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9 00:33:05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1)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是指各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文件材料,既是教与学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综合智能的初次反映,有的还是科研成果的雏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有其独特性,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自然也有其独特性。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归档的独特性

档案材料的归档可以说各有千秋: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根据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科技性、成套性、现实性、复用性、多样性特点进行的;文书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以年度为归档期限(一般是将当年一至十二月份的文件材料收集,在次年的六月底以前归档);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归档与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工程档案的归档在该工程竣工后的三个月必须归档;会计档案是隔年归档;照片、声像档案事后应及时归档;计算机盘(含磁带、磁盘、光盘等)一年后归档。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是由其本身特点决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企业管理,更不是生产建设,而是教学,所以高等师范院校档案材料归档自然不同于其他档案材料的归档,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教学环节可分为常规教学环节和课堂外教学环节。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应根据这两个教学环节及时进行。

(一)常归教学环节的归档

常规教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堂内教学。这一环节的归档,是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正常的工作秩序,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以时间顺序为主,其内容包括开学前期形成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课程设置计划;学期中期的教学进度情况,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教学文件材料,以及考试结束后档案材料的归档等等。

第一阶段:开学前期

开学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学期开课计划书、教学任务书、学期教师授课计划、学期教学运行安排(排课、调课、任课教师的变更安排)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开学前期也是教学档案材料形成与收集的关键阶段。

第二阶段:学期中期

学期中期需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教师的听课记录、学期中期各教研室的中期小结、教师教学工作小结、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班主任工作情况小结、教学督导组教学检查统计表等。学期中期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教学档案收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中期档案材料归档可以看出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促进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学期结束前

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档案材料主要是考核、考务、考试、考察等方面的材料,像与考试有关的规章制度、考试科目安排表、平时考核成绩登记表、学生单课成绩考核表、考场记录表、试卷的制定方案、保密措施、评分标准、以及考察科目、考察计划书、考察情况总结分析等。

第四阶段:期终考试后

这一阶段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另一方面是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相关材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教师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课程教学总结,教师互评情况表,教学质量情况调查,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教学系部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听课、评课记录,教学督导有关方面的材料以及上级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材料,主要包括学生试卷分析表,学生考试成绩册,考试试卷,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及表彰材料,关于学生处分材料以及校级以上各类竞赛的通知、计划、组织实施方案、获奖的证明材料等。

这样环环相扣,将开学前、学期中期、学期结束前以及期终考试后这四个阶段所形成教学方面文件材料归档,才能保障高等师范院校常规教学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按课堂外教学环节对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课堂外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践教学”,通常把它叫做教育实习。教学离不开课堂外教学这一环节,课堂外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与学。这一环节是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这一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主要是学生在实习过程所形成的,诸如实习计划、实习课程设置材料、教案、实习鉴定表、实习总结、论文以及社会调查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主要体现在三个时间段:  1 实习前准备阶段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包括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等,具体说来包括实习课程设置安排表;实习基地相关文件材料,诸如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协议书;优秀实习基地的申报、审批、检查、验证、评估材料;课程设置(学年论文),如论文指导书、任务书;毕业论文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及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毕业论文检查安排表;班主任实习工作计划表。这些文件材料,都是教育实习前期阶段所形成的有关教育实习方面的材料。对实习前期准备阶段方面的文件材料进行归档,对整个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实习开展阶段

做好实习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归档,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对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及时收集,在这个阶段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实习教案、实习日记、听课本、实习简报、社会调查表、实习生课堂评估记分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等。实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智慧与才能的结合,是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实习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不及时进行归档,势必造成文件材料的丢失,以致影响到课堂外教学文件归档的完整性。

3 实习总结阶段

及时地将实习总结阶段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有着重要的意义。实习总结阶段要归档的文件材料有:实习队实习总结,实习学生的教育实习表,优秀实习生名册,优秀毕业生论文答辩原始记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等。实习总结阶段的文件材料,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实习工作和实习生各个方面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行为和教育能力的综合评定。既充分反映所取得的成绩,又反映实习过程中的不足;既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也有实习学校对实习生在校实习阶段中的评价;既有班主任老师综合评定,又有实习小组的综合评价;既讲全优点,又讲透不足,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提高改进的办法。这也正是课堂外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意义所在。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

归档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的归档,除了把握按教学环节归档的独特性外,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按照教学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归档

教学档案材料的形成有它的内在紧密联系。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培训计划与培训总结、培训安排与培训考试成绩册、实习指导安排表与实习总结等等,都必须是一组具有一定联系的整体。针对这一类材料,在归档时我们不能人为地把材料分散,当然也不能按年届机械组成案卷。因此,在材料归档时一定遵守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将其归档,切忌主观性、随意性,破坏文件材料的内在联系。

(二)要按照学年度将教学档案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按学年度归档文件材料有别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按年度归档。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件一般是以当年的一月至十二月为一个时间段进行归档。归档其单位在行政管理或生产建设活动中或日常管理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而高等师范院校文件档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性来进行归档,一般是从当年度的九月至次年的七月份为归档时间段,也就是按学年度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2)

从古至今,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一直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与定位必须改变,以适应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要将传统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从学生专业需求出发,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讲授、布置与批改作业以及考试考核;信息化技术发展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活动除课堂讲授及布置作业和组织考试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组织、引导和帮助。课堂教学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电脑技术;学生的自主学习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来完成。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认真聆听教师的课堂教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应该转向自主学习模式,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树立学习目标,通过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在内的各种途径自主地获得各种知识;学习目的也应该由“掌握知识”转为“学会学习”;学习内容应该由“教材、讲义、参考书”转变为“以教材、参考书为基础,网络共享资源为辅”;学习方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笔者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多媒体电脑技术

