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8 15:55:12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1)

商业模式创新

腾讯并非唯一感受到变革压力的公司。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总部位于深圳的万科集团总裁王石也发表了类似的转型宣言。他计划对这个年收入逾千亿人民币(约150亿美元)的房产企业推行变革。“在未来10年,万科将面临两大转型,”他表示,“第一是如何从传统的营销向技术科研转型,第二是如何从建房卖房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无论是哪种转型,万科将是非常明显地以消费者为导向。”

同时,总部位于青岛的海尔集团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浪潮。海尔集团年收入约1250亿元,在全球大型白色家电市场份额中位居榜首。白2008年起,海尔集团取消了全国仓储中心,取而代之的是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流程,大幅削减产品库存。 “以前,制造型企业是以制造为中心,怎样把制造的东西卖出去,希望用户信任自己的产品,广告就起到这个作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总裁张瑞敏2010年接受《中欧商业评论》杂志采访时说,“但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服务型企业,本来是以我为中心的制造企业,现在要以用户为中心。”

的确,造成这些变革的原因之一,是新科技的崛起正在快速消除企业已有的竞争优势,打破了旧的分销渠道和行业进入壁垒,同时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韩煦认为,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快速演变的商业环境推动了这一变革。“10年前,低成本劳动力和富裕的西方国家市场,为很多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而高科技公司则通过模仿国外已有的产品来争取国内市场份额,并获得成功。但是这些模式以后将可能难以奏效。”

韩煦指出:“比较好的变革办法就是为企业所处的整个价值链创造价值。例如,发现客户未满足的新需求或协助供应商提高运营效率。这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做的,而不是一味挤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

张瑞敏认为商业模式“说到底就是客户价值最大化,只要符合了这一点就没问题。如果脱离了客户价值最大化,搞各种复杂的模型和公式都没有用。商业模式是一个让客户和企业双赢的方式,不是一个模型”。

那么企业应如何考虑其转型的方向?对商业模式做过多年研究的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拉斐尔・阿密特(Raffi Amit)认为:“企业高层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扩展公司的业务边界以及行业的边界,并让价值链上的有关各方都受益,而非只局限于在旧的模式中考虑利润水平。”

创造价值

阿密特指出,腾讯转型的蓝网是“彻底而及时的”。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深圳互联网企业,凭借拷贝ICQ即时通信软件起家,目前已占据中同即时通信80%和中国网络游戏25%的市场份额。2011年1月初,腾讯的市值超过4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但是,马化腾清楚,不能在以往的成绩上睡大觉。

在过去的几年间,腾讯一直力争上游,先后推出Qznne、QQLive、QQ秀和拍拍网等产品和服务。但是,它一直被批评为对全行业链的价值贡献不大。《中国企业家》杂志网站执行总编、《微革命》一书的作者金错刀指出:“腾讯过去一直在向上游进军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对它最大的诟病就是关于开放性的问题,所以它现在开始提倡开放另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未开放过,如果腾讯能够开放,如果新模式能接纳其他公司在其平台上发展,腾讯将拥有不可限世的商业潜质。”

“开放的商业模式会让腾讯保持领跑者的位置,并借助于其市场领先地位影响更多的合作伙伴。”阿密特说道。阿密特在与西班牙纳威拉大学IESE商学院的佐特(chriskinh Zoll)教授合著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变革中创造价值》(Business model innovalion:czealing value in times nfchange)论文中,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创新的方法以及商业模式如何反映出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进行了探讨。“重要的是,企业应对价值链中的所有相关方,包括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切实的价值,”阿密特博士说,“在这个相互关联的世界里,尤其是金融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人员必须能超越产品和流程本身,着重于如何改革其商业模式。这将给他们创造和探索…新的收入机会,并让企业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韩煦认为。很多中国企业还在沿用压低成本及牺牲其他企业利益更大市场份额的传统方式搞经营。“我并不是说你不能这样做,但关键是当你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后,你就应该开始培育市场,创造价值……否则,这种企业的成长就是以破坏整个行业环境为代价的。”

他指出,苹果公司是采用新商业模式的典范。“苹果的创造力不仅给公司自身带来巨额回报,同时也通过开创了新市场让竞争对手收益。良性竞争应该是:不断拓展企业的经营领域和整个价值链的范围,使得市场中的每个玩家都能获益。”

“海尔改革其业务流程和架构,有助于其深刻理解及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同时他们的流程改造也为供应商提供了更好的资源,反过来提升了海尔的生产效率,”韩煦表示,“海尔通过为其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扩展了其产品市场,同时也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总体说来,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接受《中欧商业评论》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觉得搞企业,打造一个最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是第一位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把技术作为唯一的竞争条件肯定不行。因为技术日新月异,你不可能永远站在顶端……而且后起者和仿冒者很快就会超越你……但商业模式则不同,技术可以服务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如果真正做好了,别人很难复制……因为它要求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参与。”

动员消费者

很显然,这些改革将让企业更聚焦于客户身上。“今后,消费者将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金错刀认为,“传统模式下,创新是企业白发的;未来,创新将由消费者启动。过去,掌握一门技术就算手握独门利器;今天,准对消费者更了解,准才更具竞争力。”

金错刀指出,这种趋势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初见端倪。“中同是本土互联网公司打败外同对手的少有市场之一:百度打败谷歌,淘宝打败eBay,而且我们发现这种势头在非互联网领域蔓延,这背后是一套新的游戏规则。本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消费者的理解,它们赢得市场并非依靠石破天惊的新技术,而是有赖于更适合本地用户的应用。”

