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50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65-02

外科护理中的医护服务涉及各方各面的操作内容,特别是对老年群体的护理操作更需注重不安全因素的强化防护。为进一步认知老年外科护理的科学、优质方法,本文抽选入本院并行外科手术的老年病人52例,将其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施行强化安全护理模式;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为对比组,住院期间施行基础性相应护理,评比两组护理实践成效,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入本院并行外科手术的52例老年病人,将其设立为观察组;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为对比组。以上两组所选病例都在接受影像学及常规检查前提下,由医师依循相应疾病的诊疗标准实施病症判别,且经手术病理学得到确诊。观察组:29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介于62-87岁间,平均是(72.4±9.17)岁。对比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介于61-87岁间,平均是(71.8±9.35)岁。对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突出差异(P>0.05),两组能够进行同期对照评比。

1.2方法

1.2.1不安全护理因素调研方法

对外科老年病人住院期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开展系统化分析,仔细回顾每例病人的各项病学资料及有关数据信息,以回顾评估的方法统计整合护理操作中出现的不当及失误行为,并作相应讨论、归纳。

1.2.2护理处理方法

对比组向组内病人予以基础性相应护理,包括:做好外科术准备、辅助病人检查、接送病人到手术室、落实日常护理操作及体征看护等。

观察组以强化安全护理模式施行住院期间的具体医护操作,方法是:(1)强化外科老年护理的风险教育。以不安全因素的数据情况为依据,对外科临床中出现的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开展强化防护,规避各类意外医疗事件的诱发主因,并构建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应急执行预案,使风险教育活动落实到老年病人医护服务的每一环节中,提升护士安全防护意识与实践操作技能。(2)增强日常安全护理的实施强度。例如,当清扫病房路面时,提醒老年病人谨慎行走或搀扶其走过湿滑地面;帮助老人熟悉病房内部或附近活动场所,谨防其误伤或摔倒;维持病房床铺的清洁平整,协助老年病人翻转身体或起身,使其以适宜休养;对久卧病人施行压疮强化护理,定期翻动其身体,查看可有压疮形成,必要情况可予以50%酒精实施擦拭,缓解受压迫面的局部压力,促使皮肤组织归转到健康状态。(3)注重病房环境、条件的合理调试。老年病房内的室温宜适当,温度不可过冷,并强化保暖操作。若需用到热水袋,要将水温调节到约50度,以防病人皮肤被烫伤。(4)加强老年病人以及看护家属的健康宣教。引导、鼓励老年病人多参与机体训练活动,训练强度从低强度过渡到中强度,以步行、练太极拳等为宜;对意识反应不够灵敏的老年病人,护士协助其转换躺卧,嘱咐家属全天候看护。同时,注重膳食行为方面的科学引导,帮助病人了解自身患病情况,增强老人自我护理、自我防护的积极意识;讲解自主移出引流导管的危害性,避免医护事故的发生。

1.3统计学数据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 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

2.结果

经评估外科老年护理的操作情况,得出不安全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滑倒跌倒、出现压疮、自行移出引流导管、膳食行为不当、皮肤烫伤等。评比发现,两组外科老年护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情况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计2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3.85%(2/52);对比组总计8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20.00%(8/40)。观察组不当护理情况的出现率低过对比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外科护理属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服务操作质量将关乎病人的预后恢复情况。由于老年人群的机体功能存在显著衰弱、退化等现象,所以增加了外科老年护理的实践难度[1]。从护理防范角度来讲,老年病人护理以“防护为主、安全超前、降低风险、优化护理”作为安全准则[2]。本文落实日常老年护理流程中的具体服务措施,从强化外科老年护理的风险教育着手,增强日常安全护理的实施强度,注重调试病房环境、条件,并加强老年病人以及看护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如此一来,使外科老年护理纳入系统化、优质化服务流程当中,使护理风险降至最低,规避了诸多不安全操作因素。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总计2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3.85%(2/52);对比组总计8例出现不当护理情况,占20.00%(8/40)。观察组不当护理情况的出现率低过对比组(P

综合上述,外科老年护理践行强化安全护理模式,能将安全文化理念融合到每一环节的医护工作中,使护理缺陷行为得以及时弥补,进而降低意外事件的出现率。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2)

本文从安全教育、心理护理、易发生意外环节的安全管理、安全质控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任何疏忽都会给患者和自身带来终身遗憾。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1]。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创造安全的护理活动环境,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训练,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定期组织讨论护理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的落实。

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护理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导致固执刻板。老年外科多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要承受病痛折磨,致使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口”,产生恐惧、焦虑比接受其他治疗时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的欲望,会让病人对医疗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及时观察,从关怀和鼓励出发,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安慰的口气,对病人作适当的解释,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专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预后,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因家庭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抓好易发生意外的重点环节,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

