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提问的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9 16:13:27

课堂提问的要求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

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疑去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留下伏笔。例如,在学习“探索规律”一节时,教师先说:“1只青蛙,2只眼睛,4条腿”,教师问:“20只青蛙,40只眼睛,多少条腿?”学生马上答出80条腿,这时教师给予肯定,学生马上产生好奇的心理;接着教师再问:“n只青蛙,2n只眼睛,多少条腿呢?”这时,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探索学习了。

二、提问应有开放性

课堂所提的问题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加深印象,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一些具有多种不同解法的题型则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让学生用分解因式法、公式法、配方法进行解同一道题,解完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每种解法各有什么特点?(2)这道题最适合哪种解法?这样,在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本解法的前提下,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提问应具有科学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因思维受阻而“死车”,出现思维障碍。此时,教师在学生充分思维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适当的问题,轻轻一“点”,往往能使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学习计算对角线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的菱形面积时,首先让学生从三个方面列式计算:(1)整体列式计算:(6×8×0.5);(2)分两部分列式计算:(6×8×0.5×0.5×2);(3)分四部分列式计算:(6×0.5×8×0.5×0.5×4)。然后教师问:“这三种方法都计算出了菱形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容易呢?你们知道了吗?”最后,学生经过议论,轻而易举地得出了计算菱形面积的简便方法:“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

四、提问的问题要具有方向性和新颖性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的目的为指南,通过设计有明确目标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好新课的重点,难点。其次,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因材施“问”。最后,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把教学中一些老问题变换得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五、提问的内容要有“度”

这是指问题的选择应有难易适度,既要使问题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激情,又能使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就是针对这种“程度”艺术的形象描述,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学生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吃起来才觉得香甜可口,浅显随意的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他们思维的深度;超前深奥的提问又令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可用下面四个命题中指出真命题的个数:

(1)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样,学生欲作回答,就需要动一番脑筋。

六、提问的问题要与学生水平相符

数学课堂提问要考虑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即提问的难度和信息量应与学生的数学水平相适应,提问的问题类型应与其心理特点相吻合,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提问的难度和信息量应较小,而清晰程度应较高;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多提问一些难度和信息量较大的问题,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可问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以免影响新课的导入。面向全体同学提问,应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思考,积极思维。例如: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一节时,第一个问题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问基础差的学生;第二个问题是:“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该问中层生;第三个问题是:“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该问基础较好的上层生。第四个问题是:“九边形和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应问全班的学生,让全班学生参与积极思考,最后教师讲出答案。

七、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呈现诱导材料或创设诱导环境,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引导,鼓励,启迪,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节时,就是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激发思维来完成的。首先,复习提问:“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接着提问:“如果把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对边如何?对角如何?”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接着又问:“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邻角互补吗?”学生轻松地回答出:“360度,邻角互补。”最后教师问:“两组对边又如何?”学生答道:“对边平行。”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到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38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恰当的启发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疑式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些知识貌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

二、发散式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多方向地改变思维角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重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句型、语法等的巩固,理解作用更大。

三、探究式

教师讲授知识,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较新颖的、有一定难度而又是学生可以完成的“跳一跳摘桃子”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达到掌握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目的。如教高二Unit 13 “The water planet”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

1. 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2. What makes water an excellent medium for life?

3. Why is water in the ocean moving?

这些问题学生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积极思维,深入到课文的主要精神实质上,而不是只通过“YES”“NO”或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四、对比式

上课提问有时为了起到突出课文主题思想,可运用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总之,启发性原则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少一些诸如“General Questions”,“Tag Questions”,“Optional Questions”等理解性提问,多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培养思维、想象力的提问,如“Essay Questions”。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别;又不能忽视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样既使问题的难度错落有致,又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适当地让不同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内容,不能信口开河。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者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平下,换换角度,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2.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

3. 提问设计要有“度”

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平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不能凭主观想象,想当然。

4. 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比较选择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2)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等。

(3)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准确,答案要未知。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66-01

一、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问出现的认知思维导向问题

1、课堂中提问的问题不明确。提问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能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认知,进而才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问问题不明确直接导致学生们的思维紊乱,久而久之会丧失许多锻炼的机会。

2、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和提问频率过高。想必大家都能了解到高中英语上课中老师曾经提问的问题,多而简单。例如大量的“What dode it mean?”、“How to say it ?”等等重复的提问信息,虽然能够提升同学们的对课堂专注度但是对与同学们思维的拓展并没有什么提升之处。

