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预防地质灾害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1 16:31:29

预防地质灾害

预防地质灾害篇(1)

地质灾害种类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我县地理位置属丘陵地带,多年没有发生,多以预防为主。在汛期(月)期间,暴雨频发,极易造成地质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年汛期全县降水量580mm,比去年同期1000.4mm有所减少,但仍存在局部地区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可能。受降雨和洪水的诱发,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随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加强预防,避免灾害发生。

二、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区域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区域如下:

(一)公路两侧因修路造成陡峭的边坡。

(二)各矿山企业因采矿造成不稳定的边坡。

(三)居民、学校附近的山崖、边坡。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住建、水利、交通、地震等部门健全完善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抢险救援措施,充实应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预警报警系统。重点地质灾害预防地区的乡镇、重要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做好相关的物资准备。发生险(灾)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群众,开展调查和防治工作并及时上报。

(二)进一步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健时期,县国土资源局要一如既往地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要把防灾责任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二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三要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四要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扩大的覆盖面,增强时效性;五要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落实各项防灾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能力。

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和不可预测性,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县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求。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灾害发生时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开展救援工作。

(四)加强宣传,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要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和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要重点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知度,增强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为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五)加大监管力度,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发生。

县、乡镇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就严格依法管理,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内容落实好。要加强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引发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三同时”制度,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

(六)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资金。

预防地质灾害篇(2)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阻碍正常经济建设、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其危害性已日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呢?

一、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二、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好这项工作人命关天、意义重大,因此切实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面对性质迥异、危害程度不等的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必须制定出多套应急措施,全方位、多举措的应对地质灾害,从而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提高地质灾害预防能力的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内容可包括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的种类、防治、预报、报告制度,如何安全选择村民住宅用地防范地质灾害,在雨季如何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灾害发生时如何处置及应急救灾等内容。各地可按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公开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张贴宣传画等效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抢险救灾能力。

2、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与强降雨有关。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预警区的人员在下雨的时候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作用类似于雨天提醒大家带把伞。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实际降雨量监测,一旦发现实际降雨量将要达到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值,立即通知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居民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避让,减少损失。

3、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也是实践证明的、现阶段我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必须动员民间力量,也就是发动群众搞好群测群防,及时发现灾情,及时上报灾情,及时处理灾情。群测群防如同在地灾危险区增加了成千上万个“灾害预警器”,有利于地灾防治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和效果。要着手建立灾害预防体系,逐级落实责任,明确遇到什么情况要上报、报到哪儿。遇到紧急情况,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比如敲锣打鼓或高声呐喊,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4、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不少地质灾害由降雨诱发,为此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因此,根据降雨气象预报,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可以对那些主要由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由于气象部门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市区和平原,在山区的监测点相对少。而地质灾害多发在山区,建立地质部门自己的降雨监测点迫在眉睫。

5、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预防地质灾害篇(3)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法规和规范性文本,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管委会主任是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均应当服从管委会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五、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2.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对受灾地进行紧急援救;检查、指导辖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它与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有关的重要事项。

(二)运行机制

针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易发程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预测预警系统。要发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骨干和枢纽作用,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建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和村(社区)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按领导负责制指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确定联络报告方式,以及由危险区范围的单位、居民(村民)作为监测信息报告员而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共享。

3.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重点地区进行巡查,指导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并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国土分局和相关领导报告。相关部门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选定的避险点和撤离路线要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紧急避险万无一失。

4.预报预警。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经开区,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后,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5.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对单位和住户及时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告知有关灾害的基本情况、监测预报方法、应急避险的撤离路线和安置地,以及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群测群防人员的汇报联系方式,按要求做好防灾各项准备工作。

六、监督检查

区指挥部办公室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七、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管委会制定,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由国土分局牵头及时修改完善,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

八、责任与奖励

(一)奖励

预防地质灾害篇(4)