做好夜间安全防范管理: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猝死等,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对有既往史的患者提高风险等级,在床尾挂一条绿色的安全标志,把请护仪按键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以便于病人有事求助时使用,必要时使用床栏和设“小心坠床和跌倒”警示标志,并与病人家属沟通,提出防范措施,予以落实,并详细护理记录。

加强巡视询问其所需:对反应迟钝、有体位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及高龄老人,嘱其夜间尽量不要上厕所[2]。故床边准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上厕所,一定要有人陪伴。保证地面没有障碍物,晚上使用地灯或者床头灯照明。

注重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常患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6:00~12:00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3]。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心率。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患者自身安全管理的宣传:老年人往往不服老,高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出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理,喜欢自己动手,对这样的老人要做好说服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阻止不安全的行为。

预估患者对手术耐受力:手术前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包括心理和营养状态,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以及免疫系统等,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预防。对有吸烟史者应在术前2~3周戒烟。

肺炎的预防: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应鼓励其做呼吸运动的训练,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高排痰能力。术后由于切口疼痛,限制了病人咳嗽,要指导和鼓励病人做出有效咳嗽,定时翻身,必要时叩背,助于痰液咳出,预防肺炎。

口腔炎、腮腺炎的预防:术后老人的机体抵抗能力相对减弱,易于并发各种感染。口腔是细菌易于积聚的地方,老年人牙齿脱落、松动的多见,发生齿龈炎、腮腺炎。因此,术后的口腔护理极为重要,对卧床、禁食病人,要定时用盐水擦洗、洗漱,可清除口臭,改变细菌生存条件,预防感染。

压疮的预防:老年人血运缓慢,皮肤营养差,由于骨突出部位受压,已出现皮肤破损或压疮,故要1~2小时更换1次体位,必要时用50%酒精揉摸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褥平整,清洁,使病人感觉安全,舒适。

预防切口裂开:老年人的细胞老化引起核酸和酶的功能退化,影响蛋白质合成,易造成切口愈合缓慢,如遇咳嗽、用力大便等使腹压增高的动作,就更易出现切口裂开。所以当咳嗽时指导患者用双手按压切口,避免震动引起的疼痛或缝线断裂;待肠胃功能恢复后,进食从清淡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半流质、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营养化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利于机体康复,促进切口愈合。

术后管道的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往往术后留置各种管道,我们经常要检查放置的引流管有无脱落、阻塞、扭曲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引流效能,防止脱落,引流袋置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并应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3)

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任何疏忽都会给患者和自身带来终身遗憾。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1]。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创造安全的护理活动环境,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训练,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定期组织讨论护理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的落实。

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护理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导致固执刻板。老年外科多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要承受病痛折磨,致使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口”,产生恐惧、焦虑比接受其他治疗时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的欲望,会让病人对医疗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及时观察,从关怀和鼓励出发,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安慰的口气,对病人作适当的解释,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专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预后,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因家庭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抓好易发生意外的重点环节,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

做好夜间安全防范管理: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猝死等,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对有既往史的患者提高风险等级,在床尾挂一条绿色的安全标志,把请护仪按键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以便于病人有事求助时使用,必要时使用床栏和设“小心坠床和跌倒”警示标志,并与病人家属沟通,提出防范措施,予以落实,并详细护理记录。

加强巡视询问其所需:对反应迟钝、有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及高龄老人,嘱其夜间尽量不要上厕所[2]。故床边准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上厕所,一定要有人陪伴。保证地面没有障碍物,晚上使用地灯或者床头灯照明。

注重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常患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6:00~12:00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3]。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心率。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患者自身安全管理的宣传:老年人往往不服老,高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出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理,喜欢自己动手,对这样的老人要做好说服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阻止不安全的行为。

预估患者对手术耐受力:手术前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包括心理和营养状态,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以及免疫系统等,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预防。对有吸烟史者应在术前2~3周戒烟。

肺炎的预防: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应鼓励其做呼吸运动的训练,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高排痰能力。术后由于切口疼痛,限制了病人咳嗽,要指导和鼓励病人做出有效咳嗽,定时翻身,必要时叩背,助于痰液咳出,预防肺炎。

口腔炎、腮腺炎的预防:术后老人的机体抵抗能力相对减弱,易于并发各种感染。口腔是细菌易于积聚的地方,老年人牙齿脱落、松动的多见,发生齿龈炎、腮腺炎。因此,术后的口腔护理极为重要,对卧床、禁食病人,要定时用盐水擦洗、洗漱,可清除口臭,改变细菌生存条件,预防感染。

压疮的预防:老年人血运缓慢,皮肤营养差,由于骨突出部位受压,已出现皮肤破损或压疮,故要1~2小时更换1次,必要时用50%酒精揉摸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褥平整,清洁,使病人感觉安全,舒适。

