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1 09:08:37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1)

智慧农业目前没有标准的定义。下面列举一些学者和专家给出的他们自己对于智慧农业的理解。

在2009年的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上,北京农信通公司董事长李愚对智慧农业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智慧农业是指通过计算机、物联网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使农业生产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方向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周国民在《浅议智慧农业》一文认为智慧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合,更加智慧提高农业系统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有效降低能耗和环保的农业发展目标。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与传统农业或者在农业中引入简单的信息化手段相比,智慧农业属于农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其内涵主要是通过智能化实施采集农业生产环境并对生产环境进行控制,对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并通过智慧农业系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化服务。通过智慧农业将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管理和规模经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智能化决策系统??用到到农业生产中,使传统农业生产逐步提高到智慧农业生产阶段。

2 智慧农业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智慧农业感知层

该层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场景中各种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进行智能控制的信息的接收和执行。可以通过各种设备(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设备)采集的农业现场的信息包括很多种。

(2)智慧农业传输层

传输层是智慧农业的神经中枢,该层的主要涉及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信息,通过物联网网络进行汇总,并将各种农业信息进行融合,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智慧农业信息平台网络。网络层包含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的网络、信息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等。

(3)智慧农业应用层

该层涉及的任务是将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根据信息进行分类和数据挖掘,为农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并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农业生产智能化和智慧化。

3 智能农业温室大棚设计

智慧农业系统将将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常见的设施就是智能农业温室大棚。

3.1 智慧农业温室大棚系统结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是将无线传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电机设备、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以及用户终端设备等组合起来,远程采集温室内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通过各种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对温室内的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远程诊断,能人工或自动操作远程物联网智能设备、进行系统配置,实现远程适时便捷的控制功能。温室管理者也可根据采集的信息或处理分析后的数据,利用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如手机)终端进行远程操作,选择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设备控制功能。

从系统组成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涵盖了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三层结构,即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层及智能应用层。

3.2 Zigbee网络

作物生长的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温度、光照、PH值等需要对应的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以便系统的分析与处理。Zigbee网络是一种点对点网络,可应用于有线设备难以部署的区域,它不需要固定网络支持,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农业农情监测上具有突出的优点。Zigbee定义了三种节点:Zigbee协调节点(Coordinator)、路由节点(Router)和终端节点(End Device)。

3.3 网络传输

温室大棚现场、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之间主要依靠3G网络和Internet实现相互通信。我们可以把传感器网络、摄像(照相)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3G网关转发至运营商的3G网络,最终传输到位于Internet上服务器的智能大棚管理系统。

3G网关(Gateway)是通过3G网络接入互联网设备,是物联网温室大棚现场与互联网连接的枢纽。通过3G网关将3G移动通信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PLC电机控制设备等融合起来,将物联网系统中不同速率、不同类型的应用业务提供一个适合的网络传输平台。3G网关感知来自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设备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感知,对相应PLC电机设备的自动和手动控制。

4 软件设计模型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2)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们群众满意度更高的要求。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2011年,李洪鹏开始了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初步探索,指出“智慧景区是适应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国际旅游强国的需要”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3年10月,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上提出了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为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展现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旅游。九寨沟于2010年首次提出了建设智慧景区,于2011年先后成功举办两届智慧景区论坛。智慧泰山基于3D-GIS技术打造出了景区信息集成平台;除此之外,还有黄山景区确立的“智慧黄山发展战略以及颐和园相关管理单位编制的“智慧颐和园”规划。目前,我国大部分4A级景区在经历了数字化后都已投入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目前,河南省景区都正在向智慧旅游方向转型和发展,依托先进的现代科技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智慧旅游相关概念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智慧景区信息化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最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更全面、及时的感知和精细化管理。“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

(二)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以此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国外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智慧旅游和旅游资源物联网提出并兴起,一方面是旅游信息化已经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旅游行业各个领域的信息采集与存储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积累的信息资源有可能集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泛在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旅游信息的精确采集、旅游信息资源化应用成为可能。

(一)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于2006年就在宾夕法尼亚州Pocono山脉的度假区引入RFID手腕带系统,开始智慧旅游的尝试。韩国首尔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l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该系统是首尔市专为首尔的旅游者提供的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于2012年6月正式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TAGTAGCITY)项目,使布鲁塞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码移动旅游城市。日本在2009年7月推出了“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将成为目标聚集点。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了包括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福州市、大连市、厦门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烟台市、洛阳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武夷山市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目前为止,已有九寨沟、黄山和中山陵在内的24个部级名胜景区实施了数字化景区试点工作。

2013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于10月28日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会议上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在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RFID技术等纷纷介入。这些技术大大提升了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服务能力,使旅游景区信息化成为旅游业中应用信息新技术最多的领域。

三、河南省5A景区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随着智慧旅游的建设,以及新型游览方式对于旅游服务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居于旅游体系重要位置的旅游景区,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向实现景区的智能化转型,以迎合游客的服务需求。受智慧旅游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景区孕育而生。目前我国许多景区已在尝试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方面本文以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个5A级景区为例,对其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通讯网络

在公用电话网建设方面,各景区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分布设置在指定需要地点。且部署有电话报警点,方便游客遭遇突况,以此发出求救。各景区郡已进行无线通讯网建设,游客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移动通信方便,人群密集区域及重点游览区域信号最好,无线路顺畅。各景区都已进行无线网络建设,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及时查询需要的相关信息。但是在景区较偏僻区域,无线信号未覆盖到。

(二)电子门票、电子门禁

2009年9月19日下午,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联合交通银行率先推出了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服务,游客只需通过网上支付就可获得一张彩信形式的二维码景区电子门票,凭借电子门票,在景区售票窗口通过二维码终端系统刷机识别,即可顺利入园游览。清明上河园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开通二维码票务系统的景区。现今,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自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均已推出电子门票业务,给游客带来了更多便利。各景区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电子票的购买也支持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金融支付等方式。但是,通过调查得知,使用电子门票和二维码门票的游客数量为数并不多,有些游客对此也知之甚少,仍以传统的纸质门票为主。

(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

1.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都拥有各自的独立官方网站。这些网站均是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且正常运营。

2.各景区门户网站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旅游论坛,下载服务,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网站浏览语言可供游客自主选择,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日语,韩语为主要,便于游客能方便及时了解到自己所需信息。通过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旅游景区会员制在景区营销中也十分普遍。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中,可注册会员的景区网站有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焦作青天河、中原大佛、河南神农山、安阳殷墟。

3.电子商务与微博微信

通过景区门户网站均可能实现网上预订、电话预定和网上支付、网上交易。安阳殷墟,焦作青天河景区门户网站可以实现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在互联网科技的成熟应用下,现今,微博宣传营销已经成为许多旅游景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扇窗子。微博营销具有以下好处:一、微博营销低成本,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二、提升企业品牌亲和力;三、拉近用户距离,及时获得反馈;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效监控产品和品牌;五、还可以为其他营销手段做辅助。拥有景区官方微信的景区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而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没有各自官方微信。

(四)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

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在其门户网站界面可进入生动的在线虚拟游览,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触摸屏导览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电子导游图上点击各个区域查看详细景点信息,或切换到图例视图查看景区设施分布,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便于游客在旅游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旅游软件

