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学生学前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8:02

中学生学前教育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1)

随着早教事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渐趋提高。取得幼师资格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就是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规定的等级,取得从业资格也需要进行面试。所以口齿清楚、语音标准、表达自然流畅是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

那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现状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又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

一、学生普通话现状与分析

1.存在问题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整体普通话水平呈中间大、两头小。由于这些学生都是1994年以后出生的,接触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较多,整体基础不是太差,而且随着教师要求持普通话合格证上岗,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所以学前和小学期间的语音底子不会太差,三乙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是极少的,却远不能达到标准、流畅、自如表达的水平。

(2)平时在校园生活中不喜欢用普通话交流。浙江是个方言大省,说吴语的人口占98%以上,全省共分为10大方言区,所操的吴语、闽语、徽语、客家话等地域方言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大差别。最新的《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显示,有30.6%的浙江人不会说普通话,我们的学生不习惯也不愿用普通话交流,有时虽用普通话交流,但并不注意语音的标准,基本上是带着浓厚方言的彩色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3)普遍存在用普通话表达的恐惧感。特别是在众人面前,不敢开口,怕说不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开口是个大问题。现在面对同学、老师不敢说,将来要每天走上课堂面对小朋友,用普通话上课,有恐惧心理,就更难说得流畅自然,又怎能交流沟通呢?

(4)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①没有翘舌音。浙江的方言里不存在zh、ch、sh、r这组声母,许多的翘舌都念成了平舌,这是通病。②n、l、r相混。受方言影响,将n发成l,将r发成l。尤其是r,几乎85%以上不会发音。③前后鼻音不分。往往两者的尾音完全脱落,舌尖位置既不前又不后,都卡在中间。④i和an、ian和ie、uan和uei都容易相混。这与没有前后鼻音尾音有直接关系。⑤阳平和上声相混。这是声调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最难纠正。⑥入声混入了普通话声调中。⑦朗读、说话中没注意轻声。⑧儿化不会念,将尾音“-r”当成一个音节来念。⑨方言语调较明显。

2.原因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受方言影响太大。浙江不但是个经济大省,更是方言大省,三成以上浙江人不会说普通话,而且普遍不喜欢说普通话。因为绍兴人有一种排外的思想,本地经济较发达,部分人就瞧不起外来的打工者。所以为了免受歧视,本地人不愿说普通话而被误认为外地人,外来人员也会尽快学会当地方言。

(2)小学阶段语音基础没打扎实,声韵调都存在系列问题。这与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关,也与现在的教学只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很少关注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关,所以学生普通话口语训练在上职业中专之前没有真正开展过,学生怕说、说不流畅也就不足为奇了。

(3)思想上不重视。在专门学习普通话口语之前,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错,交流不会有困难,不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只要学好钢琴、唱歌、舞蹈等其它专业课即可,所以从未有意识地去纠正语音、去进行口语训练。直到摸底考试之后,许多学生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能达到本专业所需要的等级,更不能适应本专业学习工作的需要,这才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4)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没有形成。口语的提高最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浓重的方言环境中,运用普通话交流的机会少,也从未注意纠正语音,操起普通话这个工具自然十分生疏。

二、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的应对办法

1.思想上引起重视

要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自己想学,能主动学,这样的学习才会有切实的成效。

2.排除心理障碍

要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多说,大胆说,逐渐养成大家都说普通话的习惯,形成浓厚的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相互纠正与监督中不断进步。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的机会,课后,每天可组织早读或晚说,可以从朗读慢慢向说话过渡,让每个学生每周有一次上台读或说的机会,多给鼓励。

3.用筛选法逐步解决语音的记忆问题

单音节表、多音节表、轻声表的记忆要讲究方法。要求学生第一遍逐个拼写对照,发现自己拼写错误的做上记号;第二遍时只看有记号的,对这些字词又进行筛选,选出仍然没记准确的,又做上不同的记号;第三遍筛选的范围又缩小了。如此下去,可不断缩小生疏的字词的范围。

4.尽早找出自己的语音问题,有针对性地分类纠正

可通过自查(每周一次的常用字分类注音和筛选法记忆音节),看看自己的错误集中在哪些声、韵和调上,并归一下类。再加上语音教师一对一听音后,给学生指出成系列的语音问题,并分类加以纠正。发现了问题所在,也就等于找准了目标,接下去的训练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收效也会更快。

