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化学工程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1 16:48:15

高校化学工程

高校化学工程篇(1)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精细化工门类众多,品种繁杂,技术进步迅速,产品更新频繁,是一门典型的工程技术科学.精细化工课程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培养应用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无机精细化学品、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胶粘剂、功能高分子、电子信息材料、涂料等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制备技术及相关知识.本课程以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方法为主线,综合应用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化工原理等相关知识及能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复配.课程教学按制备原理与工艺应用机理产品介绍研究进展四大知识模块顺序进行.课程讲授中注重产品开发思路的引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将来的就业、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课程的教学环节除了包括课堂讲授,还应有学生自学、习题课讨论、实验、答疑、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能打下精细化工工艺学的深厚基础,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本功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与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基于课程开设的对象并考虑到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应按制备原理与工艺、应用机理、产品介绍及研究进展四大板块进行,即以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方法为主线,综合应用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化工原理等相关知识及能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复配.(表略)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还应紧随时代脉搏,不断充实与更新,体现其先进性,并以贴近生活的实例进行化学知识的导引.在介绍表面活性剂时,应多介绍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比如当用作药物制剂的辅料时,它可以作为载体、乳化剂、润湿剂或渗透剂、增溶剂及助溶剂等,赋予药剂以必要的物理、化学、药理和生物学性质,有的还可以直接作为药物.在介绍食品添加剂时,除了一些重要的应用,还要着重介绍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即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许多天然产品的毒性因目前的检测手段、检测的内容所限,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与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合成的毒性小.让学生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安全用量以及有毒的添加剂的危害.再如讲到合成材料时向学生介绍现在人们已合成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复合材料等,如在讲到农药和化肥时,要讲清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的高产起到重要的作用,又要强调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退化及水、大气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社会生活实例为背景介绍相关的精细化学品及其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着“服务是宗旨,就业是导向,倡导做中学,走产学结合的路子”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适时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活动、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依据课程要求,在吃透教学资源基础上,教师应熟悉本课程教学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典型精细化学品的作用原理以及主要用途.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平时评价考核与集中评价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突出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配方分析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通过教师精讲、应用观摩、学生实验突破难点.课堂教学应废除灌输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不断把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用提问、启迪、讲授、探讨、总结的方式教学,最好采用举例法,引导同学们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运用板书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手段,使难于理解的反应机制通过图像、图片、数据及动画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愉快.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培养目标与考核方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当今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精细化工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高校化学工程篇(2)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支持,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工作要用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文化去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确实起到先导作用、导向作用。但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必要在厘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根源,寻求解决之道。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然而,从近年来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践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还有诸多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其一,虽然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中央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并且指明了学生工作的目标、方向与手段,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实践中,由于体制性问题,抑或教育观念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或落实得不够全面,许多工作仅停留于外在形式,而无具体实质内容,具体表现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过场;口头或书面传达上级文件后,认为工作即告完成;寄希望于学生自觉自愿完成相关任务,无任何监督举措。

其二,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缺乏必要的、科学的硬性考核机制与手段。高职院校在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广大师生中造成重“知识技能”培养,轻“道德行为”养成的不良风气。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教育不到位,都不能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也无法向社会输送“思想立场坚定,专业技能过硬”的合格人才。

其三,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主要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较少从全局、系统的角度思考学生工作在教育教学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工作的育人功效。虽然学生工作在理论上没有被边缘化,但在实践中却是靠边站,可有可无。体现为任何学校的学生工作经费都是无法和教学经费相比较,或者说如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但其在教学工作中所占比例却是微不足道的,与其所承担的高校育人责任极不相称。

二、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出现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观原因是对学生工作的不重视,认为学生工作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其实,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工作就是要帮助、支持这些活生生的人能在正常的道路上成长成才,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如何,将决定这些培养对象能否在未来的社会上安身立命。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忽视学生工作,就是没有把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当下的思想政治联系起来,思想道德、政治立场是人的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方面,其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远远高于其它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中央16号”文件要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这个首要位置不仅是相对于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也是相对于大学生管理等工作。

客观原因是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学生工作的任务目标认识理解上有偏颇。在有些领导看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两课”承担,无需学生工作横插一脚;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自有具体系院完成,无需学生工作画蛇添足;学生工作无非就是“管理好学生思想,别出乱子”,“管理好宿舍安全,别出人命”,“管理好奖贷助勤,别出差错”等,类似此种看法,不一而足,反映了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学生工作的误解。当然,这些误解也未必都是错误的,但它们只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小部分。其实,高校的学生工作不仅内容繁多,而且涉及面广,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党团建设、学习辅导、文化建设、实践指导、心理咨询、奖学助学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管理等。

三、关于学生工作课程化的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无疑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新环境、新对象的做法必须及时纠正,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转变观念。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学生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变迁,培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各类人才。要认识到“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育人实践工作中要将“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齐抓共管,而不能有孰轻孰重的思想。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人为简单分解的做法既不符合教育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上寻找德育工作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学生工作课程化”。

其次,“学生工作课程化”不是将“学生工作”变为某一门课程,而是将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融入到专业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全过程中。一方面,在任何专业教育中都应融入道德教育,特别是与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结合专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设计具体可操作、可量化的考核标准,思考和设计对学生“道德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管理,即要有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材,有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如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考核指标,有如课程般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组织;最后,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场所不仅在教室和图书馆,而应该是校园里的所有地方,要认识到“一草一木”皆教育,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道德教育的基本体验,实现“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念,即“制度是教材,校园是教室,生活是考题”,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再次、“学生工作课程化”应该是系统的德育方法,其目的就是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发挥学生工作的先导、导向作用,必须在学生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德育内容,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的核心。为此,学生工作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资源配置中必须得到优先考虑,并且充分重视,比如安排足够的教学课时,在相关课程中切实融入制度、规则等教育内容;充足的实验实训设备;足够的实习实践学时和培养经费等,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广大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育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皆源于学生工作者无法有效应对学生工作环境和对象的深刻变化,所以,学生工作决不能在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中迷失方向,更应坚持学生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张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3]王卫放.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4,(5).

