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资金流向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4 16:26:30

企业资金流向

企业资金流向篇(1)

一、供应链金融与第三方物流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金融产品,是指银行向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它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和物流供应链企业拓展业务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三方物流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连成整体,携手商业银行向供应链注入资本,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商业银行、实业经济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互利互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金融及融资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金融主要由四个主体组成: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形式,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金融达到加快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流转速度和缩短企业间资金回收期的效果,并最终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根据第三方物流是否使用自有资金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分为自有资金融资模式和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是由银行主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的模式,也是国内目前使用的模式。自有资金融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横向发展,具有自有的金融机构能够自营物流金融业务,能为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同时提供物流服务和融资业务。

1.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

在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从银行获得资金向供应链成员提供物流金融服务,银行在该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非自有资金融资模式中,主要分为仓单抵押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

(1)仓单抵押模式

仓单抵押模式,即将入库仓单作为抵押品,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是一种以提供货作担保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强势的上游供应商和相对弱势的中游制造企业,其中制造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购买到加工原材料,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的情况。制造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将购买的原材料存入由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鉴定审核、评估后开具入库仓单,制造企业凭仓单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

获得融资后的制造企业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银行向制造企业开具提取相应数量原材料的提货单,并电告第三方物流企业见提货单后发货。制造企业生产加工并销售成品得到后,再利用这部份钱继续赎单进行加工生产。盘活作为质押物的存货,达到变现获得生产资金, 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 加速了资金的流转。

(2)保兑仓融资模式

保兑仓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是因强势供应商与弱势分销商的存在和供应商承诺回购产品的前提下存在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即分销商向商业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银行向分销商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分销商凭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购买产品, 然后将全部产品交由双方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汇票到期后银行与供应商结算的模式,是一种所有权抵押模式。

分销商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资金后,银行向分销商开具相应数量产品所有权转让协议和提货单,并电告第三方物流企业见提供单发货。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允许分销商采用分批付款提货的方式付完全部。

(3)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融资即存货融资,是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办理融资业务的行为。融通仓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督、资产处理等。

融通仓融资模式根据融资企业不同可以有两种不同形式。

一是以分销商为融资企业的融通仓融资模式。在此模式下分销商将存货存入商业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由物流企业对存货进行质量审核、评估后,物流企业作担保开具评估证明交给商业银行,银行根据评估证明等级对分销商进行放贷,达到盘活存货,解决分销商暂时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是以制造企业为融资企业的融通仓融资模式,其实现模式与以分销商为融资企业的融通仓融资模式相似。其差异在于,第二种模式在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三种。物流企业除了承担审核、评估外,还要负责对存货的市值进行估计,并向银行开具估价等级。商业银行根据存货市值对制造企业进行,并规定只有在仓库的市值不低于贷款金额时,物流企业才可以向制造企业发货。

企业资金流向篇(2)

物流金融主要涉及三个主体:金融机 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贷款企业。贷款企业,以原材料、产成品或商业票据做质押物,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监管,将有形的产品或物质押给银行以获取融资。物流公司发挥其在货物运输、仓储、质物监管方面的专长,作为监管方参与进来。银行基于物流企业控制货权、物流与资金流封闭运作给予企业授信支持。三方在物流链条上相互合作,构建互利互惠的物流金融平台,实现共赢的格局。

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瓶颈是流动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融资抵押物与融资担保,很难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即使能够获得融资,也存在融资渠道单一,成本较高的问题,加大了经营风险。中小型企业由于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谈判能力较弱,地位不高,经常需要面对资金回收期过长或者采购资金占用比例过高等资金困境,也导致企业的盈利

能力大幅降低。物流金融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品做质押进行贷款,解决了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扩大发展的融资问题,有效地盘活了沉淀的资金,提高了资金的流转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在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动产进行质押融资业务已经开展得相 当成熟。例如美国,70% 的担保来自于以应收账款和存货为主的动产担保。根据我 国最新颁布的《物权法》,用作质押的存货范围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展。采购过程的原材料、生产阶段的半成品、销售阶段的产品、企业拥有的机械设备等都可以当作存货质押的担保物。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自己对货物的运输、仓储和监控能力,获得银行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货权的授信支持,从而形成互利互补的物流金融平台。对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流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客户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增大整个供应链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更进一步,一些新兴的物流企业兼有物流供应商和银行的双重职能,帮助有潜质的上下游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的企业进行融资。2001年,UPS 在美国收购了第一国际银行,成立了 UPS 资本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收取货款、抵押贷款、设备租赁、

国际贸易融资等业务,目前物流金融己经成为 UPS 公司第一位的利润来源。深圳市供应链管理企业怡亚通在 2010 年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开始涉足金融业务,向供应链上下游的客户提供500万元以内的贷款,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其自身也获得较好收益。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物流金融带来了 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展和深化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深度,帮助其扩大贷款规模,提升银行利润空间。物流金融针对企业所在供应链和每个环节的具体交易来评估信用的方法是进一步细分市场,进行信用评估模式的创新。物流金融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 在业务扩展服务上能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 , 有效管理客户信息 ,提升质押物评估、企业理财等顾问服务项目。深发展在 2006 年率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品牌之后,国内多家银行都已涉足此业务,包括建设银行“融通仓”、招商银行的“点金物流金融”、深 发展银行“物流——金融”平台等各类物流金融业务。外资银行中花旗、汇丰、德意志、巴黎银行、渣打银行等都在物流金融领域具有优势。

2. 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

从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上,可将物流金融分为资本流通和资产流通两种模式。资产流通主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资金需求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金融机 构间接参与物流活动,主要包括替代采购和信用证担保模式。资本流通是作为金融物流提供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与金融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客户和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合作平台,协助中小型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这种模式中,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向借款企业提供融资,但需要物流企业替借款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提供的担保向借款企业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主要包括仓单质押模式、买方信贷模式、授信融资模式和垫资付款模式。

(1)代替采购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贸易公司代替借款企业向供应商采购货品并获得货物所有权,然后根据借款企业提交保证金的比例释放货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贸易公司的采购过程中,通常向供应商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并按照借款企业指定的 货物内容签订购销合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负责货物运输、仓储、拍卖变现,并协助客户进行流通加工和销售。

企业资金流向篇(3)

一、现金流的理论概论

现金流通俗的讲就是现金流量,它主要反应的是在某一特定的阶段企业资金流动的数目,它主要体现了一个公司经济活动频繁程度,支撑起了公司的经济活动。企业的资金由固定的还有自由支配的部分,资金流就是可以支配的部分,是企业目前用的现金和一些其他的等价资产的统一。现金流动频繁说明企业的经济活动频繁,然而在资金流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财务上和管理经营方面的风险,企业资金流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现金流的控制让企业规避了一些不必要的金融风险,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价值就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效率、经营能力、员工的个人能力,企业现金流正是它们的统一体,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更多的财富,所以企业的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正是资金的流动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资金的流动,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现金流就像一条河流它滋润着万物,它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资金流关乎企业的命脉,影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资金流出现异常,对企业来说很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因此现金流的控制对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二、加强现金流控制的作用

