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50:04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1)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18-01

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不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机械行业的促进较明显,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大中型农场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成为了重要趋势。同时由于大中型农场购买力强,对大型农业机械有一定的依赖性,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大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制造逐渐增多。

1.2 小型农业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大中型农场之外,多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用到大型农业机械的机会不多,但是对小型家用农业机械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并且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现实需要,小型农业机械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3 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变,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对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效益逐渐提升。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售价偏高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多数农业机械都处于一般技术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核心技术之外,研发经费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技术水平的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重要瓶颈。

2.2 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虽然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有些大型农业机械在定位上虽然瞄准了大中型农场,但是在功能上却还存在欠缺,无法满足大中型农场的所有需要。而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虽然朝向普通农民倾斜,但是在售价、功能设定上还不够人性化,还有欠缺。

2.3 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由此也导致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终端售价偏高,不管是大中型农场还是普通农民,虽然有着现实的购买农业机械的需要,但是在售价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选择了观望和修旧利废的方式,暂时不购买农业机械,这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大力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农业机械的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我们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但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功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手段的采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高。

3.2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功能和客户群体

目前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产品,使农业机械产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市场布局和定位的合理性。

3.3 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实用性。其次,我们要优化农业机械产品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再次,我们要建立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从这三方面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业机械行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使农业机械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有效促进。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

的提高,农业机械行业将会迎来将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2)

关键词:农牧业机械 市场 分析 管理

1、农牧业机械市场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农牧业机械维修市场中,因为市场主体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私营农牧业机械供应以及维修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其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也在增强,农牧业机械装备实力增强和农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做出了贡献。然而农牧业机械市场主体的变化也给市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农牧业机械市场的现状看,绝大多数企业经营是规范和诚信的,但也有少数企业设备简陋,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专业知识不足,致使农牧业机械市场发展中,出现了少数经营资质不够健全,服务不够到位,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牧业机械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中,因为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缺少相应的检测设备,仅仅能对“三无”产品进行查处,对于假冒伪劣农牧业机械产品较难做出判别,对于农牧业机械维修质量更存在鉴定难的问题;在经营人员管理上,虽然启动了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开展了培训和考核,尽最大可能提高经营人员的技术水平,给农牧业机械维修企业审定和颁发《修技术合格证》。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规范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提升农牧业机械产品以及维修质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还应当看到,总体上纳入管理的比例依然不高。农牧业机械供应和维修企业主动办理手续的依然是少数,大多还是需要依靠说服和动员。

2、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肩负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促进法》赋予了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职责,明确指出,农业机械销售者应当具备相应的经营条件以及从业技术人员,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农业机械维修者需要具备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维修设备以及检测仪器,应配备具有农机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应取得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维修技术合格证后,才能从事农业机械维修活动。这些职能赋予了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农牧业机械供应维修市场管理的行政职权,不仅是一项权力的授予,同时也是一项责任的明确。为此,农牧业机械部门应正确履行职责,积极维护好农机市场的正常秩序,积极规范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用最大的努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市场从业人员素质,禁绝杜绝假冒伪劣农牧业机械产品及低劣农牧业机械维修行为,引领农牧业机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的建议

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牧业机械大户和个体农牧业机械已成为农机发展的主体。由于个体私营农牧业机械经销点点多面广,专业性强,工商、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对于农牧业机械市场往往的难以做到全面兼顾,为此,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主导作用,实施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的全面监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进一步强化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市场管理工作纳入工作Ff程,将其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和重要的职责,摆在重要位置。不能由于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缺乏手段而畏缩不前,也不能因人力和财力的压力,忘记自身职责。对市场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市场管理的健康开展。

(2)完善配套的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法规,建立健全适应目前农牧业机械市场的管理体制。加快法规体系建设,使农牧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面突出农牧业机械部门的主管作用,改变过去多家管理,相互推诿,农牧业机械部门权利淡化的问题。