[4]马红岩.“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青年与社会,2012,(2).

[5]王金宝.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6).

[6]韩广梅.更新学生工作观念,构建全员育人新理念[J].高教论坛,2006,(4).

[7]赵平等编著.美国高校学生工作[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年.

高校化学工程篇(3)

[关键词]

安全工程;化工;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运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过程正朝着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一个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理念。[1]这就对安全生产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掌握化工过程及安全技术相关知识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该行业生产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学习阶段较好地掌握化工安全方向相关知识,[2]如何将安全工程专业特点融合到化工生产的教学中去,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立足点,探讨如何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法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要提高教学效果,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这也给人们带来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专业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径。与几年前相比,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心智、储备的信息量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越以往的学生。以90后学生群为例,他们在课堂上更具活力和自主性,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对于知识的前沿性和综合性有更高期待。“教师讲,学生听”的常态上课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而教师依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势必使师生产生代沟。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树立顺应时展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从灌输式变为引导式,从以理论学习为主向实践教学为主转变,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技能的提升

化工专业课程内容相对抽象,习题教学更是枯燥、乏味,且单凭文字和公式的阐述难以形象表达具体的科学过程,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它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是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的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包涵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从以往的教学回访来看,学生认为老师的讲授太过抽象和枯燥,自己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公式,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第一,重视绪论的讲解,引领学生入门。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开篇,也是学生开启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教师需要在绪论课上多做功课,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及化工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联系起来,对学生熟知和比较关注的热点案例进行归纳和讲解,让学生还没开始相关内容的学习,便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精选教学内容,教与学相结合。对于少学时课程而言,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讲得过多、过细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局面,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克服困难与创新的精神也显得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概念理解,抓理论本质;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重点内容开展有层次的教学;合理精简理论内容,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抓主线和重点,对非重点问题采用监督自学的形式,做到少而精。如教师将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入教学,针对关键内容、难懂内容及易犯错的内容进行提问,注重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从单纯的书本知识灌输转变为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将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上,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工程思维能力,用工程观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3]此外,教学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PPT中融入生动的flash及视频等方式,[4]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开展课堂辅助案例教学、分组主题讨论并结合学生自主讲解,能够让课堂教学更立体、更直观,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第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论意识是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经常下企业接触实际生产,丰富自身的化工领域知识体系,将安全工程专业与化工专业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避免教学与实际生产部分脱节。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求异创新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教师课上可采取提问题、做游戏、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学生的自主性;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征求学生意见,及时获得教学反馈,掌握教学效果,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

二、培养模式

(一)渐进式课程群结构

处理化学工程问题常常要求把简单问题做严格的数学处理,复杂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循此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由于化工知识体系庞大,非化工专业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相关知识,难度很大。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消化和深入学习化工知识,我们从大一到大四递进式安排了学生的化学化工相关教学课程(见表1)。化工安全方向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入门课程,以化工原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化工安全工程三门主干课为基础,以危险化学品管理、设备腐蚀与防护、燃烧与爆炸学等限选课为辅,结合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将安全工程管理与技术融合到化工知识的学习中。种递进式的课程安排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过渡,学生对化工知识掌握得较好,教学效果显著。

(二)实践教学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更能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7]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实验、教学实习、仿真实训、课程设计、工厂实习、创新性项目及毕业设计(论文)。基础实验是针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理论课程各章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个系统性实验。以化工安全工程基础实验为例,我们针对化工安全工程理论课程中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燃烧爆炸及控制措施和化工单元操作安全技术这三章重点内容,分别开设了物质自燃点的测定实验、气体/粉尘的爆炸特性参数测定、易燃建筑材料的燃烧性及危险性分析实验及流化床干燥过程的安全技术分析实验等。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教师出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等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能够把零散分布在各门课程中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8]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某硫酸厂的厂区平面布置及特定工艺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事故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以安全学原理和技术指导硫酸化工厂的设计,在化工工艺流程的布置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安全知识的理解。教学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到相关厂矿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参观,例如参观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该公司的厂区布置及安全管理模式等。教学实习以参观为主,专业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并进行演示和讲解。该环节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感性认识,使其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联系起来。仿真实训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操作,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以精馏过程为例,学生可任意改变参数,主动引发生产事故,进行探索性试验,但不会造成实际的损失。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可汲取教训,及时更正操作,强化安全意识。工厂实习是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的为期一个月的进厂跟班实习。工厂实习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工艺技术流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工厂实习不仅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化工生产类别,熟悉工艺参数、单元操作、设备操作与管理,掌握化工的工艺流程,懂得分析和控制设备的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化工厂车间危险源并提出安全对策,强化自己对化工生产的认识,明白安全生产与管理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学生能直观地接触化工生产过程,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与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进一步紧密衔接。