(一)加强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镇党委政府决定调整充实镇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管理,负责防灾救灾中的日常事务。各村(居)发现异常,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领导小组在防灾救灾中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村(居)成立了防灾应急领导组织,组建抢险救灾应急分队。各村(居)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预防和临灾救护工作。

(二)加强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工作

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各村(居)必须加大地质灾害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前兆、如何预报避让地质灾害、减少和防止其危害等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自测、自报、自防和自救等防御能力。各地应将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群测群防“明白卡”发至受威胁的村民手中,向群众通告,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三)强化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

1、领导小组工作上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信息通畅,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要及时,以便适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完善全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

2.汛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御方案、应急预案。镇值班人员须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且不得擅离岗位。地质监测点监测人员须做好监测工作,并记录在案。

3.汛期,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地段派专人进行严密监测,特别是暴雨、大暴雨期间应加密监测,实行24小时值班监测。定期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点进行巡察和观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应定期对滑坡和崩塌体等的巡查及观察,汛期应加强巡查,应注意观察地面裂缝的变化情况和房屋变形等情况,当发现地面裂缝突然变大或房屋变形等现象明显加剧时,应及时发出警报立即将人员撤离。

4.明确临灾时的安全撤离路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将受威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5.防汛紧要期,镇沿河各项施工必须全部停止作业,确保安全度汛。

6.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防汛防灾的有关规定,各村(居)要提高警惕,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加强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生地质灾害时,应服从党委政府的调度,全力投入抢险救灾。

预防地质灾害篇(5)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处置突发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掌握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主动权。预防为主,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

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和管理协调,成立以镇长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包括党政综合办、民政办、财政办、综治办等部门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另设立防治监督组、灾民安置组、财物保障组和治安维护组四个工作小组,其职责分工如下:

1.救灾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和组织;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需要,紧急调集抢险人员,协调用各种救灾物资和设备,并根据灾情组织灾民安置和应急抢险工程。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指挥部办公室设乡党政综合办,其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县、镇指挥部有关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指令和工作部署,协调处理地质灾害应急日常事务,负责提出应急处置与救灾的方案和对策建议,及时收集、汇总灾情上报,做好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等工作。

3.抢险应急分队:由镇人武部负责组织15人以上的抢险救灾队伍,在汛期临灾应急状态时处于待命期,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迅速投入抢险救灾、转移疏散受威胁的居民及财产等救助工作。

4.四个工作小组职责:防治监督组由镇党政综合办负责,主要职责为督促监测人和责任人落实防治措施,督促防灾“两卡”的发放,及时传*临灾预警信息等;灾民安置组由乡民政办负责,主要职责为及时安置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问题,协助做好灾情调查和损失评估;财物保障组由乡财政所负责,主要职责为向上申请救灾经费及筹集救灾奖金,做好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工作;治安维护组由乡综治办负责,主要职责为维护灾区治安秩序,打击不法行为,调处矛盾纠纷。

三.监测预警和险情报告

1.值班制度

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在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凡逢大雨时,实行双人值班及领导带班,当发生地质灾害时,应进一步加强值班,认真接听各地雨情、汛情、险情和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处理。

2.险情巡查

在汛期要组织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地质灾害区域的巡查、监测和防范,发现灾情和险情要及时处理和报告,对已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防灾“两卡”的发放

及时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灾害点居民手中,以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应对所待定的避险场所和避险路线进行安全性评价,确保万无一失。

四.保障措施

1.救灾队伍保障。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应急抢险救灾分队应针对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2.救灾资金及物资保障。根据防灾工作的需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与救灾经费纳入计划与预算,同时,认真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急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

3.宣传与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救灾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4.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及有关人员落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相关责任,确保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预防地质灾害篇(6)

