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0 10:17:04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1)

一、改革管理体制,保障旅游业有序发展为克服传统体制下管理分散、职责交叉的弊端,我们从理顺体制入手,不断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体制。概括起来,主要是“三调整、三集中”。一是调整机构设置,集中领导权。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作为领导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决策机构;设立旅游度假区管委,作为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市政府各项旅游决策的落实;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独立人员,独立经费,专职负责产业研究、招商策划和统计调度等工作。二是调整隶属关系,集中管辖权。把原属文化局的*阁管理处、古船博物馆,原属旅游局的古市管理处、*旅行社、*阁大酒店等单位,划归旅游度假区管委统一管辖。同时,将旅游区内6个行政村从原区划中剥离出来,成立*阁街道,由度假区管委副主任兼任街道工委书记,理顺条块关系,加强旅游区属地管理,真正把度假区的行业主管和区域直管地位落到实处。三是调整职能划分,集中管理权。为解决职能交叉的问题,在旅游度假区管委同时挂文物局、旅游局的牌子,把文物保护、行业管理等职能集中交由旅游度假区统一行使,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管理体制的理顺,大大增强了旅游行政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为规划、投入、促销、行业管理等其它各项体制创新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搞好规划论证,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

按照“规划引导、企业运作”的方针,充分发挥旅游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集聚各产业要素,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进程。

一是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拉开旅游发展大框架。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充分听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突出旅游业在整个服务业的龙头地位,以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有效整合,进一步拓宽开发领域,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景点内涵,重点建好“二区三带四大板块”。“二区”,即北部滨海旅游度假区和南部艾崮山生态旅游区;“三带”即海滨风景带、生态谷风景带、农业旅游观光带等三条旅游通道;“四大板块”,即历史文化风貌区、黄金海岸度假区、葡萄酒文化体验区、生态旅游观光区等四大板块。

二是科学制定专业规划,构筑旅游发展新格局。始终坚持文物资源先保护后开发、保护重于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关系,用高标准的旅游专业规划指引保护和开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聘请20多个知名院校的60多位权威专家参与,高水平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水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水城及*阁保护规划》等10多个详细规划,促进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近年来,累计投入6500多万元对*阁古建筑群、戚继光故里及遍布城乡的文物点进行了修复保护,投资4.5亿元进行了水城保护利用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明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三是科学引导社会资金,激发旅游发展活力。在搞好政府投资的*阁、戚继光故里、水城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同时,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发展旅游业,并在项目策划、可研论证、融资支持等方面积极加以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短短几年间,先后建成八仙渡海口、海洋极地世界等知名旅游景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建设的三仙山景区,投资8.6亿元,20*年5月可建成开放,将成为*旅游的又一新亮点。蓬建建工集团投资建设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兴瑞公司投资的绿色产业园也都获得了成功。在启动内力的同时,始终把借助外力、招商引资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配齐配强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招商队伍,深入开展产业招商,先后引进了世嘉国际旅游度假、利群购物广场、新天地生活广场等11个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加快项目建设,实现旅游业膨胀发展

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全力推进景区建设,精心开发旅游产品,整体打造“人间仙境,休闲天堂,美酒之乡,和平圣城”的城市品牌。

一是纵深发展观光旅游。对历经两千多年积淀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成熟一个,开发一个,充分展现*传统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几年来,先后实施了戚继光故里、水城保护开发等古建筑修复工程,建设了登州博物馆、八仙雕塑、文化广场、田横山文化公园、*阁西苑等标志性景点,开发了八仙渡海口、海洋极地世界、兴瑞绿色产业园等特色景点,初步形成了南北轴线的历史文化游和东西轴线的海滨观光游两大精品走廊。总投资4.5亿元的水城保护开发项目,按照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建设,明年全部完工后,将成为*旅游业的又一大龙头项目。

二是大力发展度假旅游。*有百里黄金海岸,有艾山部级森林公园,发展度假旅游条件十分优越。借助这些优势,我们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引进和建设疗养区、度假中心、葡萄酒庄等度假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在蓬滞留时间,拉动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三仙山景区是一处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以神仙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同时具有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会展等度假功能。总投资6亿元的中粮南王山谷君顶葡萄酒庄项目,集葡萄种植与采摘、葡萄酒产销、观光休闲旅游、葡萄酒文化推广于一体,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葡萄酒庄。此外,投资5.5亿元的世嘉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2亿元的*仙都等项目,两年内也将相继建成。

三是不断完善旅游功能。围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打造休闲名城,坚持“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同步发展,在继续完善“住、行、游”三要素的基础上,重点完善购物、美食、娱乐功能。一是完善购物功能。近年来,我市成功引进了青岛利群、威海家家悦、烟台振华等大型商贸企业,建成利群购物中心、家家悦超市和振华商厦。在此基础上,由澳门名嘉集团投资25亿元的博展商贸城项目,一期工程今年年底将基本完工。香港五洲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的府后路步行街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二是完善美食功能。北京新策略餐饮文化公司投资开发的戚继光兵器烧烤美食街,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兵器烧烤和*仙菜系列,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山东省旅游饮食文化示范街”。投资2.5亿元的金港湾广场、投资2亿元的利群酒店、投资3亿元的新天地生活广场等四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今明两年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完善娱乐功能。健身、品茶、洗浴等文化休闲项目不断发展完善,文化市场、字画古玩一条街相继建成营业。

在完善以上三方面功能的基础上,我们还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占地6000平方米,集旅游咨询、预订、受理投诉、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市旅游咨询中心”,改造了长途汽车站和客运码头,完善了*旅游网站。投入100万元,建设了1.3万平方米旅游生态停车场,开通旅游观光大巴车、电瓶车90余辆,新上市内公交车50辆,在各景区(点)、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增设、更新交通指示牌、信号标志牌60多块,中英文对照指示图、简介牌50块,公共信息图形符号370块,连接城区与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另外,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五星级厕所1处、四星级厕所2处,改造三星级厕所7处,最大限度地为到*的游客提供便利。

四、强化行业管理,推进旅游业规范发展

按照《山东省旅游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旅游市场发育逐步成熟。

一是旅游企业素质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5a”、“4a”、“3a”级景区各1处(*阁、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中粮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兴瑞庄园),二星级以上酒店11家,旅行社32家。*阁管理处被评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戚继光故里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二是旅游行业管理不断规范。我们积极开展“诚信旅游建设年”活动,围绕建立诚信机制、开展市场整治、深化细微服务、转变旅游行风等四个方面,分别与饭店、旅行社协会的会员单位签定了诚信经营协议书,并在旅行社行业率先建立了行业档案。针对旅游执法难的问题,继续推行《旅游团队经营场所违规经营警示制度》,得到了省市两级旅游主管部门的认可,并作为山东省“诚信旅游建设”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全省推广。

三是旅游市场整治效果明显。为彻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市里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意见》,由市旅游局牵头,抽调公安、城管、交通、工商等有关部门执法人员,成立了21人的旅游联合执法队,完善一整套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坚持全天候值班,全方位巡查,旅游综合执法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观。另外,我们还向社会各界聘请了25名旅游义务监督员,建立了行政、社会、行业、游客、新闻五位一体的旅游监督体系。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2)

(一)规划体系逐步完善。____市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开展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编制了总体规划。《____市城市总体规划____1-2020》____1年5月获国务院批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____市发展总体规划》及旅游、生态、交通三个专项规划获省相关部门评审通过,与鄂西圈战略实现了有效对接。《____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实施被纳入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二是编制了专项规划。编制《____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____市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____市区旅游发展规划》、《____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等一系列区域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成为____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

(二)重大项目建设平稳推进。策划了重大文化发展项目,入库重大项目37个,总投资290亿元。注资1000万元成立____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推动鄂西圈投与____组建洪湖湿地生态城旅游公司、湖北洈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投资公司,启动一批景区景点建设。目前,鄂西圈司已投入3.5亿元对洈水景区进行提档升级;关公文化园项目已完成投资3550万元,关公雕像将于年内落成;公安县“三袁景区”项目建设即将启动;洪湖悦兮半岛旅游区二期工程已完成征地及规划编制;金湾大酒店已进入装修阶段;监利县以周老嘴镇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建成风情一条街。以____古城为核心、洪湖湿地生态和红色旅游、松滋洈水自然风景区等为支撑的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三)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过财政投资、招商引资、民间集资等方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汉宜铁路通车,北煤南运大通道、洪监高速、江南高速、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开工建设,5条高速公路在6个县市同时建设,基本建成“三横五纵”城市道路框架体系。二是加强了城市绿地建设。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加快城市生态保护和美丽____建设步伐,实施园林绿化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城市精品靓点,城市绿地率达35.14%,绿化覆盖率达39.78%,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