三、多元化考核

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我们将考核形式多样化,减少应试闭卷考核,引入论文写作、动手操作、答辩等多种考核手段,使学生注重知识的探索与运用,并非单纯为了考试才学习,从而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接轨。以化工实验考核为例,根据前期实验内容,老师拟定数个实验考核项目,学生随机抽取考核内容,进入考核现场独立完成实验,并离开现场。考核由现场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两部分内容组成。操作技能包含实验预习情况、实验记录、操作手法及实验台面整洁程度;实验报告撰写包含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工作习惯等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前期实验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习的考核也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当日主题答辩及当日工作总结,二是实习报告的撰写。在石油化工企业实习过程中,老师根据工作性质,每天布置实习任务,采取“师傅引导制”,使学生在工人师傅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下班后撰写当日工作总结并答辩。在答辩环节中,老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正确引导,对于优秀的实习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及时指出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在下厂工作和后期答辩过程中会注意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提升了实习成效,也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如何处理现场突况及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等。通过将安全科学知识与化工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及工作竞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我们以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考核方式为教改切入口,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和教改带来的机遇,加强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的结合,让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化工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地位,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掌握化工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为有效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输送力量。

作者:廖婵娟 魏祥东 卢丽丽 苏龙 蒋娇莲 杨冕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树鹏,刘大斌,董伟,等.化工大类招生体制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J].2015(4):11-14.

[2]潘鹤林,齐鸣斋,陈敏恒.少学时《化工原理》教材内容简介和教学法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09(2):77-92.

[3]于湘,童汉清,李燕.化工原理教学中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60-61.

[4]王杰,叶启亮,潘鹤林,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原理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6):66-68.

[5]王韵芳,李双志,樊彩梅,等.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12(1):67-70.

高校化学工程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53-020 引言

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和核心。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超出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具有终身体育意义;超出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增强体质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效用。

1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及分类

1.1 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手段是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体育知识,它是高校师生在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1]。

1.2 校园体育文化的分类 根据文化学观点,人们根据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三个层次[1]。意识文化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意识文化的外在表现。(见图1)

2 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以学校教育为构成要素,在培养校园团体,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功能。

校园文化环境能使人不断地接受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我们从这种文化环境中吸取营养,实现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升华。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和核心。我们将这种校园体育文化中人文意义浓厚的体育精神与具有思想意义的体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体育的了解,进而参与到其中并享受在其中[2]。

3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3.1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要树立明确的目标。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所差异,如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年龄的学生等。首先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其次,大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不仅会能增强自身体质,还能把自己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及锻炼方法等带入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为推动体育文化发展做出贡献[4]。

3.2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实现很好的,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一方面我们要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要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要依照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各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学校体育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培养个性化管理理念、体育精神和运行效度[5]。

4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途径

4.1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及体育规章制度的健全能更好的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的建立和健康发展,这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所要遵循的原则,因此要从严治本,是非分明,积极引导,相互配合。

4.2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以体育目标、体育行为及审美情趣等为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锐意进取。因此我们要把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核心,积极弘扬体育精神,培养更高水平的团队精神、竞争开拓精神等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体育意识文化建设[4]。

4.3 加强高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基础。通过实际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才能培养体育意识文化。各种体育场馆、运动广场、体育用品(包括运动服装、饮料等)、艺术雕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体育场地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意志和价值观念,因此,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场馆建设、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合理使用、体育设施规章制度等对大学生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6]。

高校化学工程篇(5)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个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相应探讨,期望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给学生能力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同时,市场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源市场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入口环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运行环节;就业市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市场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市场变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化学工艺学科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精神,以及培养高素质化工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化学工艺课程立足化工工艺岗位操作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介绍化工生产原料、阐述化学工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可体现化学工艺特点的工艺,讨论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他们走向生产岗位奠定了化工职业基础。

三、如何改革化学工艺学教学

1.改革思路要以市场为基础。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对化学工艺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定位。首先,课程定位必须要实事求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依靠市场办专业,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么课程定位就是无源之水。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应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应着重介绍与实操和就业企业紧贴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2.基本方法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中,化学工艺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以一些相对完善、通用的一些工艺作为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化工行业的资源、人才需求和生产工艺不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被企业、教师和学生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的工艺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化学工艺中的工艺学基础知识融入核心工艺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济源地区以树脂生产、煤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主,教学内容就应当与企业合作制定以树脂生产、煤焦化、煤气化和化肥生产的工艺作为主线,将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3.实施化学工艺教学的几项措施。一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主动到当地相关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当地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是要针对岗位特点使用特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颠覆”。随着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做合一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许多项目教学实施安排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理想途径。 三是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科教育模式针对化学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以实训、实验、现场管理教学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地方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化学工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在实践、实训时进行强化和讲解。将实际操作所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聚氯乙烯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部分安全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观摩学习。在理解工艺和实际操作后回到学校重新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和反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4.关于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一是现场实训考核,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为标准,占总评成绩的60%。二是对工艺认识、理解的考核,以在企业现场进行提问及考核为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三是工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四、在了解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以有哪些就业路线

1.技术型路线: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或创业)。化工行业是个讲究资历和积累的行业,很少有“一飞冲天”的特别机遇,初毕业的我们可以做些技术类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步积累技术资本和经验,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能获得比较好的机遇和地位。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作,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得以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的发展基础。所以,若要走技术路线,对于刚毕业的我们,必须在寂寞与微薄的薪水中提升自己,技术和经验是化学工程师的资本,基本可以替代金融资本进行创业,这也是工作最开始几年的寂寞和低收入换来的回报。有技术在手,想有高薪或者是创业,都不是问题。