一、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市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编制了市、镇乡办事处两级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2010年。签订了市、镇乡办事处两级《地质灾害预防和处置工作责任书》督促130家矿山企业缴存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353万元,投入180万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用于搬迁矿区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申报了野角乡大麻塘村羊叉地组、阴底乡治中村鸡滚岩地质灾害搬迁项目,野角乡大麻塘村羊叉地组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完成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并通过省、地验收,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全市共发现6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未发生1起突发性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

(一)认清形势。

受极端气候和地质环境条件破坏的影响,近年来。市地质灾害呈现加重趋势,经费投入有限,监测手段落后,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为此,各镇乡办事处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级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

(二)结合实际。

深入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各镇乡办事处要认真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因素。科学客观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精心安排安排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抓住114地质大队在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详查的大好机会,进一步详查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摸清基本情况,做好排查、巡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汛前,市国土资源局已安排各国土资源管理所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医院、村庄等人员密集场所。汛中要继续安排好巡排查,重点检查各项防灾工作的落实情况。极端气候时段加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密度,做到时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发生险情要及时采取应急躲避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市5月底要组织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各镇乡办事处也要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汛后要做好复查工作,切实摸清隐患在汛期后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要完善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并公布值班电话,发生灾情或险情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做好受威胁人员转移和二次灾害的防范,并严格依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

(三)切实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

群测群防体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各镇乡办事处要发动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隐患防范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防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现已进入汛期,要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动态管理,针对基层干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责任人、监测人,对新增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基层防灾工作落到实处。至今还没有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的镇乡办事处必需在今年5月10日前编制并实施。同时,进一步核查辖区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原地质灾害点险情是否加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否规范填写、否发放到位,隐患点的监测员是否到岗到位,监测工具是否齐全,通讯、报警装置是否能正常使用,隐患点的警示牌是否设置,检查监测数据是否准确。汛期,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多渠道传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四)积极申报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和治理项目

预防地质灾害篇(7)

据县地质灾害部门调查核实,我镇共有地质灾害8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1处,地面塌陷1处。主要分布在居委会卓家坡、茅庄土坪(2处)、三台坡田家垴(煤矿)、九门村四、五组、锁金山村二、五组、茶园村一组。

今年,全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茶园一组滑波,茅庄村改线公路滑坡,三台坡田家垴滑坡,锁金山电站滑坡。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仍然要特别重视汛期防范。除此之外,对非汛期的防治工作,如久旱遇雨、暴雨、冬季冰冻或强降雪等,也要高度警觉,高度重视。

二、地质灾害防治程序

㈠监测。各村各单位要落实好辖区内所有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要认真落实好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做到万无一失。

㈡报警。变形移动中的地质灾害体,新增后缘裂缝小于1厘米,为预警状态,向镇人民政府报告。新增后缘裂缝在1—10厘米之间,应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警。新增后缘裂缝大于10厘米,进入临灾状态,如来不及汇报,应立即报警,设立警戒线,安排专人值班监守,然后组织上报和排险。

㈢报警方式。有鸣枪、鸣炮、广播、口哨、敲锣打鼓、放鞭炮等方式,通知人员撤离。

㈣疏散。处于临灾状态的地质灾害点,应迅速将人员和财产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在灾害体附近设立专门警戒标志,禁止人员进入。

三、防治措施

㈠成立机构,组建专班。镇成立镇人民政府常务副镇长张旭东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任常务副指挥长,镇党委班子成员和副科级领导干部任副指挥长,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正科级干事杨万学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抢险救援分队,落实各地质灾害点负责人和监测人。明确各村各单位的一把手为所管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具体负责人,落实好所辖区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防治措施。

预防地质灾害篇(8)

截止年底,全县已查明地质灾害900处,灾害体总体积16.575亿立方米,受威胁总人数92152人,预评估经济损失29.622亿元。其中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388处,灾害体积8.777亿立方米,受威胁人数67977人,预评估经济损失24.643亿元;非库区地质灾害512处,灾害体积7.898亿立方米,受威胁人数24175人,预评估经济损失4.979亿元。

