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49:42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1)

与别的学科相比,初中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更会遇到困难,并且难以克服这些困难. 学生完成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会使他们完不成作业,或为了完成而抄袭他人的作业,从根本上削弱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教师面对大量无效的批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 因此,在对数学课堂课后作业的筛选和处理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对数学课程兴趣盎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层,这样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引导各个层次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时,教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需要重点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针对数学基础比较一般学生而言,作业的设计主要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应该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及对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比如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 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以中等成绩的学生为多,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设计筛选中等难度的课堂课后作业上.

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复合性问题,将新教的知识点和上一章节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状态. 这类问题往往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可以作为学生选做题来设计.

这种层次性作业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 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较简单的作业开始,在理解概念学会应用后再逐层尝试;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难度的层次,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2. 系统设计题组型作业

设计题组型作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纵向探讨或横向思考,使学生加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比如学习了某些具有关联性的原理后,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明确各种原理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题组型的数学题目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由于这种题目难度较大,可能很多学生都不会做,不过让学生思考这种题目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进步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看到学生的思考或者解题过程时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

3. 灵活运用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对教材中比较基础的课后习题或例题稍微加工改变,考查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的新学知识,深刻理解经典例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 这种题目的设计方式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考试题目,相互测试,或者只是留下数字或者图形让学生根据新学知识设计题目并解答. 这种做法具有新颖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作业的开放性设计,要求教师深挖数学思想方法,引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

4. 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数学学习的应用性

作为数学的大课堂,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该结合所教内容,联系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有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初中生的专业特点,教师还可以将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设计出包含专业知识的作业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生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编选一些实践性作业,使学生间接理解掌握所学的各种知识、规律、方法、技巧等,在现实或者模拟的现实中获得实践性的完善,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理解抽象的书本定义. 学生因为自己动脑、动手获得了直观的理解.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一次函数;方法探究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初中教师的共同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推广下,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更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抵消掉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并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专项锻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以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在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才能依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那样简单,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教授是需要老师们多下一些功夫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现实生活以及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才科学合理,既能为学生传输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针对“一次函数”这样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需要进行细化,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为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他性质,为学生们接受全新的知识做一个基础铺垫。第二个课时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课时,对它的目标设定应该更加细化,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第一课时上的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如:学生们对一次函数中的变量和常量的具体含义,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特点等问题有没有理解到位。针对学生们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进行第三课时的目标设定。由此可见,只有数学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具体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设定,并依据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促成教学相长。

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相较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初中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带来诸多益处。通过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可以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促使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逐步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成为大部分数学老师的重要教学方法。

例如:在开始“一次函数”的具体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进行对这部分内容的预习,并落实到具体的家庭作业上,要给学生们的预习作业进行问题布置,而问题的内容需要以教材为主。对于积极完成预习作业、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言语上的鼓励和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潜移默化的干预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生意识,渐渐地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并由此产生浓烈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便可再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

对教学情景进行设置,可以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新颖,因此也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在所设置的情景中,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使整堂课变得形象、活泼、趣味十足。生活情景和疑问情景等情景的设置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贡献是非同一般的。数学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设置生活情景拉近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对疑问情景的设置来保持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

例如:通过设置疑问情景来开展“一次函数”的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我们对一次函数进行解答时,一定要强调常数b不等于0呢?”

学生1答:“如果让常数b等于0的话,那么一次函数就是正比例函数,我们对一次函数的解答就变成了对正比例函数的解答了。”

老师提问:“那你们觉得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有什么关联吗?他们是同一类型的函数吗?”

学生2答:“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只不过是一次函数中的一个特殊形式。”

老师提问:“现在同学们形成了两种观点,那么究竟那种观点正确呢?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到底是不是相同呢?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具体有哪些?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进行一下探讨。”

通过老师这样的疑问来设置情景,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这堂课的内容,即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联与区别之中来了,而且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由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结:本文以一次函数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设定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和设置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是最有成效的三种方法,数学老师们做好这三项工作便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3)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同一学科的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过长,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劳、紧张,学习效益不高,长期以往,很多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到恐惧和厌烦。教学质量的低下又使学科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次反复的单一教学和机械训练,这使许多学生更加厌烦。对数学等学科时间的倾斜又导致了对其他学科时间的挤占,有些学科的课时安排偏少,在课堂上老师只能忙于赶进度,课堂教学不深不透,这些学科由于前后两次上课的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较高,由此又导致了受挤压学科的教学质量的低下。另外,学科总课时的增加,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问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活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身心得不到调节,学生整天穷于应付上课、作业和考试,心力交瘁。课时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所有学科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恶性循环。学生的生命时光就在这低效、重复的课堂中,就在这枯燥、毫无乐趣的煎熬中流淌。