2.销售型路线: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销售总监。化工原材料的辨别必须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的优劣。所以,化工贸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外贸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贸易人才的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开朗乐观,能吃苦耐劳等素质,若你具备以上的素质,那便在你涉足该行业做销售时,努力地工作。工作的前两年是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因为,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人脉)和技巧在两年内基本定型。好的销售人才永远都不用发愁企业或行业的不景气,因为销售技能的通用性,跳槽转行都是非常轻松的。

总之,化工类专业毕业生若要成为企业青睐的复合型人才,关键的在于如何取得化工类技术以外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除了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化工专业型人才外,物流、法律、环保、项目管理等“边缘性”人才的招聘比例大大提高,有时甚至超过了化工专业人才的招聘量。这些人才要求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跨专业开研究生,是取得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景是广阔的,为了美好的明天,今天的我们偏硬开足马力,加紧学习。

参考文献:

高校化学工程篇(6)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54-02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每个专业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由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技能和数学素养的培养。而各专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这就为理工院校对大学生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使大一学生即奠定坚实的高等数学基础,还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高等数学课程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

一、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分层次教学的班级特点,分别制作不同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首先在不影响本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条件下,适当地减少、削弱理论性与难度,对高等数学课程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要在保证学时少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层次A:学时分布调整为概率36学时,统计24学时,实验4学时,使该层次侧重理论的推导、数学思想的产生与拓展,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技能。层次B:学时分布调整为概率32学时,统计26学时,实验6学时,使该层次侧重理论的应用,使数学技能得以提高,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从直观性、趣味性和易于理解的角度来引进有关微积分起源的经典案例,同时增加与生活贴近的例子,例如与差分方程有关的教育投资问题、与微分方程有关的追击问题等。

二、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要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敢于异想天开,勤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善于独辟蹊径,乐于新的组合。

二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解一道难题时,先对其结果作一种大概的估量和猜测,而不是先动手计算、论证。有些学生的思维不是一步一步的,喜欢跳跃,这跳跃就是猜,教师千万不要和懒惰联系起来,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加强培养。

三是重视“过程”的教学。目前的数学教学忽视或压缩数学过程而偏重于数学结果。其实被忽视或压缩的数学过程正是突出数学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素材,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知识的建立、推广、发展过程;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等等。教师要认真钻研数学科学史,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产生的根源,前后的继承与发展、思想的演变,把数学家们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和成功经验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是教师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让学生从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问题,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精细化教学设计

(一)向课堂教学艺术要质量

教学中善于把个人的情感转移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鼓舞其学习的斗志;对知识方面要给学习者建立一个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最适应学习的桥梁,教师本身要具有语言表达清晰、形象,声音大小适中,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善于观察学生,边教学边收集来自学生的各方面的信息,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基础上,使那些“开小差”,“搞副业”的学生转移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向课的结构要教学质量

分析课的结构是属于以下哪种结构:检查知识的课的结构,巩固知识的课的结构,培养技能的课的结构、还是传授新知识的课的结构,分别针对具体的知识结构创设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向备课环节要教学质量

备课的过程中主要考虑所教授内容的知识体系是什么,他们可分成几部分,教学大纲对该部分是如何要求的,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学生学习的新概念旧概念与生活的概念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如何区别它们的相似之处。例如一元函数中的最值与多元函数中最值的求法和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之间的关系。更要准备以下方面的内容:本节课最适合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怎样架设认知桥梁才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最省力?考虑教材为学生铺设的认知桥梁怎样?结合教材增加一些科技史、学科发展中的内容,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实施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注意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四)向课程引入要教学质量

可以用事例引用、直观引入、意义引用、设疑引用等方法使引言起到导出课题、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形成学习动机、创设教学情境、承前启后的作用。例如用热锅上的蚂蚁问题引出方向导数。

(五)向讲授例题要教学质量

例题的设计以优化教学为目的,设计那些具有巩固作用、桥梁作用,具有训练性和启发性、指错性的例题。而且例题的选择多要偏重于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数学思想鲜明的习题。例如鲨鱼的捕食方向是血液浓度升高最快的方向与方向导数的问题紧密联系的,如积分的过程可以理解成变化的高度在直线上的累加过程。

(六)向板书要教学质量

利用良好的板书有利于对教师威信的形成从喜欢板书到喜欢教师教授的课程,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钦佩之情。板书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感知存在的强度律、对比律、差异律、组合律和协同律。

(七)向总结要教学质量

总结是去粗取精,把书从厚变薄的过程,授课结束之前可以对每一节学过的知识进行提问总结、讨论总结、练习归纳或者直接总结。例如讲解导数的定义时就可以采取对变化时间上位移的分布情况进行讨论总结。

参考文献:

高校化学工程篇(7)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61-01

国家教育部于1984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004号文件,第二年,教育部随之下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65号文件,进入1992年,教育部又下发《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44号文件,文件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对于中医药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医学专业院校,是以传播创新性的知识为基础,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既可以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又为社会的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因此,医学信息素养的加强的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1]而中医药院校中的工科制药工程专业对于文献信息的检索更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制药工程是一个集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是以培养未来可能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方法、新设备研制、新品种开发、放大和设计的人才为目标。而其中的制药工程专业《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制药专业学生的获得信息的意识,掌握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所需专业信息的一门科学方法课程,也是制药专业学生开展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及相关信息教育的重要课程。[2]