景区APP。正式上线的APP,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含吃、住、行等板块,结合GPS定位和搜索功能为游客提供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收录了旅游景区、特色线路、星级酒店、饭店等信息。游客可以查阅、浏览旅游信息,随时制定旅游行程,使自由行变得更加轻松自由。经网站调查分析,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开发出了属于自己景区的旅游客户端,游客可以在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清明上河园手机客户端,充分感受掌上游园的快乐。

(六)景区综合管理

1.视频监控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各景区视频监控能全面覆盖,但是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有些景区并未做到重点监控。

2.客流监控

实现入口客流计数管理,出口人流计数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对各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发现,通过电话调查,目前,九大景区并未对景区游客数量进行特别控制,也没有设置最佳游客接待量和游客接待人数上限。九大景区中只有青天河景区在官方网站上显示游客接待量,且分为散客和团体预订。

3.景观资源管理

各景区均实现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天气监测结果在各景区官方网站上都有显示。各景区可针对各自情况景区内的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建筑景观、博物馆收藏等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监控、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维护等,从而便于景观建筑文物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面向公众展示。2013年6月,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始进行龙门石窟监测预警体系一期建设,主要针对奉先寺区域文物环境和本体病害实施监测。

4.应急广播

广播覆盖全景区,并且声音清晰。广播由景区控制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控制,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

四、河南省智慧景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各大景区都已开始进行智慧景区试点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在其研究和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智慧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通讯网络未全面覆盖

通过对各景区通讯网络现状分析,发现虽然各景区通讯网络建设齐全,但是在人群稀少区域,无线通讯网和无线宽带网信号薄弱,甚至搜索不到信号。如游客在景区中遇突况或危急情况,将会对游客造成极大危害。这也是景区存在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区域。

(二)电子门票普及率低

河南九大景区虽然都推出电子门票,二维码门票,但是目前仍然以纸质门票为主。在网站进行预订后,许多游客选择到景区后换取纸质门票,往往需要排队等待。而目前各景区也未设置自动售取门票机。相比纸质门票,电子门票更加环保;对于游客而言,将节省更多时间欣赏游览风景名胜区。这样更加符合智慧旅游这一概念。

(三)未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功能

调查发现各景区都开逯有官方微信或微博,但是个别景区如安阳殷墟景区没有开通官方微博。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微博微信建设平台中,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中原大佛这五家景区做的要优于其余四家景区。而对于近两年来兴起且被越来越多人群所使用的微信软件,开通官方微信的景区只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其中只有云台山,龙门石窟,白云山景区的官方微信经过了认证,因此相比之下也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并没有各自官方微信。拥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比没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在网络营销方面具有优势。笔者认为,微信和微博营销是河南省这九大景区电子商务营销的一处不完美的地方,景区应加强官方微博和微信建设。

(四)未建立智能导游系统

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并未构建智能导游系统,笔者认为景区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电话、手机等各种类型的手持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身的天然优势,使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实现旅游行为可标记,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建立智能导游系统可以在人工导游方面为景区节约资金和资源,同时还可以改善游客这个利益主体游程中对景区利益诉求中“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

(五)虚拟体验游的建设不完善

虚拟体验旅游依托先进的技术,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也能为景区搭建了一个更先进的盈利平台。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三家景区,将虚拟体验旅游以一种嵌入式的模块显示在景区网站页面上,使游客能够实现在线虚拟体验旅游;其余景区在其门户网站上只能进行在线视频观看或图片浏览。这些景区对游客虚拟体验游未进行投资建设,因此需要加强。

(六)旅游软件开发欠缺

经过调查发现九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景区独家研发的景区旅游APP,为景区景点增色不少,而智慧旅游的出发点就是做到“以人为本”,在方便旅游者和吸引潜在旅游者方面做得较好。其余八家景区也应尝试推出属于自己景区的特色旅游自助软件,为旅游者的旅程增添更多方便和快乐。

五、河南景区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智慧景区的出现使我国景区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智慧化发展的阶段,这些必然会带来整个旅游景区的全面革新。随着旅游业地位的不断提升、信息化的逐渐普及以及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强烈,游客对景区信息服务的诉求也将大幅提升。智慧景区未来将会在游客个性化服务、景区的有效化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目前对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的研究状况,对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丰富研究视角,增添基于游客角度的研究

移动通讯设备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景区应该把通讯网络的完善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依托先进的技术,不仅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还为游客和潜在游客提供更生动的体验。随着散客和背包式游客的增多,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由的自主式游览。由于智能导游系统更多展示是历史文化,不只是风景,游客可以从中了解景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又为游览过程增添了趣味性。智能导游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地理信息和景点信息的获取,景区如若通过信息化加强了该方面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质量,还可提升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政府指导,寻求企业支持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3)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蓬勃,各类产业的发展接踵而至,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不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天气质量大幅度下降,天气变化无端对人们出行造成巨大困扰,同时,也对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天气变化因素密切相关,风调雨顺的气候与狂风暴雨因素下的农业生长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因此,智慧气象服务在此显得更为重要。天气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智慧气象提前对气候情况有所了解,可以针对性的采取防御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1智慧气象

1.1智慧气象的概念

智慧气象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理念,是通过一部分新技术的深入引用,依托于气象科学系统而使得气象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过程都充满智慧理念,使得气象系统能够具备某些高端的分析能力。随着市场的需求及农业多元化,各类特色农业也在这个背景下崛起。但是,农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气象环境的变化,因此,对气象的要求越来越重要,从而开展天气指数的信息共享,提供为农服务多样化、个性化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惠农气象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大力推进农业的发展。

1.2智慧气象的内涵

智慧气象的内涵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智能感知系统。利用智能化,气象可以对各个层面实施感知,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广大用户以及气象系统的运行状态等实施智能化的监测。其次是对气象因素的准确预测功能。气象因素多变,在信息技术支撑的背景下,对灾害天气精准的预测。第三是针对各行各业以及人们衣食住行而推出的惠普服务。响应广大社会需求,气象平台推出这项服务,使大家都能享受到个性、专业的高端气象服务,满足了广大人民的需求。第四是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工作。科学的管理是保障各个环节有效进行的前提,高效地管理措施对于气象内部事务、社会事务以及各项工作的展开都提供精准的辅助决策。信息的更新换代是很迅速的,气象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在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的持续更新,气象部门从组织到个人,都要能够在气象信息化体系中进行科技以及业务创新的应用。研发出一套对用户更加便利、预测更为准确的共享信息。对气候因素的要求,不但是要迅速,更是要提前。智慧气象无处不在,因为每天气象都会变化,与气象有关的人、物都会受气象的影响,而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共享了解气象有关的信息,从而对出现的气象有所预防。气象信息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智慧气象融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改善人们的生活。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气象的敏感性越来越强.抗御灾害的脆弱点越来越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现状,必须融入智慧气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服务的现代化、精细化、针对性、指导性上取得突破。

2智慧气象在农业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目前气候变化,我国很多农业链对气象的敏感性较强,对于许多灾害性天气的抵御能力越来越弱,因此,我国农业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气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服务理念。所以,必须融入智慧气象,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引入目前新技术理念,对气象有所监控。