3、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在一堂新的课堂上学新知识的时候当被问到问题之后需要有一个时间段,去结合自己以前的知识通过联想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在现实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等原因严重压缩了学生们思考时间,让提问失去原有的价值所在。

二、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问出现的认知思维导向出现问题的分析

1、“应试教育”对课堂的影响。虽然我们天天在提新课改,但是因为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参与到课堂中很小的一部分,问的问题也只是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比如帮助同学们学习学过的“add”相关的词组,“被动语态的使用”等等,缺少了同学们参与的过程,更不用提对同学们认知思维的提高等等。看似是为提高同学们的高考成绩,其实是伤害了同学们的长远利益,综合素质没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更不用说是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2、高中英语任务非常重,时间有限。众所周时,高中的时间真可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同时英语方面知识也是比较琐碎,需要消耗同学们大量课上课下的时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同学们没能够及时的回答出来,往往这些问题是能够提高同学们认知水平的问题。但是教师大多使用一些封闭性的展示问题,同学们只需要很简短的回答“Yes、No”或者一两个单词就能够回答问题。显然这样的提问效果是不尽人意的,不能达到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3、没能够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传统的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教师为课堂中心”这一观念深入骨髓。学生们喜欢老师老师提问这些简单回答,不用太多思考的问题,积极的认同老师口中的答案;而恰恰老师喜欢用自信而肯定得态度进行传达,久而久之,在课堂上老师成为了主导课堂的地位,让同学们缺少了进行认知思维的考虑过程和良好的思考习惯,失去了在整个课堂上的主动权。

三、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问中认知思维导向问题的相关策略

1、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无论是在每个课堂中,学生都是授课的主体,要真正的改变老师控制课堂的局面,将课堂还给学生。尤其是高中的英语课,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思考、锻炼中才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优势,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提问问题,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老师这时候在课堂上就需要有的放矢,有意识的去精简自己的提问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导向作用,或者是一个承上启下,启发味性的问题。让整个课堂变得有条理而不失活跃,让老师的问题启发同学们的求知欲,主动的去思考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2、转变传统的课堂交流模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般是老师老师提问学生接下来进行回答,形成一个直接的对话,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交流模式无疑给了教师更大的课堂权利,限制了同学们交流的主动性和自由性,不易于学生创兴性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课堂改革,选择多种多样的课堂交流模式,鼓励同学们多进行开放式、探究性的交流方式去进行学习知识。让整个或者是一多部分的课堂成为学生自己把握的课堂,能够根据的知识程度去进行深浅不同层次的交流,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师提问的问题的相关策略。教师提问的问题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引导着学生们的学习发展。

(1)选取问题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问问题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心理特点,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点,恰当的提问问题,能过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掌握问题的难以程度。教师提问的问题需要把握一个度,在不难不易间,太简单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太难学生又容易失去信心。在问问题的收手循序渐进,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时间,尤其是英语学科,如果学生们能够培养出对整个学科的兴趣,不但能够学的更好,还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锻炼出自己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裴文霞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探索 [J]广西教育B(中教版) .2015.03

[2] 李艳楼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的几点思考 [J]考试周刊 .2014.63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4)

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其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在高中学习阶段,数学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从数学在高考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就能看出。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是一门不太受学生欢迎的学科,在文科生的眼里,数学是他们的死穴,所谓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在理科生眼里,数学相比起物理、化学是枯燥无味且大多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合理的课堂提问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手段。

课堂提问是一种启发的教学方式。优秀的、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充分、更加乐意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之,如果课堂提问设计不恰当、不合理,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可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浪费课堂时间等情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那怎样才能合理的运用提问技能呢?接下来,我将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为例,来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课堂提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受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但是在现实的课堂实`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轻质量而重数量

在高中数学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因此许多教师就以课堂中所提问题的多少,作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往往会导致教师设置的问题太多,且毫无质量可言,不仅导致学生疲于应对,消化吸收,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到课堂最终效果。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来说,更要求课堂提问有更高的质量,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和层次性,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课堂提问方式太过于生硬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方式太过于生硬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数学老师大多是理工生,在辞藻修饰方面比较欠缺,所以以许多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参考的提问方式和语言大多来自教材,且在问题与讲课内容衔接方面比较生硬。在设计问题时也没有反复推敲提问的语言和用词以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因而降低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结果而非过程

数学是一门重视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特别是高中数学,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在其课堂提问时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教师所注重的只是学生的答案是否是其所预期的答案。长此以往,就会使教师更加不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方法

巴西著名教育学家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对话式教学最主要的方法便是课堂提问。那在如今每位教师都追求课堂效率的时代,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提问技能,通过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呢?

