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现代物流的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5 14:40:31

现代物流的趋势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1)

关键词: 物流管理;发展趋势;就业前景;管理系统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trends;employment prospects;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22-02

0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朝一体化趋势发展,各国经济发展迅速,各国的挑战与机遇也不断增强,我国也不例外。随着这样的局势不断发展,从而物流管理将是一个必由之路,则培养具有物流管理才能的人才,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分析、设计、整理和规划好好物流管理系统等以更好的使物流管理这项新兴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将是必不可少的发展之道。本文将从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现代物流管理的产业专业内涵,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系统应用以及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就业导向等方面对我国现代物流管理进行分析和考究。

1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规划已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与切实的应用,并且对物流管理的正确有效运用亦在多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从而使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与实际应用。

在我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用与实施,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亦随着我国加入WTO,迎来了源源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在我国,引进和发展分析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规划,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方面才能的人才,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把握和调整好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有效实施,分析、整理、设计以及规划好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等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2 现代物流管理的产业专业内涵

2.1 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内涵 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所谓的物流,就是将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再到需求者的物理性的运动过程,其中包含着储存、搬运、运输、包装、装卸、销售、分拣以及加工等多个环节。

而现代的物流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学科了,其更像是一个具有更强专业性,具有更多科学性,具有更高技术性的融汇多门学科于一体的交叉性专业管理型技术论断,其融汇了物流概论学科、销售学科、管理学科、市场营销学科、经济区域地理学科、国际贸易学科、运输组织技术学科、运输及仓储管理学科、加工装卸学科以及仓库与运输管理学科等,具有更高的应用与实施性。现代的物流管理将信息、运输、库存、仓储、包装以及装卸盘运等相关物流的步骤、过程综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化集成式管理模式。

2.2 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分析 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上的分析,从宏观上来讲,是要从国家的政治政策的角度方面来考虑的。在我国,物流业已经跻身于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政治政策的层面上,其已经充分展现了物流管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有效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也从另一各方面体现了我国的物流管理产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分析、研究出问题所在以更好的解决和专业有效的应用与实施。

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分析,从其自身方面来讲,各行各业都是需要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物流管理产业亦不例外。而促进一个产业的兴起与不断发展和完善,则应拥有众多的具有其专业素质才能的优秀人才来进行推动与完善。所以,在物流管理产业自身上,应多多培养一些具备相关产业素质及才能的人,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研究精良,保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理念,以使其发展前景无量。

在行业领域方面来讲,现代物流管理产业无疑是个易受影响与混淆的产业,由于其融会贯通了多门学科与一体,从而更易使其与一些相近相似的产业相混淆,从而更易使人们对其的印象与看法仅仅停留在其初级阶段,而不宜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快速发展。所以,对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正确、积极认识也是相当必要与不可忽视的。

2.3 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业务流程 在现代物流管理产业中,其业务流程设计和规划的甚是精简,但却是很科学与谨慎的。首先,是订单的处理作业,简单的说也就是在业务上接受订单,然后根据订单上的具体细则任务来进行作业,处理调整好后,在由订单为依据来进行配送、装卸、储存以及加工等,从而完成订单上的处理作业,且在订单接收和发放时,应谨慎仔细,以免出现错误未及时纠正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是采购作业,也就是在接收订单后,对订单上所需要的材料、货物、内容等进行汇总与分析,缺少的则要进行采够处理,然后再根据采购单进行采购入库存放,等待应用。在此过程中,应注重采购单的填写正确与否,以便及时对其进行错误纠正。再次,是进货入库作业,也就是将采购回来的货物进行汇总、分类,然后根据采购单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入库,形成入库流程处理,以使其秩序井然,便于以后应用。然后,则是库存管理作业,其中包含着仓库区的管理以及库存数的控制与调整。有货品在仓库区内摆放的方式、所占区域的大小、所占区域的分布、何种货品应与何种货品相依连、何种货品不得与何种货品相接近等。第五,是补货以及拣货作业处理,也就是说根据客户订单资料的统计,可以知道货物所需的真实数量,从而根据库存来进行汇总、分析以及对比,来对所缺货物进行补货,对多出的货物进行拣货,对货物补货、拣货区域进行重新排列、分布,以为接下来的流程让之方便。第六是流通加工作业,是对货物进行加工、包装处理,对货物进行质量合格与否等方面的检验,确保货物的流通性是否良好等,以为接下来的步骤行方便。第七是出货作业处理,是根据以上的作业流程的正确、专业、有效作业后,则将所需的货品进行出货作业,在此流程中,更是要注意货品的正确与否、流通性良好与否以及质量过关与否。第八是配送作业,是个很关键的作业流程,关系到以上流程的作业的努力不至于付之东流,应注意和核对好所要配送去的对象,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第九是会计作业,是对订单、采购单、入库单、出库单以及配送单等进行会计分录处理与核对,使其账实相符,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的产生。最后是营运管理以及绩效管理作业,也就是对以上流程作业进行一个在营运管理方面和绩效管理方面的分析与总结,以便更好地对接下来的工作项目进行作业与分析。

3 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系统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为了应对这个高科技的时代,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物流管理产业则更是断断不可落伍。从而,一种针对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特点与用户需求的现代物流管理先进信息系统应运而生。

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系统的用户群体主要是消费者、物流公司以及一些店主等,所以,此系统将从这些用户群体的需求出发,设置和规划出适合这些用户群体需要的系统。消费者可以根据此系统,通过一些货品批次、货物批号、货品性能外表以及内涵、货物总体评价等方面来对货物进行挑选购买;而物流公司则可通过此系统来对消费者进行关注和汇总分析,对广阔的物流市场进行合理分析与最新动态的掌握与应对;而对于店主来说,则是根据此系统来对消费者们的消费心理和购买动态进行分析与把握,从而汇总分析出哪类货物销售量大,哪种货物销路广,哪个消费群体销售快等。

通过不同群体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系统的合理有效使用,从而使各个群体获得了获取信息的快捷与方便,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就业导向

4.1 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就业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用与实施,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产业则在我国逐渐兴起,且大有快速向前发展之势。基于这样的形态与局势,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更是需要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人才,以促进物流管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为我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生起到良好作用,此是当务之急。

