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研工作情况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9 08:55:32

科研工作情况

科研工作情况篇(1)

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沟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在营造我校学术环境、促进科技发展及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

2014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协圆满完成以“科技创新驱动建院发展”为主题的四川建院科技活动。成立了科技创新专家指导小组,学生深入企业。成功举办“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助力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建立系、部科协秘书工作联系人制度,积极推荐优秀人才等任务。工作亮点如下:

一、将科技创新理念融于本职工作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2014年,由科研处主办,由图书信息中心、院团委、保卫处协办,13系2部共同参与,以“科技创新驱动建院发展”为主题的四川建院2014年科技活动在德阳和成都两个校区成功举办。为了丰富全院同学的学习生活,本次科技活动周分为科研成果展,科研学术报告会和科研表彰大会三个活动内容。首先是科研成果展,对于成果的展示地点我们选在了学院人流量最大的图书馆举行,并且在固定时段会有项目人员对参观同学进行答疑。接着是我们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科研学术报告会。参与本次报告会的有校外专家、院团委相关老师和2014年度在科研方面有突出成就和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学生,会间学生代表对本年度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汇报,到场的专家及学院老师对本年度科研成果给与点评。其中,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作《Magic北斗双模笔记本防盗及追踪芯片研发》已获第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组一等奖,“一种带相机架功能的登山杖”获德阳市青年创意创业大赛一等奖。此外,“太阳能储能式保暖鞋”、“可调型床上书桌”、“蓝眼睛导航系统”等学生科技发明成果充分展示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子对科研成果的无限创意。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学院科研处老师专诚为同学们举办了项目申报技巧”、“数据库”等培训讲座。

二、成立了科技创新专家指导小组,学生深入企业。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协结合自身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成立科技创新专家指导小组。将科技创新爱好者按照学科领域组成不同的团队,由指导老师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发明”工作室。自2011年以来,成立了四个工作室。工作室小组成员可以应邀参与合作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此举达到了推动学院广大科技爱好者参与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传承科创精神,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此外,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支持学生们的科技创新活动,成立科研专家组积极引导全院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参加部级、省市级科技创新比赛。如2014年由德阳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六脉科技《创意大师》科技创新大赛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共征集作品60件,获奖作品44件;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共上投20件作品,其中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作品“基于北斗卫星的同步轨道列车系统”获大学组三等奖,另有四个团队荣获大学组优秀奖,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次比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大学组)优秀组织奖。在让同学们走出去的同时,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不忘针对学生做关于“知识产权及专利申请”专题报告,推进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工作的健康发展,提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科技项目创新水平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使其无后顾之忧的充分发挥想象并付之于实践。

三、成功举办“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论坛”。论坛由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吴明军副院长主持。德阳市科协主席陈云彬到会致辞,北京工业大学赵雪锋博士、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李文渊教授分别做了《BIM在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应用》、《BIM的发展形势与应用推进》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涉及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以及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四川省建四公司、四川省建七公司、四川四汇集团的技术负责人及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代表分别进行了讨论发言。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的教师与学生代表参加论坛,此次论坛不仅对我校推进BIM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为高校之间、校企之间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助力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驻会副理事长刘士杰、综合部主任张凌一行到德阳参加“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启动仪式,之后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对接洽谈,双方就人才培养、创新助力、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洽谈,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将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国家学会人才与科技资源优势,助力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此次对接活动,扩大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在德阳的影响力,促进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该学会的交流互动,并把国家学会人才与科技资源优势与自身资源紧密结合,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科学研究。

