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9 17:10: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文学科的趣味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

篇(1)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他们容易凭感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时,我切实注意教学语言与音乐、视频语言结合对学生的正效应,与优美的轻音乐伴奏下的新春风光片同步范读课文,尽力使语言显得抑扬顿挫、变化有致。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与活泼欢乐的音乐节奏,鹅黄柳绿、桃红李白的春景,共同构成了一个美感体验的整体。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春天氛围之中。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情绪高涨,陶醉于语文课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深思而专注,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

二、创设疑问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凝。”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创设疑问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做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全面掌握教材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之处布疑,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疑问的产生开始,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释疑过程中的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对于“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我没有直释其意,而是提出疑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顿生疑惑,急于想知道答案,我借此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明了“且”为“将近”之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对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我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学生:“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干什么去了?”学生看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 “孀”“遗”二字之义便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疑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

三、情景表演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用声情并茂的情景表演,诠释文本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个个跃跃欲试,并在表演中张扬出的鲜明个性。他们把《孔乙己》中孔乙己仅来一碗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还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还要炫耀自己的才学(回字有四种写法)的穷酸、迂腐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用夸张的表现使《变色龙》中警察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处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课文情景的表演为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引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四、竞赛活动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周期性举办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的基础上,由学生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设计了颇具特色的“青苹果园地”,园地中设立了习字、演讲、作文、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不同的栏目评比,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奖,逐步积累,到期末时评选最终的优胜者,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因此更为高涨。

五、巧妙留白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语文教学中的巧妙留白,可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给学生构建一个巩固品味、想象创新的空间,把“最甜的甘蔗”给学生自己去品尝。在我声情并茂地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当念完“千里共婵娟”一句后,我的手势仍停留在空中,声音也是音断气存,久久挥之不去,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遐思,颇有一种“未完待续”之感。这种无声的留白,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绪,“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风处觅鱼踪”,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篇(2)

1.提升课堂语言趣味性,增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就是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都有好奇心,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教师要充分掌握这一点,在识字、练字教学中加入趣味性语言,努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缕清语文学习方向。教师要准确掌握小学生思维特征,更好的发挥趣味性语言作用,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许多同学在学习“回”时,习惯先封口后写里面的笔画。教师可以按照同学写字的顺序将这些列示出来,并以风趣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能够了解到错误之处。语言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是知识的溪流,教师嘴中讲授的就是精彩丰富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统一。教师可以借助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不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提升课堂情境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具有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点。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语感培养,加强对学生语文朗读美感熏陶,通过日常对话练习让学生掌握朗读技能,加强语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越来越多的阅读中,得到情感升华。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进而掌握文章中的意义。例如:在?M行《江南》疑问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做好充分的内容设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江南画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其亲身描述动作。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作者小船,快乐的荡漾在鱼米之乡的江上,感受着随波逐流的体验,在脑海中描画美丽的江南采莲图。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问答活动,并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语言魅力,并领悟其中涵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积极开展教学课堂游戏设计,寓教于乐

由于小学生年纪偏小,很难做到注意力的长时间集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游戏参与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游戏教学当中,使其更好的投入到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环境当中。如b、p、d、q声母学习上,学生经常会混淆,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将这几个声母学习加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圆棒和半圆环的摆放让学生反复阅读,加深学生记忆,让学生相互进行考较,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比如说,对于按图索物,让学生将表示动物名字的音节和动物图片连起来,让部分学生扮演小动物、部分学生拿着音节字母,并根据音节对上每种动物,送小动物回家。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以故事为背景,利用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亲身体验,加强相关音节复习,将对动物、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爱护蕴含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爱的教育,提升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认知。许多小于语文教师纷纷发挥自身想象力,积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游戏,充分运用了学生的眼耳口鼻各个器官,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感官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语文内容阅读,以绕口令和儿歌形式加入教学

按照小学生年龄特征,大篇幅的朗读还需要循序渐进,与之相比,儿歌和绕口令这一类节奏明快、情趣丰富的阅读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喜爱,儿歌和绕口令的运用极大的改善了拼音学习的单调和枯燥。教师还可以利用儿歌和绕口令的反复阅读锻炼学生的口齿,矫正错误的读音,提高发音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接触汉字,有意思的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5.增加课堂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篇(3)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1 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1.2 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1.3 游戏增趣。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