4.2 现代物流管理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当今局势和形态来看,培养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而符合条件的人才应当对经济、会计、市场营销、法律、贸易、管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与掌握度,在思想上,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以及邓小平概论;在知识体系上,应该对物流管理的相关论述和概念、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现阶段现代物流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等有着一些掌握和理解。

4.3 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就业注意项 在当今经济逐步全球一体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社会里,对现代物流管理产业人才的需求是及其渴望的,但对其的要求也是相对严格的,他们不仅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基本理念,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高度,以及其自身的内在能力素质的培养。由于我国国内物流起步晚,现在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相对有些散乱;国内物流运输的单价较高,导致其发展速度不容乐观;其相关的专业人才及其缺乏,导致物流管理产业的促进推动动力缺失等。由此,更应注重其人才的培养,亦可见其的就业前景是光明而无量的。

5 小结

只有将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规划合理有效的运用与实施,方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方能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使国民经济上升一个新的高度,亦能使国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2)

0 引 言

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包括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其中,全球性的航运联盟已成为各班轮运输企业间横向合作联盟的重要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货主尤其是跨国公司对班轮运输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班轮运输企业拥有更广泛的航线覆盖面,提供更密集的航班和更高品质的综合物流服务。此外,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等因素的影响,班轮运输企业“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越来越难以生存,因此,班轮运输企业间在保持各自独立法人地位的前提下,在航线设置、运力投入和舱位使用等方面进行合作,结成航运联盟。航运联盟与班轮公会的本质区别在于,航运联盟成员独立开展航线营销业务,且相比于班轮公会而言,其更有利于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对港口企业以及班轮运输企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港口企业而言,通过与航运企业的合作联盟,争取更多班轮公司航班挂靠该港口,由此加快港口企业的发展;对班轮运输企业而言,与港口企业合作联盟,构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并通过港口不断完善航运企业仓储、配送、包装等附加服务,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对整个联盟而言,港航一体化使港口和班轮运输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物流节点孤立运营,而是通过纵向联盟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本文着重讨论班轮运输企业间横向合作航运联盟的演变及发展、P3网络联盟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及纵向合作联盟形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 航运联盟的演变及发展

航运联盟作为目前班轮运输企业间主要的横向合作联盟形式,是从联盟成员间舱位租用这种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合作方式开始的,随着联盟成员合作的深入,进一步发展成为舱位互租互换、共同派船和设施共享的方式。[1] 航运联盟先后进行了多轮重组,其成员基本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班轮公司。

1995年,经过班轮运输企业激烈地谈判,最终形成了全球联盟、伟大联盟、联合联盟、CKY联盟、马士基海陆联盟等5大联盟。随着一系列班轮运输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航运联盟因利益的角逐,成员也发生了变化。1996年,英国铁行箱运有限公司与皇家渣华轮船集团合并后以“铁行渣华”名称加入伟大联盟;全球联盟更名为新世界联盟;1997年,新加坡东方海皇集团收购美国总统轮船,集装箱业务仍由美国总统轮船品牌经营;1999年,马士基集团(简称马士基)与海陆合并,将联盟变成单体公司;2003年,韩进海运加入CKY联盟合并成CKYH联盟,联合联盟解散;2005年8月,马士基收购“铁行渣华”;2011年,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简称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简称达飞)组成了地达联盟;2013年6月,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达飞成立P3网络联盟;2014年2月,长荣海运公司加入CKYH联盟,成立CKYHE联盟。

目前,班轮运输市场已形成G6联盟、CKYHE联盟、P3网络联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1年,马士基推出了创新式服务“天天马士基”,在亚欧航线上每天安排班次,且承诺固定的运输时间,若不能在固定时间里完成运输,将赔偿货主损失。在亚欧航线上的其他班轮运输企业意识到,若想保住市场份额,必须推出类似服务,只有合作才能拥有足够大的船队规模。同年底,地达联盟开始重点规划亚欧航线;2012年,伟大联盟与新世界联盟合并成立G6联盟,重新部署亚欧航线与马士基抗衡。航运联盟的每一次演变,使各联盟的力量势均力敌,但P3网络联盟的成立,却打破了这种平衡(见表1)。P3网络联盟实力强大,其运力规模远超其他所有联盟。目前,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已允许P3网络联盟生效,但尚未获得欧洲和我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2 P3网络联盟对航运市场的影响

从联盟力度、运力情况、货主的选择等3个方面分析P3网络联盟的出现对航运市场造成的影响。

2.1 联盟力度

P3网络联盟的成立促进了其他联盟成员间的进一步合作。相对于其他大多数联盟松散的组织形式而言,P3网络联盟的组织架构更为严密。G6联盟的成员既有亚洲航运企业,又有欧洲航运企业;P3网络联盟的成员均为欧洲航运企业。相对G6联盟而言,P3网络联盟文化差异更小,其成员交流沟通成本更节约;从联盟的领导机制来看,G6联盟实行轮流主席制,而P3网络联盟仅由马士基执掌,经营策略更具持续性;P3网络联盟的合作力度超过其他所有联盟,在伦敦和新加坡分别成立了具有10年合约的运营中心总部和分部,统一调配联盟中的252艘船舶,整体优势更为凸显;P3网络联盟还共享上海、鹿特丹、纽约以及美国西海岸的港口设施,其成员均为全球航运电子商务供应商(INTTRA)电子平台的投资方和使用者,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2.2 运力情况

(1)对目前运力调整的影响。P3网络联盟在三大主干线上投放共计252艘船舶,其总载运能力至少可达260万TEU。G6联盟共投入240艘船舶,G6、CKYHE联盟重新规划目前运力,以更好地应对P3网络联盟的竞争。[2] P3网络联盟成立后,各大班轮运输企业调整在远东北美航线和亚欧航线上的运力投放(见图1和图2)。

就目前船型规模优势而言,P3网络联盟在优化货源组织和运力配置后,可以更好地享受船舶大型化带来的规模经济。

(2)对未来运力的影响。截至2015年,P3网络联盟还将接收28艘万箱船的交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规模效益使单船成本迅速下降,其他班轮运输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也加紧订造大型船舶。目前,中海集运还未加入任何联盟,其订造的5艘1.9万TEU集装箱船可能成为其加入航运联盟谈判时的一个重要筹码。船舶的交付和新船的订单预示着未来航运市场运力将进一步过剩。

