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9 10:23:36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4—0054—01

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于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为课改而课改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自主变成自流。不少教师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课堂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和被弱化的现象,重视学生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也由学生自己挑,这是一种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2.教学时“表面热闹”。 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学必须最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有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忙这忙那,教室里乱哄哄,活动目的性差,活动后无体验和反思,应该说这是一种无效的、无价值的活动。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却散。

3.探究学习时泛化探究。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不少课堂生活化情境泛滥,化学实验操作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诚然,适度的化学实验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置适当的生活化情景,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过度地依赖实验操作会造成学生缺乏思考,阻碍课堂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来把知识信息的系统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学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都有意或无意、或多或少的实施着教学反馈,最常见的反馈方式就是“提问”和“作业”了。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回答就是一种教学反馈。作业的批改过程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过程。

1 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与问题。无效、低效教学反馈致使教师失去了依据反馈信息改进、调整、矫正自己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机会,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学反馈的缺失、无效或低效

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难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出现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现象。李镇西老师将此形象的比喻为“如果把课堂教学内容比做食物,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惟恐学生吃不饱,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按老师说的做,学生成为了“观众”,没有话语权,是“失语”的,也自然就没有“信息”反馈给教师。比如,在生物课堂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实验课都是教师把实验过程讲述一遍,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也就不可能反馈相关信息给教师,教学反馈便出现了缺失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表面上做了教学反馈,实际上是无效的。例如,在授完“光合作用”新课内容进行小结时,教师会提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都掌握了吗?学生会机械的回答:掌握了。这种教学反馈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帮助。

1.2 反馈滞后不及时或太过简略

测试是教师常用的,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反馈方式,例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这些测试由于是整个年级或全校,甚至是更大范围的考试,因而对于测试卷的批改和及时反馈就成为教师一项繁重的任务。由于生物教师自身工作量大,可能需要一周,甚至会更长的时间才能将批改后的试卷发放下来,这就造成了反馈的滞后和不及时。而此时学生对于测试时内心的想法,解题思路已经淡忘了,就算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得到的反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般生物教师对于作业或测试都会根据答案仅在作业本上划“×”或是“你这个实验设计错误”,不会给出详尽的反馈。例如,在批改实验设计时,如果设计错误,教师一般都是划“×”,而不会给出“在这个实验设计是研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要考虑到实验设计的原则,保持一个自变量,所以应该在有光照和无光照之外其他的一切条件都保持相同”这样详尽的反馈。

1.3 反馈信息片面

部分教师明显存在只注重收集来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上也只向这些学生提问,并会依据这些学生的回答相应地调整教学。在课后,也只会询问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略其他大部分学生。然而来自学习失误频率较高、产生失误的原因更具代表性的学困生的反馈信息却非常匮乏。长此以往,想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只能成为空谈,“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也必然变成一种口号。

1.4 对作业、测试等“例行公事”,反馈的作用被消解

教学反馈除了课堂上的提问等之外,另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作业。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理解的程度。比如,生物教师可以从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从而做到胸中有数,以便及时指导和完善教学,也可使学生及时了解作业的结果,看到自己的正误及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然而,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检测等时候,不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例如,很多生物教师只是对照答案批一下对错,有的只是批个日期应付了事,甚至有些生物教师直接找学生帮忙批改作业,这样的教师当然不会有目的地记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更不会将这些错误作分门别类的归类和分析。这样对班级的学习状况和个别学生的问题就比较难把握,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失去重点,从而就产生了表面上教师是及时做了反馈,可实际上反馈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1.5 教学反馈缺乏针对性