(四)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财税扶持、费收支持、旅游招商、项目用地、奖励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政策覆盖全市旅游管理部门、企业、饭店、景区和旅游团体及个人。本级财政加大扶持力度,近三年投入资金282.9万元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兑现奖励经费182.8万元落实旅游促销奖励。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土地使用权依法续期,建设用地预审、土地征收等相关工作全面改进。旅游专项人才引进突破编制限制,博物馆、文保中心等单位“三类人才”招聘“绿色通道”畅通。

____文化旅游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整体上仍然规模不大、占比不高、增加值不强,竞争实力不强,开发和运营水平低,尚处于夯实基础、完善要素、树立品牌、培育市

场的阶段,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还没有树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文化壮腰”虽列为五大壮腰战略之一,但没有像抓“工业壮腰”那样重视,会议研究的多落到实处的少,研究文化的多研究旅游的少,规划制定的多认真执行的少,项目前期重视的多后续配套重视的少。比如说襄阳诸葛亮文化产业园比关公文化产业园起步迟却已开园营业,博物馆文保大楼动工两年却还只见框架、国家资金到帐两年却不能用。二是认识有偏差。片面地将旅游等同景区(点)、将景区(点)等同文物,用文物的理念来主导旅游;过多纠结文化寻根,认为根不清枝不茂,总在争论城市打什么牌定什么位;将文化与旅游割裂,认为文化是文化部门的事,旅游是旅游部门的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还未形成共识。

(二)体制机制不畅通。从领导层面看,全市还没有一个统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机构和协调部门,文旅局分工具体负责抓旅游的人员不多,大量工作靠临时会议和领导批示督办推进。从部门层面看,全市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工作的机构有市或区文化、建设、文物、宗教、林业、鄂旅投、文旅投等,都可管理导致都不管理,实际上仍是旅游部门一家抓旅游,文化、旅游二个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其它部门不管不问、各行其事、逐利避害,尚未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整体合力。如市长亲自督办一年半才完成电瓶车的整治。从经营层面看,景区(点)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导致景区(点)低、散、小、弱,难以形成旅游品牌,不具备持久的吸引力和整体带动力。目前游客看的多是____古城墙、博物馆等一些标志性老景区,走马观花游玩,带动不了吃、住、行、游刚性需求,更谈不上购物、娱乐弹性消费,难以实现“驻地游”、“目的游”。

(三)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突出地表现在旅游市场机制僵化和文化旅游企业素质偏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管理方式条块分割,管理手段相对垄断,管理权限交叉严重,管理职能各有局限,相互之间难以协调,导致政府行政管理而非市场机制主宰____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造成对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本能排斥和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对资源转化和产业升级的消极懈怠、对行业调控管理的自然抵触,使本应属于市场的文化旅游产品难以参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进程。____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面临着体制、政策和发展空间上的障碍,如古城内景区(点)的整合,阻力重重,四年才完成。另一方面,____目前尚无一家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曲江集团才刚刚起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效益不高,缺乏主导____旅游发展的市场主体,所以市场规则制定、行业标准推广、区域旅游合作、市场秩序维护、旅游品牌重塑等只能靠政府来推动,而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很难落实的。

(四)发展环境不理想。一是政策兑现难。____0年制定的《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的优惠政策兑现程度低,企业用地指标较紧,一些需占用大量土地的新型文化旅游项目只得“等米下锅”,“最后一公里”的配套设施建设久被搁置。二是资金投入少。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投入明显低于周边城市,且还不是专款专用,影响了旅游产品的宣传造势和旅游商品的开发。三是配套设施缺乏。“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交通网络滞后,重要景区还未完全实现快速公路通达,功能健全、换乘快捷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形成。没有旅游集散接待中心和旅游购物中心,没有大型旅游车辆集中停靠场所,部分县市的一些经典景区由于规模酒店、餐饮娱乐等未被开发,游客只得在参观之后即刻返回。四是专业人才紧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策划和服务队伍紧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五是社会氛围不浓。还未形成人人都关心、支持、参与文化旅游发展的社会氛围。同时,缺乏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对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状态,让好的规划难落实,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多年,古城人口越迁越多,高层建筑越建越多。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加快____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认识

1.深刻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机遇。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让广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湖北省委省政府把____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成员之一,并于今年6月,将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纳入省级“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按照“世界遗产、中国品牌、湖北代表、____实施”的发展目标,予以支持发展。市委市政府按照“实施壮腰工程,加快____振兴”,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战略目标,把文化壮腰作为“五大壮腰”的重要内容。这些都为____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2.深刻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____区位优势明显,已成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的重要节点城市。____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以“二广”高速和“沪渝”高速为骨架,以318、207国道和“汉沙”线、“沙渔”线、“荆三”线为主干的公路网;拥有盐卡集装箱港区、李埠港区等____组合港重点港区;“汉宜”铁路通车,“蒙华”铁路____段开工建设;沙市机场迁建工作展开。三是____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丰富。____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____定都长达411年,历经20代楚王,成就了“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雄伟霸业。____是三国文化的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____”。____具有独特的名人文化,孕育出屈原、宋玉、关羽、岑文本、张居正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____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水网密度高,形成水文化。____具有鲜明的红色文化,任弼时、、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____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遐迩的楚辞歌赋,享誉中外的楚剧楚舞,匠心独具的髹漆楚绣,名扬天下的八宝美食以及龙舟竞渡等。这些都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深刻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严峻挑战。一是国家宏观政策制约。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____古城人口疏散计划,我市原计划将____古城内的党政

机关和事业单位率先迁出,由于受到国家“5年内禁止停止党政机关新建楼堂馆所”规定的影响,这一外迁方案必须调整。二是金融资本制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国家没有专项资本投入,地方财力有限,社会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文化旅游人才制约。人才要素市场不健全,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领衔主演、导演、编剧、音乐创作、舞台艺术等文艺人才以及旅游文化项目策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本土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外来人才的有效引进机制不够顺畅等,已成为制约____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周边城市竞争的制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均超过了____,尤其是襄阳旅游综合排名超越____,____在全省旅游综合排名由过去的第6位降至第9位,到____来的游客相对减少,给____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加快____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科学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1.高端定位。按照“华夏楚都,三国名城,文化____”的形象定位,重点打造好文化牌和生态牌,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____古城为核心,以县市协调发展为支撑,以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为补充的“一主多元”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通过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文化旅游环境,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由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由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把____打造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规划引领。一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相结合,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县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要求,编制好____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二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力争到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三要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规划。规划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旅游公路、火车站、汽车站旅游码头,旅客集散中心等,使城市市政建设项目与文化旅游项目有机融合,相互配套;规划好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优化布局;综合配套,提高游客承载能力。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规划的执行力。

3.科学布局。按照 “一大核心”、 “四大板块”、“四大特色”的架构,搭建多层次、全方位、复合式的文化感受,生态体验,休闲娱乐的现代旅游构架。突出“一大核心”即:以____古城为核心,重点打造“四区两带”,建成____古城核心游览区,纪南生态文化游览区、熊家冢车马坑游览区、八岭山风景区、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四大板块”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板块,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板块,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板块,松滋洈水自然风景区旅游板块。体现“四大特色”即:“历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____城、楚纪南城、八岭山森林公园及熊家冢楚墓遗址博物馆等景区,建成以传统历史文化、现代都市观光、娱乐购物为主的旅游区域;“水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长江荆江大堤及分洪工程景区,长湖、海子湖休闲度假区,洈水风景区、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建成以水文化为载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石首桃花山、江陵沙岗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建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旅游区域;“荆楚民俗文化旅游特色”,以荆楚民俗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景区。按照上述构架,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线,联线成片,实现在____全境内的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