2.3 货主对航运公司选择的影响

P3网络联盟提供28条周班航线,挂靠90个港口;G6联盟提供29条周班航线,挂靠66个港口。然而,在亚欧航线上,P3网络联盟的港口对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个联盟(见表2)。港口对表示两个港口之间可提供直达航班,这将影响货主对班轮运输企业的重新选择。

3 纵向合作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发展趋势

3.1 主要形式

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间纵向合作联盟形式主要包括航运企业独资开发或收购经营码头、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合资开发经营码头、航运企业参股港口企业以及港航联手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等。通过以上4种方式,港口企业与航运企业合作形成纵向联盟,确保班轮运输企业构建全球航运网络,保证班轮运输企业的船舶快速进出港口,完成停靠、装卸作业,降低码头作业费用。

3.2 发展趋势

(1)班轮公司具有港航合作联盟的主动权。随着航运联盟的不断演变,联盟成员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及在成本控制驱动下重新规划航线,重新选择枢纽港,尤其对于存在码头投资项目的航运企业来说,其航点的挂靠往往偏向其旗下的码头。作为航运公司网络布局的一个节点,港口处于港航合作联盟的被动地位,这与提出的第四代港口概念相符。

(2)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具有竞争优势。在亚欧航线上,航运联盟使用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至少需要16 m的吃水,这使拥有深水良港的码头运营商在枢纽港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3)未掌握运力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处境艰难。缺乏航运背景的国际港口经营商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合作联盟,才能保证班轮运输企业航班在其港口挂靠;也可向班轮运输企业或参股班轮运输企业出让经营码头的股份,加强与班轮运输企业的纵向合作联盟。

4 结 语

在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里,港航企业合作联盟化是现代港航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班轮运输行业的高度集中,加强班轮运输企业间的横向合作联盟以及班轮运输企业与港口间的纵向合作联盟。在竞争与合作的时代,港航企业应抓住机遇,共建全球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港航集成化服务,提高港航企业整体竞争力。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3)

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无比迅速。美国以及日本已经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注重下也患上到了较大发展。

美国的经济模式拥有将信息通信领域里的新技术有机融入到社会当中的灵便性,因此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与集成化。美国的出产流通率无比高,这使企业的利润以及投资收益能延续增添,从而诱发新的钻研开发投资,这类投资进1步提高了劳动出产率,构成良性循环。美国专家Litan曾经于二00一年计算了物流领域里的信息革命对于美国经济带来的降低交易、运输费用、减少存货等方面的管理性节俭,如在制造业里,本钱降低为一%~二%。信息化程度与中国至关的法国通过鼎力发展示代物流利用软件技术,寻求高出发点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经获得了显著成效。法国KN 公司在全世界九八个国家、六00个城市展开物流业务。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以及飞机的情况下,该公司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于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使其空运业务做到了世界第5,每一周运输量一.九万次,其海运业务更是位居世界第1。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通过对于过去一000年世界经济的分析指出:五00年来全世界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份是由通讯以及运输本钱降低带来的,经济自由化和运输以及通讯本钱的日趋降落将继续推进经济1体化。从这1点来讲,融会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现代物流将继续对于世界经济的运行发生踊跃而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全世界化以及电子商务的两重推进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点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以及物流全进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色特征。在国际上,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两大症结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利用对于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网络计划以及优化理论与法子、自动化、智能化的症结技术的利用和新型包装材料与技术的利用等科技进步也对于现代物流施展了显明的推进作用,大大降低了物流本钱,并且在新的技术平台的支撑下不断立异。

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追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出现4个主要方向,即物流技术设备的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以及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相对于而言,目前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1点在横向领域里更加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1体化以及智能化。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近年增长10分迅速,以二00三年为例,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分析,二00三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

一.全国社会物流总值二九.五四三七万亿元,同比增长二六.九%(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于物流的需求愈来愈大,经济发展对于物流的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高。

二.社会物流总本钱为二四九七四亿元,同比增长一三.六%,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二六.九%的增长速度低一三.三个百分点,说明因为物流运行前提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

三.物流业增添值稳步上升,为七八八0亿,同比增长一0.五%。物流业增添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六.八%,占第3产业增添值的比重为二0.七%。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

四.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获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气与竞争力的推进气力。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尤其是七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经从简单利用发展到繁杂利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进发展到变革推进。

然而,我国物流整体水平其实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1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整体范围还比较小。依据国际钻研机构的估量,美国第3方物流市场范围约至关于全社会物流本钱支出的二五%,欧洲为三0%,亚洲的整体水平低于五%,而中国仅在二%摆布。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依然以自营为主,缺少相应的症结技术与信息支撑。我国第3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范围均不能使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近没有,而第4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钻研以及探讨阶段。中国物质储运协会对于二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3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整体需求的五%。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1个首要因素。 我国物流业本钱占GDP比重依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本钱占GDP的比重在一九九一年为二四%,到二00二年降落到二一.五%,二00三年在二一%摆布,降落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因为体制因素尤其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患上中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比较后进。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以及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10分不平衡,远远不能知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二00一年四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讲演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六一%完整没有信息系统支撑,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撑的三九%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美,只有三八%的企业有仓储功课管理,三一%的企业有库存管理,二七%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后进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需相干环境的支撑。因为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相互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合用规模有限以及施行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对于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轨制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相互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后进,物流技术领域缺少拥有宏观指点能力以及增进技术交换的权威机构。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后进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请求。

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八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本钱也能够减少至少1半以上,从而防止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本钱,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

利用推行信息技术是症结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供应链与物流1体化的发展基本阅历了从基础性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和繁杂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撑等诸多阶段。供应链与物流1体化的系统繁杂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供应链与物流1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以及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供应链与物流1体化管理的效力尚没有完整施展出来。

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推动物流流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提高针对于具体行业与区域的解决方案的水平,到达现代物流运行质量的总体晋升。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像纽带1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火伴、各个环节联结成1个总体,这就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干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解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优良的环境。

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终究落实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通过对于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干信息的采集,为出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知足企业信息系统对于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持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同享物流信息来支持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树立。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首要的作用就是能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实现信息同享,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构成并优化供应链。这有益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应用率,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首要作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益于实现与电子商务B二B或者B二C系统的对于接。优良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1平台。同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行业以及企业间互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首要组成部份,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以及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现代物流社会总本钱,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4)

一、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

各国物流的成本不断降低,表现在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变化上。各国通过降低库存的成本费用,加快物流的周转速度以达到最高效率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这一法宝值得我国来借鉴的。当然,除了物流本身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的一大促因。

