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3 09:39:22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1)

本次教师培训的内容丰富而全面,包括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法以及对相关政策解读,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当代教育使命、教育现状等方面讲解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责任,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我们在实际工作方面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开班仪式上,xxx校长发表讲话,他指出:新聘教职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岗位,要不忘初心和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坚守德操和风范,正己修身,把立德树人做为教师工作的根本。同时,要坚定理念和信心,安心从教,热心执教,叩问自身,不断进步。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四有”好老师,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xxx教授结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指导思想,剖析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新时期加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我们加深了对“思政引领教学”的理解,对实际工作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白玫副教授围绕“教学的技与美”的主题,从重新认识和发现教学、重新理解和把握教学、重新反思和感悟教学、重新提炼和升华教学四个方面,细致地讲解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学的三重境界,激起在场教师的内心感想和反思;并讲授了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相关课程,使得老师们在关于报考高校教师资格证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王德强博士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专家的授课方式生动详实,结合身边实际例子,让教师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深入浅出、分析到位、解读切合理论前沿和当前实际。

通过对这些讲座的聆听,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我意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一、学习收获

1、对高等教育学的学习

在今年的培训中,高等教育学老师在讲课方面有了变化,大量引入案例或现身说法,使讲课生动有趣,这种授课方式既给了我们很系统的知识,又调动了我们自学的积极性。通过这些课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传道授业的老师,解惑的学者。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关怀。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孔子说过,为政与施教一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其身,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已,“为教师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教师要求严于律己,使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滋润幼苗,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在当今社会,高校教师往往表现为社会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 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抱有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文明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因此,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4、对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的认识

通过安徽师范大学孙德玉教授的系统讲解,使我对高等教育法规有了总体的认识,明确了高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国家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用法律形式确保了教师与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发展。

二、几点思考

(一)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师需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争做思想发展的领路人,未来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该终身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全面充实发展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应该不断的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能力,不断的创新才是高职教育中的永恒真理。

(二)不断摸索有效管理学生的方法

在管理学生方面,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要会爱学生。人的思想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不管我们碰到的学生思想多么恶劣,都不能放弃对他的教育,要在爱心的融化下感化学生,相信他会被感动的。要对学生真诚,真诚地去和学生聊天,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还要掌握学生心理,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这里的贫困生既包括心理上的也包括经济上的,00后的孩子生活环境比较优越,要让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适时的引导、激励学生。引导、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轨道发展,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实施不同的激励方法。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一、网络学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来说,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二、网络学习可以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三、网络学习能按需进进行学习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现在多数采用课程主编与主讲教师合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学员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选择了教师。

四、网络学习专业性较强,环境安静容易接受。

这次听了《弹性力学》、《运筹学》、《综合英语》这三门课后,自感受益匪浅。该课程能准确把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符合职业岗位素质与技能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正确,教材把握准确,分析透彻,内容处理恰当;教法选择恰当,手段先进,富有启发性和实效性,学法指导恰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改思路科学;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容量适当,结构合理,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层次清楚,各环节衔接过渡自然;几位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准确、精炼,教态自然大方,感染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有较好的教学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

该课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运用了案例教学法。首先,案例教学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其次,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会计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今后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最后,案例教学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习了《卓越人生-从教之路大家谈》这门课程后有以下几点想法要和大家分享: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有思想

1.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总的看法和基本信念,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前景目标、规划,进而转化为教学思想,是教学理念的升华,才能激励自己为之奋斗。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在追求发展,但认识不同,体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因此,要有自己的符合时展要求、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以及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教育教学的改革,积极投入到国家示范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去。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大好形式下,更要有自己新观点、新技术、新思想,收集、学习、整理一些好的做法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零星之火燎原之势引领、带动、辐射、示范周边的人、教师、兄弟学校,一起参入到教育事业中,就必须要制定符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去完成教育事业的美好使命,不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这新的时机。

2.混沌初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课程应从专业岗位出发,不是以储备知识做为教学起点,是对于完成产品或服务项目的专业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工作为目的,促进该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而不是学科的完整性;认识到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强调在实践中的整体性学习和社会性的学习;关于内容选择的标准是怎么做,怎么做的更好,采用“串行结构”的教学,更要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理论知识、粘合知识”形成系统的工作过程知识。

二、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循规律

1.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核心工作。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核心工作。是围绕在“新式课堂”内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贯穿下去的工作,核心是教学改革,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进行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对接工作环境、教学评价对接工作标准,进行“教”,并同时进行施之“育”,

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并施之教学艺术化,使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为本的改革,形成项目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以明确工作任务、到制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教师过程指导、专家点评的一系列活动,因此要符合教育的规律、职业的规律、职业教育的规律,并时刻把握实践教学的动态变化,及时修正,符合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是工厂、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员工”的局面,搅起一湾深水,呈现一派生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

2.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来临,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善研做

1.使教科研形成一种文化风气。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代表了一个学校教师的能力、水准,不是一个个人在做,而是一个教学团队在一起做,加以引导疏通使之成为学校文化风尚,是学校在建设、发展和育人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超越制度层面而存在的,是一个无形的“场”。它所表现的是学校大多数人在学校中体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就是要把“校长要教师如何做”变成“教师自己要如何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才是应该首先考虑的文化。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学会为他鼓掌,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的团队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使实操更具教学凝聚力。

职业院校区别于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征是在于职业性,就是今后踏上岗位所要从事的工作,虽然在学校期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他们会为对所教专业的教师的高超技术而赞叹,哪怕就是一丁点的技术,也会令他们神驰向往,总会聚集在老师的身边问这问那,帮他们看看是否做得更好,喜欢在操作中得到快感,让别人也体验成功的快乐,喜欢在表扬中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大大增强了专业课堂内的凝聚力。抓住这点投其所好,让他们在操作中步步为营,能够使他在操作中表现更有集中力,让学生们一颗颗心聚在一起,激励学生团结奋斗,不断进取,使课堂内更有凝聚力,每个人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归属感就越强,凝聚力就越大。就要求教师不但会讲还会做,而每一个实操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产生凝聚力,激发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平等意识等,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约束、控制的工具,还具有教育功能。

四、提出自己努力计划。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4)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培训班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介绍了“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洪国芬介绍了“智慧职教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艳介绍了“基于智慧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谷小城分享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服务管理部首席策划周健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源检索系统使用介绍”;安徽省警官学院刘雪蕾,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者介绍了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并用多个案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职业教学的职业性、信息技术运用和课堂教学的三者融合。

