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新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6:57

课堂教学新方法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现代语文教学,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一试。

一、以“趣悟”代“枯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析式背离汉语教学规律,教师应该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让学生通过读、看、背领悟汉语生成机制和语义规则,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如在朱自清《春》一文中,写春天来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针对这句话,老师不必用讲析式进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理解词语“偷偷地”“钻”的意义,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春草生长的劲头,学生可进一步领悟到春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精神本质,让学生通过“钻”和“爬”的对比,领悟到春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拼搏精神。

这种以悟读为主的教学法还应与学生心理相适应。所以,还要注意激发学生乐读之情、喜读之趣,使学生在有情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乐悟不疲,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阅读领悟的同时,老师若有少许激趣动作或表情,也将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愉悦宽松,学生的兴趣也将达到顶点。如《白杨礼赞》中介绍“欲扬先抑”的写法时,教师不必过分渲染“欲扬先抑”枯燥的概念,可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第二段,这时教师边把手抬高向下压,边告诉学生,老师在按一段巨大的弹簧,突然手一放,让学生说出现在弹簧的状态如何。然后让学生自己领悟其中之奥秘。教师这样的教学风格必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还能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最终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二、从“满堂授”到“重点导”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告诉我们“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会,教师的滔滔不绝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而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义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强调一个“润”字。笔者认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能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特别是在分析老父亲蹒跚身子、爬栅栏、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片段时,可由学生在假定的环境中演绎这一场父子情感互动的场面,让每一位学生直接体验父亲的不易(还可让学生当场介绍自己父亲的工作状况)、父亲的深切爱子之情(由学生当场回忆父亲对自己关爱的故事)、体验儿子的内疚、自责和感激之情。在授课中,对朱自清所写的这种父爱形式所体现出的价值,不仅要引导学生把它放在作者的时代加以渲染,还要进一步调动学生思维,把体现出的价值放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去体会这种亲情的可贵。学生在教师的这种创造性审美体验诱导下,他们不仅会对自己父母的艰辛表示理解,而且会延伸到对全社会中父辈们生活、工作艰辛不易的理解、同情。这必将激发他们广博的爱心。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只是强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那能否让学生感受崇高,唤醒他们的仁爱之心呢?

三、由“对立”走向“对话”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2)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数学,夯实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轻松教学环境

数学教学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担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在一个彼此信任而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应有的学业,甚至进行深挖掘、再创造。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但要在情感上吸引,更要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接收率。例如,利用教材中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动手实践内容,指导学生用木条、铁丝、硬纸等材料,制作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些数学趣闻、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等,不但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而且易于使学生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构建,将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情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数学习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关于图形的认识与证明,可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空间(投影、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同时也是承认差异的课堂,要想学活数学知识就要把握好数学思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来说,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个性,完善自我。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其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在拥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练习章节综合习题,以讨论课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并着重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结论的能力,便于学生精确深入地理解数学理论,把课本“由厚变薄”,并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语言,为知识点的发散奠定基础。同时,要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解题,尊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差异发展的需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目标。教师还要对此给予指导和赞扬,合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画龙”添加“点睛”之笔。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3)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这对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等。正是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理念指导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研究。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深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研究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个教学方法,也是经验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足于教学的内容,将教学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合理利用提问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还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的硬件条件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将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学习。给每个小组都布置一定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自行讨论和学习,将发现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方法

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对于同一个符号,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思维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这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表现,也是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良好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优势,尽量将学生的这一优势发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授“乘法的简便算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考虑到学生对于玩游戏的兴趣,将游戏的趣味性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联系。笔者在实践教学的时候,就给同学出了几道题目,17×5×20;22×7×5;12×9×5,让学生比赛看谁先计算出这三个题目的结果,而且要检查学生的准确性。最快计算出结果的同学要向大家展示他计算的方法与结果,每位同学在听取别人的展示之后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在学生展示与提问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的方法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拿到第一,都希望自己计算的结果既准确又简便,因此,在这样的竞争气氛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方法通常采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益智性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实践与综合运用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践与综合运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而且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利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知识为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小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对于生活和世界都很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总结知识,在学生经过实践检验并总结提升自己之后,学生的内心就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这也为成为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在实践与综合运用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维、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四、结束语