5.上课及训练方式的调整

(1)循序渐进。要从最基础的声母、韵母、声调到变调、轻声、儿化,从单音节、多音节、朗读到说话,一步一个脚印,基础打扎实了,上去不难。

(2)大课与小课结合。大家共同的语音问题及一些理论就采用大课的形式,全班一起上;寻找纠正每个人的具体语音问题则采用小课方式,一对一进行辅导。

(3)说练各半。口语的提高不能单靠理论的理解,更需要多练,练成说普通话的语言与口型习惯,练成张口就说普通话的习惯。

6.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园里都说普通话,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7.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少儿节目,利用广播和影视媒体,通过看口型、听发音和轻声跟读等办法来纠正语音语调,提高普通话听说能力。

总之,普通话语言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十几年的方言语言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对普通话需要一个慢慢适应、慢慢习惯的过程。这需要家庭对学校教学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更需要学校切实加大推普宣传力度,使学生以说普通话为荣,营造出一个全校园说普通话的语言氛围,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取符合要求的普通话等级与将来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组织审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4.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中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核心。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点技术、技能和素养。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幼儿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则是在幼儿园体育教育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体育观、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入职后能否较好地承担起幼儿园体育教学。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是儿童成长的最佳途径,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概念与结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需要让学生具备幼儿体育教学能力。幼儿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以教师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以幼儿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外显的能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幼儿教师身体素质、幼儿体育观、幼儿体育知识、幼儿体育教学技能。

2.1幼儿教师身体素质

幼儿教师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素质与运动素质两个方面,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健康素质是指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身体状态;运动素质则是在健康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够适应从事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这是从事幼儿体育教育教学的前提。

2.2幼儿体育观

幼儿体育观是指体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价值的根本看法的总和。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必须把健康放在首位,而在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中,体育居于首位,运动是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儿童生来就是好动的,对幼儿来说,运动好比吃饭。

2.3幼儿体育知识

幼儿教师所具备的体育教育教学知识主要包括幼儿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幼儿体育锻炼常识三方面。幼儿生理卫生常识主要涉及到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 能够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体育锻炼以及体育卫生保健;体育人文知识则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和掌握当地民俗体育、体育资源等,同时具备对重要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对重大体育事件有所了解;幼儿体育锻炼常识,如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前应进行必要的健康体检,对发现不适合参与体育运动的要格外注意,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与安全指导,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运动卫生等。

2.4幼儿体育教学技能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为幼儿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早操、远足及短途旅行、体育节等形式。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水平关系到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核心,主要包括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幼儿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和幼儿体育游戏创设、支持与推进的能力三个方面。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培养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教师,所以在入职前的学校学习中必须与这一目标相适应。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为准绳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也必须以这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

现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较之以前,往往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但是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课、健美操、排球、武术等正式的体育活动,课余时间也可以开展跳绳、踢毽子、拔河等趣味活动项目,同时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短途旅行、体(下转第91页)(上接第87页)育节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维护学生自身的健康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开展幼儿体育教学的能力。

3.2更新学生的幼儿体育观

观念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主要侧重于三层意思,即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经历后的思想上的一种总结。幼儿体育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主要特指学生对体育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的认知的总和。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幼儿园见习、观摩幼儿园体育活动、体育理论课的学习等形式,给予学生丰富的素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更新学生的幼儿体育观。

3.3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幼儿体育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幼儿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幼儿体育锻炼常识。幼儿生理卫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保健这一门专业理论课,获得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特点与规律,但是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课本,所以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有意识地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体育人文知识则需要中职体育教师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国家体育赛事,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人文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体育人文知识;体育锻炼常识是指体育锻炼卫生、安全等,中职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结合幼儿园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3)

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2011-2013年国家实施了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学前教育寄予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空间。目前,各地的学前教育出现了生机盎然、异彩纷呈的新格局,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个性的、优秀的教学活动融入学前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也给边远山区学前教育创造了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亟待解决认识与实践上的偏差、实践操作与理论联系实际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首要解决好教育教学活动中“规则”与“自由”、“预设”与“生成”之间发展的价值,如果缺乏这一应对的活动措施和智慧,常常会失去对教育时机的创造、发展和利用的过程。