此次培训,心得体会如下: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知识教学、创新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网络教学,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因素被网络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成为一名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166-05

高校教师培训制度是指为了培训教师,所有与该培训相关的人员和机构都要共同遵守的规则及程序,主要包括培训组织机构与功能、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理念与程序以及培训保障机制等。在美国,高校教师培训被称为大学教师发展(Faeulty Development),是指在学校内外环境的作用下,大学教师个体围绕其职业角色需求在认知、态度、技能、修养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具体包括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等内容。

一、高校教师培训组织机构与功能

(一)美国

1.培训组织机构

美国没有地区性或全国性的高校教师发展行政管理机构,各高校平等地获取高校教师发展的各方面信息,高校教师都可以申请教育部的教师发展基金资助,教育部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并不统一管理。全美各高校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师生规模、学科发展需要及教师自身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师发展活动和项目。在法规与制度方面,美国没有全国性的高校教师发展法规制度,学校主要通过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管理和实施教师发展项目。尽管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立的中学后教育改善基金也为高校教师发展活动提供资助,但没有对申请资助院校的项目作出严格、统一的规定。参与实施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组织机构包括高校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基金会和服务公司。

2.组织机构的功能

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是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直接和具体的责任部门,它依据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主要有校园中心、多校区合作、特殊目的中心、院系模式四种形式;基金会对美国高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为高校教师发展项目提供资助,同时,还通过对申请资助项目的审批、检查评估等途径,来影响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向;高校教师发展服务公司主要根据高校或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研讨会、短训班、出版以及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将公司出版的资料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

(二)中国

1.培训组织机构

中国高校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分为三个等级:主要由两个部级培训中心六大区级培训中心和省级培训中心及培训基地组成。1985年,为了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完善我国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体系,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建立了两个部级师资培训中心。随后,国家教委又分别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即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设立六大区的培训中心。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建立了本省(市、区)的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从而形成了在教育部领导下,以两个部级培训中心为核心,六大区培训中心参与组织协调,省级中心、重点高校和一些重点学科为培训基地的培训组织机构。

2.组织机构的功能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实行全国统一管理模式。两个部级培训中心的日常工作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称为“北京中心”)和武汉大学(称为“武汉中心”)两所学校代办,其基本职能是师资培训、组织协调、信息交流和研究咨询;六大区培训中心的职能主要以国家教委下达的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要求和年度计划为依据,组织本大区的联合培训,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并承担本大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薄弱或新兴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负责高校师资工作计划、信息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省级培训中心以及培训基地处于中国高校师资三级培训体系的基础层面,它们既接受教育部和两大部级培训中心的领导,也接受所属大区级培训中心的指示,是高校教师培训任务的主要执行机构。

综上,美国没有全国性或地区性的高校教师发展行政管理机构,参与实施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组织机构主要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基金会和服务公司。高校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主要是通过校内责任部门管理实施教师发展项目,主要依据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基金会主要为高校教师发展项目提供资助,影响着教师发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向;高校教师发展服务公司主要是根据高校或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研讨会、短训班、出版以及咨询服务。与美国相比,中国有全国统一性的高校教师培训组织机构,主要由两个部级培训中心、六大区级培训中心和省级培训中心及培训基地组成,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促进了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这种整齐划一、整体推进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美国

1.培训内容

美国高校注重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重视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培训内容比较全面,不但包括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涉及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内容,同时还包括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幸福等各个方面。在教学发展上,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专业发展上,帮助教师提升学术科研水平,扩大专业影响力;在组织发展。上,为院系领导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咨询建议,以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在个人发展上,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关心教师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福利水平等。

2.培训形式。

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形式多样:从组织形式来看,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以学校为主体,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包括校园中心模式、多校区合作模式、特殊目的中心以及院系教师发展项目等形式,适应不同的院校环境;从服务对象来看,对不同学校、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教师都有专门的教师发展活动;从教师发展活动方式来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的各种咨询活动、研讨会、专门的教学技术辅导等,还为教师提供发展的资助和奖励、帮助教师建立教学档案袋、邀请校外专家提供教师发展服务,并为教师提供各种生活和工作上便利等。

(二)中国

1.培训内容

中国高校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提高学术科研水平为主要内容。根据200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专题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被调查的1086所高校中有699所高校把“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作为培训的首要目标,占被调查高校的64.5%;27.95%的院校将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首要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作为首要目标的院校仅占

2.58%。受学校过于重视学历的影响,一些教师为追求高学历,转换专业方向,选择容易考取和获得学位的专业,而这些专业与教师的岗位相去甚远,反而失去了培训的意义。甚至有些证书学习班,不管学习效果如何,只要完成听课任务,拿到证书,就等于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教师在培训中的个性需求。

2.培训形式

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形式相对单调:从组织形式来看,我国的高校教师培训组织形式虽然有11种,却大都是以帮助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层次以及学术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培训对象来看,我国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多数是新教师、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大多是讲师及以下职称,相对忽略了其他职业发展阶段和年龄阶段教师对培训的需要;从教师发展活动方式来看,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培训者处于支配地位,受训教师处于被支配地位,忽视了高校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客观事实,未能形成培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受训教师只能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不能致用的问题比较普遍,教师学习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综上,美国高校注重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重视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培训内容更全面,不但包括教师教学、科研,还包括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个人幸福等。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形式多样,各高校根据其实际需求,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发展活动,如学术休假、咨询活动、研讨会、专门的教学技术辅导等。与美国相比,中国高校教师培训主要以学历学位补偿为主,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从而忽略了对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相对忽略其他发展阶段教师的培训,主要以填鸭式讲授为主,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培训机构依据政府部门要求设定的,结构单一、模式趋同,忽视了高校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难以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

三、高校教师培训理念与程序

(一)美国

1.培训理念

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充分体现出服务与发展的理念。服务教师成为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教师发展活动过程之中。在发展服务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活动以教师的内在需要为起点,不仅包括提高教师工作质量和能力的活动,还包括各种帮助教师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努力。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容来看,它包含了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形式看,它主要根据高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发展活动如咨询活动、研讨会、专门的教学技能辅导等。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是尊重教师个人意愿和选择的发展,是以帮助教师提升综合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