新课改理念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的进步。本文在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进步,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关注差异 生活迁移 素质教育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一个听课者的角色。虽然也有互动,但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上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多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状态。一旦课堂枯燥乏味的话,势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也是失败的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必须从这种教学课堂中走出来,寻求更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方法。

1 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和学生对作业的回答情况。也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评价定位,使得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陷入一种单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成为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有的时候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差异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施教,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展开分层次教学。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新的提高。

关注学生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侧重把知识传授个学生。而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更加侧重对知识的合作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的基础其实是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生从学习的“配角”变为学习的“主角”,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绩,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把更多的空间赋予了学生,学生也有了更大的提升的空间。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以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具备了一定的驾驭学习的能力,这样传统课堂成为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的质的发展。

2 回归生活,让理论知识及时得到实践

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是数学课堂的巨大优势。但是,数学课程开始给人一种假象,那就是数学课程艰深晦涩、学生普遍都不感兴趣,而且觉得学习非常的困难,许多学生成绩也非常的一般。笔者认为,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也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巨大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成为指导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帮手,也真正的能成为一门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

笔者认为,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关键的一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觉得数学课程非常有实用性,而且能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实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的知识,作为老师要引领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和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数学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讲究打折商品的知识时,笔者没有像其他数学老师一样,而是特别的重视的讲解了这部分知识。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打折商品已经非常的熟悉,但是蕴含在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索过。讲课的时候,我特意说了说打折这种促销活动的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现象除了蕴含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更多地是迎合了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虽然在实际的购买中,消费者得到的实惠非常的有限,但是消费者却认为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而且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说白了这就是消费者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心理假象。

对于数学课堂中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

3 数学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要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提高为归宿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一个感性的水平上,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知识只是零散的掌握,而没有对知识融会贯通,也没有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对知识的融汇贯通,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是改进教学方法的目标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触类旁通,通过不断地强化让学生进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除了笔者提到的方法,通过实践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这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发现。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5)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的是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板书并讲解课文――学生背诵课文这样的套路。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学习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结果往往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学习热情的消褪。而有效课堂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特点,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语文学习,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学习,最终学有所得。

(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

语文是一门融知识、能力、道德和情操等为一体的学科,通过语文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道德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操,有效课堂对于培育学生健康人生态度的作用更加明显,通过挖掘语文课本中蕴藏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让学生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建议

(一)引入情景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情景,会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情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情景,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他们正处在一个好观察、好发问的年纪。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情景,必然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设置悬念情景,能够让学生参入到问题讨论中来,一个悬念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2.创设音乐情景,渲染美妙气氛

小学生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敏感力,他们对音乐有着情有独钟的热爱。如果能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置身到一种美妙的氛围中,从而完成学习。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之匹配的音乐。例如在《枫桥夜泊》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这首古诗创作的背景、时间、诗句的意义。在此之后,教师可以提前选择能够渲染这首古诗意境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古诗,让他们既能够感受音乐美,又能够深入了解古诗中的独特意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古诗营造的意境,主动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共鸣。

3.创设角色扮演情景,增强课堂吸引力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欲,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如在《陶罐和铁罐》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陶罐,一个扮演铁罐,一个负责旁白。并让学生自己揣摩角色,表达角色对话,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无奈,让学生跟着所扮演的角色进入到文本情景中。这种角色扮演情景的创设,符合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和全面地把握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整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方法,蕴藏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对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是非常有益的。

(二)规范课堂板书,营造严肃氛围

课堂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小学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1.板书内容要明确。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果教师不注重重要内容的板书,会让学生不明重点,遗漏重点。因此,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本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原则。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重点处理。例如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的文章,板书的重点要放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等方面,而对记事为主的文章,板书的重点放在事情起因、经过及结果上。总之,要明确课文重点。

2.板书要“一抓二突三简“。所谓一抓即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二突即要突出课文重点,三简即要简洁,要突出精髓。以《高尔基的童年》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的板书可以紧扣书这个中心,通过阿辽沙借书、藏书和读书细节的板书,就能够突出文中重难点,体现文章中阿辽沙刻苦读书精神的精髓。

