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41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1)

2教改方向

(1)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变,保持原有的考试评价机制不变。

(2)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额外学分,设计新课程供学生选修,以补充必修课课程的不足。

(3)约束学生选修计算机类选修课的总门数和总学分,使得计算机类学分的含金量得到保障。

3课程设计

3.1计算机网络基础

3.1.1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名词解释,懂得小型局域网和常见接入环的配置方法,能够处理计算机网络的常见故障。

3.1.2学习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与上级实践相结合,使用CISCO虚拟实验环境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上机实习,使用TPLINK地面实验环境进行实操训练。

3.1.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20学时上机实操。

3.1.4考试及评价方法

考试通过笔试与实操两部分独立进行,笔试主要考察名词解释与常见方案的记忆及理解情况,实操要求学生在CISCO虚拟实验环境中构建企业内部网络并实现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的PING通。

3.2计算机软件基础

3.2.1学习目标

了解C#.net的基本结构,懂得常见软件的编写方法和实现方式,可以编写简单的软件。同时要求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方法做到初步了解,可以对3万行以内的软件进行初步的功能设计。

3.2.2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解基本算法的处理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老师带领学生在实操课程中完成小型C#.net软件。

3.2.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3.2.4考试及评价方法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在软件工程中的清晰思维。3.3计算机平面美术基础3.3.1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使用COREDRAW、PHOTOSHOP等常见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同时要求懂得基本的配色及构图原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独立完成VI系统的设计与升级。3.3.2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平面相关的配色及构图原理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不同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效果。学生在上机实操中编写VI说明书并绘制整套VI。

3.3.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3.3.4考试及评价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作业的答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3.4数据库技术基础

3.4.1学习目标

学生以SQLSERVER2000为平台学习数据库的搭建,记忆并掌握与常见数据库平台相关的名词解释及实现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库平台的外部程序接口及编程方法。学生应该充分掌握ER图及其他数据库常用关系图的绘制和优化。学生最终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完成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增删改二次开发。

3.4.2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据库平台的基本信息做到记忆和掌握,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呢演示SQL语言对数据库及数据库表的具体操作。重点学习INSERT、DELETE、SELECT、UPDATE命令及其子命令。在上机学习中,学生最初对SQL命令的基本实现方法进行掌握,随后应该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外部软件的基本增删改操作的编写并保证其执行。

3.4.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

3.4.4考试及评价方法

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在数据库工程中的清晰思维。

4课程改革要点

本次改革中,学校在必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成果基础上,新设置了4门选修课。该4门选修课的总学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学分的2倍。首先,在学分布置的角度给学生充分的激励,让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开发。学生通过对此四门选修课的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成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次,学生通过本文设置选修课的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其对计算机技术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本文的选修课程增补,部分个别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需求仍然不能满足。所以,本文研究在选修课的过程中,理性选择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可以深入学习发展的学生,使其进入到学校的医疗计算实验室进行深入学习。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可以称之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头戏。一方面,加强简便计算,可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强简便计算,可以让学生化繁为简,提升计算能力。简便计算可以让一些看似复杂的运算题目变得简单易算,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一些简便运算的题目开始变得越来越难,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未能养成良好简便计算习惯,不能灵活运用相关计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则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错误,从而影响学生的计算结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小学高年级简便运算中常见的错误及解决的对策。

一、对运算定律的运用混淆

1.常见错误。在简便计算过程中,乘法分配律是重要的计算规律。此外学生还可以用到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等,这些规律之间有时有相近之处。如乘法分配律(ax(b+c)=axb+axc)和乘法结合律((a×b)×c=a×(b×c))在表现形式上就有相近之处,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或者对相关运算规律掌握不够熟练,则容易混淆运算规律,从而导致运算结果错误。例如,44×25=(11×4)×25=(1l×25)×(4×25)=275×100=27500。这个计算方式乍一看仿佛没有什么错误,但其实44×25=1100,上题计算结果则是27500,是明显的计算错误。认真分析,出现这样的计算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使用错误,对相关计算定律的掌握和了解不够充分,从而使一些不可交换的过程变得可以交换,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2.解决对策。以上这个计算结果是学生对简便计算定律掌握不清导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简便计算定律的讲解,让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方式烂熟于心。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定律使用规则,不能自己改变规则,导致的后果就是错误。其实,针对以上错题,一种最简单的计算方式便是:44×25=(11×4)×25=11×(4×25)=11x100=1100,也可以用这种方式:44×25=((40+4)×25)=40×25+4×25=1000+100=1100。两种不同方式得出同样计算结果。而前者,笔者使用的主要是乘法的结合律,后面这种方式则是乘法的分配律。无论使用哪种计算规律,只要使用得当,都会得出正确结果。

二、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定式思维

定式思维是学生在简便计算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错误。很多学生在简便计算过程中对于一些一眼就能看出运算方式的题目,会使用简便计算,而对于一些乍一看没有简便计算方式的运算题目,则无从下手。这也是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简便计算运用不够灵活,或者没有养成简便计算习惯的重要原因。

1.常见问题。例如,128×13+74×25。面对这类题目,很多学生往往采用传统计算方式。或者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学生认为这类题目不可能有简便计算。如果教师在制定习题的过程别注明“请用简便计算方式计算下列题目”,则学生会感到更加茫然,因为题目不知如何下手计算。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定式思维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学习简便计算规则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套用(ax(b+c)=axb+axc)这类公式,而如果出现的题目无法直接套用,无法不动脑筋地照葫芦画瓢,则学生会不知所措。

2.解决对策。简便计算作为数学教学中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简便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计算的数学学习观,简便计算教学不能脱离实际数据,不能建立在公式背景上,应当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加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熟练掌握简便计算规律,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升,让学生在简便计算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目能够灵活运用,对运算规律的运用可以做到切换自如,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不断提升。

三、对简便计算的认识性错误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学生认为只要运用简便运算规律的计算方式,就可以称之为简便计算。殊不知:简便计算的目的是“化繁为简”,而计算规律的使用则只是一种工具。

1.常见错误。例题:38×(25+75)=38×25+38×75=950+2850=3800,这个题目的计算方式,乍一看,学生确实使用了简便计算方式,而且计算结果也没有出现错误。但是,认真一看,学生在这道题目计算过程中存在“化简为繁”的情况。通过审题可以看见:括号里面的25+75结果其实是一个整数,学生完全不用将如此简单的题目复杂化,徒增自己的计算时间。

2.解决对策。简便计算的目的是“化繁为简”,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简便计算规律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地给学生讲解相关运算规律,还要让学生将“简便”成为自己计算过程中的一种习惯,让一切烦琐计算尽可能简化,提升学生计算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即简便计算一定要运用计算定律,这是一种错误的意识,简便计算不一定是完全运用计算定律,只要达到目的,确保结果不出现错误即可。因为有些题目运用计算规律之后反而变得复杂,不利于学生计算效率提升。

四、干扰性错误

简便计算的目的是“简”,要想达到“简”的目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能想方设法地将一些数据凑成整数,因为整数便于计算。这样的运算思维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错误,如为了达到“凑整”的目的,而错误地使用运算规律,从而导致运算结果错误。

1.常见错误。例题:378-136+164=378-(136+164)=378-300=78。学生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数字的干扰,或者“凑整心切”,急于将136与164相加,以获取一个整数,从而促进计算简便。殊不知,这样相加违背了运算法则,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2.解决对策。学生在简便计算过程中要能灵活运用运算规律。但是对于一些确实不能简便计算的题目,则不能“赶鸭子上架”,为了所谓的“凑整”而违背运算规律和运算法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学习心态,不能投机取巧,从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04-02