(二)国际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目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有力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发展物流,形成一个完善的发展体系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代物流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另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对于解决国家就业问题也是做出了贡献。现代物流的发展带动着运输、装卸、流通、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减轻国家的压力。

(三)现代物流发展下,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是不断创新的。也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一路向前,创新推动了第四方物流的诞生。然而,第四方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第四方物流有链式管理功能,从货主到顾客的供应全部过程都进行管理统筹。使整个物流过程高效运作,降低物流成本,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当然,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第三方物流。需要共同发展进步的。

(四)现代物流发展下的绿色物流这一新兴物流方式的发展

现代物流推动了国际经济的巨大发展,但带来的环境问题仍不容小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不堪重负。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绿色物流这一新兴的物流方式便产生了。绿色物流,顾名思义就是整个物流的过程要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对环境保持最少量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保证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绿色物流这一方式更是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主要是从降低资源消耗、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推进绿色技术等方面进行。对各大企业也要进行规制,鼓励实行绿色物流的理念。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方式将是物流的发展趋势。

(五)物流服务价值的升高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其运作过程更多的考虑相关人的利益,提高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国际竞争趋势不断加大,各国都是运用各种方法获取好感以图获得信任,因此,多种增值服务不断增多,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加大对对方的服务类别和质量。与物流的成本比起来,或许一次舒服和安全的享受有更大可能的作为衡量好与坏的标准。

二、国际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国际物流的发展有差距

我国物流的不断成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大环境中,我国同世界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有:物流发展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如果不能加强中国的竞争力,势必面临糟糕的局面。因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目前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

(二)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交流与合作

只有迎难而上,才会有机会看到曙光。我国虽然在现代物流方面起步较晚,但是身处于如今的大环境中,努力提升自己,顺应国际潮流才是正确之路。我国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如今加入国际竞争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增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中国来说就是一种机遇。

(三)鼓励培养绿色物流这一新的理念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树立环保的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不能再走。政府要对各大企业进行规制,鼓励企业及广大人民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保和发展不是对立的,在物流运行的过程中,从货主到顾客,从订单、运输到装卸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注意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绿色为目标。比如可以使用节能的装卸和运输工具,利用高新技术、或者在夜间输送,减少交通问题等。

(四)增强物流服务质量,增加竞争优势

在和其他各国之间的竞争中,要有自己的服务特色,一旦让顾客信任就是最大的成功。在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提高运转效率的同时,增强服务质量是取胜的关键。在如今社会,经济便捷和心灵舒适有着相同的竞争优势,所以,提高服务质量便多了一份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于我们起步较晚的国家更应该如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其次,我们应该做到别具心裁,更加从相对方出发维护其利益,从而获得青睐。

(五)积极创新,不断发展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保持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给了国际物流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在国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力,不断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效率。

综上所述,国际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呈现出很多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努力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赵常东,徐双应,巩航军.“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J].物流与信息,2005.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5)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

一、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构成

1.现代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

2.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现代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现代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技术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等特点。射频识别系统的传送距离由许多因素决定,如传送频率、天线设计等,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适用的领域: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要求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射频识别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也会有所不同,但从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等几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根据其完成的功能不同,包括四种类型:

(1)EAS系统。EAS系统是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门口的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所是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地方,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非法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发出警告。在应用EAS系统时,应在物品上粘附EAS标签。当物品被正常购买或者合法移出时,在结算处通过一定的装置使EAS标签失活,物品就可以取走。物品经过装有EAS系统的门口时,EAS装置能自动检测标签的活动性,发现活动性标签EAS系统会发出警告。EA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物品的被盗。

(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集RFID上的数据。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手持式阅读器可以在读取数据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适时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也可以暂时将数据存储在阅读器中,成批地向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

(3)物流控制系统。在物流控制系统中,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并且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人体上面。当物体、人体流经阅读器时,阅读器会自动扫描标签上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分析处理,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

(4)定位系统。定位系统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阅读器放置在移动的车辆、轮船上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上,信号发射机嵌入到操作环境的地表下面。信号发射机上存储有位置识别信息,阅读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

2.EDI技术。EDI技术是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的缩写,是指按照统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的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EDI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网来实现票据处理、数据加工等事项的作业自动化、省力化、及时化和正确性,同时通过有关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化。

EDI通常由四个方面构成:关于信息传递方式的规定、关于信息表示方式的规定、关于系统运行操作的规定和关于交易业务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利用EDI系统的各方达成的共识,这些规定实际是对这四个方面涉及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工作。

3.EOS技术。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自动订货系统是零售业与批发业之间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连接方式将各种信息从订货到接单,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系统。EOS并非单个的零售店与单个的批发商组成的系统,而是许多零售店与许多批发商组成的大系统的整体动作方式。EOS系统基本上是在零售的终端利用条码阅读器获取准备采购的商品条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订货资料;利用电话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开出提货传票,并根据传票同时开出拣货单,实施拣货,然后依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送货传票上的资料便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收账款资料,并接到应收账款的系统中去;零售商对送到的货物进行检验后,便可以陈列与销售了。

EOS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对于传统的订货方式,EOS缩短了从接到订单到发出订货的时间,缩短了订货商品的交货期,减少商品订单的出错率,节省人工费;二是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提高库存的管理效益,同时也能防止商品特别是畅销商品缺货现象的发生;三是对于产生厂家和批发商来说,通过分析零售商的商品订货信息,能准确判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有利于企业调整商品产生和销售计划。四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使各个业务信息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便利和迅速,丰富企业的经营信息。

4.GPS技术。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中文意思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结合了卫星及无线技术的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的特征,能够实时、全天候为全球范围内的陆地、海上、空中的各类目标提供持续实时的三维定位、三维速度及精确时间信息。

GPS的物流功能:一是实时监控功能。在任意时刻通过发出指令查询运输工具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出来;二是双向通讯功能。GPS的客户可使用GSM的话音功能与司机进行通话或使用本系统安装在运输工具上的移动设备的汉字液晶显示终端进行汉字消息收发对话;三是动态调度功能。调度人员能在任意时刻通过调度中心发出文字调度指令,并得到确认信息。四是数据存储、分析功能。