1 《化学信息学》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

1.1 《化学信息学》课程

《化学信息学》是一门集化学化工与信息、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它采用信息学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近年来,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大量的新仪器和新方法,从而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这样使得大量的信息与人们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很大的矛盾,所以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编译和再加利用,因而对于化学信息的处理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今天,化学信息学已经成为化学、药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

1.2 《文献检索》课程

文献检索是指将需要的相关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对于《文献检索》课程则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和技能课,时代性强,特点突出。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情报意识,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能,使之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独立获取和运用文献的能力,继承前人的经验,创造科研成果。

1.3 《化学信息学》与《文献检索》之间的关系

《化学信息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化学化工文献学,化学知识体系的计算机表示和图形处理、实验数据管理与网络传输,信息处理及模拟运算,化学教育与教学的现代技术与远程信息资源等等。从上面可以看出,《化学信息学》其实包含了《文献检索》的绝大部分内容。

2 目前中医药院校开设《化学信息学》课程的情况

在中医药院校,学生不仅需要找到他们自己的专业医学文献,而且还要在各种各样的医学档案库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信息。通过调研,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不要说开设《化学信息学》课程,就是我们发现在中医药院校《文献检索》课程都存在着以下问题。[3]

2.1 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周期较长

目前,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现已出版文献检索课教材多达上百种,但教材内容普遍简单,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侧重点不能与所学相关,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文检课教材改版速度过慢,更新周期一般在数年以上。

2.2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的开放使用,因此,要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检索设施等。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但是教学的模式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不仅老师讲授起来很费劲,学生听完之后也是不明所以。

2.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许多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各自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中部分除教学任务外,其他还担任着图书馆内的其他业务工作。这样使得相关专业的检索就变得不是很得心应手,而且教学的知识也仅限于本图书馆的相关内容,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教学的发展。

2.4 课程开设时间欠合理

部分高校将《文献检索》课程安排在较后面的学年进行,而此时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学生忙于搞毕业设计,急于找工作单位,种种因素对该课程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3 结语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强调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多种需要的通才教育。而信息技术教育在制药工程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仅仅是一个前提。只有学会了这种基本的技能,才能在利用信息创造性地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真正地灵活运用这项技能配合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制药工程的专业课程以及进行大学生的创新科研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制药学生自学能力、独立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他们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高校化学工程篇(8)

(Jiangsu Food Science College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ai'an 223003,China)

摘要: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感受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Equipment Basi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ness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e discuss th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content setting,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methods,combining with our teaching experience.

关键词: 高职 化工设备 课程改革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quip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urriculu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85-02

0引言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综合了《化工容器与设备》、《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用并重、工程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1]。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掌握从材料、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综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和工艺,初步具备化工设备的设计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化工设备基础》教学过多专注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理念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得教学工作达不到应有的目标。我们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目标出发,对《化工设备基础》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目前关于这门课的教材有很多(如《化工设备基础》,王绍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2];《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谭蔚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3];《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潘永亮,刘玉良,科学出版社,1999年[4]。表1为以上三本教材的主要内容的异同。

上表显示了上述三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从相同点上看,这其实也是《化工设备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工程力学基础、压力容器设计、塔设备、管壳式换热器和搅拌反应釜。如果细化到每一节,其基本内容也差不多,这说明这三本教材在主要内容方面大同小异,这也为我们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除此以外,三本教材还有些不同点,如《化工设备设计基础》中没有关于机械传动和连接方面的内容;只有《化工设备基础》中有化工管路和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知识。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我院化工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工程力学基础、压力容器设计、塔设备、管壳式换热器、搅拌反应釜,对机械传动与连接、化工管路、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等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设置了选修内容(机械传动与连接、化工管路与阀门基础知识),这样既保证了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支撑。

2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2.1 板书与多媒体授课方式相结合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具有推理性强、互动性好,学生易于接受等优点,在《化工设备基础》的教学中广为使用,但在表现一些复杂的图形、企业的现场操作实景等,单纯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示和一些语言上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具有影音的真实性以及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优势,可以把语言难以说清的问题,通过语音和图片相对轻松的解决,使学生轻松掌握[5]。但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性差、推理性差。这些也就决定了本门课程应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理论推理性强的采用板书教学,对需要展示复杂图片和操作视频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现在采用的板书授课时间与多媒体授课时间比例约为1∶1,效果较好。

2.2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化工设备基础》的课堂教学主要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但仅仅是课堂教学是不能够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的,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近些年来,学院分别建立了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这也为《化工设备基础》的现场教学提供了场所。如在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化工管路的教学中,在实训室现场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于纯粹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飞跃的重要步骤,能巩固和加强课程的基本理论,获得较为全面的训练[1]。《化工设备基础》教学大纲要求了学生需要具有掌握初步的设计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主要为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依据教学大纲,在选题类型、规格和设计深度上扩大自由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出典型合理的设计课题。一方面改学生被动接受设计课题为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主动选题,另一方面在规范设计步骤,要求学生必须依据相关手册、规范、标准、图册等设计技术资料进行规范设计,同时能熟悉运用相关手册,规范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设计课题更加接近实际。我们大力提倡学生利用相关绘图软件绘出设备装配图,这样不仅图纸质量整洁、美观,而且能将设计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多种形式结合的考核方式

考试作为对学习结果的全面检验,对学生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化工设备基础》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课程设计20学时。我们对本门课的考核采取了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各占20%,期末测试占60%。平时成绩反映学生了出勤、听课、课堂练习、作业等情况;课程设计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在相关的规范、标准的范围内的设计理念,同时考查了学生阅读和绘制零件图、设备图的能力以及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能力;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我们不涉及到复杂公式的推导,重在基础知识,适当增加一些理论推导,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适当提高了命题范围,扩充了知识范围,使得考试成绩能基本上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近几年来,《化工设备基础》的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师生继续努力。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这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君.高职院校《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45.

