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加强工程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6 17:25:15

加强工程管理

加强工程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上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目前已逐步构成了具备现代管理概念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不断涌现,施工管理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如此一来,施工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就显得更有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一项工程从施工承包合同签订之时就表明已正式进入施工组织与管理阶段。为了能按时、保质、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科学的施工与管理是工程实施的关键。

1.1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相应的参与的施工人员也较多,因此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涉及到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与进度控制,而且还与施工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管理,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与会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对施工技术中的工序尽可能地优化。其次,施工单位应以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单位自身条件等各方面为依据,合理、认真、严谨地切实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三是技术准备工作,对于涉及到的施工新技术或是工程项目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更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施工规范以及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施工单位还应指派专人对这些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监督施工,以保证施工技术管理到位,从而能够保质按工程进度完成相关施工项目。

1.2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为满足施工需要,通常在施工现场有专门的存放场地,同时施工材料作为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对其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材料管理包括: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自检、抽检、报验、存放、发放、回收、维修等各方面。施工单位应设立专人负责施工材料的保管工作,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自检,并向监理单位报验,管理人员应做好相关的材料登记工作,同时做好相关的保养工作,施工材料的发放应有登记,避免出现浪费现象。

1.3施工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建立起高效率、组织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的领导组织机构。其次施工单位应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制定出详细的岗位职责。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施工关键部位更是要由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施工。另外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并设立安全员岗位。

1.4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始终是建筑工程项目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施工单位应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从预防做起,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流程,对于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与搭建质量予以保证,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与安全检查工作到位,对于可能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出相关的分析与处理,设立安全员或以安全值班机制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贯彻与落实。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制定企业自己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科学管理, 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5施工后期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入到后期时,所涉及到的专业也更多,如装饰专业等,此时各工程交叉繁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还会关系到已施工完成的分项保护等问题。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来说,后期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施工进度保质完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从经济、管理、技术、组织等各方面入手进行施工后期管理。应在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部门的管理下,根据工程项目后期施工专业性质、规模、特点等来设置施工后期管理的岗位职能,真正实现人员结构科学合理、高效率办事,同时能够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后期工序质量进行实时检查与不定时抽查,并做好前后工序交接工作,包括工作面的控制与安排、施工机械设备与材料的供给、成品保护、交叉施工环节处理、施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内容。在施工后期管理过程中,可适当制定激励制度,从而进一步对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激发,恰如其分的奖励措施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后期管理工作的质量。

2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复杂管理过程,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单纯依靠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或者孤军奋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加强工程管理,不但可以为建设项目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加强工程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6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成本管理、人员的安全、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现阶段存在许多的不足:(1)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为了节约人员开支,减少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和质量。(2)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等共同研究制定的,但是在各建筑单位中就只是一张纸,他们也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不能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上。

1 建立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难以全面确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是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其实施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来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外建筑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比较先进,因此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另外,还必须吸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并对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和整体。总之,要想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

2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 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程管理本质特征可以由项目成本管理体现出来。首先,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其次,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再次,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4 加强法律建设以及提高部门执行能力项目管理

为了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应该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的学习,从而使得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得以提高。另外,质量监督手段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增加检测设备,使得监督工作具有较大科技的含量,实现监督工作的现代化。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市场运行的规则不够完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常常会出现。工程质量受到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建设市场的混乱所造成的。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运行规则,保证这些规则能够真正落实。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单位和建立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进行加强。在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方面,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进行重点加强。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四项程序的监督。

5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就是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管理理念也是重要元素之一。在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其理念的表面层析内容比较多,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忽略掉,这也就是说只注重表面工作,忽略实质的工作,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利影响。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是从新发明出一种理念,而是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对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进行不断地填充,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得到彻底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准确的发展方向,不能片面追求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而是要始终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并且创新发展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逐步地建立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6 统一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正是由于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的合并统一使得质量与安全各自的管理力度大大加强。当前,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不好做,很多的相关人员都抱怨施工安全监管较难,手中没有权,也就是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和处罚依据,使得安全监督机构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企业阳奉阴违使得管理更难落实。因此,对于以上这些情况,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制定出了地方性的方法,例如,把安全指标与招投标、奖牌联系起来,实践证明,虽然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片面性较强,对于大部分的工程还是起不了作用,只能对较少工程起作用,也就是说整体性不强。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合并统一后,安全就可以利用质量的手段来进行,质量的保障由安全措施来进行;无论是在查质量时还是在查安全时都要兼顾安全和质量,保正安全不达标的就不进行质量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就不进行安全达标评定,二者密切相连,相互制约,这样明显增强了工作力度和强度,并且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化,使得监管工作由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局面,大大提高了监管水平。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是法律赋予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两者监管的成效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联系,把人们赋予的权利行使和利用好对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影响是非常大的;两者体制的合并统一管理,实现了利用质量手段促进安全、利用安全措施保证质量的目的。这种措施大大地弥补了现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精减了管理机构的工作、更加明确了管理机构的责任,并且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实现了企业负担的减轻、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时展需求的适应等目标。总而言之,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7 加强工程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建筑行业也是如此。现代建筑工程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工程管理人员要清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施工管理提供其所需的各种信息以及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这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创新,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刘国福.建筑工地的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安全[J].经营管理者,2011,(19).