多媒体电脑技术在国内各个行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最基本的信息化技术,但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不高,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不愿接触新技术和采用新手段,无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步。对此,作为学生学习引路人的教师应摒弃旧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就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信息化教学而言,首先要考虑按不同专业方向准备授课内容。例如,建筑学学生最关注的是材料的颜色与质感、材料的使用与表现、材料与环境的关系等;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水泥混凝土、建筑钢材等结构材料的知识;路桥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增加沥青混合料方面的内容,补充土、土工材料等相关知识;给排水专业的学生则需补充管材与管件方面的内容。此外,要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在课件中适当使用动画,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数字影像技术

在土木工程材料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字影像技术,主要涉及一些实验环节。例如,为了更直接更方便地让学生了解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定义,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坍落的测试方法,可将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测试过程进行录像,然后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在课堂授课时展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学会学习,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这方面,笔者充分利用重庆大学的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学生挖掘网上教育资源,向学生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和要求。

1.网络教育平台

自2009年开始,重庆大学开通了网络教育平台(eol.cqu.edu.cn)。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分享各种公开的教育资源,及时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知公告。每位教师还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的个人主页内通过教学邮箱、课程作业、答疑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如:按照土木建筑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周历、讲义与课件等上传至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也可提前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教学邮箱和答疑讨论功能与学生进行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可以说,网络教育平台已成为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与学生联系最紧密、最方便的教学互动渠道。

2.网络资源

在网络教育平台上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有些问题在教材中是很难找到现成而又准确的答案,需要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寻找完整的答案。同时,也可针对不同专业,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提炼出一些无标准答案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查阅资料。例如,组织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思考:“流动的石头———混凝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工程材料,帮助学生领悟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应用材料。

3.终身学习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基础性很强,一些经典理论和公式历经多年,延续至今。但需要注意的是,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迅速,新技术与新品种不断涌现,工程应用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些信息教师也很难捕捉,即使在教学中及时向学生作了讲授,但学生毕业后,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目前有效、适用、普遍的材料工艺与应用技术,将来很可能被淘汰,这就需要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主动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与学习新的知识,而网络则是自主学习的理想工具。如,土木工程材料的生产与使用一定要依据现行有效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因此,教师授课时,乃至学生今后工作中首要的是确保相关工程技术标准一定是现行有效的,以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等技术活动在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规定下进行。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3)

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教师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品教学。为此我们只有将教材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用时事给思品课理论知识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时事的兴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思路,把课本与时事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时事材料选取的目的

我们知道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离不开时事政策,时事政策教育是思品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广大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这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作为国家政策的宣讲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把对学生的时事政策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职责,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这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学生负责。一是中学生正处在大脑迅速发育时期,思想激烈斗争时期,对许多社会现象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强行将课本的观点采用“填鸭式”硬填进他们的大脑,会适得其反,通过辩论,交流,理越辩越明。如针对现在学生迷恋网吧,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题目“中学生该不该接触网络”。学生畅所欲言经过辩论,学生体会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是我们的一个好助手;但也可以使人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不能自拔 ,成为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我们要做网络的主人,享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乐趣,不做“网奴”。二是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播报一下近段时间发生的热点新闻,并组织学生对新闻进行点评。在点评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三是使学生利用节假日、活动课时间走出课堂深入生活,靠自己的听、看、问、记来感受生活。获知得第一手的资料。在讲解《面对发展变体的社会生活》时,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新城区、工业园,当地的工厂、商店、超市。向家中的老人请教。对比近十年来家中在吃、穿、住、行方面的变化。学生体会至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如以前出行骑自行车,现在家庭轿车进入普通家庭,以前一件衣服穿好多年。现在穿衣讲究时尚。款式、面料、个性。以前联系靠邮递员,现在都发伊妹儿、QQ了。使学生获得第生手最为鲜活的资料。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引导学生选取时事材料

虽然目前学生选择时事材料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由于受到阅历、知识面的原因等还是不强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养成关注的好习惯。一是向学生推荐一些重要的新闻栏目,如: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国新闻、网络有新华网等。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积少成多。二是要向家长说明关注时事不但不会耽误学习,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增长明辨是非的能力,要争取家长配合关注学生收集时事材料。三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共同关注学生选取时事材料,以此增加学生的时事素养,借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时事材料的选择标准

1、时事材料有代表性。我们知道一个内容的时事材料两个人写就有两种方式,为此在选取材料时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代表性的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时事材料,让学生看后能激起内心的共鸣。越典型越有代表性。不能为选材料而材料,导致课堂表面看来挺热闹而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一定要选择有内涵的材料。

2、材料的选择需是正面的。我们知道时事材料是用于课堂教学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为此我们要多选择宣扬社会真、善、美的时事材料,同时要体现我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材料、体现社会主旋律的材料、是客观向上的材料。因为此时的初中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但初中阶段是关键时期。为此这些材料用利于使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

3、材料要客观公正。所选材料不能是小报报道。要经的起实践的检验,要有官方认证。思想品德课讲的是真理,所选材料不可胡编滥造。更不能道听途说,必须言之有物、客观公正。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95-02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述