[2]王绍良.化工设备基础(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3.

高校化学工程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52-02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地工程不断开工建设,国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支持。与此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前的会动手,到现在的还要会动脑,无疑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手段上做出改变。

一 高职院校工程材料与检测课程现状

高职院校是国家规定的具有专科层次办学资质的院校,其教育层次低于本科,因此,在生源水平上,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也不高,加之感觉不到学习压力,很容易被周围诸多诱惑吸引而迷失前进的方向,忘记在校学习的目的。考虑到生源的质量,高职院校的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不能把教学对象当作“目标明确的成年人”来对待,不能认为“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是要像中学时一样,让他们在课堂上知道“学了这门课,我能干什么”,而且要随着学习的深入,让他们看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这样才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工程材料与检测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具有“理论+实践”要求的课程,所教授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水泥、砂石、钢筋、沥青等一切原材料的性质,以及原材料、工程构筑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多种常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国家规范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和这些指标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因此,课程中设置了若干个材料实验项目,供学生强化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主讲教师多采用在课堂内介绍材料的组成、特性及应用的理论讲解,再到实验室完成实验操作,最终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理论是否掌握,实验的目的是否明确,操作步骤是否规范,实验报告并不能完全体现。

二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引入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并融会贯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耐性较低,当课堂内容相对生动有趣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听下去,但当讲到理论性强一些的内容时,还能保持听课耐性的学生就少了很多。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想保持全程活泼生动的难度相当大,以讲授为主的课程模式对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而在实践课上,大部分学生因为能操作仪器,在教师的讲解下能看到自己从一窍不通到基本能操作的过程,就对能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经过1~2周的实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比平时课堂学习收获更大。从对比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动手操作的意愿远大于单纯的动脑学习。为了顺应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是将讲授、学习、操作整合在一起,以学生动手操作为课堂主要学习形式,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从旁观察、发现并解答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工程材料课程的设计上,则是以砂石基本性质、水泥检测、混凝土、砂浆、钢筋、沥青等若干个实验项目分别作为教学单元,以熟悉掌握实验项目为目的进行项目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点差别:

1.一体化教学场地

由于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不同的实验项目涉及大大小小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普通教室无法满足数十名学生同时进行学习和操作。因此,必须把教室搬进实验室,在“实验教室”中进行教学和操作。为了同时满足教学和实验的要求,实验教室的内部布置也应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以实验设备为核心,增加教学设备。以水泥实验教室为例,实验教室中教师所在的讲台由实验台取代,实验台上放置水泥实验所需要的量筒、天平、水泥刀、维卡仪、水泥净浆搅拌机等设备,水源、电源齐备。在实验台旁,电脑及多媒体设备也必须到位。讲台下,按班级人数设置若干个学生实验台,以每台4~6人为宜,仪器设备等与教师实验台相同。教室四周设置4~6台水泥胶砂振实台,另外放置一排铁架,放置水泥胶砂试模及油等辅助材料,并在角落堆砌一个水泥试块养护池,以满足水泥试块的养护需要。

2.一体化课堂组织

通过对不同材料实验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将各个大的实验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分部实验,每次课围绕一个分部实验,先由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水泥技术性质检测章节,水泥需要检测五项技术指标,安排12课时,实验项目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体积安定性”、“水泥细度”、“水泥胶砂强度”五项(其中,进行“凝结时间”及“水泥体积安定性”检测的前提条件是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实验项目之间存在前后连续关系,因此安排在同一次课中进行。由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需要多次重复试验,尝试使用不同的用水量,以期得到标准稠度的水泥浆,故需要安排4个课时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

以“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课堂组织为例,该课程安排4个课时,分配如下:理论讲授1个课时,演示实验步骤1个课时,学生动手2个课时。

第一,在理论讲授环节,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讲解水泥技术指标对水泥性质的影响,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意义。通过对比合格与不合格的水泥对工程构筑物的不同影响,让学生对水泥各技术指标的检测的重要性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质量检测意识,重点强调安全意识(包括工程安全、设备安全以及人员的安全)。

第二,理论讲授完成后,介绍“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逐一指出实验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强调自我保护,尽量减少发生意外的概率。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对“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中水泥净浆的搅拌要求,搅拌机会按已编程序低速搅拌120s,停顿15s后高速搅拌120s。根据规范要求,在停顿的15s中,实验者应迅速将粘在搅拌叶上的水泥净浆刮至搅拌锅中。但由于学生首次操作,对机器的运转不熟悉,动作也不可能迅速地完成刮水泥浆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突然启动的搅拌叶的伤害。因此,必须提醒学生在停转的15s内不可进行任何操作,以保证安全。搅拌好的净浆需装入圆台试模,在装填的过程中,需强调“插捣”及“振捣”。“插捣”和“振捣”对于水泥产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否得到内部均匀、密实的水泥产品,主要就看“插捣”及“振捣”是否充分到位。最后讲解维卡仪的使用,主要讲解读数方法以及判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标准。