1 引言

程序设计课程是工科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修课,而C语言作为一种常见的高级语言被广泛采用。另外,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先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相应的程序设计语法与一定的算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1]。

然而,C语言涉及的概念较多,其语法规则广且较分散,各知识点间有穿插,常常使初学者很难理清头绪。传统教学方法按照相关知识点顺序介绍,常常使学生在学习的中前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到语法规则中。这样,部分学生在趣味性较多的算法介绍到来之前容易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多角度模块化教学方式,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化归纳提炼,使得学生在教学的早期阶段能够对课程有感性的整体认识。另外,通过不同视角的知识点模块化,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相关概念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的目的。

本文剩余部分的结构为:第2节详细介绍了多角度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实施细节,第3节介绍该教学改革的试点情况,第4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2 多角度模块化教学方法

C语言课程知识点较多,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顺序程序,循环程序,数组,函数,编译预处理,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文件,等。这些知识点中又包含相当多的语法规则,显得零零碎碎,初学的学生很难把握[2]。本章从三个不同的视角介绍模块化教学方式以解决这些问题。

2.1概念模块化

通过将众多的概念知识归纳提炼并模块化授课,可以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概念,也便于进一步自学更多的知识点。以数据类型为例,授课时并不是逐一讲解,而是首先以模块化方式展现这一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图1给出了这部分概念模块化的一个示意图。

授课时根据模块图讲解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鼓励学生克服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感到枯燥的情绪,然后再逐步讲解这些概念内容,讲解中注重相关比较,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由于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存在不同的模块化,因此同时展现多个角度的知识概念模块对深刻理解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以C语言中的作用域与存储类别为例,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角度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重要概念的掌握。图2给出了从作用域角度和存在时间角度归纳的变量存储类别。这些模块化归纳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函数及软件复用的相关概念和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2.2常见算法模块化

学生在课程教学的中后期开始逐步理解和阅读相关程序,但自己写程序却非常困难,常常对自己理解的简单的程序也难以独立写出,这是因为缺少常见算法的模式积累。如同英语作文写作需要积累一定的句式一样,程序设计初学者也需要积累一定的常见算法模块。可以从多个角度积累相关算法模块,如从实际问题的角度、从程序套路的角度归纳提炼并进行模块化。

以实际问题的角度为例,比较重要的算法有:求素数、求公倍数公约数等等,这些算法的重要性其实不在应用本身,而是一种编程思想的锻炼。对这些问题模块化,有助于训练学生快速独立编写程序,树立学习信心。

从程序套路的角度,对初学者而言,熟练掌握累加、阶乘、求最值等的模块化套路是非常重要的。以累加为例:诸如:-+…± 此类的程序均可模块化为如下代码:

sum=0;sign=1;for(i=0;i

其中为泛化的累加项,sum记录累加和,sign记录正负号变化,i是循环变量,N是循环次数。通过将这些套路模块化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与人各自的优缺点,理解自然语言转化为高级语言直至机器语言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灵感。

2.3 实验模块化

实验对程序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实验反复训练才可能真正掌握纷繁复杂的C语言语法规则,领悟程序设计的思想[3]。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实验时间是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将实验按内容或方式模块化可以方便程序验证,提高学习效率。

通常,实验根据课程进度分阶段完成不同的内容,前后联系并不大,如果能合理规划,将内容模块化,随着课程的推进,后面的实验内容利用前面的模块,可以极大地提高实验效率并培养学生软件复用的思想。

对初学程序设计的同学而言,对于布置的实验,常常对结果比较重视,而忽略了调试能力的锻炼。鉴于这种状况,对实验方式开展专项练习,对实验的代码编写、运行、调试、测试、维护等阶段开展专项模块化训练,可以锻炼学生对程序的排错能力,提高所编写代码的质量,并逐步体会到软件工程的相关思想。

3 班级试点结果

教学方法改革在多个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班级均进行试点,所试点的计算机专业班级有多名同学参加程序设计竞赛获奖;所试点的非计算机专业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同类型班级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在40多个同类型班级中一次排名第七,一次排名第四,一次排名第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总结

C语言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材选用、理论知识点的讲授以及实验的设计和创新。通过多视角多模块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陷入繁杂知识点从而缺少整体观念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针对C语言程序特点,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颜晖,苏小红,等.“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5):62-65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4)

2.课程改革思路

鉴于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能够根据需要和行情选购计算机设备,掌握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磁盘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能够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学会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下面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

2.1教学方法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机器所出现的故障,提出教学任务,然后围绕这个任务向学生介绍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维修这种故障所需的知识点,最后说明解决这一故障的方法。

2、充分利用硬件实训室计算机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把不同年代的各类型主机展示出来,把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分类展示,尽可能地让学生亲眼见到实物,清晰地观察到各个部件的结构,了解其性能。

3、边讲边练,使教学和实际真正容为一体,提高动手能力。在校内利用计算机硬件实训室所拥有的各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进行如计算机组装连接、BIOS参数设置、硬盘初始化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等模块的操作,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电脑市场去参观,实地观察各种设备的种类、外形、结构、性能以及价格,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与商家的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市场行情和动向。

2.2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是决定教学计划能否实施,教学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教学手段上宜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业余时间能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练习。

2、让学生参与学校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3、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做到“边讲办练,讲练结合,做学合一”。

4、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3教学内容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取决于该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因此,教学内容选择的总体原则应是:夯实双基培养,紧扣市场脉搏,跟住技术潮流,把握发展动态。按照以上原则,本课程应选择以下几部分内容:

1、计算机硬件的选择与安装资料来源可以是《计算机世界》、电脑公司的广告、互联网查询等等。以当前个人计算机的典型配置为主,扩充到办公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的需要。主要讲主板、CPU、内存、外部存储器、显卡与声卡、键盘鼠标及机箱电源、其他多媒体设备等等。这部分必须结合当前市场流行的主流产品讲授。要突出基本技术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介绍常用的和当前实用的技术,介绍在组装连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常见错误。

2、计算机软件安装主要学习基本的软件安装技术,常规的安装步骤,典型的软件安装方法及进行常规方法和流行方法的利弊分析。其中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其它软件的安装等等。此部分还要介绍流行的安装方法和技术(如克隆技术、网络同传)。

3、计算机参数设置包括BIOS的设置、CMOS参数选项、硬盘的分区格式化等等。可以利用“虚拟机”来进行教学,实现讲练结合。

4、计算机软硬故障的检测、定位与排除对于非专业的学生,硬件故障的排除只到板卡级,以硬件故障的检测定位和排除为主,掌握基本的硬件故障检测定位方法,掌握常用的故障检测定位仪器、工具、仪表的使用技术;要让学生掌握软件故障的判断区分方法,掌握常用的检测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工具和软件的功能。对于计算机常用专业的学生,对更深层次的芯片级故障的维修,可以专门开一门芯片级维修课程。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5)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12,China)

摘要: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数学的结合领域和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binding fields and modes of computer technique and basic mathematics.

