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前教育的实践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7 15:34:00

学前教育的实践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1)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300名师生在震发后,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为此被称为“中国最牛的校长”。有网民评论道:“很显然,此次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得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据悉,这类紧急演习从2005年就开始了,每学期一次从不间断。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此次逃生的过程、模式及结果与演习一模一样,此种经验值得每位校长、每所学校学习。”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提出了一个并不崭新的话题:生存教育。那么,生存教育这一理念从何而来?其意义何在?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实施生存教育的理念呢?

一、生存教育理念的提出

生存教育这一理念来自于学会生存这一理念。“学会生存”是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新概念之一。

20世纪70年代,全球科技革命和现代化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迫使每个人都需终身学习以应对生存的挑战。“学会生存”一词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首次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写的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一份报告中。该报告在1972年被编著为同名书籍出版。书中指出:“教育应该发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该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通过受教育权的民主化,实施终身教育,以使每个人有机会“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即获得生存技能,并“使人日臻完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作为各种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1]至此,学会生存的概念被明确提了出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展的能力,而教育的作用正是为人类实现发展(继续生长)的愿望提供方法,促使愿望的实现”,“人类无论处在常态的儿童还是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生长的区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用一句平常话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也不应停止”。[2]从这个角度理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任务似乎更加清晰了。人类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正是教育,为人类学会怎样生存提供了可能。因此,“学会生存”理念也就直接用“生存教育”这一理念来表述。

二、学前生存教育的内容

1.身体素质教育。

即通过运动培养学生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机能能力。

2.生命教育。

即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从而在遇到挫折、危机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自己的行为。让孩子真正“敬畏生命”,“明白爱不仅应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且也应该在人与一切生命之间,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从产生、成长、成熟乃至死亡的整个过程,来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及对生命的敬畏”。[3]

3.集体主义教育。

使学前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关系准则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养成在集体生活中应有的习惯,自觉遵守集体纪律和行为准则;形成对所属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关心集体中的其他成员,懂得与他人互助、合作;认识集体应代表和凝聚所有成员之利益,它为个人生活需要的满足创造物质条件,为个人体力、智力发展提供客观环境。

4.生态教育。

即使学生了解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5.“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即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干,不依赖他人代劳,初步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6.安全教育。

即培养学生应对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野外活动安全教育、野游探险安全教育、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和灾难安全教育等。

三、学前生存教育教学的实践

教育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教育。生存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要他们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1.要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发现、提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加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朱智贤认为:“儿童通过积极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生存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学校可以尝试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从而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如果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一些活动采取禁止的做法,这样学生们只能在课堂上和橱窗里接受生存教育,应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无法得到提高。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在自己的亲自体验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懂得自然和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只有尊重自然,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

2.必须贴近现实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探究、专题调查等活动。

3.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自,有权在教学文本选用、课程组合、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自主决策。

4.提倡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阅历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时段,设计出不同的课型。比如,知识性很强的交通安全课采用活动竞赛方式;人工呼吸课则采用实验探究形式;野外生存课采取专题调查、观察探究,如观看电影、电视等。当然对于学前学生而言,最好多采取游戏活动的形式。

比如,我们以家务事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务事看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虽然是洗衣、扫地、洗碗、抹桌等事情,但如果没有耐心和细心是做不好的。根据目前许多学前学生不会穿衣、系鞋带、叠衣服、叠被子及整理书包等现状,这项教育要从最简单的事做起,在课外活动及劳动课上教他们自己动手。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爱好,我们自己制作或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形象的视频课件,让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下学会最基本的事情。另外我们还在课堂上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和趣味比赛的环节,这样既可以寓教于乐,又可以让学生们实践自己学到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惊喜地从家长口中得知,学生们的进步很大:有的会自己钉纽扣、洗袜子,有的会自己叠被子、叠衣服,以前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现在是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活。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2)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高职学前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人才需求中掌握必备的英语技能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基本素质。但是,我国随着英语热的潮流,对英文学习的学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所以,面对特殊的职业要求需要学生在高职三年学习中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成为实践性的学前英语教学人才。

一、学前英语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程,盲目的课程开设直接导致了教师人才短缺的现象发生。现在幼儿园英语教学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分别是已有教师进行短期的英语培训进行教学工作;聘请小学或中学的英语教师以及来自大专或本科的幼教专业学生上岗教学。这三种人才来源途径直接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懂幼教的但是不懂英文教学,知道英文教学却不具备一定的幼儿教学知识,专业性的教学人才缺乏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够明显,难以达到预订目标。

1.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面对教学需求,培养专业性的学前英语教学人才被列为高职专业性教学的日常课程。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课程讲授下被动的学习,在单向式的学习模式下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失去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导的核心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被动式的学习中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学前英语教学工作,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经过实践调查显示,在目前的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课程中,大部分采用普通的英语教材,教学内容主要设计一些日常的口语对话,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高职的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学习没有太大的差异性,使得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大大缩减,在日常的社交类英语教学中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性,这也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所面对的困难。