5.GIS技术。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6.物流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利用把数据和信息转换成可使用的知识,吸取和分享专家意见,并把知识管理成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计算机软件。以其特有的问题处理能力,成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专家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知识库、推理动力和客户界面。

知识库包含专家意见,采用的形式是一系列“如果,那就”的条件语句。通常,它对有关决策所需使用的数据和推理去访问一系列“专家”而开发出来的。综合和协调这种由若干专家参与的决策推理,开发具有实质内容的知识库,可使缺乏经验的人员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推理动力在知识库中搜索用以确认有关具体决策所适用的规则。常用的推理机制有正向、反向或双向推理。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在分别使用时由于搜索、匹配过长,使处理问题的时效性差,因此可以同时采用正、反向推理,即双向推理。

客户界面有助于决策者与专家系统之间交互影响。该界面用自然语言以格式化的形式向客户提出关键问题,并对客户的回应做出解释。良好的界面允许客户提炼知识库,使之能获得额外信息和专家意见。客户界面包括解释器、专家接口。

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趋势之一:RFID将成为未来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家分析认为,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随着RFID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RFID技术有望成为推动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新品剂。

2.趋势之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成为物流发展的突破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 Information Platform PLIP):是指为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企业和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的商业性平台,其本质是为物流生产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 能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现代社会经济是一个服务经济的社会。建立客户快速反应系统,是物流企业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基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加强同合作单位的协作。

3.趋势之三: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借助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黑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企业长期将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发展策略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物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也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的物流业的发展显得较为粗犷、专业化水平仍然偏低,物流成本处于较高位置,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相关部门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过去的五年里,我国的物流之处占到国民经济收入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比例均少于10%。这表明我国的物流业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和改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物流主要存在重复运输、无效运输、交错运输、空载运输的问题。当前,石油等能源价格日益上涨也将不断提高传统物流业的成本。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物流业有义务也有能力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一、我国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物流效率低、能耗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流资源分配不均匀。现行的物流资源管理不合理、物流业资源分配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严重缺乏,导致物流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尤其是与我国物流企业有关的产权转让制度、融资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2)信息化管理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积极有效地促进企业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的提高,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然而,我国物流业对信息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物流业普遍存在着物流设施陈旧落后,物流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地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设备、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作业效率、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中国物流协会于2010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10月,我国物流企业建立有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的比例不足60%,20%的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实施过优化,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的比例仅有25%,对物流订单的处理满意率达90%的物流企业仅有10%左右。由此表明,我国的物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亟待提升,网络信息化的运用及管理还处于较低的层面。此外,物流企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对账单、订单、货物出库入库等方面的管理,而应用在货物配送组合方案、配送中心选址、运输路线的设计及优化库存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3)缺乏完善的供应链运筹。我国的物流业目前还处于比较传统的运作模式,其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货物中转、货物配送、货物转移和短期存放等方面。缺乏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协调、成品配送及销售等环节对有效地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行整体的运筹。这样,由于物流也的运作模式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系统协调性,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物流经营虚高、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为了提升物流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必须从完整供应链的角度对整个物流业工作内容进行改进和规划。

二、低碳物流的核心思想

近些年来,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低碳物流(Low Carbon logistics)就是为了适应世界环境变化格局而提出来的物流方式。具体指降低物流输送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影响,同时使得有效物流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尽量的提高物流效率。现代低碳物流的发展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行业消耗的能源巨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突出。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据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显现,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持。低碳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物流业对交通的污染。物流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对象,物流业需要汽车、火车、船舶等各种交通工具进行维持,而这些交通工具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等能源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带来的能耗占到全世界的能源消耗的25%左右。由于物流业在开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所以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对物流也进行治理。第二,废旧物的污染。物流业在其开展过程中,处理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还向环境中排放一些废旧物有毒,如酸液、油类、放射性物质等。物流企业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追逐利润最大化,对于废旧物的回收成本过分关注,使得环境质量处于不断下滑状态,社会公共利益产生较大损失。

三、现代物流实现低碳运营的策略

(1)促进物流合理化。为了从根本上改进我国的物流业发展,遵循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应该提升物流信息化程度;还应该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通过货物的运输匹配方案优化,尽量的减少和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等现象,优化运输路径和搬运装卸系统,促进运输合理化;其次,对仓库货物进入包装区进行扫描。为了方便实际的工作需要,防止干扰,利用无线条码扫描枪进行扫描,扫描枪的数量以实际需要进行配置。最后,需要对产品在入库和出库时进行条码扫描,以及库存盘点和退货或领用出入库等。对产品进行批次的条码扫描,并定时将数据进行传送。在入库前,终端要从电脑上下载相应的产品数据,便于条码扫描时进行比对;产品入库后,仓库管理员需要用批处理终端设备对装箱单进行条码扫描,并与在终端所显示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匹配后入库。(2)推行共同配送方式。共同配送实质是物流企业与用户的资源共享,指通过一个物流配送单位为多个用户服务,或者多个物流企业共用某些物流设施的工作模式。共同配送的工作模式可有效地环节我国物流交通、物流仓储等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现象。这样做不仅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减少了社会车流总量,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了道路通行状况。(3)推广绿色包装。当前,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在供应链物流环节对包装环节进行重视,大力推广环保绿色包装。首先是尽量的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特别是一次性的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和昂贵包装;其次是大力推广使用具有自动降解功能的包装材料。这种包装材料由于价格较普通包装材料贵,所以难以在广大物流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而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政策进行鼓励执行。因此,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规模使用还存在较大困难,但这必将是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国家应加大对环保包装材料企业的税收减免和专项补贴等政策支持。(4)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社会经济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低碳环保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话题,物流行业尤甚。物流业不仅要实现自身水平的发展和实力提升,还应该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按照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物流企业自身进行改进和提高。从目前的形势看,物流并非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它不仅要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岳馨.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

[2]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

[3]王乐鹏,黄鹄绩,张世翔.智能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2010(22)

[4]李亚杰,王莹,李玉民.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2011:30(9)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7)

借助现有ERP软件,可以为供应部提供10余种的数据报表,让供应部全面掌握供应系统关键数据,全面提升物资供应工作水平等。

可以借助ERP提供物资月度收发结存汇总表、物资计划执行明细表等报表,分析出月度库存储备趋势表、月度代储代销比率趋势表、月度库存周转率趋势表、计划执行率趋势表等物资供应工作所需关键信息报表。便于发现物资供应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策略,改进不足,提升工作质量。