关键词 : 计算机技术;基础数学;结合模式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ique;basic mathematics;binding mode

中图分类号:O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36-02

1 计算机对基础数学的积极作用

1.1 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的作用 现代数学问题需要解决大量、复杂的运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对基础数学中的某些问题起了决定性作用。比如,在飞机导航问题研究中,需要运算的速度快于飞机以待速度,这是人工计算无法解决的;气象预报要分析云团动态变化数据,手工计算未来变化趋势需要10多天以上,因为时间太长失去了天气预报的意义,而用计算机几分钟就能解决。

1.2 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显著作用

以前数学学家对圆周率π进行计算,15年时间只算到圆周率π的第707位。而计算机几个小时内就可计算到圆周率π的10万位。现代数学的发展,需要有非常高的计算精度。人工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不但会产生误差,而且对相关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求解,会产生更多的叠加误差,增大了数学问题的复杂度。

1.3 计算机记忆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 现代信息化高度发达,解决数学问题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我们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时,无论是原始数据还是处理后的数据,都需要进行安全的储存,任何一个数据的错误或缺失,都会对数学问题的处理带来偏差。人工进行数据存储和转移,不但工作量巨大超出人的生理承受度,而且会因为人的失误产生错误和遗漏,为了避免问题,需要进行二次输入对比,这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耗费。计算机技术,无论是数据存储、转移、备份、查阅,都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质量和安全性。

1.4 计算机逻辑判断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虽然比不上人对非结构问题的逻辑判断能力,但对于结构性问题具有非常强的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进行结构性问题的逻辑判断迅速、准确,超过了人脑对结构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如基础数学中有个著名的四色问题猜想,即只需四种颜色,就可以满足地图标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得地图上相邻区域颜色不同。四色问题困扰了人们100多年,一直无法验证四色问题的真伪。1976年两位美国数学家使用计算机进行了科学的逻辑推理,证明了四色问题的猜想。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性逻辑判断问题,超出了人脑的处理限度,单凭人脑是无法顺利解决的,这就需要将给出的数学条件转换成计算机语言,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合理运算得出逻辑判断问题的结果。

1.5 计算机软件自动工作的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 一些数学问题往往处理过程是趋同的,这种结构化的问题,适于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spss、SAS软件,可以把既定的、常见的数学问题模式化,使得软件可以自动处理数据。在SPSS、SAS软件中,选择要使用的功能,把数据输入后即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减少了人工处理和计算数据的精力和时间。

1.6 计算机的其他能力对解决其它数学相关问题的作用 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处理数学问题中的能力不断增强,比如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数学资料和信息的查阅、获取、交流非常方便,使得人们可以针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远程交流。

2 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结合的模式

2.1 计算机技术与代数和三角学的结合 计算机在数学图形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代数和三角学是重要的基础数学内容。代数中的方程,可以结合图像来进行分析,从而解出一个或更多的根。通过计算机绘制图形进行解析,可以找到代数方程的角。数学问题,经常会涉及几何图形边角的关系和救角,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简单的三角学问题,通过程序编制,把这些结构性的问题程序化,可以利用计算机解决三角学的问题。

2.2 计算机技术与线性代数的结合 线性代数是抽象的,但线性代数问题可以具象出例如x,y,z坐标下的数值,即把线性代数问题转化为矢量问题。所以线性代数牵涉到几何数值问题,这样通过计算机进行矢量和矩阵的计算和处理,通过计算机用矢量和矩阵来描述旋转,平移,缩放,就可以较好地通过计算机解决线性代数问题。

2.3 计算机技术与微积分学的结合 微积分学将点线知识扩展到了平面和立体空间,可以通过高级计算机图形学解决微积分问题。我们在解决微积分学问题时,可以首先把微积分问题转化为线、面、体图形问题,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

2.4 计算机技术与微分几何学的结合 微分几何学,通常研究光滑曲线,曲面,涉及到相关方程组的求解。对于微分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曲线或曲面上点矢量的求解,可以利用计算机创造相关形体,然后进行求解。

2.5 计算机技术与矩阵方程组的结合 对矩阵方程组进行求解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找出最好的位置与方向,以使对象们互相匹配,创建一个覆盖所给点集的曲面,并使皱折程度最小。

2.6 计算机技术与概率论与统计学的结合 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统计学来分析数据,而统计学已经针对常见问题,推出了一些通用的统计学软件,如SPSS、state等等,计算机技术是解决统计学问题的常见重要工具。

3 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结合的常见工具

3.1 通用数学软件 通用数学软件主要包括有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通用数学软件在能力和用法上是相似的,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通用数学软件主要用于绘制函数的图形和进行计算。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通用数学软件可以进行精确计算和任意精度的近似计算。通用数学软件可以解决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常见问题。通用数学软件之间稍有不同,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可以把多种通用数学软件结合使用。

3.2 计算最优化问题专用数学软件 Lingo/Lindo是计算最优化问题专用数学软件。线性规划、二次规划、整数规划问题一般使用Lindo软件来求解。Lingo软件拓展了Lindo的功能,可以用来处理非线性规划、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代数方程求根等数学问题。

3.3 统计分析软件 SPSS、SAS、state等是常见的统计软件包,SPSS、SAS、state等统计分析软件,主要功能有:基本统计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SAS软件比SPSS软件更为专业,可以提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

3.4 高级程序语言 高级程序语言包括C、Basic、Delphi、Java等,可以进行应用编程,并制作应用软件包。

3.5 绘图软件 常用绘图软件包括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等。通常来说,通用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只能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如果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绘制大致的图形,就要使用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专用绘图软件。

参考文献:

[1]梁永生.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4).

[2]施继红.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的融合[J].信息系统工程,2011(05).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6)

(一)狠抓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

一是紧跟经济形势,以监督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常委会组织各工委对全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及41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后,根据部分主要指标和任务在“十一五”后期完成压力较大的现状以及适应重大宏观政策调整的需要,常委会同意区政府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使全区的“十一五”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加符合我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狠抓了审计工作支持监督

一是预算审查工作。结合监督法的实施,我们根据区内公共财政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了《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实施后,区财政局按暂行办法的规定,每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有关预算收支情况的报表,并按季度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关于预算调整情况、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区长预备费使用情况也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从而使得我区财政预决算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换届以来,常委会坚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区人大各工委在每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时候,分别走访相关对口联系部门,收集各单位对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主任会议,将各工委收集的意见归为发展类、调整类、支持类、民生类四类,汇总后交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参考,督促区政府依法足额安排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本区本级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对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查和批准调整预算的情况,按照《预算法》和《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授权财经工委进行预先审查,形成审查报告并向主任会议汇报,然后由常委会会议进行审查批准,以保证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和重点支出落实到位。如,因拉动内需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今年因中央政策规定要求将土地出让金及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引起预算调整,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会对区政府提请常委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进行了预先审查,将审查情况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并在常委会上作了审查报告,常委会会议同意了财经工委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查批准了预算调整方案,形成了常委会审议意见并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较好地规范了预算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预算严格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区本级预算执行、部门决算、政府采购等情况,以及预算外资金、重大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依法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和处理工作情况依法实施监督,跟踪了解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督促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如,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先后两次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对审计中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针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及审计、教育、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纠正问题,完善制度。在整改工作中,常委会进行了跟踪,重点对教育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进行了督办,督促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进行了法律追究,使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审查查出问题较好地促进了政府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近年来在预算监督上的努力,我区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如预算编制范围进一步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预算刚性逐步增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等。四是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以来,区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对问题单位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披露。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区教育局审计及整改情况的工作报告。报告反映了区教育局财务管理不规范,核算不真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区教育局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的整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将落实情况在60日内回告区人大常委会,同时向区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部门和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部门预算和支出管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按督办函的要求,积极对教育局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理顺了教育局的财务体制,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又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审计工作报告,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收效甚微等问题十分重视,专门发出审议意见书,督促区政府进行整改。会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多次召集专门会议落实整改事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整改工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狠抓了重大项目的监督