2.1气象与农业大数据整合

气象多变性,已经是众所皆知。虽然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气候信息处理平台,针对气候信息进行实时预测。但是,气候的多变性导致信息的准确率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即使结合目前较先进的技术措施,也无法达到。但是,可以尽可能的满足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大数据整合、集约化处理数据信息等手段,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气候信息,提高预警能力。天气预测越准确,人们的保障措施就能越到位,从而最大化的减少损失。目前,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实现观测自动化,对全国各大地区的检测范围扩大,为大数据库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很大程度的提升天气预测的准确性。

2.2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

天气预报作为一个最为基础的天气预测平台,不能单纯只是满足预报服务,应该通过加工,进行更多拓展性的业务功能,衍生出更多精细化以及专业化的产品。提高预测的分辨率,在时间、空间上的精准度要加强,对于各种畜牧业等农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气象信息的预报功能。针对不同的产业,推出不同的特色服务,开展面向设施农业、精准农业、以及休闲农业的各项服务,面对这些行业,可以推出相应的灾害风险评估功能,对气象信息的有效利用进行评估,进行开发利用服务。应该从以往单一的预报方式有所改变,过度为“预报+指南”,以往只是单纯的播报出天气的信息资源,但是对于灾害性天气,没有具体的处理方针,遇到真正的灾害性天气,农民应该怎么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时候,气象预警可以转变为“预报预警+影响评估+如何防御”这套理念贯彻落实,让农民不只是清楚气象因素,更加提升预防灾害天气的理念。开发先进的气象业务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惠农服务的理念,人机平台可以定期推送相关的防灾信息进行知识普及,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线咨询有关服务。这个平台应该围绕地方的气候性特点针对性的展开,切实从人民需求出发,结合地面观测站、以及中尺度自动气象站,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实时的为用户提供便利,增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以及及时的预警能力,最大程度的方便用户使用,降低他们的损失。

2.3互联网+开展服务

目前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增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许多耕地转变为工业用地或者居民用地,而且出现劳动力老龄化的现象,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剩下的中老年人在农村生活。但是,农业种植的综合化、现代化程度提高了,以往的牛耕变成了机械作业,农民也正在向“职业化”方向转型。气象服务类型也应该相应的针对这部分自主性较弱的农民展开,利用互联网+与农户展开紧密合作。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机构将分散的种植户和采购商、运输户、消费者、服务机构等连接在一块,形成针对农业领域的垂直通信服务。

2.4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效率

目前,在经济发展的形式下,出现了农业多元化,农业多元化导致对气象的变化因素要求不一,在这种背景下,仅仅依靠工作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设备恐怕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化将成为气象平台今后的工作重心,是未来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气象信息数据库管理,对数据整合处理后,搭建实时分享的平台,与农业、水利等产业部门合作,实现气象资源共享,服务于这些行业,一方面可以降低这些产业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气象部门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借助自媒体以及传播信息的平台,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途径,对广大用户宣传气象资讯。利用这些自媒体方式,可以使得信息快速传达,但是气象部门要注意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以防其它非气象组织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气象服务高度自动化,不仅需要准确性,更要及时性、科学性,充分发挥智慧气象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

3结语

灾害的发生通常来说都不能避免,依据智慧气象,对灾害信息进行及时预测,从而实现合理预防。通过大数据信息记录,对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约化处理,从而对气象有相应的认识。面对多发的灾害性天气,农户可以错开这段时间的种植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合理耕种,农户要加强自身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技能,政府要对这些地区加大建设投资,充分保障农户的利益。智慧气象是根据人们需求而产生,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俊松,熊世为,王曼丽,等.浅析地市级气象部门发展智慧气象的工作任务[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3):64-66,69.

[2]麻旭东,李宏伟.农业现代化中的气象服务研究[J].种子科技,2017(1):12,15.

[3]简咏梅,王春燕,陶笑笑.浅析智慧气象在农业服务中的应用[J].新疆农业科技,2016(5):16-19.

[4]周勇,胡爱军,杨诗芳等.智慧气象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6(3):83-88.

[5]赵蓓,刘蓉蓉.农业现代化中的气象服务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6(2):61-63+67.

[6]侯雪松,周玉卓,于男洋.辽源智慧气象平台[J].农业与技术,2015(22):175.

[7]张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159.

[8]贾峰,徐智慧,简薇薇.新农村建设服务下物联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3):37.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4)

西平:高标准粮田建设越来越好

来到西平县的麦田里,会发现田野里竖着一块块白底红字的牌子,标注着麦种名称、管理方法;在粮田一角的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中,风向、湿度、光照度等监测仪各司其职;开阔地上的高清彩色大屏幕,及时更新的农情信息一目了然;大田里行走的专家,间或停下用仪器监测小麦生长情况。

据当地技术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叫作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简言之,就是利用安装在大田里的摄像头,将大田实景实时传送到平台,并自行建立起数据库。无论专家身在何处,只要登录物联网平台,进入系统,就能清晰地“看”到大田,“对症下药”了。

据了解,西平县今后将加大投入该系统,尽早让西平县全县高标准粮田都“上网”。另外,当地将更新一批大马力农机,将高标准粮田集中连片并打算购买无人机飞防病虫害,再试购几台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播种机,西平县的高标准粮田建设将越来越好。

商水:千百里外监测小麦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大型收割机轰鸣前行……想目睹这喜人的中原丰收景象,你不必置身田间地头,只需轻点鼠标,或者点击联网的智能手机,就能在屏幕上看到千百里之外一幕幕实时画面。

该系统不仅能对麦收情况“直播”,农田里的温度、湿度、墒情等数据也能实现远程监测,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给广袤农田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助力中原农业实现新的腾飞。

这是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正在建立的作物生长远程感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农田里设置各种感知终端,装配摄像头,可实现对农田作物的远程实时监控。2014年,河南省农科院就在商水县舒庄乡的高标准粮田里设立了一处监控点。

一个摄像头就可以监控农田的情况,离得较近的农田,拉近镜头,成熟的麦穗清晰可见。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舒庄乡百姓,只要在电脑或手机上下载相关软件,家乡农田里的麦收情况可随时查看。

邓州:“智慧大棚”果儿甜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5)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农业资源、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产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子,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新途径。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总收入占了全国旅游发展总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一,而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中的要求得知,预计到2015年,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71亿人次,收入高达1145亿元,从事旅游业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将增长5%。乡村旅游业将逐渐成为国内旅游业的主要支撑之一,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一大亮点,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在“智慧城市”的环境下,政府、企业等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与业务的创新应用,对城内各种产业进行全面智慧发展,而旅游产业则是其中的一种,由此可见,“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