2.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匹配度不够。在进行高职学前英语教学时,需要区分该专业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性。比如说,在初级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常识与理论基础,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结合较为系统的英语教学,但是学前英语教学与其就有较大的区别。由于学龄前儿童在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相对薄弱,传统的,体系性的教学内容不太适合该阶段的学生,所以在培养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专业性人才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人才培养上都需要立足于实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加以指导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性的学习中建立自己对专业的准确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与反思中修正个人的职业发展,在具体的职业化教学中建立自己的专项技能。

3.专业性的教学人才缺乏。高职学生自身对英语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热情,理论基础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在具体的英文学习中缺乏一定的专注度与持续的自主性,甚至存在幼儿园不学英文的想法,自身对专业的热情于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对该专业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学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但是由于教学环境的局限性,对于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活动缺乏必要的概念,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地认识与概念,导致教学活动与实际的教学理念严重脱节。在具体的幼儿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课程设计难以突出专业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实践环节面对教学困难学生依旧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专业性的眼光,既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难以获得个人的职业成就感。

二、实践性的主导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实践性教学人才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具体实践环节的操练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准,检验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高职,中职学校的培养人才标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性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只能在被动的,机械化的理论学习中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由于独立思维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或者面临知识严重落后于时展的状况。所以,面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有必要采用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课程安排中,理论性的教学形式依旧占据教学主导,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然后投入实践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在毕业后投入教学工作时往往并不具备该项职业素养,教学模式的小学化甚至成人化现象严重。所以,在高职学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推广实践性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重要性,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加以必要的指导与讲解,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固化特征,建立活跃融洽的学习环境,以平等真诚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要在僵化的教授模式中磨损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需要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融入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实现教学目标。

三、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分析

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理论讲授应该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以及英语理论教学,在进行实践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时,老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课程量化,按比例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对于学生而言主要的实践环境包括课堂时间以及幼儿园教学实践,基于不同的客观环境,目前主要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演练,其余的学生进行点评,在实际的演练与点评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教学技能。实践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入幼儿园实习基地参与实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小组参与见习,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面对不同的教学问题采用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灵活解决,定期进行学结与思考,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模拟,在最大的限度内调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与体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两者的双向连接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学生的实践学习,老师也应该积极投入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全程的跟踪式教学以修正个人的教学进度,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培养合格的高职学前英语教育人才并不需要老师在课程上讲授高精尖的难点知识,只需要学生富有激情与热情的接受西方语言学习与文化背景掌握,熟练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专业性人才。

四、实践性教学模式评价

高职学前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理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感受与主体实践的认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要求学以致用的指导观念,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为学生的学习问题与教学障碍解疑答惑。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前英语教学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开展创新性思维模式的训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建立学习自信心。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对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任职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必须详细掌握幼儿园教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英语教学素养,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只有教师在教学前期进行充足的知识准备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临危不乱,应对自如,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培养适合学前英语教学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五、结束语总而言之,学前英语教学既是市场催生的产物又是把握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需要将专业学习与实际的职业训练紧密结合,避免出现知识学习与市场需要严重脱节的现象。在具体的学龄前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受水平的教学方式,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专业化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3)

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医学生所学医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验证的过程,是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阶段。实习生岗前教育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开始正式实习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岗前教育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变,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融入医院的工作团队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就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及取得成效报告如下。

1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医学一个主要分支,中医学是一门需要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毕业实习是中医专业大学生成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和重要阶段。毕业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验证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1]。毕业实习在整个中医学本科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大学理论教育的总结和结束,同时也是医生职业生涯的开始[2]。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专业大学生能否打下坚实的中医学基础,同时关系到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前途。因此必须加强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作为进入毕业实习前的岗前教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业务素质,使其快速胜任新的岗位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岗前教育既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桥梁,又是临床实习的开头。

2实习生岗前教育具有以下五个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可以让准中医学实习生做好思想准备,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尽快融入医院的工作环境中;有利于准中医学实习生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了解各项实践操作规范;可以为实习生正式上岗打下良好基础;可以有效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由于具有以上重要作用,实习生岗前教育作为一项常规项目列为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3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实践

我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岗前教育一般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教育时长一般为1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专家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师生座谈会、观看教学录像观摩、组织技能培训等等;岗前教育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内容。现将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内容、授课者、授课要求、作用及考核等汇报如下。

3.1医院概况介绍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本院基本概况,包括医院历史、仪器设备、科室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特色项目、获得荣誉等。本项目一般由教学办主任介绍,时长10min。通过本模块介绍,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可对即将实习医院的整体状况及相关环境有所了解,还可以知道实习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实习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所以实习生不仅要遵守大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3],还可以增强实习生的主人翁意识。