反馈缺乏针对性也就是指缺乏目的性,在生物课堂上有两种比较突出的表现。一种表现是在课堂小结的时候,一般生物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都能够做到注意三维目标,但是在小结的时候却只关注知识目标方面的反馈,对于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反馈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反馈就缺乏针对性了。而对于生物这样一门偏实验性学科,对于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另一种表现是在作业的布置上,作业或练习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很多生物教师将布置作业作为日常教学的一个环节,至于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清楚,甚至认为布置作业就是“练习”、“让学生有事可做”,有时布置的作业与本节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反馈方式单一、信息失真、反馈途径少、对教学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自身反馈能力不够等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2 有效教学反馈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改进教学反馈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而言,除了理论上的提升以外,更重要的是找到具体解决的方法。

2.1 增强自身素质,提高问题和作业、测试等的价值及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而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和作业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也会更详细、准确、有价值。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专业能力,以便能通过更全面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进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尽快提供详尽的反馈

如果没有对操作结果的反馈,练习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即时的提供反馈并不完全必要,

但反馈时间应当与实际练习时间足够接近。尽可能详尽的教学反馈对学生非常有帮助,能使他们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表现。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尽快批改测量学生表现的试题,教师为学生写的书面评语,应尽快反馈给学生,对实验操作等也应及时反馈,尽量不要拖延。当然这样做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这么执行下去,学生的错误会得到很快的更正,对知识的理解会更牢固。

2.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反馈信息

教学反馈对操作结果的认识一样重要,应谨慎提出,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教师提问不能仅关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得来的教学反馈信息就会失真,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反馈,对于一些不太发言的学生应多给激励性的反馈,对于优异的学生教师给出的反馈要侧重引导其进一步的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给出的反馈对学生来说太多、太复杂、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导致反馈低效率和失真。因而,应该依据学情,进行恰当的适合学习者发展阶段的反馈,方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2.4 教学反馈应针对学生的意图而不是行为

重视反馈的意图而不是行为,帮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如果反馈是直接评判学生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可能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还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和防御心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出一些教师认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时,教师一定要分清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或许学生是想通过一些反常行为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课堂小组讨论的时候,有学生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你们讨论出结果了吗”代替“你上课不应该捣乱或者是你上课不要和同桌讲话”,以此来提醒学生,并将学生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

2.5 强调表扬和正面反馈,若给出负面反馈时,应注意反馈方式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正面的反馈,而不是负面的反馈。一般而言,表扬会被接受,而负面的反馈可能会被拒绝。所以,教师应当努力提供表扬和正面的反馈,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新概念、新技能的时候。而当教师观察到学生有不正确的表现时,就必须进行纠正。下面是学生回答不正确、表现不恰当的时候教师积极合理的处理方法:①提出一个和学生的答案相符的问题,以维护答错的学生的尊严;②给学生提供帮助、暗示或提示;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心。例如,当问“为什么血友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时,学生无法给出反馈信息,可以说“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很正常,我相信等我们学习了伴性遗传之后一定会知道原因的”。

知道某件事做得不正确,且不能帮助学生把它做正确,在必须给出负面反馈的同时,教师应当示范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些技能,负面反馈应当始终伴随着教师的正确示范。例如:在实验课上学生搅拌溶解物质时,玻璃棒碰到烧杯壁发出响声时,教师就应该指出错误,并且示范正确的做法: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碰到烧杯壁和底部。如果学生拿试管的姿势不正确,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综合使用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是最好的。

2.6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判断自己的表现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反馈也同样。学生学会如何评估和判断自己的表现是很重要的。光靠教师系统归纳反馈信息是不够的,要“授人以渔”,要引导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帮助学生从完全接受教师的反馈逐步转变为独立的自我反馈,变被动为主动,变“教”为“不教”。教师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表现。例如,可以给学生解释专家在判断表现时使用什么标准;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对同龄人做出判断,并且与他人对照,判断自己有无进步;可以对学生强调自我监测、确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不仅仅满足于教师提供的“外在”反馈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3)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老师上课多是依据书本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4)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老师上课多是依据书本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动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初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1.作为拓展课信息技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升学制度的影响,学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考试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重要性,是当下学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与结构的建立。