2昆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昆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现在昆明的五区九县均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仅官渡区就有200多家经营乡村旅游。主要类型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即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钓鱼、、农家饭以及让旅游者参观、选购鲜花和采摘新鲜的水果蔬菜等,主要让游客自娱自乐。这种“农家乐”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以物美价廉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例如在昆明周边的“农家乐”人均只需5~10元就可品尝到乡土风味的农家饭,让人何乐而不为。而经营者只需利用闲置的房屋和简单的生产资料和周围的绿色资源进行经营。由于“农家乐”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见效快。所以昆明周边的乡村旅游大部分都是以“农家乐”乡村旅游为主。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昆明的“农家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处于低级阶段,目前多以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管理存在分散性和松散性,内容单一,档次低,经营者很少或没有主动为旅游者创造条件,使旅游者参与到农村耕作劳动中,缺乏参与性。

2.2昆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昆明乡村旅游发展至今,除了规模日益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外,由于发展历史的短暂,发展经验的缺乏,同样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通过对上述昆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看出,昆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率低。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在昆明乡村旅游行业中的利用率较低,是昆明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一大弊端。昆明乡村旅游对科学技术的利用率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较低。第二,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设施落后。第三,乡村旅游产业营销宣传方式滞后。其次,服务质量低。目前,昆明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设施的质量普遍较低,与科学技术日益发达、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要求不断提高的社会现状逐渐拉开了距离。服务人员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使用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刷卡消费服务和通过网上支付平台为游客提供预定服务等各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为游客提供的服务方式的熟练程度。最后,市场覆盖率低。昆明乡村旅游虽然走在全国的前列,然而由于其营销宣传力度的不足,使得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覆盖率不高。同时,昆明乡村旅游产业在对网络营销认知上的不足和不善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昆明乡村旅游业在全国旅游市场上的低覆盖率,阻碍了昆明乡村旅游的发展。

3昆明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必要性

昆明乡村旅游在经历了“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起步阶段和“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快速发展阶段之后,于2012年起进入了“城乡统筹、市场主体、度假引领”的转型升级阶段,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成功实现转型升级,陷入了停滞阶段。而“智慧旅游”的兴起,则为乡村旅游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智慧化,为乡村旅游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带来了契机。

3.1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文件的出台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掀起强烈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智慧正逐渐地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运行轨迹之中,旅游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2013年1月23日,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关于确定天津等15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昆明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根据此要求,昆明市旅游局为了切实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工作,给出了关于昆明市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建设方案。方案中明确地指出了昆明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即“开发乡村旅游电子卡通地图,实现乡村旅游电子导航服务”,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建设乡村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等体系,成功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顺利,全面发展昆明乡村旅游智慧化。

3.2昆明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如今,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已逐渐不满足于昆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希望能借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在现有乡村旅游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得到创新性的突破,开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纪元。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其主动、积极配合的态度,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推动着昆明乡村旅游紧跟时展的步伐,努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抓住“智慧旅游”发展的契机,加大对乡村旅游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4昆明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解决方案

4.1政府旅游管理部门

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是昆明乡村旅游智慧管理的主体,特别是对于智慧乡村旅游的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在线信息服务门户主要为游客提供政府层面的旅游资讯信息和旅游特色服务。门户以统一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通信网络为支撑,通过智能化管理的多样化旅游服务网络,实现向处于不同网络、使用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旅游服务的目标。信息服务由日常服务子系统、旅游行程规划子系统和旅途导航娱乐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提供。其次,旅游行政部门组织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建立乡村旅游营销平台,为缺乏经费的乡村旅游中小型企业提供对外宣传的机会,政府免费为审核通过的乡村旅游企业在平台上对其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宣传,推动中小企业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为游客提供精确的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同时,通过与乡村旅游监督管理系统建立接口,防止出现虚假的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管理。最后,由旅游管理部门主导,乡村旅游社区和乡村旅游产业共同配合,采用GPS定位技术、智能视频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对乡村旅游社区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视频监控、感知系统和通信技术获取乡村旅游社区的基本信息,以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行迹、游客接待量、游客行为和社区交通流量等信息,随时掌握乡村旅游社区静/动态信息,设置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与智慧行政办公系统相对接,在遇到乡村旅游突发事件时从全局出发,充分发挥其指导和协调作用,在第一时间内确定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该系统与乡村旅游社区客流分析与预警系统和智慧乡村旅游配套保障体系中的各子系统相对接,形成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协调指挥多个灾害防控部门进行应急救援。

4.2乡村旅游景区

4.2.1建立乡村旅游景区信息系统

乡村旅游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智能视频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对乡村旅游社区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汇集、分类和整理,并借助网络平台对动态乡村旅游信息进行更新和反馈,完善乡村旅游社区信息系统。其中静态乡村旅游社区的信息包括对社区的景点、建筑设施、乡村旅游产业的相关介绍,乡村旅游品牌特色、休闲娱乐活动等相关旅游信息;动态乡村旅游信息包括社区游客的流动量、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等。乡村旅游社区信息系统的完善,满足了旅游者对查询乡村旅游信息准确度的需求,提高了乡村旅游社区的服务质量,加强了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市场动态的准确把握。

4.2.2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6)

移动通信的用户只要在其通信所覆盖的区域内,可以选择在任意位置、并且在运动情况下进行通信。进而在很大程度之上提高了实用性,对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如今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而4G正是第四阶段。

一、4G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4G的速率高,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相较于3G而言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4G主要使用了智能的信号处理技术,其能够对于信道条件存在差异性,以及复杂环境中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4G技术增大了传输频宽,因此存储量也相应提高,与3G相比高出十倍以上;通过该技术,即便用户在高速移动当中也能够进行正常的通信、高速传送资料等;4G网络系统能够依据状况自行调整,能够充分的满足用户需求和环境要求,弹性良好;在无线频率的使用之上,保持和从前一样的无线线谱条件之下,能够进行的事情更多且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整合个人通信、信息传输等各项应用,所提高的服务更加具有全面性、简便性和安全性,并且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操作系统灵活性强,能够更加简便的进行通信部署,同时能够将用户和运营的费用进一步降低,费用更加便宜。

二、应用趋势

(1)在智能手机之上的应用。在使用4G通信技术之时,在和对方进行语音通话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其他操作,比如进行图片传递、视频传递等。可以依据时间、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智能提醒,让用户能够及时优化自身的安排。并且通过4G手机,当用户需要某些信息知识,可以直接进行下载。比如电影院资料,下载的资料还详细的包括了票房情况、售票等内容。便于人们根据自我需求以及相关信息决定是否购买影票,而通过在线购买也更加便捷了人们的生活。除此之外还能够进行机票、车票等的购买。(2)在移动医护之上的应用。面向大中型的医院提供移动医护通,该应用主要建立在移动医疗服务模式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之上。具体的操作是将WLAN网络铺设在医院内部,加之互联网专线的使用,进而帮助医护人员利用智能化终端,比如iPad。通过该智能终端,进而进行护理,以及完成临床诊疗工作。移动医护通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并且以此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有效的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差错情况。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共享,进一步的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3)在智慧农业之上的应用。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性明显,在环境之上也具有很强的复杂性。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如今科技的进步,要求我国的农业逐渐进行转型,发展智慧型农业。而4G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并且信息内容更加精确。它主要的对象是农业生产管理,充分利用了智能通信技术嵌入农业知识,通过智能的推理之后进而提供相应方案。而这些信息管理方案,能够帮助农民、有关人员等进行信息的查询、诊断等工作。而且所提供的信息涵盖的范围广泛、丰富、具有先进性等。能够适应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结合具体情况从而选择最佳方案。(4)在智慧课堂之上的应用。 该应用主要建立在移动无线网络和教育云服务的基础之上,并且充分结合了中小学学习特点,进而开发研制成功的一种具有互动性的学习和教学软件。在课堂之上,教师和学生通过每人一台平板电脑以辅助教学和学习,通过这种全新的方式实现互动式教学。智慧课堂当中,将学习者当做一切的中心,并且充分的将校内外学习融入当中。其具有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特点。在教学和学习模式之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4G通信技术具有灵活度高、智能性强、通信费用低等优势。其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该技术可以运用在智慧课堂、智慧农业、智能手机等方面。立足于当前,在关键技术之上还将有进一步的突破,比如OFDM、智能天线、MIMO、全IP技术等,由此将进一步扩大4G技术的优势,在之后的应用当中还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具有美好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7)