现金流是企业一切业务的重要决定因素。加强现金流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优化投资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调整优化结构,是我国企业改善目前普遍存在的人、财、物等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状况,增强整体竞争实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努力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投资与市场追踪反馈制度,根据投资运行情况和预期市场变化,可以使企业及时调整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加强现金流管理,增强内部控制,防止现金、资产损失可以优化我国企业资产结构,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营效益。作为企业,可以组织专门力量,对企业现有存量资产进行认真清理,对低效、无效和闲置资产统一组织调剂和处理。可以通过实物投资入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方式,变闲置低效资产为经营成本;采取出租承包、转让权和经营权等方式,提高资产收益;,企业通过出售和拍卖等方式进行资产变现;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现金流入量,增快现金流转,使企业在经营运作方面更加有活力。

加强现金流管理,减少负债,降低成本以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严格的资金预算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债务规模。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当年借款应控制在实际归还本金的额度之内。同时我国企业也可积极进入国内、国际两个资本市场进行直接投资融资,从过去单纯的依靠银行贷款向多渠道、多方式的筹资、融资转变,以实现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降低企业成本在当今国内外市场的严峻竞争形势下,企业必须把降低成本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全面实施以降低成本为中心的经营战略。一是通过加强现金流管理,促使企业抓资金运营成本。各企业普遍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可使企业撤并多余的银行账户加快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沉淀,防止体外循环,改变目前资金使用分散和闲置的状况,以达到用最少资金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另外,现金流管理严格的预算和控制制度,利于企业加强资金统筹运作,彻底改变企业一边大量举债,一边大量存款;一边有大量应收款,一边又大量贷款的现象。同时,预算的控制考核,可确保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二是通过加强现金流管理,可以影响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操作成本和各项管理费用。降低操作成本和管理费是降低成本的核心内容,要改变成本管理下紧上松的状况,压缩各种会议费用、差旅费、招待费等,减少各项费用支出,将节省、收回的资金投入到主营业务发展中去。对企业集团而言更是这样。

三、现代企业现金流控制措施

企业现金流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点:

1.通过预算规划现金流,加强企业现金流控制

预算就是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性活动进行一个统筹性的规划,现金预算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方向。对于企业未来的走向,企业应该对现金流的进行一个预测和预算,制定一个预算方案。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关于现金流动数额、流动方向的预测,其在内容上应该包含在流动过程中企业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盈余和不足也应该考虑在内,对于不足的情况要在预算中事先做好补救的方案。不管企业在进行经营性的商业活动还是做年度预算,企业都应该现金流做一个详尽的解析,在做预算的时候要尽量的详细,可以详尽到月,比如月度现金流预算方案,通过对每月资金流的分析,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企业在预算是不是准确,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下一步的资金,从而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年度预算是对每一年的现金值做了一个平均,对月每个月的现金流管理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企业无法及时的对每个月的现金流进行一个有效的控制,对月每个月现金是充足还是欠缺无法得知,年度现金流预算不能够及时监控企业现金流。现对于年度现金流预算,月度现金流就比较相对的较好,预算可以精确到月,时间短利于企业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在企业有盈余的时候可以将盈余的部分现金投资到一些其他的项目中去,出现赤字时,企业可以选择继续追加资金也可以选择撤回成本,避免使企业出现现金流的断流。通过预算,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及时的了解到企业的现状,从而使企业的现金流向更有价值的项目,通过了预算规划现金流,增强了企业的对现金流控制,提高了企业的价值。

2.优化企业现金流控制环境,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

企业现金流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控制制度涵盖的方面,一个企业管理者所能掌控的环境,可以通过人为的因素加以影响的环境。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经营理念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前进;企业是一个团体,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就显得结实的多,团队影响着企业的效率;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使企业员工增强了企业的认同感,把企业作为家一般看待,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激励性的政策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更加有激情,为企业带来了活力;健全的制度是企业现金流控制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给管理者指明了方向。企业现金流控制环境的优化,能够相对提高了企业决策者对风险的警觉性,及时的发现现金流入流出的风险;于此同时基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制定一些预警机制,避免一些不必决策失误;在进行金融投资时会对一些投资风险进行一些列的评估,保证企业现金流通正常。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素质,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监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涉及到审计的反面越来越多,有些层次是审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未曾涉及到领域,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学习一些更为先进的和审计有关的知识,提高审计人员对现金流控制的认识,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去指导自己解决现金流控制中遇到的问题;企业现金流的监控只靠审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健全的监控制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监控制度也要因时因地而异,企业制定的监控制度要考虑到监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等,一个健全监控制度,外加一个高素质的监控制度执行者,这就保证了企业现金流的正常流通。

4.建立完善的信息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现金流的控制,提高现金的利用率

信息化的时代改变了许多的管理方法,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用信息化的技术去武装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的汇报企业的资金动态,准确的掌握市场行情,根据汇总的信息及时的调整企业的战略。策略的调整带来的是企业现金流动方向的改变,现金更多的流向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的系统,使资金流向了需要的地方,避免额资金的流失,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有利于企业现金流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岳翠凤:浅析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J].科技信息,2009,(13).

[2]兰 茜:略探企业现金流管理[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01) .

[3]金少勇:浅议如何加强企业的现金流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9) .

[4]司马旺: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J].中国市场, 2010, (52) .

企业资金流向篇(4)

一、供应链金融及其意义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促进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一供一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发展。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如下意义:

(1)核心企业资质高、规模大、具有一定采购和销售能力,但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上下游企业资金短缺造成的自身发展限制。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本运转,从而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2)有利于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一方面物流企业的信息收集成本往往低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逆向选择风险,使其更容易对信贷风险进行预测。

(3)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利于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本身的限制。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下,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价是基于对整个供应链评估结果,而不是过去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静态分析。

(4)有助于物流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使得物流企业能在更高层次上了解、参与,并优化和控制供应链,对物流企业吸引和稳定客户群、创造增值空间、提升综合价值有积极作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供应链金融

2.1. 第三方物流金融模式

第三方物流(TPL)金融一般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客户,包括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复合业务概念,其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2.1.1 代收货款模式

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帮助发货方向买方收取现款。然后与发货企业结清货款,同时物流企业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需与发货方签订合同,定期与发货方结清货款。对一般收货方,在货物送达时收货人向物流企业支付货款;对收货量大、频率高的收货方,亦可签订合同,与收货方定期结清货款。