第三,后两个课时就交由学生自行支配,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则巡视全场,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由于该实验需要不断重复操作,通过反复搅拌水泥浆、检测稠度的过程,让学生对实验室的工作性质有初步的认识,鼓励并要求学生在多次失败后继续坚持实验,直至得出最终结论。

三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践中,通过对比常规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班级的学习效果,在排除教师差异的影响后,有如下区别:

1.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在两个班级的对比中,以相同知识点在讲授一个月后的整体记忆情况来判断,普通班级有34%的学生能直接回答出来,52%的学生表示只有一些印象,需要翻看课本才能作答,另外有14%的学生则毫无反应。而使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授课的班级对于同一知识点,近80%的学生还有很清晰的记忆,能直接回答,剩余20%的学生则能很快在书上翻找到相应知识点并作答,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普通班级。

2.实践操作情况对比

由于普通教学和“一体化”教学在实验进行之前,都会对学生进行演示及讲解,因此两个班级在初次实验的表现基本相同。但采用“一体化”教学的班级在实验原理掌握、操作规范及数据处理能力方面要好于普通班级。

四 结束语

通过对比,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授课班级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普通班,动手能力略高。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动手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记住更多的理论知识,不但“能动手”,还“会思考”,使他们区别于其他专科生,接近本科的水平,这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校化学工程篇(10)

关键词: 本科教学工程;信息化;教学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engineering;informatization;quality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06-02

0 引言

本科教学工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简称,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1]本科教学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整体实力,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信息化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标准及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本科教学工程包括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教坛新秀)六个项目。学校从三个层面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工作:学校进行宏观管理、院系积极投入建设、师生广泛参与。

从2007年开始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的“质量工程”到2011年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更名为“本科教学工程”),截止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工作持续了七年时间。2012年之前内蒙古医科大学在本科教学工程各个项目的申请、评审、信息管理及后续建设等环节基本上采用手工处理、各自为政的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造成了集中管理困难、项目难以持续建设、优秀项目无法起到示范作用等困境。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效率,更好的发挥本科教学工程的示范作用,整合优秀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需要对整个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信息化整合,提供一个公共的资源共享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基础,进行管理、建设。

2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实现信息化的实践

我们从学校、院系、师生三个层面实现三级管理。学校提供一个公共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院系实现二级管理、建设,广大师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参与建设、共享资源。

2.1 学校提供公共的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宏观管理 学校在整个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宏观管理作用,确立指导思想和基本实施原则,进行规划、立项、管理和协调,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和验收。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我们开发了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的完成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浏览、查询、上传、下载、分类及汇总等工作,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实现系统化、自动化的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学校、各二级学院及各位教师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并为学校提供系统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成果展示的网络应用环境,整合已有的信息化网络资源,统一到该项目网络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下,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崭新的教与学的数字化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内容形式如表1所示。

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所实现的功能有:建立历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按二级学院划分的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含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优秀主讲教师及教坛新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及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相关资料数据库,例如视频、Word文档、图片文件等;实现各级各类项目相关资料的授权访问与操作:建立管理员用户及普通用户数据库,实现校级管理员(最高权限管理员)、院级管理员、项目负责教师管理员三级管理权限控制,以及普通用户(本校全体教师与学生)权限控制,对于外网无授权用户则只能进行网页浏览操作;通过对不同用户的权限控制实现对各级各类项目相关资料的浏览、上传、下载、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为了保护相关教师及教学科研团队的知识产权,网络平台规划实现对无相关权限用户禁止下载及复制功能。实现对各数据库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打印报表功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功能;对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后期维护及功能扩展服务等。

通过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学校将历年来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国家标准、组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建立一套完善的后续质量监控体系。

2.2 体现院系特色,实现院系二级管理、建设 学校下属的各个二级院系是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者,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每个二级院系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对课程、团队、专业进行建设。在学校提供的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下,院系制定各自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第一道把关。

针对二级院系,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设有院级管理员,是各个二级学院负责管理本科教学工程网络平台的人员,该权限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对本学院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负责对本学院各级各类项目资料数据库执行浏览、上传、下载、查询、修改、删除、内容审核等操作。

院系根据各自特色狠抓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立项力度,鼓励网络课程建设,将优秀课程资源上网,将教学、科研综合考虑,鼓励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围绕教学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并及时更新数据管理平台中相关教学内容。将专业的内涵建设、外延拓展和特色培育形成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2.3 师生广泛参与,提供更多的开放教育资源 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依赖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只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与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诚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本科教学工程管理平台中,普通教师及学生用户可以通过工号或学号和密码登陆该网络管理平台的前台网页界面,该权限用户只拥有浏览、查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相关资料及下载授权范围内资料的权限。为了充分体现内蒙古医科大学不断提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及丰硕的办学成果,更好的展示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优秀典范,网络平台实现对外网无授权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或登陆内蒙古医科大学主页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网络管理平台的前台网页执行“浏览及查询”功能。

虽然目前网上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对于本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通过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获取优秀的教育资源更有针对性、更具特色。例如通过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中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可以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改、教研的积极性;通过“精品课程”项目的开放平台,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开放的平台获取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的教育资源。