2013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国。过去,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总量远超过其他国家,但实践能力却处于明显落后的水平。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美国81%的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即能胜任相关工程实践工作,而中国仅有10%。由此看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工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因此,加入该协议对我国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提出了具体且权威的要求,为我国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方向,同时也将对我国工科毕业生就业国际化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正在申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笔者在此背景下对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的阐述。

材料力学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理论与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能应用材料力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例如对发生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校核及截面尺寸设计,强度理论的学习还可为将来工程中应力应变的测量提供必备的理论基础,压杆稳定问题分析可防止工程中的构件发生失稳,等等。结合工程教育背景,为使我们的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地改革。

二、材料力学的教学现状

我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材料力学课程为64学时,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材料力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浓缩提炼。依据专业特点,材料力学教学主要有构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挤压、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其中涉及的理论包括强度、刚度的计算及校核,对于压杆的稳定性计算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教学方法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课堂训练,师生互动。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总的来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课时不够、教师授课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和课本上抽象的力学模型等问题;学生则以考试为重,考前突击复习,结果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材料力学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应用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面向工程认证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具有专业基本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基本能力和素质。因此,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材料力学》教学理念应当有所转变。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材料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从实际工程问题中抽象、简化力学模型,采用材料力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以此为目的,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和创造性的能力。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过去一直按照教材结构,讲授拉伸压缩、剪切挤压、扭转、弯曲、组合变形、应力强度理论和压杆稳定理论等内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由于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原因,造成基础知识讲解详细,而与工程实际相关的组合变形、强度理论等内容过于简单。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与工程实践、工业发展相结合,针对目前许多工业领域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的广泛应用,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增加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假设和不同的理论,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加以探索,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解决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分享教师所作的工程项目并将其作为工程背景融入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作为将材料力学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并对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讲解,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习材料力学的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以及解决相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特别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材料力学教学应适应培养国际工程师人才的需要,更应对材料力学教学方法做出改革。

1.多媒体教学、板书、计算机仿真相结合。多媒体授课是当前主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掌握材料力学知识是多媒体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在课件制作上要兼顾文字、图像及动画的契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花费相当的精力制作并不断完善。公式推导、习题讲解和关键词等应结合板书,以便增加学生的理解,跟进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仿真是目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引入计算机仿真的图形结果,例如应力分布云图等,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可将现在成熟的仿真软件用于材料力学中构件的应力和变形分析,让学生自主开发相应的程序,对构件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

2.启发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或通过参观实验室的相关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的讲授外,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严肃且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启发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师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材料力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多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多参照课堂出勤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的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部分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但仍有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表现松懈。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前借助于考前突击,对某些基本公式生搬硬套,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造成学生对材料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不足,更无法应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材料力学课程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重点应强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而言,课后作业可以在部分练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问题,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问题的抽象、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基础知识的运用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学期可以设计两次左右的大作业,将学生分组后考察作业完成情况。实验环节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的对比等,除去基本的拉伸压缩、扭转和弯曲变形实验,可以考虑结合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科研项目,增加学生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实验解决部分问题的能力。在期末考试环节中,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际要求,试题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需增加一些利用材料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试题。

四、结语

材料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新形势下,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背景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更应与时俱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做出适当改革。笔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通过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工程师人才,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优秀素质。

参考文献:

[1]杜晓东,李合琴,张学斌.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大学教育,2014,(2):117-118.

[2]李建军,陈继生,张功学.材料力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时代教育,2014,(21):197-198.

[3]顾建平,徐振钦,夏细明,方建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5,(1):20-22.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5)

一、引言

我在组织的一次课外讨论中,惊讶地发现,几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想法与回答模式几乎是一样的。起初还以为是巧合,但多年做学生工作的职业敏感促使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几乎每个学生手头都有与课本配套的各种教学辅导材料。接着我走访了郑州市的几家书店,琳琅满目的教辅材料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书店,以英语为例,一听说我要买《新视野大学英语》教辅材料,书店老板立即拿出了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指南”、“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辅导”、“双博士系列”的、“星火英语系列”的和王长喜系列的教辅等,我仔细翻阅了几本,发现虽然书名各异,但内容多雷同。为在销量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书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教辅材料不仅把教材上所有答案详细列出,还把每个题都翻译成汉语,对学生真可谓是“关怀备致、体贴入微”。面对“汗牛充栋”的教辅材料,我不禁要问:它们到底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这一严峻问题?我拟对大学教辅材料给大学生的教育带来的潜在影响谈谈自己的拙见。

二、教辅材料带来的潜在隐患

(一)与创新教育的理念相背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学生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扬弃传统教育中陈旧、单一和定势的观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情境,随机应变地对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给予迅速、巧妙而正确的引导。而时下的教辅材料就像保姆给学生做熟的饭菜,学生只需在课堂上“张口”即可应付教材规定的讨论问题,无需动脑,无需组织语言,因为只要带着教辅材料上课,模仿或跟随教辅材料的思路即可自如应付课堂上的提问。这种不顾学生的实际利益,一味地“包办”学生课本问题的做法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真正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才能茁壮成长,创新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中,老师也才能真正体味到授课的激情。

此外,教辅材料这个“保姆”已经为大学生旷课和抄袭作业埋下了隐患。正因为有这个保姆,有些学生认为旷一两次课关系不大,听不听课照样可以做好作业,回答好老师提问,还跑到课堂上浪费时间干什么?岂不知这种抄袭作业和剽窃他人观点的行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作弊,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国家创新教育理念的推行。

