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6 15:39:09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1)

新医改是在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随着社会的变化,新医改不断地落实与改良,近两年内的医改新政策主要有:一、政府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变为行业管理;二、加强对医务人员长期激励,薪酬或实现适度增长,地方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三、取消药品加成,收取医事服务费,挂号费和诊疗费取消;四、使药品进行阳光采购,与医生的业绩不在挂钩,意味着药品的价格下降。在医改不断变化的大前提下,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寻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机遇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一、医疗改革下的大健康产业面临的形势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良好的条件。

(一)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健康产业体系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组成,形成四个大的医疗产业群体;健康产业的规模已经医疗逐步完善,新兴的健康a业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养老产业、健康体验、营养保健品的研发制造、健康医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专有性人群的人性化服务疗程,使得新兴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健康产业随着国民需求的不断完善,相关企业在认识到健康产业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布局的加大,进行企业行业产品的运营与投放,推动着健康行业的发展。药品、饮料食品、清洁卫生、化妆品、饮食、旅游、文化娱乐、甚至地产行业也在不断加入这个行业,争取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形成总成为主导力量;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医学的研究有有了很好的基础,科技研究发面不断的深入和改良,在我国创下良好的科学医疗研发环境,和健康产业密切相关的两个研发方面: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品的创制。

(二)健康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健康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有一些制约着行业发展和完善的因素。首先,因为健康产业是新起的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规章紊乱,许多的地方企业在发现这个行业的蓝海区域都跃跃欲试,提出许多不可践行、错乱盲目的投资计划,其中无序开发、重复建设等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行政主体不明确,导致行政的推诿,企业无法落实实施计划,脱离实际情况而漫天发展,导致国民对医药行业形成信任危机,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从而出现一种购买洋货的热潮;然后,医疗研发创新技术低,个性化服务不够完善,缺少高新技术的支持从而出现大量仿造假冒的现象;最后,消费者对于健康产业的不了解,盲目的追求健康医药,对于产品以及自身了解不清晰。正因为健康产业是新型的行业,我们会有一个逐步认识完善的过程。

(三)在医疗改革下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的发展创新,如智慧医疗、医药电商等。在加快大健康产业就是医疗产业的趋势背景下摸索分析得出,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产业融合、病前病后市场壮大、新技术不断发展。

二、医疗改革下的大健康产业迎接的挑战与机遇

国家层面的医疗体制的变革,会引起一个医疗产业的巨大变化,变化的出现意味着投资机会的出现。

(一)我国老龄化时代来临,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

人口高龄化时代将会阻碍国家经济增长,导致庞大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政府财政的不断赤字。但是,老龄化社会也带来医疗产业商机,医疗互联网结合就是一个很好把两个行业连接在一起发展的新的商业模式,医疗互联网结合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医疗做的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如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家庭护理、老年健康照顾等方面都可以应用医疗互联网技术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大健康产业将会随着老龄化的来领而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二)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医疗服务将会受到冲击

互联网医疗即移动医疗投资,是创业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医药企业都在竞相开发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投资主题。其中,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宣传以及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技术开发等都成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互联网医疗将优质医疗资源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服务延伸,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和互联网的效率性。

(三)医疗大数据的不透明性引导的投资新机遇

在当前我国大数据发展时代,医疗行业的大数据不透明,将成为一个健康产业的发展的挑战,将医疗大数据变为国民可用的数据,将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健康企业投资起点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浅谈医疗改革对大健康产业的投资发展模式

(一)医疗大健康数据的云计算、云储存

医疗大数据在国内,无论是电子病例,还是影像资料都还不能完整和充分患者获得,医院在大数据方面的分析较为薄弱,将医院的大数据解析在云端计算里,然后医生和患者在获得许可都可以在云端里观看自己的病情和相关的病情的传递,医生也可以在云端上下载观看患者的病情,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医治。健康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使得健康管理实现有针对性的开放开放,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实现移动医疗、远程会诊、跨国界健康管理等,打破传统的医疗服务管理体系,随着老龄化的来临将会使管理服务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二)以创新型医疗服务为主的大健康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服务已经深入社会生活中,全方位的进入到医学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层面。一是医疗健康机构智能化安全服务体系建立,使得信息安全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的重要区域全天全方面的监控。二是健康服务模式由粗放型转为现代化精细型,从专业医院到社区医疗所,人性化服务一条龙服务,联合一个健康产业的商业链条。三是健康服务管理由以前的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模式,移动式的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方式更加方便国民进行就医以及相关的健康咨询。

(三)以创新高新技术成果为主的健康产业发展目标

主动积极地投入资金研发高新科技成果,组织培养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研发制造创新型的科技成果,形成产销链条。一是要围绕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抗体等大健康产业,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特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重点投向新药的研发与制成,新疾病的研究与相关抵抗医药的研制,中药与现代养生结合,研发新的养生中药,满足现代人们对中药养生的需求。二是新型技术推动大健康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品质量,实现人文关怀的情操需求,最重要的是创新性的模式的发现与转化。

(四)医生的解放,实现不定点就医

国内的医生大多数都在医院中工作,局限了医生的执业范围。移动医疗资源的配置成为一个投资的热点,移动医疗技术解决的是患者和医生的距离,解Q的是医生资源的分配问题。例如大病在大医院看,小病在基层医院或者网络移动技术平台咨询治疗。因为在国内看病主要存在四个难处:挂号排队难、等待看病难、看病后缴费难、交费后取药难。移动医疗技术就是一个可供交流工作的一个平台或者载体,提供患者方便,关键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现今,大医院大部分的医务人员长期加班加点,因劳累病倒或猝死的悲剧时有发生,基层医院的工作少之甚少,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将成为企业投资的关注热点问题。

