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进修笔记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51

教师进修笔记

教师进修笔记篇(1)

二、借用电脑的人员:本校高中部高二、高三年级任课一线教师(图、音、体和电脑教师除外)。若认为自己确实不需要笔记本电脑的,以书面形式申请,经学校领导批准后可以不领取。

三、凡符合条件并交押金________元的教师,凭收据到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后笔记本电脑由本人使用和保管,或由学校提供密码保险柜统一保管。电脑报废后学校收回,押金退回教师本人。

四、使用者一年后退休、调离学校或其他原因离职、离开教学岗位的,将电脑折价向学校支付相应的金额之后,可将电脑归个人所有,同时退还押金。折价办法:以学校购买整机价格计算,使用一年后付______%,二年后付______%,三年后付______%,四年后付______%,五年后付______%,六年后付______%。不按上述折价购买电脑的,学校收回笔记本电脑,押金全额退回,如有损坏,按损坏程度赔偿。

五、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教师必须爱护、妥善保管,按正确的规程操作,不得擅自更换零部件,不得损坏电脑。使用期内如有遗失、损毁的,按第四条折价办法的相关规定赔偿。

六、保修期内(三年)的硬件故障由供货公司维修,不属保修项目(显示屏、电源等)的费用,由个人承担,维修费在押金中扣除。

七、正常操作出现的纯软件故障由使用者及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共同承担,电脑教师有责任帮助全体教师使用和维护好电脑。

八、使用者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并尽量多地使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教学。基于学校现状,使用者每年多媒体电教授课率: ______岁以上的教师第一年每学期不少于______节,______岁以下的教师第一年每学期不少于______节,第二年每学期不少于______节,以后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同时所有使用者每学期必须向学校网络信息中心提供一定数量的教学素材资源、五个以上电子教案或课件;若不能完成的,学校将收回其借用的笔记本电脑。

九、不得擅自撕掉笔记本电脑上的编号条码,否则责任自负。

以上条款请使用者认真遵守执行。本规定一式三份,教师个人保管一份,学校总务处保管一份,网络信息中心保管一份。本协议解释权在校长室。

教师进修笔记篇(2)

一、引言

做课堂笔记是大学生在听课中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课堂信息容量大,体系繁杂,做笔记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思考,促进记忆和理解。学生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1]。而笔记策略则是学习者为了帮助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记录运用的外显而具体的技能,它综合了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关于做笔记的策略,美国心理学家迪瓦因在文中讨论了眉批、画线、总结和列提纲等一般的方法[2]。还有学者从认知策略的角度将常见的笔记技术分为一般的笔记方法(原话记录)、划重点、摘要、知识提纲与框图[3]。我国学者胡进在其研究中比较了三种课堂笔记技术的生成效应:传统的记笔记方法,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结果发现,线性技术、矩阵技术的生成过程发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而传统记笔记方法的生成过程只能延迟发生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并且前者的生成效应明显优于后者的生成效应[4]。

那么,大学生经常采用哪些笔记策略?处于何种水平?他们如何看待笔记的作用?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的笔记策略是否有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在对5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了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取样法,抽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共600名,对其当即发放问卷当即收回,剔除废卷,得到有效问卷542份,其中男生281名,女生261名;大一151名,大二173名,大三156名,大四62名;文科136名,理科131名,工科91名,艺术68名,医学116名。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编制程序和方法如下:先通过文献检索和个别访谈,分析笔记策略的构成;再根据开放式问卷和深入访谈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课堂笔记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的笔记策略形成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调查项目,编制问卷。再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预调查,征询学生的意见,并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修改;最后形成正式量表。该问卷共35题,主要了解大学生做笔记的原因、不做笔记的原因、做笔记的策略、对笔记的课后整理等方面的情况。

三、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做笔记的原因

当问到做课堂笔记的原因时,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助于掌握课程内容,集中上课的注意力是次要原因,应付老师是大学生做笔记的最不重要的原因。至于有的大学生为什么不做笔记,排在第一、二位的原因是:老师的讲课速度快,教师讲课逻辑乱及书上有现成的内容。

当问到“你会选择哪些课程做课堂笔记”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必修课(占75.8%),其次是专业选修课(39.7%)、公共必修课(30.3%)和公共选修课(15.1%)。由此可见,学生是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做笔记的。

2.大学生做笔记的策略

当问到做课堂笔记的具体策略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做笔记常用的策略是采用符号标记和在书上做眉批,其次是用不同颜色的笔突出重点,而夹纸条、做背诵书签、列学习提纲是大学生较少用到的策略,由此可见,大学生做笔记策略水平是较传统的,较浅层次的。