预防切口裂开:老年人的细胞老化引起核酸和酶的功能退化,影响蛋白质合成,易造成切口愈合缓慢,如遇咳嗽、用力大便等使腹压增高的动作,就更易出现切口裂开。所以当咳嗽时指导患者用双手按压切口,避免震动引起的疼痛或缝线断裂;待肠胃功能恢复后,进食从清淡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半流质、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营养化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利于机体康复,促进切口愈合。

术后管道的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往往术后留置各种管道,我们经常要检查放置的引流管有无脱落、阻塞、扭曲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引流效能,防止脱落,引流袋置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并应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4)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29-0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骨科高龄患者日渐增多,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患者健康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势在必行。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石,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共收治75岁以上的骨科患者100例,通过开展新的排班模式及责任护士分层次管理,对科室老年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全程服务,责任护士对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最小75岁,最大93岁,平均80岁。其中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的52例,骨盆骨折4例,脊椎骨折11例,并脊髓损伤5例,上肢骨折及其他骨折16例,关节置换的8例,带入院内压疮2例,烫伤1例,肛周皮肤红肿、破溃1例。

2主要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其对策

2.1压疮:肌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及坏死。

2.1.1原因:①患者长期卧床,翻身不及时。②高龄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全身营养缺乏,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引起血液循环障碍。③皮肤经常受尿液、汗液各种渗出液的刺激而潮湿,皮肤组织破损。④护理不当。

2.1.2护理对策:①责任护士垫气垫,设翻身卡,床头交接班,每班对全身皮肤进行重新评估,调整护理措施。应勤翻身,1次/2h,告知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性,让患者配合我们的护理,本组16例脊髓损伤患者因翻身到位,定时翻身,均无压疮发生。②加强营养,遵医嘱经静脉供给营养,指导患者进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促进创面愈合。对骨突处予50%红花乙醇按摩,5~10min/次。本组患者中2例带入院压疮,经及时通过静脉供给营养,愈合迅速。③小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及时更换湿衣服、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④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为患者床上擦浴,避免用碱性肥皂,并用油性的润肤霜涂抹全身。⑤如发现皮肤已破损,除加强翻身外,予以压疮贴外敷创面,深部溃疡予换药。⑥对带有各种管道者,翻身一定要将各管道固定好,以免压在身下及脱管,挂防管道脱落提示牌。

2.2坠床与跌倒:骨科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合并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更容易使骨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

2.2.1原因:①虚弱、晕眩致步态不紊,平衡功能失调,控制能力下降。②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定向障碍,找不到自己的房间,给看护带来很大的困难。③患者有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不愿意让专人陪伴,不听医护人员劝解。④药物因素服用一些镇静药或降糖药削弱其认识能力。

2.2.2护理对策:①勤巡视病房,设温馨提示牌,尽量使用手杖、轮椅等助行器。②病房地面平整、干燥,不设台阶,病房内光线充足,设地灯,厕所应设扶手。③对需服用药物治疗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其不良反应,有针对性加强护理。④对固执、偏激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有耐心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观察和护理力度,夜间休息加用床栏,呼吸器放在患者易于拿取的地方。本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40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骨关节病25例,护理得当,无1例发生跌倒。

2.3烫伤

2.3.1原因:老年患者感觉敏感性下降、热水袋温度过高或直接接触皮肤、患者麻醉后局部感觉减弱。

2.3.2护理对策:①严格掌握热水袋的温度,不超过50℃,严禁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要用毛巾包裹,对使用热水袋者,严格交接班,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②对于感觉麻木的患者,使用热水袋及理疗时尤应注意,使用特定电磁波(TTD)治疗,灯头距离与照射皮肤需>30cm,照射时间20min/次。加强护患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可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4.1原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老年病人血液循环差。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病人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为了加强和保障老年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分析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提出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实际意义[1]。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病人原因

1.1.1年龄大,多科疾病共存。

1.1.2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

1.1.3药物治疗因素。

1.1.4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2]。

1.1.5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不愿麻烦护士或他人,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安全意识薄弱。

1.2.2工作责任心不强。

1.2.3缺乏预见性护理。

1.2.4外出检查计划不周全。

1.2.5健康教育不到位。

1.3环境因素 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患者多、拥挤、不够宽敞;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

1.4陪护因素 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陪护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属或者未进行正式培训的护工。

家属和护工有时缺乏照顾病人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2 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慎独精神,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时都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切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有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2.2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约束观念,认真执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监护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2.3重视和加强老年病人的护理 掌握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病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减少老年病人摔倒,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

2.4重视患者检查活动 虽然时间短,却存在威胁生命或对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特别是高龄、卧床或重患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必要时与相关科室预约沟通,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2.5做好老年病人的药物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现象。心内科老年病人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必须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