(三)扩展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是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保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要发挥作用,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创造条件:

1.可以设立图书角。每个学生的书源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把学生的书源聚集到一起,就能够形成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书籍贡献出来,放到图书角,并让学生自主管理图书的借阅。确保图书借阅的有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能够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2.要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效课堂应该是减负增效的,教师要少布置一些抄写和默写作业,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四)借助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信息,必将会丰富语文课堂,会让语文教学更充实,更厚重。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可以借助多媒体完成新课导入,可以借助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例如,在《化石吟》一课教学时,课本中对化石的介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化石组成的奇妙世界、展示化石的形成,并利用多媒体解释与化石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知识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石趣闻,从而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诗赋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就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活力的教学方法,构筑有效课堂,让学生学的开心、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6)

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化学课枯燥、无味,教师上课也没有活力,因而缺少学习的情致,致使化学课堂效果不太理想。那么怎样提高化学课堂效率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表现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学习起来津津乐道。化学教学实践证明,认真创造各种教学情境,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第一次活动可选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的测定,这易为学生接受并产生兴趣。学生对活动是否有兴趣,直接取决于第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为此,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水果(如橙子)和蔬菜(如大白菜)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进而对各种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作比较。学生们通过实验,掌握了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和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同学们懂得了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情绪高涨,比做课本中的实验更有趣。

第二,提高化学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有答案的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再如边讲边实验法,对学生在学习知识中遇到的只凭讲解难以明白的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搬”到实验室里来解决。通过老师做的实验,条理的步骤、清晰的现象、科学的结论,都会给学生所做的练习加深印象。此外,还可以指名让某个学生代替老师来做实验,让其他的学生观察台上学生做实验的全过程,实验过后,老师再适时点拨,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好的地方加以表扬,出现的问题予以提示,这样,对其他同学同样也起到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效果。

这样每节课,学生都处于思考交流和兴奋的状态,感觉化学课不枯燥,从而喜欢上化学课。

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他们寻找到了答案,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合作、交流、探索,发展了情商,体会到了努力就会成功。

第三,让学生多参加化学课外实践活动。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三方面直接让学生参与做好家庭小实验。在布置作业时,也让学生做适量的练习题,但这些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注重挖掘教材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把实验让学生“搬”回家里,三五人一组,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验证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所做实验的结论,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记录,等第二天课堂上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一一解答。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7)

1.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主动质疑的问题情境。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因此在每节新授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景,提出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唤起学生刨根问底的欲望。

2.设计实验,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有句名言说得好:让我听到的,我会忘记,让我看到的,我会记住,让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所以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则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授轴对称知识时,让学生在纸上滴一滴墨水,然后随意对折纸片,得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再仔细观察两个图形,就会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两个轴对称图形间的关系等。

3.开放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近年来,数学开放探索题由于条件的不完备或答案的不唯一,解题方法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容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因而受到推崇。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这类题的研究。例如:现有浓度为6%的盐水200克,10%的盐水600克,另有盐50克和足够多的水,要配制10%的盐水600克,有哪些方法?并比较哪种方法更好。同样一个题,若用常规出题方法,很难保证人人都积极思考,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合情推理,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的推理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火花接连不断地闪耀,使教学过程变成富有情趣的数学交流过程,学生的能力也会在这样的探索活动中不断提高。

二、面向全体,难易适中,精心设计练习课

1.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典型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习课是继新授课之后,以学生练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一种课型。学生在获取了新知识后,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进行巩固,达到对新知识的简单运用。练习不是对例题的简单模仿,要典型新颖有层次,既能巩固新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全等后,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出示两个遮住了两个角的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相等的角,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学生直观得到的信息是一个角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却不能仅凭这一直观信息所能解决的。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几种不同的答案使问题越辩越明,终于明白了只有一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不能肯定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这一练习不仅巩固了三角形全等的识别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探究性,使全体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设计练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练习既要有梯度又要有深度。如果练习的题目太简单,那么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习没有了积极性,反之如果练习的题目太难,那么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就犹如在听“天书”,打击他们可能仅存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将练习分为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等形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练习课时,可以把课本上正常的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进行几种变化。又如:在学习完成“成本、利润、售价关系”的应用题后,可安排练习:一件衣服成本是220元,商场准备按照成本的150%标价,然后打8折出售,问获利多少?变式1:一件衣服标价330元,打8折出售,获利44元,问成本是多少元?变式2:一件衣服成本是220元,商场准备按照成本的150%标价,然后打折出售,获利44元,问打几折?各种变式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