上学年,我在学前班孩子上音乐课时,组织孩子们戴着不同的动物头饰欣赏《狮王进行曲》活动,先让孩子们欣赏乐曲,然后请孩子们按角色自由律动(模仿与自己头饰相符的动物动作),刚开始时,小朋友们稍能听音乐节奏有秩序地律动,当表演到狮王大吼一声追赶小动物们时,小朋友们沸腾起来,东躲,互相碰碰撞撞,活动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场面混乱,嬉笑声、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你推我搡,孩子们越玩越来劲,狮王也追得气喘吁吁,个个满脸通红,忘却了音乐节奏和老师的存在,乐曲结束了,小朋友们仍然沉迷在自己角色中余兴未尽。当时我千呼万唤、手忙脚乱地想控制住局面,但我的“指挥”被孩子们的吵闹声淹没了,活动最终未能顺利进行下去,我想即使能继续未必取得预期的效果。我的设计中“规则”的成分太多,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对上述活动,课后通过分析思考,我个人发现如果事先引导孩子们制定一些合理而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规则,为孩子们的自由创设一定的“度”,如听音乐适度表演角色,不制造噪音,牢记角色,掌握时空,最后狮王和小动物们都要摆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定格于曲末的强音上,就可能有效地防止大混乱、大疲惫,同时也不会影响幼儿个性的有效张扬。我认识到自己对“规则”与“自由”的认识不全面而导致不理想的课堂效果,要知道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规则也不是专制、惩罚、控制。操作中必须有一定“规则”的“自由”,把握住“规则”与“自由”的度。因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没有有效的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教学活动。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4)

(一)符合舞蹈教学需求

舞蹈和中职教学中其他教学内容不同,要求学习者应具有一定的肢体协调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以及舞台表现力,因此只通过理论教学并无法达到提高舞蹈素养目的,这就需要中职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实践,而教师通过学生舞蹈实践成果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指导,方可达到提高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在舞蹈课堂上进行实践,才可以依据学生个人能力以及舞蹈基础,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布置,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无论高矮胖瘦、柔软僵硬以及肢体协调与否,都可在教师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方法下,得到舞蹈能力的提升。

(二)符合中职学生发展需求

中职学生大多处于花样年华,身体处于发育期,适当的舞蹈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教师对舞蹈实践强度应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肌肉拉伤以及影响学生骨骼发育的消极后果,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舞蹈教学课堂的中心,无论是进行舞蹈编排还是安排练习实践,均应依据学生身体能力、发育特点,使学生在舞蹈教学中得到良性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同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主体上存在本质区别。在传统形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对舞蹈教学内容,通常是通过主观理解、教案布置以及课程进度进行掌控与调节,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只能经由教师指导以及知识的被动接收进行舞蹈学习,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较甚远。基于此,在新课标课堂创新思想引导下,中职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念,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实践经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法得以充分落实,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以及实践舞蹈教学内容过程中,掌握舞蹈教学重点、激发舞蹈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肢体协调能力、音乐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有的放矢,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实践、创新以及求知等综合能力。例如,中职教师在进行学前新疆舞蹈《巴浪仔》的教学时,可在课堂先播放音乐,并给学生一些时间自主思考,并进行舞蹈编排,教师在学生准备过程中,可将学前新疆舞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编排情况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有效结合教程重点,达到落实教学目标作用。此外,中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舞蹈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在言传身教中,使这些未来的幼儿教师可以明白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心中埋下正确教学思想的种子,并在未来可以有效落实教学内容。

(二)开展互动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通过创建师生和谐沟通、互动的教学环境,并在教师和学生高效、平等、友善、和谐的沟通学习探讨过程中,可以做到学生群体中的观点与教师的教学观点得到互通互融,从而在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中,自身学习效率以及教师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互动教学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在互动中得到有效落实,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以及感知都得到互动与沟通,使得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态得以充分掌控,为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布置学习内容、教学节奏、教学进度提供有效依据。例如,中职教师在进行学前舞蹈《一只小青蛙》的舞蹈教学时,可通过舞蹈道具、节奏以及音乐等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与互动,使得学生可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强化舞蹈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以及提升审美能力。在学生进行舞蹈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放下身段以学生为中心并引导学生放开自己,放下思想负担并解除胆怯和不自信对自身舞蹈实践的束缚,从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使得学生逐渐卸下心防并积极参与到舞蹈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教师舞蹈教学质量。为了使互动教学更加趣味横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激情,教师应运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积极吸收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建议,从而可使舞蹈教学形式与学生心理预期相符,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师生关系中完成舞蹈教学目标。

(三)利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下,学生们围绕共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并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互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任务驱动学习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形式。由于任务驱动学习形式主要依靠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真实情景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学生协同合作积极作用,因此在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驱动”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确立学习目标(任务)、有效评价、合作学习以及创设情境的实践过程,可起到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在落实“任务驱动”过程中,教师均将学生为主体来落实整个学习过程,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学习资源提供者、任务制定者以及情境创设者,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例如,中职教师在进行学生学前舞蹈《顽皮的小猫》舞蹈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结合音乐、故事以及图片等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情境中,以3人为一组并在4个八拍内自主编排创意舞蹈为教学“任务驱动”内容。在学生们积极讨论以及落实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积极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有效指导,促使学生可顺利完成任务。当学生以3人小组形式向教师以及班级同学汇报任务成果后,教师应秉持肯定、鼓励、友善的评价原则,对学生提出中肯意见,从而在与教师的高效沟通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效缩小了师生距离,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营造良性氛围。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中职舞蹈教育迎来了变革创新的春天。为了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应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落实舞蹈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秀梅.“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17-218.