3.2医院规章制度学习

本部分内容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内容由教学办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由医务部相关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由医务部负责病案质量分析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我院规章制度培训具体内容如下。3.2.1管理制度培训本部分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两大类制度,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带教教学管理体系、各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实习纪律、请销假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等。通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介绍,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明确实习管理各重点环节部门、人员的职责,确保整个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3.2.2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本部分包括国家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及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两大板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医疗工作制度指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核心医疗管理制度、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等。通过本部分讲解,使实习生熟悉法规制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遵照执行,从而减少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的发生,最终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总体医疗质量。3.2.3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培训主要介绍住院病历、门诊病历、病程记录、化验单、医嘱单、处方等的书写、开具。本内容通过讲述使实习生掌握住院病历、门诊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提高医疗文书质量,加强医疗安全。

3.3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内容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宣教、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等。本内容由医务部医患协调部负责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通过详实的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促使实习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做医德医风优良、医技高超的医生。通过医德医风教育的宣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工作理念,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实习生即将到来的医疗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案例式讲解,情景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熟悉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技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

本项目主要介绍医院内感染、无菌观念、传染病知识等内容,本模块由感染科负责老师讲授,时长1h。众所周知,医学生、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临床诊疗安全直接相关。中医学专业实习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在接诊患者、基本操作、体格检查时可能会频繁接触患者,若其缺乏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技能,在医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医院感染,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可以强化实习生手卫生、无菌观念、消毒隔离、职业安全防护、职业暴露等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可以大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每年感染管理作为一项培训内容单独培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们通过网络授课方式进行岗前培训,专题新增新冠肺炎疫情讲座,使实习生了解新冠肺炎,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自身感染疫情。

3.5专题讲座

本项目内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主要包括实习相关专题讲座,如中医临床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实习漫谈等等,本模块由医院资深中医临床带教老师讲授,时长1~2h不等。通过中医临床思维的讲授使学生再次了解中医思维,使其在临床实习时培养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并运用其于临床;通过实习漫谈讲座,通过讲授者案例讲授,使学生熟知实习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了解并处理好实习与考研的关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实习生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并为此而努力学习。

3.6专项实践技能培训

本环节主要是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必须掌握“三基知识”中,实践基本操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知识之一,包括中医基本技能和西医基本技能,中医基本技能包括四诊采集、针灸推拿、拔罐等,西医基本技能包括临床病史采集、问诊、体格检查、徒手心肺复苏术、无菌操作术、消毒术、清创换药术、四大穿刺检查术等等。专项实践技能的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观摩教学光盘、教师现场示教、学生之间互查、应用模拟人等形式进行[4]。本模块由教学办根据培训内容安排相关教研室教师承担,时长每项目4~8学时不等,实训结束后随堂考核。

4取得成效

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我院已进行实习生岗前教育9次,其中2020年为线上授课;其他年份均为线下授课。我们对实习生岗前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发表相关论文,申请教学课题及教学成果。截止目前,我们共发表相关临床实践论文14篇,“中医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导师制”之我见”获201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获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全科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中医学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获批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2019SJGLX094)。5结语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专业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岗前教育是医学实习生开始临床实习前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实习生岗前教育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观看教学录像、师生座谈会、参观观摩学习、组织技能培训等形式,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我们认为通过岗前教育,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尽快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

参考文献

[1]张金丽.临床专业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情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2):512-513.

[2]刘彬,尹跃兵,李永仪,等.中医学专科实习生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166-167.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4)

同志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中,学前教育的指标是:到2015年幼儿在园人数达到3530万;到2020年,此人数将达到4000万。同时,在第三章中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由此可见,由于幼儿毛入园率的提高,势必要增加幼儿教师的数量,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合理的师幼比例,维持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在教师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更要提高其质量与专业水平。教法课是中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教法课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法则、规律、原理以及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教法课程的课程性质

笔者作为教法(实践)教师,在经过几年、几个领域教法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实际却是各领域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和谐的,“五大领域”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例如:语言课上的故事《小熊拔牙》,也蕴含着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故事跌宕起伏的过程中,贯穿健康的理念,可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再如,幼儿园主题活动《保护地球》,既包含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包含了社会教育的内容。因此,不管“五大领域”大教法有什么样的独特性,但终归都属于教法课,课程性质是一样的,即教法课程就是实践教学注重和强调实践性。教法课的教学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其教学模式就是应以课堂教学训练为核心,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