年全县共出现地质灾害(险情)55处,其中汛期33处,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22处,地质灾害体积约0.65亿立方米,涉及8个乡镇、559户、2024人,搬迁和紧急撤离群众290户、1100人,全年没有因灾出现人员伤亡现象。

年地质灾害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新出现地质灾害较多。在去年出现的55处地质灾害(险情)中,新出现的地质灾害(险情)29处,占52.7%。二是库区地质灾害较多。去年库区出现地质灾害(险情)38处,非库区出现地质灾害(险情)17处。三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比较集中。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和试验性蓄水期间,特别是去年8月30日至9月2日,因连续暴雨,沙镇溪、郭家坝、归州等乡镇共出现10处地质灾害(险情)。

二、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

年是三峡水库开始季节性调节蓄水的第一年,也将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接受考验的关键一年。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一是地质环境脆弱。我县位于地质灾害极度重分布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多而复杂;二是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初期,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增大;三是我县地质灾害活动正处于活跃期。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活动频繁,库区和非库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四是我县地质灾害活动的季节性突破了以汛期为主的时间概念,三峡水库汛前汛后的水位调节变化,给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综合分析我县地质环境特点和近几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同时考虑到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等因素,年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有:

(一)长江干流、支流两岸。

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初期,是库区地质灾害多发期。我县三峡工程库区分布388处地质灾害,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塌岸为主,其中塌岸21段110.3公里。塌岸主要分布在我县长江干流,以及咤溪河、香溪河、青干河、童庄河等支流的大部分库段,在三峡水库水位季节性调节的作用下,局部可能发生塌岸,将直接威胁库区集镇、居民点和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

升坪水库、观音堂水库和板桥河水库库岸稳定性较差。升坪水库库区的学堂坪滑坡于2003年5月曾发生局部滑移,多处出现裂缝,近年来局部变形一直没有停止。观音堂电站刚刚建成,水库蓄水也将迎来首次最高水位,出现新的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板桥河水库库区大屋场斜坡于年8月曾发生剧烈变形,导致7户、18人搬迁避让,由于受水库蓄水长期浸泡,该斜坡变形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二)主要交通干线沿线。

主要交通干线是乡镇对外联系和交流的“主动脉”,车流量和货运量较大。我县交通干线均穿越多处地质灾害体,公路沿线大部分高切坡边坡尚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安全隐患较多,严重威胁着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三)仙女山断裂带分布区。

仙女山断裂带纵跨和长阳两个县,在我县,北起郭家坝镇风吹垭,南至杨林桥镇老林河,全长约21公里。该区分布多处断层崖,断裂谷,岩体破碎,易产生崩塌灾害,且危岩崩塌突发性强,危害性较大。年,该区内九畹溪镇仙女坪村二组、三组先后发生2处崩塌,威胁村民25户、64人,村民房屋严重受损。

(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

主要为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矿山开采等区域。这些区域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较为频繁,有可能因切坡产生新的地质灾害,或因工程建设扰动地质灾害体。

三、重点防范期

今年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月-10月和三峡水库水位调节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一)加强宣传培训,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各乡镇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人民群众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必须负总责。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管理的要求,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机构。

(三)坚持以防为主原则,建立群专结合的工作体系。

因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大,耗资多,实施工程治理的毕竟是少数,为此,我国确定了“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原则。目前,我县纳入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的有47处,全部分布于库区,分别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和库区地质灾害体总数的5.2%和12%,其余部分全部采取的是群测群防、搬迁避让等防灾措施。加强群专结合,就是要按照“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落实监测人员,明确监测任务,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众全天候监测和专业部门重点监测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使每个地质灾害点都处于人民群众严密的监测预防之中。

(四)编制防灾预案,积极应对突发地质灾害。

编制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年本地区出现地质灾害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本区域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实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突发地质灾害得到及时处置。对因地质灾害确定搬迁和紧急撤离的农户和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搬迁对象及时撤离险区。