(五)投资领域

一是养老产业,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保险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实行针对式管理与服务;二是专科连锁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医院辅助发展的医疗体系结构,建立专科高端医院,施行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的路线,比如我国目前最为缺少的就是专业高端的儿童医院;三是智能医疗机械的研发制造,我国目前的高端大型医疗机械主要依靠进口,还未形成一个可靠的产业制造规模;四是医药电商,目前的相关政策任然没有开放,但是,纵观国外的发达国家的案例,这是一个必然开放的过程。五是医疗旅游,施行健康型的旅游路线以及健康的旅游服务体系,目前,旅游是国内外最为火爆的一个行业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假期旅游景点的饱满,使得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与健康医疗结合的旅游项目,在旅游的景点中增添相关的健康项目。

四、结束语

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货真价实的朝阳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在未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健康产业的大规模、持续性产业的投资行为将成为常态。为了降低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日益激烈的竞争造成的规模成本,医药医疗产业升级持续提升,行业并购日益显著,生物医药将成为新药研发的主流。

近一时期,医疗产业规模将会快速发展,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将会大量增长,并且资本市场融资活动活跃。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巨头积极的介入, 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将会不断的增多,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行业。因此,大健康产业会逐渐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关注点,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中的健康产业处于起步状态,从行业的生命周期原理可以了解到,大健康产业不久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行业需求也在不断的持续增长。大健康产业势必会成为一个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行业。

参考文献:

[1] 胡凡,邓小磊.中国大健康产业面临态势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1):227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建议

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大力发展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并把商业医保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健康保险业务量迅速增长。十六大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200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5.66亿元,同比增长20.28%。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84.2亿元。健康险在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占比由1999年的4.2%增至2006年的8.8%。在业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健康保险市场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近10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各类健康保险业务,其中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近10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另外,健康保险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提供健康保险产品近千种,分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四大类,并开始向居民的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目前虽然产品仍然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导,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健康保障功能进一步显现。

2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整体规模小。与国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普及率很低。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2006年我国人均商业健康保险费支出还不到30元,是美国2001年的1/90;2006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深度仅为0.293%,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二是产品单一、同质性严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虽然目前市场上健康险产品近千种,但基本上表现为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具有较强替代性的保险产品,或者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并且集中在定额给付型的疾病保险产品,短期(如一年期)的产品居多。补偿性的医疗费用保险产品如个人住院费用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产品少;长期保障的产品少。而这些恰恰是老百姓所需要的。这样,市场上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保险费率偏高,保障程度偏低。老百姓生活确实需要商业健康保险,但事实上它与老百姓的距离却很远。对老百姓而言,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偏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精算所需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率等基础数据,由于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率有很大不同,而且数据变化很快,监管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难度很大,因此国内至今没有一张统一、科学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在产品定价上偏于保守,而高高在上的价格难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以摊薄风险降低单位保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从保障效果来看,保障程度偏低。对于重疾险,保险公司往往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制定出非常苛刻的理赔条件。与普通人对于疾病保险的直观理解不同,市面上的重大疾病保险并非只要得了保险合同上规定的疾病就可以得到赔偿,事实上要获得赔付,不仅要得规定的病,还要按规定的方法诊断与治疗,甚至还要按规定的症状去生病。在很多情况下,当满足了保险合同的赔付条件,患者已经濒临垂死的境地,从而让疾病保险的保险目的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健康保险的另一大类型-费用报销型保险,往往是一年期的短期险种,续保审察严格,并且有投保年龄上限,因而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医疗保障需要。四是保险条款不严谨、不完善,管理的随意性大,实务操作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化经营。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基本上采取附加于人寿保险业务由寿险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完全用寿险、财产险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来经营医疗险,造成产品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专业培训和市场营销的系统偏差。

3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几点建议

3.1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给予商业健康保险应有的社会地位。国家应将其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入其中,并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形式确定下来。财税政策支持。国家财税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一是应允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享受以下税收优惠: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利润免征所得税。二是应允许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人,其缴纳的保费和获取的保险金享受以下税收优惠:若企业团体投保的保费支出部分,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保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保险公司应定期运用典型赔付案例,积极宣传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普及健康保险知识,增强社会各界的保险意识,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与亲和力,使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企业欢迎,百姓拥护。政府在健康医疗保险市场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①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覆盖面,使广大职工真正享有医疗保障。②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这是规范医疗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③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监控,从源头上治理“回扣促销”等不正之风,使患者既享受到较廉价的药品,同时又保证用药安全。

3.2注重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重视产品开发战略

为使推出的健康险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保险公司必须注重市场调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群体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状况,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在险种开发方面,对于低收入、无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宽范围、低保障的险种;对于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职工人群,提供低价格、窄范围、高保障的险种;对于较富裕的年轻群体,提供价格与保障程度比例适中、保障期限长、保障范围有针对性的险种;对于高收入的中年群体提供高价位、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

3.3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商业健康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如医学技术人才、精算人才等。保险人在开展健康险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对健康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储备一批医疗管理人才,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健康险专业人才队伍。3.4保险公司应加强医保合作,积极探索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