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建设国有投资项目,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重点,每年年初听取和审议全区重大项目编制情况的报告,并批准该年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年中组织一次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活动,年底听取和审议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从而使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整个过程都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中。例如年初常委会在作出批准区重点投资项目的决定的同时,要求区政府合理调配资金、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年中,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全区17个新审批项目以及16个续建和结转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并适时召开常委会审议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向政府发出了审议意见书。区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对《关于区国有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书,下发了《关于加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督办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项目推进的时间。从下半年开始,区政府每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大群众特别关注的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2008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区大批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搭建一个更大的担保平台,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担保服务,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按比例代表区政府投资的区城司需追加投入334万元。根据《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立项、区财政单项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经济项目须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31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区城司在东西湖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注册资本的报告》,同意区财政增资,从而使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狠抓了调研工作

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积极向区委政府献计献策。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全区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督促政府部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区人大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黄良华的带领下,相继走访了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等职能部门,实地查看了亚东水泥、海德龙仪表、煜昌化工、孚特电池、森六汽配、飘飘食品等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先后在慈惠街道、中小企业城组织相关中小企业进行座谈。在调研过程中,财经工委收集了一系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土地房产办证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企业周边道路破旧、出行困难的问题;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不好的问题等,并以东西湖人大的形式积极向区委和政府反映,得到了区委和政府的重视。同时,财经工委特别是上半年还开展了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两型社会”及循环经济建设等调研工作。,财经工委已在《东西湖人大》上发表了《加快落实“企业服务年”相关措施的建议》、《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等5篇文章。二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五)狠抓了法律监督和执法检查调研工作

一是支持深化部门预算及其配套改革。督促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支、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区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支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推进阶段工作安排和预算编制时间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重点推进专项资金特别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细化工作,督促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支持加强预算基础信息库、项目库体系建设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配套改革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主要是加强对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跟踪检查。近年来,常委会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核对财务凭证、查看相关文件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水务、城管、建设、土地等部门的预算和区本级基本建设支出、国有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项目支出不够细化、部分项目资金安排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有些项目没有进行评审认定,项目经费预算流于形式,个别部门和单位财务收支不够规范,预算执行与预算脱节,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严格预算执行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强预算草案的预审工作。每年第三季度,在财政部门预算正式编制之前,常委会要求各工作机构征求对口联系部门对部门预算的意见,确保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预算资金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年度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抓住“两上两下”环节对预算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在人代会召开前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根据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形成初审意见书交区政府财政部门办理落实。在人代会期间组织落实好预算审查会议,起草好审查报告及其决议草案,为人代会审查预算做好服务工作。四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组织有关人员听取关于财经方面的专题汇报,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六)狠抓了自身建设

五年来,财经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委员们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党委、政府有关重大的财经方针和政策,联系我区的实际,抓住人大财经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财经工委还要求委员们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对财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提高财经工委对预算审查监督的业务水平,财经工委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思想和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主要办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部门预算改革的进展情况》、《<审计法>的修订情况和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知识》等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七)狠抓了制度建设

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工作大局,为了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制定了与经济监督密切相关的工作制度。先后通过了《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区人大常委会的经济监督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监督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公共投资行为,确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但是在《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制定以前,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在我区处于空白状态。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立项不够严谨、建设速度缓慢、建设资金超预算等问题,自从该制度实施后,这些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一系列规范经济监督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推进了我区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使预算支出的方向更加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更加贴近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

二、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财经工委,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有了新提高;在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预决算工作监督、审计工作支持监督、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监督,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监督,协助市区人大开展法律监督、执法检查调研、对口议案和重点建议督办、工委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实践证明,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创新人大财经工作,依法搞好履职,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加强学习,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激情和感情,才有更加充足的工作动力和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只有加强学习,增长本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才能不断开创人大财经工作新局面。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重要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既是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中心,人大财经委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只有围绕中心,贴近中心,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全力促进发展,才能在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位置和着力点;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人大财经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充满活力。三是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关键。人大与政府虽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总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人大监督的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发展。只有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加强监督,才能形成促进发展的共识和合力,才能使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既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集中民意的重要渠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摸到实情,提出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建议,人大财经委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注重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研究,才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大财经监督的实效。

三、存在主要不足

五年来,财经工委按照认真按照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如: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监督的实效性需不断提高;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调研工作还需更全面和深入;监督工作一般只选择某些重点工作去开展,未能顾及面上很多工作;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等。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加强委内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发挥财政经济委员会兼职委员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及早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为审查计划、预算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

(二)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细化审查程序,使预算全过程都纳入依法监督运行的轨道上来,仍是今后人大财经工作努力的方向。需继续探索审查监督计划、预算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强化监督措施。

(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重点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7)

2016年高考化学试卷中单项选择题7个(7~13题)、必做题3个(26~28题)、选做题3个(36~38题)。2017年《考试大纲》将选做题改为2个,删去了选修2(化学与技术)。

分析近四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范畴基本稳定。选择题中必考知识点有:STSE题(4年8题)、化学实验(4年9题)、有机化学知识(4年12题,其中7题为同分异构);高频考点有: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4年6题)、电化学原理(4年6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4年6题);常考知识点有: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阿伏加德罗常数、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

必考题包含三道大题,三个必考题分别承担相应专题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选择或连接、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或实验方案评价等。化学反应原理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元素及其化合物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重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等。三道大题内容之间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分别考查不同形式信息的整合、提取和应用。

2016年全国卷Ⅰ选考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依然延续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创新点是出现了金属电负性的比较和晶胞原子坐标参数,其他较常规,空间利用率题目在全国卷Ⅲ中出现。《有机化学基础》重点考查官能团、有机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创新点是出现了多双键的顺反同分异构体,其中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难度较大。

二、考纲主要内容

1.必考部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溶液配制的方法;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了解常见金属(增加了Mg)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应用;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正确选用实验装置;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2.选修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能用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了解配位键的含义;了解氢键的含义;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晶格能的概念,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3.选修5: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三、复习重点

1.化学与STSE

常考考点:大气污染物及防治(SO2、CO、NOx、PM2.5等);白色污染;水污染及防治(重金属、水华或赤潮、消毒净水原理等);能量转化形式;食品安全问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传统硅酸盐材料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海水提盐、提溴、提镁;工业制Si、Cl2、Na、Mg、Al、NH3、纯碱、烧碱、肥皂等;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等。

2.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地位在高考中显得更加突出。不但在必考题中有一道大型实验题,而且在选择题中每年都有一道基础化学实验题,考查实验基本素养和逻辑推理,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常考考点:常见仪器名称和用途(如球形冷凝管不用于蒸馏,否则会有液体残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分离、提纯(如除去Cl2中的HCl,分离KNO3和NaCl);常见物质(如H2O、CO2、NH3、H2、Fe3+、Fe2+、[NH+4]、[SO2-4]、[SO2-3])的检验;化学实验安全(如蒸馏加沸石防暴沸);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现象、结论进行对应分析(如NaBr与氯水反应,证明还原性Br->Cl-;I-溶液中通入Cl2,证明氧化性Cl2>I2);常见气体的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等。

3. 有机化学基础

2016年新课标Ⅰ卷、Ⅱ卷、Ⅲ卷中分别有4道、2道、2道题涉及有机物,有机物的知识应引起重视。常考考点:各类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熔沸点、密度)和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分子(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及其衍生物)空间结构;键线式简化分析;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条件;官能团及其性质;有机物的检验、鉴别;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

4. 电化学原理

电化学内容主要包括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氯碱工业、粗铜的电解精炼、电镀及电冶金等。常考考点:电池充电与放电的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电极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正极、阴阳极的判断;电子迁移方向及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电极产物的判断和溶液pH的变化;离子交换膜及其计算;应用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分析新型电池等。解题时要注意读图、装置的环境及有机物中的电子转移。