(三)着力打造优质文化旅游品牌

1.加快____古城保护开发。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倾力打造高品质5A级古城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加强____古城保护。做好古城墙“申遗”工作,对古城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维修,恢复建设两汉古建筑,突出三国名城特色,古城内现有建筑和设施依据旅游功能进行逐街、逐巷、逐屋包装改造,使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与古城文化相一致。加快古城人口搬迁计划,继续通过政协提案将古城保护上升到国家层面,争取全国和省政协支持____古城保护建设,先期外迁学校、医院等单位以及文物重点保护所在地的居民,力争在2020年前,疏散人口6.2万人。加快实施护城河整治工程,进行城垣保护、河道疏浚、驳岸护坡,景点建设、游步配套。二是加强重点景区建设。以环城“四门”为中心,复建城垣楼阁,建设“四大”特色旅游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国名城”游。以东门为中心,形成古城墙游览区;以南门为中心,形成关公文化祭祀区;以西门为中心,形成文博实物观赏区;以北门为中心,形成三国风俗展示区。三是优化古城景点建设。高水平建设一批纪念馆、名人故居和文化广场。逐步在古城内原址上复建“____将军府”、“承天寺”、“三管筆”、“相爷府”、“江陵县衙”等。统筹协调____古城的保护与开发。把开发夜间文化旅游摆上议事日程,拓展护城河水上游魅力,筹划演艺项目,培植夜餐、夜购等夜市功能,展示人文底蕴和旅游特色。

2.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区和产品体系建设,重点推动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一是打造楚文化品牌。建设高标准的楚墓遗址博物馆,加快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八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及古墓群保护。二是打造名人文化品牌。以屈原塑像为中心,建设以屈原祠、江渎宫、屈原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园;以关公义园为重点,建设关公雕像、关公纪念馆、朝拜中心、体验中心、修行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关公文化产业园;以“相爷府”为中心,建设张居正故居、相爷府、张居正文化一条街等为主要内容的张居正文化园;建设孙叔敖、“岑门相府”、“公安三袁”文化园。三是打造宗教文化品牌。以章华寺为主体,打造4A级景区;恢复建设太晖观、开元观、玄妙观,实行联合经营。四要打造水文化品牌。以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为主体,建设好荆江大堤沿江景观带和引江济汉运河沿岸生态旅游景观带,沿河多点布景、纵深绿化,让游客感受亲水文化。五是打造创意文化品牌。加快实景打造和动漫制作研发,比如打造刘备迎亲,草船借箭等实景剧,展示三国故事,楚国入城式实景,展示楚文化,让游客参与其中,让静态文化旅游资源“动”起来。

3.加快推动县市统筹发展。按照“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快县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到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发展。各县市应根据资源特点,确定发展重点:江陵县重点打造南星洲长江文化园,建设高尔夫球场、旅游度假区、人水和谐体验区;松滋市重点

打造洈水风景区,建设山、水、岛、洞、泉等景点;公安县重点打造北闸风景区、黄山头风景名胜区,建设分洪文化博物馆、生态园、南闸纪念馆等景点;石首市重点打造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桃花山自然风景区,建设麋鹿科普博物馆、白鳍豚标本陈列馆;监利县重点打造洪湖西岸“梦里水乡”景区;洪湖市重点打造“洪湖岸边是家乡”景区,建设蓝田生态园、明清一条街、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乌林温泉国际度假村。(四)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1.加快文化旅游交通建设。按照文化旅游交通设施无障碍全覆盖的要求,加快铁路、公路、水运、港航、城市公交等交通设施建设,使公路、铁路、港口对接,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完善的交通服务。一是构建____对外联内的快速通道。加快城际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____到周边大中城市的高速快捷通达。加快建设江南、江北高速公路通道,实现____中心城区与县市之间通达高速公路。加快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城市出口通道。加快旅游景区标准化公路建设,实现旅游景区与干线路网连接,形成全市境内主要景区(点)一小时旅游圈。二是构建江汉平原航道网。依托中心城区重要港口,建设____长江国际旅游码头,把____建成三峡之旅(武汉-____-宜昌)精华游的节点。三是要加快铁路建设。推进“蒙西华中”铁路尽快建成通车,与沪蓉高铁互联互通。同时加快____机场规划建设,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港。

2. 加快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优质提供中转、购物、咨询、本地游等一站式系列服务,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做好游客接待服务,建立“____市游客集散中心”,在____火车站、____客运站、____旅游港等分别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各旅游景区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形成多级接待服务网络。做好导游服务,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提高导游队伍的素质。做好游客交通服务,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应成立游客代步车队,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做好购物服务,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建设特色商业街区、休闲街区、美食街区、娱乐街区、楚风民俗一条街、____古玩一条街、____美食一条街,建设并完善重点旅游景区游客集中购物场所,形成旅游购物一体化。

3.加快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发展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旅游企业积极进入市内资本、产权、土地、林权、人才等要素市场,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产权交易和资源要素重组。二是完善旅游文化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旅行社经营、旅游购物、旅游专业运输企业申报准入制度和旅游文化企业的评级、运营挂牌制度,规范旅游文化市场行为。实行部门联合监管,推进无障碍旅游。三是加快旅游文化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强化行业指导与自律功能,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和企业诚信经营,整合文化旅游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决策咨询论证机制,建立旅游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库,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服务。四是加强市场诚信建设,加快完善旅游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加强旅游文化产品消费投诉机制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不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1.完善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整理平台,合理利用土地的管理制度,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一是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文化旅游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用地供应。二争取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积极向省政府争取生态文化用地专项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争取部、省将我市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城市,三是合理利用存量土地,加强对已开发文化旅游用地和新文化旅游用地的复合利用,向存量要空间。新建重点旅游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从地方基金预算列支,用于该旅游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2.完善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深化旅游投融资改革,探索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对部分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实行“政府主导规划、企业投资开发、市场模式运作”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社会资金投入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者采用BOT、TOT、ABS、PPP等融资方式,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旅游文化项目投资环境,切实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3.完善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运用财政投入、财政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多种手段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支持重点旅游文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财政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把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融资纳入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年度计划。逐年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客源市场开发、城市形象宣传、旅游项目招商、旅游产品包装和对团队旅游奖励等。二是实行税费优惠。对旅游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旅游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就业的,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旅游饭店严格执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三是整顿、清理旅游企业行政性收费项目。减免有关规费,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凡涉及收费的,一律按下限收取。

4.完善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一是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旅游文化服务人才,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旅游文化专门人才。二是制定旅游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文化人才资源开发机制,重视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使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在大专院校专门开设旅游文化课程,培养____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四是加大文化旅游人才引进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文化经纪人、文化企业家、文化创意人才来荆创业。同时,完善公平竞争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设立市级荣誉奖励制度,重奖贡献突出的旅游文化工作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六)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3)

今年以来,青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旅游名市的工作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来抓,牢固树立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工作理念,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观念转变和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资源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空间布局与时间节奏相结合,坚持产业互动、市场导向、体现特色、优化环境等开发原则,落实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宣传营销、规范提高五项措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旅游事业转化为旅游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末,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山东中部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休闲、渡假城市,跨入全省旅游强市行列。

挖掘内涵,整合资源。青州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厚,市委、市政府在保护“古”字与突出“青”字方面做了大量的结合文章。最近,邀请了国内旅游、文物、建筑、园林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对境内的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民俗风情等进行深度挖掘、整合与开发,着力打造以“佛”、“寿”文化为核心的“佛寿”文化旅游区;以名人文化、历史文物为核心的古城文化旅游区;以民俗、书法文化为核心的书法文化旅游区;以山区自然风光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以花卉、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农家乐观光旅游区;以河文化为核心的南阳河、弥河旅游区;以休闲、健身、娱乐为核心的休闲娱乐旅游区等七大旅游片区,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规划先行、项目带动。青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打造“海岱明珠、休闲佳境”这一旅游形象品牌,请高手、聘名家,高起点、大手笔规划旅游产业。在委托山东大学完成《青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佛寿文化旅游区、东夷文化生态园、市民休闲娱乐中心等20多项文化旅游景点的规划。目前,北京林业大学重新修编的《青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市民休闲娱乐中心、南阳河综合治理、东夷文化生态园、唐赛儿生态园、王府游乐园等专项规划和云门山景区详细规划已基本完成;云门山广场改造施工规划、云门山景区路网规划已经开始实施;仰天山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龙兴寺重建工程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和评审;井塘古山寨及玲珑山郑道昭生态园的规划已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了初评;青州古城由国内著名古城专家阮仪三教授制定保护规划;范公亭公园、云门山水上乐园、尧王湖综合开发、状元文化开发、文化信息产业园等旅游项目已形成概念性规划。在目标、思路明确后,编制文化旅游产业招商项目名录,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招商和专项招商,通过抓项目推进规划实施。今年重点推介古城保护、东夷文化生态园、仰天山森林浴场、滑雪场二期和农业观光旅游等22个招商项目。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把各旅游景点的开发经营推向市场。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研究制订投资旅游业的优惠政策,旅游景点的开发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源开发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旅游开发项目实行领导包靠制度,一个旅游开发项目由一名市级领导包靠,成立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景点、精品线路、精品企业。目前,由南京客商投资8000多万元的锦绣江南生态园,由北京合展集团投资5000多万元的唐赛儿生态园均已开工建设;东夷文化生态园、将军文化生态园已完成规划设计,白鹭洲湿地生态公园已经建成运营。民间投资开发的龙泉山庄、井塘古山寨、神秘山寨等旅游景点已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4)