五、建立系、部科协秘书工作联系人制度,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协,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协与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各系部、二级学院、学会、协会建立科协秘书联系人制度,目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9名科协秘书,形成学院分管副院长总控,各系部、二级学院、学会、协会专门负责的学术联络人的网络体系。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高工作效率,为更好地为学院、科协、学会、协会服务,提高院校师生科技文化素养服务奠定基础。2009年以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深度参与“汶川大地震”及攀枝花“8・30”地震的震害建筑物安全性应急评价及灾后重建工作。为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各级政府准确评估震后损失,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专家(专业教师)第一时间赶赴重灾区从事地震震害建筑物安全性应急评价。共评估各类房屋1565幢,建筑面积525万平方米。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我院地震震害建筑物安全性应急评价专家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协为贯彻落实川组通〔2012〕61号文件精神,从人文系、国际技术教育学院、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推荐10名教师进入四川省社科专家在线管理系统积极完成入库工作。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协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认识不足 ,没有专人 ,没有专项经费,发展力度不大;二、我校科协组织结构都存在虚拟化的问题 ,我校科协办事机构虚拟化 。即便已建校科协办事机构 ,没有独立建制,和科研处合署办公。三、科协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规范。四、缺少独立的发展空间,由于长期缺乏高校科协理论方面的建设以及地位的不明确、不独立 ,学校科协工作至今还未找到自身发展的道路 ,还处在寄生于学校科技处下的附属、附庸阶段 。五、促进高校科协发展的政策不到位, 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

提出建议如下:一、依托广大科技工作者 ,建立真正意义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在科研和教育两方面。首先,挂靠学会,多与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加强学术建设,能更好地帮助科技工作者追踪和掌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依托广大科技工作者、教师和学生 ,开展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学术活动。再者 ,要把高校科协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上。二、推动高校科协实体化。高校科协要就实体化进程中涉及的高校科协的工作职责 、行政级别 、专项经费等创新认识和管理思维 ,实现实体化建设 。三、灵活高校科协运作模式,引人市场经济意识。

学院科协工作计划:一、做好科协换届工作。二、加大学术交流活动,结合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召开科技论坛、科技研讨会。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普及科普知识。开展科普展览,培养科普教育人才。四、开展企业项目对接,加强禅学研究结合。组织专家指导。教师深入企业,攻克技术壁垒。

科研工作情况篇(2)

一、我市农业科技的状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领导和市科技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对农业科技工作比较重视,能较好地贯彻落实《农业科技推广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逐年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扶持和发展了一批农业科技的龙头企业,研究推广了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已显示出巨大活力和种种特色,如花生“粤油7号”、甜玉米“惠甜2号”、专用型马铃薯、桔小实蝇控制技术等,大大增强了农民科技意识,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我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45%,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达46.5%。但仍然存在着高级农业科技专家缺乏、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科研经费紧张、科技项目投入少、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技术开发组织不健全、科研人员较少、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影响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农业科技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业科技机构是开展农业科技工作的基础。但目前,部分领导特别是一些乡镇的领导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不重视农业科技机构的建设,经常抽调农科人员从事非农技服务工作现象比较突出。据统计,不少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每年被安排参与和完成镇政府中心工作任务的时间多达100多天,相当部分被长期安排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非农技推广业务工作岗位。部分乡镇为“卸包袱”,把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向市场。据了解,我市现有的93个推广服务机构中实行自给自足的共有11个,占11.8%。这些农技推广机构终日忙于经营种子(苗)、化肥、农药、兽药等,通过办经济实体创收,解决职工生活待遇问题,导致经营性职能和公益性职能不分,农业科技机构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近三年来,市直投入农业科技经费为492万元、惠城区28万元、惠阳区30万元、博罗县40万元、惠东县77万元、龙门县51万元,全市合计仅为718万元。由于投入不足,产生以下问题:一是农技人员基本待遇无法保障。据统计,乡镇农技人员有80%以上无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政策待遇,近50%的乡镇农技人员的待遇低于同级公务员标准;二是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和进修,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三是农技推广设施、设备简陋,农技推广机构面临困境。长期以来,农技人员只能采取“鉴定靠目测、推广凭经验、服务靠嘴巴”的原始推广方法和服务手段,难于科学地开展地力监测、作物养分分析、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检验等科技推广服务。

(三)思想观念滞后,未形成科学管理体制。目前,我市部分农技推广机构在内部管理方面仍未形成科学管理体制,思想观念上仍习惯过去的“计划+技术示范+行政干预”的模式,限制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也限制了农业产品走向市场。