二、“学生模拟课堂”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中高专师范院校不可能每一门教法课的每一节课都到幼儿园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在中高专师范院校进行“学生模拟教学”则成为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获得幼儿园教学技能的必要途径。结合教法课的内容和学科特征,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模拟课堂”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模拟课堂”的过程中,笔者的所采用的方法是“分三步走”,即第一步要求学生“模仿课堂”,即模仿教师在课上的案例,这一环节是最基础的要求,这一要求是全班同学都要达到;这有利于蒙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园活动组织的环节、过程等。第二步要求学生“复制课堂”,即复制课本上的案例或网上找的一些案例,这一环节中要求90%以上学生达到这一要求;第三环节要求学生“创造课堂”,即通过前两个环节的训练,在熟悉了幼儿活动组织的结构、过程、方法等后,学生能否可以初步的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一环节是针对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开展的。当然,笔者希望全部同学都能“创造课堂”,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课时的局限等诸多因素还是比较难实现的。笔者根据“分三步走”的教学要求,“学生模拟课堂”至少实施三遍。第一遍: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模仿”或“复制”课堂时,因课时的原因,第一遍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内容的进度,小组和小组内双轮流制,即每当“模拟课堂”时,安排3个小组的1个组内成员进行。讲课的学生代表的是全小组成绩,采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评价方式,组内其他成员,帮助讲课成员准备教学具等,同时还要做好“模拟幼儿”。小组合作时,教师分组可根据学生自愿分,也可根据学号随机分。小组内要设立组长和书记员,负责记录该小组的每次集体活动。在整个“模拟课堂”活动结束后,该小组活动记录由教师收回,作为对每个同学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分组后,商定本组授课主题及每个组员的任务,然后开始分工合作,并将选题上报给老师。经过多次的修正,调整后,最后确定一名小组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开始模拟授课。正式模拟活动开始前,由教师随机抽出5位学生组成的评委组,在每一个小组模拟授课结束后,给小组的表现打分。会同教师打分情况,给小组整体综合成绩。第二遍:“创造课堂”时,采用的是“单兵作战”。学生授课过程中,教师负责做好课堂记录,记录的重点不在于课程内容,而在于学生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让学生做好记录,要求学生对模拟课堂教学实践课的教学提出建议。“创造课堂”的学生最后的综合成绩会比其他人高,以资鼓励。第三遍:教法课结课时,要求全部学生参加考试考核,所采用的方式是以“单兵作战”为主,“小组合作”为辅的方式;内容选取采用抽签的决定,在这一环节中,在经过前两遍的训练后,这一遍要求学生尽量全是“创造课堂”。

三、“学生模拟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1.应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具体学习中,常会出现有的学生教法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但一上讲台就什么也不会,专业技能不行。但当老师除了理论,更多的还得有技能,将“模拟课堂”作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一部分,学生就会从根本上重视“模拟课堂”的效果和评价,每一次“模拟课堂”都是一次教法学习的应用,都是一次幼儿园教学实践的实战演练。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学难免躲着上或是压根没有准备,所以根据“三步走”的方案,可由“想试试”的同学开始,逐步变成全部同学参与。这样有效的调动了原本一开始不想参与的学生的积极性,又让这些学生不觉得“模拟课堂”是一种负担。2.应由“双师型”教师为学生上课如前所述,“模拟课堂”实践性很强,尤其是在指导学生组织活动和评课的过程中,必须熟知幼儿园和幼儿,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理论功底,有要有幼儿园实践的经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模拟课堂”不是纸上谈兵。3.应避免配课学生变成“学托儿”的现象“学托儿”其实就是“模拟课堂”上需要学生扮演幼儿,但这并不是真的幼儿,学生根本不可能有幼儿真实的表现,“模拟幼儿”的学生也是仅凭自己对幼儿的理解而做出似乎是幼儿的反应的行为。这就会出现两种“学托儿”,即一种所表现的“幼儿”智商过高,“教师”一到需要配合时,尤其是较难的回答的时候时,这些“幼儿”就表现出超常的智力来配合教师。另外一种是所表现的“幼儿”智商过低,把“幼儿”当成了无能、无知的个体,只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的去表现。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两个因素:第一,因为是“学托儿”,他们的想法就是为了让“教师”的课堂顺利的进行下去,不要为难同学“教师”。第二,还是无法真的了解幼儿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评课的时候,同时还要对这些“学托儿”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模拟课堂”的意义。同时,还要让学生平时多接触幼儿,也就是每一学期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周的见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幼儿,才能在“模拟课堂”中体现出“幼儿”该有的行为。笔者认为,“学生模拟课堂”对于民族地区中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对于蒙班的中专学生来说,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效果。当然,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加完善这种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姜晓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6):136-138.

[2]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期教育专业教法可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09):63.

[3]祁海芹.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的综合化趋势[J].教育研究,2005,(09):93-96.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67-02

一、在构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强调适应社会需求

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2002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2015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

强调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

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军训、社会调查等)、科技素质教育活动(如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课程)。培养方案中,实践(验)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

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强调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涵盖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共计18周)、军事训练(1周)、社会实践(8周)、劳动实践(2周)、专业实践等五个部分,总学时比例占总课程的11%。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计划、有指导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中以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前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在大学四年中,通过有层次、逐步实施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我院实训工作的特色。结果显示到2016年4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笔字、简笔画合格率为100%,考核获得二甲以上等级水平普通话的学生有77%,课件设计合格率达到90%,微课片段教学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园文化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并参与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舞蹈团、合唱团、结谊社、野草文学社、网络协会、航模协会、教心社、口语艺术社、致远书画协会等等;积极开展说课、课件制作、教育小论文、简笔画大赛、讲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创编大赛等各种活动,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充实了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6)

如何厘清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及时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实效的就业创业教育,这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共同关注与探索的课题。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学前教育专业是女性集中的群体,她们的就业创业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有鉴于此,全社会都在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