(3)促进农牧业机械市场向规模化发展。大力扶持地方农牧业机械装备工业,建立产、供、销、服务于一体的营销网络,产品售后服务及维修由生产厂专业技术人员直接负责,提高维修速度,保证维修质量,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因此,促进农牧业机械市场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是今后农牧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政府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提高维修档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是前提。农牧业机械行业是微利行业,国家在新农村投资方面,能否向薄弱的农牧业机械部门倾斜,使该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目前应特别向农牧业机械维修市场倾斜,投入维修、检测设备,提高维修档次及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维修网络,保证机具在完好状态下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强经销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由于农牧业机械经销点多,相关人员专业技术都较低,尤其是农牧业机械维修人员,虽然很多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一般都较少。当务之急是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和应用知识培训,并给予定期的考核和晋级。积极开展农牧业机械维修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证上岗,全面提高农牧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4、结语

现代农牧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标志,在当前机械化生产和传统生产方式并存的发展转型期,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市场的管理需求迫切,相信在各种扶植力度不断加强的今天,农牧业机械市场管理工作一定能够步入快车道,为农牧业机械化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3)

价格调研进一步做好补贴额确定工作的通知》(农机产〔2011〕106号)精神,按照《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价格调研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价格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召开座谈会及深入农户、农机经销商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平时了解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工作的实施情况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农机局高度重视本次调研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订工作方案,迅速成立以分管农机购置补贴业务领导为主的调研工作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把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价格调研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2、实地查看相关凭证。调研小组深入到淄博盛欣农机有限公司、淄博和田农机有限公司,重点调查我省重点补贴机械、农民购买量大的补贴机械和补贴额较高的机械,在淄博盛欣农机有限公司重点调查了约翰迪尔天拖有限公司的JDTN900、JDTN754、JDTN854、JD1054等大型拖拉机;兖州凯兴工矿机械有限公司的1LF-430翻转犁;肥城铡草机厂的93ZP-9A铡草机;山东巨明机械集团的4LZ-2.5自走收割机等机械,在淄博和田农机有限公司重点调查了TS系列拖拉机。到淄博市农机研究所调查了2BYJ-3系列玉米播种机械、山东华兴农机销售有限公司调查了我区补贴量较大的TG4系列小神牛微耕机的实际市场销售价格,实地查看补贴产品出厂价格、进货价格、销售价格的真实凭证。

3、召开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农户座谈会。区农机局组织召集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购机农户座谈会,了解合作社社员和购机农户对补贴产品实际销售价格的反映,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调查农民购买的补贴产品的主要功能、关键配置、作业效率等是否与该产品鉴定情况(生产企业申报补贴产品目录的主要技术参数等)一致,特别注意调查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有无因降低配置或减少功能导致补贴比例偏高的情况。

4、走访农机销售市场。调研小组走访淄博市农机销售市场,深入调研了指定经销商和其他经销商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情况、补贴产品与同类型费补贴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情况等。抽查调研了淄博盛欣农机有限公司和淄博和田农机有限公司销售的  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的TS350 、TS300的市场销售价格,市场售价一致;淄博盛欣农机有限公司和淄博市农机研究所2BYJ-3系列玉米播种机械,市场售价一致。

5、补贴产品价格的合理性。通过调查,本次调研的补贴范围内各档次产品补贴额基本合理、体现产品功能的关键配置的界定准确、补贴分档依据和参数科学、定额补贴分档办法基本没有缺陷。

二、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

1、极少数机具补贴售价稍微偏高。大多数补贴机具销售价和市场上的零售价差不多,但少数小型机械农民若不通过农机补贴购买同款机具,价格的售价低于补贴价格5%-10%。

2、补贴比例偏低,致使农民购买能力低,又由于我区山区、丘陵地区好多地方没有机耕道,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操作使用,而省、市又重点推广大型机械,导致部分农户享受不到国家补贴,只好不通过补贴进行购买。

3、机具补贴后期费用偏高。一是由于绝大部分机手是第一次接触和使用新型机具,存在着操作不熟练,调整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二是部分机具产品质量欠佳,售后服务跟不上,零部件供应不到位,由于机械数量少,个别部件损坏后,市场上买不到,致使农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厂家发货需要等很长时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增加了购机农户的保养费用。

三、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价格的几点建议

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比例进一步完善。一是对重点补贴产品: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深松深耕等机械,加大补贴力度,补贴资金比例最好达到50%。二是对种粮大户、示范基地、规范化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局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基础上,补贴资金比例应相应增加,激励他们上档次、上规模发展。

2.上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补贴农机具价格监管。对企业生产的农业机械价格进行跟踪监督、市场监管,在源头上抓好借国家补贴政策擅自提高价格问题,限制好补贴机具最高价,做到价格适当、合理、公正。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4)

