任课教师不参与学生考试的评分工作,每学期学生的考试内容应有所不同,教师在期末评分上要有原始记录,看学生是有提高还是浑水摸鱼停止不前。要改变教师的工作作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教师开课的责任心,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加强教学实习环节与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增强教师“师范性”。“师范性”是指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性和教育特征,集中反映了教师教育在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实习,是增强高师“师范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现有第四学期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在第五、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在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期进行指导使学生有在实习实践中职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分制实施是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革创新,使我们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特色,从而适应市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庄元.高等音乐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3

[2]韦华峰.挖掘民族音乐资源培育专业特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4

高职高专教育篇(11)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plan is the quality high spe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eer guidance work the most importan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quality high spe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carries on 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plan educ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and proposed the current quality high spe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plan insufficienc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quality gao zhuanprofessional profession plan 

 

2009年4月2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对高校毕业生“要全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并表示,“要抓紧有关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4月份全部出台。”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能力再次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对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深入探讨。 

职业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规划,它是以美国学者super.d.e(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为主的管理理论,指的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包括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组织和地方从事这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角色,在人生的职业变更以及为实现职业规划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等[1]。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1.1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1 学生主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据报道74%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是因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而选择的,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23%的学生是和父母商量后而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将来比较容易就业,而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只有3%的学生是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的。 

许多学生择业目标不明确,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如有的学生片面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有的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发达城市、东部和沿海地区,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缺少充分了解和掌握,在临近就业时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这些误区,都对学生择业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1.1.2 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情况来看。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课程建设目前处于摸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没有形成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全面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目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局限在新生入校时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缺少了大量的对中间实践环节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学校生涯规划与指导工作欠缺,一方面是经验不足,不具备拥有专门知识的职业指导教师,没有能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另一方面是因为观念守旧,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招生就业部门,毕业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招聘就业的信息,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工作,致使招生就业部门未能真正起到有效指导学生就业的目的。 

1.2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的压力,如何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使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高职院校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培养职业兴趣,激发职业热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提高从事某一专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养成学生吃苦耐劳、敬业奉献、拼搏进取的生活习惯,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和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科学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和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 

 

2.加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2.1 帮助学生落实在校期间生涯规划。 

具体、明确、可行的学期行动计划是帮助学生落实在校期间生涯规划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了解自我。认清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不足,进而制定学习目标,确立职业目标。主要途径:主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了解工作和职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专业教育,让学生详细了解所学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生涯规划步骤。学年末,建议学生写简历,使简历在线。目的是促使学生用行动写简历。使学生不断了解自己,以及不断的进步和成长,反复地修正、调整、更新在线的简历,到毕业时,简历就很有目标了。

第二阶段(二年级):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学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主要途径:主要是职业道德和就业知识的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典型例证,指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参与实习、兼职、假期工作或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 

第三阶段(三年级):通过各种职业生涯的教育指导,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途径:督促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组织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利用直接渠道接触社会职业,以取得及时、真实的职业信息,学校要不断强化毕业生的角色,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2]。 

2.2 学校应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高职生成材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有效形式。科学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高职生顺利就业的有效举措,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编写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是规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要结合时代、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重点,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前瞻性,突出操作性、训练性,编写出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3] 

2.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从教,要对任课老师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设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考取国家认可的职业指导师资格,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相关专业培训,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教学与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指导。 

2.2.3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宣传,鼓励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 

职业生涯规划利于创业人才的发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准备。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的现实原因,自主创业是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也是我国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深层次原因。十七大报告更明确提出今后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了这一解决就业难题的新思路,这就必将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保证,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新方向。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极低,一直保持在0.3%—0.4%(西方国家为20%—30%),而其中高职生创业成功率不到2%。[4]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应把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重点放在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发现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准备上,重点扶持个别学生成功创业,形成星星之火,以带动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到来。 

学校应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以职业咨询为辅助,以职业见习实习为特色,以就业指导为重点,以专业化师资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做出职业决策,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皖林.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