一、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亟待转变就业创业观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职业价值认知偏颇。表现在幼儿教师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不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负面的影响,职业的认同感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动力不足,既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职业目标的达成。

(2)就业创业的意识淡薄。学前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职业认知不够,也没有做好必要的就业创业的思想准备,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对如何就业创业迷茫。另外,部分家长对其子女期望值过高,这也导致大学生择业自主性的缺失。

(3)就业创业自我设限过多。学前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对择业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过于注重薪金收入、劳动强度、福利待遇、地域特色等物化的东西,对自我价值和自身的优势评估偏差。过于看着职业的稳定性,对于挑战性的行业以及自主创业考虑不到位。部分学生仍然执着于专业对口,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局限性。

面对幼教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亟须转变就业观念。事实上,观念转变必然拓宽就业渠道。例如,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巨大空间。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二、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机制

当前,就业创业的机制尚未健全。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定位清晰,即培养托幼机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研究人员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毕业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但是,其弊端也凸显出来,表现在:

(1)无法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综合素养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承担着幼儿教育的艰巨任务,幼儿教师必须是职业化的,“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也就是说,用人单位除了注重应聘者的专业水平外,还应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的软肋。

(2)无法应对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出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等地区就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还没有做好思想和实际行动上的准备。

(3)部分大学生创业自信不够。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国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由于性别的局限等,对自主创业不感兴趣。虽然高校和社会都鼓励大学生排除万难,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无法体验创业的成功快乐,无法通过制订规划和合理定位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设置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据此,设置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1)分年级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大一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职业生涯基本知识,配备职业生涯发展导师或辅导员,设定职业规划路线,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大二、大三年级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对于大四年级的学生,要着重个性化辅导,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就业与创业。

(2)针对性开设选修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和个性需要,积极做好性别差别教育。可开设礼仪、心灵鸡汤等类的课程,同时,开设户外内容和社团活动的课程。例如新增“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女大学生‘四自’精神培养”“女子形体礼仪”等选修课程。只有不断强化女大学生的参与竞争市场和主动就业意识,为其在未来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帮助,才能更加彰显女性的就业创业优势。

四、练就就业创业能力

(1)育人社会化,课堂职业化。注重加大见习和实习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构建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严格实习管理,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改变实习方式,采取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方式,同时完善见习实习内容,参加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组织开展幼儿各项活动。

(2)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在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7)

音乐具有文化性和生活性,音乐艺术的熏陶是满足幼儿生活的需要,要想让音乐艺术熏陶幼儿丰富的心灵,就必须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状态。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头,并且与艺术相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融入生活情境,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使音乐更加的立体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主张音乐应回归人本,就是说应该挖掘人的本能,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让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得到焕发,使整个音乐乐趣充满孩子的心灵。

在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选择一些孩子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如《大公鸡》、《小小鸟》、《两只老虎》等,让孩子反复的感受其中的韵律,这样的话,即使不特意的教,他们也熟悉了其中的旋律。在外面自由活动的时候,老师应该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引导教育,在听《两只老虎》时候,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表演游戏,让他们双脚跳表演老虎,这样又能建立同伴间的友好情感。

音乐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可以促进孩子体能的发展。例如游戏找朋友。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运用《找朋友》的这个音乐,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学走,音乐停下来的时候,就要跟停在面前的小朋友,行个礼,握握手,这样孩子们既感受了音乐游戏的快乐,又能锻炼孩子的反应灵程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美术艺术熏陶式教学

美术作品能陶冶孩子的性情,多多的参与美术活动能使孩子去发现美,并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美,也能推动身心的健康发展。孩子参加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学画的过程,也是在参与一项实践的活动。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美术活动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活动的广阔的空间。当然孩子的年龄还很小,所谓的美术,无非就是涂鸦。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可以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鸟,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此时,老师可以放上几张简单的小鸟的图片作为引导,老师也可以提问“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鸟啊?”、“你最想成为什么鸟啊?”、“如果你是鸟,你最喜欢什么花啊?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时孩子们的思维从鸟的色彩和特征等方面不断创新,从而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时,就可以给孩子们留下自由画画的时间,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对小鸟、对生活美好向往。 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同时播放音乐,比如《春天在哪里》这种欢乐又适合情境的歌曲,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无拘束的氛围中创作。

一般学龄前儿童作画都是涂鸦,老师就要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孩子们的带有想象力的涂鸦变成写实的作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老师可以根据命题来设计活动,这样对孩子们的掌握也更有成效。例如:小班的色彩训练,先让他们知道什么事物应该是什么颜色,比如,太阳应该是红色或者是黄色,不能是绿色黑色。中班可以画简单的事物,画苹果画鸭梨,也可以画一些身边的事物,黑板书桌小花小草等等,大班可以更加有难度,可以画自己,可以画自己的爸爸妈妈。让孩子们在画画的之后,老师把画作贴到班级的墙上,可以让孩子们时时刻刻的欣赏自己作品。