目前,受到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科学研究成本和技术瓶颈的制约,农业机械产品总体上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在高尖端技术方面依然落后发达国家很大一段距离,多数农业机械设备都比较低端。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资金和体制因素的制约之外,核心创新技术是制约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向高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到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一个制约因素。

2.农业机械设备市场定位不准确不清晰

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比较大,前景比较广阔,但是很多农业产品在定位过程中,由于存在市场定位不是很准确不够清晰。我国很多生产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厂家虽然定位于瞄准了大型农机市场,但是自身生产的设备在功能和使用性能上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求。而很多中小型生产厂家,虽然在客户群体上比大型设备生产厂家较为广阔,但是设备的定价和使用能力极不协调,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需求。

3.农业机械设备的定价偏高

由于农业机械设备和制造成本一直较高,由此也就导致了农业机械的最终销售价格平偏高。在农机市场不管是小型的农机设备还是大型的农机设备,虽然在购买过程中国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额外补贴,但是由于销售价格偏高,导致了消费者只能望尘莫及,暂时不会购买农机设备,这对农业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农业机械设备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应用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快速发展。

1.加快创新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就要在设备技术创新方面做文章。在研发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各项工程的研发和使用,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保证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2.准确定位市场,明确产品的各项功能和客户群体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都应该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客户的实际要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使农业机械产片能够在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目的。基于此,需要农业机械的生产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自身生产的设备和市场的定位都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都比较科学合理。

3.优化农机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机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产品价格的降低。首先,要不断降低农业机械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各项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其次,要不断优化弄进产品生产制造的各项工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从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的成本;最后,要建立直营的渠道,减少中间的经销环节,从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最终降低产品的人销售价格。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5)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日渐发生变化,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更高品质的产品。生产者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劳动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经济的全球化,我国面临农产品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的压力,现代农业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生存。从这些新的需求出发,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加速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突破了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到199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4.89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 293.5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2.7万台。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65%、25.6%、16.3%,其中小麦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已分别达到68.7%和61.8%。全农机行业能生产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农业运输机械、渔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小农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16大类103类4 000个品种(规格)的农机产品,基本上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小型碾米和制粉加工机组等农机产品出口北美、南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跨入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机械已在大多数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应用,从总体上看,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常被称为农业基本机械化阶段。[2]目前,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3.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3.2加强生物性技术进步模式的利用

我国很多地区尽管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可是并没有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但是我国总体上人多地少,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生产水平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要适当地采取生物技术进步。因而应采取先机械技术措施、后生物化学措施,并以前者为主的技术发展路线。

3.3生产技术高科技化

采用高新技术跟踪世界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动向,采用高新技术、逐步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精确化、高效化与自动化;重点研究机电液一体化、微电脑技术、航空航天技术(GPS、GIS、RS)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发展精细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自动监控水平以及舒适性与安全性。加强农业机械共性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如降低动力排放、噪音与振动;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配套件可靠性研究;人机工程及安全性、舒适性;农业机械工作部件与物料相互作用机理如地面机械脱附减粘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技术、仪器、设备研究等。适度规模经营所需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如水稻工厂化育秧、栽植、收获机械;玉米育苗移栽,收获机械,大田作物间作套种成套机械,棉花、油料、甘蔗、甜菜、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收获与运输机械。[3]

3.4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将更好

2004 年6 月25 日颁布新的机械化促进法。该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3.5关键机械化技术要求提高

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

3.6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和尢为重要。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收小麦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一个多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既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1994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仅有6万多台,而2003年达到36万台。小麦机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82。小麦跨区机收带动了小麦播种及其他作物机械化生产向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不断涌现。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6)

如果研究过机械设备的学者可以了解到,不仅仅是发动机带来噪声和振动,其他所有相关作业设备、行走机构在工作的时候都会带来某种噪声和振动,所以改进以上所有零件的结构,实现降低噪声和振动,有利于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环保作用和功能。