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的江苏率先响应, 制定《江苏省“十三五” 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 提出到2020年, 要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 的、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率先实现建成网络强省的总目标。在此背景下, 江苏农业也要顺势而为, 为网络强省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因此,本研究分析网络强省目标下江苏省智慧农业建设状况, 重点分析农业电商体系, 指出未来江苏省智慧农业发展方向与趋势。

二、 江苏智慧农业建设整体思路

1.江苏省智慧农业发展概况

为加快实现网络强省目标, 江苏省对智慧农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积极开展智能农业和农业大数据建设应用、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业农村信息管理与服务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工作, 推动江苏智慧农业健康发展。近年来, 全省创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7 家、省级智能农业示范基地52 家, 农业电子商务走进千家万户, 南京盐水鸭、阳澄湖大闸蟹、沭阳花木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初具规模, 先后涌现出以沭阳颜集、睢宁沙集为代表的一批全国闻名的农村电商集聚区, 全省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的地方馆超过40 个。2017 年12 月,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与神州数码农业板块达成战略合作, 以“互联网+农业服务” 为核心, 利用神州信息在农业领域成熟的产品和服务, 结合江苏农业生产情况, 开展农业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丰富提升江苏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助力农业经营主体拓展网上销售、大宗交易和订单农业等电商业务的发展。

总体来看, 智慧农业在江苏已有长足进展, 先后建成了一批智慧农业园区与服务平台。智慧农业园区主要包括南京溧水区农业局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园区、无锡市的智慧农业园等, 智慧平台则主要是泰州市先后建成的“智慧水产品云服务平台” 和“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农牧旺”,以及南京高校金陵科技学院的智慧农业教研综合服务平台等。但是, 尚缺乏省级的系统化、集成化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2.江苏智慧农业建设思路

目前, 江苏智慧农业建设采取“市级先行, 形成示范; 由点及面, 覆盖全省” 的思路。首先, 推动在南京建立市级智慧农业中心。2016 年, 南京成立了市智慧农业建设中心, 开始推进南京智慧农业建设项目。2017 年1 月正式投入使用, 建成了“11N” 模式, 即一个集成展示平台、一个大数据平台、N 个系统应用[8];开发了农业产业信息地图系统、生鲜乳监管系统、农业电商分类分析系统等信息化软件。然后,在总结南京智慧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经验借鉴, 在全省范围逐步推进。

3.农业电商分类分析系统在智慧农业建设中地位显著

农业电商分类分析系统在智慧农业大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 不仅为政府农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为农户和网民提供查询和检索功能通过该系统可以适时了解辖区内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数量以及不同类别农产品的热销与滞销情况等, 以便于政府部门更好地将“助农” “惠农” 以及“精准扶贫” 政策落实到位, 是智慧农业建设的重要方面。鉴于此, 对农业电商分类分析系统展开重点分析。

三、 农业电商分类分析系统构建

1.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要立足农业部门决策, 行业管理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作实际需求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主要收集、整理涉农相关数据, 利用可视化图标从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开展农业信息分析, 全面展示农业发展概况。构建农业电商基础数据展示以及农业销售量、营销额、分类统计与决策服务于一体的市级农业电商分类展示平台。

2.技术架构

要求综合考虑数据量、用户数、并发访问量等因素,提供满足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所需的服务器、负载均衡、高性能、安全保障的系统基础软硬件建设方案。系统采用多层B/S 应用结构体系, 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访问层分开; 根据业务实际需求、数据量大小, 分别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主流的数据库系统以及主流版本, 具有分布式事务功能, 支持消息服务, 支持组件化开发,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支持负载均衡和群集技术, 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3.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为了实现电商汇总、报表统计、配置管理、数据分析、智能采集及数据对接六大功能(图1)

(1) 电商汇总: 主要是依据采集入库的电商信息按农业行业进行归类汇总, 实现通过农业分类目录进行电商店铺查询检索, 并可一键直达店铺网址。

(2) 配置管理: 现采集爬虫的检索关键字、URL网址定义, 采集频率、存储单元设置, 针对采集组件运行工况查询, 预警策略定义针对店铺的更新频率、活跃度设定。

(3) 数据分析: 主要包括农产品销售情况月度、季度、年度、同比分析, 农产品商家分类分析, 农产品分类汇总, 店铺活跃度分析。

(4) 统计报表: 主要包括农产品分类销售统计(月度、季度、年度)、分类商品营业额统计(月度、季度、年度)、热销类商品价格走势、同比增长率、区域电商数据统计、热销产品排行(月度、季度、年度)、商家活跃度排名(月度、季度、年度)。

(5) 智能采集: 主要是针对淘宝、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美团和微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区域农产品店铺的电商情况、销售情况进行数据抓取和智能过滤, 将抓取的数据信息转接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归并存储。

(6) 数据对接: 主要是与统一的平台用户登录权限获取接口对接、抓取数据对接大数据应用平台接口等。

4.系统建设内容

(1) 建立农业电商分类网站实现对市域范围内自建网站或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网上创业的农业电子商务主体的智能抓取、分类和分析, 形成“单一网站、多重链接” 的功能架构, 以及“先分类、再分析” 的农业电子商务管理、决策和服务平台。

5. 建立农业电商分析系统

通过对市域范围内的电商及其销售的农产品种类、销售量和营销额进行有效融合, 通过有效的数据抓取和分析过滤, 展现地区农产品行业的电商规模、销售指标以及区域农产品热销、分类信息。该系统主要实现农业电商行业综合信息挖掘、农业电商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等功能。通过农业电商综合信息挖掘, 跟踪消费者浏览热点, 对网民关注农产品兴趣点进行分析、挖掘, 从而服务于农业电商的规划、销售策略的制订; 统计分析各农业电商各产品销售量、营销额等情况, 并对蔬菜、畜禽、粮食、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品种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6. 系统建设的初期成果

(1)实现了农业电商信息的自动采集农业分类网站采用网络爬虫技术, 通过批量定义抓取目标, 将市域范围内在各大电商平台从事农业电商经营的店铺信息、本地农产品销售数据、价格信息、网店信用等级、经营时间、人气等信息进行自动抓取、过滤、分类归并落地, 采集覆盖淘宝、天猫、苏宁易购、京东、美团、微商以及自建商城等, 形成南京辖区内的农产品资源聚集。