(四)从事农技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在过去的机构改革中,农技站多数是在原老单位基础上组建,推广机构人员膨胀、超编严重。*年,市、县、镇三级农技推广机构人数平均超编10.6%。机构超编,难以调进或吸收所需专业人才。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农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中高级技术人员少,技术骨干老化,推广队伍青黄不接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全市科研机构总人数为74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仅有12人、中级职称的43人、初级职称的95人,其他人员94人,退休人员225人。

三、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任务。而科技推广是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高科技型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和必要手段。因此,针对我市农业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要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没有农业科学技术,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各级政府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利用各种渠道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科技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这是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因此,各级农业推广机构要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的新型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要继续抓好我市城区和博罗两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扶持一批类似九华农贸有限公司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有重点选择一批类似甜玉米、花生“粤油7号”等技术成熟、实用、覆盖面广、转化力强,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把农业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在履行好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服务,兴办经济实体,进一步增强科技机构活力和实力。

(三)要依靠市场,选准项目,开展农业科技研究。

我国加入WTO后,我市农产品仍存在污染、农药残留成分高、品种单一、品质不优、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难于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深入调查,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了解我市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情况,加快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包装、保鲜、储藏、深加工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业科技研究上要注重面向市场,选准项目,着眼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并集中力量,组织攻关。

(四)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科技队伍整体素质。

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农业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的规定,制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通过竞争上岗,改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农业科技管理干部组成的农业科技队伍。

(五)要加大投入,支持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科研工作情况篇(3)

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多,思维定式仍然沿用老办法多,对新事物接受少,接受慢,因而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二是不知道如何让科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不知道如何检查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往往很茫然,束手无策,认为是太专业的工作,工作决策中主动应用得少。

2.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都不单设,有的即使单设,人员也不多,只有2人,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各自为阵,整体规划不到位。由于信用社是一级法人,条线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期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代管,而科技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又比较多,所以整体规划能力差,基层只能是各自为阵,这是信用社科技工作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4.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极少有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5.制度淡薄,综合管理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和制度观念淡薄,对科技工作综合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且不及时签退;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保密性差;发电机的配备不足,一旦停电,长距离的路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配工作;有少数营业网点对设备随意摆放,线路凌乱,没有理顺、固定;有些网点网络设备运行环境较差,防震、防潮、防火、防鼠等防范措施不到位;有些用作管理的计算机尚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虽已安装但不能及时升级;有些机房还储存有辐射性、强磁性、易燃性物品,对正常营运形成了潜在威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6.缺乏组织,系统开发不到位。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农信社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化阶段,即以电子化代替手工处理业务,系统研发很少;东部地区虽然较发达,但是许多地方仍然储蓄不能跨县通存通兑、全省结算渠道不通,数据资料分散存储,难以综合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版本有中创、神州数码等多个版本,各模块间相互分离,处理不一致;原应用系统无源程序,维护成本高,后续开发难;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没有。同时办公自动化远远不够,很多省份一点都没有进展。系统开发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二、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多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依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必须要加快科技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要重点解决领导观念的转变,主要的途径是领导层本身要强化自我学习,尽快变外行为内行。今后在配备县联社和信用社领导班子时,要有计划地选聘一部分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领导使用计算机参与辅助管理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应用效果促进观念的转变。

2.充实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各联社在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人员,鉴于目前科技人才比较短缺,可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收应届毕业生;二是将信用社现有人员选送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使其“充电换脑”增长新知识,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信用社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全国数据大集中,但是现在各省的数据都没有集中起来。农信系统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无论在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单个法人的农信社资金也非常有限,能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就更有限。因此农村信用社加快科技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提高整体规划。

科研工作情况篇(4)