2.6改善注意环境 物品的摆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病人,如走廊有扶手、地面设置防滑地板、病房宽敞;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有夜灯设置,卫生间有呼叫器和扶手。

2.7重视陪护管理 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落实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 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护理安全与病人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6)

1 前 言

所谓风险管理具体指的是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衡量及识别风险,采取可行且必要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处理风险,以一定的成本将最大安全保障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较高的风险性,正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不断退化,并且老年疾病的猝死率高、多发性、突发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老年患者成为了风险管理的重点。由此可见,探究强化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老年患者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护理人员方面 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部分责任心不强、缺乏临床经验、年龄的护理人员工作不够仔细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程好护理制度不到位,护理态度较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耐心不足,并且未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2.2 药物治疗方面 由于老年患者总体的机体功能降低,通常会同时伴有多种疾病,所以,老年患者需要对多种药物加以服用,以对自身的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多种药物的同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极大地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

2.3 心理方面 正是因为老年患者年老多病,再加上患者的听力与视力减退,与他人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经常性的以己之心猜测他人之意,在理解别人上存在误区,不愿意主动麻烦别人;有些危重患者、癌症患者等特殊的患者,通常情绪会非常的低落,对疾病的治疗缺乏勇气及自信心,为减轻经济负担和自身的痛苦而出现自杀、自伤等不良行为。

2.4 环境方面 环境因素是老年患者护理尤为突出的一大安全隐患,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医从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病房设施不完善、病房布局不合理,比如房间地面不平整、房间地面太滑有积水、床尾摇把放置不妥当、不恰当光线以及病床高度不适宜等安全因素,均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

3 强化老年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应当将“以患者为本”、“人性化护理”的护理理念树立起来,向老年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要切实教育护理人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岗位责任意识、同情心以及耐心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发自内心的体贴、关怀和尊重老年患者,经常性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况,提供与之相应的护理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并且对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加以实施。

3.2 重视用药护理 在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当全面地了解各类要素的作用机理,时刻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用药后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并且详细地做好记录,向主治医生报告。比如,应用某些降压药物时,往往会难以避免地出现不良反应诸如性低血压以及头昏等,护理人员不仅应当对老年患者服药后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实施药物知识宣教,明确地告诉老年患者这些药物服用后改变要缓慢,避免因头昏而出现跌倒等不良情况。

3.3 构建风险预防机制 应当尽快地将处理、防范护理事故的预案建立起来,比如,针对压疮构建老年患者翻身卡、评估表、转科患者皮肤交接登记册等。完善预防引流管效能低下、医院感染、药物外漏、跌倒、自杀、自伤、坠床等对象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按照老年患者的特点,建立健全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表,并且纳入护理安全评估项目,比如夜间入厕次数、夜间入厕时间、跌倒史等,以便于加强临床护理的针对性。

3.4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应当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处理医疗事故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院培训;可以聘任医学法律专家对护理人员讲解相关法规知识和法律知识,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的手段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加以学习,同时就有关案例展开讨论,促进他们对风险事件理解的加深;结合科室的特点,制定出专科护理安全培训体制,促进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

3.5 开展专科业务培训 应当对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知识学习班予以开设,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安全护理评价方法,不断地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正确地将老年患者潜在的亦或是现存的护理安全问题找出,同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应当使其参与到为期两周的护理安全培训中,待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准许其上岗。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专科技能训练、专科理论学习,进行呼吸机操作、除颤仪操作、心电监护仪操作以及静脉穿刺技术等的考核与训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设备和新技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提高。

4 结 果

我院科室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标准高,在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管理中未出现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等不良情况,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护理质量十分满意。

5 讨 论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动态、连续的一个过程,尤其是随着当前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护理风险,所以,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切实的地将薄弱环节找出,正确地处理及化解安全隐患,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老年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才有助于护理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顾燕.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2(9):77-78.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106-02

在临床上,中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也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高发人群为老年和青年,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除了需要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科学的临床护理,确保患者更好的康复。因此,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126例,其中男60例,女66例,年龄52~75岁,平均(61.10±1.12)岁。60例男性患者年龄56~75岁,平均(60.10±1.02)岁。66例女性患者年龄52~72岁,平均(62.20±1.13)岁。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病程在3~9个月,平均5个月。

1.2 方法

1.2.1 护理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126例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安全因素。(1)部分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比较欠缺,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或进入专科工作的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对老年中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做出反应,进而导致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1]。(2)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很多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无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采取防范措施解决,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如针对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没有严格翻身导致压疮发生,躁动的患者没有预见性的使用约束带,导致非计划性的拔管等。(3)缺乏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由于护理的对象是老年中风患者,这些患者在情绪上波动很大,或因脑部损伤反应慢、接收能力差,不愿或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等。而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简单的认为我说过的话你就应该记得,不仔细了解患者的接受情况,导致患者发生跌倒、受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也影响到护理中的安全,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2]。(4)环境方面的因素,如病房、走廊地面湿滑,浴室没有防滑垫等。