加强工程管理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核心,一定要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应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遵循的原则

1、用数据说话原则

品质管控活动要设置在有效的信息的前提之下,要借助于可以体现具体情况的信息和内容来体现,要不然的话就无法开展有序的管控。所有的活动都要依靠具体的真实情况来完成,具体的说要借助于数理统计的措施,对项目实体和活动要素开展综合化的分析,从获取的多项信息之中,明确掌控品质的规律,进而分析项目品质的变动状态,分析干扰项目品质的缘由,使用完善品质的方法,进而了解项目品质的变动特点,以此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2、质量原则

项目的创建和群众的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开展好品质管控活动,是参建者必须要关注的内容。品质的优劣,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繁盛,关乎到群众的生命以及物质稳定,因此要时刻形成品质至上的理念。

3、预防原则

在工程的品质管控活动中,要从之前的被动的后续的检验,变成合理的前期预控。主要是由于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设计以及建设活动组合而得到的。因此在开展项目管控活动的时候,要使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将不合理的要素去除,以此来确保项目的品质优秀。假如所有的品质要素得以确保了的话,项目的品质就具有了优秀的前提要素。

4、服务原则

之所以开展建设活动,其意义是为了合乎使用人的规定,特别是合乎使用人对于品质的规定。开展品质管控活动,就是将对使用人的服务当成是关键内容,作为项目管控活动的根基,其存在于所有的活动之中。而且,在其中要切实的形成后续的工序即顾客的思想。所有的机构和步骤以及工作者都应该理顺次序,保证自身所担负的工序的品质优秀,所有的不符合规定的不应该交付后续的步骤,要确保后续的步骤对其认可才可以。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1)、随着社会大发展,建筑企业的发展,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工程管理的实际要求,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是对管理对象的约束性较差;

(2)、原有的建筑管理方法以及陈旧的管理方式,不能够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工程管理团队缺失,没有足够的专业性,不能够形成针对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体系。这就不能够形成专业、规范以及科学的管理团队,这也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能否保证该阶段能够顺利进行,关系到工程的最终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主要的管理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工程人员管理问题,一个是建筑施工机械管理问题。

(1)工程人员问题主要有: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技术较低;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不足,并且这些人中对于各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大胆创新的意识不足;

(2)建筑施工机械问题主要有:机械新旧程度过低,不能够保证足够的生产效率;机械数量严重不足,且性能没有保证;由于没有专业技术较强的技术人员作支撑,一些高端的机械设备不能够在建筑施工中的到利用。

3、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问题

如果要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打造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建筑管理团队,必须强化对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策略的学习。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只是关系到工程的完成质量,同时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支撑。现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管理还不完善。一些技术管理人员并不能把握自己的管理职责,不能够做到严谨的管理与监督,对于工程中的技术问题不能够严格把关。意识不到建筑技术要求的重要性,这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技术管理的要求就更加严格,这也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建筑管理的旧模式以及管理程度都有待改善,这都是阻碍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阻碍因素。

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1、改善建筑工程的管理体系,对其加以完善

改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我们国家现代建筑行业的内在需求。

(1)加强对原有法律法规的改进

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现在告诉发展的建筑行业管理体系,对于更加细致的管理问题应该在法律法规中做出明确的规定,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针对一些细致问题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这是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

(2)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于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通过改善管理方法与管理方式,同时管理人员应该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记住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原有的旧模式加以改善,让现行的管理体系更加专业化、更加规范化。

2、加强各种人员的专业素养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这是提高建筑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意识,同时也能够使得管理人员更加熟练的掌握管理体系,降低了建筑施工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这也是保证建筑施工项目能够安全、顺利、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举措。

(2)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

管理团队专业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要开阔眼界,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让企业的管理水平始终处在最前端,促进建筑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加强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对工程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给予重视,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学科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就要求管理者做好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各专业间相互配合有效的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节省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进行技术协调也就是图纸会审,在会审图纸时一定要严密完整,将不同专业间交叉点作为重点,找出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保证了各专业施工分工不清,工序混乱,减少问题或是沟通不及时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

4、对建筑工程中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优化建筑工程中的人力资源是改善建筑工程密集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减少建筑成本的有效途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个建筑部门的人员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统计与预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员配置,保证各部门人员的合理流动,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

四、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十分复杂的建设项目成分。在我国近些年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大量私营建筑企业的出现,也为建筑管理带来来的极大的挑战,加之我国建筑管理中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这些严重阻碍了建筑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所以本文对于这些问题提出的有效改善策略对于保证我国建筑管理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技术、经济、质量、进度、安全等各项管理的综合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在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的基础上,以保证项目的成本、质量和进度三大目标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加强工程管理篇(4)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县工程建设行业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各乡镇、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健全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工程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当前,全县受益于中央拉动内需、三峡库区移民后扶等政策,正值县城扩容提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高峰期,项目建设涉及十多个不同专业领域,建设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突出。本地工程建设企业偏少,总承包资质偏低,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二级市场尚未有效建立,建筑企业经营结构单一,拓展外部市场的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有的工程项目提供虚假资质、规避招标、不办理法定建设手续擅自开工,有的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压级压价,有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并引起投诉等。这些问题损害了公共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严重制约了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此,各乡镇、各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着力整顿和规范建设工程管理秩序,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改善服务环境,依法惩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整顿规范建设工程管理秩序