7.实现了农业电商分类查询及展示

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专业信息站的模式, 支持不同分类及设置不同的标签, 如农产品类型、企业规模、行政区域、企业信用等级等和电商企业经营相关的信息。能够展示出市域范围内的各类电商基本信息和农产品信息, 并能以图表的形式汇总统计,提供数据导出和报表打印功能。

其中, 商品分类检索包括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分类检索商品信息,多级分类数据归并(三级分类模式), 粮油产品、蔬菜园艺、畜禽产品、水产品, 休闲零食、休闲农业六大类, 单一类别的商品检索, 支持销量、信誉度排序检索等(图2)。

8. 实现了电商数据的分类分析及图表展示系统实现了根据商品、店铺的多维度数据分析, 包括电商数量展示、区域商铺展示、农产品分类展示、类别销量/销售额、商品销售排行、活跃商铺排名、销售量分月统计, 以及支持数据报表的导出(图3)。点击图3 中的每个模块, 均可进入下一级页面查看图表, 并可打印图表。

9. 系统的亮点与不足

(1) 亮点系统的亮点集中体现为数据分区、分时段聚合归并, 分类、销量、销售额、信誉度一目了然, 准确检索、精准匹配、颠覆低效, 统一入口、权限分配, 排名、统计、热销、推荐商铺等多维度展现, 黑白名单、定时采集, 数据补采、智能分析, 后台管理、信息, 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2) 不足电商分类分析系统一期的建设开发过程和平台上线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和数据瓶颈, 尤其在数据采集和整合方面(表2)。

(3) 改进方向下一步需要采用更智能化的网络抓取技术, 实现更智能化的数据清洗与过滤; 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图片格式的资源, 还可结合视频、影像资料进行多元抓取。针对网页内容的分析同步升级, 实现从相对单纯的文本检索提升为涵盖网页数据抓取、机器学习、数据挖潜、语义理解多元方法的综合应用。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8)

一、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继上世纪“数字化生存”、“数字时代”和“数字地球”等项目提出后,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BM了《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以振兴产业、应对危机。2009年2月,IBM公司在北京召开的年度论坛上,又提出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的战略,并相继与十余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自此开始“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得到热切追捧。通过分析“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建设“智慧城市”的理由。

第一,工业化以来的产业发展又一次遇到瓶颈。尽管新工业革命提出用“信息化浪潮”来谋得突破和变革,但作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国家之一,美国当年认为制造业是“夕阳产业”,因此放弃了制造业,片面发展服务业,使得其经济增速放缓,让日本和东亚、欧洲赶上。而在新世纪后的产业发展中,世界经济还是围绕“以城市为中心”的思路,重点发展以房地产业和交通业为核心的产业,从而引起世界金融泡沫和经济危机。因此,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新概念,从而引申新的产业道路。

第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人类科技发展已经在“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三大技术基础领域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政府、企业和公民的交互方式,提高了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能源与材料的稀缺以及信息污染的难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越演越烈。因此,科学技术必须运用新的智慧解决其发展方向问题。

第三,世界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治理普遍遇到不可持续的难题:如安全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节能问题、污染问题、就业问题、服务问题、效率问题等。而城市管理层的服务和治理能力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复杂环境,几乎难以继续其功能,甚至出现“城市破产”等现象。所以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希望能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应对城市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职能。

以上三部分都源自于发展“智慧城市”的根本需求,但这些问题存在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就是长期以来的技术发展、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都缺少智慧,割裂了生态的、系统的联系,缺少长远的、科学的、生态的规划和智能生成与发展系统。

二、必须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下规划智慧城市建设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又互相转化的。因而只考虑加强城市发展而不考虑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必然是要走“先发展,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这样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片面和不可持续的。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混乱局面和举步艰难的状况就有这个原因。党的十提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办法,即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把城市建设定位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就为全面系统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在城乡一体化这一大背景下进行整体规划,重视和理解城乡一体、城乡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

第一,城市的工业生产原料、能源主要来自农村。其别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轻工业的原料都是来自农林牧生产的可循环资源。

第二,城市市民的生活资料主要来自农村。如吃的食品、水产、素菜、水果、粮食,用的木材、手工艺品、花卉等。

第三,农村是工业和信息产品的主要市场。农业要产业化、机械化、良种化、生态化,农民要穿用出行。

第四,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几乎是处处互补的。城市污染重,农村污染轻;城市交通差,农村通行畅;城市土地紧张,农村土地富余;城市绿地少,农村绿地多;城市消耗大,农村消耗小;城市文化发达,农村文化较匮乏。

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从城乡一体规划出发,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居民。把推进综合协调机制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首先就要把如何推进综合协调城市及其周边农村的一体化建设作为重点。

这个一体化必须包括城市规模与其周边农村的资源提供能力相协调,应与周边农村环境可改善和可持续改善能力相协调,应与其本身和周边劳动力再生产相协调。该城市的产业规划必须与其传统产业优势和周边可循环资源的供应相协调,应该与其传统优秀文化和周边自然增长物资和文化需求相协调,应该与城市和农村的长久安全相协调,应该与能源最省相协调,应该与材料生态循环使用相协调。

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智慧要求

1.基本理念的再认识

智慧城市首先必须不断准确和深刻认识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一般的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智能的组合;智慧不是存在于单个人脑的知识集合,也不是某一种专业,一种文化的结晶。智慧是人类文化动态发展的生命力,是复杂网络自主发展的生态力。从人类开始逐步深刻认识到信息资源以来,人类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下图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目前对智慧科学的认识,它必须基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学习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顺利有效地发展。近年来,虽然知识和学习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许多领域的发展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在更大的智慧前提下应用发展,还有待认识的深化和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实际含义可能多数人认为是没有认识异议,不需要再认识的。而实际上,正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一度把“城市化”等同于是工业化的必然支撑和途径,致使对城市的认识走向异化,使得“城市化”过度,让现代化建设走向不可持续的绝境。其实,城市早在工业革命前就诞生,它只是因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而产生的一种综合体。一些交易集市、手工业作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集中在固定的建筑群区内进行,就形成了城镇。所以,城镇从一开始就是自然产生的、生态的、与乡村一体发展的。

2.基本系统的再构建

一般从技术角度出发来看待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把这项工作仅看成是技术应用、技术领域的事。其实,现代任何一样复杂事物的解决都必须在三个层面同时发展结合才能奏效。这三个层面就是:理念、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因此,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最新实践,更应被视为城市治理理念的最新突破。技术进步只是实现智慧城市你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物联网技术解决智能终端和互联问题,这只是智慧化的条件之一,不是结果。智慧城市的活力在于能根据先验知识和现实动态问题自动生成新的知识,发展出新智慧的系统结构和机制,并将其用在智慧经济、智慧公民、智慧治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等各个方面。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9)

[DOI]10.13939/ki.zgsc.2015.15.010

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速度较快,规划建设数量较多,但是多数园区管理较为粗放,不少园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物流运作、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功能障碍及问题。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使园区难以真正发挥出巨大能量。面对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如何充分适应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科学优化园区功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成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1 智慧物流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