2.培训程序

在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高校教师发展机构首先对高校教师发展活动项目进行需求调查评估,根据高校教师的需要确定教师发展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然后通过网站、发行实时通信等方式为高校教师提供免费午餐或晚宴,与教师充分交流,使教师了解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师个人按需定制培训菜单。一些专门从事高校教师发展服务的公司主要根据合作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服务计划,包括短训班、研讨会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这些服务中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规定服务完成后要达到的效果。各种服务都有明码标价,教师和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教师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发展组织机构邀请教师对其所参加的项目进行评价,提出改善意见,以便改进,这是一种“需求一菜单―选择”的程序模式。

(二)中国

1.培训理念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理念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是以学历补偿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重理论培训,从而削弱了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训形式上以满足多数人统一的培训要求为目的,培训模式整齐划一、整体推进,注重培训规模和效益,忽视了高校教师需求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又由于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高校以及委托进行培训的机构三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还不明确,导致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而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规划项目往往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受委托的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难以从被培训的教师那里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最终影响教师培训质量。

2.培训程序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确定的高校应作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法人实体,教师培训理应是高校自主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还是一种政府行为,师资培训规划由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制定,师资培训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建设、领导和管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职责就是根据上级主管们的统一培训要求,以名额、任务的形式将培训活动分派到教师,参加培训的教师接受统一步调和内容授课,培训者凭借其专家的身份在培训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负责知识传授。在这种组织安排中,受委托的培训机构从政府获得经费,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受训教师所在学校不能直接向培训机构提出培训、服务的质量要求。与高校相比,教育行政部门难以了解各高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所做的培训规划难免脱离教师需要,这就容易导致培训难以落实、培训部门疏于管理、培训的指导教师对学员放任自流、学校实施培训积极性不高等多问题。

综上,美国高校教师培训充分体现出服务与发展的理念。服务教师成为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教师发展活动过程之中。在这种培训理念下,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实施是一种“需求―菜单―选择”的程序模式。在教师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其所参加的项目进行评价,提出改善意见,以便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发展。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理念相对落后,教师培训仍是一种政府行为,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职责只是将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分配的名额安排到教师个人,教师被动地参与培训。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观念和做法虽然有效地利用了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标准统一,方便操作,但是也压抑了教师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束缚了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四、高校教师培训保障机制

合理而有效的经费支持是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物质保障,是成功组织教师培训的重要条件。

(一)美国

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经费来源主要有学校预算、私人基金会、政府以及专业协会等。学校预算是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基本经费来源。学校用于教师发展的经费一般占预算1%-2%。学校通过预算为高校教师发展活动提供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包括购置相关资料图书、组织会议和短训班、

进行教师发展活动宣传等,一些学校也为教师个人申请的教师发展活动提供资助[引。私人基金会对美国高校教师培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支持作用。由于申请基金会资助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基金会的资助只是高校教师发展项目一个不稳定的经费来源。除此之外,联邦政府和一些高校教师发展协会也会为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提供一些经费支持,如美国富布莱特计划、高校教师专业与组织发展协会等对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都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偶尔还会得到个人捐助。

(二)中国

我国在高校教师经费的投入上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力度,但培训经费短缺仍是困扰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高等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教师培训工作的经费来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调查发现,在实践操作中,三项之间的比例为48.45%、37.53%和4.57%。《高等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根据需要或计划安排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及差旅费用应由学校承担”,还规定“在校内或校外培训的教师,其工资、津贴、福利、住房分配等待遇。各高校应有明确规定,原则上应不受到影响”。调查发现,很多高校为分担经费压力,制定的相关培训制度中规定,教师需要承担的培训费用比例达1/3,很多教师认为培训对其待遇有影响,而一些学校对接受培训教师的补贴不能兑现,导致教师要为培训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这就降低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综上,在美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经费来源主要有学校预算、私人基金会、政府以及专业协会等。学校预算是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基本经费来源,私人基金会、政府以及相关专业协会对资助高校教师发展项目起着十分重要的补充作用。与美国相比,中国高校教师培训资金相对紧张,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其中政府的资金投入还相对较少。培训经费短缺仍是困扰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启迪与思考

(一)坚持学校本位,充分发挥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组织主体作用

我国原有的高校教师培训,采用以政府为主导、集中建设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培训中心体系为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政府主导的培训模式,已限制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需求,难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教师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我国推进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回归到“学校本位”已是必然选择。在美国,没有统一性、计划性很强的高校教师培训和高校师资培训网络体系,高校教师发展主要是各院校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如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学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使其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实践,并使其大规模的展开成为可能¨引。对我国而言,我们可依托院校成立专门的高校教师发展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活动,这将更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水平,也更适合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

我国的高校教师培训大多是以提升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涉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只有岗前培训、单科进修和骨干教师进修班等少数形式。而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数是新教师、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大多是讲师以下职称。实际上,不同学校、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教师都有不同的培训需求。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教师培训的做法,根据教师发展规律,从高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培训内容设计上不但要包括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同时还要包括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幸福等各个方面。通过培训不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还要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提高教师自信心等。关心教师子女成长,为教师提供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咨询、教学技术咨询、职业生涯咨询等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举办教师咨询、讲座、研讨班、学术休假、经费资助等多样化形式,为我国高校教师提供发展进修的机会,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