当问到课堂笔记都记些什么时,调查发现:划重点并补充板书和摘抄重点是大学生主要的笔记内容形式,而完全照抄板书和只划重点是较少用到的笔记内容形式,很少有学生的笔记只记各级标题。

进一步比较发现,女生更多运用在书上做眉批、符号标记和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的策略做笔记,而男生更多采用复制同学笔记和老师课件的策略。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差异有关,女生的性格较细致谨慎,掌握的记笔记的方法更多,记笔记相对更有效。

专科生较本科生更多运用做眉批、符号标记和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的策略,这可能是专科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本科生较薄弱造成的,所以他们更需要运用各种笔记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自身进步。

另外,本研究发现,医学院学生更多运用做眉批、符号标记和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等策略做笔记,而艺术生运用的笔记策略最少,他们更愿意采取复制的方法。可能是医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学量的知识理论,这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各种笔记策略以免遗漏重要内容,而艺术生更多的是关于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另外,一些艺术生出现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课缺乏学习动机,因此不愿意做笔记。

3.大学生对课堂笔记的认识

关于大学生对课堂笔记的课后态度,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课后会整理笔记,但仅仅是为了让其工整清洁,而很少“删除不合理内容或增补重要知识点”和“跟同学交流以进一步完善笔记”。也就是说,课后大学生对笔记仅仅进行简单的整理,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加工。

对于课堂笔记,只有9.4%的学生经常复习,51.7%的学生偶尔复习,说明课堂笔记的利用率非常低。

关于课堂笔记的保存期,有22%的学生只保存到期末考试结束,10.7%的学生保存到该学年结束,25.5%的学生保存到大学毕业,37.1%的学生会长期保存。这似乎说明多数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

四、对大学生笔记策略的思考

一般认为,影响学生记笔记的因素有三个:教师的讲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和学生的特征[5]。首先,教师是学生课堂记笔记的重要信息来源,教师时常变化的讲解如讲课速度、板书质量等,决定着学生记笔记的效果;另外,学生记笔记的方式跟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关,只有当教师呈现的内容稍高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时,学生记笔记的效果才最好,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不利于记笔记;最后,学生已掌握的记笔记的方法也制约着记笔记的水平。这充分说明,要提高学生记笔记的能力,教师恰当的授课内容和讲解方法是前提,学生掌握充足的笔记策略是关键。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不容乐观,这与樊素芳等的研究结果[1]一致。多数大学生都会记笔记,但是经常采用符号标记和在书上做眉批等简单的策略,可见,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是较传统、较浅层次的,只进行了初级思维加工。记笔记是学生课堂思考的外显形式,是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加工,能帮助学习。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记笔记的同时,应根据学科的性质、课程的难易程度、上课的速度等,给予相应的指导,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掌握高层次的、新型的做笔记策略,提高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和男大学生的笔记策略的指导。

和其他学习策略一样,课堂笔记策略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的。课堂笔记的培养可分为两项基本技能:记录和修改[6]。学生首先要掌握记录的方法,在对笔记修改的培养中主要教给学生一些笔记的修改策略,如画线、注释、质疑、查找和补充资料等[6],修改策略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笔记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复习和修改对记笔记的重要意义。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学生希望通过记笔记提高知识的掌握效率,但课后很少整理和复习笔记,记笔记有时流于形式,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比较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记笔记的动机,如何学会修改课堂笔记,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樊素芳,樊琪,陈洁.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1):70-74.

[2]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朱蕾.高中学习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8-9.

[4]胡进.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9,(4):377-378.

教师进修笔记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60-02

中考把初中生划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成绩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进入高中继续深造;而另一部分成绩差,主动性弱的学生大部分都进入中专。导致中专学生普通存在成绩差,厌学,缺乏自信。特别是理工类教学因为对学生基础要求高,这种现象就尤为突出,经常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集体睡觉的现象。老师上课变成了一个人的舞台,那么采用什么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变成全班同学的舞台?显然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互动为辅的方式,是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通过笔记本维修这门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角色扮演与情景教学法是本门课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角色扮演与情境教学中我们的同学变成了课堂的主角,演的都是他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根据上课说讲述的知识,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完成教学要求,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笔记本电脑CUP风扇除尘处理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情景模式:“小张接到电话,楼下的MM笔记本电脑坏了,MM说最近笔电脑经常死机,并且测试软件报警说温度过高,报警器在叫,数据显示CUP温度有90 ℃,怎么办?小张初步判断是电脑散热不好,决定亲自上门维修。”