2.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初中,教信息技术的老师并不多,还会出现其他的科任老师来代替讲解的情况。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平时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信息化知识的更新。这种现状成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阻碍。

3.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还不完善,教学方式还很单一,缺乏灵活性,基本上就是老师教授什么知识点,学生就学习什么。多数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操作较少,使得学生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应用对策

1.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改变教育观念

学校和学生要打破升学制度的束缚,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教学时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立完成信息的获取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还可以把信息技术加入考试的科目中,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不再是拓展课程,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标准,采取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地有实用性,且平时生活中要多关注信息技术方面的消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又可以因为实用性,而加大学生的热情。不光是老师自己关注,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实用的新信息,上课的时候进行汇报。或者老师根据所讲的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际操作。

3.适当增加课时、老师定期培训

考虑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适当地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校不要占用信息技术的课时,以确保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能顺利完成。

因为信息技术更新过快,书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满足不了讲课的内容,提高老师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培训老师能够自如地掌握软件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学习方式要灵活多变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等等。所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讲解《初识Excel》一课中,由于初二的学生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去查找信息了。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试着在网上搜索Excel的相关知识。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演示结束后,老师针对刚才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的知识点再进行补充。在讲解本课的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和难点“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和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时,讲解完基本的概念和实际操作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每小组派名代表上台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解答步骤及方法,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对的应用策略,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须性。随着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显得极为重要,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分辨和获取信息。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计算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立足和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3-95.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5)

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执行力就体现在包含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师生交流等内容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课堂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提高英语课堂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心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英语教学新课程理念的引入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英语课堂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科学发展。

1.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模式具有缺陷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受外界因素干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模式的提出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英语教学相关问题的课堂讨论与问答,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实践能力和知识信息快速处理组合能力。但是,当英语教师不能合理把握课堂提问的限度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有的教师不注重英语教学的连贯性,问题跨度较大,学生难以明确学习主旨,缺乏学习兴趣;有的教师不结合学生实际,提的问题过多、过难或过易,这都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还比如有的教师违背教学宗旨,习惯性、有选择性地挑学生回答问题,打击了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甚至产生不合理的交流反馈,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制约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英语教学课堂的主体和操控者是教师,教师的任务是将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和重点选出,然后通过单一的讲授方式,一味地灌输新知识,没有语言输出、理解或扩展环节,主客观上都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在教学技巧上,传统教学没有多样化的对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手段,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被重点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学生只能简单地复制或硬记教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成绩的提高也仅仅依赖于课后的单词背诵和题目练习,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创造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延展,学习效率极其低下。

二、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对策

1.完善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模式

保证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英语教师要重视课本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问题设计目标要明确,特别是要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相适应,保证问题的设计没有知识性的错误,符合语言规律,通俗易懂;其次,要强调提问模式的全面参与性,原则上要保证课堂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与提高,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参与的喜悦;最后,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内在动力,趣味性、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技能的认知,通过对相关文章暗含意义和间接传递信息的思考,能够推动学生思维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在学校方面,要重视对在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现代教学理论的培养,完善学校自身的优秀课堂教学激励制度。在教师方面,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能够积极接受和切实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学习兴趣,以合理的教学反馈激励学生,满足学生学习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学生方面,学生自己要积极完成课前课后的预习准备工作,积极响应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慢慢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

加强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贯彻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英语新课程教育理念与思想,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对教师和学生共同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也是极有帮助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6)

几年前教师走进数学自习课课堂,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经常直到下课还出不来,课后也经常被学生追着问。而现在学生很难得问问题,是知识都基本掌握了没有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看来当前高中生在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方面有所下降,一方面他们追求自主的心理倾向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他们在行为上又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等、靠、要的现象比较严重,不预习、不钻研,有些学生离开了教师或家长的督促,难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造成这种不容乐观状况的原因在哪里呢?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教师方面