[2]赵萍.“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研究[J].速读,2015,(10):111.

[3]张新哲.“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研究[J].读书文摘,2016,(06):90.

[4]张向明.论中职学校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J].大观,2015,(02):79.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5)

前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如何,反映着学生的个人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一、利用无意注意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比如大家都在听讲,忽然一个人走过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集中在那个人身上,这就是无意注意。在组织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规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教师走到学生集合地点,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态度和蔼而又端庄,就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感觉,提高听课的兴趣。课堂上丰富多变的表情、自然亲切的微笑、声音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手势,都可以巧妙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利用教态的变化造成刺激来吸引无意注意。

在教学中,使用标志物,恰当的挂图、电教演示都可以引起无意注意,这就要求我们细心捉摸,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

运用无意注意要恰当,不适当的、过多的无意注意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无意注意只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辅助手段。

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是自觉的、需要作一定意志上的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比如在上课时,外界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要努力克制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上,这叫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保持时间比较短暂;而有意注意是积极主动的,它是一种自觉控制的高级注意形式,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在教学中,要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使学生认真听讲,必须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学好该课程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一般来说,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愈深刻,意志力就愈强,有意注意的能力就愈强。另外适当给予信号、提问题思考、提出批评、给予压力也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应用可长久集中注意力

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或过多地依靠有意注意,易引起学生疲劳。如单纯依靠无意注意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且这种注意也不能持久。因此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和转化。一般来说,上课初,要唤起学生对教学的有意注意;讲授新内容则要使学生产生兴趣,以唤起无意注意;讲授重点、难点时又要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之积极思考;若学生专注的时间过长可改变教学方式,再使之转入无意注意,解除可能出现的疲劳。总之,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两种注意转化规律,使学生既紧张又活跃、有节奏地进行学习。

四、靠教学内容本身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组织教学中,要想集中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最根本的还是教学内容本身,教师若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生动性,就能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跳马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快推手”,教师用粉笔在背上涂上一层红颜色,并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是一块烧红的铁,推手不快,会烫伤手皮”。这样,学生都会跃跃欲试,产生浓厚兴趣,注意力集中。同时对跳马“快推手”也就不会忘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听懂、学进去,学得有兴趣,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6)

学前教育对少年儿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受学前教育,使得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职能更加的多样化。如果幼儿教师注重在学前阶段对少年儿童艺术能力的培养,那么,将对少年儿童日后的艺术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开展之前,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家教育孩子,而不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进行基础教育。在这种情形下,大部分少年儿童的基本认知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养成的习惯也与父母有关,因此,得到的艺术修养也与父母大体相似。而在今天,大部分父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幼儿教师成了与孩子接触时间较多的个体,孩子的日常习惯和思维习惯大多受老师教育的影响,幼儿教师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要给少年儿童以人生的启迪,为少年儿童展开美好的社会生活画卷,使少年儿童在健康、快乐、勇敢、智慧的起点出发。在日常的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仅是少年儿童的陪伴者、守护者,更是少年儿童的引导者。所以,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由于幼儿时期是少年儿童大脑发展时期,所以,教师的传授更对孩子的思维素养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艺术修养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1.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幼儿教师自身修养的完善

艺术修养对一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由此可见,文化艺术修养在我们人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除了细心、热爱孩子以外,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形成,其中就包括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将艺术修养转变为个人的气质和教学风格,才能更好地影响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

2.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大部分的工作内容是与孩子为伴,通过与他们的游戏、教学等互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加他们的日常知识。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经常会与孩子一起画画、唱歌、跳舞,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艺术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和生活,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

在现在的学前教育中,少年儿童接触最多的当属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促使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就要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使孩子们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积极生活。

三、教师培养少年儿童的艺术能力的策略

1.从自身出发,培养教师的个人艺术热情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作为引导少年儿童艺术兴趣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内心深处热爱艺术,将艺术视为终生爱好,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订阅相关的艺术杂志、报纸,随时关注艺术动态(定期观看歌剧、美术展、艺术报告等),并养成定期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热情地传递艺术方面的理念,带着感情地去欣赏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发现艺术的美和学习通往艺术的技巧,才能给少年儿童带来潜移默化地引导。