我让三个同学分别扮演“小张、MM、MM的父亲”这三个角色,通过“小张”现场对故障机器进行拆机除尘处理工作,而“MM”和“MM的父亲”则在旁边满腹好奇的提问“为什么电脑会报警?”“电脑报警可能有哪些原因造成?”“为什么拆机前要放电?”“家庭中如何就地取材进行人体放电”“为什么要定期除尘?”“在家庭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电脑除尘?”等等问题,把该节课学习的重点展示给同学们。这些情景和问题都是笔记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贴近于生活贴近于同学,然后通过表演的形式充分的展示出来,使我们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落实到生活实践中。

2 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培养了多种能力

角色扮演与情境教学能够更大的带动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力、表达力、协作性及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在讲述笔记本电脑键盘,内存,硬盘的拆卸知识,我设计如下情景:“电视台想请方正笔记本电脑公司做一期关于笔记本电脑更换常用配件的普及小常识。首期节目要求更换键盘、内存、硬盘、无线网卡。作为方正笔记本电脑五星级金牌维修员请你根据要求,更换相应配件,并把每个配件在更换时应注意的事项和更换技巧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

我安排一个同学扮演金牌维修工,一个同学扮演主持人,全班同学扮演观众。通过维修工的演示,主持人的提问,场外热心观众的热线电话,把我们这节课的推向高潮。促使全班每一个同学参与到学习中,使同学们不仅仅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面得到提高,还帮助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力、表达力、协作性及学习的主动性。整个过程同学们集思广益相互探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巩固。

3 模拟环境有真实感贴近于生活,又有别于真实环境让学生有安全感,充分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

笔记本电脑因为价格高昂元件紧密,对动手操作的要求比台式机高得多,很多同学往往在最开始就望而生畏,害怕拆坏了笔记本电脑而放弃了实践操作部分的学习。而我的情景教学都是采用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环境,能够更快的让同学们融入到教学中的同时,因为是模拟环境,可以有效地排除同学们作为初学者的紧张和畏惧情绪。提高他们自信心,让同学们建立“就算我是中专生,只要努力不放弃没有什么我是做不好的”思想,促进同学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健全。

4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更好适应从业要求

笔记本电脑维修这门课的角色扮演,因为没有固定的剧情,很多对话都是学生们自己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加以想想发挥的。而他们想出来的很多问题常常超过了回答人的认识范围。通过课堂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这些问题自问自答,从网络,从书本等不同渠道找出答案。角色扮演搞活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变得敢说会说想说愿意说,他们由原来被老师点名起来被动式回答问题,变成了同学与同学间的主动式互问互答,整个过程就是学生与学生相互PK的过程。而且通过扮演维修工,销售人员等职位,使同学们提前感受到职场的特点,更好的适应职场要求,同学们的口才、创造力、想象力、自信心、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从心理和能力上打下夯实基础。

角色扮演与情境教学在笔记本电脑维修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记本电脑维修是实践性较强的课,如果一味的讲究角色扮演和情景教学,会把这门课变成表演课程,学生容易失去开始的兴趣度和新鲜感。在实施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演员们天马行空的问题造成表演进行不下去。实施的过程,老师要是随时做好救场的准备,以免表演者出现知识盲区而冷场的现象,老师需要通过适当的语言提示,引导表演者的思维把表演进行下去。最后,笔记本维修是比较严谨的课程,在表演过程,经常会遇到表演者异想天开的台词,在表演结束时老师应对表演进行有效地点评,包括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拨乱反正以免误导同学,这需要授课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授课水平和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教师进修笔记篇(4)

①首次修改。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自行修改已完成的作文,建议学生用笔勾画出作文中的病句或语意与上下文衔接不当之处,要求学生当堂进行修改。与此同时,建议同桌间交换作文互相进行修改,增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友情,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重复修改。在这一环节中,由教师勾画出作文中的问题,让学生自行纠正,可独自纠正或与同桌甚至全班展开交流进行改正。为加深学生的印象,建议教师采用粗线条的笔勾画出作文中的病句,并对错误进行分类,运用不同色彩的笔标识出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因首次修改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没有进行全面修改,教师进行重复修改时可适当标出学生已勾画出但尚未改正的地方,有利于督促学生主动、积极地面对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③再次修改。经教师重复修改后,学生自己进行最后的修改,寻找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可与同学、教师一起交流。因此,建议教师每周进行一次“作文探讨交流会”,交流会以学生为主体,互相探讨研究,取长补短,教师了解各位学生对自己作文教学的相关看法,为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2.评估修改结果