(一)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承担法定责任。所有建设工程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依法办理规划许可、项目报建(设计审批)、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开工审批)、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政府投资项目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发挥表率作用。各部门在优化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和服务环境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所有建设工程不得规避监管,严禁任何部门、单位超越权限进行审批或擅自简化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开工审批)管理制度,对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不具备开工条件、建设资金未按规定落实到位的工程项目,不予办理施工(开工)许可手续,对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依法严厉查处。

(二)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各乡镇、各部门应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工作,协调各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维护招标投标市场秩序。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应严格招标信息制度、强化评标专家库的统一使用和动态管理、建立全县招标投标管理网络系统、实施招标投标违法违规市场不良行为记录、黑名单公布和投标单位法定代表人到场等制度。县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国土、移民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招标投标的行业监管,结合行业不同特点,出台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和评标办法,严格规范招标投标主要环节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实行全过程监督。依法规范建设单位招标行为,严禁先施工后招标、明招暗定或将工程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坚决打击围标串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违规企业停止其投标资格,降低或取消其资质等级。将违规操作、扰乱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招标机构列入不良行为公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禁止项目单位委托其承担招标业务,直至停业整顿,取消其资格。

(三)禁止工程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总承包制度。建设单位不得将工程肢解发包和直接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不得对依法实施的分包活动进行干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一律不得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承包承揽工程,监理单位一律不得转让监理业务。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总包合同、与分包单位签订的分包合同应及时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分包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劳动保险、合同履约等负总责。工程分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建设单位和监理企业对施工现场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四)监督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工程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按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约定,组织项目部人员持证上岗,不得随意变更合同约定的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注册监理人员、注册造价师和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应对项目部持证人员实际到岗情况实行考勤量化考核制度,发现项目施工、监理持证人员不到岗或擅自更换的,除依据合同约定扣罚违约金外还应督促改正,拒不整改的,及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发现施工管理人员不到岗或擅自更换,技术管理人员在重要施工资料上代签字的,应督促改正,拒不整改的,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各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项目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的监督管理,实行项目持证人员押证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五)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各乡镇、各部门应强化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承包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制定工程建设承包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实施办法。坚决杜绝不按客观规律抢进度,随意压缩合同工期的行为。施工单位作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主体,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严防各类质量及安全事故发生。监理单位依法承担监理责任,应严格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应及时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或停工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应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实行监理招投标的项目,应以考核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的资质、业绩、信誉、项目监理部组成人员职业道德、实际到岗履职等为主要招标条件,且监理费应列为招标投标不可竞争费用,不得低于规定的取费标准签订合同,有效遏制监理市场恶性竞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质量低劣、安全隐患突出及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及主要负责人,严格依法处罚。严格质量安全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因建设单位的审批手续、工程发包、安全费用支付等方面原因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严格追究建设单位责任。严禁检测机构及人员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实行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不得再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六)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建设工程行业准入条件、审批制度和属地备案管理,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加强建设工程市场各方主体资质和执业人员资格的动态监管、联动监管,加大对其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凡发现与资质、资格标准条件不符,以及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清出建设工程市场。对以挂靠、出借(卖)资质、参与串标方式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一律禁入或依法清出建设工程市场,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同违法情形严格依法处罚。

三、切实改善建设工程管理环境

(一)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工程承发包内容,明确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行为,杜绝“霸王条款”等显失公平的约定。全面推行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制度,建设工程劳务用工单位必须实行实名制管理,与所有务工人员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明确工资的计付标准、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制度,严格结算期限,项目法人和财政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结算手续和支付工程结算价款,不得拖延付款。承包人在取得工程进度款、竣工结算价款后,应当优先支付劳动者工资。工程款未按合同约定付清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要深入开展基本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工程转分包、质量安全以及清理拖欠的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规避招标、招投标弄虚作假,监理行为不规范、监理人员不到位,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出卖出借资质证照,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以及随意变更施工现场经济技术管理人员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或者插手工程招投标及政府投资项目虚假招投标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对不执行招标管理规定、肢解工程规避招标的建设单位和以非法手段承揽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的企业,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严厉打击建设工程领域拖欠行为。县政府各部门要建立清欠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进一步明确施工承包企业清偿被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主体责任。凡未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的施工企业,应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项目施工许可等进行限制。因企业自身原因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对引发农民工集中上访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暂停其在县内的投标资格。因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不良影响的,其已完工项目暂停办理备案手续,新建项目一律不得办理各项建设手续。