2.寓教于乐,增强学生艺术体验

孩子的心是天真的、需要引导的,要想使少年儿童真正愿意去接近艺术、感受艺术,就需要用真实的体验激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渴望,这样才能带动孩子以自己的心去感受艺术之美,对艺术产生求知欲和渴求欲,想要主动地走入艺术的殿堂。当少年儿童本身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幼儿教师只要多加引导,增加技巧方面的问题,就可以正确指引少年儿童的艺术方向了。教师要增加少年儿童学生对于艺术生活的体验。比如,经常组织小朋友去看电影,组织小朋友进行唱歌跳舞活动,鼓励小朋友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文艺演出,帮助小朋友编排节目以发掘小朋友的艺术潜质。通过多彩的活动和教师的传授,相信每位少年儿童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能力,发掘自身的艺术潜能。

3.以幼儿的需求为引导,增加贴近幼儿需求的艺术内容体验

作为幼儿教师,要关注少年儿童的需求,从幼儿的角度发现艺术之美。如,小朋友喜欢动画片,就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音乐及动物形象,方便在教学中使用,以对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进行引导。在讲解艺术技巧的时候,也可以将小朋友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世界中学习艺术、感悟艺术。在兴趣的引领下,少年儿童会更加快乐地投入幼儿园的音乐、绘画课程中,便于对少年儿童的艺术积极性进行引导,丰富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使少年儿童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进一步增强少年儿童对艺术的直观体验。

综上所述,艺术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能让少年儿童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艺术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以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和艺术能力培养为统一的目标,积极引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融洽的艺术氛围,让孩子们成为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参考文献:

[1]丁玲.浅谈美术教育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 时代教育,2011(2).

[2]李凤霞.幼儿绘画艺术教育引领策略.吉林教育,2010(10).

[3]汪艳秋,高庆春.浅谈学前教育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大舞台,2010(10).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7)

引言:学前教育针对的学生年级比较小,正是各方面认知开始养成的时期,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老师门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创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表现,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以此突出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从学前教育舞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展开以下分析。

一、学前教育舞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必要性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依赖于人的肢体,而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是不尽相同的,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条件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进度和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学生阶段的末期,对未来充满了渴望和恐惧,难免会有矛盾心理,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老师在培养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得到充分尊重,让学生做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关爱和培养,并且通过教师的人文关怀,诱发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最终提高整个舞蹈课堂的教学效果[1]。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学习,需要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发展方向,然后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不等于脱离老师和同学而独自学习,而是需要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它是学生会学习的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知识和同学进行探讨和交流,需要老师对自己的见解做出正确的指导,以便学生可以快速的成长。如:在舞蹈开度的基本训练教学中,教师经过操作示范,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的感觉,寻找开度训练的5种以上的方法,并通过尝试探索出一种让自己进步最快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摸索、尝试,学生提高了技能,了解自身的学习规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求知、探索、合作的能力。在学前教育的舞蹈基训课上,由于学生不可进行高强度的肌肉练习,所以重点在训练技巧和方法上。小组合作探究之前,要求教师的动作示范要到位,准确而富于神韵,动作讲解要细致,特别要强调动作衔接。这样,学生的探索才会准确,不跑偏[2]。

(二)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互动教学法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包括感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在舞蹈基训课上,通过与音乐、节奏以及舞蹈道具等的互动,调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强化学生的技能并以此来激励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审美兴趣。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氛围,消除学生对于舞蹈动作学习中的思想束缚,提高学生的舞蹈热情。在学习动作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情感互动,通过帮助学生扶正头、摆正手臂等身体关节部位,适当地和学生进行肢体上的接|,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学生的相互学习,进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教学,旨在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强化舞蹈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互动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3]。

(三)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任务驱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它的基本环节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如在幼儿律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动作要求,让学生们模仿相似的动物动作,例如模仿狐狸走、兔跳、骑马等,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动作要求,3到5个人一组,在老师规定的音乐节奏中,合作编一段舞蹈,舞蹈要符合音乐的律动,并且舞蹈内容要具有协作感。在学生们的创作以及表演过程中,老师在旁边观察,并且适当的给予指导。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并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多是幼儿教师,而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性格进行教学,以便确保幼儿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勇于表现自我,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严.浅谈学前教育舞蹈创编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3.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8)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9)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0-02

一、德育教育现状

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去年,我参与了《南陵县农村初中生思想现状的调查》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在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2.5%,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37.5%,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65.5%,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34.8%,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等不良习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学生的灵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课题是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经常利用班会课时间、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我担任政治科教学。教学中,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们相处。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定感、亲人感。而且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老师跟他们相熟、经常关心他们,会使他们有“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感觉。我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与学生亲密的老师,他上课时无论是纪律还是学风都特别好,甚至连缺交作业的现象也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得去。