中国旅游规划诞生至今,经历过1.0和2.0时代。1.0时代的特征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教地理学、人文历史、旅游管理等学科的教授带领学生以“山地研究所”“旅游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等名义承揽旅游规划业务,按照《旅游规划通则》的规范和模式,中规中矩地制作出论文式的规划文本。

1.0时代的旅游规划充斥着大量过时理论和概念阐释,对资源深入浅出的罗列、分析、评价,缺乏从操作角度及运营层面的思考,很难将资源转化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2.旅游规划2.0时代特征

21世纪初,迎来了旅游规划2.0时代。一批具有敏锐市场眼光的高知,从中国旅游爆发式增长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在北上广深成立“旅游规划设计院”,聚集一批有一定实操经验的专家,以理论创新、模式创新、营销创新为突破口杀入旅游规划市场。这个时期,着实出现了一批好作品、好产品,引领中国旅游走向了一个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时代。

由于规划生意投资少,见效快,一些学会了规划技术的人才另起炉灶,进行商业化、模式化、近亲化的繁殖和克隆。当遇到经济环境不景气,许多走克隆路线的小机构就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截至2015年,有的已经被淘汰出局,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也不在少数。

1.0和2.0时代的旅游规划带来了旅游项目开发的“4321”现象:40%项目没走到开园就死掉了,30%项目开园后轰动一阵子就冷了,20%项目比较顺利经营走向良性循环,10%非常火爆惹人眼红。许多开发商一心想成为那火爆的10%,结果不幸成为那垫底的30%或40%。

二、旅游规划3.0时代

1.旅游规划3.0新时代来临

旅游是观光的时代已经过去,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时代到来,旅游规划1.0和2.0时代对应的一、二类旅游资源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三、四类资源,必须依靠高智慧的投入和创意创新指导才能出彩。

中国旅游规划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急需突破1.0时代和2.0时代的桎梏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开创旅游规划3.0新时代。

2.旅游规划3.0新时代的主要特征

(1)精准定位,为项目找魂

定位是项目的灵魂,能够解决项目的特色和差异化。旅游,就是给顾客找一个出来消费的理由。旅游项目若不能做到独特性和差异化,就会流于平常、普通,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游客,投资回报将非常缓慢,甚至会陷于经营困局。

旅游项目策划规划必须解决“游客为什么来”的根本问题。只有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在这个定位的指导下去强化主题,设计系列符合独特定位的产品,进行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打造独特的吸引核,差异化发展,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异军突起、鹤立鸡群、赢得市场。

(2)看图说话,不说废话

在遵守《旅游规划通则》的基础上,打破以文字描述、平面图件为主的规划旧模式,改为“看图说话”:通过新技术手段,绘出建立在实际地形地貌上的效果图,甚至在总体规划阶段,就让政府领导和开发商看到项目未来的摸样。这样的规划方案既能为开发商节约规划设计时间,又能让政府放心地把项目开发权交给开发商。

(3)精彩展现、创新汇报

旅游规划处于旅游智业的顶端,给外界高深莫测之感,作为引领性、前瞻性比较强的一个行业,长期以来,它与外界的沟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服务对象――政府、投资商之间的交流沟通,经常处于脱节状态。

即使规划内容做得很丰富、很精彩,往往也因为汇报人员的水平差异和临场发挥状态,不能充分展现作品的精髓和精彩,最终导致政府、投资商、评审专家对于规划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对规划作品的误会或者不公正评价。因此,汇报水平与规划水平一样重要。

应避免传统汇报冗长、繁琐、高深的弊端,第一次汇报时就把规划的核心和亮点展现出来,让委托方、政府领导和专家能够更好、更快、更精准地理解规划方的策划思想、规划意图、规划水准,有利于促进规划的顺利通过。

三、旅游规划3.0新时代的五大功能

多个成功案例及事实证明,旅游规划3.0新模式是实战性强、指导性强、落地性强的旅游项目开发新式武器,具有1.0和2.0时代的旧模式不可企及的五个强大功能。

第一,精准定位把项目的文化灵魂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千上万倍地提升项目地块开发的价值,把一块普通的土地魔术般的变成投资旺地。

第二,能让政府和专家对规划方案高度认同,快速通过评审,为开发商节约宝贵的前期运作时间,早日锁定项目开发权。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5)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208-02

1 灵宝景区的发展现状

1.1 推进力度加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专门成立了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灵宝市旅游兴市战略实施纲要(2013―2017年)》,成立金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明确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蓝图、措施和政策保障。

1.2 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政策撬动作用,集中有限财力,着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推动核心景区扩大规模、上档升级。函谷关、汉山、娘娘山、亚武山、燕子山等景区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1.3 景区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上更加多样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我市有三大旅游园区:以传承和弘扬老子文化、军事文化为核心的函谷关文化产业园、以姓氏文化解读为主题的华夏锦绣生态文化园、以中华文明探源为主题的荆山黄帝铸鼎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在此基础上,我市形成了四大旅游品牌:文化旅游品牌、黄金旅游品牌、山水旅游品牌、果乡旅游品牌。

1.4 接待能力提高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一大批具有灵宝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投放市场,旅游从业人员规模不断壮大,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旅游环境明显改善。

1.5 知名度、人气指数逐年攀升

我市采取“周边辐射、远距离突破”的宣传促销措施,以宣传促销活动为重点,到国内大中城市举办了多场旅游推介会,策划了老子诞辰暨《道德经》问世纪念大会、黄帝诞辰公祭等活动,邀请台湾国学大师曾仕强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在黄河旅游节期间举办“函谷论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 灵宝景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旅游规划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我市由于总体规划不完善,旅游业发展缺少整体布局和长远谋划,一些项目找不到落脚点,一些资源也找不到发展的定位。部分景区规划档次不高,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内在的文化内涵,灵宝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风民俗等要素未能充分开发挖掘,旅游资源未能充分整合互补,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景点人气不足。

2.2 宣传促销力度不大

旅游宣传缺乏大手笔,全市还没有一个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和宣传方案,灵宝旅游的品牌定位和宣传口号还未确定,缺乏高层次、大规模、强影响的宣传促销方式和活动,市场开拓力度不大。

2.3 配套服务不完善

(1)硬件方面:部分景区景点通行条件较差,旅游产业链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能有机结合,不少景区景点是有吃无住、有住无行、有行无游、有游无购、有购无娱,旅游产业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软件方面:各旅行社没有统一有效的组织管理,旅游服务效率、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妨碍了旅游市场的发育。

2.4 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依然采用以政府为主的管理模式,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普遍归于政府,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我市还没有高水平的旅游行业协会,各旅游企业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全方位营销等方面的理念亦亟待提高。

2.5 招商引资力度不够

旅游业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投资严重依赖政府,仅仅靠财政投入难以保证我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地做法相比,我市旅游项目投融资机制不活,缺乏融资平台和市场化运作资金的手段。不少旅游项目缺乏高标准发展规划,旅游品牌没有形成,招商引资项目对接成功难。

2.6 我市的旅游主题不够突出,特色地方文化不够彰显

我市旅游资源没有清晰独特、引人入胜的主题。龙头景区函谷关,在发展时应当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凝练主题,形成吸引核,这是主题提升的突破口,也是增强吸引力使景区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3 对策和建议