借助ERP提供物资月度收发结存汇总表、物资计划执行明细表等报表,分析出月度库存储备趋势表、月度代储代销比率趋势表、月度库存周转率趋势表、计划执行率趋势表等物资供应工作所需关键信息报表。

月度库存储备趋势表是月度库存储备走向报表,能直观看出月度库存储备资金变化趋势,反映了仓库库存储备管理水平。

月度代储代销比率趋势表是月度代储代销工作推进质量高低走向报表,能直观看出月度代储代销工作高低变化趋势,反映了代储代销工作质量。

月度库存周转率趋势表是库存物资流动速度快慢的走向表,能直观反映库存物资流动快慢趋势,反映了库存物资在库状态及库存结构等。

计划执行率趋势表是物资需求计划质量检验的走向表,反映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质量。

以上趋势表都是物供工作管理关键所在,是数字化管理物供工作工具。更能便于及时发现物供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策略,改进不足,持续提升工作质量。

具体实施办法

(一)根据矿实际,制定相关文件并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学习。根据上级单位要求,充分结合矿实际,印发了《代储代销实施方案》、《物资供应‘双保’建设活动方案》、《平台采购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了库存储备金额不超175万元,代储代销比率不低于85%(河南能源、永煤不参与代储代销),计划执行率不低于85%。为确保上述目标完成。供应部牵头组织矿所有单位负责人及材料员参加学习培训班,由经营副总亲自授课,其它副矿级领导在不带班的前提下也要列席培训班。形成了经营系统、生产系统协同配合效果。

(二)将关键数据进行对比,绘出趋势表。供应部按时间节点,利用ERP系统调出月度收发结存汇总表、物资计划执行明细表。对1-9月份库存储备进行了总的对比分析并绘制出库存储备趋势表(1、2月形成一张库存储备走向表,1、2、3月份形成一张库存储备走向表,1、2、3、4月份形成一张库存储备走向表,……,1、2、3……、9月份形成一张库存储备走向表)。

代储代销比率、库存周转率、计划执行率趋势表也是类似的分析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三)对照趋势表,检验当月工作成效。以1-9月份库存储备趋势表可以看出1-9月份库存储备金额始终在180万元以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月份较2月份反弹较大(由于受春节放假物流延迟因素影响,导致假后货物集中到货,加之当月集团公司所供U型钢储备量较大量的增加),4月份库存储备恢复正常,总体来说1-9月份供应部在库存储备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有效的。

(四)根据当月工作成效,提出下月工作努力方向。针对库存储备采取代储策略是正确的,力度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沟通力度,年底前也可以将油脂纳入到代储代销范围之内,预计库存将会再有10余万元下降空间,可以确保库存储备降到100万元以下。

(五)进入类PDCA循环,持续提升工作质量。每月重复做上述的(二)(三)(四)部分的工作,持续提升仓库库存储备管理水平。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8)

2007年是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央更加重视物流业,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运总量达到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的。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二是物流业快速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7年,国内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增加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到6.8%。三是物流业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200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4.5万亿元,增长17.3%,占GDP的比率为18.4%,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近几年,一批物流企业抓住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展壮大起来。过去,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很少见。目前,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就有几十家。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外物流企业深入展开,也推动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第三,现代物流方式向采购环节延伸,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随着现代物流方式迅速向采购环节延伸,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呈加快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将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二是连锁零售业是推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国内连锁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和兼并壮大,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连锁经营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国内零售商目前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尽管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三是一些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以自己为主导构造供应链体系的势头日趋明显,并且取得了龙头地位。也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四是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

第四,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2007年,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第五,专业化分工加快,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一年里,物流企业专业化经营,增值型服务有新的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循环取货、分销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中得到应用。一批新兴企业已经成为客户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分销的供应链整合者,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

第六,物流业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我国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

第七,区域物流加强合作,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启动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地区物流企业签订了《物流合作协议》。四川、湖北、浙江、重庆、云南、新疆和广州7地物流行业协会发表《推进物流合作四川宣言》。安徽、江苏和江西20个沿江城市签署协议,区域内车辆在通关、收费、停靠作业等方面享受“普惠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合作深入推进,现代物流加快向物流集聚区集中。

第八,物流国际化竞争趋势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抢滩”我国市场。为此,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物流市场,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和技术,但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因素。面对国际化竞争,国内企业必须积极应对。

第九,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的毛利。

二、2008年物流业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

初步预测,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可达16%左右,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保持2007年的水平。

今年,我国物流业面临以下一些趋势:一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面临有利的发展趋势;二是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面对分化重组加剧的趋势;三是制造和商贸企业一方面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一方面强化自身物流功能的趋势;四是生产资料物流、农村物流和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将受到重视,加快发展的趋势;五是各地贯彻“十一五”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加紧建设的趋势;六是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合作加强,物流运作集聚区快速发展的趋势;七是企业获取资源、资金的难度加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八是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越来越薄,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因此,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将于2008年出台。要把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物流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和推动行业改革与发展。

第二,引导社会化物流需求,为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商贸业、农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联动发展。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精做细,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

第三,选择适合国情的物流运行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场需要,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要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要深入研究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流通方式,提升流通业态。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制等现代流通方式。要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强先进适用的物流新技术研发和运用。针对企业物流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9)

[6] 陶闯. LBS市场发展趋势和挑战[J]. 卫星与网络,2012(10):31.

[7] 艾瑞咨询集团. 2014年中国综合类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市场行业发展报告[EB/OL]. (2014-11-27)[2016-03-30]. ?from=search.