5.水溶液的离子平衡

该部分内容是高考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高考对该内容的考查相对稳定。常考考点:弱电解质的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其应用;pH计算;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离子浓度比较;酸碱中和滴定;滴定曲线的延伸应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Ksp计算;Ka或Kb、Kw、Kh、Ksp的换算等。

6.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该部分内容重点考查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位-构-性”综合应用,常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或有机与无机综合考查,且有些试题中推断元素时某些元素不确定。常考考点: 原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化学键;离子半径比较;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电子式、结构式;一些特殊核素的应用等。

7.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的基础,高考化学试题中占70%以上。高中化学重点介绍了Na、Al、Fe、Si、Cl、S、N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复习时关注以下内容:Na、Mg、Al、Fe、Cu、H2、C、Si、Cl2、S、O2、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用途、转化等。高考题中命题落脚点常有:有关Na2O2的实验与计算;CO2与NaOH反应的计算;Al3+、A1(OH)3及[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将其与基本理论(电离、水解、电化学)等密切联系;Cl2的化学性质及卤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含氯、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硫的化合物(如SO2、硫酸及硫酸盐)的性质及[SO2-4]的检验;NH3的性质、制法;浓、稀硝酸的性质及有关计算;C、CO的还原性;CO2的性质、制取、检验;典型碳酸盐的性质;Si单质的制备和SiO2、H2SiO3的性质等。

重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1)SO2: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2)[SO2-3]:碱性和还原性; (3)Cl2:溶于水呈酸性,强氧化性;(4)ClO-:碱性和氧化性;(5)NH3:碱性和还原性;(6)[NH+4]:水解呈酸性,还原性;(7)[NO-3]:有条件的氧化性(H+);(8)Fe3+:酸性和氧化性;(9)Fe2+:酸性和还原性。

关注新增镁的知识。有关镁的知识主要分散在:必修1第一章(粗盐提纯);必修2第一章(Mg与水反应);必修2第四章(冶炼Mg、海水提镁、铝热反应用Mg引发);选修4第三章[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此外镁还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8.化学计算

考纲要求的计算有: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的计算;利用盖斯定律(键能)进行焓变的简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c、Kp)的计算;利用Kw、Ka、Kb、Kh进行相关计算;有关Ksp的计算;pH的简单计算。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我们务必要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常见方法:关系式法、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方程组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

9.化学综合实验探究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确定实验装置(一般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反应装置、安全装置、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最后确定实验步骤(一般包括连接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加热反应、记录现象、收集产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化学实验综合题常考考点:

(1)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连接;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或装置气密性检查;试剂的取用和保存;常见试纸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沉淀的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离子是否沉淀完全;仪器的洗涤等。常见实验基本操作答题模板如下:

①测定溶液pH: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排水量气:恢复室温后,调节左右两管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③离子的检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若产生××现象,则溶液中含有××离子,否则不含。

④洗涤沉淀:用玻璃棒引流向沉淀中加水至浸没沉淀,等水流出后,重复数次。

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试剂,若不能观察到××现象,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⑥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加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变为××颜色,且30 s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终点。

(3)常见气体(O2、SO2、NH3、NO2、NO、Cl2等)、无机物及有机物的制备:试剂名称、用量;装置的选择、连接、用途;反应原理;产物除杂、干燥、收集方法;实验条件控制;尾气处理等。

(4)常见离子([NH+4]、Al3+、Fe2+、Fe3+、[SO2-4]、Cl-、[CO2-3]等)的检验;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结晶、洗气、升华等)。

(5)化学实验方案(性质、制备、检验)的设计与评价。

(6)定量实验(配制溶液、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物质组成及含量、转化率、产率测定等)。

(7)化学实验条件控制(对照实验)与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如:设计一个比较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实验;卤素单质置换反应;设计Fe与H2O(g)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设计NO2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的验装置图;设计一套原电池并画出装置简图;Cu与浓H2SO4反应实验及产物SO2的检验;SO2溶于水及漂白品红溶液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0.无机综合题

无机综合题重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在工业中的应用,常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

分析流程图时首先纵观全局,画出原料与产品(一般来说,主线主产品、支线副产品、回头为循环),认真对比分析原料与产品,确定核心反应;然后将流程分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和产品分离提纯三个阶段,依箭头指向,分析每一环节中物质流入和流出的意义,理解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及采用的除杂质的基本原理;最后从基本理论、绿色化学原理、经济、安全生产等多角度回答问题。流程题的问题一般各自相对独立,无连带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每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对于超纲知识,题目中要么有信息提示, 要么与解答题目无关。 答题时要答到要点,化学用语要规范,方程式一定要配平。回答问题时要密切关注题给信息,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能用到,有时还需将信息分解、重组、迁移到题目中来。

常见的化工术语:

[化工术语 作用或含义 研磨、雾化 将固体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灼烧(锻烧) 使固体高温分解、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或使杂质氧化、分解等 浸取(浸出) 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物质溶解 浸出率 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 酸浸 在酸性(稀硫酸、浓硫酸、盐酸等)溶液中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 碱洗 去油污,除铝表面的氧化膜等 水洗 除去水溶性杂质 ]

常见的操作及目的:

[常见操作 目的 pH的控制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抑制某些离子水解或使某些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加氧化剂 氧化某物质,生成目标产物或除去某些离子 加氧化物 调节pH,促进某些离子水解(沉淀) 加过量试剂 使反应进行完全(或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产率等) 判断能否加其他物质 考虑是否引入新的杂质或是否影响产品的纯度等 控制温度 ①防止副反应发生;②使化学平衡移动;③控制反应速率;④使催化剂达到最大活性等 加热 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某方向移动 趁热过滤 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要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的方法 煮沸 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促进某物质水解 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 有机溶剂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使晶体快速干燥 ]

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重点考查: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计算以及能量、速率、平衡图像及其表格分析;用浓度商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的自发等。此类题目情景往往比较新颖,常以图像或表格的形式综合呈现。答题时要注意各种“奇怪”的横坐标、纵坐标和表达式,分析题中的图像和数据信息,处理信息,培养“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复习备考建议

1.研究各地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轨迹

高考化学命题组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说:“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难度。”研究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许多高考试题是由以前的高考试题改编而来的,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26题: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跫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水][a][b][c][d][e][f][h][i][g] [水][A B C D E F]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015年广东卷33题:(1)用NH4Cl和 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 [A B C D][E F G H]

两题都考查了氨气的发生、吸收和尾气处理装置。

2015年新课标Ⅰ卷28题出现了速率方程,2016年海南卷16题也出现了速率方程;2014新课标Ⅰ卷28题考查了Kp,2015年浙江卷和四川卷再次考查Kp。因此我们可以用历年高考试题进行演练,注意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注重做后的总结与提炼。

2.回归教材,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考试说明》是纲,教材是本,复习资料是补充,命题依据前两者。高考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复习时注意教材中的插图、课后习题、科学探究、实验、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栏目,研究发现,很多高考试题均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如:

(1)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7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四个选项分别源自课本:必修2、选修5、选修5、选修5。

(2)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27题、2016年北京卷第10题均涉及反应[Cr2O2-7]+H2O [2CrO2-4]+2H+,该反应来自选修4。

(3)2016年新课标Ⅱ卷第28题(4)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 。此考点来自选修4。

(4)2015年课标Ⅱ卷第13题、广东卷第10题、浙江卷第27题均出现了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此反应来自选修4。

教材中还有好多内容亟需我们去挖掘、整合。如苏教版教材中“将CoCl2溶于浓盐酸中能形成[CoCl2-4],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H2O)[2+6](粉红色)+4Cl- [CoCl2-4](蓝色)+6H2O ΔH>0”;“盐的水解与泡沫灭火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复习中不能只抓住复习资料,要在复习到适当内容的时候认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产生联想和记忆。