在学生反复修改作文之后,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认可与适当的评价,例如指出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有哪些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对于修改较出色的作文,教师可将其粘贴于教室的公告栏上,便于全体学生进行阅览,并当作范文来学习。

3.纠正文中频率较高的错误

教师进修笔记篇(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58-02

一、研究背景

《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该门课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这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做到。若能采用强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将会更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方法,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近几年在我国的一些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也进行了试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

行动导向学习表现特征为:教学内容多为结构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职业实践,达到工作过程系统性,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学习。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多种教学方式交替。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生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围绕某一个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每个学生都是积极参加者,注重相关学科的互相关系,教师角色变成了主持人、伙伴、咨询员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职业能力、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可用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导向图表示: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步:

1.课前准备: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编写工作页;按照学生学识水平、性格特点等设计分组;准备好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工具、设备、笔、纸)等。

2.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工作页。

3.教师引导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

4.小组代表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中的必要性

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先从介绍主机(主板、中央处理器、内存条、电源)、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主要配件的识别开始,接着再介绍安装知识,最后介绍微型计算机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维修基本操作。课程内容只强调知识科学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以线性方式展开。若按照传统章节顺序讲授,显得枯燥无味、无吸引力,更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久学生就开始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造成恶性循环,使教与学双方都陷入窘境。而且,学生也不知道在实际的工作中是若碰到笔记本电脑出现毛病该如何处理,不懂得把知识综合应用,无形中影响将来就业。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比较成功的是运用以项目驱动或课题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跨学科联系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而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如此。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中的可行性

笔记本电脑维修通常都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跟工作环境可以很好结合,并且也可以设计出联系实际的“案例”、“项目”或“课题”。在这门课程,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完全可以设计出符合教学目的的大小案例。比如设计“笔记本电脑除尘保养”这个案例,可以包含送修情景对话、填写维修单、公司员工内部分工与协作、拆卸笔记本电脑、除尘保养、组装笔记本电脑、交还给客户等六个过程环节。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可行的。学生通过情景的模拟训练,同时学生在有明确目标的实践项目驱动下,在“学中做,做中学”进行学习。在角色扮演、项目驱动下,激励他们自主地去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的能力。而这种自学能力,对他们日后踏入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案例“笔记本电脑除尘保养”

笔者首先创设一个“客户把笔记本电脑送到电脑维修公司做除尘保养”的工作情景。在这个情景中有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送修情景对话、填写维修单、公司员工内部分工与协作、拆卸笔记本电脑、除尘保养、组装笔记本电脑、交还给客户。学生通过这一跨学科的综合案例的训练,将除尘保养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电脑维修公司对员工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生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上的角色能力,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空间,使学生有实感,见实效,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按照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既采用正面课堂教学又采用了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同时根据教学不同阶段多种教学法交替使用: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张贴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如下:

1.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并围绕该目标编写笔记本电脑除尘保养工作页;按照4到5人为一个小组;准备好实物展示仪、专用工具箱、笔记本电脑、物料盒、笔、纸、张贴板等。

2.简要解释笔记本电脑除尘保养的任务、方法并说明规划,并下发工作页。

3.确实重点、小组、时间范围,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情景对话、填写维修单、拆卸、除尘、安装、返还等六个过程环节,完成笔记本电脑除尘保养操作,最终形成把结果写在工作页中,并把小组讨论协商后形成的作品(结果)写于纸片当中。

4.小组代表通过张贴板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自评、互评),找出规律特点,并同时对学生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参加全部的教学过程,学生现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指导者、主持人和咨询者的角色,从教学过程的讲授者淡出,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教学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在笔记本电脑除尘摔保养教学中的实施,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在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但是,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有效实施涉及两个因素,第一是教师因素,教师备课首先要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编写工作页,担当好咨询员、顾问、主持人角色,学生动手前应简要向学生布置清晰明确的工作任务及要求;第二是学生因素,需要学生熟悉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严家宝.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2,(9).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教师进修笔记篇(6)

在笔者参加的某次深圳市福田区小学科学教师国际化培训课程中,有位来自英语的科学教育专家提供了英国科学课堂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时填写的记录单,大致形式如图1所示。