三、朗读中的艺术熏陶教学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8)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临床及实践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梳理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来创造性的开展具体的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既要重视教学效果的统一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整体教学过程具有一定层次性[2]。

一、分层教学法作用

1.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化需求

分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基础的,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彻底扭转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

2.有助于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面对的是基础功底不同、思想理念不同、充满个体差异,而且紧随潮流而动的学生,因此教学活动不应该继续沿袭“老套路”、搞“一刀切”,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教育并培养学生。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储物箱,教学过程,成了“满堂灌”,甚至“一言堂”;而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就开始具体地研究每个学生,依据其不同的基础、个性特点等,有目标、分层次地展开教学,体现出丰富、具体、层次感的授课与学习感受。因此,分层教学法,可使教师转变成为教学研究者,这也符合教育届不断要求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普遍要求。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蹈学习非常艰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常见的舞蹈基础理论,还要抽空苦练舞蹈动作要领,更需培养舞蹈创编的基本素养;此外,学生们还有其他繁重的课业需要学习,负担比较大。舞蹈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教学模式,时间长了,就可能会使学生滋生厌倦甚至畏惧舞蹈学习的不良心理,使舞蹈学习及动作训练成为一种负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舞蹈教师可开展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随之降低,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高。

二、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教学目标分层

首先是对不同年级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我系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的是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但教学目标比较类似,两个梯队的学生都需扎实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培养基本舞蹈素养,训练常见舞蹈形体及动作要领等,只是在程度上会有所区分。到二年级时,教学的重点是民族民间舞,以及幼儿舞蹈创编,此时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次分层,这一阶段要把舞蹈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应未来幼教工作的需求。其次是对教学目标制定过程进行分层,既保持整体教学目标,也要实现分层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我们对某个具体班级的学生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努力做到的一般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是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对舞蹈动作的进一步拓展;提高性目标是为那些有舞蹈动作发展潜力的学生制定的,其舞蹈动作不仅要求标准,而且要有内涵、有底蕴、有情感,富有艺术美感。

2.教学内容分层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常见舞蹈动作训练两个部分。但具体包括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多,例如舞蹈基础理论,就包括舞蹈发展史、舞蹈美学理论、幼儿舞蹈创编理论,舞蹈作品赏析等;舞蹈动作训练包括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等。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应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幼儿教师岗位的合格毕业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学应培养学生不仅能自己表演,而且同时应该具备舞蹈创编的基本素养。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应该依据这一未来的实际要求,针对不同舞蹈基础条件的学生个体,选择适合不同层次,符合不同要求,个体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而言,应该是一种自我挑战。(1)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层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舞姿特点,同时初步掌握一部分常见的民族民间舞。在这一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该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规范的舞蹈形体训练、常见民族民间舞,包括东北秧歌、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2)二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层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要求掌握民族民间舞,及儿童舞蹈创编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使学生不仅会跳舞,而且也会创编舞蹈。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除了应该继续开展包括胶州秧歌、维族舞蹈、傣族舞蹈的实践教学,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独立创编儿童舞蹈的能力,使舞蹈基础理论、形体训练、舞蹈动作训练与舞蹈创编、舞蹈美学赏析等融会贯通。

3.教学方法分层

舞蹈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舞蹈基础的学生群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分层展开。对于舞蹈基础较弱,形体动作训练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应该主要以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为主,鼓励学生对于舞蹈专业学习的热情,尽可能降低舞蹈形体动作的难度系数,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的信心。而对于那些初步具备一定舞蹈动作基础,甚至掌握了常见舞步动作,舞蹈综合素养较好的学生,应更多的培养其正确的舞蹈动作学习与训练技巧,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使其能够迅速掌握舞蹈动作。

4.教学评价分层

实施教学评价分层,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评机制,不能继续沿袭原有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搞“一刀切”、“一个模式”,把所有学生的舞蹈学习状况,都按一个考量标准进行评价,这样容易使学生们的心理上受到打击,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因此,应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考评内容,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有效考评。实行分层教学评价后,原本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形体动作较差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相对较高的分数,可以真正的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弥补学生的不足。

三、分层教学模式对舞蹈教师的要求

分层教学模式对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既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都有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甚至教案也可以只书写一套,按部就班的展开教学。但如要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就要首先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特点,并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这在无形当中,就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地讲,教师需要认真了解带教班里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环节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灵魂。因此,要想成功的开展分层教学,舞蹈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刻苦的实践总结,或者请教其他老师,逐步摸索出个性鲜明、效果良好的分层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3]。

四、结语

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刻不容缓,这对广大教师,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舞蹈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学习及编演的兴趣,一直是大家探寻的重要问题。本篇文章介绍的分层教学法,正是着眼实际,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从广大学生舞蹈基础、个性特点不同的实际问题出发,展开全方位的分层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获得不断地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受到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广大舞蹈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才能成功的开展分层教学,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当代教育理念[4]。

作者:陈琳 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9)