(五)实行分级管理,增强各级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感。

严格实行地质灾害分级管理规定,县政府对全县14处重点地质灾害和312处三峡库区监测预警工程的地质灾害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监测防范措施,确保重点地质灾害不出现人员伤亡,确保其它地质灾害不出现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

(六)加强监测和巡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国土资源局要切实履行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管理等职责,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一是要加强对全县14处重点地质灾害的监测组织工作,确保重点地质灾害点重点监测;二是要加强对库区二、三期搬迁避让项目地质灾害监测,适时启动搬迁避让工作;三是要加强对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确保治理工程安全运行;四是要加强对库区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监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加强乡镇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指导,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区域和地段,要及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建议,为各级政府参谋决策服务。

(七)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对突发地质灾害,乡镇政府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实灾情,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并及时报告;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提出防灾救灾措施建议,指导救灾工作,确保不发生人员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现象;对重特大地质灾害,应第一时间向省、市报告,争取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技术支持。

(八)加强对人类工程活动的管理。

预防地质灾害篇(9)

我镇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种类,滑坡和崩塌等主要的地质灾害,发生期主要在5—9月份,主汛期为地质灾害集中期,重点防范区为:

(一)交通区线。镇境内的路村到村段,路村段,遇暴雨极易造成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3个村。

(二)矿山踩空区和陡坡区。我镇页岩石砖厂4家,砂岩采石场2家,这些矿山均为露天作业,从岩石开采形成坡度较陡的边坡及悬空石,遇暴雨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根据镇国土所的调查摸底,我镇查清地质灾害36处,现列入财政治理监测点3处,县重点1处(村8社、村7社危岩),重点防范14处(详见附件2),已列入县、镇重点的,要按要求认真做好群众的群防工作,未列入重点的,也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二、工作机构

(一)综合联络组:由国土分局局长同志任组长,部长和同志任副组长,经开区干部为成员,负责制定应急方案、人员组织。

(二)交通治安组:由镇党委副书记同志任组长,、为成员,派出所和交警大队民警,负责停车场地准备、临时交通管制,维护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三)应急疏散抢险组:由部长和同志任组长,镇民兵为成员,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完成现场抢险救灾工作,组织转移灾民。

(四)医疗卫生组:由镇大调解中心主任任组长,成员由、镇防保组和卫生院同志组成。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确保在灾情发生后各类疫病的救治工作。

(五)灾情调查监测组:由国土资源所所长同志为组长,成员由、成组成,负责灾情监测、鸣锣预警、调查和统计工作。

(六)后勤物资保障组:由分管民政的副书记同志任组长,成员由、、、、等同志组成。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七)搜寻组:由人大主席同志任组长,由为成员。负责人员转移后,检查灾害点有无转移遗漏人员和是否切断水电等安全隐患。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和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各村民委要利用村广播和召开各种会议的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发动群众防灾、避灾、躲灾、救灾的积极性。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单位负责人是地质灾害的责任人;治保主任是监测员;村民代表小组长是地质灾害信息员。各村成立20人组成的抢险队,接到灾害通报后,及时赶赴现场,协助抢险,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

(二)建立地质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和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镇地质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在敬老院,用于储备避难应急物资和避难场地。

(三)认真落实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新增地质灾害点报镇国土资源所,补发防灾工作明白卡到村和责任单位,避险明白卡到户。如因工作不落实,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害迅报制度。镇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一旦发生灾害及时报镇人民政府,值班电话:。

预防地质灾害篇(10)

本预案所称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防灾预案的概念是指一旦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或者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时,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的方针,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分组分部门负责和依靠科学、因地制宜的总原则。