一、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

本次调查采取县乡人大联动的方式进行,县人大常委会分四个调研组重点对红椿镇、高桥镇、洄水镇、蒿坪镇、部分医疗机构、县合疗办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到村、组座谈,到相关单位听汇报、查资料,全面了解我县新农合运行的现状。瓦庙、绕溪、界岭、燎原、双安、向阳、高滩8个乡镇人大分别就本乡镇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从视察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户认为新农合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就医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够深入细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人口数据不实,政策惠及面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一政策在落实中打了折扣,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群众满意度较低,参合积极性不高,干部垫钱较多,乡镇合疗办机制不健全等。在政策宣传方面,被调查的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乎没有,但对政策大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参合、报销等一些运行程序和细节。在参合方面,被调查的农户中,占一半的农户认为是自愿参合的,30%的农户认为是上级政府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还有20%农户认为是乡村干部硬压才参加的。在看病就医选择上,一半以上农户想在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看病,一部分农户反映身体健康,一般不住院,住院也自己掏钱看,认为合疗报销手续繁琐、医药费高、少数人反映报销的钱不够车费。还有一部分农户不看病,能拖则拖,能扛则扛。在合疗政策受益面上普遍偏窄,实际受益的农户不多,受惠程度不高。如红椿镇20__年参合14340人,基金配套总额573600元,20__年实际报销205人,报销186243元,占基金总额32.4%,全镇总受益率为1.43%;高桥20__年参合17326人,基金配套总额693040元,20__年实际报销302 人,报销277835元,占40%,全镇受益率为1.74%。由于本次调查农户的样本量较少,实际各乡(镇)参合农户的受益面更小。

二、我县新农合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细致。

一是宣传的主体不明确。在调研过程中乡(镇)合疗办工作人员反映,镇、村两级主要任务是按县上下达的收缴任务筹资,一些具体的合疗政策如报销的病种,报销比例,报销程序他们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他们在农户收钱时也给群众说不清楚。然而实施合疗的主要“窗口”——医院,对合疗政策的宣传更少,只是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有关政策,因此导致了看似都在宣传,可效果并不理想,使老百姓对合疗政策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给合疗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是宣传口径不统一。在合疗证和参合发票上,明确写着群众有参合自愿的权利,但在执行上要求90%以上的参合率,这种参合自愿和高参合率之间的矛盾使乡村两级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甚至村干部在收钱时挨骂,说是政策在下面走了样,给基金的收缴带来了阻力。在宣传口径上,收钱时说的农民交10元钱看病可以报销,但乡村干部讲的又根本兑现不了,比如高桥龙潭村任支书反映去年讲的报销人均6元的门诊费,村卫生室垫了600多元,至今未核报,最后村卫生室不得不终止执行这一政策。

三是宣传的形式单一,力度不够。走访时农户普遍反映,只是在收钱时才给他们宣讲合疗政策,其次就是王县长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再没有其他宣传途径和形式,造成老百姓对合疗政策抱过高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与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之间的矛盾、加之基层干部政策宣讲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配套政策不够到位。乡镇合疗办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是其他工作岗位的同志兼职,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无信息化设备,但合疗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在如此情况下,很难完成县合疗办按政策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们从合疗办了解到止9月底还有10个乡镇(城关、洄水、红椿、蒿坪、高桥、班桃、东木、绕溪、界岭、苗河)参合人员登记表、10个乡镇(焕古、双安、金川、燎原、城关、蒿坪、洄水、班桃、界岭、苗河)合疗基金票据都没有报上来,给合疗办在审核报销时增添了工作难度,也不利于今后全县合疗工作开展。

(三)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农民交10元钱,他们希望每一分钱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实施的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调研中,群众反映,一是住院补偿比例总体偏低,补偿的范围过窄,而由住院产生的次生费用很大,加上路费、餐宿费、误工费等,一些人认为花了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农民受惠程度不高。例如红椿盘龙村李文波在西安唐都医院住院,共花了2万多元,跑了无数次实际只报了7030元;二是缺乏对合疗医院有效的监督机制,高收费、超范围检查、超范围用药的行为无法监督和控制,降低了农民的实际受惠程度的量和面;三是贫困人员虽由民政代交了合疗基金,但是由于无子女照顾,或者是因为交不起医院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和补偿后的自付费用,导致难以享受到合疗优惠政策;四是普遍反映农村患胃病、风湿关节炎、结核、妇科等慢性病的人多,而这些病又没有纳入合疗范围,交了钱也享受不到合疗优惠政策。