三、统筹安排、融会贯通,上好复习课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最难上,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复习课教学要不断地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提高和完善,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开发学生潜能。因此复习课并不是“烫剩饭”,不要简单地重复和机械地训练,而要把平时分散的知识串起来,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在复习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做到: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8)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通过十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堂课的感觉很有关系。鼓励创新、培养兴趣、树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拟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点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和保证。

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 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老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会使学习变得主动而愉快。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地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赞许的态度,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这就无疑会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后进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带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7A Unit 6 Fashion Show教学为例来说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服饰名称及区别各种颜色,我和学生一起搞了一场“时装表演秀”,鼓励每一个学生“上台走秀”,让他们一边“走秀”一边介绍自己身上所穿的服装及其颜色。本人在此扮演“服装设计师”角色,并且是“导演”。在这一任务的设计中,任务贯穿始终,情景也贯穿始终,一场生动的“时装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做事”,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

三、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使教育教学资源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我在教授7B Unit 1 dream home之前,先从网上下载了世界各地许多名胜古迹的精美图片制作成课件,又拍了在自己的house里的若干照片制成课件,同时还要求学生回到家中,观察自己家的house是什么样的,并且要求他们要会根据实际情况,描述自己家的house。学生们对这个任务非常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课上都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用数码相机拍下自家house的照片,拿到班级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和同学们一起边看边谈。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有听其声见其形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而且还能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展现教学信息。

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不断改革与创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的同时,全面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完成英语教学各项目标。自主、创新、发现,愉快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课堂充满创造的火花……课堂会因为有美丽的笑脸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卡尔・罗杰斯 《 罗杰斯著作精粹》[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9)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共同体教学 自身认同 自身完整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由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视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视。───由教师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的转变“how”?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师如何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知识,即如何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教育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自然成为本次改革的重中之重。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师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一改革思想成为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性纲领。面对新的变革,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大潮,同时又要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怎么办,于是改变自我,就成为教师跟上改革大潮的唯一出路。

一、 方法的辩异。方法总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无所谓优劣,只要能实现教学目标就是好方法。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中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教学容量等,已逐渐地取代了单一的粉笔黑板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否就一无所用了呢?是否我们对运用了多少年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背诵)也要放弃呢?在这一点上,我们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相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绝不能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在方法的运用上,我们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以方法、手段代替目的。否则,新方法在运用多少年后,旧方法可能又会变成新方法。

二、 课堂教学方法评价的转变: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

对课堂教学优劣的评价过去是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即对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师教学风格(知识传呈方式)的评价,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成为关注学生的事,而不是关注教师的事。这成为了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这一现象,改革者提出,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只看看教师如何教的。如果学生没有学或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再好,方法在新颖,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评价教学方法的优劣,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关注方向之一。关注教学的优劣,首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是否达标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思考、如何讨论、如何展开合作学习、如何获取结论及其自主学习过程等等行为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成败与否。教师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 “促进者“和 “帮助者”,由评价“教师的教” 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学”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了对学生“学”的价值的重视和肯定。这确实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一大进步。

从评价教师教学到评价学生学习,是课堂评价体系的一大进步。但由此及彼的转变,在具体实践中却出现令人不安的现象。如学生自主探究的幼稚性,合作学习中的混乱现象,教师主导地位的无所适从等等。这种由此及彼的变革,突出了学生却贬低了教师,实际是无法完成教育革新任务的。在历史上,我们先后出现过教师中心论,课程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后来又出现了将三者合二为一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主载”的三位一体论。这个三位一体论从表面看它似乎更接近于课堂教学本质,但实质上它离得更远。多中心其实是无中心。