二、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织机构

1、成立*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

总指挥*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秘书长

*市规划国土局局长

成员*市公安局局长

*市监察局局长

*市林业水利局局长

*市气象局局长

*市林业局局长

*市卫生局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民政局局长

*市城建局局长

*市交通局副局长

*市教育局局长

*市广播电视局局长

**供电局局长

*市发展计划局局长

*市经济发展局局长

*同益乡党委书记

*同益乡副乡长

*安波镇镇长

*矿管办主任

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兼),电话:*

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成员所属单位为抢险救灾的成员单位,并派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成立监测预报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生活安置组、财务组、灾情调查组、治安消防组、秘书组、宣传组、专家咨询组等机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信息通讯网络,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反应迅速。

2、同益乡、安波镇要组建以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为主要领导的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领导小组。

有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的行政村要组建以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主要领导,由村民组长、村民参加的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和监测防灾组织。

3、各级机构的分工与职责。

(1)*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全市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提出全市防灾要求,对全市42个市级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负责管理,每年4月底前组织完成重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报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省国土资源厅。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在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

(2)乡(镇)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按照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安排、布置本乡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编制本乡(镇)和重要隐患点的防灾预案。每年4月中旬前完成重要泥石流隐患点的巡查,并将巡查结果及时上报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3)村级泥石流地质灾害防灾组织,主要负责对本村泥石流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对每个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专人定期监测。在雨季要实行值班制度,发现灾情和重大灾情隐患要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抢险救灾和转移安置群众,并及时上报灾情及隐患。

(4)国土资源局、气象局主要负责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信息整理分析和气象预报工作。在雨季,尤其有强降雨的天气,应通过*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及时气象预警,以指导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

(5)防灾制度与岗位纪律。

定期监测与巡查制度。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乡(镇)、村要对灾害隐患点定期进行监测和巡查,及时掌握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在雨季,尤其有强降雨时,要实行24小时监测与巡查。

汛期值班制度。市、乡(镇)、村防灾组织,在汛期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认真作好值班记录,对接到报告的有关情况,应视轻重缓急及时处理和报告。

报告制度。在汛期要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每十天村级组织要向乡(镇)防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监测信息情况,乡(镇)防灾领导小组向市防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监测信息,在紧急情况下实行随时报告制度。当灾情及重大隐患发生时,所在地乡(镇)要立即组织应急分队,进行防灾与抢险,并及时向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告情况。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各有关部门,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报告处置。

①因灾死亡3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和做出应急处理并及时向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报告。

②因灾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以下),应在24小时内上报到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③因灾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以下),应在12小时内报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

④因灾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应在6小时内报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

岗位纪律。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中,有关人员必须服从调动和安排,听从指挥,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得擅离职守,不得虚报、漏报情况。对造成重大损失者,从严追究其责任。

三、应急准备和保障

各级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部门,一定要充分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应急准备和保障工作,必须做到人员要落实,队伍要精干,资金有保障,物资有储备。应急准备和保障主要要求如下:

1、指挥部办公室要适时组织地质、气象等专家对全市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论证,进行地质灾害预测,并将论证预测的情况通告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

2、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具体职责,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各成员单位所制定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需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生的乡(镇)政府要组织建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要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灾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

4、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方案,组织专业队伍,根据部门职责范围和专业特点,加强岗位技术培训,组织实战演练,提高抢险救灾人员的素质。

5、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生的乡(镇)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储备用于抢险救灾的专用物资和交通、通讯工具。

6、市、乡(镇)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实际,在财政年度预算中落实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经费。

7、要加强对群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使群众明确一旦灾害发生,应采取的避让措施和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

四、临灾应急

1、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报告制度,市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临灾报告后,应组织专家对险情进行会商,并决定是否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命令。

2、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指挥部应迅速组织应急调查专家组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

3、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要会同当地乡(镇)政府成立现场临灾应急抢险指挥部,并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工作组,组织开展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开展应急调查,组织专家会商,设置危险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4、加强动态监测,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或险情隐患消除,应解除临灾应急状态,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五、灾害应急