如张瑞敏所指出的,互联网起的作用不仅是在网络上实现买卖关系这一个,它是一个和用户沟通的平台,一个可以了解用户需求,为他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在互联网上,我可以跟用户不断沟通,你买了这个,我可以再推荐那个,再了解你的需求,永远循环下去,可以黏住用户,”他表示,重要的是能够“直面用户,不管是用什么方式”。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商业模式 创新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状态,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商业方法与产品,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成本,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务流,协调并减少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具备敏锐的意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商务活动,获取长期利润,对商务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思考在商务活动中各种要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 “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3)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状态,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商业方法与产品,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成本,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务流,协调并减少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具备敏锐的意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商务活动,获取长期利润,对商务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思考在商务活动中各种要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 “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4)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5)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资源型企业高管们发现订单减少了,出货价格稳不住了,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却一涨再涨,之前扩张的产能变成了负担。摇摆不定者还在观望,而下定决心者已经踏上了“突围”的征程。

继高调养猪之后,武钢再次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原因就是,武钢这次把触角伸向了电商,业务是从送餐到维修。来自武钢官网的消息称,今年武钢在非钢铁产业的投资将达到390亿的规模,未来五年非钢产业收入将达到1100亿以上,占整个武钢产业收入的30%。一夜之间,武钢似乎在向人们传达着“跨界”的信号。

但是,个人认为“当猪倌”和“修锁补鞋”绝对不是武钢转型的真正方向。据武钢内部人士透露,武钢目前的人员大概在8万人左右。但是在这8万人当中,真正从事钢铁产业的人员不到2万人,而其他的6万人从事的都是非钢产业的工作。所以养猪也好,送餐也罢,实际上是武钢解决这部分多余人力资源利用问题的探索和尝试。而养猪也好电商也罢,武钢都缺乏这方面的行业经验,依靠这些产业来挽救目前的钢铁业务,怎么看都是不现实的。

那么武钢真正的战略是什么?不妨从武钢近期的一些战略合作来一探究竟。

第一,积极以产品为依托的跨行业合作。相比“养猪、送餐”,武钢在天然气领域的动作则没有吸引那么多的眼球。近期武钢先后与华润和中国燃气签订合作协议,据初步估计,武钢与华润的合资公司将产生每年7个亿的销售利润。而此前,武钢旗下的中厚板分厂就曾经为秘鲁的天然气项目提供过输气管。2010年在南海深水天然气项目中,位于1500米深海处的输送管道就是武钢研制的产品。这在当时创造了我国海底的铺管记录,同时也结束了一直以来我国海底铺管依赖外国产品的历史。

第二,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汽车产业链。自从2011年以来先后成立了“武钢·迪肯汽车材料创新研究中心”、“武钢·神龙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湖北省汽车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布局将为未来钢铁产业和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重要的技术动力。

第三,在2011年底,武钢旗下的武钢工程技术集团就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与碧水源合作进军冶金废水行业废水资源化的新领域,业务范围包括废水处理设备的生产、污水处理以及工业供水等多个方面。预计年产值在10亿以上。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武钢未来的战略布局还是围绕找“钢铁” 、“冶金”这一核心来进行的。由此判断,武钢选择的道路,应是在未来的经营中通过合作的方式介入下游产业,来增强自身在钢铁行业的竞争力。这样的选择是武钢结合了自身实际情况的明智之举。首先,利用自己的资金实力开拓新的业务,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通过介入下游产业,更好地了解未来下游产业对于工业材料的需求方向和需求规模,有助于企业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基于亲身参与下游产业的经营合作,能够帮助武钢更好地判断市场对产能的需求,做到提前预警并准确调整产能规模,从而防止因产能过剩而导致亏损,有效防范风险。

二、创新模式:从分销商到服务商的变革

走向更专业的细分市场,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企业角色变革的大幕徐徐拉开。

在过去的十年间,新奥集团完成了从传统的能源分销商向清洁能源服务商的成功转变。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些转变?

时间回溯到2004年。当年的新奥在能源分销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管理层看到了繁荣背后的隐忧——随时受到能源制约,处于公用事业领域却没有自主品牌,经营合同会到期。就此,新奥提出了新的战略构想:“向上游延伸产品链,进军煤化工产业,在健全企业产品链的同时,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此新奥开始了全面变革:在能源生产方面,瞄准中国煤炭资源丰富这一实际情况,通过将煤进行气化,将煤的能源转化成为天然气与电力,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化工技术将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用微生物进行“吸食”,然后转化成为生物能源和其他的附加产品;在能源转化上,着力将煤炭转化成甲醇、二甲醚等低成本的新能源替代产品;在销售上,依托集团强大的分销网络和物流体系,将天然气、二甲醚和液化石油气等产品推向市场。

在完成产业链布局之后,新奥更进一步开始了能源利用端的变革,从清洁能源的生产与销售转变为客户提供整体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至此完成了从能源分销商向能源服务商的转变。

从上可以归纳总结出,新奥的转变中,除了科技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新奥集团将自身的转型与客户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根据中国目前的能源实际情况出发。从简单的能源供给,进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能源需求者的深入分析,挖掘客户更深层次的需要,通过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许这就是新奥商业模式创新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三、理念转型:从产品销售走向文化传播

什么是文化产业?或许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一家来自浙江杭州脱胎于纺织企业的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文化产业=传统产业+技术研发+设计创新”。

2008年的奥运会青花瓷颁奖礼服,国际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的唐装,重要外交场合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万事利集团一次次地打造出了属于中国的“文化名片”。利用产品来承载文化,万事利走出了一条依托纺织行业向文化产业转型的道路。