三、进入共同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说,进入教师、学生和课程组成的共同体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而导入共同体教学的方法,才是真正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探求真理,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无论教师、学生还是课程都应以获得真理为唯一目标。而真理是在相互认知的关系中确立起来的,她绝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绝对把握。于是,相互认知的关系就成为了认识真理的方式。这个方式不再是客观主义者割裂自身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所谓科学的手段解剖主体而获得的教条。这是一种对话,一种主体对主体的对话中获得的认知。真理只有在教师带领学生与认识主体的对话中,一步步的进深中才能获得。当我们的课堂的中心不再是以教师、学生和课程各自为中心的课堂,我们的课程以探索真理为核心而编制的时候,课堂的中心就变成了“真理”。在真理的引导下,教师成为了探路者和协助者、学生成为了求真的主体,课程成为引领师生迈向真理的延绵之路。三者不在分离,三者共同组成教学共同体去探求未知的领域。而使三者组成共同体的方法就是教学最好的方法。这个方法不再是教学技巧,而是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帕克? 帕默尔),来自于教师与心灵导师的对话,来自于教师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课程交织在一起的本领。好教师总是用心灵说话,好教师总是在唤醒心灵,好教师不是在讲知识,他总是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用心灵而不是用方法在课堂上演绎着一幕幕精彩动人的戏剧。这个课堂也才是真正的“溢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师带领学生迈向真理,其中有三个层次的交融-----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这三者又合为一体,不可分割。在智能层次,我们考虑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和学科本质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形式和内容,这种交融是指教师的教学是否能被学生所理解;在感情方面,是指教师能否与学生交流及交流的层次,深度;在精神方面,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真理、关注生命的渴望趋于一致。

不再割裂教师、学生与教材,让老师在心灵导师的指引下,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宇宙里去探求真理,才是课堂的真正的回归,也才是课堂中最令人激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The Courage To Teach》 Parker J Palmer[ M]

《The Hidden Whole》 Parker J Palmer[ M]

《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 陈向明[ M]科学教育出版社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10)

在全国上下掀起实施新课标的活动中,自己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投身到这项伟大的课改实践活动中去,以顺应时代之潮流。以下各点是本人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德育教育仍然要贯穿教学之始终;通过探究问题,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程方案是为了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旨在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中学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舞台。课程改革理念如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体现于课堂,再理想的课程改革都不会成功。让新理念走进课堂,融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践,比推出新的理念更加富有创造性,任务也更加艰巨。

1. 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观念 化学新课标着眼于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标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的等同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的编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使用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猜迷、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于一些自主学生探究实验,应首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下准备,包括阅读课本、准备简单的实验用具、通过讨论理清实验思路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等。在实验课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动脑去思考自己做得到的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哪怕是有偏差的结论。当然学生如果做实验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恰当的指导。

(2)创设自由空间,培养探究意识。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探究意识,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中更应如此。

3. 德育教育仍然要贯穿教学之始终 实施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课堂教学新方法篇(11)

2.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1科学实验自主性培养

在上述陈列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这样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就要求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讲,自主性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科学实验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都是教育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都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开展实验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倡导学生在课堂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安全性的生物实验,比如一些动物的解剖,以此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再者还能够进行一些观察实验,对各类型小动物进行亲身观察,查看其身体部位的形状,并且在保护措施下进行触摸感受。在初中生实验自主性的培养下,才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在试验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2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多媒体下生活,更加具备有趣味性和现代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较为无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使用PPT、Flash等软件。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中,使用Flash软件,可以很生动地将绿色开花植物从胚胎到种子,再到幼苗的生长,直到其开花结果这一整体过程展现出来。初中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化记忆,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会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死记硬背,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够获得暂时性的知识吸收,有极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图。概念图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得晦涩的生物知识点得到具体的说明,并且有利于将相关性质的概念进行一个关联性理解。进而能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除去有些难以理解外,生物知识还比较散乱,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概念图的使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将知识点概括起来。初中生在这样的总结下,才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高效学习。

3.改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够良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以上陈述的诸多弊端,也可以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改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增加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极大兴趣,基于较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