3.训练思维,强化能力

《考试说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27题“(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和新课标Ⅱ卷第26题“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已知:N2H4+H+ [N2H+5]的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两题中均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016年新课标Ⅰ卷必考题中出现了7张图和1张表,可见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居高不下。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挖掘、整合图表中信息,这是成功的前提。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突出化学学科的特色和魅力;注意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化学计算提升学科能力。

4.加强化学用语的规范,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烂苄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普及,社会对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本科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需要。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用技术技能已经成为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2-3]的重要课题。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将对本科生计算机实用技能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

1 大学计算机实用技能教学现状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基本能力的教育一般采用2+X的方式,即2门计算机基础课(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和1门或多门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等)。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应用中对计算机实用技能方面的需求,例如,能够使用操作系统,但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维护,防范病毒等安全技能缺乏;能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但不能很好的配置网络,常见网络使用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强等[4]。不同专业中普遍存在着专业能力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弱的问题。

2 计算机实用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使学生具备今后工作中一些必要的计算机实用技能,如计算机组装调试技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技能、小型局域网组建技能、网络常见故障处理技能、常见软件高级使用技能等,我们建立了大学生计算机实用技能培养的机制。

2.1 实用技能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本科教学对于一直未开设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而本科生计算机能力培养又迫在眉睫。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网络信息部从2009年下半年,专门为本部和大兴两校区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实用技术全校公共选修课。学时为24+16学时。其中24学时为授课,16学时为实验上机。现开课三个学期、六个班次。

2.2 实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实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开课,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都值得进行大量研究和探索。

基金项目:2009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研项目(Y09-32)。

作者简介:孙雷,女,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

2.2.1 教学对象分层次

1) 修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校学生。

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是一门非零起点的课程,2009―2010年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后,教学对象为先修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全校学生,课程性质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学生经过近一年多的大学计算机类课程学习和实践,技术技能程度有较大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选修该课程,对计算机实用技能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2)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分级考试的一年级新生。

目前入学的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娴熟,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几乎可以说是“零起点”。根据学生情况,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 城市生源的应用水平好于农村生源;

② 男生的应用水平好于女生;

③ 汉族学生的应用水平好于少数民族学生。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初高中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计算机教育受地区软硬件环境条件和师资资源的限制,存在城乡差别、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的差别;

二是对计算机技术兴趣的差异导致男女生应用水平的差异,尤其是在计算机硬件组装、网络技术等方面表现比较明显。

为解决教学安排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1],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打破新生入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的限制,从2009―2010年第一学期起对大一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水平分级考试,达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免修标准的学生即可免修该课程,转而选修计算机实用技术课。选课学生情况如表1所示。

2.2.2 教学内容分模块

为解决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应做到:1)跟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形势,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2)尽最大努力满足我校应用性人才培养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贴近学生的未来工作和日常生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真正受益[1]。

根据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参考其他同类高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基本部分,如表2所示。

模块名称 模块细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优化 计算机硬件组装调试 通过实践操作要求每个层次学生均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拆装、并能解决选配、组装过程中兼容性的问题,独立完成排除计算机一般硬件故障,具有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熟悉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操作系统优化 要求每个层次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系统如何安装、合理划分、释放硬盘空间以及合理调整硬件“属性参数”;系统优化、升级方法和工具,具有保证系统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网络技术基础 网络的配置与检测 要求每个层次学生掌握网线及网络接口的判别,个人计算机设备参数的检测方法,IP地址的配置方法,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通畅程度;常用双绞线的制作和检测方法。

网络安全使用和常见故障排除 要求每个层次学生掌握检查本机是否中毒及被入侵的简单测试方法,常用杀毒软件的介绍及配置,计算机中病毒后的常用解决方法;计算机无法联网的可能原因及检测方法,常见IE修复方法。

常用软件应用 Office高级应用 通过贴近的工作学习需要的实例练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Word长文档的处理,邮件合并和文档修订方法等;Excel中数据列表中复杂公式和函数应用、复杂排序、高级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等数据处理方法。

多媒体软件的使用 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练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音频、视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摄录像素材的获取和简单处理的方法;基本掌握Photoshop CS4和绘声绘影等音视频、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2.2.3 教学方法多样化

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实用性的特点,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实用技术的授课选择在校公共机房进行,打破理论授课和学生实践的界限。课程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强,采用教学课件讲授,结合实例进行演示操作,大量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对关键性概念、涉及面广的问题可辅以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

举例来说,在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让学生完成一个计算机选配设计、报价、性能评价的教学项目,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部件相关知识,具备选配与组装的能力。

网络技术部分教学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思考回答与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如计算机无法访问网络的可能原因,有什么具体检测方法,个人计算机是否中毒和被入侵,如何检查和防范等问题,达到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常用软件应用部分采用现场化的教学手段,用大量贴近工作和生活实际的教学实例演示,教师在授课同时,让学生同步动手实践,加强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等实用软件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总之,实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4 考核方式客观化

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一门实践性强的选修课程,为客观评价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综合评价的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学生的上机作业及实践操作练习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期末考查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期末考查试卷题目类型主要为客观选择题,涉及理论知识、问题解决和故障排除、软件应用命令、实例调试等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软硬件应用和网络技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查。

2.3 教学效果与反馈

为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对实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进,我们在每个学期末的考查试卷中都附加了课程调查问卷。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实用技术课程学习后在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常用软件应用技术方面的收获以及在大学期间还希望学习哪些计算机的实用技能?

图1 课程考核方式

通过对三个学期、六个班次发出的227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97.5%的同学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了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用技术知识和技能,对日后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有部分同学对课程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希望课程能增加Dreamweaver网页制作、Flas制作、3DMax等实用软件介绍,增加网络部分实践的课时,等等。我们将根据学生需求,在日后的课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合理化安排和调整,将实用技术课程真正建设成一门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并紧紧贴近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和未来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的课程。

3 结语

计算机实用技能已经成为高校本科学生适用未来工作岗位和当代信息化生活的必备技能。通过对实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以及三个学期六个班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将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力图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使实用技术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用技能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 饶正婵. 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的构建[J]. 计算机时代,2010(4):59-61.

[2] 雷建云. 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 计算机教育,2009(8):110-111.

[3] 黄陈蓉,黄坚,袁宗福.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6):28-30.

[4] 岑岗,魏英,王亦军. 计算机实用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19-20.

Research on Course Teaching of Computer Practical Skills

SUN Lei, ZHANG Ku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Network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To meet the needs of university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computer practical skills, we analyse on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of computer, and explore the methods to ope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practical skills, which is used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Some effectiv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out the practical technology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are done.

Key words: computer practical skill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上接57页)

参考文献:

[1] 潘松,潘明.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

[2] 王靖,刘志文. 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系统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9(2):149.

[3] 张连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目标设计[J]. 电力学报,2008(4):78.

[4] 刘建粉,李玮瑶,吕海莲.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J]. 科教文汇,2007(9):27-28.

[5] 王良玉,戴志涛,杨紫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2):213-227.

[6] 谷海红. 高职“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66-68.

[7] 刘芳,戴葵,刘芸,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环节的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4):3-6.

[8] 何会民,潘雪增.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J]. 高等理科教育,2007(4):76-77.