风景秀美的江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丝绸产地。在改革开放之初,以丝绸产品带动的纺织工业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丝绸生产的利润受到了不断的挤压,很多丝绸企业破产倒闭。怎样让中国传统丝绸在国际竞争当中焕发新的光彩?万事利的答案就是转变产品的属性,从做单纯的服装等产品的原材料,向具有自己品牌的高端文化产品转型。这一举措让万事利的丝绸从每米几十元,到几百元,再到几千元和后来的上万元。

而走进万事利的生产车间,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纺织企业。没有纺织机械的嘈杂和轰鸣,而是一系列用于研发和设计的高科技纺织设备,在这些设备的身后是技术研发和创意设计团队。

在未来,除了立足发展高端女装和高端礼品之外,万事利还将进行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打造一个以浙江为中心的丝绸产业创意基地”。这一设想也与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形成了呼应。按照目前已有的信息判断,万事利将在未来完成一次从丝绸制造向丝绸文化创意平台的转变。

万事利的成功,来自于对产品的重新定位。通过科技和设计创意转变产品属性,将传统纺织品变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且切合了中国目前高端奢侈品市场不断增长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万事利的转型顺应了整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结合了政府关于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规划。紧随政策的步伐,甚至走在产业政策的前面才是传统行业的制胜之道。

四、转型建议

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口红利逐渐结束,以及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传统型企业过去的盈利模式已经注定不能再适应当今经济环境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转变商业模式,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商业模式应当如何转变?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企业都有各自的选择,但是在这些不同的背后有的东西或许是相同的。

第一,通过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国制造通过成本优势攫取利润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未来的中国传统产业的利润必将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创新来推动。这就要求传统行业要进一步从追求生产规模向追求研发实力转变。技术研发将成为各种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重新定位客户需求,随时更新自身定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的变化将更加剧烈,客户的需求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将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企业对客户和细分市场有更为敏锐和清新的判断。这将成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6)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伴随着对云计算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够让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选择研究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云计算;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083-02

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或者某种营销创新思路,而是一种经营创新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一套经营机制,是企业如何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有机联系而最后落实到如何运作的价值创造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企业高层次的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多的不同,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再设计的过程,是企业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内到外的一种高层次的资源、制度、模式等的整合创新,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

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理论回顾与展望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的不二选择,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还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展开研究,主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途径、实施、阻力等方面。

1.动力。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基于一定的动力驱动而开展的一项创新活动。众多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是企业选择商业模式创新时机和途径的前提,本文认为主要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其中外部动力包括新技术推动、企业竞争驱动、客户需求拉动等,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企业高管和组织系统的双重支持。Timmers (1998)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Faber (2003)研究发现,在更广泛的IT 和ICT 领域,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发到国家相关企业创新,而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严艳红(2008)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且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黄谦明(2009)对于一个新创商业模式,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家创意价值、精神、人格魅力、能力的不可让渡性,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必定通过企业家自身来完成。Mirabent( 2012)认为,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和现有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的价值趋于减小,从而要求运用新技术或利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去实施创造价值的新策略,其结果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2.途径。商业模式创新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创新者视角不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各不相同。根据文献研究,本文发现,早期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创新程度和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而展开的。随着学者们对商业模式创新认知的不断深入,Cantrell (2000)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四种类型:挖掘型、调整型、扩展型、全新型。Mahadevan (2004)根据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和可持续性,把企业分为当前领导者、趋势创造者、新进入者、模仿者和跟随者。Johnson(2008)认为商业模式由顾客价值命题(CVP)、盈利模型、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个要素组成。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活动所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并使企业和它的商业伙伴能够创造价值,企业从中分享一部分价值。Pigneur ( 2010)把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划分为动员、理解、设计、执行和管理五个阶段。Hansen ( 2011)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商业模式的调整、商业模式的采用、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商业模式的再设计四个阶段。

3.实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环节,卓有成效的实施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研究,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展开研究。Tekie (2004)则把创新实施研究的重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规划上,构建基于客户测试、技术测试、企业基础设施测试和财务测试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循环框架。Chesbrough (2006)则从商业模式升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企业优化其商业模式的方法和步骤。Osterwalder (2007)把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分为环境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组织规划和商业模式执行四个阶段。Sosna等(2010)认为,商业模式发展是一个最初的试验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不间断的试错学习作为基础的,认同组织和个人学习在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4.阻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有来自组织内外的多种动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会遇到组织内外部的诸多阻力的羁绊。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常常与更多传统的企业资产配置相矛盾,企业经理们更倾向于阻止商业模式创新试验,因为这些试验威胁到了他们在企业内贯彻的价值观。Sosna(2010)指出,当新的商业模式刚被概念化时,经理层面对的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快速变化的市场,这对经理们的商业模式创新决策带来阻力。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在现有市场细分中发现顾客新的需求,或者发掘出全新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运作方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研究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本文基于价值创造这一根本目的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划分,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基于产品服务、基于资源能力、基于盈利模式、基于价值链和基于价值网络共五类。总的来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必须的,只是基于不同的考量,可以选择的角度和方法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才有不同的实施路径。但不论如何,商业模式实施路径还是要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路径选择

要想实现从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向真正地云计算企业创新的商业模式转型,摆在云计算企业面前有三条路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完善企业原有商业模式,最后实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改良性商业模式,在原有商业模式上作一定程度的革新,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保留但也有所破坏;通过完全的破坏性创新方式,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最后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路径是依据企业创新的程度有所差别。也就是说这三条路径都可供选择,主要还是看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的压力的大小而定。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下:

1.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原有商业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类似于我们之前提及到的维持性创新,渐进性完善企业现有产品,向市场提供更具需求性的产品,逐步抢占更多消费人群以及销量。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其本质就是一种维持性、渐进性的商业模式创新。维持性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渐进性创新。大量的小创新不断地改善着企业的技术状态,并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质变的大创新。渐进性创新注重对原有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由量变到质变,进而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2.云计算企业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是介于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而又与之有所区别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形式。改良性商业模式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上有所完善,同时又在某些方面又有一定的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集完善与颠覆相互结合的创新。在创新的程度上来说,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变革,同时变革的力度也还是有限。所以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改良,但又缺乏革命性。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我们一般可理解为构成要素的创新。就是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企业产品服务(或价值主张)、目标客户、供应链(或伙伴关系)以及成本与收益模式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要素。对于云计算企业而言,也是在探讨如何对原有商业模式要素进行有效组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很多云计算企业,要想实现价值创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盈利模式方面,而且还要考虑资本运作、考虑组织能力、考虑资源整合能力等,通过对云计算企业主要涉及的六大主要构成要素,来实现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改良性的商业模式创新。

3.云计算企业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性创新是对原有的商业模式实现破坏性毁灭的同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是使企业显著改变传统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需求的创新。颠覆性创新源自于熊彼得的破坏性创新,也就是对企业进行完全颠覆性或者破坏性创新。可以说,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本身是一种破坏性商业模式,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完全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即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改变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路径、改变收入模式等方式实现。如何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运用,以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败的关键。

综上,本文认为云计算企业应该选择的实施路径必然是基于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必须是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完全颠覆,并重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根据其服务的特性,运用云计算平台,提供云服务,满足企业需要,确保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加元.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创新的取向与路径:基于云计算的分析[J].江海学刊,2012,(6).

[2] 韩耀军,孔楠.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2).

[3] 肖洪钧,李苗苗.企业的云端商业模式选择[J].企业管理,2012,(9).

[4] 吴艳.浅析“云计算”对新型商业模式形成的推动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2).

[5] 张根明,易睿.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1).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3)08-0073-05

社会企业是把解决或缓解某个社会问题作为企业首要目标和愿景的商业组织,而且是能够运用合理的商业模式来维持营运的商业组织。社会企业被称为介于公益组织和纯粹商业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社会企业并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全球已经有很多社会企业实践,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社会企业案例和优秀的社会企业家。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中,一个“社会企业领域”正在迅速成型,“社会企业家”在实践领域也发展成为一种“准职业”,有许多风险投资基金在全球选择项目支持当地的社会企业。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商业模式的出现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人们认识到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全球商业领袖普遍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在获取竞争优势方面最重要的、可持续的途径。相对于传统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或者组织创新等类型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形态。那么,社会企业要实现“双重价值”,在经营过程中引入商业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商业模式研究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而有关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一些学者对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而有关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创新路径如何选择等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这将不利于社会企业的持续创新,也很难为社会企业提供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一、文献研究回顾

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企业如何赚钱。纵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同研究分别从系统论、价值论、盈利论等角度阐述了商业模式的定义与内涵。系统论的观点认为,建立商业模式的结构体系应该从商业模式基本构成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各要素间连接关系及其系统的“动力机制”三方面来定义。既然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那么必然由若干要素构成,那么弄清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十分必要。Hamel认为,商业模式应由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四大核心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密切相关而又通过一个界面紧密相连、协调运转:MichaelMorris认真梳理有关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研究,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有关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版本很多且差异较大,共有25个要素被提及,其中价值主张、收入模式、目标顾客、产品等要素出现几率较大。针对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要素组合研究,严中华等通过对印度Aravind眼科医院进行案例研究指出,Aravind眼科医院的商业模式能保持其经济价值创造和社会价值创造双重底线和平衡,不是单纯依靠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中的某一个要素或某些要素,而是所有这些要素之间完美的结合。

曾涛以与社会企业进行各种价值交换的对象和交换方式作为商业模式结构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商业模式的结构要素模型”,。并表示为更直观的三角体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三角体的四个面分别代表社会企业主体和与其进行各种价值交换的对象,三角体内部构成了价值交互空间,社会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其中进行着价值创造和交换。这个动态过程可以解构为价值对象、价值主张、价值实现方式、内部构造、资源配置和价值潜力这六个要素,它们构成了三角体的六条菱,其具体表现和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了商业模式复杂的内部结构。

社会企业由于其特点与经营目的不同,其商业模式定义相对于一般商业企业有所区别。综合有关文献研究可将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定义为:社会创业组织在针对社会问题建立外部假设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明确组织自身和利益相关者的交互关系,建立相应的流程与路径所形成的创造社会与经济双重价值的动态系统。

有关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丁敏从价值链的角度对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和演进机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发现,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商业模式;另一种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社会福利而对既有商业模式的再造。原创商业模式总会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应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之中。社会企业家面临着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尺度的考验,必须做一个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试验者。社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验证新创商业模式的不足,评估它的绩效,然后不断修正,再进行检验。

以上文献从商业模式概念内涵、组成要素、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及演进机理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关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可操作性的创新方法和路径却很少涉及,因此,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尝试探讨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路径及其创新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二、格莱珉银行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一)格莱珉银行简介及创新概述

1983年,孟加拉、尤努斯创建了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主要专注于向最贫困的穷人提供无抵押的小额信贷业务,帮助他们通过个体创业脱离贫困。