(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弱,不能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

一是基础设施差,条件简陋。如燎原乡群众就医不方便,而乡卫生院只有三张病床,住院租旅社,而且阴暗潮湿(有人说这样的条件好人都要住成病人)。二是医疗设备落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个别卫生院内、外、妇、儿科室不健全,缺乏基本的急救设施设备,病人不放心在这样的医院就医。25个乡镇卫生院只有11个乡镇中心医院有一般的急救设备,其它乡镇卫生院均还是以老“三大件”(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和医生工作经验看病。三是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各科室普遍缺少专业骨干,群众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只能舍近求远。如红椿外科、妇产科都没有技术人员,有b超但没有人会操作;界岭乡人大在联动视察合疗工作时反映,界岭乡卫生院几乎没有开展合疗工作。苗河乡卫

生院只有2个人,合疗工作量大面广,满足不了群众就医需要。而全县212个村卫生室基本都是私人个体,更无医疗设备,难以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四是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意识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太少,给患者开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药品,增加了医药费用,有的医院存在空挂床现象,有套取合疗资金的嫌疑。如高桥龙潭村任支书反映他们村在公布的报销名单中有肖天生的名字,但该村并无此人。

(五)人口统计存在误差,基层垫资较多。

我们在调研的几个乡镇都存在人口空挂现象,乡村干部垫资数额较大,如红椿盘龙村,两年垫7640元,高桥龙潭村村干部每人垫资约800元。我们经过走访调查,人口不实有几个因素。一是人已在外多年,但户口在老家,有的已出嫁多年,但又未办户口迁移;二是统计年报有误,因为村人口基数决定着村干部待遇的高低,部分村有虚报人口的现象,这样逐年累计起来的有名无人,有名无户的情况较多,有的甚至是已死亡多年的人口而没有注销。农户参合上面要求按年报人口测算,所以下面垫资较多,这无疑给本已运转艰难的乡镇财政增添负担,严重影响基层政府工作积极性和干群关系。如洄水镇茶稻村共8个组,20__年底公安派出所统计是1843人,但农业普查只有1383 人,合疗按1843人的90%算应是1658人,人口空挂275人,最后村上虚拟了一个九组 人员名单,合疗款由镇上及村组垫付。

三、对我县新农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提高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新政策,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和落实的基础。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和义务以及报销程序、报销标准、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为此,在工作中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尤其乡镇要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途径,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合,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给农户宣讲政策上,公开、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参合患者,让他们相信合疗制度,从而提高他们参合的积极性。

(二)核实人口,消除疑虑,据实征收。政府要责令公安部门对人口进行一次清理,该登记的要登记、该注销的要注销。要对各乡镇人口空挂垫资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弄清事实,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免使乡镇产生新的债务,同时为下一步合疗基金征收奠定基础。

科研工作情况篇(5)

2020年度,我院共获批科研项目项,获准经费万元。其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经费 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经费万元。

教育部项目项,经费万元;科技部项目项,经费万元;国家民委项目 项,经费 万元;国家语委项目项,经费万元。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科技厅项目 项,经费万元(注明项目类型,如内蒙古科技攻关计划、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内蒙古教育厅项目 项,经费万元(注明项目类型,如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内蒙古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等);内蒙古民委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社科联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项目 项,经费万元。

赤峰市社科联项目 项,经费万元;赤峰市科协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项,经费万元。

校级项目 项,经费万元。

其他项目(备注说明项目批准单位) 项,经费万元。

2. 科研成果情况

本年度我院以排名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篇,其中SCI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篇、EI 篇。

排名第一作者撰写专著 部、编著 部、译著 部、教材 部。

排名第一作者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项。

排名第一获得自治区级政府奖励 项,排名第一获得赤峰市政府奖励 项。

成果转化 项。

3. 学术交流活动情况

概述学术活动开展基本情况,含①举办或承办学术会议,②教职工学术讲座,③外聘专家学术讲座,④外出参加学术会议,⑤学术交流活动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学术会议或讲座的次数和名称)