3.1 强化科学规划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

尽快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灵宝旅游近年来在产业融合、A级景区创建、社会资本进入旅游等方面的实际,邀请国内顶尖旅游规划编制机构,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准确定位,结合灵宝实际,围绕建设国内著名、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制定灵宝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总体规划。

3.2 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叫响特色旅游品牌

首先,多方位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积极整合有效资金,综合运用电视、报刊、广播、户外广告、网络、手机短信、微博等手段,做好宣传推介。其次,制定城市旅游宣传总体策划方案。聘请专家或专业化的营销策划公司,大手笔制作我市的城市整体形象策划和宣传方案再次,建立宣传促销机制。

3.3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综合服务功能

在城区建设一个档次较高、功能较全的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提升灵宝旅游接待的对外形象。引导星际酒店适应市场、放下身价,加强内部管理,让利游客,消除我市旅游饭店消费价位高于周边城市的现象。充分发掘《道德经》、果品、黄金、民间剪纸等特色资源,培育和开发金银饰品、挂件、摆件和杜仲产品、虢国砚台、剪纸、苹果醋、枣茶等具有灵宝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更好地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提高旅游商品购物收入在收入中的比例。

3.4 拓宽发展思路,创新管理模式

景区作为旅游发展的基础平台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单纯依托景区的建设来取得旅游业大繁荣的思路已经不再可行了,要将景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游客,就要拓宽视野,实行“吃、住、行、游、购、娱”的一体化经营。

3.5 加大旅游招商的力度,促进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

旅游经济的大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投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瓶颈”,不能单靠财政或自身的积累,要进一步搞活投融资机制,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通过建立政府-旅游部门-国内外招商引资等多层次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运作。

3.6 以函谷关为依托,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景区,树立起灵宝旅游的独特品牌

首先,深入发掘道家廉政文化,将警示教育与修德旅游相结合。其次,深入发掘道家养生文化,将休闲疗养与度假旅游相结合。再次,深入发掘道家审美文化,将艺术创意与园林旅游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灵宝市旅游兴市实施纲要(2013―2017)[EB/OL].灵宝市人民政府网站,2013-05-07.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6)

二、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农垦企业长期以来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虽然近几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垦区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把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各级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2.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科学规划。目前该局各农牧场旅游产业没有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划,有些是盲目发展,尤其是在投资上没有制定科学有序的投资计划。3.旅游产业基础投资不足。从该局所属各场旅游产业投资看,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盲目,很多投资不是围绕发展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造成旅游重点设施、关键项目没有投资,形成不了投资规模收益,旅游基础设施落后。该局所属农场大部分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设施档次和规模不达标。4.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该局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农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上脱节,造成旅游景点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土地和环境管理已出现了问题。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围绕“两市八县”来发展旅游产业。各场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本市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面对本地市县发展旅游产业。“两市八县”人口多,消费群体大,但就近旅游消费点不多,该局各场发展近郊游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2.要围绕农场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各场的旅游资源不同,资源优势也不同,因此各单位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如富裕牧场要以“柯尔克孜民族村”为核心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齐齐哈尔种畜场要以花卉、采摘业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克山农场要以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观光农业;查哈阳农场要以生态农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产业;绿色草原牧场要以开发沙坨子和草原观光游为核心,发展草原观光、采摘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3.选择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各场发展旅游产业都要有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首先选择符合旅游景点条件的,投资少、见效快的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尽快实现投资效益。二要围绕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打造自己的旅游产业和设计旅游线路。如齐齐哈尔种畜场、巨浪牧场、繁荣种畜场、查哈阳农场等场靠近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尼尔基水库等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可以围绕这些景点来设计该局各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4.实施投资多元化原则。属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部分,如道路、电、水、气、供暖、排污、绿化、亮化、美化等应由农场投资或申请国家投资;旅游产业经营部分投资应采取市场化或招商引资方式进行投资,但企业要制定优惠的投资鼓励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7)

1.现有旅游企业的发展概况。近几年,东线旅游已初具规模。张家界万龙旅游交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龙王洞风景区,现已投资3300多万元;湖南省澧水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了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武陵源漂流公司投入520万元完成了索水漂流起点对外公路,起终点码头,办公大楼和漂流基础设施建设;张家界先锋农业物资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5亿元兴建了万福温泉国际度假旅游风景区,并于20*年9月12日正式营业;张家界五雷山旅游开发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对五雷山开发建设,现已投资800万元对景区游道及部分景点进行了改扩建;世外桃源风景区共投资400多万元,已于20*年9月8日对外开放。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

2.在建旅游项目发展概况。由张家界东线旅游公司投资建设的张家界大峪谷风景区,总投资约5.7个亿,总体投资分三期进行。20*-2010年为近期计划,主要开发峡谷漂流、峡谷观光、民俗民情、洞穴科考科普等旅游产品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2011-2015年为中期计划,主要是形成以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自驾车接待为特色的省级著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区;2016-2020为远期计划,建成我国“休闲度假与自驾车接待”的山地休闲度假基地。目前正进行景区公路和景点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三官寺旅游配套区已由深圳市禾田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聘请国际知名旅游专家制定建设规划,建设期为三年,整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

二、东线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规划滞后。目前,我县还没有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景点发展详细规划,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都是由投资者规划设计,县政府批复,投资者进行建设,如阳和旅游商务区、三官寺旅游配套设施区、五雷山景区、龙王洞景区、江垭、万福温泉等。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理念各异,导致景区开发缺少科学规划,景区开发的前瞻性、互补性、融合性差,导致我县旅游的整体形象欠佳。

2.投入不足。近年来,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旅游事业经费奇缺,致使景区景点编制规划、包装、宣传促销等工作难以开展,招商引资仅限于“守株待兔”或电话联系,“捉襟见肘”的财力已成为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3.环境欠优。个别行政单位“旅游带动”战略的意识不强,过多注重部门利益,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欠佳。如龙王洞景区附近的群众因土地出让金、企业用工问题,一直难以协调落实,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秩序;张家界大峡谷范围内乱砍滥伐、无序开采未得到有效治理,建设过程中的协调、规划批复等问题也难以落实到位。

4.保护乏力。景区内存在严重的森林资源过渡采伐及开采砂石等问题,资源破坏较大。如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进山公路两旁的树木砍伐现象严重,规划区附近岩场开采也屡禁不止,这样将对景区的自然景观留下无法弥补的疮疤;五雷山风景区附近的群众乱砍滥伐,乱挖乱烧现象屡禁不止;张家界江垭平湖游有限公司未取得职能部门许可,而非法从事水上游乐活动,不符合《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5.交通不畅。省道S306线的“肠梗阻”,S305线的“羊肠道”等都严重制约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建议组成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聘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编制高质量的《*县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点)详细规划,对我县的旅游产业进行准确定位,统一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旅游产业工作,为“打造张家界东线旅游精品”提供科学依据和先进的开发理念,变“投资者规划——投资者建设”为“县政府规划——投资者建设”,杜绝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重复性建设,分散性经营的弊端,使全县旅游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品化的轨道。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8)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梁河县2018年至2020年全县旅游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旅游部门基本情况。2019年3月15日梁河县文化和旅游局揭牌成立(加挂梁河县文物局牌子)下设3个股室:办公室、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股;下设5个事业馆所:文化馆(含非遗办)、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市场股;挂靠管理1个县级直属事业单位南甸宣抚司署管理局。共有编制40人,实有44人。设文化和旅游局党组1个,有局机关、老干两个党支部,有中共党员26名,其中:在职党员18名,离退休党员8名。

(二)旅游资源基本情况。梁河是德宏“北大门”,位于旅游城市腾冲、芒市、瑞丽之间,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县内有地热温泉17处,矿藏30余种,水资源总量71.4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41%,年平均气温18.4℃。有经济植物300多种,现存古茶园3万余亩,千年以上古茶树树1500余株。境内居住着汉、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等13个民族,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交汇融合;南甸宣抚司署属部级文保单位,县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33项,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甸宣抚司署、中国葫芦丝之乡两个部级品牌构建的精品旅游文化资源,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特色美食成为了梁河最具回味的记忆,皂角米、回龙茶、土司宴、火烧肉米线等小吃无不彰显着梁河的物华。既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国边疆土司制度的典型代表与活化石,同时也是滇西茶马古道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资源丰富独特,始建于1970年梁河民族制药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德宏州药品品种最多、生产规模最大的制药企业,已有27个国药准字号批文药品,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发展。