2 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篇(4)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并且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营造出具有趣味性的教育环境,从而能够吸引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逐步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望天门山》一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相关的素材,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资料展现在大屏幕上,包括小船、树木、山峰等,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诗文中的意境,并且在上课时将其排演出来,从而在这种意境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种营造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不但使小学生加深了诗文的印象,更能够使其在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中轻松完成语文课时任务的教学。

二、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就语文知识的学习而言,课外阅读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外部延伸与补充。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但能够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还能够逐渐培养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看一些较有营养的课外书籍,然后在下一次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向学生询问具体看了哪些课外书籍,并让一些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所看到的课外书籍的内容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其中包括名人的励志故事、科普知识以及贴近生活的常识等。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刻意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进行专门的讲解,不但大大提升了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加强课外阅读的意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元素,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能够得到充分的活动与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更应当注重对非智力元素进行挖掘,如想象、感觉、意志及情绪等。这些非智力的情感元素的挖掘与开发不但能大大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日常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并且依据教学材料中的各方面知识,旁敲侧击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从而提升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篇(5)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很难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笔者看来,课堂教学既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不要盲目地去讲,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去讲,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白教师在讲什么,教师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很多知识,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不能全部理解,作为教师,就应该用学生感兴趣的话去讲,用学生能听懂的话去讲,用生活中的案例去讲,让道理变得浅显、具体、形象,而不是过于注重“引经据典”,让学生感觉云里雾里。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些发言的机会,比如,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有什么不懂,或者有什么异议,都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得出的结论肯定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的印象更深刻。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探讨也是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途径。

二、促成教学监控行为的趣味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1.教??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热闹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不要逼迫学生立即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篇(6)

厚积而薄发。一个想教好语文的人,必然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忍有余,增强课堂应变能力。因而能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教学面貌会大大改观。读书使教学的眼界进一步开阔。我们的教学实际包含两个过程:教师的教的过程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如果教师之前不学习,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图方便,到“教参”中“牵羊”,学生得到的只是搬来的枯燥、乏味的答案。如果教师能将之前学习的流程、感受、规律一并教给学生,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尝试,那么学生就能生动有趣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现在,尤其多媒体更为我们教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教师更应从中吸取营养,设计教案,并应用多媒体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增加学生的视听享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知识积累是教师一生的任务,所谓“给一杯水,需一桶水”之意,就是强调教师不断学生更新。看到影视中的吟诗,那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间的真情流露,那音韵的铿锵之声,顿然醒悟:这不进了佳境么?一个语文教师就要一身为镜,把学生引入有趣的语文世界。

二、教师要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

(一)新颖的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的好坏影响这节课的成败,好的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为教学作好铺垫。

在教学故事类的课文时善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的天性,是兴趣的先导。如:在教学《菩萨兵》一课时直奔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菩萨”?学生说出了很多:菩萨是给人类带来幸福的“神仙”;菩萨是能拯救受难百姓的神仙。顺势提问:“你们见过菩萨兵吗?”正当学生充满好奇时,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菩萨兵是什么样的。”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骆驼和羊》这一课时,教师首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同学回答:“喜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种小动物,请同学们叫出它们的名字(骆驼和羊),在骆驼和羊之间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骆驼和羊》。”在悬念中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铺垫。

在教学美景类的文章时,可采用情景导入法: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多媒体出示一副美丽的荷花意境图,将学生引入荷花美景中,当学生正陶醉于美景时,老师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图中的荷花。这么美的景色,怎么用语言文字具体表达呢?我们去看看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是怎样写荷花的。让学生从图到文,自然地走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月光曲》时,自己弹奏了一曲《欢乐颂》,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音乐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它能充分的调动人的听觉,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并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在古诗教学中,可采用以旧引新的导入法:一位老师教学《江上渔舟》这首古诗时,师问:“同学们你们学过古诗吗?”生:“学过。”“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和同学听,看谁背得又好又多?“在学生背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古诗。”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轻松愉快地走入新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会给教学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灵活的形式。

1、表演。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有《蚊子和狮子》、《市长》等都可编演课本剧。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2、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篇(7)

教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充分备课,突出导入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尚未成年的学生更是如此,要使其克服自身的学习惰性,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去抓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焕发出学习的激情。

例如,音乐导入法,在学习古典诗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在上课前播放了这首歌曲,同学们都很惊讶,原来古诗也可以唱,学生在背诵时也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了,而是跟着韵律,背的特别快。影视材料导入法,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前,学生本来没多少兴趣,因为课文有点半文半白,后来在上课前先看了相应的片段,学生在研读课本的时候就有了很好的把握,尤其是人物形象,往常沉默居多的学生这次异口同声的就说出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特点。