[8] 王韫文. 软件的价值[J]. 电子世界,2014(16):339.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10)

气候生产力模型考虑到资料的获取和方法实用,本文采用Lieth提出的可以明确表达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影响的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4]来计算气候生产力。该模型为:(式略)其中,Pv是以实际蒸发散量计算得到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kg/(hm2?a)];e为自然对数;3000是Lieth经统计得到的地球自然植物在每年每平方米上的最高干物质产量(kg);v是年平均实际蒸发散量(mm);R为年平均降水量(mm);L为年平均最大蒸散量,它是年均温度t(℃)的函数。气温变化特征为榆林市年平均气温随时间的趋势变化状况。由图1可知,近50年来榆林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0℃/10a,趋势系数通过了α=0.001极显着水平俭验,榆林气候变暖现象显着。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速率大大增加,年均气温值远大于多年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之后较90年代之前年平均气温增长了14.2%,上升幅度明显。,近50年来榆林市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冬季气温的升幅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75℃/10a;秋季、春季次之,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5和0.33℃/10a;夏季最小,气候倾向率为0.18℃/10a。对四季平均气温的趋势系数进行检验,发现春、秋、冬季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了α=0.001极显着水平检验,夏季气温趋势系数也通过了α=0.05显着水平检验,表明榆林气候变暖现象十分明显。通过全年及四季平均气温5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榆林市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20世纪60~80年代各气温均在平均值附近波动,年际变化不大。90年代中期,各曲线均出现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各气温均在一个相对高值附近波动,气温居高不下。结合表1分析可知,全年及四季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明显高于60~80年代,上升速率明显加快。进入21世纪以后表现更为明显,2001~2010年的年均气温及四季平均气温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升高了1.6、1.3、0.6、1.5、2.9℃。

近50年来榆林市年降水量的线性增长率为-9.964mm/10a,与时间序列的趋势系数为-0.138,未通过显着性检验。这说明近50年来榆林市全年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但降水量的逐年分配不均衡,近50年来,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为159.1mm;降水量最多的是1964年,为692.6mm,远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近50年来榆林市四季降水量的线性增长率分别为1.00、-8.61、-2.73和0.47mm/10a,与时间序列的趋势系数分别为0.044、-0.150、-0.094和0.121,均未通过显着性检验。这说明近50年来榆林市夏、秋季降水量也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尤以夏季明显,而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总的来说,近50年来榆林市降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榆林市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年降水量波动上升,平均值为449.8mm,为近50年最高值,春、夏、秋季降水量均高于多年平均值,表明60年代明显为降水偏多期。70年代全年及春、夏季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秋、冬季高于多年平均值。80年代初除春季降水量略高于多年平均值以外,全年及夏、秋、冬季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值,表明80年代为明显的降水偏少期。90年代全年及四季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值,但在90年代后期,各5年滑动平均曲线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降水从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偏多期。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全年及四季降水量均高于多年平均值,降水量有所增加,相比于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增加了23.0%。干燥度变化特征:近50年榆林干燥度平均值为21.4,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029%/10a,通过α=0.05水平的显着性检验。20世纪60年代干燥度波动剧烈,最低值为1965年的8.6,最高值为1967年的40.3。70~90年代中期干燥度大体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年际变化不大。90年代中后期干燥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根据deMartonne对干燥度的定义,干燥度值小于10,表明严重干旱,河流断流,农作物需要强制人工灌溉;干燥度值在10~30之间,表明中等干旱,河流暂时性有水,流量中等,植被类型为草原[11]。纵观榆林市近50年来,除1964、1965、1967、1988年以外,其余年份干燥度均介于10~30之间,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燥度变化波动明显剧烈,这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有关。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高温有利于地面的蒸发,当降水减少时,高温将加剧干旱的发生或发展,甚至导致异常干旱,干燥度随之降低。进入21世纪后,气温继续上升但降水量有所增加,导致干燥度也随之略有回升。近50年来,由于气温显着升高,而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因此榆林市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特点。2.2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由图6可知,近50年榆林气候生产力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但不明显(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平均每10年增加1.9kg/hm2。其多年平均值为754.55kg/(hm2?a);最大值出现在1964年,为968.9kg/(hm2?a);最小值出现在1965年,为379.9kg/(hm2?a)。图7a给出了榆林市气候生产力的各年代值,虚线表示近50年平均值。由图7a可知,榆林气候生产力以20世纪90年代最低,为714.6kg/(hm2?a);以2000~2010年最高,为807.2kg/(hm2?a)。气候生产力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气候生产力为780.8kg/(hm2?a),略高于多年平均值;而20世纪70、80、90年代均低于多年平均值。气候生产力累积距平曲线(图略)显示,榆林气候生产力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直到20世纪末,在21世纪初又呈现快速上升势头,其中2001年达到历史次高峰[气候生产力为962.4kg/(hm2?a)]。2001~2010年榆林气候生产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气候因子对气候生产力的相关性分析及二元回归模型榆林市年气候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间的相关系数为0.029,未通过显着性检验;与年降水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51,通过0.001水平显着性检验;与年相对湿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420,通过α=0.05水平显着性检验。因此,决定榆林气候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降水量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不显着。从20世纪60年代和近10年的距平百分率变化可以看出,在降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气候生产力随气温的增加而表现出增加趋势。从90年代和近10年的距平百分率变化可以看出,在气温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气候生产力随降水量的增加也表现出增加趋势。可见,一定程度上的气候变暖是有利于提高榆林市气候生产力的,但长期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作物因高温缺水而减产,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据预测,未来50年我国北方可能呈“暖湿型”的气候类型[14],在这种气候类型成功转型之前,榆林市变暖增湿的气候可能使作物生产潜力增大,但随着气候日益变暖、降水减少,榆林市的作物反而会因为高温3结论近50年来榆林市年平均气温以0.40℃/10a的速度上升,高于全国增温速率,并通过了α=0.001水平显着性检验;四季平均气温均也呈现显着的上升趋势,气候变暖趋势十分明显。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剧烈,但总体变化不大,夏、秋季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其长期变化趋势均未通过显着性检验。榆林市近50年相对湿度每10年下降了1.343,通过了α=0.01水平显着性检验;deMartonne干燥度每10年下降了1.029,通过了α=0.05水平显着性检验。榆林气候表现出较强的暖干化特点。榆林市气候生产力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决定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降水量,两者间的相关系数达0.951,通过了0.001极显着水平检验。利用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力所建立的评判模型表明:当榆林年平均气温上升1℃、年降水量上升1mm时,榆林气候生产力将上升21.5kg/(hm2?a)。随着气候日益变暖、降水减少,榆林市的作物 反而会因为高温缺水而减产。

现代物流的趋势篇(11)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举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很快被禁绝,我国被世界誉为“无毒国”。①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死灰复燃,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1998年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每年向社会《中国禁毒报告》,截止2011年已公布13次。其中在2000年的《中国禁毒报告》附录中,还特别公布了我国1991年至2000年违法犯罪及禁毒的基本情况。②另外,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2009年也向社会“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摘要”,对我国滥用的情况和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大致可以了解20年来我国犯罪的基本情况与动向。