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使用的是以往司空见惯的设计理念,资源消耗比较大,产生的效益不高,带来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成为一种投入比较大的粗放加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机械日益朝着高质量、功能复杂、成本较低的良好方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经常有很多农机设备陆续废弃,实施了节能环保设计理念之后,将构成农机设备的组件最大程度的进行分类、回收,减轻乃至消除了农机产品生命周期的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废弃物、垃圾污染尽可能的降到最低。这种设计理念,一方面给市场供给了质量较高,价格较低的消费品,另一方面还能够拉动企业乃至整个农机研发制造产业的迅速蓬勃发展,大大增强了国内农机产品的市场优势,最大限度地抢占国内市场,而且日益走向国际。节能环保设计日益发展成农业机械革新的大势所趋。

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一)回收性研究

可回收性设计理念通常是在产品设计最开始的时候最大限度地研究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如何、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实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往往遇到的联接件的回收与再利用。

(二)如何使用制造材料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7)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66-01

一、前言

我县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倾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引导广大农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创建兰坪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在这个关键时期,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情况成为决定兰坪农业生产的关键点。

二、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我县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总量长年持续增长,机械化发展达到了全新的阶段。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应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也得到了拓展。近年来,经济作物的加速生产,促进了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攀升,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再走单一的道路,而是迈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玉米是我县主要农作物,其生产过程中的农机投入虽然发展较早,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不适应农户的需求。目前,兰坪县把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列在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首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许多农机大户经过县农机部门的宣传和县有关部门的扶持,纷纷增加农机购买投入,率先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跨区作业,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该县玉米机收情况好过预期,农业机械市场空呈现火爆发展趋势,购销两旺的局面喜人。新推广农田作业机械有800多台,全县农机保有量近3500台。而这一令人欣慰的局面,离兰坪县全县农机水平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目标相差甚远。伴随全县农业规模化发展,这一差距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必将影响全县的农业生产和收益。

三、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问题

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的前景仍旧不容乐观,在农机化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如下问题:

1.广大农民现实购买农机的能力以及生产需求两要素影响

农民的收入直接影响其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而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对农机购买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故而这两要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兰坪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就存在了忽视生产需要这个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供不应求和有需求没有购买量的问题。

2.实现跨区域机收作业的制约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全面发展农机的新要求。农作物的播种、收获都逐步走向现代化。可是农机必定是固定投入,农户对一次投入的效益回馈十分看重,利用作物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及购机者效益是农业机械水平提高的真正目的。而这种跨区域的联合收割,单靠农户自己联系找寻是十分困难的,县政府投入的人力和提供的相关信息十分关键,培养这样的跨区作业的技术队伍也存在技术参差不齐,施工能力不稳定等问题。

3、扶持政策与投资环境的问题

伴随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势必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发展。而全社会农业机械投资环境在逐年改善,造成了投资环境的好转,可是投资环境的扩大和复杂化也加重了农机发展的风险。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购买低成本农业机械,从事高产出农业作业存在极大的隐患。而伴随近年来政府的补贴和优惠的贷款政策,农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期望值逐年提高,对政策的有利索求越来越多。我国入世后,由于补贴政策的取消,机收玉米将会增加成本,价格因素将有可能对农机部门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农业机械发展缺乏核心产品

核心技术缺乏,高端农机产品空白,无法适应市场多功能、自动化的需求,不能适用各种复杂农业生产需要,这些问题十分突出。而且农机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联合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5.恶性市场竞争的影响

农机市场的潜在利益,引发了全县各个乡镇农业机械发展的强劲势头,在这大好局面下,存在严重的行业恶性竞争,不利于农业机械的长远发展。

四、解决农业机械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农业机械产业作为公益性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投入。基于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具有普遍的公益性,可以在每个乡镇设立农业机械公益性技术研究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农机作业技术创新。

2.技术原理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结构原始创新研究。促进农业机械行业共性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由县政府牵头,围绕农用动力、收获机械等重点领域,加快建立一批相对独立性和面向全行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性科研创新平台,设立平台专项运行经费,支撑行业重大科研问题和项目的持续创新。

3.坚持引进来的方针,大力支持新型农机科技的引进和对外合作。在节约型农机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型技术、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鼓励和支持引进再创新、对外合作研发、技术买断。

4.进一步加大和完善农机创新的支持政策。建立税收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装备企业加大对科研和自主创新的投入;在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政策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机新技术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补贴力度,鼓励创新发展。

5.加大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受先进制造能力制约,我国农机产品普遍可靠性不高,但是受低价格、低利润水平的影响,行业企业又无力投入先进制造能力改造,建议设立农机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专项,提升产品制造质量。