二、2018年至2020年旅游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三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45亿元,完成旅游固定投资6.56亿元;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对比2017年分别增长158.6%、172%,完成旅游固定投资10.26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经济深受重创,全县1至9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69万人次,同比下降59.08%,实现旅游收入约6.6亿元,同比下降60.46%,完成旅游固定投资0.35亿元。

(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梁河县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

1.全力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梁河板块工作。按标准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第一至第三批城市名片、慢直播、投诉、涉旅企业诚信指数评价、智慧厕所、闸机、人脸识别系统、智慧停车场等任务。

2.整合资金,加快乡村旅游建设。一是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因地制宜打造了九保村、帮盖村等一批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村寨。结合易地搬迁,完成关璋新村、拱母新村、傈花卡等一批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紧抓旅游扶贫,成功将友义村、新寨村、小寨子村、罗新寨等纳入了《云南省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2019年九保村、帮盖村成功申报省州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其中,投资3850万元,全力打造阿昌美丽宜居休闲旅游第一村关璋新村。投资3900余万元,实施瑞泉村逸馨芬芳玫瑰谷项目。整合项目资金、村民自筹总投资4216万元,打造梁河傈僳族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区。二是打造和培育农家乐集群。按照聚集发展原则,已建成伍哥食坊、江湖山庄等特色农家乐25家,对全县农家乐进行了等级评定;按照《云南省旅游民宿建设和管理规范》,在回龙寨、九保、关璋等建成民宿客栈 13 家(在建7家,筹建6家)。三是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弘梁茶叶庄园成功创建首批州级农业庄园,生龙无性有机良种茶园、玫瑰庄园等已初具雏形;樱桃、葡萄等各类型采摘园不断发展,“农业+旅游”培育和打造出的回龙茶、皂角米、茶油、稻田鱼、优质大米、葫芦丝、中草药、亚热带水果、菌类、生态蔬菜等主要旅游购物品已经成为梁河一大特色。四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抓紧大滇西旅游环线与半山酒店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地方专项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文旅项目落地。选定底养、大坪子、回龙寨等7个地点规划建设半山酒店。目前,与北京金铉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在底养温泉建设雨林温泉野奢度假酒店,并争取参加2020年全省“最美半山酒店”评选,搭车省政府第一批半山酒店强劲宣传攻势。

3.建设“五个小镇”和一个古镇。充分发挥梁河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做好南甸宣抚司署、中国葫芦丝之乡、滇皂荚、回龙茶等文章,构建精品旅游文化小镇。一是稳步推进一批。与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建设梁河县南甸伴山温泉小镇(大坪子温泉)建设项目,预计投资21亿元。与云南村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约建设河西莲花山葫芦丝温泉小镇建设,预计投资8亿元。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约建设勐养葫芦丝艺术小镇文旅基础设施,预计投资11亿元。二是筹备招商一批。以独具特色的滇皂荚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梁河滇皂荚品牌展示地——滇皂夹小镇。以茶为魂,立足回龙寨回龙茶历史文化基底,打造游客及茶友溯茶源圣地——回龙茶文化小镇。三是打造推进一批。投入500万元资金,建设九保美食街、根源文化广场等,成功申报九保村“部级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生态园林型特色小镇”三个荣誉;未来依托九保现有古建筑,结合美食、阿昌族等特色,大力推广“游在腾冲 吃在九保”的理念,突出九保古镇在腾冲—梁河旅游体系中的差异优势,把九保古镇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国特色集市旅游古镇”。

4.实施南甸宣抚司署提升改造,做好国家4A景区复核。争取1407万元资金,实施南甸宣抚司署消防、修缮白蚂蚁危害治理三项工程。与文旅公司合作,通过多维度展现滇西土司历史、园林园艺景观提升、注入非遗创意体验、组织主题活动等提升改造南甸宣抚司署,打造梁河文化旅游品牌新高地。投资1.78亿元实施南甸步行街改造项目,打造集地方特色产品、民族手工制品、地道美食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创商业街区。

5.加快旅游厕所建设。围绕全县美丽县城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投资560余万元,在主要旅游乡镇、游客聚集公共区域建设旅游厕所27座,100%完成百度地图标注。

(三)推动旅游产业建设工作情况

1.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旅游产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高标准编制《德宏州梁河县全域旅游规划》,提出了“旅游兴县”、“着力打好旅游文化提升战”目标。

2.大力发展节庆经济。进一步挖掘、培育、打造和提升葫芦丝文化、土司历史、回龙茶文化,举办中国·梁河国际葫芦丝文化旅游节、土司历史研讨、九保春节文化活动、万亩茶园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主题活动,助推梁河文化旅游“响”起来、“亮”起来。实现了以节为媒,提高梁河对外知名度;以节促交,打造世界葫芦丝文化品牌;以节引客,开拓旅游市场;以节促收,增强文化旅游普惠性。而事实证明,举办高规格赛事和节庆活动,是最聚人气,吸引游客的有效途径。据初步统计,2018年、2019年九保古镇春节文化活动中,共接待游客28万余人次,销售额达860余万元。2019举办的中国·梁河国际葫芦丝文化旅游节,有国内外862名选手齐集梁河,期间游客量达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6亿元。

3.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拓宽宣传推介渠道。利用节庆活动契机,在昆明举办会,利用南博会、文博会、茶博会等高端会展,全力推介梁河旅游。邀请中央、省、州媒体记者、旅行商和国际验客达人到梁河踩线,全方位宣传推介梁河。2019中国·梁河国际葫芦丝节文化旅游节活动宣传报道,被中央、省州级媒体刊发稿件150多条,开幕式、闭幕式同程验客达人直播累计观看70.2万人次、126.9万人次,图文直播访问量67507人次,微博话题“不一样的葫芦丝”阅读量2574.6万、“世界达人验遇梁河”阅读量2654万,葫芦丝文化旅游节专题访问量1000万次。

4.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一是组织领导、精心部署,抓好落实。下发了《梁河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德宏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通知》,层层签订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书。积极开展旅游行业“扫黑除恶”“打非治违”等,联合多部门全面检查全县涉旅企业,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年来,共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2次,检查350家次。完成县内216家涉旅经营户诚信评价,建立健全“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

5.逐步健全梁河规划体系。高规格编制《德宏州梁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该规划为引领,具体编制了《梁河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了南甸宣抚司署和九保古镇文化旅游区、茶马古镇、龙窝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三岔河林场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项债券方案,编制大勐藏片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三、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统领产业融合不够。文旅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狠抓落实还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抓旅游的思维和方式还没有完全跟上时展节奏,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和运作模式,还未真正实现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二)财政投入有限,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涉旅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缓慢。景点之间通达条件较差,餐饮、食宿、购物、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严重短缺,咨询服务中心、交通标识、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滞后;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旅游产业投资主体较弱。旅游项目投资基本靠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开发的旅游项目缺乏大手笔、大气魄。有的旅游项目受自然保护地规划以及生态红线等政策限制,项目开发建设难度较大;有的旅游项目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和土地征收难度大等原因,项目进展断断续续或停滞不前。

(四)管理瓶颈和人才短板依然存在。旅游发展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旅游行政管理面临“小马拉大车”的窘境。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旅游规划设计、咨询管理、高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高级导游、文化娱乐等人才严重短缺。

(五)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旅游对相关产业拉动不强。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传统项目比重大,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少,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分属于条块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乡镇自身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旅游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够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过境游”与“过夜游”比例失调,旅游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以党的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为契机,整合梁河县各类优势资源,加速“+旅游”融合,把梁河县打造成为以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生产为核心的“山水田园康养梁河”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

(一)明确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中心,围绕市场导向、需求导向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城镇、乡村、生态、交通等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与全县建设发展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以整个梁河县全要素支撑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的吸引力、亲和力、辐射力来充实和丰富全县硬实力。一是积极创建品牌县城。二是要积极创建特色小镇。三是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和乡旅融合。四是创新林旅融合。五是充分预留全县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的用地空间。六是推进体旅融合。七是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八是健全县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九是进一步强化城镇、村寨景观的旅游化提升,打造旅游城镇。十是大力实施“天更蓝”工程。十一是提高文旅项目包装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二)突破梁河旅游区域性。文旅融合,思想要融合、体制要融合,要树立全县旅游一盘棋的思维,要突破思维定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文化置入旅游业,形成“产业围绕旅游抓,结构围绕旅游调,产品围绕旅游造,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服务围绕旅游优,品牌围绕旅游亮”的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大滇西环线建设。