2课上方法多样

2.1教学的手段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各同学之间的探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美读法,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2.1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成功和表现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能有机会获得成功。须知,人总是希望被欣赏,因此教师要尽量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为其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某一道主观命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了一种或几种看法,特别是有独特的见解或能进行条理清晰的表述,这时会产生一种自我表现的心理,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教师要尽量地满足他们,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会百倍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2.2适时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坚持多鼓励,勤表扬的原则,对于基础较差者,更要注意选准角度,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肯定评价,使他们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样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会高涨,对你所教的语文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练习册上的一首诗歌鉴赏时,有一道题是分析白居易的诗和李淑真的诗的心境的不同,很多同学都默默的不出声,要么就支支吾吾的,只有一个学生声音不大的说是安适和孤独,虽然参考答案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我马上很大声的称赞了他,其他同学有的说哇,有的说我也这么想的,我又继续引导,课堂气氛就逐渐活跃了起来,学生也有了答题的自信了。

2.2.3联系现实,保持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在学习新课的开端具备了一定的好奇心,这也就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也就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为了保持学生的这份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必须注重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空有高深理论的学习而不联系实际,只能够使所学知识日益变成空中楼阁,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的实际,却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到鲁迅的《祝福》时,面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周围的男人们本想取笑祥林嫂,女人们的同情心也算有些,所以还会有眼泪,老女人却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无聊生活中的调剂。就这种情况联系现实生活,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对别人的痛苦遭遇表现出或淡漠,或看热闹的现象。比如联系小月月事件,并就此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样经过对知识的运用,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且还会增进学生继续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从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3及时接受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加深学习兴趣

及时反馈与评价,不断深化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肖远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学―一个中学教师的思考[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中学专辑),2006,(3).

[2]陆丽红.让语文课堂快乐起来―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J].才智,2009,(28).

篇(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第一,它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树立信心;第二,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第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喻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那么教学导入就是曲子的前奏。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课堂导入过于简单,没有收到应有效果;有的又过于花哨,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让课堂陷于失控的境地。而与课文看似有关联但细听却十分牵强的课堂导入更是屡见不鲜。更有些课堂教学讲授竟没有导入环节,教师走进教室,立马便翻开书本讲授课文。还有一个问题也比较突出,即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一个人在“独导”,学生似乎只是听众,没有真正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导入环节的失败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要求新,求奇,求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有很多方法,如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讲述故事导入法、新旧知识导入法等等。不同的课文就会有不同的导入模式。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时,我用古诗词营造了一种情境。在课堂上播出幻灯片,上面是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此词极力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接下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曾经学习过的关于秋景描写的一些诗词,如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等。让学生先体味秋景,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又使他们清楚地知道了文章的学习重点。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教师不再是用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讲到天黑,除传统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可以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体的使用。

比如教学陆游的《钗头凤》时,随着忧伤哀婉的乐曲响起,学生的心一下子就被这种哀伤的氛围感染了,听着音乐,读着那悲哀凄凉的诗篇,诗人被迫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和如今追忆时的惋惜震撼着学生的心。对于缺乏人生阅历的学生来说,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是十分有效的。

篇(9)

一、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措施。如,在教学《刮脸》一文中,作了如下设计:(配乐:老师描述小贝当想要别人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大人,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对店员大声说话;并展示其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动作情形),再播放该情形的教学Flash课件,同时,让学生跟随着课件一起读,注意小贝当的大人语气,让学生体会小贝当的心理想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读明白了,文章中的意思自然也就出来了,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从而达到了认识小贝当的思想目的。

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如,在教学《刮脸》一文中,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小贝当,一个学生扮演店员,另外三个学生扮演顾客,老师先进行个别角色的指导,而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表演中,还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

三、提供讨论平台,让课堂焕发趣味性

教师与其搞“一言堂”将结论直接塞给学生,不如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篇(10)