Opinions on Design of Composition Principle of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LI Liping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9)

(一)调查方案与问卷1、抽样设计抽样调查是营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国际上公认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调查工具。一般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情形,实践中较多采用概率抽样。抽样设计,就是针对具体的调查目的,选择具体的抽样组织形式,比如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等,确定调查总体范围,制定抽样框,选择重复或非重复抽样方法,计算样本容量并实施的过程。抽样设计的过程就是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知识的应用过程,抽样以中心极限定理理论为依据,应用随机原则实现样本的抽取,因此可以保证抽样误差在可允许范围内,从而实现调查目的与目标。2、问卷信度与效度的计算分析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在了解市场,进行营销管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适用性等特征。因此,为保证问卷对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当问卷诉诸调查之前常常要进行初步测试,分析初步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进而调整问卷架构,修改问卷题项,提高问卷的质量。信度与效度分析体现了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信度,也称可信度,是指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一般用统计中的相关系数来表示,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被广泛应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效度,即有效程度,指测量工具能有效测量所需测量事物的准确程度。市场研究中若要获得高度吻合实际的调查结论,必须以高效度的调查问卷为出发点。效度高低通常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来表示,系数越高,问卷测试结果所能代表的测试行为的真实度越高,调查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

(二)调查数据分析1、数据基本结构分析数据结构分析是调查数据分析中最基本的部分。主要了解消费者群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性别特征,年龄特征,学历特征等,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方案;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行为特征和规律,主要从认知途径,认知状况,忠诚度等方面入手,方便企业根据消费者喜好和习惯选择促销方式和宣传媒介等。基本结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统计相对指标计算比重,分析消费者内部构成结构,也常常使用数值平均数、位置平均数、标准差、峰度、偏态等描述统计指标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离中趋势等。2、显著性差异分析在市场调查中常常要探讨不同品质、价格、包装以及促销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利用分析结论选择原料采购单位、价格制定策略,包装式样以及不同的销售手段和渠道等,同时,面向消费者的调查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去分析不同的性别、学历、区域等对销售量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针对不同性别、学历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显著性差异分析是统计工具的重要特色,主要利用方差分析或均值分析进行。其中方差分析除了进行均值检验之外,还常用来分离各有关因素并估计其对总变异的作用,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等,而均值分析则主要检验大样本数据、小样本数据,单一总体,双总体、成对总体的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得到结论。世界万物的普遍联系使得一个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研究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在产品设计、定价、销售量预测方面应用广泛。

二、统计方法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市场预测是统计工具的重要应用之一。瞄准市场发展趋势,提早做足准备,在风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预测,而市场预测离不开统计工具。首先市场预测需要掌握当前可靠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通常要通过统计调查方法获取;其次,利用调查数据进行预测是个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借助大量的统计预测、评估、分析方法。企业通过对环境预测,了解国家各项宏观微观经济政策,了解政府财政开支、多边贸易状况、通货膨胀以及企业投资及消费者储蓄与支出的状况,奠定好市场预测的基础。通过市场潜量与企业潜量预测,从行业角度了解某一产品的在市场上所占的最大的市场份额,为制定营销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市场需求预测则是针对当前的营销环境和营销力度,评估某些产品的市场需求水平,预测企业未来的销售可能。统计中的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常常被应用于市场预测上。

(一)定性预测1、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根据市场预测的目的和要求,聘请一些专家成立预测小组[1],然后综合全体专家所提供的预测信息作出最终的预测结论。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统计指标为统计平均数。第一步,将专家分成不同的组次,并确定每组内部和组间专家意见的权重。这一步尤为关键,专家的选取以及权重的设置都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根据行业特征,结合以往经验来确定;第二步,预测组织者将预测项目和要求以及相关资料发给各位专家,要求预测者凭借个人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给出不同销售环境(销售状况好,一般,以及销售状况差)出现的概率及其相应的销售预测数值;第三步,预测组织者计算各组专家预测数值的期望值,即以三中销售状况出现概率为权重的销售预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第四步,同上步,计算各类专家销售预测的综合期望值,并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预测值。综上所述,可见统计平均数是专家意见法的最基本工具,除了常用的算术平均数以外,也可以利用中位数来确定组间的综合预测值,均可保证预测的科学有效。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一种著名的专家会议意见预测法。它针对一定的预测主题,通过匿名的方式按轮次函询专家的预测意见。每一轮意见都要经过组织者的汇总整理,作为专家下一轮次预测的参考资料,供他们分析判断,进而提出新的预测意见和结果。直到最后专家们的预测意见渐趋一致,得到可靠性较高的预测结论。德尔菲法必须结合统计方法对其预测结果进行处理。通常运用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等来预测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或利用四分位数、标准差或标准差系数等来反映预测意见的离散度,根据专家意见代表性的强弱,决定意见的轮回还是终止,保证最终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时也需要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反映专家对某个意见赞成或反对的人数的比重,或者对专家的评分进行描述性统计,详细掌握数据结构特征和预测数值的范围,使得预测更加具有实际价值。

(二)定量预测法1、直接推算预测直接推算预测是对统计绝对数指标和统计相对数指标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进度判断预测法,比重推算法以及比例推算法等。进度判断预测法,以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和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为工具,以上期的实际数为基础,综合推算后一期的变化趋势与原因,进而预测后段和全期可能达到的总水平,根据具体使用的指标不同可分为:使用增长量和增长率预测的增减趋势预测法,使用动态数列为工具的序时平均法,使用结构相对指标为工具的季节比重推算法等。比重推算法则针对预测量中主要因素的比重来进行预测,以反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商品的进货率,以及产品成本结构的演变规律等。比例推算法采用的主要是统计中比例相对指标,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数据与另一部分数据的比例关系,推算未知部分的数值,或利用具有一定关联关系(上下游产品、互补性产品、替代性产品)的产品的销售数据进行预测推算。2、平均法趋势预测利用平均数进行短期和近期预测是营销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一般而言,当数据表现为水平趋势或者无显著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季节变动时,常采用算术平均数进行预测。分析时间数列的资料,结合经验确定权重,距离预测期较近的赋予较大的权数,距离预测期较远的,赋予较小的权数,通常要设置几套权数方案,再择优确定。而对于趋势型变动的时间序列,则采用移动平均法,选择合适的步长,移动计算等步长的平均值,并以最近一期的移动平均值作为预测的基础,得到较为客观的数据。3、回归分析法与前述方法不同,回归分析法是定量预测方法中最具有独特作用的方法。回归分析预测的原理是统计学中的相关理论,即通过研究各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的联系来预测现象变动的趋势,进而推算未来数量状态的一种预测方法。根据分析中涉及变量数量的多少,回归分析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两种,利用EXCEL中加载宏之后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轻松实现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51-2

0 引言

城市森林能有效改善市区内的碳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在城市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状况,缓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森林的固碳放氧效益由两部分构成,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效益和森林释放氧气效益。森林的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5]。为此,本文选用固碳、制氧两个指标,针对长春市6种绿化常见灌木的固碳放氧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测定和评估,以实现生态效益的定量化,为长春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长春市主要街区内,长春市位于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区地处台地平原地带,略有起伏。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39.8℃,日照时间2688h。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61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较春季小。

1.2 绿化概况

截止2007年底,长春市建成区面积209km2。各类绿地总面积7641.49hm2;其中,公园绿地2918.02hm2,占38.2%;附属绿地3301.64hm2,占43.2%;生产绿地370.4hm2,占4.8%;防护绿地562hm2,占7.4%;道路绿地489.43hm2,占6.4%;绿地率36.5%,人均绿地面积32.4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m2。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在长春市内街道常用的绿化灌木中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测试。包括榆叶梅、连翘、红瑞木、紫丁香、铺地柏、珍珠梅,冠幅均为1.5m。