(三)树立以人为本,尊重教师需要的培训理念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6)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以“网络学习、专业引领、同伴合作、个人反思。”为模式,特制订我校~20__学年度教师校本培训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于全体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根据办学目标及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探讨等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各项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师德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二、培训目标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实施校本培训,使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施新课程中,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三、领导小组组 长:副组长:组 员: 专 管:承担的任务:⑴ 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⑵ 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⑶ 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四、本年度校本培训工作目标本学年度我们以“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教师”为旗帜,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为目标,从培养教师良好师德修养,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教师具有较高教科研素质的角度,提出构筑有平色的校本培训模式的培训目标。本年度我校的校本培训目标和内容仍基本着眼于四个方面开展:⑴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⑵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格;⑶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教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课题研究;⑷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继续加大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利用“案例探讨、教师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来体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并加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研究力度;(2) 进一步加强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在原有3个市级列项课题、8个镇级课题的基础上,争取再多一些校级、市级甚至大市级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再加大研究力度,真正体现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价值;(3) 重视对教师的再教育,计划采用以名师、专家引领为主的集中培训与分组探讨、对话交流、个人自学、师徒结对(如以支教老师麻莉为师,我校青年教师李江为徒为我校培养化学教师)等为基本模式的分散培训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与反思;同时计划分层、分类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搭建教师成长梯队,培养出多种类型的优秀教师;在校本培训的考核和管理方式上,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采用检查培训记录、书面调查、笔试、论文交流、竞赛与评比等方式,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奖惩、继续教育课时认定等挂钩,将培训情况记入教师成长袋,为教师留下成长、发展的轨迹;通过校本培训管理开展学校管理机制改革的探索,形成新的管理评价制度。五、保障措施校长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者、调配者。我校明确校长为校本培训第一人,由校长负责规划及宏观指导,副校长负责管理协调、监督考核,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业务指导,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专项培训、奖励基金以确保校本培训的开展。1.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构建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网络,每项培训有专人负责。2. 积极参加市、大市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定期聘请有关的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教研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为依托,开展 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研、训相结合,开展专题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3.建立、健全学校校本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学校校本培训的规划,自主培训活动材料,学员个人档案认定材料等。把教师的“八个一”考核和参加业务培训情况作为教师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评优、评先的依据。4.出台倾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制定继续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六、培训的实施坚持以校本为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自己的人和物,实现培训后能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各层次的教师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使他们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青年教师“一年入好门,站稳讲台;三年成型,成为骨干;五年成才,能挑大梁”。骨干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要本着选好对象、培训骨干、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外出交流、访问,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其全面素质,使更多的骨干教师早日成“家”。七、组织与保障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采用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专管,各科组、备课组实施”的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加强检查。学校将保证培训经费的投入,为教师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图书、音像资料、设备设施等。每学期召开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会议,研究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或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保证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龙江中学学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表类别科组培训内容主讲人学时参加对象培训时间效果检查方式骨干教师教学专题讲座语文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李红松2全体科组成员第14周谈心得体会数学谈谈当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均势与实施李启达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谈心得体会直线方程汤乐政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谈心得体会英语如何备课(专题讲座)谌赛莲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实操过关阅读讲座贺德香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实操过关复习讲座秦红霞2全体科组成员第12周实操过关物理高考理综物理科应对措施王荣才2全体科组成员第5周谈心得体会教学设计邱智飞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谈心得体会化学化学解题过程中教学知识的运用朱青霞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生物学习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表但汉伟2全体科组成员第4周谈心得体会历史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张裕军2全体科组成员第4周谈心得体会地理让学生快乐学启明2全体科组成员第4周谈心得体会科组专题理论学习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罗梅英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谈心得体会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莫桂莲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个性化阅读与人文教育罗梅英2全体科组成员第10周谈心得体会作文评改方式探讨王晓阳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谈心得体会诗歌鉴赏刘国兴2全体科组成员第13周谈心得体会数学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模式探索王宗礼2全体科组成员第4周谈心得体会新课程下的数学习题教学的几点做法王宗礼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倡导思维开放,体现主体意识王宗礼2全体科组成员第13周谈心得体会高中新教材中两类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尝试王宗礼2全体科组成员第15周谈心得体会英语教学常规(专题学习)彭长旭2全体科组成员第3周实操过关课改(专题学习)汪仁元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实操过关专题学习郑庭云2全体科组成员第10周实操过关物理理综物理科深难度把握赵海明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高一普通班物理科的分层教学范永志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谈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兴趣培养何朝光2全体科组成员第12周谈心得体会实验设计王中华2全体科组成员第13周谈心得体会化学新高考化学总复习策略胡少平2全体科组成员第4周谈心得体会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赵玉新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谈心得体会化学与生活黄 翀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谈心得体会化学学科教学研究黄少平2全体科组成员第13周谈心得体会化学趣味实验研究何中信2全体科组成员第15周谈心得体会生物学案设计要点刁莉芳2全体科组成员第5周谈心得体会高考备考曹宗金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谈心得体会教学设计杜海文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实验设计黄志霞2全体科组成员第10周谈心得体会低碳与生物徐 庆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谈心得体会政治多媒体应用下的板书郭 俊2全体科组成员第5周谈心得体会提高主观 题答题能力策略何明良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谈心得体会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答问题卢倩琦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谈心得体会生活语言与课堂教学语言张 玲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生活中的哲学刘作彪2全体科组成员第9周谈心得体会生活中的文化黄攀权2全体科组成员第12周谈心得体会历史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文综)秦 萍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谈心得体会学习《我说评阅广东历史》卷()第30题的体会与思考王卫恒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学王溅波的《鼎陈出新,匠心独具》黎丽2全体科组成员第9周谈心得体会对其它省份文综题特点思考全建利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谈心得体会文综题结构的思考肖冠香2全体科组成员第12周谈心得体会地理高考经验介绍杨秀娟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谈心得体会课堂管理方法介绍欧少红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电脑作图方法讲座陈永刚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实操过关评课方法介绍黄新德2全体科组成员第13周谈心得体会多媒体软件操作方法刘小彬2全体科组成员第15周实操过关信息google日历在教学中的应用何维康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实操过关google协作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何维康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实操过关google在线文档在教学中的应用何维康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实操过关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何维康2全体科组成员第9周谈心得体会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何维康2全体科组成员第10周谈心得体会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促进何维康2全体科组成员第11周谈心得体会音乐练耳教学方法初探颜雅薇2全体科组成员第5周谈心得体会音乐鉴赏课的音乐性陈小红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谈心得体会美术高中美术作品鉴赏唐丽花2全体科组成员第4周开卷考试高中美术作品鉴赏唐丽花2全体科组成员第5周开卷考试高三美术专业班课程黄踵业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开卷考试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闫亚平2全体科组成员第7周开卷考试体育高一新生的心理适应吴国红2全体科组成员第3周谈心得体会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陈月琴2全体科组成员第4周谈心得体会体育教学中的艺术张 永2全体科组成员第6周谈心得体会初三体育教学注意事项苏明珍2全体科组成员第8周谈心得体会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的卫生习惯钟 声2全体科组成员第9周谈心得体会家校合作,增强体质梁翠嫒2全体科组成员第15周谈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于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教师。

三、培训分工

暑期教师培训包括镇级集中培训和各校校本培训。镇级集中培训由中心学校派送或实施,校本培训由各学校具体落实。

四、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镇级集中培训

全镇分三个会场,中心学校委派人员核查各校教师考勤(各校自带考勤记载表交中心学校工作人员负责签到),各会场作息时间为8:00时至11:00时,下午教师撰写培训心得等,

8月21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钟璐、张军峰),中心学校项东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8月22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钟璐、张军峰),中心学校项东组织。

8月23日上午,一中会场(含石佛小学、黄庙小学):①新教育专题讲座(镇小指定主讲人)、②新教材专题讲座(高红兵、杨丹),中心学校申先黎组织。

镇小会场(含二中、华宝小学):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专题培训(王辉主讲),中心学校谢远均组织。