1.2.2 对策 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安全隐患,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的培训,进一步强化专科护理知识,规范护理操作等,在培训之后,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了解培训的效果[3]。其次,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的讲解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容易出现哪些不安全事件,并且提醒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进行注意,并且告诫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的发现不安全因素,将危险消除在萌芽中,确保老年中风患者的生命安全[4]。再次,护理人员还应该学习相应的护患沟通技巧,及时的安慰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5]。最后,加强人性化管理,及时改进配套设施,为这类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也能降低护理风险。

1.3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对这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分为三项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护理态度良好,与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基本满意: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基本熟练,护理态度较好,与患者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不满意: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护理态度不好,与患者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采取安全对策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已成为当今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还要利用医院现有的各种资源建立防护措施,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除了患者的自身因素,尽可能地避免其他环境问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并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出正确评估,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老年患者治疗和恢复的环境。另外,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的家属能了解患者疾病的情况和治疗的进展情况,并且要求患者家属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快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6]。(2)加强对患者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使患者能够了解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防护,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更好的促进自身机体的良好恢复。患者的良好康复需要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医院三方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采取安全对策之前,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3.3%,在采取安全对策后,126例老年中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9.2%。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桂琴.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12(4):121-122.

[2]郝桂兰.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首都医药,2012,3(8):140-141.

[3]许倩茹,赖敏贞,黄秀凤.提高老年中风患者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8):159-160.

[4] Wang J, Yin L, Han J. Nursing job insecurity and prevention [J].Jilin Medicine, 2013,24(1):104-105.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8)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老年人的住院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由于各项生理功能的退化导致老年人住院率增高,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护理工作中心。各种不安全因素不但造成患者丧失安全感,也可能造成患者、家属、医院的重大损失,同时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医院的信誉度[1]。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应营造护理安全氛围,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并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以确保老年患者住院安全。

1 老年人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

1.1 机械性损伤 老年人由于体力原因四肢运动功能有时不协调及反应迟缓,身体的平衡感觉减退,加之视力下降,疾病的折磨,药物因素的影响,衣着不合适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老年患者发生意外跌倒、滑倒或坠床。

1.2 物理性损伤 老年人感觉器官衰退,温觉、痛觉、触觉功能都有所降低,各种电疗、艾熏、热水袋等不当使用可能会引起灼伤或烫伤的现象。

1.3 化学性损伤 最常见是药物引起的意外损害。老年人记忆力及认识分辨能力下降,药品的储存、使用、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误服和服用变质、过期的药品或者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等都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1.4 生理性损伤 老年患者由于吞咽功能的降低,唾液分泌减少,因进食速度过快、进食体位不当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可能出现呛咳,导致误吸。有的老年患者因视力障碍将不能吃的食物当成可以吃的食 物而误食,造成不适或中毒。

1.5 心理损害 由于医务人员语言或行为不慎给老年患者造成心理损害,从而加重病情。有些老年人由于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反复住院,难以治愈,身心 极度痛苦,加上给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有可能导致老年人一时的过激行为而走向轻生这一步。

2 老年人住院期间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分析

2.1 管理方面 护理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到位,护理安全才有保障。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有:(1)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2)思想教育薄弱,没有护理安全意识,不重视对护士进行有效的安全护理教育,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安全护理观念;(3)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4)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目前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力配备不足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忙于治疗而疏于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宣教工作,严重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对医疗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发生医疗事故的隐患。(5)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疏于管理,造成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2.2 护理人员方面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护理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1)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法律责任没有充分认识,缺乏从法律角度去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2)专业思想不牢固,不安心于护理工作。长期承担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因而产生厌倦情绪,工作马虎,对患者漠不关心。(3)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如随意简化操作流程,“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加药、配液不仔细,出现加错药、剂量错误等护理问题。(4)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随着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与引进,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护士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些护士操作技术跟不上临床需要,加大了护理工作中的技术风险,影响了护理安全质量。(5)专业知识缺乏,一些护士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不能正确执行医嘱或者不能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未能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错过了病情处理的最佳时期。(6)护患关系不够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沟通。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容易失去了信任感[2] 。

2.3 环境和卫生方面 主要包括:(1)医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病床无护栏、病房无单独的卫生设施,走廊两边无扶栏等。(2)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如病房地面湿滑、污物桶放置不当造成病室环境污染等。(3)危险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筒、氧气管道等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泄漏或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问题。

2.4 住院老年患者自身及社会方面 (1)老年患者的违医行为。一些老年患者脾气固执,不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不按时服药或者擅自外出,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及意外事件的发生。(2)社会原因。目前社会对医院的关注日益密切,对医院要求也逐渐提高。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在公众中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导致老年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失去信任,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从而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