(一)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高中数学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仅略显枯燥无味,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更加重视提问的质量,而非数量。提高提问的质量不仅能使学生对于课堂的专注度更高,而且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要怎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质量呢?根据笔者在课堂上的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①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来设置问题;②巧妙设置问题的坡度,如问题设置应该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等的认识规律;③选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角度;④创造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总之我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不仅应该多提一些有较大思维容量、紧扣重点的问题,而且还应该多提一些有开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同时要注意问题的前后逻辑性,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从而使课堂提问具有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使课堂提问情景化,使学生更乐意的进入课堂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提问方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方式的过度生硬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研究教材,借鉴网络上优秀的教案和上课视频,反复推敲所设计问题的提问方式,做到不仅使问题与所讲内容完美衔接,使问题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使问题本身新颖、生动有趣。运用多种方式的提问方法,如故事的形式、比较方式等,从而使问题一出现就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52-001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调查研究,最终通过表达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各个阶段的教学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要求,探究性教学模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乐于应用的教学策略,本文将具体论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究性课堂导入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以平铺直叙的形式进行当堂课堂教学内容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的效果并不明显。初中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学习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初采取生动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堂铺垫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是指在探究性实验开始之初,根据当堂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课堂相关知识点,进行相关实例的展示或者是语言的渲染,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探究性教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是基础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设置趣味性的合理导入。例如在进行《压强》这一教学内容的课堂之初,教师可以分别交给男同学和女同学两个不同口径的钉子(男生的钉子口径大,女生的钉子又细又尖),要求这两名学生在木板上进行钉钉子比赛,并请学生进行结果的预测。相信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学生都会预测男同学会获胜,于是在出人意料的结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了。接下来在学生的好奇中,教师可以进行压强计算公式的明确:p=F/s。同时基于课堂之初的教学导入,教师也可以很轻松的明确受力面积与压强之间关系。

这就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部分,创设情境、合理导入,在课堂之初就以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开始,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不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氛围。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穿插有效的课堂提问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提问多是教师问一个问题,全体学生进行整体回答,这样的提问模式会使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并且会有一部分同学在回答的过程中随声附和。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有效的课堂提问,分层提问,科学教学。

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所教授的相关内容进行趣味性有效性的问题设立,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分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但避免了传统满堂问的弊端,还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全神贯注思考问题。当然探究性实验教学关于课堂提问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求问题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设立的问题既能够与课堂相关,又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浮力相关教学内容时,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在明确与浮力有关的相关条件时再进行浮力相关公式与知识点的讲解,但是这样的讲解方式太单一枯燥,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在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空瓶压入水中的方式感受浮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随着瓶身浸入水中深浅浮力大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条件与因素。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还要继续追问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答案揭晓。相信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在思考中得到了进步与提升,这就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作用。

在课堂中穿插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环节,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与提升。课堂提问要求教师的问题要合理并且有效,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人素质进行分层提问,避免满堂问,避免无效问题。

三、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验,并且课后积极延伸

探究性试验教学的另外两个要求一为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自主实验并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容结束后积极进行课堂内容课外延伸。

自主实验方面是探究型教学实验的最重要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依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合理给学生自由实验的空间,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互动与交流。另外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验结束之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内容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使课堂内容得到合理延伸。

这两个方面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在课后依然不断完善自身物理方面的学习。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合理导入为开端,并在课堂进行中设置合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同时,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延伸。这一连续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致力于明确整个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整体应用过程。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更多的物理教学工作者能够了解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且在日后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和不断将该教学内容的方法加以合理完善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6)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11-01

当前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可是,我们课改已经快三年了,目前生物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新课标对生物课堂的要求,探讨优化课堂提问、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新课改以来,由于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所以,在生物课堂中,普遍存在着看似热闹的提问现象,这些现象引发了我对新课标下对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

课后,我作出教学反思时发现,我这节课的提问有这样几个问题:

1、大部分问题是事实性的,学生通过记忆或者阅读教材后就可以回答。

2、所提问题与其说是在努力引发同学进行思考或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讨论,到不如说是一场口头测试。提问中几乎没有可能引起讨论和争议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提高吗?这样的课堂,表面似乎落实了课堂提问,课堂也显得比较热闹,但认真分析,这些提问却无法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求。