2.1.2 融资中介模式

融资中介模式由传统仓单质押业务和保兑仓业务发展而来,指在供应链中,融资方以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库中的将交易货物为质押,金融机构依据由物流企业出具的凭证和核心企业的信用记录向融资方提供此次交易的专项款额的短期融资业务。包括供应商融资和分销商融资两类。

供应商融资操作步骤如下:①供应商的交易货物存于TPL仓库,凭应收账款提出融资申请;②TPL企业向金融机构开具存货及账款等证明;③金融机构向供应商贷款;④TPL仓库中交易货物转入核心企业账户;⑤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还款。

分销商融资操作方式如下:①分销商凭合同提出融资申请:②TPL企业向金融机构开具存货及账款等证明;③金融机构向核心企业预付货款;④存货由核心企业账户转出,作为分销商获得融资的质押;⑤分销商分期或一次性还款,以获得货物所有权。

2.1.3 统一授信模式

统一授信模式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银行关于信用担保的规定提供信用担保,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据此把一定的货款额度授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货款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模式。其操作方式为: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等要素,确定授信额度;融资人向物流企业申请融资业务;物流企业对融资人和申请业务进行审核;物流企业对审核通过的融资申请人提供贷款,款额来源于物流企业通过银行授信获得的贷款;融资人向物流企业还款。金融机构基本不参与贷款和结算项目的具体运作。

2.1.4 完全自营模式

对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开创物流金融的自营模式。它是物流金融高层次的运作模式,其对物流金融提供商有较高要求。一般操作方式为:发货方向TPL企业交货;TPL企业垫付部分或全部货款;收货方分批或一次结清货款;TPL企业向收货方分批或一次发货;TPL企业与发货方结清剩余货款。

此外,自营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也可逐步发展保险、融资咨询等金融服务,发展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

2.2 业务模式比较与选择对以上四种业务模式比较如下:

根据各种业务模式的特点和业务开展基础,可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管理能力与客户集中程度两个维度,选择适合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其中,客户管理能力指企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刺的目的,以及对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价和融资风险管理的能力。客户集中程度用来衡量物流企业主要客户的数量和范围,客户数量越大、分布越广,其客户集中度越低。

客户管理能力和客户集中度都比较低的TPL企业适宜开展融资中介模式;两者都高的TPL企业适合统一授信模式;客户集中度高而客户管理能力不足的TPL企业应选择代收货款模式;客户集中度低且客户管理能力高的TPL企业可以开展完全自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三、第四方物流金融

3.1 第四方物流金融及其特点

第四方物流(FPL)金融,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站在供应链全局的角度,依靠TPL企业、金融机构、咨询顾问和其他相关服务商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它与客户共同管理资产资源。为客户设计供应链资金方案;同时,也与各服务商协调完成物流和融资活动。与TPL注重实际操作相比,FPL更多地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

开展第四方物流金融服务也有一定的条件,如,能够制定供应链策略、设计业务流程再造,具备资本集成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在集成供应链技术和外包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雄厚的专业人才储备;能够管理多个不同客户和金融机构并具有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等。

第四方物流金融的发展必须依托TPL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FPL企业为金融机构、TPL企业及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信息交换平台,通过整合和调整各个企业及三个主体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以实现供应链全局、直至整个社会的资源最优化。其供应链融资业务由两个环节构成:第四方物流整合环节和供应链融资实务环节。

3.2 金融整合环节

FPL企业可根据自身营运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和资源整合,其主要差异在于业务动力来源和资金流向的不同。

1、协助提高模式。FPL企业帮助TPL企业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力、为其提供来自供应链企业的需求信息、帮助其选择合适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TPL企业向FPL企业支付佣金或咨询费用等,金融机构及供应链企业免费使用该信息平台。

2、方案提供模式。FPL企业主要服务对象为供应链中的企业,帮助他们制定供应链优化方案、选择合适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其提供来TPL企业的服务供应信息。由供应链中的融资企业向FPL企业支付佣金或咨询费用等,金融机构及TPL企业无需付费。

3、产业革新模式。FPL企业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以达到整体最优。收入来源于这三类主体共同或分别支付的佣金与咨询费用。是第四方物流金融发展的较成熟模式。

3.3 供应链融资实务环节

经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参与企业、服务方式等的整合与优化之后,第四方物流企业并不实际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实际运作。而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供应链企业之间按照约定完成融资实务,其业务模式与上文所列举的第三方物流金融的四种模式相同。

四、结语

企业资金流向篇(5)

一直以来,对我国的企业而言,利润都是其始终追逐的目标,也是衡量企业价值能力的唯一核心指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利润的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利润只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并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入,企业可能无法直接对利润进行运用。受此影响,现金流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项衡量企业收支平衡的核算结果,现金流量不仅关系着企业的“血液”(资金)命脉,还能如实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予以反映。现金流量情况的良好,是企业具备较好盈利的前提与保障,能够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金流量管理概述

从根本上说,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体系,其隶属于财务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企业流入与流出的现金。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即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企业应通过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的正常营运活动。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经营活动是指向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居民用水户的供水行为,以及在正常运营中缴付各项税金、支付人员工资等的行为。水务企业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出于扩大规模等原因,向银行等贷款以筹备资金。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债务规模和资本结构等都会发生变化,由此所引起的现金流运动即为筹资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主要有,企业借款取得的现金流入、归还利息所产生的现金支出,以及分配股利等。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将现有资金用于项目投资,以及将资金用于构建长期资产等情况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水务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主要有:处置供水设备等资产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收回投资所得到的现金流入、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发生的现金流出等。

三、现阶段我国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及有效性

我国的水务企业多为国有,囿于自身性质和行业的特点,很多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不甚重视,多流于表面。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不仅做不到对现金流量进行深入理解,而且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很不到位,未从制度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据笔者汇总,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水务企业不重视信息管理方式

企业现金流量的背后存在大量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支撑。当前,我国水务企业中的大多数部门都各自独立,拥有不同的工作分工与合作。在企业的运营中,几乎各业务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也都会涉及现金的流入或流出。倘若企业对这些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的信息与数据无法联系到一处,企业就无法把握真实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从而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就会失效。

2.水务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的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间接导致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不力。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应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合理预测企业合理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继而对净现金流做出预测和综合性评价。与此同时,水务企业还应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进行科学调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企业无法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影响了现金流量管理的后续工作;还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现金流量管理不过是财务部门的一项例行财务工作,自有财务人员予以把关和控制。然而企业财务人员受制于自身繁重的财务工作,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管理方式皆不够细化。同时,对现金流量的价值测评也未与企业的人员绩效考核相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的执行效果不佳。