6.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农业机械行业企业准入制度,整体提升农机行业运营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农业机械发展需要县政府和农户共同努力,才能起到最好的推动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现代化。只有把握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全县农业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桂梅,于维霞,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寿光市典型调查为例,调查研究,2012年7月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8)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45-02

一、 农业机械化当前状况及评价分析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加深,农村务农人员逐步由农转为非农,进入城市进行第二三产业。这一转变使得务农人口老龄化,专门务农人口减少,农业机械化提高单产量在这个当口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人民的积极实践,农机的下乡与农机化作业得到了稳健而长足的发展。

二、 当今农机化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跟不上农机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条件体系不健全,在农业工程技术方面,不论是包括各种高精度三维测量仪的设计手段还是如田间作业参数无线遥测系统的实验手段,就连新品试制和天健中试基地都由于多年投入人力物力的不足而在与国外同领域的较量中只能望其项背。

农机研究队伍中,科技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在当今利益先行的约定俗成就业选择中,农机装备科研方面与其他科技研究类行业间具有明显的收入差距,这使得一大批骨干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脱离农机科研创新行业。这是对农机装备创新的一大打击。

农机化一般来说都是以粮食作物为对象进行机械装备创新,据资料统计,目前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经济作物等非口粮作物的科技创新探究工作则相当于刚刚起步,难以与需求相迎合,也给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加大了难度。

2.经济投入与实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相对于农业其他领域,国家在对农业技术装备领域投入偏低,现有的项目经费投入都是片面而短暂的,只能满足短期应急性研究目标,对于需要不断投入探究积累的科研项目,在很多情况下显得尤为无力。这使得农机设备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取得质的进步和重大突破。科研机构经费严重短缺,造成了整体科研功能下降,特别是基础性、长远性、超前性项目难以开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科技创新发展。

除了国家对创新研究环节的投入不够之外,由于农机的面向群众是创造价值小、经济收入少的农民,所以在农机的购买上缺乏大型装备购买力。因此我国农机企业基本处于依靠微薄利润和补贴支持的状态,实难做出有效且较大的投入。

3.社会理论与实际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所以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农业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也体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收入较多,购买农机的数量较多且质量均趋上乘,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就高。相比而言,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等劣势方面,农机拥有量少,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分析,我国中、部虽占地面积比重较小,但农业机械占有率缺高出西部和西北部经济发展迟缓地区。

除此之外,我国农机化水平在不同生产方式以及不同作物上都显现出了水平的较大差异。当今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运作困难。我国水稻占全国粮食总量的较大比重,但由于缺乏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然主要依靠人工耕作,局限性较大的单人或家庭作业方式严重限制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机械化前景良好的水稻产业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与各个发达国家的农机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的农机装备大多属于单一作业类型。机械利用率低且作业效率也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多采用复合式作业,一台机器能够同时完成多台型机器要完成的作业量。既节省资源又可以减短操作时间。提高了社会劳动率。

三、机化发展对策

1.发展专业化的农机化生产

美国的专业化市场经营,全程机械作业服务是现今世界农机化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生产企业按照内部服务网络建立起一体化的流水型作业,即专业化了全程的农业生产。这样既使工作细致不易出错,又能达到少花时间但高效的成果。

2.农机工业市场的调整

首先应当加大对农机科研创新的投入,使农机的复合型功能增加,并不单一地制造某项功能的农机。增大机械利用率,不能单方面地减少制作成本以求销售数量。要从结构上将农业机械从制造变为创造,大胆创新各式适应当地地形地势的新型农机。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机工业市场的监管,主打质量牌,农业机械检测和鉴定分内容为测量和评价农业机械的性能特性。追求了质量就可以打出品牌战略,将销售的目光投入海内外,利用本国优势创造一定经济利益。

3.建设农业生产专业片区

我国早先就存在国有农场以及商品粮基地,若在国有农场中实行机械化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将取得更加高效的产量。我国现在的土地经营模式基本上是小面积耕作,田地分散,各家独立安排生产作业。这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也加大了农业机械作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农民可以考虑集体协商,集中种植相同农作物,统一安排等。这样一来,在农业生产专业片区,农机化水平肯定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节约劳动力的投入。

三 、研究展望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率等等都在提高,农业机械化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的到长足的发展。相对的,现在我们谈到的问题将在一步步的发展中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所以要想得完善和深化,不光局限于现今得到的数据和客观资料,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刻地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9)