(四)坚决维护建设工程治安环境。由县综治部门牵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公安机关发挥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继续深化“除五霸”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盘踞在重点工程、建筑工地上的各类黑恶势力,侦破一批案件、打掉一批团伙、惩治一批罪犯,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在建设工程领域发展蔓延的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市场信用信息采集、、查询、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建设工程项目、企业、执业人员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惩戒失信和激励守信的市场机制。加强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环节的监督检查,以实行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为切入点,整合有关部门和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严格实行不良行为公示和黑名单制度,各行政主管部门、监察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列入不良行为公示和黑名单的违法违纪行为所涉及的企业(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各类监管信息能公开的全部通过社会宣传、新闻媒体、互联网,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六)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管新机制。监察、招投标管理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联动监管作用,多管齐下,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管新机制。对提供虚假资质、规避招标、不办理法定建设手续擅自开工,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招投标诈骗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应移送公安机关以经济诈骗案件进行立案侦察。

四、积极支持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

(一)实行政府投资工程投标单位名录制度。政府投资或者政府投资占主导的工程建设项目,比照政府采购模式,实行投标单位名录制度,可委托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每年一次组织对申请承接政府投资工程的承包商进行资格审查,根据企业规模、社会信誉、技术力量、税收贡献、管理能力、企业业绩等情况,确定勘察设计、工程施工(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承包企业)、监理、检测等单位名录。综合实力获得县政府及其以上命名表彰的优势企业直接列入名录。政府投资工程发包应当从名录中选择投标人或承包人。有关名录制度的建立,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报县政府审核。非政府投资工程可比照执行。

(二)建立工程质量安全创优激励机制。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应树立质量品牌和安全生产大局意识,大力开展创优质工程和安全文明施工达标工地活动,实行优质优价。大中型公共建筑物、政府投融资建设工程应当创建优质工程和安全文明达标工地。对政府投资工程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招标人应当在施工和监理招标文件及合同中设置有关工程创优的奖励条款。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对获得省级优质工程奖或省级安全文明工地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在颁奖之日起一年内,建设单位还可直接发包其一项规模相当的工程作为奖励;对获得部级优质工程奖或安全文明工地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在颁奖之日起二年内,建设单位还可直接发包其一项规模相当的工程作为奖励。各部门可结合行业管理实际,制定工程质量安全创优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县政府备案。

加强工程管理篇(5)

引言

经济效益是建筑工程建设实施的一个重要属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强工程造价控制,降低施工成本,不仅是为了企业实现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赢得市场竞争,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项目建设实施的各个环节。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基础,决定了项目造价水平,而施工阶段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运用的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员规模极为巨大,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工程造价控制水平,既要做好施工企业内部造价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更要下大力气抓好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从而保障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状况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尽管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地进步,但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困难。除了计价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相对薄弱,对建设工程计价工作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上的落后的原因。计价依据更新缓慢,与实际相脱节,计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效率有待进一步发展等都是制约我国工程建设计价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内企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强化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不断完善提升,以适应当前国际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

2 建立并完善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体系

2.1 建设高素质造价管理人才队伍

人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最关键因素。人本管理是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根本基调。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相对单调,基本就是以定额为准。计价人员流动性小,存在年龄结构偏高、业务能力较低和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仅仅满足于识图、套定额、算总价等工作,对于定额测定程序和方法缺乏深刻的理解,改革开放后,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变化,反应迟钝,不能紧跟市场发展脚步,对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不能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以满足现代建筑市场计价工作需要为标准,加大造价编制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引进高水平计价人员的同时,也要加强已有人员的培养和深造,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上进行提升。

2.2 实施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及满足市场竞争要求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正在走向网络化。鉴于工程造价管理包含的内容极其庞杂繁琐,实施造价管理网络化是保障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在现代企业集团运作的架构上,以信息网络将各子公司与集团总部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来对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工程资料、造价指数进行收集以及整理加工,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增强企业造价控制实力。

2.3 确保定额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定额是施工企业编制预算,实施造价管理的基本依据。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地区和季节等影响,造价定额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在使用定额编制预算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尽可能地提高定额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如果定额更新速度慢,与市场价格或施工需要差距过大,就会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要,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所以,编制造价必须注重对市场变化的实际动态的实时把握,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控制投标报价规模。

3 加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3.1 加强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投标阶段,标书的编制和合同的签订是影响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两项重要内容。施工企业要委派熟悉市场行情、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组成投标小组,专门负责项目投标工作。投标人员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招标文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定额来编制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的投标书,并合理确定工程的投标报价。

施工合同对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工期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文本,也是施工企业争取自身利益的法律依据。进入合同签订阶段,施工企业要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争取企业应有合法权益,力争签订一份公平、公正合理的施工合同。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在合同中予以充分明确,合同条文要做到概念清晰、用词准确,防止因为理解上的歧义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合同的履行,给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3.2 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是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的阶段,运用的资源与资金极其巨大,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要从以下方面加强造价管理:

一是要加强市场调查。施工材料的费用在施工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加强施工材料的成本管控是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一环。施工企业及时把握施工材料和各项费用的价格波动,选择合适时机采购材料,降低费用成本,对于不利的情况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把价格风险降到最低。二要精确计算工程量。单价相同的情况下,工程量越大,施工成本越高。工程量的计算结果越精准,越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由于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工作人员必须要深入现场,详细全面地采集工程数据,动态把握工程进展和变动,在此基础上,应用科学方法进行计算,才能尽可能保障工程量计算精度,以此作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依据。此外,统计人员应与预算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找出可以进行索赔的因素。三要改进施工技术。工程施工是项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与施工技术密切相连。加强技术与经济效益间的联系,向技术要效益是当前施工企业的重要经营手段。施工企业要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改良与工艺优化,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施工成本。由于施工阶段运用的资金极为庞大,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得到改进,都有可能实现大额度的成本降低。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环节没做好,就可能导致巨额资金浪费。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关注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严格管控施工技术、工艺的使用,严禁单纯为了节约成本而改变工艺和施工技术以至于影响施工质量。只有实现技术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才是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3 加强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施工企业要全面搜集施工过程中的文件资料,整理归档,以作为竣工结算和解决纠纷的依据。要正确编制工程结算书,详细阐明工程发生的费用。由于工程施工影响因素众多,在结算阶段,很多因素和签订合同时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保障施工企业合法利益,造价管人员要及时与建设方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价款,做好索赔工作。

4 结束语

加强工程管理篇(6)

1.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日益白热化,城市的市政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作为城市经济社会运行载体的市政设施,市政工程建设投资已从单纯由政府投资发展为政府投资、企业等其它社会投资共同参与建设的新格局;市政工程设施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部分,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为了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文章就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怎样做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1.1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时常出现“三边程”;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缩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工质量隐患,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

1.2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有的为了献礼或向媒体交代或应付检查,往往重视工期而忽视质量,有时出现抢干和蛮干。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有的人认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结构安全无多大关系大不了坏了再修,人为地降低了质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不同步,表格不统一,后补资料、甚至出现假资料。

1.3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另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原来的许多分包企业逐步成长为总包企业,这些新兴的总包企业往往在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1.4监理机构不健全,监理效果达不到要求

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措施

2.1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2.2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

多年的实践证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说到底,就是工程不论大小,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探、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监理等要按照分工,对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负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出了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3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市场信誉对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力

正是基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严格执行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的行为,以及勘察、设计文件和工程实体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记录在案,并提请有关部门将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2.4强化监理公司的监理职能

任何一项工程中,施工单位质量自控是基础,监理单位有效监管是关键。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理就要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安全客观实际,采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生产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如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和安全变异,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而,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方法,对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极其重要。

加强工程管理篇(7)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具有跨度大、时间长的特点。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

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

工业化进程中,信息技术运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信息化的推进及发展,信息系统及网络的构建已成为各行各业成长与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网络化监控、电子公文传输、内部信息资源管理、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软件的开发应用,正逐步向着全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迈进。然而在信息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观念还比较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脚步明显滞后,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落后单一已成为制约该项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片面注重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没有过硬的工程质量,企业是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随着国家工程项目的增多,企业都想把自己做大、做强,因而,在项目中只追求工程进度,而对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方法和工艺重视不够,习惯沿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导致了施工工艺不适合实际建筑要求的需要,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另外,过分强调工程进度,对施工过程疏于管理和监管,也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1.3 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批的基础工程也相继开工,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的工程建设的数量猛增,这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多数的企业都忙于承揽大型的工程项目,把承揽项目作为企业的工作重点。能够为企业争取到重点建设项目确实能为企业创造发展的机会,但一些企业却忽视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导致了工程质量下降、成本核算不合理等现象,最终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信誉受损,严重的还会导致劣质工程的产生,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对企业和社会都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加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2.1 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2.1.1 组建优秀的管理组织,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要保证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建立一支精干的质量管理队伍。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各类建筑人员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防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综合效益的观念。

2.1.2 实行目标组织调控,创建和谐施工环境。在施工全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文件的要求,围绕质量、工期、成本等制定施工目标,严格协调控制人、财、物和各种关系,创建和谐施工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1.3 严格把好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关。要挑选政治素质高和质量鉴定能力强的人任采保人员,把关好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要对所使用的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2.1.4 必须通过科学管理,加强施工企业综合实力。

2.2 在项目承揽阶段就要把工程管理问题放在首位

在项目中标的时候,负责人就要全面研究,明确领导责任,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设置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为领导,以技术、财务物资、机运保障和安全质量为组织,按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要把承揽项目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开展。高效、优质的管理体系不仅仅能够指导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还能够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赢得信誉和利润。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工程管理问题,把项目管理和项目承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2.3加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

实现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程成本。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缓慢的问题,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期提高施工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

2.4 注重项目合同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一种通过实现合同的价值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在项目合同签订之前,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合同中的内容,通过分析与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从而避免将来发生纠纷。如果实施过程中出现变更,就要及时地办理施工签证及联系单,收集各种和合同相关的资料,从而确保这一项目具有经济效益

2.5完善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从组织管理到成本管理以及劳资、财务等各个方面都要有细化的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不仅要健全,还要切实可行,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措施的制定要具体实用,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管理体系有着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够有一个放心安全的居住环境,我国的建筑事业就能够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监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外资》2009年12期.

[2]《浅谈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房屋的寿命》,《山西建筑》2007年33期.

[3]《试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及其防控措施》,《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36期.