3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至今,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已经运行两年,相关项目建设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笔者也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存在重视申报、轻视建设的问题 这里仍要提到本科教学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社会不断发展,很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在实际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很多项目一旦申报成功,后续的资源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并没有将知识及时更新。以“精品课程”项目为例,一些项目只有申报时非常少的授课资料,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后续课程资料,笔者访问了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一部分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数据管理平台不只是要起到申报、管理的作用,更多的是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提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资源。这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搞终身制,项目建设滞后者淘汰,使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回归其本质——即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可以效仿部级精品课程网站的做法,一旦被评选为精品课程之后,需要改进课程内容,每次授课后都必须上传课堂录像(部级精品课程提出的更新要求),学生评估报告。在建设课程网站过程中,鼓励课程建设者访问其他学科和相关课程的网站,了解其他人是如何做的,从中汲取灵感。[2]

3.2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不明显,项目成果没有在师生中形成较大影响力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评审出的优秀成果只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才有可能推动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笔者了解到,很多教师和学生很少访问本科教学工程网络管理平台,因此对于本科教学工程中的优秀成果也很少了解。

教师和学生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这首先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一个合适的网络平台,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同时推动教师成为平台资源的更新者,形成一个资源丰富、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络平台,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实践表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过程的信息化,有利于整合资源,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使项目评审过程透明化,为师生提供更多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EB/OL].http://,2011/7/1.

[2]侯爽,王龙.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提升本科教学质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2(2):124-132.

高校化学工程篇(11)

化工自动化是连续化、大型化、复杂化的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安全、节能、降耗、提质、增益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化工企业人员来说,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作为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仪表及控制仪表;能够根据控制规律的特点,整定控制器各种参数使自动控制过程能够平稳顺利的进行;能够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及对控制系统的了解,优化控制方案。本文将结合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教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供大家探讨。

一、目前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教学内容的选取缺少企业支持

化工仪表课程一般都是在学校完成,企业基本没有参与,校企合作脱节,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适应企业需求,由于高职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应加强对地方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已面临淘汰或者现阶段极少使用的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知识要少讲、粗讲,对于企业经常使用的要精讲、细讲,从而为学生顺利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训条件相对匮乏,学生缺乏实践锻炼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以化工生产中的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包括化工生产中四个主要的工艺变量检测、简单和复杂控制系统以及典型的化工单元控制方案等组合而成,需要加强实训条件提高教学效果,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属新组建院校,硬件设施薄弱,即没有自动控制系统装置,也没有化工仪表维修工竞技实训装置,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使学生只能学习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理论知识,学生仪表操作与维护、生产过程的控制等技能的培养较弱,偏离了职业院校教学目标。

二、以校企合作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化工类高职毕业生大部分都分配到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操作、控制及设计等岗位。这些工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仪表及自动化知识,必须能够正确的选用和安装仪表,能够读懂工艺流程图,掌握自动控制系统中各控制规律的参数特点,并能够正确开停车。因此,对于高职专业学生而言,必须具备一定的仪表知识,从而在技术设计、正常运行中,都能够同自控专业人员密切配合,正确处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应以实际工作应用作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满足实际工作对学生在仪表及自动化方面的要求为原则,综合考虑相关岗位对仪表知识及能力的需求来选取教学内容,需要什么就讲什么,使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

以化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符合教育规律的原则,把内容陈旧落后的或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的少讲或不讲,在有限的课时内,坚持“少而精”的教学思路。由于高职院校均有化工单元仿真操作软课程,部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可与化工仿真课程结合在一块讲解,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对于复杂的电路图、对象特性和建模中的公式推导等可省略,只讲被控对象特性参数即可;对于各种高级控制系统的介绍,可不再重点讲解,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降低理论要求,增加实用内容,注重外部特性及其应用,如检测仪表中的四个工艺变量测量的意义、类型及选用、安装、维护等,各种控制规律参数的整定方法,典型化工单元控制方案进行重点讲解。

三、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视频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直观、具体、生动地描述仪表及自动化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其次,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化工单元典型控制方案为例,对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如精馏塔自动控制方案,教师布置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确定控制方案,然后老师对其方案进行校正,并对各小组设计控制的方案进行比较和讨论,确定最合理的控制方案。通过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强化了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很多新的仪表及自动化控制方案都可能在网络上出现,而许多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方面的专家,包括研究所专家及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也常常出现在网络上,对各种仪表及自动控制方案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海川化工论坛、化工技术论坛等国内著名的化工技术知识论坛网站,可以提供许多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同时提供在线帮助,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交流平台。

四、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是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学校实训条件建设力度,购买化工仪表维修工实训装置、各种检测仪表等实训设备,充实校内实训中心,同时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化工企业合作,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实训、实习搬到企业中去,加大实践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化工单元仿真操作软件进行教学,由于计算机仿真软件能便利模拟出正果自动控制过程,其操作条件和参数便于改变,可启发学生进行综合思考与分析各种操作条件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化工单元仿真系统操作,可以对操作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调高;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加深了对自动化知识的理解。

五、加强“双师”素质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化工行业发展迅速,新的控制技术与化工仪表不断发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化工“双师”队伍素质。一方面教授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首先要利用假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每年在企业中锻炼的实践至少一个月,这样才能接触到较先进的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其次要参加本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再次要在企业中指导学生完成校外实训学习的同时自我充电。另一方面学校要在企业中聘请一些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本课程校内外实训。

高职教育现阶段处于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进行改革,只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力补充,以及高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化工仪表人才。

参考文献

[1]厉玉明.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2010.

[2]梁钢锋,刘亚,郑绍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9:158-159