二小会场(含砂子小学、鲁城小学):师德报告会,中心学校罗先锋组织。

(二)分校校本培训(8月24日-27日)

1.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为主题教育。

各学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为主题,开展主题讲座、演讲比赛、撰写体会等活动,全面领会新时期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时间不得少于1天。

2.教学业务培训

教学常规与技能培训

各学校要针对教学常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小学以校或中心小学为单位统一组织,中学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不得少于1天。

学科专题培训

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校本培训应采取专题讲座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蹲组领导要亲自过问,学科教研组要认真筛选培训课题,严格遴选培训教师,确保培训效果。不得少于1天。

3.班级管理与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各学校要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培训,夯实班级管理技能,创新班级管理形式,提高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水平;要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生发展进行研讨。不得少于1天。

4.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全员培训

各学校要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平台8月15日开通机会,组织教师集中研修和自主研修,重点学习备课磨课,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整合,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5.分享交流

教师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培训心得,学校组织交流评比,促进教师及时内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培训是暑假期间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校长要亲自抓,抓具体。各校要提前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安排好培训日程,于8月20日前报中心学校谢远均收;要精心组织好每天的培训,强化纪律,确保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二)明确专题,责任到人

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取决于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的遴选。暑期前,学校要通过教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途径,筛选培训内容,确立培训专题。由兼职教研员、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骨干班主任和教师等认领培训专题,或由学校指定培训教师和培训专题,每位培训教师务必提前准备,精心备课,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并在培训前半个月交由学校审核,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机制,改善环境

各校要在暑期校本培训前,对培训会场进行升级改造,要安装空调和饮水机,调试好电子白板和音响,确保培训环境干净、整洁、温馨,让教师学得安心、舒心。要根据培训效果和参训情况,对教师进行考评考核,从而建立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督查,确保效果

中心学校统一部署,包校领导要深入学校,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8月24-27日,每天下午五点前,各校分管继教工作的领导要将培训现场和考勤记录(注明具体日期)的图片和视频发送到唐镇继教工作群,作为学校培训工作考评的主要依据。

(五)落实经费,严格考评

各学校要根据培训专题,为培训者和参训者购买必要的培训资料,提前配发,便于培训者、参训者备课交流。培训结束后,将利用开学检查的时机,对各校的培训工作进行考评(要有署假教师培训专档),把考评情况纳入年度教师教育工作量化体系,作为评选先进的否定依据。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8)

    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的素质。深入了解和研究国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及其特点,有利于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国际背景和走向,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参考。

1美、英、澳、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所谓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是以高校青年教师素质为中心,安排科学的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有:

1.1职前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新教师熟悉学生需求以及就职学校各方面的政策、程序和课程安排,使新教师顺利融入到工作岗位中。不同国家的高校青年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式也有所不同。

    美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通过未来师资培养计划、研究生教学机会项目等项目进行。1993年起,由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和研究生院委员会联合发起‘未来师资培养计划”。该计划一般以一所博士培养学校为核心建立合作小组,合作者包括综合大学、四年制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让博士生参加合作学校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履行教师的职责。另外,还会选派学科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导师在小组活动中就教学、科研和职业责任等方面给予指导。m此外,不同的学区还会有不同的高校教师职前培训计划。例如:弗罗因威尔斯学区一般在新学期开始前举行新教师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组织一次巴士观光,由学区的主管人员向新教师介绍学区的文化;课堂教学示范,与优秀教师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的专业援助日,教师间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交流心得;一次培训毕业午餐会等等。

    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高校教师职前培养的顺利进行。1991年,教育和科学部发表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学校为基地的职前师资培养》报告。1992年教育和科学部在《教师职前培养改革》中提出了27条教师基本技能及其对各项技能的鉴定方法,操作性较强。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发表了《教学:高地位、高标准、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浏文件,规定了授予资格证书的标准以及关于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求等。2002年颁发的筷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

    2002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一种值得关注的道德—对新教师的有效计划》,其中用“职业经历”代替了“实习”,把“职前经历”纳入整个职前培养计划中,并且在不同的学校环境和学生群体中进行“职业经历”训练。高校与学校、学校指导者和高校教育者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学校指导者具体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在某一阶段的“职业经历”结束后,通过研讨会等形式让学生反思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反思的结果是继续专业学习的起点。

1. 2导师制培养模式

    导师制于14世纪初在英国高等学校开始试行,但一直并未得到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重新在美国兴起,80年代蓬勃发展.目前,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己成为欧美国家广泛推行的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及程序,选择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及业务水平,事业心及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尽快站稳讲台的一种教师培养制度。导师制既可以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和作用,又能帮助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和谐教师集体的形成。

    在美国,“导师制”是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教学技能的掌握是其内容之一。导师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校的,甚至是高校以外的。美国大学协会盯博士生到学院开展教学观察与交流活动”项目,其核心的方式就是‘导师制”。美国高校实行教授终身制,这一制度对导师制的实施很有利,对助理教授与副教授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使得这些教师对提高业务水平的要求既迫切又主动,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指导者或合作者。在英国,学校会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日常的监督和辅助。

1. 3校本培训模式

    各校具体情况的差异性是校本培训模式存在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一般是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高校教师所在的学校视为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反思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是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目前,美国的很多高校通过设立教师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广泛帮助。如得克萨斯州的大学一般会有教学技能培训中心,指导和培训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在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的一些高校陆续建立起校本大学发展中心,部分大学还拥有校本大学发展中心网站。牛津大学的学习进修研究中心是专门教师和所有职员提供各种有关教学研究方面培训的机构,通过课程、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校园网站上有针对新教师岗前培养的网页,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涉及岗前培养的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培训考核等多个方面。

1. 4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模式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快、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一次性、终结性的教育很难造就优秀的教师。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一种发展趋势。

    早在1944年,英国政府经过调查发表的题为傲师和青年工作者》报告呼吁为在职教师提供“充电课程",1972年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所有教师在每七年服务期中至少有一学期带薪培训的假期,并尽快将此标准提升到每五年一学期。每所学校都设有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规划和启动在职培训和支持新教师计划,成为学校和其他合作机构之间的纽带。此外,英国各高校的委员会要求新教师必须通过三年的试用期,边工作边参加有关教师培训课程的学习。