加强工程管理篇(8)

一、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日趋多元化,建筑工程管理显的越来越重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效益、成本和安全等方方面面,但是,就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来说,工程管理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足,工程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普遍是以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管理方式来管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由于大部分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是临时性的,管理人员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很多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致使概念模糊不清晰。主要表现在工程管理部门组织不够规范,职责不清晰,部门之间协调性差,从而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窝工浪费。加之,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阶段,许多建筑企业往往只注重其中一个阶段和环节的管理,这样,工程管理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断层,尤其是在工程结算和核算方面,许多建筑企业往往存在管理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几个项目混合核算,表面看简化和节省了成本,实际上造成了更大的混乱。

(2)部分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整体效应较差。

和外国相比较,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具备专业知识并专业从事工程管理的人才较少。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特别是一些中小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技术工人转变而来。因此,首先由于系统性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所以对国外引入的一些先进建设理念,理解和贯彻的难度较大。其次,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意识相对而言也比较淡薄,这样使得一些施工单位在招标投标时就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分包,“以包代管”等现象的大量存在,影响着工程管理整体效益的发挥。

(3)工程管理人员权责利划分不够清晰,制约着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职能的发挥。

工程管理人员权责利划分不够清晰,制约着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职能的发挥。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工程管理部门和人员权责利划分不清的问题和现象,尤其是利益方面,更是含糊不清,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量化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不能有效的调动基层工人和中层管理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的最优化配置。

(4)目前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个别法律法规的细化程度和有效针对性还是显得不足,一些法律法规还是缺乏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详细可行的实施准则。此外,国家各部委之间还缺乏一定的协调,个别条例规定的出台还是缺乏实际操作性。

二、加强和改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途径和建议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管理是重点,效益和质量是根本。因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将工程管理贯彻在各个环节,提前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中间动态跟踪并控制落实,最后总结和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建设走向良性发展。针对以上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改进。

1、实行管理责任问责制。

现在建筑工程项目往往规模较大,专业分工较细,因此这中间必然涉及到工程管理责任的问题。要保证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只能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上实行创新和变动。减少管理层次,明晰管理人员的职责。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经理负责、全员管理、标价分离、指标考核、项目核算、确保上缴、集约增效、超额奖励”的复合性指标考核责任制,做到“项目经理部科学管理到位,企业法人层次宏观控制机制到位,产品质量提高和安全监控机制到位”,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使得谁干活谁负责落到实处,真正的实行责任问责与追究。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精湛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来抓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一方面要不断的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在管理中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的与国际接轨。

(3)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

建筑行业的法律规范一直是建筑行业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建筑行业本身存在着法律空缺,另一方面,视法律法规为无物。“无法可依,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严格规范建筑行业企业的运行,就必须从根本上制定具有可指导和实施意义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让法律能融入和渗透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制定适合的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建筑工程企业要实现良性和谐运转,必须发挥好管理和服务两大职能。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协调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关键。一方面,严格审计监督程序和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对施工、竣工,分包环节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建筑工程,要分阶段分步骤审计,保证每一阶段都合法合理。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具体的考核指标,对管理环节实行动态跟踪,不断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此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规范,做到有权力,有规范,有监督。让人民参与其中,推行“管理事务公开”,增强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5)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让管理适应时代。

21世纪是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都已纳入了信息化的高速路上,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让建筑工程管理电子化,信息化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和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必然和客观要求。作为建筑工程企业,将管理与信息化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便捷传递,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简便化,现代化,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全面的管理。我国建筑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不断规范自身管理组织的同时,严格把关,层层规划,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走上一条良性和谐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冯好彬.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我见.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2] 帅传敏,付晓灵,宫培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 袁成斌, 由淑艳.施工阶段的过程管理方法及实施.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3

加强工程管理篇(9)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st management system, quality cost among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scientific solu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cost; cost management system;cost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现有的施工水平下,笔者认为当前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施工中,对节省成本或造成损失的领导和责任人,应给予奖励和处罚,以便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被忽视

“质量成本”一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一般包含:返工、停工等引起的、保修、索赔等引起,质量预防,以及质量检验的费用等。实际施工中,我们很少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3.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被忽视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 的成本管理体制

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2.严格管理质量成本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落实工期成本控制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若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加强参建人员成本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首先,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现在大部分的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只是简单的规章制度,何况落实的并不是很到位,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其次,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以上是笔者的浅见,不当之处,诚请指正。为了更好的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我们还应学量的、科学的知识,以便在项目成本管理时更加合理。

加强工程管理篇(10)

一、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其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施工经营管理的需要,正确组织施工费用的核算和工程成本的计算,不断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为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分析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

(一)工程成本划分

目前,工程施工企业将于工程成本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三种。

工程预算成本就是根据工程量,按照国家规定的分布分项工程预算单价和取费标准,计算的预算应指出的施工费用。预算成本是控制成本支出,衡量和考核企业实际成本升降的尺度。预算成本加计其他费用(如临时设施费,劳保支出、技术装备费用)和法定利润,即为工程造价,是与发包单位签定合同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

工程计划成本,是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实现各种指标的要求,能够达到的预算成本,是对工程用工、材料和其他费用进行控制的依据。

工程实际成本,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并按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施工费用住处和总和。它同预算成本比较。可以反映工程的盈亏情况。