目前,格莱珉银行已经为797万名借款者提供了贷款,累计发放小额信贷4983.11亿塔卡(含房贷),拥有2562个分支机构,为8.3458万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也提供了2.3283万个就业机会。格莱珉银行92%的贷款人收入增加了,同时带来资本积累和生产性就业机会。格莱珉银行的“成立一运营一移交”(BOT)模式已经在全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开来。在科索沃、土耳其、赞比亚和印度等同,格莱珉银行通过BOT模式进行复制,这些项目实施后借款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06年,尤努斯及其所创办的格莱珉银行被一同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在格莱珉银行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保持创新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商业银行认为穷人由于无法提供担保或抵押而缺乏信用,所以商业银行不会给穷人提供贷款。而格莱珉银行却进行了价值主张的颠覆性创新,即提出专注于向穷人(特别是贫穷妇女)提供无抵押的用于个体创收项目的小额贷款、住房贷款等金融服务,进而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第二,尤努斯在研究传统银行与信贷公司的前提下,针对穷人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每周还款模式。借贷人每周只需偿还非常小数额的贷款,在日积月累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完成还款。正是由于这种还款模式的制定,才保证了格莱珉银行的高还贷率。

第三,与传统商业银行存、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不同,格莱珉银行为穷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量身定制的,比如提供个体创收项目的小额贷款、住房贷款、灵活贷款等金融服务,同时还对穷人的收益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第四,为更好地保持业务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格莱珉银行先后采用了五人小组制、贷款者持股、灵活贷款、灾难计划来化解其各种潜在或面临的风险,这些措施构成了格莱珉银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二)格莱珉银行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大价值。Rappa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以便创造更大价值的一种系统活动。通过对市场竞争状况与顾客需求的分析,区分已满足的需求、未满足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明确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内部核心资源配置与能力;对供应链分析,把握与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转换有关的外部资源能力,在对这四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的变化为中心,找出创新的可能区域,进而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来实现价值活动的创新。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根据商业模式三角体系统模型,借鉴《变者生存——创富时代的商业生态法则》一书中提到的“商业模式创新的五条路径”分析格莱珉银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1.重新定义客户需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顾客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发展,企业若能够把握顾客需求的变化,发现潜在的顾客需求,围绕这些需求提出新的顾客价值主张,就可以在重新定义客户需求上抢得先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格莱珉银行颠覆了传统的信贷观念。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从来不向穷人发放贷款,因为他们没有借款记录和合法有效可靠的贷款抵押物和担保人,甚至认为他们是文盲而无法填写必要的表格。格莱珉银行却将价值对象定义为低收入者的贷款需求,其市场定位是一家属于穷人的“草根银行”,专门向那些因无法提供抵押而被正规金融机构排斥门外的穷人伸出援手,最贫困的群体享有借款优先权,特别是贫困的妇女。因为调查发现,男人挣钱后更倾向于自己消费,而妇女较为顾家,挣钱后会使整个家庭尤其是儿童受益。在第二代格莱珉银行中,又将关注范围聚焦到乞丐身上,为他们开发了一个专门的项目。

2.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这是围绕新的市场需求对产品或服务展开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而是根据新的顾客需求来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实现方式。第一代格莱珉银行将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价值内容定义为:通过为各类贫穷人群提供信贷和储蓄便利来帮助他们减轻贫困。相比较第一代格莱珉模式,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模式扩大了服务范围,不仅为更广泛的贫困群体提供无抵押小额信贷,同时提供了更多非信贷服务,比如在2002年成立了格莱珉星级教育,开始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同时,为了改善贷款制度“一刀切”的状况,格莱珉银行在第一代“五人小组+中心+银行—r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将业务基础已经从小组转移到了个人。小组的作用减弱了,小组基金被每个借款人分配获得的个人账户所取代。同时,贷款产品设计更加灵活,向贷款人提供更多贷款和还款选择,取消了贷款数额上限的规定,分期还款数额和期限也可以调整。格莱珉银行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过程如表-1所示。

3.重新定义内部构造。为了配合银行向第二代模式的转型,格莱珉银行建立了员工协会,帮助员工理解和执行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规定。协会代表走访各分行,与管理层就第二代模式的创新做法交换信息,召开员工协会会议来讨论操作性的问题。同时,格莱珉银行通过透明和民主的决策,缔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格莱珉银行文化。职能、组织发展和培训的规范化,权责分明,士气高昂,内部良好协调与沟通等构成了格莱珉文化的突出因素。员工以为格莱珉银行工作为荣,认为格莱珉银行的工作比商业银行更加有意义,因为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对穷人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更加努力地工作。

4.重新定义供应链组织方式。经营初期格莱珉银行没有稳定的存款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占资金来源的85%。1995年以后,银行通过开发新的储蓄产品,资金自给率大增,已停止接受新的捐赠和贷款。目前,银行贷款总额的来源于自有资金(占22%)和储蓄(占67%)。而实行第二代模式以来,储蓄来源不只是会员,还有非会员,这有助于增加格莱珉银行的储蓄总额,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并储蓄一定的资金应对可能的经济压力。

5.利用网络的协同效应。格莱珉银行也充分运用了网络协同效应,即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为主要价值载体,集合各种附加价值和各种价值手段,相对于竞争对手提供更大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要以客户价值为中心,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其他协作组织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展开商业模式创新。

现在,格莱珉基金为很多商业投资公司提供各种类型的融资,最广泛的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其中,格莱珉基金掌握公司51%的股权,以保证被融资公司遵循其理念和计划。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格莱珉集团的子公司达到了24家。格莱珉银行在选择子公司项目时,都是针对长期困扰穷人的社会问题而采取行动。在给穷人提供基本的生产经营、教育、通讯等服务后,开始关注高科技项目和健康医疗服务。例如,2001年,格莱珉银行成立了格莱珉信息高速公路来为大众提供数据连接和网络服务。