1、发生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后,应按地质灾害速报规定逐级上报。

2、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地质灾害报告后,应根据灾情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或工作组,赶赴灾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灾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并向指挥部提出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

3、指挥部接到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建议后,应立即召开指挥部紧急会议,进行灾情会商,研究布置抢险救灾的各项工作。

4、根据需要在灾害现场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现场指挥部由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与当地乡(镇)政府共同组成。

5、各应急工作组应当按应急预案分工及现场指挥部的指令,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有效开展各项应急工作。各应急工作组的组成与主要任务如下:

紧急抢险组:

武警、公安、建设、水利,电力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组织抢险队伍,抢救被压埋人员;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和其它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调查监测组:

国土资源、地矿、民政、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调查、核实灾害发生的时间、位置、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潜在威胁的影响范围,以及灾害成因和诱发因素;组织灾情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根据灾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现场指挥部。

医疗卫生组:

卫生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组织急救队伍,及时抢救伤病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治安、交通保障组:

公安、武警、交通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维护灾区社会治安;迅速疏导交通,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本生活保障组:

民政、财政、商务及保险公司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救济物资(含药品)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协同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和保险理赔工作。

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组:

信息产业、电力、交通、铁路、建设、水利、农业,林业、教育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组织抢修灾区受损毁的交通通讯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供气、供电、水利等工程设施,保障正常运行和供应安全;指导、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组织修复损毁校舍,或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就学问题。

应急资金保障组:

财政、民政、计划和水利、交通、建设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应急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款物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6、市政府应根据现场指挥部或上级调查组的建议,及时划定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并予以公告。

危险区和特别管制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巡逻值勤人员;严防在危险区内进行爆破作业;禁止与抢险救灾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危险区和特别管制区。

预防地质灾害篇(11)

二、防治重点

*县近几年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已被省厅、市局确定为重点防治地质灾害最多的县份之一。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的预报资料,我县今年汛期降水总量将高于前几年,高强降水,容易造成洪水并诱发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公路沿线、牡丹江沿岸及靠近丘陵山地的村屯和矿区等,极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应着力抓好以上几个重点地区的灾害防治工作。

三、防治措施

(一)迎兰乡山区地带以稀性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为重点防治对象。劈山岭村公路东侧山角下,是洪水汇聚的主沟,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汛期派专人进行巡视监测。二是落实“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三是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向有关部门通报,组织抢险队伍。四是设立警示牌,有险情时禁止行人、车辆通行,附近居民要搬迁避让。

(二)青春沟泥石流隐患点位于团山子乡青春村东1公里处。汛期遇强降雨,汇聚渠沟后的洪水极易下泄,形成泥石流,公路和民房将直接受到严重威胁。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一是加强乡、村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的宣传,继续增强群众防灾意识。二是落实“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三是在隐患点明显地段设立警示牌,有险情时禁止行人靠近和车辆通行。四是建立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根据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增派专人负责现场监测、指挥。五是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必要时及时转移灾害威胁的居民、财物、牲畜。

(三)对中煤龙化*煤矿原三采区防洪大堤断裂进行治理。为防止汛期险工垮坝,回灌采区,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成立由哈煤公司领导组成的防汛抢险指挥部。二是继续对坝体进行加固。三是汛期派专人对坝体进行监测、巡查,遇有险情及时上报。四是认真组织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和车辆。

(四)*县*镇晨光村西山崩塌。该隐患点位于*县牡丹江大桥西端南侧3850米处,*县—红星公路西侧为陡峭的山体,牡丹江紧靠路基流经。多年来,汛期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经常覆盖并冲毁公路阻断交通,对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该隐患点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是禁止在崩塌体前缘取土、切削边坡;二是在崩塌体多发地段设立警示牌;三是汛期加强监测、巡查,遇有重大险情与有关部门联系,禁止车辆通行;四是实施综合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