从工程成本的性质来说,预算成本反映企业的预算支出,实际成本反映企业的实际支出。实际成本与运算成本相差比较的差额,为企业的实际降低成本额,实际降低成本额占据运算成本的比例为实际成本降低率;预算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的差额,为企业的计划降低成本额,计划降低成本额占预算成本的比率称为计划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可以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进度。

(二)工程实际成本的核算

工程实际成本按其构成的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五个成本项目。

1.人工费的核算

人工费的核算方法,通常应当根据受益原则,直接计入或合理分配计入工程成本,但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安装工人往往同时在若干个工程施工,而且所计发的计时工资一般都是根据上个月职工的出勤情况来计算的,因此建筑安装工人的基本工资就需要在各个成本之间进行分配。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可以以分公司(或项目组)为单位,分别确定各分公司(或项目组)本月份每工时平均基本工资,然后按施工工程所发生的工日数,计算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分摊的人工费。

2.材料费的核算

在工程实际成本中,材料费约占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与健全材料物资的管理制度。认真作好材料费的核算,控制材料费的支出,是搞好工程实际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促进工程成本的降低具有重大的作用。在成本核算中,对于工程用料、辅助生产用料、专项工程用料、辅助生产用料、专项工程用料以及其他非生产用料,必须划分清楚,对于工程用料,也要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分清用料的对象,正确的计入工程成本。

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随着我国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成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因此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核算,以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支出,对于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都有着重要意义。

施工单位使用的施工机械,可分为租赁的和自行管理两种,它们核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施工机械租赁费的核算,施工单位可以从机械施工公司或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供应站租赁各种施工机械,在这种形式下,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对方的租赁结算帐单,直接计入各有关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对于自有施工机械施工费的核算,由分公司自行管理的施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将发生的费用按机组或单机归集,计算每台班实际成本,然后根据机械任务单所列各项工程使用台班数,将当月的机械使用费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工程成本中。

4.其他直接费的核算

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现场直接耗用的水、电、风、气费用,冬雨季和夜间施工费用、流动施工津贴、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以及施工现场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施工现场耗用的水、电、风、气,有的是外购的,有的是由辅助生产部门自行生产提供的,如果是外购的可以根据外单位提出的结算帐单编制记帐凭证直接计人各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内。

5.间接费的核算

施工企业间接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支出的管理费用,其性质属企业的制造成本,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分公司(或项目组)往往有几个工程项目同时施工,有几个成本核算对象,这样间接费用就不能由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负担,而应采取相应的分配方法,将间接费通过分配计入各工程成本对象,实际中一般采用人工费比例法,即以各成本核算对象实际发生的人工费为基数来分配间接费用。

二、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劳动工资、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计划来编制,同时还要以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定额为依据,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收集资料

为了编制工程成本计划,企业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广泛收集和整理所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广泛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各项资料。

(二)预测和总结上期工程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工程成本计划一般在上年第四季度编制。因此在编制工程成本计划时,需要预测年度终了前这一段时间工程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三)测算计划期工程成本

企业在预测分析上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时,应根据成本预测数据以及成本降低指标,分析研究影响降低成本的诸因素,测算成本可能降低的数额和幅度。

制定工程成本计划的程序,一般是先分施工任务,后定降低成本任务。

(四)编制成本计划

计划部门和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初编成本计划进行检查复算,如没有问题,即汇总编制全公司的成本计划。

工程成本计划应根据施工经营管理体制,逐级编制,按时间一般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三种,公司主要编制年度成本计划,分公司编制季度成本计划,项目组编制月度成本计划。

1.公司工程成本计划的编制

公司工程成本计划,一般包括降低成本计划总表、间接费用计划表、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表。

2.分公司成本计划的编制

同公司成本计划编制方法相同,但其内容需要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

3.施工队(项目组)工程成本计划的编制

根据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预算,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

三、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工程成本形成中发生的偏差进行经常性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其控制方法有制度控制、定额控制、指标控制。在实践中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但以下几点内容应当可以共同遵循:

(一)加强人工费的管理

项目部设一名既懂施工预算,又有施工经验且责任心强的管理员,管理员负责人工费的决算工作,定额员按预算将分部分项工程的的人工费进行分解,列出各工序预算工日,以便日程控制,结合预测、预控、成本降低计划进行人工费间结算,做到总工日不超支,总平均工日单价有盈余,最大限度压缩预算外用工。

(二)加强材料费管理

重点是材料的采购,做到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并加强验收入库工作,大宗材料打足方量,防止材料进场数量不足、出现未干先亏的现象。

强化限额领料制度,减少材料在使用中的浪费,“三大材料”专人管理,加强考核。对于目前许多工程大型工具租赁费超支的现象,一方面对大型工具加大管理力度,加强保养,减少丢失损失,另一方面,严格施工方案的制订,使之合理,更利于节省工具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三)机械使用费管理

机械设备应重点考核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如推土机、铲车机、铲车等机械,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型号较少的,以降低台班单价,不使用的机械应及时退场。

(四)其他直接费管理

临时设施费用应精打细算,既要达到文明工地标准,以保证企业外部形象,又要防止奢侈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五)间接费的管理