2.2 研究方法

2.2.1 6种常见灌木绿量的测定 (1)标准枝的选择及采集

利用常见灌木分枝解析法和标准枝法,观察其分枝规律,找到其一级分枝、二级分枝或三级分枝,确定有代表性的分枝(干径近等同的)为标准枝,计算标准枝数,依次确定次级标准枝数,直至末级标准枝数。最后计算整株树的末级标准枝数,重复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

(2)标准枝叶面积的测定

阔叶常见灌木(榆叶梅、紫丁香、红瑞木、连翘、珍珠梅)

选取末级标准枝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下部、中部和顶部的叶片10或20片,按顺序叠放,用直径适合的打孔器在叶片中央打孔,分别将打下的圆形叶片和标准枝上的其他叶片用纸袋封存,并作编号,用恒温干燥箱中在80℃下进行48小时的烘干,分别称量圆形叶片和末级标准枝上所有叶片的干重。计算标准枝的叶面积S和标准枝平均叶面积。

S=(M×S1)/M1

S:标准枝叶面积,S1:打孔器孔的面积×10(或20),M1:10片或20片圆形叶片的干重,M:末级标准枝叶的总干重。

针叶常见灌木(铺地柏)

从采集的末级标准枝中选取20个生长良好的针叶,截取20个针叶的中间宽度相等的部位作为典型样本进行测定。记录中间部位针叶的长度L,再用解剖刀切取针叶横截面,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应用AutoCAD软件精确测得20个横截面的周长N,并记录,应用公式:

典型样本叶面积S1=长度L×横截面的周长N,计算典型叶面积。

使用烘干机将样本在85℃下烘干48小时后,通过天平依次测得每棵树的样本的总干重和截取的典型样本叶面积的干重,根据每标准枝叶面积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标准枝平均叶面积。

S=典型样本叶面积S1×每标准枝干重M/典型样本叶片干重M1

(3)植株总叶面积的计算

标准枝的平均叶面积与整个植株的标准枝数相乘即得出整个植株的叶面积。

2.2.2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应用LI-6400型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同一灌木选定3-5株长势良好的标准木。由于树体不同位置叶片所受光照强度不同,因此统一选择树冠南侧中部的同一位置对叶片进行光合测定。每天从早7:00到19:00每间隔1h测定一次,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单位为μmol/m2s1。分别于春季和夏季连续测定1-2个月,雨天不测。

2.2.3 灌木固碳释氧量计算 植被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来完成的,因此灌木叶面积绿量是计算这一灌木的绿地生态效益的基础。测定出园林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的净光合速率,根据净光合速率和光合作用方程式可计算出单位叶面积日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量,结合某常见灌木个体绿量即可求出该个体的日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量。

2.2.4 货币转化 灌木固碳价值采用碳税法进行核算,即采用瑞典的碳税率150$/t,合人民币1200元/t。绿地释放氧气效益的货币转换根据生产成本法,按工业制氧成本1000元/t来进行货币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木单位时间内固碳释氧能力比较

根据以上方法对6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所选6种灌木固碳释氧能力有所差异,结合单株灌木的绿量计算6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结果为榆叶梅>紫丁香>红瑞木>铺地柏>连翘>珍珠梅,因此在同一胸径下,榆叶梅和紫丁香固碳释氧能力强,铺地柏、红瑞木较弱,连翘、珍珠梅最弱。

3.2 不同灌木单位时间内固碳释氧价值核算

根据表1中6种常见灌木的日固碳释氧量,结合碳税法及工业制氧成本法计算6种灌木的日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6种灌木中紫丁香日固碳释氧价值为39.48元,榆叶梅日固碳释氧价值为39.10.00元,红瑞木为25.100元,铺地柏为23.08元,连翘为2.121元,珍珠梅为2.12元。其中榆叶梅、紫丁香固碳释氧价值最高,红瑞木、铺地柏较低,连翘、珍珠梅最低。

4 结论

通过对长春市常见6种绿化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的测定及价值核算可知,6种常见灌木中榆叶梅、紫丁香固碳释氧能力最强,其固碳释氧价值最高,日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39.10元、39.48元;红瑞木、铺地柏固碳释氧能力较低,其日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25.10元、23.08元;连翘、珍珠梅固碳释氧能力最低,其日固碳释氧价值分别为2.121元、2.12元。

作者简介:孟占功(1974-),男,本科学历,就职于吉林省清苑园林功能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 王丽勉,等.上海地区151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3):399-401.

[2] 解迪,宋力.沈阳城市绿化常见灌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8(1):58-60.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篇(11)

测试试卷总分为100分,口算占12%,竖式计算占12%,脱式计算占24%,解方程占12%,以上是基本题,还有“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三位数”,这种题目比平时所学题目增加了难度,目的是训练学生方法的迁移;简算占32%,找规律占8%,这是能力题,有的题目中的数字略显复杂,如7.25×9.9,其解题思路类似于7.25×9,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通过转化法来解决,如6.28×13与62.8×1.3,题目中没有相同的因数。所以,此次调研题目,基于基础,注重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以下是本校里小学五年级4个班和分校1个班的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及分析

整数、小数、分数运算是小学生务必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虽然有所削弱,然而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仍是小学生的必备能力,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次调研后,我们选取一个班的调研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根据学生错误情况暴露出在计算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感知性错误 小学生认识事物比较表面化、片面化,既缺乏整体性,也缺乏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另外,计算题形式简单,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把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数据、符号抄错。例如:有的同学把因数8.6抄成8.9,把最后结果650抄成605,把“+”看成“×”等。这样的问题,在实际训练中屡见不鲜,许多教师往往责备学生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其实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感知粗略所致。

干扰性错误 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一强刺激的持续作用时,神经中枢就产生相当稳定的,集中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中心,由于优势原则的影响,便会因这种心理干扰而出现错误。一是经验干扰。错例:2×3.5÷3.5×2=1。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对运算顺序了如指掌,可就是在做题中,一看到×3.5÷3.5就得1,前后究竟是什么,不去看,现有的知识经验占了上风,形成心理定势兴奋,所以在20名学生中,16人最后结果是1。二是定势干扰。错例:2.5×0.4×6=600。原因是在以前学习乘法定律时,见到25×4就得100,见到125×8就得1000,学生在脑海中已根深蒂固了,虽然本题是2.5×0.4,教师平时多次强调认真看题,但他们一见到这样的数字,还是没有考虑就顺手写出来了。

技能性错误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形成计算技能。我们从本次测试中发现许多学生犯有技能性错误。一是基本口算不熟练。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很多计算题最终都需要转化为一些基本的口算题而得以解决。口算能力弱,不熟练或速度慢,甚至只要有一个口算错误,计算结果必然错误。在口算题中,100%的学生出现错误,错得最少的减1分,错得最多的减5分,数字令人思考。二是计算法则错误。例如:7.625÷250,学生对小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商0”这句话理解不透彻,一部分学生计算结果得0.35。在简便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概念相互混淆。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学生注意了相同数位要对齐,但是结果的小数点与小数乘法的小数点的方法混淆了,导致结果错误。

培养计算能力的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考试不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与提高。根据本次检测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呢?

加强口算练习 虽然本校提倡在每节数学课前进行两三分钟口算练习,但是学生的参与度如何、计算速度是否加快等,还是个未知数。对此,要求低年级学生天天进行口算练习,把基础知识打牢,学校不定期进行口算比赛;中高年级除了安排适当的口算训练,增加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练习,记忆一些常见的分数、小数互化值,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类型的口算进行训练,特别是数字上易混淆的题目,比如5×24、4×25、4+9.6、11-0.1、1.25×7+1.25等,用硖岣哐生对数字、符号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