4. 科研机构运行情况

概述依托于本院的各级科研基地、科普基地、科研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校、市、区级)、研究中心、研究院(所)等基本信息(含获批时间、机构级别、负责人信息、团队人员、联系方式)、基本运行、学术交流、服务社会、成果产出及经费运行等情况。

注:上述科研机构包含我校与其他机构联合共建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如为新建机构,需要提交原始机构成立批文及相关证明。

无科研机构不填

5.科研创新团队情况

概述依托于本院的自治区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情况(含带头人信息、团队人员、成果产出、服务社会及经费运行等情况)。

(2013年批准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要按照上述要求来写,2020年新批准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写,有传承关系的请标注清楚。)

无科研创新团队不填

6. 两级化管理下放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两级化管理下放科研经费3万元,2020年度使用金额为: 元,用于XXXXX支出(需要详写),剩余 元。

二、科研工作管理情况

1. 科研计划完成情况

概述年初科研计划的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要给予说明。

2. 科研管理队伍

科研管理队伍是否完善(有无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有无较为稳定的科研秘书),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具体且能够落实到人,科研管理人员能否胜任科研管理工作,能否及时解决科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否重视科研工作和本单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等。

3. 科研管理制度及运行

科研相关规章制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专著资助、学术交流、创新团队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 日常科研管理

各类科研项目、奖励申报及学术专著出版基金的初评审核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情况,意识形态责任落实情况等。

5. 科研档案管理

历年科研成果,项目的申请书、任务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项书,科研会议记录,评审记录,科研活动计划总结以及其他科研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文件记录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的困难、问题

科研工作情况篇(6)

3、利润总额:一定时期内军工集团公司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包括工业、商贸等企业的经营利润和科研事业单位的结余。反映军工集团公司盈利水平。

4、新增固定资产:一定时期内军工集团公司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反映军工集团公司的发展潜力。

5、军工任务完成率: 此项指标是集成性考核指标。对科研、生产、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考核。选取包括高新工程和重点专项、重大预先研究、基础研究、主要武器装备的生产交付等具有代表性的军工任务作为考核项目。以国家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合同、计划为考核依据,对每个项目的合同、计划执行情况及重大节点完成情况综合测评后,采用统计加权方法计算出各军工集团公司的军工任务完成率。反映军工集团公司军工任务的完成情况。

6、军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率: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占年度投资计划额的比率。以国防科工委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为基础进行评价。

7、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为增加知识总量或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科学技术创**发展而支出的资金总额,是一个部门或单位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总量。经费包括国家军品科研投入、基础科研投入和企业自主科研开发投入。

8、自主技术投入总额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军工集团公司通过自筹资金进行科研开发活动投入总额,以及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反映军工集团公司依靠自身科技开发投入增强技术水平的能力。

9、科技成果: 军工集团公司当年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和专利。反映军工集团公司科技产出情况。

10、安全生产情况:军工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效(以国防科工委下达的三项控制指标为基础进行评议)。

11、军品质量情况:通过军品质量损失率、大型试验成功率等项目,综合评价军工集团公司在军品科研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成果。

科研工作情况篇(7)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着。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3.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着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 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科研工作情况篇(8)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着。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3.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着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科研工作情况篇(9)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着。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3.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着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科研工作情况篇(10)

科研档案具有较为明显的专业性、科学性及其形成的阶段性和成套性等特点,这一特点使现有全国档案统计年报的数据不能全面反映科研档案工作的真实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档案数量统计不能真实反映科研单位文件材料归档情况。文件材料归档的齐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是衡量一个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指标。但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并非简单地用归档的案卷数量、文件数量或者其他档案载体数量就可以衡量。每一个单位承担的科研任务不一样,产生的档案数量自然存在区别,其核心问题是该单位应归档多少个科研项目档案,而实际归档了多少个,每一个科研项目应归档多少份文件材料,而实际归档了多少,其中要着重考虑重要或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的归档情况。也就是说,科研档案工作的质量应从科研文件材料归档情况来体现,具体地说,是一个相对值或比率。