(二)与课程改革的目的不符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重视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此相配套的教材改革适应了这一要求,但如果学生课前或课上已经看过所谓的参考答案,课程改革的目的就会大打折扣,课堂讨论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授课激情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各种辅导材料上现成的答案其实就是编者在用自己的思想模式去束缚学生思维腾飞的翅膀,与当前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不仅不利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三)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相背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6)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技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中职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和生产实践经验,课程术语、概念多,理论抽象。按照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面对这种情况,我校调整了该课程的教学安排,组织专业课程教师编写《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习指导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改革中几个几问题的思考 (1)人学习的路线有两种,一种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一种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传统教育通常采用的是前者。曾经是被教育者而现在是教育者的我们,在骨子里已有一种情节:一旦掌握了理论,我们就可解释千差万别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也一再强化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科式、系统性、理论堆砌的教材占据了教育的殿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及需要,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人学习的路线问题,两种学习路线都应在教育中得到相应的应用。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重点教授学生行动体系层面上的经验性知识,因此可以采用后一种学习路线,从而构建一种“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的教材,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的教材。

(2)“实用、够用和必要”的标准是什么?职业教育提出了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贯彻“实用、够用和必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对中国教育来讲是破天荒的,它把职业教育从传统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及教学改革与创新。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实用、够用和必要”的标准是什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标准的不确定性从而既给职业教育者留出了足够创新的空间,也为随意删减课程知识点开了方便之门。为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新教材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遴选出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就是“实用、够用和必要”的知识点。这样我们就给“实用、够用和必要”提出了标准,增强了这一原则在使用中的操作性。

(3)《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中提出,中职学校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原则,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我们把这一原则简称“教学做”合一原则。“教学做”合一教学原则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使中职业教育在微观教学活动层面上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特色。说过: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同时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已形成共识,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明确新的课堂上要“做什么、学什么、教什么”。

2. 调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开设时间,把该课程教学安排到第四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尽量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指出:基于多种智能的人才观的培养需要,职业教育的对象通常擅长于形象思维,职业教育的措施也就要充分尊重这一特点。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只有17岁左右,大多数初中刚毕业,缺少生活体验和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材料。我们把本门课程安排到第四学期进行学习,学生在之前的专业实践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感性认识素材,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为本课程学习奠定了一个较好的经验基础和能力基础。此时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不再是纯粹新知识的学习,而是对之前实践中零星学习的归纳和遇到问题的系统回答,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3. 以专业定课程内容,以任务为教学单元,重新组织课程的框架结构,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专业实践,关注学生发展需要 我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采用过多个版本,总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科式的,是普通高校的“简写本”。一种是“合订本”,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和《机械基础》等课程合编成综合教材。前一种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术性强,抽象难学。后一种对各课种基础性内容进行过渡裁剪,生吞活剥进行拼凑,缺少衔接,教师普遍反映不好教,学生普遍反映不好学。

为此学校成立了课题组,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劳动部编写的第五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为蓝本,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以任务和项目为框架,重新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曲印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习指导书(机械类)》。该《学习指导书》作为劳动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学习辅助校本教材使用,实事上原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书。

4.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习指导书(机械类)》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项目一 金属材料的特点与性能。

任务一 区别解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一章的内容,并增加专业实践学习中遇到的常见金属材料,共同组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目的是通过任务完成让学生明确金属材料独特的内部结构。

任务二 分选出合格产品。主要由教材第二章内容组成,而教学设计采用的是一批外观尺寸合格的产品,根据学校实验条件设计的产品简易性能指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判断哪些是合格产品,哪些是不合格产品。

任务三 认识铁碳合金相图。考虑到二元合金相图绘制方法及分析难度较大,而对帮助学生学习铁碳合金作用并不特别明显,故删除了这部分内容。只强调铁碳合金相图的科学存在性,突出相图中温度变化引起材料内容组织变化的知识点,为之后热处理学习奠定一个基础作用。

项目二 各种合金钢。

任务一 认识铁石炭合金钢(碳素钢)。这部分内容之前是放在第三章里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碳元素与其它合金元素存在某些可比性,因此把这一内容放到了同一个项目中。

任务二 了解其它合金钢。

任务三 铸铁为什么会得到广泛应用。

项目三 金属热处理。

任务一 收集金属材料性能变化的方法。主要归纳出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一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并揭示这些方法背后的科学道理。

任务二 了解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任务三 分析机械加工中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原因。

任务四 汽车传动轴的加工与热处理。

任务五 汽车变速齿轮的修复与热处理。

任务六 电器阀芯的定制。该部件某企业需求量比较大,45号钢,需要电镀镍。

5. 试教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1)不适应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学习指导书》去除了较深的知识内容,减少了不必要的概念,对材料性能变化的内在机理只给出类似定理一样的结论,既简洁也利于记忆,任务围绕专业,完成过程中既应用了前面学习的技能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比较喜欢。而教师恰恰相反,他们已习惯了在黑板上教授本课程,用严谨的逻辑来推理材料外在性能变化的内在原因。不习惯“用事实说话”,课前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课堂中“突发事件”比较多,课堂节奏不容易“掌控”。因此部分教师对《学习指导书》的应用不是很积极。

(2)学校教学硬件条件制约了《学习指导书》的推广应用。课程内容调整和修改后,本课程的教学需要专门的教学场地和设备。教学显现出更多地受制于教学资源的状况。职业教育大量实习实训设施需要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一种较高成本的教育。