在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中,医疗服务提供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索建立医保双方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增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控制意识,使保险公司在保证被保险人获得良好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在实务中,医保双方主要有如下合作途径:(1)选择定点医院。保险公司可就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服务质量等内容,在各医院之间进行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从中遴选出若干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医疗机构,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保户来此就医,只要属于保险范围内的病种,可不先缴费,而是事后由医院凭相关证据与保险公司结算,以切断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现金流”。如果非特殊原因,定点医院超过预先约定的费用标准,保险公司就要从付给医院的费用中扣减超过部分。如果节省了费用,医院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额外奖金。(2)选择合同医生。目前,医疗费用无从控制,其中较大原因乃是病人就医是一种随机性极强的无权选择,缺乏引导性。所以,保险公司有必要在定点医院中再选择合同医生,为费用控制装上“双保险”。(3)相机审查医疗服务。即保险公司可委派资深医师对定点医院和合同医生进行随机抽查,此举意在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协调管理,审核医院或医生所提供的施治方案和用药在医疗上是否必需和适当,以把好核赔关。(4)大力推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建设。在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内容上,保险公司应积极推动定点医院的电子化建设,由从初级的病历调阅、治疗调查等手工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通过网络化来实现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协调管理,从而形成管理式医疗。(5)保险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参与医疗机构管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总之,有效的医保合作模式可创造出政府、保险公司、医院、保户“四赢”的局面:政府解决了医改所带来的重大疾病无保障的难题,保险公司卸去了医疗费用无从控制的隐患,医院在医改冲击后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户则获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3.5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控制体系

一是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注重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科学厘订产品费率,防范产品开发风险;二是建立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核赔管理制度,加快研发和推广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管理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

参考文献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3)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产业的认识和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急剧提升。因此,健康产业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将成为朝阳市今后的支柱性产业。深入分析和研判朝阳市健康产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一)医疗卫生基础相对落后,“三个缺乏”客观存在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517家。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就医人数2010年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大型医疗设备更新较快,2011年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三倍。朝阳市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三个主要指标有所改善,其中人均期望寿命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然而随着就医人数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朝阳市医疗卫生的“三个缺乏”。

人均医疗资源缺乏。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医疗机构、人均医疗资源增长缓慢,与全省人均医疗资源水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0年全省全人口卫生人员为6.55人,朝阳仅为3.93人;千人口医师全省为2.14,朝阳仅为1.73;千人口床位书。

特色高端医疗资源缺乏。缺少一些特色、专科、高端的医疗服务机构,缺乏高层次的医学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及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医疗设备。

发展资金缺乏。全市政府用于公立医院的投资在1993年就全部撤销,医疗机构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关注利益指标,与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事业性质相矛盾。

(二)医药产业规模偏小,发展严重滞后

截至2012年7月,朝阳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家,总体上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主要表现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朝阳目前仅有的几家药品生产企业年产值在1500万元左右,发展举步维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阳医药生产在全省还处于前列,但近几年面对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无论是在品种、品牌还是市场占有上朝阳市都已经落后了;研发能力弱,没有自主品牌,药品生产企业受规模和效益牵制,更无力研发新药品种;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效益差;面临发展困境,2014年与国际接轨标准最高的新版GMP标准将实施,朝阳的医药生产企业面临着资金匮乏,环境不佳,硬件条件不达标的风险。

(三)保健品产业无序发展,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全市共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733家,这些经营企业中绝大部分为小规模、分散经营,虽然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但是我市保健品产业只有经营企业,没有生产企业,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市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保健品和健康产品生产投资不足、高效保健品研发不足、对保健品经营市场的规范监管不足。

(四)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尚属空白,亚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目前,朝阳市专业、正规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基本上没有,没有针对大规模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群的服务咨询管理机构,目前没有正规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机构,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残疾、手术后恢复等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

(五)基本结论

综上所述,朝阳的健康产业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从总体上看朝阳市健康产业的产业弱点十分明显,无论是产业链还是产业集群均未形成。

1、产业链短缺

目前全市仅有医药和医疗服务两个环节,并且还十分不发达,保健品仅有经营没有生产能力,医疗服务水平还尚待提高,而在生命健康的核心环节健康管理领域则尚无相关企业。

2、企业规模数量严重不足

从产业集群来看,朝阳市健康产业的企业数量寥寥无几,因此严格来说,朝阳的健康产业还不能称之为产业。

3、品牌建设缺失

目前朝阳无论是在医药产业领域还是保健品产业领域都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现在产品以仿制、与市场上同类产品雷同为主,品牌的缺失将使健康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无法积聚人气。

4、市场秩序混乱

当前全市各产业的企业间缺乏相互协作和支撑,企业各自为战,尤其体现在保健品经营销售领域,小公司数量多,经营类型和品种鱼龙混杂,市场秩序混乱,需要进行严格监管和规范,引导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朝阳市发展健康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一)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

医疗服务产业化就是要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趋势,公立医疗机构致力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鼓励朝阳民间资本独资或合资建立特色、专科、高端医院,解决朝阳高端医疗资源缺乏问题,实现增值和高端医疗服务逐渐走向产业化道路;医药产业规模化就是在现有医药企业基础上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依托中国传统中医术和朝阳种植中草药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支撑本地制药企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健品产业规范化就是要对现有保健品经营市场进行规范和严格管理,政府职能部门要保护合法安全品牌,取缔非法品种,通过适当的渠道对居民消费给与引导和示范,给消费者提供筛选的参考和依据,避免非法品牌危害消费者健康,占用市场资源,造成浪费;健康管理现代化就是要按照先进理念引入和培育朝阳市健康管理机构,侧重于老年健康管理和亚健康管理等领域,建设康复机构和老年护理院、托老中心等,打造朝阳市品牌和龙头企业。

2、发展目标

立足将朝阳打造成为“三个中心 一个基地”。

建设辽冀蒙交界地区的医疗服务中心。依托朝阳市现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现代化、高品质的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引导域内外患者资源向朝阳市集聚,建设成为辽冀蒙交界地区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心。

建设辽宁省特色休闲中心。依托朝阳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温泉疗养、健身娱乐等特色休闲健身产业,打造辽宁省的特色休闲中心。以热水汤、大黑山地热资源富集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以温泉疗养为主的休闲产业,积极拓展康复、健身、文化娱乐、商务等服务功能;依托各县市区现代农业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绿色保健食品产业。