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为实现农业生产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业机械、设备。二者有效结合能够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事实上,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困境,其原因是学科分工的必然使农机与农艺两股科技力量并驾齐驱,分别从事体现自身技术优势的研究,客观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表现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者设计出作物的生产工艺后,便抛给农机科研工作者创造生产工具,很少或没有考虑其所制定的农艺要求是否便于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在长期实践中,农机创新形成了一味适应现有农艺的思维定势,缺乏调整农艺来实现农机创新的意识。这一现象影响了农业机械创新效率和质量,而最终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人手,探讨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整合技术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创新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的概念及其类型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其创新过程包括农机新产品构思的产生到该构思成功获得商业应用的一系列活动。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关于组织模式的概念,学者们表述不尽相同。综合各种表述认为,组织模式是指为某种特定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组织成员构成及其相互之间联结关系的结构形式。根据这些定义,本文所讨论的“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是指在农业机械创新过程中,各创新主体采取的组织形式及主体间结合的关系。其内涵包括各个创新环节的构成、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项创新活动在创新主体内部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安排等。

随着众多学者对创新组织模式的长期研究,各种各样的分别满足不同创新要求的组织模式相继出现,并用于实践,通过对这些组织模式的系统分析、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创新采用的常见典型组织模式主要有垂直一体化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虚拟组织模式三种,其中每一种模式又有其具体表现形式。这些组织形式的形成并在农业机械创新中应用是相关制度安排的结果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而其运行效率则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农艺对农业机械创新的影响

实践证明,能够推广使用的先进农业机械都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产物。要实现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农机必须要与农艺相配套,但是,农艺的多样性与时令性、渐变性与可调整性等特点影响农业机械创新效率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艺多样性与时令性对农机创新的影响

农作物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种植的地理条件不同,要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与之相适应,即农艺明显具有多样性。农业机械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力的、活的个体,针对不同农艺的作业需要有不同的农业机械相配套,从而增加了农机创新的难度和创新风险,如棉花、小麦、水稻的特性和种植要求差异很大,相应作业机械的创新难度也不一样。农艺的时令性是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一段适合其生长的关键作业期,如最佳施肥期、收获期等,但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作业期一般很短,所以农业机械的作业周期也较短,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增加使用成本,影响农户的购机倾向,给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带来困难,如我国动力机械多,而作业机械不足。

(二)农艺渐变性与可调整性对农机创新的影响

农艺的渐变性主要是指农作物在培育过程中,为了满足高产、优质、增效的要求,其生产工艺会不断完善,当一种农机与某一农艺相适应并创造出来后,很可能一种更好的新农艺已经被使用,使这种农业机械使用效果受到影响,甚至不能适用,从而增大农机创新的风险。农艺的可调整性是指在对经济效益不产生影响或影响很少的情况下,农作物的具体生产工序可以任意增删或改变顺序。这一特性能给农机创新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如棉花施加催熟剂或脱叶剂后能为一次性机器采收和提高采收质量提供可能;水稻由水田育秧改为机械育秧,去除拔洗秧工序,可以省去对拔洗秧机械的研制,能为水稻作业机械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典型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分析

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农机创新的出发点,其结合程度一直是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农机创新组织模式的构建和选择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下面从获取农艺信息的能力和途径方面对三种典型农机创新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垂直一体化模式

垂直―体化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设立自己的研究开发组织或机构,从而实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创新环节一体化的内部组织连接漠式,其主要优势就是通过内部组织连接把原先市场协调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农机创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加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其缺点是在农机研发过程中,绝大部分农机企业因规模小、资金和人才缺乏以及组织结构缺陷而受到影响,研发人员农艺知识欠缺,对农艺信息的获取主要来自销售和服务部门,通过市场调查和用户反馈了解现有农艺发展现状和动态,但很难在动植物培育早期就涉及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团体之间以股权和长期契约为纽带,以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按照市场机制共同承担创新过程的网络组织模式,表现为原始创新资源在成员间的传递和共享。根据创新主体合作程度又可分为:工程承包型、技术生产“联合体”型、技术入股型和联合经营型等。该组织模式中,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组织成员内部拥有丰富智利资源和科研成果,通过学术会议、教学研讨和科研合作,很容易在动植物培育早期涉及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机创新主体多元化,2/3的创新资源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而作为核心创新主体的农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难独立承担农机创新的全部任务,更无法像大型农机企业一样独自承担农机创新的巨大风险。据调查75%的农机主要生产企业选择同国内研究机构购买技术或合作研发,为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产学研合作模式无疑是一种对合作各方都有利的“共赢”模式。