见习生回学校后普遍反映,在见习期间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主班教师抄写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帮助教师进行环境设计中的剪纸制作、折叠、粘贴等,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并一无所获;工作之三是帮助幼儿园进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简单的清洁工作。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反而害了学生。

1.2见习制度严重缺失

见习生在见习时会带着学校设计的见习报告走进幼儿园,但是由于见习报告设计脱离企业实际、制度无人监管、见习结果与学生学业和就业完全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师和见习生都没能重视和珍惜见习机会。个别带班教师甚至利用学生见习期间满足私欲,让学生从事完全与见习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

1.3见习时间短

本校见习为一周时间,幼儿园因企业管理和行业特点,无法在见习之初就让年轻没有经验的见习生直接深入一线工作,而学生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学生普遍反映刚要摸到一点儿门路,见习期却结束了,很遗憾。

2校企合作之中职院校在见习期的建设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校首先要对见习制度进行整改。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认识。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对角色的理解和就业的前景尚未认知。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定向阶段,进入准幼教工作者的学习状态,建议每学期让学生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或优秀的私立幼儿园见习两周时间,请企业安排优秀骨干教师以讲座或演讲的形式,用他们自身的优秀业绩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见习时要按照见习计划确定每日见习内容,将每个学生分配到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等相关职业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大连市公办幼儿园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将五大领域系统融合,目的是让幼儿在3~6岁发展关键时期,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情感发育,都得到合理发展。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理论课课时,但学生往往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唱会跳,基本上不用学教育学原理等纯理论课程。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从企业要求出发,将工作内容及时引进到学校课堂里。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B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包并进行活动准备。在实训周中,学校要求幼儿园必须安排有专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看课、听课、讲课、评课的时间。教师讲课是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发挥和融合过程,这是形成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见习时找到自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漏洞,回到学校课堂才会重视理论知识。

为企业提供财务保障及人才储备每一学期,学校会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幼儿园见习两周,势必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和日常管理来带压力和负担。尤其对一线的班主任无疑加重额外负担,因此,幼儿园教师对见习生进行管理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或不负责任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为企业支付经费和课时费,确保见习的有效开展。同时,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人才储备,在毕业实习分配时优先选择校企合作期间大力支持并培养见习生的幼儿园,激励幼儿园为学校见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在学生见习期间,学校应组织因为见习周而停课的教师集体到幼儿园参观学习,有条件者可以在见习的企业驻点调研。这不仅是发挥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也让中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企业,成为理论性实践者。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教师免费授课,给他们带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论;同时听取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校只有和企业经常往来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校企合作之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想要通过见习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与幼儿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加强实习指导教育实习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幼儿园的主要岗位就是教师和保育员,见习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幼儿园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学生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详细系统地为见习学生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环境概述”“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园实践效果”“幼儿园与家长、小朋友的沟通技巧”等辅导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避免学生在见习期间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核工作考核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考核是否严格规范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学生见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考核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的原则。尤其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求见习学生必须完整地进行一次活动设计与实践,由指导教师为见习教师打分、评价的标准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活动过程是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为见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见习生未来工作的楷模。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更是行业的标杆。因此,在学生见习周期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传递正能量,让实习生心中充满爱,充满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见习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介绍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护见习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10)

课题名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 课题编号JG201401

G712.4;G61-4

高等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上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的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提升其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围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心,分两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高职院校有效建立实践教学途径的理论参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建设原则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含义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而言其存在着广义上和狭义上含义的区别[1]。广义上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由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以及运作形成的一个整体。在整体体系中,每一个小的体系有彼此之间实现协调运作,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狭义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之中,围绕人才培养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合理的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而建立起的教学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广义上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更为适合的且更全面系统。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需要在一定的原则之下。首先是师范性原则,对于学前专业而言,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园,因此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传授,还需要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出发,在教学之中贯彻师范性的原则;其次为职业性原则,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而言,任何专业的教学之中都必须贯彻职业性的原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最后为目标性原则,教学需要有一定目标,才会有教学的计划,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目标应当定位“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具有一些其他的教学能力[2]。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途径

(一)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

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其人才培养的目的首先必须符合社会上对于这个职业的实际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这是实践教学模式搭建的出发点。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职业能力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艺术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借鉴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等,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其教学目的便需要放在这些职业能力之上进行搭建,保障学校所教便是社会所需。

(二)理实结合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必须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性课程,这符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同时也是社会的实际所需[3]。通过参考国内外的先进学校可知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主要可以设置出五大实践教学内容。其一为实践课程教学,即在教学总课程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数目,采用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二为幼儿园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以实习生、观察者的形式,安排学生去幼儿园中去实际接触学前教育的实际所需,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三为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的参与者除了学生之外更重要的一部分边是教师,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职业技能竞赛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其四为科研训练,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中,对于科研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中也需要有所涉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五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究其根本还是培养学生到社会中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就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去参与各种社员组织、兴趣小组,寒暑假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4]。

(三)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实训基地是其进行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搭建时必须重视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可以建立模拟幼儿园、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模拟室、幼儿双语教学模拟室、婴儿教学模拟室、绘画实训室、音乐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等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室;在校外部分需要和校外组织签订一些合同保障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校外实训的时间,在校外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科学的校外实训基,确保实践教学模式不和社会实际脱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进行教学模式实践化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措施,而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建,更是适合广义上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在创建时严格遵守师范性、职业性以及目的性的原则,通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校内外设置实训地基,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一定的保障、创建考核体系,保障教学的质量等途径来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搭建,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来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以山东潍坊工程学院学前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2014,41(6):76-79.