建设辽西现代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充分引入和培育健康管理现代化、人性化、生活化服务机构和企业,逐步建成健康管理产业园,积极发展保健咨询、营养咨询、心理咨询、医疗咨询等健康咨询与管理服务,使之成为辽西首家重要的特色健康休闲服务中心之一。

东北地区中药材种植和集散基地。依托现有种植中草药的自然优势和规模,不断提高 中药材种植、研发、流通、检测的水平,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中药材深加工的能力,由政府给企业提供通过GMP认证的帮助,对中药材生产和销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形成朝阳特色和品牌,打造成为东北地区中药材种植和集散基地。

(二)发展健康产业的对策建议

健康产业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产业,能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拉动朝阳经济的跨越发展,它不仅是朝阳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选择,必将成为朝阳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依托朝阳绿色农业发展优势,发展保健食品深加工。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开发和研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针对特殊人群的功能型保健食品,如利用有机无公害小杂粮生产针对糖尿病等有需要的人群进行保健食品深加工,利用大枣、沙棘等农产品生产和研发相关健康产品和食品。

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医疗器械生产。当前保健业逐渐走入家庭,居民对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移,发展医疗器械生产不仅能顺应制造业发展需求,满足居民需要,同时能带动销售领域和周边的医疗服务领域发展。

利用中草药种植基础优势,发展中药业和相关医药产业。围绕人们对中药产品的更高需求,不断吸引中药研发与生产企业入驻,挖掘中国传统医学的理念和思想,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中药研发中心、高端生产基地等,提升区域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依托大型医院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以康复、保健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业。结合朝阳市几家大型医院的发展规划、基础和方向,发展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机构,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休闲旅游、健身疗养、营养保健等各类健康相关业态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综合体。

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产业,通过向下游的产业延伸,提供高端、增值医疗服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做好健康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建立产业发展的协调管理机制,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完善融资、中介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4)

在医学上讲,“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在心理上的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焦虑、抑郁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群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患病的不足20%,其余75%以上的人群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危害性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头号大敌。

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人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精神极度紧张,心理压抑及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各项检查无异常,一般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往往辗转各科室之间,得不到治疗。但是功能的紊乱若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器质性病变,那时就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了。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继续不重视健康教育、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晓铎介绍,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人们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盛行,疾病防治意识淡薄;政府的重视仍然不够,在亚健康的诊断上还没有正式标准,在经费安排上严重不足;缺乏保障健康教育持续、规范开展的方法。所以,探讨应对措施已刻不容缓。

中医治“未病”

让你远离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不耐疲劳、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脱发、黄褐斑,也就是很多人提过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面对这些异常的状况,一般西医的建议都是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达到缓解症状目的,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依赖个人的自律。中医的特色在于可以不依赖西方医学的检测,只根据症状来治疗。它的理念是“整体观念,辨症施治”,随着被治疗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更强调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许多传统中医的技术比如:针灸、按摩、足疗、拔罐、刮痧都可以应用进来。

中医按摩阻击亚健康不可低估

来自总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认为,传统的中医保健对阻击亚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功效可能会超过保健食品,且只要方法得当,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其中又以足底保健按摩为佳,其不仅可以舒经活血、消除疲劳,还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黄建军介绍说:“在中国传统医学保健理念中,足底保健按摩占有重要地位。足底保健按摩符合中医理论。”

卫生部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常务秘书长周华兵介绍说,足部按摩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实验证明,对足部按摩15分钟,血液流速会从12cm/s增加到24~25cm/s,脚尖的温度会由20~22度上升到26~28度,脚掌由28度上升到34度,同时足部的沉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二是神经反射作用。在足部皮下,分布着许多由神经末梢构成的触觉、压觉、痛觉感应器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在足部的按压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传出神经会传递出相关脏器的反应;三是心理治疗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身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得到放松、调整,从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智敏说,足部按摩的机理包括血液循环原理、反射原理、经络原理、生物全息原理,其效果是疏通经络、解除疲劳、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在阻止亚健康方面,足部按摩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亚健康产业的投资前景广阔

前苏联布赫曼教授研究后提出:人体存在着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而处在一种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的概念已广泛被各国医学界接受并纷纷展开相应研究。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亚健康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且极具潜力。

亚健康产业存在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是防治亚健康状态。

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N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这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消费群体,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陕西亚健康诊治中心总经理助理陈东认为,首先,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退行性疾病,就是长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长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会应运而生,而且会快速发展。

其次,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脱颖而出的现实基础。在医学领域,不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5)

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大力发展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并把商业医保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1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健康保险业务量迅速增长。十六大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200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5.66亿元,同比增长20.28%。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84.2亿元。健康险在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占比由1999年的4.2%增至2006年的8.8% 。在业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健康保险市场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近10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各类健康保险业务,其中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近10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另外,健康保险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提供健康保险产品近千种,分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四大类,并开始向居民的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目前虽然产品仍然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导,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健康保障功能进一步显现。