(3)在课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方面难以取舍。针对专业、专业群、岗位、岗位群如何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看似比较具体,在实践中却不是那么简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受到外在条件限制的同时,也受到人认识差异上的制约。

6. 结束语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理清认识上的误区,不仅要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还要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推进变革,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上。及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能够较好落实“教学做”合一教学原则,符合中职学生的思维类型和认知规律,也能够具体化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角色及任务,可操作性强。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得到了确立,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学习效果就会有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26-0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行业带动着新兴课程不断发展,在教学课堂上,新的课程由于没有新的教育经验,因此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采用对照书本念的方式,老师教的痛苦,学生学得痛苦,而且在教学上还没有效率,这着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本文选取的是某中职学校在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过程,并对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独特的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旨在解决许多学校对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的苦恼,并借此种方法运用到其他新兴课程中。

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现状

一般像机械加工之类的课程会在中职学校课程中出现,而中职生由于基础较差,对于抽象而又并不具体的机械加工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也难以产生想要学习的兴趣。而目前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就是这种状态,其课程概念多而繁杂,学生对于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不感冒,再加上由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在中职学校中,由于学生多为刚刚初中毕业,对于在平常接触到的可能性为零的东西更是难以了解。因此,现在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在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学习热情不够,教师在教学中的无奈;直接导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现状比较惨淡。

2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技巧

在上文有所了解,由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育现状是学生热情不高,教师教学无奈、教学质量低下,种种原因和因素表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教学课程在现今的课堂中开展的并不顺利。因此,下文将对某中职学校顺利处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并将其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课前导趣

精彩的课程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大关键。课前导趣也就是在课前对知识的导入,且有趣的课前导入,可增加学生想要学习的欲望。精彩、有趣的课前导入会吊起学生的想要学习的兴趣,进而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顺利的进入状况,披荆斩棘。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教的东西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正如这为教育家所述,在课前巧妙的导读,则是让学生感到有趣的前提。虽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概念理念在开始进行讲述的时候比较困难,但是,只要在开始将例子举好,吸引大家的注意,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面对枯燥而又繁杂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理论,抽象,看不见而又摸不着,该如何让学生感到有趣。其实只要做好了开头,就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如鱼得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绪论就是对整个学科最好的导入。例如。以剑为例子,在土里埋入了上千年的越王勾践的宝剑,为何在出土后仍是保持着寒光慑人的锋利,其制造工艺是怎么样的,是如何将宝剑进行淬炼的。其宝剑的锋利度,就算是现代,也无法做到如此地步,其材料是什么。这么短短的两句话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对金属材料的思考中。

2.2课中持趣

在教学过程中,单单只靠绪论的一个例子进行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总是利用一个例子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课程中的例子失去信心,转而再度将求知之火熄灭。而保持有趣的课堂教学状态,也不是单纯的举例子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应当利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一直在教学课堂上一直保持在高昂的学习兴趣,并借着学习兴趣,使学习状态一直保持在最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认为在讲明了学习概念以及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后,学生就会彻底的了解的并对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产生兴趣,如果保持着这种思想,结果只有一个,学生是靠着意志力在学习的,因此,在意志力控制下的学习是不会有任何成效的,而且还会造成反效果,且维持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这门课程在平常生活中的确应用的较广,但是学生不会去注意,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打开这种局限,教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对这门课程进行发现,把课程带人生活,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保持课堂的气氛。

2.3课尾延趣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8)

课改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教科书的修订,这几年来,我校连续使用了多个版本的数学教材,但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性:每一章节的后面都增设了“阅读材料”这一环节。翻开我用过的教本,上面画满了批注、补充、反思与拓展,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充实。但每章之后的“阅读材料”却是那么的崭新如初,这又让我沉甸甸的心里多了一些反思: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数学的学习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难道这些“阅读材料”就真的是一种摆设吗?该如何来设计教学?又要注意哪些方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想法。

一、阅读材料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延伸性

这些阅读材料的设计,体现了编者一个非常明显的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首先,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例如: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其证明方法多种多样,且每种方法的背后都隐含着一定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勾股定理的证明》这篇阅读材料就使学生对这一定理得到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其次,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延伸。其实数学中的阅读就是文理科的大综合,在数学阅读中学生能养成“思考性”的阅读习惯,对其解题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课本中经常能出现杠杆、天平等物理专有名词,这也是像物理知识延伸的一种体现。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章节之后,安排了“黄金分割”这个阅读材料。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感受了一次数学的美、艺术的美。最后,就是对数学思想的一种延伸,比如,在函数里我们经常提到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数”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和数量关系直接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形”的问题经过数量化处理,并借助于计算,可以使较复杂的问题归结为较容易处理的数量关系来研究。

二、阅读材料的教学突出了教学的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前,我常布置学生通读阅读材料,对材料所研究的内容产生兴趣,然后让他们趁热打铁预习新课,最后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而无论哪一种版本教材的课后材料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我们应该做到课前充分地备课,把学生能想的问题都一一罗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或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学习数学的作用,从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妙、生动的一面。例如,“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抽签有先有后,对个人公平吗?”“人类早期是怎样测量地球半径的?”等“阅读材料”,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另外,“阅读材料”的内容鲜明,主题突出,具有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且极富趣味性,无疑在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阅读材料的教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阅读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采取恰当的方式渗透教育,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数学家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不畏艰辛,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因此这类“阅读材料”对贯彻《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要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向学生提供了一份鲜明的资料;“阅读材料”中还有许多可供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学教育的素材。比如,《黄金分割》、《旋转的对称性》这些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中找到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一些新鲜信息。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使他们深深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新颖性、巧妙性和简捷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重视“阅读材料”的讲解与引导,使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阅读材料的应用性