如表-2、表-3所示,格莱珉银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客户层面,而且持续不断。正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适应不断演变的竞争环境一样,社会企业也需要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构建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8)

在全球变革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IBM公司2008年全球调查结论指出,几乎所有CEO都认为需要修改其商业模式,超过三分之二认为需要大变革。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中,中小企业由于一方面受到资源、能力、环境不确定等众多条件约束,另一方面它们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导向,从而成为主要的创新力量。

一、相关文献的回顾

商业模式研究从创业领域出发,融合战略管理中的相关理论,日益成为创业研究和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国外把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研究起始于1999年之后。Applegate将商业模式视作复杂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中基本元素的联系以及对真实世界的响应方式。Magreta认为,从本质上说,商业模式就是叙述企业如何运作的。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重视。综合现有文献,可以将国内学者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企业个案进行的案例分析,另一类是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理论解释进行研究。罗珉等认为,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自身、顾客、价值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及制度安排的集合。他们运用企业经济租金(Rentof Enterprise)从经济学理论视角解释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内外驱动力。翁君奕通过对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及平台界面的细分,将商务模式界定为一个三维空间,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和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务模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分析己有的关于商业模式含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可以是在公开市场获取的竞争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的安排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结合物。因此,企业商业模式应是一个结构体系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各种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商业模式的各种运动,通过商业模式的有效运作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优势。

二、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构建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是企业对生存模式的再设计,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经营任务,开发出新的产品,提供客户新的服务,或者以新的方式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这就要求,企业在对行业中的既有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新模式,这个过程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美籍日本管理学家、资深管理顾问大前研一指出:“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事件不一定都能与线性模型相吻合”。因而商业模式创新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

中小企业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随着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因此,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本文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归纳出以下几种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1.重新定义顾客的模式创新

重新定义顾客意味着中小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所在的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进行不断确认,这种确认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的。在准确定义了自己的目标顾客以后,企业要做的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顾客的话,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影响顾客需求的产品属性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顾客的愿望?中小企业应该明白,顾客需求的变化是常态,顾客需求的变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社会、文化、经济、心理、个人消费习惯和行为以及竞争对手产品的干扰等,这给企业预测顾客需求带来了困难。但这正是创新的风险,也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机会所在。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也并不总是被动的,企业常常会创造顾客的需求,常常会引导顾客产生新的需求,因为在很多时候,顾客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需要,企业应从消费者的隐性需求入手,对顾客进行有意识引导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蓝屏变成彩屏,从通话功能到上网功能,从录音功能到照相功能,卫星定位功能等,大部分细分市场都是企业引导出来的。

2.重新定义服务的模式创新

这种创新的特点是基于中小企业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并由此出发来进行整个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如生物体的“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命历程。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顾客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重新定义意味着对现有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替代,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了: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进行重新的规划,实现与既有产品和服务在价值上的区别,在同质化竞争情况下,依靠服务而不是价格来获取竞争优势。

3.重新定义中小企业与顾客沟通的模式创新

与顾客的沟通涉及到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何送达顾客,企业与顾客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等问题,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使中小企业更能为目标客户进行贴身的服务,从而充分体现企业的特色,尤其在那些不具有明显有形特性或容易被竞争者产品替代的服务中,例如服务性行业,服务提供者与顾客间的有效沟通就更为重要。企业与顾客之间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接触与沟通,例如:采用人工应答客户来电、利用网络进行客户问卷调查、应用网络聊天工具、应用电子邮件、利用网络,为客户提供网页自助服务、利用自动语音导航、语音识别系统等方式,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沟通模式。但是“越互动、越直接、越频繁的沟通”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越昂贵的沟通成本。即使在INTERNET技术的支持下也是如此。因此,顾客接触方式的选择和创新的目标是基于不断提高顾客接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合理的成本控制。

4.重新定义供应链组合方式的模式创新

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越来越依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通过供应链联盟来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成为企业经营变革的主要方向。在供应链组织方式上,中小企业面临供应链组织如何选择、供应链如何联接,信息如何集成和分配、供应链活动如何协调等问题。一般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通过外包方式,企业仅掌握核心的产品技术,辅的产品和服务外包给其他企业,这种协作可以共享或相互转让专有知识,以此达到更大的协同效应,其极端的方式是企业全部将产品和服务外包,只保留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二是主体企业通过一种虚拟的动态联盟,将具有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资源的其他企业联合起来,这种联合不是实体的结合,而是资源的结合,这些企业通过专业技能或专有知识的共享或相互转让,使各企业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或其他领域获得新的或更好的运作手段。

三、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来源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在规模、运作结构和功能框架上都存在差异,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来源有以下几点:

1.企业家精神

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个性对于企业管理执行方式和企业战略行为有直接影响,通常表现出强烈的企业家导向和创新精神,进而创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企业家导向的企业相对于保守企业,在创新上更加大胆,敢于承担风险,更加容易导致突变式创新。企业家精神是由一个丰富复杂的多种精神要素组成的,企业家精神伦理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意志、思维方式等精神要素对企业家精神的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家精神系统与整个社会生态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辨证互动,社会整体环境在总体上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家精神的生成、演化。

2.战略执行的坚定推进

我们应该知道,即使有了创造性的企业家创业构思,空想式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是毫无意义的,企业应该积极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出发点,制定企业战略,并保证战略执行的有效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技术研发和网络拓展是企业战略得以坚实执行的结果。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企业要针对公司、业务、职能各个层面制定具体的战略执行内容,保证围绕价值创造来构建价值支撑要素。