2.教师方面。每天长工作时问和重的工作压力让老师身心疲惫,很多老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复杂活动,确定教学效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样的、错综复杂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查找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学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有:(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3)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1.有效备课策略。(1)钻研教材。教师要通读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及特点;熟练掌握本学期教学内容,明确其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能够掌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并确立基本能力培养目标。能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公理的来龙去脉、意义和用法,并能对教学重点设计出问题情境。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师生问答、学生探究成果展示、社会调查、数学建模、数学史介绍、数学家生平和成果介绍等。注意数学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对数学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而是有深刻理解、能把新旧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将内在逻辑关系呈献给学生,形成知识网络。(2)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了解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需要、学法和习惯。要观察学生的习得过程,并据此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预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效率。(3)选择教法。教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要考虑落实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原则,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个性为前提。(4)制订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制定一本书的教学计划时,要使其相对完整、系统,要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安排合理。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时,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也要考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5)设计课堂结构。课堂设计要遵循数学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设计要以能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宗旨。要做到各教学环节完整、衔接紧凑、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坡度适当,整体上有逻辑性。新知识的呈现方式要科学、巧妙、有吸引力,要直接接触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实、质。本课时教学的结束方式要有利于下一节课的教学。(6)编写教案。教案中的教材分析要正确,教学设计要合理。教案内容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型、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及时问分配、教与学的具体活动方式、教具、信息技术的整合、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等。教案要留有余地、有弹性。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4)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过程。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既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又需要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构件”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集体主义精神的树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数学教材的情感因素,设置具有能动特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初中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让初中生在积极情感下,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利用教材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因子”,设置了“万花筒”这一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情感在生活性教学情境中得到有效激发,从而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探究活动。

二、重视探析活动过程指导,培养初中生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逐步锻炼、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就、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重视探究情境的有效设置。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关键内容,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为初中生提供探究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对初中生探析过程的有效指导,在关键处或“疑惑处”进行“画龙点睛”地点拨,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的解题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如图1,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为多少度?

上述问题是“全等三角形”方面的问题案例。在解答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在探究问题案例的过程中,找寻解题策略的方法时出现了“卡壳”,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案例的条件,找寻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图形翻折变化的性质得出ADE≌A'DE,∠AED=∠A'ED,∠ADE=∠A'D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ED+∠ADE及∠A'ED+∠A'DE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得出如下解题过程:

解:A'DE是ABC经翻折变换而成,

∠AED=∠A'ED,∠ADE=∠A'DE,∠A=∠A'=75°,

∠AED+∠ADE=∠A'ED+∠A'DE=180°-75°=105°,

∠1+∠2=360°-2×105°=150°.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5)

一直以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的一项业务素质,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需要依照教学内容来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堂课都有本节课所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教育工作者需要依照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对于需要讲述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来传授所需要传授的内容。对于几何课,我们可以通过演示的办法来向学生展示,许多几何图形说起来很费劲,学生理解起来也困难,但如果有一个实物放在那里,理解起来就简单许多,对我们去验证几何的结论也是有好处的。

二、激发学生热情,增强学生创新素质

热情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对学习高度的热情就会让思维异常兴奋,大脑就会准确地认知,而学生就能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学习。课堂上老师应用各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兴趣。老师可以在上几何课时,运用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亲自体验教学过程,让他们亲自画图、组模型,在体验里得出答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举办一些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热情。比如说: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提出一个问题,学校要统计全校学生的身高情况,这时就要对全校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稍后将统计结果整理为表格,按照表格呈现的内容整理出全校学生身高分布情况,通过此项调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基础内容就会印象深刻。老师应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同时还能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并延长热情持续的时间。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增强学习有效性

教学本身不是说教,而是两个主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关系是“尊师”是“重教”,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忽略的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足够的能动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获得数学知识,这样主动的学习才能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也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而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开发和引导学生数学问题的自我探索和创新。

如在解题策略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探索,已自我总结和归纳符合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思维习惯的解题方法。毕竟,常规的解题思路是具有普遍性,但是不一定具有特殊性,因此,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方法的自我寻求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自主探究

题情境的提出必须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

五、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6)

中学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问题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也应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具体说来即为怎样上好数学课,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概括起来就是要提高课堂教效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 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要从一下几点做起。

1、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转变观念学生主动参与是学好数学的根本途径, 要实现主动参与,为此,教师须把教学的着力点确定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切磋,共同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让学生独立实践、独立思考、自我总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其素质。因此,转变角色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2、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发出质疑并让其发言,老师有错的允许学生指出。让学生心情舒畅, 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敢想、敢说、敢问、敢疑,最后养成会想、会说、会问、会疑的学习习惯。