3 老年患者住院安全的护理干预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树立护理安全观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在护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可以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晨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应注重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4]。

3.2 加强护理管理职能 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3.3 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护士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密切相关。故应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间段(如中夜班)的护理力量,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确保患者安全。

3.4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意外隐患 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对于有轻生念头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避免意外伤害。

3.5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教育 护理人员应制定积极的干预对策和安全措施。利用医患座谈会、护理查房和深入病房等机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保健知识的宣教。采用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反复、耐心宣讲和交代,直至完全掌握。(1)指导安全用药。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再加上老年人常需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率增加。有研究显示[5]:联合过多的药物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故护士应认真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所用药物的作用、使用方式、服药时间与剂量、注意事项与配伍禁忌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2)指导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宣传合理膳食,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物。(3)指导患者安全活动,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3.6 加强护理危险因素的评估,对每位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正确评估,确立高危人群 对高危患者应在患者一览表、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记,并做好交接班。以便对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及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防范于未然。如:(1)对于需使用保暖设备的老年患者,事先要进行保暖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习惯使用热水袋的患者要告知热水袋的温度及袋包布的厚度。在使用各种保暖设备时,要经常更换部位,不可长时间照射和粘敷一个部位,并经常观察保暖部位皮肤情况,以防止烫伤的发生[1]。(2)对有跌倒相关疾病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做好交接班及醒目标志,使医务人员对患者跌倒的高危险性一目了然,从而给予特别注意;积极劝告易跌倒的老年患者尽量使用拐杖,拐杖对于防止老年患者尤其对于患有关节病、骨质疏松、行走受限的老年人跌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穿着应合适,避免衣裤过长、过大,鞋不跟脚;某些药物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6]。故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应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利尿药、泻药的患者,应安排离卫生间近的床位,尽量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3)对于有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应给予缓慢喂食,不可催促,防止噎食及呛咳,选择舒适的体位进食,避免误吸的发生。有视力障碍的患者,要将食物的摆放或标记告诉患者,护士发药时,一定要亲自看着患者服下,切忌将外用药装在内服杯里,以免发生误食。(4) 对于出现过激行为,有自伤或他伤行为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7]。约束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说明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尊重。使用约束带时松紧适宜,以能放进2个手指为宜,不可系活结,定时放松被约束肢体,并严密观察被约束肢体的情况。

3.7 加强病房巡视工作,给予老年患者多关心,多问候,多观察 了解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如上下床、坐立、进餐、如厕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等。

3.8 改建病房及住院环境的安全设施 (1)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时短暂休息;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要设扶手,老年人的卫生间,最好是坐式位置。床单元设置合理、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2)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等。(3)改善病室环境,与后勤部门通力合作,保持地面的干净和干燥。病室内物品放置有序、病区走廊安装醒目的安全提示牌等,以保障老年患者在病室、楼道内活动的安全。

4 小结

社会老龄化给护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安全,是我们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促进老年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余莉.营造心内科病房护理安全文化的探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8):734-735.