3.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的政策对中小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资金贷款优先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其次,地方政府的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寻租和腐败现象,为中小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未来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未来商业模式的重点是价值创造活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向价值网络和价值星系的方向发展。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能否在产业中发现和找出独特的市场位置。然而,任何成功的定位都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在某一时期独特和有价值的东西可能会随着技术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改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仅仅凭定位一直保持竞争优势。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需要考虑自己的特色与实力,选择价值链中合理的位置,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有机联系,形成节点密集、联系频繁、组合运作方式合理的价值网络。在价值网络中,会有多个产业和多条价值链,从而形成立体的、多维度的创新,达到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 闯 关 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这一术语受到商界的空前关注。然而直到2000年以后,商业模式才引起理论界重视(Zott et al.,2011)。Amit和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描绘了企业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的设计,它帮助电子商务企业开发商业机会以创造价值;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将商业模式描绘为一种技术商业化的理论框架;Richardson(2008)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战略的概念性与构造性执行。可以看出,由于研究领域和理论视角的多样化,商业模式研究并没有形成被广泛认可的学术交流语言和主流研究范式(Zott & Amit,2013),已有的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零散化特征(Klang et al.,2014;Spieth et al.,2014)。

21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商业模式创新也开始受到战略、创业、创新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了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Chesbrough(2010)也认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的价值并不低于技术创新所能创造的价值。考虑到商业模式创新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诸多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来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即驱动力研究(例如,McGrath,2010)。然而,目前在驱动力方面的研究却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多样,来自于不同技术支撑、不同行业的创新特点各不相同,研究学者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因此,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之下,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类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则十分必要且重要。 二、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以来,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速成为了手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这种商业模式所展现出的颠覆性与可持续性也深深影响了手机行业的传统商业逻辑。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说,小米公司是在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商业模式;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样一款支持快速发送文字、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赢得了5.49亿多用户的青睐(截止2015年3月)。“微信”的出现,使传统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等业务利润直线下滑,它动摇了传统运营商的根基,使其不得不寻求新的利润来源;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余额宝”产品,截止2015年12月,余额宝用户数已突破2.6亿,余额宝规模已经突破6 207亿元人民币,据数据供应商Upper统计,这一规模已经让余额宝跃升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的出现使银行的借贷成本迅速飙升,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实践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例,进一步引发了学术界对该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研究。

1. 外在驱动力。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源于环境的动态性,具体可从机会的推动和竞争的逼迫两个视角进行分析(Aspara et al.,2011;Ghezzi et al.,2015)。

在机会推动的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在机会的推动下形成,并与创业、反复的试错过程以及探索性活动密切相关(Chesbrough,2010),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技术(Yovanof & Hazapis,2008;Wilemstein,Valk & Meeus,2007)、新市场需求(Aspara et al.,2010)、政策导向、新企业合作伙伴的推动(Gerasymenko et al.,2015):

(1)技术推动:由于商业模式与网络经济的兴起相伴而生,因此诸多早期学者例如Timmers(1998),Amit和Zott(2001)认为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随后Kodama(2004),Yovanof和Hazapis(2008)也表明在IT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了产业模块化等技术变化的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帮助企业更大程度的获得了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Willemstein,Valk和Meeus(2007)也证实了生物制药企业内部技术的提升是推动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在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孕育了新的技术,在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新的商业模式得以形成。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诸多价值规律的颠覆性变化为商业模式提供了肥沃发展的土壤,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率。例如,基于自动完成文本框、翻译、提供方向和交通等十大搜索技术创新,谷歌创造了以“免费”吸引“消费”的商业模式创新神话,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体现了技术对于该类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作用。

(2)需求拉动: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学者逐渐认识到有些互联网企业商业商业创新的成功并非依靠先进的技术,而是在对顾客需求的充分了解和满足的基础上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于是有学者开始从市场需求拉动的角度探讨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这一问题。学者Tse(201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源于技术发明本身,而是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对价值主张的重新定义,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商业创新,顾客价值主张是它的源头和出发点;Aspara等(2010)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由主动性市场导向即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所驱动的;Lindgardt(2009)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下,对于那些处在经济倒退环境下的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就在于迎合消费者需求;黄飞(2013)则指出互联网消费环境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自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至关重要。Facebook以社会关系网络平台为基础,以参与社交的消费者需求为立足点,开发出了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广告营销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企业中独树一帜;在对读者实际需求的了解和把握基础上,Amazon利用Kindle将电子书出版业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传统出版业繁琐的流程,减少了对各类资源的占用,创造了网络书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3)竞争逼迫: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危急的经营压力也迫使互联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竞争逼迫视角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来源于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其驱动力主要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生产成本的提高,甚至是替代者的出现(Demil & Lecocq,2010)。曾萍和宋轶波(2014)认为企业的竞争已由原先基于产品、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转向了商业模式的竞争。Venkatraman和Henderson(2008)在深入研究压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方式基础上,发现技术、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临界点时,就会使企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Sosna(2010)研究波特的五力模型,认为企业外部竞争力发生变化会导致现有的商业模式失去动力而要进行改革。在如今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张敬来和孟宪忠(2009)基于本土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认为制度环境差异、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是推动我国本土B2C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参考因素。以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例,淘宝、京东、1号店依靠互联网提供各种商品;世纪佳缘、有缘网依靠互联网提供相亲服务……可以看出,在不同行业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数不胜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众多生产同质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则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竞争逼迫下,在确保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商业模式创新则提供了一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除以上技术、需求和竞争的影响外,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受到政府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开创了P2P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将互联网、金融和新三板这三个当下最火热的板块结合,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

2. 内在驱动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则主要包括个人和组织两方面。在个人层面,企业高管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解,特别是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Khanagha et al.,2014);在组织层面,企业内在的运用、重构资源、开展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而进行的组织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尤为重要(Andries et al.,2013)。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10)

[7] Bill Franks,黄海,车皓阳,王悦译.驾驭大数据[M].人民邮电出

版社,2013.