目前数学教学明显的特点是: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虽然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的实施已全面展开,但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有多大的差异,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要求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这种重管教、轻自觉,重教材、轻学生,重统一轻多样的教学行为极易束缚学生。天长日久,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极为有限,甚至使有些学生如同禁锢在笼子里的小鸟一般,这容易引发学生的被动学习心理和逆反心理;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

二、学生方面

现在相当一部分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不少学生由于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缺乏信心,学习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数学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能学好数学。

三、社会和家庭方面

一方面,由于不少家长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教育过问的不多,缺乏感情投入,只知用物质来补尝,对孩子直接监管是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他们的教育方法不当,迁就的多,管教的少。使学生玩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不能静下心学习。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使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显然需要学校、教师、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作为教师如何解决学生学习数学自主性呢?

抓好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模式,使学生会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理应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切实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与否、态度端正与否、方法得当与否等,都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而教师能否做到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和灵活地组织教学,又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提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目的,采取指导一尝试一比赛一点评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学习习惯养成以后,以自学――尝试――指导――竞赛的模式进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无定法,总之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考虑学生特点、教材特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心理为目标,以体现新课程对教学的新要求。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18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既定的时间内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然而却没有注意到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本文就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尚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既有来自于教师教学的问题,也有来自于学生学习的问题,其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是目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平淡、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的艺术性,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艺术性不强的情况,课堂教学氛围一般,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课堂导学没有落到实处

课堂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堂导学对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好课堂导学工作,而目前小学语文导学阶段并没有引起所有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点的讲解,有些语文课堂并没有进行导学工作,有些课堂虽然开展了导学工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对导学阶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被及时的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性不足

天真活泼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生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并没有引起重视,在对教材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平淡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不仅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也难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利于学生高效进行语文学习。

(四)没有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引起重视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进行大量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才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的获取知识点。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积累,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引导,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解决,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艺术性尚待提升的现状,学校和教师本人都要引起重视。一方面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使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得到发展,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个人也应该认识到在现代教学中提升自身教学艺术性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使自身的教学艺术不断得到提升,在课余时间也要积极的进行自我充电,学习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艺术性的方法与技巧,使自身的教学活动更具艺术性。

(二)有效组织课堂导学活动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导学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课堂导学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想要做好导学工作,并非一件易事。虽然课堂导学仅仅占课堂教学的一小段时间,然而出彩的课堂导学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想要提高课堂导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提高课堂导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去设计课堂导学;另一方面导学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三)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身的教学语言引起重视,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语言不够生动形象的情况,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尽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文章的含义,将学生带入一种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寓言故事时,可以通过提高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使学生感觉进行语文学习是在听故事,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8)

1.提出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教师提问时应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是否有意义,不要无疑而问。课堂上,有些老师常问“对不对”“美不美”“好不好”。这类肤浅的问题,一个一个叠加起来,永远不会成为纵深的思考。这种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学习,没有找到进入文本的,学生的阅读学习就是蜻蜓点水。

2.问题没有层次性

有些教师不能根据课文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要么问题过小、过浅、过易,要么问题过大、过深、过难。所以,课堂上学生忽而对答如流,忽而沉默不语。

3.问题间隔时间过短,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还没有深入,老师就草草收兵,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慢慢地就会丧失。

4.问题目的不明确

在很多教研课上,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很多教师的问题追求的并不是学生的思考与互动,而是为自己的教学环节服务,学生无论怎么答,最后都会回到教师设计好的过渡语或者教学环节上。

二、教师提问缺少有效性原因形成

1.教师专业素养低

这里的语文素养指的是语言文字的知识和相关常识,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等。语文素养的低下,使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不仅会缺少语文性,还会缺少深度和广度,以本学本,拘泥于教材与教参,不能架起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桥梁。教师提问时,语文性、把握程度就会欠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空谈。

2.教师缺少和文本的对话

提倡语文现代化的同时,也使我们教师失去了与文本对话的耐心,偏离了语文现代化的本意。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文本所需的一切资源,所以,很多教师就放弃了自己对文本的细读,不能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情去设计教案、设计问题,教师本身就游离在文本之外,对于问题的提出和掌握就显得无的放矢了。