第二,档案利用人次和调阅档案数量是科研档案利用效果统计的一个表面现象。科研档案利用情况是反映科研档案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科研档案利用应从科研成果的应用效果以及科研档案为科研工作服务效果进行统计。也就是说,评估科研档案利用效果,应建立在科研档案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础上。以海洋科研档案为例,几个海洋调查数据也许会影响一个海洋工程建设上百万区别的投入,但在档案利用时调阅的可能只是几个案卷,利用人次也可能只是几个人次。同时,要了解和掌握科研档案的利用情况,笔者认为还必须掌握科研档案应用体领域以及各全宗档案的应用情况:如哪些科研档案利用率高、产生的效益大,应用在哪些领域。科研档案工作者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开展科研档案的主动服务和跟踪服务,同时为档案鉴定提供依据。

第三,科研工作信息化快速发展使科研档案统计工作面临对信息化需求的挑战。科研工作信息化发展远超于档案工作信息化发展。以海洋科研工作为例,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海洋信息工作者就完成了海洋调查数据从纸介质报表、计算机穿孔纸带到磁介质的转换,实现计算机文档化管理。现今,很多海洋调查数据档案从形成起就脱离了纸介质载体,直接形成电子文件,如海流测量、水深测量、气象自动观测、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且数据量之大,数据表达方式专业性之强,无法用纸介质实现双轨制归档,而且这些科学数据统计方法因调查内容和调查手段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随着科研工作信息化程度的深入,科研工作成果载体也为电子文件,如开发的应用软件、生产的电子图集、建成的标准数据集和数据库等。从现有国家档案统计年报中可以看到,电子档案统计是对载体数量的统计。事实上,载体数量不能完全反映科研档案数量的实质,它与传统纸质档案案卷一样,实际有效数据是一个载体(案卷)存放了多少数据(文件)。因此,电子数据实际存储大小、电子文件的个数、软件个数、数据库实体个数、数据库记录数等应纳入电子档案统计的基本内容。

加强科研档案统计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加强科研档案统计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在进一步完善国家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的科研档案统计工作制度,也就是科研单位或科研系统结合研究工作特点,自行规定和设计适用于本单位或本系统科研档案工作的一种统计形式。相对于上级档案管理部门下达的档案统计工作或相关机构组织开展的档案统计工作,可将其理解为“内部统计”。通过内部统计来加强科研档案统计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内部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内部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包括统计报表设计、明统计相关人员角色、定报表制作周期和上报程序等。其中设计满足本单位或本系统科研档案工作需求的统计表格是内部统计报表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其任务是对科研档案统计指标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具体化。如笔者在海洋科研档案工作统计相关业务中,设计的档案数量统计指标中,纸介质档案除案卷数量、文件数量外,增加大幅图件数量统计,照片档案不但统计照片张数,而且需要统计照片反映的事件数,电子档案统计除载体数量外,还有电子文件个数和电子文件实际数据量等,增加了样品样本等实物数量统计以及反映本单位承担的科研工作任务情况统计等。在档案工作质量统计指标中,设计了对科研档案归档率和齐全率的统计,并且明科研档案归档率为实际归档科研工作个数与应归档科研工作个数的百分比,科研档案齐全率为实际归档文件数量与应归档文件数量的百分比,同样还可以统计准率和完整率等内容。但设计统计指标时,科研单位应结合统计对象具体设计,如海洋调查数据档案统计指标可设计为站次数、分析样品数、调查面积、测线长度和获取数据量等。

2 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是保证统计结果准、有效和连续的主要途径。在保证质量控制人员素质的前提下,内部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定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依据登记表对全部统计数据进行反复检查和核实,但是如果原始登记表数据有问题,统计结果中的问题就无法检查出来。因此,应采取一些其他的控制内容,如范围性控制,其方法是将统计数据限制在一个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如新增档案数量不可能小于或等于1,归档率不可能超过100%等。这种控制方法应结合历史积累数据和当年档案工作实际,调整控制的数据范围,从而避免出现一些原则性错误。