只是他们当时提供的记录单就是将一张A4白纸隔成5部分,四个部分由四个学生分别填写,中间部分填写小组讨论的最终结论。笔者在本次研究当中将此表稍作修改后作为集体论证时的一个记录形式,与空白记录纸(没任何表格格式)进行对比研究。在这种记录表中除了加入说明性文字外,特意针对笔者觉得需要重点关注的第5和第6种集体论证能力,在每个人写观点的位置部分加入了当集体观点和集体理由讨论结果出来后,个人要写下对集体观点的反馈,并列举理由。

此对比研究选择了深圳市福田区某小学3-6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考虑到语文的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论证能力水平,因此选择参考年级的3次语文考试平均分在年级中排名中等的2个班学生进行对比研究。一个班用空白纸记录他们小组的论证过程,另一个平行班则使用我们提供的记录表格记录小组的论证过程。每个年级选取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下册的一个研究主题进行。三年级:讨论装了冰的杯子杯壁外面的小水珠从哪里来;四年级:观察、鉴别一个未知的矿物;五年级:影响单摆摆动快慢的原因;六年级:月球上环形山形成原因。同时我们也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尽量避免给学生提供任何帮助,让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不干涉学生的表达或书写,以便研究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整个研究都基于学生的纸面记录内容进行。

在对比研究记录形式对集体论证效果的影响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 集体观点的提出;2. 集体理由的形成;3. 能否促进个人对集体观点的反馈包括同意或反对;4. 能否促进对集体观点或他人观点的反驳;5. 对个人观点修正或完善的影响。从表1和表2,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分析结果来看,利用该记录表的形式比用空白纸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在小组论证时形成集体观点并提出可支撑观点的集体理由,特别是在促进个人对集体观点的反馈上有比较大的效果,但对于集体或他人的观点反驳和修正、完善个人观点上则没有差别性的影响。而表3和表4即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数据更看出这种差别,用空白纸记录的小组最终都没提出集体观点和集体理由,当然就谈不上个人对集体观点的反馈,对于空白纸记录的儿童,后面的观点修正也没任何意义,此处的0%是因为没有收集到任何数据所致。笔者询问了当时参与研究的4个年级的教师,发现三、四年级的老师在使用空白纸记录的班级,都有跟儿童提起说需要将集体的最终观点和理由记录下来;而五、六年级的老师在对比平行班级都没有跟学生提起这点,这个可能是造成五、六年级两个使用空白纸记录的班级没有一个小组记录集体观点和理由的原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使用记录表格的形式的班级仍然能自觉地形成集体观点和理由并记录下来。

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集体论证时,采取一定的记录形式有助于儿童关注集体观点的生成和集体理由的梳理,并自觉思考个体观点与集体或他人观点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个体观点。当然,笔者在这里所研究的表格只是作为对比探讨的一种尝试,我们还会试着去寻找更多有效的方式去促进儿童的集体论证。特别是当儿童进行集体论证时,单纯的表格记录因须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受到儿童本身书写等各方面客观原因的限制,是无法最大程度激发儿童对他人或集体观点的关注。我们一线的教师要思考采取多种方式如全班证据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模型引导等引导儿童关注他人和集体的观点,促进儿童对自己的个体观点进行反思,从而修正和完善个体观点,这也是我们今后在论证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

本研究所关注的论证因素都是基于目前研究者所在学校儿童的基本能力水平,无法代表全国广大儿童的论证能力水平。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们的儿童,在日常小学科学教学中,最基本的论证能力并没有得到系统化有效性的训练和发展。因此希望此研究能引起我们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重视小学科学论证教学,探索适合儿童的集体论证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发展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进修笔记篇(7)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与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散乱,不成系统,体现在化学知识可以分为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三个层次。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但要注意观察化学反应的宏观实验现象,还要根据现象给出合理的微观解释,并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符号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表述。所以,对于化学学习,将文字、符号、图片等有机融合,并建立一定体系的思维导图,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有效学习方式。

很多学生可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听课很认真,记了很多笔记,但是学习成绩并没有越来越好,做题时脑海里茫然没有头绪。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感觉也比较困难,如必修和选修中相同知识点的处理程度,如何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等。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一、思维导图在教师中的运用

1.理清教材思路――快速化

新课程对化学学科的改革非常大,更有很多年轻教师感觉到新教材“知识散乱”,难以教学。原因在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不够熟悉,无法一下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思路。所以,新教材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弄清专题编写意图、理清知识脉络。而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快速帮助我们理清书本的思路,并让我们深刻记忆。