和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物”有智慧,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通过推理判断做出决策,从源头开始对商品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智慧物流的核心是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信技术等设备技术,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平台等各个环节通过运用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等功能,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物流园区是未来智慧物流的核心,同时也是智慧物流运行的中枢。智慧物流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未来智慧物流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依赖物流园区。同时,物流园区可以利用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来对园区中各种资源进行感知和监测,及时、正确地对园区的需求做出分析,继而迅速、灵活地响应和处理,使自身运行状态达到最优化,从而达到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2 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农产品物流活动所必需的存储、运输、装卸、简单流通加工等基本服务,既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也不能对入驻园区客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性配套服务,更难以为高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服务效能较低。

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物流的感知功能、规整功能、智能分析功能、优化决策功能、系统支持功能、自动修正功能和及时反馈功能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提供了可能。在智慧物流情境之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应用,实现物流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智能控制,满足物流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园区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3 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化

3.1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功能优化

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在仓储、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特殊技术要求。传统农产品物流难以适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要求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特点,不能保持整个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高效、协调、安全和有序。

在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设备与物流技术,对处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状态中的农产品进行监控,不仅达到农产品透明、绿色、可信、高效、便捷的最高要求,同时亦可实现对全过程的自动感知、智能处理和可信追溯。例如,流通是农产品物流的核心业务,因此成为智慧物流的重点环节。物流园区借助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平台,可以对运输任务、调度配载、运输状态跟踪、运输统计信息反馈等进行管理,不仅有效提高运输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输时间及运输成本,而且做到实时安全监控。通过智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对运输工具的温度、湿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整,以求达到产品最佳保存状态,降低流通损耗。农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与流通信息、加工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整合并记录在外包装上,并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上传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实时方便地了解农产品的各类信息,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追踪与溯源,同时也方便了政府统一管理和调控。

3.2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优化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简单的基础管理,难以涵盖对整个园区人、财、物的集成化管理,而且较少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决策分析、成本管理等增值服务。同时,随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园区中智能化系统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使得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变得日趋复杂和困难。

在智慧物流环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不同建筑的同一系统以及不同子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化、一体化管理,实现系统之间有效协同和信息共享。例如,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对园区各种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将包括停车场的地理位置、实时的车位信息等车辆所有信息进行汇集,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且完整的数据支持,同时实现对园区车辆的统一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对相关区域进行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对园区进行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对园区进行安全状态监视、灾害控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从而保障园区安全运转。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通过智慧园区平台提供政府政务服务、园区管理服务、诚信认证服务、民生服务和各类生产、 经营服务等各种智慧化服务,实现所拥有的可拓展业务配置管理功能。

3.3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功能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应用功能仅停留于信息。由于的信息缺乏有效审核、监管,平台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在智慧物流时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智能化,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平台可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等的多方需求,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实现实时、精准的信息交互和电子交易。例如,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输送、处理、反馈,实现信息化建设和集成,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方之间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提高了用户的物流信息收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避免因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运作成本和风险都得以降低。同时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

总之,随着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园区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农产品物流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而实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10)

2013年7月份,安徽省旅游局制定公布了《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提出将在“智慧黄山”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到2015年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安徽省首个智慧旅游城市,并把黄山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到其他城市。

2014年,安徽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建成使用。

2015年安徽省旅游局领导多次调研智慧旅游建设成熟的省市,在此基础上,邀请业内旅游专家、信息化专家等进行了全面论证。结合安徽省旅游发展实际,编制了《安徽省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方案》。方案指出,争取到2017年末,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为未来安徽省十三五旅游发展做好铺路石,努力在智慧旅游的政务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商务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安徽省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这几年发展,安徽省旅游业界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已不断深化,陆续尝试了智慧旅游的部分建设,发现对智慧旅游的本质认识仍然模糊不清,出现了“生搬硬套”、“无序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造成了一系列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了政府和企业投入智慧旅游发展的信心。

(一)行政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问题。事权不统一,没有统筹协调体系造成无序建设、功能单一;

2、综合标准问题。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目前,全省、地市各自建设、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建设、数据、运维、宣传标准。

3、互联互通问题。安徽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经过一年的建设,并逐步采集安徽省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因为应用性平台建设的单薄,目前旅游综合数据只能用在省旅游局网站群等孤立的系统上展示,安徽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应用平台亟需有序建设,同时对关键性的业务大数据,如:气象、环保、交通、应急、运营商等单位进行数据联通,统一分析;更需与全省地市的旅游数据互联互通。因此,我们需要以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全省旅游大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展示、服务,提高领导的决策和旅游政务、服务、商务的质量。

(二)、地方旅游局(委)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认识。全省、地市没有统一的标准及对智慧旅游的认识不足,有些地方认为做了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就是在做智慧旅游工作。没有从如何智慧政务、服务、商务的角度去进行总体有序建设。

2、机构人员问题。目前地市中只有合肥、黄山、安庆、宣城的旅游管理部门有专门的信息化机构来从事智慧旅游的项目建设,其他地方都是由办公室或市场科进行建设,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人员身兼数发职,不能全心全意做好智慧旅游相关工作。

3、资金保障不足。全省、地市没有智慧旅游的专项发展资金,不能做到有序性、科学性、标准型建设。

(三)、旅游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参差不齐。大型涉旅企业因为理念、规划、技术、资金等优势,所以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和建成后的效果都很成功;一部分涉旅企业有一定的资金,但是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导致无从下手;一部分涉旅企业知道怎么做,但是没有资金支撑所以也无法开展工作。

2、服务质量堪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旅游电商网站(如携程、艺龙等)或旅游手机客户端等在线购买相关产品。在线旅游预订的快捷方便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消费陷阱,消费矛盾不断充斥新闻媒体。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打价格战,通过降低利润无序争夺客户,最终影响到游客的旅游全站体验质量。更由于缺乏有效监管,部分企业在互联网上一些不实的旅游综合信息,最终导致游客最后投诉无门。

三、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路径

安徽省旅游局已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为安徽省十三五旅游发展做好铺路石,应当努力在智慧旅游的政务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商务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创新管理模式为方向,重点建设智慧管理体系。

围绕安徽省旅游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农家乐,购物娱乐场所等开展智慧管理系统建设。除此之外利用统一的中央数据平台(一期已经完成建设的“安徽省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构建互联互通的政务公开体系)。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定位等新技术,各系统建立在统一的核心数据库平台上,相互之间能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

(二)以改善游客体验为方向,重点建设智慧服务体系。

主要围绕对游客服务的智慧体系建设,包括移动服务、公共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系统建设。着力在2016-2017年度在安徽省试点建设一批集合景区信息联播系统、客流实时采集、景区电子售票系统和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等为一体的智慧服务体系。智慧服务系统的建设应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GIS/北斗卫星定位、3G/4G等新技术,以实现对游客的敏捷服务。

(三)以产业融合创新为方向,重点建设安徽省智慧旅游商务体系。

智慧农业前景分析篇(11)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用智慧化的手段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运营和管理,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智慧体验。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别指出要加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智慧旅游的创业发展。以智慧旅游为切入开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统筹规划,技术资金支持有待加强