对于生活类的“阅读材料”应该体现其应用性。开发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更好地利用“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材料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共同探索研究,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来理解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达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的。例如,利用“有关储蓄的计算”中的知识来巩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对“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中有关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柱体、锥体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解体过程的应用。另外,“阅读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到注重发展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融入到“阅读材料”的教学之中,有计划地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步骤,善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要领,提高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材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开发编者留给我们的这个“宝库”,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同时也让我们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9)

【关键词】 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编写要素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1)12-0010-05

回顾过去30年印刷教材编写的发展历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1988年、2008年相继出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字(印刷)教材编写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技术标准(2008)》(简称《技术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的编写质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远程教育的先驱之一,现代远程教育最成功的典范,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英国开放大学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远程教育课程研究开发制作体系,并有浓郁的鼓励创新、讲求实效和追求卓越之风[1]。本研究通过分析英国开放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印刷教材,对比各自教材所呈现的印刷教材编写要素,以便我们借鉴国外成熟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的编写经验,拓展我们编写教材的思路,推动我国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编写工作快速发展。

一、印刷教材关键编写要素的提取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23本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并在英国开放大学官方网站下载印刷教材电子版资料。英国开放大学的文字教材都采用主教材(course book)(见表1)、辅导教材(guide book)相配合的形式。英国开放大学的辅导教材分为课程指导(course guide)和学习指导(study guide)两部分内容(见表2)。

笔者选择了222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印刷教材,其中46本获奖教材,136本普通教材,40本辅导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82本印刷教材(含获奖教材和普通教材)中,合一型教材为149本,约占81.9%。分立型教材33本,约占18.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要是以合一型教材为主。

我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英国开放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印刷教材进行要素分析,以便对今后开发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编写模板有所借鉴。

二、关键编写要素特点的中英比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字教材编写规范》中,将书稿结构分为文前部分、正文部分、文后部分。文前包括内容提要、序、前言、目录、学习指南等。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其他配套教学资源提示、本章小结、关键词等。文后部分包括附录和参考文献[2]。本研究分析框架采用《规范》中书稿结构框架。

(一)文前部分

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采用主教材、辅导教材相配合的形式,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的主教材将“文前部分”称之为课程指南,课程指南用于帮助学习者了解和全面把握课程[3],一般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的、课程结构、学习资源、支持服务、课程评价等信息。以英国开放大学《A801 Ethics in real life》课程指导为例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相对比,以此说明中英印刷教材的文前部分要素差别,见表4。

设置课程目标一是阐释课程的意图,指明学习的方向,二则明确学习者所应达到的要求,并帮助学习者核查自己的变化。课程目标应高度概括,并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类目标。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文前部分并未包括课程目标。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的课程结构中提供课程章节目录及介绍,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路径。课程结构中还提供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同时也提示学习者这可能是完成此课程的最短时间。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只是提供章节目录,缺乏对学习时间的计划。课程组成清单中罗列本课程所有的教学材料,说明其内容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学习者便可清楚地了解本课程的所有材料。支持服务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当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知晓不同问题对应的不同解决途径非常重要。

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中关于课程指导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前言、内容提要中。《技术标准》中关于前言和内容提要的编写说明,也只涉及内容概要、主要特点、适用范围、编写目的说明、著作者分工等内容。从表4对比中可以看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教材相比无课程目标、支持服务、课程评价、课程组成清单等主要内容,显得过于简单。既然印刷教材作为远程教育的主媒体,学习者需要通过印刷教材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那么印刷教材便要承载更多的指导信息。

(二)正文

在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符号指导、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材编写者便将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体现在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中,学生利用印刷教材进行学习。在远程教育印刷教材设计中,多数教材首先呈现学习内容,如文字介绍、举例、表格或案例,然后安排相关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迁移所学的材料。

1. 引导材料

远程教育中,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传统课堂中的引导、指导、启发就需要反映在印刷教材中。因此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中的引导材料,如同航标指引、帮助学习者学习。根据引导材料所在位置不同,分为学习单元前的引导材料、学习单元中的引导材料、学习单元后的引导材料。

(1)学习单元前的引导材料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俗语中“开始”体现在印刷教材中即为单元内容前的介绍,主要是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什么、对学习者的要求等。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的学习单元前的引导材料主要集中在介绍、目标等内容。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中,目标是最常见的编写要素(见表5)。

介绍

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中“介绍”部分,主要告诉学习者该学习单元(或模块)包含什么内容,学习者从中能获得什么,这些内容为什么对学习者有用。部分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改变传统的内容介绍编法,以提问或者是活动的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中主要以内容提示的方式来说明单元内容。

目标

学习目标告诉学习者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可能会学到什么[5]。即当学习完成后,学习者会是什么样子。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依据认知的复杂程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进行学习目标编写时常采用 ABCD 法,此种编写方法比较适于编写认知学习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即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 [6]。

通过翻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在撰写学习目标时,常采用“掌握”、“了解”、“熟悉”等这样的动词,目标较宽泛、模糊而不可测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无从知道自己或学生是否掌握。而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中学习目标使用具体的动词进行描述,描述目标的基本方法是“行为动词+内容”,清晰地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该知道什么或者能做什么。另外,目标与正文中的学习活动保持一致,即目标与学习活动相对应。