(三)虚拟组织模式

一些独立的创新主体面对共同的市场机会而组织起来的以利益互动为中心的创新组织形式,称为虚拟组织模式,它的基本形态主要有链式模式、联盟模式、虚拟平台模式、网络创新模式、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和网络企业孵化器、技术实验室联合体等。其特点是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一市场优势,依靠信息手段由最早意识到这一市场机会或者掌握某一关键技术的企业牵头联合其他有关机构和企业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临时组织,迅速动员各自的资源和能力,对市场机会做出敏捷的反应,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市场机遇一旦消失即解散的一种临时联盟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农机化发展需要,该组织模式在农机创新中开始采用,如2007年6月,我国第一个“农业装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式签约启动。其主要优势是成员间通过构建实体或虚拟交流平台能够有效获得各种农艺信息,是以后农机创新组织的发展趋势。

四、完善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

建国以来,我国农机创新组织为农机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07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5亿千瓦,全年平均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41.3%,但当前农机创新组织模式并没有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农机创新效率低、农机质量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其原因主要现有创新组织模式不健全,农机与农艺进行信息沟通和共享的平台尚未形成,因此,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多学科通力合作的创新组织模式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10)

“我们这个试验场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装备打造的现代化生态农庄。”李树君对笔者说,“小王庄模式给中国农业成套技术‘走出去’提供了可能,很多国家都对我们的这个模式感兴趣。”

小王庄试验场是一个系统集成的现代生态农庄,发展起了多个农业产业。试验场大力发展机械化农业,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储运、收获全部采用农机院自己生产的机械。试验场还发展养殖业,400多头奶牛实现了个性化饲喂、智能化管理,奶牛的饲料就来自农场种植的苜蓿。试验场还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试验场的饲料废弃物通过发酵制成沼气发电,可以满足农场的用电需要,发酵后的有机肥可以再还田。

小王庄模式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对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一个实践。“以为把农村的房子盖成楼或者让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就实现了城镇化,这是对城镇化的误解。真正的城镇化是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同的。发展现代农业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还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等产业,并配套发展保鲜、储藏、物流等产业,吸纳农民就业,而不是让他们都进城。南美有些国家大批农民进城后无法就业,城市里形成贫民窟,这些是我们要避免的。”李树君说,“要把农民转移出去,必须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将给我们提供难得的机遇。”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1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进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趋于成熟,适合多种复杂地形操作的农业机械呈现多样化,而且发展迅速,同时国家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也向农业倾斜,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丘陵山地农业机械装备种类和技术操作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为丘陵山地区域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很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丘陵山地地区的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但目前丘陵山地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农业机械品种类型单一,机械化效率水平不高,操作欠灵活,农业作业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了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推广。达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耕地面积30.70万hm2,森林覆盖率42%,地形以中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巴山横直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釜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将全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其中山地面积11722.4hm2,丘陵4658.9hm2,平坝198.6hm2,山地占辖区面积的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山地丘陵面积共占辖区面积的98.8%。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差异悬殊大,耕地面积狭小且分散片碎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为研究适合丘陵山地操作的农机具机械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2发展现状

2.1农业机械设备拥有量不断增加,但发展不平衡

2015年,达州市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各类型农机具37653台。其中收获机械210台、动力机械33台、耕整地机械21049台、排灌机械968台、田间管理机械74台、种植施肥机械8台、收获后处理机械13432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860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1019台。新增农机装备价值8700余万元,拉动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资6300余万元购买各类型农业机具。在“十二五”期间,达州市共计新增农业机械装备22.6万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240万千瓦,为农业增产、农业增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设备拥有量在不断增加,但农业机械设备在品种类型、推广应用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机设备中,小型农业机械类型多、数量多,大中型农业机械类型少,数量少;农机设备拥有量增加,但推广应用不足;平坝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低。