安徽省不断深化旅游改革,重视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出台了《安徽省旅游公共服务三年规划》、《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计划在2020年前实现“一核(安徽旅游大数据中心)集散,一台(安徽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供给,一网(安徽旅游网)联通,一机(皖游通)在手”。通过一系列总纲性规划和具体计划,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但智慧平台建设需要借助云计算、北斗卫星定位、4G、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加大。

(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功能开发有待完善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皖游通”)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三大块,内容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查询、旅游大卖场、数字体验馆等业务系统。可实现对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演艺项目等不同旅游信息数据的查询。但服务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创新性不够,旅游互动交流社区形式单一,游客对信息处理的能动性开发不足。

(三)依托大数据技术初步建成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但平台互通互联性不够,行业监测力度不强

第一,平台对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项目和相关服务点信息进行标准化分类与采集,已经初步实现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旅游客源市场情况、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全部5A、部分4A景区的视频监控等信息数据的接入。但平台采集的数据更多集中在旅游行业企业内部,与相关单位如气象、环保、工商、保险等部门信息对接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省级和市县级旅游数据互联互通不畅,未能充分实现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展示和服务。第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体系不健全。对旅游市场和企业的监测主要体现在游客容量、景区环境等数据的采集和预警,对旅游业态运营的监督力度不够,对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旅游安全等评价体系指标的数据采集和预警有待加强。

(四)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智慧交通开发力度不够

安徽省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旅游通达条件实现新改善,16个市中有13个市通上高铁;高速公路通达16个市,98%的县区半小时内可上高速;依托合肥、黄山两大机场,开通了50多条境内外航班。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的道路舒适度和便捷度提高。智慧旅游建设不完善已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的兴起对智慧旅游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安徽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措施

(一)推进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新形态

智慧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从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信息监测系统和交通安全应急系统三方面抓起。第一,利用GPS定位、语音导航、云计算等技术采集和整理安徽省各旅游景区、饭店、购物点等旅游市场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和信息数据,将其导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查询分析方法,使得在对电子地图进行信息查询的同时,同步显示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信息,增加距离量算和最短最优路径查询等功能,并根据用户的查询轨迹分析用户的行程安排,为用户提供多种交通行程规划和建议。第二,建设交通信息监控系统,为出行提供便利。以视频监控、车牌识别、泊位引导、无线传感、测速仪等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旅游交通信息。例如各旅游交通主干道车流量信息、路况信息、停车场泊位信息、旅游景区游客容量信息等,实时与游客进行信息互动和交通路线变更建议,缩短旅游交通时间。第三,交通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心环节。将交通部门、保险部门等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单位引入旅游交通体系中,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的交通应急安全系统的建设,实现网上在线办公,能实时解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麻烦,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旅游愉悦度。

如今自驾旅游不断兴起,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的一种时尚。2012年沪苏浙皖联合发展房车营地,根据《长三角房车旅游发展大纲》,安徽省计划建设40处房车营地,其中合肥15处、黄山10处、马鞍山5处、芜湖5处和亳州5处,芜湖龙山房车露营体验公园和黄山奇瑞房车体验公园已建成运营。利用智能交通服务系统移动平台提供自驾游线路导航、交通联系、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为安徽省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推进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用户交互式体验

安徽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已初具规模,可以从平台功能、信息传播效果两方面来加强。第一,增加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运营监管,实现对旅游景区的门票预约和客流预警等。第二,提高服务体系信息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旅游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但信息传播的效果还需优化。目前安徽省智慧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以文字和图片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可以利用三维建模仿真、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将虚拟体验和角色扮演融入到信息传播方式中,增强用户的信息互动。例如,服务平台可以实时显示景区游客量、实时画面数据和宣传片展映。利用GPS定位技术直接进行语音导游导览;进入景区,电子验票即可进入免费 wifi 全覆盖,点击景区触摸查询屏,可显示附近景点、美食、购物、娱乐场所的实时画面,介绍旅游攻略计划;进入旅游商店,扫描商品二维码可以进入虚拟互动的艺术空间,感受商品的特色和氛围;进入智慧酒店,在取房卡机前自助取卡,以客房电视为人机互动的载体,宣传酒店信息和旅游咨讯,推荐明日旅游计划表等等。

(三)推进智慧旅游商务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大卖场

围绕安徽省“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形象宣传,利用智慧服务平台为旅游交通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商品等行业产品提供营销的环境。第一,服务平台搭建起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B2C平台,旅游企业与及其他相关企业的B2B平台,为旅游产品网络交易提供便利。第二,服务平台可整合旅游资源,展开联合营销。安徽省推出的以皖南旅游示范区为核心的“1+5行动方案”已全面展开,牵头发起中国山岳旅游联盟,沪皖蒙旅游区、鄂豫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长三角旅游区的区域合作也取得新进展。借力区域合作,推动旅游产品的联合销售。第三,推动智慧“农家乐”,打造安徽特色品牌。安徽省计划创建1000家四星级以上农家罚培育发展1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服务平台将各“农家乐”的地理特色、交通路线、消费情况等信息和在线预订和支付结合起来,实现特色产品一体化营销。第四,推进智慧导游。导游员在服务平台上在线注册,游客自由选择导游,旅行社、导游员和游客通过服务平台实现工作互动。黄山市“棒导游”APP的率先启用为安徽省智慧导游的推进提供宝贵经验。第五,多种智慧商务系统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营销。除了服务平台之外,结合移动服务平台、触摸屏、数字电视、12301旅游热线电话等设备,同时利用第三方旅游商务网站资源,共同推进旅游产品的营销。

(四)加强智慧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保障旅游质量与安全

将行业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与智慧旅游相结合,可加快行业监管的时效性,提高安全应急处理效率,保障旅游各方的权益。第一,建设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完善导游服务监管系统、旅游投诉处理系统、旅游质监执法系统、旅游企业审批系统、旅游诚信系统等。例如,旅游活动过程中采用电子接待计划书和电子旅游合同,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动态采集旅游团的活动轨迹,与电子接待计划进行比对和数据分析,作为导游服务监管和处理游客投诉的依据。第二,建设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安徽省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山岳型旅游景区较多,旅游安全事故救援难度大。应急指挥平台建立覆盖旅游目的地的实时数据和影像信息采集系统,做好客流预测预警,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旅游救援网络。通过智能播报向游客提醒警示,通过定位导航、摄像头等设备实现旅游活动的可视化,通过智能报警设备及时处理游客的求救,通过环境监测及时做出安全预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平台第一时间联动救援网络相关单位,建立远程控制,争取救援时间。

(五)加强旅游便民惠民服务的智慧化

智慧旅游便民惠民服务建设体现出旅游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第一,在市民、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提供无线网络的免费全覆盖。第二,在服务平台上开展门票折扣、旅游积分兑换、免费电子书报阅读等惠民活动。第三,构建虚拟旅游体验和互动交流社区。例如,滁州市可以利用市民对电视剧《琅琊榜》的追捧,在服务平台上打造“麒麟才子游琅琊山”的3D交流社区,并增设景观的3D体验模块,用户可在社区中自主发表合法言论,即对景区进行宣传,又不失为一项惠民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