3.我国水务企业的内控机制相对薄弱

内部控制制度是目前我国企业流行的一种内部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效果。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尚存在薄弱之处,尤其表现在对资金的流通速度与流程的管理方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效果。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企业的创造能力。但是我国的很多水务企业无论是对流动资产的保管,还是对流动资产的使用过程,都没有设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此外,也不重视资金流动预警机制的建立。很多企业片面强调资产管理而忽视对现金流的分析,甚至有些企业收到支票等单据,也不及时送存银行,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到账时间和周转速度。

四、当前我国水务企业应如何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1.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资金筹集工作,及时偿还债务

筹资活动是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方面。企业进行资金筹集,不应单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还应为了更好的做好债务清偿工作。在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水务企业应积极参阅“现金债务总额比”、“资金到期债务比”等指标,同时,还应积极关注企业负债的变动情况。在把控好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负债的到期时间与金额,做好资金的调用安排。具体筹集资金时,企业应根据实际的资金缺口情况,结合企业的本期及未来期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考虑好每种筹措方式的资金成本,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开展资金筹措工作。

2.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基本都会涉及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若要实现对现金流量的良好管理,还应做好应收帐管理工作。倘若应收账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占比较高,而且账龄普遍较长,那么企业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呆坏账风险,企业的资金流运转也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要想做好现金流管理,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并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等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对应收账款的回款落实“人员责任制”,将回款情况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以促进企业的回款效率。

3.我国水务企业分析现金流时应注意分析手段的全面性

企业资金流向篇(6)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集中反映,包含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及现金流风险等。现金作为企业新鲜的血液,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与企业财务问题息息相关。现金流不仅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可以充分识别企业隐形的财务风险,因此将现金流管理作为核心并细化资金预算安排,进而提高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如何评价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如何判断公司面临的财务危机程度,如何确保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上市公司相关管理者重视的问题。因此文章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选取北京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现金流风险及其带给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者制定决策具有指导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就现金流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度量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但前人研究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孟祥军(2012)通过阐述现金流管理研究了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王肇丹(2013)从企业三大活动角度出发提出企业应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提高资金获利能力,提高自身能力来规避财务风险。王丽(2015)主要关注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发挥的作用,侧重研究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研究了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所表达的财务情况。

另一部分研究通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从现金流的角度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预警进行研究。袁康来(2008)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例,基于财务风险测控视角,从现金流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陈蕊(2011)探讨了如何从现金流角度识别财务风险,并以云南铜业为例,认为以现金流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应考虑外部环境。曹金臣(2013)选取沪深两市26家ST公司及配对公司,分析认为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可靠标准,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可以更充分识别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庞明,吴红梅(2015)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现金流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了我国三大石油公司。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改进研究设计:一是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流量结构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二是将行业与整体进行对比,区别现金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三是将公司规模纳入考量范围。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新浪财经网站及国泰安数据库。由于2008年实行税制改革,因此文章选定的时间范围为2008~2014年。本文的样本选择剔除了ST和ST*公司、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和主营业务收入为负的公司,共得到64家北京市上市公司。

(二)变量及模型设计

变量设计:第一,被解释变量。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集中体现,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和收入分配风险。因此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必须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权益净利率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充分考虑了筹资方式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是企业经营能力、资本结构和财务决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该指标通过杜邦分解可以将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可以高度概括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庞明(2015)等人的研究中该指标也被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变量,因此文章选取权益净利率作为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第二,解释变量。根据已有文献及文章所做改进,文章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流量结构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第三,控制变量。由于企业规模不同,将导致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误导性影响,因此文章为了减小误差,设置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文章涉及的各个变量详细如表1。

由于文章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文章就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容差检验,检验结果显示:X1、X2、X3、X4、X5、X7VIF值大于10,说明这几个变量存在严重的共线性,因此将该这些变量删除。剩余的解释变量再检验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将其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

(三)提出假设

1.营运能力。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反映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状况,同时也可以衡量企业对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高低。对于以实体经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来讲,营运能力越强,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越强,进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运能力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2.发展能力。文章借鉴陈蕊(2011),王肇丹(2013),庞明,吴红梅(2015)等人的研究,从现金流量表角度构造发展能力指标。对于企业来讲,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正常运营及投融资的基础。上市公司是发展相对稳定的公司,因此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阶段则主要集中在投资融资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鉴于上述原因,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2:全部现金流量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正向影响。

假设5: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正向影响。

3.现金流量结构。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不同的现金流量结构,为了各个上市公司之间具有可比性,文章从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来衡量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满足程度。一般来讲,现金流入量相对流出量越大,则企业具有充裕的资金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6:经营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7:投资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假设8:筹资活动结构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4.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衡量了企业资产的大小,企业资产越多,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鉴于此,文章作如下假设:

假设9:企业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成负向影响。

(四)实证结果

1.全部行业实证分析。文章通过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得检验结果为×2=18.052,伴随概率=0.0346,所以文章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资产周转率X6对于地产和公用事业具有负向影响,且该指标对地产行业的影响最大,资产周转率每提升一个单位,权益净利率将减少1.375个单位。现金流量比率X8就每个行业来讲对权益净利率具有正向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则具有负向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X9对工业、综合事业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大。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X10,X11只对地产行业具有正向影响,且该影响较大,符合地产行业特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结构比X12对权益净利率影响较小。投融资现金流入结构比X13,X14对工业、商业、地产、综合事业具有相反作用。企业资产规模按行业分类对综合事业的影响最小,可忽略不计,说明企业规模对大部分行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四、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文章得出现金流对财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且该作用应具体行业具体分析。因此文章针对前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以此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一是加强资金周转能力,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上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周转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负向影响,且资产周转率对商业,工业负向影响较大。这两个产业对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中国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制定资产购买及使用计划,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业务收入,避免资产闲置与过度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合理扩大投资筹资活动规模。表2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率、投资及筹资活动现金流增长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九个解释变量中,现金流量比率对每个行业的权益净利率具有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应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适当增加投融资规模。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首先,在遵循企业财务成本最小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时间,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减少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其次,基于现金流视角提高公司经营管理,鼓励现金销售进而提高现金流入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投融资规模。首先,财务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在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寻找风险收益均衡的投资项目,增加投资收益;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素养,时刻关注国家优惠政策,低成本融资,提高融资流入量,减少流出量。

三是管理部门制定财务决策时应遵循行业特性。前文的实证结果得出,针对不同的行业,现金流的各个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不同。因此相关部门制定财务决策不应盲目跟风,应结合行业特征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例如,对于地产行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对企业权益净利率影响较大,则企业制定决策时可以鼓励员工进行合理高效的投资活动,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作者单位为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保谦,黄晓芬. Z-score模型下白酒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实证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5(12):248.

[2] 庞明,吴红梅.基于现金流的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经济问题,2015(06):126-127.