3.教师缺少对经验的学习

(1)教师缺少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关注。如,教学《司马光砸缸》时,如果我们把司马光砸缸不归功于他的聪明上,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知道“砸缸”能救出小朋友呢?是生活经验!如果教师基于这样一点去设计课堂问题,就会别有不同。

(2)缺少对教学引领者经验的学习。我们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有限,如果再吝啬于时间在阅读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上,那么就会故步自封,封锁了向他人学习提问技巧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解决策略

1.从陌生化阅读入手

陌生化阅读就是个性化阅读。教师以陌生化的视角走进文本,通过对文本原意和语言的全新认识,体验作者创作文本的深刻内涵。教师应该从陌生化阅读入手,自主阅读文本后设计教学问题,然后再对照板块要求、课后习题、参考用书,斟酌自己的提问哪些是符合文本要求的,哪些是需要自己在本文中寻找支撑点的。

2.从文本内容入手

深究文本“讲什么”,才能确定自己“问什么”。陌生化阅读之后,教师要深挖文本内容,要让自己的提问成为点睛之问,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眼力,去和文本深入对话,从文本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的“深入”,才会有问题的“浅出”,让语文课堂更简约。

3.从文题入手

从题目入手的提问,既可有第一课时初读的提问,又可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时候发人深省般的提问。如,教学《月光曲》时,如果学生在第一课时能提出“为什么叫《月光曲》?”那么在深入学习文本的时候,就可以揭示这个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也不要紧,在课文要收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抛出这个问题。为了解题,还要提出辅助问题: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月光?夜晚的月光还有什么含义?面对题目,教师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会抓住文本的内涵。

4.从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入手

可以说,于永正老师是特别善于从文章的词语入手来展开提问的。通过实践,效果颇好。如《切错的苹果》,抓住“魅力”一词,就抓住了文章的眼睛。于永正教学《草》的诗意时,一个“这是哪里的草?”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原”,进而延伸出“这草长得怎么样”的问题,学生又找出了“离离”,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5.从课后题入手

课后题总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设计课堂问题时不妨把课后题融入其中,会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9)

1.作为拓展课信息技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升学制度的影响,学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考试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重要性,是当下学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与结构的建立。

2.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初中,教信息技术的老师并不多,还会出现其他的科任老师来代替讲解的情况。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平时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信息化知识的更新。这种现状成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阻碍。

3.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还不完善,教学方式还很单一,缺乏灵活性,基本上就是老师教授什么知识点,学生就学习什么。多数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操作较少,使得学生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应用对策

1.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改变教育观念

学校和学生要打破升学制度的束缚,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教学时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独立完成信息的获取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还可以把信息技术加入考试的科目中,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不再是拓展课程,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标准,采取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地有实用性,且平时生活中要多关注信息技术方面的消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又可以因为实用性,而加大学生的热情。不光是老师自己关注,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实用的新信息,上课的时候进行汇报。或者老师根据所讲的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际操作。

3.适当增加课时、老师定期培训

考虑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适当地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校不要占用信息技术的课时,以确保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能顺利完成。

因为信息技术更新过快,书本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满足不了讲课的内容,提高老师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培训老师能够自如地掌握软件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10)

1、引言

伴随着教学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改变,这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策略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2、“问题解决”策略概述

所谓“问题解决”,主要是依据一定目标,利用各种技能以及认知活动等,通过相关的思维操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整个策略中,提出问题属于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不过仅仅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提出问题的目的还是更好的解决问题。一般来看,应用“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另外,在应用这一策略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已掌握知识、心智技能水平、动机和情绪、刺激呈现的模式、思维定势以及个性特点等。通过相关的研究来看,这一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确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