    澳大利亚的高校对教师的培训除通常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各种培训班等形式外,为发挥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许多大学还经常进行新知识和新仪器设备的原理、功能和使用的培训。另外,还经常对青年教师进行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基金申请书以利于获得基金的培训,以及如何将自己的研究与工业化相联系的培训等。

    1986年,印度公布了教师在职培训行为纲领,分析了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规定在职培训是经常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进入21世纪后,提出了在职教师培训较之职前培训更具备现代特性,具有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和普遍性等特点。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在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100%的财政资助下,几乎每一个邦都建立了设在某所大学的学术人员学院,为大学和附属学院的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学术人员学院的创办是印度高等教育中教师提高的新文化,是一种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革新。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多年来,各国已经逐步探索职前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模式等等。尽管各国国情不同,采用的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但比较发现,各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呈现出共同特点。

2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2.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培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上述国家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都得到了法律、法规的支持。近年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英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调查报告对教师的专业标准、职前培养、在职培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认为参加培训是教师所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样,一方面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1978年印度的一份政策性文件《师范教育课程:一种框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置身于社会生活环境之中,通过能动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拓宽视野,从而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强烈社会意识的教师,该文件标志着印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正式形成。1985年的《全国教师委员会报告》,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对教师的使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1998年,印度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

    此外,很多高校也积极出台了很多关于教师培训的规定。1994年的哈佛大学出台了培训新教师的规定,要求学校所有的学院和教学项目必须开发培训计划,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专项培训。耶鲁大学则根据新教师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培训。

2. 2教师与学校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联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二者的有机结合,澳大利亚高校采用的目标管理模式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成功地结合起来,教师所属部门参与教师自身制定的培养计划,并反馈评价与意见:除了一般意义的岗前培训,还会对新入校的员工进行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校定位和学校历史与文化的培训: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给教师,针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英国高等学校普遍认为:员工发展培训是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高校都将员工发展问题列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一般在人力资源部下设有专门的机构sddu来开展员工发展培训工作。兰卡斯特大学时教师发展培训委员会”每年要召开5次会议,确定教师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措施;每年3次教师培训计划。

2. 3培养内容与方式多样化、现代化,形成了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定期举办多样的活动成为重要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成为了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英国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了教学素养修成、学科专业水平提高、教师个体发展等内容。而培训的主要方式有校内办班、校外办班、业余学习、脱产学习等。此外,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都是这个系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科学、合理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网络体系是必须的,同时各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计划、完善的管理办法,以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系统化。目前,在英国设有全英国范围的“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各地区也设有相应的“培训联合会”,高校设有“培训委员会”,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网络。英国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为大学教师培训设计很多课程,并出版大量专业的培训教材。

2. 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修

    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印度为激发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政府将教师是否接受培训与晋级加薪联系起来,要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例如,讲师晋升为高级讲师,必须按规定期限参加过‘定向课程”和“进修课程”各一次,或参加过由大学拨款委员会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水平相当的继续教育课程;在高级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时要按规定期限参加2次进修课程或者参加过由大学拨款委员会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水平相当的继续教育课程。美国的高校建立了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校方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澳大利亚的联邦政府还会为不同的青年教师群体提供不同的资金资助。

2. 5青年教师培养监督机制的建立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9)

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的素质。深入了解和研究国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及其特点,有利于把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国际背景和走向,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参考。

1美、英、澳、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所谓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是以高校青年教师素质为中心,安排科学的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有:

1.1职前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新教师熟悉学生需求以及就职学校各方面的政策、程序和课程安排,使新教师顺利融入到工作岗位中。不同国家的高校青年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式也有所不同。

美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通过未来师资培养计划、研究生教学机会项目等项目进行。1993年起,由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和研究生院委员会联合发起‘未来师资培养计划”。该计划一般以一所博士培养学校为核心建立合作小组,合作者包括综合大学、四年制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让博士生参加合作学校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履行教师的职责。另外,还会选派学科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导师在小组活动中就教学、科研和职业责任等方面给予指导。m此外,不同的学区还会有不同的高校教师职前培训计划。例如:弗罗因威尔斯学区一般在新学期开始前举行新教师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组织一次巴士观光,由学区的主管人员向新教师介绍学区的文化;课堂教学示范,与优秀教师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的专业援助日,教师间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交流心得;一次培训毕业午餐会等等。

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高校教师职前培养的顺利进行。1991年,教育和科学部发表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学校为基地的职前师资培养》报告。1992年教育和科学部在《教师职前培养改革》中提出了27条教师基本技能及其对各项技能的鉴定方法,操作性较强。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发表了《教学:高地位、高标准、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浏文件,规定了授予资格证书的标准以及关于职前教师培养课程的要求等。2002年颁发的筷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

2002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一种值得关注的道德—对新教师的有效计划》,其中用“职业经历”代替了“实习”,把“职前经历”纳入整个职前培养计划中,并且在不同的学校环境和学生群体中进行“职业经历”训练。高校与学校、学校指导者和高校教育者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学校指导者具体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在某一阶段的“职业经历”结束后,通过研讨会等形式让学生反思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反思的结果是继续专业学习的起点。

1. 2导师制培养模式

导师制于14世纪初在英国高等学校开始试行,但一直并未得到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重新在美国兴起,80年代蓬勃发展.目前,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己成为欧美国家广泛推行的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及程序,选择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及业务水平,事业心及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尽快站稳讲台的一种教师培养制度。导师制既可以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和作用,又能帮助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和谐教师集体的形成。

在美国,“导师制”是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教学技能的掌握是其内容之一。导师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校的,甚至是高校以外的。美国大学协会盯博士生到学院开展教学观察与交流活动”项目,其核心的方式就是‘导师制”。美国高校实行教授终身制,这一制度对导师制的实施很有利,对助理教授与副教授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使得这些教师对提高业务水平的要求既迫切又主动,促使他们主动去寻找指导者或合作者。在英国,学校会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日常的监督和辅助。

1. 3校本培训模式

各校具体情况的差异性是校本培训模式存在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一般是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高校教师所在的学校视为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反思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是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目前,美国的很多高校通过设立教师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广泛帮助。如得克萨斯州的大学一般会有教学技能培训中心,指导和培训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在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的一些高校陆续建立起校本大学发展中心,部分大学还拥有校本大学发展中心网站。牛津大学的学习进修研究中心是专门教师和所有职员提供各种有关教学研究方面培训的机构,通过课程、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校园网站上有针对新教师岗前培养的网页,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涉及岗前培养的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培训考核等多个方面。