传统灌输式教学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只有培养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怎样提高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能力,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将不同教学策略及方式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更有趣味性,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调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灵活运用教材,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改革后的课程标准为基础,合理运用教材,选择教材时内容一定要正确,这样才能让课堂趣味性有所提高。根据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开展情况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运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低年级老师教授汉语拼音时,都认为学生之所以没有什么兴趣,主要原因是汉语拼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实际不是这样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比如,老师在教授“aoe”这几个拼音时,可以把教材里的配图运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配图。早晨,小妹妹醒来,太阳已经出来,小妹妹面对太阳正在练嗓子“aaa”。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配图编一些儿歌,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母是什么形状:“脸蛋圈圈小辫扎,嘴巴张大aaa。”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课堂充满趣味性,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字母有很深的印象。

二、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一般都是好奇又好动的,喜欢问为什么,让他们集中精力很长时间是有困难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自身这些特点,将讲故事的方式合理运用到教学中,这种方式不仅让教学课堂趣味性有所提高,还让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让他们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有所提高。老师实际教学有两个方面要注意,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把讲故事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与生活有着直接联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这种课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内容,更好地学会及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常识。这种教学完全打破以往课堂上学生只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情况,让学生主动发言,与同学交流,提高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提高。在对《菜园里》一课的生字进行巩固学习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将汉字安全送回家”这样一个游戏:运用课件,让学生在蔬菜上贴上相应的生字。游戏过程中,老师点名学生在计算机上找生字,用鼠标点击出来,让学生再次巩固生字的认识。其次,让学生从作者角度出发,把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叙述出来。除了讲故事的方式以外,语文老师讲课时还可让学生从作者角度及身份出发,把故事内容讲述出来,让教学氛围有所调节,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种从作者角度讲述故事内容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让学生积极发言,并从中感受到乐趣及成就感,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让教学课堂趣味性有所提高。比如,老师教授《穷人》这课时,要尽可能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桑娜当时不安的心理,并感受到桑娜即使受苦还是要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假如说把桑娜具体的心情变化过程给抛弃,那么又能感受到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一定深度的,让学生思考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如果将问题换成桑娜在等待自己丈夫时所想的是什么?怎么会想到这些?就有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描写的内容。

三、课后作业设计要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小学语文老师要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多样性,教学内容也要有所丰富,让课堂趣味性有所提高,同时课后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课后作业设计要不断优化,让其趣味性有所增强,让学生认真、积极地完成各项作业。爱动、好玩是小学生特有的天性,老师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课后作业设计不能只限制于写、读、抄,更多的作业设计要融入可看、可写、可读、可玩耍等内容,让学生的创造性及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实际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课堂实践中可以看出,趣味性教学能让教学效果得到增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

第一,设计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设计方式要不断优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教学效果有所增强,课后作业设计必不可少,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老师想要增强教学趣味性,首先要知道课后作业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不断优化其设计方法。

第二,课后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时,老师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不同爱好及兴趣,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后作业设计。这种方式设计出的课后作业不仅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还能让课后作业更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四、结语

趣味性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对其要有所重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充满趣味性,对趣味性课后作业设计同样要有所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通过不断实践,归纳总结经验,找到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好的开展方式,让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吸引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 趣味性 平等对话 生动形象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那巍巍珠穆朗玛,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洛阳城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白洋淀里的打渔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先之乐而乐。”语文从那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屈原的笔端流出……语文带着我们到沙俄统治的小城镇体会残酷,到景阳冈的青石板上感悟惊险,到路上领悟乐观主义……

是啊!“趣味性”乃语文课程活的灵魂。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文教学应适应并挖掘这些特征。《新课程标准》同时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文教育的趣味性,给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趣味教育的环境

情感熏陶目标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天门山》时,事先设计好课件,独立出现在屏幕上,浩瀚的江水、小船、山峰、绿树……然后,上课时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意境,当场演示,组成画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组成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视觉、听觉都受到了极大地冲击,既记住了诗句,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意境获得了独特的感受。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以情感的课堂,动情的教师来牵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也就体现了一种趣味性,有了这样的前提,进行深层次的趣味性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二、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培育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即认知和提高认识能力的活动。但教学过程除了智力活动之外,同时还有非智力性活动。教育心理学家潘淑认为学生的学习“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的 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前者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它对认知过程及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动力、激发作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强化学生人格的养成

“工具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训练与趣味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工具训练与趣味陶冶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首先,要求教师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锐意革新,要将学生从有限的所谓“重点”篇章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听、说、读、写中去落实。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当代雷锋”;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环卫工;有的想起了战斗在玉树第一线的武警战士;也有人说起了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四、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趣味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趣味,课堂才能由此焕发生命活力,也才能彰显语文教学这门美丽的艺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