2.2农业机械普及率不断提高,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为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达州市不断加强农机使用范围,加大机械在丘陵山地地区的使用频率,扩大农机耕种、灌溉和收获面积,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普及率。通过多次反复试验,推广应用适合丘陵山区的实用型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设施农业装备机械等中小型农业机械。但是,与之相配套的道路硬化基础建设,水渠灌溉基础建设、农机维修服务机构建设等相对滞后,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2.3农机化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服务功能依然不足

2015年,达州市累计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05.1万元,受益农户33664户。通过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联合收割机械、拖拉机、插秧机和秸秆还田机等大中型机具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达州市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但农机化服务体系功能依然欠缺,特别是乡镇级别的农机服务组织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单一,农技岗位人才缺乏,技术装备差,不能充分有效的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户需求。

2.4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创新力不强

达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机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0.1%,增强了农机作业能力,其中水稻、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40.3%,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及其效率不断提高。然而,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创新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丘陵山地地区农机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当前,达州市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到农业产值的0.1%,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农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对农业设备研发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农民耕作观念、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设计研发制造等都还很落后,农业科技一味地依靠引进和复制,缺乏自主创新,科研人才缺乏,企业周转资金不足,进一步限制了达州市企业的发展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3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3.1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点关注,市委、市政府对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视,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将会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会得到更大提升。未来农业的发展,必将是以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规模化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丘陵山地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将会发生重大变革,适宜丘陵山地推广应用的农业机械类型将会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操作越来越简便灵活,安全作业水平将会更加得到更大提高,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会更加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生产。

3.2对策建议

3.2.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丘陵山地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必须依靠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强政府组织领导能力,抓好新型农机的示范推广,结合地形实际,全面规划布局,加强田间机耕道路建设,加大农机购机优惠补贴力度,对山地农机具制造企业和山区农民应当有所倾斜,给予资金上补贴、技术上指导、信息上帮助,加强技术上的服务培训,同时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畅通开展,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机具的使用成本和折旧成本,解决农民购买能力低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民整修田间道路,疏通水渠河道,改善耕地条件,实施土地复垦及土地治理,提高地力和机械作业条件。切实加强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建设,解决农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引导培育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机使用的示范带动作用。

3.2.2加强农机研发与制造实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丘陵山地地区,土地多为分散片碎化,地表倾斜度较大,土壤砂砾较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精细化农业耕作。因此,农机科研部门和企业研发机构要多了解山区农民需求,调研搜集当前市场农机设备的优缺点,明确山地农业机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山地农业作业要求、操作灵活轻便,运转效率高,安全系数高、使用维修方便,价格便宜且易推广的农业机械,种类上考虑作物播种、耕作、施肥、收获等生产过程,覆盖农林牧渔业,延伸至加工、存贮、运输、后期保养等多方面,丰富山地农机具品种类型。此外,要加大农业科研技术设备开发经费,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开发轻巧、实用、易推广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管理方法,积极宣传技术推广效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研发成果早日投入市场,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力量。

3.2.3着力推进农机推广应用,推动特色机械化发展

丘陵山区农村信息不畅,农民对农机具的相关信息了解太少,因此购买热情不高。地方农机服务推广部门应加大山地农机具的宣传推广力度,创新推广模式,通过召开农机示范点演示操作,网上宣传农业机械作业效果,建设农机作业示范基地,发展农机专业大户等形式,推广农业生产需要、农户耕作需求的先进农业机械,并加强农机具使用、维修、维护技术培训,让农民更多的了解山地农机具发展信息,掌握农机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通过以新型农机为载体的新技术的推广,实现丘陵山区特色机械化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2.4重视农机农艺结合,拓展农机服务范围

农业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维修站、农机营销部等定期到山区乡镇办理有关农机业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政府牵头,提供资金和相关技术人才,与企业写作组织建立农机区域化业务中心站,指导区域内农业生产和农机推广应用。要鼓励农户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经营水平和农机维修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实现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要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机科技扶贫,通过免费提供农机具、农业社会化服务,解决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困难问题,实现科技扶贫与农业效益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达州年鉴》编纂委员会.达州年鉴2016[M].成都:四川科技技术出版社,2016.12.

[2]陈熙隆.西部边缘山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以四川达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35-4236.

[3]刘登友.关于达州乡镇地区农机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农家科技旬刊,2015(1).

[4]王海峰.山地作业农机具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0):14-15.

[5]熊安洲,吴翔鹭.山区丘陵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1,201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