6.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影响学生思想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环境好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消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沟通。当了解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工作,使学生及时改正。

7.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历史早已证明,培养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对社会的安定、进步是一个贡献;而培养出一个品德低劣、法制观念薄弱的人对社会是一个危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非是朝夕间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捕捉报刊、杂志、电视及互联网等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守法意识。

8.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让他们目睹社会的进步、昌盛,使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加拥护改革开放,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严、勤、细、爱”四个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2001(11)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10)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地探究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者与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体育兴趣影响体育活动, 体育学习中应把体育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 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体育兴趣调查目的

1.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2.通过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调查与分析,充分了解到中职生体育兴趣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二、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丹东市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

2.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8日。

3.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为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16份(其中,男生62女生254)。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爱好体育活动的程度情况。结果显示:“很喜欢”男生占87.10%,女生占68.90%;“一般喜欢”男生占11.29%,女生占20.87%;“不喜欢”男生占1.61%,女生占10.24%。可见,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喜欢体育运动的程度大不一样,特别是女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浓。

2.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情况。结果显示:“篮球”男生占59.38%,女生占6.16%;“足球”男生占10.94%,女生占0.30%;“排球”男生占1.56%,女生占3.48%;“乒乓球”男生占3.13%,女生占8.23%;“羽毛球”男生占3.13%,女生占25.63%;“田径”男生占3.13%,女生占2.22%;“体操”男生占1.56%,女生占4.11%;“体育游戏”男生占17.19%,女生占14.24%;“跳绳、毽球”男生占0%,女生占29.75%。可见,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从学生选择活动的项目上看,男生主要是篮球、足球,女生主要是羽毛球、跳绳、毽球。男、女学生的体育爱好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学生对田径没有浓厚的兴趣。

3.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结果显示:1次/周以下男生占10.02%,女生占19.07%;1次/周男生占10.43%,女生占43.43%;2次/周男生占21.24%,女生占29.28%;3次/周及以上男生占58.31%,女生占18.22%;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较多,女生人数较少。

4.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的原因。结果显示:“增强体质”男生占26.28%,女生占19.61%;“充实生活”男生占19.45%,女生占14.79%;“运动娱乐”男生占24.23%,女生占23.26%;“其它”男生占20.04%,女生占32.34%。可以看出,注重增强体质的比例不高,学生能够利用体育来进行娱乐,调节情绪,丰富课余生活较多,这是好的现象。

5.影响学生体育兴趣情况。结果显示:不愿意参加占46.71%;场地器材紧张占38.56%;体育课枯燥无味占11.52%;其它占03.21%。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些学生虽然知道体育对身心的好处,但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设施与学生体育需求不相适应。

四、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措施

1.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学校必须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有助于自觉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养成。

2.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

3.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提高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目前四所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很难适应学生的锻炼要求,这也是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育爱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投人固然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但是在现实状况下,加强管理,提高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必将大大缓解投入不足的压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经常组织的体育活动,进行活动该项目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所以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华 赵伟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与需要的调查及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

中学生学前教育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3602

2012年10月份浙江温岭虐童案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浙江省教育厅事后马上派遣调查组赶赴温岭进行调查。据了解,颜艳红幼师专业毕业,但并没有教师资格证。该事件反映了个别教师责任心、爱心、依法从教意识的严重缺失,暴露出幼儿园管理的严重不到位。虐童案牵扯出来的幼儿园师资问题引发了全国上下的极大关注。

1 社会新形势下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等四部委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幼儿园教师工作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突出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工作业绩和保教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5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俗话说压力、动力与机遇并存,这个《意见》给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增加了工作压力,也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机遇。此时,作为给社会输送一部分幼师的中职学校深感任重而道远。一而再、再而三的幼师虐童事件让我们开始深刻反思,一个热爱儿童的幼师,首先自己肯定就是一个充满童趣,充满爱心的阳光自信之人。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但当前学前专业中职学生在心理和学习方面不具备成为“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幼师的先决条件,教学现状也没能为她们迈进“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师队伍做好铺垫。笔者认为,依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根据社会新形势下的需求,中职学校应在在“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紧跟社会新形势,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化教师”,强调整合的人才观