企业资金流向篇(7)

【引言】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的经济局势已经陷入了一个长时间的萎靡状态。从我国的经济局势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依然保持着6%—8%的增长速度,在低迷的经济格局中十分的突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个投资热潮,从而促使资金的流量相对加大,同时也增加了资金的流动风险。再次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的经济来往逐渐增加,经济摩擦与纷争也随之增加,我国的经济局势出现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在这系列的背景与前提下,我国的企业如何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资金风险防范

1.1资金风险

人类进行任何一种活动的同时都会伴随着风险的产生。简单的说风险就是说人类劳动付出后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与成就具有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不论是从事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生活行为等一系列行为都会存在风险。就经济风险而言,就是指人们从事某种经济类的活动与行为就其行为的结果有不确定性。资金风险在企业中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存货存量、企业的预算与并购等。资金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存在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健康的资金活动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企业只有将资金时间价值与资金风险掌握好,就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降低可能出现的经营损失,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降低Beta系数指标。

1.2资金风险表现

在经济市场化背景下,由于金融的环境逐渐主要多元化现象,金融体系变的十分复杂,人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加强了对资金的风险管理。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资金信息失真。由于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良好的竞争地位,企业往往面对消费者的形象都是虚假的。企业掩盖真实的财务信息就是为了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资金状况。从财务存量角度来看,企业的资产账面净值大大小于实际负债金额。企业为了躲避破产危机,就会对企业的资金实际情况进行虚假掩饰。2)企业运营管理实效。从企业的现金流量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大都存在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的现状。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数,更有甚者,企业内部出现了资金萎缩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没有资金还使得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加强;对外销售缺乏一定的商业信誉,甚至没有经济实力来履行正常的债务偿还。3)企业的长期发展经营受到影响。这种情况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大大降低,经济效益降低,甚至亏本。企业主管的业务量持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由于资金的缺失会使得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4)企业信誉下降。企业的资金出现风险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的经营活动中出现拖欠应付款项的行为,这样就会加大企业从物资供应商、金融机构等部门获得偿债需求,甚至维持企业日常运作的资金,由于企业内部的资金链已经产生混乱,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将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严重危机,甚至破产。

1.3造成企业资金风险的主要原因

企业中出现资金风险是十分危险的标志,将会导致企业内部正常经营出现紊乱,从而降低企业的机能。深究企业出现资金风险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开展的不够科学不够完善是企业出现资金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是过于激进的。这些过于激进的筹资措施主要就是过分的使用短期负债方式进行筹资用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资金需要。在生产运作方面,一边本着将企业做强做大的目的盲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一边却因为资金不能到位而导致运作困难。在企业进行投资时,在着重于长期发展的目的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将企业的运营资金的占用掉,造成企业原有经营规模资金短缺。2)企业资金流动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制度不完善是导致资金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目前的信用政策较为宽松,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赊借款项,但是由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还清规定款项,导致产品赊销,从而致使企业内部的资金链出现紊乱。企业往往会通过多种债务方式进行融资。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企业没有明确的认识到自身在市场上的地位,没有将行业的发展规律与企业的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造成判断失误,没有建立良好合理的融资意识。3)企业资金管理手段不科学。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目投资、盲目担保、没有目的的扩大生产规模。具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国内1000多个上市公司中有将近一半的公司存在着对外担保的现象。其中担保频率比例最高的公司在一年内为他人或企提供贷款担保总共25笔,折合人民币72824万元,是该公司当年审计净资产的321.67%。盲目的投资追求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化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4)企业管理人员问题。在企业进行资金流动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的管理者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部分企业的资金管理者由于自身职业道德低下,私自贪污受贿,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管理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风险与危害。

二、企业资金风险相应措施

2.1定向付款

按照各种类型合同、规定付款内容、制定付款单位、确定付款金额的一种付款模式。通过定向付款能够对企业所需要支付的款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管理与精确的控制,确保资金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流动方向与目的,很大程度上的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能够对资金实现切实的监督运作与监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资金风险。企业在采用定向付款模式时,能够有效的对资金流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走向进行控制。对于资金流动的目的、方向、用途等进行严格把关,从而形成一套严格规范科学的付款制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的使用拨款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程序规章制度进行。2)在实现定向付款中,一部分付款由于实际采购情况与合同中规定的有所出入,需要企业负责人签署有关证明来承担此现象引发的一系列经济与法律后果。3)在企业进行物资采购中,如含有大型的机械、装置、材料等需要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严格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动与财务备用金的超额流动,杜绝现金付款中极易产生的资金流失现象。4)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根据企业支付的实际现金进行详细核实,对其是否按照有关数据进行支付,如发现有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有所出入应该立即提出异议,并且要求整改。5)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对资金的投入使用进行分析总结,观察资金的投入是否与企业的生产运作相符合,是否有超出预测范围,如果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就需要对资金的支付、流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其回归到正常轨道中。

2.2定向付款与资金风险控制

在对于企业运作过程中极易出现的资金风险上,定向付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防范与控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资金从审批、支付、监管、总结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科学的规定,对资金的控制进行了有重点有目的性的控制。企业所支出的每一笔资金的流向与动态都能够及时的掌握,杜绝资金在支出时出现漏洞从而产生的资金转移、挪用、体外循环等不规范现象,规避了提前将利润实现分配。2)强化了资金的实际控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往往会出现资金管理失控,导致资金的压力过大。资金压力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垫资数额过大以及合同形成时款项较为苛刻形成的。但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说是没有实行定向付款。从而使得资金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例如转借、挪用、提前分配利润、提高生产成本等。这些漏洞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在实行定向付款后,资金流动的去向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资金管理上的种种缺陷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消失,从而有效的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3)强化了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在企业进行运作生产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使得企业资金流失的行为都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极大的危害。如果企业在生产时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被扩大,会导致企业存在隐藏性的亏损。而采用定向付款就能够彻底杜绝此类现象。在企业支付资金前对成本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掌握,企业一切的成本支出都被控制在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内。4)保证企业债务按时偿还。通过定向付款这一手段能够有效的防范资金风险的出现,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有效手段与措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企业需要将定向付款作为一项有效的防范资金风险的手段加以足够的重视,从资金流动源头上避免资金的流失,从而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资金动态进入良性的循环与发展。