2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整体规模小。与国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普及率很低。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2006年我国人均商业健康保险费支出还不到30元,是美国2001年的1/90;2006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深度仅为0.293%,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二是产品单一、同质性严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虽然目前市场上健康险产品近千种,但基本上表现为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具有较强替代性的保险产品,或者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并且集中在定额给付型的疾病保险产品,短期(如一年期)的产品居多。补偿性的医疗费用保险产品如个人住院费用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产品少;长期保障的产品少。而这些恰恰是老百姓所需要的。这样,市场上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保险费率偏高,保障程度偏低。老百姓生活确实需要商业健康保险,但事实上它与老百姓的距离却很远。对老百姓而言,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偏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精算所需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率等基础数据, 由于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率有很大不同,而且数据变化很快,监管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难度很大,因此国内至今没有一张统一、科学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在产品定价上偏于保守,而高高在上的价格难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以摊薄风险降低单位保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从保障效果来看, 保障程度偏低。对于重疾险,保险公司往往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制定出非常苛刻的理赔条件。与普通人对于疾病保险的直观理解不同,市面上的重大疾病保险并非只要得了保险合同上规定的疾病就可以得到赔偿,事实上要获得赔付,不仅要得规定的病,还要按规定的方法诊断与治疗,甚至还要按规定的症状去生病。在很多情况下,当满足了保险合同的赔付条件,患者已经濒临垂死的境地,从而让疾病保险的保险目的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健康保险的另一大类型-费用报销型保险,往往是一年期的短期险种,续保审察严格,并且有投保年龄上限,因而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医疗保障需要。四是保险条款不严谨、不完善,管理的随意性大,实务操作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化经营。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基本上采取附加于人寿保险业务由寿险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完全用寿险、财产险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来经营医疗险,造成产品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专业培训和市场营销的系统偏差。

3 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几点建议 

3.1 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6)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一个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和发展与该国医疗保障制度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的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即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实践表明,即使在公共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也仍存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1.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在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作为医疗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民提供几乎是免费的医疗保障,如英国、加拿大。从理论上说,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由于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挤出效应”,该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将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等待期长等缺陷,许多国民在国家免费提供的医疗保障之外还另外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以提高其健康保障水平。例如,加拿大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国民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险,但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仍然占寿险保费总收入的22%左右。

2.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通过立法强制实施,保险基金主要来自雇主和雇员,国家财政给予补贴,如德国、日本、台湾地区。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社会医疗保险虽然覆盖面广,但往往保障水平不高,商业健康保险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在这种健康保障制度安排下,政府只为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军人)提供医疗保障,其他人群通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医疗保障。如美国,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政府健康保险计划、私营健康保险计划和管理型医疗保险的结合体。除了老人和—些特殊群体,大多数美国人主要依靠雇主和(或)雇员本人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来提供医疗保障。美国是典型的以推行商业健康保险为主的国家,商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超过总人口的 60%,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占人寿保险总保费的20%。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或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还是以实行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为主导的国家,商业健康保险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在寿险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通常高于20%。

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3697亿元,健康保险费收入只有307亿元。如果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能达到寿险的20%,按2005年的寿险保费计算,商业健康保险费收入将达到739亿元,可见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状况及其国际差距

(一)我国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

2003年,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快健康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理念,要求保险公司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组织,引导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五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获准筹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以来,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四家专业化健康保险公司先后开业。

人保健康提出“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即不仅提供事后补偿,还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维护、就诊管理和诊疗服务等,目的在于改善客户健康状况,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赔付率和产品价格,增强竞争力。人保健康虽然可以依赖中国人保的强大品牌优势,但由于人保基本没有经营健康保险的经验和数据积累,经营难度较大。

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推出第三方管理服务等新型服务,引入“管理型医疗”模式。在产品上将会突破传统健康险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如眼科与牙科保健、老年看护等非传统健康险产品。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现有的保险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综合服务优势等,提高健康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平安还处于“潜龙未动”状态,实力尚未显示。

其他专业健康险公司,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已通过验收,但其目前核心岗位位置空缺且欠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经验,也没有提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蓝海战略”,经营难度很大。

据保险公司的资料显示,我国各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均超过盈利平衡点,部分已涉足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也渐生退意,有的甚至已经在大规模地停止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并欲逐步全面退出。

(二)国外健康险的经营状况

与之相对应,国外众多的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2年,国外共有8家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人选《财富》500强,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为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上述8家主要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表明,经营健康保险不仅不一定亏本,甚至可以进入世界500强。尽管目前我国有些公司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状况不太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健康保险本身就必然经营不好,而是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只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健康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做好数据分析、风险控制、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信息系统等基础性工作,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必将大有可为。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7)

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大力发展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并把商业医保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健康保险业务量迅速增长。十六大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200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5.66亿元,同比增长20.28%。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84.2亿元。健康险在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占比由1999年的4.2%增至2006年的8.8%。在业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健康保险市场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近10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各类健康保险业务,其中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近10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另外,健康保险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提供健康保险产品近千种,分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四大类,并开始向居民的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目前虽然产品仍然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导,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健康保障功能进一步显现。

2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整体规模小。与国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普及率很低。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2006年我国人均商业健康保险费支出还不到30元,是美国2001年的1/90;2006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深度仅为0.293%,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二是产品单

一、同质性严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虽然目前市场上健康险产品近千种,但基本上表现为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具有较强替代性的保险产品,或者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并且集中在定额给付型的疾病保险产品,短期(如一年期)的产品居多。补偿性的医疗费用保险产品如个人住院费用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产品少;长期保障的产品少。而这些恰恰是老百姓所需要的。这样,市场上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保险费率偏高,保障程度偏低。老百姓生活确实需要商业健康保险,但事实上它与老百姓的距离却很远。对老百姓而言,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偏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精算所需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率等基础数据,由于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率有很大不同,而且数据变化很快,监管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难度很大,因此国内至今没有一张统

一、科学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在产品定价上偏于保守,而高高在上的价格难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以摊薄风险降低单位保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从保障效果来看,保障程度偏低。对于重疾险,保险公司往往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制定出非常苛刻的理赔条件。与普通人对于疾病保险的直观理解不同,市面上的重大疾病保险并非只要得了保险合同上规定的疾病就可以得到赔偿,事实上要获得赔付,不仅要得规定的病,还要按规定的方法诊断与治疗,甚至还要按规定的症状去生病。在很多情况下,当满足了保险合同的赔付条件,患者已经濒临垂死的境地,从而让疾病保险的保险目的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健康保险的另一大类型-费用报销型保险,往往是一年期的短期险种,续保审察严格,并且有投保年龄上限,因而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医疗保障需要。四是保险条款不严谨、不完善,管理的随意性大,实务操作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化经营。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基本上采取附加于人寿保险业务由寿险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完全用寿险、财产险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来经营医疗险,造成产品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专业培训和市场营销的系统偏差。