2 卢金莲.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

3 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4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差错事故.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9)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6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60例,女406例;年龄60~80岁,平均(72.8±2.4)岁。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资料为433例(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观察组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就对患者给予坠床与摔倒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评分≥4分,则要告诉患者应有陪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巡视与观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及时消除。(2)对于具有精神意识及肢体功能等方面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要叮嘱患者家属24 h要对患者进行陪护,并且给患者的病床安装保护栏或约束带。(3)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对于存在潜在压疮老年患者要运用气垫床,给予建立翻身卡,在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局部按摩。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床铺的平整与干燥,改变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能拖与拉。(4)强化对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的指导。对于认知水平不高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药物打开,并放于口服的状态,待患者正确口服药物以后才能离开。(5)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日陪护,也可以指定专门的护工陪护。患者进食的时候要呈半卧位,进食速度要适当控制,建议运用小汤勺给予喂食,要防止患者窒息。(6)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有些老年患者因为长期身受慢性疾病之折磨,在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抑郁与轻生等不良的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指导,努力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资料出现护理安全问题为80例,占9.2%。跌倒、坠床;撞伤、碰伤、烫伤属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主要的护理安全问题。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对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临床上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具有日益上升的趋势。然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却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的上升步伐。为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应该高度重视,提高护理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笔者对这些护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对策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如何预防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还是今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引发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的隐患存在下面几点原因:第一,内因。内因又分为疾病因素及患者因素。(1)疾病因素:消化内科疾病一般病程比较长,并且是伴发多种疾病,有的疾病难以诊断,起病急发病快[3]。有些患者还存在出血现象、消化功能不正常,身体素质比较差、四肢乏力、肢体活动比较困难,容易跌倒,这给护理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2)患者因素:患有消化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存在既不服老又不愿意麻烦其他人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3]。比如,一些老年患者在没有护理人员照顾下自己强行下病床解大小便或者活动,从而出现坠床与跌倒等意外情况。同时,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模糊、听觉衰退、记忆力减退等障碍,在心理上会产生抑郁、烦躁不安等症状,从而导致老年患者走失、摔倒,甚至会引发自杀。第二,外因。外因可以分成下面几种情况:(1)护理人员的因素:有的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没有重视起来,没有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护理操作,服务态度较差,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比较缺乏,从而给老年患者带来不良的后果[4-6]。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发现老年患者病情出现新情况没有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从而延误老年患者病情的治疗。(2)管理因素:医院对护理人员管理不严,没有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对有些护理制度及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多种管理因素都会给老年患者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3)药物因素:老年患者在使用一些降压药、抗抑郁药及镇静安眠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引发摔倒及坠床等一系列不安全的事件[7]。这些安全隐患因素应该认真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妥善采取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1)要高度重视护理细节管理,认真做好前馈控制。在护理工作中发现,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过程均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护理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细节上高度重视护理工作[8]。比如,要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发放消化药与降血糖等口服药物,并认真监督老年患者按时服下,防止老年患者漏服或者多服。对于需要控制用药速度之药物(如施他宁、胰岛素等药物),则应该使用输液泵或者注射泵对其用药[9], 以防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2)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10]。针对临床护理上出现的各种护理差错,应该组织讨论分析护理差错、护理缺点、护理事故原因,发现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纠正。(3)强化业务学习,大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训练,合理选派一些理论知识过硬及护理技能操作娴熟的护理人员给予经验交 流以及操作示教,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技术[11]。(4)科学合理安排与调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排班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原则[12],对于容易发生意外护理安全事故的事段,要安排更多的护理力量。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生命安危密切相关。每一个护理人员应该规范自身的各种护理行为,提升自己的护理素质与护理技能,消除各种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95-296.

[2]邬丽满.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0,8(4):1003-1004.

[3]田群芝,高霞,田莲.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价与安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23.

[4]孙蓉,穆少丽.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3,(16):107-108.

[5]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44-46.

[6]王咏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9):227.

[7]梁晓丽.小儿腹泻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0-61.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5-0080-02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起采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一级甲等医院,分为内、外、妇儿、急诊四个临床科室,内科没有细致的分科,属于综合内科,收治的范围很大,有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等各个系统的疾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患者经常同时并发好几种疾病,医护人员相对短缺,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笔者所在科室的患者年龄偏大,以50~80岁居多。因老年患者各个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认知迟钝,加之住院后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发生一些意外损伤。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笔者认为要加强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防范医疗纠纷。

1 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分析

1.1 生理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脏器发生退行性改变,各系统功能减退,代偿能力降低,机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差,感知能力、视觉、听力、记忆力均下降,反应迟钝,智力减退,易发生跌倒、误吸、呛咳。

1.2 心理性因素

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征、丧偶、家庭纠纷、经济窘迫使得老年人缺少社会支持,孤独感增加,加上久治不愈带来的病痛折磨,会让患者感到悲观、绝望、急躁、易怒,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1.3 病理性因素

常见的脑血管病患者,平衡能力差,行动迟缓,肢体感觉障碍,导致身体应急能力差,易发生意外损伤。

1.4 环境因素

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各器官功能减退,常有反应迟钝、行走不稳、视力模糊、安全意识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往往是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地面不平或有积水、太滑、无坐便器、无床拦、扶手、病员服不合身等。

1.5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改变,排泄及吸收能力均下降,易造成药物蓄积过量或不足,其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再加上药物种类多,不能准确按时按量地服药,易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

1.6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理人员对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极少,临床经验缺乏,病情观察能力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不严谨,对病情的发展变化缺乏预见性,看不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全院定期进行组织与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专题讲座,针对相关单位发生的医疗护理事故及笔者所在医院历年来出现的医疗护理差错,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使护士意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2 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人人掌握护理安全管理的15项核心制度,并进行考核,人手一册。强化护理技术操作,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编制成《护理安全管理手册》,以便护士翻阅。

2.3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加强护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特点及需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思想上要充分重视,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多付出一些爱心去关注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情,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加强护理评估,及时预测护理风险

护理部针对各科的疾病特点编制了《护理风险的评估与防范措施》,每人一册。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进行及时、准确、全面、详细的评估,掌握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及其他相关资料,找出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5 加强护患沟通,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教育护士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真正把“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将健康教育与温馨服务融为一体,以积极的工作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水平满足患者全方位、多层面的需求。

2.6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

各科室发生护理缺陷时,首先及时上报护士长及高年资的护士,积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降低缺陷对患者的损伤,并记录缺陷发生的经过,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进行安全警示,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逐步形成收集缺陷资料-缺陷分析-缺陷整改-效果监督全程闭合式的管理机制[3]。

3 体会

3.1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了护理缺陷、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缺陷是护理工作中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4]。笔者所在医院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行全面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以及整改,使护理缺陷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3.2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护理人员只有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5]。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增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乌转英,王红霞.我院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72-373.