2.3其他防范措施

企业除了要重视对资金的流向与动态外,还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的安全管理。不论是管理观念上的误区还是管理手段上的缺陷,企业都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出有效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资金管理的机制。企业拥有健全的资金管理体制是防范资金风险的基础,要构建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并且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的经营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要对企业运作中各项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并且保证其运作的科学合理与规范性。财务部门应该在基于科学的资金管理基础下对企业的资金投入进行全面的预算,从而使得企业的各项支出与收入保持平衡,资金的审核制度应该严格规范,避免由于分配不合理而导致资金风险。2)加强企业资金流动的计划性。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动向进行科学的计划,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意外断裂从而造成的资金风险。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融资的同时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防止企业盲目投资。市场的发展动态是企业在进行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的重要导向,通过流动资金贷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在选择融资对象时应该严格筛选,选择经济实力雄厚、信誉口碑良好的银行,并且与其构成长期的战略发展关系,从而实现融资成本的降低。构建能够对资金流向进行严格控制的模式与稳健的财务原则。同时还要通过对资产负债率的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计划进行有效的玉树,避免企业因为投入过大而导致资金链断裂。3)建立结算中心。在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对资金的核算,从而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这就是建立结算中心的主要目标。通过结算中心对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分散资金的进行统一管理,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财务制度做到统一的规范。降低了资金积压率,盘活了企业的沉淀资金,对资金的合理使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实现资金统一管理,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率。对于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定期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与审查,有效的全新的资金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企业科学的资金管理对规避企业资金风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企业的运作经验、获得经济效益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定向付款是一种有效的规避资金风险的科学手段,企业在进行经营运作的同时应该重视定向付款的作用,将其充分运用到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中,促使企业内部资金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优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晓榕,罗放华.《浅谈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1—23

企业资金流向篇(8)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开放政策,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园区的中小企业对当地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融资问题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生存与发展,引发上下游企业、整个供应链,乃至整个园区企业发展受到影响。本文结合园区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浅议工业园区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探讨在园区内部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解决园区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可行性与优势。

一、核心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化为最低的可控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工业园区在全国遍地开花,有些园区走向专业化的进程,工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然而发展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治理通胀紧缩货币政策下已经突现出来,其间突出表现在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融资困难。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新型的融资方式是解决市场化、集约化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融资的重要课题。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产业资金流和物流,使单个核心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最低可控风险,实现良好的金融服务。

二、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金融的集合点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层面,追求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在财务层面往往被忽视,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到整体运营绩效。供应链整体运营情况如何,是随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财务层面的金融服务服务供应链金融也随之诞生。供应链金融主要包含四类主体:

1.需求主体,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两大类;

2.供给主体(支付结算的提供者),金融机构;

3.支持型机构,物流机构、保险机构、仓储机构和担保机构等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机构;

4.监管机构,各级银监部门。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运作和管理中起着统领、协调和控制等重要作用。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信用支持,是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出发点和集合点。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供给主体金融机构等商业银行占到决定性地位,其基于核心企业的实力和信用,对与其合作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资金融通服务。既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营业能力,又可以对中小企业授信的风险控制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以及占据更多的市场客户份额。支持型机构则是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顺利有序实施,提供仓储、保险或担保等服务的机构,也就是第三方机构。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作为信用支持和整个供应链的支撑点,将资金注入与核心企业合作的上下游企业,使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内在价值的服务理念。供应链金融正是依托于强势的核心企业,将资金注入到弱势的中小企业中,从而解决中小企业供应链中资金分配不平衡和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融通问题。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对银行而言,比传统贷款方式安全有效,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这种业务模式使参与其中的三方——厂商、银行、物流企业都得到了额外的收益,能实现“三赢”的局面。

三、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业务种类有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和存货融资,这三种融资模式分别对应着现金缺口的三个来源。现金缺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购买所需产品或服务支付现金到销售产品或服务收回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企业的现金缺口期可以由以下的公式表示:

现金缺口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在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在与其上下游的核心企业交易是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现金缺口期内只能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供应链上的上游企业可以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游企业可以采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而对于生产销售过程中存货较多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存货融资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一种对中小企业适用性较强的模式,因为应收账款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之中,并且占其流动资产的较大份额。在现实交易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通常是大型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要求其上游企业先行发货,并尽量延期偿付债款。延长账期可以保证核心企业更长时间占有流动资金,从而增强资金周转能力。其上游企业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承受延期付款对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和融资能力有限,交易中的时间差会出现“有账无款”现象,这就加剧企业进一步融资的难度,限制了资产流动性,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整个资金链的断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的应收账款质押和应收账款保理是比较常用的融资模式,针对由应收账款引起的中小企业短期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方式获取资金,使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转化为现实的现金流,有力缓解了中小企业由于应收账款积压而造成流动资金不足的局面。

(1)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一种,是指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信贷限额条件下,采取随用随支的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卖方在额度内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转让,并提供发货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单据。

② 买方向银行提供入货单和应收账款确认单据,并作出付款承诺。

③ 银行审核单据合格后,向卖方发放贷款。

④ 买方向卖方支付账款。

⑤ 卖方向银行偿还贷款。

(2)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保理是卖方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给商业银行,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与质押融资模式不同的是,当融资到期后卖方直接将货款支付给银行,以偿还贷款。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卖方在额度内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转让,并提供发货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单据。

② 买方向银行提供入货单和应收账款确认单据,并作出付款承诺。

③ 银行审核单据合格后,向卖方发放贷款。

④ 买方直接向银行偿还贷款。

2.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同应收账款一样,交易中的预付账款同样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问题。由于一些热销商品的存货较少,下游企业往往需要预付货款。然而当买方大批量购买时,可以争取较高的商业折扣,并且提前锁定采购价格,预防价格风险。预付账款融资是在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需要向下游企业提前支付货款,下游企业向银行申请用来支付预付账款的融资行为。保兑仓融资是指在买方交纳一定保证金的前提下,银行贷出全额货款向卖方采购, 卖方出具全额提货单作为抵押物,买方分次向银行追加保证金,银行分次通知卖方向买方发货。买方在交足全额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后,银行释放全部货权。保兑仓模式还可以引入第三方(通常是仓储企业)进行监管,银行贷出货款后,卖方向仓储企业发货。当银行给卖方发货时,向仓储企业出具仓单即可。保兑仓的具体业务流程(未引入第三方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 买方在额度内向银行申请保兑仓融资,银行对买方企业进行审查通过后,买方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② 银行向买方提供授信出账,并直接用于向卖方支付的采购付款。

③ 卖方向银行出具提货单。

④ 买方根据其自身的经营需要向银行追加保证金。

⑤ 银行通知卖方,释放与追加保证金相应的货权给买方。买方在交足全额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后,银行释放全部货权。

⑥ 卖方向买方发货。

3.存货融资模式

由于采购周期和销售周期不尽相同,企业必须有一定量的存货以保证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除此之外,企业也可能会为了获得更为优惠的产品价格,向上游企业购买大量产品。然而存货占据了企业运营资金,且在存储的时间段内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