3、要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方面,以使学生能从中获取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其中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质疑和进去精神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指出:“由平常的思想态度转变为科学的思想态度, 伴随着停止想当然地接受某些东西,而采取一种批判、探究、测试的态度。”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说:“如果其他人也像我一样不迷信权威,持久而深入地探索数学真理,那么也将做出我所做的发现。” 无论是数学家还是教育家,尽管看问题的视角不一致,但他们均指出了“质疑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就要对它探究,这时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 教师所教的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这个创造过程中充满了质疑、判断、分析,而教学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这些过程的再现。让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帮助他们将正确的观念与错误的观念进行比较,促其做出自觉的“选择”,进而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主体思维意识,使他们思维的品质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升华和发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

开放性问题对教学的影响近年来,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数学开放性问题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开放性问题正以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较强的刺激因素, 能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等特点,逐渐吸引着每一个教师,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教学如果能以这些开放性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一定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指出: 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到这一点,正确并积极设计与使用数学开放题, 以充分发挥数学开放题的教育功能。这样使学生能进行由正及反,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现创造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方法与思维的交流,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四、数学思想方法与实际生活的数学教育

抓好数学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在于即使学生把教给他的所有知识都忘记了,但还有能使他获得受用终生的东西,那种教育才是最高最好的教育。这里“受用终生的东西”在数学中就是指“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可见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价值之所在。我个人认为数学思想方法是用显现的数学方法形式展示隐性的数学知识本质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研究数学理论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化归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形式化语言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公理化思想方法;概率统计思想方法;构造思想方法;归纳与猜想等。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它比知识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66-02

从教育学的专业理论上讲,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所以说,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出发,找寻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介绍。

一、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与兴趣的结合并非自然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也不是兴趣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研究,而是基于初中数学的学习特点而进行的考虑。

1.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练习题。课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数学课本上无论是概念性的理论问题还是例题以及课后的练习题,都是专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经过科学的考虑精心组织安排的,有一定的科学性。课本上的练习题也是课本内容的针对性练习,同样这些练习也是最基础的,其他的试卷上的试题都是根据它而延伸的,课本是一切试题的根源,切忌一些老师一味的追求题海战术,忽略了课本的重要性。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在教学中老师大多数也会注意到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在新知识的摄入初期,所授内容太过浅显,就会起到一个低起点的反作用,所以说,数学教学中引入是一个重要的课堂环节。引入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主要依托方式,下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引入案例:案例一:课前准备纸片和剪刀,以及量角器等工具,做一下活动。活动一:利用课前准备多边形纸片,以及已有的知识,依次测量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八边形的内角和。活动二:小组讨论问题答案,收集不同的测量方法,选出最为简单及正确的。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二、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能力

1.促进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也要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笔者认为促进合作交流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在素质教育中加重了提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案,供学生预习使用,在预习中可以设置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积极的讨论、思考。案例二:每小组选派一人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组织每个小组的学生开始讨论如何才能画出它的全等三角形?老师可以做以下提示:全等三角形是三个边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是否一定是六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画出一个全等三角形?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的条件最少。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一直是跟着老师走,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的情况。为了防止学生过于依赖老师,老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以及自我反思。在授课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自我提问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中国的学生不善于提问,老师可以换一种方法,例如,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几个问题,然后任意抽取,最后老师需要做的是总结性陈述,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知识不完善的地方。

3.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根据学习水平的差别,分层次的进行辅导。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的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做到覆盖全班级的育。

三、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及对策

1.培养学生沉稳的心性,防止急躁。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智不成熟是他们的特点,遇事容易急躁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习中出现急躁的情绪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更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当心理与智力同时提高才是一个学生成长的体现。在学生学习数学比较烦躁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下趣味题目的练习。

案例三:趣味问答。125×4×3=2000 显然这个式子是不成立的,但是亲爱的同学,你能不能在这个式子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使得等式成立呢?