3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几点建议

3.1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给予商业健康保险应有的社会地位。国家应将其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入其中,并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形式确定下来。财税政策支持。国家财税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一是应允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享受以下税收优惠: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利润免征所得税。二是应允许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人,其缴纳的保费和获取的保险金享受以下税收优惠:若企业团体投保的保费支出部分,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保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保险公司应定期运用典型赔付案例,积极宣传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普及健康保险知识,增强社会各界的保险意识,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与亲和力,使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企业欢迎,百姓拥护。政府在健康医疗保险市场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①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覆盖面,使广大职工真正享有医疗保障。②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这是规范医疗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③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监控,从源头上治理“回扣促销”等不正之风,使患者既享受到较廉价的药品,同时又保证用药安全。

3.2注重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重视产品开发战略

为使推出的健康险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保险公司必须注重市场调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群体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状况,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在险种开发方面,对于低收入、无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宽范围、低保障的险种;对于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职工人群,提供低价格、窄范围、高保障的险种;对于较富裕的年轻群体,提供价格与保障程度比例适中、保障期限长、保障范围有针对性的险种;对于高收入的中年群体提供高价位、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

3.3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商业健康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如医学技术人才、精算人才等。保险人在开展健康险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对健康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储备一批医疗管理人才,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健康险专业人才队伍。

3.4保险公司应加强医保合作,积极探索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

在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中,医疗服务提供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索建立医保双方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增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控制意识,使保险公司在保证被保险人获得良好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在实务中,医保双方主要有如下合作途径:(1)选择定点医院。保险公司可就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服务质量等内容,在各医院之间进行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从中遴选出若干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医疗机构,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保户来此就医,只要属于保险范围内的病种,可不先缴费,而是事后由医院凭相关证据与保险公司结算,以切断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现金流”。如果非特殊原因,定点医院超过预先约定的费用标准,保险公司就要从付给医院的费用中扣减超过部分。如果节省了费用,医院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额外奖金。(2)选择合同医生。目前,医疗费用无从控制,其中较大原因乃是病人就医是一种随机性极强的无权选择,缺乏引导性。所以,保险公司有必要在定点医院中再选择合同医生,为费用控制装上“双保险”。(3)相机审查医疗服务。即保险公司可委派资深医师对定点医院和合同医生进行随机抽查,此举意在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协调管理,审核医院或医生所提供的施治方案和用药在医疗上是否必需和适当,以把好核赔关。(4)大力推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建设。在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内容上,保险公司应积极推动定点医院的电子化建设,由从初级的病历调阅、治疗调查等手工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通过网络化来实现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协调管理,从而形成管理式医疗。(5)保险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参与医疗机构管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总之,有效的医保合作模式可创造出政府、保险公司、医院、保户“四赢”的局面:政府解决了医改所带来的重大疾病无保障的难题,保险公司卸去了医疗费用无从控制的隐患,医院在医改冲击后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户则获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3.5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控制体系

一是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注重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科学厘订产品费率,防范产品开发风险;二是建立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核赔管理制度,加快研发和推广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管理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

参考文献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8)

历经3年的酝酿与争论,新医改方案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从医改中我们可以看到,居民看病的自付费比例会逐步降低,大病医疗保险“封顶线”会从原城乡居民年收入的4倍提高至6倍,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不管在其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所加大。乍看来,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形式的商业健康保险,其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地位被进一步弱化。然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这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参与为政府经办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更好地发挥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作用提供了重要契机。在商业健康保险初步发展的今天,其存在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商业健康保险在更大程度上为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其更大的效用,已经被提上记事日程。

健康保险(Health insurance)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弥补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接受治疗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为补偿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伤残而无法工作时的收人损失的一类人身保险。根据《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定位更加清晰,发展环境进一步的优化,商业健康保险得到了稳步发展。一是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保监会的统计,2008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585.46亿元,比2007年的384.17亿元增加了201.29亿元,同比增长52.4%;2008年的赔付额为175.28亿元,比2007年的116.85亿元增加了58.4亿元,同比增长50%。

二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目前已有几十家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业务,且目前又有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相继开业。三是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健康保险的产品有上千种,且已不再局限于医疗费用补偿型、住院津贴型、疾病保险产品、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等风险保障产品,还开展了健康管理服务,现阶段,正努力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和推动医疗责任保险。

二、商业健康保险可涉足的空间分析

在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形式方面,人们似乎已经达成一种共识。一般来讲,不论社会医疗保险的作用和覆盖面积多大,商业健康保险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资金筹集往往受到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所提供的保障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基本的医疗保障。且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是难以满足的。超出基本医疗部分的费用风险必须通过商业性健康保险等分散,可以利用商业健康保险满足。

从新医改的方案来看,基本医疗的补偿率大大提高,但是医保只是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而非全面而足额的医疗保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医保报销范围存在限制。某些药品以及一些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医保医保报销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在疾病期间经常发生的费用,比如营养费、护工费、收入损失等更不在报销范围之内。第二,医保报销数额存在限制且对报销范围内的费用按比例支付,起付标准以下和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承担。第三,医保是事后给钱,患病之人事前没钱治病、护理,医保对此爱莫能助。