在当前幼儿园的用人观念里,“可用型”、“技能型”还占据着一定市场。国外的学前教育并不像我国那么较多地关注幼师的形象、技能,而是更多的重视她们与儿童相处、观察、引导儿童的能力。试想一个能歌善舞的教师如果不爱孩子、不会观察孩子、不会总结反思,不会进行简单的观察研究,不会把她所具有的对艺术的表现力转化为孩子对艺术的表现力,这样的幼师于幼儿的发展有何助益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足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鉴于幼儿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学前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坚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需要高水准综合性的学前教育能力。所以,我们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培养要定位为“培养专业化教师”,而不是培养仅仅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些技能“够用就行”,关键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现实中频频出现的虐童事件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化”才是幼师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个行业要成为一个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从业者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注重专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也就是整合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她的专业化能力与素养应该包括:保教结合的能力、观察与反思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运用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等。传统的幼师教育所强调的弹、唱、跳、画、说的能力只是基础,幼儿教师光有这些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即会唱歌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能够设计适宜的歌唱教育活动并能教育孩子达到适宜的目标。

3 结合幼儿园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体现结构优化,以“模块化”为显著特征

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就要始终坚持一条明晰的课程主线,即实践教育,同时,在此过程中,从课程、学生、资源、行业需求等多维角度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的结构整合,最终形成结构优化、以“模块化”为显著特征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化就是将各种课程分别汇编成在深广度有差异的几种模块,各相关行业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各自适用课程模块,再加上少量自己开发的课程,组合成专门教学计划。

为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毕业生,让其走上工作岗位上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胜任幼儿园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很快适应社会新形势下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中职学校应该在重视文化艺术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在“三字一话”,弹琴、唱歌(含简单的幼儿歌曲创编)、舞蹈(含儿童舞的创编)、绘画、手工、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相关的多种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基于此目标定位,中职学校在科学建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应倡导以下基本理论。

3.1 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

(1)凸显“实践”在课程中的地位。我们培养的是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线老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所有的课程模块中,我们要十分强调实践渗透。

(2)强化“服务”的课程取向。我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教师。因此,面向学前教育机构的行业需求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应有之责。如我们通过强化即兴伴奏、儿歌创编、儿童文学创作、幼儿园环境布置等课程,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以专业的能力为学前教育行业服务。

(3)倡导“一专多能”的学习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但也有的是很快就转行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要有适当宽泛的定位。因此我们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中,安排了很多选修课和方向限选课程,以扩大中职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一专多能”的优质人才。

3.2 学前教育各类课程的任务和着眼点

通过借鉴国内外同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设置的经验,中职学校可以对确定的基础理论类、专业技能类和选修类三类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理顺课程之间的衔接、兼顾课程领域内在逻辑和学生学习心理序列,并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进行课程编排,以“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等六大学习领域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由基础与通识必修、专业理论和技能必修、专业表现和鉴赏必修、专业发展和限定选修、不限专业任意选修和实践教育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育贯穿其他部分课程,即以实践课程为核心。

(1)基础与通识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的课程,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基本素质实现所必修的课程。它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身心发展教育三部分,主要课程有:政治思想课、法律、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知识等。

(2)专业知识与技能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幼师角色意识和师德规范、学前教育的专业理念与责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愿望与能力的课程,是保证本专业培养规格的专业素质所必修的课程。着眼于培养整合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包括:包教结合的能力、观察与反思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运用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等。该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学前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和社会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五部分,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管理等。

(3)专业表现和鉴赏必修课程:是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培养学前教育表现技能和鉴赏能力、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与艺术类专业的不同在于,该模块强调培养学生运用适宜的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儿童歌曲和舞蹈鉴赏、选择和创编能力,初步的儿童文学创作和改编能力、班级环境创设能力等。其主要的课程有:教师口语、乐理、声乐、琴法、舞蹈以及幼儿歌曲表演与弹唱、幼儿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

(4)专业发展和限定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拓展专业素质,培养专业教育有所长。其主要方向有:早期教育方向、学前英语方向、学前音乐方向、学前舞蹈方向、学前美术方向等。

(5)不限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是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或跨专业选修,是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学校各专业开设满足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需求的多元化课程,学生都可自主选修。

(6)实践教育课程:是培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国防教育和教育实践系列。教育实践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既“小步递进专项训练”又“分阶段整合提高”,保证学生理解专业理论和体验学前教育,培养学前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包括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随堂见习与实践、保健见习与实践、幼儿园游戏实习、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实践、毕业实习、顶岗教育实践。需特别说明的是,实践模块贯穿其他五大模块始终。

4 紧扣幼师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创设“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过程是课程建设和改革成败的关键。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反映了相应的课程理念,并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从教学模式的自身发展趋势来看,基于情景认知和学习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在一步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习模式发展;与经验式的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发展;由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向多维化发展。中职学校应高瞻远瞩,努力创设“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实施模式。