第二、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我们教研实际,当前我校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从提问的问题分类看,重视识记型的问题,轻视理解与评价型的问题。还有一些课堂提问与课程内容无关,仅仅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提醒那些精力不集中的学生,例如“你为什么没有听课?”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来看,绝大多数问题学生仅凭记忆或照教材读就可以回答, 20%的问题是让学生回答“是”与“否”、“有”与“无”等封闭性的问题。

不能关注所有的学生。要么让举手的同学回答,要么故意让不举手或者是让那些没有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回答,更有甚者有的问题是教师先叫起一个同学然后再提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普遍不足。有些老师能够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是由于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原因,使学生无法思考、讨论充分。

教师所提问题具有挑战性和鼓励性的少,相反带有测试性或威胁性的比例过高。

教师的提问主要是根据教材中所列的问题和教材中带讨论性质的问题进行提问,根据教学目的有层次地将问题细化,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较少。

第三、问题的分析

对上述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发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识不足。

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大部分停留在测试基础知识或维持课堂纪律方面。

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效度不高,与新课标要求不大相符,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教师的提问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过于单调。

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单一,也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第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生物教师要优化问题的内容,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我们设置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应该这样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2、提问内容要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提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提问时往往面向熟悉的学生、好学生、尖子生,有的甚至一节课被提问多次。心理学家认为“不公平使人的心理产生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会影响人的行为动机,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与工作效率降低。生物课堂教学同样需要运用公平理论激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允许厚此薄彼。

3、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提问时最好的程度是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信心。

4、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高中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学习主体本身,或者学习活动本身。也就是说学习是由内在心理因素所引起。例如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而且内在动机作用比较持久,并且有主动性,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如果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得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7)

“有效性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更能体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那么,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新课程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平等、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其次,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2.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3.创设有效性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强化互助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堂好课,往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恰到好处的结果。一个充满生命活动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创新的欲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模拟、反思等各种学习方法和途径,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多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敢于发表独特见解,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5.优化课堂结构,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练习,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要注重多样化,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6.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侧重于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讨论的习惯、观察能力、小结习惯等环节中进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概括归纳的的习惯。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的课程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实践和探索。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进行综合引导。而课堂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场所,是教师培养学生如何思考、观察和实践的平台,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与新课标相互摩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工作者一直在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课堂提问就是教学活动采取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堂问题数量多且随意,缺乏针对性;问题只从教材内容出发,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情况;问题答案较封闭,制约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等,因此,课堂提问现状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综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自主拔高教学要求,一些尖子生能够跟上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一些学习有待提高的学生就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长时间下来就形成学生物理成绩差距较大的现象。同时,除了教与学的脱节外,教师还忽视了物理教学的“用”。物理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后,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将知识内化,进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将教、学、用想结合,也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因素。

3.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重复,一些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花不少时间进行复习,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进行小结,学生听起来厌烦,也浪费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就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现象,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笑话活跃课堂氛围,而未能将这些笑话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听后只是哈哈一笑,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平衡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之一。

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明确要求,要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对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来说,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值得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二、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学生自身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实际性。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问题时,一要考虑自身提出问题的有效性,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地引导学生而不是迎合学生;二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课堂问题设置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一定的教学手段相联系,将教、学、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可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国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卫星的视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

所谓有效的教学设计,除了教师课堂教案外,还需要教师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针对各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传统以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小组。小组间相互学习,加上教师的科学引导,通过生生和师生的双重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便于因材施教,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标的一种理念,也是教学实践的一种模式,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9)

由于学生在学校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必然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没有新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于是,我们的积极探讨、实验,在实践中求新、求变、大胆尝试,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创造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关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我认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 “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做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无从谈起。

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我就课堂教学改革中有关课堂数学问题设计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就要通过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层层深入有爬楼梯的感觉,达到预设的教学难度和目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的艺术对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素质之一,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

课堂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温故而知新,还能起到查漏补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阐述问题时进一步理解思考。此外,善用提问的老师还会发现,课堂提问其实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通过提问,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比如预习检测、小组展示、合作探究、随堂检测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启发性

课堂上,任何问题都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讨的前提。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厌烦。

2.可预见性

教师在提问前应预见到学生可能的答案,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尽可能地捕捉学生回答中错误的或不确切的内容,并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只有作出充分的预见,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知识点的实质。

3.循序渐进性

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阶梯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解答问题,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延伸不断深入。循序性设计问题就像给学生铺设通向知识高峰的台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不断深化。