[8] 姚玮,江樱.浅析电力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J].科协论坛,

2013.8:49-50

[9] 褚燕.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华东

电力,2010.38(11):1667-1770

[10] Paul Timmers.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篇(1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30日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持续深入,农业工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核心工作,针对农业方面的制度性变革持续深入,农业产业化,农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已经持续推进,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农业已经逐步地从自给自足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城乡发展二元化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改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无序竞争等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本文试图用商业模式理论对农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目标市场选择,产业链定位和市场定位,分销渠道,伙伴关系,客户关系等要素进行分析,以其探索出适合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模式。

二、相关定义解释

商业模式的理论概念最早出自于IT经济中,后来这一模型被逐步地引入到对普通企业的分析过程中。从现阶段来说,关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虽然数量众多,但这个理论体系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构成,现有商业模式模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只能对某种类型的企业具有指导意义,还缺乏对全体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但是,商业模式理论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有效的企业运营行为。

三、农业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的资源配置组合,构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组合,本文对农业现有的商业模式核心资源的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一)以双汇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控制型农业企业。全产业链控制型是目前发展最为普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具体是指以农业品加工,营销企业为龙头,或者围绕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控制,往往有自身的目标客户,品牌主张,通过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利用闲散的农业资源,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比较盛行。在实际运行中,公司企业联合基地,基地联合农户,公司企业直接面对分散农户,进行分工协作。

双汇从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包装商业等各环节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始终将重点放在屠宰业和肉制品加工业这两大主业上,先做大主业,再做相关上下游产业。养殖环节、饲料环节是采用产业链外包的模式,养殖环节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为主,与各个村镇的养猪专业户签订合同,按照一定标准统一收猪。

这种模式让双汇有效的盘活了养殖业市场现有的资产,激活了低效的农民养殖环节,双汇通过自建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通过屠宰环节实现了产业链的增值,通过销售环节掌控了市场,从而掌控了整个产业链,实现了农业基础资源,农民和土地价值到价格的有效转化。这种模式,分别在核心能力,资源配置,分销渠道,目标市场等方面相对于之前的肉制品企业进行了创新。能够实现生猪的规模化和低成本运营。

这种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以产业链中进行有效和公平的利益分配。从上游环节来看,养殖户的生产率偏低,而且多以散户的形式出现,没有统一的组织,所以缺乏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在产业链的利益分配环节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很难获得满意的收益,当猪肉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这种矛盾还不明显,当猪肉市场稳定下来甚至下滑的时候,利益分配的矛盾就会被激化,瘦肉精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上游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不合规定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产品质量。最后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受损。不少企业也针对这个进行的优化。比如白家食品公司,伊赛牛肉,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原材料的供给由公司进行监管,农户以人力土地投入经营,和公司以合资的模式进行经营,但是核心问题仍没有解决,如果市场下行,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公司势必会以牺牲农户的利益来保障自身利益,上游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则上游的生产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专业细分市场+农户的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专业农业市场以追求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产品的专业化和集中化生产,满足流通的需求为目的。比如陕西洛川的苹果交易市场,浙江舟山额水产品交易市场,江西赣州的脐橙批发市场,黑龙江的牡丹江木耳批发市场,重庆的生猪交易市场,云南昆明的花卉批发市场等等。农业专业市场是有形的市场,即为某一类农产品提供交易的场所。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市场改革的深化,农业市场细分势必成为一种趋势。专业市场带动模式指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围绕当地产业优势,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产业优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运销效率和经济效益。这种模式的问题是主要适用于粮食,小额农副产品销售等买方市场比较明显和水果、花卉、水产等季节性,时效性较强,受市场约束较大的行业。尤其是我国的基本土地政策属于包产到户,起码在现阶段,农业资源的组织还处于无序化状态,这种专业市场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自由发展很容易演变成同质化竞争,由于农业资源还处于分散化状态,而且往往是基于政府指导,农业市场的建立是基于政绩工程,这种同质化竞争有可能会一直重复下去。 四、建议

通过上文的理论和案例分析可见,虽然近几年农业经营的蓬勃发展,不断从纵深方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农业经营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宏观农业资源配置和微观农业企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逐步放开农业核心资源的政策性监管,实现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政策的放开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交易逐步扩大,原来自然、半自然经济状况下的农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但是,由于目前农业资源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发展农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农业商业模式发展的核心之一是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节省交易费用,其实质就是农业的市场化农业商品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以单个农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组织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小农经济演变成现代化农业经济必须释放农业基础资源,我国只有农业人力资源是相对自由流动到工业中,其他资源受政府而非市场控制,整体产业资源配置相对低效。

(二)推动农业金融发展,政府向民资、外资放开农业相关金融市场。在计划经济时期,资金资源高度集中于重工业发展,这种政策导向使得农村几乎没有资金积累,失去了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发展成了固化的工农差别。随着国内金融企业的持续市场化,资源自由流动,更会偏向于回报率高的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农业收益较低,会导致资金、土地、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的持续流出。随着农业改革的持续进行,农业为追求更高的发展,势必会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省级,对资金的需求会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