4.1 “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通过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理论;还通过不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使学生接触更多更前沿的学前教育相关信息。努力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在做中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向实践能力的转换。例如教育见习、实习既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学前教育中职生来说,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可以亲历幼儿园教育的实施,体验学前教育的全过程,丰富其直观经验,并为其积累第一手工作资料。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教师只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教学让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机会。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转型为“引导者”和“主持人”。我们中职学校应该用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使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选择,进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我们还更多地采用讨论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问与答、启发和解释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

(3)多元化、适宜性和前瞻性原则。

中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应强调多样化,既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有实际操作和技能练习教学模式;更应该强调强调适宜性和前瞻性,以培养社会性形势下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如在儿童文学课程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儿童文学创编能力;在音乐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儿童歌曲演唱和表演能力,以及儿童歌曲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能力;如美术课程,应顺应幼儿园工作的而发展和需要,设置幼儿服装制作、展示和表演,废旧物品手工制作一级幼儿园环境设计等美术特色课程。

4.2 实施实践取向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强调实践性学习,中职学校应以“学用合一、重视职业能力”为教学传统,更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能力训练为重点深入探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多维互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方式和支持系统,使他们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解决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主动构建教育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智慧。

(1)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景练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

作为中职学校,我们要在现场观摩、幼儿园基地见习实训的基础上,应该把模拟情景练习(模拟教学)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部分学生扮演幼儿,一个学生扮演老师)。在模拟教学中,老师从实际出发,大胆处理教材、案例和相关材料,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情境,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知识准备。老师的引导贯彻始终,做到精导妙引,最终使课程目标易于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把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模拟过程中,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校内外教学相结合,强化与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去”,到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进行保育、教育实习,如先观摩一线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后执教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评价活动情况,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的主讲老师予以总结。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富有幼儿教学经验的一线园长、教师“请进来”,为学生在观摩教室现场开课,开阔学生视野,教师现场点评,学生课后写听课感想和思考。

4.3 凸显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向度的知识传授模式,基本以“传递—接受”式为主。社会形势下,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课程应该强调只是来源于经验,强调重视每一个个体的感受,主张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人为本,把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人的正确情感与态度以及独立性。

(1)多维互动的主体。

第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核心互动。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作为课程实施体系中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它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这个工作应该放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上进行,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设计与本课程相关的一系列内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第二方面是“生—生”之间的横向互动。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但我们的中职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因此对知识的认知和感受也大不一样。我们老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信息的相互沟通、经验的相互分享、情感的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进行更充分的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方面是“生—园”之间的师徒式互动。实践证明,“生—园”之间的师徒式互动体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效果。中职学校一定要一方面加大实训基地园的数目,加强与实训基地园的良好互动关系,形成中职学校和实训基地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园也根据我们中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实习计划要求,为学生配备更高水平的幼儿园指导老师,及时根据实习计划和学生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升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2)基本的多维互动方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同行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中职学校应更多地采用以下四种基本的多维互动方式:

第一种是讨论和辩论的互动教学法。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师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知识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第二种是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某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

第三种是情景模拟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如实物情景、故事情境、谈话情景、小品表演情景等,组织学生扮演具体情境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种是角色互换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般指师生角色互换,即对一些适宜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老师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备课”,然后由学生走上讲台做“准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

5 点滴处凸显行为养成,百年树人

社会新形势对幼师这一行业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拥有专业思想牢固、专业精神高尚、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专业个性阳光、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强的卓越专业素质的学前专业毕业生才会广受用人单位的赞誉。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里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具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中职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新生刚入学,就通过《马背上的摇篮》等经典电影、优秀校友讲座,参观幼儿园等形式接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职业理想熏陶与教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教学与德育课程强化专业思想与敬业精神教育,并在整个校园文化中隐性渗透。学姐们身着朴素大方的校服,遇见教师的礼貌问候更是新生们学习的好榜样;教师群体对幼教事业热情、敬业、热真细致,致力于培养学生群体守纪律、好管理、有爱心的品格,严格要求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椅子坐好要归位,遇见教师要问好,饭后把餐盘端走,又如在教学楼每一层楼梯口都放置一面镜子,时刻提醒师生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等,让自尊自爱、文明礼貌的意识深入人心。这种德育的有效形式与专门的德育课程相得益彰,让幼师的养成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研究证明,孩子们都喜欢漂亮的老师,而在孩子们心目中,漂亮的标准是:笑容可掬、活泼开朗、经常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仪态大方,富有朝气与活力……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别需要“阳光型”教师。中职学校应通过潜移默化式的行为养成的熏陶与实践锻炼,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能凭借其执着的专业精神、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阳光型”的专业个性展示幼儿教师独特的专业风采,成为深受用人单位和孩子们热爱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肖箐.现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M].北京:教育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