4.精准性

课堂提问切忌笼统,问题内容太宽学生抓不到回答的重点,也很难从提问中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意图,难以捕捉教学重点。此外还要注意,不可总提用“是”、“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有针对性,才能避免学生人云亦云,掩盖他们真正的想法。

5.完整性

一节课的提问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完整的。从始至终每一个问题都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每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种具有整体性原则的问题设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三、数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常用策略

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问题。按照思维水平的不同可以把问题教学划分成以下流程:问题的呈现――学生个别学习、师生共同探讨――反思、总结――引申、推广、应用。在这个流程中难点是问题的呈现,也就是说问题如何设计。

策略一:递进式(层次式)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有爬楼梯的感觉。提出“递进式”的问题是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设置梯度适中,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策略二:变式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合理地进行变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一道题抓一类题,从特殊问题抓一般问题,达到由此及彼、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境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3: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1 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2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3求函数y=x2+2x-1x∈[-2,0]的值域。

变式4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6 求函数y=x2-2x-m x∈[-2,3]的值域。

变式7 求函数y=x2-mx-1 x∈[-1,3]的值域。

通过变式,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求值域的关键是在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这样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老师不是简单的“就题讲题”而是以点带面,将一类题教予学生,这样课堂容量也就上去了,学生也不会将问题学死。通过变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思维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课堂的效率高了,学生阳光了,老师幸福了,校园就更和美了。

参考文献:

[1]白小军.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高教研究,2010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0)

课堂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不断引导学生思维的简单直接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以此捕捉学生接受课堂知识、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而设置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实现有效互动的关键。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艺术性的课堂提问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践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没有实质性的提问,最典型的是课堂中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随意问题,学生也只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

2.教师提问后立即让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思考余地。

3.目标不明确,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

二、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意义

有效的提问,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获取更多、更广有用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及时反馈收集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因而也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三、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分析

1.教师的心理对课堂提问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众多教师备课设计课堂动态过程的目的,也是现代教学观点强调以学生为本的要求。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设置课堂提问就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所以,设置课堂提问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设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比如,在课前,预先设计一个导语,或者提出一个很有现实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等等,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1)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2)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3)课堂提问时要控制好质量和数量。教师的提问能力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学生的心理对课堂提问的影响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与学习心态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同。在课堂上,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反映较快,较看重问题的结果,往往缺乏追究问题过程的耐心,其浮躁心态容易造成自身对问题的一知半解。另外,一些学习成绩中等、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表现出害怕回答问题的一面,对自己的观点,想表达但不敢表达。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再遇到问题就导致没自信,不想表述。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解决能力,非但没有提升,反而会下降。所以,对学生适当的表扬、鼓励,得到教师的认可,不但可以提高提问的互动性,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老师的永恒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减轻教师相应的教学压力。期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要求篇(11)

在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科学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内涵

所谓课堂教学提问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要求作出回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我们可以知道,教学过程中其实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提问:(1)教师向学生提问;(2)学生向教师提问;(3)学生向学生提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指的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1.层次性

层次性原则是指提问难易安排适当。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做出回答,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过于简单,久而久之,学生懒得思考,从而失去参与课堂提问的兴趣;问题过于复杂,又会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而放弃思考。因此,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要步步为营,难度由浅入深,层层渐进,让所有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思路和提示逐步找到答案。

2.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发问不是随意的、无的放矢的,而需要合理地预设问题。采用启发式提问教学,学生先得认真思考,再仔细听他人回答更正、补充,启发学生思考,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问答。要引导学生注意教师小结,从而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的知识。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1.创设巧妙问题情境,引人入胜

问题情境就是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是感到害怕,而是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数学启发式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形成疑难和困惑,就需要有相应的问题情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的结果,是教师创设的,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情境。例如,高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课例中,教师通过创设穷青年和贪婪的富翁进行l分钱换10万元的交易的故事,让学生做出判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想前n项和公式,但所列的代数式中出现了无法求和的情况,即不是已经学过的等差数列和的类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冲突,目前还不能求这个代数式的值,那么原问题要得到解决,就需要研究这个代数式的特征,就必须去研究如何利用规律把这个代数式化简,因而需要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q,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既产生了内心学习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

2.趣味提问导入新课,激发探究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教材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章时,如果教师先提出问题:“将一张报纸对折,然后再对折,依此对折100次,有人说这时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你信不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若接着提出问题:“你想验证此话的真假吗?我们要学的等比数列知识将会告诉你。”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学生凭感觉总是不会相信一张薄薄的报纸会被折成那么高,想弄明白教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种提问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兴味盎然。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来设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优化提问策略,增强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