一、从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看,二十年来我国犯罪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近年增长速度放缓。

首先,1991―1998年,我国违法犯罪急剧增长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根据国家禁毒会《2000年中国禁毒报告》附录资料公布的数据,这一时期,无论是破获的违法犯罪案件数量,还是涉案违法犯罪人数都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具体内容。

其次,在1999年至2010年的12年间,我国犯罪整体上仍然呈上升态势。与上一时期不同,这一时期我国犯罪整体形势出现了波动。《中国禁毒报告》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02年的4年间,我国司法机关破获的犯罪案件数量和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人数双向上升趋势是明显的。从2003年开始至2005年,我国犯罪逐年递减,2005年犯罪案件数量和抓获犯罪嫌疑人人数(分别为4.54万和5.8万)甚至较1999年还低(分别为6.49万和5.81万)。但从2005年开始直至2010年,犯罪持续上升的趋势再度出现。根据这些数据事实可见,在该12年间,不能否认我国犯罪曾一度出现下降情况,但该下降趋势只是出现于2003至2005年3年间,其余时间仍是增长的,所以,应当认为该时期我国犯罪整体上仍是处于上升态势。

再次,从(违法)犯罪增长速度看,2005年以来明显放缓。如上述表3和表4显示,2005年开始,我国犯罪再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相对于1991年至1998年这段时期而言,该时期我国犯罪增长速度明显放缓。(1)从破获的(违法)犯罪案件看,1991年至1998年增长了21.7倍,平均年增长率达310%。而在2005年至2010年的6年间,我国犯罪案件数量增长为1.96倍,平均年增长率为39%。(2)从抓获的(违法)犯罪人数看,1991年至1998年的7年间,增长了12.5倍,平均年增长率近179%。而2005年至2010年,被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增长1.74倍,平均增长率只有35%,两者都大大低于上个世纪90年代。

二、从犯罪的种类看,传统犯罪稳中有降,新类型犯罪增长趋势明显

依据流行的时间顺序,理论上将分为传统和新型。传统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鸦片类流行较早的。新型又称“实验室”、“化学合成”,主要指冰毒、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广义上包括《一九六一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经修正的一九六一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一九七一年精神药物公约》中所列(除上述常规之外)的品、精神药物和近年来出现的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在我国,新型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我国尚未向社会公开有关传统犯罪和新型犯罪数量的具体数据,但依据《中国禁毒报告》和《2005年至2008年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摘要》所提供的关于我国缴获的种类、数量以及消费市场滥用类型、数量以及比例等事实,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犯罪稳中有降,新类型犯罪增长趋势明显。

首先,我国司法机关缴获的传统数量和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公布的关于传统滥用情况可以反映出近年传统稳中有降。

1.关于传统的缴获数量。的缴获数量是判断犯罪增减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而言两者呈正比关系。根据《中国禁毒报告》提供的数据,近年我国司法机关缴获的传统出现了明显减少趋势。以鸦片为例,1999年全国司法机关的缴获总量为1.19吨,2000年为2.43吨,2001年达到最高值2.82吨,其后基本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0年缴获量只有1.3吨和1吨(具体内容请参见下图5)。同样的趋势也体现在海洛因上,1999年,我国司法机关缴获的海洛因总量为5.36吨,之后于2001年缴获量达到最高值13.20吨。其后缴获量虽然出现波动,但从2005年开始,呈持续现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海洛因缴纳量只有5.30吨,同样较1999年低。

2.关于传统的滥用。消费市场的滥用情况与犯罪间往往也是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某种滥用越普遍,该类型犯罪往往越严重。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国传统滥用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海洛因的滥用又在整个滥用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向社会公布的《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摘要》却显示出海洛因滥用人数比例近年呈现递减的趋势。该报告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登记滥用海洛因人员占滥用总人数的比例为87.6%,其后逐年递减,2009年该数字下降为73.2%。而根据《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提供的数据,2010年该比例下降至69%。

其次,中国禁毒报告和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公布的新型缴获数量和滥用人数都反映出近年新型犯罪上升趋势明显。在滥用历史上,很长时期世界各国都是传统为主。90年代后,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趋势。该趋势随后也出现在我国,滥用冰毒、氯胺酮、等新型人数不断增多,已形成传统与新型交叉滥用的局面。近年的《中国禁毒报告》和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公布的"2005年至2008年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都显示出新类型犯罪在我国呈明显增长趋势。

1.从冰毒的缴获数量和滥用情况看,“冰毒”是近年滥用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类型。在缴获数量方面,自2004以后,我国司法机关每年缴获冰毒数量基本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比如,2004年我国

冰毒缴获量为2.75吨,到2007年则持续增长为6.63吨。2008年虽然缴获量有所下降,但其后2009年和2010年明显增长的趋势再度出现。在滥用方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冰毒”是近年滥用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类型。2005年至2008年监测报告的药物滥用者中,“冰毒”滥用比例由1.0%上升到8.2%。其中在监测报告的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冰毒”滥用比例从2005年的2.4%上升到2008年的22.1%,增长了8.2倍。“冰毒”成为我国社会最流行滥用的之一。

2.我国近年登记的滥用合成人数及比例也可以反映出新型犯罪上升的趋势。某类滥用的人数和比例越高,往往也说明该类型犯罪越严重。2005年我国登记滥用合成人数为59541人,占滥用比例的6.7%。此后逐年递增,2009年该两数据分别上升至360057人和27%,分别增长了6倍和4倍。

三、制造犯罪明显增多,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我国由传统的“受害国”变为“受害国”兼“输出国。”

首先,中国禁毒报告数据显示,制造犯罪案件明显增多是我国近年犯罪的重要特点之一。我国毗邻“金三角”和“金新月”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是传统的受害国,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犯罪主要经历了一个由过境贩毒为主向过境贩毒与境内消费并存的过程。但近几年,随着新型的泛滥和加工合成的流行,我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依靠境外的状况,国内制造案件逐渐增多。以冰毒、“”制造为例,我国东南沿海的部分省市活动猖獗。2002年,广东、福建两省冰毒缴获量和捣毁制毒窝点数超过全国总数的80%。2004年,广东省缴获270余万粒,占全国缴获总数的90%以上。其后逐步向内地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蔓延。而且由我国国内生产的冰毒还被走境到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或地区,我国不仅属于传统的“受害国”,兼成为“输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