1. 4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模式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快、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一次性、终结性的教育很难造就优秀的教师。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一种发展趋势。

早在1944年,英国政府经过调查发表的题为傲师和青年工作者》报告呼吁为在职教师提供“充电课程",1972年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所有教师在每七年服务期中至少有一学期带薪培训的假期,并尽快将此标准提升到每五年一学期。每所学校都设有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规划和启动在职培训和支持新教师计划,成为学校和其他合作机构之间的纽带。此外,英国各高校的委员会要求新教师必须通过三年的试用期,边工作边参加有关教师培训课程的学习。

澳大利亚的高校对教师的培训除通常的学术会议、研讨会、各种培训班等形式外,为发挥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许多大学还经常进行新知识和新仪器设备的原理、功能和使用的培训。另外,还经常对青年教师进行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基金申请书以利于获得基金的培训,以及如何将自己的研究与工业化相联系的培训等。

1986年,印度公布了教师在职培训行为纲领,分析了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规定在职培训是经常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进入21世纪后,提出了在职教师培训较之职前培训更具备现代特性,具有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和普遍性等特点。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在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100%的财政资助下,几乎每一个邦都建立了设在某所大学的学术人员学院,为大学和附属学院的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学术人员学院的创办是印度高等教育中教师提高的新文化,是一种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革新。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多年来,各国已经逐步探索职前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模式等等。尽管各国国情不同,采用的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但比较发现,各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呈现出共同特点。

2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2.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培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上述国家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都得到了法律、法规的支持。近年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英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调查报告对教师的专业标准、职前培养、在职培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认为参加培训是教师所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样,一方面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1978年印度的一份政策性文件《师范教育课程:一种框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置身于社会生活环境之中,通过能动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拓宽视野,从而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强烈社会意识的教师,该文件标志着印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正式形成。1985年的《全国教师委员会报告》,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对教师的使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1998年,印度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

此外,很多高校也积极出台了很多关于教师培训的规定。1994年的哈佛大学出台了培训新教师的规定,要求学校所有的学院和教学项目必须开发培训计划,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专项培训。耶鲁大学则根据新教师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培训。

2. 2教师与学校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联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二者的有机结合,澳大利亚高校采用的目标管理模式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成功地结合起来,教师所属部门参与教师自身制定的培养计划,并反馈评价与意见:除了一般意义的岗前培训,还会对新入校的员工进行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校定位和学校历史与文化的培训: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给教师,针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英国高等学校普遍认为:员工发展培训是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高校都将员工发展问题列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一般在人力资源部下设有专门的机构SDDU来开展员工发展培训工作。兰卡斯特大学时教师发展培训委员会”每年要召开5次会议,确定教师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措施;每年3次教师培训计划。

2. 3培养内容与方式多样化、现代化,形成了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定期举办多样的活动成为重要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成为了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英国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了教学素养修成、学科专业水平提高、教师个体发展等内容。而培训的主要方式有校内办班、校外办班、业余学习、脱产学习等。此外,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都是这个系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科学、合理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网络体系是必须的,同时各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计划、完善的管理办法,以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系统化。目前,在英国设有全英国范围的“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各地区也设有相应的“培训联合会”,高校设有“培训委员会”,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网络。英国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为大学教师培训设计很多课程,并出版大量专业的培训教材。

2. 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修

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印度为激发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政府将教师是否接受培训与晋级加薪联系起来,要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例如,讲师晋升为高级讲师,必须按规定期限参加过‘定向课程”和“进修课程”各一次,或参加过由大学拨款委员会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水平相当的继续教育课程;在高级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时要按规定期限参加2次进修课程或者参加过由大学拨款委员会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水平相当的继续教育课程。美国的高校建立了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校方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澳大利亚的联邦政府还会为不同的青年教师群体提供不同的资金资助。

2. 5青年教师培养监督机制的建立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10)

二、具体工作

1、浸润普及——全员培训,“润物细无声”

从课程体系建设、责任教育、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师德等方面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普遍提高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学校围绕责任教育核心价值观,通过责任教育头脑风暴、责任教育誓言、责任在我心中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责任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围绕责任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常规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坊子区实验学校教务处历来十分重视常规教学的落实,并把常规教学的检查、督导、反馈当作教务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为此举行以“有一种美丽叫认真”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查分析总结会议。会上教务处主任针对本次检查的情况具体分析了各班级的优秀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对教学常规做得比较扎实的老师提出了表扬,突出了“有一种美丽叫认真”的主题。此次会议进一步端正了老师们的教学态度,起到了“学校管理、师生自觉、共同成长”的检查效应,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有效提升。

2、引领提高——分层培训,“更上一层楼”

按教师的类别分级分类培训,主要分一年级教师、毕业班教师、音乐美体教师培训和班主任的培训沙龙论坛等,培训能有针对性的增强各位老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培训作为重点,共组织校本培训50余次。除对课程体系建设四个方案的培训外,还对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现代制度建设、选修课的开设、课程体系评价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共举办了三次班主任沙龙,分别就家长课堂、课间活动秩序、如何走好放学队伍进行了专题研讨交流。召集一年级、六年级、音体美老师、新入校教师、年级主任会议,就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校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座谈,结合年级和学科特点提出了要求。另外通过《课程标准》考试、集体备课、大教研活动、公开课、优秀成果推介、读书会等形式对预学案、“121”四步教学法进行了专题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3、内化提高——特色培训,“一览众山小”

特色培训的实质是各种专题类培训,像“守住与改变”、“课程与教学论”和责任教育系列论坛等相关培训,这些培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校从四月份开始进行了责任教育系列论坛活动,经过老师们的激烈论坛,从《唯有改变才是永恒的》、《不让一个孩子成为旁观者》和《好习惯是这样来炼成的》三个主题出发,老师们各抒己见,各论所长。这三个主题,环环相扣,既印证了当前教育的困惑,也解决了目前小学教育的难题。此次系列教育论坛,本着务实、责任、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就事论事,从不同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老师的理解力和创造才能,不拘一格,把实用、实效和创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实校老师的责任心、上进心和凝聚力。

我们知道教育无小事,教育无大事,但是一个真正的责任教育团队绝不会把教育当成小事,只有责任、发现、改革和创新才是一个学校生生不息和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我们所有实校老师坚信:自我发展就是孩子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就是社会的进步,孩子的进步就是我们老师的骄傲,唯有思想的进步和实际的行动才是做好教育的硬道理!