(2)学习单元中的引导材料

图标

图标是一种具有指代意义的图形符号,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7]。在编写印刷教材的时候常常用于指代某个任务或某段文字[8]。图标有装饰活跃版面的功能。但与纯装饰图形不同的是,图标本身是一种语言符号,有时带有特定的含义[9],如 表示信件,有的图标代表多种意思,如 表示提示,也可以表示强调。

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中常使用图标指代学习资源,引导学习行为。其中使用最多,也是最常见的图标,为表示阅读和观看的图标。教材中也用笔或笔记本、放大镜代表记录、查阅。即便在印刷教材中使用图标,图标旁边也会写出详细说明,以便更有指向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中也采用图标来代表某段文字、某项任务,或者用于提示、引导。但是图标使用比较混杂,教材与教材之间图标缺乏一致性,这便会造成学习者的信息负荷,学习者使用不同教材还要识记不同图标所代表的含义。

版面设计

无论是网络课程还是印刷教材,版面设计都显得非常重要。从整体上来看,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提供一个充裕的版面空间。页面留有一定空白,学习者可以记录文字等内容,并且还为学习者提供填写活动答案的空间。英国开放大学的印刷教材通常色彩很丰富,部分教材采用彩色印刷。教材为了区分不同内容,将需要说明的内容变色、加底色,或者改变字体、加框等。印刷教材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用不同的字体或者文本框、线条等区分不同内容。

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台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技术标准(2008)》中,明确规定了印刷教材的出版标准。从开本、版式(前言、目录、正文)、封面、扉页到版本记录页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部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的版式及版面设计如下:

用不同的字体来表示不同的内容(比如,用不同的字体区分教学内容、举例内容、活动内容);

用加粗来强调掌握的内容;

用文本框、线条等区分不同的文本;

部分教材在边界处留有空白。

教材采用留白的方式目的在于方便学习者记录,但是大多数学习者并未采取这种方式,反而觉得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教材边界留有空白的方法有所改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就版面设计而言,略显单一,只是从字体上的变化体现内容的不同。

(3)学习单元后的引导材料

小结是一单元或者一节主要内容的归纳,不是对内容的简单重复,其目的是引导学习者再次回顾本单元内容,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与提升。

英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印刷教材大多包括单元小结和节小结,小结末尾包含承上启下的内容,将本节或者本单元所学内容与下一节或单元内容建立联系。小结的形式呈现多样化:

以提问的形式回忆本单元的要点;

使用项目符号,而不是用整段文字;

采用学习活动的方式进行总结,首先让学习者自己试着总结,然后与教材提供的小结进行比对,以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本单元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以单元小结为主,简要总结单元学习内容,帮助学习者再次回顾本学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时教师会在小结中提示重难点内容,小结以段落文字或者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呈现。

2. 学习活动

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与传统教科书有着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前者包含大量的活动设计。不管在认知学习理论还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里,学习活动对于学习的成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层面,Rowntree提醒我们,完成活动是让学习者有目的的参与到教材中,如果没有这些活动,学习者可能会认为记住课程中提供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就达到了学习目标[10]。所以,好的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着力设计学习活动,而不是“如何说明”、“如何解释”。这就要求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对学习者而言应该是有意义的;

学习活动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

学习需要反馈,学习者需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内容,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中适量、恰当地呈现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内容,充分体现助学与导学作用。通过对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进行统计,我们发现,一般印刷教材每30页内容中平均包含5个活动。其中《student toolkit》系列书中,20页内容中包含13个活动。

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中学习活动由说明、问题、时间、反馈组成,并将学习活动置于相应的知识之后,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活动,学习活动设计中引入脚手架概念,即在问题提出后提供引导性文字,指引思考的方向。具体知识点之后还植入适当的练习,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练习的类型包括:Exercise (练习)、Discussion (讨论)、SAQ(self-assessment questions,自我评价问题)、Guided exercise(引导练习)、Question(问题)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的正文中未提供严格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结构不完整,只是一些简单思考题,并没有为学习者学习搭建支架。大多数远程教育印刷教材将思考与练习题作为学习活动,并将其置于单元之后,并在教材最后给出答案。以参考答案的方式作为学习活动的反馈,这是最初级的做法,远程学习者更加期待的是对问题的分析以及额外资源的提供,将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入。

(三)文后部分

从表1、表3我们不难看出,英国开放大学的印刷教材文后部分主要包括参考文献、附录、答案、索引、致谢等内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印刷教材主要包括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部分电大印刷教材也会在文后部分提供思考题或单元自测题的参考答案,而英国开放大学的印刷教材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中包括解析,用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

三、提高远程教育印刷教材

编写水平的建议

(一)开发远程教育中印刷教材编写模板

通过对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与英国开放大学印刷教材,我们发现,编写要素各具特色,但英国开放大学的印刷教材更强调学习过程。大家都很清楚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与传统印刷教材是有差别的,但是很难说出什么样的教材才是远程教育印刷教材。这也是为什么要为教材编写者提供编写模板,通过模板了解远程教育印刷教材与传统课堂教材的区别。模板体现便捷性、灵活性,便于教师使用,不是束缚教师的枷锁,而是启发教师的钥匙。针对远程教育印刷教材模板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课程指导、学习指导应包含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结构?

如何编写学习活动,即学习活动的类型、学习活动的最佳结构?

如何使用实例、图表、案例?

如何使用引导性材料?

如何进行语言设计?