[2]赖竹婧.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2013,11(26):56-57,65.

[3]张停,丁名夫,等.高职学前教育“递进式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幼儿故事讲述》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4,21(11):143-144.

学前教育的实践篇(11)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主干专业、品牌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专业建设理念,结合课题研究,就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实行了“以改革课程设置为主体、以改革评价方式为手段、以活跃第二课堂为阵地、以赛练结合为形式、以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教学模式,奠定教学技能的学习基础

(一)改革教学模式

我校实施了“2+0.5+0.5”和“3+1+0.5+0.5”的“工学交替、异地教育”的教学模式。3年制中专学生在校学习2年,异地教育半年,顶岗实习半年;5年制大专班学生在校学习3年,异地教育1年,回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半年。学生认为,这种“学校学习―幼儿园实践―又回到学校”的教学形式能解决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二)开设特色课程

1.增加技能课课堂教学时间。根据学生情况,学校增加了技能课课时数。音乐、钢琴、舞蹈、写字、美术、普通话等技能课每周3~4节。足够的教学时数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学有所得,增强自信心。

2.保C充足的自我训练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我们对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做了合理安排:早读45分钟朗读经典,学习普通话和英语;中午10分钟唱歌,30分钟写字练习;晚上观看新闻联播,晚自习可以弹琴,绘画,讲故事,练舞蹈等;每周星期日晚上2节课是学生演讲的主题活动时间。

二、改革评价方式,激发教学技能的学习积极性

(一)明确教学技能评价内容

学生在进校之初就明确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我校提出的目标是学会“六个一百”:学会唱100首儿歌,学会跳100个幼儿舞蹈,学会讲100个幼儿故事,学会画100个简笔画,学会弹100首幼儿乐曲,学会玩100个幼儿游戏。这“六个一百”根据难易程度,分散到5个(8个)学期,逐步提高难度。有了这“六个一百”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改革考试考核评价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规定的目标。普通话、英语、计算机,要求学生参加国家组织的等级考试;粉笔字、钢笔字、绘画等,要求人人过关。

2.以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声乐、器乐、舞蹈、口语、形体等学科的考核既是考试又是比赛。学校组织若干个评委组,对学生的技能进行统一考核打分。学生考核成绩分为班级团体成绩、个人成绩,分别计入班级竞赛、班级考核和学生的个人成绩中。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基本具备了较高的从事幼教的技能。

3.改革对技能课教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任课教师的教学绩效、年终考核、教师的经济利益、晋级等挂钩,激发了技能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开设第二课堂,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发展

(一)开辟第二课堂

开辟星期六全天和星期三晚自习为第二课堂时间。课外活动小组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全校72个兴趣小组中选择一到两个小组参加。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成绩折成学分,计入学习成绩。

(二)丰富社团活动

学校成立了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演讲团、舞蹈团、管乐团、民乐团、体操队等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学生由于对技能学习的认识到位,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强,花费的时间多,技能提高很快。

四、以实训为载体,夯实学生教学技能

(一)重视见习实习,弥补技能不足

学校在第4个学期安排为期1个月的教育见习,选择教学质量好、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的“珠三角”“长三角”幼儿园作为见习实习基地。任课教师跟班指导,幼儿园教师现场传帮带,学生加强自我反思,教学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很快。

(二)安排回炉补火,夯实教学技能

通过见习、异地教育等环节,学生对教学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第5学期或第期让学生回校进行技能补火。这个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不足,自愿报名参加各种技能学习。学校根据学生技能需求的情况重新编班,分班学习,反反复复,夯实提高。

五、注重赛练结合,促使学生教学技能上档次

(一)丰富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给学生出彩的机会

学校的竞赛活动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如每个学期的文艺演出、形体表演、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乐星、舞星、歌星”大赛、兴趣小组展示汇报竞赛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二)组织参加校外竞赛活动,彰显教学技能培养特色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形成“羊群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学习。

近年来,我校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突出,2014年与2015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分获二等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高中专分委会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专科组团体二等奖。学生的书写技能独具特色,有一大批学生能写一笔规范的、美观的、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每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比赛都能获奖,甚至获金奖,近三年来共获得部级一等奖4个,省级一等奖18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2015年上期,我校毕业学生的二乙通过率达97%,二甲通过率为85%,一乙通过率在15%以上。学生能弹会唱,能讲会跳,能写会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六个一百”的目标,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幼儿园指导学前儿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会说、会写、会弹、会唱、会舞等基本能力。实践证明,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一项根本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理念,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