4、互助共享——教学教研,“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教研分学科大教研,集体备课,与兄弟学校联谊,送课教研等,此类活动将大大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成效。学校开展了课堂鉴赏系列活动,这次课堂鉴赏系列活动不搞形式,注重实效,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示范课:邀请本区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外县区学校的名师来校讲授观摩课,以及由本校各学科骨干教师讲授示范课,对各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启发、示范、指导作用。

2)展示课:让新调入的教师、青年教师讲课,其宗旨是培养、锻炼他们,督促、指导他们快速成长,也是给青年教师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站稳讲台,尽快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使本校优秀的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3)规范课: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根据教师讲课,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大家把握不准的问题,在评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以期达成某种共识,使授课质量达到最优。

总之,实验学校博采众家之长,对听评课活动进行大胆改革,通过“三种课型,五个步骤”,对形式单一的听评课模式注入了新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的均衡发展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配合“请进来走出去”系列活动,学校还很注重反思,反思是进步的基础,学校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师结合外出学习、听评课、大教研活动等研修活动,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工作的反思,每月每位老师至少写出两篇反思心得,在网上交流。从而达到“肯定优点,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明确方向;制定措施,改进工作”的目的。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11)

综观我校二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习和创新就是我校快速成长的源动力,正是全体教职工在个体不断自觉学习和学校系统化共同愿景下组织学习和创新,才是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教师培训先进学校。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模糊到清晰,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认识进程就是我校发展成长的进程。

一、在实践中摸索

八十年代中期,教师进修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大、中专学历培训函授工作,当一般学习还在着重研讨如何搞好教师学历函授时,我校领导就敏锐地感觉到,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将成为教师进修学校未来工作的重点,以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为主所组成的教师培训队伍很难完成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任务的,为了保障学校顺利发展,当时的学校领导开展了学习化学校的创建工作。

1、共同学习,革新观念

彼得•圣吉指出“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建校初期,我们就认识到组织教师学习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全体教师从全身心投入函授学历教学,逐渐转向关注教师的继续教育,给每个教师发了《学会生存》一书,要求认真通读,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沙龙式的讨论交流。这种沙龙式的讨论交流形式,与彼得•圣吉提出的“深度汇谈”只少有三方面的相似性:①都有一位“辅导者”来掌握深度汇谈的精义和架构;②参与者都能将自己的学习的体会摆在桌面上交流;③参与者都能视彼此为工作伙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使教师们认识到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的必需,而不是是否愿意的问题。继续教育必将代替学历教育而成为教师进修学校的最主要的工作。

2、实践锤炼,自我完善

教师进修学校如果脱离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失去了它的光辉和存在的价值。学校为了使教师熟悉小学教学实践,明确规定每个教师每年必须下基层听课的课时数,并把它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在1990年时,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在乡镇中心校蹲点一个月,与农村教师同吃同住,指导与学习相结合,共同研讨,共同进步。同时,为了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与几所农村学校建立了联谊关系,在交流活动中,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亲密感,使双方的工作目标趋向同一,为教师进修学校今后继续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鼓励进修,促进发展

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个体应是主动、自觉的学习者,这种学习是一种持续性,策略性运用过程,并与教师平日工作相结合。这样学习的结果,将导致组织成员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创新和成长的动力。我校除了加强自身进修,积极鼓励教师们参加各种进修,首先是学历进修,建校后期,由于教师大部分是从基层学校抽调上来的,学历层次较低,为了提高大家进修的积极性,学校在学习经费上给予完全保障,并且在毕业后予以奖励,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校的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15%上升到70%,这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档次。其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培训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学校还组织多种形式和考察活动,开阔教师的眼界,对教师个体学习的不断推动,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

二、在培训中探索

学校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虽然是基本而必要的,但必须与开创性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教师在学校由工作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我们对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的心得。进入九十年代,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的重点全面转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如果我们的教师培训只是机械地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指令,必定会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引向死胡同。为此,我们对各类干师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创新,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真谛:发展和革新。

1、校长案例培训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九五”期间校长培训,教育部虽已有了一套较完善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教材,但是,我们认为它只是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材料。培训内容和方式,还需要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进行调整和补充。我们在大量的调查中发现,在许多基层学校中,有很多值得同行借鉴的学校管理先进经验,这些是完全可以成为校长培训中的优秀案例和鲜活的教材,我们就以优秀案例为重点,即突出培训的实践性,也最符合学员的学习心理需求。案例教学法1924年首创于有“总经理摇篮”之称的美国哈佛大学,由于案例的选择完全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它有实际的针对性,材料的典型性和知识的涵盖性,这种培训模式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此项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市级优秀课题,在99年11月召开的全省干训会议上,我校就“案例教学”培训模式作了典型发言,深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获省“九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单位,并被省干训中心确定为省“十五”校长培训试点单位,为全省干训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有价值的模式。

2、小学骨干教师“备、教、说、评”培训模式研究与探索

过去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一直偏重于理论学习与专家讲座,学员反应平淡,我们从91年开始,对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进行艰苦的探索,通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一致认为,骨干教师培训的核心应是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增强取决于骨干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教学反馈调控能力的形成。为此,我们提出了以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为主的“备、教、说、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对增强骨干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非常显著,亦是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效途径之一,这一培训模式是一种自然状态下,非制度化的教育培训形式,符合人们在社会中学习成长的教育规律。学会生存,这个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也被评为市级优秀课题,主报告被评为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3、小学教师“易地辅导、分层考核”全员培训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以前的全员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培训机构直接对小学教师进行辅导的一级培训。一级培训标准统一,时间保证、要求划一,但灵活性差,针对性不强,投入多,收效低。二是由培训机构对各小学先派的辅导员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对自己学校教师进行培训,这叫两级培训,我们称它为“原地培训”,两级培训管理简单,投入少,形式灵活多样,但易流于形式,不能保证充足的培训时间和培训的要求。

我们根据学校的现状和本地区实际,通过认真思索,提出了“两级培训,分级管理,易地辅导,分层考核”的全员培训模式,所谓易地辅导就是根据培训后的辅导员各自的特点,统一调配下派到其他学校去进行全员培训,它打破了以往辅导员回到原校辅导的习惯,优点是:⑴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⑵能满足辅导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⑶促进人才智力资源交流;⑷形成良性竞争;⑸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也保证了培训时间和质量。此项课题研究成果,也被评为市级优秀课题,同时我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全员培训先进单位。

“九五”期间,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理想,朝着把进修学校办成“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和服务中心”的目标努力。有力地位促进了全区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在创新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