3 建立内部统计分析制度。开展科研档案内部统计是要更全面、更准地掌握本单位科研工作及其档案工作的真实情况,以指导本单位科研档案工作乃至科研工作,因此开展内部统计分析并形成

有依据作用的决策信息是档案统计工作的终极目标。建立内部统计分析制度,就是要明内部统计分析的制度化、方法化、报告化和决策化。无论统计规模大小,要求不能改变。其中,统计报告是统计分析的成果表现,报告中不仅要描述本次统计的概况,而且要详细地描述数据来源、采用的统计方法及形成的结果数据,更要使用形成的结果数据来评价一段时间各项工作的效能,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内部统计分析不但要针对每一次统计工作,而且要对历次产生的统计数据进行定期分析。比如,以五年计划为周期,其统计分析结果将对一个五年计划总结和下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产生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建立统计结果领导审核、上报和归档制度。科研档案内部统计拟在反映科研单位科研工作及其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排除在统计工作中因个人或集体利益出现虚报数据和隐瞒事实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加强科研档案统计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具体地说,通过制度明统计结果领导逐层审核,要求将通过审核的统计结果及相关分析报告报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备案,同时与本次统计产生的文件材料一并在本单位档案部门归档,并将其纳入本单位全宗档案永久保管。内部统计文件材料不仅记录了统计工作轨迹,而且是档案定期统计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更是档案统计工作查考的凭证。

科研工作情况篇(11)

(1)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监督各项事宜进度,共9个工程中心申报。组织校外专家函评,确定4个工程中心进入答辩阶段。

(2)参与组织6月12日、10月10日2020年上海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研讨会,负责会务情况、联系专家及参会人员、会场情况、会议纪要、会议通讯稿等。最终申报2个工程中心,提交相关申报材料。(3)对接科委网站,关注函评及答辩安全情况。

2.上海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暨揭牌仪式

(1)组织会议各项事宜进度,联系校外专家。(2)安排布置会议室,投影、席卡、会务、视频、证书、合影等(3)撰写会议纪要及新闻报道。

3.高峰高原学科

(1)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监督各项事宜进度。(2)组织4月16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总结及下一级段布置会议,负责会务情况、联系专家及参会人员、会场情况、会议纪要、会议通讯稿等。(3)根据教委意见,负责监督高峰高原学科材料及结题事宜。(4)负责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4.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方案

(1)整理学科办2020年度高水平预算及项目申报情况,报送相关材料。(2)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5.博士点建设

(1)撰写学科发展规划、学科评估方案及简况表内容。(2)收集、整理、报送材料;整理学科评议组专家信息。(3)撰写并修改柯校长汇报答辩PPT。(4)统计各省博士点公示情况,包括新增博士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材料与化工博士点申报情况。

6.学科评估工作

(1)收集整理教育部通知文件,报送学科评估联系人情况。(2)组织召开学科评估工作部署会议,向相关学院及部门下发需撰写材料文件。(3)跟进学科评估其他事宜

7.十四五规划

(1)填写十三五指标表格及十四五指标表格,并报送学校(2)撰写十四五总规划学科内容,撰写专项规划(3)跟进十四五规划其他事宜

8.三大学科群建设

(1)撰写学科建设推进情况表。(2)撰写关于报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情况。(3)撰写三大学科群建设实施方案。(4)撰写三大学科群涉及学科情况统计表。

9.学科办预算

(1)暑假期间整理学科办2020年度预算,包含协同创新平台、工程中心、2011、智库、文科工程、博士点建设、硕士点建设、部门业务费等,并将预算登入系统.(2)负责各个学科项目、学位点2020年预算入库工作。

10.其他重要工作

(1)准备及提交市本级新购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论证材料,包含评议表、询价单、论证报告、排序表、现有仪器情况、行文等材料。

(2)负责整理研究生部高校分类评价指标,撰写任务分配表和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