(二)开展编写模板使用培训

在印刷教材编写模板开发完成之后,需要对主持教师及教材编写者进行模板使用培训。起初主持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所编写的教材可能只是从形式上与远程教育印刷教材相符,但任何工具被熟练使用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在形似的基础上,教师经过不断尝试和摸索,将逐渐熟练掌握并有所提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可通过加强学习活动、学习指南等导学内容编写方面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印刷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完善模板或工具有效利用的管理机制

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印刷教材编写新规范、模板工具实施后,需要通过改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部管理机制,进而激发主持教师积极性:

将主持教师列示在编作者中,充分体现和确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持教师教学设计的职能;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10)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对于正在成长的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学生有效面对新时代挑战的关键。高中政治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紧扣时代的主题,抓住国际和国内的热点新闻,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时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用心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时事教学生动形象,与现实联系紧密,可给予学生新奇而真实的刺激,改变传统政治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诠释教材理论,加深学习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特点,且教材材料有滞后性,时事教育侧重于学习当前国内外的大事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等等,其内容的时效性能够对政治教材起到诠释作用、辅读作用,这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时事教育与政治课教学结合,能使抽象的政治课教学情景化、形象化,从而减轻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时事一般是近期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材料新鲜真实,加上报刊传播媒体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在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同时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政治情感,这种情感能转化为爱国情感。

4.有助于提高学生高考的应试能力。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一年的时事或以时事为情景材料设计题目,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无一不是迎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上,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层次,并体现出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时事教育的渗透。

二、将时政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

时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时事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将时事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多种时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将其灵活地运用于政治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课前五分钟读新闻并点评。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安排学生读报纸杂志中的新闻(可选择《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时事报告》中的新闻),然后发动其他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火花,而教师则需做好总评工作。这种方法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在五分钟的时事点评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使师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分析时政热点的同时应加强教师的事先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时政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理论与现实、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让学生能够在演讲中切实提高能力,活动的开展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2.时事宣传园地。组织学生利用班级中的黑板报,安排“时事园地”这一版块,刊出最近发生的国内外要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系统地把握时事内容,并能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引入时政。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4.练习巩固。将相关时政资料作为背景材料,设计成习题,让学生分析,以巩固知识,了解时事。这也是将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种常用途径和重要方法。比如:在巩固“一分为二”这一矛盾分析方法时,可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这一时事进行习题设计,让学生在分析中既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国情

三、注意事项

将时政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把握好时政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时政材料应具备以下要求:

1.针对性:时事材料是用于辅助教学的,因此应具备针对性,即能够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教师在筛选材料时,要找准时事与教材的切合点,切忌生搬硬套,脱离教材。

2.时效性:时政教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时事信息应是最新的,而不是已成昔日历史的材料,这也是政治学科时代性特点的体现。

3.思想性:政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教育,因此,时政材料在选择上应体现正确的立场,能使学生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结论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事教育,恰当使用时事材料,有效开展时事教学,能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

【参考文献】

中学政治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学前教育学习材料篇(11)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数学;兴趣培养

1.前言

学前教育也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自己的观测和理解,并查阅一些资料发觉学前教育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就谈下面几点。

2.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多准备操作材料,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前数学教育教材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工具;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载体;是帮助幼儿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地探索数学学习的中介。设计每一次数学课时,尽可能将要交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概念、内涵、以及相应的数学运算规律,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比较科学数学结论。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的准备是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研究中深深感受到活动材料的巧妙设计与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制作与提供材料时,我们从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以便于操作、新颖美观、多种多样吸引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材料适合儿童的需要是活动材料提供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均匀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同一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对新活动很快能理解,做出反应,并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有的孩子则感觉到困惑不解,无从下手。因此,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学习的需要至关重要,他能很好的保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知欲望。

从教师的层面主要是:对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把握能力偏弱,提供数学教育活动材料质量不高,观察了解幼儿数学已有经验与发展差异水平不够等,造成了部分幼儿学习数学的实效不够明显,严重的还挫伤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学生在学中玩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构建数学知识,我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情境,设计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出故事中的数学知识,那幼儿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把教学内容编织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幼儿就会学习的兴趣。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是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的听故事,参与故事,从中学到知识。每次的教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教师的要求失去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按要求去做呢?在编故事时,需要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就更高兴了。教幼儿学习认识数字时,就可以编成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子到我们班做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们,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掏出礼物:一本书,两个本子,三盒蜡笔,四只铅笔,一共十样东西,可以用1~10来表示,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就很容易认识了1~10这样的数字。但是,这样的就是内容,不适宜于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舒心。

再有,就是通过玩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幼儿年龄小,不能保持较旧的注意力,对于枯燥而抽象的数学比较不感兴趣。而对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则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活动以不同的游戏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既满足了幼儿游戏需要,又比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小猫钓鱼》的游戏时,当幼儿钓到第一条鱼时,教师问:“钓到几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教师问:“一条鱼再添上一条鱼一共几条?”,以此类推。

通过故事、游戏、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4.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幼儿学前数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再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指导),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观察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个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抽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是学前数学教育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幼儿学前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教学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活动。

让幼儿操作中学习,是学前数学教育的一大进步。这种进步不仅反映在学前数学教育的活动目标上,也体现在学前数学教育形式由传统的教师预计的数学活动走向由幼儿自主选择的相结合的变化上,更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任务已从原来的教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如何为幼儿创设教学活动环境,提供操作材料来启迪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岚,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2]刘焱.对我国学前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兼谈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8

[3]刘晶波.我国学前教育研究20年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