2.课堂教学使用――高效化

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时,为了具有更清晰的思路,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网络图,进行课堂的启发式教学以及课后小结。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化学新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栏目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可以事先设计问题情境,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课堂中应用,就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使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

3.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化

教师集体备课是教育资源共享化,这是协作式工作和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但集体备课往往口头讨论,流于形式,不仅花费时间很多,而且收效甚少。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个教师把自己对这堂课的设计画成一个思维图,然后都放在一起比较,大家一起来评论、修改,最终形成最完美的备课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学生中的运用

1.做化学笔记

学生上课做的笔记都是线性笔记,这种笔记埋没了关键词,浪费时间,不易记忆,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只记相关的词,复习的时候,可以只读相关的词,节约时间达90%之多。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对知识点不断补充发展并且完善。我们在必修和选修中对于知识点是不断地补充完善的,线性笔记很难再进行补充完善,而思维导图就克服了这个不足,使得我们能构建出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

2.课堂小组讨论

化学协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科学学习方法,而思维导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协作上的优点。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思考创作,从而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

教师进修笔记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最令人语文教师头疼的教学内容。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重指导轻说教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好途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入手进行有效作文指导。

1指导观察,提取写作素材

首先,观察是作文素材的来源。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在现实中学生怕作文,一拿起笔来就“望天花板”,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或者不知道该写什么和从何写起,是我们面对的事实。究其原因,是没有观察的体验。因此,在每次作文前,笔者都引导学生对要写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因为作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就能让学生在下笔之前觉得有话可写了。

其次,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以表面抽象的印象代替细致深刻的观察,是习作教学容易犯的毛病。这样的“观察”,即使学生写出了作文,也是空洞无物,甚至脱离实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细致的观察呢?笔者认为,在作文起步阶段,就是要从对同一个事物的观察入手,进行方法的指导,如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观察内容(根、茎、叶、花、果,形状、颜色、大小);观察手段(看、听、闻、尝、触)等。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不仅从一开始就要把观察、说话和写作结合起来,而且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以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并有意识地带领他们进入自己的天地,启发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天地里寻找写作材料。

2指导积累,丰富语言和词汇

当学生在表达事物时,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原因是不会把自己心中的话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表达出来。针对这个现象,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就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积累分两种:

(1)好词好句的积累。在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撷取精华,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笔记本上。同时,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好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这是作文前的不断蓄势、屯聚的过程。待作文时,学生谴词造句一触即发,得心应手,再不感到“心中有话写不出”。

(2)写日记,写练笔。在教会学生学会写日记后,笔者就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在日记中描述出来。写作的内容不限,文体不限,自由表达。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再者,当学习课文后,笔者就结合单元练习目标,有的放矢的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把刚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学习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

3指导修改,提高习作水平

作文修改是写作教学重要的一环。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则是培养出来的。修改的方式有许多种,笔者经常使用的有三种:

(1)展示学生范文,评议优缺点。教师或者学生朗读范文,让学生先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后评议。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又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当面批改,指导学生就某句话或者某方面怎样修改。这样,学生就能学会缱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安排、描写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表达的更完整,更具体。

教师进修笔记篇(9)

一、进一步研究生活作文的指导方法,确保生活作文训练的高质量

教师应制订每学期的作文计划,有针对性地讲授一定量的写作知识,让学生练习从片段逐步做到准确、具体、通顺地写出有中心、结构完整的作文。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立足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特别是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树掩映的沟渠、枣香流溢的枣林、野花点缀的小径……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暖春风筝,采挖野菜,盛夏捕蝉,下河捞鱼,金秋摘果,田间收获,隆冬烤火,雪后疯狂……无穷的趣事,使孩子们有着深刻的体验。我们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教师不妨尝试引导学生回忆那些生活中有趣的往事,让孩子感到即使一次平凡的经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充满快乐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是作文的好素材。在农村,绝大多数孩子比较“野”、贪玩,于是我就来个顺水推舟,亲自带学生去尽情玩耍――跳绳、丢沙包、打雪仗、踢毽子……每次“玩”之后,我就立刻抓住时机和学生进行沟通:“玩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还想不想再玩?把你刚才玩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如果大家写得认真,咱们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现成的写作素材。