(三)加快“旅游+”融合发展。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新时期旅游产业为发展的主题。按照全域旅游规划的实施,联合各乡镇、各部门,以不断推进城镇依托旅游搞配套,促进城旅功能上的融合;交通利用旅游上档次,打造最美景观公路;农业通过旅游调结构,打造旅游富民样板;乡村结合旅游出亮点,打造美丽新家园;生态围绕旅游做品质,打造生态旅游新高地,构建“全景梁河”。同时要发挥市场主体、旅游智库联合体等的积极性,下沉对接九乡镇和重点村寨,解构细化县域主题IP,形成品牌体系。

(四)落实文旅产业项目招商落地优惠政策。项目发展理念符合梁河、德宏经济发展要求,项目落地后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文旅市场应该给予最大优惠,特别土地上给与企业看得见的实惠。

(五)实施区域联动发展空间战略。引入优质的旅行社、在线旅游商等,以特色旅游线路产品为突破,吸引分流腾冲庞大的客源市场,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积极构建全方位、多类型的区域旅游合作平台和机制,形成多样化的区域旅游合作联合体。

(六)千方百计促旅游业复苏。按照省州“六稳六保”,加快文旅产业复苏相关工作部署,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市场发展”“五大举措”促旅游业复苏工作要求,围绕大滇西环线建设,推进旅游智慧化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培育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推动实现消费人气回暖、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市场回补。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9)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部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 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是广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大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二、影响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缺少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形成。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2.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产业要素制约有待突破。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4.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三、几点建议

1.实施规划引领。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2.发展产业联动。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10)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141-02

世界银行定义欠发达地区为社会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不仅包括那些处于绝对贫困的地区,还有许多相对贫困的地区[1]。刘进宝、王艳华认为,欠发达地区是指由于机会丧失、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的发展缓慢或停滞的区域,这些区域具有低下的生产率、低下的生活水平、大量劳动力不得其用、对农业生产和初级农产品的高度依赖、对外开放程度低等特征[2]。文红认为,欠发达地区是指相对于其他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程度更高,贫困人口更集中,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更落后的集中连片地区[3]。

一、欠发达地区旅游规划中的困惑

(一)资金瓶颈

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本区内企业规模竞争力不足、居民收入低等因素造成地区旅游投资不足。其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服务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大环境营造等都缺乏相应力度的配套开发,使地区旅游可进入性、接待能力、服务质量都难以提高。这种结果反过来又限制了地区旅游发展,失去了发展机会的地区,经济、企业和居民收入得不到增加,又造成贫者更贫的后果,这就是资金链的恶性循环。

(二)体制问题

欠发达地区,由于旅游业发展不健全,往往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因此在规划中必须要考虑以后具体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部门协调和产业管理问题。另外,在现有体制下,地区产业开发获得的成绩也是衡量地区政府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由于旅游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在现有基层干部较短任期制度下,往往难见明显效益,因而增加了干部决策风险,影响干部政绩[4],长期规划与短期政绩的矛盾造成基层决策者对旅游规划不能完整落实。

(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道路可进入性差,通讯不畅,水电供给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只局限于旅游开发区内实施,这就会使旅游规划的实施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促进整体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目标,最终,由于旅游区域内外的发展机会差异,将会拉大地区收入差距,造成贫富不均,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四)开发模式问题

在欠发达地区旅游规划中,开发模式是关系到旅游区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国内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以政府主导型开发为主,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旅游开发的现实条件而决定的。但是在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同时还要负担贫困人口的财政支出,造成政府对旅游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最后由于财力问题造成旅游开发搁浅。另外,欠发达地区的长期封闭,思想观念落后、地区管理体制落后,政府角色和市场作用不能准确定位。这也是在欠发达地区旅游规划中面临的尴尬局面。

二、欠发达地区旅游规划的价值维度

(一)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机制

投资要采取梯级投资战略。在初期阶段,旅游投资的能力有限,投资着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设施的完善,开发以投资少、回收快为主的项目。在中期阶段,致力于中低档旅游产品向高端旅游产品的转型,提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远期规划阶段,旅游开发进入成熟期,基于先前阶段的资本积累,要强化地区旅游形象,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在融资方面,首先,创新融资手段,扩展招商思路。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发展政策性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创新手段,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融资网络。其次,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革除融资弊端和不合理的招商政策,并且改革资本管理机制。

(二)利益主体多边化

在旅游规划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利益分配是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应在规划中明确旅游业的利益主体,美国学者弗瑞曼(Free-man)把(一个组织的)利益主体定义为任何可以影响该组织目标的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5]。旅游地开发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有政府、开发商、社区居民、周边竞争者。在规划过程中,要以利益主体多边化为原则,既要从空间上处理好各方利益,又要从时间上谋取区域长久发展。

(三)政府搭台,市场唱戏

在旅游规划中,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决定了其资源的开发方向,和未来旅游者目标市场的定位。规划必须围绕资源―需求―产品―客源―效益这一核心轴线进行[6]。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角色是桥梁、引导者以及监管者。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制定本地区旅游开发战略规划,吸引、招徕投资商和开发商来本区投资开发旅游业。在营销中,政府部门是旅游地和客源地的纽带和宣传员,政府主要为本区旅游业打造旅游形象,整体宣传推介,吸引旅游者和旅游经销商。

三、实证分析:环燕山湖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规划背景下的问题研究

1.规划滞后。朝阳市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朝阳市一直没有完整的旅游发展规划。时隔二十年,朝阳市才由政府部门主持,正式规划发展旅游业,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于省内其他市区。由于规划制定的滞后,朝阳市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没有确定的发展目标和组织行为约束,导致在发展上处于无序状态,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产业缺乏竞争力。

2.产业结构不协调。旅游发展观念滞后,企业经营机制和产业素质还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产业投入相对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产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旅游精品开发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特色不突出。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竞争优势。使朝阳市旅游业出现“有说的,少看的,没玩的”的尴尬局面。

3.发展压力。周边的一些县区由于旅游开发得比较早、经验较丰富,旅游规模也较大,并已经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客源市场。因此大平房镇的发展将受到同质旅游区以及新建设的旅游区的双重竞争压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大平房镇自然生态比较敏感,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环境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带来环境质量的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以及水体污染等。受利益和其他因素的驱使,古塔和古城等历史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燕山湖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对旅游产品的形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二)战略规划

1.开发模式。采取阶段递进模式。近期无投资商介入该镇整体旅游开发时:实行乡镇自行集资组建公司的模式,进行初步开发,重点进行旅游核心区的综合接待组团和果园体验组团的项目建设;由村委会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吸引村民集资参股,由开发公司出面管理包括餐饮、住宿和自助采摘活动等经营活动。有旅游投资商介入该镇旅游开发时:实行公司+农户型模式,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以及后续开发,指导村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

2.全域谋划。首先,总体发展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将大平房旅游区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发达、居民富裕、社区和谐、最适人居的山水生态旅游名镇;建成融湖光山色、运动休闲、古朴州城、风情小镇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辽宁西部湖滨休闲游憩地、关外首选山水度假胜地。其次,总体布局。大平房镇旅游开发空间布局应突出自身功能,发挥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综合配套、优势互补。最后,相关规划,做好农业、工业、环境、城镇等相关规划,将大平房建成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休闲旅游城镇。

3.政府职能的变革。在规划近期,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建设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成立专门旅游机构并且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大型旅游项目开始入住。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争取使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规划中远期,政府搭台,企业主导,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促进旅游发展上新台阶。修复古州城和古塔,实现旅游区深度开发,着力打造北方古镇风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各项旅游法律法规,使政府职能完全转向监管与服务。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中国20世纪90年代扶贫战略[Z].世界银行文件,1992.

[2]刘进宝,王艳华.中国欠发达地区贫困现状及扶贫对策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6):35-37.