3.1当前初中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

(1)教授讲课多和少的问题

截止到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依旧以“讲”为主,不断的对学生灌输自己的理论认识、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以及技能技巧,而且一旦讲起来滔滔不绝。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老师能够做到生动形象、妙语连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整节课都处在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自身的一些疑问以及观点等都得不到很好的阐释。

(2)练习量多和少的问题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么一种说法:语文主要靠读,英语主要靠背,而数学则主要靠练,因此对于数学老师来说,选择练习题成为了其备课的一项主要工作。但是通过实际的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设定练习题量的时候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量的控制做不好,一旦练习量比较大的话则会导致题海战术,而练习量比较少的时候,又很难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习题选择难与易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中,一般习题的选择中普遍存在着偏难的现象,即便一些中考提纲明确规定不考的类型往往也会拿来给学生做,比如一些几何题需要2条以上的辅助线才能够解出,这就导致了学生做题的时候吃力,老师讲题的时候费力,最终导致很多时间被白白浪费掉。

(4)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习问题

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而在新的课堂中则强调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但是,如何处理好“导”和“学”之间的关系又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5)教师讨论深和浅的度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是新课堂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其每当提出问题的时候,立马就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这到这里学生讨论的结果非常肤浅,而且整体的主旨也很不明确,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从本质上看,这种做法虽然调动了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实质却是课堂纪律松散的表现。

3.2应对策略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改革之后很多教师、学校难以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进而只能够对新课堂的形式进行模仿,很难将新的理念贯彻到其中,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1)精讲和自学相结合

这主要要求以精讲为主,然后以自学为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讲属于必不可少的部分,不讲不行,讲少也不行,讲太多更不行,真正要做到的应该是精讲。所谓精讲主要是使用简短、准确的语言对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讲解,而其他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自学,这样既起到了讲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里。

(2)提升练习题的质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练习题的重要性。练习题是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而设计的,因此要对目标性进行突出,既要对其基础性给予重视,也要有递进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引领方法,拓展思维,最终提高能力。相对于上文中的精讲,这主要是精练。在量的控制方面,10到15分钟,5到15道题为最佳。

(3)因材施教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初中的数学是离不开解题训练的,而习题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培养起创新精神以及应用意识。

(4)导和学要结合在一起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导学案是现在大力推广的一种手段,其核心就是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所谓导,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应做到指而不明,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另外,导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教材,并对问题思考的出发点有充分的关注,而且要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进行引导,这才能起到茅塞顿开的效果。

(5)要保证目标的明确以及主题的紧贴

讨论的时机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讨论时机的布置,而且讨论的内容要做到明确,紧密围绕目标。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避免问题太多,以1到2个为最佳。另外,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点,进而对自身的观点进行调整,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4、结语

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但是,本文限于篇幅,尚存在很多不深入之处,因此,还希望各位同行能够不吝指正及补充,共同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篇(1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35-03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将“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介绍给全世界[1],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活动颠倒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颠倒了学习内容传递与内化的顺序[2]。伴随着慕课的崛起,翻转课堂在课前家中实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强调“互动与反馈”,倡导建立“在线学习社区”。基于翻转课堂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试图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绩效,在实践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学校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绩不断地提高。但于此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教师不能监督学生是否观看了微视频;翻转课堂降低了教师的作用;翻转课堂对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帮助等等。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一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依据此模型提出若干教学策略,并应用于本科《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中。

二、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本文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总结,借鉴前者的经验和方法[4][5][6],结合高校《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特点提出了图1所示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模型。模型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课程资源、课前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和提炼升华。

1.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其主要承担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料,包括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文档、PPT、音频、练习题等。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深入,一般来说高校都有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平台中有教学资源库和学习社区,网络平台与课程开发是相辅相成的,正是许许多多的课程组成了学习的平台。优秀的网络学习平台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保障翻转课堂的顺利的实施。