2.一吐为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

“作文为的就是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有为而作。”我们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感触深的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在教材规定的范围内,尽量鼓励、引导学生选材多样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在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要想方设法地表达出来。我们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类似“我要说一说”这样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出说话的脉络,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去枣园摘枣,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可以这样提问:“你什么时候去枣园的?当时天气怎么样?怎么去的?去的路上看到、听到了些什么?到了枣园怎么分的工?你怎么摘的?有什么感觉?别人又是怎么摘的?……”按照事情的发展线索提问,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中就会说也会写了。

其实,学生感兴趣的事很多,因为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有他们喜爱的老师和同学,有他们盼望的“六一”儿童节,还有让他们激情振奋的运动会;在家里,有关心疼爱他们的父母,有他们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还有他们梦里还见面的猫儿、狗儿……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些,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就会展现出极大的写作热情。

3.师生参与,共通修改;学生互写评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

“推敲”一词背后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互改一般有四个环节,“自我修改―学生互改―教师批改―学生再改”,这样的流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前面两个环节,教师要提出具体修改的依据,比如语句是否通顺,选取的内容是否真实,表达的思想是否正确,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等等。对照这样的标准修改,时间一长,学生的行文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标杆。教师的批改也极为重要,不能笼统地说好与坏,点评要到位,多眉批,少总批;重针对性,少套话、空话;多采用商量的语气,少生硬地下结论。此时,学生对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修改也能到位。

二、规范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确保阅读作文的高质量

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实现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仅仅靠课内辅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阅读要做到四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要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实际上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将已接触过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分类、贮存,不仅能加深记忆和理解,而且便于日后查阅,为己所用。古今中外,凡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的,大都有勤于笔记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从基本的圈点、摘抄开始,逐步过渡到列提纲、加评注、写心得,从一两句到一两段,心得字数越来越多,长期坚持下去,将获益匪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时,不仅要摘抄、写感受,还要进行美化,定期评选。我在这方面的要求有三个:

(1)每人备一个读书笔记本,随身携带,对于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记录。

(2)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警策语句。背得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了。

(3)读完文章后要求学生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记录没有格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也没有规定,可长可短,依据实际内容和个人具体情况来定。

2.教会方法,培养写作兴趣

笔记和作文不同,在开始时老师加以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让他们自己把身边的事写真切、写生动,把自己的感想写具体、写丰富,让学生有感而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学生不要一味仿写、套用或者说些假话、空话。写读书笔记也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反映了文章中多彩的生活和学生内心丰富的世界,这是激励学生写作兴趣的有利条件,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激发学生的长久兴趣。

(1)创设展示机会。学生的读书笔记,许多都是黑板报稿、广播稿的好内容。我开辟了黑板报“读书笔记”专栏,并组织他们向校广播站投稿。每次指导写大作文时,翻阅一下“笔记”,只要有与大作文相符合的题材,“拿”来即可“用”。

(2)开展评选、欣赏活动。将读书心得、摘录的优美词句、诗歌笑话加以精心美化,使之成为一页页赏心悦目的“录抄板”。每周组织评选,前五名各挂于“优秀作文栏”,每两周进行一次相互交换欣赏朗读。

教师进修笔记篇(10)

根据县教育教研部门和乡中心校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着眼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校本研修,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校本研修目标:

1、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原则

1、全员参与的原则

要求每位在岗教师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进。

2、教研研讨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困惑出发,以实践——研讨——实践的方式进行1教育教学探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

四、校本研修制度及措施

(一)研修人员

本学期继续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以教研组为基础,以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研的主要形式,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各组人员分配如下:

(二)研修制度

1、制定校本学习制度,学校安排每周三第七节进行课改理论的学习,除此之外,每位教师课下还要采用自学的方式,总之每周要保证3至4小时的学习,要留有学习笔记,对此学校要进行检查落实。

2、校领导既是各学科教研的倡导者,又是参与者指导者。校长每周听课至少2节,主管领导每周听课2节,教导主任每周听课至少4节,教师每周听课2节,听课记录要详细,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3、每个教研组在本学期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留有听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记录,以备存档。

(三)校本研修内容及措施

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师德修养,做优秀教师。

学习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三平”精神》。

学习方式: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时间定于单周周五第六节。每位教师要留有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学习之后由学校规定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2、学习新课程,加强理论修养。

组织教师在双周周五第六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和《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教育评价。每位2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广泛阅读,与时俱进。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写好读书笔记,教育教学案例,教学随笔与反思,期末统一收录存档。

3、学习新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我校要求教师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备课、授课,开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本学期仍然要求年龄低于50岁的教师,每周至少利用多媒体上1节课,到学期末每人交八个优秀教学设计并配有相应课件,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进修笔记篇(11)