[3]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借母溪自然保护区为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37.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11)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规划要求从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规划对象的综合的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策划,是依托创造性思维,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环境、交通与市场的优化拟合,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创造过程。策划强调的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找出资源与市场间的核心关系,建构可采取的最优途径,形成可实施的明确方案,并对近期的行动进行系统安排。

、理念差异

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地、稳定地,必要地。

策划是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出发,以资源与市场对接为目标,用独树一帜和鹤立鸡群的方法解决旅游吸引力、产品、开发过程、营销等方面的独特性与操作问题;围绕旅游吸引力、商业感召力、游憩方式、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问题的解决,旅游策划必须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

、任务差异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策划的基本任务则是:针对明确而具体的目标,通过各种创造性思维和操作性安排,形成游憩方式、产品内容、主题品牌、商业模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或全面提升和延续老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或建构有效的营销促销方案,并促使旅游地在近期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对规划的置疑与策划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旅游规划还非常年轻,规划的编制标准尚未成熟,市场较为混乱,因此,出现了业界对旅游规划极大的置疑。

可以说,传统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走到了尽头。

、旅游规划的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

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规划的错误理解。

规划本身存在的问题:规划单位的资质、能力有限、顾忌成本、基础资料不详细等导致规划深度不足,定位不准等。旅游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事旅游规划单位也随之增多,市场竞争因而变得激烈,导致了旅游规划低价竞争的出现。县级规划普遍价格已经被压低至20万甚至更低,低价竞争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规划的深度降低,规划单位因为顾忌各种成本,无力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市场调查;无暇与周边竞争区域进行差异化比较;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对产品进行策划以及对其可行性进行细致的评估。忽略了上述因素便导致规划偏重于原则性的套话、空话,好比医生告诉病人你病了,身体不好,但是病人想要知道到底哪里有问题,该怎么治,却无从下手。这也就是现在规划中虽然可能没有方向性的错误,但是也找不到指导性、操作性的内容。

对规划的误解:要求规划完成其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针对细分市场的营销方式、对不同景区游憩方式的设计、对旅游收入模式的设计、对全套产品的策划或者更有甚者说用规划怎么来指导近期操作等问题,都是规划所不要求解决的,因为规划的使命并不在于此。

误解可以消除,但是问题总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旅游策划!

、规划做硬件,策划做软件

现今先进的思想强调的更多的是旅游的两划,是指对旅游城市建设进行系统整体规划的同时也要进行系统地策划,而且策划要在规划之前。旅游规划就是相当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围绕硬件来做,而策划则是在生产该产品之前的软件设计。要使旅游业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既要抓硬件又要抓软件,软件启动硬件,软件决定硬件。

软件的重要性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方面,对硬件的大量投入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不见效果已经不算什么,但是花十几万搞软件,比如韶山的故居,硬件就是一栋农村的旧房子,而的影响就是软件,这个软件就决定了其旅游的发展。另一个方面,现今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和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较多的依赖于软件的开发,也就是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第三个方面是因为旅游行为的特殊性,旅游景点所在的位置、旅游建筑等都是静态的,它不可能搬动,而静态的旅游要用动态的方法来进行推广。旅游城市要能充分挖掘景区的服务功能,通过不断变换景区的活动内容,推出新主题,延长产品寿命来推动旅游,让每位顾客感受到山水依旧,感受常新。这些都是可以看出旅游发展对软件的严重依赖性,也体现出了软件的重要性。

三、用好策划、发展旅游

由于人们对旅游规划的认识远较旅游策划要深入,而对如何运用旅游策划来实现工作目标不是十分清晰,我们特以规划为参照,说明旅游策划的运用:

、规划前的策划--总体策划

在规划之前导入总体策划,可以解决目前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深度进行市场研究,准确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形象、确立核心吸引力;

)拟合资源与市场,大胆创意,形成表现吸引力的产品形态;

)运用韬略,建构战略,并落实为战术和行动计划。

在旅游规划之前要有策划的介入,首先针对目的地或景区面临的症状进行望闻问切,查出病因,决策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其次才是通过规划部署治疗方案。也就是首先寻找资源与市场的结合点,制订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构架及产品基础;对目的地的资源进行整合,推出有旅游

地自身特色且为客源市场所接受的整体形象,也就是形象策划;对形象有了定位之后,就可以针对细分的目标市场制订营销方案;在对旅游目的地进行上述策划行为之后,旅游规划就有了编制的依据,并且通过规划确定其发展目标;落实形象诉求、开发格局、产品结构;对产业链、政策资金、基础设施、执行措施等进行配套。并经过政府审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这样的步骤来开发旅游,保证规划有了依据,策划有了落实,策划先行的规划才从根源上避免了现在规划中存在的战略目标依据不足、客源市场分析不够详细、形象设计不到位等问题,促使规划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更为紧密,使规划变得更具时效性、直接性和指导性。、规划后的策划――深度策划(项目策划、营销策划、招商策划、融资策划)

我们往往会发现,规划完成了,但没有形成具体可进行招商引资的项目,没有形成营销的具体战略战术及行动计划,没有开发运作的具体步骤。怎么办?

特别是由一些粗糙空洞的言词堆砌起来的规划,甚至不能解决规划应该解决的问题,又怎么办呢?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规划,必然要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但由于规划的任务在于把握规划地长期的发展目标,涉及产业配套,用地控制与平衡等方向性的大问题,存在操作性上的空缺。这是,需要进一步进行策划,来将规划的大理念,转变为产品、项目、行动计划。依托策划报告,就可以编制详细规划,进行建设了。

1、落地策划

规划的期限最少也有15年,性质要求其不可能对整个规划期的发展进行详细具体的安排,即使对近期(3年-5年)有了较为具体的说明,但是其分量远远不能用来指导实践。这也就是规划拿得起放不下的地方。委托方对照规划中的近期重点项目章节是无法进行细化实施的,即便是对重点项目进行编制详规,其项目也是依据总体规划而来,只是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设计,并没有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否创造了新奇的游玩方式,是否带给游客全新的旅游体验,是否营造了独具吸引力的营销宣传策略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涉及。例如我国现在3000多个主题公园仅有10%盈利,1000多个亿的不良资产躺在主题公园的现状就说明,题材趋同化、主题创意缺乏独特个性和商业感召力等这些先天性缺陷是最大的祸根,而创造性思维封闭或缺乏创新能力是现状规划发展的瓶颈。这里要说的是,针对单个旅游产品,策划要比规划切实的多,有力的多,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决定了规划一个景区而其生命力还没有它的规划期长,而策划更针对于近期设计出符合游客口味的产品,通过最出位的营销方式讲这种产品宣传给游客,用最合理的收入模式促使游客在这里高高兴兴的花钱……这些都是规划所反应不及的。策划能立刻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当游客口味发生变化时,策划又能灵活的调整,同一个舞台可以迅速上演不同的戏,这就是策划的优势所在。

2、营销策划

没有专业的品牌规划,没有准确的品牌定位,没有鲜明的品牌形象,没有震撼的品牌口号,没有整合的品牌传播,这是当前旅游企业策划缺失的种种表现。从具体表现看,企业大多混用马踏飞燕、地球、ts等标志,没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品牌标志。宣传资料也是大同小异,往往草草几页纸,行文也比较传统,图文编排呆板,让人看完整个资料,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很难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归根结底是,虽重视宣传,但没有找到专业的策划设计公司。

在更为个性化的今天,一个专业化的品牌带来的是一种信任,更是不可估量的大规模回报,特别是旅游行为,一个优秀的标识给旅游者的是一种向往,一种怀念,这些特有的感触迟早会发展成为旅游的实际行为。比如美国的象征是自由女神,每看到它一次都会加深一层对它的期盼,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了美国的潜在旅游者。经营管理上的策划地重要性虽然不如产品策划那样看上去更为实际,但是它却是一个成熟旅游地的标志。

3、招商融资策划(包装)

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工作,也是一个涉及如何利用资金发展旅游的问题,一个景区的发展到底是依靠全民、全国乃至世界来投资,还是依靠计划拨款、财政恩赐或是银行贷款?规划在对旅游景区的研究中给出了很好的方向,但毕竟规划不是单个项目,无法真正招商引资。由于有了单项策划对规划的分解,使投资者有了投资的机会点,而策划追求商业化盈利的目标,正是符合投资者的利益目的的,策划的创造性思维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应被单项策划通过分解来一步一步实施。策划作为可以马上付诸现实的方案,对规划进行细化、分解,将规划的内容变成可以实施的工作,将定性的东西变成定量的东西,使旅游规划摆脱地平线看得见,摸不着的尴尬局面,配合规划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工作。

4、策划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