2.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是一个需要自己反复思考的学科,这样才能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初中刚开始的时候,中学生没有意识到反复思考的重要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逐步的引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合理的分配课堂安排,留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讲新的知识。

3.根据学科特点,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不是一个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学科,需要的是技巧性的学习,就像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方法不止一种一样,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比较倾向于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

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及兴趣,只有这两点具备了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学习成绩。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且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层教育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多向自己提问,形成发散型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发现学生有急躁不安的情绪时要寻找合理的办法加以调节。同时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兴趣和方法都具备的条件下,才会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五中指导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4).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8)

1.注重对初中知识重点和难点作业的布置

在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结合知识点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难点往往是学生知识的盲点,教师通过对难点以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验,把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进行动态监督,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学。通过对重要知识点的作用布置,可以使学生对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运用,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让学生对整个数学制度逻辑能够合理地掌握,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数学知识架构和逻辑。

2.重在“质”而非“量”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清晰地认识到:初中数学作业质比量更重要。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作业的量很大,但是其质很堪忧。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安排,对教材知识进行精炼,通过对典型例题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进行融会贯通,以点带面,以典型例题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减负的同时也能对知识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不仅仅提高了数学作业的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健康发展。

3.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数学作业中的问题,加强监督,防止舞弊

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的评价仍然是以学生为主,学生能否很好地学习和吸收知识直接关系到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为此,教师要在课堂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方法论的引导。鼓励学生多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防止其舞弊。

例如,在布置有关一次函数y=ax+b的作业时,作业的要求是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理解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为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坐标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定义,如:

y=2x+1其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

[y=2x+1][y][x][O][-0.5][1]

结合函数在坐标轴上的走势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该函数的数学函数性质,也可以让学生综合所学,拓展思维。

4.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作用评价体系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的教育风格就是倡导"愉快教育"。教师要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热情,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取得这样的效果,不仅要求老师有广博的学识,还能够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将幽默作为课堂教学的调节剂,运用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实例创造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增加学习动力

由于人的思想制约着人的行为,人的理想构成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平常对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也要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国家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为他们进行辛勤耕耘,家长为他们不辞劳苦,拚命工作等这些都来自不易。通过这些教育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决心,从而树立要努力学习的信念。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上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是主动的,独立的,创造的。因而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明确自己的"角色效应"。诚心诚意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更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充分发挥自己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如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自主交流的能力等,这样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两哈珀的展示平台。与我们的产铜教学相比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关系来展开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在课堂上能更好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教学中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交流,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真正的探索着和学习者。

4.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数学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应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要帮助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在数学有所作为。

5.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很抽象,枯燥无味,如果不注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会使课上得非常死板,学生学得单调无味。因此,在教学上要充分显示其灵活性,使它与各科。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6.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特便是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声像俱全、图文并茂;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加深记忆,增加课堂容量等。对于数学来说,人们都知道,许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就是因为它枯燥呆板,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数学课堂具有了生机,许多抽象的问题经多媒体演示能非常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我们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的使用合理的结合起来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7.深挖教材,理解教材设置的目的

新教材和人教版的老教材相比,从知识体系和知识的构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前必须要理解教材设置的意图,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我们的教学设计,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决不能喧宾夺主,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宗旨,要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探究,不能放任自由,学生向怎么讨论就怎么讨论,向怎么探究就怎么探究,而是要准确把握教学中的度,收放有度,让学生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8.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式的发现和证明过程。

9.激发创新意识,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情境教学当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事实上情境教学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得新的知识。

10.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问题的解决

传统的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遵循同一种教学模式,即包括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学生练习巩固新知识三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上课之前应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备习题。我们必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制定贴近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导入,做到简洁有趣。

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学生若无学习兴趣则无法参与其中。因此,课题的引入不能再像传统课堂上一样以简单的复习旧知识进行,而是要设定丰富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这节时,我创设出问题情境:学校准备买下附近一块长202米,宽198米的长方形地,若价格为每平方米2元,谁能口算出学校需花多少钱?这一问题的列式很简单,但要口算202×198似乎太难,正在学生为难之时,我适时地引入:“如何口算出202×198?通过今天的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中。

(三)教学方法,做到选择恰当。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课堂提问,做到全面调动。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容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好学生回答,把好、中、“差”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如对课后题的处理,可以将题型按照难易程度分类,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讨论,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讨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为全体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好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讨论实效,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讨论问题的设计。讨论题目必须能将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便于唤起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同时难度也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时候,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从计算和比较试验田的面积,引出公式:(a+b)2=a2+2ab+b2。试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能使学生对此公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提出新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讨论目标,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讨论的效果,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2.讨论时机的把握。在实施讨论式学习时,切忌将课堂讨论仅当做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讨论频率不宜过高,因为频繁的讨论无形中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使讨论止于表面,不能深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失去新鲜感,为讨论而讨论。因此,在组织讨论学习前,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对所讨论的问题要先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讨论中不断地补充、修正和提升。只有这样,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之间才能相互启发,思维才能不断碰撞,对问题的认识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课堂练习,做到例题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例题的选编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题又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例题既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揭示错误根源。所以在每堂数学课上,教师应腾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同学的提问,以进一步巩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总之,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课堂效率。课前多动脑子,课后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陈凤梅.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低效现象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