记笔记是一种常用的课堂学习策略。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按照传统的方法记录教师板书的提纲或强调的内容,而对引导学生主动生成笔记内容不够重视。我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成性笔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功效。

一、笔记的功能

一般认为,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学生注意学习材料,发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记忆、理解乃至复习、回忆所学知识;记笔记还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元认知,提高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和个体的意志力,提升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人格的统筹兼顾特点。

心理学对笔记的功能有两种假说:贮存功能假说和编码功能假说。贮存功能假说认为,记笔记的作用在于对所记笔记的占有。这一假说强调的是笔记的外部贮存作用,认为通过对笔记的复习,可以唤起对所学内容的再认,有利于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编码功能假说认为,记笔记的作用在于对记录活动的领悟。这一假说强调的是笔记的内部编码作用,认为通过记笔记的活动,可以促进对记忆信息的编码,有利于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

传统的记笔记方法突出的是笔记的外部贮存作用,不能及时、积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编码加工,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整合新学的知识,只能在以后的复习中逐步弥补这种有意义学习的过程。而大多数学生不能及时回顾、整理笔记,这就大大降低了笔记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此外,传统的记笔记方法,还可能影响学生当堂的知识建构,这将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凸显笔记的内部编码作用,即鼓励、引导学生记生成性笔记,使笔记不再是被动的记录,而成为支持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及有效途径。

二、笔记的常见生成方式

(一)概括教材文本内容

文本是生物教材中的主体内容,是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和生理过程的基础。为了提高准确性和完整性,教材中的有些文本叙述得比较哕嗦、抽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字纲要法概括生物概念和生理过程中的要点,也可以启发学生用简洁的图解将一些概念和过程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中有这么一段叙述:“……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这是因为血液中既有体液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这句话隐含了血液和血浆的关系,而辨清两者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此,笔者让学生根据这一叙述,在笔记本上用图表示血液、血浆和血细胞的关系。然后,笔者组织学生展示、评价笔记内容(如图1、2)。

又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笔者在投影展示并指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文本后,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设计图解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然后,笔者展示若干学生的图解,引导交流点评。最后,笔者展示教材上的图解,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二)重构教材图解内容

图解是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生物原理或生理过程。为了提高观赏性和吸引力,教材中的有些图解设计得比较花哨、复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白图解内涵的基础上,将原有图解简化、分解,并构建新的图解,以突出其本质。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中有一幅“体温调节图”。该图解中有很多小插图,而且关系展现得不够清晰、突出。当学生理解该图解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其简化,把小插图去掉;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其“变形”,使其中的关系更容易辨认——比如,得到图3。

(三)对比、综合知识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或相关联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或综合考察,能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丰富概念的联系内涵。如果单纯地借助黑板或PPT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或综合考察,则只能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让每位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对比分析或综合考察,而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就可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知识的章节、模块分割,高中生物的很多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充分的阐述,也不能在教学中得到完全的揭示。这便给了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成性笔记的丰富的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光反应与暗反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易混淆或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或综合考察。由此,可以引出学生笔记中丰富的生成。

(四)建构概念图

在新授课的课堂小结阶段和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图,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教学“种群的特征”时,在课堂小结阶段,笔者让学生抄录不完全的概念图(如图4),然后让学生补全。由此,学生既生成了笔记,也理清了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生成笔记的教学策略

仔细分析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记笔记的指导过程,可以发现,由于教师串讲过细、过多,导致学生被动地记录。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笔者将传统的“串讲一激趣一记录一反馈”指导策略修改为“串讲与留白一激趣一记录与生成一反馈”指导策略。

(一)串讲与留白

奥苏伯尔的不断分化原则(Principle of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指出,学生应该先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最一般的观念,再逐渐学习包摄性较窄、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这样进行分化。

因此,教师要通过串讲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搭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而且,教师在串讲时要在黑板上留下板书的提纲和关键字,让学生记录。

而留白则是指,教师在串讲过程中要留出一部分内容、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生成:理清新接受的信息内部之间的关系,并在新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即实现笔记的编码功能。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留出足够的空间记录需要生成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笔记本上生成内容是需要时间的。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教师要精心选择重要的、适合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生成笔记,而对非重要的或较难的教学内容则由教师讲解,并让学生直接记笔记。

(二)激发和引导

做生成性笔记需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兴奋情绪,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激发和引导。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需生成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在笔记本上的加工和重组可以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强调的。在留白给学生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不断质疑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和相互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