存货融资是指企业以自身生产经营的库存商品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融资行为,存货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包装物等。存货融资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从银行获得贷款,提高资金流动性和存货周转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所谓融通仓是指将物流、金融、仓储三种服务集成式的创新服务,能够有效的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管理。由此达到拓展业务,提高资金效率,增加供应链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的目的。其物流服务可银行监管流动资产,金融服务则可在一定风险控制下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融通仓融资模式可分为信用担保融资模式和质押担保融资模式。

信用担保融资模式是银行以物流企业作为授信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规模、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审核并为其核定授信额度,物流仓储企业再依据与其长期合作的企业资信状况提供信贷额度,为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以合作企业存放于仓库内的存货作为质押,确保信用担保的安全。

质押担保融资模式的物流企业仅为授信企业提供融通仓服务,合作企业以存放于仓库的商品作为质押品向银行贷款。质押担保融资模式的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在银行、企业、仓库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前提下,企业向仓库交付货物,并申请制作相应仓单。② 仓库向企业出具仓单。 ③ 企业向银行交付仓单。 ④ 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⑤ 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经营需要向银行追加保证金。 ⑥ 银行通知仓库发放与追加保证金相应的货物给买方。买方在交足全 额银行保证金后,银行释放全部货权。 ⑦ 卖方向买方发货。

四、政策支持,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工业园区通过不断发展给地区和产业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然而园区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造成“木桶短板”效应,阻碍园区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融资模式,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于工业园区中,以政府作为最终担保人,以政府针对园区的扶持资金作为授信担保金,降低银行和核心企业的风险,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顺利完成,从而解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更好地针对风险来源有效控制风险,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完成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为银行持续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的保证。为此,工业园区应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1.中小企业作为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从技术、信息和金融等方面着手,保持整个产业链的完整与联系。特别是金融方面,在经过金融海啸的重创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园区中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极大程度解决该问题。

2.工业园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集群优势,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信息平台,方便企业信息的相互传递,促进园区企业共同发展。另外,信息体系也是银行在授信时获得中小企业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降低银行风险,减少坏账。

3.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控制者,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过程中,应注重扶持方式,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最终担保人可以为中小企业授信融资提供便利,必要时可以向银行和核心企业承担的较大风险给予一定补偿。

五、总结

本文对工业园区的应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核心企业作用,银行和政府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应该承担的风险进行了阐述,并对保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所必需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环境提出了政策的支持建议。(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肖甲山.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商业信用融资决策探讨[J].财务与金融.2008第3期

[2]李雪辉.于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模式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第16期

[3]谢圣涛.国外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0年第4期

企业资金流向篇(9)

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内部竞争和国外同行的压力,一场在物流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伴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国内金融行业的成熟,将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物流金融,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发展,这将是我国的物流产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最佳契机,也是物流企业规模向集约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物流金融的分析

1.物流金融的背景与现状

1.1物流与金融的脱节

物流和金融的脱节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脱节。首先,我国以“物流”命名的企业有73万多家,除了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外,其余的均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金融意识较差,金融管理部门控制能力弱,企业闲余资金的合理利用率差,多数物流企业的利润依靠物流运输的收益,从而难以规避金融风险,使得企业步履维艰。其次,金融机构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支持,金融信贷业务手续繁琐,针对物流业务的金融产品屈指可数,金融部门对物流行业重视程度低。最后,物流与金融的脱节,不是两个部门的脱节,而是社会两个最重要的职能部门的相互背离。物流是社会的可见性资源的移动,而金融是社会看不见资源的流动,物流与金融的脱节,势必会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物流企业内部强化的需要

物流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必须了解市场规则和游戏。而市场经济要求资金的最合理和最大化的利用,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实力,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在会计核算,监督上做好基本功,与金融机构合作发展。如今,不少物流企业不单引进物流方面的人才,而且还大量引进金融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内部强化的意义。

1.3金融机构创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行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成熟,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相同的条件改革创新。而物流行业在证券、保险、期货等上却处在相对的空白期,面对如此大的一份蛋糕,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会轻易放过,要想获得市场,金融机构必须在业务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获得较好的收益,取得市场优势。

总而言之,物流金融就是在新时期,新的创新下,物流企业在满足企业内部强化基础上的一种物流和金融紧密相关联的各项金融业务的总称。

2.物流金融的模式与分析

2.1物流银行

所谓的物流银行,又称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的银行,是指银行在满足市场稳定性,流通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以符合抵押要求的相关物流商品为信用质押,通过银行的审核和监督,开展向有信用的物流客户提供信贷、担保、结算等中间业务的一种综合性质的银行。

2.1.1物流银行信贷担保

银行在放贷过程中都践行“谨慎安全”的原则,往往把资金投放给信用条件好,收益稳定且具有良好名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对像物流行业这类高成长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力不从心。物流银行就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与传统银行相比,物流银行有以下先天的优势:

第一,在资产抵押方面,更具灵活性,无论是有形、无形资产,还是流动、固定资产,都采取合理评估。现代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都拥有大型的仓储仓库,搬运的机械,运输车辆设备以及办公场所和相应的财产,这都可以增加贷款时企业的资产信用,不少企业还拥有保税区业务,港口场地,进出口报货单证等无形资产,企业将其作为资产抵押或者担保,其融资额度也必将增加。

第二,在信贷投放上,物流银行采取了公摊风险和合作收益的原则。所谓的公摊风险,也称优而则其选,是指银行客户必须把会计核算与财务审核的数据反馈给物流银行,银行控制企业在风险业务上的资金使用,而在具有高速成长的业务上,会扩大其原有的资金投放,将风险与企业公摊承受,从侧面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成本,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收入。而合作收益,是指在信贷投放的过程中,物流银行将企业业务中的订单、生产、供应、储存、运输、服务等活动视为一种与资金业务相关的互动系统,银行会利用其手上的信息管理技术,为每一环节提供资金的支持,使企业业务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更加合理,也就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第三,在风险控制上,企业的日常的经营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决策,也会出现很多的诚信问题,信贷担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诚信的金融交易。物流银行在坏账准备,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业务处理上,会产生很多的信用问题,这是因为行业的革新是机遇与风险并行的,在风险控制上,企业需要创新和挑战,更需要资金支持,物流银行就很好的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2.1.2物流银行结算

银行与企业的结算,是企业日常成本计算的依据,也是企业资金核对的保证。中小企业对于票据和资金的结转管理都比较薄弱,如果需要清算结算,而资金又很紧张,银行的结算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银行在服务上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采取现代的结算支付手段,开展网上银行结算业务。物流业务是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其复杂性、变化性和不可预见性使企业的结算业务遇到很大的调整。而物流银行开展现代结算业务,可以有效监督结算双方的经济行为,监督企业的应收,预收账目,为企业的资金保驾护航,由于采取现代的结算方式,同时为企业和客户节省了时间,增加了社会效益。