2.课前学习

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阅读相关PPT,然后根据已经了解的知识做一些小练习,标记不懂和不会的题目,等待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或者询问教师。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通过学习社区来相互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来安排学习,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复听、反复听,没有正式课堂中那种紧张的感觉,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微视频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而产生有效性。微视频的知识讲授与课堂知识的整合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思维,促进学习的发生。

3.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的全过程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问题引导环节、观看视频环节和问题解决环节[7]。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由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转变为问题的解决。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将不懂的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互动来解决问题,教师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主体变成了学生。这一阶段称作课堂内化,包括学生相互交流、探讨作业、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

4.学习测评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定期的考试成绩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然后根据作业和考试中凸显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达到评价反馈的效果。学生由课前学习到课堂活动再到学习测评,完成一次学习任务,在这个学习流程中不断内化吸收学习知识,促进了学生发展。

5.提炼升华

一次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不足,期待下次的提高。也可进行同伴互动,由其他旁听者教师指出问题,例如有学生举手好几次都没有被提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举手发言,有时讲课教师注意不到这些,就需要与听课教师交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发现教学问题后要优化教学方案,优化课程开发,这样促进了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又促进学生发展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达到良性循环,使学生、教师、课程资源都有所提高。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策略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发展。学习并不是完全为了学会知识内容,而是要能够创造性的学习,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8]。针对《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前学习、堂课活动、学习测评阶段,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表1所示,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1.学习任务单策略

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习任务单教学策略破解翻转课堂教学的难题。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包含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建构性学习资源、学习测试、学习档案和学习反思等项内容[9],问题设计是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关键,也是翻转课堂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教学中,每次课前一周将学习任务单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按任务单要求学习。学生课前基于学习任务单观看教学微视频,逐步解决任务单中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等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需要满堂灌,学生也不会因为某一点听不懂而耽误学习进程,教师实际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施教之成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任务单这种策略来教学,在某些方面也顺应了新课改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断探索网络化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2.互动交流策略

互动交流策略基于学习任务单,当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学习,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社区或者QQ群向其他同学求助。本次课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学习平台地址为http:///hyp_net/index.jsp,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面交流学习。通过互助交流策略,增强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同时,互助交流策略也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3.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模式[10],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1],日益为广大教师所喜爱。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堂活动中,针对某一问题理解不透彻的同学结成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表达学习观点和成果,有利于学习者之间思维碰撞,让学习者更快实现意义建构,促进学习的发生。

4.个性化指导策略

教师要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把握每个学习者的真实情况,才能实施个性化指导,实现针对性的引导、切实解决不同学习者的差异化问题。在个性化指导过程中,当学生的想法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应该适当的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堂中教师基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以学习者个性发展为原则,以个人意义建构的结果为目标,促进学习者各种能力的提升。

5.针对问题集体辅导策略

在学习测评阶段,教师针对作业、考试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和激励,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四、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1.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为某高校2013级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班学生,共66人,实验之前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测验,成绩如图2所示。根据前测成绩分为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人数都为33人。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方式教学,实验班和控制班教师相同,实验时间为2个月,自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每周两次课,每次课90分钟。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效果检测。

2.实验结果及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成绩后测,了解学生在参与教学实验后发生的真实变化,以验证上述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后测成绩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级学习水平持平,没有较大的差异;从图2、图3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60分以下和60~70分、70~80分成绩的学生明显减少,减小幅度比控制班要大;同时实验班80~90分、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幅度大于控制班。由此说明翻转课堂模式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教学策略的应用是有一定效果的,即文章中提出的学习任务单策略、互动交流策略、协作学习策略、个性化指导策略、针对问题集体辅导策略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有帮助的。

五、结束语

文章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依据模型在课前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阶段提出若干教学策略,并在《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大学课程中教学实践,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作者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媒体制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因此教师最好在新学期开始前录制好微视频,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张家军,许娇.翻转课堂在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47-50.

[5]Davies R S,Dean D L,Ball N. 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 college-level information systems spreadsheet course[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3(4):563-580.

[6]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7]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8]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