其次,基本医疗在细节及服务上并不能满足众多人的需求,而商业健康保险却能在这一方面大展拳脚。此处拿昆仑健康保险公司推出的“守护一生”终身护理保险为例。被保险人在获得保单上明确的保障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昆仑健康保险提供的系统全程的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如建立个人专有的“KY3H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免费特色中医体检;昆仑健康保险服务网络及合作健管机构提供的就医金通服务;健康讲座及健康管理电子期刊、健康资讯短信等,这些都是医保不能提供的。

在新医改方案中,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被明确提及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充,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二是参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委托管理,为政府经办群众的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新医改,无疑给商业健康保险留下的空间大大缩小,商业健康保险要立足于市场,就必须在这两点做大做强做精。目前来看,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基本医疗保险不能覆盖部分和大病上限以上部分费用的理赔,减轻民众看病的负担;二是对民众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负担提供保障,如误工损失、家人看护支出、旅途交通费用、通讯费用等;三是针对特定群体的特殊健康需求,提供失能保险、护理保险等专业保障。

虽然国内商业保险公司业务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但与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目前的市场开发程度还不够;与群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强烈需求相比,各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体系仍然不完善,市场竞争不规范,经营方式粗放和缺乏专业管理和人才等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然而上述商业健康保险的几个补充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卫生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卫生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份额的扩大。如何提升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程度,提升服务质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肯定,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是现阶段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008年保险年鉴》.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9)

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大力发展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并把商业医保与社会医保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而且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健康保险业务量迅速增长。十六大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高于30%。200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5.66亿元,同比增长20.28%。200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84.2亿元。健康险在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占比由1999年的4.2%增至2006年的8.8%。在业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健康保险市场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近100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各类健康保险业务,其中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近10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另外,健康保险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已提供健康保险产品近千种,分为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四大类,并开始向居民的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目前虽然产品仍然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导,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健康保障功能进一步显现。

2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整体规模小。与国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情况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普及率很低。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2006年我国人均商业健康保险费支出还不到30元,是美国2001年的1/90;2006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深度仅为0.293%,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二是产品单一、同质性严重、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虽然目前市场上健康险产品近千种,但基本上表现为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具有较强替代性的保险产品,或者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并且集中在定额给付型的疾病保险产品,短期(如一年期)的产品居多。补偿性的医疗费用保险产品如个人住院费用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产品少;长期保障的产品少。而这些恰恰是老百姓所需要的。这样,市场上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保险费率偏高,保障程度偏低。老百姓生活确实需要商业健康保险,但事实上它与老百姓的距离却很远。对老百姓而言,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偏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精算所需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率等基础数据,由于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率有很大不同,而且数据变化很快,监管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难度很大,因此国内至今没有一张统一、科学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在产品定价上偏于保守,而高高在上的价格难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以摊薄风险降低单位保费,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从保障效果来看,保障程度偏低。对于重疾险,保险公司往往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制定出非常苛刻的理赔条件。与普通人对于疾病保险的直观理解不同,市面上的重大疾病保险并非只要得了保险合同上规定的疾病就可以得到赔偿,事实上要获得赔付,不仅要得规定的病,还要按规定的方法诊断与治疗,甚至还要按规定的症状去生病。在很多情况下,当满足了保险合同的赔付条件,患者已经濒临垂死的境地,从而让疾病保险的保险目的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健康保险的另一大类型-费用报销型保险,往往是一年期的短期险种,续保审察严格,并且有投保年龄上限,因而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医疗保障需要。四是保险条款不严谨、不完善,管理的随意性大,实务操作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化经营。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基本上采取附加于人寿保险业务由寿险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完全用寿险、财产险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来经营医疗险,造成产品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专业培训和市场营销的系统偏差。

3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几点建议

3.1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给予商业健康保险应有的社会地位。国家应将其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纳入其中,并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形式确定下来。财税政策支持。国家财税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一是应允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享受以下税收优惠: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利润免征所得税。二是应允许参加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人,其缴纳的保费和获取的保险金享受以下税收优惠:若企业团体投保的保费支出部分,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保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保险公司应定期运用典型赔付案例,积极宣传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普及健康保险知识,增强社会各界的保险意识,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认同感与亲和力,使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企业欢迎,百姓拥护。政府在健康医疗保险市场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①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覆盖面,使广大职工真正享有医疗保障。②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这是规范医疗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③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监控,从源头上治理“回扣促销”等不正之风,使患者既享受到较廉价的药品,同时又保证用药安全。

3.2注重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重视产品开发战略

为使推出的健康险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保险公司必须注重市场调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群体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状况,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在险种开发方面,对于低收入、无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宽范围、低保障的险种;对于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职工人群,提供低价格、窄范围、高保障的险种;对于较富裕的年轻群体,提供价格与保障程度比例适中、保障期限长、保障范围有针对性的险种;对于高收入的中年群体提供高价位、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

3.3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

商业健康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如医学技术人才、精算人才等。保险人在开展健康险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对健康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储备一批医疗管理人才,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健康险专业人才队伍。3.4保险公司应加强医保合作,积极探索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

在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中,医疗服务提供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索建立医保双方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增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控制意识,使保险公司在保证被保险人获得良好医疗保障服务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在实务中,医保双方主要有如下合作途径:(1)选择定点医院。保险公司可就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服务质量等内容,在各医院之间进行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从中遴选出若干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医疗机构,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保户来此就医,只要属于保险范围内的病种,可不先缴费,而是事后由医院凭相关证据与保险公司结算,以切断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现金流”。如果非特殊原因,定点医院超过预先约定的费用标准,保险公司就要从付给医院的费用中扣减超过部分。如果节省了费用,医院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额外奖金。(2)选择合同医生。目前,医疗费用无从控制,其中较大原因乃是病人就医是一种随机性极强的无权选择,缺乏引导性。所以,保险公司有必要在定点医院中再选择合同医生,为费用控制装上“双保险”。(3)相机审查医疗服务。即保险公司可委派资深医师对定点医院和合同医生进行随机抽查,此举意在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协调管理,审核医院或医生所提供的施治方案和用药在医疗上是否必需和适当,以把好核赔关。(4)大力推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建设。在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内容上,保险公司应积极推动定点医院的电子化建设,由从初级的病历调阅、治疗调查等手工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通过网络化来实现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协调管理,从而形成管理式医疗。(5)保险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等方式,参与医疗机构管理,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总之,有效的医保合作模式可创造出政府、保险公司、医院、保户“四赢”的局面:政府解决了医改所带来的重大疾病无保障的难题,保险公司卸去了医疗费用无从控制的隐患,医院在医改冲击后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户则获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3.5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控制体系