应编制间接费开支计划,并严格执行。

四、成本分析

工程成本分析,是在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施工耗费和支出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为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全面了解分析成本变动情况,系统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潜力。

(一)成本分析内容

1.事前的成本预测分析

建筑企业在投标和编制成本计划前,需要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分析,提出投标数值,确定是否投标,可以提出成本降低目标,使工程成本计划建立在科学先进的基础上。

2.日常成本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施工费用和各种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揭示成本变动的趋势,并加以重视,促使成本不断降低。

3.事后成本分析

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把对一定时期的实际成本同计划、同上期等进行比较,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成本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又称对比分析法,是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2)本期实际成本与上期实际成本比较;(3)实际成本与先进成本比较。应用比较分析法时,应当注重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并剔除不可比因素,这样进行分析才有意义。

加强工程管理篇(11)

1.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在建设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对项目的综合管理,促进项目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1.2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影响质量和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供应商的知识增加。检查和审查的材料采购的有关程序,以消除材料的存储问题,从根本上截断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1.3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施工工程质量,项目经理应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质量相关。(如技术审查制度的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奖惩来料检验系统)和“三查”制度和交接检查制度和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规范,及时纠正。

1.4加强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

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只有深入贯彻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管理的增加可以真的,在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按各项工作程序,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工作,在关系之间的联系和特殊的过程,最好能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南。

1.5质量管理是通过预防为主要措施

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是预防的最佳方式,在固有的概念一直在检验为准,施工企业只有在考试前扎实做好工程质量的预防措施,为每一个程序做的好,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

2.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问题

建筑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中,由于从业部门人员素质水平有限,因此对项目质量水平形成了负面影响.具体包含主管阶层以及施工阶层素质问题。领导阶层由于在工程建设阶段中欠缺专业技能知识,导致管理方式较为滞后,监督管理没能全面到位,无法有效的防范项目质量风险。施工阶层由于多数由农民工人员组成,它们通常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施工技能培训教育,因而在现场工作中欠缺专业知识,无法有效的应用专业技巧方式进行建设,从而造成施工违规作业、不遵循流程等问题,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信息管理落后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管理水平比较有限,还存在一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信息落后等现象。但是,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员工缺乏信息管理的技术,造成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存在文件不统一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缺乏科学性,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比较落后。

2.3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

目前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整体素养偏低,农民工是目前建筑行业的主力军,但是这支主力队伍的整体素质却令人堪忧。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偏低,且几乎从未接受过任何关于建筑行业的培训,因此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由此造成的重大的质量事故频有发生.甚至有些农民工因为受到利益的诱导,偷工减料,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引发质量问题而酿成重大的事故。

2.4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权利不足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一直都拥有控制权,企业是进行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例如对于施工工艺选择、施工进度控制等,但是部分施工单位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受到的干扰较多,有些投标方为了赶工期,对施工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造成施工单位进度控制、施工流程等工作人受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建筑的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升施工技术人员与从业单位质量意识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中,工作人员应时刻铭记质量第一的原则,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意识。针对管理层应履行质量意识责任管理制度,进而使质量管理工作意识全面落实到各个员工之中。针对现场施工工作人员应做好质量意识培训教育,定期组织质量安全学习,并履行安全考核管理制度。通过各个环节严格履行质量管理,使每一位员工均能够精心工作,杜绝建筑项目形成的质量通病。

建筑项目质量水平同从业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建筑项目建设进程中,为提升从业单位整体水平,应由管理阶层以及施工阶层同步抓起做好素质培养。对于管理阶层的能力考核具体涵盖对项目决策水平、管理水平、管控水平的衡量分析。应定期对主要的管理人员做好高端技术培训,督促他们学习有用的管理知识,了解现代化施工技术,更新工作理念,进而将全新的思维引入到施工团队之中。

3.2抓好原材科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抓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抓好原材料的采购管理工作,充分做好市场考察,选择市场信誉高、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其次在材料进场后,要抓好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进场检验合格后,要抓好材料的入库管理工作,对于那些对库存环境要求较高、容易发生性能改变的材料,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材料的管理,对于己发生性能改变、超过保质期的原材料,严禁用于工程建设中。

3.3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工程施工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时也能够控制质量。在对质量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图纸以及施工规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认识,也要将所有的施工条件进行有效的汇集到一起进行认真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建设加深认识,进而使所有参与人员能够集思广益更好的提高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3.4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项目质量合格的重要手段,在施工的过程中,每道工序在开工前,管理人员应该对各工序的具体准备工作和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的具体措施进行审查、核实;对工序的交接检查和隐蔽工程的验收需要坚持,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对施工人员严格要求,规范施工操作。

3.5加强竣工后的质量管理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是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收集内业竣工资料,严格监督、审查竣工验收资料,确保竣工资料的有效性、权威性、可靠性与真实性;第二,要经常性检查观测己完的各项工程,严格禁止不达标的建筑工程投入到使用中,防止日后造成问题;第三,要跟踪检查监督那些遗留问题,遗留问题务必要整改到位,确保建筑工程在交付后能够得到使用功能并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