2.1.3物流银行中间业务

如今的银行的收益不单是存贷之间的利率差,而更多的是中间业务的收入,也就是银行的服务。现在的银行采取了全面撒网的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间业务服务,往往是服务项目众多,但是收益不如预期。物流银行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无论是企业的物流部门,还是专门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银行都是立足于物流方面,开展金融政策的解读,金融理财投资和特色业务服务。广东发展银行在这方面是开拓者,利用珠三角的有利环境和众多的物流企业,开展了形势多样的服务,无论企业大小,广发行都为其定制特色的业务,讨论合作事宜。广发行利用自己的营业网点和区域内众多的物流园,点对点服务,获得了双赢的局面,对物流银行很有启发意义。

2.2物流金融仓库

物流金融仓储金是指: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作为质押物存入企业的仓储中心并据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分阶段还款。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从而架起银企间资金融通的桥梁。其实质是物流企业提供货物的存放与保管、信息增值等中介服务,将银行不愿接受的信用资产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质押品,获得像物流银行般得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仓库的新模式,对于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来说,已经成为其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为那些有保管实力的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担保模式

2.3物流金融的资本模式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资本市场,这就要求企业要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为企业、社会、国家创造最大化的资本收入和最安全的收益保障,为股东和所有者的合理权利服务。物流金融的资本模式在我国现行的一般有三大类:物流金融证券、物流金融基金、物流金融保险。

2.3.1 物流金融证券

资本市场最好的融资方式就是发行股票,进行上市。在我国的主板市场上,涉及物流行业的运输物流股票有78只,其中大部分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比如港口运输类,大型仓储类、公路铁路类、运输投资类的企业。在相对灵活的中小板上,物流相关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因此,发行物流金融证券,是不少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的最佳选择,也是物流企业所进行的高端竞争之一。

发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的同时,也是企业自我提高的途径。因为企业在发行IPO的时候,有着严格的资质审核,企业必须整合利润收入和经济资源,完善企业的经营结构,建立顺畅的董事会制度以及独立的会计审核,并且要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这些都是不少企业所欠缺的。在国内,顺丰是物流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之一,但是在发行上市这个问题上,其总裁王卫却提出暂不考虑上市,这就是国内不少物流企业融资时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自己的心血企业上市后就需懂事会共同经营决策,另一方想要做强做大自己的企业就必须上市融资。

面对这样的境地,国家证监会应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适当放宽限制条件,鼓励企业规范上市。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努力,物流企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融资体系,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尽快建立正常的债券或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给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3.2 物流金融基金

基金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一种有效的投资和融资模式,能为社会、企业和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利润收入同时,最大程度的做到专业化和风险规避化。因为基金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利用金融知识对资金的管理和投资,具有共担风险,分享收益的特征。

物流企业的基金模式有三种。第一种,物流企业如果拥有闲余的资金而没有专业的投资规划部门时,可以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基金公司,为企业资金提供合理的投资规划方案,还可以利用资金建立起企业自身的基金公司,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设立公募基金,进行专业的金融投资。第二种,大型基金公司和物流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为物流企业设立专项的基金,吸引投资者,面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资金可以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创新业务,开拓市场。第三种,私募基金,这是一种不面向公众的基金,也是一种高风险的基金,又称风险基金,这和物流企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的行业特性密切相关,企业的发展决定了私募基金的收益,所以私募成为不少企业的一种冒险而又创新的挑战。

2.3.3 物流金融保险

保险是金融领域中的金钥匙,为企业乃至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国内的物流保险中,主要是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但是作者认为,物流金融保险仍为一片新的大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代物流的服务性质是多功能、全方面的,其增值的第三方服务较多,供应链控制因素复杂,质量难以控制,运营风险也随之加大,传统的车险和货险早巳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需求。物流公司迫切需要专业的物流险种,为其分担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所承担的运输压力。因此,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开设长途、短途、地面、航空、航运、固定区域运输和国际运输等不同情况的更为细化的保险模式。

物流专业险种的开设,能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利润源泉,也能为物流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是行业间双赢的局面。

2.4物流金融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任何一个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金融创新是指变革现存的金融体制或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得现有体制和工具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创新可以是制度的、技术的、工具的,甚至是理念和构想上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金融创新成为国家新的进步手段,也成为物流行业内的竞争的制高点。

物联网的提出与发展,新的电子商务格局的转变,电子技术(GPS、NFC)等智能科技在物流发展中的使用,物流金融创新的局面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企业只有紧紧跟随创新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节奏,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成就物流金融的一番新事业。

二、物流金融的作用及意义

UPS中国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代表陈学淳曾表示,未来物流业的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他认为,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目前,国际四大物流巨头在海外也均已涉足物流金融领域。物流金融已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部门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各自新的利润源泉。发展物流金融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物流金融能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并成为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的新渠道,在增加了金融服务项目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

第二,物流金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营利润,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资金和安全的保障。

第三,物流金融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为企业和金融部门的信用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平台,为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提供了市场信息依据,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物流金融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为物流开展的增值服务,并降低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成本,成为中小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企业可以拓展服务领域,有助于积极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份额,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的领域中都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其成就令世人瞩目,新时期以来,创新成为各行各业前进的动力。物流金融对于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中国的物流金融正处在蓬勃发展向上时期,这是中国物流金融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国家法律政策逐渐扶持的结果。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风险和机遇是共存的,物流金融还有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去克服解决。本文通过对物流金融理论的梳理,介绍了物流金融背景和现状,并着重分析了物流金融的几种现代资本模式,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规划方案,同时为商业银行从事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一些运作思路。希望中国的物流金融能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为民族和国家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茂海. 新时期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探讨[J].当代经济,2010(9).

[2]左雪莲. 物流金融风险规避途径研究[J].商业时代,2011(11).

[3]刘华,曾小贵,程海峰.物流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1).

[4]马辉.基于物流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企业资金流向篇(10)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作用

1. 物流金融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 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 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 2% ,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 ups 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 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 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 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 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 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 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 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 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 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 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 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 1 ]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 j ] ,物流技术, 2006 , (2) 。

[ 2 ]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 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 2006。

[ 4 ]马克·格林布莱特(美) ,施瑞丹·蒂特曼(美) ,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5 ]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 j ]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5, (6) 。

[ 6 ]唐少艺. ,物流金融实务研究[ j ]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 7 ] 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 j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1) 。

[ 8 ]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 j ]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 (7) 。

[ 9 ]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 仓单质押[ j ] ,物流技术, 2004, (11) 。

[ 10 ]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 j ]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6, (3) 。

企业资金流向篇(11)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2%,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1]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2)。

[2]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6。

[4]马克·格林布莱特(美),施瑞丹·蒂特曼(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7]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9]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仓单质押[J],物流技术,2004,(11)。

[10]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11]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

[12]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