[2]孟娣娟,绳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42-945.

[3]朱淑兰,马燕.护理缺陷管理与护理流程再造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90-91.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11)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放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改善护理关系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科,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

1.1 病房环境 如人性化建筑设施不到位,老年人对病房环境与功能的不适应,空间环境与功能设施的缺位等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1.2 老年患者自身的因素

1.2.1 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老年患者整个机体功能都明显下降,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如视力、听力都较差,严重者会出现老年痴呆或老年性精神障碍,如患者走错楼层、走错病房、坠床、跌倒、烫伤等这些都是老年患者易发生的,他们是这些高风险易发生的高危人群,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大隐患。

1.2.2 知识缺乏 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不配合治疗。

1.3 护理人员的原因

1.3.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

1.3.2 评估不到位,护士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专科技术不精,低年资护士增多,工作经验不足,业务培训不到位。

1.3.3 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做治疗及操作时,未按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执行,如查对不严格,导致吃错药,打错针等。

1.3.4 护理人员缺乏爱心,由于老年 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是护理安全问题中高风险的高危人群,在护理安全这个问题上未引起足够重视。

1.3.5 沟通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到位,老年患者因疾病复杂,住院时间长,得到家人的关心少,情绪波动大,护患沟通不到位容易发生护理矛盾。

2 应对措施

2.1 改善病房环境及设施 病房重新装修,完善和配备了内部设施,如走道两边墙壁装有扶手,病房墙上贴有防跌倒的警示牌,卫生间地面铺有防滑垫,浴缸及马桶旁装有扶手,病床也装有护栏,床头有呼叫器,床尾有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及药物过敏等各种警示牌,配备了床上就餐桌、活动输液架等人性化功能配套设施。佩带脘带:由于老年人大脑功能退化,会出现一些意识、听力、视力及语言表达的障碍,故脘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措施,因为小小脘带上记录了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及身份识别是避免患者走失及做各种治疗和检查时再次核对的重要依据。护理支持中心建立:护理支持中心成立,对笔者所在科的患者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如做辅助检查及需要短暂离开病区的一些诊疗活动,经由护理支持中心派人护送,避免了走失,或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2.2.1 全面系统的评估患者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新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就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例如,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跌史、坠床史、有无意识障碍、行动能力、听力、视力等。既往病史的种类名称、药物过敏史等,并采取相合措施,如上护栏,床尾挂上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以及药物过敏等警示牌。

2.2.2 做好健康宣教,给护理安全告知 (1)入院宣教,详细介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些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不擅自离院。(2)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等护理安全告知,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帮助患者整理物品,将常用物品放置于易拿取处。(3)教会患者在突然改变时应遵守的“三部曲”即做起30 s、站立30 s、站稳后再行走,能自行上卫生间者,要借助扶手,谨防跌倒,睡觉时防止在变换时坠床,床边加护栏,上下护栏由护士来做。(4)告知患者不要单独沐浴,需有家人陪伴,以防意外发生。

2.3 对护士方面的要求

2.3.1 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 在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学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制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护患双方的利益。

2.3.2 加强责任心 严格查对制度“三查、八对、一注意”警示牌的设置,护理部在各护理单元治疗车上放置了“三查、八对、一注意”的警示牌,其目的是在提醒我们在做任何治疗及操作前都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2.3.3 做好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注意用药安全,治疗室内药品分类放置,专人保管,高危药品,如胰岛素、高钾、高钠等一些相关的高危药品都贴有醒目的警示牌,其目的也是引起护士在用药时的注意,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3.4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定期进行护理技术培训考核,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更多技能,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乃至美学、文学等,只有全面提高护理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2.3.5 加强沟通技巧 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由于老年人记性差,听力差,沟通交流有一定困难,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掌握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如和老年人讲话时,声音要大些,态度要好些,要面带微笑,语速要慢些,要重复多次讲解,不然他会误认为你不高兴或态度不好,必要时用书面方式交流也很有效。

2.3.6 重视人文关怀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住院后,病房成了他们临时的家,医生和护士成了他们可 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尤其是有些缺乏子女关心的老年患者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亲人般的关心和照顾,有时一句温暖的问候比一粒药还管用。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赋予了我们护理工作更多的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观察和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持续护理安全的改进,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护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使患者及家属放心,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唯一目标。护理安全措施的有效应用,杜绝和减少了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笔者所在科患者的年龄随老龄化越来越大,所面临的护理安全问题将更多,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把一切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构建更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