一是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注重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科学厘订产品费率,防范产品开发风险;二是建立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核赔管理制度,加快研发和推广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管理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

参考文献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10)

康体佳健康联盟主要专注于慢性疾病管理、老年人健康与自立、以及医疗保健三大领域。通过把人与技术相结合,促进互操作解决方案和信息交换,以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8月20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英特尔、东软、爱康国宾等多家企业和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康体佳健康联盟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朱庆生,原“康体佳健康联盟”总裁兼董事会主席Rick Cnossen以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康体佳健康联盟委员会主任委员白知朋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康体佳健康联盟致力于建立一个可互操作的基础及个人医疗生态系统,实现各种终端与各种医疗系统间的关键信息共享,支持个人及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人们的健康,实现更高品质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家用医疗设备与信息化设备间的通讯协议标准;验证和推广相关通讯协议标准;建立个人健康管理的产业联盟;协调并联合中国康体佳健康联盟成员共同促进个人健康管理的发展;帮助联盟成员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中国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家用医疗设备与信息化设备间的通讯协议标准;验证和推广相关通讯协议标准;建立个人健康管理的产业联盟;协调并联合国内联盟成员共同促进个人健康管理的发展;帮助国内联盟成员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康体佳健康联盟概述

2006年6月6日,多家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医疗机构及保健器材公司在美国旧金山共同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音译自:Continua Health Alliance)。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行业组织,“康体佳健康联盟”致力于建立一个由高度互通的个人健康、医疗产品与医疗服务机构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疗产品提供商的不断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最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康体佳作为非盈利组织,旨在促进通过建立一个可互操作的个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或机构更好地管理个人健康和保持连续性。

康体佳认证是基于高标准检测手段的,确保符合康体佳设计标准及基础架构要求的产品,能够获得康体佳标签的使用许可,以及确保经过验证的不同产品之间的连通。

康体佳健康联盟的工作将主要专注于三个领域: 亚健康与慢性疾病管理、老年人健康与护理需求的监控,以及前瞻性健康检查。通过在线的保健与医疗设备构成的网络,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就能够与他们的医生共享医疗数据信息;子女能够远程查看居住在异地的父母的情况,主动帮助他们在家中进行安全的健康管理;关注饮食与体形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健身顾问共享其体重与锻炼数据。

国际康体佳健康联盟由数百家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机构与技术公司组成,相关产品涉及家用监护仪器、诊断仪器、慢性疾病治疗方案、医疗合作网络解决方案、远程医疗、智能家用无线网络技术等。康体佳联盟基于业界现有的蓝牙、USB、Wi-Fi等通用传输方式,通过规范信息传递标准,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同时,联盟通过产品认证计划,授予消费认可标志,表示该产品能够与其它认证产品实现互操作。为消费者使用家用和基础医疗设备提供可靠的互操作性保障,使其更便捷地与医疗、护理和服务机构现实信息共享。

自2006年成立以来,共同创立该联盟的海外成员包括英特尔公司、思科系统公司、GE医疗集团、IBM、摩托罗拉、松下电工、三星电子、夏普、飞利浦电子以及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机构Kaiser Permanente、美国最大的医疗联盟集团Partners HealthCare、生产可穿戴健康监视器的美国BodyMedia公司、致力于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终身治疗方案的美国美敦力(Medtronic)公司、脉搏血氧计生产商美国Nonin公司、欧姆龙健康医疗设备公司、运动器械及心率监测器生产商芬兰Polar Electro公司、医疗合作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RMD Networks公司、个人及家庭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英国Tunstall集团、医疗诊断仪器生产商美国Welch Allyn公司,以及致力于智能家庭控制的无线网络技术提供商美国Zensys公司等,截止2011年1月已加入国际康体佳联盟的成员已超过260家。

盛京熙康走在健康管理的前列

盛京熙康健康管理公司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与东软医疗集团联手打造的提供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监护、医疗就诊系列服务的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

盛京熙康致力于让专业健康服务走进家庭,结合强大医疗技术优势与领先IT信息技术,利用远程医疗监控设备,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既往病史、目前身体状况、体检、远程医疗设备监测等方面出发,为客户建立终身电子健康档案,对客户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预测、跟踪,对疾病早期预警,并提供全方位地健康教育,健康干预,药品配伍禁忌提示,个性化体检方案,远程健康设备监控,专家会诊,全程就医等科学、系统及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熙康用户使用感受

慢病会员王先生:刚开始使用熙康健康监护一体机时,一体机人性化的界面马上就吸引了我,它的触摸屏,让我感觉很方便。当时我的血压处于临界点,我将测量结果上传到系统后,一体机马上给出我一些很实用的运动建议,让我多散步。到目前为止,我还一直保留着散步的习惯,不仅身体受益,心情也好了很多。

企业会员张小姐:我现在已经很愿意去健康小屋了,测测体重、体脂,再量量血压、血氧,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还极力地推荐我周围的人去体验熙康健康监护一体机,毕竟身体健康是一件大事。

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11)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